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宏丽研修方案及成长规划
2015-2020个人成长五年规划
二七区陇海中路小学 刘宏丽
一、现状分析:
我从教20余年、担任学校管理工作近10年,真切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有着丰厚思想内涵,独特办学思路的校长。一路走来,我以此为目标,潜心学习,踏实工作,在前行的路上力争追求卓越。
任副校长、副书记以来,认为,职务不是荣耀,更不是享受,而是巨大的压力和无限的责任。我从教师到主任,到副职,到书记,位置之变,其压力和责任随之加重,因为范围的扩大,事项的增多,加之上有领导,下有师生,旁有社会各界人士时刻关注着、期待着,它牵涉到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要牢记自己的责任。
1、优势分析:
(1)具有一定的基层学校管理经验,对工作始终持有一份信心和执着。
我从教25余年,先后取得大专、本科、研究生硕士学历。不管我的岗位在哪里,我始终保持着对教育教学的一份热爱,坚信自己的工作一定会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多年的基层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经历,使我从逐步适应到日臻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学校管理经验,对于工作中的各种变动具备了较强的应变能力,也有信心和勇气迎接工作中的每一个新的挑战。
(2)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工作始终拥有一份情怀与审视。“爱”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情怀。对于教育事业,我始终如一的虔诚、坚持。我经常在反思中审视着自己的课堂,审视着自己的教学,审视着自己的管理,始终以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开展着工作。凭着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我坚持着走到了现在。(3)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对工作始终怀有一份探索与憧憬。
(4)具有较强的引领意识和人格力量,对工作始终怀有一份理想与痴迷。
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别人要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我坚持以学习促提高,以正己树形象,用实干带实干,用创新推发展,在追求工作实效上下功夫。“任务大家完成,荣誉大家分担,责任领导承担”是我一贯的原则,宽容、理解换来的是赞赏与支持,发自教职工内心的责任感凝聚成为一种向心力。正是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理想与痴迷,支撑着我一路走来,事事身先士卒,在教职工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人和路小学自成立以来年度考核中教职工对我及校领导班子满意率连年达100%。
2、不足剖析:
(1)长期担任行政职务,学科教学专业素养略显不足,指导力略打折扣。
因为长期担任行政职务,限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等多方面原因,学科教学的素养略显不足,教学指导上的力度和深度上有所欠缺,在教学管理上尚未形成本校的特色。
(2)对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战略以及支持系统的有效统整能力亟待提高,思考能力有待加强。思考是个人发展的关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不断的完善,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个人觉得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思考还有待加强。
二、发展目标:
1、做一个有专业追求的校长。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为了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称职而有见地的校长,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尤其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等。
2、做一个有反思素养的校长。
使专业自主发展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名师、名校长不是光靠培养就能成就的,而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会以名师、名校长为榜样,进一步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进行审视,寻找工作中的漏洞,特别是细节上的管理,同时要注重记录、调整与创新,让反思成为工作新的生长点,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和管理风格。
3、做一个有文化坚持的校长。
随着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入,学校管理已经步入文化引领的时代,校长不随波逐流,治校既要利用制度的约束力,又要会利用文化的影响力,还要焕发人性的光辉,建设积极情态,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作为校长如何立足学校文化、促学校发展,需要校长坚守文化信念,在学校教师文化、教育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具有符合学校实际而又个性鲜明的特色。当然,这就需要校长带领师生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工作、不断的改进创新才能得以实现,对于人和路小学这样一所新建学校更是如此。
三、年度构想: 2015年:
1、对工作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学习和思考,从实际出发,认真修订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参与实际工作,让了解一线情况成为工作习惯;坚持反思,让反思成为提升途径。全面总结和反思自己在学校管理全方位的得失。
2、制定完善第二周期学校课程规划。
3、制定第二周期学科规划和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管理制度。
4、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力争在学校开始招生之初就营造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
5、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坚持每年听课不少于60节。
6、进行校本教研改革,探索创新校本教研的新模式。组织开展“同课异构”、课堂达标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践和探索。
7、制定第二周期名师工作室教师培训规划和目标。
8、积极参加河南省名是培养对象等各种校长、教师的继续教育及培训活动。2016年:
1、继续深化“心育”课程,为阳光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2、积极参与《学业水平绿色质量体检》的评价,用科研的思维和数据信息支持来改善教育教学现状。
3、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改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和谐师生关系。
4、利用并创造多种机会,向全国名校和先进单位学习,寻求专家理论支持,促使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善,办学特色日趋鲜明成熟,学校文化特色不断丰富。
5、积极参与有关学术交流活动,给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寻找机会并搭建平台。
6、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创建学校教研平台,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人人参与,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碰撞观点、交流思想,打造学校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团队,构建专业成长共同体。
7、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开展感恩教育和互帮互助互学活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以创建为契机,开展爱我校园,清洁校园活动。2017年:
1、持续学习和改进,提高自身驾驭教育规律的能力。
2、回顾、总结校本教研经验,推出具有校本课程教材。走科研兴校之路,做好各级实验课题的申报工作;继续推动“名师工作室”的进展,组织校级名师团队展示活动。
3、组织教师通过校级选拔后参加各级优质课、论文等评选工作。带动培养出一支省市级名师、优秀教师在内的核心力量。
