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答辩
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 更新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
(1)学习目标为中心和有效教学的理念。教是为了学。
从中小学教学实践来看,学习目标意识不强、学习目标不确切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把学习目标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是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传统“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新课程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因此,必须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学习目标上,学习目标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满堂灌乃至拖堂现象仍然存在,教学效率不高。而有效教学的理念以教学效益为核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同时,提倡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改进教学工作。因此,通过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时间和效率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切实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堂达标教学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基本的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效率意识,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3、减轻课外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当堂达标教学,课内基本达成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力地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4、培育名师、名组、名校和名校长的需要。
二、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涵义
当堂达标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为学服务和师为生服务新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三、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的目标
1、初步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成果,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通过当堂达标教学实验探索,建立具有宁津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实验校的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2、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养教学骨干教师
引导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当堂达标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深入开展教师成长的“五个一”(每位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订阅一本学科教学杂志、记一本教育笔记、写一篇教学论文、上一节研究课)活动和实施青年教师发展的青蓝工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养骨干教师和名师,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成长和发展。
3、加强教研活动,培育名教研组。
全体教师的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观摩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强化师师合作,切实把教师的个体优势变为群体优势,培育名学科教研组。
4、促进名校的生成和发展。
通过当堂达标课题研究,进一步落实科研兴校思想,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打造德州名校、特色校,促进名校长成长和发展。
四、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研究。教学要有思想,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在当堂达标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把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落到实处。
(1)学习目标为中心和有效教学的理念。
在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中,必须树立学习目标为中心的思想,努力做到教为学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各科实验教师都要认真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每学期初同科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要超前一周备课,对下周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都要有同科教师共同研究确定,学习目标要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而教,学生要为掌握学习目标而学,把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完成学习任务。
广大教师要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积极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追求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提倡教师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写教后记、反思日记等),及时地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2)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中,要依据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
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是当堂达标教学与研究的重点,是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当堂达标,具体模式(方法)可以借鉴全国优秀教学模式(方法)并结合学校实验情况进行探索、灵活多样。例如,先教后学(先讲后练),当堂达标;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讲练结合,当堂达标;精讲精练,当堂达标;引导发现,当堂达标;参与发现,当堂达标;合作学习,当堂达标等。具体到学科又分为新授课模式、复习课模式、讲评课模式、习题课模式、实验课模式等。
3、课时达标(堂堂清)教学研究。
