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围绕中心,开展主旋律教育
2012年,我委围绕“心向党讲品行学雷锋见行动”、“爱国爱党爱家乡你行我行大家行”、“民族精神代代传”、“党在我心中”、“伟大的祖国”等主题教育重点,大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爱国歌曲大家唱、传统经典诵读等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及职工子女参观访问了攀枝花英雄纪念碑、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园和“金色攀枝花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宣传了先进的文化、优良的传统、悠久的历史、特色的风俗、崇高的民族道德风尚等有关内容,又重温攀枝花建设历史,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培育了青少年健康向上的情操和完美人格。
(二)做好青少年心理关爱活动
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火把节”、“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大力开展“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动。一是组织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认真学习《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八荣八耻”等内容,开展家庭健康教育讨论、法制宣传和打假维权活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契机,在本委机关、民族地区和宗教活动场所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意识。三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结对心理关爱活动,市民宗委关工委全体成员与本委28名青少年结成对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心理关爱活动,倾听他们的成长烦恼,了解他们的心声,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心结,解除疑虑,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
(三)大力开展“社会关爱工程”活动
1、认真开展“六一”儿童节活动。结合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组织全体职工及未成年子女开展“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读书活动,为16名小朋友赠送了课外读物。六一前夕,发动市宗教团体到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小学看望慰问了77名贫困儿童,并为他们送去了书包、笔袋、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价值4000多元的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
2、继续开展关爱少数民族贫困大学新生入学补助活动。9月,积极争取资金9.4万元,启动了“市民宗委2012年关爱少数民族贫困大学新生入学补助”活动。对今年考取大学的符合补助条件的92名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入学难问题。
3、开展爱心捐资助学活动。结合“宗教慈善周”活动,积极发动市佛协为边远民族地区学校开展爱心捐资助学活动,共筹集善款6万余元。10月19日,在仁和区布德镇回龙湾小学举行了爱心捐助仪式。市佛教协会向回龙湾小学捐赠爱心善款4万元,用于回龙湾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教育宣传工作。10月23日,市佛协、市民宗委关工委向盐边县格萨拉中心校和温泉乡中心校各捐赠价值1万余元的跳高垫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篮球等体育器材和体育用品。
2013年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安排
2013年,我委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强机关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和睦,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丰富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党的十八大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盛会,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党近十年的光辉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科学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了战略部署。2013年,我委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2013年全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干部深入学习和领会好会议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把十八大精神融会贯通于民族宗教工作,按照十八大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新要求部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宗教工作,丰富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实践,以实际行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奋力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在保持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省级精神文明标兵单位。一是狠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用科学理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工作。二是加强干部职工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鉴别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让干部职工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深入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突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法律知识教育,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俗,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四是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扶贫助困活动,积极动员干部职工学雷锋做好事,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努力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稳步发展。五是深入推进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和改进资金管理,提高民族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和提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六是扎实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主题教育,着力在破除制约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习惯、建立健全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党员干部作风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三、努力推进民族地区和宗教领域两个文明建设,主动服务全市精神明建设
1、切实加强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发动各方面力量,认真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县)、模范乡镇(街道)、模范村(社区)、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二是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巩固民族地区发展成果、稳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重点开展禁毒、防艾等宣传教育活动,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加强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促进各民族间友好往来和团结互助,建立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维护好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四是加强对干部、企业职工、青少年、城乡居民进行民族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巩固宗教界爱国爱教思想共识。一是抓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教职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努力建设“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教职人员队伍。二是抓宣传教育。坚持在宗教界广泛深入、形式多样地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爱国爱教和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宗教界不断形成和巩固爱国爱教的思想共识。三是抓依法管理。处理好宗教界渗透事件、涉外事件和涉稳群体性事件,维护宗教领域和睦和谐稳定。四是抓引导适应。切实抓好“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抓好宗教人才队伍建设和场所制度建设,为宗教界办实事,积极倡导宗教界服务社会。
