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淄博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调研报告(改)
淄博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调研报告
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
2011年,淄博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被列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农业部《关于下达2011年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的通知》(农办政[2011]12号)要求,我们对全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综合执法工作现状
(一)农业综合执法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市已经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9个,实现农业行政执法市、县(区)全覆盖。其中,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桓台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为经编制部门批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博山区、淄川区、沂源县执法大队为经编办批准的内设机构;周村区、临淄区执法办公室为经政府行文设臵的区农业局行政编制的内设机构;高青县已成立了独立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编制正在落实中;张店区执法机构为2004年自行成立的执法大队。据统计,全市现有在岗执法人员70名。其中,公务员编制的3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9名、事业编制的58名。70名农业执法人员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55人,占执法人员总数的78.6%;法律专业的2人,仅占执法人员总数的2.9%。
(二)综合执法能力不断增强。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 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现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全市9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中,实行种植业(种子、肥料、农药、农产品)综合的有8个,博山区实行了跨行业(种植业、畜牧)综合。2010年、2011年,沂源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淄博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博山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先后被列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实施单位,农业部投资为沂源县执法大队配备执法车辆1台,为市支队、博山大队拨付项目款各15万元,扶持加强执法装备建设,促进了全市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市及各区(县)采取多种途径与形式,添臵执法取证工具以及必备的办公设备,提升了执法装备水平。市县两级定期组织法律法规专业学习,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案卷评查,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通过装备建设、业务培训和执法实践等多种途径,建立起了一支专门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综合执法能力显著增强。
(三)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立了执法责任制,细化落实了执法责任。制定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细化了自由裁量权。梳理完善了执法人员工作守则、执法档案管理、案卷评查、错案责任追究等9项执法制度和14项日常管理制度。成立了市农业行政执法督查组,对农业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开举报投诉电话,方便群众举报和监督。成立了管理制度检查小组,负责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严格执行农业部《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做到“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办案程序合法、法律适用准确、文书制作规范”,并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行政 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制作文书,做到文书制作统一、规范。积极探索科学、合理、有效、操作性强的岗位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制订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2011年1月份,省农业厅纪检组组长陈群力带队检查我市农业综合执法情况后,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多年来,全市农业系统没有发生一起行政执法错案,没有被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市农业局被淄博市政府评为“全市规范化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四)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断提升。近几年,全市各级执法机构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加强培训,使执法人员法律水平、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市执法支队成立以前,执法力量分散,执法人员兼职执法,难以形成有效合力。2008年5月成立执法支队实行综合执法以后,执法队伍实现了专职化,执法人员专心搞执法,认认真真学法律,不仅掌握实体法,而且熟悉程序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规范学习制度,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对一些较大及复杂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充分发挥案卷评查在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中的作用,每年组织开展案卷评查活动,查找不足、交流经验,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建队以来,市执法支队立案查处280起案件,无一起引起复议和诉讼。2009年、2010年,市执法支队制作的《淄农(肥料)罚[2009]18号》和《淄农(农药)罚[2010]1号》案卷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卷宗,为全省唯一一家。2011年,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制作的案卷被市法制办评为全市优秀案卷。
(五)综合执法效果显著。实施综合执法以来,全市各级大 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执法力度明显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成效显著增强。每年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组织执法人员对农资市场开展拉网式检查,对发现的案件线索,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严肃查处。全面推行“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农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出动执法人员5000人次,检查企业两千个次,整顿市场1600个次,立案200多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规范了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目前,全市虽然实现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全覆盖,但经编制部门批准明确的专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少,普遍存在“只批牌子、不增编制、人员内部调剂”的现象,特别是县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多数是从各事业站所抽调组成,人员少,且不稳定;已有的执法人员大部分为农学专业,特别缺乏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迫切需要提供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二)农业综合执法经费、装备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资生产经营业户2000余家,其中种子、农药、肥料生产企业30余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及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余家。我市没有大型农资销售市场,经营业户主要分布在乡镇、村,还有部分为季节性流动销售业户,执法工作量大。但是,农业综合 执法经费、装备明显不足,大部分执法经费没有列入预算,用于执法设备购臵,执法检查、人员培训及必要的交通、通讯、勘验取证、装备等所需经费极度缺乏,仅2个区县有专门的执法经费,经费数量也非常少。全市专门执法车辆只有6台,还有半数区县没有专门的执法车辆;全市取证设备只有24台,速测设备仅1台。现有的交通工具、取证设备等明显不适应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
(三)执法力度小,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执法设备落后、交通工具缺乏,无执法专项经费等问题,导致对农资市场监管不力,打击力度不够,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举报投诉有所增加。另外,我市农资市场违法行为带有较强的隐蔽性,假劣种子、农药、肥料的生产经营,不进行检测,外观上很难发现。由于经费不足,抽检力度不够,农业行政处罚案件大多以农资案件为主,以标签、标识查处为主,对较大的违法案件查处手段不多,大案要案查处少。此外,区县之间执法情况也不平衡,个别区县甚至形不成有效打假力量。