课时达标是当堂达标教学的基础,必须努力做到堂堂请。课时达标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研究、学习指导研究、学习检测研究、课堂练习达标研究。学习目标主要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同时也应该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学习指导研究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习检测研究主要是检测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的情况,课堂练习达标研究主要是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验,可以采取分层次练习的策略,分层达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题的设计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单元达标是当堂达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时达标基础上,单元达标教学也要树立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的基本思想和有效教学的理念,努力做到单元达标人人清,切实提高单元达标教学的质量。单元达标也可以采取分层次测试的策略,分层达标。
5、名师、名组、名校和名校长的形成与发展。在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实践中,促进“四名”的成长和发展,为宁津教育做贡献。
6、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原则等理论研究。
五、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的基本策略、步骤和方法
1、基本策略: 决不放弃。
先学洋思,融合百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
2、主要步骤:
(1)2003年2月底前确定当堂达标教学实验学校。(2)确定实验学科。
小学以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为主;初中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学科为主;
(3)确定实验教师。实验教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及一定的教学经验,中师以上学历。
(4)确定实验班级。
小学以四至六年级的教学班为主;初中以初一、二年级的教学班为主。
3、基本方法:
(1)行动研究;(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
六、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的主要阶段
1、启动探索阶段(2003年2月—7月)各乡镇教办、县直学校在2003年2月底前要建好“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实施领导小组和研究指导小组;确定好实验班级、学科、实验教师(实验教师必须由本人申报,不能由单位指定)和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制定好实施方案,并于2月底前报县教科所。
2003年3月起各实验单位按确定的实验课题启动实验,实施领导小组和研究指导小组成员要靠上抓,每两周以书面形式向县教科所报告实验情况(包括经验、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2、初建模式阶段:(2003年8月—12月)本阶段各实验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验课题,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3、巩固提高阶段:(2004年1月—12月)
本阶段各实验学校将建立起的基本模式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实验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素质与非实验生比较要有明显的提高。
4、结题鉴定阶段:(2005年1月—6月)
本阶段邀请专家组对全县及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鉴定,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届时,各实验学校要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自我鉴定。从2003年2月起各实验学校对实验教师发展情况(包括实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存在的问题、实验论文、阶段性总结、教学随堂日记和各阶段对实验教师的评价等),学生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建立专门档案,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以备结题时专家查阅。
七、教学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1、评价内容(1)教学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宗旨;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当堂达标,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2)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大纲)、教材和学习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明显的展现。(3)教材处理
要创设一个为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情境;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探究性,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对问题的研究中去,从而掌握知识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加工处理好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由教师“教”转向学生“主动学”。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的培养。
(4)教学组织
实施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平等交流,敞开思想,民主讨论,共同切磋,形成一种立体交叉、相互辐射式的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能有效地开启学生创造门扉;能有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展示灵性、展现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学习效应和合作学习意识。(5)教学技能
语言简练生动,清晰流畅,逻辑性强;板书简明扼要,脉络清楚工整,并有示范性;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大方;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对学生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学习历程出现的创新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
(6)当堂达标检测: 当堂达标检测题要具有层次性,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优秀学生;题目既能体现对当堂所学知识的检测,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方法的训练。
2、评价方式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可采取“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要体现教师的教学实效,要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二)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内容
