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普通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标杆卷
2013年普通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标杆卷
【作秀作文(共6篇)】
第一篇: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
“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作者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 徐珊 第二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
【点评】
本文紧扣富翁热心慈善事业,捐助三个家庭的材料,引出有关慈善的话题,并以此为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内容和含意范围。
文章开篇简单点出慈善的意义后,顺势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尴尬问题,进而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当,紧接下文论述如何改变方式,以人类共同体的平等身份行善,并举晏阳初的事例以佐证。最后,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为愿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文章观点明确,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采用适合捐助对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桥梁,让善意顺利进行,让爱心顺利传播。对当前慈善存在的社会问题分析较深入,认识较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思路清晰,论述较有层次。
比较遗憾的是,文中一些长句的语言表达不太流畅,意思不太清晰,全文例证较薄弱,不够丰富有力。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陈一平第三篇: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点评】
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认为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还是可以流动的,呼吁“让爱双向流动”。捐助与受助都是爱的表现,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有沟通交流,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并且一直传递下去。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作者这样的立意在众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立意。围绕着“让爱双向流动”,作者在第二段,从施舍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双向流动的意义。第三段,运用了两个事例,作者从受助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流动的价值。第四段从反面例子入手,表达了单向的爱的痛苦。最后发出呼吁: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当之处,可以选更恰当的例子。另外,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写得略嫌仓促,分析未够透彻。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 胡家俊 第四篇: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论证较严密有力。结构较严谨。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正确慈善和提升慈善质量有较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顺畅,如第二自然段。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周小蓬 第五篇:当慈善遭遇傲骨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点评】
此文伊始,紧扣材料,点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当慈善遭遇傲骨,双方出现如何面对之难题,文章由此焦点切入,选取施受之关系角度立论,可谓审题精准。文章先写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两个例证阐释说明何为正确的捐助方式。相较于陈光标,微尘团体的行善不是伤害而是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文章接着分析受捐心态,依然采取一反一正两个例证进行论述,文章指出,意气用事,盲目拒绝,并不代表所谓尊严、傲骨,正确方式应该像受助者黄中天那样,用自己的善意回报社会。文章着意发掘此例证蕴含的施受双方传播善意的慈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结尾,以浇水施肥喻示施受双方的本真关系,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纵观全文,观点辩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得当。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挤走骨气”的表述不准确,傲骨与回报之间的逻辑关联略显牵强,还出现一个错别字“拙”,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李永中 第六篇:点亮万家灯火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当然也有问题,最刺眼的是把“无味”笔误为“无谓”,但这些不过是白璧之微瑕。对考场作文谁又能吹毛求疵呢。
值得肯定的当然不止这些,如篇章结构就值得读者去体味,此不再赘言。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点评人:华南师大附中 高级教师 黄业泉
【标杆卷】 标杆卷一
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
“人之初,性本善”,而《圣经》也推崇善心是人的一种本性,这也是慈善的根源。有人致力于行善,就会有人要接受慈善。
接受慈善或许是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是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选择。
一份慈善就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当土地悄然焕发生机,天空亦会变得晴朗。
现代哲学对慈善理解为一种心灵的赎罪,尤其是富人行善。在财富积累中,难免会伤害了其他人生存的利益,富人行善是一种偿还他人的心理,是为剥削他人利益的忏悔。而对于接受慈善的人,若处境困难,接受他人的帮助,改变困境,同时洗脱一个负罪心理的人心中的罪恶,或许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再者,只有人接受善心,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事业中。所以接受一份善心,改变自己的处境,唤醒更多的善心与大爱,理应是个好选择。
一份慈善如滴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接受一份善心,为了付出更多的善心。
感恩与感激是人对慈善应有的心,而偿还与报答则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美国石油大王哈默,他接受但他要以劳动去换取,他纵使落魄,仍保持人的尊严,或许是他日后出人投(头)地的一个原因。反观今天,有不少社会上的助学的私人基金都要求日后受捐助的对象加入基金会,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行善,接受慈善,又不会伤害他人尊严,更在将来让更多人行善。由此看来,接受一份善心,而回报一份善心才是慈善事业中最好的结局。
一份慈善如一缕清泉,有顺流而下滋养万物,当然也有坚石相阻,拒之于门外的。
有人接受慈善,也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能自立自强,有骨气地活着,我们应当尊重这样的存在。那面对行善的人,请礼貌地说一声“谢谢”。不接受一份施舍是可以理解的一种选择,但伤害一份善心却是一种罪恶。坚石可以阻隔这缕清泉,但至少它不会污浊这一弯泉水。
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接受与否,但行善的人都应该理解,这样善心才能延续。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接受,谢谢你释放了一个心灵。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懂得偿还,谢谢你为世间增添了善良与美好。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拒绝,请你礼貌地说声“谢谢”,莫摔碎了慈善这颗清澈的水晶。
评价:一类卷。从接受的角度行文。自始至终围绕慈善行文、分析。对材料有准确的把握,文中比喻较贴切,排比的使用较恰当。但内容有空疏之嫌。得分:24+23+9=56
标杆卷二
做智慧的捐助者
一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慷慨,热衷慈善,积极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如今,这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受助者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或感激地接受,或声明会偿还捐助,或直接拒绝富翁的好意。富翁面对此情此景,还会像当初那样坚定地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吗?
曾有一位知名畅销书作家,财力极殷实。那一年,他开始对一位山区的贫困儿童进行长期资助。作家每月坚持汇款,对资助事宜极认真仔细,被资助的孩子开始向他致了一封感谢信,后来却再无回音,直到后来孩子大了些,竟写信请求增加资助数额。事实上,此前的资助金对于一个贫困区的少年足够了,作家有些奇怪,这才向联系人打听孩子的境况,一番周折后才知,少年后来因学习上的失意,误入歧途,胡乱挥霍善款,到最后资助的钱已不够花。原来作家只顾捐助,忽略了与受捐人的交流与引导,使原本的善意呆着少年走向歧路,作者悔恨不已。
这或许是大多数国内慈善的现状。多数慈善家盲目将捐助送往贫困区,却往往忽视被捐助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们收到了钱,却不知如何使用。或许我们的爱心仍浮于表面,我们妄想用捐助解决问题。然而慈善与其它事业一样,需要心血投入。
让我们将视线移向国外,在一些国家,慈善观念和社会机制或许相对完善。一位名叫麦克菲的富豪,凭借自己的勤劳与独特的经营之道创办了美国有名的连锁超市。当一位因家贫无力支付大学费用的麻省理工男孩向麦克菲请求资助,麦克菲回信告诉他,自己已告知麻省理工附近的那家超市的负责人聘用这位男孩,并向他提前支付一年的工资。多年后,已成功创业的男孩在自己公司的开业礼上,回忆起当年的那位智慧的慈善家,不禁感慨道:“是他正确的捐助方式早就了今天的我。”其实,在男孩大学期间,麦克菲常与他联系,两人交谈常十分欢快,男孩从未因自己的贫困与被帮助人的身份感到自卑。
更有慈善家给多名贫困儿童寄圣诞贺卡,并对回信的孩子进行资助,并给予其生活上的知道。古人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赞扬了一种巧妙的捐助方式。在物质发达的今天,慈善成为更多人的话题。而富豪们的捐助方式对受捐者有极重要的影响。直接捐助大笔数额,不仅会对敏感的人造成伤害,甚至会给受捐者带来安于享乐的错觉。合适的捐助方式能巧妙地给人帮助,同时助其自强、自立。若我们成为富豪,在捐助同时应多与受捐者交流,平等看待受捐者。捐助能毁掉一个人,更能帮助一个人。中国慈善方兴未艾,富翁们,请将你们的财物与关怀一起拨(播)撒人间。
评语:一类卷。
文笔流畅,从捐助者的角度构思行文,正反论证。叙事清晰,议论到位,见解有光彩。语言表达平中有巧,用语精。
两点不足:1.第一段提出的问题与全文关系不大。
2.三个错别字。得分:23+23+9-1=54
标杆卷三
有尊严地谢绝
一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心帮助三个困难家庭。面对热心人的捐助,三个家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家感激而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了,声明一定会偿还。还有一家出人意料地谢绝了富翁的好意。在我看来,富翁的好意毋庸置疑,但有尊严的谢绝才是最佳选择。只有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俺有手有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名清洁工大叔的话道出了多少劳动者的心声,深圳一群大学生和白领发起公益餐厅活动,免费邀请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低收入生活困难者进餐,然而,这一爱心慈善事业却没能“火”起来。的确,生活困难者需要他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身体健康的人不应该接受他人的施舍,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常识”。他们谢绝他人的帮助,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你的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面对他人的捐助,你是否能顶住生活的压力,有尊严地谢绝呢?何玥的父母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好的诠释。年金十二岁的小何玥身患重病,生命仅剩下三个月。从小爱助人的何玥决心捐出自己全身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何玥逝世后,父母含泪完成了女儿的心愿。此时,留给何玥父母除了悲痛,还有治病欠下的债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了,为何玥父母送来捐款。这对夫妻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一句“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的话语感动了无数的人。原来,面对他人的捐助,有一种选择是有尊严的谢绝。
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时候,即使是饥寒交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乞人也不会接受。即使是出于好意,他人可能因顾及尊严而拒绝。李维斯决绝富人提供的大餐,在困窘中想出生产牛仔裤的创意,最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老干妈”陶碧华下岗后摆摊赚钱,拒绝领取政府的“低保”,创出辣椒酱品牌,收获成功。面对困境,谢绝他人的好意并不容易,但尊严却是促使你前进的不竭动力。有尊严地谢绝,对处在困境中的人而言意义非凡。
泰戈尔曾说: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面对不期而遇的磨难,(、)贫困等,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人的好意。但我们更应该有尊严地谢绝。只有凭自己的力量打拼,积极地面对困难,才会体味到成功时如雨后甘霖般的喜悦。
评价:一类卷下。观点鲜明,符合题意。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不足:说理略显简单,分析直线化。得分:22+20+7=49
标杆卷四
接受帮助
哲学上说:“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存在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密切,我们有时面对的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而有(的)人的接受后声明一定会偿还。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陷入困境时,在自己束手无策时,不妨暂且放下面子接受帮助,渡过困难后回报他人,这不就是尊严所在吗?
