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的研究
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本市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科学、完善的学业评价和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全日制公办、民办普通中小学及经区县政府登记同意开设的以接受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学校。
第三条(主要内容)
本市中小学学制、入学、转学、借读;考核与评价、升级、留级、跳级、免修;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结业、肄业;奖励、处分和学籍管理等事项。
第二章 学制
第四条(义务教育阶段)
本市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制为5年,即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学制为4年,即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第五条(普通高中阶段)
本市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即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
第三章 入学与注册
第六条(小学入学年龄)
本市儿童的入学年龄为6周岁,盲、聋、弱智等残疾儿童的入学年龄一般为7周岁。
第七条(小学、初中入学办法)
本市小学、初中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须将小学、初中入学的有关政策和安排事先向社会公示,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将《入学告知书》及时送达学生家长。
学校不得通过任何书面考试或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
学校不得拒收能适应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第八条(监护人责任)
凡在本市居住、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其监护人须按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送达的《入学告知书》的有关要求,按时送被监护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九条(免学和缓学)
凡在本市居住、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须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或特殊原因需免学、缓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由学校报送所属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所辖学校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第十条(入学与注册)
学校最迟应在新学年开学前15天,向新生发出入学通知。新生须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注册者,应向学校请假并申请办理延期手续。逾期1个月不办理入学手续的,除不可抗拒的正当理由外,高中学生视作自动放弃学籍资格;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新生入学注册后,学校应按有关规定为每一位在籍学生编制学籍号。
在籍学生每学期应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办理请假手续;无正当理由逾期两周不注册者,高中学生作旷课处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学校应主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指导学生家长按有关帮困助学规定,申请属地政府给予的资助,办理注册入学手续。
第十一条(班级学额)
本市高中年级班级学额不得超过48人,初中、小学年级班级学额应控制在40人以内,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学额应在30人以内。
第四章 转学
第十二条(适用对象)
全家迁居(本市迁往外省市、或由外省市迁回本市;本区县迁往外区县、或外区县迁回本区县),或确有其他特殊困难须转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本市户籍在外省市就读的高中学生申请回本市就读,学校在有学额的前提下,经测试后,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落实,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本市范围内高中学生一般不转学。
学生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转学。
第十三条(申请时限)
申请转学手续应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办理,最迟不得超过开学第一周。因市政动迁等特殊情况(须提供相关证明),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方可办理学期中途转学。
第十四条(申请材料)
申请转学须提供学生的户籍证明、原校开具的转学联系单、学生成长记录册、健康卡、预防接种卡和学籍卡复印件,高中学生还须附高中录取材料等。
第十五条(申请手续)
学生或监护人应先向原就读学校提出转学申请,并由原就读学校开具“转学联系单”。中学生转学,到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手续;小学生转学,可直接到转入地所属学校联系。转学申请经转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核准并安排落实后,再到原校开具“转学证明”,办理转出、转入手续。
第十六条(学校责任)
接收学校不得拒收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因班级学额原因无法接纳的,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安排。学生联系转学未落实之前,原校不得出具转学证明,对未申请转学的学生不得迫使其转学,由此造成学生辍学的,由原校承担责任。
本市学生转学,接收学校应将其编入原就读年级。外省市转入的学生,学校可按其实际文化程度编入相应年级就读。
第五章 借读
第十七条(适用对象)
借读生是指非本市户籍、但具备在本市中小学就读条件的学生。即本市蓝印户口;持有一年及以上《上海市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人员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的引进人才高中阶段适龄子女。
第十八条(受理部门)
借读申请人居住地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借读申请,落实就读学校。
第十九条(申请时限)
借读申请手续应在学期结束前一周或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办理。
第二十条(申请材料)
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父母身份的有关证明及学生的学籍证明。小学一年级新生还需有户籍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明或健康检查卡。
第二十一条(相关待遇)
借读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课外活动、帮困助学等方面,与本市学生一视同仁。
本市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居住证》子女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免收借读费。
本市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居住证》子女可根据当年招生政策的有关规定,申请报考本市普通高中,其中境外引进人才子女,在语言适应期(3年)内报考本市普通高中的,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已在外省市就读高中的,本市普通高中学校在有学额的前提下,由学校对其进行测试,经测试合格后,由学校报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接受其借读。
第二十二条(港澳台地区居民、海外华侨子女及外籍中小学生就读)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海外华侨的子女及外籍中小学生在本市就读,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 考核与评价
第二十三条(考核评价要求)
学生应参加学校课程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考核,考核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
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导向和要求,要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十四条(考核评价内容)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表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学习及担任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要关注、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变化、进步,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全面、准确、科学的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张榜、不排名次。
学业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小学阶段学生不进行期中考试。期末除三、四、五年级语文、数学考试外,其他学科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进行形式灵活多样的考查。
中学阶段学生的期中学业考核,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确定需考试或考查的学科。期末评价具有阶段总结性评价功能,每个学科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科目按《课程标准》规定执行。
学期总评按日常评价、期中评价和期末评价综合评定。
学年总评按两个学期考核评价综合评定。
学生学年总评不及格学科在4门及以下的,应准予补考。补考时间应事先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十六条(记录方式)
学业评价结果根据《课程标准》规定和《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中的具体要求进行记录,日常评价、期中评价和期末评价的记录方式要一致,便于学期、学年总评。