三、提高我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县级农业执法机构建设。农业综合执法属行政执法范畴,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具体承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责,是法定职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规定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的要求,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建立以后,应进一步加大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力度,解决不会执法、无法执法的问题。
(二)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以“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抓手,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拓展执法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对农资、农产品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劣农资、农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等执法监管,打击冒用农产品标志的行为。
(三)加强农业执法人员和农资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对全市农业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技能的培训,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采取各区县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形式加强工作指导,提高全市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专职执法队伍。按照每年一定名额、逐年轮训的办法,对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强化执法监督。在制度层面上,要健全完善立案审批、案件审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在程序层面上,每年开展一次“案卷评查活动”,及时纠正不符合程序的执法行为;在行为规范上,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监督评议办法,做到赏罚分明。
(五)加大农业执法投入。加大资金投入,配备执法必要的交通工具、调查取证设备等执法装备,改善执法手段。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项执法经费,为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明确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相对稳定,逐年给予扶持,提高农业执法的物质装备水平,增强综合执法能 力。
第二篇: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XX是农业大市,现有耕地面积694万亩,其中水田483万亩,旱地211万亩,乡村人口422万人,XX年市财政收入48.27亿元。1999年以来,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市所辖6个县、市相继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在种植业方面实行了综合执法。XX市也于XX年底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是目前湖北省市、州唯一实行种植业综合执法的农业行政管理机构。为更好地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发展,受农业部委托,我们围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健全了执法体系。一是健全机构。所辖6个县、市均经当地编委批准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其中松滋市、石首市为全额拨款事业性单位,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洪湖市为差额拨款事业性单位。市一级更是在XX年底以原XX市种子管理站、农药管理站和植物检疫站为基础,将原XX区和沙市区种子、农药、植物检疫执法机构的人、财、物及债权债务整体上收组建成立了市农业执法支队,对外加挂“XX市种子管理局”和“XX市植物检疫站”牌子,XX年底 经湖北省人事厅批准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性单位。二是明确职能。全市综合执法机构运行模式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小综合执法运行模式,职能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依法履行种子、农药、肥料、植物检疫、农业环保、绿色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如市农业执法支队、松滋市、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第二种是大综合执法运行模式,如洪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职能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农机监理、饲料业,江陵县农业执法大队职能涵盖种植业、农机监理、饲料业、渔业。三是保障经费和装备。据统计,全市7个综合执法机构XX年财政共拨款176.7万,人均0.76万元;XX年财政拨款182.7万,人均0.78万元;XX年财政拨款186.2万,人均0.8万元。共有执法车辆16辆,有照相机、摄影机等取证设备25台,速测设备12台,基本能够维持执法需要。
2、完善了执法制度。近几年,全市农业执法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完善执法制度,为促进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公开办事程序。将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进行公示,并纳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杜绝执法人员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发生。二是建立立案、调查取证、审查三分离的农业违法案件办理机制。立案实行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主要领导负责制,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对立案条件、管辖权要进行合议,规避办案风险。调查取证实行主办负责制,由案件主办者承担对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责任,承担由于自身过错造成案件撤销、败诉、赔偿等相应的连带责任。审查实行案件审查委员会制度,由案审委员会对案件有关证据材料的合法性进行审查,集中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三是建立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建立了执法人员考核档案,奖优罚劣,动态管理,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与年终考评挂钩,从制度上保证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避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四是建立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农业部门充分发挥农资打假牵头部门作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建立了农资打假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农资打假工作,解决了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问题,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强化了与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配合,形成了农资市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稳定了执法队伍。全市7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编制批准人数228人,实有在岗人员232人,其中参公编制人数54人,事业编制人数168人。在岗人员中,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7人,法律专业毕业7人,有201人持农业部颁发的行政执法证。XX—XX年,有178人参加过省级组 织的执法培训,有20人参加过农业部组织的执法培训。在队伍建设方面,各级农业执法机构都以规范化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是抓内部规范管理。制订了农业执法回避、投诉接待、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培训等制度,使内部管理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抓执法公示。在主要农资市场设立了执法公示牌,公示了执法内容、依据、程序、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布了打假举报电话,主动接受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各届的监管。三是开展集中整训。XX年至今,我市先后采取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分四次对全市农业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整训,整训以整顿作风、整顿纪律、整顿精神、培训法律法规、培训业务知识、培训执法技能等“三整三训”为主,使我市农业执法队伍精神面貌明显提升,思想作风明显改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四是严格绩效考核。将规范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业务工作等一并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同时制订了奖罚制度,引入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积极性。