4、积极探索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扩大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6、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着手打造具有信息化独特魅力的校本教研文化和氛围。
7、形成教师“阳光心理”培训课程,提高教师幸福感。
2018年:
1、研读教育理论专著,掌握并运用国家教育政策、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做好相应的学校发展引领,积极撰写读书笔记。
2、继续创新评价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形成特色鲜明更加科学的评价管理体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3、提升反思和实践能力,创造现代教育管理的新经验、新成果,为人和路小学这样一所新建校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联合办学学校的学习力度,在实现均衡发展的同时,把人和路小学打造成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优质学校。
5、不断研究、总结提升。收集整理自己参加培训的过程性资料,认真撰写年度总结,注重反思提高,通过个人成长带动教师成长,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卓越发展。
6、形成“阳光名师工作室”的“心本”管理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能和职业认同,激发潜能,做最好的自己,通过助人自助,达到退队共同发展,为做最好的我们提供可能。2019年——2020年:
1、继续深化“阳光”特色学校文化研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形成“和合”文化品牌。带领全校教师进一步完善提升“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成果。形成“阳光教育”的“爱和自主”的教育主张。
2、形成阳光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高品质发展。
3、丰实阳光课程,为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提供可能,并形成课程评价方案。
3、深入课堂及教学领域,投身课堂教学改革,年度内听课不少于60节,形成教师“打磨”课堂的良好风气。积极参与并带动教师投身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积累丰富的过程资料,圆满完成计划内的实验课题研究。
4、结合区教育局名师培养工程,通过阳光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建立教师“四级攀升”研修模式,创新培训形式,形成科学人文的评价方案,促进教师成长。
第二篇:研修规划
(2014—2017年)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局的任务要求,结合杨家庄镇中心小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师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制订校本研修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通过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反思型、科研型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提高我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修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加强教师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专业意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确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校本研修框架,进一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优化、拓宽知识,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教师的潜能,三年内培养多名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具体目标:
(1)进一步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师德素养好,学历结构高,专业水平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好的教师团队。
(2)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研究型校园,组织校级各类研修团队,使全体教师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校本研修模式,形成校本研修体系,建立校本研修机制,使校本研修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应以教师、学校、社会发展需要为原则,把加强师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放在首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修:
(1)师德教育
教师这一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塑造灵魂,是学生的楷模和典范。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将为了这一目的,组织开展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
学校师德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形象。组织教师以学习教育理论为根本,以格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培养教师具有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为重点,开展序列化教育。在学校内部开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学习。
为了强化教师的自我修养,将采取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及以下措施落实这项工作:
第一、通过学习要求每个教师写出一篇读书心得和体会。
第二、每两周组织一次(周四课外活动)政治学习,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法制文件,并进行交流和研讨,以提高教师的法制观念和政策理论水平。
第三、在每年一度的评比中,我校在评优评先方面,坚持在全校范围内评选2名的师德标兵,给大家树立榜样,使老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第四、每学期每位教师写一篇较高质量的德育论文进行校内评选,优秀论文进行交流。(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班主任培训和德育专题研讨制度,特别加强德育整体改革的研究和班主任工作技巧培训。抓好例会,重点研究阶段性问题,解决方向性的问题。落实班主任岗位职责,健全班主任考核与奖励制度。
作素质,特别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强自身的道德情感修养,提高师德形象。
(3)教育理论和教育行为
根据中学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我们采取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
第一、将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观看相关的视频讲座或请有关老师和专家到我校给学生、教师做专题讲座。
第二、将报刊上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成功教育学生的案例和文章推荐给老师,让他们自主学习,并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改进教育效果。(4)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按照社会发展需要,要求老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此,我校将以学习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为切入点,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采用集体备课、专题讲座、论文交流、案例教学、主题研讨、教学竞赛等多种方式途径落实这一培训。