第七章 升级留级
第二十七条(升级)
1、各科成绩学年总评全部及格。
2、小学生学年总评语文、数学及格外有1门学科不及格。
3、中学生学年总评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中各有1门不及格。
第二十八条(留级)
1、学年总评不及格学科达5门及以上。
2、小学生学年总评不及格学科在4门及以下的,经补考后,语文、数学学科中有1门及以上不及格;或语文、数学及格,其他学科有2门及以上不及格。
3、中学生学年总评不及格学科在4门及以下的,经补考后,语文、数学、外语学科中有2门不及格;或语文、数学、外语中有1门不及格,其他学科有2门不及格;或不及格学科达4门的。
4、高中学生自主拓展(选修)课程学习未达到规定学分;或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无故缺席三分之一及以上的。
5、小学一、二年级和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年级不设留级。
第二十九条(随班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同一年级连续留级两次(即在同一年级读完3年)仍不能升级的,可继续随班学习。
第八章 跳级免修
第三十条(跳级)
学生综合素质表现突出,学业成绩优异,已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历程度,由学生和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全面考核同意,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
跨学段跳级的学生须参加毕业考试和高一学段的统一招生考试,并达到相应的标准。
第三十一条(免修)
学生学业成绩优秀,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某一学科已达到更高年级的学力程度,由学生和家长提出单科免修申请,经班主任、任科老师和教导处审核,报校长批准,可以单科免修。
第九章 毕业结业肄业
第三十二条(毕业)
1、小学生修业期满,各科总评及格(包括补考后及格,下同);或语文、数学及格,其他不及格学科在2门以下(含2门,下同);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2、初中学生修业期满,各科学业水平考试及格;或语文、数学、外语3门及格,其他不及格学科在2门以下;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3、高中学生修业期满,各科总评及格;或语文、数学、外语3门及格,其他学科有1门不及格;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4、实施学分制学校的学生修满规定学分,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即可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5、应届高中毕业生名单由学校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统一颁发高中毕业证书,并报市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备案和上网公示。
第三十三条(结业)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修业期满,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第三十四条(肄业)
高中学生学完三分之二以上课程中途退学或休学期满未复学的,发给肄业证书。
第三十五条(证书遗失)
学生证书遗失,可向原证书颁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经核实后可为其出具学历证明。
第十章 休学复学
第三十六条(休学适用对象)
1、学生因伤病无法继续学习或连续病假3个月以上的;
2、学生因出国探亲或自费留学等原因需暂时中断学习的。
第三十七条(休学申请)
由学生和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证明、出国护照等)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核准后发给休学证明。
第三十八条(休学时限)
因伤病休学的,小学、初中学生一般不超过16周岁,高中学生一般不超过3年。
因出国探亲等原因休学的,小学、初中学生保留学籍2年,高中学生保留学籍1年。
第三十九条(复学手续)
学生休学期满复学或提前复学的,由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因伤病休学的须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证明),经学校批准,即可复学。
学生休学期满复学,或经核准提前复学的,学校可根据其实际学业程度,编入相应年级学习。
第四十条(休学延期手续)
学生因病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须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由其监护人向学校申请办理继续休学手续,经学校批准后可继续休学。
第十一章 退学
第四十一条(适用对象)
1、学生因患不能治愈的重症或患慢性疾病长期休学,不能坚持正常学习(须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证明)。
2、学生在学习期间因意外伤害性事故导致严重的智力缺陷或生活不能自理(须有市二级甲等以上医疗单位证明)。
3、学生出国定居(须凭学生本人护照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
4、年满16周岁,并已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学习确有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5、经司法部门判刑或送劳动管教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第四十二条(退学手续)
学生及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退学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第四十三条(自动退学)
高中学生在一学期内连续旷课超过8周或累计旷课10周及以上,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者;或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家长联系仍未复学或不按期办理继续休学手续的,经学校报请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可按自动退学处理,由学校发给学历证明,证明上要注明“自动退学”字样。
第十二章 奖励处分
第四十四条(奖励对象和形式)
市、区县、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锻炼身体及参加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奖励可采取当众表扬、通报表扬、发给奖状(章)、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
第四十五条(奖励程序)
凡授予各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队长”和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者,均需学生民主评议推选,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在学校和社区张榜公示。
对学生的奖励,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四十六条(处分类别)
处分一般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
高中学生在校期间被司法部门判刑、劳动管教,或在留校察看期间,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可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第四十七条(处分程序)
学校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加强教育,促其认错悔改;必须处分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处分适当。
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前,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处分结论要同学生本人及家长见面。
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学校或学校所属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须经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处分,除上述手续外,还须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第四十八条(教育帮助)
学校要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帮助教育。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在1学期后,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在1年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撤销其处分。撤销处分的权限和决定处分的权限相同。
已撤销的处分不进入学生档案。留校察看处分未撤销者,不予毕业。
解除劳教或刑满后需恢复学业的学生,由家长及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得拒收。高中学生在十八周岁以内的,学校可同意其试读一学期,试读期间表现好,未重犯错误,由学校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恢复其学籍。
第十三章 学籍管理
第四十九条(学校学籍管理工作)
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学籍管理制度,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实施学籍管理工作,及时将学生各学段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包括入学注册、学科学习评价,拓展型探究型学习成果,社会实践鉴定,社会工作表现,红领巾争章活动,奖惩记录,体质健康状况和学籍变更等)完整、正确的分类归档,并要落实信息安全措施。
学校应允许学生查阅本人的学籍档案,保障学生对自己学籍信息的知情权。
第五十条(学生社保学籍卡)
小学、初中、高中新生入学后,学校应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生信息采集,指导学生按时申领社保学籍卡。
第五十一条(学生成长记录册)
《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是学生升学、转学的依据之一,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指导实施,具体记载工作由班主任牵头管理,每学期分若干次组织有关教师、班级同学对有关的栏目作出评价并记载,定期(一般四至五周)发给学生、家长交流,每学年结束,发还学生保管。
