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领导激励在提高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精)
论领导激励在提高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人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需要运用最科学的手段 , 更 灵活的制度去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 ,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 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 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 , 建立 起适合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 , 使企业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领导的领导力和激励的艺术, 是企业管理中的 关键点。
【关键词】 :人;激励;领导力;现在企业管理 【正文】: 一.什么是领导激励
从激励所指向对象上看 , 我们可以将分为 :自上而下的激励、横向 激励和由下到上的激励。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激励是一种相互的行为 , 自上而下的激励就是指的领导激励 , 代表着领导对下属工作的肯定 , 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由下到上的激励是下属对工作的态度、积极 性和投入程度也同样激励着领导 , 使之做出更准确的决定;而同事之 间的相互激励 , 则会更加有助于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 , 在这三种 激励中 , 自上而下的领导激励往往被看作是常见的、最直接有效的激 励方式。
激励是领导的重要职能,“领导激励”具体是指“领导者在实施 领导的过程中 , 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 , 激发和鼓励被领导者的动机和 行为 , 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 , 引导被领导者朝着组织所期望的方向行
动 , 提高被领导者工作效率 , 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被领导者的 个人目标的系列活动。”
二.领导激励的作用
领导激励在领导工作中不仅十分必要 , 而且十分重要 , 对领导激 励作用的认识我们就可以从领导激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去认识(1.领导激励的必要性
从客观上看 , 领导激励是时代变化的需要。目前 , 我们正处在一个 急剧变化的时代 , 时代变革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 但最重要的变化是 组织成员的素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企业员工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 , 自我意识的增强 , 现代企业员工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 , 已经 不再停留在言听计从的处事方式上了。因此 , 传统的命令方式已经不 能适应变革时代的领导需要 , 领导干部要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就必须运用激励的方式。
其次 , 从主观上看领导激励之所以必要 , 是因为在组织中 , 领导与 组织员工在角色上存在地位上的差异 , 观察问题的角度、价值观等也 都存在的差异 , 使他们不可能对组织目标和组织的价值观有着完全统 一的认知 , 这种差异也不可能通过外部力量来调和 , 而激励 , 则能有效 将组织成员的行为引导到领导所期望的轨道上来从而使组织成员认 同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 , 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相容、一致。
(2.领导激励的重要性
首先 , 领导激励是提高组织绩效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领
导激励可以进一步激发下属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 , 从而保证工作的有 效性和高效率 , 提高工作的绩效。
其次 , 有效的激励是实现组织目标重要保证。在领导活动的诸要 素中 , 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 , 人是最主要决定的因素 , 为了更好地调动 人的积极性 ,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领导者必须实行激励方法 , 通 过激励 , 有效地增强组织成员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 , 当组织 成员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 , 组织成员就能充分发挥其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领导激励能有效将组织成 员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统一 , 激发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 作热情。
再次 , 领导的激励有利于激发组织成员个人的潜能。领导的激励 是对下属积极需要的满足 , 能使他们感到轻松愉悦 , 能促使他们产生 更高的成就动机 , 从而充分发挥积极性 , 刻苦工作 , 努力学习, 不断提 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素养 , 挖掘自己的潜力 , 发挥自己在组织中 的作用。
三.领导激励的运用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 , 领导者如何有效运用激励 , 来搞 好对人的管理 , 提高领导效能 , 是领导激励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 可将领导激励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多数管理者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 , 这也是最为直
接的一种激励方式 , 它是以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为前提 , 调动员 工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 最终通过员工按时或超额完成组织目标来实现 的。物质奖励这种形式是单一的 , 只有当预期的物质利益与个人的物 质利益产生较大差距时 , 物质激励才能成为激发员工的动力。改革开 放以来,物质激励被广泛运用。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在我国现有经济状况下, 保健需求基本已解决, 激励措施更多更重要 的应是精神激励。
(2.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也叫非物质激励 , 人在工作中的满足感来源于保健因素 和激励因素 , 当人的物质利益得到满足时 , 真正能激励员工的因素反 而是工作表现机会及工作带来的愉快心境、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 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 精神上的满足。人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 , 最主要的精神 领域的需要。由此 , 我们可以看出 , 当人的物质利益已经符合人的需要 时 , 物质激励的效用就会随之递减 , 这时人们更渴望的是得到他人的 认同、权力的提升、自我的实现。也就是说精神激励会更加激发员工 的工作热情。