第一、我们请进修学校专家每学年来我校讲学,讲述每个学科与小学教学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新教学法,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第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尤其是课改教研,通过听相关教师的课改示范课,或参加上级组织的
第三、在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进行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教学比武,其他教师进行观摩。通过竞赛,观摩、评议,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整个学校教学的发展。
第四、不断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以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密度和效率。通过课件评比活动、推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创建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第六、教研组制定活动计划,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加强对课改案例研究,使新课改理念真正内化为教学行为。进一步完善备课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指导、研究、实践。每次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扬长补短、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的多样化设计,促进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落实备课阶段的总结制度、周检查制度、优秀教案评比制度。对于在备课方面做的好的教师,大力表扬,并在学期末校内评选一些优秀教案,进行表彰。
第七、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对每一位教师的常态课、优质课以及当堂检测工作的管理,深化“推门听课”制度,要形成“听则评、评则改”的有效常态课堂监控机制。中层以上的领导要在听课
(5)教育科研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进行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老师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为此,我们将采取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方式来进行。
第一: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首先,我们将搞一系列科研课题的讲座,使大家明白了科研的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到教研工作搞得好的学校参观学习他们的经验。
第二:学校为了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导处每年抓几个重点课题,对这些重点课题,要求课题组长制定整体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每个学期实验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保存。每个学期期末,要有阶段性总结。对于在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教导处协调各部门给予解决,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学校还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教导处将对教师的论文进行评审,把质量较高的论文进行编辑、交流。每学期开学初全校交流,展示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向省、市报刊投稿,对于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省、区教研部门组织比赛获奖的教师,在评优选先上给予加分奖励。
四、校本研修的形式与途径
根据学校的现状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开展自主学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问题研究等的研修模式。
(1)自主学习。每位教师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明白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倡导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教育教学杂志,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学习、研究、吸纳、内化,把理念学习放在突出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学用结合,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实践夯实理论基础。
(2)实践反思。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最常见、最实际、最难解决的问题为对象,以专题反思、案例交流、观摩研讨、专家对话等形式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切入点、结合点。认真抓好教学技能培训,以示范、讲解、研讨、训练等多种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3)同伴互助。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质量分析等活动,强化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同伴协作、相互交流,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师徒结对的“帮学帮教”活动,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和近年转岗的教师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逐步健全学校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成长体系。达到教师间互动,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老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搭建教师交流成长的平台。邀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开展系列学术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组织教师观看有关课改、教学警示光盘。并适时
组织有关教师外出考察、分批组织教师学习进修等活动,推进学校校本研修的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建立校本研修考核制度,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校本研修考核,并及时公布校本研修考核成绩。
2、建立校本研修的有效激励与制约机制。学校将把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课例或案例、课件、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文字材料和参加培训、研究活动的考勤情况作为校本研修检查、考核和评优评先的依据,建立全体教师研修档案,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反映每位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情况。
3、为校本研修提供经济支撑。研修资金一方面用于订阅教育教学理论书刊,教师的进修、外出培训学习,邀请专家讲座等;另一方面用于奖励在校本研修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杨家庄镇中心小学
2014年8月
第三篇:研修规划
马庄中学“十一五”校本研修规划
根据区“十一五”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学分管理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宗旨,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践问题为对象,结合校情,通过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把学校办成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的办学目标。
二、师资现状
我校专任教师60人,其中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共43人,占71.7%;高级教师有4人、中级职称有44人,占80%;学历大专有22人、本科35人,共占95%;骨干教师区级、校级共16人,占26.7%。
