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大全

时间:2019-05-14 13:4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大全》。

第一篇: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大全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铁分局教办、直属学校:

加强中小学在校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是促进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全市小学入学年龄提前至6周岁和高中会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新形式下,为使中小学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河北省普及义务教育条例》、《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初中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改革与完善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意见》和《河北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等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石家庄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石家庄市教育委员会

2001·4·24·

附:《石家庄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石家庄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河北省普及义务教育条例》和《河北省普通中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入学

第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具备学习能力的学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经户口所在地审核,即可入学,同时取得小学学籍。

第二条 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小学毕业按户口所在地就近升入初中,同时取得初中学籍。

第三条 初中毕业生根据本人报考志愿,经考试合格学校录取后即可取得高中学籍。

第四条 小学、初中新生凭“入学通知书”(高中新生凭“录取通知书”)按时到学校报到,并办理入学手续。

第二章 注册与备案

第五条 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由学校负责填写“新生花名册”和“中学生学籍表”、“小学生综合评价手册”。

第六条 高中学籍表和市教委直属学校初中学籍表加盖市教委“石家庄市普通中学学籍管理专用章”(钢印);县(市)区属初中学籍表加盖“县(市)区普通中学学籍管理专用章”(钢印)。

第七条 “新生花名册”要填写清楚,并在花名册背面贴上相应的学生近期一寸免冠照片。学生的一切档案表格姓名用字必须与户口一致。

第八条 小学由乡镇(市内由区)负责备案,新生花名册一式两份,一份学校保存,一份报乡镇中心校(市内报区)备案;中学学籍备案实行文字注册与电子注册相结合的双重注册制度,由市、县(市)区实行双重管理,中学新生花名册一式三份(市直属学校一式二份),其中一份学校保存,一份留县(市)区备案,一份报市教委备案。市属学校直接报市教委。电子注册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委的专项要求,由专业人员输录完毕后,向市教委报盘。

第三章 转学

第九条 因家长工作调动,户口迁移及家庭住址搬迁等原因,学生可申请转学。学生转学由家长负责联系学校,办理转学手续必须有转学证明(加盖学校及相应级别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学籍管理专用章)和学生档案。

第十条 小学生转学。农村由乡镇,市内由区负责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初中生转学。在我市范围内跨县(市)区转学,经转出县(市)区教育局批准,转入县(市)区的学校同意接收后,持原所在县(市)区、学校开据的转出证明及本人档案,到转入县(市)区教育局审批,转入县(市)区同意后,到市教委备案。外省、市初中学生转入我市,学校同意接收,需持户口迁移证(或复印件)、转学证明及学生档案到市教委审批后,各县(市)区、学校才能接收学生入学。

第十二条 高中生转学。外省、市转入我市的普通高中生,学校同意接收,应持学籍、考籍、省级会考部门的成绩证明及转学证明到市教委办理转入手续;我市范围内高中生跨县(市)区转学,持县(市)区、校转学证明、学生档案,到市教委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三条各县(市)区正常转学备案手续,由转入县(市)区在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统一办理。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办理转学手缝。

1、借转学之际复读、择校、留级、休学的。

2、普通高中转入重点高中。

3、私立高中转入国办高中。

4、职业中学转入普通中学。

5、各学段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原则上不得转学。

第十五条 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转学或退学。

第四章 借读

第十六条 中小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借读:因丧失父母,随有关部门或监护人居住者;学生与父母户口不在一地(义务教育阶段京津沪下乡知青子女除外),继续在学生本人户口所在地就读确有困难者;父母均从事流动性工作,随家长就读确有困难者。

第十七条 借读生的学籍仍在原学校。就读学校可建“借读档案“,长期借读的,可统一编号,但需在学号后边注明“借读生”字样。借读结束时由借读学校将“借读档案”转回原学校。借读学校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第十八条 户口在我市,需到外地借读的初中学生,须报县(市)区教育局批准。无正当理由,未经县级教育局(市属学校经市教委)和学校批准,私自转到外地借读的初中学生,转回我市后,毕业时不允许报考普通高中。

