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抢抓机遇求发展 攻坚克难图创新
抢抓机遇求发展 攻坚克难图创新
全力打造和谐新十字 —十字乡2007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同心协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打造和谐新十字,全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为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我乡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乡域经济快速增长。全乡实现生产总值7218万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达4129.5万元,同比增长13.6%,第二产业生产总值713.2万元,同比增长10.9%,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2375.2万元,同比增长10.6%;地方财政收入27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27元;固定资产投资111万元。实现了全乡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我乡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007年,我们按照“打基础、创 环境”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半年,投资额达580万元、惠及全乡11个行政村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面竣工,使我乡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得到根本的改善;下半年,引进烟水配套资金196.4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对我乡十字村、大市村和蔓池村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改造力度;同时,引进资金150余万元,对歧石村上盘水库、黄土陈江道塘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和引水渠系的改造、维修工作;全年共投入资金3万余元进行了渠道清淤、维修及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村村通公路工程成绩斐然:全年共新修、改造村级公路23公里,形成了全乡106个自然村村村通公路的局面。到目前为止,投资50万元的茶林村进村公路硬化、投资12万元的愁下村桐木冲自然村进村公路硬化和投资10万元的十字村周家山自然村进村公路硬化工程已全面完工;投资达90万元的九歧村进村公路硬化工程将近尾声。
3、“三票”工作卓有成效。一是强化收入征管责任措施的落实,全面落实财税收入目标管理。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70万元,其中烟税239万元(超过指标任务22万元),地税3万元,其他收入28万元。二是计生工作全面落实“村为主”,完善了各项制度,强化了领导责任。全年共落实结扎81例,上环104例,引流产10例,寄证616张,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8%,计划生育率达93.38%,统计准确率达100%,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1.26万元。三是绷紧稳定这根弦,突出抓好政法综治工作,形成打防并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改革和发展创建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年共发生各类纠纷矛盾8起,调处8起,调处率达100%;治安案件1起,刑事案件1起,打击刑事犯罪分子2人,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社会和谐,乡邻和睦,家庭和美。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年来,在全乡广大干群中继续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及“文明村庄、文明单位”和“文明一条街”群众性的创建活动,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增强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了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加强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万余元对学校危房、中心校操场进行了改造和维修,为在校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同时,狠抓了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巩固率均达100%;民政工作,全年共落实五保户补助123840元,为特困户解决资金31680元;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对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相关常识的宣传和防治工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不断推进,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进一步强化了土地管理、村庄规化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认真开展了乡村两级干部思想、作风和纪律整顿,积极推行了政务公 开,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面貌和干部作风有了新的变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有线电视入村率100%,入户率85%,有线电视县乡联网工程,年底有望实现全乡开通;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成果得到巩固。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防火责任、防火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动物疫病检疫、防治工作得到重视,制度日趋完善,2007年,通过群防群治,有效地防治了5号病、猪蓝耳病等传染病。体育方面,群众全民健身意识加强,气氛更浓。与此同时,人大、政协、武装、民兵、青年、妇女、统计等部门都结合特点,围绕中心,设立载体,开展活动。进一步发挥了组织、宣传、纪检团结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5、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年来,我乡党政领导班子一方面注重自身的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精诚团结、廉洁高效等方面的工作,制定了《十字乡整顿干部作风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了对干部作风的整顿,创建了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诚信政府;另一方面,注重基层组织的建设,按照德、能、勤、绩、廉的要求,配备了优秀精干的基层队伍,加强了基层的组织力量。同时,重视基层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乡党政领导一班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在县 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结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健全规章制度。为充分体现责权利统一原则,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干部职工的自觉性、创造性,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度出台后,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坚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为了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的目的,对乡干部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了“人人想干事,人人找事干,人人怕干不好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创新学习机制。乡党委成立了中心学习组,建立学习登记、授课签到、写学习心得等规章制度。为加强对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WTO知识等的学习,配备全新电脑5台,提升电子办公能力,同时,组织干部开展以篮球、乒乓球等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通过学习和锻炼,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齐心协力抓财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财税工作。首先是加强了财政内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行“集中核算”、“一支笔审批”和“收支两条线” 的管理机制。健全干部用车、报帐、招待等系列制度。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实行收入“综合预算”和支出“零基预算”,确保社会保障、科技、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等重点支出。切实做到能节约的坚决节约,继续保持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其次是重点抓支柱产业,深挖税源。上半年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烤烟生产、收购工作中:一是安排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烤烟生产工作,加大了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二是制定完善的烤烟生产、收购工作方案,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烤烟收购工作领导小组和以主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组长的烤烟市场秩序维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了对烟贩的打击力度;三是在烤烟的生产期间我们做到了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狠抓优质烟开发;四是烟草部门的密切配合,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五是在烤烟收购期间,乡干部分成二组致力于烤烟收购秩序的维护和打击非法烟贩工作,确保了良好的收购环境。2007年,全乡干群上下一条心,我乡烤烟收购进度稳步保持在全县乡镇前二名之内,经过40天的努力,完成烟叶收购1.7万担,实现税收239万元,超过烟叶税收任务22万元,率先完成了收购工作。
(二)齐抓计生促保类。为确保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我乡狠抓计生对象各项计划生育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一年来,出动宣传车100余台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 余份、张贴宣传标语500余条,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二是对全体乡、村干部计生工作职责进行了细化,制定出十字乡乡村干部计生工作职责,严格了奖罚措施,形成了计生工作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头上顶压力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在抓好集中服务月活动,实行计生工作“村为主”,狠抓“三查四术”等的落实;四是继续推行“三包”责任制,将育龄妇女的管理指标量化到人、考核到人;五是抓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率达95%以上;六是依法打击违法生育行为,对超生对象,严格依法进行处理,同时,建立计划生育工作举报制度,对举报者予以重奖并保密,进一步加大了对违法生育对象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力度。通过全体乡、村干部、计生站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我乡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保持在市一类乡镇行列。