三、具体目标
⒈铸就良好的师德风范,提高依法治教能力。
⒉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⒊密切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努力创新,自主地开展教师培训。⒋直接面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仅关注问题本身,更要关注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与专业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构建学习型的学校组织。
四、研修原则
⒈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⒉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
⒊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⒋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⒌开放性原则。注重校级间合作与交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结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助,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五、组织管理
⒈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组 长:张烨——全面负责学校校本研修工作 副组长:胡爱珠——具体负责学校校本研修工作
成 员:凌小平、曹珊珍——负责师德素养专题研修学习
王燕萍——负责专业知识技能专题研修学习陆燕萍——负责课堂教学实践专题研修学习
冯励、王晖——负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专题研修学习林雁平——负责科学研究专题研修学习张巍——负责校本研修档案管理工作
⒉建立健全研修制度,完善学校各项研修机制
⑴按时制定校本研修学计划,期初交教师进修学院师训部。学年末写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工作总结。
⑵加强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强化动态管理。
①建立校本研修综合档案(内容包括文件、制度、校本研修规划、校本研修计划、总结、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实施过程记录、音像、图片、大型教学教研活动记载、教研课题目录、骨干教师分层培训名单、校本研修考勤登记表、考核表、校本研修学分申报表等)。
②建立教师个人研修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发展计划、校本研修考核表、上公开课的教案、教研组年级组活动记录、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自制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的论文、校本研修带教任务书、带教活动一览表、带教活动记录表、带教工作小结等)。⒊学分管理
⑴课程形式。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每10课时为1学分;自学占50%以上的课程每20课时为1学分。
⑵讲座报告。每10-15课时为1学分。⑶按计划完成带教任务。期满一年及以上的带教人和被带教人各认定2学分。⑷课题研究。研究时限至少为一学年,结题后认定2学分。⑸教学实践活动。以2次教研活动为1课时,每学年不超过1学分。⑹校本研修每学年认定学分4-5分。“十一五”期间,校本研修培训共计学分一般不少于12学分,最多不超过15学分。
⑺学分认定每年进行一次。其基本程序是:先由分管领导根据学分认定办法进行考核认
定,然后报学校领导小组进行复审认定,最后报区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学分登记。
六、课程设置
⒈师德素养研修(3分)
研修主题: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育德能力。内容摘要:
⑴培训期间,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守则》等,与教育和教师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⑵培训期间,组织教师学习十七大精神,解读《科学发展观读本》。⑶培训期间,教师分层制订自主发展规划。
⑷培训期间,研读职业道德篇,撰写师德格言,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总结活动。
⑸培训期间,组织“红色之旅”社会实践、考察活动。⒉专业知识和技能(3分)
研修主题:抓好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摘要:
⑴培训期间,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专题讲座等辅导培训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办学理念,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⑵培训期间,开展“同伴互助”专业成长实践活动,展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引导教师向“一专多能”方向的发展。⑶培训期间,学习《改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展教研组长素养专题培训,通过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研讨等辅导培训形式,形成以教研组为基础、同伴互助为主体,稳固的协作互动发展模式。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3分)
研修主题:增强教师育德意识,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内容摘要:
⑴培训期间,组织教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⑵培训期间,组织开展“智慧育人”、“沟通从心开始”等系列班主任案例培训。
⑶培训期间,根据班级特点,开展“温馨班级建设”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活动。⑷培训期间,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做好学科与德育整合开展活动培训,进行组内、校内或区级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⒋课堂教学实践(4分)
研修主题: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摘要:
⑴培训期间,挖掘学科《两纲》精神,开展《两纲》与学科无缝对接的系列教学展示。
⑵培训期间,深入开展“导学”内涵的研究,以“磨课”活动的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细小却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问题,有效开展课堂教学。⑶培训期间,开展各项教学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⑷培训期间,积极开展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系列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⒌科学研究(2分)
研修主题: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内容摘要:
⑴培训期间,邀请黄浦区教科研专家、领导等作专题辅导报告。
⑵培训期间,以学校教科研室为核心,组成学校科研课题评审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审核、论证,并给予一定的指导。⑶培训期间,每位教师都要独立地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并通过学校科研课题评审小组的审核、确认。
⑷培训期间,每学年组织1~2次课题成果汇报会,交流科研经验、表彰先进。
七、研修形式 ⒈专题讲座形式
聘请校内、外名师、教研员和主管负责人进行各类专题讲座,如:解读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内容、教学模式、考试与评价制度、新课程中的教与学、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科研论文的写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教师修养、教师教育能力研究等讲座。⒉自学反思形式
自学是在学校的规划和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自我反思,总结提高。每学期至少写一篇学习心得(或教学反思文章,或教育教学论文)。⒊ 实践交流形式
⑴开展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分析、研究与竞赛。进一步提高备课、上课质量。⑵开展主题研讨,围绕主题研讨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