第五章 休学与复学

第十九条 在校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坚持学习者;学生在一学期内累计病假时间超过总授课时数三分之一以上者,由学生家长持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市区中学需持市级以上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同意后,小学由县(市)区教育局批准备案,中学由市教委批准备案。

第二十条 休学的学生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一般为一年。

第二十一条 初中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原则上不准休学。

第二十二条 学生休学期满申请复学,应持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市区中学需持市级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批准,编入与休学时相衔接的班级学习。如提前申请复学,应持县(市)级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核准,按其实际程度编入适当班级。

第六章 退学

第二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不允许中途退学。个别适龄儿童少年在校期间,确实丧失学习能力的,必须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申请,并经县以上医院证明(市区学校经市级以上医院证明),报乡中心校及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学校报市教委),办理有关手续,并报市教委备案。

第二十四条 高中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申请退学:累计休学时间超过两年仍不能复学者;学生因患严重疾病或家庭发生特殊情况不能在校继续学习者。经学校批准退学的学生,学校发给“退学证”。

第二十五条高中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自动退学论处,由学校除名,书面通知学生及家长:

1、一学期内连续无故旷课超过一个月或累计旷课一个半月者。

2、休学期满,一个月内仍未复学也不办理继续休学手续者。

第二十六条 高中退学的学生,由县(市)区教育局报市教委注销学籍(市属学校直接报市教委)。第七章 留级

第二十七条 根据有关规定和我市实际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制度。高中学生留级由学校严格控制(原则上不超过年级人数的5%),并及时上报。

第八章 奖惩

第二十八条 学校对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兼优或有其它模范行为的学生,应予以表彰或奖励。凡获市级以上表彰和奖励的学生,其有关资料要装入学籍档案。

第二十九条 学校对违反纪律和犯错误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对个别确实犯有严重错误的,视情节轻重,可给予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

第三十条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处分只适用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不得勒令学生退学或给予开除。给予学生处分须经班委会通过,学校研究批准;对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的,要报市教委普教处批准备案。

高中阶段,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的,须经过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校长签字,呈报市教委普教处批准、备案。受行政处分的学生改正错误后,在期中、期末经班主任

报请校长批准,宣布撤销处分。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察看期限一般为一年,一年内经教育不改的,经校务会讨论决定,报市教委普教处批准,可以勒令其退学或开除学籍。凡被处分的学生,学校必须书面通知家长。

第九章 毕业与结业

第三十一条 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即可毕业。

第三十二条 小学毕业证由乡镇中心校(市内由区)审核,学校发放,各县(市)区初中毕业证由县(市)区教育局审核并加盖“县(市)区初中毕业证专用章”(钢印);市属学校初中毕业证到市教委加盖“石家庄市教育委员会普通中学毕业证专用章”(钢印)。高中毕业证粘贴会考成绩,并由县(市)区、学校到市教委统一加盖“石家庄市教育委员会普通中学毕业证专用章”(钢印)。

第三十三条 非普通高中在校生,参加会考成绩合格,可依据“会考合格证书”,经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教委批准后,由市教委颂发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证书。同等学力证书相应位置粘贴会考成绩。

第三十四条 毕业证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

第十章 管理

第三十五条 各学校学籍管理由校长负责,教育(教导)处具体主管,班主任配合。学籍档案要由专人管理。

第三十六条学生死亡要注销学籍。学生非正常死亡,所在学校、县(市)区要在24小时(市属学校12小时)内将详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教委普教处。

第三十七条建立学生流失报告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由学校负责报乡镇政府和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市属学校报市教委)。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学校必须将“在校学生流动情况统计表”、“增减学生登记表"交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学校报市教委)。

二00一年四月一日

第二篇: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镇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教育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我镇中小学学籍管理,根据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入学

必须按《***镇一、七年级新生入学工作方案》认真加以落实,入学新生必须申报学籍,秋季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各中、小学要将新生学籍册以电子文档和文稿形式分别报教育局和教办进行注册。七年级学生要规范填写中学生登记表,一年级规范填写学籍卡。

