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转载)(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3:5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转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转载)》。

第一篇:13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转载)

2013年普通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标杆卷

优秀作文:

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引用材料)慈善(议论、提出观点)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帮助(联系名句)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联系现实)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联系现实)

帮助慈善帮助(小结前文)

慈善慈善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慈善(联系现实,对比)

慈善慈善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结全文)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论证较严密有力。结构较严谨。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正确慈善和提升慈善质量有较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 1

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顺畅,如第二自然段。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周小蓬

标杆卷二

做智慧的捐助者

一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慷慨,热衷慈善,积极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如今,这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受助者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或感激地接受,或声明会偿还捐助,或直接拒绝富翁的好意。富翁面对此情此景,还会像当初那样坚定地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吗?

曾有一位知名畅销书作家,财力极殷实。那一年,他开始对一位山区的贫困儿童进行长期资助。作家每月坚持汇款,对资助事宜极认真仔细,被资助的孩子开始向他致了一封感谢信,后来却再无回音,直到后来孩子大了些,竟写信请求增加资助数额。事实上,此前的资助金对于一个贫困区的少年足够了,作家有些奇怪,这才向联系人打听孩子的境况,一番周折后才知,少年后来因学习上的失意,误入歧途,胡乱挥霍善款,到最后资助的钱已不够花。原来作家只顾捐助,忽略了与受捐人的交流与引导,使原本的善意呆着少年走向歧路,作者悔恨不已。这或许是大多数国内慈善的现状。多数慈善家盲目将捐助送往贫困区,却往往忽视被捐助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们收到了钱,却不知如何使用。或许我们的爱心仍浮于表面,我们妄想用捐助解决问题。然而慈善与其它事业一样,需要心血投入。

让我们将视线移向国外,在一些国家,慈善观念和社会机制或许相对完善。一位名叫麦克菲的富豪,凭借自己的勤劳与独特的经营之道创办了美国有名的连锁超市。当一位因家贫无力支付大学费用的麻省理工男孩向麦克菲请求资助,麦克菲回信告诉他,自己已告知麻省理工附近的那家超市的负责人聘用这位男孩,并向他提前支付一年的工资。多年后,已成功创业的男孩在自己公司的开业礼上,回忆起当年的那位智慧的慈善家,不禁感慨道:“是他正确的捐助方式早就了今天的我。”其实,在男孩大学期间,麦克菲常与他联系,两人交谈常十分欢快,男孩从未因自己的贫困与被帮助人的身份感到自卑。

更有慈善家给多名贫困儿童寄圣诞贺卡,并对回信的孩子进行资助,并给予其生活上的知道。古人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赞扬了一种巧妙的捐助方式。在物质发达的今天,慈善成为更多人的话题。而富豪们的捐助方式对受捐者有极重要的影响。直接捐助大笔数额,不仅会对敏感的人造成伤害,甚至会给受捐者带来安于享乐的错觉。合适的捐助方式能巧妙地给人帮助,同时助其自强、自立。若我们成为富豪,在捐助同时应多与受捐者交流,平等看待受捐者。捐助能毁掉一个人,更能帮助一个人。中国慈善方兴未艾,富翁们,请将你们的财物与关怀一起拨(播)撒人间。

评语:一类卷。

文笔流畅,从捐助者的角度构思行文,正反论证。叙事清晰,议论到位,见解有光彩。语言表达平中有巧,用语精。

两点不足:1.第一段提出的问题与全文关系不大。2.三个错别字。

得分:23+23+9-1=

54标杆卷三

有尊严地谢绝

一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心帮助三个困难家庭。面对热心人的捐助,三个家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家感激而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了,声明一定会偿还。还有一家出人意料地谢绝了富翁的好意。在我看来,富翁的好意毋庸置疑,但有尊严的谢绝才是最佳选择。只有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俺有手有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名清洁工大叔的话道出了多少劳动者的心声,深圳一群大学生和白领发起公益餐厅活动,免费邀请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低收入生活困难者进餐,然而,这一爱心慈善事业却没能“火”起来。的确,生活困难者需要他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身体健康的人不应该接受他人的施舍,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常识”。他们谢绝他人的帮助,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你的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面对他人的捐助,你是否能顶住生活的压力,有尊严地谢绝呢?何玥的父母

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好的诠释。年金十二岁的小何玥身患重病,生命仅剩下三个月。从小爱助人的何玥决心捐出自己全身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何玥逝世后,父母含泪完成了女儿的心愿。此时,留给何玥父母除了悲痛,还有治病欠下的债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了,为何玥父母送来捐款。这对夫妻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一句“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的话语感动了无数的人。原来,面对他人的捐助,有一种选择是有尊严的谢绝。

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时候,即使是饥寒交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乞人也不会接受。即使是出于好意,他人可能因顾及尊严而拒绝。李维斯据绝富人提供的大餐,在困窘中想出生产牛仔裤的创意,最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老干妈”陶碧华下岗后摆摊赚钱,拒绝领取政府的“低保”,创出辣椒酱品牌,收获成功。面对困境,谢绝他人的好意并不容易,但尊严却是促使你前进的不竭动力。有尊严地谢绝,对处在困境中的人而言意义非凡。

泰戈尔曾说: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面对不期而遇的磨难,(、)贫困等,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人的好意。但我们更应该有尊严地谢绝。只有凭自己的力量打拼,积极地面对困难,才会体味到成功时如雨后甘霖般的喜悦。

评价:一类卷下。观点鲜明,符合题意。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不足:说理略显简单,分析直线化。

得分:22+20+7=49

标杆卷四

接受帮助

哲学上说:“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存在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密切,我们有时面对的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而有(的)人的接受后声明一定会偿还。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陷入困境时,在自己束手无策时,不妨暂且放下面子接受帮助,渡过困难后回报他人,这不就是尊严所在吗?

著名的“鞋管家”创始人李朝杰一开始创业时可谓筚路蓝缕。一朋友见他连吃饭都成问题,把自己曾经做过擦鞋的鞋箱给了李朝杰。李朝杰犹豫过,但他还是从事了这一职业并告诉朋友,他朝一日赚钱后一定归还。终于,凭着艰苦的劳动,他创立了擦鞋连锁店——鞋管家。

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年没有暂且放下面子,轻视别人的帮助,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可能现在只是个默默无名为温饱奔波的人。他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把钱还给了朋友。尊严,从未被他丢下,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他来说,不是别人的轻视,不是别人的侮辱,而是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只要自己靠双手能回报别人,尊严则一路都在。站着的人不一定伟大,蹲着的人不一定渺小,(。)站着做人,蹲着做事才是强者。正是这样,他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尊严。

雷德蒙,英国著名400米短跑冠军,因脚伤在1988年奥运会比赛两分钟前退出,1992年的奥运会,他等了四年。他做了八次手术,为了只是心中的奥运金牌。但在离终点还有175米处,他始终是脚伤发作,对手都跑过终点后,美国一运动员返回到他身边,陪他坚持“跳”到终点。

雷德蒙并没有认为对手是故意同情他。他们深情地拥抱了并邀请他到英国做客。他接受帮助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尊严丢了。他知道,尊严一直与他同在,奔向成功的终点只有快慢之分,而无胜负之分。正是这样,他认识了一个作为知己的人。

生活中,我们也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是回避别人的好意,还是接受后并给予回报。会对以后的道路有一些影响。学习中,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题,我们是主动接受别人热情的解答,还是认为他只是在向自己示强呢?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吧?

接受别人帮助,并不意味着丢弃你的尊严。在你接受和给予回报时,你的尊严一直都在。

评价:二类卷上。从家庭三引申出观点,观点与三号卷形成对照。题目是帮助,实际写的是接受捐助。中心突出,但不会分析。

评分:20+20+7-1=46

标杆卷五

自力更生,方能成功

一个为人慷慨,白手起家的富翁了解了三个困难家庭并给予援助,一家毅然接受、一家犹豫接受,而令我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在成为体操运动员的前夕,她被众多启蒙教练抛弃,由于先天性身体的缺陷而不能当上一名出色的体操员。在困难面前,她不放弃,在训练之时,他不后悔。曾经,有一名资深的教练对泥沼中的金娜伸出援手,但被毅然谢绝,因为金娜相信,靠自己的双手,她能打破命运,成为出色的体操员。果然,霍尔金娜用自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港首富李嘉诚。在他父亲死去以后,一个人背负着家庭的生计,学习后还要工作。有一名慈善家曾对李嘉诚一家伸出援助之手,但被李嘉诚坦然拒绝。对于援助,他更想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成功。面对工作的低薪,他不断前进;面对贫困的折磨,他镇定自若。最终,李嘉诚以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公司,并成了香港首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青少年失去了就业机会,终日盼望有人相助而无所事事,守株待兔,最终一败涂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自力更生

评价:二类卷中。用的是家庭三的角度,观点积极向上,有正能量。文章平实,局部偏离核心内容。

评分:20+18+7=4

5标杆卷六

敢于接受敢于回报

人生路上的挫折,总会把我们打击得遍体伤痕。如果这时候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不要犹豫,这是一个机会,是上天给予的机遇。如果你认为这是对你的同情,那是错误的,对方同情一个不相识之人。面对挫折的人,勇于去接受,但不要忘记回报对方。

从前,有一位女大学生叫辛蒂,她不幸因为化学实验而染上了“多重化学的过敏症”,这使他的生活发生巨变。她连化学物制品,如洗发水、香水等普通日常用品都会过敏,但这个社会并没有放弃她。她住在一个特殊的房子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辛蒂接受了社会各热心人的帮助,她努力研究关于化学物过敏的问题,还建了“化学咨询网”,引来了五千多名来自二十二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来注册会员。她为的就是帮助那些受到伤害,与她一样被化学物所伤害的人。辛蒂勇于接受社会的帮助,并不觉得这是同情,她还抱着感激的心回报社会。最后,她获得了非常光荣的“另类诺贝尔奖”。

现在,阿里巴巴董事局长马云,是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但是以前,他是一个生活困苦,却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他放弃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他认为,他可以做得更优秀。他立志创业,但由于生活困难,只能卖点内衣,(、)小药品等东西。在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很担心。决定为他出钱又出力支持他。马云没有拒绝,他坦然接受,并承诺一定会偿还。进过他毕生努力,从翻译社走到黄页,再从黄页走到建立了阿里巴巴,这一路走来,满路途的荆棘,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马云成为了新一代的风云人物。通过别人的帮助,他不认为是一种同情,而这是一种支持,一种力量,所以他坦然接受了对方给予的帮助,并且承诺将来一定会报达(答)。他做到了,这是一个传奇。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在必要时,接受帮助,那不是别人的同情心,那时对方的一种支持与信任。因为信任你的能力。

评价:二类中偏下卷。

由家庭二的角度引申而来。紧贴材料行文,观点清晰,结构完整。

不足:平淡有余,文采、结构不足个别语句有语病。三个错别字。

评分:19+17+6-1=

41标杆卷七

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

一位白手起家,成为富翁的人,他热心于慈善事业,并且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然而每家人对待他的同情给予了不同态度。

三个贫困家庭对待他富翁的捐助的不同,是否能反映出他们贫困的因由呢?

有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对于我来说,家虽贫,但尊严不该贫!当面对金钱时,如果直接向它低头,那么一个人最基本的自尊已经销声匿迹,那么谈何成功呢?或许也是情非得已,因家庭处境贫困,而收下别人的同情,故这样来安然过日子的,心里会好过吗?为何不看重自身尊严,做有骨气的人?这家人终究无法摆脱贫困,只能看着别人脸色过日子,找不到自己在社会的价值,无法成功,最后,他得到的是金钱而失去了尊严。

也有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这家人有尊严,有骨气,但是他们认为是一种施舍,不想得到别人的可怜,无法放下面子,也看不清事实。若他拒绝了富翁的捐助,那么他的家庭会保持现状,无法摆脱现实的折磨,连成功的路也无法踏上。最后,他得到的是尊仰,而失去的是机会。

而其中一家他接受了捐助,并声明一定会偿还。这一家人即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又为自己的家庭得到了基本的帮助。他接受了,而且声明会偿还,那么,他是有骨气有尊严的人,若不偿还,那么笔钱将会成为是一种施舍,而不是帮助,因此,他这种做法即得到了帮助,保护了尊严,又得到了一次成功的机会。我相信,这种人他将会成功!并在社会中得到自身的价值。

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并非每个人都是富翁,但我们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自身心态的定位,那才是决定你成功的源泉。人,首先必须要有尊严才能成为独特的人才,而且要善用一切事物,不能因尊严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我们要做有志气、有骨气地聪明人,而不是做一名向金钱低头的人。

评价:二类卷下。对材料的理解较准确,总观点游离于自己提炼出来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评分:17+18+5-4=40

标杆卷八

回报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富翁给的捐助,我们理应学会回报,受之滴水,涌泉相报。

命运给蜡烛油尽身枯,可它回报世人的是一屋子的光亮;命运给种子一滴甘露,可它回报的却是一大树的荫凉;命运给贝多芬是一双聋耳,可他却回报给世人动听的音乐。学会回报,尽管命运待你不公,也要怀着感恩之心去回报他人,造福社会!

鲁迅为报国三易其志。开始采矿为生的他,希望实业救国,但发现国人被疾病缠身,便从医,但后来他又发现,国人麻目(木),即使救了身体,但精神上还是腐朽,便决定弃医从文,用笔去报国.救民,唤醒沉睡中的国人。鲁迅以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养育他的祖国,这便是涌泉的回报。当国家陷入危难时,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回报祖国,成为中华民族的“背(脊)梁”。

柏杨,一位“不为民主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作家。他岁没有大学文凭,却著作千篇。他因说获罪,获罪十年,他因说获罪也因说而名世,不少商人帮助他逃脱,不少政客为他说服。而他虽身困笼中,却笔行千里,一直在为社会为苍生说话,虽命运对他无情,但他一直回报社会。用自己笔来针砭时弊,同时也是在为养育自己的祖国做回报。

东北保安訾立凭着努力回报祖国与社会。一个小保安竟成为天津大学的学生,其中努力非同一般。他的动力是什么?感恩之心。对母亲的、父亲的、社会的、祖国的感恩就是他一直前行的动力。小时因家中贫困,母亲和父亲拼命撰(赚)钱供他读书,却最后也不得不放下书本。所以他长大后,努力工作,在一间学校当保安,一有时间便拿书出来读,后来校长特批他在课室听课,这便对他很有帮助,一颗感恩回报父母之心,使他不仅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达成自己的梦想。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回报,或许只是一个考完试后对老师一个衷心的微笑,在别人帮助你后,一句深情的感谢,这便是回报,不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要做到滴水之恩滴水相报!

评价:符合题意,大而化之谈回报、感恩。

评分:16+15+5=36

标杆卷九

选择是一种态度

面对富翁的无私捐助,三家人有着三种不同的选择,有选择拒绝,有选择欣然接受,有选择偿还。在漫漫人生路中我们会有很多选择,但每一种选择都反映出我们一种态度。

选择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态度。

被外界评论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李安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华人的肯定,自从李安拍完《色戒》后便销声匿迹.而他新拍的《少年派》更是连宣传的气势也没有.但是就是这部默默无闻的电影使李安再次获得世人关注。有不少媒体在采访李安问:“为什么你可以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李安说:“因为我选择得失,我不会为了片房而去拍一些滥竽充数的电影.我们是导演就该一心一意拍剧.你只要拍好了片房自然也就来了,这便是我的选择。”

从李安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李安的选择,在现今大多数导演拍戏只是为了片房的风气上.李安的选择无疑需要更多勇气.但同样李安也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宁缺毋滥.也正是李安的这种不追片房一心拍戏的态度使他的每一次片房都是大卖,所以选择是勇气更是态度。

选择是一种衷心更是一种态度。

小悦悦事件19位路人的漠视.这便是他们的选择。这是一次良心的态度,这更是良心的选择.但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这难道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吗?在最近多地发现了校长对女学生进行了性侵案.顿时整个社会为之愤怒.大家微博上纷纷晒出“开房找我,放开小学生。”这些为人师表选择对小学生下手,这难道是他们良心的选择.他们也有女儿,这到底是道德的陨落还是人性泯灭?这样的选择我们感到无耻,更为他们事后态度感到心凉。习近平说过“中国梦”一词.同样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希望大家的选择可以对得起自己良心.我希望大家的选择有利于他人.我希望选择不仅仅是选择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社会对自己态度.我选择,我态度。

评价:材料是一个由头,有套作之嫌疑。

评分:11+12+2=2

5标杆卷十

尊重别人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都是为自己的须(需)要而选择,每个人心理都不同,也不是同一阶级的人心理方面都是同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

有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他以前是一个贫困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知识的运用,成为了富翁。他是一个为人慷慨,热心于善事事业。

有一天,他了解到有二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者几个家庭的处境,在此他回忆了他以前贫困时的生活,他决定向他们这些贫困家庭提措(供)捐助。

很快,他就去了第一个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富翁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开心。

然后,他就去了第二个贫困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很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富翁听了,很高兴地说这家人很有动力。

最后,他去到第三个贫困家庭里捐钱,他开心地把自己的钱捐给这家人,这家人很客气地谢谢了他的好意,说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所以这家人拒绝了。富翁眼看这家人太不给面子了,富翁拿这些钱气愤愤地跑回自己的公司了,富翁气冲冲的拿着钱跑回来他的秘书见到了,就和富翁了解是什么事,富翁一字不留地说给了秘书听,还

说以后都不做善事了,秘书听了就和他分析,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每个人的心理接受也不同,每个人的须要也不同,还说,如果你不想喝水,别人死都要你喝,你会怎样,富翁慢慢认识到,“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所以,富翁从此以后也照以前一样帮助别人,这让他越来越开心,还自创标语:“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尊重别人的选择,就是尊重自己.我们不能让别人照着自己的思想去办事,要懂得,不同环境,人的生活不同,人的生活须(需)求也不同,不要麻目(木)地要求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权,这样别人才会尊自你。

评价:好处:能紧贴材料行文。

不足:1.用大量篇幅对原材料扩写2.语言较差

评分:15+12+2=29

标杆卷十一

人生观与人生

出生于同一个世界,我们了解着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是每个人是共性的同时也是个性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构建了我们独特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而正是这点的不和谐,却如同涟漪在平静的湖中赛开,形成了我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同一事件的不同选择。

正像宁铂,上天给予了他“中国第一神童”的天赋,他也早早成名,进入“少年班”。但天资聪明的他,却不懂得正确的选择。他如同火箭上窜,15岁就已进入中科大学习。他从小心中最热爱的是天文学,但他是神童啊!在社会与自身的压力下,他选择了理论物理,一门天才进修的学科。少年的他在成人的环境中日益沉默寡言。神童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多次报考研究生,却次次因为个人原因而退出。他的人生观被扭曲了。他背负着神童的名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向众人宣布他将出家的消息。终于他抛开了尘世,浸溺禅学当中。

而一个不同的人生观,却带给了同为神童的陶哲轩不一样的人生。他3岁的时候便被送入了小学的大门,但终日哭哭啼啼的让他的父母下定决心让他接受循序渐进的教育。但他的天赋并没有被浪费,他的课程由为香港大学的毕业生的母亲教授,同时他又可以开开心心的与同龄的孩子处在同一个集体,这对他人生观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美国一所大学的招生来临时,本来可以作为史上最年轻大学生入校的陶哲轩断然拒绝了。正是这样的人生观,令陶哲轩,这个史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人生观带来着不一样的人。如同阿育王,这名印度最伟大的君主,本是一个有着残暴人生观的暴君。他杀死了99位兄弟与十万人才登上王位。但血流成河的景象令他恍然大悟。他终于开了圣心,以义待民,以仁治世。可能成为暴君的他,因为人生观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更如武悼天王冉闵,他以粮救民,自己却常带兵抢胡人的粮食,即使他最后被腰斩,但他人生观所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却一直影响着我们,他是英雄!