对学生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的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2、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可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九、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的领导和指导
第二篇:课题陈述答辩
《培养乡村少数民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陈述答辩提纲
一、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小组研究的问题是:《培养乡村少数民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研究的内容是:
一、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二、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研究。(包括:合理安排时间、课前认真预习、使用工具书、认真听课、认真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及时系统复习、书写工整的习惯、认真审题、阅读书报、科学用脑大胆质疑、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及时反思等。)
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二、主要研究的措施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少数民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研究将形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结果。最终形成主体研究报告,《培养乡村少数民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理论与实践》专集。将研究成果果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本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让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学会自觉、主动、科学、快乐、有效地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校学风有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同类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方法经验。
四、分阶段推进计划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4、9——2014、11),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2、第二阶段(2014、11——2015、4),研究实施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1)2014年9月——2014年11月,对乡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3)2015年12月——2016年7月,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和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3、第三阶段(2016、7——2016、9),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五、人员分工安排 本课题组共有7人
肖志华
课题负责人
负责全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汇总
形成阶段性报告及方法总结。
孙定军
主研人员
负责研究所需的资料及后勤保障。杨健
主研人员
负责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张燕
主研人员
负责各阶段具体研究及情况收集。丰建
主研人员
负责各阶段具体研究及情况收集。丁明明
主研人员
负责各阶段具体研究及情况收集。邓志军
主研人员
负责各阶段具体研究及情况收集。
五、研究所面临的困难和要求
我校进行课题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家庭教育严重跟不上,大多数学生不懂汉语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学生居住地点离学校较远,非常零散不便于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及周边社会环境的了解。
2、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差,对知识文化教育及其不重视,多数家长常年不在家中,不懂得汉语从而造成与家长沟通交流及其困难,不能保障学生离校后的学习习惯的监管。
3、研究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不足。课题研究具体要求如下:
1、课题组所在学校要保障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及后勤保障。
2、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的进行各项研究及将各项理论知识(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学校其他各教师应积极配合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实践。
雷波县汶水镇香樟苗圃希望小学课题组 2014年9月12日
第三篇:课题答辩注意点
可行性分析 必要性分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研课题立项答辩是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申报中经常遇到的一项工作,如在学科评审推荐上报、限额申报单位评审和资助单位课题招标复审时需采用答辩形式。答辩时许多人经过充分准备,取得了成功;有些人却不注重答辩技巧而功亏一篑,这不能不令人遗憾。那么,怎样进行科研课题立项答辩,应注意哪些技巧,才能达到预想目的,争取到应该中标的课题,这是每一个科研人员都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答辩评审的主要内容
课题评审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原则,采取评审指标量化。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了解课题答辩评审内容,可使答辩有针对性、有重点、扬长避短地进行,提高答辩的通过率。课题答辩评审主要内容和指标可分为: 1.立题依据是充分还是不足。
2.研究意义是重大还是一般,应用前景是否广泛。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清楚与否。
4.课题设计是否科学、技术路线是否清楚。5.创新起点是属国内外先进水平还是一般水平。6.学术思路是否清晰、学术思想是否新颖。7.研究方法是先进、新颖或一般。8.预期研究结果是否可望获奖。
9.工作条件是否具备,能否完成任务。
10.申请者的研究能力、课题组人员结构、技术水平和时间安排是否符合课题要求。11.经费预算是否适度、合理。
二、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科研人员在答辩前要了解科研招标的全面情况以及答辩评审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做好科研课题查新调研和选题立项,填写好申请书,选择资助基金部门申报课题等工作(在前章已详细论述);然后是做好课题答辩的准备工作。答辩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做好如下几点:
1.深入查新,进一步了解本项目在国内外的状况。在原立项查新检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新,摸清本课题范围内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还未解决,目前国内外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如何,拟采用哪些技术和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其科学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等等,为课题答辩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材料。对于某些经过查新都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发调查函向兄弟单位或专家了解,只有全面掌握第一手与答辩有关的资料,才能确立答辩目标,制定出合理的答辩方案。
2.明确本课题的创新点和优势。众所周知,课题立项要符合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需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原则,这是关系到课题水平是否在高起点与高质量上、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和是否产生较大效益的大事情,而课题的创新点是课题立项的生命。资料准备时应重点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各项优势准备充分,明确和掌握了本课题的创新点和优势,在答辩时就做到心中有数。
3.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题答辩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汇报和答辩,采用多媒体演示汇报,可清楚明了展示课题内容,争取时间详细具体地汇报课题重点,使评委舒心悦目地看和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利于课题答辩通过。4.模拟评委提出的问题,做好答辩准备。根据掌握的资料和答辩内容、目标,考虑各种假设,提出多种答辩方案,尽可能详尽地模拟列出评委要提的问题,并准备应答对策。有了充分的文字准备,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答辩时就会胸有成竹,应付自如。
三、课题答辩的技巧
课题申请书填写和材料准备就绪后,再注意掌握答辩的一些技巧,使答辩更清楚、更生动、更实际,这样,就会得到评委的相对好感,这对答辩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答辩可按照课题答辩评审内容来汇报,简单扼要叙述研究背景后,重点讲述本课题的必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答辩程序为先汇报课题名称、申请人及基本情况,提出观点及说明立题依据、研究方案与方法、创新点及先进之处,预期研究结果,简介人员组成情况、经费支出预算,提出存在问题和应变措施及下一步的设想,总结汇报要点;然后做好应付答辩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准备,回答评委的提问;最后是对评委的致谢。
答辩既是答辩人综合素质的表现,也是答辩人学识水平的集中体现,既寓成功于平时,又毕其功于一役。因此,答辩人在答辩时应从仪表、语言、心理状态、资料汇报和答辩等方面注意修炼和发挥。
(一)仪表端庄,体语要充满信心 行为美、仪表美是答辩人首先注重的而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自我表现。如双目炯炯令人振奋、热情的注目对人感激(眼神);面部表情表达喜悦、挚爱、热情;脚步要轻快、稳健;要站得端正、双手要配合讲话挥放自然,或锄口重语气的动作,或一手握麦克风一手指点屏幕,或自然下垂。注意力要集中、精神要饱满和充满信心,答辩人要养成朴实脱俗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要摆出一副不可侵犯的姿势,或表示出厌恶的情绪。(二)语言艺术,语音要标准响亮
笔者多次组织和参加过课题答辩会,听到有的答辩人普通话欠标准、地方方言较重;声音不够响亮、嗡嗡如蚊声,给评委增加了解课题设想的难度。因此,语言艺术的准确性、情感性、可信性和简明性是答辩人必须做到的。准确性体现在语音清晰可辨、语义言能达意、语法符合要求、口语通俗易懂;情感表现力要有节制、既代表自己的利益又符合公共道德;可信性就是内容真实、实用性强;简明性表现在答辩人用词简洁明了、时间不宜过长、声音不宜太高(使评委听清即可)。除此之外,在答辩中应注意如下要诀:
1.对评委的提问,答辩人要注视评委的眼睛,以表示在认真听讲。不要环视四周、顾此望彼。
2.听评委讲话,在赞同评委意见时,可微笑点头;不可随意发笑,不要频频点头。
3.评秀发言时,答辩人不可打断评委的话,或不适当地插话,如有申辩和解释,应等评委说完话或提问时才发言。
4.答辩人可通过与评委交谈,不断揣摩评委的心理,并投其所好,以利于答辩成功。(三)心理准备,感情要积极真诚
答辩人在答辩前后及答辩过程中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常见的有自卫心理表现,如怕答辩、怀疑公正性、不耐烦;猜测心理,如揣测评委会提何种问题、结果是好是坏等;紧张心理表现,如动作拘谨、手足无措、词不达意、述说颠倒遗漏或不完整等;怨恨心理,如对评委提问答不好时认为是评委刁难、课题落选时认为评委有偏见等。那么,怎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正确呢?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积极而平和的心态,积极地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在答辩中要按计划顺序、主次重轻、详略适当作汇报,回答评委的问题时要用热切的心情去影响评委,尽量表露出对评委的尊重感和信任感,使评委通过谈话体会到答辩人对自己的态度是诚恳的和真诚的。对待答辩评审结果,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和理解,中选者不骄傲,认真做好后面的工作;落选者不气馁,总结经验下次再申报。
(四)答辩汇报,内容要重点突出
科研课题为了解决一个科学技术问题,从提出课题设想及其依据、拟定达到具体目标、设计实施方案和方法措施,到完成该课题需要的资源条件(人、财、物),都要做好设计方案。在充分做好文字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评审内容和答辩汇报程序进行课题汇报。汇报应尽量重点突出,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具体详略灵活掌握。汇报和答辩时可参考掌握如下一些技巧:
1.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课题的主题就是创新点,是最新颖的见解和看法,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最能打动评委的地方。主题可能是一个新的技术路线,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实验方法。
2.引经据典,多方论证。围绕主题,答辩人应多方查阅资料、文献调研,只有广泛涉猎,对答辩主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写出和谈出深层次的内容,使评委听了答辩后心服口服,并产生认同,最终通过答辩。由于时间限制,多方论证应做到统筹安排,有重点、有深度地引证,具体鲜明、语言简洁、生动易懂。
3.提高起点,超前思维。立题的高起点是科研水平的基本要求,内容上的创新科研选题得以成立的根本条件。超前思维就是创新,创新表现在前人或他人未研究过的,对前人和他人已研究过的题目进一步发展、补充或修正,将国外科技新进展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创新性研究并填补国内空白等。
4.科学对比,显示实力。增强说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用事例或数据进行比较,这样评委才能有一个较为鲜明的印象。对比种类有技术措施对比、技术路线对比、技术力量对比、数字对比、质量对比、功能对比等,只有科学对比才能显示水平,才能激发评委的想象力,才能争取课题答辩获得通过。就可能有天渊之别。所以,只有掌握了课题答辩的技巧,才会保证课题答辩的顺利通过。实践证明,同样的情景,相同的评委,由于采用的答辩技巧不同,其效果就可能有天渊之别。所以,只有掌握了课题答辩的技巧,才会保证课题答辩的顺利通过。
