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语文试题
2018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主要表现出了四个维度的转型,分别是:贫困程度的相对性,贫困生成的结构性,贫困内涵的消费性和贫困治理的日趋复杂性。
198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为1.25亿,而到2007年时,相关数据显示,绝对贫困人口约为1479万人。2001年中国政府发表《二○○○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宣布在2000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这标志着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二元结构中,相对贫困人口已占据中国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2011年,中央政府设定了2300元的贫困线,这让中国的贫困人口迅速增加至1.28亿。虽然在新标准下贫困人口大量增加了,但是相对贫困人口占主体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截至2014年底,中国贫困人口还有7000多万,我们的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所谓贫困生成的结构性是指,越来越多贫困人口的出现或者说其无法跳出贫困陷阱是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结构性贫困的处境,我们也可以说,贫困人口陷入了结构性贫困的陷阱这里所谓的结构性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在资本、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社会资本和文化等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和场域内,无法与那些在以上层面具有优势的精英群体和优先群体进行竞争,因为两个群体的初始条件不同,同时与以上结构及其资源分配相关的机会也并不均等。结构性贫困的存在意味着,贫困人口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贫困状态,且在富者与贫困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间接的或然性的剥夺关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不均衡和不平等结构的存在,贫富差距并没有像我们政策宣传和期待的那样不断缩小,而是出现了相对平衡发展基础上的差距不断加大。
由于当前贫困人口的构成主体是相对贫困人口,因此,对他们而言,生存和基本生产方面并没有让其感受到贫困,而最让其觉得贫困和窘迫的是消费层面的贫困。在英国思想家鲍曼看来,这个时代是一个通过消费来生产穷人的时代,只有充足的消费才能证明个体的价值。对农民而言,受市场经济价值理念和攀比、面子等亚健康消费文化的影响,他们也渴望自己能够充分消费,能够充分享受物质层面的丰足生活;同时,以国家层面的发展主义为主导,个体价值的成功标准被一元化,也即经济上的成功和成就才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证明。在这样一种意义上,对贫困者而言,他们贫困的是用来消费的资本,用来实现更多其他方面发展和提升的物质基础。不能有效应对贫困内涵的这种转变,那扶贫工作的困境就难以突破。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贫困治理历程,按照相关研究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将贫困治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贫困治理重点是发挥计划的调控和改革作用,对贫困人口的扶持主要是去除了各类阻碍性的制度因素,让贫困人口具有了更多的社会流动性和更大的创造财富的空间。在第二阶段,扶贫管理工作地位突出,专门性的扶贫工作机构也得以建立,扶贫财政专项和国家贫困线等初次进入扶贫领域,这些都标志着扶贫治理的复杂性已经开始显现。发展到第三阶段,贫困治理的复杂性就更加显著了,这个时期的贫困治理不仅继续强化来自政府行政治理层面的职能,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同时也注意发挥基于市场的经济发展对贫困人口的帮扶作用,此外,为了应对扶贫问题的复杂化,政府层面还倡议和推动构建了社会理论通过参与的扶贫大格局。社会分层与基层治理格局的变化导致减贫越发艰难,这也是贫困治理复杂性的客观原因。
(摘编自邢成举赵晓峰《论中国农村贫困的转型及其对精准扶贫的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给扶贫工作提供具体指导,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所出现的转型问题。B.到2014年底,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比2007年增加了5000多万,这增加了扶贫的艰巨性。C.农村贫困生成的结构性转型,实际上意味着贫困人口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贫困状态。D.相对贫困人口指的是那些无法与富豪一样消费,充分享受物质层面豪华生活的人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四个维度审视,着重论述了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的转型问题。B.文章引用具体数字,阐明了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生成的结构性变化,指出扶贫的艰巨性。C.文章引用英国鲍曼的思想,是为了佐证当前贫困内涵的消费性变化,提醒人们有效应对。D.文章概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的三个阶段,分析了贫困治理复杂性的客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发表,表明中国相对于贫困人口成为贫困人口主体。B.因为贫困生成的结构性转型,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在相对平衡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C.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价值理念和攀比、面子等消费文化影响,人们就不会感到自己是贫困的。
D.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国贫困内涵的转型,才能应对精准扶贫的新挑战,走出扶贫工作的困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塞罕坝的横平竖直
王国平
①位于河北承德的塞罕坝,落叶松遍布,笔挺笔挺的。
②塞罕坝是松树的天下。这些松树,跟风对话,跟雪周旋,跟寂寞逗趣。漫步塞罕坝,目力所及都是挺立着的灵魂。你会感觉被一股正气萦绕着,内心不由得生发出敬畏的情感。③在这片140万亩的土地上,人工绿化面积达112万亩。都说塞罕坝在大地上书写着绿色奇迹,那么松树负责的就是那一笔稳健的“竖”。
④松树在地上投下的影子,就是路。塞罕坝的路,那么的细,那么的长,就像孩子用纯白色的油画棒,在硕大的墨绿色纸张上画出的一道道平展的白线,径直地伸向远方
⑤塞罕坝原本没有路,是塞罕坝人用铁脚板踩出了一条条路。森林深处的一条条小道,给塞罕坝添上了灵气,让塞罕坝的花草树木跟人亲近了,也让塞罕坝的壮美与幽深得以被人识、被人叹、被人爱。
⑥如果你添加了塞罕坝人为微信好友,又关心微信运动的计步排名,你会发现,塞罕坝人多数时候是排在前列的,甚至不时占据封面。这是因为塞罕坝人总是在路上,喜欢在“林子”里转悠,他们在工作,在生活,在守护绿色,在制造“氧气”,在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书写着大地上的那一笔舒展的“横”。⑦有了“横”与“竖”,坐标系的X轴、Y轴就确立了,而坐标系的原点,站着的是“人”。⑧一撇一捺,重重两笔,挥就的是人的浩浩威严,“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塞罕坝人,在茫茫荒漠上种树,历时五十五载,那么单调,那么漫长,他们顶住了风,挡住了雨,吞下了苦,咽下了痛以强硬的姿态号令茫茫荒漠变身茫茫林海,让绿色常驻人心,并见证着生态保护跃居时代主潮 ⑨一撇一捺,轻轻两笔,也状写着人的柔性智慧,涸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塞罕坝人伺候着自己或前辈种下的这些树,担心它们受森林病虫害的困扰,有个“头疼脑热”,又忧心它们一着不慎“惹火上身”,后果难以想象。在石质阳坡植树,泥土少,只能从别处运来,他们叫“客土回填”,给一堆土以宾客般的礼遇,整个植树的氛围也平添了几分庄严。他们还喜欢把“适地适树”的说法挂在嘴边,这跟“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一个道理,到什么地方种什么树,蛮横不得,强扭不来。⑩塞罕坝人,演绎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积极面与光明面。⑪横平竖直,一撇一捺,塞罕坝书写着一个“本”字。⑫1962年,那么一个年代,国家决定要在塞罕坝组建林场,目的和期望凝结在27个汉字的字里行间:“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 ⑬这就是“本”,塞罕坝人“不忘本”;这就是“初心”,塞罕坝人“不忘初心”。⑭55年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每年释放氧气54.5万吨,拥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植物9种……这是塞罕坝人提交的成绩单。⑮横平竖直,一撇一捺,塞罕坝书写着一个“木”字。⑯森林,树木,是塞罕坝人的亲鹛、友朋,亦是恋人,生死相依,你侬我侬。⑰海子有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在绿色时空工作、生活着的塞罕坝人,不时享受着因静气而生发出的此等幸福。⑱塞罕坝有多个苗圃,树苗在这里得到精心呵护、培育,待时机成熟,就装上车,被运往四面八方。⑲塞罕坝人嘴边的这些“苗子”,携带着塞罕坝的基因,盛满了塞罕坝人的情谊…… ⑳去吧!去吧!塞罕坝的“苗子”,去美化别人的幸福生活,去装点我们共同的家。(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第⑦段总结上文,将横和竖比作坐标系的轴,点出人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并引出下文描述的“人”在处理与自然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积极面
