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考试院公布高考阅卷场标杆作文和优秀作文剖析(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6:1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广东考试院公布高考阅卷场标杆作文和优秀作文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广东考试院公布高考阅卷场标杆作文和优秀作文剖析》。

第一篇:2014广东考试院公布高考阅卷场标杆作文和优秀作文剖析

2014广东考试院公布高考阅卷场标杆作文和优秀作文

新闻报道

昨天,广东省考试院公布今年高考优秀作文与专家点评。高中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仔细品味,特别是点评部分。作文评卷组负责人表示,今年广东语文高考的低分作文问题主要在于文章中存在空白、抄袭。不过,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一般不给零分,“只要有写标题就不是零分,都能得1~2分。”这次公布的几篇作文是高分、优秀作文,但都不是满分作文。

昨天,广东省考试院公布今年高考优秀作文与专家点评。高中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仔细品味,特别是点评部分。

作文评卷组负责人表示,今年广东语文高考的低分作文问题主要在于文章中存在空白、抄袭。不过,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一般不给零分,“只要有写标题就不是零分,都能得1~2分。”这次公布的几篇作文是高分、优秀作文,但都不是满分作文。

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平均分比去年略高,去年约为38.38分。今年作文评卷的导向是鼓励学生原创。(文/记者陈翔 通讯员粤考宣)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 不少于800字。④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标杆作文

数码时代,珍存点滴(标卷01号 得分:58分)

广东一考生

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张是属于妈妈的奶奶的,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的。她一脸安详地面对镜头,黑白照片略微泛黄,却丝毫无损于她的雍容气度。每当母亲提起她时,总有十分的崇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从香港给家里捎回了不少好东西。母亲一脸自豪地叙说着家里拥有全 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引来晚上全村人的大集会的故事。诸如此类的尘封往事总能带来一段温馨的记忆,当然还有那逝去的伤痛。她的照片不多,屡次搬家之后便只剩下这张了,我们的万千思绪,便全由这照片来承托。

我还见到过父母的婚纱照,寥寥几张,或是深情的凝望,或是相爱的依偎。甫一翻开,那爱意与幸福总能触动我的心弦。当然还有我刚出生时在父亲怀中的笑脸,那时父亲两鬓尚未斑白,模样正值年青。这些照片都被父母装裱起来,仔细珍藏。每当父母从照片下经过,我常能看见他们沉浸于记忆中的甜蜜微笑。

然而,时代的脚步却总不会留恋畴昔。生产胶卷的柯达早已倒闭,CMOS感光元件与不断扩充的储存卡为海量拍摄提供保障。或许在从前,我们还要细细取景,不想浪费手中的胶卷。而今,我们只须轻按快门,“咔嚓”便是一张。有时候嫌一张不好,便有事没事多拍几张,说是多留点纪念,其实最后都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而今我们每次出游归来,把单反里10多个G的相片复制到电脑上,接下来便是三个字:删、删、删。又或是空闲时,翻看手机上动辄成百上千张照片,大多都不记得自己当初在干什么,于是兴味索然,无心观看。

有人说,这是因为照片太多,在浩茫的照片之海中稀释了本应珍存的生活记忆。此话的确有道理,我们随手一拍,大多是日常琐事,拍完就忘。在照片中找记忆,再也不是先前的把玩珍珠了,而成了沙里淘金的苦差事。

说到底,这便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人生也有涯,而信息也无涯,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想要接住扑面而来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这会应了庄生两千年前的谶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停住自己的脚步,回望生活的点滴。生活的美好记忆,便是道旁串串遗落的珍珠,弃掷逦迤。为什么不停下来,看一看,再出发?

在数码时代,我们本应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为何不将这些生活的沙子放进蚌壳,结成令人惊艳的珍珠?数码时代,我们更应该珍存生活的点滴,让这点滴的记忆相伴一生。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数码时代,珍存点滴”为题,先谈家中珍藏的外曾祖母照、父母的婚纱照等老照片所沉淀的温馨记忆,再描述数码时代照片虽多、生活记忆却被稀释的现实。在两个时代的对比中,自然而然地点出作品的主题。文章中心突出,立意深刻。思路清晰,由事及理,情蕴其中,文体特征鲜明。语言流畅,有文采,如“沙里淘金的苦差事”、“人与信息的困局”等表达准确形象,概括力强。点评人:张金 用心观察与记录(标卷02号

55分)

广东一考生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专家点评

一语中的——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用心体验”和“用心记录”生活,这才是拍照的真正目的。只要用心观察和记录,就能够“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 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邓环)

优秀作文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广东一考生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与朋友分享时,我们可能会收获他人的赞美,让自己倍感有所成就;抑或将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专家点评

独辟蹊径——

数码更能唤起珍贵记忆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即:“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记忆”。围绕这个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起和加深人们的情感和交流。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具体的描述,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第二段论证不够,全文中个别语言还欠推敲如第四段……“收获情感的充盈……”。(邹蓬)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广东一考生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 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专家点评

文采斐然——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

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作者列举了数码技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种种表现,认为这表明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与现今“冰冷而没有生命”的数码照片相比,母亲相册中那泛黄的老照片却保存了“一抹动人的微笑”。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令人咋舌”、“悲欢离合”、“冷酷无情”、“黯然离场”、“备受冷落”、“方兴未艾”、“大行其道”、“势如破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如泣如诉”、“浑然不知”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侯新)

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广东一考生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棵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经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以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专家点评

构思巧妙——照片承载的那份情感更重要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全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岁月流逝,照片泛黄,但奶奶记忆犹在,对爷爷深情依旧,从而赞颂了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文章如果到此为止,也许已经不错了,但未免还流于一般,其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作者还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进而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深化了主题。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结构方面,从紫藤花起笔,紧接着描写了奶奶看照片的特写镜头,然后穿插进了奶奶对 美好的往昔的回忆,再写到了“我”的观察,“我”的感悟,并于文末点题,线索清晰,行文流畅,构思巧妙。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它贯穿始终,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同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发自内心的抒情,还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文体特色鲜明。

(周元)2015

阿锦的黑白记忆

广东一考生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的纳入她的心底,这时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的星星给自己。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们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更驼,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的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名师点评

全文内容表面上叙写的是阿锦对黑白相册的翻阅和回忆,实际上是表达阿锦对那个日子清贫艰苦却充满父母疼爱的岁月的怀念和感慨。文章首尾呼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细腻,表现出作者较强的表情达意的能力。

当然,文章在内容上还显得不够充实,立意也较浅显。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还十分稚嫩,但与同龄人相比,实属不易。点评人:张坪

专家提醒:

广东省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卷组有关负责人说,根据今年广东考生在作文方面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醒2015年广东考生:

第一点,要审好作文题目,要写出符合题意的好文章。“高考作文和一般作文不一样,必须在考场上就做出来,不能事先做好,作文符合题意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考生要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写出一篇好文章,高中教师还是要教好考生一些写作学知识,“如文章都得有中心贯彻到始终,材料应该丰富一些,考生应围绕着中心选材,逻辑层次必须比较分明,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分明。”高考作文的关键是文体特征,“到底写什么文章,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写什么文章就要像什么文章,还要语言通顺,最好有文采。”他还特别提到,考生的字要写得漂亮一点。

第三点,思维训练很重要,主要是审题需要有思维能力,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给你一个材料,你能不能看懂,知道材料内容和含义到底是什么,这才能在适当范围内选题。”

第四点,审好题以后要确立题意,确立一个什么样的题意、文章写得有没有深度,怎样一步一步展开逻辑和论证也很重要。第四点,就是考生应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你有想法,你能不能把它说出来,有层次有次序地写出来。”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广东省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记者采访获悉,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平均分比去年略高,优秀与高分段作文数量比去年有所增长,但可惜的是,作文的思想性、关注生活和社会的深度还存在一些欠缺,即便是优秀作文在思路上也显得放不开。专家指出,对于备战2015年广东高考的准高三生,中学接下来应多鼓励培养独立思考。

专家解读:今年作文的思想性和深度不够

省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介绍,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平均分比去年38.38分略高。今年作文评卷的导向是鼓励学生原创,但对套作扣罚较严格,从阅卷情况看,今年作文的套作情况有所减少。此前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师文学院院长陈少华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原创多了,套作少了,优秀与高分段作文数量比去年有所增长。

黄友文表示,从今年发布的优秀作文来看,学生在切题方面表现不错,但是作文的思想 性、关注生活和社会的深度还存在一些欠缺。这些优秀作文也多是就事论事,思路上显得放不开。而往年的优秀作文则不乏有思想深度、关注社会、对主流价值观有思考见解的佳作。黄友文表示“这是十分让人遗憾的”。

