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文化厅(局)、新闻出版广电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文化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指导中小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内涵与品质,形成书香校园,带动全民阅读,助推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含图书室,下同)建设与应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中小学图书馆作为服务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办学条件,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学生、教师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对于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服务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一系列基础教育重大建设工程,全面提高了中小学图书馆保障水平。但认识不足、摆位不当,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建设水平不均衡,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信息化基础薄弱,专业化队伍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影响中小学图书馆育人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面对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加快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新部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任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新氛围,必须深刻认识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措施,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到2018年,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有条件地区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补充新建图书馆,改善不达标图书馆,不具备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学点要建有图书柜、图书角。到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有图书馆。
基本建成与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使图书馆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成为学校信息资源高地和师生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基本形成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格局,带动全民阅读,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
二、重点任务
(三)推进基础条件建设。各地要落实要求,将图书馆纳入中小学建设规划,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馆舍面积、配套设施、馆藏保障、资源利用、队伍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加快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逐步将图书馆建设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运转顺畅、服务便捷、使用高效的育人阵地和重要课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图书、报刊布置走廊、教室等边角空间,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诚信取阅,形成学校在“图书馆”中的良好氛围,使师生阅读方式广泛多样、阅读选择丰富多元。
(四)确保馆藏资源质量。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出版发行单位,为中小学生创作更多富有教育性、启发性,符合年龄特点、品种丰富的优质出版物。各地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复本量标准及馆藏定向补充和剔旧原则。要制定增剔工作计划,严格操作,确保剔旧后每年至少生均新增一本纸质图书,确保实现生均纸质图书册数达标。妥善存续具有收藏保存价值的图书,基础藏书配备目录内的藏书,一般不进行剔旧。进一步整合实体和虚拟资源,形成相互补充、多元统一的馆藏资源体系。改善图书馆馆藏结构,探索建立学生、教师读书反馈和评议推荐制度,遴选学生和教师心目中的好书。各地中小学要重视对校本资源、特色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应用。
(五)规范馆藏采购机制。各级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部门要建立协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招标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逐步健全师生、家长和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的采购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民主监督作用,共同把好中小学图书馆馆藏采购质量关。明确馆藏采购责任主体,将教育部指导编制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馆藏采购的主要参考依据。新闻出版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监管,严格审查参与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招标采购单位资质,共同加大验收检查力度,严禁盗版图书等非法出版物及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价格虚高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进入中小学图书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法情节严重的出版发行单位,新闻出版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六)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纳入区域和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及配套阅览条件建设。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干网、城域网、校园网的作用,以县级网络中心为依托推进数字图书馆和信息资源中心建设,辐射县域内学校。逐步建立起县级、地市级、省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为中小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馆际数字资源共享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县级以上数字图书资源中心要能够满足区域学校教育教学和广大师生电子阅读需求,确保师生便捷获取数字图书和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要逐步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和服务形式网络化,探索动态实现区域内中小学图书馆纸质图书、报刊的联合采编、公共检索、馆际互借等功能。
(七)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确保每天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鼓励适当延长并向社会开放。要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推进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度融合,将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学资源。提升学科教师对图书馆的认识,倡导学科教师自觉利用图书馆改善教育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教学案例和先进教师典型。创新图书借阅方式,简化图书借阅管理,将馆藏资源推送到楼层、课堂,促进师生便捷、有效阅读。要利用一定课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拓展图书馆使用功能,利用图书馆举办学术讲座,展示师生作品,开展教研、学习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开展经常性主题读书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有效阅读能力,发挥好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力量积极开展针对中小学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科研引领。
(八)带动书香社会建设。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9月9日“国家图书馆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读书专题活动。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1小时。丰富学生课后生活,特别要为家庭贫困学生、寄宿制学校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便利读书条件。鼓励中小学图书馆设立家长定期开放日,提倡学生和家长共同读书、读同一本书,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中小学图书馆与本地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探索实现通借通还。中小学图书馆要主动探索向社区、社会开放,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发挥辐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服务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三、保障措施
(九)落实经费保障。各地教育部门要在每年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中小学图书等馆藏资源购置经费,并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要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围绕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资金筹措计划。积极拓宽办馆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规范捐赠程序,明确责任与义务,确保捐赠馆藏和援建工程质量。