当面对着不同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面对捐助,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偿还,有的人拒绝,这是他们人生观的不同所致。而我们的人生,也正是由我们独特的人生观所引导,而正是这样,我们才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与那未知的未来。

评语:谈形而上的哲学问题,勇气可嘉,但不自量力。

评分:11+12+1=24

第二篇:2016年高考广东阅卷标杆作文17篇

2016年高考广东阅卷标杆作文17篇 第1篇(19+19+20=58分)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①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②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③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④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⑤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⑥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⑦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第2篇(18+17+20=55分)

给“条纹衣”男孩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阿姨: 您好!

上一次测验考了不及格的黑衣服男孩,因为得到了“61”分的“高分”被他妈妈奖励以一个甜蜜的亲吻;而上一次考了满分而得到您的亲吻的您的孩子,这次却因为“退步”了两分之多,被您无情地掴上了火辣辣的一个巴掌----多么可笑的又可悲的画面!在看到这幅发人深思的画面后,我决定冒昧给您写这封信,我认为,分数并非衡量孩子努力程度的唯一标准!两分之差,或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的粗心,或话是试题难度加大的结果,而这微不足道的两分,换来的却是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不知您的孩子在下一次面临考试时,会不会因此心里慌乱,生怕丢掉一分就成了妈妈嫌弃的没用的孩子呢?比起邻家的孩子,您的孩子在下次谓是成绩优秀,您有没有想过,他一脸期待地扬着98分高分的试卷回到家,迎上的却竟是您不满的神情,他会有多么沮丧?邻家的孩子因为进步到了及格就使全家人欢呼雀跃,而您却在为这“只有”98分的卷子而责备孩子,这是多么不公平啊。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试定终身”说法早已被质疑,分数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而区区一次测验,更无须看得太重。没有人是每次都能考满分的神童,如果试题难度加大,那么退步两分非但再正常不过,而且还值得表扬了。您的孩子的努力您看在眼里,为什么您宁可相信一张纸也不相信自己呢?教育家毕淑敏就曾提出别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努力,况且您的孩子拥有并不差的分数呀!请给予您的孩子一些鼓励吧!无论他考到什么样的分数,都一定想到妈妈的吻来鼓励而不是冷冰的责骂和无情的巴掌。当孩子考“砸了”,您何不温柔地问上一句:“这次的题一定很难吧?妈妈和你一起分析错题好吗?”这样,孩子才会无惧错误,无惧考试以及分数,才能越考越好,这不正是您想看到的吗?

亲爱的阿姨,请别用分数来衡量您的孩子的努力!除了成绩,您的孩子一定还有很多优点,是吗?那么,请容许他的失误,让他张开翅膀自由飞翔,有了偶尔的摔倒,相信他一定能飞得更高。

祝 幸福美满 心想事成 小A 第3篇(18+18+18=54分)勿让分数暗淡了未来

①经济学家成思危曾说过:“经济可以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可以保证我们的后天。”而漫画中的孩子却似乎因教育因分数而暗淡了他们的光彩。②漫画中第一幅为两个小孩,一个拿了100分的试卷而被家长亲了一口深表爱意与鼓励,而另一个小孩因只拿了55分而被家长扇了一巴掌狠狠训斥,满脸落魄。第二幅则为一个小孩因拿了98分而并非100分而被扇巴掌,而另一个小孩因为由55分进步到61分而被鼓励。虽然马云曾用智商与口才告诉我们100分和98分的差距永远不止两分,但这两分之于教育则是莫大的打击。为何进步而被赏而退步但仍优秀却被训斥呢?有进步固然值得表扬,而对于优秀的学生稍有退步实则不应该训斥而更应鼓励。③如今似乎很多家长都将成绩看得尤为重要,可实质分数只是多么无声的几位数字。大不必让分数折断了孩子的翅膀,仅剩自由的枷锁。得到了分数却失去了热情,为了得到分数不择手段,只为了渴望父母的一声鼓励,这无疑是舍本逐末。哈佛到北京招生,哈佛招生办负责人sally曾说分数并不看重,看重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格与思想。只有淡化了成绩的起伏,更看重小孩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小孩成长得更加快乐更加有意义。④罗曼罗兰曾说:“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家长的目光只停留在进步与退步之上,难免无形施加了孩子不必要的压力,这或许对于成绩略差的孩子有利,但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难免不是一个深重的打击。究其原因不过是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而施予孩子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本有情可原,但却会一步步消磨优秀学生的斗志而失去光彩。巴金曾说:“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使灵魂出现皱纹。”请莫让仅仅2分的起伏折断孩子的翅膀。⑤家长的一举一动牵连的是小孩一生对人生的轨迹思考,作为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正确的教导方法,不要过于责备孩子的失误或错误,从心理上而并非身体上进行教育与开导更为重要与实在。不要过分为一时的低落而否认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更佳!⑤家长的一举一动牵连的是小孩一生对人生的轨迹思考,作为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正确的教导方法,不要过于责备孩子的失误或错误,从心理上而并非身体上进行教育与开导更为重要与实在。不要过分为一时的低落而否认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更佳!

第4篇(18+17+18=53分)应被摆正的评判标准

①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孩子拿着满分的试卷,得到了表扬,而另一个拿着55分试卷的孩子,却得到了批评。后来,原本拿着100分的孩子拿着98分的试卷时得到的是批评,原本拿着55分的孩子拿到了61分,得到了表扬。通过这幅漫画,我看到了一个问题: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评判标准差别过大。而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

②在应试教育这种僵硬的模式下,优秀的人才被要求要保持优秀,容不得半点差错。成绩差的,便被要求力争上游,进步便是好事。可是,人孰无错?为什么优秀的人就不允许出错?稍差一点的便可以放宽对待?这样大差距的评判标准,似乎有些不合人情。

③因材施教虽然好,但要注意尺度。每个时期,每个领域都有优秀和不优秀,培优辅差也时常存在,这是人之常情。但对优生的过度严格和对落后生的放宽通过似乎有些不太公平。爱因斯坦也会将毛衣穿反,被小孩嘲笑;爱迪生也曾多次实验失败;霍金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健康的人。谁说优秀一定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优秀?凭什么一点错误就要被批评?马云也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乔布斯也曾被自己的公司解雇,俞敏洪也曾经历高考失利,可谁又可以用低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若放宽了要求,他们还会有今天的成功吗?因材施教固然好,但标准要严格控制的。

④评判标准的差距,会对孩子有不同的作用。优秀生长期被高要求束缚,也会变得麻木;差生若被低标准满足,便会失去上进心。高智商的人从来不少,缺的是任其发展的空间。“优秀”的名牌一生带上,就不允许出错,这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善长的领域,只因成绩高低论英雄也是片面的。要设定正确的标准,给优秀的人发展空间,给落后的人上进的希望与动力,这将会成为两者共同进步的有利因素。过严会压迫优秀,过宽会打击上进。

⑤应该摆正各种评判标准。放宽对优秀生的要求,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我;调高对落后生的标准,不断为其设定目标,为其提供拼搏的动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两者的积极性。

⑥评判标准虽可有差别,但不宜过大。就像对待漫画中的孩子那样,过度约束和放松是不好的。只有制定正确的标准,才能帮助各个人的成长。

第5篇(17+16+18=51分)好奖差罚不为过

正如漫画第一张中的内容表现,对好的成绩都受人奖励,对于差的成绩都受到他人的失望的感叹,甚至是家人的惩罚。而这就是如今的一种现象,是父母对孩子寄上厚望的喜悦或失望,最终孩子得到的一种奖励或惩罚,对于这种好奖差罚的现象,我是支持。

诚然,这种好奖差罚的教育只以成绩来定夺的,明显缺少一种现代教育的理念。但如果若给孩子施以同情心会怎么样?让孩子觉得自己考了一个55分的分数觉得自己也不是很差,这会抹杀了孩子的进取心。再者,现代教育不能仅仅论分数。但我想说,一个好的分数才会进一个好素质、好环境的教育场所,孩子才能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下发挥潜能。但同样,差成绩的处理也有度(?原文如此)若问为何需要“好奖”,是为了提高信心。在比赛前夕,教练让很多运动员回顾自己曾经受过的奖励,为的就是提高信心。在孩子得到自己100分的成绩后,得到的父母或是他人的赠与的唇吻,这在孩子最欣喜的时刻中,也等同让孩子明白,要想再得到奖励,就必须精益求精。给自己全点自信,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好奖”的存在。与这不同,“差罚”的存在就犹如一种反向作用。正如牛顿的第三定律一样:“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像漫画中那个只拿了55分的孩子一样,他在被掌掴的同时也同样会有不甘心的想法。这就迫使他要更加蓄意进取,更加努力,来免受处罚,就如鞭马奔腾一样。“差罚”的背后也是一番苦心啊!但也想,正因为这掌的疼痛,朗朗才成了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大多数的名人不也正是因为在逃脱惩罚中才蜕变成“蝶”的吗?为此,我觉得“差罚”作为一种潜在动力也不过吧。

其实不论是因为好成绩受到奖励,还是因为不好的成绩而受到的处罚,都是为孩子好。毕竟好与差是相对的,而对应的奖励和惩罚自然也感受不同。但殊途同归,尽管一吻与一掌会使孩子脸上出现不同感情色彩的红印,但这一吻或一掌都为了孩子好,为他能锐意进取罢了,为此,我认同这种“好奖差罚”的做法。

第6篇(17+16+17-1=49分)区别对待

漫画中有两个画面:一是成绩好的学生考满分受奖励,成绩差的学生不及格受到惩罚;二是前者没考满分,98分却受到惩罚,后者及格了受到奖励。家长对差生的态度我们很好理解。但是对好学生的态度却不太理解,明显比差生好却受到相反的待遇。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的心态存在问题,二是教育制度存在问题。这造成了区别对待。首先,家长中会有一些人认为好学生就一定要考满分,考不到满分就不行,即使比别人好也不够。这种想法显然不正确。“马有失蹄,人有失手。”考不到满分不能说明学生能力不足。而且有必要追求满分吗?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这里可以看出某些家长的虚荣心理,若是孩子考了满分,又可以在人前人后吹嘘一番,倍有面子。

其次,造成家长这种病态与我们的教育存在一定关系。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高考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家长内心担心孩子的前程,都渴望子女成龙成凤,于是从小抓起,考试要考满分,做事就要做到最好,为以后发展夯实基础。于是家长逐渐形成了病态心理,让孩子努力学习,让他们考满分。这种状态,正如前北大教授郑也夫所说:“中国教育已病入膏荒(肓)”,郑也夫提到他的外甥在美国读书,他考试只考了85分,他说能考85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追求满分。最后他考上了哈佛大学,虽然他的分数可能不是最高,但他拥有自己的特长和社会实践经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十分着重分数,而分数也是学生的评判标准,这有点片面。所以,近年来,高考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出现了“631”的政策,高考分数占六成,余下有多方面的考察。中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远非一时能改变的。家长的心态和教育制度造成了这种区别对待,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象。“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宋庆龄如是说。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儿孙自有儿孙福”,家长应该放平心态,任孩子自由发展再加以必要的指导,想必,孩子和家长都能更幸福。

第7篇(16+16+16=48分)应不以一时的成绩而论定人

①有的孩子考得100分后,家长非常开心,得55分后却是惩罚;有的孩子考61分,父母很开心,但考98分却是惩罚。这我觉得平时考得好的人也会有失手的一天,谁也不能一直是100分,偶尔考差时,父母应当给予更多的是鼓励,而并不是冷酷的惩罚,不能以一时的成绩而否认人的努力。

②在现代的社会中,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一定要做到最好。放假时,各种实习班塞满了孩子的日程,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当看到孩子优异的成绩时,对孩子百般开心、宠爱,但偶尔失手后,就认为孩子不认真和努力,并没有问清原因就惩罚孩子,其实,父母的做法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重大的创伤。正所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谁会没有犯过错的一刻呢?父母应当在孩子受挫时,给予安慰,不应急于否定自己的孩子。

③急于论定自己的孩子,会使孩子走向消极,不应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当代的孩子的竞争从小就开始,可谓是“从娃娃抓起”,但并没有理解过孩子内心的痛苦。有的父母甚至拼娃,拿自己的孩子去炫耀、比拼,所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十全十美,从而得到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但一旦当孩子失利时,就会生气,责怪孩子,其实这会让孩子走极端,甚至会有自闭症,开始不愿意接触人。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成年人强,所以对待孩子需要用关爱的方式,而不是过硬的教育方式。

④孩子得高分就开心,得低分就是惩罚,并且不断让孩子追求十全十美,也会有可能导致孩子势利,只会往高爬,而不注重身边的事物,这也不利于于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成绩高人一等也没什么用,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质,陶冶性情也很重要。不要认为孩子一时考差就是没用,一定要往高爬。

⑤家长要求孩子考高分也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应多培养孩子的人格,并以身作则,不以一时的失误而论定人,他就是不行的。在孩子受挫时,应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给予安慰,鼓励孩子积极进取。⑥人在一生中何曾不犯过错?伟大的科学家们也犯过错误,难道因为这个错误,他们就不出色了吗?所以,我们不应以一时的失败成绩而认定一个人。

第8篇(16+14+15=45分)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

漫画里,小A同学拿着一份满分试卷,得到了一个奖励的吻,而另一头的小B 同学不及格的55分试卷,却是得到一巴掌;相反地,当小A同学拿着98分试卷时,脸上是一个大巴掌,而小B 同学拿着61分试卷,有个甜甜的香吻。这一现象每天都同样地重复上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这其中的小A或小B同学是你童年生活的写照。在校园生活里,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衡量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分数高是否就直接等于人品好,性格好,三观正呢?在我看来,这倒未必。

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因为你不知道你身边有多少个隐藏的“刽子手”。前几年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杀人事件,一个重点大学的学子,分数高学习好是必然的,但谁能够想像得出他在撞倒人之后竟然冷血地补刀,至其死亡。这一事件令人寒心。我们平时口中的高素质人材却是个冷血的刽子手,其三观不端正,人品相当差也是显然可见的。同样的,李天一事件也让人感到心寒。高材生高素质音乐人才背后也会合伙犯罪,像李天

一、药家鑫一样的人大有人在。若我们只用分数衡量一个人,是否就会成为其日后犯罪的动力?所以,莫只用分数衡量一个孩子,小B 同学日后也许有大作为,而小A 同学日后未尽是人中龙凤。

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因为你还不知道小B 同学这一类人的潜力。现在多少人口中的“马云爸爸”,以前却是个多次高考失败的、考不上大学的落榜书生,但是人家马云没有放弃啊,此路不通他路通,多少年埋头苦干,多少次风餐露宿,后来不仅考上了杭州大学,现在还是一代电商传奇。显然马云就是小B同学这一类人,你永远不知道他可以有多大的潜力。在漫画中,小B同学在两次测试中明显有进步的,尽管进步很小,却获得了认可。也可见小B 同学下了苦功。

所以,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成功方法和道路有很多,不一定只有那些在学校里分数拔尖的同学才能成功。

