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时间:2019-05-14 06:4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11月12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11月12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第一篇:2018年11月12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2018年11月12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1854年签订的《日美亲善条约》规定“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这是()A.司法权 C.领事裁判权

B.议定关税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2.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4.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战争

第1页(共16页)

6.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这表明()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C.在华开设工厂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8.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而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10.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第2页(共16页)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一些是史学家评论说,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中枢,这种对当时中国社会中枢的“震撼”指的是()A.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B.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增开天津等通商口岸

14.规定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D.中英北京条约

15.1832 年英国议会报告指出:鸦片税是按成本 301.75%的税率征收,印度财政收入的需要无法摒弃它,而且它主要由外国消费者承担。正因为如此,英国政府()

A.纵容英国烟贩对华走私鸦片

B.积极谋划对华侵略战争

C.急于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D.禁止印度殖民政府出口鸦片

16.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乂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 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17.中国学者蒋廷黻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

第3页(共16页)

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

A.工业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B.英国对世界殖民帝国的追求

C.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

D.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8.历史观点的辨析﹣﹣鸦片战争的缘起

问题:

(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2)马士以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第4页(共16页)

2018年11月12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1854年签订的《日美亲善条约》规定“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这是()A.司法权 C.领事裁判权

B.议定关税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权利。主要对利益均占的条约特点理解。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联系所学,这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利益均占”特点,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的体现,故D正确;

ABC项都不符合题意内容,故排除。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对华侵略权益的理解,是对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

2.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是考查近代列强对华侵略中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解答】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拿破仑的侄子,他在1848年当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52年称帝,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他发动普法战争,在色当会战中惨败,9月4日宣布退位,法兰西第二帝国结束。《南京条约》签于1842年,《马关条约》签于1895年,《辛丑条约》签于1901年,不是他当政时期,1860年《北京条约》是他当政时期,故排除A、C、D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

第5页(共16页)

在华传教的特权,正是1860年《北京条约》中的内容。故选:B。

【点评】本题把几个不平等条约放在一起考查,重点是要求掌握各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同时要注意掌握每个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正确;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但并不能表现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交流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是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D项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4.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第6页(共16页)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1877年”,“领事馆”切入,结合近代外交进行思考。【解答】领事馆是近代外交产物;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反映了清政府的外交从封建时代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所以C符合题意; 仅靠设立领事馆并不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排除A项; B项中的“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与史实不符;

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政府的外交从封建时代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鸦片战争的性质。

【解答】由于历史认识主体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这就决定了历史认识的社会属性,这种属性是在对历史认识的价值判断中体现出来的。故鸦片、通商、夷匪等词都体现了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简单的把其认为是中英战争,掩盖了其侵略本质。故淡化价值判断的表述是中英战争。故选:A。

【点评】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向外侵略、扩张的体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民族耻辱和灾难,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从此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 化。除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外,还增添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被迫肩负 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

第7页(共16页)

务。

6.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这表明()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分析】本题涉及了列强对华侵略、清朝政局的变动,总理衙门的设立。重点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解答】海关是一个国家的大门,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题中“英国人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制订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作了详细规定”这表明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故A项符合;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洋务运动在1860年就开始了,不符合史实;D项错在“完全”一词。故选:A。

【点评】注意了解近代中国受列强侵略的史实,理解半殖民地化过程的含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C.在华开设工厂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分析】本题是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重点要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内容。

【解答】题干问的是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获得的利益,美国没有参与战争,不会有军费赔偿,排除A项;

在北京划定使馆区(界)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内容,排除B项;

允许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中规定的,排除C项;

第8页(共16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天津条约》规定列强的商船和军舰可以沿海通商口岸和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D项符合。故选:D。

【点评】本题是把近代列强对华侵略获得的特权放在一起考查,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近代列强在华获得的不平等条约内容。

8.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而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以薛福成关于鸦片战争的论述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鸦片战争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①开设工厂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排除; ②协定关税在材料中未涉及到,故排除;

③材料中“一国获利,各国均沾”,指的是最惠国待遇,故正确; ④材料中“洋人居中国而不归中国管理也”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鸦片战争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要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各国均沾,二是洋人在中国,而中国不管,结合课本材料进行问题的回答。

9.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分析】本题是考查两次鸦片战争,重点要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解答】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也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同意外国公使

第9页(共16页)