(十)强化队伍建设。逐步建成由专(兼)职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探索设立中小学图书馆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其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建立完善资格准入、岗位聘用和定期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比例。通过多种方式吸纳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兼职教师进行图书馆业务培训,在职务(称)评聘、晋升、评优评先、待遇等方面,给予图书馆管理人员与教师同等机会。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分层分级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计划,提倡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开展远程培训。鼓励各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图书馆及学术团体、行业组织专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图书馆专(兼)职管理人员培训。加大高等学校培养中小学图书馆专门人才的力度。
(十一)纳入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纳入依法治校,作为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的重要内容,完善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定期开展应用管理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管理考核,督促和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和相关出版领域的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研制和执行工作,不断推进图书馆建设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部门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纳入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有效运用项目实施、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等手段,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发挥各级基础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装备部门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各个环节的作用。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新时期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具体方案。省级工作方案应由教育、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联合制订并推动落实。
教育部 文化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5年5月20日
第二篇:教育部 文化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
(教基一〔20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文化厅(局)、新闻出版广电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文化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指导中小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内涵与品质,形成书香校园,带动全民阅读,助推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含图书室,下同)建设与应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中小学图书馆作为服务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办学条件,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学生、教师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对于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服务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一系列基础教育重大建设工程,全面提高了中小学图书馆保障水平。但认识不足、摆位不当,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建设水平不均衡,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信息化基础薄弱,专业化队伍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影响中小学图书馆育人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面对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加快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新部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任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新氛围,必须深刻认识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措施,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到2018年,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有条件地区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补充新建图书馆,改善不达标图书馆,不具备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学点要建有图书柜、图书角。到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有图书馆。
基本建成与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使图书馆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成为学校信息资源高地和师生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基本形成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格局,带动全民阅读,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
二、重点任务
(三)推进基础条件建设。各地要落实要求,将图书馆纳入中小学建设规划,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馆舍面积、配套设施、馆藏保障、资源利用、队伍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加快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逐步将图书馆建设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运转顺畅、服务便捷、使用高效的育人阵地和重要课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图书、报刊布置走廊、教室等边角空间,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诚信取阅,形成学校在“图书馆”中的良好氛围,使师生阅读方式广泛多样、阅读选择丰富多元。
(四)确保馆藏资源质量。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出版发行单位,为中小学生创作更多富有教育性、启发性,符合年龄特点、品种丰富的优质出版物。各地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复本量标准及馆藏定向补充和剔旧原则。要制定增剔工作计划,严格操作,确保剔旧后每年至少生均新增一本纸质图书,确保实现生均纸质图书册数达标。妥善存续具有收藏保存价值的图书,基础藏书配备目录内的藏书,一般不进行剔旧。进一步整合实体和虚拟资源,形成相互补充、多元统一的馆藏资源体系。改善图书馆馆藏结构,探索建立学生、教师读书反馈和评议推荐制度,遴选学生和教师心目中的好书。各地中小学要重视对校本资源、特色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应用。
(五)规范馆藏采购机制。各级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部门要建立协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招标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逐步健全师生、家长和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的采购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民主监督作用,共同把好中小学图书馆馆藏采购质量关。明确馆藏采购责任主体,将教育部指导编制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馆藏采购的主要参考依据。新闻出版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监管,严格审查参与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招标采购单位资质,共同加大验收检查力度,严禁盗版图书等非法出版物及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价格虚高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进入中小学图书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法情节严重的出版发行单位,新闻出版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六)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纳入区域和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及配套阅览条件建设。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干网、城域网、校园网的作用,以县级网络中心为依托推进数字图书馆和信息资源中心建设,辐射县域内学校。逐步建立起县级、地市级、省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为中小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馆际数字资源共享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县级以上数字图书资源中心要能够满足区域学校教育教学和广大师生电子阅读需求,确保师生便捷获取数字图书和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要逐步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和服务形式网络化,探索动态实现区域内中小学图书馆纸质图书、报刊的联合采编、公共检索、馆际互借等功能。
