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时间:2019-05-14 06: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篇: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独田中心学校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胡家平杨仕如

一、本册教材内容简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探索平移,旋转的性质,认识并欣赏平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分解因式》

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实验等几何发现之旅,享受证明之美。

二、各章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推理能力。

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判定定理。

4、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定理,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定理。

5、结合具体例子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6、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能用尺规作出直角三角形,能用尺规过一点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重点:(1)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

(2)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判定定理。

(3)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定理,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定理。

(4)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能用尺规作出直角三角形,能用尺规过一点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难点:(1)(2)(3)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目标:

1、经历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2、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3、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发展几何直观。

5、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经验结果的合理性,发展应用意识。

6、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重点: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发展几何直观。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经验结果的合理性,发展应用意识。

(4)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难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目标:

1、经历图形的有关平移与旋转的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与旋转,探索它们的性质,并会画出简单的平移与旋转的图形。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能写出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探索并了解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5、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性质。重点:

(1)认识平移与旋转,探索它们的性质,并会画出简单的平移与旋转的图形。(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能写出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探索并了解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4)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性质。难点:

(1)平移与旋转的性质。

(2)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性质。

(3)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第四章、因式分解 目标:

1、经历探索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3、通过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几语言。

重点:

因式分解的常见的两种方法的了解和应用。难点:

如何灵活地综合运用常见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目标: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体会分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乘除法法则、分式加减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积累类比类比活动经验。

3、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4、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并能进行分式的四则运算和分式的化简求值。

5、会解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了解增根的概念),发展运算能力。

6、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重点: 掌握分式的意义、基本性质及应用、四则运算(化简求值)、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

掌握分式的意义、基本性质及应用、四则运算(化简求值)、分式方程的解法(增根的产生)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并能度量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3、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4、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5、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难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进度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3课时

1.1等腰三角形 4课时

1.2直角三角形 2课时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课时

1.4角平分线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3课时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 不等关系 1课时

2.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课时

2.3 不等式的解集 1课时

2.4 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

2.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2课时

2.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

复习小节 与检测 3课时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0课时

3.1图形的平移 3课时

3.2图形的旋转 2 课时

3.3中心对称 1课时

3.4简单的图形设计 1 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3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2 课时 第四章《分解因式》11课时

课时 12

4.1分解因式1课时

4.2提公因式法 3课时

4.3公式法 3课时

4.4十字相乘法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11课时

5.1认识分式 2课时

5.2 分式的乘除法 1课时

5.3分式的加减法 3课时

5.4分式方程 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10课时

4.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课时

4.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课时

4.3三角形的中位线 2课时

4.4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综合实践

(一)生活中的“一次模型” 1课时 综合实践

(二)平面图形的镶嵌1课时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1.1、单元学习内容及联系:

已学过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直角、锐

角与钝角

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与平行四边形

四年级上册

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认识平角与周角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2.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安排研究三角形、探索与发现

(一)(二),由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三角形内角和度数,用撕、折的方法,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通过摆一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3.单元目标

1.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2.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3.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4.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5.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6.能在方格纸上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4.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2.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并能根据已知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出第三个角。3.能根据提供的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其是否能围成三角形。4.会辨认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逐课分析:

图形分类

1.教材分析和理解:

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

2、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1课时

1、通过分类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2.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角形的分类

1.教材分析和理解:

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2.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1课时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3.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2.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

1.教材分析和理解:

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1课时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教学重、难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1.教材分析和理解:

为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在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通过对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从中发现和归纳结论的方法。

2、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1课时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3、教学重、难点 :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四边形分类”

1.教材分析和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相应的练习,其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集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2、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1课时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教学重、难点

1.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图案欣赏

1.教材分析和理解:

能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并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2、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1课时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3.[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数图形中的学问

1.教材分析和理解:

教材中“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会找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特征,有序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所以本节课重在让学生体会找规律的过程,不必要抽象出公式。

2、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1课时

1、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2、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渗透“转化”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做,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和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3.[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第三篇: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本站推荐)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 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整式的运算》: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生活中的数据》包括“数”和“数据的表示”两部分内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很小”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数据的表示”则提供了“世界新生儿”图,它是一种有别于条形、折线、扇形图的数据统计图,同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暗示了统计图的多样性。重点是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能读懂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和表述百

万分之一的大小,培养数感和建立统计观念,正确掌握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特点及数位的关系;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的能力。