第9篇(13+15+14=42分)论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

对待孩子的成绩,家长到底是给予赞扬鼓励还是批评打骂好呢?孩子考100分就赞扬而考98分就要打?考55分就打而考61分就得到赞扬?就现实而言,我则认为无论孩子成绩好坏都不应该打骂批评,而是应该给孩子多点赞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为什么98分也要挨打遭批评?虽然退步了一点点,但也是高分呀!为什么55分就要挨打遭批评?就单纯因为他考得不好吗?可是又有多少人会考虑他本身的能力条件?谁不想考好点?可是当他提高几分达到及格水平就得到表扬了。赞扬真有那么难吗?其实也没有很难的样子!那为什么我们不尝试一下多点给予孩子赞扬与鼓励?打真的有用吗?但为什么不想想如果给予鼓励与赞扬又是怎样结果?我想说的是,当孩子考砸了,他也失落,而打则是加重伤害孩子的心造成打击,而这样的结果是你想要的吗?为什么你不尝试去鼓励他?或许鼓励他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就拿我来说吧,我从小到大我家人就没有因为成绩给我打打骂骂之类,他们更多的是给予赞扬与鼓励,而正是因为这样,我学习也没有压力,我总是做到尽力,尽自己能力就好。在学途中,我曾经遇到过许多大风大浪,而我也曾经给那些大风大浪覆盖过,但我没有被淹没。我真心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们一路陪伴,感激他们从没忘给我赞扬与鼓励,就是因为这样,因为他们的正确做法以锻炼我的意志,增强我的自信心,越挫越勇!所以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成绩,家长应给予赞扬与鼓励而不是打骂批评。家长应该真正认识到自己孩子的水平能力,不要过于强迫要求孩子达到某种高度,尽力就好。也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差就打骂,应该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毕竟,家人始终是孩子的最大后盾,况且打孩子也是解决不了问题。

如今社会打骂孩子现象普遍,考得好也打,考得差也打,不过是退步2分,至于打吗?不如给予鼓励以增强自信心。

第10篇(13+14+14=41分)不以成绩论英雄 在很多家长看来,学习就是为了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每当自己的孩子考差了就会拿成绩好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有的家长甚至会用暴力行为去对待孩子。打还有骂孩子,我觉得这样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以成绩来认英雄,不一定说成绩好的一定是好孩子,成绩差的一定是坏孩子。

所以家长要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家长的心态也要端正,不应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可以在适时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勇往直前。

乔布斯,大家对他应该不陌生。他就是大家都十分喜爱的苹果手机的发明者。他小时候不爱学习,总是逃课,上课睡觉。父母和老师都对他失望了,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他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还是经常逃课,躲在房间里研究电子产品。在大三那一年,不顾父母的阻止,退学了。他决定专心地在家里搞科研。终于,他设计出了苹果手机并使他的公司日益强大起来,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科技的色彩。家喻户晓的发明家----爱迪生也是一名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学时,他数学总是听不懂,每次考试只考个七八分,老师放学后把爱迪生留下来,一道题一道题耐心地教他,他还是听不懂。老师认为他在数学上没有天赋,便没有再教他了。爱迪生非常喜欢制作一些小发明,在他的家里面随处可见他的小发明。在他十一岁那年他因为家里贫穷辍学了。他为了维持生计就出卖报纸了。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研究和发明。在他经过无数个日夜和无数次实验下,他终于发明出了造福全世界的电灯。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数不胜数,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好而放弃发明,是他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所以,我觉得成绩不优秀不代表什么,家长们也不能再以成绩论英雄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只要我们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第11篇(14+12+13=39分)唇印与掌印

“宝贝,你快过来啊。李老师刚跟我说了,你这次月考视唱练到了满分,主专业和副专业也排到了前十名,进步了很多啊。”妈妈一边说一边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还往我脸上“啵”的亲了一口。妈妈亲在我脸上的唇印未干,我却听到不远外传过来“啪”的一声。循声望去,是我的室友还有她的妈妈。只见室友通红的脸,不时抬起,用害怕的看着她妈妈,泪水在眼珠子上打转,却又不敢哭出来。只听见她妈妈大声喊道:“你哭什么哭,我还没哭呢,家里省吃俭用就为了让你上音乐培训班学音乐,你到好,上次月考退步了20分,这次还直接退步成了不及格。”

还记得第一次进培训班的第一次月考,她排35名,我只有74名;第二次月考,她排25名,我退步到了102名;第三次月考,她116名,我9名。不时聊起,她妈妈在她进步时也是万分欣喜,见面就往脸上亲。在她微微退步一点儿哪怕是一分,过去就是一巴掌。反观自己风在考不及格的时候,妈妈会对严厉的教育,但不至于一巴掌扇过来,但是我进步的时候,哪怕只是进步几分,妈妈也会很高兴的。

且看漫画中的两个小男孩。第一个小男孩第一次考试100分,他得到的是一个唇印,也就是家长的认可。第二个小男孩,第一次考试只有55分,不及格的分数,得到的是一个掌印,也就是家长的恼怒,给了他一巴掌。第一个小男孩第二次考试退步了两分,98分,但这仍然是个不错的成绩,他却得到了给的一个掌印,一巴掌。第二个小男孩第二次考试61分,比之前多了三分,从不及格跨越到了及格,61分仍是个不高的分数,他却得到了家长的一个吻,家长的认可。在现在很多家长看成绩很直观,也全然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家长只一味的觉得孩子就应该一味考高分,永远进步,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样极端的思想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先得到唇印的孩子当然是快乐的,感觉被认可的,可是如果下次他们得到的是掌印,伤心岂不是加倍?先得到掌印的孩子,会失落会消沉,下次得到唇印时一定是一份巨大的鼓舞。其实,除了生气的掌印与认可的唇印,何不考虑是鼓励的双手?这样让孩子不极端、又努力,不是更好吗?

第12篇(11+14+13=38分)我是你的骄傲吗

“爸爸,我又拿了100分”“知道了,知道了”“爸爸,你是不开心吗?”“别来烦老子!你的100分不是应该的吗?”

“爸爸,我考砸了,只拿了98分。”“啪”“什么!老子辛辛苦苦挣钱,为的是谁?你说你这成绩丢不丢脸!”“可是爸爸我真的尽力了啊,我考100分,你不看我一眼,我考砸了你也不看我一眼,我还能怎么办呢。是的,我也知道钱难赚。可是,学习一样很难啊。打小就羡慕成绩差的人,因为他们考差了有爸爸的鼓励。可是我呢,从您这得来的都是什么。”

好,既然你习惯了我的优秀,那我就堕落给你看,看你究竟会不会看我一眼。于是,夜不归宿,打架闹事的我让你一次又一次的跑学校。也许是我长大了。你再没有对我恶语相向,甚至是动手了。于是我继续堕落下去。中考的前一天晚上,听见你半夜咳嗽下楼的声音,我想看,你应该是老了吧。等你许久不上来,去厕所一看你晕倒在洗衣机旁,那一刻,我真的好怕失去您。等到了医院,才知道您是喝酒喝多了。惶恐过后,一阵无语,半晌,你对我说我这成绩只能送我去私立高中。我沉默许多,还是决定来,不枉读这么多年书。那天晚上,应该是您第一次坦露心迹吧。看着你手足无措的样子,我除了笑,更多的还是辛酸。我真是不懂事啊,反因为你没有关注我而选择了最坏的一条路。

上了高中,也有想过好好学习。可是自己以前种下的苦果,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上课时跟不上进度,以致于昏昏欲睡,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无数个痛苦的夜晚,无数个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咬着牙告诉自己,可以对不起任何人,但是我绝对不能对不起你。因为,这是男人之间的承诺啊,我既然决定了,哪怕是输,我也不定不会放弃。

昨夜睡觉的时候,看到你的短信“吃饱睡好,高考加油”这几个字,我更加不知道写什么回复你好了。也许我会输得很惨,也许我会咸鱼翻身,但是无论是哪种结局,我在这里可以很骄傲地告诉你:我做到了,我没有放弃。那天晚上我们之间的约定我已经做到了。我一定会是您的骄傲的,一定!

第13篇(10+13+13=36分)人无完人

每个人的出生不同、人格不同,在于有良好的心态,良知是一个人天生的本性,而天赋则是类与群分的。不是人人都平等,在人类社会千差万别才能构成一个有个性、有追求的社会,人无完人就是当代社会的一种科学发展的趋势。漫画中的两个不同的人,一个人考出好回家后得到父母的表扬,而当他考出了与满分差两分的成绩却要父母当众指责并且给了他一巴掌;另一个同学则是差生,当他考出了55分的成绩,犹如理所当然地给他一巴掌,而当他考到了61分的及格分数就给他一个吻。不同的父母都有不同的差别对待,导致孩子们的心理阴影难以消去。

日剧影星酒井法子,曾拍了两部好日剧分别是《星之金币》和《同一屋檐下》,她在是中人的以上中演过小护士这类角色博得大家的怜爱之情。但是因吸毒这样不良的形象而一落千丈。生活如同奇怪的催化剂,大家对你好,你的名声一日涨红,当你沉沦的时候,名声犹如臭气弥漫,不敢靠近。人无论怎样都是人,就算做了错事,但她还是有固有的良知。漫画中一个人学习成绩品学兼优,另一个人的成绩却是刚过关卡,孩子们的心情正处青年叛逆期,如同随时触碰的炸弹,不知道向哪方面发展,所以尊重他人,也是尊重、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成功的,失败也是提供给每个人吸取教训的机会。

“科学之父”奥本海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曾研究过核研究,他也并不是一旦开始就成功的,他曾与老竞争对手爱因斯坦交量过互相学习过,奥本海默接受过核爆炸危险几乎失去生命,但是他遭受伤痛、挫折、失败并不气馁,迎难而上,找到自己的终点,不过为一代科学之父。

中国科学泰斗钱伟长、科学之父奥本海默、日剧影星酒井法子、漫画两个人的不同生活,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每个人并不是一直成功的,也不是一直失败的,在别人遇到挫折时,要鼓励他人,在别人成功时,要激励他人,这时人无完全人的社会,也是和谐的社会,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使构成这个千差万别的社会联系在一起。

第14篇(10+13+12=35分)前

漫画中的男孩,一位虽然得到高分,但因其退步,也得到了责备;而另一位男孩虽然分数不高,但因为其小小的进步而得到赞许。生活亦是如此,让人变得与众不同的,不是其取得的成功的多少,而是他是否在前进;让一个民族变得不同的,在乎其是否在前进。于个人而言,唯有前进,方能成其大。

获得中国医学界认可、荣获世界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女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而倘若她固步自封,固守传统文化中内涵与思维方式,而不融入正在前进发展的高科技,不注入鲜活的时代养分,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那么青蒿素何以问世?何以挽救世界千千万万的患者?屠呦呦在研究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解放、发展着自己思想,不怕地迈着前进的脚步,最终才得以成就自我。于社会而言,只有前进,方能成其美。

社会是由每个人构成的有机体。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工业化过程之下,人们的物质水平得以快速提高,人们的素质及科学文化修养应随之同时前进。然而,社会上出现的“老人摔倒如何扶”“青岛天价虾”“旅游宰客”事件层出不穷,这,能否说成是物质文化迅速发展下倒退的精神文明?回想过去,老子所设想的社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如今我们的社会,却比不上条件落后的过去,我们应该重振社会信任,共创美好社会,让精神文明的步伐紧跟物质文明前进。对于民族而言,只有前进,方能成其强。

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综合国力,从过去“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如今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的民族在前进;从过去新中国成立时不断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们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在不断前进;从不成熟的国家,到如今伫立于民族之林,中国的实力在不断提升„„只有在不断前进与发展中,才能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前进都值得骄傲,任何后退都值得悲伤。”只有前辈,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第15篇(8+12+10=30分)当一名合格的公民

①一个孩子在一次测验中拿了满分,受到了表扬,但他在下一次测验中没有拿到满分,却受到了批评;另一个孩子在同样的两次测验中,一次不及格,一次及格,受到的分别是批评和表扬。

②“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定”,在如今应试教育的潮流下,有多少孩子成为了只会读书的高分低能者,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太过于看重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生的要求,却被无数的家长改为“智力优先,其他靠边”,只要求孩子做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而不是当一名合格的公民。

④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逐年攀升,而在档案上留有污点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而这些违纪犯罪的行为不仅有盗窃、抢劫,甚至还有放火、殴打他人至重任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究其背后的原因,无一不是因为成绩差而被父母责骂,从而“想找地方发泄”,以致于走上了违纪犯罪的道路。⑤成绩第一的想法不知道害了多少学生,而他们的父母也后悔莫及。其实父母如果从小教给孩子的,是要做一名合格的公民,而不仅仅是当一个好成绩的学生,那么也就不会酿成这么多的悲剧。

⑥而一名合格的公民的必备品质,就是美德。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个人的要求一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的公民才是合格的公民。⑦成绩的好与坏虽然可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但远比不上品德的力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叱咤国际政坛十多年,皆源于他父亲从小要她每一样东西都要争第一,因此撒切尔夫人培养了坚强的品质,但她却在香港问题上败给了邓小平。这不是因为邓小平比她更强大,而是因为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说一是一种低劣的文化,是不符合国际道德的要求,所以,撒切尔夫人败在了品德之上。

⑧当然,合格的公民并不是只要求有好的品德,优秀的成绩、硕强的体魄、艺术的情怀和劳动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更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只看重其中一方面也是万万不可的。所以及格的孩子将来会比满分的孩子更优秀。⑨让我们一起,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吧!

第16篇(15分)好人不一定要做到底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得100分时他们会被表扬,而考98分却会被责备;但若一个考55分的人考得61分时他却会得到表扬。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我们是否思考过这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的深意呢?

不仅是学校生活,平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平日常做好事、乐于助人的好人,一旦有一次拒绝帮助某人,那么他从前帮助过的人责备。丛飞自2003年开始资助一百多名山区儿童读书,他把自己在演艺事业上赚的钱全部捐出以资助学生,到后来甚至举债度日,于是他停止了捐助,却被他资助的学生责骂,“为什么供到一半就不供了。”好人难做,一直做好人更是艰难。

而不好的人偶尔为之的一件善事却能扭转他原本具有坏形象。俗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浪子回头用过黄金,但是对那些一直为善的人们而言,是否有些不公平呢?我们既然给予不好的人改正的空间,那么不也应该为好人们保留犯错、不做“好事”的空间吗? 受传统观念打的影响,我们总认为一个人既受景仰,则不应该有错,有错也得瞒着,所谓“为尊者讳”,保全其光辉形象。前几个星期,杨绛先生去世,社交媒体上立即有人翻出旧账找出杨绛先生夫妇的错处加以攻击,引起一些人对杨绛先生产生反感。虽后来证实所谓“错处”不过是谣传,但从人们的反应是也要明白“尊者应有高大全形象”的观点有多么深入人心。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定要有高大全的形象才值得尊敬吗?非也。“人恒过”,人总会犯错,那些值得尊敬的人也不例外,我们应做的是正视他们,客观地评价,而不是凭感觉下判断。而且,相对于好人坏人,社会上更多的是不好不坏的人,他们做过一些好事,或也曾经伤害过他人,仅凭几件事便对一个人下定论,未免草率。但太多人做不到全面看待他人,才引致了好人的尴尬。

好人不一定要做到底,做好个人才是应该做到底的事。

第17篇(10分)别怕苦难

花样年华的我们,也许拥有苦难会更加完美----题记

我们的岁月里,拥有着太多美好的东西,别让自己失去那些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去好好享受—--苦难。

或许可以说,如今的我们是在爸妈的温室里成长,享受着父母带给我们一切的安逸,的确,这种安逸总会让人舍不得去丢弃,但请你别忘记,我们还年轻,也可以去闯一闯。如此年龄的我们,有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所以,我们去试一下去努力,别去怕苦难好不好?

不知你是否记得,前段时间风靡一时、却让许多少男少女不得不羡慕的明星----李易峰,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去羡慕他、佩服他?事实上,他就是一个不畏困难、执着而努力的人,他,出道于2007年《加油,好男儿》,曾经也是大红大紫,但他从2007年开始之后却很少听到他的消息。在这7、8年里,或许我们从不知道他的绚烂夺目是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7年里,他安分守己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并且会因为每天的拍戏,每天都会熬夜背台词,在那苦难的日子里,他只是静静地做好事情,在2014年,《老炮儿》导演当时问他可以接受这部戏吗?这部戏又要滚地又要弄得灰头土脸的,他说:“不怕的,我可以。”之后,《老炮儿》开演后,李易峰写信给导演说:“做永远比说难,但我不怕。”这句简短的语句表示出了他的决心,也让导演对他倍加赞赏。他有着自己的毅力,有着自己的决心,有着自己的面对苦难的态度。他并不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但他却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一个面对面对苦难有那么一份坚持的人,即使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太多、大大的苦难,也许也仅仅只是一份成绩单分数的高低,我们应该对自己做的事多一份坚持,多一点耐心,让自己别去害怕困难、吃苦学会脚踏实地。花样年华的我们,就让那一些所谓的苦难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也让那一点踏实改变一下自己,正所谓:路要一步步的走,饭要一口口的吃,别急,让我们忠实一点的走好每一步路,让我们坚持一下的走过苦难之路。

第三篇:2012广东高考语文阅卷标杆作文(全面)

2012广东高考语文阅卷标杆作文

标杆文1 《生逢其时》(评分:24+21+10=55分)

我想起了《双城记》中中开篇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年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年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踟蹰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要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史,而是捕捉了那一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是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做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西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那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祷告,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主宰,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活在繁华的年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一开头作者讲述了个人与时代不可分割的关系,显然是考生阅读材料后进一步的思考,用狄更斯的话阐述个人于时代的价值;两个例证都较能充分、深刻、细致地阐述了人们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可过有用的生活。最后两段,拿生不逢时进行对照,进一步阐述任何时候都是生逢其时,只要怀着宽恕与爱。中心突出,立意深刻,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严谨,经得起一段段地解读。另有几处语病、标点错误,有的表达不够精准。

标杆文2:《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评分:22+24+9=55)

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充足,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生活却渐渐变得单调而乏味,工作压力像一张巨大的网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不是生活的本真,这并非有趣的生活。

那么真正的生活会是怎样?如何过上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呢?在我看来,真正有趣的生活应该是内心充分的释放,是平静而又美好的。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不丹在这个问题上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启示。在这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上,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不杀生、不盗窃的思想像植根于基因一般伴随着出生便深深烙印在骨子里。在这里,生活平静得像水一般,远离一切喧嚣与纷扰,笑容绽放在每个泛有高原红的脸颊上。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诗意地栖居”。是啊,生活应该是诗意的,在第一轮晨曦摄入心房的一刻,慢慢打开,被世俗名利束缚已久的内心,扫去积淀已久的尘埃,去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郑钧的这首《回到拉萨》也许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是啊,西藏是圣洁而美好的,他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更有灵魂的洗礼,于是无数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涌向了西藏,在那块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寻找自己生活的香巴拉,这其中也包括我。

永远无法忘记那个夏天惊心动魄的心灵之旅,从云南丽江沿着214国道北上,远处是直插云天的雪峰,头顶最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最无暇的白云,最慷慨的阳光照耀着最虔诚的人民。在德钦的草原上,驻足远眺在云中时隐时现的梅里雪山,我顿时油然而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生活的本真:远离一切都市里的喧嚣与不快,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后来,在纳木错湖畔,在珠峰脚下,我都有同样强烈的感受。是的,这是心灵的净化,是一种让我的灵魂起舞的境界。

从西藏回来后,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那种地方自虐式旅行?”我的回答简单而干脆:“去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在西藏遇到的一位喇嘛告诉我,不必四处找寻香格里拉,试着打开紧锁的心门,驱除物欲与私念的折磨,过上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那么香巴拉就在我们心中。

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人们都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过上有趣而且有用的,富有诗意的生活。

【评语】这是一篇有浓厚抒情色彩的议论文,或称议论性散文。是一篇着力于“引申义角度”行文的文章,写过富有诗意的生活,富有诗意的抒情描绘,西藏之行的启示,动情地描绘了寻找香巴拉的过程。语言优美,意蕴纯净,用语得体。

标杆文3:《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评分:22+23+8=53)

有人说,我想回到古代,品味魏朝的飘逸,感受盛唐的风彩。也有人说,我想飞到未来,看绝妙的科技,体验非凡的生活。大家想象着,憧憬着,那跨越时代的新生活,无限诱人。然而,我们知道这都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将目光投向我们生活的时期,去发现其中的美好,享受其中的快乐呢?