进驻北京的要求,清政府1860才设总理衙门,故排除D.“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B项符合。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要求掌握鸦片战争的原因、不平等签约内容、影响。

10.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可以自己确定进口税率,说明中国政府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没有关于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内容。应排除。故选:A。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

(一)五口通商。将中国沿海城市广洲、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开辟为通商口岸。

(二)强占香港。把中国香港割让给英国。

(三)赔款。中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2100万银元,(四)协定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1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要了解的林则徐禁烟运动内容,重点掌握鸦片战争

第10页(共16页)的背景。

【解答】“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对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本质目的不清楚,对英国政府还心存幻想,认为英王知道真相可以制止。当时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即将完成,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对华侵略,而闭关锁国的中国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资本主义扩展殖民市场缺乏了解,对英国政治谈不上了如指掌,因此D项排除。当时的清政府自然经济为主,并不需要扩大对外贸易,从题中也没有这方面信息,从恳请英王制止鸦片贸易,谈不上禁烟得到英王认可,故排除B、C项。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对掌握禁烟运动史实,并重点理解鸦片战争前英国对华侵略根本原因和本质目的。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中国对英、法两国赔款600万两白银。

【解答】夷是中国近代对西方国家的蔑称,而当中国清政府被打败后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惧怕而不敢再提“夷”字,不敢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故选:B。

【点评】1860年10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侵略者以焚毁皇宫作为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第11页(共16页)

续增的条款包括: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13.一些是史学家评论说,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中枢,这种对当时中国社会中枢的“震撼”指的是()A.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B.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增开天津等通商口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来进行分析。

【解答】A.列强控制中国的海关,并没有震惊到中国的中枢地区。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攻占了北京,是材料中所谓的震撼中枢地区的意思。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起不到震撼的作用。D.增开天津为商铺,没有起到震撼的作用。故选:B。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4.规定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D.中英北京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哥占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的内容,就可以正确选择,属于简单题。

第12页(共16页)

15.1832 年英国议会报告指出:鸦片税是按成本 301.75%的税率征收,印度财政收入的需要无法摒弃它,而且它主要由外国消费者承担。正因为如此,英国政府()

A.纵容英国烟贩对华走私鸦片

B.积极谋划对华侵略战争

C.急于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D.禁止印度殖民政府出口鸦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对鸦片收税,说明鸦片在英国人眼里是合法的,这就纵容了英国烟贩对中国的鸦片走私。B.材料体现不出英国对中国谋划侵略战争。C.材料没有反映出打开中国商品市场的要求。

D.从材料可以看出,财政收入是无法抛弃鸦片税的,所以不可能禁止殖民地政府出售鸦片。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英国走私鸦片的特征,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之前中英贸易的特点。

16.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乂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 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性质和背景来分析。【解答】A.从英国人看来,鸦片战争是一场通商战争,不存在正义与不正义。B.英国人这样做是为了掩盖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而不是强调原因。C.说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这就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本质。

D.英国人不是为了纪念这次战争,所以把它称为通商战争,本质上是为了掩饰战争的侵略性质。故选:C。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

第13页(共16页)

底。

17.中国学者蒋廷黻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

A.工业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B.英国对世界殖民帝国的追求

C.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

D.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A.鸦片战争的背景之中,有一点就是工业革命,英国迫切需要打开市场,也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材料能够反映出来,这就是世界大趋势。B.英国对殖民地国的追求不是世界大趋势。C.材料与资产阶级代议制无关。

D.农民阶级获得土地与材料内容没有关系。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的原因,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8.历史观点的辨析﹣﹣鸦片战争的缘起

第14页(共16页)

问题:

(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2)马士以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目的。正当满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

【解答】(1)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危机加剧不是中国实行的禁烟运动。理由,结合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的社会状况的对比进行概括。

(2)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马士认为中英战争的目的是维持中英双方长期的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维持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这一目的实质是将中国纳入英国的世界殖民体系,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答案为:

(1)不是。理由: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而它在亚洲下一个主要的侵略目标就是中国。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禁烟运动只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变中国为他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2)马士认为中英战争的目的是维持中英双方长期的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维持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这一目的实质是:将中国纳入英国的世界殖民体系,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发动对中国鸦片战争的背景和目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阅读与分析和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积累: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

第15页(共16页)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第16页(共16页)