第五十二条(区县学籍管理工作)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学籍管理制度,确定责任部门和专职或兼职干部负责根据本办法精神,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并具体实施对本地区中小学学籍的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处理相关事务。
第十四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教育改革试点学校)
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备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十年一贯制学校和高中学分制试点学校,继续按改革方案执行。
第五十四条(试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6年4月1日起试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谢谢你看这个资料
第二篇: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科学化、信息化的学业评价和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教育部《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教基一﹝2013﹞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全日制公办、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以及其他发放本市普通高中学历证书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学制、入学注册、学籍变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奖惩等。
第三条(管理职能)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全市中小学学籍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的中小学学籍工作的管理、指导并负责具体落实;学校负责对本校学籍工作的具体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有专人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全市统一采用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学生信息系统”)进行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系统属于全国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成部分。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区内中小学学生信息工作。本市中小学在籍学生的学籍建立、变动等须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完成。第二章 学制、入学注册与考勤
第四条(学制)
本市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其中小学学制为5年,即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学制为4年,即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本市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在本市普通高中就读的内地民族班学生以及特殊教育学生可按相关规定适当延长学制。
承担教育改革试点的学校可以按相关规定确定学制。第五条(就学年龄)
本市儿童入小学年龄为年满6周岁。初中入学者应为修完小学学业的学生或达到小学学力的未满18周岁的学生。
第六条(入学)
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试入学。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可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校不得拒绝其入学。其他残疾儿童、少年可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无法适应学校集体学习生活的儿童、少年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相应的学校送教上门。
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具体招生办法按当年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相关招生政策执行。本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入学学生须符合当本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政策要求,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部门确认。
第七条(班级学额)
本市小学各年级班级学额一般为40人以内,初中各年级班级学额一般为45人以内,如有特殊情况,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班级学额。
普通高中班级学额一般按当招生计划设定。第八条(注册建籍)
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以下简称“家长”)应凭入学通知按学校规定的时间为学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已在籍学生每学期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注册就读手续。
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入学学生应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并缴纳学费。已在籍学生每学期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注册手续并缴纳学费。
因故不能如期办理注册手续者,应向学校申请办理延期注册手续,注册时间最晚不得超过新学期开学后1个月。学生在新学期开学1个月后仍未办理注册手续的,起始年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自动失效,已在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视为学籍中断,普通高中学生按自动退学处理。
起始年级新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学校在开学后1个月内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完成学籍建立工作。
第九条(学籍号管理)
本市学生学籍号分为全国学籍号和上海市学籍号。全国学籍号由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下发,一人一号,终身不变。上海市学籍号编码规则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订。学校按编码规则为起始年级在籍学生以及转入本市取得学籍的学生编制本市学籍号。
第十条(信息采集)
本市起始年级学生基础信息由义务教育招生部门和教育考试部门提供。学校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补充完善学生的信息,形成学生学籍信息,进入学生信息系统。
学生信息有变化时,应及时更正信息。原则上学校每学年需核对一次学生信息。
第十一条(考勤)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考勤制度。考勤按照出勤、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课等项目记录。
因故不能到校上课或不能参加学校其它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应当履行请假手续。如学生无正当理由未履行请假手续缺勤按旷课处理,学校应及时通知其家长。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当向其家长了解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其改正。
第十二条(家长责任)
符合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条件儿童、少年的家长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规定送其子女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家长应按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当年公布招生政策的规定按时为适龄儿童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学生入学后,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勤工作。
家长如未按相关规定为适龄儿童、少年办理入学注册就读手续的,由家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转学
第十三条(适用对象)
(一)义务教育阶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转学: 1.本市户籍学生户籍随家长在本市内跨区迁移; 2.本市户籍学生从外省(或境外)回本市就读。
(二)义务教育阶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登记,转入本市有空余学额的学校:
1.本市在籍学生居住地跨区变更;
2.符合本市当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条件的非本市学籍学生。具体转学条件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和本区实际情况制定细则。
(三)普通高中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市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
1.学生为本市户籍;
2.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因动迁等原因可申请转入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转学学生当年参加本市中考分数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的统一招生录取分数。
第十四条(申请材料)
本市范围内申请转学的学生须提供学生的转学信息表、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居住证明、学生成长记录册等。
由非本市学校申请转入本市学校的学生须提供学生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居住证明、原就读学校就读的相关证明材料、全国学籍号及学籍状态(无全国学籍号须写情况说明)、家长在本市工作或生活的相关证明材料等。