二、转学

1、城区公办中小学校之间不办理转学。公办转民办或民办转民办可以办理转学手续。

2、接收转学学生的学校必须保证本服务区学生入学,学生班额小学不超过50人,初中不超过56人。

3、中小学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内和毕业年级的学生不办理转学。

4、转学应在开学后两周内办理完相关手续,逾期不再办理转学手续。转学用印章必须是学校公章,不能用教务处等部门印章。

5、申请转学到城区内中小学就读学生,须提供学生的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转学证明、学生学籍档案资料等,还需提供下列证明材料之一:

(1)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工作调动的须提供工作调动文件;

(2)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发生变更的由相关部门提供变更证明;

(3)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属外来经商或务工的,经商人员须提供工商执照或税务登记证,务工人员须提供与用人单位签订且有劳动部门印章的劳

动合同;

6、本镇户籍从镇外转入,回户籍所在地服务区学校就读。

7、转学必须遵循规范的转学流程,必须有完善的转学手续。转学流程:监护人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并开出转学联系表→(带户口、联系表等材料)教办签章→转入学校签章→转入地教办签章→业务股签章(仅限初中)→转出校收到联系表后开出转学证并将中学生登记表或学籍卡交给学生→教办签章→转入学校签章→转入地教办签章→业务股签章(仅限初中)→注册登记,学生到转入校就读。

8、转入城区学校必须经教育局审核批准。

三、休学

休学流程:学生本人或监护人申请并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疾病证明或病历→学校审核→开出休学证明→教办签章并登记备案→教育局签章并登记备案。

四、复学

1、辍学后复学

办理流程:持本人户口等身份证明材料→教办审核登记→政府下达复学通知书→学校办理入学手续(沿用该生原学籍号)。

2、休学后复学

办理流程:持休学证明、县级医院康复证明→学校审核登记备案→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五、返乡农民工子女就读安排规程

1、安排原则:以户籍为依据,就近安排入学。

2、办理流程:持就读申请、户口、转学证书→村委(社区)审核签章→ 教办审核签章→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六、禁止中、小学生留级,禁止招收不足龄生。

七、本修订办法从2010年春季学期起执行。使用新的转学联系表(附件1)、转学证书(附件2)。

**镇教育办公室

2012年1月18日

主题词:中小学学籍管理通知

**镇教育办公室2012年1月18日印发

***镇中小学学生转学联系表

说明:

1、学生转学时,须先填写此表,无此表,则所签发的转学证无效。此表完善后存在原学校作就

读证明。

2、学生向学校申请,学校同意转出,发给学生《转学联系表》进行填写,学校在表上签署意见,然后到转出地教育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持《转学联系表》和户口、相关证明材料到拟转入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县内由教育局指定接收学校,然后到指定接收学校签署意见)。将《转学联系表》送回原学校,由学校为其开具转学证书。

3、“教育主管部门意见” 转入县内中学、城区小学由教育局签章,其它小学由教办签章。

***镇中小学转学证书(存根)

字第()号

学生,性别,学籍号,于年月在本校年级学习,现因申请转入学校年级学习,望办理为谢。

学校(章)

年月日

„„„„„„„„„„„字第号„„„„„„„„„„„

德江县中小学转学证书

字第()号

学生,性别,学籍号,于年月在本校年级学习,现因申请转入学校年级学习,望办理为谢。

附:中(小)学生登记表(卡)自带(寄出)。

学校(章)年月日

理学籍,到接收学校签署意见后报名注册。

2、转入本县中学、城区小学由县教育局办理;其它小学由教办办理。

3、此证书由接收学校留存。

第三篇: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红旗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学籍管理办法。

一、入学

1、新生入学前,学校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新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到入学通知书后,在规定时间内携带户口本送子女或其被监护人到指定学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学生注册应填写详细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父母姓名(或其他监护人姓名)、健康状况、监护人联系方式、有无特异体质等。