在领导激励中 , 对精神激励的运用是体现领导管理水平的重要方 面。因此现代领导更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那么,理论如何更好地 指导实践呢? <一 >、身体力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前提和原则
1、摸清“家底”。激励理论揭示,有效激励的前提:摸清每个员工 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效价、对公平现状的评价。
2、表率作用。欲激励别人,先激励自己;要求员工争先创优,领导 者必须先有争先创优的决心和信心。这样, 领导者就可以一种无形的 人格魅力感染大家,激励大家。
3、公道。公道就公平、合理,它要求领导者对员工一视同仁,不能 有亲疏、有厚薄。领导者是否公道,对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根本性的影 响。
4、信任。一个组织缺乏信任到头来是会致命的。任何一种激励措施 依赖中的信任表现为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以及下属对领导者的信 任。信任是双方, 单位的信任是不会长久的。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 中,每个员工都会成为重要的工作者。
5、综合运用原则。物质与精神两种激励措施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 只存在是否因地制宜。激励的实际过程, 不可能依赖一种方法来充分 实现。一定时期内,往往存在某种激励措施效果的最大化,但并不排 除或不需要其它激励措施。因此, 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综合运用 各用激励措施,克服单一性。
<二 >、灵活运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和技巧
1、民主管理,不要做统治者。统治者形象会引起员工的不满,长久 必然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克服的办法就是民主管理,营造“我们一起 干”的境界。对影响全体的事,如岗位发展重点、目前让人不满的地 方等,乃至于各岗位的项目分工,均可采用匿名方式征求大家的意见,使每人都有“参与其事”使命感。有效的参与不仅能集思广益,更能 以一种民主的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用人不疑。抛弃传统的恩威并施激励方式,鼓励每一人成为人才,成就一项事业,满足每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其中大胆使用 干部就是的一项举措,它是信任原则的具体体现之一,关键在于“用 人不疑”。充分信任员工,大胆放手使用,让下属承担具有挑战性工 作,这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手段,常言“有压力才有动力”,说明的就 是这个道理,大胆使用干部就是一种艺术性“施压”。但信任不等于 放任,领导者
应向下属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事项、什么情况下必须向 上汇报。
3、沟通中的激励。通过沟通产生激励效果,首先是要尊重员工。现 代人都渴望获得尊重,作为一名员工更希望能有人欣赏,而尊重他们 是对他们最大的欣赏。沟通中对员工适当赞美。这不仅是对其工作的 肯定,促进双方人际关系的和谐,有时候,真诚地说一声“您辛苦 了!”、“谢谢您!”、“你真棒!”、“这个主意太好了!”可能 比一百元的奖励更有效;一个认可与信任的眼神、一次祝贺时忘情的 拥抱、一张鼓励下属的便条或感谢信,可能比年终的模范证书还要管
用;下属生日的一个电话、一件小小的礼物,或者一条短信的祝福和 问候,都能表现出领导者对下属的一颗真诚的心。适当的赞美也能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并且与其赞美对方本身,不如称赞他过去的成就。赞美既成的事实,对方和其他员工也比较容 易接受.善于倾听。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其工作 积极性可想而知。对此的沟通,你只需认真倾听。当他倾诉完后,心 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做出什么就能解决此事。
4、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是社会前进的动力,领导者应善于将竞争机 制引入内部管理,从而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考评 是我们通常使用的一种竞争机制,它通过考评内容和方式的预设,直 接引导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方向和力度。但是任何一种竞争机制必须做 好两件事:一是竞争必须公平、公开、合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二 是必须掌握好竞争的度,竞争的同时强调协作。否则就会变成争权夺 利、互相拆台。
5、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的后顾之忧主要来自家庭,而一个有 后顾之忧的员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作为领导者,需要的 是随时掌握员工“后顾”情况的变化,如孩子入托、家属生病等,对 经济特困的员工,除常规的精神安慰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一个有效解决员工后顾之忧的个案可以赢得一片人心。
本人才识,也不可能将激励的方法、技巧一一道来,但我相信,一名领导者只要身体力行激励的前提和原则,灵活运用激励的方法和 技艺,就不难达到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企业的管理也可以 看做是对“人”的管理。提高了对
“人”的管理,“以人为本”,自 然就是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一家之见,仅供批评。
第二篇: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作用
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作用
如何才能保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保持企业的长久动力?实践证明,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作用,重点是要考虑对员工的激励问题。
一.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涵义及作用
1.1 激励的涵义
所谓激励,就是企业采用一定的刺激手段,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方式,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动机,有效地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实现双赢的措施。其基本涵义为:
1)激励属于管理概念,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重要手段。
2)激励属于动态概念,信息沟通贯穿始终。
3)激励以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客观统一为最终目的。
4)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个体的需要,进一步实现组织的目标。
1.2 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其实完善的制度和体制像一具躯壳,怎样赋予它生命力,关键在于员工是否具有工作热情、积极性和现代精神状态。企业的效益由企业生产力要素的构成及其发挥程度决定,而劳动者是企业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劳动者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产力。美国学者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给予充分激励的员工的工作能力是不给激励的员工的工作能力的3-4倍。由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职业文化水平的提高等等,使得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不断变化,因此可