B.文中写塞罕坝人“不忘本”时,用了不少精确的数据,这些数据比文字更有说服力,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塞罕坝人践行27字诺言的成绩。
C.文章引用海子的诗,是为了表达塞罕坝人经过55年的奋斗,已经把当地改造成了“珍贵的人间”,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亲密无间,融为一体。
D.文章将塞罕坝人绿化荒漠的伟缋,比作塞罕坝“人”不忘“本”心,在大地上一横一竖书写着“木”的生命奇文,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5.结合全文,说明题目中“横平竖直”的含意。(5分)
6.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继续增长,中国网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移动网民,他们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是国产的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接入流量与2015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未退,直播平台、网红经济、虚拟现实、共享单车、人工智能等潮起潮涌。与此同时,与倖统行业的融合、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移动互联网在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的过程中,日益趋向平稳发展,呈现出理性成熟的一面。(摘编自《步入平稳发展期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7年12月13日《新闻战线》)
材料三
当我们谈到互联网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关键词是创意、创新和无限可能。很巧的是这也是在谈及儿童时会想到的词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法图玛塔·恩达耶的席话,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
《法制日报》记者获悉,目前,中国青少年网民已有1.7亿人,8岁以前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未成年人超过五成。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他们对互联网利弊的认知还很模糊多年来,各政府部门加强网络领域综合执法,持续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违法犯罪行为,即将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从立法层面构筑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石。(摘编自《一亿多青少年网民网络权益如何保护》,2017年12月5日人民网)
材料四
无须讳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网络已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但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现实社会所呈现的各类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病毒、传播色情、造谣诽谤等等,致使网络空间时有阴霾出现,实在让人痛心 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如此广大的网络空间、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也难免会百密一疏,挂一漏万。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多管齐下、多层治理、多面共进。网民是网络社会的细胞,只有网民的网络素质普遍提高了,网络社会的肌体才能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也才能让网络空间保持晴朗。“中国好网民”不仅要具备网络伦理自律能力,更需要形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切实以自身之力,在网络空间中不断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展现充满正能量的形象,共同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精神家园。(摘编自《“中国好网民”既是标准更是目标》,2017年12月10日“今日头条”)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网民总体规模继续扩张,预计2019年将达7.8亿。B.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为6.2亿,比上年增加0.6亿,其中移动网民为5亿,比上年增加0.8亿;整体网民和移动网民增长率都是最高年份。
C.中国移动网民增长率总体上远超整体网民,但是2015年移动网民增长率持续下滑,而整体网民却呈现增长,移动网民增长率首次低于整体网民。
D.从2011~2019年中国网民规模走势来看,无论整体网民还是移动网民,增长率虽然略有反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19年增长率最低。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网红经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服务共享等诸多领域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B.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互联网和传统经济的深度融合倍受关注,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创新发展的新领域、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信息分享的新渠道。
C.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1.7亿人,其中超过五成为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些人心智尚未发育健全,还不能辨别网络世界的精华与糟粕,令人担忧。D.《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一经颁布,就会筑起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防波堤,政府才可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E.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着诈骗、暴力、病毒、色情、造谣诽谤等各类社会问题,这也是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重视的原因。
9.怎样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雍正十有三年秋九月,皇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
(清)方
苞
帝宅忧,甫旬日,即起杨公名时于滇南,士大夫知与不知,皆惊喜相告。乾隆元年二月,公至自滇,以礼部尚书入教皇子。上与诸王大臣议政之暇,时召公入见。而是秋七月上的遘末疾,浃月而薨。是日,士友奔唁,暨国子生聚哭于庭阶者凡数百人。盖公自童稚以至笃老,居乡立朝,莅官抚众,无一言一事,不出于中心之诚,故其感于人者,如此其至也。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问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始圣祖仁皇帝悼学政废弛,以九卿督学,自文贞始,而公继之,校士一遵文贞成法,士虽摈弃无怨言。其主试陕西亦然。癸巳,圣寿六十,廷臣庆贺。上问:“翰林中有杨名时否?”遂特召入京。丁酉夏,出为北直巡道,曰:“吾欲试以民事也。”国初沿明制,直隶不设三司,而以巡道主刑狱,政充事剧,吏因缘为奸蠹。公细大必亲,无留狱,无匿情,至今为民所思,曰:“百年中无与比也。”己亥,迁巡抚云南。会征西藏,大师驻省城。为营馆舍,数宴犒,而约束坚明,无敢叫嚣。饷递转,民无咨。七年中,凡军民疾苦,大者奏请,小者更易科条,事无遗梗,恩信浃于蛮髳。公天性和易虽驭仆隶无厉色疾言而是非可则守其所见固植而不摇世定宪皇帝即位手逾褒嘉三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公益自奋厉,思竭忠诚,于人之邪正,事之得失,风气淳薄,尽言无隐。公平生介节义事,美行嘉言,不可胜纪。余始见公于文贞公所。余与文贞辨析经义,常自日昃至夜中。公端坐如植,言不及,终已无言。用此益信公之为学能内自检摄,而未暇叩其所藏。及往年,余再入南书房,公继至。始知公于文贞所讲授,笃信力行,而凡古昔圣哲相传性命道教之指要,异人异世而更相表里互为发明者,皆能探取而抉其所以然。吗呜呼!公之用无不宜,忠诚耿著而人无间言,盖有以也夫!(选自《方苞集》,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天性和易/虽驭仆隶/无厉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则守其所见/固植而不摇/世宗宪皇帝即位/手谕褒嘉/