申请转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还需提供转出地中考成绩证明以及录取通知书。
第十五条(申请时限)
转学手续在学期开学和结束前后办理,办理时间一般不晚于新学期开学后一周。具体时间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自行确定。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以及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入。学生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学期中途原则上不予转入。义务教育阶段因市政动迁等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造成学期中途要求转学者,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六条(申请手续)
本市范围内申请转学的学生,家长先向转出学校提出申请并由转出学校在学生信息系统中打印转学信息表并盖章,家长持该表及其他申请材料到转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办理转学手续,由转入地区统筹安排相应接收学校并在系统中完成网上转学。
申请转入本市的非本市学生,由其家长携带申请材料向转入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转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同意后统筹安排相应接收学校并在系统中完成网上转学。
学校应将转入学生编入原就读年级。从非本市学校转入本市的学生,学校可以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估后按其实际文化程度编入相应的年级就读。
第十七条(特殊情况转学)
本市青少年文艺、体育专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应办理相应转学手续。本市学生由文艺、体育专业学校退出的,原则转回原就读学校,因特殊情况原就读学校无法安排的,由原就读学校或户籍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按就近原则予以统筹安排。
本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学生转学条件按相关规定执行,转学程序和时限参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执行。
第十八条(学校责任)
学校不得无故拒绝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转出,对未申请转学的学生不得迫使或诱导其转学,由此造成学生失学的,由转出学校承担责任。
学校须按要求核对申请转学学生的相关材料,不得接收不符合转入条件的学生就读,也不得接收未办理转学手续的其他学校学生就读。学校原则上不得超班额接收转入学生,确有特殊情况需经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接收学生。
转入学校应负责协调转入学生学籍在系统中的完成情况,并将办理完成情况主动告知学生家长。
第十九条(区责任)
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确定本区内转学相关实施细则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区教育行政部门应管理和协调本辖区内学校办理转学的情况,合理安排符合转入条件的学生就学。
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每学年对所辖学校在读学生学籍情况进行排查,指导学校做好“人籍一致”工作。
第四章 升级、跳级、重读与免修
第二十条(升级)
小学阶段学生完成当前年级学业即予以升级。小学学生修业期满,学生均可升入初中学段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完成当前年级学业,各科学年总评合格,予以升级。学生有学科学年总评不合格的,可由学校组织补考后随班升级。
普通高中学生完成当前年级学业,语文、数学科目总评合格(含经补考后),其他基础型科目总评不合格(含经补考后)的在2门(含2门)以下者,予以升级。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命科学6门科目当的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合格成绩可替代相应科目的补考成绩。
第二十一条(跳级)
学生在就读年级综合素质表现突出,学业成绩特别优异,已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习程度,由学生和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全面考核公示无异议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跳一级就读。
跳级手续一般在学年结束前10个工作日内办理,毕业年级不办理跳级,不跨学段跳级。跳级学生须参加跳过年级相关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
第二十二条(重读/留级)
(一)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实行留级,学生确因特殊原因在同一年级需要重读的,须由家长在学年结束前10个工作日内向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予以重读。义务教育阶段重读最多不超过2次。毕业年级不申请重读。
(二)普通高中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予以留级:
1.学生基础型科目学年总评不合格科目达5门(免修科目不计)及以上者,不得补考,即予留级;
2.学生基础型科目学年总评经补考后未达到升级标准者。学校一般应在学年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学生并办理手续。同一年级留级不超过2次。高中阶段留级累计不超过3次。高三年级不予留级。
第二十三条(免修)
学生学业成绩特别优秀,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某一学科已达到更高年级的学习能力,由学生和家长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予以单科免修。单科免修学生须参加该门学科的毕业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
学生因身体原因(须提供6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无法参加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的,由学生和其家长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予以体育与健身学科免修。学生身体康复后(须提供6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应当向学校申请恢复参加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
第五章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二十四条(毕业)
(一)小学学生修业期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五年级学生准予小学毕业。
(二)初中学生修业期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九年级学生准予初中毕业:
1.各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包括补考后合格,下同);
2.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其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或学年总评不合格在2门及以下。
(三)普通高中在籍学生修业期满,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1.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
2.基础型课程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且所有科目成绩合格(含补考);
3.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修满规定课时,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满6周。由学籍所在学校根据学生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的要求确认学生是否达标。其中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和农村社会实践须达标或合格,且至少须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如因身体等原因导致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农村社会实践未能达标或合格,须经学生本人提出毕业申请,学籍所在学校同意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普通高中在籍的经市体育行政部门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学生运动员,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若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门科目(须包括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可申请加注“学生运动员”毕业证书(证书编号“GT”)。
(五)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含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学生修业期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科目合格性考试且成绩合格,其他科目由学校根据本校国际课程班的课程方案进行考核并达到要求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加注“国际课程班”,证书编号“GJ”)
(六)本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由学籍所在学校根据学生学生修业期间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进行综合评价,如学生在校期间有犯罪记录的确认为不合格。
(七)本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和信息科技4门科目,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其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限1次,下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6门科目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不合格者,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仍不合格者,可参加其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