(三)严防狠打保稳定。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三增两降六严防”的工作方针,实行打防并举的战略,大力加强政法综治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平安乡创建活动,以基层平安建设为重点,努力创建平安乡、平安单位、平安校园。通过该活动,全乡共创建平安户4000户,达全乡总户数的85%,创建平安村1个;二是建立健全乡政法综治网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十字乡综合治理委员会、十字乡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十字乡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加强了基层队伍建设,完善了基层政法综治设施;三是加强社会治安基 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构筑好、建设好基层综治网络,建立健全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每个村签订了综治与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状,将综治工作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村、组、人;四是成立了十字乡治安巡逻队,配备统一的制服,增强威慑力;五是加强与政法机构的联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地下“六合彩”等赌博犯罪活动,加大对本乡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六是加大纠纷隐患的排查和矛盾问题的处理化解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安定苗头;七是全面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八是加强与周边乡镇的睦邻友好关系,确保边界安宁。
三、上联外引兴办实事,全心全意服务群众
(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乡由于资源贫乏,乡财政困难等原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阻碍了我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改变现状,我乡党委、政府一方面筹资改造大田源水系,一方面积极向上争资要项:2005年为大市村、双林村争取到烟水配套工程;2006年下半年引进了惠及全乡11个行政村的投资额达580万元的中低产田改造工程;2007年,投资额为120万元的烟水配套工程再次落户我乡大市、十字和蔓池村,我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二)全面实施为民办8件实事工作。为响应市、县有 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确保我乡为民办8件实事工作顺利开展,我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十字乡为民办8件实事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一年来精心组织,8件实事得到了落实:一是愁下村桐木冲自然村、十字村周家山自然村、茶林村2公里进村公路硬化已经完成,即将完成九歧村4.5公里硬化工程,积极筹备大市村、蔓池村、双林村、横塘村等村进村公路硬化事宜,进一步协调关系,优化环境,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与支持;二是健全了通信和流通网络,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100%,下半年,实现了有线电视县乡联网、城乡同收视同收费;三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率达到100%,共免除学杂费18万元;四是健全了卫生服务体系,农民参合意识逐步提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五是完善了污染治理体系,加大了对黄土砖厂、柏家及九歧河沙场等企业排污的整治力度,同时,在十字、双林黄土等村新建沼气池13座;六是逐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农村养老保险、扶贫解困、民政优抚等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全年共发放五保户补助123840元,为特困户解决资金31680元;七是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发放扶助金1.26万元。
(三)抓好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 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学的含金量,为我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在乡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了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投入资金6万元,对乡中心校和村小教育基础设施进行了新修改建及购臵:对全乡所有学校危房进行了改造,修建了乡中心完小操场和田径场;新建了师生澡堂一座;添臵了电脑、多媒体等远程电教设备。
四、作风转变力求实效,服务型政府形象逐步树立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坚持与时俱进,奋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首先是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我乡制定了《十字乡整顿干部作风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强化管理、作风、严明纪律、提高素质、改进工作、服务群众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通过3月31日至6月30日3个月的学教活动,干部的思想素质明显提高、纪律观念明显增强、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经济环境明显优化。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统揽全局、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处理市场经济 条件下复杂矛盾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
其次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政府。坚持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评判是非、指导实践,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小进则满、固步自封等思想障碍,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胆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法。进一步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切实把全乡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富民强乡上来,努力在全乡上下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三是转变职能,求真务实,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令行禁止,积极推进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建立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工作机制。大兴为民之风,深怀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常行为民之举,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为人民群众办好事。
五、齐头并进,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对双林、十字两个新农村建设整理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整修了进村公路,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状况,同时,新建沼气池10余口,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重视和加强民政、劳动保障、老龄、残联等工作 进一步健全了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特别重视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土地使用审批,坚决执行《土地管理法》
坚决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搞好土地复垦,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加强乡村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分管领导为队长,乡干部、各村综治主任等为成员的救火应急小分队,把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工作及火灾隐患的排查力度,坚决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一年来,全乡未发生一起大火灾,更无因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面对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素质、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增效不大,农民收入增势不快,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科技 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渠道不畅,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长不快;仍有少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解决好;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整治和优化。不少农民群众素质、意识方面有待提高,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认识肤浅、参合积极性不高等等。
面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带领和团结全乡人民,齐心协力,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高昂的斗志锐意改革、以饱满的热情致力创新、以求实的精神促进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
抢抓机遇攻坚克难
努力实现小河山乡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小河山乡2012年工作目标要点