4、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全市农业执法部门采取日常检查、交叉检查、联合检查等形式,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开展经常性检查,仅今年就开展检查200余次,检查农资门店3000余个,查获违规农资35吨,使农资生产经 营活动不断规范。二是突出专项治理行动。每年春季开展以种子为重点的打假保春耕活动,夏季开展以农药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秋季开展以种子、肥料为重点的打假保秋播活动。三是规范整顿农资市场。要求每个农资经营门店都达到“六有六无”,即有经营资质、有质量承诺书、有农资经营须知、有主推品种公告、有完整的商品购销台账和规范的生产经营档案、有合格的检验检疫证明,无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无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无未经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无来源不明的农资产品、无明令禁止的农资产品、无坑农害农事件。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依法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600多起,吊销各类许可证100多份,查获假劣种子、农药、肥料100多吨,调处农资纠纷300多起,挽回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使我市农资市场秩序逐年好转。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综合执法职能缺位比较严重。我市各级虽然都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但由于省级以上政府、编办至今没有出台有关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使得综合执法职能缺位、失位现象严重。一是综合执法机构性质差异大。我市批准成立的7个综合执法机构在人员编制、岗位设置、机构级别、经费来源等方面都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综合执法职能缺位严重。我市农业综合执法运行模式主要是以种植业小综合为主,由于“三定”方案不全,各地综合 执法机构受委托执法的职能也都不一致,其中农业环保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缺位、失位现象。
2、执法经费保障不足。目前经费不足是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绝大多数综合执法机构都是采取罚没款按比例返还的办法解决执法经费,致使违法行为罚而不绝、处而不死。一是重处罚轻管理。对企业违法行为一罚了之,不责令改正,不没收违规产品,只要交了罚款就可以继续经营。二是重收费轻服务。收费不检验、不检疫、以收代罚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乱收费滥罚款现象杜而不绝。部分地方不按项目、标准收费,而是巧立名目收取品种推广费、试验费,甚至和企业商量收取保护费,“三乱”现象屡禁不止。
3、执法队伍建设滞后。由于农业行政执法起步晚,各地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多数都是原专业站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对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执法经验不丰富,实际办案能力不强,与规范执法、依法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同时,基层从事具体执法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机会少,虽然部、省每年举办多起培训班,但多侧重于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培训,对基层从事具体执法工作人员的办案技巧、法学理论培训少,造成基层执法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违规执法、不文明执法行为时有发生。
4、农资市场监管任务艰巨。一是企业多。我市农资经营企业达3000多家,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诚信经营意识不强,专业技术知识缺乏,导致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损农、坑农、害农的案件时有发生。二是品种多。国家和湖北省每年审定各类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近百个,登记农药和肥料新品种近千个,造成农资市场品种多、乱、杂,给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三是广告多。由于农药、肥料广告审查由农业部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两级负责,审批、管理由工商部门负责,造成基层电视台农药广告铺天盖地,一些农资经销商为扩大市场份额,乱取商品名,夸大药效,虚假宣传,误导农民,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四是农资销售平台下移。目前农资零售平台已下移到乡镇村组,给管理部门依法打击违法农资带来较大困难。
三、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1、理顺体系,准确定位综合执法功能。从目前已经实行综合执法的经验做法来看,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自上而下采取大综合模式,即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投入品等行政处罚职能集中起来,实行一个机构对外进行执法管理,在主管机关委托的权限范围内开展执法工作,并接受主管机关的领导、指导和监督,切实履行好农业部门的法律宣传、贯彻与执行职能,维护好本辖区农资和农产品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 执法职能,仍由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执法主体承担,在县一级,植检、农机监理可保留机构,与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将行政处罚权从技术推广和经营服务机构中分离出来,执法中涉及的试验、检测、鉴定等技术性工作,由具备资质的事业单位具体承担。同时,效仿公安、工商等部门,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做到上下衔接对口,市场管理一盘棋,避免有禁不止、政令不畅的现象发生。
2、纳入“三定”,保障综合执法经费编制。建议将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畴,实行定编、定岗、定员,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性。其依据:一是《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二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规定“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市县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三是《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将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3、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要针对目前基层执法人员普遍存在执法水平不高、办案经验不足的问题,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安排专项经费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农业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教育和执法业 务能力培训,不断强化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崭新的执法为民的农业执法形象。
4、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农资市场和质量监管。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对农民,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能,做好本辖区农资市场和质量监管工作,严格农资经营市场准入,着重整顿和规范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市场秩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劣农资违法行为。同时,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纠风、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接受管理相对人、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监督,完善各项制度,狠抓队伍建设,为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第三篇:综合执法--保山农业执法情况调研
综合执法——强化农业执法的必由之路
——在“三查三看”教育学习中对保山农业执法工作情况的调查思考
(保山市农业局 车桂华)
一、保山农业执法的现状
保山农业执法工作,从总体上看和全国一样,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对农业执法的认识和执法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保山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没有出现因制销假劣农资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的坑农害农事件,也没有出现因农产品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该说执法工作是有成效的。