记者还注意到,在省考试院发布的6篇优秀作文中,有3篇在点评时被指出了瑕疵。黄友文表示,这些优秀作文并不是满分作文,有不足也属正常,考场作文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完成,实属不易,但瑕不掩瑜。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卷组一名负责人透露,此次公布的这几篇优秀作文都是高分作文,但都不是满分作文。他介绍,今年低分作文的问题主要在于文章中存在空白、抄袭,若为零分就是完全空白,“有写标题都能判1~2分”。

专家建议:建议明年考生多做思维训练

黄友文称,今年作文评分情况给接下来的中学教学、备考指出了新的方向:要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能为了应试套作,多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表达形式来写作。

广东省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卷组组长张玉金表示,根据今年广东考生在作文方面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醒2015年广东考生注意:一是要审好作文题目,要写出符合题意的好文章。第二点,学习一些写作学知识,“如文章都得有中心贯彻到始终,材料应该丰富一些,考生应围绕着中心选材,逻辑层次必须比较分明”。张玉金还提到,高考作文的关键是文体特征,“到底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写什么文章就要像什么文章,还要语言通顺,最好有文采”,另外考生的字要写得漂亮一点。

第三点,思维训练很重要,主要是审题需要有思维能力,张玉金指出,“给你一个材料,你能不能看懂,知道材料内容和含义到底是什么,这才能在适当范围内选题”。审好题以后要确立题意,文章写得有没有深度,怎样一步一步展开逻辑和论证也很重要。第四点是考生应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你有想法,你能不能把它有层次有次序地写出来”。

第二篇:2012广东高考语文阅卷标杆作文(全面)

2012广东高考语文阅卷标杆作文

标杆文1 《生逢其时》(评分:24+21+10=55分)

我想起了《双城记》中中开篇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年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年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踟蹰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要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史,而是捕捉了那一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是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做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西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那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祷告,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主宰,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活在繁华的年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一开头作者讲述了个人与时代不可分割的关系,显然是考生阅读材料后进一步的思考,用狄更斯的话阐述个人于时代的价值;两个例证都较能充分、深刻、细致地阐述了人们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可过有用的生活。最后两段,拿生不逢时进行对照,进一步阐述任何时候都是生逢其时,只要怀着宽恕与爱。中心突出,立意深刻,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严谨,经得起一段段地解读。另有几处语病、标点错误,有的表达不够精准。

标杆文2:《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评分:22+24+9=55)

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充足,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生活却渐渐变得单调而乏味,工作压力像一张巨大的网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不是生活的本真,这并非有趣的生活。

那么真正的生活会是怎样?如何过上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呢?在我看来,真正有趣的生活应该是内心充分的释放,是平静而又美好的。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不丹在这个问题上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启示。在这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上,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不杀生、不盗窃的思想像植根于基因一般伴随着出生便深深烙印在骨子里。在这里,生活平静得像水一般,远离一切喧嚣与纷扰,笑容绽放在每个泛有高原红的脸颊上。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诗意地栖居”。是啊,生活应该是诗意的,在第一轮晨曦摄入心房的一刻,慢慢打开,被世俗名利束缚已久的内心,扫去积淀已久的尘埃,去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郑钧的这首《回到拉萨》也许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是啊,西藏是圣洁而美好的,他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更有灵魂的洗礼,于是无数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涌向了西藏,在那块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寻找自己生活的香巴拉,这其中也包括我。

永远无法忘记那个夏天惊心动魄的心灵之旅,从云南丽江沿着214国道北上,远处是直插云天的雪峰,头顶最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最无暇的白云,最慷慨的阳光照耀着最虔诚的人民。在德钦的草原上,驻足远眺在云中时隐时现的梅里雪山,我顿时油然而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生活的本真:远离一切都市里的喧嚣与不快,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后来,在纳木错湖畔,在珠峰脚下,我都有同样强烈的感受。是的,这是心灵的净化,是一种让我的灵魂起舞的境界。

从西藏回来后,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那种地方自虐式旅行?”我的回答简单而干脆:“去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在西藏遇到的一位喇嘛告诉我,不必四处找寻香格里拉,试着打开紧锁的心门,驱除物欲与私念的折磨,过上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那么香巴拉就在我们心中。

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人们都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过上有趣而且有用的,富有诗意的生活。

【评语】这是一篇有浓厚抒情色彩的议论文,或称议论性散文。是一篇着力于“引申义角度”行文的文章,写过富有诗意的生活,富有诗意的抒情描绘,西藏之行的启示,动情地描绘了寻找香巴拉的过程。语言优美,意蕴纯净,用语得体。

标杆文3:《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评分:22+23+8=53)

有人说,我想回到古代,品味魏朝的飘逸,感受盛唐的风彩。也有人说,我想飞到未来,看绝妙的科技,体验非凡的生活。大家想象着,憧憬着,那跨越时代的新生活,无限诱人。然而,我们知道这都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将目光投向我们生活的时期,去发现其中的美好,享受其中的快乐呢?

提到当下,也许白领会抱怨工作压力太大,小贩们天天担心城管的追逐,连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都有了课业的压力。但是,难道其他时期的人们就轻松吗?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三十年前的人们还有饥饿的侵袭,再往前,战火硝烟的洗礼,动荡不安的社会,盛唐也有朱门外辛酸的血泪,更别提其他朝代了。再看看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战火的燎烤,没有压迫,我们还能说其他时期比如今更好吗?是的,没有绝对的快乐,每个时期的人们都在用他们的智慧与坚韧去面对生活,而我们,为什么不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呢?

诚然,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和坎坷,但是,当我们以一种乐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它们时,他们便不再吓人,生活中的快乐不在于所处时代的好坏,他往往取决于我们怎样去挖掘,甚至于在面对困难与坎坷的同时,去享受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过程。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用思考与自省走出绝望与迷茫,留下令人感动的文字;下身瘫痪的李丽用网络与爱心创办丽爱天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感受给予的快乐。他们都是遭遇不幸的人,但他们能笑对人生的坎坷,挖掘人生的快乐,何况是我们这些拥有健康的人呢?

再看看生活中,难道真的没有快乐吗?同班同学给我们买的早餐,妈妈替我们做的饭菜,师长耐心不倦的教导乃至春日生机动人的景色和窗外一片明净温暖的阳光,这些琐碎微小的细节与美好,不也是让人感动,让人回味的快乐吗?

放下对生活时期的想象吧!既然活在当下,我们就应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在面对困难与坎坷时内心坦然,在度过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快乐,收获感动。居里夫人说过,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就让我们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吧!

【评语】贴紧原材料“表层意角度”,从三个方面分析为什么要活在当下,立意深刻,思路清晰,论述有相当的深度,描写细致,书写工整,但在观点论述上有两个小瑕疵:(1)人们与时代的关系论述简单(2)将“活在当下”的意义定义在“享受生活”,境界有限,与居里夫人的观点不尽匹配。

标杆文4:《创造自己的生活》(评分:20+20+8=48)

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会抱怨:生不逢时,如果我生古代会怎么怎么样,在未来又会怎么怎么样„„可他们却不懂得静下心来,想想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怎么样。

居里夫人曾说过:“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是的,无论生活在哪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

正如战国时期的瀛(嬴)政,他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期,他不曾想过要生活在其他时期就好了的问题。他想的都是如何使秦国变得强大,如何才能统一天下的大事,而这不正是过有用生活的表现吗?而嬴政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统一天下,在他的时期里,他过到了精彩而且有用的生活。

再则,君不见生活在大唐盛世的李白?他先是积极入仕,令贵妃为其磨墨,力士为其穿靴,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后来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离开皇宫,尽情游览美好河山,留下一首首传世之作。李白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正是他为自己想要过的精彩有用的生活而做得努力,而他也实现了这种生活。

让我们把目光移到抗日时期,这是一个悲痛的时期,但在这个悲痛的时期,人们一样可以过得精彩而且有用。

君可见彭德怀,他一生杀得敌人不计其数,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毛泽东曾为他写诗道:“谁能横刀立马?唯彭大将军”。这是何种的威武霸气!谁说生活在抗日时期,就不能过得精彩有(用)呢?

