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家庄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节约用水办法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令第186号,已经二○一三年十二月三日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自二○一四年三月一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石家庄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石家庄市城市供水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用水方针,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统一调配地表水,严格控采地下水,鼓励使用再生水、雨水,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节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是该行政区域内的节水管理部门,负责节约用水监督管理等工作。发改、规划、建设、园林、城管、质监、农业、林业、环保、卫生、工商、商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用水节水的管理工作,并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和采用先进、科学的用水节水技术和措施。
供水企业应当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供水范围内用水节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的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推进节水型村镇、节水型社区建设;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节约用水相关工作;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进行劝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对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举报重大浪费用水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七条 本市实行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解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市和县(市)、区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年度用水计划、相关行业用水定额和用水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需要,核定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
公共供水单位依据节水管理部门核定的用水计划向其用水户下达用水计划,并定期将用水户用水计划的考核、调整情况上报节水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与其用水户签订供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用水户违反节水规定的,经节水管理部门通知后,供水单位停止供水。
第十条 用水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的,应当及时到市或者相关区、县节水管理部门申请重新核定用水计划。
第十一条 用水应当计量、缴费。
供、用水单位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计量设施,并加强对计量设施的检查与日常维护,保证计量准确。供、用水单位应当按规定对计量设施定期进行校验,发现计量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用水单位无取水计量设施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安装,并自取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取水量,直至安装水计量设施为止。
第十二条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阶梯水价制度。
新建住宅的供水设施应当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设置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原有住宅尚未实行一户一表改造的,除因影响建筑安全等原因无法改造的外,由供水企业进行改造,用户应当予以配合。所需费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用水单位(户)有两类及以上用水性质类别,需要执行不同用水价格的,应当分别安装计量设施。
用水单位未分类安装计量设施的,按照该单位用水类别中水价最高的标准缴费。
住宅小区内的制售水机、洗车服务、景观环境用水应当单独安装计量设施,并按相关用水价格标准缴费。
第十四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直接从地表、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水计量设施的查验,按时收取水资源费。
供水单位应当完善用水计量和查表制度,准确记录用水量,按时收取水费。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节水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工作人员的查表、收费工作。
第十五条 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取水指标用水,节水管理部门对用水单位进行定期考核。
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用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费外,并按下列标准缴纳加价水费: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下(含百分之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一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含百分之二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二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超用部分加价三倍。
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取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资源费外,按照《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章 再生水及雨水利用
第十六条 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净化后,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是指污水的收集、净化处理、供水、计量、检测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
再生水主要用于生活杂用、园林绿化、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景观环境、工业生产等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
第十七条 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商场、办公设施以及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应当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
鼓励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住宅小区等的产权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自建相应规模的污水再生利用设施。
鼓励连片居民小区集中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
第十八条 应当建设但可以使用其他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供水的,经节水管理部门核实后,可以不单独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但须配套污水再生利用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并使用再生水。
第十九条 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和从事再生水经营活动。第二十一条 再生水的价格应当按低于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价格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 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做到装表计量,按量收费,不得擅自间断供水或者停止供水。因设施检修等原因需要停止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户。
第二十三条 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再生水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保证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正常运行,同时按规定对出水水质进行日常化验。
节水管理部门委托具有水质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检测,确保再生水水质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
第二十四条 生活杂用、园林绿化、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景观环境、工业生产等用水,应当首先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再生水。
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水循环利用设施;暂不具备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条件的,实行再生水配送制。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的,应当使用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或地下水;不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的,应当单独安装计量设施,并按相关用水价格标准缴费。
第二十五条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指雨水的收集设施、入渗设施、储存回用设施、处理设施、调蓄排放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的总称。