到目前为止,保山农业系统共有农业执法机构43个,分别为市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县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管理、植物检疫、种子管理、农机监理、农村经济管理、农业环境管理、农资(农药、肥料)监管等相关单位。其中:法定执法部门和机构11个,法规授权执法单位18个,委托执法单位14个;市级执法机构有7个,县区级执法机构有36个;行政机关有6个,事业单位有37个。在这些执法机构中有在职工作人员596人,其中:学历为中专及其以下的有190人,占31%,大专以上的有406,占68%,法律专业的有25人,占4%;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115人,占19%,45岁以上的有255人,占42%。在上述工作人员中有348人通过培训考试获得了行政执法证农业执法证(不包括乡镇农科站持证人员),占在职人员的58%。在持有执法证的人员中,执法类别为:农业综合64人,占18%,渔业有38人,占10%,植保(农药)有50人,占14%,种子74人,占21%,农机47人,占13%,农经36人,占10%,种植业(种子、土肥、农环食安)39人,占11%。
2007年至2009年,全市农业系统共办结行政执法案件17件,其中:隆阳区有9件,腾冲8件;种子行政处罚案件16件,农药行政处罚案件1件。
目前,全市农资市场中,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经营的行为大量存在,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农场市场监管秩序亟待加强;农业生产中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破坏农业生产环境、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
二、农业执法存在的问题
农业执法是农业行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是我市农业部门的最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举步为艰,一直不能打开局面。一提执法,大家都摇头叹气,束手无策,总是找一些客观原因。不是埋怨国家的“农业法律法规软”,就是怪执法环境差,管理对象法制观念薄弱。是的,目前我国的农业法律法规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有许多需要修改完善。有的法律本身属引导法,有的就象一份“宣言书”,有“禁”无“止”;有的虽然有禁止性规定,但操作性不强;还有很多没有相关配套制度,更本就无法操作。笔者也不否认农业部门从上到下都存在执法工作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然而,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执法难、不执法的根本原因和理由。滞后性是法律的共性特点,所有法律都存在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的问题。《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从我们目前的执法现状上可以看出在我们自身内部存在以下“五不”问题:
(一)不懂执法
不懂执法,主要是指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不掌握农业执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农业执法及与其相关的执法主体、执法客体、处罚对象等基本概 1
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不足,认识模糊。有的同志把执法难的原因归结到“党的政策好”,说什么“因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党和国家提倡关注民生,关心‘三农’,要‘多予’、‘少取’,所以农业执法就硬不起来”。普遍存在培训授课时讲自己不清楚的话,执法工作时讲外行话,遇到询问时说不上话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对农业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执法是农业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法定职责,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和谐的主要保障措施,而是把主业看成了副业,把农业部门主抓农业生产的职责等同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模式,不能正确全面履行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的职能。具体表现在, 由农业部门为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有近50部,全市农业系统有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近三千人,与其他行政部门比,可谓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至今为止没有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没有专司执法的机构和人员,没有执法办案的经费和装备。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都是由农业部门所属的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和试验示范的单位及技术人员兼任,实际执法工作则由农业局机关同时担负科教法规、阳光工程、沼气建设、农村劳动能力转移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若干项日常工作的法制工作部门(科教法规科、股)负责,而法制部门一般只是1-2人,要执法还要进行执法监督,既不符合规定,也不可能做好执法工作。
(二)不会执法
不会执法,是指缺乏专业执法水平。有的人把执法工作当成粗活,看得很简单,想当然地认为执法工作就是按照框框套套、条条款款办,谁都能做好。孰不知隔行如隔山。执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要敢于坚持原则,做到无私无欲,还要能斗智斗勇。农业执法就更是艰苦,要深入到乡村、田间地头调查取证,既要有法律专业知识和专业的“执法”技能,还要熟悉农业科技专业知识。保山农业系统虽然人才济济,有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且绝大多数人是正规科班毕业出来的,但都是学农的,基本上没有学法律专业人员,更没有进行过系统地执法训练。现有的执法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大多是农业技术干部,缺乏从事执法工作经验,而且还身兼几职,执法不是主业,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推广或经营服务上,无法顾及执法工作。当遇到案件需要查办时,不知道从那开始,做些什么,怎么做。有很多执法机构,从成立至今尚未查办行政处罚案件。到目前为止,全市农业系统找不出一个规范合格的案卷卷宗。
(三)不愿执法
不愿执法,是怕损害个人的“既得”利益。长期以来,好多农业执法部门集裁判员和动力员于一身,既是市场管理者,又是市场经营者,卖种子的管种子,管农药的卖农药。主业就是“以经济为中心”,搞经营活动;执法管理变成了为竞争服务,保护自己的工具。随着市场体制的建全完善,国家早就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令要求政、事、企分开,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必须分离脱钩。直到2007年的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执法部门才最终依依不舍地实现与企业脱钩分离,然而藕断丝连,机构脱离了,个人没有脱,单位分设了,网络没有断,体制改变了,思想没有变,部分工作人员还是舍不得丢下过去的既得利益,管种子的还在卖种子,管农药的还在卖农药。有的甚至为了谋取利益,把眼睛盯在那些最老实最相信我们的农民那本来就很贫乏的口袋上,制假售假,坑农害农。
(四)不敢执法
不敢执法,是害怕得罪人。执法的本质和核心是要查处违法行为。查处违法
行为就不可能避免地要触及一部分违法者的既得“利益”,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是一种斗争。而当前“社会关系学”不同程度影响着行政执法的环境,大家都世故园滑,只想做“好人”,不愿做“恶人”,不敢“得罪”人。于是 “难得糊涂”、“着些踏些,以踏为主”、“睁一只眼,闲一只眼”、“老好人主义”在农业执法中得以盛行。明知违法,也不查处,对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制止,听之任之。
(五)不想执法
不想执法,是对执法工作缺乏激情,没有爱心。农业部门人才济济,文化层次较高,懂执法、会执法、愿执法、敢执法的人不是没有。即使不懂不会,可以学,不愿不敢,也可以整治和培养;但由于目前系统内对农业执法尚未形成共识,执法工作缺乏监督,没有奖惩,干与不干,做好做坏都一样,严格执法者没有得到褒奖,和稀泥不执法也不会受惩处。不执法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执法反而会伤害感情,失去朋友。想执法的会成为“另类”。于是懂执法会执法的也不想执法。想了也是白想,何不如不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三、强化保山农业执法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就是要明确农业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农业执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所确定的治国方略,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必然要求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国务院于1999年11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2004年又颁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农业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农业部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贯彻依法行政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和规范农业执法。
