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办发〔

时间:2019-05-15 00:4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办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办发〔》。

第一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办发〔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9〕16号 【发布日期】2009-05-18 【生效日期】2009-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办发〔2009〕15号文件的通知

(哈办发〔2009〕16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根据市委领导同志意见,现将《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黑办发〔2009〕15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5月18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黑办发〔2009〕15号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4月21日

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意见

近年来,我省报刊出版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不断增强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必须看到,当前报刊业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报刊主管单位不能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少数报刊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松懈、出版导向时有差错,少数从业人员缺乏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7号)精神,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我省报刊业更加繁荣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报刊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信息的传播载体,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加强和改进报刊管理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一)加强和改进报刊管理工作,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敌对势力通过包括报刊在内的宣传工具加紧对我进行舆论战。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这势必反映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给人们思想意识带来影响。所有这些,都使报刊出版管理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刊出版单位及其主管主办单位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加强和改进报刊管理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和提高,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报刊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是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文化消费品,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当前,我国报刊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均报刊拥有量尚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农村地区报刊出版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报刊出版单位和管理部门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报刊阅读的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报刊。

(三)加强和改进报刊管理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报刊业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报刊业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促进报刊业繁荣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报刊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发展环境,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建立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促进报刊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和改进报刊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报刊出版许可制度。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和据此制定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创办报刊及设立报刊出版单位坚持出版许可制度。由符合规定条件的主办单位向主管单位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按照法定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报刊出版单位、从事报刊出版活动。

(二)强化报刊主管主办单位的职责。报刊出版实行主管主办制度。报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是隶属关系,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负责监督和推动所属报刊出版单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对所属报刊出版内容和出版形式的审读,考核并任免所属报刊出版单位负责人,确定其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并监督其各项经营活动,切实把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落到实处。

(三)加强报刊出版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报刊出版单位领导班子必须由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熟悉报刊出版业务的在职人员组成。报刊出版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包括报纸期刊出版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社长、总编辑、主编),对报刊内容质量和经营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熟悉出版工作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报刊编辑出版及经营管理业务,具有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资格。

对于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报刊出版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主管主办单位要及时更换。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日常管理中,要对属地报纸期刊的主要负责人的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对于主要负责人不具备任职资格的,要建议主管单位尽快任命新的负责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新闻出版重要岗位的职业资格制度,在对报刊实施年检及对新批报刊审核时,应认真审查报刊出版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职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和审批;要加强对报刊主要负责人的岗位培训,严格审核参加岗位培训人员的条件,不得接纳不符合岗位培训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报刊主要负责人应在任职前、任职当年或任职后半年内参加岗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报刊主管主办单位任命时政类报刊负责人,除按干部任免程序履行审批、符合任职资格和岗位条件外,还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备案并填写任职资格备案表。对经营性报刊,要按转企改制的有关规定程序推荐或变更领导班子。党政部门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不得在报刊出版单位担任主要负责人。除政府所办用于发布政府信息、免费赠阅的《公告》、《公报》等期刊外,党政部门的公务员不得与报刊出版单位从业人员混岗。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报刊出版单位负责人,由主管主办单位按照党纪政纪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四)加强报刊采编队伍建设。完善报刊采编人员准入退出制度,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和岗位培训才能取得从业资格。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岗位培训,着重提高报刊采编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修养、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报刊出版单位要切实把好进人关、用人关和考核关。依法规范用工制度,对符合新闻出版从业资格条件的人员,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应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定期做好在职教育和培训工作,并为其及时申领新闻记者证等相关证件。对不符合新闻出版从业资格条件的采编人员,报刊出版单位应及时解除聘用关系。

要加强采编队伍管理,规范职务行为。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当持有新闻记者证,在互联网开设个人博客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能从事广告、发行等经营性活动,报刊社记者站不应从事与新闻业务无关的其他活动,以办事处、工作站等名义设立的派出机构不能从事新闻采编活动。对搞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利用新闻报道敲诈勒索等违纪违法活动的从业人员,报刊出版单位必须及时作出严肃处理,报刊主管主办单位也要认真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注销或吊销其新闻记者证,5年内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新闻采编活动中重大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建立新闻采编人员不良行为数据库,将违法违规人员记录在案并实施重点监管。