⑶开展论文(案例)、课件制作、教研组评比等活动。⑷开展校内或校际间课堂教学研究活动。⒋教研活动形式
通过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研讨等辅导培训形式,形成以教研组为基础、同伴互助为主体,稳固的协作互动发展模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⒌导师带教形式
利用导师带教、专家会诊、专题培训等形式,有重点地抓好班主任队伍、青年教师队伍、教研组长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⒍外出学习形式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骨干班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结合学习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研修时间,举行一次专题讲座,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⒎课题研究形式
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按计划进行阶段研究。通过研究课题申报、实施和结题过程,引导教师体验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按期写出结题报告。⒏观看录像形式
组织观看课堂教学录像,讨论看法,谈论心得。⒐网上交流形式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参与网上交流。⒑读书活动形式
通过读书交流,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不断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
八、考核与措施
⒈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校本研训的质量。由校长任总负责,组员密
切配合,重在平时的过程检查。
⒉学校根据规划组织开设各类培训,如举办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教学竞赛等,教师要
按要求填写培训结果反馈表。
⒊校本研修培训共计学分15学分,学分认定每年进行一次。由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根据教师每年研修情况进行考核认定,然后报区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学分登记。⒋认真记载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出勤情况,并放入个人培训档案,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⒌每学年学校将教师完成校本研训计划情况纳入学年教师考核中,各类培训证书及论
文、案例、课题、竞赛成绩复印件等要按年归入个人档案,学校将把教师在校本培训中 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在职称评审、先进评比、岗位聘任等工作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篇:水刘小学校园规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表态发言
水刘小学
朱昌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首先感谢中心校领导给我们字排这次观摩学习的机会,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我感受颇深,作为大庄镇东南偏远一隅的水刘完小前年曾被县局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但随时间的推移校舍的重新布局给我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一轮目标,重任在肩如何规划校园文化蓝图,我校的思路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校园文化。
1、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建有品味、有特色、有内涵精致的校园群体文化。
2、校园文人建设内容:
重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如:校园橱窗建设,楼道建设、路文化、树文化、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礼仪文化校园植物牌的制作,校园节日及庆祝活动,演讲比赛、绘画作品展等等。
3、物质文化建设:我校 将对原有墙头加厚、加固。更新标语、绘画、雕塑。植物绿化苗木70棵,铺
设草坪500平方米,建水泥路面600平文米,在资 金允许的情况下,规划建长廊、池塘等标志性建筑物,以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各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校将立足“有品位”有特色的发展目标,立足“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发展要求。着力在文化建设 上求优,常态管理上求实。落实责任上求效。以品牌学校为榜样全力以赴抓紧实施.水刘小学是规划中的完小,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350人。我们的校园建设规划的理念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资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校园文化建设。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我校实际,“创建特色学校,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立足点,并体现水刘小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二、总体目标:
建设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的校园群体文化。
三、建设方案:
(一)精神文化建设
1、校园建筑物的命名:a区综合楼、b区教学楼
2、校园相关场所及道路的命名:运动场、花园、各功能室及道路
3、文化橱窗建设:对校园文化橱窗的内容、更换时间、责任单位等作制度化的要求
4、校园“植物牌”的制作:对校园内的木本及草本植物制作“植物牌”,对植物的名称、生长环境等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做成牌,挂在树上。
5、有关校园节日及庆祝活动:继续搞好具有我校特色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师生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师生绘画书法展览等现有的文化活动,努力开发新的文化活动,如教师普通话比赛,教师体育项目比赛、师生摄影展,学生科技制作展等;
6、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素质的各种文化集体
7、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充实相关内容。
(二)、物质文化建设:
1、加固院墙300米,新建大门传达室30平方米,购置移动门一台。
2、建筑物及百米起点和启智楼外墙体:口号、标语、绘画、浮雕、栽植绿化苗木80棵,铺设草坪700平方米,建走廊30米池塘50平方米。
3、铺设水泥路南北长80米,宽4米,东西长90米,宽4.5米计765平方米。
4、由村两委协调促校西一户居民搬迁,扩大院墙范围,建成各功能化教学规范化的完小。
5、楼道门厅:学生绘画、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相关制度、塑像及有意义的宣传画,将校园建成文化群体。
(三)、行为文化建设
1、礼仪:师生的着装、发型、见面用语等要求
2、集会:师生集会时的行为要求
3、自习:自习时的行为要求
4、上课:师生上课时的行为要求
第五篇:学校专业成长规划方案