第二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
(二)总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
(三)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工程项目。
第二十七条 已建成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二十八条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应结合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遵循建设工程地面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规定,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筑物屋顶,其雨水应当集中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后利用,或者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补;
(二)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庭院、广场、停车场、公园、人行道、步行街等建设工程,应当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者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入渗回补,或者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利用;
(三)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其路面雨水应当结合沿线的绿化灌溉,设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二十九条 收集处理后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清洁、冲厕、景观环境用水和回补地下水等。回用的雨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十条 再生水与雨水的输配水管道、水箱等外部设施表面应涂成浅绿色,并严禁与自来水、地下水供水管道直接连接,出水口必须标有“非饮用水”字样和其他明显标志。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直接从地表、地下取水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未提交经审定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规划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节水标准和规范,进行节水设施设计,并单独成册。
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报验收。
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器具、工艺、设备、计量设施、水循环及重复利用系统、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第三十二条 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再生水、雨水利用等节水项目的资金补助以及城镇供水水质督查、检测等。具体办法由水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 工业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的重复利用率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进行技术改造。
间接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得低于98%。
第三十四条 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
以地下水、自来水为原料制售饮用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单独安装计量设施,按相关用水价格标准缴费,产水率不得低于原料水的70%;同时安装尾水回收设施,对尾水进行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对未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水源。
对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安装的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安装尾水回收设施。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限制并压缩耗水量大、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应用微滴灌、管灌、膜下沟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第三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农业灌溉建设项目和新建农业灌溉水井,在申请取水许可时,应当附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其他节水措施。已建成的农业灌溉工程应当有计划地完成节水改造。
第三十七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业节水灌溉试验,推行灌溉计量用水,安装计量设备,逐步完善计量措施。利用供水工程供水的用水必须安装计量设备。
加强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和农田节水灌溉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条 农业用井改为非农业用途的,用水单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重新核定用水指标,并按照新的用水性质类别计价缴费。
第三十九条 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实行用水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基层管水组织依据章程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基层管水组织可以接受委托承办有关节约用水管理事项。
第四十条 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绿化用水效率。
第四十一条 本市建立健全高耗水项目和单位用水重点监控机制,强化用水监控管理;严格控制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场所等高耗水项目发展。
本办法所称高档洗浴场所,是指商务主管部门公布的大众便民浴池以外的洗浴场所。
第四十二条 供水单位或者节水管理部门应当逐步为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高尔夫球场、游泳池、高档洗浴场所等高耗水单位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
按照前款规定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的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损坏或者拆除。第四十三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以及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时向社会推荐国家公布的“节水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用水器具名录”。
第四十四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管网和消防栓、消防水鹤的日常巡查、维护管理,如实记录巡查和维护管理情况,提高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及时改造更新老、旧管网和设施,降低供水管网的漏失率。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抢修。
第四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优化配置和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用水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第四十六条 用水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建设节水型单位。
(二)设立节水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建立用水台账,开展用水统计分析,明确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每4年进行一次合理用水分析或者水平衡测试。
(三)加强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四)开展节约用水宣传。
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加强节约用水的内部管理,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水产品、设备、工艺,提高节约用水水平。
第四十七条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约用水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内容。
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候车室、候机厅、旅行社等公共场所和单位应当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第四十八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节水科学技术研究,整合节水科技资源,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研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以及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九条 节水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供水单位、用水单位节约用水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 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调查了解节水管理、内部管网及设施运行等有关情况;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节约用水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五十一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取水量较大单位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增加对高耗水单位的检查频次,对发现的浪费用水行为及时处理;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实行联合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由节水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二十二条规定,擅自间断或者停止供水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二十三条规定,擅自停止运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三十八条规定,擅自改变农业用井用途的,处2万元罚款。