2.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农业执法的对象不是农民,是坑农害农的人。加强农业执法与党的惠农政策多予少取并不矛盾,相反正是为了保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也是满足农民群众的愿望。目前,广大农村执法监督相对薄弱,一些地方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还比较混乱,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时有发生,农民的法制意识相对淡漠,维权能力较弱,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只有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打击坑农害农行为,才能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村稳定。
3.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方向。农业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生产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主要靠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法律的保护与支撑。只有通过农业行政执法,维护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依法打击假劣农资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冲击,农业科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4.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客观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只有通过农业执法,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有效打击和遏制假劣农资的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杜绝假劣农资进入流通领域,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农业执法活动,宣传、教育农民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依法对植物病虫害的监测、检疫,有效控制植物病虫害的侵入,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净化农业生产环境、防止工业污染等一系执法活动,才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部门提高执政能力树立部门形象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都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法定职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农业部门的职能不断拓展,不只是要抓生产,抓农业科技推广,保证农产品的供给;更要履行执法监管职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也不只是需要技术支撑,更离不开法律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颁布了渔业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将执法权交给了农业部门。贯彻落实好这些法律法规,需要农业部门认真履行执法职责,不懂执法、不会执法就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做好农业行政管理工作。只有切实加强农业执法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有效地把工作从过去的微观管理、靠行政命令办事转到创造发展环境、搞好宏观指导、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和提供优质服务上来,从而提高执政能力,树立农业形象。
(二)建立专业机构,实行综合执法
要强化农业执法工作,提高农业执法权威,树立农业执法形象,必须建立专业的执法队伍,走综合执法之路——在农业部门内部成立一个专司执法的机构,统一行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农业行政处罚及与其相匹配的行政检查和行政强制权。
1.实行综合执法,是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明确要求。1996年3月八届四次人大通过的<行政处罚法>就对综合执法作出了原则性规定。1999年1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探索综合执法工作。2002年2月,农业部召开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对于综合执法中央、国务院有批示,人同群众有要求,现实工作有需要,势在必行”。200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02]56号),明确要求一个政府部门下设的多个行政执法机构,原则上归并为一个机构。在此基础上,重点在城市管理、文化市场管理、资源环境管理、农业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其他适合综合行政执法的领域,合并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2002年12月28日修订的农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健全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以国发[2004]10号文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行综合行政执法。2004年11月10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把农业综合执法试点作为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提高执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搞好农业综合执法”。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
[2008]17号),要求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行综合行政执法。2008年12月25日《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政
发[2008]2号)明确提出要通过三年努力全面在县级全面推行综合执法。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综合执法已经是三令五申。
2.实行综合执法,是解决农业执法中现实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可以形成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只有实行综合执法,变十个指头出击为一个“拳头”出击,才能改变目前多头执法,分散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缺位,小案抓不了,大案件拿不起,工作穷于应付,丧失应有职权的状况;彻底解决有人执法,执法到位的问题。二是有利于规范执法主体,实现执法监管和技术推广“双赢”。只有成立综合执法机构专司执法,将执法与经营、技术推广、检验检测等工作脱钩,才能彻底纠正农业执法机构与推广、经营部门合为一体,执法人员职责不明,既忙于技术推广又忙于执法,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既能树立起农业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又能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共赢”。三是有利于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执法水平。实行综合执法,可以使执法人员专司执法工作,将全部精力用于执法,这样,执法制度得到落实,办案程序得到规范,执法水平得以提高。四是能够节约经费,集中资金改善执法条件。实行综合执法,执法经费统一使用,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可大大改善交通、取证等执法装备,克服旧体制下执法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办案工具的状况。五是有利于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
3.实行综合执法,是加强和改善农业执法的实践结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综合执法就成了解决执法扰民问题的有效举措,被确定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1997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率先成立了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实行综合执法。至去年底,据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省区农业综合执法座谈会上的通报,全国有30个省、197个市地、1840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综观全国各地,凡是组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地方,就能打开农业执法的新局面,提高了农业部门的地位。实践已经证明,走农业综合执法之路,是农业部门强化执法,正确履职,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有效途径。
4.综合执法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农业法律法规将农业违法行为的处罚权基本上都赋予基层农业部门,农业部对农业综合执法提出了明确的意见,指出综合执法的重点在基层县市级,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可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开展起此项工作,使农业综合执法在与时俱进、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强音中一成不变。现在农业部已经下达了限期完成的目标任务,省农业厅也作了相应要求,实行综合执法已经是势在必行,但是如何综合,仍然还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模式。结合保山实际,从有利于规范执法,确保综合执法能取得实效出发,笔者认为,一是处罚权全部集中行使。要把农业部门所属各执法机构的行政处罚职能,包括种子、渔政、植物检疫、农机等全部综合,否则,既不能称其为综合,也不利于工作。全部综合可借渔政和植物检疫制服的合法性,规范综合执法的着装问题。二是机构设置要完备。农业执法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且执法要求要有调查人员,还在有听证人员,因此要在县级成立大队,下设专业中队,市级成立支队,下设专业大队;建议省、部也应该设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级并指导和协调下级的执法事宜。三是人员编制内部调整,逐步到位。综合执法不只是为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其目的就是要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和避免执法扰民,如内部不作调整就失去综合执法的意义,一次进足人员,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突破。在系统内部调借人员既能适当压缩编制,又有利于工作尽快步入轨道。