再回到现代时期,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乔布斯。他曾经是个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人,而他现在却是IT业的领军人物,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实现了精彩有用的生活。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抱怨的人们不妨看看乔布斯,为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变得精彩有用了,自己也不再抱怨了。因此,我们不要再像汤因比那样,做着不切实际的假设了,多想想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有用吧。

坚信居里夫人说过的这句话:“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得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评语】观点鲜明,例证从古到今列举,分析不够精细深刻,语言虽稚嫩但流畅,虽有知识上的错误,但不影响表意,是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

标杆文5:《时代不同了》(评分:20+20+5=45)

“亲,我回来了哦!晚饭做好了吗?”儿子把书包一甩,躺在沙发上大喊了一句。“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我把一个削好的苹果递给他。

“老爸你太OUT了这是淘宝体”他咬着苹果含糊不清的说道,同时拿出电脑,戴上耳机转一旁去不再搭理我。

我好没气地回到厨房做饭,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搞不懂啊,每天都是往右、微博,手机更是寸不离身。这有什么好玩的,我倒庆幸我生得早了些,我们那时候啊„„

我记得那时候放学早,每天下午都可以和同学在树下直咽口水,我把裤子一卷,蹭蹭地就爬了上去。粗糙的树干把我的脚磨破了皮,细小的胳膊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我整个人提了 上去,汗哗哗的流,全身脏兮兮的,我笑着冲树下的伙伴打了各手势,“要哪一个?”,我记得我那时候可得意了,就象个大哥一样。

我看准了一个大的,两脚钓着树枝,小心翼翼地爬了过去,“咔”的一声,我感觉身下一阵断裂的响声,只猛地把手向前一抓,身子就往下坠去。在地上打了各滚,还没喊痛呢就听见一阵狗吠!爬起来拍了拍就跑,手里还紧紧握住那个梨。

只是后来,全身起了疹子,想是被毛虫咬了,还被老爸狠狠地训了一场,那个梨呢?好像不太甜,吃了两口扔了。

我不禁笑出来,才回过神发现煮饭的水放多了。

“哎,儿子”我推了他。“呵?”他很不情愿地摘下耳机,“你爬过树吗?”“我小时候„„” “老爸”他撇了撇嘴“时代不同了,现在谁还爬树呀,那有什么好玩的”他又转了回去。突然觉得挺没劲。

也是时代不同了,每一各时期的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时期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不同的价值。我不理解他,他也怒理解我,本无可厚非,毕竟生活的时期不同。但如果让我选,我还是愿意活在一个信息、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期,一个人与自然关系更为亲密的时期。

【评语】记叙文。写两代人的差异,立意是基于对原材料的理解,展开故事与事件较为简单,偷梨的行为不光彩,影响了立意。

标杆文6:《李白现代游》(评分:20+20+7-4=43)

2100年6月,为促进古今文化交流,我国科学家用时光机把诗仙李白带到我校参观,由我作向导,并拍成记录片。

镜头一:教学楼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露珠铺洒在大地上,我陪李白漫步在走道上。“学而„时习之„”,听着这读书声,李先生诧异地忘(望)着我问道:“怎么?这是在读书吗?唉,中气不足,没有意蕴。”我慌忙解释道:“是这样的,先生,同学们积极奋考,晚上学得太累,所以精神不佳。”李先生一眼望去,同学们趴的趴着,就几个撑着脑袋在摇头晃脑地念叨着。李白一步冲入教室,拿着直尺就“啪、啪”几下,同学们一脑狐疑地望着他。李白清了清嗓子:“你们看看,这哪有一点读书人的样?一日之际(计)在于晨,早晨就应该大声地朗读出来,就是我,也不敢不每天坚持晨读。孩子们,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早晨再累也必须打起精神,不然一天就毁了!”“学而时习之„„”,响亮的声音飘满在校园,李白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镜头二:食堂

中午,我陪李白来到食堂,望着着宽敞整洁的食堂,李白一脸羡慕地道:“现代真好,连吃饭的地方都比我们好了不知多少倍,看着我端上的一盘盘流光溢彩的菜,李白一直迟疑着 不动,他指着菜一脸怪异的问道:“这肉怎么是红的?这青菜怎么这么绿?这鸡腿怎么这么大„„”我哑口以对,难道要告诉他这些加了苏丹红、各种激素吗?李白无奈地说:“给我几个馒头吧?”看我拿着几个白花花的馒头,李白又是一脸苦色:“这馒头怎么白,我怎么敢吃啊?”

镜头三:宿舍

晚上,李白与我来到宿舍,一进门,一股冷气嗖嗖地冒过来,李白冷不丁地打了个喷涕(喷嚏),看着空调惊悚地说:“那是什么怪物?怎么会口吐寒气?”我无奈地说道:“这是空调,一种机器,可以让你夏天凉爽起来。”望着空调,李白心有余悸地说:“这样啊,现代真发达啊!”第二天一早,我便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吵想(醒),转头一看,李白正捂着嘴缩成一团颤抖着,结巴地跟我说:“太冷„„还是„„自然风好„„,还是生在古代好。”

镜头

四、镜头五„„

看着李白登上时光机,我恋恋不舍地挥着手,大喊:“有空再来!”终于,这趟奇特之旅就这样结束了。看着这不长的纪录片,科学家们陷入了沉思„„“这片子很有意义,那我们就全国公放,一起学习、感悟吧!”“唉,科技在进步,可人的精神气魄、良心、身体健康怎么就后退呢?”“也许,出生在古代也未必不是一种好事!”

【评语】描写“穿越”的作文,写得颇为有趣。通过古今对照,对现代中学生活,对现代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微讽,较为深刻,三个镜头的描写颇为生动,有6个以上的错别字扣4分,发展分7分有文采。

标杆文7:《活在当下》(评分:18+9+6=43)

过去早已过去,未来永远未来,活在当下,我有我的精彩。

——题记

跨过中考这道小小的坎,高中大门为我们敞开,我们也从师兄师姐,变成了只有师兄师姐。身边的人都好奇地打量着已经到来的高中生涯,然后迅速被前所未有的自由俘虏,玩得不亦乐乎。我挠挠头,似乎无法放下九个科目,忘乎所有不顾一切地玩。他们当中,有人沉浸在过去的辉煌,固步自封,先玩了再说;也有人幻想着高二文理分科,高三全年拼搏,不乏时间,玩才是高一的主题。然而我知道,现在我的一切归零,过去不值一提,未来相当遥远,唯有脚踏实地,活在当下。整个高一,我努力地玩,也努力地学,可能玩不如别人尽兴,学比别人辛苦,但我有我的精彩。

热情高二

向高一挥手道别,我们摩拳擦掌地选择了自己所钟爱的科目。有人踌躇满志,因为自己在高一九科的时候名列前茅,如今只剩六科,岂能阻挡他们;也有人野心勃勃,想到终于只剩下自己偏爱的科目,不用再被拖后腿,自己一定能大展拳脚,他们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我也一样。但我不得不向自己泼点冷水——科目虽少了,但要求一定会更苛刻,更大的挑战 从现在开始,我又一次被归零。过去的帮助有限,更不必说未来,我只能活在当下,认真走好这一步。也许我的热情不如他们强烈,但我的脚步无比坚定,我也有我的精彩。

激情高三

最后的战争逐步逼近,没有硝烟,没有战鼓,激情的高三让我们逐步蜕变,准备接受最后的洗礼。课程前所未有地沉闷,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有人忍不住怀念昔日高一高二轻松自在的日子,也有人忍不住幻想高三结束后那诱人的自由。我也很想放松,可我做不到,我只能顶住压力,活在当下,收敛浮躁的心,为自己的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许心中早已紧绷地无比劳累,但我有我的激情,我有我的精彩„„

现在,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几分钟,谁又能说我不是笑到最后呢? 活在当下,我的人生很精彩。

【评语】赋予“当下”以高中三年的时段之意,描写心理活动。没有万能材料,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名人箴言,有真实写作的认真态度,有朴素的真情流露,没有套作,独立写作,走在了高中作文的正路上。

标杆文8:《活在当下》(评分:17+18+5=40)

居里夫人曾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想要回到过去,重拾美好;有些人想要飞向未来,探索未知。可与其每日空想,倒不如活在当下,享受着有趣并有用的生活。

活在当下,即便有痛苦与烦恼。尼克·胡哲,著名演说家,他天生失去了四肢,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可是,他对这生活充满热爱,他积极地活在当下,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有趣。还有盲人吴光,失明的他从未放弃过生活。他活在当下,坚强地过好每一天,感染着身边的人。他曾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高呼:“假如你有烦恼,那么请为了不哭,大声笑吧!”他们活在当下,无惧痛苦与烦恼,只求每一天都能多姿多彩,充满意义。

活在当下,踏实进取是必需的人生态度。生在农村,身为农民,科学家袁隆平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事业。因为对学问的热爱,种植水稻有趣;因为杂交水稻能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种植水稻有用。他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没有好高骛远,也没有后悔放弃。他秉着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过着自己的生活,活在当下。同样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司马迁十九年铸就《史记》;李时珍四十二年创《本草纲目》;歌德用六十年写《浮士德》„„他们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每一天离理想缩短的距离。他们踏实地活在当下,用信念与汗水为人生献礼。

活在当下,更要坚守当下的责任。“最美司机”吴斌为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身受重伤后仍坚守司机之职,用生命换来了全车乘客的平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两名学生而被巴士碾压,失去了双腿。他们看到了当下的责任,勇敢地活在当下。或许过去的美好值得留恋,或许未来的神秘值得追寻,可不要忘记,当下也有美和欢乐,当下也有作用与收获。活在当下,是对故去之事的传承;活在当下,是为未来之进步的奠基。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之中,依佛家之言:“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正是在告诉我们,摆脱幻想枷锁,勇敢地活在当下,追求理想中那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活在当下,这便是属于你的时代。