3、加强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建设。一是抓好民族地区小流域现代农牧业增收工程。争取和安排资金400万元左右,组织在米易县、盐边县发展2.5万亩核桃基地。完善仁和区福田镇万亩芒果基地配套基础设施。二是抓好民族地区“四小”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争取和安排省市民族资金1000万元左右,在民族地区完成35公里道路硬化、35公里道路新建或维修,3000亩左右农田灌溉设施和田间渠系配套建设。三是抓好“民族团结新村”建设工程。争取资金500万元,在盐边县实施一个“民族团结新村”建设,继续做好米易县麻陇乡中心村和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民族团结新村建设。四是抓好民族地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工程。争取和安排资金600万元左右,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和卫生十年行动计划。五是抓好自发迁居农民安置发展工程。切实改善自发迁居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抓好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督促和指导县(区)抓好民族地区住房改造、厨房改造、厕所改造、庭院改造、圈舍改造“五改”工程。七是抓好少数民族培训工程。引导各类培训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强化民族地区人才培训,壮大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营销型人才队伍。
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用爱心浇灌祖国的花朵耒来
一是对未成年人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广大未成年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对成年人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三是向未成年人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是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五是继续推行关爱未成年人工程。举办青少年青春期教育讲座、开展与农村孩子“手拉手”和结对帮扶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心意识,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警示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控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从而远离网吧和社会不文明行为。六是深入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努力推动解决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撤并后出现的各种教育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办学水平,抓好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基础教育。
第二篇: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任务,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为保障,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夯实基础、打造亮点,着力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拓展深化、增强实效上下功夫,推动了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蓬勃发展,促进了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未成年人各项机制。
集团领导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专题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学习,使全体教职工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抓紧抓好。
二、丰富活动载体,吸引未成年人争相参与。
(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心组织各类道德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与团县委、县妇联、县教体局、县关工委联合转发《关于开展第三届“河南省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通过评选表彰未成年人道德典型,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引导更多的未成年人增强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在家中做文明尊老尽孝心的好孩子,在学校做文明勤学送关心的好学生,在社会做文明诚信献爱心的好公民,为塑造新一代合格接班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是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按照县文明办的通知要求,我校着重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积极动员全县未成年人踊跃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各中小学在校园网开设“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专栏,面向广大未成年人征集学习雷锋的感悟体会、青春寄语。督促市教育局完成“日行一善”活动方案,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以“日行一善”为内容的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是开展“四好少年” 推荐评选活动。活动前期采取各校少先队基层组织推荐的方法寻找身边典型少年和事迹,在各校的少先队中进行层层筛选。最后在全集团进行四好少年表彰,并在红领巾电视台宣传各位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在各校的文化橱窗进行展出,让集团全体学生学习,推广。
(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认真开展“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
一是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坚持文化立校,着眼内涵发展,学校通过书香校园创建、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阳光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传承经典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师生们用心打造和谐的班级文化,使班级洋溢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健康积极的文化思想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每一届艺术节都规模空前,各具特色。把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统项目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校园文化艺术节中,通过开设绘画、舞蹈、音乐、武术、古筝、古诗词朗诵、经典美文诵读等各种艺术课程,探索出了适合师生个性发展的各种艺术教育,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同时学校还聘请了十几位校外艺术教育专家对学校艺术教师进行传、帮、带,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开展“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按照文明办、团县委、教体局《关于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安排,集团德育处采取上网祭奠英烈、网上献花、寄语留言、表达心声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继承弘扬革命先烈优秀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感。以“清明节”为契机,按照县教体局、团县委、县妇联安排,举办“网上祭英烈”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组织未成年人登陆相关网站签名寄语,抒写学习、崇尚和争当美德少年、弘扬雷锋精神的心得体会。同时,广泛开展未成年人“学雷锋在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开展小小志愿者、文明小公民等活动,不断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形成热潮。以欢度佳节、喜迎党的十八大的为主题,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让未成年人上网面向国旗敬礼并签名寄语,使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三是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通过组织群众性的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体育健身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
三、以校园为主阵地,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一)通过升旗、班会、板报,强化了德育功能。