以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工作责任感,激发员工创新热情。
二.为什么要在企业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
2.1 激励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
科学合理的激励将会给生产注入一剂强心剂,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增加企业效益。企业中常常有一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的绩效低于才能一般的员工,可见绩效不总取决于员工的才能,而和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如果能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燃起员工工作热情,企业效益肯定会一日千里。
2.2 激励可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挖掘员工潜力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热情,挖掘员工工作潜力,提高其工作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增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实力。
三.现存企业管理中激励存在的问题
3.1 缺失公平导致矛盾增加
现实中,每个员工都想要公平,然而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做到相对公平,让各类员工都能达到相对满意的程度。其实合理的不公平最有激励作用,可以激励员工不断进步。当员工进步了,就要让他尝到相应的优惠,以此不断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3.2 薪酬结构不可理导致人才流失
现在很多企业的薪酬结构都不合理,薪酬多少反映了员工的工作
结果。如果薪酬结构不合理,员工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甚至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企业生产效益。因此,企业一定要调整薪酬结构,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提高企业生产力。
3.3 激励目标不明确致使员工缺乏积极性
一些企业进行改革,尤其在调整薪酬体制的时候,管理层主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进行调整,而很少从员工角度考虑,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使矛盾激化,工作积极性降低。
四.企业管理实行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4.1 公开性原则
实行激励,一定要让员工知道他们需要和必须做的,否则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尤其是在一些金钱等关系员工切身利益方面,一定要有公开性和透明性,利于监督和约束。
4.2 公正性原则
员工总会把自己付出和回报的比率同其他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比率相比较来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得到了公平公正的待遇,以此来确定对自己的报酬是否满意。无论什么企业,都要掌握激励的公正性,否则将影响企业的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4.3 公平性原则
员工要求公平是希望上级对他们的工作公平对待,一视同仁,贡献多的就应该得到较多的回报。否则,将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努力使员工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报酬。
五.激励方法
5.1 薪酬激励法
使员工努力工作最有效的激励方法是薪酬。企业要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要采取金钱上的奖励。人类的第一需求始终是物质需求,它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最原始的动机,然而金钱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金钱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员工的价值不同,因此要合理应用金钱的价值,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工作热情。薪酬激励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平公正,否则可能伤害员工的感情,得不偿失。但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反对平均主义,一定要根据员工的业绩实施不同的薪酬激励。
5.2 实行淘汰激励同内部提升激励并用
适度的淘汰机制可以使员工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员工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企业活力。在企业实现淘汰激励的同时一定要配合使用内部提升激励,它可以有效的激励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提升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可以给领导岗位补充新鲜血液,形成“不称职领导有危机感,平庸领导有压力感,优秀领导有成就感。”
5.3 荣誉激励法
对表现好的员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精神上的奖励,增强员工的荣誉感,让员工感到自豪,受尊重,受重视。
5.4 榜样激励法
给员工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引导作用,给员工精神上的支持,向榜样学习,争做榜样。
六.总结
上文讨论了管理中的激励问题,介绍了很多激励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三篇:论新闻宣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本文简要概述了企业新闻宣传的特点,重点分析了新闻宣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发挥这种作用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新闻宣传;企业管理;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2-2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闻宣传的作用不可忽视。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而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立足企业、服务企业的重要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假期社会实践中亲自参与了某银行企业文化的新闻宣传工作,对其进行了深度了解,深切感受到新闻宣传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功能,能够更加有效地助力企业管理和发展,作用不容小觑。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
1.1 目的性
企业新闻宣传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传播,其侧重点在于“宣传”。对内更倾向于宣传与员工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和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外宣传企业发展理念,弘扬企业文化,展现企业成就等等。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受众的认同感,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1.2 政治性