实际案例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环境学院陈前,今年申报的德育创新项目是“东华大学辅导员创新工作室——志愿服务与志愿教育”。首先从立项背景来看,一是在高等教育深化内涵式发展的改革背景下,辅导员工作创新特别是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的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面对高校德育工作对象、工作主体、工作过程发生的新变化,辅导员工作创新是对机遇和挑战的积极应对。第三,为了进一步加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别是集中现有的研究力量攻克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建立辅导员创新工作室是在既有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的有益尝试。第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德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学校德育工作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与辐射功能,辅导员创新工作室能够通过明确的“议题”集聚辅导员队伍中的理论人才和实践人才,带动更多的辅导员参与学生德育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其次从项目特色看,一是打破学院和部门界限,通过明确的“议题”在全校范围内集聚优势力量,打造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题研究团队和项目实施团队。二是课题与课题之间、课题与项目之间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辅相承的创新体系,增强了创新课题的实践性和创新项目的理论性。三是项目绩效评价不满足于某项具体工作效果的改善,更体现在辅导员个体效能的提升。所谓创新离不开扎实的实践基础,离不开严谨的科学研究,也少不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辅导员创新工作室,实现了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品牌项目的统一。再次从项目基础来看,在政策基础方面,《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提出:遴选一批特色鲜明、工作效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和辅导员工作室。首批命名的2个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是以优秀辅导员的姓名命名的,而本项目作为一种探索,也作为一种预培育,希望能进一步准确定位辅导员创新工作室的职能和内容。在理论基础方面,课题组拥有志愿服务方面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并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两个在研项目的支撑。实践基础方面,课题组成员所在学院和部门都有扎实的志愿服务工作基础和特色项目。
接下来阐述一下项目的基本构思。“志愿服务与志愿教育” 辅导员创新工作室如同学位点一样,下设若干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有1-2名老师牵头负责,自行组织辅导员力量投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考虑到基层辅导员可以调动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每个研究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是基于所在学院已有的、辅导员最为熟悉和擅长的工作基础之上。整个项目团队定期组织工作交流,并在项目负责人和特聘专家的指导下,优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和典型经验。项目最终会通过论文发表、课题申报、议案提案、学术报告、会议论坛、案例汇编、课程开发等适当形式推动这些学术成果的开发应用和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具体研究方向规划见ppt,2012-2013学年为一期工程,规划5个研究方向;2013-2014学年为二期工程,也规划5个研究方向,另外还有4个平台项目。为了保障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我们也制定了严谨的质量控制措施。一是项目负责人定期通过项目实施论证会检查项目进度,交流各研究方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二是特聘资深专家指导项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定期对项目组成员开展专项培训;三是通过成果约束要求各研究方向以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投入研究工作;四是通过四次东华大学青年志愿服务现状的跟踪调研,及时分析和掌握项目实施效果。其中其中2013.03开展第一轮抽样调查作为项目实施的起点数据,2013.09开展第二轮抽样调查作为比对数据,2014.03开展第三轮抽样调查作为比对数据,2014.09开展第四轮抽样调查作为终点数据,完成两年四次跟踪调查的统计分析
最后在预期成效方面,正如前面说的,我们功能上是三位一体,结果评价也是三个方面,并且都有详细的控制指标。
一是有力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评价指标:志愿意识(动机与态度)、服务能力(知识与技能)、活动数量、社会评价、奖励荣誉。
二是有效提升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水平。评价指标:组织建设(章程、制度与组织架构)、管理工作(内部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学生评价、典型经验(是否作为志愿服务工作案例推广)
三是明显增强辅导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成果开发与应用,包括论文发表(每年公开发表4篇以上研究论文)、课题申报(每年至少申报2项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议案提案(每年发布1期青年志愿服务发展报告以供学校决策参考)、会议论坛(举办东华大学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可持续发展论坛,出版优秀文集)、课程开发(力争两年建设期完成《高校志愿服务教育基础》课题体系开发)。
最后再补充一句:感谢我的团队,你们都是最棒的!
第四篇:综合实践课题答辩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题研究探索与回顾
课题组教师:石楚兰
一、作法
(一)确定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运用已有学科知识,去了解、认识学校及周边环境,寻找学校和本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方面的优长和不足,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弘扬振兴学校、振兴家乡、振兴中华的拼搏精神。
3、培养与学校生活、学习、交友、探究等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资料收集,团队协作,人际交往,校本资源开发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活”与“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区分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二)确定课题研究主题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少数学生因娇生惯养,唯己独尊,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爱劳动等。在这种情况下,在设立活动主题时,把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课题研究中,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教育。