龙山县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规划”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发展,培养一支与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根据《龙山县“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实施方案》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立足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结构优化、个人提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研培指导、专业引领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我校共有教职工76人,其中青年教师4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2.6℅,青年教师相对于老教师来说,他们有着较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他们驾驭教学的能力相对薄弱,尤其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常常出现走弯路、事倍功半的情况。老教师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这支队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游刃有余教学能力,但在实践中表现出观念滞后或更新不够、方法陈旧等弊端。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青年教师由于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指导,在实践中处于一种盲目或者说实效性不高的自我探索、彷徨状态;中年教师则因度过了青年教师这一特殊时期,部分没有走出骨干(特色)发展之路的人已经开始把自己的教师职业作为一种普普通通的谋生方式来对待,缺乏进取精神和动力; 同时,由于传统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及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一定层面上造成了“干好干坏、贡献大小一个样(或差距不大)”的局面,无形中促成了“大锅饭”态势的形成,滋生了一些不思进取之人,打击了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于以上情况,学校将根据教师个体的业务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和发展基础个体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培养,为他们自主发展创设必要条件。对他们合理定位,放手使用,细心呵护,扬其所长,为教师个体的成长
与发展,搭建舞台、创设环境、提供帮助,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合理规划其个人发展方向,通过种种方法和途径,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快速成长,这项工作,学校将作为保障整体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来抓。
三、工作目标
以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通过多种培养培训方式,使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上得到较大提升,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一是培养骨干型教师,使其具备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技能熟练,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培养研究型教师,使其在骨干型教师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科骨干。
四、组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彭长书
副组长:彭小华
成员:彭志祥、王平、翟杨琴、严景林
2、专家指导小组:
组长:翟杨琴
副组长:王平
成员:严景林、宿坤、田金艳、姚小伟、彭军、付近、张贤武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激发教师的专业精神追求
教师的专业成长,首要的是有自我专业追求,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拥有专业探索的精神。因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激发教师的专业追求。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教育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内容,加强对教师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敬业爱生与为人师表教育,同时,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教师树立高尚师德形象,树典型,讲正气,努力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形成学科教研、年级教研、学校集体教研等多
种形式参与的动态教研制度,创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如学科组长管理办法、教科研考评办法、课题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度建设,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有效调动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科教研组: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提升学科教学能力。由组长负责组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贴近本学科教学开展教研。听、说、评、上课:每人每学期至少一次公开教学。集体备课,倡导个性备课:每月安排一次。
进行专题性研究:每个学科组有各自的课题。
年级教研组:研究学生,强调学科间联系,扎实教师的知识基础,使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以了解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为主,重点放在如何对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流、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等,并关注学科间相互渗透方面的内容。
学校集体教研组:是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形式,其核心目标在于提高教师教育素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并引领广大教师成为学生终身求知、不断发展的导引和典范。
要求做到“三个有”“三个互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一是教师间的互动,重在学科教学、学生管理方面的交流。二是教师与管理者的互动,重在沟通,传递、交流问题。三是教研组间的互动,重在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三)加强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努力提高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积极开展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带动、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专业引领: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期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积极参加州县级教研活动,另一方面将专家请进学校或外派教师进修学习,引进专家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骨干带动:重点抓好学科组长、课题主持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队伍
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发动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使教师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同时,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充分发挥学科组长的作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将骨干教师的辐射能量释放出来,带动和影响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名师带教: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加速成长。可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共同研讨教学问题、示范教学、共同参与教育研究等方式来达成这一目的。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思考、审视和分析。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前自我说课反思、教学后记反思、观摩教学的反思等方式,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每学期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奖先励后,学校的评优,晋级和财力向骨干教师倾斜。
内溪九年制学校教科室
2011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