著名的“鞋管家”创始人李朝杰一开始创业时可谓筚路蓝缕。一朋友见他连吃饭都成问题,把自己曾经做过擦鞋的鞋箱给了李朝杰。李朝杰犹豫过,但他还是从事了这一职业并告诉朋友,他朝一日赚钱后一定归还。终于,凭着艰苦的劳动,他创立了擦鞋连锁店——鞋管家。
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年没有暂且放下面子,轻视别人的帮助,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可能现在只是个默默无名为温饱奔波的人。他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把钱还给了朋友。尊严,从未被他丢下,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他来说,不是别人的轻视,不是别人的侮辱,而是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只要自己靠双手能回报别人,尊严则一路都在。站着的人不一定伟大,蹲着的人不一定渺小,(。)站着做人,蹲着做事才是强者。正是这样,他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尊严。
雷德蒙,英国著名400米短跑冠军,因脚伤在1988年奥运会比赛两分钟前退出,1992年的奥运会,他等了四年。他做了八次手术,为了只是心中的奥运金牌。但在离终点还有175米处,他始终是脚伤发作,对手都跑过终点后,美国一运动员返回到他身边,陪他坚持“跳”到终点。
雷德蒙并没有认为对手是故意同情他。他们深情地拥抱了并邀请他到英国做客。他接受帮助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尊严丢了。他知道,尊严一直与他同在,奔向成功的终点只有快慢之分,而无胜负之分。正是这样,他认识了一个作为知己的人。
生活中,我们也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是回避别人的好意,还是接受后并给予回报。会对以后的道路有一些影响。学习中,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题,我们是主动接受别人热情的解答,还是认为他只是在向自己示强呢?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吧?
接受别人帮助,并不意味着丢弃你的尊严。在你接受和给予回报时,你的尊严一直都在。
评价:二类卷上。从家庭三引申出观点,观点与三号卷形成对照。题目是帮助,实际写的是接受捐助。中心突出,但不会分析。评分:20+20+7-1=46
标杆卷五
自力更生,方能成功
一个为人慷慨,白手起家的富翁了解了三个困难家庭并给予援助,一家毅然接受、一家犹豫接受,而令我振(震)撼的是一家谢绝了好意。我赞成谢绝好意的家庭。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坚定信念,谢绝别人的好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力更生,方能成功,成就未来。
面对着命运的不公,她毅然接受;面对着生活的困难,她坦然自若,霍尔金娜用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创造出最美丽的辉煌。在成为体操运动员的前夕,她被众多启蒙教练抛弃,由于先天性身体的缺陷而不能当上一名出色的体操员。在困难面前,她不放弃,在训练之时,他不后悔。曾经,有一名资深的教练对泥沼中的金娜伸出援手,但被毅然谢绝,因为金娜相信,靠自己的双手,她能打破命运,成为出色的体操员。果然,霍尔金娜用自己的双手,超越了体操的界限,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国际体操冠军。诚然,谢绝他人好意,自力更生,能创造辉煌的成功。
他背负起家庭的重担,穷是他唯一的特点,他就是谢绝了他人的好意,自力更生,最终成就理想,他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在他父亲死去以后,一个人背负着家庭的生计,学习后还要工作。有一名慈善家曾对李嘉诚一家伸出援助之手,但被李嘉诚坦然拒绝。对于援助,他更想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成功。面对工作的低薪,他不断前进;面对贫困的折磨,他镇定自若。最终,李嘉诚以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公司,并成了香港首富。显然,自力更生,谢绝好意,能成就未来。
纵观古今社会,许多有困难的人都盼望着得到他人的援助,而意识不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导致社会上许多青少年失去了就业机会,终日盼望有人相助而无所事事,守株待兔,最终一败涂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跟紧社会的步伐、努力就业、谢绝他人的好意,用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才能成就人生,成就未来,“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接受他人好意,并不是坏事;而谢绝他人的好意,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赢得成功,不更是一件好事吗?
评价:二类卷中。用的是家庭三的角度,观点积极向上,有正能量。文章平实,局部偏离核心内容。
评分:20+18+7=45
标杆卷六
敢于接受
敢于回报
人生路上的挫折,总会把我们打击得遍体伤痕。如果这时候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不要犹豫,这是一个机会,是上天给予的机遇。如果你认为这是对你的同情,那是错误的,对方同情一个不相识之人。面对挫折的人,勇于去接受,但不要忘记回报对方。
从前,有一位女大学生叫辛蒂,她不幸因为化学实验而染上了“多重化学的过敏症”,这使他的生活发生巨变。她连化学物制品,如洗发水、香水等普通日常用品都会过敏,但这个社会并没有放弃她。她住在一个特殊的房子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辛蒂接受了社会各热心人的帮助,她努力研究关于化学物过敏的问题,还建了“化学咨询网”,引来了五千多名来自二十二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来注册会员。她为的就是帮助那些受到伤害,与她一样被化学物所伤害的人。辛蒂勇于接受社会的帮助,并不觉得这是同情,她还抱着感激的心回报社会。最后,她获得了非常光荣的“另类诺贝尔奖”。
现在,阿里巴巴董事局长马云,是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但是以前,他是一个生活困苦,却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他放弃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他认为,他可以做得更优秀。他立志创业,但由于生活困难,只能卖点内衣,(、)小药品等东西。在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很担心。决定为他出钱又出力支持他。马云没有拒绝,他坦然接受,并承诺一定会偿还。进过他毕生努力,从翻译社走到黄页,再从黄页走到建立了阿里巴巴,这一路走来,满路途的荆棘,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马云成为了新一代的风云人物。通过别人的帮助,他不认为是一种同情,而这是一种支持,一种力量,所以他坦然接受了对方给予的帮助,并且承诺将来一定会报达(答)。他做到了,这是一个传奇。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在必要时,接受帮助,那不是别人的同情心,那时对方的一种支持与信任。因为信任你的能力。
评价:二类中偏下卷。
有家庭二的角度引申而来。紧贴材料行文,观点清晰,结构完整。
不足:平淡有余,文采、结构不足个别语句有语病。三个错别字。评分:19+17+6-1=41
标杆卷七
成功与否,有心态决定
一位白手起家,成为富翁的人,他热心于慈善事业,并且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然而每家人对待他的同情给予了不同态度。
三个贫困家庭对待他富翁的捐助的不同,是否能反映出他们贫困的因由呢?
有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对于我来说,家虽贫,但尊严不该贫!当面对金钱时,如果直接向它低头,那么一个人最基本的自尊已经销声匿迹,那么谈何成功呢?或许也是情非得已,因家庭处境贫困,而收下别人的同情,故这样来安然过日子的,心里会好过吗?为何不看重自身尊严,做有骨气的人?这家人终究无法摆脱贫困,只能看着别人脸色过日子,找不到自己在社会的价值,无法成功,最后,他得到的是金钱而失去了尊严。
也有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这家人有尊严,有骨气,但是他们认为是一种施舍,不想得到别人的可怜,无法放下面子,也看不清事实。若他拒绝了富翁的捐助,那么他的家庭会保持现状,无法摆脱现实的折磨,连成功的路也无法踏上。最后,他得到的是尊仰,而失去的是机会。
而其中一家他接受了捐助,并声明一定会偿还。这一家人即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又为自己的家庭得到了基本的帮助。他接受了,而且声明会偿还,那么,他是有骨气有尊严的人,若不偿还,那么笔钱将会成为是一种施舍,而不是帮助,因此,他这种做法即得到了帮助,保护了尊严,又得到了一次成功的机会。我相信,这种人他将会成功!并在社会中得到自身的价值。
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并非每个人都是富翁,但我们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自身心态的定位,那才是决定你成功的源泉。人,首先必须要有尊严才能成为独特的人才,而且要善用一切事物,不能因尊严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我们要做有志气、有骨气地聪明人,而不是做一名向金钱低头的人。
评价:二类卷下。对材料的理解较准确,总观点游离于自己提炼出来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评分:17+18+5-4=40
标杆卷八
回报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富翁给的捐助,我们理应学会回报,受之滴水,涌泉相报。
命运给蜡烛油尽身枯,可它回报世人的是一屋子的光亮;命运给种子一滴甘露,可它回报的却是一大树的荫凉;命运给贝多芬是一双聋耳,可他却回报给世人动听的音乐。学会回报,尽管命运待你不公,也要怀着感恩之心去回报他人,造福社会!