【评语】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游离的,孤立地、平行地摆出分论点。如何选择活在当下的看法模糊,写时事类的万能材料。语言通顺。

标杆文9:《那些年,如果我出生》(评分:16+18+4-3=35)

那些年,如果我出生,或许我会站在西北大荒漠的孤城上,拿着酒杯,望着逐渐西下的夕阳,对着那慢慢升起的孤烟,与岑参同赞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些年,如我出生,或许我会在凉亭上,喝了个半醉,望着对面同时白发苍苍的苏东坡,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叹一句“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那些年„„

我真的希望我出生在那些才华横溢的年代,那个充满风流才子的年代。真希望能与太白在江上一起乘舟对饮,一起望月感叹;真希望与摩诘一起领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谛;真希望与杜甫在一起,感受到人世百味。

或许这只是个幻想,或许这也只是个梦,但我愿意沉迷于里面。每当我读到他们的诗时,都会有巨大的感悟,彷佛我穿过了时间的过道,来到他们身边,为他们被奸臣所害而气愤,为他们身陷囹圄而悲伤,为他们过隐归生活而叹惜。仿若一个五味瓶,让我体验出人生的辛酸、快乐,让我明白人生的道理,让我知道做人所需要的品质。真倡望,我出生在那些年。

或许我真的能出生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会是个不近功名,默默无闻的小诗人,每天饮酒作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过恬静的生活,远离名利之路;也许我会是一个意气丰(风)发的大名人,或许会是高官厚禄,但我知自己不会为此而蒙闭双眼,依然会用辛辣的语言,来讥讽那些无恶不作的奸臣,或许会入狱甚至死亡,但我不会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也坚信“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而已。

那些年,如果我出生了,我也许不能富可敌国,但我会象杜甫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理想,去造福所有的人。

那些年,如果我出生,即使贫困潦倒,但也不会无傲骨;那些年,如果我出生,即使位高权重,但也不会目中无人;那些年,如果我出生,即使平平凡凡,但也不会忘了自己的远大理想。

真希望,能和你们站在一起,体验世间的一切。那些年,我真希望出生。

【评语】带有抒情色彩的散文,立意源于材料的第一段。前几段比较充实,后几段比较空疏,有凑字数之嫌。有6个错别字。

标杆文10:《如果可以选择》(评分:14+14+2=30)

俗话说:“小孩一生下来,命运就已经安排好的啦”,但是他们具有选择每种不同生活的方式,不同时代出生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选择就可以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他希望出生在他想出生的地方,因为他醉心于研究古文化,那里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但是他偏偏就不是那个时代出生的,所以如果人可以选择,那家汤因比生活在他想生活的地方,那么可能他所做出的贡献更大了。

记得汶川地震的时候,在广播上听到,在电视上看到那一些让人心痛悲切的事件,他们的伤心难过,当时,他们都在想如果可以选择不出生在汶川那该多好,那就遇不上这场地震了,如果可以选择灾难不发生,那么亲人就不会离去,如果可以逃避,他们的生活将会是那么的幸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刘纬,他自小就因为意外,断去了双手,年幼的他想过放弃生命,但是,他经过家人、朋友、对他的关爱,他走出了黑影,走向了光明的通路,不怕辛苦,用双脚学弹琴,经过不停了磨练,他成功了,他成为了一位让人佩服的,能用脚弹钢琴的年轻小伙子,记得他说过一句话,他说:“他现在过得很快乐,但是,如果可以让他选择,他宁愿有双手过平凡的日子。”

每个人活着,都会有不同的愿望,如果可以选择,那么人生会是怎么样,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高考了,回想起以前,天真的小学生,到慢慢长大的中学生,到现在成年了的高中生,真的很开心,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回到那无知的童年,现在高考了,要离开陪伴我的三年的同学三年的母校,真的很不舍,如果可以选择,我想留在他们的身边,一起过开开心心,打打闹闹的日子。

俗话说:“孩子时出生,命就注定是这样的了,历史学家汤因比如果可以选择他喜欢的时期,那么他可能做出的贡献更大。汶川地震区的人们,如果他们可以选择,那么灾难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了,如果可以选择,刘纬的双手不失去,会不会他的钢琴弹得更好等等。如果可以选择,我们的生活更定会丰富多彩的。

【评语】立意基本符合,但分析过于简单,结论也简单。

标杆文11:《选择》(评分:12+13+1=26)

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有的人会选择活好今天,期盼明天,有的人会选择回到从前,而有的人选择随遇而安,每个人的选择各有不同,但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坚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面对困难,学会选择。面对困难的时候,有的人会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勇敢面对,然 而,每个人作出选择时,有没有正确对待选择?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刘伟,他一生坎坷,年少时,被电激中,导致没有了双臂,使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然而,他的意志并没有丧失,他在困难面前选择勇敢面对,他用双脚弹奏起动人的钢琴曲,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不马上死,要不就活得好好的!这句话使我学会了要勇敢面对,不到最后也不能轻易说放弃。刘伟他的成功感动了每一个人的心,他的意志征服了困难,他的选择使他走向了成功,学会选择,勇敢地面对困难。

面对挫折,学会选择。许多科学家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但有的人会选择敢于接受挫折,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方法,然而有的人会选择不加以正视,结果注定失败,于其选择逃避,倒不如选择勇敢面对,活好今天,期待明天,寻找成功的方法,例如爱迪生,他一生发明了无数样东西,他发明电灯时,做过了无数次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使他放弃,他选择了坚持再实验,反复做,结果做了一百多次实验中,成功的发明了电灯,点亮了人们的家园,点亮了人类社会,如果爱迪生选择逃避,没有正视对待挫折,世界将会一片漆黑,学会选择,勇敢接受挫折的考验。

面对生活,学会选择,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选择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有的人却迷恋着过去,可是,谁都知道,我们没有穿梭机,我们根本无法回到曾经,只有活好现在,选择现在的生活,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选择,例如怎样选择我今后的方向,如何选择工作,如何„„太多太多的诱惑,总会有许多人受不起生活的考验,选择用消极的生活态度,迷惑过去,活在了昨天,然而,我们要有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面对生活,而不是沉迷着美好的过去,面对生活的考验,我们要积极向上,学会选择,怀着信心面对生活。

生活里,许多的选择在于自己心中的信念,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学会选择正确的,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勇敢面对苦难、挫折,积极面对生活,做出正确的选择。

【评语】脱离了原材料的表、深层含义,脱离了基本意思,转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选择。

标杆文12:《无论活在什么世代》(评分:10分

残篇)

我曾经思考过,如何让我选择,我会选择出生在什么世代?然而,我并没得出最后答案,无论是在原始时期,商周封建时代,文艺上百家齐放明清时代,抑或是活在西方文艺复兴时代。我认为无论在任何时代,只要我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畏艰苦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在每个时代也能写下光彩的一笔。

我愿生活在原始荒蛮时代,尽管我衣不蔽体,目不识丁,甚至不懂语言,但我能看到千万年前地球上的原始风貌,我能为人类进化埋下坚实的种子,我能与原始生物一同前行,一并演化。让我来发明语言,制造石器,让我„„

第三篇:2016年高考广东阅卷标杆作文17篇

2016年高考广东阅卷标杆作文17篇 第1篇(19+19+20=58分)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①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②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③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④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⑤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⑥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⑦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第2篇(18+17+20=55分)

给“条纹衣”男孩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阿姨: 您好!

上一次测验考了不及格的黑衣服男孩,因为得到了“61”分的“高分”被他妈妈奖励以一个甜蜜的亲吻;而上一次考了满分而得到您的亲吻的您的孩子,这次却因为“退步”了两分之多,被您无情地掴上了火辣辣的一个巴掌----多么可笑的又可悲的画面!在看到这幅发人深思的画面后,我决定冒昧给您写这封信,我认为,分数并非衡量孩子努力程度的唯一标准!两分之差,或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的粗心,或话是试题难度加大的结果,而这微不足道的两分,换来的却是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不知您的孩子在下一次面临考试时,会不会因此心里慌乱,生怕丢掉一分就成了妈妈嫌弃的没用的孩子呢?比起邻家的孩子,您的孩子在下次谓是成绩优秀,您有没有想过,他一脸期待地扬着98分高分的试卷回到家,迎上的却竟是您不满的神情,他会有多么沮丧?邻家的孩子因为进步到了及格就使全家人欢呼雀跃,而您却在为这“只有”98分的卷子而责备孩子,这是多么不公平啊。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试定终身”说法早已被质疑,分数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而区区一次测验,更无须看得太重。没有人是每次都能考满分的神童,如果试题难度加大,那么退步两分非但再正常不过,而且还值得表扬了。您的孩子的努力您看在眼里,为什么您宁可相信一张纸也不相信自己呢?教育家毕淑敏就曾提出别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努力,况且您的孩子拥有并不差的分数呀!请给予您的孩子一些鼓励吧!无论他考到什么样的分数,都一定想到妈妈的吻来鼓励而不是冷冰的责骂和无情的巴掌。当孩子考“砸了”,您何不温柔地问上一句:“这次的题一定很难吧?妈妈和你一起分析错题好吗?”这样,孩子才会无惧错误,无惧考试以及分数,才能越考越好,这不正是您想看到的吗?