(四)违反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处1万元罚款。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石家庄市节约用水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石家庄市节约用水办法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总则 用水管理
城市再生水及雨水利用 保障措施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石家庄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状况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用水方针,统一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实行计划用水、取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原则,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科技等措施,促进节约用水。
区域发展、重点区域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
第四条 本市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和考核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
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五条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节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拟订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规划并监督实施,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未设臵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是所辖行政区的节水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监督管理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的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推进节水型村镇、节水型社区建设;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节约用水相关工作;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进行劝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 对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具体办法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八条 本市实行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生活用新水适度增长、环境用新水控制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的原则,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配臵水资源,逐级分解用水总量指标;对已经超过用水总量指标的区域或者行业,不再增加该区域或者行业的取用新水指标。
市和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用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本市实行产业用水效率准入制度。市发展与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水资源状况,制定本市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指导目录和限制发展项目名录,限制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发展。
本市建立健全高耗水项目和单位重点监控机制,强化用水监控管理;严格限制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人造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洗浴场所等高耗水项目发展。
本办法所称洗浴场所,是指市商务主管部门公布的大众便民浴池以外的洗浴场所。
取用地热水的单位,应当对地热水进行梯级利用,其节约用水方案报节水管理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用水计划、相关行业用水定额和用水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需要,核定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在每年3月底前将用水计划下达到相关用水单位。公共供水单位依据节水管理部门核定的用水计划向其用水户下达供用水计划。
新增用水单位或者用水单位需要调整用水计划的,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申请核定或者调整用水计划。
工程施工、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水计划。
供水单位不得向未取得用水计划的用水单位供水。
第十一条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与用水单位签订供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用水单位拒不履行合同规定的,经节水管理部门通知后,供水单位停止供水;因采取停止供水措施而发生的管道改造损失等费用由违法用水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 用水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的,应当及时到市或者相关区、县节水管理部门申请重新核定取水指标。
第十三条 取水应当计量、缴费。
供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计量设施,并加强对计量设施的检查与日常维护,保证计量准确。供水单位应当按规定对计量设施定期进行校验,发现计量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用水单位无取水计量设施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安装,并自取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取水量,直至安装水计量设施为止。
第十四条 用水单位有两类及以上用水性质类别,需要执行不同用水价格的,应当分别安装计量设施。
用水单位未分类安装计量设施的,按照该单位用水类别中水价最高的标准缴费。
第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直接从地表、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水计量设施的查验,按时收取水资源费。6
供水单位应当完善用水计量和查表制度,准确记录用水量,按时收取水费。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节水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工作人员的查表、收费工作。
第十六条 供水单位、再生水生产企业应当按规定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本单位供水情况及用水单位用水变化情况或者实际用水量。
第十七条 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取水指标用水,节水管理部门对用水单位进行定期考核。
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用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费外,并按下列标准缴纳加价水费: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下(含百分之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一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含百分之二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二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超用部分加价三倍。
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取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资源费外,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2010]第16号令公布的《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 城市再生水及雨水利用
第十八条 再生水(雨水)利用应当列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与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统筹安排。
城市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净化后,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再生水利用设施是指再生水的集水、净化处理、供水、计量、检测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
再生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绿化、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景观环境、设备冷却、工业生产等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4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30立方米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同期自建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一)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