第二十五条(结业)
学生修业期满,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准予结业,发给相应学段的结业证书。
第二十六条(肄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时间已满9年且已年满18周岁,不符合毕业、结业要求的学生,发给肄业证书。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时间已满9年但未满18周岁,不符合毕业、结业要求的学生,经学生及其家长申请可发给肄业证书。
普通高中在籍学生修完高二年级及以上学业后退学的,发给肄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学业证明)
学生达不到毕业、结业、肄业要求由就读学校出具相应学段的学业证明。
学生在就读期间如需学业证明和成绩证明的,学校应出具相关证明(除市级统一组织的考试外)。
第二十八条(学习经历证明)
学生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不予补办,由就读学校出具相应学段的学习经历证明。
第二十九条(证书、证明式样)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学业证明和学习经历证明规格式样,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六章 休学、复学、中断、续接、退学与恢复
第三十条(休学对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一学期内需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或已累计停课达3个月以上的应办理休学手续:
(一)学生因伤病需治疗、休养的(须提供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
(二)学生出国出境(须提供境外签证证明);
(三)经学校及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其他特殊原因(毕业年级除外)。
第三十一条(休学申请)
因上述原因办理休学手续,须由学生家长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同意后,予以休学,发给休学证明。
休学期间的学生,其学籍自动保留在学校。第三十二条(休学时间)
申请休学一般按学期申请。义务教育阶段休学时间累计不超过3年,普通高中阶段休学时间累计不超过2年。因伤病休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累计不超过5年,普通高中学生累计不超过3年。
学生休学期满仍不能回校就学的,最迟应在休学期满5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延期休学。未提出延期休学申请又不复学的,学校应及时督促其复学,督促无效的按旷课处理。
第三十三条(复学)
学生休学期满复学或提前复学的,由学生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因病休学须提供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经学校同意后即可复学。
义务教育阶段因伤病休学的学生,休学期满后因身体原因仍无法到校参加集体教学活动(须提供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的,如要求复学者,可向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申请送教上门。
准予复学的学生,学校可根据其实际学业程度进行评估后编入相应年级学习。
第三十四条(学籍中断)
义务教育阶段在籍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在本市的学籍状态视为中断:
(一)在籍学生未按规定办理注册或延期注册手续,经学校督促无效且超过新学期开学1个月后仍不注册并未到校上课的学生;
(二)学生一学期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的或累计停课达3个月的未办理休学手续的,经学校督促仍不办理休学手续且不到校上课的学生;
(三)连续旷课超过1个月或一学期内累计旷课超过2个月,经学校督促仍不能到校就读的学生。
学校应在学生发生学籍中断情况前做好督促学生返校就读工作并将相关情况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在未做督促工作的情况下自行中断学生学籍,由此造成学生失学的由学校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五条(学籍续接)
未超过18周岁学籍中断的学生如需继续在本市就读的,需符合当本市入学和转学相关条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相应学校并办理学籍续接手续。
学校可对学籍续接的学生进行学业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年级就读。
第三十六条(申请退学)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学生及家长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退学申请,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终止学生学籍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给肄业证书或学业证明:
(一)学生出国出境就读或定居(须凭学生本人有效护照、签证以及境外学校录取通知等);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就读时间已满9年,因伤病不能坚持正常到校学习(须提供3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
(三)普通高中学生因伤病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到校学习(须提供3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
(四)境外学生。第三十七条(自动退学)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视为终止学籍,学校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按自动退学处理,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给肄业证书或学历证明: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中断或休学期满等原因连续3年以上未在校就读且年龄已超过18周岁;
(二)普通高中学生同一年级已连续留级2次后仍不能达到升级要求或在高中阶段已留级达3次后仍达不到升级要求;
(三)普通高中学生连续旷课超过1个月或一学期内累计旷课超过2个月,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的;
(四)普通高中学生一学期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或累计停课达3个月未办理休学手续的,经学校督促仍不办理休学手续且不到校上课的学生;
(五)普通高中学生受到学校开除学籍处分的;
(六)学生死亡。第三十八条(学籍恢复)
已退学的未超过18周岁的学生,如需恢复学籍的由家长向户籍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统筹安排到相关学校及相应年级就读,并办理学籍恢复手续。
第七章 学生评价、奖惩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九条(学生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以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为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以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为依据。
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记录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并形成学生电子档案。
区和学校可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记录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他信息。
学校应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进步。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第四十条(奖励)
市、区、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各方面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锻炼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
奖励可采取公开表扬、通报表扬、发给奖状(章)、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
凡授予各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队长”和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者,均需学生民主评议推选,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张榜公示。
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将学生的奖励情况归入学校档案和本人档案。第四十一条(处分)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处分一般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
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处分一般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因违法犯罪被司法机关判处刑罚收监执行或受学校处分期间严重违纪且屡教不改的,可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须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后执行。
学校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加强教育,促其认错悔改;必须处分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处分适当。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前,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处分须经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处分结论要及时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学校或学校所属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学校或学校所属行政主管部门需在2个月内(不含寒暑假)给予答复。