企业新闻新闻宣传作为我国新闻宣传的一部分,政治性也是其基本特点,这一点尤其在许多国有企业中体现更为明显。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就是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是联系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方式,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把企业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针相统一,才能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1.3 专业性
企业新闻宣传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兼顾“企业人”和“新闻人’的双重职责,需要更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新闻专业素质。但现如今的情况是,许多企业没有独立的新闻宣传部门,更没有专业的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归根到底是对新闻宣传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与足够的重视,这是许多企业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强化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原则与途径
2.1 把握时、度、效,发挥引导作用
一是要抓好企业新闻宣传之“时”。“文章合为时而著”,新闻宣传贵在与时俱进。企业新闻宣传最为重要之处在于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准确及时地宣传报道企业改革发展政策制度、时事动态、重大决策、先进经验以及员工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使企业发展有统一目标、员工做事有统一方向。当前,就要认真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供给侧改革政策,传递出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的政治政策信号,切实把企业发展、理念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来,为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提供舆论支持。
二是把握企业新闻宣传之“度”。适度的宣传引导可起到除疑解惑、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反之,容易引发思想混乱、认识偏差,甚至给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的公信力带来一定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企业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新情况,也会产生新矛盾、新问题,因此企业新闻宣传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一定要把好关、把好度,要通过宣传报道引导全体企业员工正视形势,正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营造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
三是提升企业新闻宣传之“效”。所谓“效”,就是要看效果,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突出企业特色,把本企业决策部署及时传递下去,让职工群众清楚地知道企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重点工作是什么,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从而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
2.2 找准着力点,发挥激励作用
一要坚持“虚功实做”,记实事要事。新闻宣传工作首先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从而使新闻宣传这一“务虚”的工作变得更加务实,目的性更强。企业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新闻宣传工作要找准切入点,把中心当做目标,把大局当做舞台,坚持把镜头对准企业改革发展的主阵地,真正发挥优势,使新闻宣传工作始终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要坚持“面向一线”,发基层之声。基层声音是新闻宣传的血脉和骨肉。只有坚持沉下身子,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多创作一些接地气、系民生,富有企业特色、充满基层气息的稿件,才能真正体现媒体舆论的价值,才能做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传达企情民意统一起来,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新闻宣传人员要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把采访报道植根于基层实践中,新闻宣传才有“鲜活”的素材,新闻宣传才富有价值和生命力。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展员工风貌。新闻宣传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把挖掘、发现、传递好广大员工群众的心声作为做好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围绕广大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做法,以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深度挖掘职工群众中的“亮点”和“闪光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把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部署要求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上来。
2.3 拓宽新途径,发挥驱动作用
2.4 构建大宣传,形成强大合力
一要探索设立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特定时间就本企业重大决策或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准确地发布有关信息,通过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形成对本企业的良好公众认知,成为企业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正确引导媒体,宣传和维护企业形象的关键环节。
二要建立一支新闻宣传专业团队。只有高素质的新闻宣传队伍,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反映企业工作的优秀新闻作品,从而全方位展现企业建设成果,提升公司良好形象。而各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就是企业充实新闻宣传队伍的最佳资源,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培训、招收引进新闻专业人才等方式,打造专业队伍,提高企业新闻宣传质量和水平。
