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2007-02-06 09:56:00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责无旁贷。××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用形势政策教育鼓舞人。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加强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这是中央领导集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区委在全社会掀起了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连续三年全区抽调了1000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文化、送温暖,真正使1号文件精神家喻户晓,帮助农民运用政策增收致富,运用政策维护自身权益。区电视台、电台开辟了《中央1号文件在农村》、《××农村经济走势》、《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产业品牌》等新闻板块,宣传报道农村形势和农村工作。在形势和政策的带动下,全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抱包荒山荒地的可喜场面,2005年全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81元,比上年增加414元,增长%,是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鼓舞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2、用先进典型事迹感召人。贴近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在实施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五个百万亩工程”中,充分宣传致富能手的带头作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号召致富能手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对周围群众定期举行各实用技术培训。二是以致富能手为核心组织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开凿流通渠道,掌握市场信息,增加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我区形成了九大农业支柱产业,由致富能手引领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8拥有会员8600人,辐射带动农户5万多户。如“珍珠大王”李政军引领的珍珠协会,引导珍珠养殖蓬勃兴起,全区养殖面积达10万亩,涌现出了100多个典型户,其中资产过百万元的养殖户达10多户,全区珍珠养殖产值近亿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们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大力倡导和弘扬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推介了一批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如基层党员干部的突出代
表,原长岭岗乡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蒋立勋,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为公,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1岁,他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全区的干部群众。宣传部门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向蒋立勋同志学习的活动,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农民研究生谭国光“知识改变命运”的事迹,带动了在批群众学科学知识、学实用技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3、用文明创建活动塑造人。认真开展“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让文明创建活动变为农民的自觉活动。评选“十性级农户”工作,既有物质文明方面的具体指标,又有精神文明方面予以适度倾斜,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不做表面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热情。每年全区都要评选“十星级农户”,并在有关大会上予以隆重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开展常年性的创建“百里文明走
廊”工作,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去年“百里文明走廊”扩大到了全区所有建制镇和国、省道沿线乡镇,镇乡总数达到了25个。全区共投入1000多万元,硬化街道8公里,建增垃圾箱300多个、垃圾填埋场15个、垃圾焚烧炉1个、停车场5个、农贸市场1个,改造街道房屋建筑5处,各镇建立了环卫队和城管队,基本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三场一箱”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居民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百里文明走廊初步达到了卫生走廊、畅通走廊、生态走廊、文明走廊、招商走廊的目标。
4、用基层文化活动熏陶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陶冶农民的高尚情操,又能使封建落后的文化活动失去市场。据调查摸底,全区33个乡镇均有5支以上民间艺术队伍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集镇闹市,每年演出达1500场次,观众达百万人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特别是尧天坪乡仅龙狮队就有20多支。针对这一
情况,我们及时把民间艺术队伍作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加以管理和扶持,规范农村文化经营活动。一是举办全区民间艺术大赛,评选全区十佳民间艺术队伍、优秀演员和优秀节目,并授牌表彰,推动了全区民间艺术队伍发展壮大。二是对管理规范、节目健康、群众欢迎的队伍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演出证”,对优秀队伍给予扶持和奖励;对管理混乱、节目庸俗低下的队伍坚持予以整改取缔。三是定期派人下乡进行专业指导,参与节目创作和审查,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紧扣时代脉搏,自编自演了10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推动了民间艺术水平的提高。如蔡家岗镇的“海燕歌舞团”近年曾在全区20多个省市区巡回演出,行程达30多万公里,目前,有演职员40多人,拥有价值百万元的整套演出设备,有5台演出专用车,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百佳民间剧团”称号。
第二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
文章标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责无旁贷。**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用形势政策教育鼓舞人。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加强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这是中央领导集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区委在全社会掀起了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连续三年全区抽调了1000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文化、送温暖,真正使1号文件精神家喻户晓,帮助农民运用政策增收致富,运用政策维护自身权益。区电视台、电台开辟了《中央1号文件在农村》、《**农村经济走势》、《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产业品牌》等新闻板块,宣传报道农村形势和农村工作。在形势和政策的带动下,全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抱包荒山荒地的可喜场面,2005年全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81元,比上年增加414元,增长16.13,是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鼓舞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xiexiebang.com]
2、用先进典型事迹感召人。贴近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在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百万亩工程”中,充分宣传致富能手的带头作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号召致富能手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对周围群众定期举行各实用技术培训。二是以致富能手为核心组织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开凿流通渠道,掌握市场信息,增加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我区形成了九大农业支柱产业,由致富能手引领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8拥有会员8600人,辐射带动农户5万多户。如“珍珠大王”李政军引领的珍珠协会,引导珍珠养殖蓬勃兴起,全区养殖面积达10万亩,涌现出了100多个典型户,其中资产过百万元的养殖户达10多户,全区珍珠养殖产值近亿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们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大力倡导和弘扬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推介了一批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如基层党员干部的突出代表,原长岭岗乡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蒋立勋,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为公,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1岁,他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全区的干部群众。