(五)坚持正确的报刊出版导向。报刊出版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努力提高我省报刊的舆论引导力和文化传播力。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制定和部署宣传工作要点,组织报刊出版单位开展重点宣传报道,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建立健全报刊审读、阅评等监管机制,加强审读和舆情分析工作,及时掌握报刊出版动态,在内容和导向上把住关口。提高对重大紧急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严格执行党的宣传纪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在重大紧急事件的宣传上,要统一宣传口径,缜密稳妥处置。

报刊从业人员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不为违反宪法,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泄露国家秘密,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歪曲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歪曲历史人物历史结论的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刊发涉及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要严格按规定履行立项审批、内容审核和保密审查等程序;刊发涉及军事、民族、宗教以及保密题材的作品,要严格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对涉及灾情疫情、交通事故、安全生产、刑事案件、社会稳定等重大、敏感和突发事件,要按照有关规定报道,并严格执行新闻采编工作制度和稿件送审制度。要坚持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自觉抵制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格调低下的内容,坚决杜绝色情淫秽、凶杀暴力、迷信愚昧等有害内容。不得刊发、转载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和互联网信息,以及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的内容;未经批准不得作为境外新闻机构的直接新闻信息用户。

报刊主管主办单位要认真执行《黑龙江省报刊审读工作暂行办法》,切实履行对所属报刊的审读职责,确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所属报刊进行审读,定期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审读报告,遇有重大出版情况要及时上报。

(六)规范报刊广告经营行为。报刊出版单位要加强广告的内容和刊发管理,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刊发广告,禁止向采编部门及人员下达经营指标,杜绝利用新闻报道牟取利益。报刊在职人员禁止创办或参股广告类公司,不得在广告类公司或社会中介组织兼职取酬。坚决制止虚假违法、内容低俗的广告。

工商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的管理。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中不得含有新闻报道、社会评论、文学作品等非广告内容。被鉴定为非法出版物的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要依法取缔,并及时收缴或吊销其登记证。要把广告管理纳入报刊出版内容管理工作之中,工商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虚假违法、内容低俗广告的查处,对情节严重、整改不力的报刊出版单位,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七)进一步完善宏观管理。要认真研究报刊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报刊规划布局,实施分类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类报刊的功能和市场定位,促进报刊结构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

地区性、行业性报刊及企业、协会所办报刊,要突出地方和专业特色,严格其功能分工和市场定位。新闻时政类期刊原则上由省级以上新闻单位主办,今后一段时间暂不增加此类期刊,其他期刊不能擅自变更为新闻时政类期刊。期刊开展版权合作,原则上限定在科技类,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维护我文化安全。

推动报刊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非公益性、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步伐,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3年内全部转制为企业。党政机关所属报刊转制为企业后原则上与主管主办的党政机关脱钩,通过吸纳各方国有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已完成转制的报刊出版单位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权责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现代出版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报刊出版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报业集团、期刊集团和出版集团以资本为纽带,对转企改制后的报刊进行资源整合。支持有实力的报刊出版单位发挥资本资源优势,实现跨地区、跨媒体发展。党报党刊要坚持实行采编与经营分开,通过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加强市场运作和营销,不断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在推进采编与经营分开过程中,要防止社会资本通过广告、发行等经营活动直接或变相进入采编业务,禁止采编业务与经营直接挂钩。社会资本进入报刊经营环节要依照管理程序进行报批。对报刊未经批准跨行政区域出版、合作出版、擅自吸纳非国有资本的,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加强报刊出版管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建立报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及报刊出版单位评估标准,逐步实施市场退出机制,让不具备出版条件的报刊退出市场,实现报刊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不断提升我省报刊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严格报刊年度核验制度,对不符合年检要求的报刊视其情况予以缓检、不予通过,直至注销登记。严肃查处买卖刊号、转让出版权、一号多报、一号多刊以及擅自改变报刊业务范围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假新闻等违法违规活动。加大对报刊记者站的监管力度,建立记者站报刊样本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送缴制度,超过3个月没有正常开展新闻报道业务的记者站,将取消其设站资格。严肃查处记者站刊登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敲诈勒索、违规经营等行为。