2、新生入学后,由教导处负责编班。以班为单位填写好新生花名册,再到学区将学生基本情况录入学籍管理系统和义务教育监测系统,打印上交并自留花名册。

3、应将花名册中的学籍号作为新生正式学籍号。学生学籍号长期不变。休学一年后一律使用新学籍号。

4、学校必须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义务教育学籍卡,并由学校负责管理,在管理中不允许出现学生学籍不清或分离的现象。

5、学生学籍卡的内容由班主任负责填写,所有栏目要填齐。学籍卡中的学生成绩和综合性评价要如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学籍卡由教导处保管,学生毕业后,学校应把学籍卡归档备查。

二、转学与借读

1、学生因家长变动工作环境、家庭搬迁(户籍变更)或有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转学的,经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查后发给转学证明书,再凭接收学校的“转学回执”, 由教导处办理转学手续,填写转学联系表,连同本人学籍簿、义务教育登记卡一并转出,报学区备案,并在学籍库和在校学生花名册中登记转学并注销。

2、个别学生确有特殊情况要求插班的,在学校班额人数许可的前提下,须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过教导处考核通过, 凭原所在学校的转学证明、学籍簿、义务教育登记卡方可办理插班手续,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插入指定班级。

三、休学、复学、辍学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准予休学:

(1)因伤病需长期治疗,不能坚持学习者;

(2)患传染性疾病未愈,不适宜集体生活者;

(3)一学期内,请病、事假累计超过十周,跟班学习有困难者。

2、符合条件的病休学生必须持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住院治疗证明,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属实后报学区批准,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书,准其休学。

3、学生休学以一年为限,期满不能复学的,可申请延长。学生休学期间,学籍仍然保留。学生休学期满,应按时复学。复学时,应凭休学证明书和有关材料提出申请,因传染病或其他疾病休学的,复学时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即可到校复学,复学学生原则上由学校安排到原年级的下一年级学习。

4、学生休学期未满,休学原因消失并具有相关证明的,可向学校提出提前复学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可提前复学。复学时,学校可视其学力程度和个人意愿安排到合适的年级学习。

5、一学期连续无故不到校达15天以上或休学期已满又不具备继续休学理由且未到校复学达15天以上者,视为辍学。如有学生辍学,班主任应及时向校长报告,并进行家访,查明原因,敦促其到校学习,经多次动员不能复学的,校长应立即向镇政府报告。针对学生辍学的原因,镇政府依法负责对其父母或监护人采取教育措施或行政措施,督促或强制其送子女(或其被监护人)复学。

四、留级与跳级

1、义务教育原则上不实行留级制度。

2、个别学生智力超常,各科成绩优秀,学习能力超强,确有条件跳级学习的,由学生本人和家长提出申请,班主任、任课教师研究认可,经学校同意报学区审批,允许其跳级。跳级生一般在学开始时到新的班级学习。

五、毕业

对接受完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经考查达到小学毕业程度的,由学校发给义务教育证书。

六、异动管理

1、新学年开学后,学校应造新学的在校学生花名册,信息内容与历年册子要求一致,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在册子中的相对顺序保持不变。所有名册上交1份,学校留存1份,同时上交电子文档。

2、每个学开学后要做好学生异动表、异动学生花名册,一式两份,一份留在学校,一份上交。

2013年2月

第四篇:阜南县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阜南县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学籍信息网络化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皖教基[2012]1号)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阜教基[2012]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县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由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乡镇中心校对本辖区的中小学学籍统一管理,县直学校负责本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 入学和毕业

第三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任何学校不得采取入学考试或者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第四条 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行划片招生,农村学校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入学区域。学校不得拒绝本入学区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五条 残疾儿童、少年原则上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生及监护人要求到辖区学校入学的,学校应当依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任何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学区内符合随班就读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第六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为其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在 《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录入或导入新生信息。小学一年级学生,录入学生基本信息后,由系统自动分配学籍号和地区学号;七年级和高一年级学生沿用六年级和九年级时的学籍号,地区学号在系统中重新分配。新生通过系统的人像采集或者照片导入功能采集照片信息,各学段起始年级学生都必须采集学生入学当年的照片信息。