(二)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
(三)建筑面积在3万平米以上的住宅小区或者其他建筑区等。
第二十条 原已建成使用的工程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7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50立方米以上,且具备建设场地等条件的,产权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的要求建设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第二十一条 符合第十九、第二十条规定,但可以使用其他再生水利用设施供水的,经节水管理部门核实后,可以不单独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但需要配套建设再生水用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和使用再生水。
第二十二条 再生水(雨水)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论证后,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备案。
第二十三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和从事再生水经营活动。
第二十四条 再生水的价格应当与自来水价格保持适当差价,按低于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价格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 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做到装表计量,按量收费,不得擅自间断供水或者停止供水。因设施检修等原因需要停止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户。
第二十六条 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再生水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保证再生水利用设施正常运行,同时按规定对出水水质进行日常化验;节水管理部门委托具有水质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检测,确保再生水水质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
第二十七条 已建、新建、改建、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应当按照节水专业规划建设相应的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设施。
第二十八条 园林、绿化、景观、洗车、环卫及建设施工用水,应当首先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再生水。
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建设水循环利用设施,暂不具备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条件的,实行再生水配送制,禁止使用地下水、自来水冲洗车辆。
第二十九条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指雨水的收集设施、入渗设施、储存回用设施、处理设施、调蓄排放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的总称。
第三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
(二)总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
(三)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工程项目。
有特殊污染源的医院、化工、制药、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等,在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召开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专题论证会。
第三十一条 已建成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或组织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三十二条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要结合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遵循建设工程地面硬化后不增加建
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和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筑物屋顶,其雨水应当集中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后利用,或者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补;
(二)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庭院、广场、停车场、公园、人行道、步行街等建设工程,应当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者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入渗回补,或者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利用;
(三)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其路面雨水应当结合沿线的绿化灌溉,设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三十三条 收集处理后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清洁、冲厕、景观环境用水和回补地下水等。回用的雨水水质应当根据用途确定,除达到《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规定的水质指标外,其余指标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再生水与雨水的输配水管道、水箱等外部设施表面应涂成浅绿色,并严禁与自来水、地下水供水管道直接连接,出水口必须标有“非饮用水”字样和其他明显标志。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直接从地表、地下取水的,应当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对取用公共管网水或者再生水的建设项目,节水管理部门逐步建立水资源评价制度。
第三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规划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节水标准和规范,进行节水设施设计,并单独成册;在审图阶段,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应组织有节水管理部门参加的联合审查,并按规定严格审查节水相关内容。未配套设计节水设施方案的,项目主管部门不予审批。节水设计方案未经节水管理部门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不得作为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后续许可的依据。
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或市行政服务中心申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使用,节水管理部门不予核定取水计划,供水单位不得供水。
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器具、工艺、设备、计量设施、水循环及重复利用系统、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第三十七条 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再生水、雨水利用等节水项目的资金补助以及城镇供水水质督查、检测等。具体办法由水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 房屋拆迁时拆迁人应当根据拆迁施工进度,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明确拆迁施工现场的节水管理责任。
供水单位应当配合拆迁施工进度,采取措施及时关闭拆迁施工现场的供水管线。
第三十九条 工业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的重复利用率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仍未达到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核减用水指标。
工业用水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间接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得低于97%。
第四十条 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不得低于原料水的70%。生产后的尾水应当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第四十一条 现场制、售饮用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尾水回收设施,对尾水进行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并依照本市有关规定向设备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未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水源;违反规定提供水源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对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安装的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安装尾水回收设施。
第四十二条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林、牧、渔业用水结构。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限制并压缩耗水量大、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工作,推广应用微滴灌、管灌、膜下沟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推行平整土地、缩块改畦、少耕免耕、耙耱保墒、地膜覆盖、化学保水及种植抗旱作物等农艺措施,全面提高农业节水效益。
第四十四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农业灌溉建设项目和新建农业灌溉水井,在申请取水许可时,应当附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其他节水措施。已建成的农业灌溉工程应当有计划地完成节水改造。