B.公天性和易/虽驭仆隶/无厉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则守其所见固植/而不摇世宗/宪皇帝即位/手谕褒嘉
C.公天性和易/虽驭仆隶无厉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则守其所见/固植而不摇/世宗宪皇帝即位/手谕褒嘉/
D.公天性和易/虽驭仆/隶无厉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则守其所固植/而不摇/世宗宪皇帝即位/手谕褒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以及封王贵族的死亡。
C.礼部,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主要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教育、科举考试以及文职官员的考察、选拔、嘉奖等事务。
D.日昃,古人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如太阳正中叫做日中,而太阳偏西,下午两点左右时,就叫做日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名时以诚待人,受人敬重。他从滇南被起用时,士大夫们惊喜万分,奔走相告;他患病去世后,士友纷纷前往吊唁,国子生在庭院痛哭。
B.杨名时做官勤勉,颇有政绩。他在礼部任职时,堪当大任,深受皇上称赏;出任北直巡道后,掌管刑狱,事必躬亲,查明实情,没有滞留案件。
C.杨名时体察民情,爱民抚众。巡抚云南时,他为军民排忧解难,恩信遍及蛮擊。朝廷征讨西藏时,他招待驻军,运送军饷,百姓却没有意见。D.杨名时为学深厚,笃信力行。师从李文贞时,他常与文贞辨析经义直到深夜才停止不言;对古代的圣哲学说,他能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2)公之用无不宜,忠诚耿著而人无间言,盖有以也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
【金】元好问②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人日:正月初七,古代佳节之一。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②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灭亡后,元好冋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③草堂:杜甫晚年在成都居浣花草堂,有《人日》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说收到来信,使自己略感宽慰。B.第二句写清晨揽镜,看到自己胡须花白,感慨华年已逝,复国之志难酬。C.在明月普照的高楼上畅饮燕市美酒,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吟诵杜甫的诗篇。D.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景物变化万千,青年男女黛青脂红占尽一时风光。
E.全诗虚实结合,首联实写此时此事,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托物言志。
15.本诗尾联“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从正面描写赤壁古战场雄奇壮丽的景象,为下片追怀英雄功业渲染环境气氛。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指出,当年自己艰苦求学、毫不羡慕富家子弟服饰华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春节期间小城开业的洗车经营场所不多,洗车的价格也比平时翻了一番,但是不少爱车族还是慷慨解囊给自己的坐骑“净身”。
②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于成龙》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异口同声,称赞该剧塑造了一位两袖清风、夙夜在公的良吏形象。
③讳疾忌医,只会养痈遗患、积重难返。我们理应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找准病灶、开对药方、动好手术,才能祛腐生肌、强筋壮骨。
④诚然,学者公知要有公信力,但拥有公信力的前提应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起码要做到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能首鼠两端。⑤客观地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不同的国情环境都给经营带来不小的挑战。在这方面,中国企业不乏铩羽而归的例子。
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刘市长再次以他广博的文史知识、恰到好处的寻章摘句,使不少在座的记者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昨天,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飞机101架机经过2小时24分飞行,顺利完成首次城际间飞行,从上海成功转场至西安阎良。
B.据介绍,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新科得主石黑一雄常写到的主题是记忆,他的多部作品就探索了幻想和现实、记忆跟遗忘、历史与现实的关系。C.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方向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黏剂”,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
D.湖南卫视热播的《中餐厅》讲述中国人在异国开设中餐厅的故事为框架,贯穿传播传统美食文化的线索,彰显中国美食文化的自信和包容。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李先生以一己之力、一孔之见解读中华传统文化,自成一家之言,值得点赞!B.王馆长,原定下午去贵处谈参观一事,因事不得不改期,何时再去,另行磋商。C.凡报名加人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奉赠诗集一册。D.老张在单位里是有名的老好人,老实巴交的,从来没听说他和谁有睚眦之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已得到广泛应用,有效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出生缺陷。华大员工近年生的孩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没有一个有出生缺陷。其实个人全基因组并不神秘,就跟现在人手一部手机一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是读解生命“天书”的技术。但对于这本“天书”,目前全基因组测序只是做到了“阅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技术最高门槛就是对基因数据的处理和解读。
21.下面文段有两个概念在使用上意思前后不统一,请参照示例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一个概念使用上的问题。(5分)
今冬流感来势汹汹。医生介绍说,现在不少人将感冒当做流感,草木皆兵;其实,两者在症状、病因和病愈时长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面对流感,有人听信流言,惊慌失措,慌不择路,竟然求神拜佛,先感染了病毒;唯一正确的做法是,一旦感染病毒,要及时治疗,不然,病毒不除,自会损害健康。示例:①文中“面对流感”前面的“健康”指的是“身体健康”,“面对流感”后面的“健康”可能指身体健康,也可能指心理健康,或者二者都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都说中国人有种菜天赋,这话真有道理。
小到饮料瓶、塑料管、泡沫箱,大到楼层露台、小区空地,住房周围边边角角,都能被中国人利用来种点绿菜。从雪域高原哨所,到南海岛礁驻地,战士们自给自足,吃到了时令蔬菜;远赴南极的骨科医生王征,在中山站成功培植了无土蔬菜,让外国南极考察站的人羡慕不已;武警宁夏总队后勤基地养殖员孙鹏,当兵15年,种菜15年,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占地近2000亩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到美国帮儿女照看孙辈的中国大爷大妈在美国很难融入当地文化,种菜可以帮他们打发时间,也算是一种寄托乡思的方式。