2012年,我乡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围绕“发展、民生、稳定”三大主题,按照“四开四干、五公五安”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三化同步、科学发展、强县升位”的目标,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小河山乡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加快发展: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
一是巩固传统产业,稳定粮食生产,推广杂稻种植4500亩,杂交玉米6000亩;二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紧紧抓住中豫伟业矿业有限公司落户小河山的发展机遇,实施“双千”工程,即一千亩蔬菜、一千只鸡(鸭),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以185工程为抓手,巩固生态流水养鱼这一优势品牌,走专业合作社的道路,把流水养鱼、小作酒培育成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四是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2户。
2、抓住契机,构建工业发展平台。依托我乡的钼、镍、钒矿,充分把握县招商引资政策,已于2011年11月27日举行奠基典礼的瓮安中豫伟业矿业有限公司投资4.9个亿的V2O5项目已完成前期的全面准备工作,2012年将全面开工建设,按照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服务的方式尽快建成投产。
3、整合各类资源,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将小城镇建设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移民等项目建设相结合,同中豫伟业矿业有限公司办公区
域建设相结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山区城镇化。
二、改善民生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大河村、石板坪村农网改造;积极争取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项目,逐步改变农村的居住条件。完成香树坳客运招呼站建设并投入使用;计划完成一事一议通组路硬化3000米。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石漠化治理工程。实现牧草种植500亩,棚圈建设2680㎡,新建青贮池1340立方米,草地改良500亩,完成沟渠建设32条22.5千米,饲草加工机械7套,机耕道建设3公里,计划投资205万元。
三、维护稳定
一是以抓党建工作为总抓手,以“创先争优、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村支书、村支“两委”建设,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带民增收等方面的堡垒作用。二是抓好计生工作,实现“双降”目标。三是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安全等工作,继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努力做到基层基础更牢、社会治安更好、经济实力更强、作风建设更实、民生欠帐更少、党和政府的威信更高,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共小河山乡委员会小河山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二月八日
第三篇: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抢抓机遇求发展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抢抓机遇求发展
2008年即将过去,临沂兰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2008年,全年施工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完成产值11000余万元,实现利税495万元,基本完成了全年经营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抢抓机遇,拓宽建筑市场
2008年,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无法躲避的“金融风暴”危机着各行各业,面对2008年的严峻经营形势,我们只有抢抓机遇,拓宽市场才是发展之路。我公司立足建筑施工,确立“强化主业、优化三产、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的思路,找到自己的优势,围绕把企业做强、做优的战略目标,奋力开拓市场,加快结构调整,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全力构筑企业发展的新优势,快速抢占市场,扩大企业生存空间。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公司本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生存,狠抓工程质量管理,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企业内部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创优工程管理措施》、《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质量安全奖惩办法》等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签订项目经理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分项、分部工程的检查,执行严格的验收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限期责令整治,对于重点工程,群策群力,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对难点部位进行专人负责,跟踪管理。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突出亮点工程,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主抓了“宣传教育培训责任制”,层层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到人,扎扎实实抓好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大项目管理力度,设立项目专职安全员,制定出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定期不定期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以确保安全生产目标顺利实现。
三、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力量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方针,培养责任心、事业心强,富有朝气和潜力的新生力量,始终保持稳定的高素质的核心员工队伍,为企业发展积聚后劲和活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聘请了具有一定实力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并从高等院校吸收专业大学学生,分配到不同岗位,并逐步担任重要职务。注重职工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掌握新规范、新标准,着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人才的建设,提高了企业整体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公司的技术水平。
四、树立全员服务理念,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我公司在加强内部企业管理制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同时,也加强了全员服务经营理念的建设,并把这一理念贯穿到每一位职工的心里,使职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树立起“企业声誉第一”的思想,本着“我与企业共生存、企业兴旺我光荣”的原则,尽职尽责的做好服务工作。近年来,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信誉的不断提高,广大用户的充分认可,工程投标中标率有了明显提升,从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五、拓宽渠道、多业并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要生存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施工企业间的相互压价,让利愈演愈烈,这种无序的竞争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势一直面临严峻形势,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在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维一出路就是把自己定位在市场,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应付市场,而是要研究市场,了解市场、熟悉市场,正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是一条求得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公司现状抓好多元化经营,今年公司多种经营收入就占了很大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适应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只有通过寻求新经济增长点,企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2008年,我们经历了建筑行业的低谷风云,但我们并不害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当然我们和其他兄弟单位比起来还差的很远,今后我们虚心向兄弟单位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苦练内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发展新的领域,争取2009年完成施工总产值12000万元,施工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实现利税520万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确保全年无事故,为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苦练内功增实力,抢抓机遇求发展doc[范文]
苦练内功增实力,抢抓机遇求发展
——浙师大附中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根据浙师大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围绕“苦练内功增实力,抢抓机遇求发展”的学校整体实践主题,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开展“三对照三查找”,查摆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深层次原因,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支部党组织生活会,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及邀请部分教师代表专题研讨分析检查报告初稿,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征求意见,对照“把问题找准确、把根源弄明白、把思路理清楚、把对策定科学”的要求,通过归纳整理,学校领导班子进一步分析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校发展的状况,认真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并制定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现把学校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报告如下:
一、关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我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提高思想认识、查找突出问题、促进工作开展”为目标,以“推进科学发展 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中心,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着力抓好理论学习,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二是着力联系思想实际,在转变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上下功夫;三是着力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选准突破口、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四是着力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五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上下功夫。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调研,学校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普遍有了新的深化提高,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工作形成了一些新的共识:
(一)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征和精神实质。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从2003年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征、精神实质等许多重大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工作,并对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十七大报告在这个基础上又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征和精神实质作了更加深刻全面和简明扼要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观。它首先强调和重视发展,而不是否定和减弱发展,只不过更加强调发展要“好”字当头,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同时,也强调“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求实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只从主观愿望出发;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实际上,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从实际出发,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客观发展规律,又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这里所说的客观规律,既包括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也包括自然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发展的基本主体和动力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仅仅把他们看作是发展的动力。为此,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辨证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但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而且强调要用系统辨证和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而不能用孤立片面的观点和方法去处理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此,十七大报告强调,在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不但要做到原来所强调的“五个统筹”,而且还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总揽全局,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不仅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而且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功运用,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坚持求真务实,掌握并运用好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好”与“快”的辩证关系,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全党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我校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现实要求。所以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然也就是我校党员教师和领导干部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松懈和麻痹都是不允许的。理解和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征和精神实质是前提,关键要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们的认识是: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着眼教育发展新情况,积极推行新的课程改革,从根本实现我国社会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迫切要求。我校从1996年开始成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后,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但在社会崇尚精英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创造性地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更多家长满意的、社会需要的、政府认可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服务于实现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破解这些难点和问题的关键,就是我校的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都必须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发展观的睿智转变观念、开拓进取。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是着眼于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统领全校教育教学改革能力的迫切需要。学校领导班子队伍,担负着带领、指导完成全校新课程改革的重任,领导班子自身的思想状况如何、理论水平如何、工作能力如何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至关重要。客观的说,我们领导班子虽然工作勤勉,精诚团结,但与党和人民对我们期望相比,还是存在不少差距的,我们必须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东风,教育自己、锤炼自己、改造自己,努力使我们这个领导团这次队,成为全校师生的主心骨,成为能带领全校师生再创附中辉煌的坚强团队。
(三)进一步明确把“苦练内功增实力,抢抓机遇求发展”作为学校近期重要发展目标。
紧扣师大确立的以“务实创新抓质量,转型升级争百强”的实践载体,我校提出“苦练内功增实力,抢抓机遇求发展”的实践载体,并作为近期重要目标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刚开始我们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活动,逐渐让我们达成了“提出苦练内功增实力,抢抓机遇求发展”的学校发展目标的几点共识:
一是要强化科学发展新理念。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切实做到破除因循守旧、小满则安,固步自封的思想,牢固树立开放创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理念;破除狭隘的本位主义、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服务全局、服务发展的理念;破除追求个人政绩、忽视群众利益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人 为本、执教为民的理念。
二是要增强科学发展新本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我校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科学规划能力、科学管理能力、科学探索能力;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提高普通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苦练内功增实力落到实处。
三是要营造科学发展新环境。围绕学校正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契机,提出“用工作转型来推动学校体制创新”调研方案,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全校师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重点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决策、导向、评价、考核、选用等机制,营造长效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是要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要率先树立加快科学发展的理念、率先摸索实践科学发展的路径、率先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率先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机制,充分认识“苦练内功增实力,抢抓机遇求发展”是当前学校发展重要目标,是创造学校科学发展新优势的必由之路,努力把现实的特色优势,转变为学校发展的品牌示范优势。
二、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校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学校取得的主要成绩
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被评为:金华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浙江省军训工作先进单位;金华市“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单位;浙江省“以法治校示范校”;浙江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健康促进学校铜奖单位;金华市首家五星级职工俱乐部;“金华市市级治安安全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浙江省首批一级心理辅导站;2008年6月,又以总评分99分被评为金华市首批和谐校园。