1、通过升旗仪式,实施教育。坚持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做到规范、整齐,严肃庄重。并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感恩祖国、人民、父母、安全教育等教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思想上,都给师生很大的鼓舞和启迪,让他们进一步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善待生命、珍爱生命,使生命更鲜活更精彩。其次是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集体主义意识、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抗挫折意识及理想意识等等。
2、继续完善班队会制度。每一次班队会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绝大多数班级能认真准备、成效明显。
3、充分利用班级板报这块阵地。内容分别为 “未成年人法律法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防震自救”、“思想品德”、“禁毒防艾”、“国防教育”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次的板报检查评比制度,及时检查及时反馈。评选校级板报制作优秀班。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要求教师教师在各门学科的备课中要把德育内容反映在教案当中,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多样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同时利用每周一班队会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环保、礼仪、诚信、自律”等方面的主题班会,在教育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三)以班级竞争为动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集团领导和德育处的统一领导下,各校每周由值周教师带领少先队干部进行全面检查督促,从学习、纪律、卫生、行为等方面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活动,并颁发流动红旗,以示表彰。通过这项活动,使各班学生出现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与时俱进,结合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项重要工作抓实做好,做出成效。
年10月30日2013
第三篇:第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未成年人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我校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在学习中,大家认为:要进一步完善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就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人;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人;要以活动为依托,以先让学生学会做人为落脚点,为创造文明校园而献计献策。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守则》,建立了升国旗制度,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制度,定期召开班队会制度等,使学校德育活动经常化。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正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进行。
一,抓日常管理,加强常规系列教育
1.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值周队伍的职能作用,值周队伍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坚持开展“文明值周”活动数十年,成效显著。
2.进一步利用好红领巾广播、板报、展示橱窗、《芳菲小记者报》以及课外活动基地等,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
各方面的素质。
3.认真上好每一节班队会,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认真设计班会、中队内容,班会、中队活动内容要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
4.积极协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开办好家长学校,每年组织多次家长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抵制社会大小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5.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贯彻《德育规程》、《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我校各种规章制度,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艺体组开展的校田径运动会和各类体育比赛。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校园文化舞台,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英语组的英语演讲比赛等各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又使学生增长了才干和培养了个性特长,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二,抓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的作用
努力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力修养强,作风朴实、道德高尚的、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严格考核班主任工作,包括卫生、行为规范检查、跟操组织活动等情况,并计入班主任绩效考核中。
选聘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建立健全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机制,宣
传事迹,选树标兵。
三,抓课堂教学,全方位渗透德教育
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发挥品德与社会、午会、班队课德育专门课程的功能,品德与社会课做到专课专用,深化以“品德与社会”学科为核心的德育学科教学研讨,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
我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深入课堂,为学生进行法律、交通规则、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四,抓校园文化,优化德育育人环境
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学生一进校园就能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出好每月一期的主题鲜明的黑板报。教室布置,各中队有队角、黑板报、图书角、争章台、绿化角,让教室成为队员快乐温馨的家园,使中队布置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在学校的走廊挂满了师生的作品,教室墙面、楼梯墙面都有警示、鞭策、激励等富有哲理的语言;在学校操场的围墙上有各种体育锻炼的图画,与运动场相得益彰,凸现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经常性举办乒乓球比赛等活动。
五,抓活动载体,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教育功能,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整合社会资源,优化组织网络,打造活动品牌,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
1.深化“雏鹰争章”活动,把该活动定位在良性竞争、鼓励全体的标准上。充分发挥“争章台”量化、“争章卡”的激励作用,结合不同年级段的不同要求,确定了目标,内容、形式,使我校的“雏鹰争章”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广大少先队员在争章过程中体验到争章的快乐,培养了努力进取的精神。
2.积极组织各中队、小队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教育。以“红领巾心向党”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比如每周一举行全校师生参加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各中队干部参与“文明值周”活动,“爱我家乡”演讲比赛活动,“国庆节”庆祝活动,“建队日”开展少先队队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进一步增进对党的感情,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阿巴嘎做好准备。
3.继续推进“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宣传自护知识,掌握自救自护技能。以“安全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了普及安全自护知识,地震等突发性事件紧急避险演练活动。
4.我校常年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深化“手拉手”小伙伴“一帮一”结对工作,使广大的少先队干部在帮助手拉手”小伙伴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优秀品质。
5.在每年的雷锋活动月中,我校大力营造学习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使雷锋精神的实质深入人心,以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的深刻含义,我校团少组织策划了“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城镇文明”