非洲每年都会因为缺粮食而申请国际援助,大多数人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中国人去了,手把手的教非洲人怎么种地,不但帮他们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建了农贸市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C(A项“为了给扶贫工作提供具体指导”错,本文目的显然是论述当前贫困的转型问题,以给政府决策提供宏观依据,从而迎接新的挑战,并未提供具体指导;B项“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比2007年增加了5000多万”错,文中所说的“中国贫困人口还有7000多万”其中还包括占主体的相对贫困人口;D项“无法与富豪一样……豪华生活的人群”错,根据文意,应是“无法充分享受物质层面的丰足生活”)2.(3分)B(“阐明了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生成的结构性变化”错,文章引用具体数字是说明“贫困程度的相对性”)3.(3分)C(对象扩大,根据原文,“人们”应该是“相对贫困人口”)4.(3分)B(“诺言”错,27字不是塞罕坝人的诺言,而是国家提出的目标)5.(5分)①“横平竖直”指的是一条条平展的道路和一棵棵笔挺的松树。②指的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即塞罕坝人用威严和智慧战胜荒漠、绿化家园、造福他人的精神。(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6.(6分)
示例: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形象美。例如,“这些松树,跟风对话,跟雪周旋,跟寂寞逗趣”。②运用排比、反复等大量的整句,使得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律美,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例如,“他们顶住了风,挡住了雨,吞下了苦,咽下了痛”。
③引用古文和新诗,营造了一种文化意境,增添了文章的意境美。例如引用海子的诗。④以上形成了文章灵动和明快的语言风格。(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7.(3分)C(移动网民增长率虽然持续下滑,但仍远高于整体网民增长率)8.(5分)BE(A项“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错,根据原文,2016年就已经“日益趋向平稳发展”;C项“其中超过五成为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错,原文是“8岁以前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未成年人超过五成”,并非现有1.7亿青少年网民里有超过一半是8岁以下的儿童;D项“政府才可以依法保护”错,根据材料三,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颁布之前,政府已经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9.(4分)①国家职能部门加强立法执法,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②依靠各种社会力量,多管齐下、多层治理、多面共进。③网民应该加强自律,提升自身网络素质,养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做“中国好网民”。(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10.(3分)A(原文标点应为:公天性和易,虽驭仆隶,无厉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则守其所见,固植而不摇。世宗宪皇帝即位,手谕褒嘉。)11.(3分)C(文职官员的考察、选拔、嘉奖等事务不属于礼部职权范围)12.(3分)D(根据文意,“与文贞辨析经义直到深夜”的是作者方苞)13.(10分)(1)(5分)他担任日讲官,任京城地区的学政,都是特别提拔,不是根据职位和资历逐级晋升的。(大意2分,“充”“京畿”“擢”各1分)(2)(5分)杨公的才用没有不适宜的地方,忠诚显扬而人们没有非议,大概有原因啊!(大意2分,“用”“间言”“以”各1分)14.(5分)BE(B项“复国之志难酬”错,诗人并无复国的志向;E项“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错,颈联写的是当今世态,不是追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15.(6分)①“涧底”孤松不畏“岁寒”,枝叶如故,象征着身处卑位却傲然孤高的品格;②用孤松自况,表达自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③用“殷勤留看岁寒枝”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品格,在逆境中保持高风亮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6.(5分)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者,则该空不给分)17.(3分)B(①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不用于形容自己消费。②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③养痈遗患:生了毒疮不去医治,给自己留下祸害。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受到祸害。④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不能用于表示言行不一。⑤铩羽而归:像羽毛被摧落的鸟儿一样回来了,比喻不得志而归。⑥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此处望文生义导致误用)18.(3分)C(A项成分赘余“,城际间飞行”应为“城际飞行”。B项语序不当,“幻想和现实、记忆跟遗忘、历史与现实”应为“记忆跟遗忘、历史与现实、幻想和现实”。D项“讲述中国人在异国开设中餐厅的故事为框架”句式杂糅。应为“以中国人在异国开设中餐厅的故事为框架”,或“讲述中国人在异国开设中餐厅的故事”)19.(3分)C(A项“一孔之见”是谦辞,用于评价别人,那就是有意贬低了。B项“磋商”,反复商量。此处大词小用。C项“奉赠”,敬词,赠送。D项“睚眦之怨”,文言词语,此处文白夹杂,语体风格不协调)20.(6分)①由于都接受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②未来谁都有自己的全基因组数据③而不是“解读”(每句2分)21.(5分)②文中“面对流感”前面的“病毒”指的是“流感病毒”,“面对流感”后面的第一个“病毒”指“精神病毒”,第二、三个“病毒”可能指“流感病毒”,可能指“精神病毒”,也可能二者都有。(指出一处给1分,指出两处给3分,指出三处给5分)22.(60分)参考立意:
①亲近自然,体验生命的意义。②呵护生命,保护自然。③创造条件,造福人类。④幸福生活靠自己来创造。⑤自立自强,焕发生命的光彩。⑥勤劳是生活之本。⑦只有付出,才有收获。⑧种菜就是回归精神家园。⑨种菜让生活充满乐趣。⑩美化生活,从我做起。让种菜技术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拒绝污染,提高生活品质。文言文参考译文: 雍正十三年秋天九月,皇帝处在父母丧事期间,刚刚过了十天,就从滇南重新起用杨公名时,士大夫们无论熟识的还是不熟识的,都惊喜万分,奔走相告。乾隆元年二月,杨公名时从云南来到朝廷,以礼部尚书的官职入宫教导皇子。皇上与各位王爷大臣商议国政之余,常常召杨公入宫觐见。这年秋天七月上旬杨公沾染末疾,一个月后就去世了。去世当天,前往吊唁的士友,以及在院子里相聚痛哭的国子生总共有几百人。大概杨公从幼童到年老,无论在乡野还是在朝廷,担任官职,安抚百姓,没有一句话一件事,不是出于真诚的内心,因此他感动人心,到了如此的地步。康熙辛未年,李文贞主持礼部的科举考试,看见杨公文章十分诧异。等到进入翰林院,杨名时就朝夕跟从李文贞求教学习。他担任日讲官,做京城地区学政,都属于特别提拔,没有按照官阶和资历晋升。当初始圣祖仁皇帝担忧教育事务,荒废松驰,用九卿督导学政,从文贞开始,杨公名时接替他的职务,考评士子全部遵从文贞原先的制度,士子即使落选也没有怨言。他在陕西主持考试也是这样。癸巳年,皇上六十大寿,朝臣庆贺。皇上问:“翰林院里有杨名时没有?”于是特别征召入京。丁酉年夏天,外调任北直巡道,皇上说:“我想拿政事试试他的能力。”建国初年沿用明朝体制,直隶没有设立三司,由巡道主管刑狱,政务多事件重大,官员趁机做坏事。杨公名时到任后,大小事务一定亲自过问,无滞留的案件,没有隐瞒的真情,至今受到百姓思念,人们说:“百年以来没有人能与杨公相比啊。”已亥年,升任云南巡抚。恰逢朝廷征讨西藏,大军驻扎在省城。杨名时替驻军安排住宿,多次设宴犒劳,将士纪律严明,没有人敢大声喧闹。转运军饷,百姓没有咨怨。七年内,凡是军民遭受疾苦,大的上奏朝廷请求,小的变更法令规章,事情没有遗漏耽搁,恩情信义遍及蛮。杨公本性平易近人,即使对待奴仆,也不会说话急躁,脸色严厉,而对于是非对错,却能坚持自己的见解,心志坚定毫不动摇。世宗宪皇帝登上皇位,亲笔诏书褒奖。三年,升任兵部尚书,云贵总督。杨公自己更加振奋,想竭尽忠诚,对官员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会风气的淳朴浮薄,竭尽忠言无所隐瞒。杨公一生刚直的节操正义的事迹,美好的行为美善的言论,不能记述完。我最初在李文贞公的住所见到杨公。我与文贞辨析探讨经书的意旨,常常从日昃直到夜里。杨公端正地坐着,一动不动,不到该说的时候,始终沉默不说话。由此更加相信杨公做学问能够从内心约束自己,却没有机会请教他的学问。等到往年,我再次进入南书房,杨公后来也来到南书房。才知道杨公对于文贞讲授的学问,深信不疑,勉力实践,而对所有古代圣贤传授的人生道义的要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相互依存彼此阐发说明的义理,都能探索寻求发现其中的奥秘。唉!杨公的才用没有不适宜的地方,忠诚显扬,人们没有非议,大概有原因啊!