鲁迅为报国三易其志。开始采矿为生的他,希望实业救国,但发现国人被疾病缠身,便从医,但后来他又发现,国人麻目(木),即使救了身体,但精神上还是腐朽,便决定弃医从文,用笔去报国.救民,唤醒沉睡中的国人。鲁迅以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养育他的祖国,这便是涌泉的回报。当国家陷入危难时,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回报祖国,成为中华民族的“背(脊)梁”。
柏杨,一位“不为民主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作家。他岁没有大学文凭,却著作千篇。他因说获罪,获罪十年,他因说获罪也因说而名世,不少商人帮助他逃脱,不少政客为他说服。而他虽身困笼中,却笔行千里,一直在为社会为苍生说话,虽命运对他无情,但他一直回报社会。用自己笔来针砭时弊,同时也是在为养育自己的祖国做回报。
东北保安訾立凭着努力回报祖国与社会。一个小保安竟成为天津大学的学生,其中努力非同一般。他的动力是什么?感恩之心。对母亲的、父亲的、社会的、祖国的感恩就是他一直前行的动力。小时因家中贫困,母亲和父亲拼命撰(赚)钱供他读书,却最后也不得不放下书本。所以他长大后,努力工作,在一间学校当保安,一有时间便拿书出来读,后来校长特批他在课室听课,这便对他很有帮助,一颗感恩回报父母之心,使他不仅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达成自己的梦想。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回报,或许只是一个考完试后对老师一个衷心的微笑,在别人帮助你后,一句深情的感谢,这便是回报,不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要做到滴水之恩滴水相报!
评价:符合题意,大而化之谈回报、感恩。评分:16+15+5=36
标杆卷九
选择是一种态度
面对富翁的无私捐助,三家人有着三种不同的选择,有选择拒绝,有选择欣然接受,有选择偿还。在漫漫人生路中我们会有很多选择,但每一种选择都反映出我们一种态度。
选择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态度。
被外界评论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李安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华人的肯定,自从李安拍完《色戒》后便销声匿迹.而他新拍的《少年派》更是连宣传的气势也没有.但是就是这部默默无闻的电影使李安再次获得世人关注。有不少媒体在采访李安问:“为什么你可以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李安说:“因为我选择得失,我不会为了片房而去拍一些滥竽充数的电影.我们是导演就该一心一意拍剧.你只要拍好了片房自然也就来了,这便是我的选择。”
从李安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李安的选择,在现今大多数导演拍戏只是为了片房的风气上.李安的选择无疑需要更多勇气.但同样李安也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宁缺毋滥.也正是李安的这种不追片房一心拍戏的态度使他的每一次片房都是大卖,所以选择是勇气更是态度。
选择是一种衷心更是一种态度。
小悦悦事件19位路人的漠视.这便是他们的选择。这是一次良心的态度,这更是良心的选择.但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这难道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吗?在最近多地发现了校长对女学生进行了性侵案.顿时整个社会为之愤怒.大家微博上纷纷晒出“开房找我,放开小学生。”这些为人师表选择对小学生下手,这难道是他们良心的选择.他们也有女儿,这到底是道德的陨落还是人性泯灭?这样的选择我们感到无耻,更为他们事后态度感到心凉。
习近平说过“中国梦”一词.同样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希望大家的选择可以对得起自己良心.我希望大家的选择有利于他人.我希望选择不仅仅是选择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社会对自己态度.我选择,我态度。
评价:材料是一个由头,有套作之嫌疑。评分:11+12+2=25
标杆卷十
尊重别人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都是为自己的须(需)要而选择,每个人心理都不同,也不是同一阶级的人心理方面都是同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
有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他以前是一个贫困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知识的运用,成为了富翁。他是一个为人慷慨,热心于善事事业。
有一天,他了解到有二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者几个家庭的处境,在此他回忆了他以前贫困时的生活,他决定向他们这些贫困家庭提措(供)捐助。
很快,他就去了第一个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富翁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开心。
然后,他就去了第二个贫困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很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富翁听了,很高兴地说这家人很有动力。
最后,他去到第三个贫困家庭里捐钱,他开心地把自己的钱捐给这家人,这家人很客气地谢谢了他的好意,说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所以这家人拒绝了。富翁眼看这家人太不给面子了,富翁拿这些钱气愤愤地跑回自己的公司了,富翁气冲冲的拿着钱跑回来他的秘书见到了,就和富翁了解是什么事,富翁一字不留地说给了秘书听,还说以后都不做善事了,秘书听了就和他分析,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每个人的心理接受也不同,每个人的须要也不同,还说,如果你不想喝水,别人死都要你喝,你会怎样,富翁慢慢认识到,“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所以,富翁从此以后也照以前一样帮助别人,这让他越来越开心,还自创标语:“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尊重别人的选择,就是尊重自己.我们不能让别人照着自己的思想去办事,要懂得,不同环境,人的生活不同,人的生活须(需)求也不同,不要麻目(木)地要求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权,这样别人才会尊自你。
评价:好处:能紧贴材料行文。
不足:1.用大量篇幅对原材料扩写
2.语言较差 评分:15+12+2=29
标杆卷十一
人生观与人生
出生于同一个世界,我们了解着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是每个人是共性的同时也是个性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构建了我们独特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而正是这点的不和谐,却如同涟漪在平静的湖中赛开,形成了我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同一事件的不同选择。
正像宁铂,上天给予了他“中国第一神童”的天赋,他也早早成名,进入“少年班”。但天资聪明的他,却不懂得正确的选择。他如同火箭上窜,15岁就已进入中科大学习。他从小心中最热爱的是天文学,但他是神童啊!在社会与自身的压力下,他选择了理论物理,一门天才进修的学科。少年的他在成人的环境中日益沉默寡言。神童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多次报考研究生,却次次因为个人原因而退出。他的人生观被扭曲了。他背负着神童的名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向众人宣布他将出家的消息。终于他抛开了尘世,浸溺禅学当中。
而一个不同的人生观,却带给了同为神童的陶哲轩不一样的人生。他3岁的时候便被送入了小学的大门,但终日哭哭啼啼的让他的父母下定决心让他接受循序渐进的教育。但他的天赋并没有被浪费,他的课程由为香港大学的毕业生的母亲教授,同时他又可以开开心心的与同龄的孩子处在同一个集体,这对他人生观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美国一所大学的招生来临时,本来可以作为史上最年轻大学生入校的陶哲轩断然拒绝了。正是这样的人生观,令陶哲轩,这个史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人生观带来着不一样的人。如同阿育王,这名印度最伟大的君主,本是一个有着残暴人生观的暴君。他杀死了99位兄弟与十万人才登上王位。但血流成河的景象令他恍然大悟。他终于开了圣心,以义待民,以仁治世。可能成为暴君的他,因为人生观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更如武悼天王冉闵,他以粮救民,自己却常带兵抢胡人的粮食,即使他最后被腰斩,但他人生观所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却一直影响着我们,他是英雄!