主题活动。“雏鹰假日小队” 经常深入振兴社区,为社区的老人们表演自己编排的小节目,与老人们进行联欢。深入低保老人家中,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清除小广场、街道的白色垃圾。
6.2010年,针对全盟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旗召开这一大事,我校少先队部向全体同学们发起爱护公共设施 共建美好家园的倡议教育广大少先队员要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公共设施。以爱护公共设施为荣,以破坏公共设施为耻,自觉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坚决同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作斗争。我校10名少先队员“红领巾”小志愿者加入到红领巾志愿者队伍。
7.2010年三月份,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罕见旱灾,盟少工委决定在全盟少先队组织中开展“捐出一瓶水,献出一份爱”——草原红领巾抗旱救灾捐款活动,我校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共捐款925元。
8.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我校都举行庄严而又隆重的新队员入队仪式。
9.每年都举办一次经典诵读活动,以讲故事、诗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取得了较大的反响。
此外,我们充分利用 “红领巾广播”、宣传橱窗、板报、手抄报等宣传载体,开展活动宣传和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六,抓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每个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在效仿着家长。因此,家庭教育绝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子女的能力。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评价中来,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多年来一直开班家长学校,进行家长培训活动。本学期开学初,我校还聘请教育专家为一到四年级家长进行培训。深入开展家访活动,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联系电话、校信通等形式,及时互相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取得家长配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全体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我们要继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育人环境,提升文化内涵,发挥教育科研作用,努力开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第二小学
2012年11月18日
第四篇:第三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自查报告
第三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自查报告
汶上县第三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不断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学校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 学校发展总体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协调、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全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从而形成了校长统一领导,教务处,政教处组织协调,各级部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机制。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我校坚持把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重点宣传与普遍性宣传结合起来,每学期都要组织召开1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和经验交流会议,总结、宣传各级部、班级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用于指导全面工作。各班也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全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和思想保证。各级部门不断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善于选择和培养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符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评选校级“十佳十优”少先队员发挥榜样作用。
3、明确责任。今年,我校进一步细化责任指标,把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留个级部,23个班级,与各级部主任、班主任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定了具体责任人和工作任务要求。学校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促进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整合社会资源,凝聚教育合力
1、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创新育人机制。把德育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内容之中,使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贯穿德育教育始终。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采取自评与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社区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通过校园兴趣小组活动、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循序渐进、寓教于乐,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德育课成为小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真正入耳、入心、入脑。
2.大力开展文明、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强化学校育人功能,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学校开展文明、绿色校园创建活动,相继组织开展了“说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知荣明耻”教育实践活动,“新三好学生”评选、古诗文诵读竞赛、普通话演讲竞赛、“等活动。通过各类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学生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3.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推行教师服务承诺制、教师文明用语,举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师德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观摩交流、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德育工作论文征集、德育活动优秀设计方案征集、主题班会优秀设计方案征集、诚信教育实践等活动,牢固树立起“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4.挖掘家庭教育潜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目标。学校通过开展优秀家长、家庭教育工作先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示范带动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组织巡回演讲报告、举办培训班等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三)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1、深入开展净网、净屏、净吧、净边活动。一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学校定期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受未成年人欢迎的优秀少儿图书、歌曲、音像制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教育,读健康有益的书籍,传唱优秀革命歌曲和校园歌曲,观看积极健康的影视片,使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净化了学校文化环境。定期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综合治理。与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联合,经常性的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坚决禁止在校园周边600米以内设立彩票专营投注中心和网吧,对校园周边音像书店带有不良信息的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进行收缴清理。扩大净化整治范围,净化工作继续延伸覆盖城乡,特别是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网吧、出版物市场的整治和印刷复制业的监管,加强学校周边社会文化环境的整治。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社会文化环境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网吧管理难度较大;三是受财力条件制约,未成年人文化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依然之后。