1、中心工作紧抓不放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始终以教学质量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全面深入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对教学各环节采取多层次监控和信息反馈,以保障教学质量;加大校本教研力度,组织各学科教研组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高中三年为系统研究学生培养模式,注重研究学生、教材,制 订合理对策,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高三复习策略的研编和实施,在毕业班教学中取得可喜成效。另外,校内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激发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系列举措,使学校教学工作有了长足进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我校一本上线274人,2007年一本上线为323人,2008年一本上线达到353人,继续保持着大幅上升的势头,赢得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2、课改实验有序推进
学校品牌有效提升
2006年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小组、高中新课程实验学分认定委员会等七个工作机构,提出了“积极稳妥、合理有序、两线推进”的我校新课程实验指导思想和总体方案。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厅有关新课程实验精神和要求,认真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按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合理编排课表,并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积累经验,认真推进新课程实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努力开展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在学科建设、选修课开设、走班教学、学分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新高考等方面作了大量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3月,在浙江省高中教学校长培训会上,我校陈国有老师就学校学分认定作了经验介绍,陈亚利老师就学科建设作了专题发言。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讲座,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8人次、省级培训149人次、市级培训397人次,为我校新课程实验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学校重视新课程实践层面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开展以新课改实验为主题专题讲座、《与课改同行》专题论坛、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并提供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有效指导,努力提高教师承担课改实验工作的教学教研能力。同时,学校也大力支持教师积极承担新课程培训讲座、示范课的任务,党的十七大以来,我校教师承担新课程培训讲座、示范课国家级10人次、省级18人次、市级50人次,既推广了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经验,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2008年10月学校接受省课改专家组的考查评估,得到高度评价,在全省三十所样本学校中脱颖而出,有望成为全省两所课改实验样板学校之一。
3、管理体制力求创新
工作方式务求转型
2008年8月以来,我校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以构建学校内部民主管理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改革影响管理效率的环节、影响教师积极性的环节和职能重叠的环节,追求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努力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扁平化、执行效率化、程序制度化、工作规范化。
我们推行了三大改革举措:一是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规范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实行项目管理制度,以提高学校重大事项的工作效率,提高学校决策的执行力。二是构建了一室六中心的管理运行体制;增设学校发展研究室,为学校政策研究、规划管理与决策服务;撤并了教务处、政教处、教科研处,形成课程管理中心,主管课程的设置安排、协调执行、监督评价,承担教育、教学、科研的管理与服务;校办改为校务协调中心,强化对内的协调服务职能和对外的行政窗口功能;总务处改为资源管理中心,强化学校资源管理和服务,保障一线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三是强化了年级管理:这是本次改革的实质所在,设立三个年级管理中心,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简化管理环节,实施任务和目标分解,分权管理,责权对等,强化了执行力,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保证学校决策的实施效果。
近一年的改革实践,无论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在行政管理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决策的科学化,有效地克服了盲目性,增强了科学性;管理的扁平化,减少了中间环节,畅通了沟通渠道,提高了工作时效;执行的效率化,减少了责、权不清的现象,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的规范化,使广大教职工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清晰,质量意识增强,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体制的创新与工作的转型,使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改变了把学生当成管理对象的旧观念,把学生定位为学校所有岗位工作人员的服务对象,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
4、教师培养结硕果
课题研究出精品
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多方成就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继续推进名师培养和青年教师培养两项工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进修,坚持以校本培训和年级教学观摩活动为抓手,针对课改制订计划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坚持举办青年教师“十项教学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来提高年青教师的教学技能。积极推行新老教师结对,推荐优秀青年教师与特级教师结对,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才艺快速长进。从2007年以来,我校教师培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下列老师在各类评比中获得殊荣:陈报南老师专著在全国优秀科研论著评选中获一等奖;王娟娣老师获全国政治说课大赛一等奖;李慧勤老师在第二届全国中学体育教学观摩中获得二等奖;徐瑶华老师荣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陈亚利老师、陈辉老师的示范课被选用为全国课改教材示范课;金琦老师、丁芳老师的教学案例分获全国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大赛一等奖,潘晓锋老师的案例获该项比赛的二等奖;徐焕明老师的教学设计被收录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案例选编》;龚晓灵老师被评为浙江省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陈小燕老师获浙江省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诸婷老师获浙江省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胡韩荣老师获浙江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申屠待旦老师获浙江省首届研究性学习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黄晨爽老师获浙江省数学优质 评比二等奖;高旭彬老师获浙江省高中美术优质课评比二等奖;陶征老师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陈伟强、徐桂林、申屠待旦被评为浙江省研究性学习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章宗余老师被授予“浙江省首届中学生篮球联赛高中女子组优秀教练员称号”;陈亚利老师被评为金华市“1155”名师培养人选;徐乐老师荣获“金华市优秀教师”称号;刘东升老师荣获“金华市优秀班主任”称号;金琦老师被授予“金华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林樟华老师被评为金华市食品卫生先进个人;姚东升老师荣获金华市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胡晓杰老师获金华市中学音乐教师声乐比赛一等奖;李琼老师获金华市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二等奖;陈建芳、李琼老师在金华市生物实验创新评比活动中分别获大市一等奖、二等奖。卢妙苗老师获金华市第二届信息技术教师编程比赛一等奖;程丹虹老师获金华市职工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卢雅杭老师获市直高中政治优质课一等奖; 方巨丰老师获市区高中物理优质课第一名;庞威松老师获市区高中历史说课比赛第一名。
学校继续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精品化”战略成效显著。章云生校长主持的课题《师范大学直升班培养模式及跟踪研究》、《“青海生”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分别获得金华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和金华市教科研课题一等奖;我校陈报南副校长主持的课题《让中学教师成为研究者》被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重点研究课题,并被评为2008年金华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李永前老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研究》课题,被列为2007年浙江省教研规划课题;程丹虹老师主持的《“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整体规划研究》课题,被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研究课题;吴国福老师主持的《中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市二等奖。程丹虹老师主持的《基于选修背景的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划研究》、邓莉芳老师主持的《高中文理科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差异研究》分获市三等奖。
从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我校广大教师投身课改实验热情高涨,积极实践,探索个案,参加论文和教学案例比赛,获全国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9项,省三等奖6项;市一等奖11项,市二等奖16项,市三等奖7项。2007年,我校被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授于“科研兴校示范单位”。