第二篇:2012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山西省
山西省2012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9至10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2.回答1—6题、11⑴或12⑴题、13—15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作答时,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阅读题(A卷)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不同。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则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但是园林和诗境、画境都不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同样,园林的意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比之一个孤立的物象,能够给予游览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为了创造园林的意境,明清园林美学强调,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
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空间本来是小的,通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这样,在观赏者的心理上,空间的容量就增大了。
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就是借景的一例,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又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他的《园冶》中专设一节讲借景,可见他对借景的重视。
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虚景。月影、花影、云影、风声、水声、鸟声……这种种虚景,在构成园林意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历代诗人一些咏园林的名句,如:“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高濂《玉簪记·琴挑》)等等,也可以说明中国园林意境的这个特点。(摘编自上海人民版社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和欣赏,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仅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
B.园林艺术与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比较,其意境的独特性和内涵显得更为明显,也更加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C.园林艺术的意境不同于诗歌和绘画艺术的意境之处,就是它能够于有限中见出无限,而且其意境是借助实物构成的。
D.园林艺术之所以能够给予游览者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就在于它创造的意境不是孤立的物象,而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复认为创造园林的意境要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这样既突破了一般园林建筑讲究的“周回曲折”四字,也省了土石和工费。
B.与虚实相生不同的是,分景、隔景可以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这样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并增大空间的容量。
C.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的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借景使建筑具有了突破性,大大地拓展了观赏的空间。
D.历代诗人都有很多歌咏园林的名句,从他们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园林艺术除了讲究实景外,也讲究虚景,如光影和声音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为此,明清园林美学强调要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
B.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创造的物象不孤立是同,借助的表现手法是异。
C.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中体现得十分独特和到位,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
D.在园林美学的意境中,分景、隔景、借景是实景,恰当的光影运用是虚景,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才充分地创造出美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幼有文名,登弘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以忧去。正德初,服阕至京,刘瑾中以罪,谪亳州判官,量移高淳知县。
召为御史,疏言:“大盗四起,将帅未能平。由将权轻,不能御敌;兵机疏,不能扼险也。盗贼所至,乡民奉牛酒,甚者为效力。盗有生杀权,而将帅反无之,故兵不用命。宜假便宜,退却者必斩。”帝切责总督诸臣,悉从其议。屡迁四川佥事、山东副使,皆提督学校。
居二年,加兵部尚书兼前官,提督团营,仍理院事。两考满,加太子少保。畿民盗天寿山陵树,巡按杨绍芳引盗大祀神御物律斩。廷相言:“大祀神御物者,指神御在内祭器帷帐之物而言。律文盗陵木者,止杖一百,徒三年。今舍本律,非刑之平。”忤旨,罚俸一月。帝将幸承天,廷相与诸大臣谏,不纳。扈从还,以九年满,加太子太保。雷震奉先殿,廷相言:“人事修而后天道顺,大臣法而后小臣廉。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臣职宪纪,不能绝其弊,乞先罢斥。”用以刺尚书严嵩、张瓚辈。帝但谕留而已。
廷相掌内台最久,有威重。督团营,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给事中李凤来等论权贵夺民利,章下都察院,廷相檄五城御史核实,迟四十余日,给事中章允贤遂劾廷相徇私慢上。帝方诘责,而廷相以御史所核闻,惟郭勋侵最多。帝令勋自奏,于是劾勋者群起。勋复以领敕稽留,触帝怒,下狱。责廷相朋比阿党,斥为民。越三年,卒。
廷相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然其说颇乖僻。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忧去
忧:疾病 B.服阕至京
阕:结束 C.量移高淳知县
量:酌量
D.宜假便宜
假:给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廷相直言时政之过的一组是(3分)
①而将帅反无之,故兵不用命
②律文盗陵木者,止杖一百 ③今舍本律,非刑之平
④人事修而后天道顺 ⑤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
⑥不能绝其弊,乞先罢斥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御史,王廷相敢于直言。他上疏指出,大盗之所以从四方兴起,将帅不能平叛的原因是:将帅权轻,不能抵御敌人;军机不严密,不能扼守险要。
B.王廷相重视法律的公正性。在京郊的老百姓偷盗天寿山陵墓的树木这件事上,他援引法律条文,指出了巡按杨绍芳引用盗大祀神御物条律判处斩刑的错误。
C.王廷相敢于针砭时弊。他认为大臣守法小臣才廉洁,当前的现状是端正不苟的品性不立,贿赂盛行,以自己在职有过要求罢免来讥刺严嵩、张瓒之流。
D.王廷相敢于承担责任。给事中李凤来等检举权贵夺占民利,奏章下发都察院,王廷相故意拖沓,等到皇帝诘责,才把御史核实的情况奏上,他被罢免为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2)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潜山道中①
(清)祁寯藻②
青山缺处树弥缝,水外人家绿几重。白鸟一群栖不定,恰疑春雪下长松。[注]①潜山,安徽潜山。②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阳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8.“水外人家绿几重”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句子描写的情景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登斯楼也,,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⑵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
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在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
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
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小眼睛,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他也在卖风筝。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朴实得叫人看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
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价太高,把人都吓跑了。”
瘦老头转过脸来,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欢对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他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望着自己手上这一串风筝,那竹骨是耐着性儿剖的,然后又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了几遍,闪着柔润的光;那素白的纸糊得多贴展,兜得住风,一放,准嗖嗖嗖地往上蹿。风笛儿响得欢快,真像筝的声音,美!他相信自己的手艺,那是几代的家传啊!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他狡黠地笑了笑,想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吐出一个又大又圆的烟圈。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蹿。绳轴转动着,麻线伸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好风筝!”