提到当下,也许白领会抱怨工作压力太大,小贩们天天担心城管的追逐,连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都有了课业的压力。但是,难道其他时期的人们就轻松吗?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三十年前的人们还有饥饿的侵袭,再往前,战火硝烟的洗礼,动荡不安的社会,盛唐也有朱门外辛酸的血泪,更别提其他朝代了。再看看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战火的燎烤,没有压迫,我们还能说其他时期比如今更好吗?是的,没有绝对的快乐,每个时期的人们都在用他们的智慧与坚韧去面对生活,而我们,为什么不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呢?

诚然,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和坎坷,但是,当我们以一种乐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它们时,他们便不再吓人,生活中的快乐不在于所处时代的好坏,他往往取决于我们怎样去挖掘,甚至于在面对困难与坎坷的同时,去享受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过程。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用思考与自省走出绝望与迷茫,留下令人感动的文字;下身瘫痪的李丽用网络与爱心创办丽爱天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感受给予的快乐。他们都是遭遇不幸的人,但他们能笑对人生的坎坷,挖掘人生的快乐,何况是我们这些拥有健康的人呢?

再看看生活中,难道真的没有快乐吗?同班同学给我们买的早餐,妈妈替我们做的饭菜,师长耐心不倦的教导乃至春日生机动人的景色和窗外一片明净温暖的阳光,这些琐碎微小的细节与美好,不也是让人感动,让人回味的快乐吗?

放下对生活时期的想象吧!既然活在当下,我们就应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在面对困难与坎坷时内心坦然,在度过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快乐,收获感动。居里夫人说过,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就让我们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吧!

【评语】贴紧原材料“表层意角度”,从三个方面分析为什么要活在当下,立意深刻,思路清晰,论述有相当的深度,描写细致,书写工整,但在观点论述上有两个小瑕疵:(1)人们与时代的关系论述简单(2)将“活在当下”的意义定义在“享受生活”,境界有限,与居里夫人的观点不尽匹配。

标杆文4:《创造自己的生活》(评分:20+20+8=48)

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会抱怨:生不逢时,如果我生古代会怎么怎么样,在未来又会怎么怎么样„„可他们却不懂得静下心来,想想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怎么样。

居里夫人曾说过:“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是的,无论生活在哪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

正如战国时期的瀛(嬴)政,他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期,他不曾想过要生活在其他时期就好了的问题。他想的都是如何使秦国变得强大,如何才能统一天下的大事,而这不正是过有用生活的表现吗?而嬴政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统一天下,在他的时期里,他过到了精彩而且有用的生活。

再则,君不见生活在大唐盛世的李白?他先是积极入仕,令贵妃为其磨墨,力士为其穿靴,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后来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离开皇宫,尽情游览美好河山,留下一首首传世之作。李白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正是他为自己想要过的精彩有用的生活而做得努力,而他也实现了这种生活。

让我们把目光移到抗日时期,这是一个悲痛的时期,但在这个悲痛的时期,人们一样可以过得精彩而且有用。

君可见彭德怀,他一生杀得敌人不计其数,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毛泽东曾为他写诗道:“谁能横刀立马?唯彭大将军”。这是何种的威武霸气!谁说生活在抗日时期,就不能过得精彩有(用)呢?

再回到现代时期,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乔布斯。他曾经是个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人,而他现在却是IT业的领军人物,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实现了精彩有用的生活。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抱怨的人们不妨看看乔布斯,为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变得精彩有用了,自己也不再抱怨了。因此,我们不要再像汤因比那样,做着不切实际的假设了,多想想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有用吧。

坚信居里夫人说过的这句话:“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得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评语】观点鲜明,例证从古到今列举,分析不够精细深刻,语言虽稚嫩但流畅,虽有知识上的错误,但不影响表意,是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

标杆文5:《时代不同了》(评分:20+20+5=45)

“亲,我回来了哦!晚饭做好了吗?”儿子把书包一甩,躺在沙发上大喊了一句。“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我把一个削好的苹果递给他。

“老爸你太OUT了这是淘宝体”他咬着苹果含糊不清的说道,同时拿出电脑,戴上耳机转一旁去不再搭理我。

我好没气地回到厨房做饭,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搞不懂啊,每天都是往右、微博,手机更是寸不离身。这有什么好玩的,我倒庆幸我生得早了些,我们那时候啊„„

我记得那时候放学早,每天下午都可以和同学在树下直咽口水,我把裤子一卷,蹭蹭地就爬了上去。粗糙的树干把我的脚磨破了皮,细小的胳膊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我整个人提了 上去,汗哗哗的流,全身脏兮兮的,我笑着冲树下的伙伴打了各手势,“要哪一个?”,我记得我那时候可得意了,就象个大哥一样。

我看准了一个大的,两脚钓着树枝,小心翼翼地爬了过去,“咔”的一声,我感觉身下一阵断裂的响声,只猛地把手向前一抓,身子就往下坠去。在地上打了各滚,还没喊痛呢就听见一阵狗吠!爬起来拍了拍就跑,手里还紧紧握住那个梨。

只是后来,全身起了疹子,想是被毛虫咬了,还被老爸狠狠地训了一场,那个梨呢?好像不太甜,吃了两口扔了。

我不禁笑出来,才回过神发现煮饭的水放多了。

“哎,儿子”我推了他。“呵?”他很不情愿地摘下耳机,“你爬过树吗?”“我小时候„„” “老爸”他撇了撇嘴“时代不同了,现在谁还爬树呀,那有什么好玩的”他又转了回去。突然觉得挺没劲。

也是时代不同了,每一各时期的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时期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不同的价值。我不理解他,他也怒理解我,本无可厚非,毕竟生活的时期不同。但如果让我选,我还是愿意活在一个信息、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期,一个人与自然关系更为亲密的时期。

【评语】记叙文。写两代人的差异,立意是基于对原材料的理解,展开故事与事件较为简单,偷梨的行为不光彩,影响了立意。

标杆文6:《李白现代游》(评分:20+20+7-4=43)

2100年6月,为促进古今文化交流,我国科学家用时光机把诗仙李白带到我校参观,由我作向导,并拍成记录片。

镜头一:教学楼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露珠铺洒在大地上,我陪李白漫步在走道上。“学而„时习之„”,听着这读书声,李先生诧异地忘(望)着我问道:“怎么?这是在读书吗?唉,中气不足,没有意蕴。”我慌忙解释道:“是这样的,先生,同学们积极奋考,晚上学得太累,所以精神不佳。”李先生一眼望去,同学们趴的趴着,就几个撑着脑袋在摇头晃脑地念叨着。李白一步冲入教室,拿着直尺就“啪、啪”几下,同学们一脑狐疑地望着他。李白清了清嗓子:“你们看看,这哪有一点读书人的样?一日之际(计)在于晨,早晨就应该大声地朗读出来,就是我,也不敢不每天坚持晨读。孩子们,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早晨再累也必须打起精神,不然一天就毁了!”“学而时习之„„”,响亮的声音飘满在校园,李白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镜头二:食堂

中午,我陪李白来到食堂,望着着宽敞整洁的食堂,李白一脸羡慕地道:“现代真好,连吃饭的地方都比我们好了不知多少倍,看着我端上的一盘盘流光溢彩的菜,李白一直迟疑着 不动,他指着菜一脸怪异的问道:“这肉怎么是红的?这青菜怎么这么绿?这鸡腿怎么这么大„„”我哑口以对,难道要告诉他这些加了苏丹红、各种激素吗?李白无奈地说:“给我几个馒头吧?”看我拿着几个白花花的馒头,李白又是一脸苦色:“这馒头怎么白,我怎么敢吃啊?”

镜头三:宿舍

晚上,李白与我来到宿舍,一进门,一股冷气嗖嗖地冒过来,李白冷不丁地打了个喷涕(喷嚏),看着空调惊悚地说:“那是什么怪物?怎么会口吐寒气?”我无奈地说道:“这是空调,一种机器,可以让你夏天凉爽起来。”望着空调,李白心有余悸地说:“这样啊,现代真发达啊!”第二天一早,我便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吵想(醒),转头一看,李白正捂着嘴缩成一团颤抖着,结巴地跟我说:“太冷„„还是„„自然风好„„,还是生在古代好。”

镜头

四、镜头五„„

看着李白登上时光机,我恋恋不舍地挥着手,大喊:“有空再来!”终于,这趟奇特之旅就这样结束了。看着这不长的纪录片,科学家们陷入了沉思„„“这片子很有意义,那我们就全国公放,一起学习、感悟吧!”“唉,科技在进步,可人的精神气魄、良心、身体健康怎么就后退呢?”“也许,出生在古代也未必不是一种好事!”

【评语】描写“穿越”的作文,写得颇为有趣。通过古今对照,对现代中学生活,对现代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微讽,较为深刻,三个镜头的描写颇为生动,有6个以上的错别字扣4分,发展分7分有文采。

标杆文7:《活在当下》(评分:18+9+6=43)

过去早已过去,未来永远未来,活在当下,我有我的精彩。

——题记

跨过中考这道小小的坎,高中大门为我们敞开,我们也从师兄师姐,变成了只有师兄师姐。身边的人都好奇地打量着已经到来的高中生涯,然后迅速被前所未有的自由俘虏,玩得不亦乐乎。我挠挠头,似乎无法放下九个科目,忘乎所有不顾一切地玩。他们当中,有人沉浸在过去的辉煌,固步自封,先玩了再说;也有人幻想着高二文理分科,高三全年拼搏,不乏时间,玩才是高一的主题。然而我知道,现在我的一切归零,过去不值一提,未来相当遥远,唯有脚踏实地,活在当下。整个高一,我努力地玩,也努力地学,可能玩不如别人尽兴,学比别人辛苦,但我有我的精彩。

热情高二

向高一挥手道别,我们摩拳擦掌地选择了自己所钟爱的科目。有人踌躇满志,因为自己在高一九科的时候名列前茅,如今只剩六科,岂能阻挡他们;也有人野心勃勃,想到终于只剩下自己偏爱的科目,不用再被拖后腿,自己一定能大展拳脚,他们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我也一样。但我不得不向自己泼点冷水——科目虽少了,但要求一定会更苛刻,更大的挑战 从现在开始,我又一次被归零。过去的帮助有限,更不必说未来,我只能活在当下,认真走好这一步。也许我的热情不如他们强烈,但我的脚步无比坚定,我也有我的精彩。

激情高三

最后的战争逐步逼近,没有硝烟,没有战鼓,激情的高三让我们逐步蜕变,准备接受最后的洗礼。课程前所未有地沉闷,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有人忍不住怀念昔日高一高二轻松自在的日子,也有人忍不住幻想高三结束后那诱人的自由。我也很想放松,可我做不到,我只能顶住压力,活在当下,收敛浮躁的心,为自己的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许心中早已紧绷地无比劳累,但我有我的激情,我有我的精彩„„

现在,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几分钟,谁又能说我不是笑到最后呢? 活在当下,我的人生很精彩。

【评语】赋予“当下”以高中三年的时段之意,描写心理活动。没有万能材料,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名人箴言,有真实写作的认真态度,有朴素的真情流露,没有套作,独立写作,走在了高中作文的正路上。

标杆文8:《活在当下》(评分:17+18+5=40)

居里夫人曾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想要回到过去,重拾美好;有些人想要飞向未来,探索未知。可与其每日空想,倒不如活在当下,享受着有趣并有用的生活。

活在当下,即便有痛苦与烦恼。尼克·胡哲,著名演说家,他天生失去了四肢,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可是,他对这生活充满热爱,他积极地活在当下,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有趣。还有盲人吴光,失明的他从未放弃过生活。他活在当下,坚强地过好每一天,感染着身边的人。他曾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高呼:“假如你有烦恼,那么请为了不哭,大声笑吧!”他们活在当下,无惧痛苦与烦恼,只求每一天都能多姿多彩,充满意义。

活在当下,踏实进取是必需的人生态度。生在农村,身为农民,科学家袁隆平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事业。因为对学问的热爱,种植水稻有趣;因为杂交水稻能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种植水稻有用。他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没有好高骛远,也没有后悔放弃。他秉着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过着自己的生活,活在当下。同样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司马迁十九年铸就《史记》;李时珍四十二年创《本草纲目》;歌德用六十年写《浮士德》„„他们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每一天离理想缩短的距离。他们踏实地活在当下,用信念与汗水为人生献礼。

活在当下,更要坚守当下的责任。“最美司机”吴斌为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身受重伤后仍坚守司机之职,用生命换来了全车乘客的平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两名学生而被巴士碾压,失去了双腿。他们看到了当下的责任,勇敢地活在当下。或许过去的美好值得留恋,或许未来的神秘值得追寻,可不要忘记,当下也有美和欢乐,当下也有作用与收获。活在当下,是对故去之事的传承;活在当下,是为未来之进步的奠基。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之中,依佛家之言:“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正是在告诉我们,摆脱幻想枷锁,勇敢地活在当下,追求理想中那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活在当下,这便是属于你的时代。

【评语】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游离的,孤立地、平行地摆出分论点。如何选择活在当下的看法模糊,写时事类的万能材料。语言通顺。

标杆文9:《那些年,如果我出生》(评分:16+18+4-3=35)

那些年,如果我出生,或许我会站在西北大荒漠的孤城上,拿着酒杯,望着逐渐西下的夕阳,对着那慢慢升起的孤烟,与岑参同赞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些年,如我出生,或许我会在凉亭上,喝了个半醉,望着对面同时白发苍苍的苏东坡,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叹一句“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那些年„„

我真的希望我出生在那些才华横溢的年代,那个充满风流才子的年代。真希望能与太白在江上一起乘舟对饮,一起望月感叹;真希望与摩诘一起领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谛;真希望与杜甫在一起,感受到人世百味。

或许这只是个幻想,或许这也只是个梦,但我愿意沉迷于里面。每当我读到他们的诗时,都会有巨大的感悟,彷佛我穿过了时间的过道,来到他们身边,为他们被奸臣所害而气愤,为他们身陷囹圄而悲伤,为他们过隐归生活而叹惜。仿若一个五味瓶,让我体验出人生的辛酸、快乐,让我明白人生的道理,让我知道做人所需要的品质。真倡望,我出生在那些年。

或许我真的能出生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会是个不近功名,默默无闻的小诗人,每天饮酒作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过恬静的生活,远离名利之路;也许我会是一个意气丰(风)发的大名人,或许会是高官厚禄,但我知自己不会为此而蒙闭双眼,依然会用辛辣的语言,来讥讽那些无恶不作的奸臣,或许会入狱甚至死亡,但我不会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也坚信“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而已。

那些年,如果我出生了,我也许不能富可敌国,但我会象杜甫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理想,去造福所有的人。

那些年,如果我出生,即使贫困潦倒,但也不会无傲骨;那些年,如果我出生,即使位高权重,但也不会目中无人;那些年,如果我出生,即使平平凡凡,但也不会忘了自己的远大理想。

真希望,能和你们站在一起,体验世间的一切。那些年,我真希望出生。

【评语】带有抒情色彩的散文,立意源于材料的第一段。前几段比较充实,后几段比较空疏,有凑字数之嫌。有6个错别字。

标杆文10:《如果可以选择》(评分:14+14+2=30)

俗话说:“小孩一生下来,命运就已经安排好的啦”,但是他们具有选择每种不同生活的方式,不同时代出生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选择就可以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他希望出生在他想出生的地方,因为他醉心于研究古文化,那里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但是他偏偏就不是那个时代出生的,所以如果人可以选择,那家汤因比生活在他想生活的地方,那么可能他所做出的贡献更大了。