5、数字校园颇具特色 管理教学尽显效能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求,如何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为此,学校从2006年下半年起开始计划并启动校园网重建、一卡通系统工程建设和节水节电管理保障等工作。2007年,一卡通系统工程正式建成,师生考勤、校内消费实行数字化管理;电控系统投入正常运转,实现全校用电、用水的实时监控,收到良好 的节能效益。2008年6月投资40万元建成了监控、周界、巡更一体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控,使校园安全防范和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新校园网建设已近尾声。
校园网络系统、电教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电控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构成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的雏形,大大提高了学校科学管理的实效性,对降低能耗、节能节支、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6、健康理念走进校园
平安和谐已成常态
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校为创建和谐校园,在改善师生生活设施、树立身心健康理念、构建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号召全体师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明确地提出了“关爱师生身心健康,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理念,把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与和谐校园建设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各项创建工作。以身心健康和技能养成作为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的切入点,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师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广大师生的健康行为,引导大家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区、家校合作,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积极营造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校园氛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生命的精彩,彰显生命的价值。关注师生生活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生活设施,2007年暑期,学校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入260万元给学生公寓、教师办公场所安装空调,使师生们的学习、办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加大投入改善教职工活动中心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项俱乐部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走出办公室,参加各种健身活动。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环境整洁、校风良好的“平安校园”。明确提出“第一发现人就是第一责任人”的防患和应急工作方针。真正做到了“常规安全用常规制度来教育、偶发事件用应急措施来应对、重大活动用安全预案来操作”。建立“家长委员会”,科学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探讨共同配合教育的途径。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三防”建设,尤其突出技防,加大投入,建成了安防系统。做到及时发现安全情况,迅速传送信息,并保留有效证据。实现了自动化实时监控,为校园安全稳定提供了技术保障。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和器材使用培训,举行全校性灾害逃生、自救演习,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控制,为学校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保障。
7、廉洁奉公节俭办学
后勤服务保障有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校领导班子一班人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的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固的群众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注重自身的作风建设,强调清廉、勤政为领导干部的立身 之本,努力塑造公仆形象。在学校各项建设中,始终坚持规范操作不放松,严把质量不放松,制度制约不放松,人人自律不放松的四不原则,和少化钱多办事的设备置办信价效益原则,使钱用得物有所值,使有限的投入效益最大化。尽管这两年设施投入多,财务支出大,我们总是精打细算,从不盲目上马,从不草率定案。从市场信息调查到招标文件拟订,从招标到议标,实行全过程规范操作,形成制约机制,杜绝腐败滋生。学校从大局出发,千方百计节资,避免浪费。采购物品货比三家,节约每一分钱。
本着“沟通、交流、协作、服务、育人”的宗旨,要求职工面向所有师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并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切后勤保障。学校后勤部门在规范学校资产管理、食堂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和探索,后勤管理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开展学习、调研、征求意见、民主生活会等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查摆和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尚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平时业务性工作多,经常以工作忙、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为由不去主动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平时的学习中 “蜻蜓点水式”的浏览报刊书籍较多,较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较少。因此,对于本职工作的业务研究、政治理论研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不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有所欠缺。
(2)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工作还不够扎实,特别是行政后勤服务师生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总体上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广大师生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各处室部门的责任意识、服务态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亟需强化。
(3)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做得不深入。班子成员之间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换意见不多。开展工作时,考虑当前工作进展较多,立足长远谋划较少;解决眼前问题花力气多,建立长效机制花功夫少;站在部门角度考虑多,立足学校整体发展少,平时只满足于分管工作不出问题,对影响全局工作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制约和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不够,解决不力;思维有惰性,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多数时候凭经验开展工作,因此放松了对个人学习的要求,导致运用科学发展观判断形势、研究问题、谋划工作的科学决策能力不强;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指导教育教学、监督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致使工作起色不大;工作中整体意识、统筹意识不够,各项工作之间的整合不够到位,没有形成协同开展、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
2、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制度的激励性和执行力均有所欠缺。部分分配制度没有起到很好地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作用,一些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很好的约束、规范和引导师生的作用。(2)教师专业发展不够重视。学校尽管制订了名师培养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但在实际要作中教师使用的多培养的少,教师专业发展依托的多学校层面整体推进的少,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3)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建设力度不够。作为浙江省教育厅直属中学,省一级重点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体现学校发展的特色与品牌的培育目标,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均缺乏全力规划与策划营造,学校整体文化氛围不够鲜明浓厚。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深刻剖析,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是,主要的还是学校领导班子自身主观原因所致。
1.主观原因
(1)思想观念认识不够。由于在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加强学习方面存在差距,满足于学校现状,思想比较保守,对今后发展的冲劲不足,因而缺乏足够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勇气,落实各种制度还不够严格。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研讨、共同协作议事氛围不够,学校工作重事安排轻分析引导,部门本位考虑多,协调沟通讨论少,对工作的创新性方面的谋划还不够,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还不多。
2.客观原因
(1)科学发展能力不够。驾驭学校科学发展的执政能力、推进形成学校工作新局面的决策能力、加快解决学校面临突出问题的执行能力都存在差距。
(2)联系沟通群众不够。联系群众、深入一线的主动性,听取群众意见的广泛性、持续性亟需加强,处理问题有时停留在表面上,布置的事情督查落实不够,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对于不同意见和发现突出的问题没能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没能及时做到科学判断和决策。