(三)加强执法培训,营造一流队伍
做好农业执法工作,需要有一支精干、高效、协调、综合;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坚持原则上,敢于碰硬,善于斗争的农业执法队伍。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让执法人员以 “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从根本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法。牢固树立为民执法,执法为民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树立服务农民、公正廉洁的公仆形象。另一方面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有计划的组织参加培训、考察、学习,尤其要组织实战训练。没有执法队伍,不开展执法工作,培训也就成了站在岸上学游泳,学得再认真,动作再优美,下水也漂不起来。最有效的培训就是实践。有了专司执法队伍,要坚持在执法过程中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执法办案,开展实战训练,从而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农业科技专业知识、法律专业知识及其它相关知识,不仅要熟知法律条款的内容,熟习正确的执法程序,还要努力提高依法办事的决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书书写能力。只有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执法的综合水平才能随之提高。
(四)开展“亮剑”行动,查处违法行为
执法的最大特点和任务在于维护公平正义,打击违法行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生产、销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等农业行政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如对农业违法行为还是睁一只闭一只眼,不认真查处,那就是失职渎职,就是坑农害农行为的保护,就是犯罪。成立了综合执法机构后, 要树立“你让农民减收减产,我就让你倾家荡产”的决心和勇气,积极开展“亮剑”行动,勇于亮剑,在重点领域、重点季节,抓住重点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剑保农” 执法会战,亮出农业执法这把绿色的“上方宝剑”,加大对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的打击,要打出农业执法声威,树立农业执法的形象。同时,要开展接受举报投诉,查处并曝光典型案件等活动,广泛宣传,营造声势,扩大农业执法的社会影响。
(五)强化执法监督、保证执法公正
权力失去了监督就会导致腐败。成立专司执法的执法队伍以后,执法权将得以强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执法监督。一是要强执法队伍的自身内部监督。建立完善立案审批制度和案件审理制度;二是要加强农业部门的层级监督。逐步规范建立县(区)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定期向市农业执法部门报告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案件处理情况、执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等工作报告制度,市级定期不定期对各地贯彻执行有关农业法律的情况进行检查、督查纠正的执法检查制度,重大案件和交办案件实行备案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案件承办人负责制度;三是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依法公开执法的职能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增强执法活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促进公正执法、公平执法、文明执法。四是要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要适时组织农业行政执法案件的质量大检查,通过对执法案件的自查、检查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五是要强化廉正建设,对执法人员出现的徇私枉法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不适应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应调离执法队伍,以保证执法队伍的纯洁性。
[ 2010.8.25]
第四篇: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浅谈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摘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以建设平安大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确保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以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以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农资经营户的经营行为为切入点,通过规范经营行为,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理顺了正常市场经营秩序,有效控制了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切实保障了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农业;执法
一、基本情况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于2009年12月,执法人员有局属相关单位人员兼职,现有持证上岗执法人员16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1人,中级14人,学历全部本科,执法设备有照相机、摄影机、录音笔等。负责全县的农作物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农机产品及安全监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及行政处罚工作,受理群众投诉举报。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的工作原则,开展了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通过近八年的努力,农业执法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了上下配合、队伍健全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和取得实效,农牧局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按照《农业行政执法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开展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并认真填写上报各类报表和工作信息,经过努力,每年各项工作都圆满完成。
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执法大队及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成效显著,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得到省市主管部门肯定,2014年在全省农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经营标签不合格农药》一案,获得青海省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资打假氛围。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利用春节社火表演、3.15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广播和新闻媒体宣传等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公布了农资打假举报电话,近年来,累计散发宣传资料《农药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农药科学选购与合理使用》《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等4.6万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民自我防范能力,为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打假的良好氛围。
4、加强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综合执法大队开展了一系列农资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如:“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采摘节、六月六花儿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活动”、“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周”、“中秋、国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秋冬季农资打假活动”等,进一步理顺了正常市场经营秩序,有效控制了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切实保障了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是加大农药市场监管执法力度。每年配合省农药检定所抽检我县农药3个批次,与所 1