当面对着不同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面对捐助,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偿还,有的人拒绝,这是他们人生观的不同所致。而我们的人生,也正是由我们独特的人生观所引导,而正是这样,我们才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与那未知的未来。
评语:谈形而上的哲学问题,勇气可嘉,但不自量力。评分:11+12+1=24
第二篇:2014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
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
历史并不如烟
在许多人眼中,历史如烟。不信?有《三国演义》开篇词为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曾经风靡全球的柯达胶卷,如今安在哉?几年前就被柯达数码相机判了死刑,柯达胶卷不得不含泪走进历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柯达胶卷已经领跑七十四年了,现在向世界告别,也应该是别而无憾了。更何况是柯达公司自己革自己的命?但作为历史最久的胶卷,几十年来,摄影人用它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从难忘的家庭回忆到改变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随处都可以从那些黑白的、泛黄的、彩色的相片中见到。历史并不如烟。
我又想起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曾经的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以胡适、鲁迅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的猛将们,将白话文扶上中国文化的殿堂,将文言文赶进历史的故纸堆。深受文言浸淫的大师们反过来革文言文的命,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而今,斯人已逝,但历史似乎并不如烟。文言并没有从现代生活中彻底消失,古典诗文的庄重典雅、凝练精辟,现代白话文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来就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人为的去生生割裂,那只能是剪不断理还乱,自寻烦恼罢了。
随着苹果电脑手机系列产品的问世,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的纸媒介阅读转向电子书阅读,传统的纸质媒介阅读似乎被数码科技产品打败了,该进历史了。但是事实是,网络上流行的受追捧的作品,反而被出版商们印成正版的盗版的纸质书籍出售。
最近央视播出的“中华汉字书写大赛”引发了无数网友的追捧,提笔忘字现象引起了断文识字的“有文化的人”的共鸣。运用各种输入法在电脑上打字,其美观、标准的字体,让人们感受到科技力量的伟大的同时,也让我们不知不觉间疏远了传统的书法、书写习惯和书写的准确性。许多汉字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变得模糊、陌生,甚至完全化着轻烟乘风而去了。
面对数码时代,传统的汉字何去何从?是走彻底字母化的道路,还是走简化笔画保留基本字形之路?我认为应该是后者。朝鲜和越南走的是字母化道路,然而其国家的历史都是汉字记载,这些国家的“历史学家们”翻开古籍,犹如见
到了海市蜃楼,像雾像烟又像风,研究来研究去,“孔子”成了他们的人,“端午节”也成了他们的节日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反面教材应该引以为鉴,因为历史并不如烟。
第三篇:2013广东高考作文标杆卷完整版
【材料作文】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号作文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
24+22+10=56分
“人之初,性本善”,而《圣经》也推崇善心是人的一种本性,这也是慈善的根源。有人致力于行善,就会有人接受慈善。
接受慈善或许是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是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选择。
一份慈善就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当土地悄然焕发生机,天空亦会变得晴朗。
现代哲学对慈善理解为一种心灵的赎罪,尤其是富人行善。在财富积累中,难免会伤害了其他人生存的利益,富人的行善是一种偿还他人的心理,是为剥削他人利益的忏悔。而对于接受慈善的人,若处于困境,接受他人的帮助,改变困境,同时洗脱一个负罪心理的人心中的罪恶,或许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再者,只有人接受善心,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事业中,所以接受一份善心,改变自己的处境,唤醒更多的善心与大爱,理应是个好选择。
一份慈善如滴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接受一份善心,为了付出更多的善心。
感恩与感谢是人对慈善应有的心,而偿还与报答则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美国石油大王哈默,他接受他人救济,但他要以劳动去换取。他纵使落魄,仍保持人的尊严,或许是他日后出人头地的一个原因。反观今天,有不少社会上的助学的私人基金都要求受捐助对象加入基金会,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行善,接受慈善,又不会伤害他人尊严,更在将来让更多人行善。由此看来,接受一份善心,而回报一份善心才是慈善事业中最好的结局。
一份慈善如一缕清泉,有顺溜而下滋养万物,当然也有坚石相阻,拒之门外的。
有人接受慈善,也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能自立自强,有骨气地活着,我们应当尊重这样的存在。那面对行善的人,请礼貌地说一声“谢谢”。不接收一份施舍是可以理解的一种选择,但伤害一份善心却是一种罪恶。坚石可以阻隔这缕清泉,但至少它不会污浊这一湾泉水。
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接受与否,但行善的人都应理解,这样善心才能延续。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接受,谢谢你释放了一个心灵。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懂得偿还,谢谢你为世间增添了善良和美好。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拒绝,请你礼貌地说声“谢谢”,莫摔碎了慈善这颗清澈的水晶。
【得分点】
1、捐助与接收捐助的关系问题
2、接收者角度行文立论,用词有力恰切,暗示出心存多种想法,用词到位
3、三种慈善情况,双边活动
4、强调善心大爱慈善的本质,对原材料透彻的把握
5、比喻贴切,排比性段落与句式
不足:论述不够严谨充分,说理有空疏之处,局部知识性偏误。
内容24+表达22(文体不够精准)+发展等级10(立意深刻)=56分
2号作文做智慧的捐助者
23+23+9=55分
一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慷慨,热衷慈善,积极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如今,这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受助者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或感激地接受,或声明会偿还捐助,或直接拒绝富翁的好意。富翁面对此情此景,还会像当初那样坚定地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吗?
曾有一位知名畅销书作家,财力较殷实。那一年,他开始对一位山区的贫困儿童进行长期资助。作家每月坚持汇款,对资助事宜极认真仔细。被资助的孩子开始向他致了一封感谢信,后来却再无回音。直到后来孩子大了些,竟写信请求增加资助数额。事实上,此前的资助金对于一个贫困区的少年足够了,作家有些奇怪,这才向联系人打听孩子的境况。一番周折之后才知,少年后来因学习上的失意,误入歧途,胡乱挥霍善款,到最后资助的钱已不够花。原来作家只顾捐助,忽略了与受捐人的交流与引导,使原本的善意带着少年走向歧路,作者悔恨不已。
这或许是大多数国内慈善的现状。多数慈善家盲目将捐助送往贫困区,却往往忽略了被捐助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们收到了钱,却不知如何使用,或许我们的爱心仍浮于表面,我们妄想用捐助解决问题,然而慈善与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心血 1
投入。
让我们将视线移向国外。在一些国家,慈善观念和社会机制或许相对完善。一位名叫麦克菲的富豪,凭借自己的勤劳与独特的经营之道创办了美国有名的连锁超市。当一位因家贫无力支付大学费用的麻省理工男孩向麦克菲请求资助,麦克菲回信告诉他,自己已告知麻省理工附近那家超市的负责人聘用这个男孩,并向他提前支付了一年的工资。多年后,已成功创业的男孩在自己开的公司,回忆起当年那位智慧的慈善家,不禁感慨道:“是他正确的捐助方式造就了今天的我。”其实,在男孩大学期间,麦克菲常与他联系,两人交谈十分欢快,男孩从未因自己的贫穷与被帮助人的身份感到自卑。
更有慈善家给多名贫困儿童寄圣诞贺卡,并对回信的孩子进行资助,给予其生活学习上的指导。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赞扬了一种巧妙的捐助方式。在物质发达的今天,慈善成为更多人的话题。而富豪们的捐助方式对受捐者有极重要的影响。直接捐助大笔数额,不仅会对敏感的人造成伤害,甚至会给受捐者带来安于享乐的错觉。合适的捐助方式能巧妙地给人帮助,同时助其自强、自立。若我们成为富豪,在捐助同时应多与受捐者交流,平等看待受捐者。捐助能毁掉一个人,更能帮助一个人。中国慈善方兴未艾,富翁们,请将你们的财物与关怀一起播洒人间!
从捐助者角度,明晰而新颖,观点,智慧的捐助者,一正以反两则进行说明,不应只是物质经济供给,与之相关的劳动付出,工作机会,双方交流,思想情感引导等方面。
【得分点】
夹叙夹议,叙事清晰,议论到位,见解构思有光彩,语言表达准确巧妙流畅,用词精细。
不足:第一段问题与整篇论述不能有机结合,错别字扣一分。
得分:23(中心突出,内容充实)+23(表达流畅,书写工整)+9(见解构思新颖)-1(错别字)=54分
3号作文有尊严的谢绝
22+20+7=49分
一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心帮助三个困难家庭,面对热心人的捐助,三个家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家感激而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了,声明一定会偿还。还有一家出人意料地谢绝了富翁的好意。在我看来,富翁的好意毋庸置疑,但有尊严的谢绝才是最佳选择。只有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俺有手有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名清洁工大叔的话道出了多少劳动者的心声。深圳一群大学生和白领发起了公益餐厅活动,免费邀请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低收入、生活困难者进餐。然而,这一爱心慈善事业却没能“火”起来。的确,生活困难者需要他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身体健康的人不应该接受他人的施舍,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常识”。他们谢绝他人的帮助,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你的生活中遭遇挫折与打击,面对他人的捐助,你是否能顶住生活的压力,有尊严的谢绝呢?何玥的父母对这一问题作了做好的诠释。年仅十三岁的小何玥身患重病,生命仅剩下三个月。从小爱助人的何玥决心捐出自己全身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何玥逝世后,父母含泪完成了女儿的心愿。此时,留给何玥父母的除了悲痛,还有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了,为何玥父母送来捐款。这对夫妻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一句:“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的话语感动了无数的人。原来,面对他人的捐助,有一种选择是有尊严的谢绝。
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时候,即使是饥寒交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乞人也不会接受。即便是出于好意,他人也可能会因顾及尊严而拒绝。李维斯拒绝富人提供的大餐,在困窘中想出生产牛仔裤的创意,最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老干妈”陶华碧下岗后摆摊赚钱,拒绝领政府的“低保”,创出辣椒酱品牌,收获成功。面对困境,谢绝他人好意并不容易,但尊严却是促使你前进的不竭动力。有尊严的谢绝,对处在困境中的人而言意义非凡。
泰戈尔曾经说过:“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面对不期而遇的磨难、贫困等,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人的好意。但我们更应该有尊严的谢绝。只有凭自己的力量打拼,积极地面对困难,才会体味到成功时如雨后甘霖般的喜悦。
【得分点】
采用三个家庭角度,详叙两例,略说两例,观点明确,积极向上,正能量,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缺点:
1、说理略单向化,在尊严与接受的关系阐述简单。
2、乞讨者例子举例不当,说理欠妥。
得分:22(一等)+20(二等)+7(较丰富)=49分
说明:内容项
1、材料含意范围内,角度一类
2、全文中心突出(一类)
表达项:
1、文体特点突出
2论证过程紧扣尊严(拒绝)第四段用例:乞丐不贴切,李维斯老干妈贴切。
4号作文接受帮助
20+20+7-1=46分
哲学上说:“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存在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密切,我们有时面对的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人认为是以一种施舍拒绝了;而有人的接受后声明一定会偿还。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陷入困境时,在自己已束手无策时,不妨暂且放下面子接受帮助,度过困难后回报他人,这不就是尊严所在吗?