三、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思路和主要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机遇,也是促进教育更加科学和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建立了一个新的参照系和评价标准。面对学校发展新阶段,我们要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用发展的观念来谋划战略、规划未来,用发展的观念来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学校新发展。
(一)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努力构建名师群体
教学质量是学校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依托。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最高追求。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面向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就是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有用的人才。作为一所省一级重点中学,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就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工作偏离了追求教学质量这个目标,就无法在一级重点这个群体中立足。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教师队伍的素质,否则就成为一名空话。
2009年学校在继续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和青年教师培养两项工程、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将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特级教师、名师培养人选、优秀教师的作用,积极依托师大特别是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师大12位特聘教授来校工作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学校的学科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将我校的整体师资水平提升一个新台阶;二是紧紧抓住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评比的契机,学校相关部门要尽早提出方案拿出措施力争在2010年九月我校有3—5位教师榜上有名。
(二)注重质量优化效率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我们为适应课程改革和学校规模发展的需要而推行的一大创举。近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当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毕竟这样的改革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决策科学化、管理扁平化、执行效率化的的基本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改革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又要善于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的改革目标。为此,下一阶段我们将努力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定期举办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从实际出发,以优化效率为目标,科学合理的调整某些部门的归属和责权;努力做好党、工、团等组织与新体制的合理配套工作;要认真研究探讨如何确立学科地位,发挥学科的积极作用等事关队伍建设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新体制下的岗位职责,根据现行体制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课题,至少要经过三年的实践检验,目前才刚刚起步,希望大家发扬合作精神,积极参与。
(三)聚焦课堂保障质量 全力推进课改实验
2003年学校曾经出台《浙师大附中(金华二中)关于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把课堂教学改革视为学校发展的主战场,并提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若干规定,应该说,这个决定对于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了重要作用,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依然是决定学校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6年以来,学校作为浙江省30所课改校本校之一,积极实施新课程实验,学校所 取得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尽早为第二阶段的高中新课程实验作准备,2009年,学校将围绕高中新课程实验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课堂,全力打造“生命课堂”、“活力课堂”、“魅力课堂”。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展现魅力的舞台,课堂是培养兴趣的基地,更是完善人格的平台。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在课堂中成长,教师在课堂上成名,学校在课堂上成就,课堂延续生命。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欢声笑语和神采飞扬,全员参与和互动学习无不体现出课堂的活力,活力课堂能让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这方面工作大有可为。
二是建构并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标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进行全面的机构改革同时,还必须建立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用教育质量保障系统来明确办学方向,监控办学过程,保障办学质量。我校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已经基本架构,四个一级保障指标,十四个二级保障指标,五十个三级评价指标的内涵还要进一步明确,监控、评估、反馈的操作方案有待进一步形成。作为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一部分,学校将从2009年开始进行先进教育团队(先进教研组、班集体)、优秀教师(十佳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十佳班主任)评比,以完善学校的质量保障系统。
(四)秉承传统面向未来
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校园基本建设的逐步到位,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声誉迅速攀升,办学规模基本稳定,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已成为学校工作的又一项紧迫任务。近几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把学校传统融合到规划设计之中;秉承校史传统,结合区域功能,投资建设了一些景观项目;确定了校标、校训、校歌,统一了标识导向系统,对图文色彩都作一定的规范要求,初步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形象系统,等等。但这只是整个校园文化系统的一部分,由于传统发掘不充分,文化内涵不厚实,方向愿景不明确,群体文化未凸显,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有待系统地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课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承传统,面向未来,对学校的传统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群体文化、行为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加工整理,其内容统一以文字形式编制成册,形成我们的校园文化体系,把我校的品牌形象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四、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1.坚持并完善已有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在领导班子中深入进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要内容的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改革前沿信息的学习,以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调动班子成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内容上努力做到系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学习方法上做到自学与集体学相结合,学习形式上做到专题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石的良好学风,建设学习型领导集体。
3.坚持理论学习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每年召开假期读书报告会,定期不定期举办学校管理工作研讨会,探索新时期学校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新时期教育规律,用理论作为强大思想武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的实践,努力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1.强化宗旨意识建设。以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来教育引导班子成员树立勤政廉洁、乐于奉献、先人后己、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的精神。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一个班级,一名学生,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坚持校领导听课制度。
2.强化民主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谋划学校各项事业,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并坚持议事制度、行政会制度、办公会制度等,用制度来规范班子成员的行为。做到工作中主要领导相互沟通,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避免决策的失误。对于已研究决定的工作,分管领导和部门要坚决执行,从安排布置,检查落实到结果反馈,要注重抓好环节落实,注重过程管理,避免工作中的有头无尾和虎头蛇尾,以消除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规范管理的因素。
第五篇:抢抓机遇 创新发展范文
抢抓机遇 创新发展
努力促进全市环境监测工作在上新台阶
---在2011年全市环保系统工作会议上讲话
市环境监测站站长 2011年1月20日
各位领导:
下午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去年全市环境监测工作向大会作以简要汇报,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2010年环境监测工作情况