三要推进全覆盖。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不仅需要一个专业团队,更需要的是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某银行推行的“幸福家园直播间”就采取了“员工写写员工”的方式,由成员单位轮流负责直播间的信息播报,机关部室和营业网点定期上报简讯,支行进行考核并不定期对稿件进行评比,对优秀稿件进行奖励,极大激发了员工宣传热情,提高了宣传成效。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构建人人参与的宣传大格局,既催发员工成就感、价值感,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执行力。
结语
对于企业而言,当前是新闻宣传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关键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应该紧随时代发展的大潮,把握住黄金机遇。正确认识到企业新闻宣传的重点和难点,着重突破新闻宣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闻宣传工作中的经验与方法,解放思想,强化自身建设,更好的发挥新闻宣传的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助力,为企业发展助力。
第四篇: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班级:会计3班姓名:汪秀峰学号:1007111021 摘要:无论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的管理中,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起作用。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到它的重要性。其实沟通不能只从表面上理解为交流,有时候一些动作,眼神等都可以成为一种沟通。如果缺乏沟通,后果是很严重的,小到朋友同事之间不讲话,大到国家之间发生战争,都是有可能的。在一个企业中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实现组织目标,实现不同部门、岗位的协调,就必须做好沟通工作。有效的沟通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组织缺少沟通,那么完成组织目标的所有努力都很难有效果。在现代社会,沟通不仅是人际关系交流的基础,而且是个人在社会成功的基本前提,可见,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赖于 的沟通,企业的成功更是如此。关键词:沟通企业管理交流冲突
一、沟通的含义和特点
在一般意义上,沟通被定义为“沟通是指以相互理解的方式从一方向另一方的信息传递”其实可以简单一点理解,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它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一种本能。它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后天培养的,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的,努力经营的。随着沟通时代的来临,学习沟通技巧,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具有影响力,能够把自己的理论更顺利地实施。沟通通常有以下三个特点,他们是:非权力支配性、非职责限定性,认同疏导性。也就是因为沟通具有这么一系列的特点,在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一般经营事业相当成功的人士,他们不随波逐流或唯唯诺诺,有自己的想法与作风,但却很少对别人吼叫、谩骂,甚至连争辩都极为罕见。他们对自己了解相当清楚,并且肯定自己,他们的共同点是自信,日子过得很开心,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会沟通的人。
二、沟通的类型和功能
沟通不是简单的交流,要想更好的沟通,我们还要知道沟通的类型。沟通可以分为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真是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单项沟通和双方沟通等等。沟通的基本结构包括信息、反馈、通道三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都完不成沟通。沟通按具体结构划分可分为非正式沟通网络与正式沟通网络两种。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集束式、流言式、偶然式等典型形式;正式沟通网络有链式、轮式、全通道式、Y式等形式。沟通按信息流动方向分类可分为上行沟通、平行沟通和下行沟通三种。沟通按沟通方式分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包括和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比如音乐)、肢体动作(比如手势、舞蹈、武术、体育运动等)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
一般来说,在群体或组织中,沟通有四种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获取信息。沟通可以控制员工的行为。员工们必须遵守组织中的权力等级和正式指导方针,比
如他们首先要与上级交流工作方面的困难,要按照工作程序工作,要遵守公司的政策法规等等,通过沟通可以实现这种控制功能。另外,非正式沟通也控制着员工的行为;激励:在沟通中明确告诉员工做什么、如何做、没有达到标准时应如何改进,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情绪表达:对很多员工来说,工作群体是主要的社交场所,员工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因此,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员工的社交需要;通的最后一个功能与决策角色有关,它为个体和群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确定并评估各种备择方案。
三、沟通的方式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
沟通方式是指沟通双方在信息沟通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沟通方式的分类有多种标准。按照沟通的具体方式不同分为:面对面沟通(包括面谈、会议和讲演);电话沟通;电子邮件沟通;传真、信件、备忘录沟通;广告、公告和一般文件沟通等。其实在实际生活我们就可以有许多沟通方式的技巧。不同的沟通方式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所以沟通方式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比如说面谈,它是一种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它的目的是要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发现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
其实影响沟通的因素也有很多,我认为比较明显的有:个人情绪、性别差异等等。
1、个人情绪
感觉的方式在您加工信息和生产思想的方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情绪状态会过滤吸收和输出的信息。接收或输出的同一信息会根据情绪是否高涨、平静或超然作不同的处理。例如:如果您觉得情绪激动或紧张,沟通就有可能受阻,因为您本应更为理智的思想过程可能被这些情绪所蒙蔽。您还有可能以一种比预期更加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接受信息。如果您对与您进行沟通的人抱有强烈的反感,您对信息的解释很有可能受您看法的影响。同样,您所沟通的任何内容也有可能受别人对待您的态度的影响。如果您对某事特别感兴趣,您更有可能选取与自己心仪的事物有直接关系的信息,而且会忽视或根本不去注意其他事。因此,人们的情绪状态能左右接收和传送信息的方式,还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的方式。
2、性别差异