第四十二条(教育帮助)
学校要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帮助教育。对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在一学期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学校应撤销其处分。撤销处分的权限与给予处分的权限一致。
已解除的处分不封存在本校,不随学生档案移交高一级学校。普通高中修业期满但留校察看处分未撤销者发放结业证书。
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或依法被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的学生,学校和其家长应当互相配合对其加以教育;对管教无效的学生,应由学生家长或学校申请,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安排进入专门学校就读。学生进入专门学校就读期间其学籍可保留在原校。
在专门学校学习的学生,表现明显进步、并确实改正不良行为的,本人提出申请,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安排回原学校继续学习。
第四十三条(学生档案)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生的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
(三)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以及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材料等;
(五)享受资助信息;
(六)其他材料。学籍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纳入学籍系统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负责管理。
第四十四条(档案管理)
在籍学生档案由所在学校妥善保管,学生转学或在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电子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
学生最后学籍终止的学校应归档永久保存学生的学籍档案,或按相关规定移交。学生毕业后未有去向的学生纸制档案原则上保留在原校。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管理。
第八章 管理职责与信息安全
第四十五条(职责分工)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市中小学生学籍相关政策、制度,指导、协调各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相关工作;负责市级学生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负责与全国学生信息系统的系统对接。
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学籍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确定责任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处理本区所属中小学籍管理相关事务。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中小学生的信息采集、更新,负责区级学生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负责每学年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学生学籍进行核对。
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本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根据市和区学籍管理工作相关要求安排本校学籍管理相关工作流程并做好向家长的公开和告知工作。学校要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做好学生信息采集、更新和维护工作以及学籍建立、变动和注销等操作工作并在每学期对本校学生的学籍情况和基本信息进行核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好学生信息系统管理的技术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六条(电子学籍管理)
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学校及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完成起始年级新生信息采集、核对工作,并为每一位完成注册学籍的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每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学校及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完成各年级学籍变动操作工作。
市教育行政部门为每一位在籍学生发放电子学生证,电子学生证是学生学籍身份的唯一辩识凭证。学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学生信息系统为学生出具学籍在籍证明。
本市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生证管理办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第四十七条(信息安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完整保留学生的全部学籍信息,为学生的学习经历证明等提供依据,定期对学生信息进行安全备份。学校合并的,其相应的学生学籍信息应移交并入学校管理;学校撤销的,其相应的学生学籍信息由学校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单位进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学生信息安全使用的相关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障学生信息安全。非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内地民族班学生)在本市就读的内地民族班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四十九条(境外学生)
在本市中小学就读外籍学生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普通高中的外籍学生修业期满,由学校参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发放毕业证书(证书注明国别,证书编号为“GI”)。
在本市就读的港澳台学生的学籍管理按照本办法执行。第五十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十年。
第三篇: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镇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教育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我镇中小学学籍管理,根据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入学
必须按《***镇一、七年级新生入学工作方案》认真加以落实,入学新生必须申报学籍,秋季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各中、小学要将新生学籍册以电子文档和文稿形式分别报教育局和教办进行注册。七年级学生要规范填写中学生登记表,一年级规范填写学籍卡。
二、转学
1、城区公办中小学校之间不办理转学。公办转民办或民办转民办可以办理转学手续。
2、接收转学学生的学校必须保证本服务区学生入学,学生班额小学不超过50人,初中不超过56人。
3、中小学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内和毕业年级的学生不办理转学。
4、转学应在开学后两周内办理完相关手续,逾期不再办理转学手续。转学用印章必须是学校公章,不能用教务处等部门印章。
5、申请转学到城区内中小学就读学生,须提供学生的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转学证明、学生学籍档案资料等,还需提供下列证明材料之一:
(1)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工作调动的须提供工作调动文件;
(2)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发生变更的由相关部门提供变更证明;
(3)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属外来经商或务工的,经商人员须提供工商执照或税务登记证,务工人员须提供与用人单位签订且有劳动部门印章的劳
动合同;
6、本镇户籍从镇外转入,回户籍所在地服务区学校就读。
7、转学必须遵循规范的转学流程,必须有完善的转学手续。转学流程:监护人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并开出转学联系表→(带户口、联系表等材料)教办签章→转入学校签章→转入地教办签章→业务股签章(仅限初中)→转出校收到联系表后开出转学证并将中学生登记表或学籍卡交给学生→教办签章→转入学校签章→转入地教办签章→业务股签章(仅限初中)→注册登记,学生到转入校就读。
8、转入城区学校必须经教育局审核批准。
三、休学
休学流程:学生本人或监护人申请并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疾病证明或病历→学校审核→开出休学证明→教办签章并登记备案→教育局签章并登记备案。
四、复学
1、辍学后复学
办理流程:持本人户口等身份证明材料→教办审核登记→政府下达复学通知书→学校办理入学手续(沿用该生原学籍号)。
2、休学后复学
办理流程:持休学证明、县级医院康复证明→学校审核登记备案→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五、返乡农民工子女就读安排规程
1、安排原则:以户籍为依据,就近安排入学。
2、办理流程:持就读申请、户口、转学证书→村委(社区)审核签章→ 教办审核签章→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六、禁止中、小学生留级,禁止招收不足龄生。
七、本修订办法从2010年春季学期起执行。使用新的转学联系表(附件1)、转学证书(附件2)。
**镇教育办公室
2012年1月18日
主题词:中小学学籍管理通知
**镇教育办公室2012年1月18日印发
***镇中小学学生转学联系表
说明:
1、学生转学时,须先填写此表,无此表,则所签发的转学证无效。此表完善后存在原学校作就
读证明。
2、学生向学校申请,学校同意转出,发给学生《转学联系表》进行填写,学校在表上签署意见,然后到转出地教育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持《转学联系表》和户口、相关证明材料到拟转入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县内由教育局指定接收学校,然后到指定接收学校签署意见)。将《转学联系表》送回原学校,由学校为其开具转学证书。