著名的“鞋管家”创始人李朝杰一开始创业时可谓筚路蓝缕。一朋友见他吃饭都成问题,把自己曾经做过擦鞋的鞋箱给
了李朝杰。李朝杰犹豫过,但他还是从事了这一职业并告诉朋友,他朝一日赚钱后一定归还。终于,凭着艰苦的劳动,他创立了擦鞋连锁——鞋管家。
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年没有暂且放下面子,轻视别人的帮助,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可能现在只是个默默无名为温饱奔波的人。他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把钱还给了朋友。尊严,从未被他丢下,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他来说,不是别人的轻视,不是别人的侮辱,而是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只要自己靠双手能回报别人,尊严则一路都在。站着的人不一定伟大,蹲着的人不一定渺小,站着做人,蹲着做事才是强者。正是这样,他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尊严。
雷德蒙,英国著名400米短跑冠军,因脚伤在1988年奥运会比赛两分钟前退出。1992年的奥运会,他等了四年,做了八次手术,为了只是心中的奥运金牌。但在离终点还有175米处,他始终是脚伤发作,对手都跑过终点后,美国一运动员返回到他身边,陪他坚持“跳”到终点。
雷德蒙并没有认为对手是故意同情他。他们深情地拥抱了并邀请他到英国作客。他接受帮助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尊严丢了。他知道,尊严一直与他同在。奔向成功的终点只有快慢之分,而无胜负之分。正是这样,他认识了一个作为知己的人。生活中,我们也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是回避别人的好意,还是接受后并给予回报,对以后的道路会有一些影响。学习中,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题,我们是主动接受别人热情的解答,还是认为他只是在向自己示强呢?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吧!
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不意味着丢弃你的尊严。在你接受和给予回报时,你的尊严一直都在。
【得分点】
与三号卷对照,观点由家庭二延伸而来,帮助和材料内容含义贴近,谈物质经济资助相关的帮助,符合题意。
第一例雷蒙德运动员之间支持鼓励同情关心和作文材料捐助慈善帮助有较大区别,比较疏远,占文章四分之一的篇幅,故基本内容项综合打分在二类上限(中心明确),结构完整、立意深刻。
20+20+7—1=46分
导向:
1、用来说明帮助圆圈内与圆圈外
2、中心突出,用来说明接受不损尊严(贴切)
5号作文自力更生,方能成功
20+18+7=45
一个为人慷慨,白手起家的富翁了解了三个困难家庭并给与援助,一家毅然接受,一家犹豫接受,而令我震撼的是一家谢绝了好意。我赞同谢绝好意的家庭。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坚定信念,谢绝他人的好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力更生,方能成功,成就未来。
面对着命运的不公,她毅然接受,面对着生活的困难,她坦然自若。霍尔金娜用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创造出最美的辉煌。在成为体操运动员的前夕,她被众多启蒙教练抛弃,由于先天性身体的缺陷而不能当上一名出色的体操员。在困难面前,她不放弃,在训练之时,她不后悔。曾经,有一名资深的教练对泥沼中的霍尔金娜伸出援手,但被毅然谢绝,因为金娜相信,靠自己的双手,她能打破命运,成为出色的体操员。果然,霍尔金娜用自己的双手,超越了体操的界限,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国家体操冠军。诚然,谢绝他人好意,自力更生,能创造辉煌的成功。
他背负起家庭的重担,穷是他唯一的特点,但他谢绝了他人的好意,自力更生,终于成就理想,他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在他父亲死去之后,一个人背负着家庭的生计,学习后还要工作。有一名慈善家曾对李嘉诚一家伸出援助之手,但被他坦然拒绝。对于援助,他更想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成功。面对工作的低薪,他不断前进;面对贫困的折磨,他镇定自若。最终,李嘉诚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公司,并成为香港首富。显然,自力更生,谢绝好意,能成就未来。
纵观当今社会,许多有困难的人都盼望得到他人援助,而意识不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导致社会上许多青少年失去就业机会,终日盼望有人相助而无所事事,守株待兔,最终一败涂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跟紧社会的步伐,努力就业,谢绝他人好意,用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才能成就人生,成就未来,“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接受他人好意,并不是坏事;而谢绝他人的好意,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赢得成功,不更是一件好事吗?
【得分点】
用家庭三角度,立意同3号卷,充满积极向上正能量。李嘉诚的例子较好的证明自己的观点,但霍尔金娜的例子与作文立意材料较远,使用不当,平实文章,无精彩,有的比较流畅,呈现出不平衡状态。
得分:20(二等中)+18+7=45分
说明:含意内,非由头写作,符合题意,思路清晰,文体特征清楚。
6号作文勇于接受,敢于回报
19+17+6-1=41
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总会把我们打击的遍体伤痕。如果这时候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不要犹豫,这是一个机会,是上天给与的机遇。如果你认为这是对你的同情,那是错误的,对方没必要同情一个不相识之人。面对挫折的人,勇于去接受,但不要忘记回报对方。
从前,有一个女大学生叫辛蒂,她不幸因化学实验而染上了“多重化学物过敏症”,这使她的生活发生巨变。她连化学物制品,如洗发水、香水等普通日常生活用品也会过敏,但这个社会并没有放弃她。她住在一个特殊的房子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辛蒂接受了社会各界热心人的帮助,她努力研究关于化学物过敏的问题,还建了“化学物咨询网”,引来了五千多名来自二十二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来注册会员。她为的就是帮助那些受到伤害,与她一样被化学物所伤害的人。辛蒂勇于
接受社会的帮助,并不觉得这是同情,她还抱着感激的心回报社会。最后,她获得了非常光荣的“另类诺贝尔奖”。
现在,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是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但是以前,他是一个生活困苦,却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他放弃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他认为,他可以做的更优秀。他立志创业,但由于生活困难,只能卖点内衣,小药品等东西。在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很担心。决定为他出钱又出力支持他。马云没有拒绝,他坦然接受,并承诺一定会偿还。经过他毕生努力,从翻译社走到黄页,再从黄页走到建立了阿里巴巴,这一路走来,满途的荆棘,终于闯出来一片天地。马云成为了新一代的风云人物。通过别人的帮助,他不认为是一种同情,而这是一种支持,一种力量,所以他坦然接受了对方给与的帮助,并且承诺将来一定会报答。他做到了,这是一个传奇。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在必要时,接受帮助,那不是别人的同情,那是对方的一种支持与信赖。因为信任你的能力。
【得分点】
家庭二的角度,观点表达清晰,例证角度,好处,紧贴材料作文,结构完整,观点清晰,平淡有余,文采略有不足,个别语病。开头引申回报,中间把回报忘了。
得分:19+17+6-1=41分
说明:
二等符合题意,1、看材料把握
2、议论文水平
例子在捐助范围内
全文中心不突出,中心明确
内容不如上篇内容充实,论述多议论少。
表达二等,文体不合要求
7号作文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
17+18+5=40
一位白手起家,成为富翁的人,他热心于慈善事业,并且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然而每一家人对待他的同情给予了不同态度。
三个家庭对待富翁的捐助的态度,是否能够反映出他们贫困的因由呢?
