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及备考资料?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及备考资
料?
报考公务员需要什么学历和条件?成人学历可以报考吗?来看看考公务员的学历要求,看看你的学历符合要求不。
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4年10月15日至1992年10月15日期间出生),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即1969年10月15日以后出生);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
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招考职位要求有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经历的,是指报考人员为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四类人员。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现役军人,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人员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考职位。
一般情况下,自学考试考试本科学历,可以报考多数省一级公务员考试的招考岗位,当然,不排除有些用人单位有需要学士学位才能报考的要求。
而国家级公务员考试,一般都要求本科学历者应获得学士学位,以及英语水平应达到四级。
年龄也是有一定的限制,多数要求在30岁以下,有些单位还有基层工作年限的要求。
以上是一般情况,具体你想要报考的岗位以及年龄,建议参考每次公务员考试的招生简章。
公务员最低学历要求:
中专是中等教育,和高中差不多,是不能报考公务员的,全日制大专可以,但是受很多限制。
公务员考试分中央,省,市,县等,还有单位及系统(如公检法)。
报考条件不一样,但几乎要求本科以上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不超过2年(而且是全日制),你这种情况很难。
你可以专升本,或者本科同等学力(非全日制),相比希望较大,如果再向上读全日制硕士,希望会较大,有时博士可以免笔试,但是有面试。
你现在这水平太没有竞争力了。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无论你是大专、本科或者是研究生学历,在报考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专业选“专”不选“泛”。
由于高校设置的专业太多,很多考生参加人事考试时专业不对口,最终被迫选择不限专业或允许相关专业的职位,使不限专业的职位几乎没有冷门,考生如果有符合专业的职位,可以考虑走专业道路;
2、学历层次选“高”不选“低”。
由于中高等教育结构呈“金”字塔型,学历层次越高符合条件的考生必然越少,特别是要求学位的职位,非全日制的考生即使有学历也可能被拒之门外;
3、优选要求工作经历、资格证书、政治面貌等苛刻且自身条件符合的职位;
4、在同专业职位较多情形下,淡化拟录用人数多少。
招录人数少的职位考生总量少,遭遇高手的可能性会小些,而且这种职位可能出大热门和冷门。
而招录人数多的职位几乎没有冷门出现,而且这里面遭遇考试“高手”的可能性大,对成绩不拔尖的考生难有偶然的机会。
5、在报考时,自己的学历甚至专业如果不太确定是否符合要求,一定要咨询招考单位,得出确切答复,可以的话,就放心报考,安心作备考冲刺,如果得到答复不行,就立刻pass,寻找下一个报考目标。
考生切记:在整个公考备考中,要讲求效率,特别是在报考等特殊点(报考时间限制),不要做无谓的迟疑。
“学历只是敲门砖,学力才是通行证”。
更何况,公务员考试中不仅有笔试的较量,更有面试环节的比试。
所以考生无论属于哪个学历层次,都要辩证看待。
研究生不可大意、尽量将存在优势扩大;本科、大专生不能灰心,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一样可以成功。
第二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统计局面试备考资料 (203
官方网站:/guojiagongwuyuan/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第三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统计局面试备考资料 (25)
官方网站:/guojiagongwuyuan/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第四篇:200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备考必读资料
200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备考必读资料
重要会议
专题一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一、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4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1.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2.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
3.不失时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4.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5.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6.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2005年工作总体部署
1.着力搞好宏观调控,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2.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把深化改革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问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三)2005年政府工作思路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二、反分裂国家法◆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我国对台工作的原则立场,受到全中国人民的拥护。台湾问题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并未改变。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关系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5年3月14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的第八项议程是表决《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经代表表决,《反分裂国家法》以赞成2896票、弃权2票的结果,高票获得通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是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宣示,也是《反分裂国家法》的精神实质。我们相信,包括二千三百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一定会全面领会这部法律的准确含义,把握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相信,这部法律的公布和施行,必将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必将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
三、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专题二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年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艰苦努力,扎实工作,为开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奋斗!