(八)切实加强属地管理。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所辖地区报刊和出版市场的管理,增强工作主动性,掌握管理主动权。进一步完善阅评审读制度,把握好出版导向。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出版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制止报刊利用行政权力摊派发行,严厉打击非法报刊。中央单位在地方所办的报刊,同时接受当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跨地区合作办报办刊的,应首先明确报刊的主要主办单位,并接受属地管理。股份制办报办刊的,应首先明确报刊的控股方,并接受属地管理。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报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敢于负责,敢于管理。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主管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领导的责任。

三、加强对报刊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中办发〔2008〕27号文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加强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重申了我国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对已有的报刊出版管理法规进行了归纳和提炼,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出版行业单位、市场、职业、岗位四大准入制度和出版单位退出机制的具体要求。同时为适应报刊管理发展的新情况、新需要,提出了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新要求,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各地各部门和报刊出版单位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报刊出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我省报刊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报刊出版管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的大局。各报刊出版单位、主管主办单位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责任意识,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责任,履行职责,做到敢于管理、创新管理、有效管理。要熟悉报刊管理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严格执法,不徇私情,保证报刊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各地各单位要对本地本单位报刊出版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和梳理,分析检查报刊出版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彻底予以纠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报刊管理、规范报刊秩序的具体措施和长效机制。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报刊出版单位相关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对各地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四)构建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报刊监管机制。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坚持一手抓发展、改革,一手抓服务、管理,按照符合宣传规律、传播规律的方式,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一支敢于负责、严格执法的监管队伍,构建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报刊监管机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办发电〔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9〕15号 【发布日期】2009-04-28 【生效日期】2009-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办发电〔2009〕10号文件的通知

(哈办发〔2009〕15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有关部办委,市直各有关党组、党委(工委):

现将《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黑办发电〔2009〕 10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5月7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

黑办发电〔2009〕10号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

2009年4月27日,森工总局沾河林业局伊南河林场施业区发生森林火灾,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指示,省政府分管领导率领有关人员赴火场一线组织扑救工作。

当前,随着全省各地气温上升、大风天数增多,我省大部分地区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迅速提升。特别是“五一”将至,春耕生产、踏青旅游、山野菜采集等野外活动将大幅增加,森林草原防火形势日趋严峻。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切实担负起指挥协调、牵头抓总的职责。各市(地)和农垦总局、森工总局主要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层层明确责任,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作为当前林区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要亲自部署、亲自落实、亲自检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09年森林防火命令》,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密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我省现已进入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最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火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已经确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全部落实到位。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一定要深入包片责任区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对重点地区必须进行重点检查。要做到严密检查,重点检查火源管理,坚决杜绝烧荒事件的发生。督促检查工作要求真务实,坚持暗访和常规检查相结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的相关规定,从严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要科学修订《扑火预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要认真检查扑火设施设备,确保设备完好,进一步堵塞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漏洞。

二、严密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火情

要高度警惕,切实加强对火情的监测,充分利用卫星监测、飞机巡护、塔(台)了望和地面人员巡护等手段,做到24小时全天候监测预报。要建立快速监测指挥机制,做到运转顺畅、信息畅通、上下协调,确保有火情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以免因发现不及时、反应不灵敏而错过最佳扑救时机,导致小火变大火。对已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要科学指挥、有效控制、迅速扑灭,并确保扑火人员安全,防止酿成大灾。

三、严密防范,确保火源管理不出纰漏

我省90%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灾都是人为所致,主要是由于管理不严、用火不当造成的。要加大防范力度,重点加强对林区进出人员、火种及用火的管理。要加大对林区工人、居民和农民进行防火教育的力度,对违规行为不能放任、不能迁就。在封林期间,任何人不得进山入林。对所有进山入林的大小路口要建关设卡,对盲目流入人员要坚决清理,对采集林特产品和旅游人员要加强管理,严禁带火种入林。