不管喜欢与否,交流者的性别在沟通过程中也起着作用。众所周知,男女大脑的结构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影响着各自的沟通方式,例如:男性大脑的语言和视觉结构似乎彼此联系较少,而女性则不然。女性具有较强的整合视觉和语言的能力。这意味着男性长于集中精力处理个别事物,而女性则更能通观全局。男性大脑内控制侵略性的区域较活跃,而女性控制情感的区域影响力较大。这使得男人在沟通中更具有竞争性,而女人则合作得多。男女感知和接受语言也各不相同。举个例说,“I am sorry!”这句简单的话,如果出自一位男性之口,就通常会用来表达同情,对所发生的事表示遗憾。因此,如果某位女子听到一则悲惨的消息后对一位男子说:“I am sorry!”,男士一般会认为女士根本无意怪罪他。如此说来,可以完全归咎于不同性别而产生的差异能显著地影响男性和女性吸收和评价彼此沟通的方式。
四、沟通技巧和冲突
以上说了这么多,还是感觉没有什么沟通的实用技巧,其实沟通的技巧是因人而已的。但不管什么样什么采取怎么样的沟通,有些原则是不会变得。下面是一些简单的沟通沟通技巧:
1、自信的态度
一般经营事业相当成功的人士,他们不随波逐流或唯唯诺诺,有自己的想法与作风,但却很少对别人吼叫、谩骂,甚至连争辩都极为罕见。他们对自己了解相当清楚,并且肯定自己,他们的共同点是自信,日子过得很开心,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会沟通的人。
2、体谅他人的行为
这其中包含“体谅对方”与“表达自我”两方面。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在经营“人”的事业过程中,当我们想对他人表示体谅与关心,惟有我们自己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由于我们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做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
3、适当地提示对方
产生矛盾与误会的原因,如果出自于对方的健忘,我们的提示正可使对方信守承诺;反之若是对方有意食言,提示就代表我们并未忘记事情,并且希望对方信守诺言。
4、有效地直接告诉对方
一位知名的谈判专家分享他成功的谈判经验时说道:“我在各个国际商谈场合中,时常会以„我觉得'(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说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为开端,结果常会令人极为满意。”其实,这种行为就是直言无讳地告诉对方我们的要求与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诉你所想要表达的对象,将会有效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但要切记“三不谈":时间不恰当不谈;气氛不恰当不谈;对象不恰当不谈。
5、善用询问与倾听
询问与倾听的行为,是用来控制自己,让自己不要为了维护权力而侵犯他人。尤其是在对方行为退缩,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可用询问行为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并且运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诱导对方发表意见,进而对自己产生好感。一位优秀的沟通好手,绝对善于询问以及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感受。
五、总结
当今社会,沟通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广泛地的认识到了,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20%靠专业知识,40%靠人际关系,另外40%需要观察力的帮助,这就已经充分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个人如此,企业更是如此,一个企业的成功是绝对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必须把沟通放在企业管理中的突出位置,通过有效的沟通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家云,谭艳华[M],第一版.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陈中..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龚国华.生产与运营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加雷斯·琼斯.当代管理学[M],北京:人名邮电出版社,2003
第五篇:论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执行是任何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在合资企业,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的战略得以实现,战术得到有效的实施的关键。企业的各个组织(团队)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执行力 标准化 夯实 调整 优化 升级
执行力问题是每一个企业都十分关注的事,如何提高执行力,这是每一个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提高执行力是需各方面、各级管理人员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一、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其表象在于完成任务的及时性和质量,但其核心在于企业战略的定位与布局,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
执行力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因此管理者很重要的角色定位就是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管理者如何培养部属的执行力,是企业总体执行力提升的关键。如果员工每天能多花十分钟替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管理者的策略自然能够彻底地执行。
二、导致执行力差的原因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公司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这就使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公司脱节,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员工入职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而有些国内企业则不然,要么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要么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如有的公司对员工做励志培训和拓展训练,使员工热血沸腾但工作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有的公司给低层员
工做一些行业趋势、宏观战略的培训,也还是没有交给他们方法。好的培训不仅仅是讲怎么骑马,还要进行示范,再扶上马,让学习者体验,最后送一程,有了好的结果方可结束。
3、干起来不顺畅。
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够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使制度缺乏持续性,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而经常性的朝令夕改,也让员工无所适从。失去大家的认可,使制度失去了知性的基础。长此以往,干工作的人热情被消耗,慢慢的就变得不主动做事了。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很多企业有都对员工的激励措施,但是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却往往犯一个错误,就是把政策制定的太过复杂,使员工很难算出来下个月自己花多少精力达到什么结果就能拿多少奖金。这样就使激励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所处的地位和学识等很多因素决定了大部分员工都市注重眼前利益的,因此,当眼前的好处看不到时,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兴致去做。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考核指标不合理是很多企业最常犯的严重错误,突出表现在定性指标太多,诸如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忠诚度等等五花八门,这些指标的考核分带有太多的人为因素,而实际生活中又偏偏有一个共性的现象,就是“业务能力强的人往往不太听话,不干活的人往往人缘比较好”,这样造成的后