记得汶川地震的时候,在广播上听到,在电视上看到那一些让人心痛悲切的事件,他们的伤心难过,当时,他们都在想如果可以选择不出生在汶川那该多好,那就遇不上这场地震了,如果可以选择灾难不发生,那么亲人就不会离去,如果可以逃避,他们的生活将会是那么的幸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刘纬,他自小就因为意外,断去了双手,年幼的他想过放弃生命,但是,他经过家人、朋友、对他的关爱,他走出了黑影,走向了光明的通路,不怕辛苦,用双脚学弹琴,经过不停了磨练,他成功了,他成为了一位让人佩服的,能用脚弹钢琴的年轻小伙子,记得他说过一句话,他说:“他现在过得很快乐,但是,如果可以让他选择,他宁愿有双手过平凡的日子。”

每个人活着,都会有不同的愿望,如果可以选择,那么人生会是怎么样,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高考了,回想起以前,天真的小学生,到慢慢长大的中学生,到现在成年了的高中生,真的很开心,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回到那无知的童年,现在高考了,要离开陪伴我的三年的同学三年的母校,真的很不舍,如果可以选择,我想留在他们的身边,一起过开开心心,打打闹闹的日子。

俗话说:“孩子时出生,命就注定是这样的了,历史学家汤因比如果可以选择他喜欢的时期,那么他可能做出的贡献更大。汶川地震区的人们,如果他们可以选择,那么灾难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了,如果可以选择,刘纬的双手不失去,会不会他的钢琴弹得更好等等。如果可以选择,我们的生活更定会丰富多彩的。

【评语】立意基本符合,但分析过于简单,结论也简单。

标杆文11:《选择》(评分:12+13+1=26)

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有的人会选择活好今天,期盼明天,有的人会选择回到从前,而有的人选择随遇而安,每个人的选择各有不同,但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坚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面对困难,学会选择。面对困难的时候,有的人会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勇敢面对,然 而,每个人作出选择时,有没有正确对待选择?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刘伟,他一生坎坷,年少时,被电激中,导致没有了双臂,使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然而,他的意志并没有丧失,他在困难面前选择勇敢面对,他用双脚弹奏起动人的钢琴曲,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不马上死,要不就活得好好的!这句话使我学会了要勇敢面对,不到最后也不能轻易说放弃。刘伟他的成功感动了每一个人的心,他的意志征服了困难,他的选择使他走向了成功,学会选择,勇敢地面对困难。

面对挫折,学会选择。许多科学家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但有的人会选择敢于接受挫折,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方法,然而有的人会选择不加以正视,结果注定失败,于其选择逃避,倒不如选择勇敢面对,活好今天,期待明天,寻找成功的方法,例如爱迪生,他一生发明了无数样东西,他发明电灯时,做过了无数次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使他放弃,他选择了坚持再实验,反复做,结果做了一百多次实验中,成功的发明了电灯,点亮了人们的家园,点亮了人类社会,如果爱迪生选择逃避,没有正视对待挫折,世界将会一片漆黑,学会选择,勇敢接受挫折的考验。

面对生活,学会选择,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选择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有的人却迷恋着过去,可是,谁都知道,我们没有穿梭机,我们根本无法回到曾经,只有活好现在,选择现在的生活,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选择,例如怎样选择我今后的方向,如何选择工作,如何„„太多太多的诱惑,总会有许多人受不起生活的考验,选择用消极的生活态度,迷惑过去,活在了昨天,然而,我们要有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面对生活,而不是沉迷着美好的过去,面对生活的考验,我们要积极向上,学会选择,怀着信心面对生活。

生活里,许多的选择在于自己心中的信念,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学会选择正确的,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勇敢面对苦难、挫折,积极面对生活,做出正确的选择。

【评语】脱离了原材料的表、深层含义,脱离了基本意思,转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选择。

标杆文12:《无论活在什么世代》(评分:10分

残篇)

我曾经思考过,如何让我选择,我会选择出生在什么世代?然而,我并没得出最后答案,无论是在原始时期,商周封建时代,文艺上百家齐放明清时代,抑或是活在西方文艺复兴时代。我认为无论在任何时代,只要我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畏艰苦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在每个时代也能写下光彩的一笔。

我愿生活在原始荒蛮时代,尽管我衣不蔽体,目不识丁,甚至不懂语言,但我能看到千万年前地球上的原始风貌,我能为人类进化埋下坚实的种子,我能与原始生物一同前行,一并演化。让我来发明语言,制造石器,让我„„

第四篇:2013年普通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标杆卷

2013年普通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标杆卷

【作秀作文(共6篇)】

第一篇: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

“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作者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 徐珊 第二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

【点评】

本文紧扣富翁热心慈善事业,捐助三个家庭的材料,引出有关慈善的话题,并以此为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内容和含意范围。

文章开篇简单点出慈善的意义后,顺势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尴尬问题,进而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当,紧接下文论述如何改变方式,以人类共同体的平等身份行善,并举晏阳初的事例以佐证。最后,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为愿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文章观点明确,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采用适合捐助对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桥梁,让善意顺利进行,让爱心顺利传播。对当前慈善存在的社会问题分析较深入,认识较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思路清晰,论述较有层次。

比较遗憾的是,文中一些长句的语言表达不太流畅,意思不太清晰,全文例证较薄弱,不够丰富有力。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陈一平第三篇: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点评】

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认为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还是可以流动的,呼吁“让爱双向流动”。捐助与受助都是爱的表现,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有沟通交流,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并且一直传递下去。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作者这样的立意在众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立意。围绕着“让爱双向流动”,作者在第二段,从施舍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双向流动的意义。第三段,运用了两个事例,作者从受助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流动的价值。第四段从反面例子入手,表达了单向的爱的痛苦。最后发出呼吁: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当之处,可以选更恰当的例子。另外,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写得略嫌仓促,分析未够透彻。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 胡家俊 第四篇: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论证较严密有力。结构较严谨。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正确慈善和提升慈善质量有较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顺畅,如第二自然段。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周小蓬 第五篇:当慈善遭遇傲骨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点评】

此文伊始,紧扣材料,点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当慈善遭遇傲骨,双方出现如何面对之难题,文章由此焦点切入,选取施受之关系角度立论,可谓审题精准。文章先写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两个例证阐释说明何为正确的捐助方式。相较于陈光标,微尘团体的行善不是伤害而是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文章接着分析受捐心态,依然采取一反一正两个例证进行论述,文章指出,意气用事,盲目拒绝,并不代表所谓尊严、傲骨,正确方式应该像受助者黄中天那样,用自己的善意回报社会。文章着意发掘此例证蕴含的施受双方传播善意的慈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结尾,以浇水施肥喻示施受双方的本真关系,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纵观全文,观点辩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得当。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挤走骨气”的表述不准确,傲骨与回报之间的逻辑关联略显牵强,还出现一个错别字“拙”,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李永中 第六篇:点亮万家灯火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当然也有问题,最刺眼的是把“无味”笔误为“无谓”,但这些不过是白璧之微瑕。对考场作文谁又能吹毛求疵呢。

值得肯定的当然不止这些,如篇章结构就值得读者去体味,此不再赘言。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点评人:华南师大附中 高级教师 黄业泉

【标杆卷】 标杆卷一

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

“人之初,性本善”,而《圣经》也推崇善心是人的一种本性,这也是慈善的根源。有人致力于行善,就会有人要接受慈善。

接受慈善或许是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是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选择。

一份慈善就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当土地悄然焕发生机,天空亦会变得晴朗。

现代哲学对慈善理解为一种心灵的赎罪,尤其是富人行善。在财富积累中,难免会伤害了其他人生存的利益,富人行善是一种偿还他人的心理,是为剥削他人利益的忏悔。而对于接受慈善的人,若处境困难,接受他人的帮助,改变困境,同时洗脱一个负罪心理的人心中的罪恶,或许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再者,只有人接受善心,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事业中。所以接受一份善心,改变自己的处境,唤醒更多的善心与大爱,理应是个好选择。

一份慈善如滴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接受一份善心,为了付出更多的善心。

感恩与感激是人对慈善应有的心,而偿还与报答则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美国石油大王哈默,他接受但他要以劳动去换取,他纵使落魄,仍保持人的尊严,或许是他日后出人投(头)地的一个原因。反观今天,有不少社会上的助学的私人基金都要求日后受捐助的对象加入基金会,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行善,接受慈善,又不会伤害他人尊严,更在将来让更多人行善。由此看来,接受一份善心,而回报一份善心才是慈善事业中最好的结局。

一份慈善如一缕清泉,有顺流而下滋养万物,当然也有坚石相阻,拒之于门外的。

有人接受慈善,也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能自立自强,有骨气地活着,我们应当尊重这样的存在。那面对行善的人,请礼貌地说一声“谢谢”。不接受一份施舍是可以理解的一种选择,但伤害一份善心却是一种罪恶。坚石可以阻隔这缕清泉,但至少它不会污浊这一弯泉水。

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接受与否,但行善的人都应该理解,这样善心才能延续。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接受,谢谢你释放了一个心灵。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懂得偿还,谢谢你为世间增添了善良与美好。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拒绝,请你礼貌地说声“谢谢”,莫摔碎了慈善这颗清澈的水晶。

评价:一类卷。从接受的角度行文。自始至终围绕慈善行文、分析。对材料有准确的把握,文中比喻较贴切,排比的使用较恰当。但内容有空疏之嫌。得分:24+23+9=56

标杆卷二

做智慧的捐助者

一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慷慨,热衷慈善,积极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如今,这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受助者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或感激地接受,或声明会偿还捐助,或直接拒绝富翁的好意。富翁面对此情此景,还会像当初那样坚定地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吗?

曾有一位知名畅销书作家,财力极殷实。那一年,他开始对一位山区的贫困儿童进行长期资助。作家每月坚持汇款,对资助事宜极认真仔细,被资助的孩子开始向他致了一封感谢信,后来却再无回音,直到后来孩子大了些,竟写信请求增加资助数额。事实上,此前的资助金对于一个贫困区的少年足够了,作家有些奇怪,这才向联系人打听孩子的境况,一番周折后才知,少年后来因学习上的失意,误入歧途,胡乱挥霍善款,到最后资助的钱已不够花。原来作家只顾捐助,忽略了与受捐人的交流与引导,使原本的善意呆着少年走向歧路,作者悔恨不已。

这或许是大多数国内慈善的现状。多数慈善家盲目将捐助送往贫困区,却往往忽视被捐助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们收到了钱,却不知如何使用。或许我们的爱心仍浮于表面,我们妄想用捐助解决问题。然而慈善与其它事业一样,需要心血投入。

让我们将视线移向国外,在一些国家,慈善观念和社会机制或许相对完善。一位名叫麦克菲的富豪,凭借自己的勤劳与独特的经营之道创办了美国有名的连锁超市。当一位因家贫无力支付大学费用的麻省理工男孩向麦克菲请求资助,麦克菲回信告诉他,自己已告知麻省理工附近的那家超市的负责人聘用这位男孩,并向他提前支付一年的工资。多年后,已成功创业的男孩在自己公司的开业礼上,回忆起当年的那位智慧的慈善家,不禁感慨道:“是他正确的捐助方式早就了今天的我。”其实,在男孩大学期间,麦克菲常与他联系,两人交谈常十分欢快,男孩从未因自己的贫困与被帮助人的身份感到自卑。

更有慈善家给多名贫困儿童寄圣诞贺卡,并对回信的孩子进行资助,并给予其生活上的知道。古人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赞扬了一种巧妙的捐助方式。在物质发达的今天,慈善成为更多人的话题。而富豪们的捐助方式对受捐者有极重要的影响。直接捐助大笔数额,不仅会对敏感的人造成伤害,甚至会给受捐者带来安于享乐的错觉。合适的捐助方式能巧妙地给人帮助,同时助其自强、自立。若我们成为富豪,在捐助同时应多与受捐者交流,平等看待受捐者。捐助能毁掉一个人,更能帮助一个人。中国慈善方兴未艾,富翁们,请将你们的财物与关怀一起拨(播)撒人间。

评语:一类卷。

文笔流畅,从捐助者的角度构思行文,正反论证。叙事清晰,议论到位,见解有光彩。语言表达平中有巧,用语精。

两点不足:1.第一段提出的问题与全文关系不大。

2.三个错别字。得分:23+23+9-1=54

标杆卷三

有尊严地谢绝

一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心帮助三个困难家庭。面对热心人的捐助,三个家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家感激而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了,声明一定会偿还。还有一家出人意料地谢绝了富翁的好意。在我看来,富翁的好意毋庸置疑,但有尊严的谢绝才是最佳选择。只有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俺有手有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名清洁工大叔的话道出了多少劳动者的心声,深圳一群大学生和白领发起公益餐厅活动,免费邀请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低收入生活困难者进餐,然而,这一爱心慈善事业却没能“火”起来。的确,生活困难者需要他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身体健康的人不应该接受他人的施舍,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常识”。他们谢绝他人的帮助,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你的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面对他人的捐助,你是否能顶住生活的压力,有尊严地谢绝呢?何玥的父母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好的诠释。年金十二岁的小何玥身患重病,生命仅剩下三个月。从小爱助人的何玥决心捐出自己全身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何玥逝世后,父母含泪完成了女儿的心愿。此时,留给何玥父母除了悲痛,还有治病欠下的债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了,为何玥父母送来捐款。这对夫妻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一句“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的话语感动了无数的人。原来,面对他人的捐助,有一种选择是有尊严的谢绝。

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时候,即使是饥寒交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乞人也不会接受。即使是出于好意,他人可能因顾及尊严而拒绝。李维斯决绝富人提供的大餐,在困窘中想出生产牛仔裤的创意,最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老干妈”陶碧华下岗后摆摊赚钱,拒绝领取政府的“低保”,创出辣椒酱品牌,收获成功。面对困境,谢绝他人的好意并不容易,但尊严却是促使你前进的不竭动力。有尊严地谢绝,对处在困境中的人而言意义非凡。

泰戈尔曾说: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面对不期而遇的磨难,(、)贫困等,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人的好意。但我们更应该有尊严地谢绝。只有凭自己的力量打拼,积极地面对困难,才会体味到成功时如雨后甘霖般的喜悦。

评价:一类卷下。观点鲜明,符合题意。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不足:说理略显简单,分析直线化。得分:22+20+7=49

标杆卷四

接受帮助

哲学上说:“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存在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密切,我们有时面对的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而有(的)人的接受后声明一定会偿还。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陷入困境时,在自己束手无策时,不妨暂且放下面子接受帮助,渡过困难后回报他人,这不就是尊严所在吗?

著名的“鞋管家”创始人李朝杰一开始创业时可谓筚路蓝缕。一朋友见他连吃饭都成问题,把自己曾经做过擦鞋的鞋箱给了李朝杰。李朝杰犹豫过,但他还是从事了这一职业并告诉朋友,他朝一日赚钱后一定归还。终于,凭着艰苦的劳动,他创立了擦鞋连锁店——鞋管家。

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年没有暂且放下面子,轻视别人的帮助,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可能现在只是个默默无名为温饱奔波的人。他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把钱还给了朋友。尊严,从未被他丢下,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他来说,不是别人的轻视,不是别人的侮辱,而是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只要自己靠双手能回报别人,尊严则一路都在。站着的人不一定伟大,蹲着的人不一定渺小,(。)站着做人,蹲着做事才是强者。正是这样,他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尊严。

雷德蒙,英国著名400米短跑冠军,因脚伤在1988年奥运会比赛两分钟前退出,1992年的奥运会,他等了四年。他做了八次手术,为了只是心中的奥运金牌。但在离终点还有175米处,他始终是脚伤发作,对手都跑过终点后,美国一运动员返回到他身边,陪他坚持“跳”到终点。

雷德蒙并没有认为对手是故意同情他。他们深情地拥抱了并邀请他到英国做客。他接受帮助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尊严丢了。他知道,尊严一直与他同在,奔向成功的终点只有快慢之分,而无胜负之分。正是这样,他认识了一个作为知己的人。

生活中,我们也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是回避别人的好意,还是接受后并给予回报。会对以后的道路有一些影响。学习中,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题,我们是主动接受别人热情的解答,还是认为他只是在向自己示强呢?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吧?

接受别人帮助,并不意味着丢弃你的尊严。在你接受和给予回报时,你的尊严一直都在。

评价:二类卷上。从家庭三引申出观点,观点与三号卷形成对照。题目是帮助,实际写的是接受捐助。中心突出,但不会分析。评分:20+20+7-1=46

标杆卷五

自力更生,方能成功

一个为人慷慨,白手起家的富翁了解了三个困难家庭并给予援助,一家毅然接受、一家犹豫接受,而令我振(震)撼的是一家谢绝了好意。我赞成谢绝好意的家庭。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坚定信念,谢绝别人的好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力更生,方能成功,成就未来。

面对着命运的不公,她毅然接受;面对着生活的困难,她坦然自若,霍尔金娜用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创造出最美丽的辉煌。在成为体操运动员的前夕,她被众多启蒙教练抛弃,由于先天性身体的缺陷而不能当上一名出色的体操员。在困难面前,她不放弃,在训练之时,他不后悔。曾经,有一名资深的教练对泥沼中的金娜伸出援手,但被毅然谢绝,因为金娜相信,靠自己的双手,她能打破命运,成为出色的体操员。果然,霍尔金娜用自己的双手,超越了体操的界限,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国际体操冠军。诚然,谢绝他人好意,自力更生,能创造辉煌的成功。

他背负起家庭的重担,穷是他唯一的特点,他就是谢绝了他人的好意,自力更生,最终成就理想,他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在他父亲死去以后,一个人背负着家庭的生计,学习后还要工作。有一名慈善家曾对李嘉诚一家伸出援助之手,但被李嘉诚坦然拒绝。对于援助,他更想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成功。面对工作的低薪,他不断前进;面对贫困的折磨,他镇定自若。最终,李嘉诚以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公司,并成了香港首富。显然,自力更生,谢绝好意,能成就未来。

纵观古今社会,许多有困难的人都盼望着得到他人的援助,而意识不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导致社会上许多青少年失去了就业机会,终日盼望有人相助而无所事事,守株待兔,最终一败涂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跟紧社会的步伐、努力就业、谢绝他人的好意,用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才能成就人生,成就未来,“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接受他人好意,并不是坏事;而谢绝他人的好意,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赢得成功,不更是一件好事吗?