四、严肃处理,确保森林防火警钟长鸣

要加大火案查处工作力度,严肃处理有关责任者。各地各单位要及时组织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开展火案查处和责任追究工作,对发生的火情要限时查清火因;对野外违规弄火者,特别是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要依法处置,并在媒体曝光;对因失职、渎职、责任不落实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和发生火情隐瞒不报、贻误扑火战机、组织扑火不力、造成较大损失的,必须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违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真正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

重点林区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和林业部门、森工系统主要领导及分管森林防火工作领导要坚守岗位,不得外出。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要认真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

我省的森林草原防火事关国家的生态建设,事关全省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我国大事要事多,做好森防工作,就是对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的重要贡献。五月份是我省春季森林草原防火最关键的时期,我们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火扑火工作,确保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4月28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信访局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9〕13号 【发布日期】2009-04-30 【生效日期】2009-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信访局《哈尔滨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处理暂行办法》和《哈尔滨市信访责任追究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哈办发〔2009〕13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信访局《哈尔滨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处理暂行办法》和

《哈尔滨市信访责任追究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4月30日

哈尔滨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处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妥善处理我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预防和处理市为属地单位与中直省属单位为属事单位的交叉信访问题,以及区县(市)为属地单位与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为属事单位的交叉信访问题。

第三条第三条 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创新体制机制,实行上下联动、有关方面互动、依法综合整治。充分发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的责任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及信访部门的协调推动作用,切实做到事要解决、人要稳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第四条 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的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做好稳控工作,属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解决引发群众上访的具体问题,属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做好上访参与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不得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应该解决的问题推向社会,不得把本级应该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

(二)以事要解决为根本,注重治本。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认真调节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属地属事单位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信访隐患和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解决;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救助救济、教育疏导与依法处理相结合,严防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内部问题社会化、个别问题群体化。

第五条第五条 属地属事单位要制订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工作预案,发现信访苗头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属地领导报告,明确专人负责信访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六条第六条 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是教育稳控的责任主体,属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是处理问题的责任主体。

(一)属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引发群众上访的具体问题;对越级访,属事单位要积极主动接访,做好劝返接回工作,并承担相关费用。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配合属事单位做好上访人的稳控工作。

(二)对属事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在属地的,由属地信访联席会议牵头,明确责任,积极协调其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支持配合。

(三)对信访人因属事单位对其信访问题不处理、不解决或认为处理不到位而进京到省上访的,只有其信访问题解决处理到位,有关方面已经给予终结认定的,才可由属事单位负责与属地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沟通情况,由属地部门配合属事单位进行稳控。

(四)对同一上访问题涉及多个属事责任主体的,各责任主体均承担化解信访矛盾的连带责任。如果发生越级访,各责任主体都要按照信访部门的通知要求,及时赶赴现场接待和劝返,不得以上访问题涉及其他责任主体为由推诿塞责。

第七条第七条 强化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主体意识

(一)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社会责任意识和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切实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到守法经营。

(二)深入宣传贯彻《信访条例》与监察部、人力资源和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和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全社会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八条第八条 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要切实履行责任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妥善处理好职工就业、医疗、养老、安置补偿等社会保障问题,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加强教育疏导,及时化解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设立和健全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公仆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三)加强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沟通与协作,及时通报信息,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支持。

第九条第九条 切实把解决信访问题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已经办结并且群众对处理意见满意的信访案件,属事单位要及时回访,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对个别人员重新提出无理要求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

(二)对已按政策处理并已办结的案件群众仍不满意的,属事单位要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三)对已经到期但未办结的案件,属事单位要及时约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主动向信访人说明原因,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属地信访部门要及时督促,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条第十条 切实加大疑难案件处理力度

(一)对久拖不决的重复访疑难案件,实行市领导包案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落实责任主体,由信访部门跟踪督办协调。

(二)对已拍卖改制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发生的信访问题,由信访部门牵头,召开由维稳、工商、税务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从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的要求出发,规范和约束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依法解决非正常访问题。坚决防止和果断制止采取极端手段的非法上访,以及

打条幅、拦堵交通、围堵党政机关等非正常访。一经发生,由信访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对上访人员进行教育疏导和带离;对不听劝阻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对幕后组织和带头闹事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建立健全激励制约机制