亲爱的阿姨,请别用分数来衡量您的孩子的努力!除了成绩,您的孩子一定还有很多优点,是吗?那么,请容许他的失误,让他张开翅膀自由飞翔,有了偶尔的摔倒,相信他一定能飞得更高。

祝 幸福美满 心想事成 小A 第3篇(18+18+18=54分)勿让分数暗淡了未来

①经济学家成思危曾说过:“经济可以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可以保证我们的后天。”而漫画中的孩子却似乎因教育因分数而暗淡了他们的光彩。②漫画中第一幅为两个小孩,一个拿了100分的试卷而被家长亲了一口深表爱意与鼓励,而另一个小孩因只拿了55分而被家长扇了一巴掌狠狠训斥,满脸落魄。第二幅则为一个小孩因拿了98分而并非100分而被扇巴掌,而另一个小孩因为由55分进步到61分而被鼓励。虽然马云曾用智商与口才告诉我们100分和98分的差距永远不止两分,但这两分之于教育则是莫大的打击。为何进步而被赏而退步但仍优秀却被训斥呢?有进步固然值得表扬,而对于优秀的学生稍有退步实则不应该训斥而更应鼓励。③如今似乎很多家长都将成绩看得尤为重要,可实质分数只是多么无声的几位数字。大不必让分数折断了孩子的翅膀,仅剩自由的枷锁。得到了分数却失去了热情,为了得到分数不择手段,只为了渴望父母的一声鼓励,这无疑是舍本逐末。哈佛到北京招生,哈佛招生办负责人sally曾说分数并不看重,看重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格与思想。只有淡化了成绩的起伏,更看重小孩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小孩成长得更加快乐更加有意义。④罗曼罗兰曾说:“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家长的目光只停留在进步与退步之上,难免无形施加了孩子不必要的压力,这或许对于成绩略差的孩子有利,但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难免不是一个深重的打击。究其原因不过是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而施予孩子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本有情可原,但却会一步步消磨优秀学生的斗志而失去光彩。巴金曾说:“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使灵魂出现皱纹。”请莫让仅仅2分的起伏折断孩子的翅膀。⑤家长的一举一动牵连的是小孩一生对人生的轨迹思考,作为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正确的教导方法,不要过于责备孩子的失误或错误,从心理上而并非身体上进行教育与开导更为重要与实在。不要过分为一时的低落而否认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更佳!⑤家长的一举一动牵连的是小孩一生对人生的轨迹思考,作为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正确的教导方法,不要过于责备孩子的失误或错误,从心理上而并非身体上进行教育与开导更为重要与实在。不要过分为一时的低落而否认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更佳!

第4篇(18+17+18=53分)应被摆正的评判标准

①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孩子拿着满分的试卷,得到了表扬,而另一个拿着55分试卷的孩子,却得到了批评。后来,原本拿着100分的孩子拿着98分的试卷时得到的是批评,原本拿着55分的孩子拿到了61分,得到了表扬。通过这幅漫画,我看到了一个问题: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评判标准差别过大。而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

②在应试教育这种僵硬的模式下,优秀的人才被要求要保持优秀,容不得半点差错。成绩差的,便被要求力争上游,进步便是好事。可是,人孰无错?为什么优秀的人就不允许出错?稍差一点的便可以放宽对待?这样大差距的评判标准,似乎有些不合人情。

③因材施教虽然好,但要注意尺度。每个时期,每个领域都有优秀和不优秀,培优辅差也时常存在,这是人之常情。但对优生的过度严格和对落后生的放宽通过似乎有些不太公平。爱因斯坦也会将毛衣穿反,被小孩嘲笑;爱迪生也曾多次实验失败;霍金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健康的人。谁说优秀一定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优秀?凭什么一点错误就要被批评?马云也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乔布斯也曾被自己的公司解雇,俞敏洪也曾经历高考失利,可谁又可以用低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若放宽了要求,他们还会有今天的成功吗?因材施教固然好,但标准要严格控制的。

④评判标准的差距,会对孩子有不同的作用。优秀生长期被高要求束缚,也会变得麻木;差生若被低标准满足,便会失去上进心。高智商的人从来不少,缺的是任其发展的空间。“优秀”的名牌一生带上,就不允许出错,这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善长的领域,只因成绩高低论英雄也是片面的。要设定正确的标准,给优秀的人发展空间,给落后的人上进的希望与动力,这将会成为两者共同进步的有利因素。过严会压迫优秀,过宽会打击上进。

⑤应该摆正各种评判标准。放宽对优秀生的要求,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我;调高对落后生的标准,不断为其设定目标,为其提供拼搏的动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两者的积极性。

⑥评判标准虽可有差别,但不宜过大。就像对待漫画中的孩子那样,过度约束和放松是不好的。只有制定正确的标准,才能帮助各个人的成长。

第5篇(17+16+18=51分)好奖差罚不为过

正如漫画第一张中的内容表现,对好的成绩都受人奖励,对于差的成绩都受到他人的失望的感叹,甚至是家人的惩罚。而这就是如今的一种现象,是父母对孩子寄上厚望的喜悦或失望,最终孩子得到的一种奖励或惩罚,对于这种好奖差罚的现象,我是支持。

诚然,这种好奖差罚的教育只以成绩来定夺的,明显缺少一种现代教育的理念。但如果若给孩子施以同情心会怎么样?让孩子觉得自己考了一个55分的分数觉得自己也不是很差,这会抹杀了孩子的进取心。再者,现代教育不能仅仅论分数。但我想说,一个好的分数才会进一个好素质、好环境的教育场所,孩子才能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下发挥潜能。但同样,差成绩的处理也有度(?原文如此)若问为何需要“好奖”,是为了提高信心。在比赛前夕,教练让很多运动员回顾自己曾经受过的奖励,为的就是提高信心。在孩子得到自己100分的成绩后,得到的父母或是他人的赠与的唇吻,这在孩子最欣喜的时刻中,也等同让孩子明白,要想再得到奖励,就必须精益求精。给自己全点自信,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好奖”的存在。与这不同,“差罚”的存在就犹如一种反向作用。正如牛顿的第三定律一样:“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像漫画中那个只拿了55分的孩子一样,他在被掌掴的同时也同样会有不甘心的想法。这就迫使他要更加蓄意进取,更加努力,来免受处罚,就如鞭马奔腾一样。“差罚”的背后也是一番苦心啊!但也想,正因为这掌的疼痛,朗朗才成了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大多数的名人不也正是因为在逃脱惩罚中才蜕变成“蝶”的吗?为此,我觉得“差罚”作为一种潜在动力也不过吧。

其实不论是因为好成绩受到奖励,还是因为不好的成绩而受到的处罚,都是为孩子好。毕竟好与差是相对的,而对应的奖励和惩罚自然也感受不同。但殊途同归,尽管一吻与一掌会使孩子脸上出现不同感情色彩的红印,但这一吻或一掌都为了孩子好,为他能锐意进取罢了,为此,我认同这种“好奖差罚”的做法。

第6篇(17+16+17-1=49分)区别对待

漫画中有两个画面:一是成绩好的学生考满分受奖励,成绩差的学生不及格受到惩罚;二是前者没考满分,98分却受到惩罚,后者及格了受到奖励。家长对差生的态度我们很好理解。但是对好学生的态度却不太理解,明显比差生好却受到相反的待遇。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的心态存在问题,二是教育制度存在问题。这造成了区别对待。首先,家长中会有一些人认为好学生就一定要考满分,考不到满分就不行,即使比别人好也不够。这种想法显然不正确。“马有失蹄,人有失手。”考不到满分不能说明学生能力不足。而且有必要追求满分吗?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这里可以看出某些家长的虚荣心理,若是孩子考了满分,又可以在人前人后吹嘘一番,倍有面子。

其次,造成家长这种病态与我们的教育存在一定关系。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高考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家长内心担心孩子的前程,都渴望子女成龙成凤,于是从小抓起,考试要考满分,做事就要做到最好,为以后发展夯实基础。于是家长逐渐形成了病态心理,让孩子努力学习,让他们考满分。这种状态,正如前北大教授郑也夫所说:“中国教育已病入膏荒(肓)”,郑也夫提到他的外甥在美国读书,他考试只考了85分,他说能考85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追求满分。最后他考上了哈佛大学,虽然他的分数可能不是最高,但他拥有自己的特长和社会实践经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十分着重分数,而分数也是学生的评判标准,这有点片面。所以,近年来,高考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出现了“631”的政策,高考分数占六成,余下有多方面的考察。中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远非一时能改变的。家长的心态和教育制度造成了这种区别对待,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象。“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宋庆龄如是说。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儿孙自有儿孙福”,家长应该放平心态,任孩子自由发展再加以必要的指导,想必,孩子和家长都能更幸福。