“正正经经的货!”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 “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叫人猜不透。
他又从口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风筝上。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误了这好机会。”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依旧没有理他,那是一种高傲的不屑。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刹那间,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人们又一次呼喊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给我一只!” “我买了!”……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你们懂得风筝?”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愣愣地望着他。
瘦老头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
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蓝天是公正的。
(有删改)⑴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借风筝这一题材,表现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容易接受堂皇花哨而实质空洞的事物,对外表朴实内在丰盈的事物,反而怀疑。
B.胖老头的生意不错,是因为他能揣摩买主的心理:风筝外表的色彩非常美丽,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且还能笑容满面地招来顾主。
C.瘦老头不喜欢胖老头,主要是因为他那张胖脸,还有就是不喜欢他制作的风筝,他认为那粗糙的手艺、俗气的色彩是对职业的亵渎。
D.“人们”是小说中风筝的买主,他们开始冷落瘦老头,后来又一窝蜂地争着买他的风筝,说明这些人已经明白了他风筝的价值。
E.这篇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它善于营造意境,以轻松的、从容的语态,经过锤炼的句式,使文章具有了哲理的象征的意味。⑵小说中的瘦老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⑶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胖老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⑷这篇小说以“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为题,有多重用意,请结合小说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多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尊重事实
坚持真理
1921年春季,李四光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初期,曾经带领学生奔赴河北邢台南部的沙河县进行野外调查。一天上午,大家横穿沙河盆地向东南行进。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向前走,李四光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身边的不远处,地面上突起几块孤零零的大石头。他想:这里远离山区,哪来的这几块大石头?是洪水从太行山上冲下来的吗?不可能。即便是洪水如何汹涌,也很难把这么大的巨石冲到遥远的平原上来,那么,又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
他们对每块大石头,上下左右都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这几块石头的显露状况有个共同点:即每块砾石上都有一至两个磨光面,其中各含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擦痕。特别是有块半掩半露的巨石平面上,留着3组方向不同的清晰痕迹。李四光眼光猛然一亮,兴奋地对大家说:“冰川遗迹!第四纪冰川期的显示啊!” “可地质史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呀。”
“有的正好是相反结论,认为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期。” “现在看,这种结论也未必正确。”
“但是,这种结论出自外国权威科学家的认定呀!”
“大胆怀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李四光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的看法。
这次考察是李四光建树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起点。此后,无论工作怎样繁忙,社会活动如何缠身,他都坚持不放弃这个课题。同年夏季,他又带领学生来到山西大同进行地质调查。这儿同样使他获得新的发现:这里有冰川u谷遗迹。
这一发现更加坚定了李四光的研究信心。不过,他也知道,中国有没有第四纪冰川是个重大而又敏感的话题,没有翔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是驳不倒外国专家固有偏见的。目前,仅能就此提出探讨性意见。1922年1月,他用英文写了一篇报道,发表于英国《地质杂志》。他在这篇报道中指出:“任何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的尝试,都必须在野外进行。”
这篇文章虽然称之为报道,实际上已经融进了李四光的学术见解,而且颇具挑战性锋芒。文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不过地质界的学者们都知道其矛头指向曾任国际地理学会会长的德国学术权威李希霍芬。因为他曾先后7 次来中国进行地质调查,足迹也是遍布大江南北,著有3卷被中外学者奉为经典的题为《中国》的专著,而对冰川遗迹却只字未提。虽然当年李四光在国际地质界小有名气,但人们在他与李希霍芬之间,仍旧是迷信后者的。李四光也深知这个现实,他决定先从引起国内地质界的反响做起。
当年5月,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上以《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为论题进行学术演讲,引起国内学者的共鸣,获得丁文江和翁文灏等先辈地质学家的支持。但是出席大会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听完李四光的演讲却轻蔑地一笑,当着李四光的面拂袖而去。
李四光对此不以为意,他知道成见一旦占据上风,就有着强大的惯性,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它,只能再拿证据,再进行充分论证。这以后,他马不停蹄,相继到长江流域和安徽各地调查。并先后发表了《关于研究长江下游冰川问题的材料》和《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等一批有理有据的文图并茂的学术论文。而庐山的奇特发现则最后成为众所公认的事实。
李四光和他的学生们在庐山这个大约东西10公里、南北 25公里的山区中,日夜不息地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和论证,最后李四光认定: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为山谷冰川。
1933年11月12日,李四光在北平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第10次年会上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川期》为题,发表长篇演说,引起全场轰动。但毋庸讳言,仍有很多中外学者对此不赞同。于是,李四光邀请国际闻名的地质专家巴尔博、德日进和诺林等及一些中国学者亲自到庐山来考察。李四光引领中外学者观看了他们所发现的所有冰川遗迹,并且予以逐个讲解。大量中外学者均被眼前的奇特地质景观迷住了,即使那些顽固反对中国曾经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洋专家们,也大都被李四光的讲解和论证而折服。但也还有个别洋人不肯服输,竟然在鸡蛋里硬要挑骨头,而诺林却把李四光拉在一旁悄悄说:“假如这些现象是在我家乡发现的,则无疑是冰川造成的。”李四光没说什么,但自信的神色告诉他,不急,雄辩的事实会让你心服口服的。不多时,他又以慧眼在鄱阳湖畔发现了更加确凿的冰川证据,此时即使想在鸡蛋里挑骨头者也哑口无言了。
这是一笔载入中国和世界地质史册的大事记,时间是1934年的春天。此时此刻,李四光向世人豪迈地宣告:至是,中国冰川现象始得谓之确定!客之怀疑冰川现象者,至此可以涣然冰释了!(摘编自石磊《李四光的故事》)⑴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四光将调查中发现冰川遗迹的情况只用英文写了一篇报道,发表于英国《地质杂志》,文中仅提出探讨性意见,这足见他对李希霍芬观点采取的审慎态度。
B.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上以《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为论题进行学术演讲,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共鸣,但并未赢得到会的安特生等一些国外学者的支持。
C.李四光为了证明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十多年不辞劳苦带领他的学生们相继在河北沙河、山西大同、长江流域、安徽各地、庐山和鄱阳湖畔进行实地调查。
D.李四光不仅在地质学会上演讲他的中国冰川学说,而且还邀请国际闻名的地质专家和国内学者到庐山考察他们所发现的所有冰川遗迹,并且予以逐个讲解。
E.李四光对不赞成他学说的中外学者、尤其是怀有偏见的国外专家,均置之不理,而是再拿证据,再进行充分论证,直至让他们心服口服为止。⑵李四光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他决定先从引起国内地质界的反响做起。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⑶诺林为什么向李四光说“假如这些现象是在我家乡发现的,则无疑是冰川造成的”?请简要分析。(6分)
⑷李四光建树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交易会临近,大量外地客商来到广东,一些打着“深珠游”旗号诈骗外地游客的团伙又跃跃欲试,这着实让人担心。
B.如今的高考作文,仍然存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空洞的套话”“正确的废话”还被广泛应用于作文当中。
C.长篇小说《推拿》的获奖,给著名作家毕飞宇带来了不虞之誉,他受到了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