1、课题研究主题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每个学期的研究内容具体体现在研究教案里。
2、德育活动主题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做人,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严格的规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生受益,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
要求是“在家做个好学生”。这方面的内容有:(1)尊敬老人,体谅父母;(2)兄弟姐妹,互相照顾;(3)邻里乡亲,和睦相处;(4)作息按时,张驰有度;(5)自理生活,学做家务;(6)珍惜粮食,爱护财物;(7)讲究卫生,穿戴朴素;(8)喝酒赌博,毫不沾濡;(9)优点缺点,如实告诉;(10)勤劳奋发,高瞻远瞩。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结合,学校是缩小的社会,放大的家庭;社会又是扩大的学校,各民族的大家庭。各方因素,教育协调,齐抓共管,同育良才。
二、方法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别、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由学生自己选举组长、信息采集员,成员各有分工、各展所长。
小组奖励:每个学生不论学习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能获得提高分,进步越大提高分越多,对小组贡献就越大。以小组为单位考评,对进步大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三、过程
(一)课题准备
通过学习文献、宣传发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主要研究方法、设置研究专题。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思考如何完成分给自己的任务。(二)课题实施
主要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收集第一手材料。(三)课题总结
首先把握各研究课题的现状,在材料收集完成后,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分类汇总,比较研究,发现规律,然后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完成结题答辩。
(四)表现课题成果
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选择最适合最能反映调研成果的形式;最后的调研成果内容包括:选题意义、调研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等。
四、成绩
通过一年的实验,思想优秀的同学提高了24个百分点,行为优秀提高了12个百分点,学习成绩优秀提高了22个百分点。实验证明,通过课题实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行为素养,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也提高了教师的探究能力和业务水平,其中,石楚兰老师的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荣获省级论文比赛三等奖。
五、今后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严重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对教师的奖励、评优、晋级等政策,侧重于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数学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这样一来,多数教师不但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数学科的教学上,有时还挤占其他科目的有限时间,更不要说去深入挖掘学科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了。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与技能水平全面发展的人才。
2014年12月11日
第五篇:形政中期课题答辩稿
课题名称:
关于上海地区新高考政策的研究 课题立意简介:
根据去年公布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起,上海考生将采取3+3模式,即高考3门学业等级考3门累加作为最好报考高校的总成绩,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门学科任选3门参加高考。问题随之而来,高校各专业对学生选择科目有何具体要求?学生又该如何根据感兴趣的大学专业来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所以针对这一政策我们组进行了此次课题研究。
课题进度:
一、文献查阅:已完成对相关文献的查找
首先是最为现实的考生们在选择+3科目时必然会考虑的各高校对+3科目的要求。通过对比各高校给出的相关要求,发现各本科高校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了选考科目要求。但也有部分本科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针对这一方面,在问卷中也设计了相关问题,了解考生们在选择+3科目时是否会考虑心仪高校的选课要求。
然后查找了一些相关学术方面的文献。
新高考政策相对旧高考政策,重心发生变化。当前,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在《从新机制看高考改革的重心变化——兼评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一文中,作者认为从考试实施的层面看,新机制下的高考改革需要同时从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作重点突破。
因为上海高考新改革方案的颁布是反思我国教育现状与借鉴国外经验的结合,所以除了将新旧高考政策进行对比外,我们也将上海高考新改革方案与英美地区的高考制度进行比较。在《上海高考新改革方案解读 ——— 兼 与 英 美 高 考 制 度 比 较》一文中,作者陆佳提出了上海高考新方案中有分类考试、综合评价与多元录取三大亮点。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学生负担有所加重,评价的公平性有待提高,高校招生有待真正自主。高考改革,开放多元是必然趋势,公平公正是必然要求,自主招生是必然选择。
最后,通过知乎等网络平台的搜索,得出以下总结:3+3并不能够简单地看做一种会导致平庸化的举措,至少相比于3+1已经在全面发展上做得更好了。如果一名学生真的对于自己有要求或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他自己也绝不会局限于高中知识的视野,会自己进行探索,这应当与高考的考试形式是无关的。全面发展口号喊得好,鸡汤也灌得足,但是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如果只拘泥于这种口号,无法确定评定的方法、考核的形式,那么实则也并没有任何意义;该应试的,总还是应试。学生并不愚蠢,我们也都明白高考的意义。这或许也是一种可悲吧。
二、问卷:已完成问卷的设计与发放工作
调查对象为已经参加或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旨在了解大家对于新高考政策的看法与意见。问卷针对新高考政策与旧高考政策在各自优缺点与减负方面的对比,设计了12个选择题与2个填空题,已经发布填写。但目前的回收情况并不乐观,样本数过少,需要之后再进行宣传与转发,在样本数足够后,将开始问卷的收集与数据分析阶段。
进度规划:
一、二、问卷回收
访谈:在之后的课题研究中,希望能通过采访一些相关教育领域的学者对于这一改革政策的观点,或是2017届高考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来丰富对于上海高考改革政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