(七)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确保每天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鼓励适当延长并向社会开放。要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推进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度融合,将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学资源。提升学科教师对图书馆的认识,倡导学科教师自觉利用图书馆改善教育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教学案例和先进教师典型。创新图书借阅方式,简化图书借阅管理,将馆藏资源推送到楼层、课堂,促进师生便捷、有效阅读。要利用一定课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拓展图书馆使用功能,利用图书馆举办学术讲座,展示师生作品,开展教研、学习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开展经常性主题读书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有效阅读能力,发挥好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力量积极开展针对中小学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科研引领。
(八)带动书香社会建设。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9月9日“国家图书馆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读书专题活动。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1小时。丰富学生课后生活,特别要为家庭贫困学生、寄宿制学校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便利读书条件。鼓励中小学图书馆设立家长定期开放日,提倡学生和家长共同读书、读同一本书,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中小学图书馆与本地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探索实现通借通还。中小学图书馆要主动探索向社区、社会开放,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发挥辐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服务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三、保障措施
(九)落实经费保障。各地教育部门要在每年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中小学图书等馆藏资源购置经费,并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要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围绕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资金筹措计划。积极拓宽办馆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规范捐赠程序,明确责任与义务,确保捐赠馆藏和援建工程质量。
(十)强化队伍建设。逐步建成由专(兼)职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探索设立中小学图书馆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其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建立完善资格准入、岗位聘用和定期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比例。通过多种方式吸纳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兼职教师进行图书馆业务培训,在职务(称)评聘、晋升、评优评先、待遇等方面,给予图书馆管理人员与教师同等机会。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分层分级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计划,提倡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开展远程培训。鼓励各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图书馆及学术团体、行业组织专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图书馆专(兼)职管理人员培训。加大高等学校培养中小学图书馆专门人才的力度。
(十一)纳入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纳入依法治校,作为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的重要内容,完善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定期开展应用管理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管理考核,督促和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和相关出版领域的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研制和执行工作,不断推进图书馆建设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部门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纳入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有效运用项目实施、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等手段,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发挥各级基础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装备部门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各个环节的作用。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新时期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具体方案。省级工作方案应由教育、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联合制订并推动落实。
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5年5月20日
第三篇:上报县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应用情况的报告
****县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应用
情况的报告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室)建设与应用情况调研的通知》(教基„2015‟72号)精神,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及时下发文件,并指定专人会同中小学相关人员,对各校图书室建设和应用情况认真进行了调研,并取得了实效,现将我县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及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小学图书室建设与应用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中小学各1所。图书室面积346m,其中县小学118m,县中学228m;纸质图书藏书达22876册,电子图书达185GB,其中县中学藏书9254本和103GB,县小学藏书13622本和82GB,生均藏书小学17册,初中30册,均高于《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生均藏书小学15册,中学25册”标准;各校严格按照《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标准,每年中小学新增图书按藏书量标准的3%递增,均高于《标准》“新增藏书量占总藏书量1%”的标准”;初中图书除青少年读物外,教参、工具书、杂志、报纸,征订报刊等图书占图书总量的10%,小学图书除青少年读物外,教参、工具书、杂志、报刊等图书占图书总量的7.8%。
(二)图书采购配备情况
222随着新时期学校、学生对文化的新需求,学校图书的采购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特点,为确保图书质量和适用性,各校采取相应措施,采购前期,为充分发挥全社会民主监督作用,共同把好中小学图书室图书采购质量关,各校会同县文体局,对图书的供应商资质(工商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图书零售许可证书及经营者的“出版物发行职业资格证”等证件)进行审核,并以《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学校图书采购的主要参考依据,组织召开由师生、家长代表、专家等多方参与的专题会议,确定图书数量、种类,并积极做好预定书籍目录的公示工作,公示期满后若无异议,指定专人订购书籍。到书后,组织人员对书籍的版权、纸质、印刷、装订等进行再次检查,严禁盗版及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进入中小学图书室。
(三)图书采购经费来源情况
各校图书购置经费均由县财政承担,都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2014年我县中小学从公用经费支出82000多元用于购买图书,平均支出占公用经费10%,其中县中学支出3000元,占学校公用经费的1.2%,县小学支出79000元,占学校公用经费13.5%;2015年我县中小学从公用经费支出23000元用于购买图书,平均支出占公用经费3%,其中县中学支出3000元,占学校公用经费的1.1%,县小学支出20000元,占学校公用经费4%。
(四)管理应用情况
为营造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引导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室,爱上图书室,用好图书室。各校坚持以人为本,对全校师生实行全方位开放阅读,制定了班级借还书时间安排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对师生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借阅制度,确保师生有充足的借阅时间,使图书室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各校能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推进图书室与各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度融合,一是简化图书借阅管理,将图书资源推送到各班图书角,促进师生便捷、有效阅读。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图书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了其阅读能力。四是不断提升教师对图书室重要性的认识,倡导教师自觉利用图书室资源改善教育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教学案例和先进教师典型。
(五)队伍建设情况