(一)要把信访工作纳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文明单位、创安单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各项创建活动之中,作为其评选劳模单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等评优创先的主要内容;作为评价其领导班子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日常表现和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主要依据之一;作为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评选劳动模范、进行非公人士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对不重视信访工作、不配合处理信访问题,致使发生重大信访和不稳定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的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不予提名推荐劳模单位、文明单位、创安单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党组织等,不予提名推荐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建立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信息通报制度

(一)市信访部门要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情况,有关部门要将其作为实行一票否决的重要依据。

(二)每年省、市人代会和政协会期间,市信访部门都要通过市人大、市政协及时向我市的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情况,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价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

(三)人大、政协和维稳、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机关工委等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要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支持、配合信访部门工作,促进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责任。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严格监督考核管理

(一)市信访部门要加强对中直单位信访工作的督导检查,并适时向其国家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二)建立省、市信访工作互动考核管理机制,由目标考核部门负责,于每年的6月、12月底将省直单位信访工作情况向省目标考核部门反馈,并协调省目标考核部门对省直单位(含所属单位)进行考核,将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管理。

(三)建立省、市信访联席会议与省国资委信访工作互动考核管理机制,由市信访联席会议负责,每年12月底通过省信访联席会议向省国资委反馈省直企业信访工作情况。

(四)完善市、区县(市)信访联席会议考核机制,强化对属事单位的考核。考核信访工作要以立案率、结案率、息诉率为依据,注重信访问题的处结质量和群众停访息诉率。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按照《信访条例》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完善并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加大问责力度。

(二)对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权益、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问题久拖不决、矛盾激化升级的越级访、群体访实行责任倒查,对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依法依纪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加强沟通协调

(一)建立高层协调制度,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形成所属地区、责任单位、业务部门、信访机构、公安机关等联动的应急机制,合力化解矛盾。

(二)建立省信访部门参加,省和市、区县(市)协调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联动机制,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

(三)建立省信访部门参加,省和市、区县(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案件联席专题研讨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件。

(四)建立省信访部门参加,省和市、区县(市)信访部门与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专题对接会制度,健全信息通报交流制度,及时衔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

(五)完善处置进京访闭合链条机制,做到预警及时、劝返迅速、稳控有效、解决彻底。

(六)省、市信访部门会议确定的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好牵头带动作用,积极协调其他责任单位,共同解决信访问题。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信访联席办牵头,成立由人大、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和信访、维稳、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机关工委、公安、国资、劳动保障以及工会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市信访联席办及信访局负责做好相关日常工作。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信访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力度,根据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违反信访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要切实强化领导责任和有权处理信访问题责任部门的责任,预防和惩处信访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三条第三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遵循依法、公正、公平、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第四条第四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形式。

(一)对个人的责任追究形式:政纪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党纪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其他处分,包括通报批评、责令作出深刻检查。

(二)对责任单位的责任追究形式: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诫勉谈话、重点管理、“降档”、“一票否决”。

第五条第五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对象是指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时,疏于职守、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的责任单位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与直接责任人。

第六条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信访工作职责

(一)《信访条例》和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中规定的信访工作职责。

(二)党和国家关于信访工作的政策中明确规定的信访工作任务或工作要求。

(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关于具体信访工作的部署或要求。

第七条第七条 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工作。区、县(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内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信访部门应根据相关单位或个人信访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及时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报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

第九条第九条 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及目标考核等部门,在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工作中,应依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按照自身职责、分工,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条第十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程序

(一)对相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责令相关领导作出深刻检查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由信访部门执行,并报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二)对相关单位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三)对相关单位实行重点管理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以同级党委、政府名义通报,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重点管理单位主要领导的提拔使用进行监督。

(四)对相关单位实行“降档”或者“一票否决”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由目标考核部门执行。

(五)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纪检监察机关应依职权办理。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的,需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依法依纪处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对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相关领导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认真接待、不主动处理或者推拖不办,矛盾上交的。

(二)对上级关于信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未按要求落实或者行动迟缓,经督促、催办后仍无重大进展,影响全市工作大局的。