第7篇(16+16+16=48分)应不以一时的成绩而论定人

①有的孩子考得100分后,家长非常开心,得55分后却是惩罚;有的孩子考61分,父母很开心,但考98分却是惩罚。这我觉得平时考得好的人也会有失手的一天,谁也不能一直是100分,偶尔考差时,父母应当给予更多的是鼓励,而并不是冷酷的惩罚,不能以一时的成绩而否认人的努力。

②在现代的社会中,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一定要做到最好。放假时,各种实习班塞满了孩子的日程,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当看到孩子优异的成绩时,对孩子百般开心、宠爱,但偶尔失手后,就认为孩子不认真和努力,并没有问清原因就惩罚孩子,其实,父母的做法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重大的创伤。正所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谁会没有犯过错的一刻呢?父母应当在孩子受挫时,给予安慰,不应急于否定自己的孩子。

③急于论定自己的孩子,会使孩子走向消极,不应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当代的孩子的竞争从小就开始,可谓是“从娃娃抓起”,但并没有理解过孩子内心的痛苦。有的父母甚至拼娃,拿自己的孩子去炫耀、比拼,所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十全十美,从而得到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但一旦当孩子失利时,就会生气,责怪孩子,其实这会让孩子走极端,甚至会有自闭症,开始不愿意接触人。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成年人强,所以对待孩子需要用关爱的方式,而不是过硬的教育方式。

④孩子得高分就开心,得低分就是惩罚,并且不断让孩子追求十全十美,也会有可能导致孩子势利,只会往高爬,而不注重身边的事物,这也不利于于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成绩高人一等也没什么用,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质,陶冶性情也很重要。不要认为孩子一时考差就是没用,一定要往高爬。

⑤家长要求孩子考高分也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应多培养孩子的人格,并以身作则,不以一时的失误而论定人,他就是不行的。在孩子受挫时,应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给予安慰,鼓励孩子积极进取。⑥人在一生中何曾不犯过错?伟大的科学家们也犯过错误,难道因为这个错误,他们就不出色了吗?所以,我们不应以一时的失败成绩而认定一个人。

第8篇(16+14+15=45分)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

漫画里,小A同学拿着一份满分试卷,得到了一个奖励的吻,而另一头的小B 同学不及格的55分试卷,却是得到一巴掌;相反地,当小A同学拿着98分试卷时,脸上是一个大巴掌,而小B 同学拿着61分试卷,有个甜甜的香吻。这一现象每天都同样地重复上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这其中的小A或小B同学是你童年生活的写照。在校园生活里,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衡量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分数高是否就直接等于人品好,性格好,三观正呢?在我看来,这倒未必。

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因为你不知道你身边有多少个隐藏的“刽子手”。前几年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杀人事件,一个重点大学的学子,分数高学习好是必然的,但谁能够想像得出他在撞倒人之后竟然冷血地补刀,至其死亡。这一事件令人寒心。我们平时口中的高素质人材却是个冷血的刽子手,其三观不端正,人品相当差也是显然可见的。同样的,李天一事件也让人感到心寒。高材生高素质音乐人才背后也会合伙犯罪,像李天

一、药家鑫一样的人大有人在。若我们只用分数衡量一个人,是否就会成为其日后犯罪的动力?所以,莫只用分数衡量一个孩子,小B 同学日后也许有大作为,而小A 同学日后未尽是人中龙凤。

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因为你还不知道小B 同学这一类人的潜力。现在多少人口中的“马云爸爸”,以前却是个多次高考失败的、考不上大学的落榜书生,但是人家马云没有放弃啊,此路不通他路通,多少年埋头苦干,多少次风餐露宿,后来不仅考上了杭州大学,现在还是一代电商传奇。显然马云就是小B同学这一类人,你永远不知道他可以有多大的潜力。在漫画中,小B同学在两次测试中明显有进步的,尽管进步很小,却获得了认可。也可见小B 同学下了苦功。

所以,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成功方法和道路有很多,不一定只有那些在学校里分数拔尖的同学才能成功。

第9篇(13+15+14=42分)论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

对待孩子的成绩,家长到底是给予赞扬鼓励还是批评打骂好呢?孩子考100分就赞扬而考98分就要打?考55分就打而考61分就得到赞扬?就现实而言,我则认为无论孩子成绩好坏都不应该打骂批评,而是应该给孩子多点赞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为什么98分也要挨打遭批评?虽然退步了一点点,但也是高分呀!为什么55分就要挨打遭批评?就单纯因为他考得不好吗?可是又有多少人会考虑他本身的能力条件?谁不想考好点?可是当他提高几分达到及格水平就得到表扬了。赞扬真有那么难吗?其实也没有很难的样子!那为什么我们不尝试一下多点给予孩子赞扬与鼓励?打真的有用吗?但为什么不想想如果给予鼓励与赞扬又是怎样结果?我想说的是,当孩子考砸了,他也失落,而打则是加重伤害孩子的心造成打击,而这样的结果是你想要的吗?为什么你不尝试去鼓励他?或许鼓励他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就拿我来说吧,我从小到大我家人就没有因为成绩给我打打骂骂之类,他们更多的是给予赞扬与鼓励,而正是因为这样,我学习也没有压力,我总是做到尽力,尽自己能力就好。在学途中,我曾经遇到过许多大风大浪,而我也曾经给那些大风大浪覆盖过,但我没有被淹没。我真心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们一路陪伴,感激他们从没忘给我赞扬与鼓励,就是因为这样,因为他们的正确做法以锻炼我的意志,增强我的自信心,越挫越勇!所以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成绩,家长应给予赞扬与鼓励而不是打骂批评。家长应该真正认识到自己孩子的水平能力,不要过于强迫要求孩子达到某种高度,尽力就好。也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差就打骂,应该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毕竟,家人始终是孩子的最大后盾,况且打孩子也是解决不了问题。

如今社会打骂孩子现象普遍,考得好也打,考得差也打,不过是退步2分,至于打吗?不如给予鼓励以增强自信心。

第10篇(13+14+14=41分)不以成绩论英雄 在很多家长看来,学习就是为了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每当自己的孩子考差了就会拿成绩好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有的家长甚至会用暴力行为去对待孩子。打还有骂孩子,我觉得这样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以成绩来认英雄,不一定说成绩好的一定是好孩子,成绩差的一定是坏孩子。

所以家长要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家长的心态也要端正,不应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可以在适时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勇往直前。

乔布斯,大家对他应该不陌生。他就是大家都十分喜爱的苹果手机的发明者。他小时候不爱学习,总是逃课,上课睡觉。父母和老师都对他失望了,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他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还是经常逃课,躲在房间里研究电子产品。在大三那一年,不顾父母的阻止,退学了。他决定专心地在家里搞科研。终于,他设计出了苹果手机并使他的公司日益强大起来,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科技的色彩。家喻户晓的发明家----爱迪生也是一名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学时,他数学总是听不懂,每次考试只考个七八分,老师放学后把爱迪生留下来,一道题一道题耐心地教他,他还是听不懂。老师认为他在数学上没有天赋,便没有再教他了。爱迪生非常喜欢制作一些小发明,在他的家里面随处可见他的小发明。在他十一岁那年他因为家里贫穷辍学了。他为了维持生计就出卖报纸了。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研究和发明。在他经过无数个日夜和无数次实验下,他终于发明出了造福全世界的电灯。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数不胜数,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好而放弃发明,是他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所以,我觉得成绩不优秀不代表什么,家长们也不能再以成绩论英雄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只要我们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第11篇(14+12+13=39分)唇印与掌印

“宝贝,你快过来啊。李老师刚跟我说了,你这次月考视唱练到了满分,主专业和副专业也排到了前十名,进步了很多啊。”妈妈一边说一边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还往我脸上“啵”的亲了一口。妈妈亲在我脸上的唇印未干,我却听到不远外传过来“啪”的一声。循声望去,是我的室友还有她的妈妈。只见室友通红的脸,不时抬起,用害怕的看着她妈妈,泪水在眼珠子上打转,却又不敢哭出来。只听见她妈妈大声喊道:“你哭什么哭,我还没哭呢,家里省吃俭用就为了让你上音乐培训班学音乐,你到好,上次月考退步了20分,这次还直接退步成了不及格。”

还记得第一次进培训班的第一次月考,她排35名,我只有74名;第二次月考,她排25名,我退步到了102名;第三次月考,她116名,我9名。不时聊起,她妈妈在她进步时也是万分欣喜,见面就往脸上亲。在她微微退步一点儿哪怕是一分,过去就是一巴掌。反观自己风在考不及格的时候,妈妈会对严厉的教育,但不至于一巴掌扇过来,但是我进步的时候,哪怕只是进步几分,妈妈也会很高兴的。

且看漫画中的两个小男孩。第一个小男孩第一次考试100分,他得到的是一个唇印,也就是家长的认可。第二个小男孩,第一次考试只有55分,不及格的分数,得到的是一个掌印,也就是家长的恼怒,给了他一巴掌。第一个小男孩第二次考试退步了两分,98分,但这仍然是个不错的成绩,他却得到了给的一个掌印,一巴掌。第二个小男孩第二次考试61分,比之前多了三分,从不及格跨越到了及格,61分仍是个不高的分数,他却得到了家长的一个吻,家长的认可。在现在很多家长看成绩很直观,也全然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家长只一味的觉得孩子就应该一味考高分,永远进步,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样极端的思想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先得到唇印的孩子当然是快乐的,感觉被认可的,可是如果下次他们得到的是掌印,伤心岂不是加倍?先得到掌印的孩子,会失落会消沉,下次得到唇印时一定是一份巨大的鼓舞。其实,除了生气的掌印与认可的唇印,何不考虑是鼓励的双手?这样让孩子不极端、又努力,不是更好吗?