宣传部门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向蒋立勋同志学习的活动,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农民研究生谭国光“知识改变命运”的事迹,带动了在批群众学科学知识、学实用技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3、用文明创建活动塑造人。认真开展“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让文明创建活动变为农民的自觉活动。评选“十性级农户”工作,既有物质文明方面的具体指标,又有精神文明方面予以适度倾斜,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不做表面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热情。每年全区都要评选“十星级农户”,并在有关大会上予以隆重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开展常年性的创建“百里文明走廊”工作,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去年“百里文明走廊”扩大到了全区所有建制镇和国、省道沿线乡镇,镇乡总数达到了25个。全区共投入1000多万元,硬化街道8公里,建增垃圾箱300多个、垃圾填埋场15个、垃圾焚烧炉1个、停车场5个、农贸市场1个,改造街道房屋建筑5处,各镇建立了环卫队和城管队,基本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三场一箱”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居民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百里文明走廊初步达到了卫生走廊、畅通走廊、生态走廊、文明走廊、招商走廊的目标。
4、用基层文化活动熏陶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陶冶农民的高尚情操,又能使封建落后的文化活动失去市场。据调查摸底,全区33个乡镇均有5支以上民间艺术队伍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集镇闹市,每年演出达1500场次,观众达百万人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特别是尧天坪乡仅龙狮队就有20多支。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把民间艺术队伍作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加以管理和扶持,规范农村文化经营活动。一是举办全区民间艺术大赛,评选全区十佳民间艺术队伍、优秀演员和优秀节目,并授牌表彰,推动了全区民间艺术队伍发展壮大。二是对管理规范、节目健康、群众欢迎的队伍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演出证”,对优秀队伍给予扶持和奖励;对管理混乱、节目庸俗低下的队伍坚持予以整改取缔。三是定期派人下乡进行专业指导
第三篇: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工作
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工作
刘田喜
2006年第2期 ——特别策划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我省实际出发,2006年应着重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当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点是要促进粮农增收,切入点是正确处理好农民、政府、市场三者关系,使“农民愿种、政府愿给、市场愿要”。如果沿用过去由各级政府层层落实指标、依靠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来实现粮食增产目标,或者在粮食短缺时用价格刺激农民,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收入安全和效益问题,发展粮食生产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将粮农的收入增长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统一起来,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我省今后粮食策略的正确选择。2006年,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促进粮农增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加大良种、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支持力度。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主产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特别是在收购资金、税收政策、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对湖北来说,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在许多产品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湖北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产品,按总产量在全国的排序依次为:第1位是油菜和淡水产品、第3位是水稻、第4位是蔬菜、第5位是生猪、第6位是柑橘。因此,应该集中力量重点培育这些优势产品和优质产品,因地制宜地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二是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和安全性的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要树立做强、做大的思想,建好一个大龙头,带动一个大产业,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地培植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四是加快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尤其是要鼓励农业技术创新。
——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重点,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
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起步较早,目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达560万人。在一些地方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体来看,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快,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务经济发展规模不大,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不高,这也是我省农民收入难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最近,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力争全省“十一五”期间每年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无序向有序、由自发向有组织的方式转变,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向省外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扩大劳动力输出规模;要积极探索境外输出领域,促进农村劳动力走出国门就业创业;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依靠劳务品牌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四是加快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每年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50万人,组织社会培训50万人。五是营造发展劳务经济的良好环境,落实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有关政策,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依法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2006年,我省应在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同时,继续稳妥地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转变职能为重点,切实把乡镇机关改革全部推进到位。从目前情况看,全省绝大多数乡镇机关机构设置、人员定编、党政领导交叉任职等已基本到位。下一步要在继续把乡镇行政机关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同时,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二是以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要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转制,除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财政所及规定的延伸、派驻机构外,乡镇其他事业单位要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服务组织,成为独立法人;全面建立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以钱养事的新机制。三是以编制实名制试点为重点,不断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改革。我省确定先在京山县等13个县(市、区)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对机构设置、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公开化管理。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搞好乡村规划和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教育建设,继续加大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抓好农村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四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十一五”时期,全省每年选择500个重点贫困村开