辖农资经营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后,先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再进货,失效过期农药及时下架处理等依法经营意识不断增强,较好的规范了经营行为,净化了农药市场,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营造良好的农资经营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种子执法巡查活动。为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打击销售假劣种子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障种子质量安全,每年春播期间,执法人员加大对县域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销售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近年来,通过检查,部分商铺有蔬菜种子拆包装销售的现象,对此,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法进行了查处,并提出改进要求,整改期后及时进行复查,使这种现象逐年减少。
三是建立兽药、饲料长效监管机制。对兽药经营企业GSP验收整改达标的16家个体兽药经营企业发放了《兽药经营许可证》,组织签订《兽药质量安全承诺书》,配合省兽药饲料监察部门抽检兽药8批次,全部合格。对全县67家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积极开展了兽药安全合理使用政策、技术指导,建立兽药使用制度,完善养殖用药记录,加强安全用药知识普及,提高养殖用药水平。对16家饲料生产厂家和67家动物养殖场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每年不定期抽样30批次90份,常规检测全部合格,未发现违规添加违禁兽药及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其它违禁物质的产品。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与饲料生产企业签订《饲料质量安全承诺书》16份。
5、积极受理农民举报投诉案件。在抓好农资市场监管的同时,截至目前,受理农民举报投诉假种子案件1起,执法大队对投诉案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处理,认真做好相关笔录,并及时将采样送甘肃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调查清楚后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真正做到为民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三、存在问题
通过开展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了违法行为发生,遏制了违法势头,规范了市场秩序,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农(兽)药生产源头监管不严,农药登记备案不完善,县级监管单位工作难度大,未能从根本上杜绝农药品种“多、乱、杂”问题。
2、个别种养殖基地、农资经营门店档案不完善,进货秩序不规范,随意进货现象仍然存在。
3、执法经费短缺,农(兽)药抽检送检难度大,执法人员只能从标签标识上辨别真伪,农资打假存在一定难度。
四、对策建议
1、合法设置综合执法机构,合理配置职能,是建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的关键。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依法设立,综合执法机构就应该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范围,这也是行政执法权作为国家公权力的内在要求,综合执法人员应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系列。
2、执法人员专职,将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建立—支既有农业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又系统地掌握农业法律法规知识,执法人员要从兼职化转变为专职化、职业化,才能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根本改善。
3、保障执法经费,促进农业执法体系规范化发展。执法经费应有各级财政全额拨款,给执法人员提供专门的执法交通工具,执法人员有了相应的地位和经费保障,将更有利于执法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有利于消除行政不作为,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
4、农业行政执法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如:动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农药、兽药、化肥、饲料、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检测、检验等,都需要许多专用的仪器、设备和设施,目前,送检路途远,时间长,实效性差,费用高,因此,在理顺执法体制时,财政部门相应拨付检测经费,减少执法单位工作经费压力。
5、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大学研修等形式进行系统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执法质量,使执法人员政治思想上过硬,执法业务上精通,执法方式上文明,执法行为上规范。
6、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开展“五比五创”活动,“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每个执法人员按照活动提出的要求,根据自身岗位特点,接受群众监督。以查办违法案件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做到哪里有案源,就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一批精干的执法队伍及一种高效的工作作风,造就了这样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
第五篇: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检测工作的调研报告
XXX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检测工作的调研报告
6月29日—7月3日,根据自治州农业局的统一工作安排,XXX农业局组织相关人员在自治州农业局领导带领下,专程赴昌吉、XXX、巴州和伊犁州等地,对兄弟县(市)农产品检测和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并借鉴各县市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XXX此次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一)工作重视程度高。本次赴异地对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进行专项调研,总体感受部分县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自身对执法工作重视、认知度高,将执法工作提到很高的议事日程进行统筹安排。农业执法相对其它行业管理部门起步较晚、工作季节性较强、处理案件力度相对较弱,在对兄弟县市调研期间,各地都能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工作,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不再是可有可无、无所轻重,而是在体现自身职能、管理市场和为管理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方面都是大有所作为,并且在发展本地优势农业产业中发挥着重要职能和作用。
(二)查办案件力度大。在具体的农业执法工作过程中,因可利用的行业法律、法规有限,一些法条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弹性”较大,在对涉农案件进行处理时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和一些不利因素,也成为农业执法有别于其它行业部门。在XXX调研过程中,执法支队工作中积极主动开展,在处理相关的涉农案件过程中,执法人员敢说、敢管、敢干、敢处理,敢于顶住来自各方压力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连续几年办案量都多,并且以办理肥料案件居多,对于涉农案件出重拳、下重手,对经销商的违法行为以顶格处理较多,狠抓农资市场的整治,规范了经销商的经营行为,有效的保护和广大农户的合法权益。尤其在保护XXX葡萄产业方面,发挥了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工作方式方法新。多年来,农业综合执法在各地工作开展不均衡,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不尽相同,在XXX县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调研过程中,该县执法大队对全县农资批发市场、农资店销售票据进行统一印制,统一格式、统一要求,很好的解决了涉农案件的追溯问题,由于管理到位,连续多年未发生大的涉农违法案件。同时,该县农业执法大队在日常检查和办案中,使用警用执法记录议进行相关的语音和影响记录,既有效的保存了影像资料,又彰显了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执法办案能力强。在办理涉农案件工作方法,以往工作经验是联合检查、联合相关职能进行管理,甚至有将本该农业局办理的案件交由其它管理部门的案例。办理涉农案件相对其它行业比较专业,这即是农业部门的优势、也是弱势。我们XXX调研中深受启发,执法支队做为协调组织单位,在执法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在处理涉农案件中一般以农业局独立开展工作为主,执法人员素质高、业务精。办案过程中取证合法、文书规范、程序到位、资料完整,并且做到执法人员人人都能办案、人人都会办案,都能独当一面的开展工作。多年来、该地工商、质监、安监等职能部门未办理过涉农案件,这样以来,既提高了农业部门自身的威信,也增强了农业执法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很好的发挥的农业部门的专业优势。