今后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凝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二是广泛开展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经经典育读等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四是加大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力度,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五篇:将乐县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
重教育,抓规范,促进步
——将乐县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为了积极贯彻此精神,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在认真细致地分析县情、校情的基础上,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德育室和少先队工作为主要途径,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蓬勃开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曾荣获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三明市文明学校、三明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三明市德育特色学校,三明市优秀家长学校、三明市平安校园、三明市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将乐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三明市第六届(2009—2011)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示范点、三明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三明市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和将乐县2010宣传思想文化先进单位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针对学校具体情况,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室、少先大队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三级纵向管理网络,设立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法制环境等工作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协调配合,确保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样相对完善的网络体制下,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传达,广大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管理,夯实德育建设基础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坚持以师德规范为根本,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出发点和归宿,实现铸师魂、炼师能、扬师德的发展目标,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我校开展了“忠诚履职,爱生乐教”活动,促使广大教师努力践行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到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见、不歧视,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都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关爱特殊学生”,对他们不嫌弃、不放弃,耐心做好帮扶、转化工作;“关爱特长学生”,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和平台;“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畅通亲情渠道、搭建爱心网络,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关爱特困学生”,动员各方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困而影响学业。活动中,大家认识到我们教师要做智慧的启发者、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示范性,主动用自己的言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以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以健全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善待学生,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学校举办了“忠诚履职,爱生乐教”演讲比赛,开展“教师德育座右铭”征集活动等,时时提醒教师加强服务意识,用心、用情、用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涌现出一批爱生典型。许多教师早来晚走,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精湛的教学技艺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三、开发课程资源,拓宽道德建设渠道
在实施德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开发区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德育旧三中心论”,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三中心论”;认真探索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宜“活”不宜“乱”、宜“实”不宜“虚”的活动原则,力求通过学科课程德育、德育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教育、社会环境育人五个德育平台,积极实施德育新课程,让学校德育“活”起来。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中去。学校作为德育工作主渠道,对学生“德性”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 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中,广大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并体现学科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细、实、活。要求教师教学目标中体现“三维”——知识、认知、情感,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有意识的引导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是单纯的接受知识学习,不会是只求认知的学习,而是带着情感学习,学习中提思想素质。
2、发挥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品德课程向社区延伸。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直接渠道,我们成立了《品德与生活(社会)》备课组,对《品德与社会》学科进行深入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引导,通过课外实践,才能将道德知识、道德体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生活的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通过成立班级志愿者、班级社团等,开展与文明行为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明星评选活动,“六·一书画展”,家校千人读书活动,家教知识进社区,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服务,请家长到学校来看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实现了品德课程向社区的有效延伸。
3、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我校针对儿童年龄特点,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郑忠华纪念馆、五马山烈士陵园为我校固定的爱国主义德育实践基地,金秋十月,阳春四月,学校都组织学生前往祭扫活动;去年六月,结合“世界环境日”,学校还组织部分少先队员到社区进行宣传活动;今年三月,结合学雷锋活动,组织少先大队委、部分中队长到县城步行街、到华山公园拾拣垃圾、擦洗公共设施„„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培养了集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观。
四、加强文化建设,凸显校园发展内涵
1、创设“亲情、和谐、创新”的学校文化,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优良品德。