禁止为幼儿园或学前班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第七条 学生身份证号码为学生在学籍系统中的唯一标识号。对暂无身份证号的学生,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号码为标识号,填写上报学籍。

学校在采集和录入学生信息时要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必填字段不留空白,关键字段要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填写。

第八条 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分管校长和具办人要对学校采集上报的新生信息进行审核,经校长签字、学校盖章后再提交县教育局审批。学校必须在每年的9月20日之前完成新生信息录入和上报工作。

第九条 学生学籍录入,小学每班不得超过56人,初中和高中每班不得超过60人。

学籍系统里的班级与实际班级要保持一致,不得在系统里设立虚拟班级。

第十条 学校在学年结束后,开始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操作。义务教育阶段由学校自己进行毕业信息的维护,通过系统的义务教育完成学业管理或者毕业生信息Excel导入功能进行毕业生信息的维护。高中教育阶段的学校通过系统的“高中毕业管理”功能进行毕业生信息的维护,然后提交教育局审批,待教育局审批后,方可完成高三学生的毕业。学校需在每年的7月31日前完成毕业操作。

第三章 变动与审批

第十一条 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要严格执行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规范办理学生的学籍变动手续。学生转学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禁止任何学校私自接收未按程序审批的学生。

第十二条 学生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调动、户籍及家庭住址变动或其他正当理由需转学的,必须先履行纸质审批手续,再从学籍管理系统进行转学操作。学生转学时需提供学籍表等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乡镇之间一般不予转学,对于符合转学条件确需转学的,由学生或法定监护人向转入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并在转学审批表上签字盖章后,再经转出学校审核盖章,报县教育局审批。转到城区公办学校的,还需提供户籍、房产等相关证明材料,经转入学校、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审查,报分管局长签署批准意见后,方可办理转学。

第十四条 跨县(区)转学的,由学生或法定监护人持有关证件向转入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转入县(区)教育局审批,最后报转出校、转出县(区)教育局审核签署意见。

转学手续完成后,转入学校应及时通过学籍网络系统进行转学操作。

义务教育阶段转学由县教育局审批即可,普通高中转学还需经市教育局审批。

学生转出后,原学校不得保留学籍。第十五条 跨省转学的,由学生或法定监护人向转出校提出书面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跨省转入的学生,要在系统中使用跨省转入功能,手工录入学生的信息。

跨省转出的学生,要在每年9月30日之前通过学籍管理系统进行维护标记,已办理转学手续的,原学校不再保留学籍,要从学籍系统中操作转出;未办理转学手续的,要详细注明变动去向、变动时间、变动原因,在系统中取消其学籍,学生返校后应予以恢复。

第十六条 转学一般应在学期初办理,学期中间一般不办理转学。学生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第十七条 学生在休学期间不得转学;同城区学校之间不予转学;毕业班学生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八条 学生因身体状况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需休学的,由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休学申请,出具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病历及医药费发票等,经班主任审核签字,学校审核盖章,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办理休学手续。学校应将学生休学情况记入学籍档案,并从学籍系统中导出休学申请表一式三份,学生家长、学校、县教育局各保留一份。

休学期一般为一学年。学生休学期满后,由其本人或法定监护人持休学申请表和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复学。休学生复学后,由学校编入适当班级就学。休学期满,尚不能如期复学的,续办休学手续。毕业学年内一般不予休学。

第十九条 学生在就读期间,发生休学、复学等变动时,学校要及时在学籍信息网络系统中提交变动审批。

第二十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得留级和借读。小学和初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能达到上一级水平,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跳级申请,经学校审核,县教育局审批,可予以跳级。跳级应在学开始时进行。毕业班学生不予跳级。

第二十一条 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学生辍学,学生无故离校,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动员返校。已辍学达30日的学生要在电子学籍系统中取消其学籍。学校要配合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积极做好复学动员,经动员返校的学生要及时恢复学籍。

第二十二条 学生死亡或丧失学习能力的,由学校向县教育局提出申请并从学籍系统中注销其学籍。

第二十三条 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各学校要将变动学生名单(包括一年级到外地就读的)及变动统计情况上报教育局。