评价:二类卷中。用的是家庭三的角度,观点积极向上,有正能量。文章平实,局部偏离核心内容。

评分:20+18+7=45

标杆卷六

敢于接受

敢于回报

人生路上的挫折,总会把我们打击得遍体伤痕。如果这时候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不要犹豫,这是一个机会,是上天给予的机遇。如果你认为这是对你的同情,那是错误的,对方同情一个不相识之人。面对挫折的人,勇于去接受,但不要忘记回报对方。

从前,有一位女大学生叫辛蒂,她不幸因为化学实验而染上了“多重化学的过敏症”,这使他的生活发生巨变。她连化学物制品,如洗发水、香水等普通日常用品都会过敏,但这个社会并没有放弃她。她住在一个特殊的房子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辛蒂接受了社会各热心人的帮助,她努力研究关于化学物过敏的问题,还建了“化学咨询网”,引来了五千多名来自二十二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来注册会员。她为的就是帮助那些受到伤害,与她一样被化学物所伤害的人。辛蒂勇于接受社会的帮助,并不觉得这是同情,她还抱着感激的心回报社会。最后,她获得了非常光荣的“另类诺贝尔奖”。

现在,阿里巴巴董事局长马云,是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但是以前,他是一个生活困苦,却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他放弃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他认为,他可以做得更优秀。他立志创业,但由于生活困难,只能卖点内衣,(、)小药品等东西。在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很担心。决定为他出钱又出力支持他。马云没有拒绝,他坦然接受,并承诺一定会偿还。进过他毕生努力,从翻译社走到黄页,再从黄页走到建立了阿里巴巴,这一路走来,满路途的荆棘,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马云成为了新一代的风云人物。通过别人的帮助,他不认为是一种同情,而这是一种支持,一种力量,所以他坦然接受了对方给予的帮助,并且承诺将来一定会报达(答)。他做到了,这是一个传奇。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在必要时,接受帮助,那不是别人的同情心,那时对方的一种支持与信任。因为信任你的能力。

评价:二类中偏下卷。

有家庭二的角度引申而来。紧贴材料行文,观点清晰,结构完整。

不足:平淡有余,文采、结构不足个别语句有语病。三个错别字。评分:19+17+6-1=41

标杆卷七

成功与否,有心态决定

一位白手起家,成为富翁的人,他热心于慈善事业,并且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然而每家人对待他的同情给予了不同态度。

三个贫困家庭对待他富翁的捐助的不同,是否能反映出他们贫困的因由呢?

有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对于我来说,家虽贫,但尊严不该贫!当面对金钱时,如果直接向它低头,那么一个人最基本的自尊已经销声匿迹,那么谈何成功呢?或许也是情非得已,因家庭处境贫困,而收下别人的同情,故这样来安然过日子的,心里会好过吗?为何不看重自身尊严,做有骨气的人?这家人终究无法摆脱贫困,只能看着别人脸色过日子,找不到自己在社会的价值,无法成功,最后,他得到的是金钱而失去了尊严。

也有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这家人有尊严,有骨气,但是他们认为是一种施舍,不想得到别人的可怜,无法放下面子,也看不清事实。若他拒绝了富翁的捐助,那么他的家庭会保持现状,无法摆脱现实的折磨,连成功的路也无法踏上。最后,他得到的是尊仰,而失去的是机会。

而其中一家他接受了捐助,并声明一定会偿还。这一家人即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又为自己的家庭得到了基本的帮助。他接受了,而且声明会偿还,那么,他是有骨气有尊严的人,若不偿还,那么笔钱将会成为是一种施舍,而不是帮助,因此,他这种做法即得到了帮助,保护了尊严,又得到了一次成功的机会。我相信,这种人他将会成功!并在社会中得到自身的价值。

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并非每个人都是富翁,但我们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自身心态的定位,那才是决定你成功的源泉。人,首先必须要有尊严才能成为独特的人才,而且要善用一切事物,不能因尊严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我们要做有志气、有骨气地聪明人,而不是做一名向金钱低头的人。

评价:二类卷下。对材料的理解较准确,总观点游离于自己提炼出来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评分:17+18+5-4=40

标杆卷八

回报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富翁给的捐助,我们理应学会回报,受之滴水,涌泉相报。

命运给蜡烛油尽身枯,可它回报世人的是一屋子的光亮;命运给种子一滴甘露,可它回报的却是一大树的荫凉;命运给贝多芬是一双聋耳,可他却回报给世人动听的音乐。学会回报,尽管命运待你不公,也要怀着感恩之心去回报他人,造福社会!

鲁迅为报国三易其志。开始采矿为生的他,希望实业救国,但发现国人被疾病缠身,便从医,但后来他又发现,国人麻目(木),即使救了身体,但精神上还是腐朽,便决定弃医从文,用笔去报国.救民,唤醒沉睡中的国人。鲁迅以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养育他的祖国,这便是涌泉的回报。当国家陷入危难时,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回报祖国,成为中华民族的“背(脊)梁”。

柏杨,一位“不为民主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作家。他岁没有大学文凭,却著作千篇。他因说获罪,获罪十年,他因说获罪也因说而名世,不少商人帮助他逃脱,不少政客为他说服。而他虽身困笼中,却笔行千里,一直在为社会为苍生说话,虽命运对他无情,但他一直回报社会。用自己笔来针砭时弊,同时也是在为养育自己的祖国做回报。

东北保安訾立凭着努力回报祖国与社会。一个小保安竟成为天津大学的学生,其中努力非同一般。他的动力是什么?感恩之心。对母亲的、父亲的、社会的、祖国的感恩就是他一直前行的动力。小时因家中贫困,母亲和父亲拼命撰(赚)钱供他读书,却最后也不得不放下书本。所以他长大后,努力工作,在一间学校当保安,一有时间便拿书出来读,后来校长特批他在课室听课,这便对他很有帮助,一颗感恩回报父母之心,使他不仅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达成自己的梦想。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回报,或许只是一个考完试后对老师一个衷心的微笑,在别人帮助你后,一句深情的感谢,这便是回报,不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要做到滴水之恩滴水相报!

评价:符合题意,大而化之谈回报、感恩。评分:16+15+5=36

标杆卷九

选择是一种态度

面对富翁的无私捐助,三家人有着三种不同的选择,有选择拒绝,有选择欣然接受,有选择偿还。在漫漫人生路中我们会有很多选择,但每一种选择都反映出我们一种态度。

选择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态度。

被外界评论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李安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华人的肯定,自从李安拍完《色戒》后便销声匿迹.而他新拍的《少年派》更是连宣传的气势也没有.但是就是这部默默无闻的电影使李安再次获得世人关注。有不少媒体在采访李安问:“为什么你可以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李安说:“因为我选择得失,我不会为了片房而去拍一些滥竽充数的电影.我们是导演就该一心一意拍剧.你只要拍好了片房自然也就来了,这便是我的选择。”

从李安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李安的选择,在现今大多数导演拍戏只是为了片房的风气上.李安的选择无疑需要更多勇气.但同样李安也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宁缺毋滥.也正是李安的这种不追片房一心拍戏的态度使他的每一次片房都是大卖,所以选择是勇气更是态度。

选择是一种衷心更是一种态度。

小悦悦事件19位路人的漠视.这便是他们的选择。这是一次良心的态度,这更是良心的选择.但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这难道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吗?在最近多地发现了校长对女学生进行了性侵案.顿时整个社会为之愤怒.大家微博上纷纷晒出“开房找我,放开小学生。”这些为人师表选择对小学生下手,这难道是他们良心的选择.他们也有女儿,这到底是道德的陨落还是人性泯灭?这样的选择我们感到无耻,更为他们事后态度感到心凉。

习近平说过“中国梦”一词.同样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希望大家的选择可以对得起自己良心.我希望大家的选择有利于他人.我希望选择不仅仅是选择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社会对自己态度.我选择,我态度。

评价:材料是一个由头,有套作之嫌疑。评分:11+12+2=25

标杆卷十

尊重别人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都是为自己的须(需)要而选择,每个人心理都不同,也不是同一阶级的人心理方面都是同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

有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他以前是一个贫困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知识的运用,成为了富翁。他是一个为人慷慨,热心于善事事业。

有一天,他了解到有二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者几个家庭的处境,在此他回忆了他以前贫困时的生活,他决定向他们这些贫困家庭提措(供)捐助。

很快,他就去了第一个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富翁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开心。

然后,他就去了第二个贫困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很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富翁听了,很高兴地说这家人很有动力。

最后,他去到第三个贫困家庭里捐钱,他开心地把自己的钱捐给这家人,这家人很客气地谢谢了他的好意,说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所以这家人拒绝了。富翁眼看这家人太不给面子了,富翁拿这些钱气愤愤地跑回自己的公司了,富翁气冲冲的拿着钱跑回来他的秘书见到了,就和富翁了解是什么事,富翁一字不留地说给了秘书听,还说以后都不做善事了,秘书听了就和他分析,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每个人的心理接受也不同,每个人的须要也不同,还说,如果你不想喝水,别人死都要你喝,你会怎样,富翁慢慢认识到,“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所以,富翁从此以后也照以前一样帮助别人,这让他越来越开心,还自创标语:“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尊重别人的选择,就是尊重自己.我们不能让别人照着自己的思想去办事,要懂得,不同环境,人的生活不同,人的生活须(需)求也不同,不要麻目(木)地要求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权,这样别人才会尊自你。

评价:好处:能紧贴材料行文。

不足:1.用大量篇幅对原材料扩写

2.语言较差 评分:15+12+2=29

标杆卷十一

人生观与人生

出生于同一个世界,我们了解着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是每个人是共性的同时也是个性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构建了我们独特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而正是这点的不和谐,却如同涟漪在平静的湖中赛开,形成了我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同一事件的不同选择。

正像宁铂,上天给予了他“中国第一神童”的天赋,他也早早成名,进入“少年班”。但天资聪明的他,却不懂得正确的选择。他如同火箭上窜,15岁就已进入中科大学习。他从小心中最热爱的是天文学,但他是神童啊!在社会与自身的压力下,他选择了理论物理,一门天才进修的学科。少年的他在成人的环境中日益沉默寡言。神童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多次报考研究生,却次次因为个人原因而退出。他的人生观被扭曲了。他背负着神童的名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向众人宣布他将出家的消息。终于他抛开了尘世,浸溺禅学当中。

而一个不同的人生观,却带给了同为神童的陶哲轩不一样的人生。他3岁的时候便被送入了小学的大门,但终日哭哭啼啼的让他的父母下定决心让他接受循序渐进的教育。但他的天赋并没有被浪费,他的课程由为香港大学的毕业生的母亲教授,同时他又可以开开心心的与同龄的孩子处在同一个集体,这对他人生观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美国一所大学的招生来临时,本来可以作为史上最年轻大学生入校的陶哲轩断然拒绝了。正是这样的人生观,令陶哲轩,这个史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人生观带来着不一样的人。如同阿育王,这名印度最伟大的君主,本是一个有着残暴人生观的暴君。他杀死了99位兄弟与十万人才登上王位。但血流成河的景象令他恍然大悟。他终于开了圣心,以义待民,以仁治世。可能成为暴君的他,因为人生观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更如武悼天王冉闵,他以粮救民,自己却常带兵抢胡人的粮食,即使他最后被腰斩,但他人生观所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却一直影响着我们,他是英雄!

当面对着不同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面对捐助,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偿还,有的人拒绝,这是他们人生观的不同所致。而我们的人生,也正是由我们独特的人生观所引导,而正是这样,我们才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与那未知的未来。

评语:谈形而上的哲学问题,勇气可嘉,但不自量力。评分:11+12+1=24

第五篇:吴敏教授点评2013广东高考标杆作文(全文)

吴敏教授对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标杆卷的评卷说明

整理/梁圣东

笔者按:为使广大考生明确高考作文备考方向,进一步有效提升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广东省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期盼能减轻广大学子的学业负担,笔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对今年广东高考语文科阅卷情况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整理,本文即根据吴敏教授于2013年6月12日在华南师范大学高考评卷培训动员大会上对11篇标杆作文的说明整理而成,所发布的标杆作文,均经过笔者的认真校对。吴敏,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评卷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经过前几天认真的试评,我们一共选出了11份有代表性的标杆卷。这些标杆卷的选择和解释都是根据广东省普通高考评卷的标准和刚才陈教授所讲的评分准则和细则来制订的。

1号卷: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

1.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

“人之初,性本善”,而《圣经》也推崇善心是人的一种本性,这也是慈善的根源。有人致力于行善,就会有人要接受慈善。

接受慈善或许是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是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选择。一份慈善就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当土地悄然焕发生机,天空亦会变得晴朗。现代哲学对慈善理解为一种心灵的赎罪,尤其是富人行善。在财富积累中,难免会伤害了其他人生存的利益,富人行善是一种偿还他人的心理,是为剥削他人利益的忏悔。而对于接受慈善的人,若处境困难,接受他人的帮助,改变困境,同时洗脱一个负罪心理的人心中的罪恶,或许更(修改前为“各”)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再者,只有人接受善心,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事业中。所以接受一份善心,改变自己的处境,唤醒更多的善心与大爱,理应是个好选择。

一份慈善如滴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接受一份善心,为了付出更多的善心。感恩与感激是人对慈善应有的心,而偿还与报答则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美国石油大王哈默,他接受他人救济,但他要以劳动去换取,他纵使落魄,仍保持人的尊严,或许是他日后出人投(头)地的一个原因。反观今天,有不少社会上的助学的私人基金都要求日后受捐助的对象加入基金会,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行善,接受慈善,又不会伤害他人尊严,更在将来让更多人行善。由此看来,接受一份善心,而回报一份善心才是慈善事业中最好的结局。

一份慈善如一缕清泉,有顺流而下滋养万物,当然也有坚石相阻,拒之于门外的。有人接受慈善,也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能自立自强,有骨气地活着,我们应当尊重这样的存在。那面对行善的人,请礼貌地说一声“谢谢”。不接受一份施舍是可以理解的一种选择,但伤害一份善心却是一种罪恶。坚石可以阻隔这缕清泉,但至少它不会污浊这一湾泉水。

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接受与否,但行善的人都应理解,这样善心才能延续。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接受,谢谢你释放了一个心灵。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懂得偿还,谢谢你为世间增添了善良与美好。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拒绝,请你礼貌地说声“谢谢”,莫摔碎了慈善这颗清澈的水晶。

这份卷子我们要做一点文本细读。第一自然段,文章一开头引用了三字经中儒家经典的“人之初,性本善”,同时说明《圣经》“推崇善心是人的一种本性”,得出善心是慈善的根源,于是文章引出了自己将要论述的问题,就是“有人致力于行善,就会有人要接受慈善”,这样就引出了“行善”和“接受慈善”这样的捐助与接受捐助的关系问题。之后,这篇文章主要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立论,来行文,就是“用怎样的方式去接受慈善、去体现慈善的本质呢?”文章第二自然段说:接受慈善是在“某种程度上是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选择”。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段落,文章用“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的现实”这一对形容词加名词的偏正结构,用词有力而恰切地暗示出“高贵的尊严”它可能让接受者难于简单地急性地去接受捐赠,“残酷的现实”又可能让接受者心存多种想法,这一对词,话里有话,用辞很重,这个考生的语言能力应该是很棒的。

接着,文章就分析了三种接受慈善的情况,紧紧围绕着“慈善”、“善心”的问题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一种情况是直接接受富人的行善。在文章第四自然段说,富人行善是心灵赎罪和偿还他人,因为在财富积累过程中,难免对他人生存利益伤害。这种观点,可能大家会觉得比较陌生,其实这个观点也是借鉴了现代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和经济伦理学的观点。不过,文章在这里如果这样表达“现代哲学有这种观点赋予行善是什么什么心理,我很同意这种观点”,文章如果这样表达就不太会容易引发歧义和争议,因为可能有的读者不赞同他这种观点,所以这是文章表述不是特精准的地方。但是作为一篇考场作文,以那么精准的要求来对待考生,我想也是一种苛求,是不太合适的。好了,这里说的是富人行善。

那么,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讲,文章它就说“接受慈善的人,若处境困难,接受他人的帮助,改变困境,同时洗脱一个负罪心理的人心中的罪恶,或许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那个“更”字是考生修改过的,这个考生有很好的语言感,而且文章的论述不是就此止步,而是有更深入的开掘,他继续说“只有人接受善心,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事业中。所以接受一份善心,改变自己的处境,唤醒更多的善心与大爱,理应是个好选择”,这个论述是颇有深度的,因为慈善事业是一个双边活动,只有捐没有受,慈善就没有完成;有捐有受,互动,慈善事业才会发展,这是一重深意。文章另一重深意。是他唤醒了更多的善心与大爱,这就是慈善的本质。而关于这个慈善的本质,这篇文章在一开头、中间的论述和结尾的几段,不断强化着慈善本质的基本观点。所以这篇文章在论述和立意上是相当深刻的。这是第一种接受慈善的情况。

第二种接受慈善的情况,是“接受一份善心,而回报一份善心才是慈善事业中最好的结局”。

第三种接受慈善的情况,是“不食嗟来之食,能自立自强,有骨气地活着”,然后这位考生对第三种情况的论述又颇有分寸,有理性,说对第三种接受的情况“应当尊重这样的存在”,认为“不接受施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伤害捐者的善心”。他的论述是相当有分寸的。

文章的末四段是总结性段落,分别回应前面三种接受者的情况,再次强调对行善的人应该理解,这样善心才能延续,强调慈善的本质。

这是我们对这篇文章在内容上所作的一个解读。通观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自始至终,它围绕了慈善的问题,分析对慈善所应持有的态度和行为,强调善心、大爱是慈善的本质,因而是对材料有准确而较为透彻的把握,中心突出,内容充实,书写工整。这篇文章有几处比喻,比如说“慈善如春雨”“慈善如滴水”“慈善如一缕清泉”,虽算不上新鲜,但也比较贴切,他有排比式的段落,排比句式的使用,也还是出色的。当然,这篇文章有论述不够严谨、充分、具体,说理不乏空疏的地方,但这究竟是一篇篇幅不足千字的文章,而且是考场作文,写成这样已经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理解力,我觉得广东优秀考生在局部的知识结构和阅读面上可能超过我们老师,所以我们的老师也要有足够的阅读力。

这篇文章打分:内容项24分(一等卷的高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表达项22分(总体还是好的,但是段落还是零碎,文体意识不够精准,有些地方的表述也不够精准),发展等级10分(打在“立意深刻”上),总分56分。2号卷:做智慧的捐助者

2.做智慧的捐助者

一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慷慨,热衷慈善,积极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如今,这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受助者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或感激地接受,或声明会偿还捐助,或直接拒绝富翁的好意。富翁面对此情此景,还会像当初那样坚定地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吗?