有一家十分感激地接受了他的捐助,对于我来说,家虽贫,但尊严不该贫!当面对金钱时,如果直接向它低头,那么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已经销声匿迹,那么谈何成功呢?或许也是情非得已,因家庭处境贫困,而收下别人的同情,故这样来安然过日子的,心里会好过么?为何不看重自身尊严,做有骨气的人?这家人终究无法摆脱贫困,只能看着别人脸色过日子,找不到自己在社会的价值,无法成功,最后,他得到的是金钱而失去了尊严。
也有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这家人有尊严,有骨气,但是他们以为这是一种施舍,不像得到别人的可怜,无法放下面子,也看不清事实。若他拒绝了富翁的捐助,那么他的家庭会保持现状,无法摆脱现实的折磨,成功的路也无法踏上。最后,他得到的是尊严,而失去的是机会。
而其中一家他接受了捐助,并声明一定会偿还。这一家人既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又为自己的家庭得到了基本的帮助。他接受了钱,而且声明会偿还,那么,他是有志气有尊严的人,若不偿还,那么这笔钱将会成为是一种施舍,而不是帮助,因此,他这种做法既得到了帮助,保护了尊严,又得到了一次成功的机会。我相信,这种人他将来会成功!并在社会中得到自身的价值。
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并非每个人都是富翁,但我们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自身心态的定位,那才是决定你成功的源泉。人,首先必须要有尊严才能成为独特的人才,而且要善用一切事物,不能因尊严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我们要做有志气,有尊严的聪明人,而不是做一名向金钱低头的人。
【得分点】
对材料的具体理解比较准确,否定家庭一、二的做法,赞成家庭三,但是观点脱离于对作文材料解读(头两段,末段)文不对题,中间三大段与文章观点没有合乎情理的论述。
得分:17(二类下)+18+5(略显深刻)=40分
8号作文回报
16+15+5=36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富翁给的捐助我们理应学会回报。受之滴水,涌泉以报。
命运给他蜡烛油尽灯枯,可它回报世人的是一屋子的光亮;命运给种子的一滴甘露,可它回报的却是一大树的阴凉;命运给贝多芬是一双聋耳,可他回报给世人的是动听的音乐。学会回报,尽管命运待你不公,也要怀着感恩之心回报他人,造福社会。
鲁迅为报国三易其志。开始采矿为生的他,希望实业救国,但发现国人疾病缠身,便从医,但后来他又发现,国人麻木,即使救了身体,但精神上还是腐朽,便决定弃医从文,用笔去救国、救民,唤醒沉睡中的国人,鲁迅以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养育他的祖国。这便是涌泉的回报。当国家陷入危难时,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回报祖国,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柏杨,一位“不为君主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作家。他虽没有大学文凭,却著作千篇。他因说获罪,获罪十年,他因说靶罪也因说名世,不少商人帮他逃脱,不少政客为他说服,而他虽身困笼中却笔行千里,一直在为社会的苍生说话。
虽命运对他无情,但他却一直回报社会,用自己的笔来针砭时弊,同时他也是在为养育自己的祖国做回报。
东北保安訾立凭着努力回报祖国与社会。一个小保安竟成为天津大学的学生,其中努力非同一般。他的精力是什么?感恩之心。对母亲的、父亲的、社会的、祖国的感恩就是他一直前行的动力。小时候因家中贫困,母亲和父亲拼命地供他读书,却最后也不得不放下书本,所以他长大后,努力工作,在一间学校当保安,一有时间便拿出书来读,后来校长特批他在课室听课,这便对他很有帮助,一颗感恩回报父母之心,使它不仅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达成自己的梦想。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回报,或许只是一个考完试后对老师一个衷心的微笑,在别人帮助你时,一句深情的感谢,这便是回报,不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要做到滴水之恩滴水相报。
【得分点】
开头解读材料提出观点很好,中间游离材料内容含意,三个例子大而化之谈回报感恩,还是在原材料感恩范围内,认识不到位。仅以材料为由头引申话题,然后以自己为话题,完全离开材料谈回报,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文体,语言明确。
得分16(符合题意二等下最低)+15+5=36分
9号作文选择是一种态度
11+12+2=25分
面对富翁的无私捐助,三家人有着三种不同选择,有选择拒绝,有选择欣然接受,有选择偿还。在漫漫人生路中我们会有很多选择,但每一种选择都反映出我们一种态度。
选择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态度。
被外界评论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李安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华人的肯定,自从李安拍完《色戒》后便销声匿迹,而他新拍的《少年派》更是连宣传的气势也没有,但是就是这部默默无闻的电影使李安再次获得世人关注。有不少媒体在采访李安问:“为什么你可以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李安说“因为我会选择得失,我不会为了票房而去拍一些滥竽充数的电影,我们是导演就该一心一意拍剧,你只要拍好了票房自然就来了,这便是我的选择。”
从李安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李安的选择,在现今大多数导演拍戏只是为了票房的风气下,李安的选择无疑需要更多勇气,但同样李安也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什么叫宁缺毋滥,也正是李安的这种不追票房一心拍戏的态度使他的每次票房都是大卖,所以选择是勇气更是态度。
选择是一种良心更是一种态度。
小悦悦事件19位路人的漠视,这便是他们的选择。这是一次良心的态度,这更是良心的选择,但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这难道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吗?在最近多地发现了校长对女学生进行了性侵案,顿时整个社会为之愤怒,大家微博上纷纷晒出“开房找我,放开小学生。”这些为人师表选择对小学生下手,这难道是汤姆良心的选择,他们也有女儿,这到底是道德的陨落还是人性泯灭?这样的选择我们感到无耻,更为他们事后态度感到心凉。
习近平说过“中国梦”一次,同样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希望大家的选择可以对得起自己良心,我希望大家的选择有利于他人,我希望选择不仅仅是选择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社会对自己的态度。
我选择,我态度。
【得分点】
开头引用了原材料,是作为由头,名目、头套,把材料从亚马逊扯到尼罗河,谈选择脱离了材料内容。基本符合题意,有套作之嫌。
得分:11(基本符合题意)=12+2=25分
10号作文尊重别人的选择
15+12+2=29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都是为自己的需要而选择,每个人心理都不同,也不是同一阶级的人心理方面都是同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有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他以前是一个贫困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知识的运用,成为了富翁,他是一个为人慷慨,热心于善事事业。
有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者几个家庭的处境,在此他回忆了他以前贫困时的生活,他决定向他们这些贫困家庭提供捐助。
很快,他就去了第一个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富翁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开心。然后他就去了第二个贫困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很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富翁听了,很高兴地说这家人很有动力。
最后,他去到第三个贫困家庭里捐钱,他开心地吧自己的钱捐给这家人,这家人很客气地谢谢了他的好意,说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所以这家人拒绝了。富翁眼看这家人太不给面子了,富翁拿着钱气怒怒地跑回自己的公司了,富翁气冲冲的拿着钱跑回来他的秘书见到了,就和富翁了解是什么事,富翁一字不留地说给了秘书听,还说以后都不做善事了,秘书听了就和他分析,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每个人的心理接受也不同,每个人的需要也不同,还说,如果你不想喝水,别人死都要灌你喝,你会怎样,富翁慢慢认识到,“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所以,富翁从此以后也照以前一样帮助别人,这让她越来越开心,还自创标语:“尊重比人就是尊重自己”。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尊重别人的选择,就是尊重自己,我们不能让别人照着自己的思想去办事,要懂得,不同环境,人的生活不同,人的生活需求也不同,不要麻木地要求别人,呀哦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权,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得分点】
1、对作文材料扩写为作文之大忌,简单化扩写
2、思想情理心理眼神之丰富
3、语言比较差
但紧贴作文材料行文,和9号卷选择不同。得分15(内容基本符合三等最高)+12+2=29分
11号标杆文
人生观与人生
11+12+1=24
出生于同一个世界,我们了解着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是每个人是共性的同时也是个性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构建了我们独特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而正是这点不和谐,却如同涟漪在平静的湖中散开,形成了我们队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同一事件的不同选择。
正像宁铂,上天给予了他“中国第一神童“的天赋,他也早早出名,进入”少年班“,但天资聪颖的他,却不懂得正确的选择。他如同火箭上窜,15岁就已进入中南科大学习,他从小心中最热爱的是天文学,但他是神童啊!在社会与自身压力下,他选择了理论物理,一门天才进修的学科。少年的他再成人的环境中日益沉默寡言。神童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多次报考研究生,却次次因为个人原因而退出。他的人生观被扭曲了。他背负着神童的名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向众人宣布他将出家的消息,终于他抛开了尘世,浸溺禅学中。
而一个不同的人生观,却带给了同为神童的陶哲轩不一样的人生。他3岁的时候便被送入了小学的大门,但终日哭哭啼啼的他让他的父母下定决心让他接受循序渐进的教育,但他的天赋并没有被浪费,他的课程由为香港大学毕业生的母亲教授,同时他又可以开开心心的雨同龄的孩子处在同一个集体。者对他人生观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美国一所大学的招生来临时,本来可以作为史上最年轻大学生入校的陶哲轩断然拒绝了。正是这样的人生观,令陶哲轩这个历史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人生观带来着不一样的人。如同阿育王,这名印度最伟大的君王,本是一个有着残暴人生观的暴君。他杀死了99位兄弟与十万人才登上王位。但是血流成河的景象令他恍然大悟。他终于开了圣心,以义待民,以仁治世。可能成为暴君的他,因为人生观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更如武悼天王冉闵,他派粮救民,自己却带兵抢胡人军队的粮食。即使他最后被腰斩,但他人生观所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却一直影响着我们,他是英雄!