第四章 信息维护

第二十四条 学校要及时维护学生学籍信息,信息维护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的完善、修改,学籍信息的排查以及成绩、评价、奖惩等信息的导入。

第二十五条 学生电子学籍信息要求真实、准确、规范、完整。对于信息不完整的,学校要及时进行补充;信息错误或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进行修改。

学生学籍信息经系统上报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 份证号、学籍号、照片等关键信息不允许修改。如有信息需要更正,由本人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供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由学校上报教育局核实后方可修改。上级另有规定的按上级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学校要定期对学籍信息进行排查,重复学籍要删除,符合变动条件的要及时从系统中操作变动,去向不明的学生要在学生离校一个月后从系统中取消学籍。已经取消学籍的学生,回到原学校就读要求恢复学籍的,由学生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核实,报县教育局批准后,学校要予以恢复。

第二十七条 学校要及时对学生的简历、成绩、评价、奖励、处分等信息进行录入和维护。

对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可予以表扬、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应给予帮助或批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开除或者劝退学生。

第五章 学籍管理员

第二十八条 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要安排责任心强、电脑操作熟练的人员专门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并且做到相对稳定,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更换。

第二十九条 学籍管理员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确需更换的,由原学籍管理员对新学籍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要提前两个月以书面形式向县教育局提交报告,经教育局确认同意后方可调换。

第六章 学籍管理与安全 第三十条 学校要加强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追究制。学籍管理实行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校长负责制,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主要责任人,学籍管理员是直接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要对学校上报的学籍数据严格审查,严禁弄虚作假。坚决杜绝在读学生无学籍、多学籍、建籍学生与就读学校分离的现象,对“空挂”学籍现象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并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作出严肃处理。未经批准跨层次办学的原则上不予上报学籍。

(一)新生学籍的审查。由学籍管理员录入,经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校长审签上报,县教育局审核。新生学籍上报后,学校要将在籍学生名单分班级在本校公示栏进行公示。

(二)变动学籍的审查。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变动必须经县教育局审批。学籍变动实行月报制,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每月的最后一周要对辖区内学校变动学生进行一次摸底登记,并将核查情况上报县教育局,经审核同意后从学籍系统中对变动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

第三十二条 学校要建立学生学籍数据保密制度。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更改或查询学籍系统中的数据,不得用作其它用途,确保学生基本信息不公开、不扩散。

学籍管理员要保管好登陆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得向他人泄露,密码必须保证一定的复杂度,并定期修改。同时要做好系统维护工作,防止学生学籍数据丢失。

第三十三条 学校要为在校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电子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同时保留纸质学籍档案。学校要做好电 子学籍数据的备份工作,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

第三十四条 学籍管理员应当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乡镇中心校应对辖区学校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三十五条 学校应为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配臵专用计算机,并指定专人负责。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籍数据的安全管理,防止系统遭受攻击和学生信息的丢失,确保学籍数据准确、完整与安全。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教育局责令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按规定对学生学籍进行及时录入、变动和上报的;

(二)填写、上报学籍数据和相关信息弄虚作假的;

(三)伪造、改动学籍数据的;

(四)不能及时为学生办理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升学、毕业等项手续的;

(五)有意刁难学生转学,使得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延误或不能及时入学的;

(六)由于工作疏忽或没有履行职责给学籍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三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教育局责令限期改正,并全县通报批评。对通报后仍不改正的,是民办学校的,将给予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分;是公办学校的,给予学校校长和相关责任人相应处理,触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处理:

(一)虚报学籍套取国家公用经费的;

(二)对学校上报的学籍数据、变动等审查不严,造成学 籍数据不真实、不完整、数据差额较大的;

(三)私自接收没有入学、转学等审批手续学生的;

(四)“空挂”学籍或给其他学校挂靠学籍的;

(五)违反保密制度,泄露学籍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七章 学籍核查

第三十八条 每学期开学后第四周,各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要组织人力对本辖区(本校)的学籍进行全面自查,并在开学后第五周将自查结果上报教育局。