(三)对上级机关和信访机构交办、督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未按要求认真办理,未按规定程序办理,未按规定反馈办理结果,无正当理由办理超期,办理结果政策依据不足或存在重大错误的。

(四)不认真执行上级机关、信访机构、有关职能部门对重要信访问题的处理决定、意见,或者不按规定落实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给予处分等建议的。

(五)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办人情案,作风粗暴,弄虚作假,激化矛盾的。

(六)矛盾排查不到位,信息报送不及时,或者对排查出的重大不稳定信访矛盾不及时化解和落实稳控措施,导致在重要敏感时期发生越级进京、到省、到市集体上访或其他恶性信访事件的。

(七)未按要求进京、到省、到市跟踪做信访人员的接待、稳定、劝返工作,造成恶劣后果的。

(八)在处理群体访和突发信访事件中,不听从统一指挥,不积极主动工作,影响工作效果的。

(九)在处理群众到省、市非正常上访时,未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的。

(十)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中,有其他疏于职守、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一)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在重要敏感时期,因稳控工作不力,发生进京到省到市滞留缠访、闹访的。

(二)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发生越级访、滞留缠访、闹访或群体性事件,群众被劝返后,因工作不力,不能按时办理、答复上访群众,或者稳定工作不到位,导致群众再次越级上访的。

(三)群众到省、市集体上访后,相关单位领导不按信访部门通知的时限赶赴现场进行接访、劝访,造成后果的。

(四)年内单位被信访部门通报批评两次(含两次)以上的。

(五)在全省上访量排序中列前十位的区、县(市),被省有关部门通报后三个月内未能扭转局面的。

(六)对因决策失误、工作失误或者不重视信访工作引发进京、到省越级集体上访20人次以上(含20人次)、到市上访50人次以上(含50人次)的。

(七)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中,有其他疏于职守、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行为,造成严重影响的。

上述

(一)、(二)、(三)款,信访部门提出建议后,须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相关单位或工作人员存在违纪违规、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等问题,方可启动责任追究程序。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单位目标考核结果实行“降档”处理,即在当年评优晋级中降一档。

(一)发生10人以上(含10人)越级进京非正常访或者发生2次以上个人重复进京非正常访的,发生2次以上堵路、游行等突发事件的,发生3次50人以上(含50人)到省集体非正常重访的,发生5次以上到省非指定接待场所滞留缠访的(含个人访和集体访)。

(二)对中央和省、市交办、督办的信访案件未按规定时限和质量要求办结并反馈结果2次(含2次)以上的。

(三)对中央和省、市重大信访工作决策或部署落实不到位,受到中央和省、市书面批评的。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任单位,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管理时限为半年,期间对其党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不提拔、不重用。列为重点管理的单位必须确定一名领导专职负责信访工作。

(一)同一内单位主要领导被诫勉谈话2次(含2次)以上的。

(二)在重要敏感时期发生进京到省非正常上访,造成恶性信访事件,或酿成非法聚集,堵塞、阻断交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大事件,给我市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的。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被省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得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对街道、乡镇、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单位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哈尔滨市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4]40号 【发布日期】2009-09-02 【生效日期】2009-09-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哈尔滨市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

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哈办发[2004]40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针对当前我市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的趋势,为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规定,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负责了解、掌握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和动态;分析、研判社会稳定形势,针对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提出对策建议;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处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总结交流有关方面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成功经验,推动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联席会议的工作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工作职责。

(二)加强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把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做好深人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解决好思想问题。

(五)搞好各有关方面和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整体合力。

三、联席会议的组成人员

召集人:王颖(市委副书记)

方世昌(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朴逸(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张桂华(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王世华(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陆文君(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聂云凌(市政府副市长)

丛国章(市政府副市长)

展来印(市委副秘书长)

孙克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

张福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范德武(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

高迎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

李军(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委主任)

毕德昌(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驻京办主任)

陆兵(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市国资委主任)

卢国惠(市政府副秘书长)

曲 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办主任)

宋建滨(市政协秘书长)

佟彦(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贺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文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丁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维稳办主任)

王克伦(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傅强(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王维绪(市公安局局长)

吕玲义(市监察局副局长)