《概率》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当然概率模型仅仅定位于简单的 “古典概型”和可化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第四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学习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这样处理须注意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概念的产生,同时也是对有理数概念的强调,应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实数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估算的要求。

(2)先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再进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这样几何变换就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加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变换的概念;通过操作和思考,探索出变换的相关性质;通过作图和图案设计体察复杂图形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下一章中通过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对变换自身的理解,逐步形成结构性认识。教学中突出其方法特性,充分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

(3)一次函数的学习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面,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特征的过程,以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其次,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和考察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给出方程的一种直观解释,而且从方法的角度更具有一般性和启发性,也体现了函数的运用。教材中介绍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其主要价值不在于得到方程组的近似解,图象解法从整体上展示了方程组及其解的几何意义,揭示了图象方法的作用,这种思想方法对以后的高次方程、无理方程、超越方程及其解,求近似解以及求解不等式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教学中在学完这两章后应组织学生认真思考与总结。

(4)教科书还是从学生熟悉的平均数入手,通过变式引入加权平均的概念,再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揭示出不同的场合,可能需要不同的数据代表,因而引出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接着在实际运用中比较各个数据的代表数。

二、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本学期中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的形成,对于八年级学生都具有挑战性。

对实数的理解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应当清楚什么是有理数。由勾股定理引发出一种新的数,这种新的“数”是客观存在的,如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究竟是多少?这种新的数是什么,是怎样的?(提出明确的问题);通过计算列表探索a和面积的范围,a可能是有限小数吗?结合教材的“读一读”和“做一做”(思考做出判断的依据);通过开平方,开立方的学习感受到无理数(事实上是“非有理数”)有无穷多个;对实数的理解可以依托实数轴;反思总结(无理数的来源是直观的,而处理是理性的、数学化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关注在知识发生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要有准确的定位

教材重视情境设计、重视学生的数学活动,通过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关注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思考什么,是怎样想的,关注在“做”中的内化。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切中要害进行有效的指导。

对教材作整体性分析,要抓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核心内容,作出准确的定位。

如学习《勾股定理》的目标,不仅是记住公式和结论,重点放在探索过程中对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理解,在数学活动中取得数学经验,积累探索问题的一般策略,在“拼图实验”中领悟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方法的可靠性,还应感受方法的来源和原理。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定理的内容,还获得了数学思考的经验。知识是客观的、容易交流的,而经验是个人的,带有个性特征,后者也应纳入教学目标。

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平移和旋转不仅仅是知识点,它们还是探索活动的工具和观察思考问题的视角。把教学关注点引向觉察复杂图形、图案中部分(基本图形)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提高视觉思维的能力和水平。在《四边形性质探索》中再次提供这种活动的机会。研究对象是直观的,但探索活动是对图形的分析和解释(以变换为工具),是理性的,蕴含着结论的正确性、合理性。

《数据的代表》的教学中,和其他统计内容的教学一样,应关注学生的统计活动,只是本册在统计活动中,最终的数学处理定位于“数据的代表数”上。当然,这里的数,都是具体的数据,因此,教学中应关注现实情境的挖掘,呈现一些现实的、有一定教育价值的情境。对于几个不同的代表数,要求学生领会其意义,了解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即可。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实验小学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有以下措施: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一、除法„„„„„„„„„„„„„„„7课时

二、方向与位置„„„„„„„„„„„„2课时

三、生活中的大数„„„„„„„„„„„9 课时

四、测量„„„„„„„„„„„„„„„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加与减„„„„„„„„„„„„„„10课时

六、认识图形„„„„„„„„„„„„„7课时

七、时、分、秒„„„„„„„„„„„„5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八、调查与记录„„„„„„„„„„„„2课时 总复习„„„„„„„„„„„„„„3课时

下载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008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杨鼎林 这本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打破了历史发展时序性的格局。旧教材对共和国史的编写分成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建设......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是依据教育部班服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全书分五个单元,共22课。教材的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包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特点:新课文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文化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当代意识。 本册目标:培养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能力;加强表......

    2014新版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上一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问题: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及格,总体来看,成绩比较不理想。在......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1、勾股定理的广泛应用性,使得我们教学中应关注勾股定理学习的必要性,因此建议以问题为驱动导入本章的教学。勾股定理形式比较简单,便于记忆。但正如刚......

    2014年春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2014年春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

    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五篇范例]

    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编写......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八里中心小学 殷艳丽 一、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