第12篇(11+14+13=38分)我是你的骄傲吗

“爸爸,我又拿了100分”“知道了,知道了”“爸爸,你是不开心吗?”“别来烦老子!你的100分不是应该的吗?”

“爸爸,我考砸了,只拿了98分。”“啪”“什么!老子辛辛苦苦挣钱,为的是谁?你说你这成绩丢不丢脸!”“可是爸爸我真的尽力了啊,我考100分,你不看我一眼,我考砸了你也不看我一眼,我还能怎么办呢。是的,我也知道钱难赚。可是,学习一样很难啊。打小就羡慕成绩差的人,因为他们考差了有爸爸的鼓励。可是我呢,从您这得来的都是什么。”

好,既然你习惯了我的优秀,那我就堕落给你看,看你究竟会不会看我一眼。于是,夜不归宿,打架闹事的我让你一次又一次的跑学校。也许是我长大了。你再没有对我恶语相向,甚至是动手了。于是我继续堕落下去。中考的前一天晚上,听见你半夜咳嗽下楼的声音,我想看,你应该是老了吧。等你许久不上来,去厕所一看你晕倒在洗衣机旁,那一刻,我真的好怕失去您。等到了医院,才知道您是喝酒喝多了。惶恐过后,一阵无语,半晌,你对我说我这成绩只能送我去私立高中。我沉默许多,还是决定来,不枉读这么多年书。那天晚上,应该是您第一次坦露心迹吧。看着你手足无措的样子,我除了笑,更多的还是辛酸。我真是不懂事啊,反因为你没有关注我而选择了最坏的一条路。

上了高中,也有想过好好学习。可是自己以前种下的苦果,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上课时跟不上进度,以致于昏昏欲睡,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无数个痛苦的夜晚,无数个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咬着牙告诉自己,可以对不起任何人,但是我绝对不能对不起你。因为,这是男人之间的承诺啊,我既然决定了,哪怕是输,我也不定不会放弃。

昨夜睡觉的时候,看到你的短信“吃饱睡好,高考加油”这几个字,我更加不知道写什么回复你好了。也许我会输得很惨,也许我会咸鱼翻身,但是无论是哪种结局,我在这里可以很骄傲地告诉你:我做到了,我没有放弃。那天晚上我们之间的约定我已经做到了。我一定会是您的骄傲的,一定!

第13篇(10+13+13=36分)人无完人

每个人的出生不同、人格不同,在于有良好的心态,良知是一个人天生的本性,而天赋则是类与群分的。不是人人都平等,在人类社会千差万别才能构成一个有个性、有追求的社会,人无完人就是当代社会的一种科学发展的趋势。漫画中的两个不同的人,一个人考出好回家后得到父母的表扬,而当他考出了与满分差两分的成绩却要父母当众指责并且给了他一巴掌;另一个同学则是差生,当他考出了55分的成绩,犹如理所当然地给他一巴掌,而当他考到了61分的及格分数就给他一个吻。不同的父母都有不同的差别对待,导致孩子们的心理阴影难以消去。

日剧影星酒井法子,曾拍了两部好日剧分别是《星之金币》和《同一屋檐下》,她在是中人的以上中演过小护士这类角色博得大家的怜爱之情。但是因吸毒这样不良的形象而一落千丈。生活如同奇怪的催化剂,大家对你好,你的名声一日涨红,当你沉沦的时候,名声犹如臭气弥漫,不敢靠近。人无论怎样都是人,就算做了错事,但她还是有固有的良知。漫画中一个人学习成绩品学兼优,另一个人的成绩却是刚过关卡,孩子们的心情正处青年叛逆期,如同随时触碰的炸弹,不知道向哪方面发展,所以尊重他人,也是尊重、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成功的,失败也是提供给每个人吸取教训的机会。

“科学之父”奥本海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曾研究过核研究,他也并不是一旦开始就成功的,他曾与老竞争对手爱因斯坦交量过互相学习过,奥本海默接受过核爆炸危险几乎失去生命,但是他遭受伤痛、挫折、失败并不气馁,迎难而上,找到自己的终点,不过为一代科学之父。

中国科学泰斗钱伟长、科学之父奥本海默、日剧影星酒井法子、漫画两个人的不同生活,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每个人并不是一直成功的,也不是一直失败的,在别人遇到挫折时,要鼓励他人,在别人成功时,要激励他人,这时人无完全人的社会,也是和谐的社会,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使构成这个千差万别的社会联系在一起。

第14篇(10+13+12=35分)前

漫画中的男孩,一位虽然得到高分,但因其退步,也得到了责备;而另一位男孩虽然分数不高,但因为其小小的进步而得到赞许。生活亦是如此,让人变得与众不同的,不是其取得的成功的多少,而是他是否在前进;让一个民族变得不同的,在乎其是否在前进。于个人而言,唯有前进,方能成其大。

获得中国医学界认可、荣获世界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女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而倘若她固步自封,固守传统文化中内涵与思维方式,而不融入正在前进发展的高科技,不注入鲜活的时代养分,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那么青蒿素何以问世?何以挽救世界千千万万的患者?屠呦呦在研究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解放、发展着自己思想,不怕地迈着前进的脚步,最终才得以成就自我。于社会而言,只有前进,方能成其美。

社会是由每个人构成的有机体。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工业化过程之下,人们的物质水平得以快速提高,人们的素质及科学文化修养应随之同时前进。然而,社会上出现的“老人摔倒如何扶”“青岛天价虾”“旅游宰客”事件层出不穷,这,能否说成是物质文化迅速发展下倒退的精神文明?回想过去,老子所设想的社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如今我们的社会,却比不上条件落后的过去,我们应该重振社会信任,共创美好社会,让精神文明的步伐紧跟物质文明前进。对于民族而言,只有前进,方能成其强。

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综合国力,从过去“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如今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的民族在前进;从过去新中国成立时不断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们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在不断前进;从不成熟的国家,到如今伫立于民族之林,中国的实力在不断提升„„只有在不断前进与发展中,才能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前进都值得骄傲,任何后退都值得悲伤。”只有前辈,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第15篇(8+12+10=30分)当一名合格的公民

①一个孩子在一次测验中拿了满分,受到了表扬,但他在下一次测验中没有拿到满分,却受到了批评;另一个孩子在同样的两次测验中,一次不及格,一次及格,受到的分别是批评和表扬。

②“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定”,在如今应试教育的潮流下,有多少孩子成为了只会读书的高分低能者,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太过于看重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生的要求,却被无数的家长改为“智力优先,其他靠边”,只要求孩子做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而不是当一名合格的公民。

④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逐年攀升,而在档案上留有污点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而这些违纪犯罪的行为不仅有盗窃、抢劫,甚至还有放火、殴打他人至重任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究其背后的原因,无一不是因为成绩差而被父母责骂,从而“想找地方发泄”,以致于走上了违纪犯罪的道路。⑤成绩第一的想法不知道害了多少学生,而他们的父母也后悔莫及。其实父母如果从小教给孩子的,是要做一名合格的公民,而不仅仅是当一个好成绩的学生,那么也就不会酿成这么多的悲剧。

⑥而一名合格的公民的必备品质,就是美德。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个人的要求一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的公民才是合格的公民。⑦成绩的好与坏虽然可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但远比不上品德的力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叱咤国际政坛十多年,皆源于他父亲从小要她每一样东西都要争第一,因此撒切尔夫人培养了坚强的品质,但她却在香港问题上败给了邓小平。这不是因为邓小平比她更强大,而是因为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说一是一种低劣的文化,是不符合国际道德的要求,所以,撒切尔夫人败在了品德之上。

⑧当然,合格的公民并不是只要求有好的品德,优秀的成绩、硕强的体魄、艺术的情怀和劳动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更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只看重其中一方面也是万万不可的。所以及格的孩子将来会比满分的孩子更优秀。⑨让我们一起,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吧!