第二篇:高中历史组工作总结及计划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二0一一年对于我们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努力下,高中历史教研组坚持了抓教学质量的主题,在教导处、教研室的具体领导下,认真学习,共同协作,顺利完成了本期各项任务。

一、开学伊始,全组认真落实和坚决执行学校、教导处、教研室工作计划中对本科组工作的要求,并制定了本学工作计划。全组成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教学职责,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研组坚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每一次教研不缺席一人,教研之后认真总结反思。全组教师共同努力,在教研室的统筹下完成了高

二、高三年级的听课、评课、校学科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使本组教师增长了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为具体的教学工作起到较好指导作用。

三、全组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虽然经验不足,但干劲十足。不仅坚持教学六认真,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教研室、教导处期中、期末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情况,本组教师均无一人不合格,而且还获得好评。

四、高

二、高三两个备课组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备课组坚持集体备课,研究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题,考试后全面进行

分析。高二年级要面临会考,高二备课组针对学生能力不够,还不重视历史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高三年级则针对高三学生的一轮复习,每单元结束后,坚持练习一套题,全批全改,晚自习全面讲解;另外本学期还组织了五次月考,通过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答题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以上是本期教研组的工作情况。由于学校正处在过渡时期,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缺少机遇和经费,在新的一学期我们一定要多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使教研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历史教研组 2012、1、15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总结性评审为挈机,及时总结经验,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和建设,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历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加强教研组的理论、业务学习,更新观念。(1)认真学习县校有关深化教学改革的文件,深刻领会县校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

(2)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与时俱进。(3)积极参加县、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深刻领会上级精神,了解课改信息和教改热点,落实安排各项工作。

(4)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树立敬业爱生的思想,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遵守职业道德,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2、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1)认真学习学校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实施意见》、《备课组活动和教师备课的几点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进度、作业)、“六认真”(认真备课、上课、处理作业、考试、命题、辅导)。

(2)认真制定高

一、高三教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3)继续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做好第二轮校本教

材的开发。

(4)作好二期课改的总结。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中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做好新教材的资料收集、积累和筛选工作,并切实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5)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本学期每人听课不少于8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6)积极探索历史学科的课堂评价体制。在高一历史期中考试中试行考试制度的改革,变单一的考试为丰富多彩的(如:学科小报、学科小论文等)评价体制

3、加强教研组建设,继续开展以“三实践二反思”为特征的校本研修,突出备课组、教研组在校本研修研讨中的作用。

4、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开放日”(每月一次),和学生推荐教师成功教学案例活动,并以此为抓手,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参加区名优教师的评选,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6、做好4月上旬由市教研室在我校举行的“新教材研讨活动”。

7、重视教育科研的研究,以研兴教,本学期围绕各类课题进行实践和研究,争取出成果。

8、组织好本学期的历史竞赛活动。在高一年级举办第四届“史海撷英”历史知识竞赛。竞赛范围:高一新教材(上下册)、课外知识,特别是与当代有联系的、有影响的内

容。时间初定于14周。采用笔试方式。之前教师进行适当的辅导。

9、做好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密切关注高考走向,重视命题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作好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和高考模拟测试,力争取得好成绩。

10、积极参与高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本学期开设《民国社会纵横谈》、《战争影片赏析》、《三大宗教》、《中国民俗面面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11、做好期中、期终的出卷、阅卷、质量分析、讲评、反馈工作,保证考试的有序有效(考试时间见学校统一安排)。

第三篇:高中历史

一提到经济,很多人觉得高深莫测。其实不然,经济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许多经济现象,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离不开经济,人人都要懂得有关经济的基本知识。

事实上,经济现象被很简单的分为四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而我们学习的经济常识就是围绕着这四中经济现象而展开的。我们学习的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知识;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3.关于企业和经营者的知识;4.关于三大产业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一集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知识;5。关于财政,税收与纳税人的知识;6.关于我国银行和个人理财方面的知识;7.关于商品服务市场,家庭消费,一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知识;8.关于当代世界市场和我过对外贸易的知识。市场经济其实是经济现象中生产那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缺点,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点,所以我国要运用宏观调控对经济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少其缺点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也有四中手段,分别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国家运用这四种手段对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生产这一部分中,三大产业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国民经济是由三大产业构成,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二产业意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在我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局面的根本途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加深对党的政策的立即,全面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自觉规范自己再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四篇: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12/6/30 来源:凤阳二中 作者:朱宗勤 已点击:743次