王国铮(市民政局副局长)

傅琛清(市司法局局长)

朱守东(市财政局副局长)

梁三基(市人事局局长)

李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边洪霄(市房产住宅局局长)

杨学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杨洪坡(市法制办公室主任)

徐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

方春梅(市总工会副主席)各区、县(市)政府主要领导

四、联席会议的工作机构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信访办),具体承担日常工作,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展来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毕德昌、曲磊(常务)、纪春林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下设劝返协调组、综合组和案件督办组。

根据全国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 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我市成立五个专项工作小组,即农村土地征用问题工作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委主任李军同志任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杨学春同志 任副组长;城镇房屋拆迁问题工作小组,由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高迎祥同志任组长,市房产住宅局局长边洪霄同志任副组长;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工作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陆兵同志任组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徐涛同志任副组长;涉法涉诉问题工作小组,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丁坚同志任组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邬家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由立都同志任副组长;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工作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卢国惠同志任组长,市人事局局长梁三基同志任副组长。

五个专项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统一协调,五个小组的在京工作人员由市驻京工作组统一指挥。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4年9月2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总工会市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6]39号 【发布日期】2006-11-03 【生效日期】2006-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总工会市农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方案的通知

(哈办发[2006]39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总工会、市农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11月3日

关于在全市开展“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央领导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市有关农民工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激励广大农民工为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市开展“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善待农民工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农民工中劳动模范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农民工向先进人物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建功立业,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民工工作深入开展。

二、评选范围和原则

全市共表彰100名从事加工制造、批发零售、餐饮、商贸、居民服务、建筑等行业的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以工作在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服务一线岗位上的农民工为重点,同时向生产技术骨干倾斜;注重政治表现和现实表现,注重在工作生产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农民工所在企业(单位)、社区推荐为基础,坚持党委领导、规范运作、优中选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评选条件

凡在我市城镇务工3年以上,并连续办理居民暂住证,在哈市有稳定职业(在同一单位或同一岗位连续工作2年以上)、有固定住所,2005年年底前户籍在农村的农民工,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参加评选。

(一)辛勤工作在我市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服务一线岗位的生产骨干,工作业绩突出。

(二)善于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具有一技之长,在工作领域技能突出的优秀人才。

(三)在苦、脏、累、险等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表现突出者。

(四)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突出业绩者。

(五)通过创办企业,吸纳一定数量农民工就业的创业带头人。

(六)在企业管理工作岗位,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作出突出贡献者。

四、工作步骤

(一)申报推荐阶段(11月6日-11月10日)。农民工所在社区(村)、企业(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好参评人员的申报自荐和民主推荐工作。填报《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申报评审表》,隶属街道(乡镇)的,由所在街道(乡镇)工会审核,报区、县(市)总工会,经同级党委审核同意后,报“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隶属产业、局(总公司)、市属以及省属在哈企业的,由同级工会提出推荐意见,经同级党委审核同意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初评考察阶段(11月11日-11月20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送的推荐名单及个人事迹材料进行初审,提出 “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候选人建议名单,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候选人进行考察。

(三)审定阶段(11月21日-11月30日)。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考察结果,提出 “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当选人建议名单,报领导小组审定。

(四)宣传表彰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表彰大会,向“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在新闻媒体公布 “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照片、简介,并对其主要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有关待遇

(一)适当推荐“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

(二)对“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的就业、培训、职级评定和社会保障等需求,各级工会、农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提供必要补贴;取得城镇户口自谋职业的,享受小额贷款政策;生活困难的,优先帮扶救助。

(三)对有落户愿望的“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本人及配偶、符合相关政策的子女,公安部门可为其办理哈市或县(市)户籍。

(四)对申请租住农民工公寓的“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市房产住宅部门要为其优先办理入住手续。?

六、组织领导

成立“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邹新生 市委副书记

副组长:方世昌 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铁强 市总工会主席

成 员:王 勇 市总工会副主席

迟宝旭 市农委副主任

老孝国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勇兼任。成员由市总工会、市农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评选的日常组织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116号。邮政编码:150020,联系电话:88308801、88303974,电子信箱:yandali1962@163.com。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办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办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