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优化,受益更多、更直接的是孩子们。学校遵循“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努力营造一个花园、学园、乐园、家园式的校园”的理念,高品位规划设计了人文化的知识墙、童趣化的年级之窗、个性化的班级宣传牌,精选了一批名人名言、题词、绝句、中英文标语牌置于教室走廊墙壁上,教室内“成长树”、“创新园”记载下孩子们学习、成长、收获的点滴。近年来,学校立足长远,经过多次调研之后对部分校园文化布置上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弥补与修改,使之日趋合理,同时结合学校艺术特色建设设计了儿童画廊、喷绘标语,各个专用室设置了醒目的标语。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无不营造着浓浓的艺术氛围;校园里每一个班级,无不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一点一滴都体现出孩子们在校园中的中心角色和主体位置,展示着孩子们的快乐与灿烂。
2、开展校园“三治”活动,力求为孩子成长营造一片净土。“三治”行动即“治言”、“治行”、“治洁”,通过深入落实“三治三洁”行为常规培养矫正行动,进一步整治周边教育环境,让学生们的一双双小手,牵动社会一双双大手,提高学生与家长的综合文明素质。首先是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养成了尽量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文明行为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其次是环保相关系列活动的开展,如学校努力创设条件,种花植树,建设绿色的校园环境,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绿色环保小组,认领“红领巾苗圃”,与植物结为“成长伙伴”,走向社区进行宣传及公益劳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三是抓好常规教育,开展好中队、大队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育人环境。由于一些商家、摊贩等利欲熏心,置后代成长于不顾,利用孩子们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等弱点,采取种种手段诱导孩子形成乱花零用钱,迷恋 游戏厅、网吧等不良行为习惯。对此,学校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潜在危害(如进行“拒绝网吧,健康上网”的讨论、签名活动),然后开展系列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如家校亲子读书活动、社区志愿活动、文艺表演活动、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同时联合街道、工商、文化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摊贩进行整治。通过多方面力量齐抓共管,这些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场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五、关注弱势群体,体现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日益加快,从各地农村迁移到县城的民工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也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能否公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于是,我校本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发扬博爱的精神,切实关注着民工子弟享受同等受教育权利的问题。在我校就读的大几百名民工子弟,我们一律采取与正常生平带相待,让需要的农民实现入学“零门槛”,对于一些特困生我们还依照相关政策给予作业本免费。因此,在我校就读的民工子弟从不会感觉受到歧视。
其次,我校也有很多父母双双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离异的“单亲儿童”,他们有的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的长期自己照顾自己,因此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也不容忽视。为了这部分特殊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也响应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每学期初注册时由班主任摸清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班级建立档案后以年级为单位上报至德育室、教务处存档,便于跟踪教育;三是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对于留守儿童、特殊生,学校德育室、安保处、少先大队、教务处,协同从生活、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密切关注。促使其健康成长。
另外,对于残疾儿童和部分困难家庭子女,我们除了摸底调查,建立档案以外,还发动多方力量,从学杂费等方面予以尽可能的减免,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更多的关爱,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六、推进素质教育,形成鲜明教育特色
1、扎实搞好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新世纪以来,我校长期坚持做好读书月的宣传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每年的的四月份,是我校爱国主义专题读书月。从《心系祖国,健康成长》到《红色之旅》,从《知荣辱,树新风》到《奋发有为奔小康》,从《迎奥运,促和谐》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再到《辉煌六十年》,我们始终如一搞好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成为行为文明、习惯良好、思想纯正的一代新人,形成了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全校性扎实学习,以班级为单位探讨读书方法和收获,分层次、分项目开展读书笔试比赛、演讲比赛、故事比赛、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和教师教案设计比赛。从行为习惯入手,将主题教育涉及到社会公德、思想道德、亲情和谐等多个内容中,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真正认识历史、学习先人;在活动渠道上,整合了课内、课外、学校、家庭、社区多种实施渠道开展教育,整合了教科书、课外书、网络信息等多种资源进行教育,丰富了德育内容、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范围上,将学生教育扩展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点带面,深化学校教育的社会效果。今年,我校饶煊同学获得全国读书活动特等奖,并过关斩将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学习,李薇同学获得福建省爱国主义读书优秀奖,40多位同学获得全国读书活动优秀奖,在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宁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各设区市艺术馆协办的“盈盛号杯”全省少儿歌手电视大赛上,代表三明市参赛的我校小歌手黄逸完美演绎了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我省音乐界声乐、词曲、理论等专家组成的大赛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本次大赛儿童组一等奖第一名。
2、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卫生,促进全面健康发展。1997年开始,我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设立“心理咨询室”,2008年我校选派三名教师参加福建省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冯永辉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校设有“心心交往咨询箱”、广播站,与孩子展开心理交流,疏导孩子的心理疑问与障碍;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并跟踪进行辅导与记录。此外,我们还定期对学生进 行集体辅导、心理调查与测试,并保证心理咨询室每周向学生开放八小时,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消除压力、感受关爱、享受辅助,我校教师送教下乡上心理健康课,在三明市优质课比赛中,赢得了领导和兄弟学校的高度评价。
3、美术教育已经形成特色,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明显发展。走近实验小学,你就会被马路两旁的师生绘画作品所感染;走进校园,五彩缤纷的“艺术走廊”、文化生活展示台更会令你眼前一亮。在学校重视、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已彰显特色,在各级各类美术比赛中,我校学生作品屡次在全国、省、市、县获奖。
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我们实验小学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际,全面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在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德育工作,以家庭为主课堂抓好家教工作,以社会为大环境抓好保障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将不断呈现出一些新问题,这项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也就必然是一个十分长期、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确立德育首位的观念,敏锐地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探索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真正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从而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发展,实现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