第四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业节水灌溉试验,推行灌溉计量用水,安装计量设备,逐步完善计量措施。利用供水工程供水的用水必须安装计量设备。
要加强农业灌溉设施管理维护,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渗漏。逐步做到按定额配臵灌溉水量,并按水量收取水费。
深化小型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管护主体责任;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实行用水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职能明确、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推行“定额管理、用水收费、阶梯水价、节奖超罚”的农业节水新机制,各用水组织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向协会报告,并办理用水计划。
加强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和农田节水灌溉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第四十六条 对农业节约用水项目、设计中含有节约用水措施的农业开发项目,有关部门应当优先立项。
第四十七条 农业用井改为非农业用途的,用水单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重新核定用水指标,并按照新的用水性质类别计价缴费。
第四十八条 本市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基层管水组织依据章程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基层管水组织可以接受委托承办有关节约用水管理事项。
第四十九条 鼓励绿化使用雨水和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自来水。
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绿化用水效率。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和其他市政杂用用水,应当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或地下水。
第五十条 市水务局、市城管委、市园林局等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贮水塘坝、民心河、外环水系、湿地等,应作为拦蓄收集雨洪水工程设施利用,建设单位不得填埋。
第五十一条 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已建成水循环利用设施的登记表和再生水供水合同,登记表的格式由市节水管理部门制定。
第五十二条 供水单位或者节水管理部门应当逐步为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高尔夫球场、游泳池、洗浴场所等高耗水单位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
按照前款规定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的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拆除。
第五十三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以及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时向社会推荐国家公布的 “节水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用水器具名录”。
第五十四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管网改造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如实记录巡查和维护管理情况,提高供水管网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降低供水管网的漏失率。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抢修。
第五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优化配臵和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用水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用水单位用水可能超出用水指标时,节水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预警提示。
第五十六条 在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城市供水突发事件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停止对高耗水单位的生产经营供水。
第五十七条 用水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建设节水型单位;
(二)设立节水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三)建立用水台帐,开展用水统计分析,明确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每4年进行一次合理用水分析或者水平衡测试。
(四)加强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五)开展节约用水宣传。
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加强节约用水的内部管理,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水产品、设备、工艺,提高节约用水水平。
第五十八条 公共供水设施、消防设施的管理责任人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和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单位和个人浪费用水或者擅自取水。
第五十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约用水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内容。
旅行社接待游客时,应当进行节约用水宣传,提高游客的节约用水意识。
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候车室、候机厅等公共场所应当设臵节约用水宣传标语,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第六十条 本市加快建立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研制生产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节水科学技术研究,整合节水科技资源,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研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以及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一条 节水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供水单位、用水单位和用水户节约用水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六十二条 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调查了解节水管理、内部管网及设施运行等有关情况;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节约用水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并有权复制;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六十三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取水量较大单位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增加对高耗水单位的检查频次,对 21
发现的浪费用水行为及时处理;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实行联合检查。
第六十四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节水管理部门或者节水执法部门举报浪费用水行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接到举报的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浪费用水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举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视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用水单位未取得用水指标擅自用水的,要补缴水费,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供水单位、再生水生产企业和其他直接从地表水体、地下水体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未按照规定报送供水情况、实际用水量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用水单位不按时缴纳累进加价费用的,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四)老旧建筑拆迁人未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按照协议要求擅自施工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除补缴相应费用外,并处应缴水费3倍以上15倍以下罚款。