3、“教育主管部门意见” 转入县内中学、城区小学由教育局签章,其它小学由教办签章。
***镇中小学转学证书(存根)
字第()号
学生,性别,学籍号,于年月在本校年级学习,现因申请转入学校年级学习,望办理为谢。
学校(章)
年月日
„„„„„„„„„„„字第号„„„„„„„„„„„
德江县中小学转学证书
字第()号
学生,性别,学籍号,于年月在本校年级学习,现因申请转入学校年级学习,望办理为谢。
附:中(小)学生登记表(卡)自带(寄出)。
学校(章)年月日
理学籍,到接收学校签署意见后报名注册。
2、转入本县中学、城区小学由县教育局办理;其它小学由教办办理。
3、此证书由接收学校留存。
第四篇: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红旗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学籍管理办法。
一、入学
1、新生入学前,学校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新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到入学通知书后,在规定时间内携带户口本送子女或其被监护人到指定学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学生注册应填写详细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父母姓名(或其他监护人姓名)、健康状况、监护人联系方式、有无特异体质等。
2、新生入学后,由教导处负责编班。以班为单位填写好新生花名册,再到学区将学生基本情况录入学籍管理系统和义务教育监测系统,打印上交并自留花名册。
3、应将花名册中的学籍号作为新生正式学籍号。学生学籍号长期不变。休学一年后一律使用新学籍号。
4、学校必须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义务教育学籍卡,并由学校负责管理,在管理中不允许出现学生学籍不清或分离的现象。
5、学生学籍卡的内容由班主任负责填写,所有栏目要填齐。学籍卡中的学生成绩和综合性评价要如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学籍卡由教导处保管,学生毕业后,学校应把学籍卡归档备查。
二、转学与借读
1、学生因家长变动工作环境、家庭搬迁(户籍变更)或有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转学的,经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查后发给转学证明书,再凭接收学校的“转学回执”, 由教导处办理转学手续,填写转学联系表,连同本人学籍簿、义务教育登记卡一并转出,报学区备案,并在学籍库和在校学生花名册中登记转学并注销。
2、个别学生确有特殊情况要求插班的,在学校班额人数许可的前提下,须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过教导处考核通过, 凭原所在学校的转学证明、学籍簿、义务教育登记卡方可办理插班手续,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插入指定班级。
三、休学、复学、辍学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准予休学:
(1)因伤病需长期治疗,不能坚持学习者;
(2)患传染性疾病未愈,不适宜集体生活者;
(3)一学期内,请病、事假累计超过十周,跟班学习有困难者。
2、符合条件的病休学生必须持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住院治疗证明,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属实后报学区批准,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书,准其休学。
3、学生休学以一年为限,期满不能复学的,可申请延长。学生休学期间,学籍仍然保留。学生休学期满,应按时复学。复学时,应凭休学证明书和有关材料提出申请,因传染病或其他疾病休学的,复学时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即可到校复学,复学学生原则上由学校安排到原年级的下一年级学习。
4、学生休学期未满,休学原因消失并具有相关证明的,可向学校提出提前复学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可提前复学。复学时,学校可视其学力程度和个人意愿安排到合适的年级学习。
5、一学期连续无故不到校达15天以上或休学期已满又不具备继续休学理由且未到校复学达15天以上者,视为辍学。如有学生辍学,班主任应及时向校长报告,并进行家访,查明原因,敦促其到校学习,经多次动员不能复学的,校长应立即向镇政府报告。针对学生辍学的原因,镇政府依法负责对其父母或监护人采取教育措施或行政措施,督促或强制其送子女(或其被监护人)复学。
四、留级与跳级
1、义务教育原则上不实行留级制度。
2、个别学生智力超常,各科成绩优秀,学习能力超强,确有条件跳级学习的,由学生本人和家长提出申请,班主任、任课教师研究认可,经学校同意报学区审批,允许其跳级。跳级生一般在学开始时到新的班级学习。
五、毕业
对接受完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经考查达到小学毕业程度的,由学校发给义务教育证书。
六、异动管理
1、新学年开学后,学校应造新学的在校学生花名册,信息内容与历年册子要求一致,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在册子中的相对顺序保持不变。所有名册上交1份,学校留存1份,同时上交电子文档。
2、每个学开学后要做好学生异动表、异动学生花名册,一式两份,一份留在学校,一份上交。
2013年2月
第五篇:阜南县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阜南县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学籍信息网络化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皖教基[2012]1号)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阜教基[2012]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县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由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乡镇中心校对本辖区的中小学学籍统一管理,县直学校负责本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 入学和毕业
第三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任何学校不得采取入学考试或者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第四条 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行划片招生,农村学校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入学区域。学校不得拒绝本入学区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五条 残疾儿童、少年原则上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生及监护人要求到辖区学校入学的,学校应当依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任何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学区内符合随班就读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第六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为其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在 《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录入或导入新生信息。小学一年级学生,录入学生基本信息后,由系统自动分配学籍号和地区学号;七年级和高一年级学生沿用六年级和九年级时的学籍号,地区学号在系统中重新分配。新生通过系统的人像采集或者照片导入功能采集照片信息,各学段起始年级学生都必须采集学生入学当年的照片信息。
禁止为幼儿园或学前班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第七条 学生身份证号码为学生在学籍系统中的唯一标识号。对暂无身份证号的学生,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号码为标识号,填写上报学籍。
学校在采集和录入学生信息时要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必填字段不留空白,关键字段要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填写。
第八条 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分管校长和具办人要对学校采集上报的新生信息进行审核,经校长签字、学校盖章后再提交县教育局审批。学校必须在每年的9月20日之前完成新生信息录入和上报工作。
第九条 学生学籍录入,小学每班不得超过56人,初中和高中每班不得超过60人。
学籍系统里的班级与实际班级要保持一致,不得在系统里设立虚拟班级。
第十条 学校在学年结束后,开始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操作。义务教育阶段由学校自己进行毕业信息的维护,通过系统的义务教育完成学业管理或者毕业生信息Excel导入功能进行毕业生信息的维护。高中教育阶段的学校通过系统的“高中毕业管理”功能进行毕业生信息的维护,然后提交教育局审批,待教育局审批后,方可完成高三学生的毕业。学校需在每年的7月31日前完成毕业操作。
第三章 变动与审批
第十一条 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要严格执行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规范办理学生的学籍变动手续。学生转学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禁止任何学校私自接收未按程序审批的学生。
第十二条 学生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调动、户籍及家庭住址变动或其他正当理由需转学的,必须先履行纸质审批手续,再从学籍管理系统进行转学操作。学生转学时需提供学籍表等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乡镇之间一般不予转学,对于符合转学条件确需转学的,由学生或法定监护人向转入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并在转学审批表上签字盖章后,再经转出学校审核盖章,报县教育局审批。转到城区公办学校的,还需提供户籍、房产等相关证明材料,经转入学校、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审查,报分管局长签署批准意见后,方可办理转学。
第十四条 跨县(区)转学的,由学生或法定监护人持有关证件向转入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转入县(区)教育局审批,最后报转出校、转出县(区)教育局审核签署意见。
转学手续完成后,转入学校应及时通过学籍网络系统进行转学操作。