各校图书室管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室长负责制,人员职责分工明确,管理人员均由学校正式在编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担任,中小学各配备图书管理员2名,其中兼职2名,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考核都与学校教职工同步。
(六)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县中小学大力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各校(园)均接入100兆宽带网络,并借助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配备电子阅览 3 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现有电子图书185GB,其中县中学103GB,县小学82GB,二、存在的问题
1.图书配置不合理。中小学图书虽然每年都有新增,各校图书的配备存在随意性强、复本量大、旧书多等情况。2.学校信息化资源库中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资源较多,音乐、体育和美术学科资源较少。
三、意见建议
建议教育部门协调文化部门将更多符合学生阅读的优质图书纳入学校图书室馆藏目录和推荐目录,多渠道改善图书结构比例,建立健全电子图书资源方面的相应机制,确保图书资源质量。
第四篇:大连市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
大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 幼儿园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
各区市县教育局,开发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局属各学校,市内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按照国家、省有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注重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转型、农村城镇化发展等新的形势下,面对党和国家的要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下同)德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忽视人的全面培养、全面发展,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小学生(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幼儿园幼儿,下同)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推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根据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的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目标
认真总结我市多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适应形势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实现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教育手段的推陈出新;既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需要,尊重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又强调区别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因材施教。进一步明确国家《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等有关文件规定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培养目标: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文明礼貌习惯。建立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养成诚实、自信、好问、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学习遵守游戏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规则,初步掌握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分享和主动交往的基本技能;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尊敬父母长辈、老师,关心同伴,萌发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初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高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完成高中德育培养目标还应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自强、自信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创业精神;具备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各中小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经过3-6年的努力,在全市中小学初步建立起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完善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小学德育工作骨干队伍,建设一整套贴近中小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贴近学生群体的德育体系。其中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基于中小学实际,促进中小学德育有效实施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调节机制和保障机制。在中小学全面实行学校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班级德育工作的班主任首席责任制,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三好学生等表彰奖励制度;完善学校与家庭联系制度、学校与社区共建制度;建立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建立健全基于班集体建设实际,促进班级德育有效实施的现代班级管理制度。在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和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基础上,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所有班级均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并明确其参与班级管理,协调家校教育的职能,协同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评价制度。制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日常考核评价办法,突出学生日常道德行为操行评定,把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方面的真实表现存放到学生成长记录中,并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核结果纳入对学生整体素质评价的体系中。
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实际需要的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育人意识,注重对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深入研究,与学生建立起以相互尊重、信任为主要特征,以愿意沟通、坦诚交流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深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的德育骨干教师。建立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门研究机构,培养一批在省(市)内水平相对较高的德育科研人员。
科学构建并逐步完善符合我市地方实际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根据《若干意见》精神和《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等文件要求,总结继承并进一步深化“八心八德二意识”教育,在进行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过程中,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联系近百年的革命斗争史和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教育学生。初步建成以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为主干,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语文、历史等其它学科课程为支撑,以强调实践体验、参与、研讨为主要实施方式,以贴近大连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要求为特点,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教学内容之中的德育课程。
二、确定贴近中小学生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1、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教育及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了解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学生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小学阶段主要从爱家乡、爱祖国入手,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好的观念。
2、扎实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中小学干部、教师学习、宣传、贯彻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中小学校要把执行新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经常性工作抓实做好。要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小学生重点进行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中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重点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要重点抓好习行这一关键环节,对学生提出严格而恰当的要求,并反复多次地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进行养成性训练。每年新学年开学后,各中小学要结合新生入学、学生返校,集中对学生进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3、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精神,在教学和其它教育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中小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小学开展“好孩子要诚信” 教育,在初中开展“社会公德讲诚信” 教育,在高中开展“我愿做个诚实的人”教育,在职业学校重点进行树立爱岗敬业及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创建文明学校、诚信学校等活动,大力倡导推行诚信作业、诚信考试,坚决杜绝中小学生考试作弊、替代作业等不诚信现象。