第16篇(15分)好人不一定要做到底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得100分时他们会被表扬,而考98分却会被责备;但若一个考55分的人考得61分时他却会得到表扬。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我们是否思考过这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的深意呢?

不仅是学校生活,平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平日常做好事、乐于助人的好人,一旦有一次拒绝帮助某人,那么他从前帮助过的人责备。丛飞自2003年开始资助一百多名山区儿童读书,他把自己在演艺事业上赚的钱全部捐出以资助学生,到后来甚至举债度日,于是他停止了捐助,却被他资助的学生责骂,“为什么供到一半就不供了。”好人难做,一直做好人更是艰难。

而不好的人偶尔为之的一件善事却能扭转他原本具有坏形象。俗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浪子回头用过黄金,但是对那些一直为善的人们而言,是否有些不公平呢?我们既然给予不好的人改正的空间,那么不也应该为好人们保留犯错、不做“好事”的空间吗? 受传统观念打的影响,我们总认为一个人既受景仰,则不应该有错,有错也得瞒着,所谓“为尊者讳”,保全其光辉形象。前几个星期,杨绛先生去世,社交媒体上立即有人翻出旧账找出杨绛先生夫妇的错处加以攻击,引起一些人对杨绛先生产生反感。虽后来证实所谓“错处”不过是谣传,但从人们的反应是也要明白“尊者应有高大全形象”的观点有多么深入人心。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定要有高大全的形象才值得尊敬吗?非也。“人恒过”,人总会犯错,那些值得尊敬的人也不例外,我们应做的是正视他们,客观地评价,而不是凭感觉下判断。而且,相对于好人坏人,社会上更多的是不好不坏的人,他们做过一些好事,或也曾经伤害过他人,仅凭几件事便对一个人下定论,未免草率。但太多人做不到全面看待他人,才引致了好人的尴尬。

好人不一定要做到底,做好个人才是应该做到底的事。

第17篇(10分)别怕苦难

花样年华的我们,也许拥有苦难会更加完美----题记

我们的岁月里,拥有着太多美好的东西,别让自己失去那些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去好好享受—--苦难。

或许可以说,如今的我们是在爸妈的温室里成长,享受着父母带给我们一切的安逸,的确,这种安逸总会让人舍不得去丢弃,但请你别忘记,我们还年轻,也可以去闯一闯。如此年龄的我们,有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所以,我们去试一下去努力,别去怕苦难好不好?

不知你是否记得,前段时间风靡一时、却让许多少男少女不得不羡慕的明星----李易峰,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去羡慕他、佩服他?事实上,他就是一个不畏困难、执着而努力的人,他,出道于2007年《加油,好男儿》,曾经也是大红大紫,但他从2007年开始之后却很少听到他的消息。在这7、8年里,或许我们从不知道他的绚烂夺目是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7年里,他安分守己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并且会因为每天的拍戏,每天都会熬夜背台词,在那苦难的日子里,他只是静静地做好事情,在2014年,《老炮儿》导演当时问他可以接受这部戏吗?这部戏又要滚地又要弄得灰头土脸的,他说:“不怕的,我可以。”之后,《老炮儿》开演后,李易峰写信给导演说:“做永远比说难,但我不怕。”这句简短的语句表示出了他的决心,也让导演对他倍加赞赏。他有着自己的毅力,有着自己的决心,有着自己的面对苦难的态度。他并不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但他却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一个面对面对苦难有那么一份坚持的人,即使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太多、大大的苦难,也许也仅仅只是一份成绩单分数的高低,我们应该对自己做的事多一份坚持,多一点耐心,让自己别去害怕困难、吃苦学会脚踏实地。花样年华的我们,就让那一些所谓的苦难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也让那一点踏实改变一下自己,正所谓:路要一步步的走,饭要一口口的吃,别急,让我们忠实一点的走好每一步路,让我们坚持一下的走过苦难之路。

第四篇:2013年广东省考试院公布高考6篇优秀作文

2013年广东省考试院公布高考6篇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篇:

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把抽象化具体裸捐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

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

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

“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作者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徐珊

第五篇:

当慈善遭遇傲骨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点评】

此文伊始,紧扣材料,点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当慈善遭遇傲骨,双方出现如何面对之难题,文章由此焦点切入,选取施受之关系角度立论,可谓审题精准。文章先写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两个例证阐释说明何为正确的捐助方式。相较于陈光标,微尘团体的行善不是伤害而是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文章接着分析受捐心态,依然采取一反一正两个例证进行论述,文章指出,意气用事,盲目拒绝,并不代表所谓尊严、傲骨,正确方式应该像受助者黄中天那样,用自己的善意回报社会。文章着意发掘此例证蕴含的施受双方传播善意的慈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结尾,以浇水施肥喻示施受双方的本真关系,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纵观全文,观点辩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得当。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挤走骨气”的表述不准确,傲骨与回报之间的逻辑关联略显牵强,还出现一个错别字“拙”,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李永中

第六篇:

点亮万家灯火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

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当然也有问题,最刺眼的是把“无味”笔误为“无谓”,但这些不过是白璧之微瑕。对考场作文谁又能吹毛求疵呢。

值得肯定的当然不止这些,如篇章结构就值得读者去体味,此不再赘言。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点评人:华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黄业泉

第五篇:广东省考试院公布2013年高考6篇优秀作文

广东省考试院公布今年高考6篇优秀作文

2013 第一篇: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 “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作者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第二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

【点评】

本文紧扣富翁热心慈善事业,捐助三个家庭的材料,引出有关慈善的话题,并以此为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内容和含意范围。

文章开篇简单点出慈善的意义后,顺势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尴尬问题,进而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当,紧接下文论述如何改变方式,以人类共同体的平等身份行善,并举晏阳初的事例以佐证。最后,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为愿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文章观点明确,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采用适合捐助对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桥梁,让善意顺利进行,让爱心顺利传播。对当前慈善存在的社会问题分析较深入,认识较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思路清晰,论述较有层次。

比较遗憾的是,文中一些长句的语言表达不太流畅,意思不太清晰,全文例证较薄弱,不够丰富有力。

第三篇: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点评】

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认为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还是可以流动的,呼吁“让爱双向流动”。捐助与受助都是爱的表现,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有沟通交流,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并且一直传递下去。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作者这样的立意在众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立意。

围绕着“让爱双向流动”,作者在第二段,从施舍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双向流动的意义。第三段,运用了两个事例,作者从受助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流动的价值。第四段从反面例子入手,表达了单向的爱的痛苦。最后发出呼吁: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当之处,可以选更恰当的例子。另外,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写得略嫌仓促,分析未够透彻。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 胡家俊

第四篇: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论证较严密有力。结构较严谨。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正确慈善和提升慈善质量有较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顺畅,如第二自然段。

第五篇:当慈善遭遇傲骨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点评】

此文伊始,紧扣材料,点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当慈善遭遇傲骨,双方出现如何面对之难题,文章由此焦点切入,选取施受之关系角度立论,可谓审题精准。文章先写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两个例证阐释说明何为正确的捐助方式。相较于陈光标,微尘团体的行善不是伤害而是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文章接着分析受捐心态,依然采取一反一正两个例证进行论述,文章指出,意气用事,盲目拒绝,并不代表所谓尊严、傲骨,正确方式应该像受助者黄中天那样,用自己的善意回报社会。文章着意发掘此例证蕴含的施受双方传播善意的慈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结尾,以浇水施肥喻示施受双方的本真关系,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纵观全文,观点辩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得当。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挤走骨气”的表述不准确,傲骨与回报之间的逻辑关联略显牵强,还出现一个错别字“拙”,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第六篇:点亮万家灯火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当然也有问题,最刺眼的是把“无味”笔误为“无谓”,但这些不过是白璧之微瑕。对考场作文谁又能吹毛求疵呢。

值得肯定的当然不止这些,如篇章结构就值得读者去体味,此不再赘言。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备注:作文题目

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下载2014广东考试院公布高考阅卷场标杆作文和优秀作文剖析(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广东考试院公布高考阅卷场标杆作文和优秀作文剖析(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普通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标杆卷

    2013年普通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标杆卷 【作秀作文(共6篇)】 第一篇: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

    广东省考试院公布2013年高考6篇优秀作文(共5篇)

    广东省考试院公布今年高考6篇优秀作文 2013-06-23 15:07 来源: 广东省考试院 摘要:广东省考试院公布今年高考6篇优秀作文:分别是《慈善需行之有道》、《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精选(最终定稿)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精选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

    2013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精选

    2013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精选 【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

    2013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第一篇: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第一篇: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

    13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转载)(精选五篇)

    2013年普通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标杆卷 优秀作文: 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第六篇

    优秀作文第六篇:生于此岸,心无岸 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林立高楼,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