当面对不同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面对捐助,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偿还,有的人拒绝。这是他们人生观的不同所致。而我们的人生,也正是由我们独特的人生观所引导,而正是这样,我们才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与那未知的未来。
【得分点】
题目大,通篇谈形而上的哲学大问题(语言稚嫩),勇气可嘉,自不量力。结尾扣住作文原材料。
不要轻易判偏离题意,暗合还是基本符合,要仔细甄别,前面和结构对接非常突兀,缺乏逻辑关联。
得分:11(基本符合题意)+12+1=24分
第四篇: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广东卷)
2012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解析
【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背景分析】
从2004年广东高考单独命题以来,语文作文命题的形式主要是话题或命题作文,虽然在复习和模拟考中都有所涉及,但由于材料作文在高考中没有出现过,因此各学校并没有作为重点,相信各校在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中作文重点仍是命题作文,前几年一直“盼望”着的材料作文终于在人们快把它遗忘的时候降临在今年的试卷中,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说它“出乎意料”是从外在原因看,因为老师和学生的惯性思维,我们一直认为广东作文应该还是会求“平稳”,对审题难度要求不会太大,于是在复习计划中没有对材料作文给予重视;从内在原因分析,由于材料作文的审题理解相对困难,是复习中的难点,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收效未必见好,前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的确想在短时间里让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学习把握是比较困难的。既然不太会考又有难度,所以少花时间在材料作文方面的审题写作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从高考学生的考后反应看也都证明了这种情况。
当然材料作文也并非超出考纲,更不是什么魔鬼,皇帝轮流坐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我们有些疏忽罢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语文,尤其是作文从来就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当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情感思想表现出某个意识或整体倾向于某种意识时,往往会激起社会生活的涟漪,命题者就会敏感地捕捉到这个时代背景,当然高考作文尤其是广东高考作文一般都不会直接去接触某个具体的人物或事件来命题,但真题背后无不暗合时代背景的需求。目前,人们的生活或事业在现实生活转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挫折,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许多现实环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回到过去,还是幻想未来呢?材料中曾两度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而面对自己的人生,命题者也借此希望每个考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因此这样的材料作文是“合时”的,也是合适的。
全国命题的高考试题几年来都主要是材料作文,但毕竟是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第一次以材料作文命题,所以同学们想写好并非易事,尤其在审题、立意、命标题方面是重要的几步,也是今年阅卷评审的着眼点。
【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的来源一般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也有用诗歌、漫画、名言等作为材料的;材料形式有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今年广东高考材料作文是多则历史名人言论的材料,一则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段话,一则是居里夫人的一段话,没有另外说明,只有要求“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和命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审材常见病症有:①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②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③抓枝叶而弃主干,④抓现象而弃本质。
对此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应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紧扣材料,弄清事件事理的关系。在第一则材料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在第二则材料中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强调“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的联系是有关“时代”的选择,“他愿意”“你愿意”“她宁可”都表明材料中人物对自己生活时代的关注,实际上是对自己和生活环境的关注。弄清楚两则材料的交汇点机关系是审题立意的重要以步。
其次,要想从芜杂的材料中快速确定立意的方向,要有明确简洁的思路,比如:可以通过抓关键句法提炼。本次材料的关键局是居里夫人在信中的的总结“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这句包含的生活哲理的话。还可以从事物的因果联系提炼。通过挖掘事件性材料的结果和所供材料间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从结论入手,推导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并提练观点。起因是汤因比、涵娜、伊雷娜都表示自己愿意生活的时代,暗示自己现在生活的是时代不够理想或不好,面对这样的生活理念和态度,材料借助居里夫人的话得出最后结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材料的这个结论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是对汤因比、涵娜、伊雷娜观点的否定,这里的关键词当然是“每一个时期”“有趣”“有用”“生活”,由此因果分析不难得出原材料的情
感意向和原材料的“所指”意图,正如广东省特级语文教师邹寿元说“这两段材料的实质是说,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不管环境如何,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为实现理想不断努力”。这是这次材料作文立意的总体方向。
第三是提炼观点。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首先要明确的是对材料中居里夫人的话“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不能否定,虽然说是“自选角度”,但原材料的“所指”意图是不能自选的,考生只能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能纳入总轨道的“能指”联想。这是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的根基。考生提炼材料观点,最容易患的毛病是似是而非、隔靴搔痒的擦边球式结论,而在高考作文阅卷中要求要“切题”和“观点明确”,因此其适用范畴和要点要与原材料的倾向和启示因子的相似点越多越好,当然最好是一语中的,如要特别思考联想“有用”“有趣”的意指是什么?还有“时代”“生活”这些要素也要考虑,从而做到观点是正确而不片面性,鲜明而不模糊,集中而不泛泛,至于新颖则不比过于追求。
本次材料作文可从以下方面立意: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我价值②人生的价值的体现与时代环境的关系③什么样的时代都有精彩的人生④做时代生活的主人等。
【拟题方法】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阅卷老师)仔细阅读下文。
从拟题形式上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联想型、关系型、问题型等。例如:《时代的召唤》、《我的时代生活3.0》(范围型)•;《我愿意生活在现实中》、《要正确对生活环境》(论点型);《由•<居里夫人的话>•想到的》《被穿越的现实》(感想型);《我与李白的会面》(联想型);《过去、现实与未来》(关系型);《如此“穿越”恰当吗》(问题型)
拟题原则——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谋篇布局】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写作在确定了立意和题目后基本相同,但材料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开始引题方面以定要结合材料,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
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引”、“析”、“提”、“联”、“结”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1)、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2)、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材料作文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而要联想联系,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考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陈少华语),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完成材料作文的写作,学生常患两种毛病,或照抄原材料列于文首,或对原材料随便提及几句,有的甚至一句也不提。材料作文意在让学生在原材料中提炼观点,如果不作引论,不叙原材料,不分析原材料,习作观点横空出世,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因此考生要抓主原材料的重点信息在简洁的引论中展开“是什么”的问题,接着“为什么”的探究中层层深入论证或展开记叙,最后从“怎么样”的角度明确方法或升华主题。(冠华作文网)
【写作范例】
让未来记住今天
被人称为“镭的母亲”的 居里 夫人一百 年前生活的社会我们也许已经无法感知,但我们都知道这位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是在怎样清贫艰苦的环境中奋斗的故事,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当我们探寻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的动力时,居里 夫人的那句话仿佛又响起在我的耳旁,她说“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是的,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活在哪个时期或什么样的环境中,要想过的“有趣而且有用”在于我们个人的内心世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我不知道屈原是否抱怨过他生活的时代,当楚怀王不再相信他的时候,当他的祖国抛弃他的时候,走到汨罗江边的诗人的心中已经对未来没有了期许,但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今天还回荡在时代的天空,屈原让未来记住了他。比屈原稍早一些时期,在泗水的岸边埋葬着一个中国乃至于世界伟大人物,他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个曾经是管理仓廪和放牛羊的小官,虽然生活清贫,但他十五即“志于学”,周游列国,推行“仁爱”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当今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以他名字名命的学院,他就是孔子,“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和沟通着世界与中国的桥梁。这个早年丧父,家境衰落的没落贵族子弟孔子不知是否也曾抱怨过生活和时代对他的不公!,但孔子让未来记住了他,这位对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吧!——但丁
余秋雨先生曾所说他最想生活在魏晋时代,这不禁使我想起一个人物,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人陶渊明。发现一片“世外桃源”,那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座寺院敲响的晚钟,在山中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一汩汩清澈的流水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暮霭中天边的飞鸟依恋着旧林,回归的浣女在竹喧中隐约可见,相信你你一定能体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渊明也许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五斗米岂能让他移白首之心,在“复得返自然”后,陶渊明走出了他自己时代的足迹,也许是魏晋时代那特有的无拘无束超逸的时风,也需是他本身就想过“有趣”的生活,总之陶渊明让未来记住了他。
留下我们的足迹——拿破伦一世
我们不能挽留昨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也不能确定未来,但我们还是可以把握今天。
每个时代里,都有那么一些守候自己信仰的人,从而留下了他们坚韧的足迹。这些被称为“孤独的舞者”的舞姿也成了无数后人所敬仰的姿态。史铁生不能走路了。于是他与北京地坛公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天摇着轮椅去地坛读书,看日出日落,他说:“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地坛公园弥漫着沉静的光芒,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准备了这样一处安静的地方,树阴和夕阳笼罩着史铁生的身影,对这位长到20岁上忽然截瘫了的青年,时代没有特别眷顾这位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的伟大作家,读罢他的作品你会从他睿智的言辞中感到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史铁生走了,然而他的足迹是那样的鲜明,史铁生也让未来记住了他。
正如一位哲思的人物说过“时代不是从青天上叮当一响掉下来的,是无数的我的呼吸与湮灭铸成的”,如果有人问我愿意生活在什么时代,我会说我愿意生活在“我的时代”里,在一个时代里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今天,让未来记住今天。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五篇:2014年广东卷优秀作文
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广东卷)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简析】
1、富辩证意味 写作空间较大。两段材料并举,对比了照相技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每则材料本身就富有辩证意味。材料精短易读,只陈述事实,不作价值判断,呈现了意义的容涵性、开放性,这些都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相似的科技与人的关系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验,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映科技与人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2、深层含义讲物质与精神。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思辨性,重点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生活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辨;二是现实性,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题目具备了一定的难度,可以考出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下。素材的表层含义很明显,不过思考能力强的考生也可以思考出深层的含义,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其实,不管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都是一个载体,和我们的传统书信与电子邮件类似,如果学生作一下类比,拓展思维,就可以触及到深层次的含义。
立意参考
1.真正流逝的不是时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单纯的感情!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淡了!