2010年,我市环境监测工作在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和省中心站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部署,坚持监测科研为先导、监测业务为主导、监测技术为支撑的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环境质量、污染源减排监测为重点,立足环境监测职能,全面实施“管理强站、质量建站、人才兴站、科研立站”的战略思路,大力加强环境监测业务、技术、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圆满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环境监测工作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的提升了“说得清”和“测得准”能力。
(一)各项环境监测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全面完成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及监测、大气降尘监测、大气降水监测;完成了XX河、XX河、XX河三条主要河流和9个监测断面,3个水源地的饮用
监测35家,重点污染源监测44家,每月监测一次,环境执法委托性监测100多家,编制《XX环境监测简报》12期,向市委、市政府、市环保局及时、准确地汇报了环境质量信息。XX、X、X、X、X也分别对辖区内的重点污染源实施了监督性监测。各级监测人员在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情况下,不畏艰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保证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抽测任务的完成,为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管理提供了保障。
七是圆满完成了应急和预警监测任务。根据近年来我市发生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在污染源超标排放事件、企业污染事故、自然灾害等发生时,环境应急监测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XX县发生了 事件后,我市迅速启动环境监测应急预案,组织XX开展环境质量和排污状况调查,为事故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应急出动,有效的检验了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指挥协调和监测能力,取得了明显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2010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市3条主要河流9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利为57.7%,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22.5%,同比类别没有发生变化,但主要污染物浓度有大幅度下降,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4.8毫克/升,同比下降1.1毫克/升,下降18.6%;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
++还成立了宣传队,深入学校、社区等单位进行宣传,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受到社会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断提升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我们时刻把监测数据质量摆在监测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力。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监测规范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加强持证上岗考核和监测仪器设备计量认证工作,质量管理有了长足进步。
去年,市站为了加强环境质量管理,根据《环保部和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各县区监测站的技术指导和质量保证的职责,并严格实施了每年一度的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审核,通过查问题、定措施、搞整改,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有效运行。2010年完成了6家先监测站的计量认证现场评审20人103项次的上岗证考核工作。目前,全市已有8家环境监测站通过了计量认证。
五人员培训力度和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全年市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力度,全年共培训检测人员100人次。举办了4期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为检测人员持证上岗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环境监测系统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丰富环境监测人员的实战经验,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
名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一年来,环境监测干部职工不畏艰难、勇于吃苦、勇于奉献、勇于拼搏,监测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环保局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环境监测人员共同努力、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对大家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我站监测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监测管理来讲,环境监测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监测队伍严重不足,人员编制偏少,素质不高,严重的影响了环境监测任务的完成;现有的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还很薄弱;特别是县区监测站,缺少基本的实验场所和监测分析设备;监测经费保障缺乏长效机制,有部分监测站是差补和自收自支单位;农村环境监测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科学反映环境监测质量的监测网换需要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还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监督性监测的作用单一,排放量检测手段有限,没有严格按照污染源排放标准开展监测工作;环境预警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应急处理能力还很薄弱。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过积极工作争取各方大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1年全市环境监测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是十七
全市环境监测系统应加大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意识,加强对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每月一次的分析,提高环境信息获取的能力和表征能力,使环境质量分析的对象、内容更好地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二是配合省上完成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工作,做好4大主要河流省控断面、市控断面水质监测工作,开展出境断面水质监测和日报工作;积极做好市、县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有条件的开展重点乡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按时上报水质监测报告。
三是XX、X、X、X、X环境监测站增加水源地监测,市站做好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
四是各县区监测站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做到资源共享。五是市县环境监测站应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工作。
3、强化意识、提升能力,认真做好应急监测工作,高效完成应急监测任务
各级监测站应有针对性的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各级应急监测预案,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和安全防护设备,开展应急监测技术培训,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应急监测意识,加强应急监测制度建设和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到反应快速、方法正确、监测及时、数据可靠、建议可行。
4、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做好各类服务性监测
系,进一步加剧了全市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给环境监管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监管任务,2011年,我市要在有能力县区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以便更有力地说清我市的环境质量状况。
6、加强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切实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市、县监测站应高度重视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切实贯彻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落实省环保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全员持证上岗。各站应每年进行至少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尤其是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不断完善质量管理运行体系,提高监测报告质量。
7、坚持以人为本、科技领先,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和环境监测研究
市、县监测站要制定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引进和聘用紧缺人才,大力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大中型仪器使用效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锻炼人才队伍。今年,国家和省上有多个业务培训计划,届时市站将及时转发有关培训文件,积极组织各站参加业务培训。
同志们,2011年是我市创模工作的冲刺年,也是我市环保工作大见成效的一年,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胸襟,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拼劲,以坚忍不拔、负重前行的气魄,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实实在在为领导分忧,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为开创我市环保工作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一年来对监测站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恭祝大家新春快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