D.中国封建专制帝王如此精明的法术,竟敷衍出市井中家长里短的流言,这是荒诞的喜剧,抑或沉痛的悲剧?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按照“火车票实名制”的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B.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C.人相信自己是万物的主宰,相信自己有高于一切其他生物的品质和权利,相信自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D.《宇宙的未来》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近代宗教的预言,过渡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___________。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① 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② 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③ 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 ④ 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⑤ 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 ⑥ 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文化 A.①④⑤⑥③②
B.①④②③⑥⑤ C.③⑥⑤①④②
D.④②①⑤⑥③
16.阅读下面文字,为“经典诵读”活动写一则公益广告。字数在10~20之间。(5分)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要阅读经典。因为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读点好书一定是有益的,而阅读好书之中,经典阅读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7.请在屈原、鲁迅、史铁生中任选一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6分)
示例:庄子是寂寞的,虽然时代喧嚣,生活窘迫,但他却能默默修身养性,在寂寞中顿悟了清闲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凉爽的清风明月的门窗。屈原是寂寞的,鲁迅是寂寞的,史铁生是寂寞的,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成功会向你招手。
材料二:有人曾说:“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呀。18岁时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呀。”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期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错过让你成功的人和事。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 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第Ⅰ卷 A卷
一、(9分)
1.(3分)C(诗歌、绘画艺术也能于有限中见出无限)
2.(3分)B(虚实相生、分景、隔景都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3.(3分)A(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二、(36分)
(一)(19分)4.(3分)A(忧:父母的丧事)5.(3分)C(②说的是法律条文的规定;④说的是一般的道理;⑥是王廷相提出的对自己的处罚)6.(3分)D(“王廷相敢于承担责任”的概括于文无据。)B卷
一、(9分)
1.(3分)C(诗歌、绘画艺术也能于有限中见出无限)
2.(3分)B(虚实相生、分景、隔景都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3.(3分)D(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二、(36分)
(一)(19分)4.(3分)A(忧:父母的丧事)5.(3分)B(②说的是法律条文的规定;④说的是一般的道理;⑥是王廷相提出的对自己的处罚)
6.(3分)D(“王廷相敢于承担责任”的概括于文无据)7.(10分)(1)(5分)先朝还只会在黑夜里偷偷行贿,而现在则敢在大白天受贿。译出大意给3分;“私”、“攫”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与郭勋共事,顾忌迟疑,不能有所作为(整顿)。译出大意给3分;“逡巡”、“振饬”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11分)8.(5分)
“水外人家绿几重”诗句描绘的是春到山溪人家一派生机盎然之景,“绿几重”,水之绿,树之绿,眼前浓绿一片,令人产生愉悦之情。“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秋风夕照中郊野人家清肃、恬静之景,令人更添思乡之情。
答出第一层给3分;答出第二层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9.(6分)
一二句写山、树、水与人家,皆静态之物,它们共同构成春到山溪人家春意融融的画面。三四句写百鸟频频飞落,在青、绿之中涂抹上一片片流动的白色,充满生命的意趣,表现出动态的美。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山溪人家春景图。三层意思,每层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6分)10.(6分)⑴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⑵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⑶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11.(25分)⑴(5分)AE(A概括的是小说的主题,E是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B错在风筝“色彩非常美丽”,文中表达的是色彩很俗气,C与原文不符,瘦老头主要是不喜欢胖老头粗制滥造的风筝,D错误不大明显,“人们”对风筝的价值的认识也只是一时的,而追求外表华丽的风气病不能因此而改变)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⑵(6分)①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制作的风筝质量很高,很重视自己的家传手艺;②高傲、自信:相信自己的手艺,静静地等待买主,决不逢迎;③愤世嫉俗:看不起胖老头粗糙的风筝和对人们逢迎的态度,也瞧不起人们世俗的眼光。
每答对一点给2分(性格特点1分,理由1分)。意思答对即可。⑶(6分)①以其风筝的拙劣衬托瘦老头手艺的高超;②以其俗不可耐的言行举止衬托瘦老头不随波逐流、质朴伟岸的人格;③通过与瘦老头对比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⑷(8分)①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虽然现实中人们容易接受堂皇花哨而实质空洞的事物,反而怀疑外表朴实内在丰盈的事物,但头上的蓝天是公正的;②完美地体现了小说的结构:这一题目与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相一致,又与结尾相照应,形成了完美、自然的文章结构;③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蓝天之下,有蓝天作证,伟岸的人格、高超的手艺得以彰显,猥琐的人格和世俗的思想受到抨击。答对三点给8分,答对两点给5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2.(25分)⑴(5分)AD(B项“安特生等一些国外学者”“一些”有误;C项“河北沙河”的调查发现是“李四光建树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起点”,一般不能再用来作证据了;E项“均置之不理”不太准确)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⑵(6分)①德国学术权威李希霍芬的经典专著《中国》被学者尤其是外国学者奉为圭臬,《中国》中只字未提冰川遗迹。②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是个重大而又敏感的话题,没有翔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驳不倒外国专家的固有偏见,也不会产生反响。③李四光在国际地质界小有名气,但学术观点还不足以在国外马上产生反响。④李四光在国内地质学界小有名气,祖国是他学术建树的坚固支撑点。答出三点给6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⑶(6分)
诺林有妨碍科学真理探索的错误理念: ①不相信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固有偏见,②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意识,③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答出三点给6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⑷(8分)
示例一:做一个有成就的研究者,就应像李四光一样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大胆怀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李四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沙河偶然发现冰川遗迹,大胆像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权威学说质疑挑战,十余年不辞劳苦不屈不挠做调查取证,默默承受一些学术权威的白眼和反对,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终建树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可见:没有怀疑就没有发展进步,坚
持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就是坚持真理。
示例二:李四光的学术建树,源于他的爱国激情、坚强意志、渊博学识与非凡智慧。
试想,来到中国进行地质考察的哪位外国地质专家能象李四光这样十余年的呕心沥血?哪一位外国权威学者能象李四光这样拥抱和亲吻自己的领土?没有。不是持有如此强烈的爱国激情,不是拥有如此不屈不挠的奋进意志,不是具备如此的渊博学识与智慧,又怎能由现象到本质地得出如此科学的结论?