2.时代在变,载体在变,人的情感回忆永远不变。
3.科技发达给我们的感情世界带来的变化。
【优秀作文】(7篇)
用心观察与记录(叙述性散文一类卷)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1 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专家点评】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用心体验”和“用心记录”生活,这才是拍照的真正目的。只要用心观察和记录,就能够“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
数码时代,珍存点滴(论
述性散文一类卷)
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张是属于妈妈的奶奶的,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的。她一脸安详地面对镜头,黑白照片略微泛黄,却丝毫无损于她的雍容气度。每当母亲提起她时,总有十分的崇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从香港给家里捎回了不少好东西。母亲一脸自豪地叙说着家里拥有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引来晚上全村人的大集会的故事。诸如此类的尘封往事总能带来一段温馨的记忆,当然还有那逝去的伤痛。她的照片不多,屡次搬家之后便只剩下这张了,我们 2 的万千思绪,便全由这照片来承托。
我还见到过父母的婚纱照,寥寥几张,或是深情的凝望,或是相爱的依偎。甫一翻开,那爱意与幸福总能触动我的心弦。当然还有我刚出生时在父亲怀中的笑脸,那时父亲两鬓尚未斑白,模样正值年青。这些照片都被父母装裱起来,仔细珍藏。每当父母从照片下经过,我常能看见他们沉浸于记忆中的甜蜜微笑。
然而,时代的脚步却总不会留恋畴昔。生产胶卷的柯达早已倒闭,CMOS感光元件与不断扩充的储存卡为海量拍摄提供保障。或许在从前,我们还要细细取景,不想浪费手中的胶卷。而今,我们只须轻按快门,“咔嚓”便是一张。有时候嫌一张不好,便有事没事多拍几张,说是多留点纪念,其实最后都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而今我们每次出游归来,把单反里10多个G的相片复制到电脑上,接下来便是三个字:删、删、删。又或是空闲时,翻看手机上动辄成百上千张照片,大多都不记得自己当初在干什么,于是兴味索然,无心观看。
有人说,这是因为照片太多,在浩茫的照片之海中稀释了本应珍存的生活记忆。此话的确有道理,我们随手一拍,大多是日常琐事,拍完就忘。在照片中找记忆,再也不是先前的把玩珍珠了,而成了沙里淘金的苦差事。
说到底,这便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人生也有涯,而信息也无涯,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想要接住扑面而来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这会应了庄生两千年前的谶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停住自己的脚步,回望生活的点滴。生活的美好记忆,便是道旁串串遗落的珍珠,弃掷逦迤。为什么不停下来,看一看,再出发?
在数码时代,我们本应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为何不将这些生活的沙子放进蚌壳,结成令人惊艳的珍珠?数码时代,我们更应该珍存生活的点滴,让这点滴的记忆相伴一生。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数码时代,珍存点滴》为题,先谈家中珍藏的外曾祖母照、父母的婚纱照等老照片所沉淀的温馨记忆,再描述数码时代照片虽多、生活记忆却被稀释的现实,在两个时代的对比中,自然而然地点出作品的主题。在作者看来,数据时代海量的照片是稀释生活记忆的原因,可说到底,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但这本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结尾提出数码时代珍存点滴的希望,点明主题。文章中心突出,立意深刻。思路清晰,由事及理,情蕴其中,叙述、议论、抒情有机融合,文体特征鲜明。语言流畅,有文采,如“沙里淘金的苦差事”、“人与信息的困局”等表达准确形象,概括力强,显示出作者具有较好的语言素养。
谁为照片背后的价值流失负责?(议论文一类卷)
随着技术的进步,照相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只需手机或相机,每个人都能随意记录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可惜的是,这些照片上的种种细节却拼凑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胶卷越来越轻,相机越来越轻,而照得照片的价值的手也越来越轻。照片背后的故事和人文价值在清脆的快门声中渐渐流失。
试想当你家庭较穷困,而照相又需一笔不菲的开支时,你会轻易拍照吗?显然不会。这时的照片记录的必然是一些关乎整个家庭的大事。而这张造价不菲的黑白照背后也必然有着可以说一夜的故事和价值。可随着技术的进步,拍照的便捷,随手照下的一花一草只因一时心情愉快,其背后的故事与价值也就不再弥足珍贵。
可是,技术的进步并不为照片背后的人文价值的流失负全责。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仍有不少坚守传统工艺,拍黑白照片的人。在广州东山,祖宗三代一脉相承黑白照片的摄影店,而附近也有几个固定的客人,每隔一年来拍一张全家福,在黑白的底片上记下家人的音容笑貌。即使技术在飞快的进步,我们仍能用黑白照片记下我们的光阴,可为什么我们没有呢?我们随手的拍摄,随手的与陌生人分享照片,这种“随便”的快餐文化正因技术的快脚步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不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丢弃了照片后的人文价值,而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过于浮躁而急促。急速的脚步让我们与亲朋好友分疏,让社会间的人文关怀减少,让我们没有了静坐在一起,分享生活的耐性和人情味从而导致了人文关怀的减少。因此,现代先进的照相技术才拍不出人文价值与故事。这不是技术的过失,而是我们失去辨识能力,在技术的进步下越走越急,越来越浮躁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才是应该为照片背后价值的流失而负责的为祸者。
因此,我们不应再盲目指责技术的进步。“舌尖上的中国”运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拍摄技术,而照出了邻里的互助,一家人合力煮饭的和谐,照出了所谓“肤浅”美食背后的人文价值。抛却浮躁的心,便捷的高科技相机也能照到温馨的故事。抛却急切的脚步,高科技的当代社会也能在时代的镜框下显出充满人文关怀的五彩美景。
22+22+9=53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与朋友分享时,我们可能会收获他人的赞美,让自己倍感有所成就; 4 抑或将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专家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即:“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记忆”。围绕这个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起和加深人们的情感和交流。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具体的描述,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第二段论证不够,全文中个别语言还欠推敲如第四段……“收获情感的充盈……”。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5 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专家点评】
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作者列举了数码技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种种表现,认为这表明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与现今“冰冷而没有生命”的数码照片相比,母亲相册中那泛黄的老照片却保存了“一抹动人的微笑”。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令人咋舌”、“悲欢离合”、“冷酷无情”、“黯然离场”、“备受冷落”、“方兴未艾”、“大行其道”、“势如破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如泣如诉”、“浑然不知”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
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棵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经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以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全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岁月流逝,照片泛黄,但奶奶记忆犹在,对爷爷深情依旧,从而赞颂了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文章如果到此为止,也许已经不错了,但未免还流于一般,其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作者还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进而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深化了主题。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结构方面,从紫藤花起笔,紧接着描写了奶奶看照片的特写镜头,然后穿插进了奶奶对美好的往昔的回忆,再写到了“我”的观察,“我”的感悟,并于文末点题,线索清晰,行文流畅,构思巧妙。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它贯穿始终,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同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发自内心的抒情,还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文体特色鲜明。
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的纳入她的心底,这时刻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7 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星星给自己。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们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更驼,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专家点评】
文章以黑白全家福照片为线索,娓娓叙述阿锦幼时生活的温馨记忆。全文内容表面上叙写的是阿锦对黑白相册的翻阅和回忆,实际上是表达阿锦对那个日子清贫艰苦却充满父母疼爱的岁月的怀念和感慨。这一主题符合题目材料第一段中陈述的黑白相片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的内容。文章首尾呼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细腻,表现出作者较强的表情达意的能力。
当然,文章在内容上还显得不够充实,立意也较浅显,只是基于题目材料的表层意思,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还十分稚嫩,不一定更准确,但与同龄人相比,能够在高考考场上构思出这样一篇文章,也是实属不易的。(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