4、大力开展法制教育
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法制教育内容,通过开设法制教育课、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教师要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与法制教育有关的内容,把法制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学校要做好法制副校长的聘用工作,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开展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以及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5、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到2005年,城市普通高中开课率达到90%,中等职业学校达到80%,初中达到80%,小学达到50%;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配备,城市普通高中要达到60%—70%,初中达到%50—65%,小学达到50%,不足部分可由兼职教师补充。任课教师必须有相关专业学历,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150学时以上;70%的城市普通高中、80%的中等职业学校、60%的初中、40%的小学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市、区市县教育网站要开设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心理咨询热线,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活动。积极做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三、加强以课程为主途径多样的德育载体建设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贯彻执行国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的统一到教材中,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和特点,适当调整和补充教材内容,开发具有大连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结合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举办一次时事政策和形势报告会,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强化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
要切实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时,按照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广泛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理科教学中要向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要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各类学科综合实践课,积极开展以关注现实,亲身体验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学习活动。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性
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道德学习的主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要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方式和途径。多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幼儿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幼儿品德教育活动,以正面教育为主,采取讲解、示范、榜样、移情和游戏等形式,循序渐进地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和文明礼貌习惯。
4、积极开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每年9月学校要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和迎接国庆节等活动,利用校园宣传媒介、校园环境、走廊环境、教室环境等教育渠道和阵地,通过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展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聆听革命老人讲革命传统故事,以及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或文艺演出等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掀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高潮。
5、切实抓好各种专题教育活动
结合与中小学德育紧密相关的纪念日或节日,有主题、成系列地设计开展主题教育。按照省教育厅、文化厅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系列文艺活动的通知》(辽教发[2004]86号)精神,依据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确立并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要充分挖掘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坚持用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的事迹教育学生,结合未成年人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这些精神体现在每个未成年人身上。要集中开展时事政策教育、环境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预防毒品教育及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主题教育,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常年开展知我家乡、知我祖国的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及责任感。
6、重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制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了解认识社会,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使认识变得更加丰富、鲜活和深刻。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建立自己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各区市县要建立学生学农基地、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并规划建设基地实践活动课程。要组织好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组织好学生学军、学农、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农村科技文化服务、青年志愿服务,开展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社会公益劳动等活动。高中学生初中学生每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分别不少于30天和20天,小学高年级每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0天,低中年级可由学校根据实际酌情安排。
7、充分发挥团、队教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少先队、共青团组织要发挥优势,利用学生入队、入团、入党以及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学习、生活中发挥表率作用。认真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和高中业余党校,积极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在高中学生中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鼓励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定期轮流担任班、团、队干部,给更多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共同进步。
8、有效利用媒体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要高度关注大众传媒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对学生上网要进行正面引导和合理监控。中小学校要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并在网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要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对上网的自我调控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网络道德习惯。要组织学生经常开展读书汇报和影视评论等活动,使学生善于从大众传媒中汲取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营养;要关注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指导学生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不良侵害。
9、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类课程中强化科技教育,并开设科技教育专题,强化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教育部门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每年举办一次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大赛和OM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科技节。每两年表彰一批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对于学生创制的优秀作品在升学中要有所体现。