展整村推进工作,力争每年“搬迁扶贫”1万人。五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六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重点,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农村政治文明进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全祥和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作者系湖北省农办主任、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办主任)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工作要围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工作要围绕“三化”做文章
烟台市农机办 杨先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农机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要围绕实现“农田作业机械化、农机服务产业化、秸秆利用多样化”这三个方面做文章。
农田作业机械化
首先,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夯实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重要标志。在农业各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起着最关键性的作用。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7位。可见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让农民生活宽裕,必须大量减少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00亿元,第一产业比重占6%。每年转移出10万农村劳动力,城镇人口达到470万。据此预测,到2010年,我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将比现在提高1倍以上。根据“十一五”期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增机减人的发展趋势,有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比重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产量、粮食种植面积之间的定量与定性分析,预计2010年我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应达到80%左右、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865万千瓦以上,才能满足农业生产、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需要,才能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目前,除海阳、栖霞等山区个别地方外,我市小麦生产已经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花生生产机械化才刚刚起步,水平还比较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在许多方面仍然是空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必须先行一步。在粮食生产方面主攻玉米收获机械化;在经济作物生产方面,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发展有特色的主要农产品生产机械化,进?步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以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油和资源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加快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当前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除了继续对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补贴外,对发展农村急需的、节本增效效果显著的设施农业设备、水果生产机械等也要给予补贴。从今年的补贴情况看,现有的补贴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二是搞好农村机耕道路建设。据调查,目前我市现有农村机耕道路4万多公里,其中60%以上路况较差,机械无法正常通行,许多丘陵山区没有一条象样的机耕道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机耕道路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新的瓶颈。因此,应采取政策补助、地方自筹和农民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把农村机耕道路的建设纳入农村新“五通”建设中统筹安排,实现农村“田田通”。
农机服务产业化
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大,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一家一户根本负担不起。而且过去那种家家养机的做法既不经济也不实用。因此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发展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市政府很重视这项工作,已经连续两年列入市政府重要工作事项之中,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并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在财政、信贷、税收、土地征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合作组织启动困难。二是乡镇农机推广力量薄弱,在新机具推广应用,对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的引导及对农民教育培训方面,还不能满足农民需要。三是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管理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完善。除一些大的农机服务组织制度比较健全外,其他组织管理制度大都不够健全,没有长远发展计划,市场筹划、开拓等基础性工作开展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吸引力不强,大大地影响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没有彻底打破福利型经营模式,缺乏发展活力。
在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统筹规划,确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的战略地位。要把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政府要担负支持、扶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提供减免税等服务工作,努力搞好体系的培育、创造良好环境等,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载体,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加大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给予补贴;在农机具库房和场地、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三是要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以跨区作业为服务纽带,两头延伸,扩展农机服务领域,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一条龙”服务,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和质量。
四是进一步规范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标准。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没有经过工商登记注册,没有章程,有的有章程但很不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为便于管理和指导,应制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指导性意见,引导各类合作组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真正形成一个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保证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符合条件的合作组织,由农机部门登记备案,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便于进行工作指导。同时,在安排人员培训、补贴政策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秸秆利用多样化
农作物秸秆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秸秆看作是农业的副产品,由于利用不当,焚烧、乱堆乱放等现象司空见惯,成为影响农村村容整洁的主要因素之一。秸秆综合利用比较好的地区,秸秆的多功能性发挥得比较充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秸秆青贮饲料促进了奶业的发展,秸秆氨化促进了肉牛业的发展,秸秆还田培肥了地力,涵养了水源,节约了成本,增加了产量。莱州市近年来通过实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项目,把玉米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和青贮后出口,年可为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既充分利用了秸秆资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得到了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该市又引进5台小麦秸秆打捆机进行作业,每亩增收100元左右。秸秆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要采取有力措施,重视和发展秸秆产业,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开发,加强农作物秸秆管理,采取扶持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实行秸秆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为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从烟台的实际出发,要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发展秸秆饲料。秸秆作饲料实际上是依托畜牧业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秸秆作饲料主要是秸秆青贮、秸秆氨化盐化、秸秆机械加工,可以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和质量,降低饲料和劳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二是发展秸秆建材。农作物秸秆经过工艺处理和深加工,可以制成质量轻、实用美观的建筑材料,可以在许多方面替代木材,减少木材消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