一、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5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2.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3.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二)2005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1.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291亿斤,达到9680亿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3.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财政安排219亿元支持116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进行。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铁路、民航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积极应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稳步推进政府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
4.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投入国债建设资金95.4亿元。在科技方面,加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5.努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补助、再就业补助209亿元,比上年增加29亿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已有17个省(区、市)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城市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明显提高,中央财政安排优抚事业费74.6亿元,比上年增长90%。28个省(区、市)、2300个县(市)已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救灾和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抗灾救灾的资金89亿元,救助受灾群众9000多万人次。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抉贫资金16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45万人。
6.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21个省(区、市)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扩大。加强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工作,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重视政府法制建设,国务院提出了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个人所得税
法修正案(草案)等7部法律议案,制定并颁布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22部行政法规。制定和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审计、监察监督进一步强化。认真做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准备工作。实施新的《信访条例》,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秩序。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专项整改活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三)2006年政府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四)2006年政府着力做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1.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看,今年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但制约发展的矛盾也不少,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3.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
4.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着力支持重点地带、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确保青藏铁路、三峡三期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新开工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抓紧研究制定后续相关政策。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和建设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文化建设。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6.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今年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要取得新进展。
7.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要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要抓紧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保、医疗、安全生产等工作。
8.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重点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业和社会保障、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立法。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根据中央《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客观要求。
1.关于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按照新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2005年经济增长实际结果,“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原来预计的高一些,“十一五”年均增长7.5%,将会超过中央《建议》提出的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要求。这个目标是积极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还需要指出,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基础上的。在实际执行中,各地要处理好速度和结构、效益的关系,不要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表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2.关于节能和环保问题。《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这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尽管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
(二)“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必须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优化产业结构中求发展,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求发展。《纲要(草案)》提出,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各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同时,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挥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4.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好这些重大专项,对于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加快攻克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科技难关,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5.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扩大开放中重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6.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要做好人口工作,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
二、名词解释
1、公务员: 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公务员的义务: 公务员义务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
4、职位分类: 即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根据公务员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人员资格 条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4、公务员的录用: 公务员录用是指机关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面向社会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选 拔公务员的活动。
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1)坚持当管干部,反对“政治中立”。2)从实际出发确定公务员的范围。3)不实行“两官分途”“两官”即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类公务员,或称政务官。和事务官。
2、我国公务员综合管理机构的职能有哪些? 答: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职能如下:(1)研究制定公务员管理规范,组织公务员法律法规的 实施工作;(2)对同级各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和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3)对某些管理事务实施组织协调;(4)对某些管理事务行使审核,审批权;(5)监督公务员 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对违反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的现象进行纠正和处理。
3、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务员管理的法治原则表现在两个方面:(1)公务员管理按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 准和程序进行,即对公务员的依法管理;(2)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4、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内容有哪些? 答:①遵守宪法和法律。②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⑥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⑦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⑧清正廉洁,公道正派。⑨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5、简述公务员录用的程序。答:公务员录用应经过如下程序:(1)发布招考公告;(2)资格审查;(3)对资格审查合 格者进行考试;(4)对合格者进行考察;(5)体检;(6)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予以公示;(7)审批,备案;(8)试用。