四、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国家《班主任工作条例》,制定我市的《班主任工作指导意见》和配套的考核办法,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班主任队伍建设视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加大对在岗班主任的培训力度,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教师考核、评聘职称的重要条件。要定期召开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各中小学要选派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促使学校教师形成人人争当班主任、个个争取胜任班主任工作的风气。
2、强化中小学德育全员负责制度。中小学的每一位教师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应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结合各自工作的特点,承担育人的职责,以自己的楷模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组织师德大讨论,开展师德宣传教育,使教师明确新时期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把师德教育课程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学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行为准则》(大教委[2000]12号),“十五”继续教育期间在职教师要完成不少于20学时的师德教育课程学习任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开展“师德建设先进学校”、“师德功勋教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要严格教师队伍的管理,坚持师德教育“一票否决”的教师任职机制。
3、全面开展现代家庭教育指导行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制定中小学家长学校管理规定,充分发挥家长学校骨干队伍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家长学校建设。编辑出版指导家庭教育的家长学习丛书,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培训活动。每年新生入学,学校必须开办新生家长学校并进行专题教育。其他年级的家长学校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需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到2010年,使全市85%的中小学生家长受到系统教育,促进家长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使家庭教育真正融入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系统之中。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委员会,家长要参与班级管理,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4、依托社区做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教育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各学校要选派一批善于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充实到街道和社区,利用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发挥社区人才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寓教于乐,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使社区成为未成年人课余活动的乐园。
5、要积极争取各级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博物馆等各类文化教育单位辅导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其他热心青少年教育的自愿者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支持,建设好一支素质较高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各中小学要聘请相对稳定的校外辅导员并充分发挥他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建立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系统
1、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
市以及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主要领导负责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号召成立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现代家庭教育研究会等专业研究机构,定期召开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和检查,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推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负总责,学校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制定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精心组织,切实将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要求。
2、开展学习研讨,统一思想认识
认真组织好以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干部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调整培训计划,将《若干意见》的学习作为各级干部和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将所有中小学校长、德育课教师轮训一遍。
要组织广大干部、教职员工认真学xxx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文件,确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校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多个专题,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把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以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育为首的观念。
围绕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如何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中小学课程改革、积极改进评价与考试制度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上,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尽快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要针对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校园侵害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的问题等,进行专题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减轻课业负担,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减负”工作的五项要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评价观,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小学、初中招生举行选拔考试;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成绩排队。要严格控制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测,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活动总量;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加大对减负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使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要建立专项督导机制,对学生过重负担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加大对中小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家庭作业过多、休息时间不足、书包越背越重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每学期要对所属各个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学生课业负担情况检查1-2次,对违反规定的要立即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在媒体上公布。要健全相应的奖惩制度,把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校长和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要实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领导责任制,对社会反映强烈、屡禁不止的地区和学校,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4、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制度,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
市、区市县在地区、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始终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全面育人。要建立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综合考评制度,把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并抓出成效作为校长任用、教师晋级、先进评定以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要深化考试制度改革,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操行综合考评机制,改进评定办法,坚持以日常行为表现评价为主、知识评价为辅,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多方参与评价的方式。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表现,要列入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内容之一。从2004年起,将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列入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和升学录取的条件。