三是发展秸秆沼气。利用农作物秸秆直接制备沼气,或者利用秸秆饲喂畜禽,然后利用畜禽粪污制备沼气,可以缓解一些农村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
四是发展秸秆食用菌。农作物秸秆是良好的食用菌基料,搭配必要的培养基就可以生产食用菌。产菌后的剩余物还可以直接用作肥料。
五是发展秸秆肥料。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打碎,再用犁将粉碎的秸秆翻入土层。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玉米时,则可边收割、边脱粒、边将秸秆切碎撒在田间,实行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有机质。
2005年11月9日(信息来源:烟台市农机办)
第五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工作汇报提纲
市供销合作总社
(2006年4月日)
尊敬的市政府各位领导:
市供销社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充分发挥在农村流通中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为农服务工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市社党委班子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发扬“攻坚克难,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供销社精神,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06年,我们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和发展实际,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四大行动”即:实施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构筑行动;龙头企业的培育行动;村级综合服务社的示范行动和合作经济组织的推进行动。并通过这些行动,重点发挥“五大作用”,即:以现代流通促农业生产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促农民增收、以诚信经商促乡风文明、以购物环境促村容整洁、以合作制原则促管理民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构筑行动,发挥现代流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作用。
市社根据农村消费特点,发挥传统优势,利用经营网络,按照“多元化投资、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连锁化经营”的工作思路,以农村市场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村综合服务社为载体,运用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生产和生活资料下乡进村,构筑连锁经营、商品配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截止2005年底,市社已在全市范围内建成日用品资料连锁店120个,生产资料连锁店86个,生产生活资料连锁配送龙头企业2家。今年以来,市供销社系统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三得、三融洽”,即:党委政府得民心、农民群众得实惠、龙头企业得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党员与组织的关系融洽、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融洽为目标,全面加快生产生活资料连锁化进程。一是责任明晰。市社认真贯彻落实刘永忠市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以连锁经营等为支撑的商贸流通业,重点培育大型连锁企业,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指示。同时,按照朱浩副市长要求全市供销社系统加快发展连锁配送经营、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于2月16日,请省供销总社王永根副主任带领苏果、苏农大型流通连锁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部门同志来我市指导连锁经营工作,各县区供销社也迅速采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赣榆县专门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农办和供销社等15个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设立资金筹集、建设推进、经营指导三个工作组。试点镇及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二是目标明确。按照规划,全市今年将建成村级两个连锁店400余家,发展连锁配送龙头企业6家,形成县有龙头企业、大卖场、配送中心,镇有中心店,村有连锁店的三位一体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市社要求各县供销社年内至少培育3个村级生产生活资料连锁样板店和1家连锁配送龙头企业。三是效果明显。赣榆县生活资料连锁龙头企业天惠公司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结束,在县城改扩建的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和配送中心,正在请县建设规划部门进行设计。赣榆县政府垫付50万元建设资金的第一批10个试点村基建工期总体过半,4月20日前完成主体建设,5月底投入运营。连锁经营者的招聘办法,也按照“本土化、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正在制订中,并将用“走出去、请进来”办法,加大对经营者现代连锁经营和诚实守信经营等方面能力和知识的培训,确保把这10个村的连锁经营建成样板店和示范店。
二、实施龙头企业的培育行动,发挥农业产业化促农民增收作用。
通过更新思路,大力打造一批供销社龙头企业。以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市场为基本环节,以农户为终端的产业化链条,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市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民社员联利联心,建立农民增收的利益分配机制。依托我市农副产品的优势,大力发展水晶、畜禽、粮棉等加工企业。抓住省政府提出加快纺织品产业向苏北转移,建设连云港、徐州等新的纺织品基地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新苏豫公司棉花专业保税库的优质资源作用,使之尽快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集棉花储运、交割、进出口交易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中心。以引进做强市农资公司、润民农资等社属企业和联大靠强办法,利用供销社网络优势,加盟苏果、苏农等大型流通连锁企业,为农村生产生活资料连锁配送体系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加大绿灌禽业、永吉食品等畜禽加工企业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发展灌南新金花棉业有限公司等传统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实施村级综合服务社的示范行动,发挥诚信经商促乡风文明和购物环境促村容整洁作用。
按照延伸服务到农村、完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大对经营者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构筑诚信经营和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服务社的服务水平、档次和质量,抓好万村为农服务社建设。今年,全市供销系统将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出
发,开展以农资供应、日用品消费、农产品购销为主,逐步拓展到运输、科技、文化娱乐、市场信息等多方面服务的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功能上充分体现“综合”特点,让农民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享受到规范优质的服务,把为农综合服务社逐步建设成为农村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农民的文化娱乐中心。力争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100个,使全市总数达到270个,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四、实施合作经济组织的推进行动,发挥合作制原则促管理民主作用。
近年来,依托我市主导产业、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及优质农产品,利用供销社资产、经营、人才和农产品收购等方面优势,组织成立了柳编、生猪、福磊凌霄花等各类农民经纪入和农产品协会22个,将千家万户农民和农产品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相联,壮大了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了一支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推动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提升了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今年,全市供销系统还将着手组建棉花、烟花爆竹和水晶等行业协会和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