六、论述题
1、我国公务员权利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答:我国公务员权利的基本内容包括:
(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包含两层 含义:一是公务员有权获得工作条件的保障,二是这种工作条件的保障是与公务员的职责 相适应的;(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这被称 为公务员的身份保障权;(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这是公务员的基本权 利,是公务员的经济权利,是公务员工作和生活的经济保障;(4)参加培训。公务员享有 参加培训的权利。首先,公务员参加培训是宪法的要求。其次,公务员参加培训是现代社 会经济科技发展对公务员提出的必然要求。最后,参加培训也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这
一权利有利于各级机关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任何机关的领导人都不能压制公务员的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诉是指公务员如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时,可以申请复核,同时 有权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作出该人事处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对处分决定不 服的,也可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也有权向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提出控告;(7)申请辞职。公务员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不愿意继续担任公职时,国家允许公务员辞去公职。公务员辞 去公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公务员除享有公务员 法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一部分是法律规定的一般公民的权利,一 部分是法律所特别规定的机关工作人员应享有的权利。
2、试述公务员培训的目的何在。答: 1)使公务员获得履行职责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2)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开发公务员的潜能,促进人才的成长。3)提高机关工作的效能,保证机关职能的实现。
二、名词解释
1、公务员考核 公务员考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的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 所管理的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
2、公务员任职 公务员任职:是指任免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任命公务 员担任某一职务。
3、选任制 选任制:即通过选举产生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
4、公务员奖励 公务员奖励制度:是指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有关章程的规定表现突出,有显著工作业绩 或者有其它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集体给予一定荣誉或者物质利益以示鼓励的制度。
6、任职前公示制 任前公示制就是将党委集体讨论研究确定拟晋升公务员的有关情况,通过一定的方式,在 一定范围和期限内进行公布,广泛听职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再正式实施对公务员的任职。
五、简答题
1、简述实行公务员降职的制度意义。
答:(1)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务员,激励和鞭策公务员提高素质,努力工作,争夺一 流业绩。(2)有利于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3)有利于为公务员管理的其它环 节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
2、简述委任制公务员的任职程序。答:(1)提供拟任职人选。(2)考察。(3)决定任命。(4)下发任职通知。
3、简述职务晋升的程序。答:职务晋升程序,是指晋升国家公务员职务必须经 历的法定工作步骤。非经这些步骤所晋升的职务就不具有合法性。1)民主推荐;2)组织 考察;3)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4、简述违反公务员廉正纪律的行为包括哪些方面。答:(1)政治纪律;(2)工作纪律;
(3)廉政纪律;(4)道德纪律。
5、公务员奖励的原则是什么? 答:(1)有助于公务员获得履行职责的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2)有利于提 高公务员的素质,开发公务员的潜能,促进人才的成长。(3)
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提高机 关工作的效能,保证机关职能的实现。
六、论述题
1、试述公务员处分的含义和种类。答: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1)警告。警告是一种警戒性的纪律方式,也是最轻微的一种制裁方式,是指公务员的行 为已经构成了违纪,应当予以及时纠正和警示。2)记过。记过是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式,是“登记过失”的意思。3)记大过。记大过也是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式。记大过与记过类似,但是比记过处分在 量纪标准上要重。4)降级。降级是指降低公务员工资级别的纪律制裁方式。5)撤职。撤职是指撤消公务员现任职务的纪律制裁方式。6)开除。开除是解决别处分公务员与机关的人事关系的纪律制裁方式,也是最为严厉的 制裁方式。
2、试论职务聘任在公务员管理中的作用。答:职务聘任有着重要的作用。1)实行聘任制有利于健全公务员用人机制、增强公务员制度的生机和活力。2)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满足机关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适应行政管理发展的新要求。这是 从机关工作需要来看聘任制的立法意义。3)聘任制引进人才也有利于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提高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4)实行聘任制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对于一些社会通用性较强的事务性.辅助性工作,随 时从社会上直接招聘人员来做。
二、名词解释
1、公务员交流 公务员交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 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从而生产、变更或消灭公务员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 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2、调任 调任是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有关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 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其他公职。
3、挂职锻炼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 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
4、公务员申诉 公务员申诉是指公务员对其所在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不服,依法向原处理 机关、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意见 和要求的行为。
5、公务员辞职 公务员辞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辞去现任职务,解 除其与机关职务关系的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务员交流的作用。答:(1)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作用(2)培养锻炼公务员队伍的作用(3)促廉政建设的 作用
2、简述公务员回避的作用。(1)有利于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有积极的导向作用。(2)有利于发挥全社会对公务员的监督作用。(3)有利于造就公务员健康成长的环境。(4)有利于加强机关管理、提高机关行政效率。
3、简述公务员辞去公职的限性条件。(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3)重要公务尚未
处理完毕,且须本人继续处理的。(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4、简述建立公务员辞退的特征。(1)辞退是行政机关的法定权利(2)辞退公务员必须基于一定的法律实施(3)必须遵循法律必要的法律程序(4)被辞退的公务员享有法定待遇,即可以享受待业保险
5、简述公务员控告的特点。答:公务员控告具有以下特点。1)控告必须由公务员本人提出。公务员本人丧失行为能力或死亡,可以由其近亲属代为 提出。2)控告的原因是公务员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不法侵害,要求 对责任人进行惩处。3)控告的对象是特定的,即公务员所在的机关及其领导人员。4)受理公务员控告的机关,可以是上级机关,也可以是有关的专门机关,如行政监察机 关。
六、论述题
1、试论建立公务员退休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形成公务员稳定地更新交替机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2)是对公务员实行老有所养权力的保障,又是对公务员履行退休义务的督促(3)是调 解公务员领导职务管理的重要方式,避免出现公务员领导职务终身制(4)是激励公务员 努力工作的制度措施,有利于提供机关工作效能
2、试述公务员法设定法律责任的必要性。(1)是完整的公务员法律规范的一般要求。(2)是公务员法律制度得以正确全面落实的保证。(3)是实现公务员权利义务的保障。(4)是加大公务员制度执行力度的保障。
五、简答题
1、我国公务员管理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公务员管理的原则,是指公务员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应遵循的原理和准则。公务员法 总则中规定的公务员管理原则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 重的原则;任人惟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分类管理原则;依法管理及公务员依 法履行职务行为受法律保护的原则。
2、公务员考核的原则有哪些? 1)公开原则;2)平等原则;3)竞争原则;4)择优原则
3、简述委任制公务员的免职程序? 1)所在单位提出拟免职的建议 2)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审核 3)任免机关审批 4)任免机关下发免职通知
4、简述公务员奖劢的作用? 答: 一是激励作用,二是示范作用,三是竞争作用。
5、公务员申诉有何特点? 1)主体具有身份特殊性,公务员申诉的主体仅限于对涉及本人的具体人事处理不服的公 务员。2)客体具有内部性,公务员申诉的客体是机关的人事处理行为,属于机关的内部管理行 为。3)对象具有特殊性,公务员申诉的对象是对自己在行政上有隶属和管理关系的党政机关。
六、论述题
1、试述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答: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录用程序有严格的规定,主要包括:发布招考公告、报考者资格 审查、公开考试、考核、录用、试用。具体包括: 1)编制录用计划。2)发布招考公告。3)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查。
4)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公开考试。5)确定考察人选并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6)录取与试用。
2、论公务员交流制度的意义和作用。1)促进公务员的培养锻炼;2)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交流,有利于公务员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交流信息,增长才干,避免因长期在某一岗位任职而出现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的现象;3)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