5、加大经费投入,提供条件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德育工作的投入力度。要设立并切实落实德育工作专项经费,加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建设,满足学校用于德育活动、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德育研究、队伍培训、专题教育等项目需求,确保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积极推进。
6、完善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
大力表彰教书育人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先进工作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要组织“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在教师队伍中营造浓厚的教书育人以德育为首的氛围。
建立鼓励学生定期轮流担任班、团、队干部的制度,给更多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共同进步。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先进集体等各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制度,通过学生身边的榜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OO四年八月三十日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之我见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之我见
摘要:在广泛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为今后学生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的后劲。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是学校基本建设与管理之一,是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知农村中小学设备落后,资金短缺,因此对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应多方筹措,构建立体式的图书网络。
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增加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号召,广大农村地区各校都在扎扎实实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领导及广大语文教师也正努力探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各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图书硬件设施大都十分滞后。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我们这里说 的图书硬件设施包括 :图书馆(室)建设、图书的添置与图书馆的软件管理。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立体式图书网络
一、态势分析——认识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阅读科技含量,弘扬阅读人文精神,及早培养阅读习惯,努力营造书香社会”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人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 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 “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社会的教育机构,必须把建设图书硬件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生对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就开设图书课,引导孩子利用图书增长知识,扩展视野。而在我国的中小学 中,对孩子如何使用图书馆并没有系统的方式和方法。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学校图书馆通过书刊、报纸和音像等各种载体对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学校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花大气力、下真功夫抓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三)开展好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使学生拥有价值判断与 自我提升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初步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弘扬人的主体陛、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智力背景。同时还将促进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也要求学校做好图书馆硬件设置的 建设。我县还欠发达,很多学校都处在农村贫困山区。财政方面的困难,使得很少有人去关注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建设。我校虽处在贫困的农村老区,但是面对社会发展的迫切性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我 们还是十分坚决地汇聚各方面力量建设图书馆硬件网络。二.汇聚力量——建设多层.多面的立体式图书馆(一)筹集各方力量建设学校图书馆
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是主力,是重中之重。因为它起了支撑、中流砥柱的作用。肯花大力气,是关键,筹集资金是难点,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是如此。但我们还是很努力地去筹集资金,寻求地方政府、上级教育部门及社会上的力量,共同出力。购进了一大批适合小学生学习、阅读的书籍。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不是 简单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协作,做好各方面细微的工作。需选好书、买好书。图书馆的书籍,必须保证数量,确保质量。数量上应确保与学生数达成恰当的比例。当然这只是个最低比例,假如这个 比例能够提高的话,那更好。第一次,应备足一些常规书目,如中国优秀文化类的书籍、人类优秀文化的书籍、历史人物故事和童话故事等。这些书应该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还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进书要通过正当渠道,选择质量好、价格低的书籍,避免盗版书、次等书的流入。管理要到位。图书硬件到位,随之跟上的是一系列的软件管理。采取的管理办法可以是开放式的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选派教师专项负责,由于管理的教师本身又有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整理和管理。具体的做法,由学校自身条件的优劣来决定。但管理得是否到位,关键在人,做到责任分清,共同管理 就能够做到不流失、物尽其用。馆合布置要有书香气。图书馆不管大小,都应该有适合读书的环境布置,就是说要有书香气。例如:我看过温州的图书馆,布置得就很有书卷气,走廊两边是名人的字画,其中有一幅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温州 中学校歌。然后,两边有名人雕塑。这些都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图书馆的布置还要注意静。选择的教室一定要安静,教室里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位置也要做到有利于学生安静地学习。
图书资源分配均匀。图书资源既要保护,也要合理分配。我们充分考虑图书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读到书。我们每周安排了两节阅读课,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在图书馆阅读学习、讨论,同时又开展学生平时的借书工作,既保护好每本书,又合理地利用每本书。(二)鼓励建设班级图书柜
在学校图书馆的基础上,我们还考虑到学校的图书资源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就积极地鼓励班级建立 自己的图书柜。有的班级通过学生家长筹集一部分资金,或教师筹集一部分资金,或用十分有限的班费购置图书(当然图书尽量与校图书馆错开)。每班都有一个放置图书的柜子,让班委或专门的学生进行管理。通过日积月累,有的班级人均图书占有量比学校 图书馆人均 图书占有量还高。这一部分书籍虽然有限,但也能够很好地起到补充作用,缓解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压力。同时它还具有规模小、易操作、易管理的特点。班级上有自己的图书馆,学校进行班级图书馆建设评比,使得大家的积 极性更高。
(三)鼓励各个学生,建设个人图书箱
我们在学生间也鼓励他们爱书、爱藏书。很多学生拥有了自己只有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才能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教给学生以下几种读书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一)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 “好记性 比不过烂笔头。”读书如果不做笔记,就像过眼烟云,文章的内容一下子就忘记了。学生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的收效甚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到 “不动笔墨不看书”。让学生边读边动脑,而且动手把一些优美的词句,或者一些有趣的、有启发的材料摘录下来。摘录 的形式可以是传统的手写摘录,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摘录在 Q Q 空间或博客里。通过摘录,不但可 以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增强记忆,还可以积累知识。做读书笔记,中年级应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高年级则 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二)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阅读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阅读内容和需求来确定。每次阅读都要有 目的地进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在平时的教学 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后连文章讲了什么 内容都说不出来,更谈不上发挥语文的功效性。究其原因是阅读方法不科学。所以,我们应该要求学生阅读前都要想 想 :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读完这本书我应该得到什么收获?然后才根据需求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阅读的是文情并茂的作品,想品味其中的优美语言,则应该采用精读法,选择重要的内容反复研读,仔细琢磨,以便深入理解,领会实质;假如阅读的是知识性读物,则应该采用略读法,只要迅速掌握全文的大意和一些关键性词句就可以了;假如阅读报刊,则应该采用浏览法,通过读版面、标题、导语,快速了解内容,获取 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就可以了。(三)加强合作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困难,通过讨论交流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为交流提供方便。在班里,我设置了七个阅读小组,每六个人为一组,阅读能力强的与阅读能力弱的相结合,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促进。如 :《开国大典》一文,我让阅读小组分别上网搜集新中国建立前的屈辱史,搜集开 国大典的图片和资料,如毛泽东的资料、国旗的资料、开国大典大事记等。小组内自由分工制作成专题网页,在课堂上展示。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 目的更加明确,阅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四)挖掘网上资源。