果是,不干活的人照样能够获得很高的综合评分,个人利益不受影响。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也比较常见,有的是亲缘、血缘、地缘关系,能放一马就放一马;有的是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处罚,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罚而不罚严重破坏了游戏规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危害也是无穷的”。
三、如何提高执行力 1.构建企业的执行力文化。
企业文化是基于共同价值观之上,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及思维方式有机整体的总称,是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灵魂。构建企业执行力文化的目的是提升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建设一支具有完美执行力的杰出团队;就是要构建“不讲任何借口”的行为准则,营造“不讲任何借口”的文化环境和思想氛围,使其融合在企业文化里,印刻在员工心目中,使之成为一种信念和一种精神力量,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并做好每一项工作。
确定特色的执行力文化内容是执行力的生命之源。要使执行力文化更好地发挥其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就应当从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与实际出发,确定出更具特色,更有效用,更便于接受和更利于推行的具体内容。正如企业文化的概念都是一样的,但就其内容而言,不同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这才是真正的能够流淌起来的企
业文化。
2、坚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
组织的成功,领导者是关键。方向错了,再好的水手也不能到达彼岸。身教重于言传,行胜于言,要求下级做到的,领导者必须先做到,打造执行高效的团队,从挑选执行高效的领导开始。对领导者而言,执行力不是某项单一素质的凸显,而是多种素质的结合与表现,它体现为一种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业务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设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一种勇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的工作作风。领导者的执行力决定组织的执行力,一个成功的组织与成功的领导密不可分。
3、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
首先,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公司首先要对员工忠诚,要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关心员工,爱惜员工,不能对员工开空头支票。其次,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培养员工“坚决服从”的意识。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能动的、善意的服从,公司应在大会小会上都要灌输“服从”思想,允许大家在决策前提建议,但一旦做出了决策,就应坚决执行。
树立美好的愿景,使员工了解本行业的魅力、本企业的美好前景和本人几年内会有什么样的位置与待遇,让大家为
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过滤员工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员工的团结。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增进团结。对于优秀的团体则给予崇高的荣誉和必要的物质奖励,而对于破坏团结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4、抓培训是夯实完美执行力的思想基础。
高度的自觉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教育、引导、灌输来形成。开展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灌输“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观念,做到自警自律,恪尽职守;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灌输知识从兴趣中获得的思想;开展企业发展目标教育,灌输居安思危、反骄破满、树立远大理想,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企业目标融为一体。
5、明晰的业务流程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首先要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的前提是对现有流程的梳理整顿,做到标准化,因为标准化是高效组织的重要行为特征。有效的运作流程应该包括了岗位责任、权限配置、信息传递通道、业务流程、决策机制等,实际上是规范化的内部运作机制。同时流程标准化为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奠定基础,IT管理系统的导入实际上都是对流程的一次优化和重组。要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偏差有良策。
6、发挥检查的作用,保障执行力的落实。
通过定期督查、随机督查、专项督查,对本企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纪律情况进行督查,从而进一步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督查力度,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无误。
7、合理的绩效考核是提升执行力的动力。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执行率和执行结果作为对个人、集体的考核评价及奖惩的主要依据。有了科学奖惩的奖惩,组织的执行力就象是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激励就是动力,员工就会由镙丝钉变为发动机。有了好的激励制度,马不扬鞭自奋蹄,员工会自发的提高执行力。
8、提高执行力还要着眼于对工作的严细实恒。
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
要着眼于“细”,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每一项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
要着眼于“恒”,有恒心是做工作成败的重要一环,任何工作都是在持之以恒的心态中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有恒心善坚持,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所在。
结语:公司提出了“夯实、调整、优化、升级”的工作方针。以“严细实恒”的态度落实公司的工作方针,需要上到公司层面,下到分厂、车间、班组,乃至个人强有力的执行力。执行力绝非儿戏,它是涉及到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