曾有一位知名畅销书作家,财力极殷实。那一年,他开始对一位山区的贫困儿童进行长期资助。作家每月坚持汇款,对资助事宜极认真仔细,被资助的孩子开始向他致了一封感谢信,后来却再无回音,直到后来孩子大了些,竟写信请求增加资助数额。事实上,此前的资助金对于一个贫困区的少年足够了,作家有些奇怪,这才向联系人打听孩子的境况,一番周折后才知,少年后来因学习上的失意,误入歧途,胡乱挥霍善款,到最后资助的钱已不够花。原来作家只顾捐助,忽略了与受捐人的交流与引导,使原本的善意带着少年走向歧路,作者悔恨不已。

这或许是大多数国内慈善的现状。多数慈善家盲目将捐助送往贫困区,却往往忽视被捐助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们收到了钱,却不知如何使用。或许我们的爱心仍浮于表面,我们妄想用捐助解决问题。然而慈善与其它事业一样,需要心血投入。

让我们将视线移向国外,在一些国家,慈善观念和社会机制或许相对完善。一位名叫麦克菲的富豪,凭借自己的勤劳与独特的经营之道创办了美国有名的连锁超市。当一位因家贫无力支付大学费用的麻省理工男孩向麦克菲请求资助,麦克菲回信告诉他,自己已告知麻省理工附近那家超市的负责人聘用这位男孩,并向他提前支付一年的工资。多年后,已成功创业的男孩在自己公司的开业礼上,回忆起当年的那位智慧的慈善家,不禁感慨道:“是他正确的捐助方式造就了今天的我。”其实,在男孩大学期间,麦克菲常与他联系,两人交谈常十分欢快,男孩从未因自己的贫困与被帮助人的身份感到自悲(卑)。

更有慈善家给多名贫困儿童寄圣诞贺卡,并对回信的孩子进行资助,并给予其生活上的指导。古人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赞扬了一种巧妙的捐助方式。在物质发达的今天,慈善成为更多人的话题。而富豪们的捐助方式对受捐者有极重要的影响。直接捐助大笔数额,不仅会对敏感的人造成伤害,甚至会给受捐者带来安于享乐的错觉。合适的捐助方式能巧妙地给人帮助,同时助其自强、自立。若我们成为富豪,在捐助同时应多与受捐者交流,平等看待受捐者。捐助能毁掉一个人,更能帮助一个人。中国慈善方兴未艾,富翁们,请将你们的财物与关怀一起拨(播)撒人问(间)。

这篇文章写得很流畅,很好读。在试评阶段,我们浏览了不少的文章,很多文章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写的,而这篇文章它是从捐助者的角度来写,从富翁、从慈善家的角度来构思行文,这个角度是明晰而新颖的,他选好角度。观点非常明晰:做一个智慧的捐助者。何谓“智慧的捐助者”呢?这篇文章就举了一反一正两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反面的例证是说财力殷实的畅销书作家,资助贫困山区的儿童,因捐助忽略了与受捐者的交流、引导,使原本的善意反而带着少年走向歧途,作家悔恨不已。这是反面的例证。正面的例证是说美国富豪迈克菲用正确的方式资助麻省理工大学的男孩,为男孩提供工作职位,提前支付工资,与他交流,男孩从未因自己的贫穷和被帮助人的身份感到自卑,后来自己也成功创业。通过这样一反一正的对比之后,文章在最后一段里说,“直接捐助大笔数额,不仅会对敏感的人造成伤害,甚至会给受捐者带来安于享乐的错觉。合适的捐助方式能巧妙地给人帮助,同时助其自强、自立”,然后文章末尾引用了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子),给予他人可供使用的鱼,不如交给人以捕鱼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使人源源不断地享受鱼的美味。这一段以及前 面一反一正两个例子,说明了智慧的捐助者不应该只是经济、物质方面的直接供给,同时,还应该包括与之相关的劳动付出、工作机会、双方交流、思想情感的引导与关怀等方面,你看,这就是“智慧的捐助”,这就是这篇文章的观点:何谓“智慧的捐助者”。

这篇文章是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写成,叙事清晰,议论到位,见解构思有光彩(“智慧”讲得很好)。在语言表达上,平中有巧。这篇文章整个语言比较平和,但是用辞颇为精巧。比方说智慧的捐助者,智慧的慈善家,他用了一些细微的词来代替,比方叫“正确的捐助方式”“巧妙的捐助方式”“合适的捐助方式”,这些,就是智慧。这样的形容词互换,用词精细。

这篇文章有两点不足:第一,第一段提出的问题与整篇文章的论述不能有机地相结合。第一段都是最重要的段落,它原本的问题就是“富翁面对此情此景,还会像当初那样坚定地对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吗?”这个问题提得很简单的,但是他回答的是“富翁应该怎样智慧地资助”,所以第一段提出的问题与下面具体论述的内容是有一些细微的错位;第二,这篇文章有三个错别字,要扣1分。在分分计较的高考中,扣1分错别字也是可惜的。

这篇文章最后的得分:内容23分(这是一篇一等卷的作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表达23分(语言流畅,书写工整),发展等级9分(打在“见解构思新颖”上面),扣1分(错别字),总分54分。

3号卷:有尊严的谢绝(“的”应该为“地”)

3.有尊严的(地)谢绝

一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心帮助三个困难家庭。面对热心人的捐助,三个家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家感激而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了,声明一定会偿还。还有一家出人意料地谢绝了富翁的好意。在我看来,富翁的好意毋庸臵疑,但有尊严的谢绝才是最佳选择。只有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俺有手有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名清洁工大叔的话道出了多少劳动者的心声,深圳一群大学生和白领发起公益餐厅活动,免费邀请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低收入、生活困难者进餐,然而,这一爱心慈善事业却没能“火”起来。的确,生活困难者需要他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身体健康的人不应该接受他人的施舍,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常识”。他们谢绝他人的帮助,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你的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面对他人的捐助,你是否能顶住生活的压力,有尊严地谢绝呢?何玥的父母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好的诠释。年仅十二岁的小何玥身患重病,生命仅剩下三个月。从小爱助人的何玥决心捐出自己全身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何玥逝世后,父母含泪完成了女儿的心愿。此时,留给何玥父母的除了悲痛,还有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了,为何玥父母送来捐款。这对夫妻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一句“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的话语感动了无数的人。原来,面对他人的捐助,有一种选择是有尊严的谢绝。

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时候,即使是饥寒交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乞人也不会接受。即使是出于好意,他人可能因顾及尊严而拒绝。李维斯拒绝富人提供的大餐,在困窘中想出生产牛仔裤的创意,最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老干妈”陶碧华下岗后摆摊赚钱,拒绝领取政府的“低保”,创出辣椒酱品牌,收获成功。面对困境,谢绝他人的好意并不容易,但尊严却是促使你前进的不竭动力。有尊严的谢绝,对处在困境中的人而言意义非凡。

泰戈尔曾说: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面对不期而遇的磨难,(、)贫困等,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人的好意。但我们更应该有尊严地谢绝。只有凭自己的力量打拼,积极地面对困难,才会体味到成功时如雨后甘霖般的喜悦。

这篇文章采用的是家庭三的角度,它的观点在第一自然段,也讲得很清晰,认为面对富翁的好意,应该为维护尊严而谢绝,他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令人欣慰和鼓舞。所以这篇文章也是符合题意的,观点明确。

这篇文章接着详细地说了两个例子和简略地说了几个例子。详细说了两个事例,一个是深圳的清洁工、农民工等低收入者谢绝去大学生和白领开办的公益餐厅就餐,这些劳动者要靠自己的双手,自己养活自己,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一个例子。另一个例子是寿龄只有十二岁的何玥捐出了全身器官,治病欠下了巨额债务,但是何玥的父母却有尊严地谢绝了社会捐款,用“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来感动他人。这是这篇文章详细说的两个例子,然后略说了牛仔裤的发明者李维斯在困窘中创业、老干妈下岗摆摊,最终收获成功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倒数第二自然段“面对困境,谢绝他人的好意并不容易,但尊严却是促使你前进的不竭动力”,这个也算是他的观点,跟第一段提出的观点呼应。这个观点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就是,谢绝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另一层意思是尊严促使自己前进。所以这篇文章观点明确,而且是充满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也比较流畅。

这篇文章的不足有两处:一处是这篇文章的整个说理略显简单,他在论述谢绝与尊严之间的关系上比较简单,它用的是家庭三的角度,当然分析也是比较直线化的,因为谢绝有可能是维护了尊严,但接受也未必是失去尊严。比如说小姑娘何玥,她在临终前捐献了器官,但接受捐赠者不仅不会失去尊严,其实也更延续了这小姑娘的生命,并且成长了这小姑娘的生命,接受者同样也是有尊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论述有点单向度,这是略显不足的地方。另外这篇文章,在倒数第二段举了一个乞讨者的例子,说“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例子属于举例不当,说理欠妥。

综合打分:内容项22分(一等卷偏下),表达和发展是在二等里打分,表达20分,发展等级7分(打在“材料较丰富”上),总分49。

4号卷:接受帮助

4.接受帮助 哲学上说:“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存在的基础(。)”。(应去掉)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密切,我们有时面对的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而有(的)人的(在)接受后声明一定会偿还。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陷入困境时,在自己束手无策时,不妨暂且放下面子接受帮助,渡过困难后回报他人,这不就是尊严所在吗?

著名的“鞋管家”创始人李朝杰一开始创业时可谓筚路蓝缕。一朋友见他连吃饭都成问题,把自己曾经做过擦鞋的鞋箱给了李朝杰。李朝杰犹豫过,但他还是从事了这一职业并告诉朋友,他朝一日赚钱后一定归还。终于,凭着坚(艰)苦的劳动,他创立了擦鞋连锁店——鞋管家。

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年没有暂且放下面子,轻视别人的帮助,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可能现在只是个默默无名为温饱奔波的人。他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把钱还给了朋友。尊严,从未被他丢下,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他来说,不是别人的轻视,不是别人的侮辱,而是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只要自己靠双手能回报别人,尊严则一路都在。站着的人不一定伟大,蹲着的人不一定渺小,(。)站着做人,蹲着做事才是强者。正是这样,他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尊严。

雷德蒙,英国著名400米短跑冠军,因脚伤在1988年奥运会比赛两分钟前退出,1992年的奥运会,他等了四年。他做了八次手术,为了只是心中的奥运金牌。但在离终点还有175 米处,他始终是脚伤发作,对手都跑过终点后,美国一运动员返回到他身边,陪他坚持“跳”到终点。

雷德蒙并没有认为对手是故意同情他。他们深情地拥抱了并邀请他到英国做客。他接受帮助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尊严丢了。他知道,尊严一直与他同在,奔向成功的终点只有快慢之分,而无胜负之分。正是这样,他认识了一个作为知己的人。

生活中,我们也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是回避别人的好意,还是接受后并给予回报。(,)会对以后的道路有一些影响。学习中,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题,我们是主动接受别人热情的解答,还是认为他只是在向自己示强呢?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吧?

接受别人帮助,并不意味着丢弃你的尊严。在你接受和给予回报时,你的尊严一直都在。

这篇文章的观点与前面3号卷《有尊严地拒绝》的观点恰好构成一个对照,这篇文章认为“个人陷入困境时,在自己束手无策时,不妨暂且放下面子接受帮助,渡过困难后回报他人,这也是一种尊严”,这个观点的表述在第二自然段。

这篇文章它的写作角度是从家庭二延伸而来,然后,文章就取了一个鞋管家叫李朝杰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筚路蓝缕的李朝杰在吃饭都成了问题的时候接受了朋友做过擦鞋的鞋箱的帮助,后来创立了擦鞋连锁鞋管家。文章的分析在第四自然段,“李朝杰当年如果没有暂且放下面子,轻视别人的帮助,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可能现在只是个默默无名为温饱奔波的人”,他把接受别人的帮助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同时认为只要靠自己双手能回报别人,所以尊严则一路都在。那么,用鞋管家的例子所说的帮助跟高考试卷所提供的材料的内容和含意是比较贴近的,是一种与物质、经济资助相关的帮助,这是符合题意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所举的另一个例子,作者举了英国短跑冠军雷德蒙的例子,在92年的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陪着脚伤发作的这个英国运动员一直跳到了终点,这个事例,其实应该看作是运动员之间的惺惺相惜,一个运动员对受伤的运动员的帮助,是一种支持、鼓励、同情和关心。这种支持与鼓励,与作文材料所说的慈善、捐助性的帮助有较大区别,所以,这两个帮助是不同的帮助,鞋管家所受的帮助是符合题意的,而短跑冠军所受的帮助它跟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是比较疏远了,文章在这里用四分之一的篇幅来写短跑冠军的事情,这只能是基本符合题意。老师们对这样的文章要仔细阅读,具体分析,不能因为你是看到前面的例子,于是你就判断它为一等卷符合题意,也不能因为你是看到后面这个例子,你就把它全篇判为基本符合题意甚至偏离题意,这两种倾向大家都需要注意,而且两种帮助之间的区别大家也要用心去体会。

那这篇文章在内容项上就要综合打分,打在了二类卷的上限,它肯定进入不了一类卷,打在了20分(中心明确),表达项20分(结构完整,个别语句不太流畅),发展等级7分(立意比较深刻,人家观点也是不错的),减1分,46分。5号卷:自力更生,方能成功

5.自力更生,方能成功

一个为人慷慨,白手起家的富翁了解了三个困难家庭并给予援助,一家毅然接受、一家犹豫接受,而令我振(震)撼的是一家谢绝了好意。我赞同谢绝好意的家庭。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坚定信念,谢绝他人的好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力更生,方能成功,成就未来。

面对着命运的不公,她毅然接受;面对着生活的困难,她坦然自若,霍尔金娜用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创造出最美丽的辉煌。在成为体操运动员的前夕,她被众多启蒙教练抛弃,由于先天性身体的缺陷而不能当上一名出色的体操员。在困难面前,她不放弃,在训练之时,她不后悔。曾经,有一名资深的教练对泥沼中的金娜伸出援手,但被毅然谢绝,因为金娜相信,靠自己的双手,她能打破命运,成为出色的体操员。果然,霍尔金娜用自己的双手,超越了体操的界限,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国际体操冠军。诚然,谢绝他人好意,自力更生,能创造辉煌的成功。

他背负起家庭的重担,穷是他唯一的特点,但他谢绝了他人好意,自力更生,最终成就理想,他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在他父亲死去以后,一个人背负着家庭的生计,学习后还要工作。有一名慈善家曾对李嘉诚一家伸出援助之手,但被李嘉诚坦然拒绝。对于援助,他更想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成功(此处删去了“的钢铁”)。面对工作的低薪,他不断前进;面对贫困的折磨,他镇定自若。最终,李嘉诚以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公司,并成为了香港首富。显然,自力更生,谢绝好意,能成就未来。

纵观古今社会,许多有困难的人都盼望着得到他人援助,而意识不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导致社会上许多青少年失去了就业机会,终日盼望有人相助而无所事事,守株待兔,最终一败涂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跟紧社会的步伐、努力就业,谢绝他人的好意,用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才能成就人生,成就未来,“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接受他人好意,并不是坏事;而谢绝他人的好意,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赢得成功,不更是一件好事吗?