二、农产品检测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对各县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实地考察和学习,各地对已建立来的农产品检测中心都比较重视,从设备采购到人员培养,从建立到运行,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大,对检测中心进行了改扩建设,有些县市虽起步晚、但起点高,步伐快,保障了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考察,伊犁XXX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农残检测设备是美国PE公司的检测仪,从外观、灵敏度、可操作性等方面都优于其它品牌,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准确性和检测水平。
(二)检测队伍素质高。农产品检测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对各项设备仪器的操作人员要求都比较高,在昌吉州检测中心考察过程中,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普遍素质较高,对各类仪器的操作、作用较熟练,工作人员稳定,人员结构也较合理,且已取得“双认证”资质,各项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三)监管力度较强。各县市检测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日常检测中积极开展工作。以库尔勒市检测中心为例,该市整合资源,建立了以市检测中心为主、乡镇检测站为骨干、生产基地为补充的检测体系,加大区域内农产品检测力度,在检测范围和检测批次上突破,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基地超市全覆盖。
(四)执法与检测齐抓共管。通过对XXX及伊犁XXX县考察的综合分析来看,执法工作与检测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能够直接反应禁用农药、高毒农药监督管理情况。伊犁XXX县农资批发市场及农资店销售通过票据统一印制,销售与购买均有详细的记录,从而对蔬菜检测中发现农残超标产品便于追溯、查处,提高了禁用农药、高毒农药的监督管理。XXX地区采用自检与送检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为农业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抓好执法工作,能够从源头上治理禁用农药、高毒农药在农产品中的使用,而抓好检测工作,又为农业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和学习,就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检测工作同兄弟县市相比,我们深感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农业综合执法方面:
一是工作主动性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农业执法工作中主动开展的少、被动应付的多,日常工作不能主动有效的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执法人员素质整体不高。执法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有时还有畏难情绪,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仍存在不会执法和不敢执法现象。
三是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在具体的市场管理过程中,管理相对人和经销商往往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而农民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农产品检测方面:
一是检测体系不健全。目前,虽已初步建成了县级检测中心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但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自检点的建设还处于空白,不利于全面开展工作和有效发挥职能;已成立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也因人员、实验室等问题制约,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二级网络还没有形成。
二是监管检测人员缺乏。从考察伊犁州、昌吉州、XXX地区、巴州县级检测机构人员组成来看,普遍存在专业检测人员短缺的问题。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从事管理工作,专业不对口人员较多,专职检测人员少,检测与管理人员混用现象非常普遍,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成为制约检测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是宣传认识不到位。个别领导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够,体系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宣传不到位,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除此之外,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感到没有很好的把农业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有时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这点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并加以改进的。
四、工作对策与思路
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一)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要提高执法人员综合能力.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执法水平,代表着一个机关的形象,对于不能胜任的人员要调离执法队伍,新调配人员根加强法律法规业务培训和学习,强化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使每名执法人员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抓好普法宣传。充分借助各类媒体,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让群众懂法,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让经营者守法,培养诚信守法意识和依法经营能力。
(三)提高执法能力。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要敢于同违法行为碰硬,顶得住各方压力、扛得住各种干扰,保证公平、公正、合法行使职责,努力维护法律尊严和群众合法权益。
农产品检测方面
(一)强化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防范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面涉及大,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相关单位的支持。需要借鉴的是XXX地区,其工作职责明确,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能够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将农产品检测与农业执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对检测出来有问题产品绝不手软,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人员配备,壮大检测队伍。一是提高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并向相关部门及时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方面专业检测人员缺乏的问题。二是充分利用招聘大学毕业生中高素质的专业检验检测人员,充实壮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三是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教育,使其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安全意识。一要继续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加投入,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心系群众生命健康;二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农产品安全意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组建党员义务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关知识,全面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思想意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突出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以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遵循市场标准要求,创新监管机制,有效利用与阿拉山口检验检验局合作机制,争取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的无缝衔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此次参观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事关公众健康、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责任重大。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坚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将积极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工作,利用现有条件,争取上级重视,多方加大投入,逐步配齐检测设备和农业执法队伍,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健全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全力做好我县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XXX农业局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