义务教育阶段转学由县教育局审批即可,普通高中转学还需经市教育局审批。
学生转出后,原学校不得保留学籍。第十五条 跨省转学的,由学生或法定监护人向转出校提出书面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跨省转入的学生,要在系统中使用跨省转入功能,手工录入学生的信息。
跨省转出的学生,要在每年9月30日之前通过学籍管理系统进行维护标记,已办理转学手续的,原学校不再保留学籍,要从学籍系统中操作转出;未办理转学手续的,要详细注明变动去向、变动时间、变动原因,在系统中取消其学籍,学生返校后应予以恢复。
第十六条 转学一般应在学期初办理,学期中间一般不办理转学。学生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第十七条 学生在休学期间不得转学;同城区学校之间不予转学;毕业班学生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八条 学生因身体状况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需休学的,由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休学申请,出具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病历及医药费发票等,经班主任审核签字,学校审核盖章,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办理休学手续。学校应将学生休学情况记入学籍档案,并从学籍系统中导出休学申请表一式三份,学生家长、学校、县教育局各保留一份。
休学期一般为一学年。学生休学期满后,由其本人或法定监护人持休学申请表和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复学。休学生复学后,由学校编入适当班级就学。休学期满,尚不能如期复学的,续办休学手续。毕业学年内一般不予休学。
第十九条 学生在就读期间,发生休学、复学等变动时,学校要及时在学籍信息网络系统中提交变动审批。
第二十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得留级和借读。小学和初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能达到上一级水平,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跳级申请,经学校审核,县教育局审批,可予以跳级。跳级应在学开始时进行。毕业班学生不予跳级。
第二十一条 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学生辍学,学生无故离校,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动员返校。已辍学达30日的学生要在电子学籍系统中取消其学籍。学校要配合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积极做好复学动员,经动员返校的学生要及时恢复学籍。
第二十二条 学生死亡或丧失学习能力的,由学校向县教育局提出申请并从学籍系统中注销其学籍。
第二十三条 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各学校要将变动学生名单(包括一年级到外地就读的)及变动统计情况上报教育局。
第四章 信息维护
第二十四条 学校要及时维护学生学籍信息,信息维护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的完善、修改,学籍信息的排查以及成绩、评价、奖惩等信息的导入。
第二十五条 学生电子学籍信息要求真实、准确、规范、完整。对于信息不完整的,学校要及时进行补充;信息错误或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进行修改。
学生学籍信息经系统上报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 份证号、学籍号、照片等关键信息不允许修改。如有信息需要更正,由本人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供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由学校上报教育局核实后方可修改。上级另有规定的按上级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学校要定期对学籍信息进行排查,重复学籍要删除,符合变动条件的要及时从系统中操作变动,去向不明的学生要在学生离校一个月后从系统中取消学籍。已经取消学籍的学生,回到原学校就读要求恢复学籍的,由学生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核实,报县教育局批准后,学校要予以恢复。
第二十七条 学校要及时对学生的简历、成绩、评价、奖励、处分等信息进行录入和维护。
对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可予以表扬、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应给予帮助或批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开除或者劝退学生。
第五章 学籍管理员
第二十八条 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要安排责任心强、电脑操作熟练的人员专门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并且做到相对稳定,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更换。
第二十九条 学籍管理员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确需更换的,由原学籍管理员对新学籍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要提前两个月以书面形式向县教育局提交报告,经教育局确认同意后方可调换。
第六章 学籍管理与安全 第三十条 学校要加强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追究制。学籍管理实行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校长负责制,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主要责任人,学籍管理员是直接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要对学校上报的学籍数据严格审查,严禁弄虚作假。坚决杜绝在读学生无学籍、多学籍、建籍学生与就读学校分离的现象,对“空挂”学籍现象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并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作出严肃处理。未经批准跨层次办学的原则上不予上报学籍。
(一)新生学籍的审查。由学籍管理员录入,经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校长审签上报,县教育局审核。新生学籍上报后,学校要将在籍学生名单分班级在本校公示栏进行公示。
(二)变动学籍的审查。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变动必须经县教育局审批。学籍变动实行月报制,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每月的最后一周要对辖区内学校变动学生进行一次摸底登记,并将核查情况上报县教育局,经审核同意后从学籍系统中对变动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
第三十二条 学校要建立学生学籍数据保密制度。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更改或查询学籍系统中的数据,不得用作其它用途,确保学生基本信息不公开、不扩散。
学籍管理员要保管好登陆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得向他人泄露,密码必须保证一定的复杂度,并定期修改。同时要做好系统维护工作,防止学生学籍数据丢失。
第三十三条 学校要为在校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电子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同时保留纸质学籍档案。学校要做好电 子学籍数据的备份工作,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
第三十四条 学籍管理员应当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乡镇中心校应对辖区学校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三十五条 学校应为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配臵专用计算机,并指定专人负责。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籍数据的安全管理,防止系统遭受攻击和学生信息的丢失,确保学籍数据准确、完整与安全。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教育局责令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按规定对学生学籍进行及时录入、变动和上报的;
(二)填写、上报学籍数据和相关信息弄虚作假的;
(三)伪造、改动学籍数据的;
(四)不能及时为学生办理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升学、毕业等项手续的;
(五)有意刁难学生转学,使得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延误或不能及时入学的;
(六)由于工作疏忽或没有履行职责给学籍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三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教育局责令限期改正,并全县通报批评。对通报后仍不改正的,是民办学校的,将给予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分;是公办学校的,给予学校校长和相关责任人相应处理,触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处理:
(一)虚报学籍套取国家公用经费的;
(二)对学校上报的学籍数据、变动等审查不严,造成学 籍数据不真实、不完整、数据差额较大的;
(三)私自接收没有入学、转学等审批手续学生的;
(四)“空挂”学籍或给其他学校挂靠学籍的;
(五)违反保密制度,泄露学籍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七章 学籍核查
第三十八条 每学期开学后第四周,各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要组织人力对本辖区(本校)的学籍进行全面自查,并在开学后第五周将自查结果上报教育局。
第三十九条 每学期开学后第七周教育局组织人力对全县所有学校学籍进行核查,对在读学生与学籍不一致的学校,按照误差比例的大小分别给予扣减相应的义保经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教育局每学期还将不定期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一至两次抽查,确保在读学生与学籍完全一致。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