供水单位没有正当理由故意拖延、不与拆迁人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供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五)建设单位未办理再生水、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备案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六)非居民用水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擅自停止使用再生水利用等节水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水平衡测试的,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七)再生水利用设施产权单位或者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的再生水水质未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分类标准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八)从事洗车、洗浴、游泳等业务的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单位或者个人未安装装计量设施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九)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擅自停止运行或者供水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工业用水单位有条件使用再生水但拒不使用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工业间接冷却水直接排放或者循环使用率低于97%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一)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低于70%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能达标的,核减用水指标,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现场制、售饮用水单位或者个人未备案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直接排放尾水、拒不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二)擅自改变农业用井用途的,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三)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直接使用自来水或者地下水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四)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未建设、使用循环用水设施,或者未按规定使用再生水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未按规定报送已建成循环用水设施的登记表或者再生水供水合同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十五)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未保证用水远传设备正常使用,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拆除设备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六)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用水器具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按每套(件、台)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十七)用水单位不落实节约用水管理责任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造成浪费用水等不良后果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八)用水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浪费用水的,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核减下一取水指标。
第六十六条 由节水管理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对处罚决定有异议的,被处罚单位或个人可以依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节水管理部门提出行政复议,也可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拒不接受节水管理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同时又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由节水管理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七条 节水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职责,行政不作为的;
(二)在国家、省及本办法规定之外乱收费、乱罚款的;
(三)在核定或者调整用水单位用水指标时,故意压低或者增加计划用水指标的;
(四)未依法收取累进费用的;
(五)其他不履行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第六十九条 本办法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篇: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黄石东贝铸造公司节约用水
管理办法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职能和管理程序及检查与考核办法等。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黄石东贝铸造公司内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设施的改造和维护管理。
二、引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黄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结合本企业实际状况,制定办法。
三、管理职能
1、铸造公司综合办:
a、根据市节水办分配给本企业的计划水量视每月生产计划,每个季节,再分解到各部、车间计划用水量。
b、负责每月一次对计量表的数字核准,对计量表一月一次核正,并维护保养,水表计量率一级水表100%、二级水表90%以上。
c、负责与自来水公司、节水办的业务联系,缴纳水费,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d、负责宣传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现实意义,提高员工节水意识。
e、按计划对用水量进行考核,对超过计划水量的部门,坚持节奖超罚的原则。
f、定期分析各部门的定额消耗与实际消耗的趋势,总结经验,查找超计划原因,及时调整。
2、铸造公司设备部:
a、负责全公司用水设施、设备、计量表的安装、改造、巡视检查,并填写月巡视检查表。
b、检查、改造全公司用水管网,坚持常用水管和备用水管分开,更抽象无效闸阀。
c、对新增用水管道,设备的安装必须向公司节水办小组联系批准后方能施工。
d、对用水设备和计量表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防止水资源流失,确保生产用水安全。
e、积极选购节水先进技术、工艺、、方法和设备器具,最大化降
低水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f、改造水塔、蓄水池的进出水管、闸阀严禁水塔、水池溢水,加强岗位责行制的管理。
3、铸造公司生产部:
综合办抄表人员将每月一、二级水表数报送到生产部,生产部做好月、年统计报表。
4、铸造公司经营部:
积极选购采用节能型用水设备、器具,确保使用器具是国家推广使用的节水器具,严禁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用水器具,不准采购使用不合格产品。
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2010年1月11日
东贝铸造公司节约用水奖惩制度
为杜绝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利用好水资源努力提高员工节水意识,根据铸造公司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特制定节约用水奖惩办法:
一、综合办每月给各部门下达用水分解指标,坚持节奖超罚的原则
奖惩。
二、对不服从节水管理的员工,视情节轻重,处以50~100的罚款,主动献计献策,取得节水实效的,由节水领导小给讨论一次性奖励50~200元。
三、损坏节水设施,或违章用水,违反操作规程,擅离工作岗位,或造成供水设施损坏,导致水资源浪费处以50~500元的罚款。
四、对发现供水管道或设施破损漏水反映者,或举报违反用水制度
行为者,一次性奖励100元,对明知漏水,故意隐瞒者,或不及时修复部门或人员,处以50~100元,并责成及时修复。
五、私自动用消防设施或造成消防设施损坏者,责成其修复并处以
50~200元罚款。
六、按指标差额超过20%以下(含20%),按水价1倍
20%以上,40%以下,按水价的2倍,40%以上按水价3~4倍,对相关部门进行奖惩。
第四篇:石家庄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集中供热管理,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集中供热,是指由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大型区域锅炉房和地热等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有偿提供给用户的生产或生活用热(含生活用热水、夏季制冷用汽)。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与集中供热相关的规划、建设、生产、运营、服务、使用和管理的单位及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集中供热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鼓励竞争,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集中供热实行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多种经营组织或者个人投资、建设供热设施或从事供热生产的经营活动。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集中供热的科学研究,积极推广集中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七条坚持以集中供热为主体,多种方式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推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收费。
第八条在发生供用热纠纷时,可向供热管理机构请求调解处理,也可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集中供热的监督管理工作。石家庄市集中供热办公室是供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供热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市集中供热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依法监管供热市场;
(二)负责本市集中供热法规、规章和政策的研究与起草工作,并组织贯彻实施;
(三)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城镇供热专项发展规划及计划;
(四)负责供热特许经营项目申报、运作及特许经营权的授予和日常监管工作;
(五)负责本市集中供热行业及供热行业协会的管理;