我参加“同课异构”这一课题的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有三次了,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体会和感悟。下面谈谈这次在天长中学举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些感想。

天长中学这次“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充分突出历史图片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研究成果的展示。通过陆有美和桂玲玲两位老师同上一节课来体现“同课异构”在历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两位老师都有效地运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两节课都针对高中低年级学段学生,充分考虑到其仍对具体生动形象与直观事物热情不减,也开始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都能把握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同时两位老师又都各有特色,陆有美老师由次贷危机的图片联系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导入到内容,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激起学生探究世界市场的产生于发展的兴趣。在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呈现动态地图更能使学生进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更好地体会航海的艰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抗挫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最后,在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通过漫画分组讨论,得出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桂玲玲老师由15世纪和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入手,直观生动且能引发学生对于地理大发现的思考。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准备选出四名学生代表,分别扮演“我是航海家”体现航海途中的故事,并结合新航路的动态示意图填写表格。之后通过史料分析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在讲述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再次引入图片尤金布丁的名画《安特卫普的港口》再现世界贸易中心的繁荣,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假如你是1543年的安特卫普的商人或地主,你的母亲70大寿,你会带什么礼物去祝寿?”引发学生对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的讨论。简单明了,效果明显。

我听完天长中学两位老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后深有启发,并结合这几年安徽历史高考中历史情境题在选择题中所占的分量。在以后教学中重视并强调在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认知分析能力,而不是等到高三分析高考试题时才重点强调。以上是浅薄认识,希望指教!

第五篇:2018年09月29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2018年09月29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一.选择题(共47小题)

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是()

A.秦朝丞相

汉朝中书令 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 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 D.宋朝枢密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

3.《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一丧葬制度表明先秦时期()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 C.宗法分封制等级森严

B.古人轻视丧葬礼仪

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4.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的朝代是()A.秦 B.汉 C.唐 D.宋

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6.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7.《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第1页(共8页)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8.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9.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10.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X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

11.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12.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之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13.“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第2页(共8页)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1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17.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18.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19.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0.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第3页(共8页)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2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2.康熙帝亲政后,为强化个人集权,挑选临时性人员入南书房陪侍皇帝读书并参与机密草拟谕旨。这些人员主要选自()A.议政王 B.内阁成员

C.军机大臣

D.翰林院学士

23.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是()

①确立三省六部制 ②实行内阁制③创立科举制 ④设军机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 B.颁布全国通行的法律

C.设置刺史监察地方行政 D.统一度量行与货币

2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2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7.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2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第4页(共8页)

D.宋代君主专翩的程度高于唐代

29.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30.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31.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32.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3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34.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35.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第5页(共8页)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37.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

38.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A.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 B.团结了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

39.“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4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41.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2.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A.唐之中书省 B.元之中书省 C.明之内阁

D.清之军机处

43.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4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

第6页(共8页)

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45.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46.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47.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第7页(共8页)

2018年09月29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7小题)

1.C;2.C;3.C;4.D;5.C;6.A;7.D;8.B;9.D;10.C;11.B;12.B;13.C;14.B;15.D;16.C;17.A;18.D;19.B;20.D;21.D;22.D;23.A;24.C;25.C;26.C;27.B;28.D;29.A;30.B;31.B;32.C;33.C;34.C;35.C;36.D;37.D;38.C;39.B;40.B;41.C;42.B;43.A;44.C;45.C;46.B;47.D;

第8页(共8页)

下载2018年11月12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11月12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高中历史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组 紧张的一学期过去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指导今后的工作,现在对本学期以来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简要总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

    高中历史时间轴★

    1640. 英国爆发革命,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1687.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 光荣革命 1689. 《权利法案》 1721. 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1776. 英属北美13个......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一、教学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说不管多好的教学方法,如果长时间使用而不变化,学生也会厌烦,就像一首好歌百听不厌,但听千遍可能就没感觉了,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一、 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我所教的高一六班和四班在上个学期的全市统测中......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 高三历史教学(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复习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大学的学习都是比较轻松的,大学的历史也可以轻松的学习。我举方法如下: 一、读史可以明智。我就很喜欢历史,但我感觉就几乎就没怎么背过,但每次考试都很好。特别是古代史。兴趣......

    高中历史说课稿

    高中历史说课稿高中历史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我将按教学理念、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思路来说课。●......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版)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条件、内容、特点:“一五”计划制定的依据、内容和超额完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