近年来,因特网技术突飞猛进。校网建设都一一展开网上的图书资源更加宽广。近年来,学校陆续添置了一些现代化设备。虽然 不是很完整,但学校将会更加努力去开发,相信前途会很好。这样建设起来的图书馆体系,不是单层的,也不是单个的,而是立体的。这既解决了农村学校的资金困难问题,又使得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人均占有量得到了提高。
三、效果分析—— 卓有成效
提高学生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孩子爱看书,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校 图书馆的立体构建,使 “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这一工程顺利实施,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学生爱书 了,爱看书了,也爱藏书了。在近两年里,学生各方面的竞赛成绩斐然,在阅读比赛、作文竞赛和童诗写作中都能拿到好成绩。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图书馆的建设,也同样促进 了教师的发展。工作之余,徜徉于书报之间,使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又有所增加。或研究教育教学专著,或学习古今中外的名著,使自己中师毕业后的 “一桶水”,变成一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流水。活到老,学到老。提高学校的品位,回归了学校的本质。
中国古代大到书院,小到私塾,无不重视学习气氛的创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我想,我们的小学教育、我们的学校就要有这种本位的回归。通过图书馆的建设,通过爱书、爱读书的活动,提高学校品位,回归学校的本质,带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建设好图书馆是打造良好读书氛围的至关重要一步,但是图书馆的管理也不容忽视。具体有以下管理工作:
一、图书的采购
图书馆的创建除了办公设备及必要的桌椅柜等硬件之外,还有就是图书馆的核心——图书。高质量的图书,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图书,才能激发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
美国图书馆专家杜威提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形式,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原则和计划,根据学校财力,合理安排使用图书经费。其次在采购图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采购的图书要以服务教育、教学、教研为主体,以保证各专业学科需要为重点,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现在除了书香校园工程下拨一部分图书外,主要由学校自行采购。采购时应注重两点:第一,要注重学术性、权威性、资料性、实用性原则;第二要注重图书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采购的具体做法:
1、可由图书馆理员经常关注图书信息,可从《全国新书目录》以及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的书讯中了解关于适合中小学图书馆收藏的资料信息。
2、用师生阅读调查表、图书各分类的使用情况的反馈来了解师生的借阅需求。
3、杜绝一些上门推销图书的业务,坚决抵制那些采购人情书、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的积压书,打折书等的不良作风(由于学校经费不是很宽裕,常常出现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购买一些超低折 扣的图书。)
二、图书的剔旧
剔旧对图书馆来说就是“吐故纳新”。没有剔旧,图书馆有限的空间就会被一些毫无价值的“废纸”所占用。因此剔旧既是图书馆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调查发现,目前一些中小学图书馆对藏书的剔旧工作不太重视,往往是只入藏不剔旧。究其原因,首先是过分强调藏书的数量,把藏书的数量看作图书馆藏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育督导部门把藏书数量作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之一。其次,由于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繁忙,而剔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要求图书管理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对剔旧工作望而却步。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有自己的特色,随着新课改实施,有些图书确因内容的不适应而要被淘汰。如不分青红皂白的库存图书并不益于读者,因此学校应有计划地对藏书进行调整和剔旧,以腾出空间入藏新书,这也是符合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规律。
三、建立相关的制度
图书馆建立起来,可如何管理好图书馆又成了一道难题,如果管理不好,图书馆就成了摆设,变成乱摊子,没过几年就没图书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管理使图书借阅有章可循,可以在图书馆内张贴《图书借阅细则》、《图书馆排架示意图》、《中国图书分类法图例》以及《图书的赔偿条例》等。对这些制度等可以先要求师生学习,并严格按制度办事。特别是《图书的赔偿条例》要以“学 校文件”的形式下发并执行。凡归入图书馆账务的图书就属于学校公共财物,都应该办理借还手续,若损坏、遗失必须赔偿。
四、人员的配备
1、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校的规模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这是建设管理好学校图书馆的关键。在标准化图书馆建设、高标准的学校办学评估中,都提出要配置专职图书管理员。
图书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热爱图书管理。要求图书管理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工作,熟悉《中国图书分类法》(按照学科和内容划分5各基本部类和22大类)。熟悉图书入藏的基本程序。
作为21世纪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必须具有:第一既是信息的及时获取者,又是信息的及时整理、使用的传播者,应该是知识的受益和传递着,同时更应该是学校信息充分利用的服务者。第二要掌握现代信息既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现在农村中小学也在逐渐普及标准化图书室的建设,必须要用计算机管理)。第三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第四要有刻苦耐劳、认真细致的精神,特别是藏书的剔旧等工作。
2、让师生共同参与
针对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缺乏,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小图书管理员,利用中午、大课间等时间,辅助图书管理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任课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做好图书的推荐、导读等工作,这样也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有效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图书馆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 它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较之以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更加着重强调了建设宽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而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正是重中之重。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正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还必须进一步增加藏书数量、优化藏书结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让学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让我们的学生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成为一个爱书、爱学习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农村中小学图书文化学习圣地!参考文献:
[1]潘晓颖.数字时代中学图书馆藏书建设初探[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2).[2]项戈平.藏书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1994(6).[3]夏光辉,浅谈中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J].图书馆论坛,1999 [4]任德明著.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指南[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5]陆行素主编.图书馆工作与研究[J].天津图书馆学会.2005(6)[6]刘茂香.制约中小学图书馆职能发挥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4).[7]韦忠明.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08(6).[8]张盈.小议农村中学图书馆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