(六)负责修编本市集中供热技术规程和管理、质量、服务标准,组织供热行业培训和供热职业鉴定,负责供热节能审计与节能工作的开展,组织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经验的总结、交流与推广,提高节能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规划、建设、环保、城管、物价、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行政,协同实施本办法。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十条凡在集中供热规划区内,不得新建燃煤锅炉,暂时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区域,应采用清洁能源供热。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供热项目应符合集中供热规划,规划部门在审批前应书面征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将规划审批文件抄送供热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必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凡未按设计方案施工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房管部门不予办理房屋销售及产权证。
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应按照分户控制及室温调控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造。
第十三条参加集中供热的用户,应当按规定交纳集中供热差别热价(即管网工程建设费)。差别热价用于热源及管网建设,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供热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并按规定通过招投标等形式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禁止无资质或超出其资质等级承担供热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
第十五条供热工程按照规划建设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和阻挠,需要穿越某一地段、空间或构筑物时,产权单位或产权人应当予以配合。因穿越施工造成损失的,建设单位应当予以合理的补偿。
第十六条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第三章供热企业及设施管理
第十七条集中供热实行市场准入和特许经营制度,未按规定取得特许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供热生产经营。第十八条取得特许经营权的供热企业,在特许经营范围内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
第十九条供热企业与用热单位的公共管网界线为用热单位的规划红线或建筑物院墙外的入户阀门井,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供热企业对其所管理的供热设施应当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定期检查、维护养护、更新改造,保障稳定运行。
第二十一条供热企业与用热单位应当签订书面供热合同。
供热企业对要求暂停供热的用热单位,应当提前10天向供热企业提出,并签订暂停供热协议。
第二十二条供热设施发生突发性故障时,供热企业可先采取必需的应急措施进行抢修,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或干扰。确需占用道路、掘路、砍伐树木的,在采取抢修措施的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抢修结束后,供热企业应当及时恢复并按照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本市采暖期为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供热管理机构可以做出提前或者延长供热时间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供热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合同约定向用户提供热能;
(二)公开办事程序,解答用户咨询,公开服务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对用户的报修请求及时处理;
(四)重大事故不能正常供热时,应及时通知用热单位并报供热管理机构,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正常供热;
(五)因供热企业原因,连续24小时或累计96小时达不到规定温度的,应按供热面积及温差退还用户热费,因用热单位的原因造成室温不达标的,供热企业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操作、拆改、损坏或移动集中供热管网及其他供热设施;
(二)向供热管地沟内排放任何物质;
(三)利用供热设施设置广告、标牌;
(四)在供热管网及附属设备周围安全范围间距内建设各类地上、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挖掘、钻探、打桩、爆破、植树、埋设线杆;
(五)擅自与公用供热管网相连接;
(六)其他危害、损坏供热设施的行为。第四章热交换站管理
第二十六条热交换站是将热源单位提供的蒸汽或者高温热水经过技术交换,再通过二次管网输送到最终用户(以下简称热用户)的供热转换设施。
第二十七条热交换站建设应根据供热规划和经济规模合理布局。
第二十八条热交换站按规定办理用热手续后,应根据用热规模进行设计、建设、投资。开发商、建设单位或原产权单位(使用单位)自主确定管理方式,并依法承担管理、维修、更新改造和收费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热交换站资产归投资或建设单位所有。热交换站产权单位(管理使用单位)应与供热企业签订供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责任,为热交换站供热范围内的用户提供热源保证。
第三十条接受供热企业的业务指导和日常巡检,服从供热管理机构调度,科学合理用热。
第三十一条按规程检修供热设备,确保供热设施完好。
第三十二条操作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运行管理,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十三条供热期内,除不可抗力外,居民用户室内温度应达到摄氏18℃±2℃,不得低于摄氏16℃。
用热单位应按规定设置测温点,定期进行测温,测温记录经热用户签字后建档。热用户对测温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供热管理机构进行复测。
第三十四条因管理不善,维修不及时或运营方式不当,造成居民用户室温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应给予热用户适当的经济补偿(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及时调节运行方式和水利平衡,发现庭院管网和户内设施泄漏、堵塞,做好日常维护。
第三十六条换热站按约定向供热企业缴费,逾期不交或上半热费未结清的,供热企业有权终止为其供热。第三十七条需要改变供热范围用热或增减供热面积的,应当及时报供热企业核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变更管理主体应报供热企业备案,签订相关协议。
第三十八条热交换站管理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私自开启供热一次网主阀门;
(二)自行扩大供热面积;
(三)私自转其他用户;
(四)减少正常供热量,影响居民的采暖效果;
(五)改变供热性质及运行方式;
(六)擅自调节、移动、拆除供热阀门及铅封、计量器具等。第五章热用户管理
第三十九条热用户是供热单位通过热交换站(或供热企业低温网)为其提供热能的终端用户(包括单位用户和居民个人用户)。
第四十条热用户应配合、支持供热单位,对供热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室温检测工作。热用户有权就供热质量、收费等问题向供热管理部门投诉。
第四十一条热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室内采暖系统上安装热水交换装置;
(二)私放、偷用供热管网软化水;
(三)擅自改动居室结构或室内供热设施。
第四十二条热用户应按物价部门规定的价格缴纳用热费用。逾期不交费的,用热单位可从逾期之日起每日向其收取应交热费3‰的违约金。逾期2个月经催告后仍不缴纳的,用热单位可中止供热。
第四十三条已经供热的建筑,其空闲房屋的热费由房屋产权人交纳。未售出的,由房屋开发建设单位交纳。能够做到分户控制的空闲确实暂不居住的热用户应交纳供热基本费用。
第四十四条政府建立供热保障金,对民政部门确定的优抚对象给予采暖费优惠和冬季供暖保障。第六章安全与应急处理
第四十五条供热企业和热交换站在生产、运行和服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市的技术规范化标准,制定并贯彻供热运行、设施维护、检修、事故处理等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供热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供热安全运行。
第四十六条供热企业应当在重要的供热设施所在地,设置醒目、统一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识别警示标志。
第四十七条供热企业应当对供、用热设施进行安全巡检,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法定周期检验,检验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分户自管采暖设备由热用户承担日常安全运行、使用与监护的责任,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分户自管采暖设备生产厂家应设立维修站,建立用户档案,告知维修电话,负责热用户24小时维修服务,并对采暖设备进行法定周期检测。
第四十八条供热企业应当向热用户提供有关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导,宣传安全使用知识;热用户必须遵守安全用热规定,保护供、用热设施、设备。
分户自管采暖设备供应单位,应当向热用户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协助热用户掌握安全操作的规程。热用户应当接受为其提供的培训。
第四十九条供热企业应当设置并向热用户公布维修服务专用电话,实行24小时维修服务。供热期内,要配备专职检修人员和必要的抢修设备、器材,制定事故抢修预案,保证有效、及时地处理应急事故。
热用户发现供热事故隐患,应及时向供热企业报告,供热企业和单位接到报告后,应按照产权界定范围立即组织人员检查、抢修。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由公安机关按照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配合按照无证经营予以取缔。第五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取消其特许经营权。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赔偿供热单位经济损失,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热水交换装置,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公安部门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第五十九条供热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挪用、行贿受贿、敲诈勒索用户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一条县(市)、矿区的集中供热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篇:张掖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张掖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水、用水及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节约用水责任制,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组织、指导和监督社会节约用水工作。