这篇文章用的是家庭三的角度,它的主要观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讲得颇为清晰:“接受他人好意,并不是坏事;而谢绝他人的好意,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赢得成功,不更是一件好事吗?”这个反问,结论是清晰的。所以这篇文章在立意上与3号卷《有尊严地拒绝》相近,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这篇文章在表达观点时所采用的例证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例子,李嘉诚谢绝慈善家的帮助,自力更生,面对工作的艰辛不断前进,面对贫困的折磨镇定自若,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公司。(我读的比他写的好,他写的字很难看。)这个例证,比较好地说明他文章的观点。但是这篇文章的另一个例证,是德国体操运动员霍尔金娜的例子,这个例子与作文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比较远,这篇作文没有恰切地说明霍尔金娜克服先天性身体缺陷而成为出色体操运动员,与谢绝慈善性帮助之间的关系是没有点透的,实际上就我个人有限的知识来看,事实是应该有的,霍尔金娜的家庭是不困难,好像是为了她的孩子跳了很多次奥运会,但这个考生了解的事实可能比较有限,于是这个地方没有点透,所以这个例证使用不当。

总体上说,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平实的文章,没有特别要点的精彩,也没有危险的偏差,霍尔金娜的那个例子没有点透,有的段落比较流畅,比方说末段、李嘉诚那一段,这两段比较流畅,其它段落的语言疙疙瘩瘩,它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所以说我们在打分的时候要综合考量。这篇文章的得分,是二等卷的中档,20+18+7=45。6号卷:勇于接受,敢于回报

6.勇于接受,敢于回报

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总会把我们打击得遍体伤痕。如果这时候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不要犹豫,这是一个机会,是上天给予的机遇。如果你认为这是对你的同情,那是错误的,对方没必要同情一个不相识之人。面对挫折的人,勇于去接受,但不要忘记回报对方。

从前,有一位女大学生叫辛蒂,她不幸因为化学实验而染上了“多重化学物过敏症”,这使她的生活发生巨变。她连化学物制品,如洗发水、香水等普通日常用品也会过敏,但这个社会并没有放弃她。她住在一个特殊的房子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辛蒂接受了社会各热心人的帮助,她努力研究关于化学物过敏的问题,还建了“化学物咨询网”,引来了五千多名来自二十二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来注册会员。她为的就是帮助那些受到伤害,与她一样被化学物所伤害的人。辛蒂勇于接受社会的帮助,并不觉得这是同情,她还抱着感激的心回报社会。最后,她获得了非常光荣的“另类诺贝尔奖”。

现在,阿里巴巴董事局长马云,是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但是以前,他是一个生活困苦,却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他放弃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他认为,他可以做得更优秀。他立志创业,但由于生活困难,只能卖点内衣,(、)小药品等东西。在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很担心。(,)决定为他出钱又出力支持他。马云没有拒绝,他坦然接受,并承诺一定会偿还。经过他毕生努力,从翻译社走到黄页,再从黄业(页)走到建立了阿里巴巴,这一路走来,满路途的荆棘,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马云成为了新一代的风云人物。通过别人的帮助,他不认为是一种同情,而这是一种支持,一种力量,所以他坦然接受了对方给予的帮助,并且承诺将来一定会报达(答)。他做到了,这是一个传奇。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在必要时,接受帮助,那不是别人的同情心,那是对方的一种支持与信赖。因为信任你的能力。

这是从家庭二的角度延伸而来,观点表达也是比较清晰的,就是“一个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要敢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同时不忘回报对方和社会”。这在第一自然段讲清楚了。

然后文章列举了两个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是接受社会热心人士帮助,研究化学物质过敏问题的一个叫辛蒂的人,另外一个是接受朋友的资助,终于成为风云人物的马云。

这篇文章的好处,是紧贴试卷所给出的材料来作文,观点清晰,结构完整。这篇文章的不足是平淡有余,深度、文采皆有不足。今年的文章,我们不仅仅要看他写什么(因为今年的作文审题不难),而且要看他写得怎么样(就是要看考生回到了他自己作文的水平、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要看他写得怎么样)。那这篇文章过于平淡,语言也比较嫩(书写也能看出来嫩嫩的),有个别语病,3个错别字。得分:19+17+6-1=41。7号卷: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

7.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

一位白手起家,成为富翁的人,他热心于慈善事业,并且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然而每一家人对待他的同情给予了不同态度。

三个贫困家庭对待富翁的捐助的不同,是否能反映出他们贫困的因由呢?

有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对于我来说,家虽贫,但尊严不该贫!当面对金钱时,如果直接向它低头,那么一个人最基本的自尊已经销声匿迹,那么谈何成功呢?或许也是情非得已,因家庭处境贫困,而收下别人的同情,故这样来安然过日子的,心里会好过吗?为何不看重自身尊严,做有骨气的人?这家人终究无法摆脱贫困,只能看着别人脸色过日子,找不到自己在社会的价值,无法成功,最后,他得到的是金钱而失去了尊严。也有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这家人有尊严,有骨气,但是他们认为是一种施舍,不想得到别人的可怜,无法放下面子,也看不清事实。若他拒绝了富翁的捐助,那么他的家庭会保持现状,无法摆脱现实的折磨,连成功的路也无法踏上。最后,他得到的是尊严,而失去的是机会。

而其中一家他接受了捐助,并声明一定会偿还。这一家人既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又为自己的家庭得到了基本的帮助。他接受了钱,而且声明会偿还,那么,他是有志气有尊严的人,若不偿还,那么这笔钱将会成为是一种施舍,而不是帮助,因此,他这种做法既得到了帮助,保护了尊严,又得到了一次成功的机会。我相信,这种人他将(此处删去了“不”)会成功!并在社会中得到自身的价值。

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并非每个人都是富翁,但我们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自身心态的定位,那才是决定你成功的源泉。人,首先必须要有尊严才能成为独特的人才,而且要善用一切事物,不能因尊严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我们要做有志气、有骨气的聪明人,而不是做一名向金钱低头的人。

这篇文章对作文材料的具体理解是比较准确的,这体现在第三、四、五这三个自然段。这篇文章否定了家庭一和家庭三的做法,赞成家庭二的做法,认为接受捐助并声明偿还,一家人既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又为自己的家庭得到了基本帮助。这句话在倒数第二自然段。这是他的基本观点,这三段是作文对于原材料的理解。

但是,这篇文章它提炼出的总观点却游离于对作文材料的解读,这种游离体现在文章的头两段和末段。头两段尤其是第二段说“三个家庭对富翁的捐助的不同态度,是否能反映出他们贫困的因由?”末段又说“成功与否,由心态决定”,这就出现了文不对题的现象,中间三大段的具体观点,与文章的总观点,没有合乎情理的逻辑关系的论述,这就说明,这位考生其实有相当不错的文字理解力(对原材料是有理解力的),但是,在总体观点的提炼,在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是这样的一种具体情况。

这篇文章的语言基本通顺,也有些语病,所以这篇文章的内容得分和表达得分也是要综合来看,内容项17分(二类卷偏下),表达分18分,发展分5分(打在“立意略显深刻”上,人家的观点还是讲得清清楚楚的,这个发展等级分不是面面俱到给分的,发展等级分是四项里面有一项,可以打在一点上的,答案上也有说的),总分40分。8号卷:回报

8.回报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富翁给的捐助,我们理应学会回报,受之滴水,涌泉以报。

命运给蜡烛油尽身枯,可它回报世人的是一屋子的光亮;命运给种子一滴甘露,可它回报的却是一大树的荫凉;命运给贝多芬是一双聋耳,可他却回报给世人动听的音乐。学会回报,尽管命运待你不公,也要怀着感恩之心去回报他人,造福社会!

鲁迅为报国三易其志。开始采矿为生的他,希望实业救国,但发现国人被疾病缠身,便从医,但后来他又发现,国人麻目(木),即使救了身体,但精神上还是腐朽,便决定弃医从文,用笔去报国、救民,唤醒沉睡中的国人。鲁迅以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养育他的祖国,这便是涌泉的回报。当国家陷入危难时,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回报祖国,成为中华民族的“背(脊)梁”。

柏杨,一位“不为民主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作家。他虽没有大学文凭,却著作千篇。他因说获罪,获罪十年,他因说获罪也因说而名世,不少商人帮助他逃脱,不少政客为他说服。而他虽身困笼中,却笔行千里,一直在为社会为苍生说话,虽命运对他无情,但他却一直回报社会。用自己笔来针砭时弊,同时也是在为养育自己的祖国作回报。

东北保安訾立凭着努力回报祖国与社会。一个小保安竟成为天津大学的学生,其中努力非同一般。他的动力是什么?感恩之心。对母亲的、父亲的、社会的、祖国的感恩就是他一直前行的动力。小时因家中贫困,母亲和父亲拼命撰(赚)钱供他读书,却最后也不得不放下书本。所以他长大后,努力工作,在一间学校当保安,一有时间便拿书出来读,后来校长特批他在课室听课,这便(“便”看不清)对他很有帮助,一颗感恩回报父母之心,使他不仅报答了父母养育之恩,也达成自己梦想。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回报,或许只是一个考完试后对老师一个衷心的微笑,在别人帮助你后,一句深情的感谢,这便是回报。不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要做到滴水之恩滴水相报!

这篇文章第一段说“富翁给的捐助,我们理应学会回报,受之滴水,涌泉以报”,这个开头,是对作文材料很好的解读,解读不错,提出的观点也很好。但如果看到这里就给他打分,你就错了。这类考生他没有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自己的写作,接下来他就神情漂移了,有些游离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他接下来就写鲁迅三易其志为报国、命运对柏杨无情而柏杨一直回报社会、东北保安对父母和社会的感恩这三个例子,有些大而化之地谈回报、感恩。这三个例子跟原材料已经偏离下来,但它还是在原材料“感恩”这个大范畴里面来写作文。这说明这位考生对作文材料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到位。所以这篇文章的内容项是打在了“符合题意”的最低分16分,表达和书写都比较稚嫩,还有些知识性不够准确,15分,发展5分,总分36分,及格分。9号卷:选择是一种态度

9.选择是一种态度

面对富翁的无私捐助,三家人有着三种不同选择,有选择拒绝,有选择欣然接受,有选择偿还。在漫漫人生路中我们会有很多选择,但每一种选择都反映出我们一种态度。

选择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态度。

被外界评论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李安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华人的肯定,自从李安拍完《色戒》后便销声匿迹.而他新拍的《少年派》更是连宣传的气势也没有.但是就是这部默默无闻的电影使李安再次获得世人关注。有不少媒体在采访李安问:“为什么你可以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李安说:“因为我选择得失,我不会为了片房而去拍一些滥竽充数的电影.我们是导演就该一心一意拍剧.你只要拍好了片房自然也就来了,这便是我的选择。”

从李安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李安的选择,在现今大多数导演拍戏只是为了片房的风气上.李安的选择无疑需要更多勇气.但同样李安也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宁缺毋滥.也正是李安的这种不追片房一心拍戏的态度使他的每次片房都是大卖,所以选择是勇气更是态度。

选择是一种良心更是一种态度。

小悦悦事件19位路人的漠视.这便是他们的选择。这是一次良心的态度.这更是良心的选择.但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这难道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吗?在最近多地发现了校长对女学生进行了性侵案.顿时整个社会为之愤怒.大家微博上纷纷晒出“开房找我,放开小学生。”这些为人师表选择对小学生下手,这难道是他们良心的选择.他们也有女儿.这到底是道德的陨落还是人性泯灭?这样的选择我们感到无耻,更为他们事后态度感到心凉。

习近平说过“中国梦”一词.同样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希望大家的选择可以对得起自己良心.我希望大家的选择有利于他人.我希望选择不仅仅是选择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社会对自己态度.我选择,我态度。

这篇文章开头也是引用了原材料,但是你看完全文之后,你会发现引用原材料也只是一个由头,是一个头套。接着这位考生正如陈妙云老师所说的那样把材料扔到亚马逊,自己走到尼罗河去了,接着他的笔锋就立即转到“选择”的问题上去谈“选择”,这就脱离了材料的内容和基本含意,有套作的嫌疑。这篇文章选作“标杆”的用意是提醒老师们要细看文章,不要仅看开头就给分,同时也是提醒考生放弃投机取巧之心,认真阅读作文材料,老老实实地写文章,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因为看上去这位考生的基本功应该没有那么差的。

得分情况:内容项11分(打在“基本符合题意”上),表达12分,发展等级2分,总分25分。10号卷:尊重别人的选择

10.尊重别人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都是为自己的须(需)要而选择,每个人心理都不同,也不是同一阶级的人心理方面都是同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

有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他以前是一个贫困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知识的运用,成为了富翁。他是一个为人慷慨,热心于善事(善)事业。

有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在此他回忆了他以前贫困时的生活,他决定向他们这些贫困家庭提措(供)捐助。

很快,他就去了第一个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富翁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开心。

然后,他就去了第二个贫困家庭捐钱,这个家庭很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了一定会偿还,富翁听了,很高兴地说这家人很有动力。

最后,他去到第三个贫困家庭里捐钱,他开心地把自己的钱捐给这家人,这家人很客气地谢谢了他的好意,说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所以这家人拒绝了。富翁眼看这家人太不给面子了,富翁拿这些钱气怒怒地跑回自己的公司了,富翁气冲冲的拿着钱跑回来他的秘书见到了,就和富翁了解是什么事,富翁一字不留地说给了秘书听,还说以后都不做善事了,秘书听了就和他分析,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每个人的心理接受也不同,每个人的须(需)要也不同,还说,如果你不想喝水,别人死都要灌你喝,你会怎样,富翁慢慢地认识到,“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所以,富翁从此以后也照以前一样帮助别人,这让他越来越开心,还自创标语:“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尊重别人的选择,就是尊重自己。我们不能让别人照着己的思想去办事,要懂得,不同环境,人的生活不同,人的生活须(需)求也不同,不要麻目(木)地要求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权,这样别人才会尊自(重)你。

这篇文章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大量的篇幅,用作文所给出的材料进行扩写,扩写是作文的大忌;第二个问题是,他的扩写是简单化的扩写,没有思想、心理、情感的延伸和丰富,是没有价值的扩写;第三个问题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用“嫩”来说都不合适,只能用“差”来说,比较差。有四个错别字,还有些重复的错别字。

但是,这篇文章它能够紧贴着作文材料来行文,本文标题“尊重别人的选择”,它谈的“选择”跟9号卷所说的“选择”是不同的。本文的“选择”是贴合材料的选择,9号卷的“选择”是只有由头,笔锋毕转的选择,是不同的。所以这篇文章在内容项上打分15分(打在了“基本符合题意”的最高档),15+12+2=29,这篇文章反而比9号卷那篇有套作嫌疑的文章要高分。11号卷:人生观与人生

11.人生观与人生

出生于同一个世界,我们了解着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是每个人是共性的同时也是个性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构建了我们独特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而正是这点的不和谐,却如同涟漪在平静的湖中散开,形成了我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同一事件的不同选择。

正像宁铂,上天给予了他“中国第一神童”的天赋,他也早早成名,进入“少年班”。但天资聪明的他,却不懂得正确的选择。他如同火箭上窜,15岁就已进入中科大学习。他从小心中最热爱的是天文学,但他是神童啊!在社会与自身的压力下,他选择了理论物理,一门天才进修的学科。少年的他在成人的环境中日益沉默寡言。神童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多次报考研究生,却次次因为个人原因而退出。他的人生观被扭曲了。他背负着神童的名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向众人宣布他将出家的消息。终于他抛开了尘世,浸溺禅学当中。

而一个不同的人生观,却带给了同为神童的陶哲轩不一样的人生。他3岁的时候便被送入了小学的大门,但终日哭哭啼啼的他让他的父母下定决心让他接受循序渐进的教育。但他的天赋并没有被浪费,他的课程由为香港大学的毕业生的母亲教授,同时他又可以开开心心的与同龄的孩子处在同一个集体,这对他人生观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美国一所大学的招生来临时,本来可以作为史上最年轻大学生入校的陶哲轩断然拒绝了。正是这样的人生观,令陶哲轩,这个史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人生观带来着不一样的人。如同阿育王,这名印度最伟大的君主,本是一个有着残暴人生观的暴君。他杀死了99位兄弟与十万人才登上王位。但血流成河的景象令他恍大悟。他终于开了圣心,以义待民,以仁治世。可能成为暴君的他,因为人生观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更如武悼天王冉闵,他以粮救民,自己却常带兵抢胡人军队的粮食,即使他最后被腰斩,但他人生观所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却一直影响着我们,他是英雄!

当面对着不同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面对捐助,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偿还,有的人拒绝,这是他们人生观的不同所致。而我们的人生,也正是由我们独特的人生观所引导,而正是这样,我们才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与那未知的未来。

这篇文章题目特别大,通篇谈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这是用比较稚嫩的语言不太恰当地概括来谈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形而上的哲学大问题,勇气可嘉,但是实际上还是有点不自量力。结尾扣到了作文的原材料上,“面对捐助,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偿还,有的人拒绝,这是他们人生观的不同所致”。这篇文章的用意,首先是提示大家你不要轻易判它偏离题意,这是显然的,不要看到前面那样就判偏离题意;第二点提示大家的,它到底是暗合还是判它结尾紧贴原材料?那到底是判它暗合还是判它基本符合题意,这真的需要老师们用心去体会。

这篇文章它前面关于人生观的论述与结尾观点的对接是非常不吻的,缺乏逻辑关联,显示了考生比较幼稚的思维能力。这篇文章我觉得要倒过来写思路就顺了,就是“面对捐助有三种不同的选择,显示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这三种不同的人生观是什么,会对人生有怎样的影响,你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然后你对整个人生观的态度怎么样”这个思路,我觉得才是顺的,可以达到一等卷的思路,但是这个考生在考场上没有理顺自己的思路,他嫁接得不太对。

这篇文章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的下限,11分,表达12分,发展等级1分,总分24分。

下载13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转载)(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转载)(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路灯标杆体系

    关于印发《广东省LED路灯产品评价标杆体系 管理规范(第二版)》的通知 粤科规划字〔2010〕186号 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委),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兴宁市、南雄市、紫金县、封开县科技局,......

    2000-201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往届广东作文题目 2016年: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1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

    2012年山东省高考标杆作文(三篇)

    汀上梅花香 山东考生 最终分数:60分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一个天朝沉醉的迷梦,四万万人民的眼泪映不出神州的方向,天安门前学生的怒吼唤不清一个早已枯朽的中国,但唯有一些人用......

    高考标杆作文病例分析(定稿)

    (一) 【真题展示•2010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

    2012高考语文山东标杆作文

    你我改变中国 山东考生 得分 57 当下社会,有些现象的确应遭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然而,叫嚣和指责是弱者的行为,真正的强者会去思索如何挽留渐行渐远的道德遗风,会去考量如何重建天......

    2011湖南高考标杆作文点评

    2011湖南高考标杆作文点评(六篇) 走出自我 大树不应只看得自己的高大,而忘记落红无私的哺育。 花儿不应只看到自己的明艳,而忘记清晨雨露的滋养。 大海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深邃,......

    2018高考标杆4

    高考作文4 浙江卷 58分 继往开来浙江人 浙江考生 滔滔长江,浩浩汤汤,民族母亲河流经浙江,孕育了浙江的水土,涵养了浙江文化,培育了浙江的人才。 浙江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