第三十九条 每学期开学后第七周教育局组织人力对全县所有学校学籍进行核查,对在读学生与学籍不一致的学校,按照误差比例的大小分别给予扣减相应的义保经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教育局每学期还将不定期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一至两次抽查,确保在读学生与学籍完全一致。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海曙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海曙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对普通中小学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区全日制公办、民办普通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及民工子弟学校和特 殊教育学校。

第三条(主要内容)

本区中小学学制、入学、休学、复学、转学、借读、考核与评价、升级、跳级、留级、毕业、结业、奖励、处分和学籍管理等事项。

第二章 学制

第四条 本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制”与“五四制”共存。“六三制”指小学 为6年,即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初中为3年,即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五四制”指小学5年,即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初中4年,即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第三章

招生与入学

第五条(小学入学年龄)

本区儿童的入学年龄为6周岁(至当年9月1日以前)。第六条(入学办法)

本区小学实行按划定服务区就近免试入学。区教育教育局须将小学入学的有关政策和安 排事先向社会公示,学校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将《入学通知书》及时送达学生家长。

学校不得通过任何书面考试或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

学校不得拒收能适应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第七条(监护人责任)

凡在本区居住、具有本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其监护人须按区教育教育局或学校送 达的《入学通知书》的有关要求,按时送被监护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八条(缓学)

确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延缓入学的,须由适龄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宁波市二级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及街道办事处批准,报区教育局审核、批准。

第九条(入学与注册)

学校最迟应在新学年开学前15天,向新生发出入学通知。新生须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注册者,应向学校请假并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新生入学注册后,学校应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学籍档案。学生学籍管理采用省教育厅监制的电子管理系统。学生的学籍号分主号和副号,主号一律采用学生的身份证号,副号的号码实行全省统一编号。

第十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籍实行微机化管理。所有学籍都要纳入海曙区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档案的内容要与纸质档案保持一致。第十一条

获得接受外国学生资格的学校可接受适龄外国学生入学,并使其获得义务教育学籍。外国学生入学必须符合教育部《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小学毕业生按当年教育局制订的升学方案免试升入划定的初中。第十三条

(班级学额)

小学各年级学额应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中各年级学额应控制在50人以内,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学额应在30人以内。

所有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学额允许情况下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服务范围内的或由教育局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四章

休学 复学

第十四条(休学适用对象)

1、学生因伤病无法继续学习或连续病假3个月以上的;

2、学生因出国探亲或自费留学等原因需暂时中断学习的。

3、学生因患不能治愈的重病不能坚持正常学习及出国定居的。第十五条(休学申请)

由学生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宁波市二级以上医院证明、出国护照等)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核准后发给休学证明,并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休学期限)

学生休学期一般为一年,第十四条第3类学生可申请长期休学。

第十七条

毕业学年内一般不予休学,如遇特殊情况,确有正当理由而必须休学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复学)休学期满后,休学生须持休学证书和宁波市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书或其他有效证明,向学校提出复学要求,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复学。休学生复学后,由学校编入适当班级就学。休学期满,尚不能如期复学的,须办理续休手续。

第五章 转学

第十九条(适用对象)全家迁居(本区迁往外省市、或由外省市迁回本区;本区迁往外区、或由外区迁回本区),或确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转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本区范围内初中学生不转学。

本区范围内小学学生一般不转学,确有特殊情况且符合转学规定的可申请转学。学生在休学或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转学。毕业年级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第二十条(申请时间)

申请转学手续应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内或新学期开学一周内办理。第二十一条(学校责任)

接收学校不得拒收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因班级学额原因无法接纳的,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安排。学生联系转学未落实之前,原校不得出具转学证明,对未申请转学的学生不得以各种理由迫使其转学,由此造成学生辍学的,由原校承担责任。

本市学生转学,接收学校应将其编入原就读年级。外省市转入的学生,学校可按其实际文化程度编入相应年级就读。

第六章

借读 第二十二条

借读生是指非本区户籍,但具备在本区中、小学就读条件的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允许借读:

1、在本区的台商、港商、澳商、外商等的适龄子女;