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节约用水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应用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动,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 全。
第七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在河流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要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第二章
计划用水
第八条 全市实行计划用水,对各行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配置各县(区)、各行业的水资源总量按50%或75%频率分配,在实施中要遵循丰增枯减的原则执行。
第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编制各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地表水、地下水要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盘纳入《水资源配置方案》。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水资源配置方案》和《节约用水规划》,结合当年水资源可利用量编制供水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行业用水定额,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用水定额,既要根据全国同行业先进标准、又要结合当地生产力水平,并根据经济发展和水 资源变化情况每隔五年修订一次。
第十一条 用水户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供水计划用水。生产用水:计划内用水执行标准水价,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生态用水、市政公益性用水执行标准水价。
第十二条
从地下、河道、水库直接取用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办理取水许可证,并在取水处安装计量设施。
第十三条
因建筑施工、采暖锅炉、游泳场馆等非生活用水户临时用水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水计划指标,经核定批准后方可用水。
第十四条
除城乡生活用水以外的用水户(以下简称非生活用水户)要根据用水定额和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用水计划指标,经行业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在十日内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无主管部门的直接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十日内对非生活用水户的用水计划指标予以核定批复。
第十五条
灌溉用水应当依据供水计划,综合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诸方面的因素,进行水量平衡,编制用水计划,经灌区委员会审核,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用水计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经原批准机关同意,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改变。
第十六条
水资源紧缺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制定节水应急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按照保障生活、农业、工业和其他用水的先后次序,采取限制性用水措施。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生活用水户用水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
第三章
农业节水管理
第十七条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以节约用水,高效用水为核心,加大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广高新技术,发展高效农业。
第十八条
要结合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开展灌溉试验研究,探讨各种作物的需水规律和最佳灌溉制度,为新时期灌溉用水提供依据。
第十九条
各级水利、农业部门应当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第二十条
农业灌溉用水必须完善供水计量设施,推广实用的计量装置和设施,加强计量管理。有条件的灌区要搞灌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水资源管理决策信息的可视化。
第二十一条
灌溉用水管理要坚持“统一管理、总量控制、以供定需、统一调配、科学调度、严格审批”制度。
第二十二条
厉行节约用水,强化定额管理。配置给各取水人和用水户的取用水总量指标,节约归己,节约的 水量允许交易。
二十三条
要实行水务公开制度,按照轮次做到“水量、面积、水费”三公开,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水务透明度。
第二十四条
水票是水权、水量和水价的综合体现。
要遵循“统一调度、定额管理、计划供水、公开配水、按方收费”的原则,实行先售后供、凭票供水的水票制度。
第四章
工业节水管理
第二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二十六条
鼓励发展低耗水型产业,逐步淘汰耗水量大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二十七条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安装使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安装使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器具,产权人要逐步更换为节水型设备和器具。
第二十八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用水设备和器具。
第二十九条
用水户在用水过程中,应当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 复利用率。
第三十条
非生活用水户应当建立健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制度。主要用水户应当按规定进行水量平衡测试,经测试发现不符合节水规定的,应当整改。
第三十一条
水生产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制水技术,减少制水水量损耗,制水损耗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供水企业应当加强供水管网维护管理,降低管网漏失率。自来水的产销差率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供水企业应当依据注册水表将纳入考核的用水户的用水量,按季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
供水企业、用水单位要加强对供水、用水设施、设备、器具进行维修、养护,减少水的漏损量。
第五章
市政和生活用水管理
第三十三条
新建宾馆、饭店、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办公楼、住宅区,有条件的应当按照有关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规定建设中水设施。
第三十四条
城市园林绿化应当选种耐旱型花草树木。
公园、花园、房屋建筑物的成片绿地应当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进行灌溉,不得大水漫灌。暂时不能采用上述方式进行灌溉的,应当限期改造。
第三十五条
取用河道、渠道、水库水、地下水冲洗 车辆的营业性洗车场(点),要逐步建设循环用水设施。
第三十六条
洗浴业、水上娱乐业和游泳场馆的节约用水设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办理取水手续。
第六章
水权交易管理
第三十七条
水权交易要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实行正确引导、经济运行,价格决定机制、公平公开互利、双方自愿、促进节约用水原则。
第三十八条
水权可以交易,但不得倒买倒卖。水权交易不得改变水功能区划。
第三十九条
水权转让必须与其正常和合理用途相适应,即必须是用于首先满足基本生活和生产;水权转让必须是满足自己的正常和合理需求之后的剩余水量,并被用于基本生活和生产。
第四十条
农业水量交易价不得超过标准水价的2倍;工业水量交易价不得超过标准水价的10倍。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在节约用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十二条
超计划加价收取的水费、水资源费,应当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实施节水措施、科研培训及节水管理、宣传奖励、优惠水费的补助方面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三条
要层层设立“水银行”,以标准水价1.2倍的价格收购在水市场未交易完的水量。
第四十四条
本市实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结帐制,本节约的水量指标可结转下使用,供水企业按20%的优惠水价供给用水户。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从事污染水,有害居民用水的活动,由市环保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七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有关条款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
(二)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证规定条件取水的;
(三)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费、水资源费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水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00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