2、父母双方长期在国外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

3、父母双方在地质勘探、边防部队等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

4、暂住在本区符合相关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适龄子女。

第七章

考核与评价

第二十三条(考核评价要求)

学生应参加学校课程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考核,考核情况记入学生本人成长档案。

第二十四条(考核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包括综合素质和学科学习业绩两个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科学习业绩考核按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要关注、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变化、进步,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全面、准确、科学的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张榜、不排名次。

学生的学科学习业绩考核,小学和初中每学期只举行期末一次。学期总评按日常评价、期中评价和期末评价综合评定。学年总评按两个学期考核评价综合评定。

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十六条

学期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科,应予以补考,补考可以多次,以最好成绩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毕业班学生的补考时间,在学期结束前进行,其它年级安排在下学期开学初进行。

第二十七条

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核,必须由学生本人及监护人事先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批准,可以缓考。

第二十八条

凡擅自缺考或作弊者,以不及格论处(注明“旷考”或“作弊”字样),并根据其情节和对错误的认识给予教育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九条

外国学生免修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

第八章

升级、跳级、留级

第三十条(升级)

小学、初中在校生一学年升一级。第三十一条(跳级与免考)

小学和初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能达到上一级水平,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跳级申请,经学校批准,可予以跳级。跳级应在学开始时进行。毕业班学生不予跳级。

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由任课教师推荐,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提出单科免考申请,经学校审定,可以单科免考。

第三十二条(留级)

小学、初中原则上不实行留级制度,小学极个别学生确因学习困难,可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报告,经学校批准,予以留级。学校要严格控制留级学生数量,原则上留级率控制在0.5%以内,交将留级学生情况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章

毕业、结业

第三十三条

凡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均发给《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作为升学、就业、服兵役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毕业)

学生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核,综合素质、学科学习业绩合格,准予毕业,由学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上注明“毕业”。

第三十五条(结业)

初中毕业班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不合格者,按结业处理。初中毕业班学生经补考,必修科目仍有三科不及格者,按结业处理,由学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上注明“结业”。

第三十六条

外国学生未按计划完成全部学业者,学校可发给写实性证明。第三十七条(证书遗失)学生证书遗失,可向原证书颁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经核实后可为其出具学历证明。

第十章

奖励、处分

第三十八条

奖励和处分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要以奖励为主。奖励和处分都要在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十九条(奖励对象和形式)

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锻炼身体及参加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奖励可采用当众表扬、通报表扬、发给奖状(章)、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对学生的奖励,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入学校档案和学生个人档案。第四十条(处分)

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教育,并给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对极少数有严重错误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的处分。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

对学生给予处分的,由学校教导处(中学政教处)告知被处分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举行有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后申报,由学校校务会议决定,经校长签署公布。

第四十一条(处分撤销)

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经过教育,确有悔改表现者,经师生评议,学校批准,可撤销其处分。处分撤销后,应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个人档案中撤出。受处分的学生,在其毕业时尚未撤销处分者,应将其处分决定记入成长档案。

第十一章

学籍管理

第四十二条(学校学籍管理工作)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学籍管理制度,确定人员具体实施学籍管理工作,及时将学生各学段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完整、正确的分类归档,并要落实信息安全措施。

学校应允许学生查阅本人的学籍档案,保障学生对自己学籍信息的知情权。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

日起试行。

下载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奉贤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学生工作——学籍管理 奉贤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1 、事项名称: 中小学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退学和学籍管理等事项。2 、申办主体: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

    石家庄市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软件初始化步骤

    石家庄市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软件初始化步骤 1、各学校根据下列网站查询本学校注册码: 2、所有学校领取注册码,进行注册,系统自动生成登录ID,管理员用户ID格式:学校代码@super 3、......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科学化、信息化的学业评价......

    大同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

    大同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 全市中小学学籍电子注册制度的全面实施,使我市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迈进了一大步,使我市学籍管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用计算......

    云岩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云岩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我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

    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的研究

    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本市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籍管理办法

    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规范我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石家庄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集中供热管理,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