就李四光建树学术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谈体会:可以就一个方面的品质谈,也可综合几个方面来谈。所谈启示正确,给2分;理由合理、充分,给6分。第Ⅱ卷 A卷
五、(20分)
13.(3分)A(A.不合语境,“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多用于工作、学习等。B.“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C.“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D.“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14.D(A.连词缺漏,在“车票”后加“和”;B.搭配不当,“抄袭”和“著作权”不能搭配;C.语序不当,将“其他”调至“一切”之前)
15.(3分)C(总体结构按照先肯定、后否定,再阐述理由的逻辑说明顺序排序,注意某些文段开头的提示性或标志性词语。考生可以根据后文中“文化却不能”判断出此句所接的前句是②,可排除B、D两项。再根据⑤①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B卷
13.(3分)B(B.不合语境,“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多用于工作、学习等。A.“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C.“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D.“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14.D(A.连词缺漏,在“车票”后加“和”;B.搭配不当,“抄袭”和“著作权”不能搭配;C.语序不当,将“其他”调至“一切”之前)
15.(3分)A(总体结构按照先肯定、后否定,再阐述理由的逻辑说明顺序排序,注意某些文段开头的提示性或标志性词语。考生可以根据后文中“文化却不能”判断出此句所接的前句是②,可排除B、D两项。再根据⑤①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16.(5分)
示例:经典犹良药,善读可医愚。
主题明确、构思新颖给3分,语言简明给2分。17.(6分)
示例:屈原是寂寞的,虽然权贵排挤,世人不解,但他却能独自苦苦寻觅,在寂寞中坚守着高洁忠贞的灵魂,为世人皆醉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明灯。
鲁迅是寂寞的,虽然社会浓黑悲凉,民众麻木愚弱,但他却能独自彷徨呐喊,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史铁生是寂寞的,虽然病痛折磨,地坛萧条冷落,但他却能苦苦挣扎思索;在寂寞中领悟了人生的意义,为失意消沉的人们找到了一把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每段话3分;内容正确,给2分;喻体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六、(60分)
18.(60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略。
第三篇:浙江省慈溪中学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
1.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颗粒物如硅尘入肺可能会导致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
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
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与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百分比变化基本一致
B.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时,叶绿体中三碳酸的量会增加
C.该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的减少幅度更大
D.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3.基因沉默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
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
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邻近基因指导合成的反义RNA是通过逆转录过程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RNA有两种,即mRNA、rRNA
C.与邻近基因和抑癌基因相比,组成图中杂交分子的碱基有A、G、C、T、U五种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4.某研究小组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处理
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C.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
5.下图表示培育转基因抗植物病毒番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A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B.过程B通常需要用CaCl2处理,以提高番茄细胞壁的通透性
C.过程C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抗植物病毒基因一旦整合到番茄细胞的染色体上,就能正常表达
6.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用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
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右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B.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
30.(10分)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
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加倍的CO2 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1)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加快了碳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说明CO2 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抵消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由表可知,CO2 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的含量。如检测结果是,则支持假设。
31.(16分)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表格中的①,表格中的②。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 ___(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糊粉层细胞和α淀粉酶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糊粉层细胞和赤霉素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
32.(18分)遗传性胰腺炎是人类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伴X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患遗传性胰腺炎病和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遗传系谱图。
(1)如果
遗传性胰腺炎致病基因用A表示,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Ⅲ—1基因型为。
(2)Ⅲ—2与Ⅲ—3婚配后,准备生育后代。
①如果胎儿是男孩,则他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为;进一步确定此男孩携带哪种致病基因,可采用方法。
②Ⅲ—3产前检查时,对从羊水分离到胎儿脱落的细胞进行系列分析,确定胎儿的基因型为aaXXY。胎儿性染色体多了一条的原因是(父亲、母亲)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
(3)如果Ⅲ—1与Ⅲ—4婚配,建议他们生(男孩、女孩),原因是。(4)确定遗传性胰腺炎的遗传方式应采用的方法是(填下列序号),研究发病率应采用的方法是(填下列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bb
生物部分
1--6 C B D D C D
30.(10分,每空2分)
(1)CO2 浓度倍增叶绿素无显著差异(2)生长素含量C组生长素含量高于A组
31.(10分,每空2分)(1)0.8++++
(2)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糊粉层细胞是α淀粉酶合成的地方 糊粉层细胞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
32.(每空2分,共18分)(1)aaXY
(2)①1/8基因诊断
②母亲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中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级(3)女孩生女孩可能不患某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或患病的几率非常低(4)④①
B
第四篇:山西省2012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2
山西省2012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9至10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回答1—6题、11⑴或12⑴题、13—15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作答时,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阅读题(A卷)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不同。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则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但是园林和诗境、画境都不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同样,园林的意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比之一个孤立的物象,能够给予游览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为了创造园林的意境,明清园林美学强调,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分景、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空间本来是小的,通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这样,在观赏者的心理上,空间的容量就增大了。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就是借景的一例,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又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他的《园冶》中专设一节讲借景,可见他对借景的重视。
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虚景。月影、花影、云影、风声、水声、鸟声„„这种种虚景,在构成园林意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历代诗人一些咏园林的名句,如:“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高濂《玉簪记·琴挑》)等等,也可以说明中国园林意境的这个特点。
(摘编自上海人民版社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和欣赏,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仅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
B.园林艺术与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比较,其意境的独特性和内涵显得更为明显,也更加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C.园林艺术的意境不同于诗歌和绘画艺术的意境之处,就是它能够于有限中见出无限,而且其意境是借助实物构成的。
D.园林艺术之所以能够给予游览者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就在于它创造的意境不是孤立的物象,而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复认为创造园林的意境要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这样既突破了一般园林建筑讲究的“周回曲折”四字,也省了土石和工费。
B.与虚实相生不同的是,分景、隔景可以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这样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并增大空间的容量。
C.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的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借景使建筑具有了突破性,大大地拓展了观赏的空间。
D.历代诗人都有很多歌咏园林的名句,从他们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园林艺术除了讲究实景外,也讲究虚景,如光影和声音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为此,明清园林美学强调要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B.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创造的物象不孤立是同,借助的表现手法是异。
C.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中体现得十分独特和到位,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
D.在园林美学的意境中,分景、隔景、借景是实景,恰当的光影运用是虚景,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才充分地创造出美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幼有文名,登弘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以忧去。正德初,服阕至京,刘瑾中以罪,谪亳州判官,量移高淳知县。召为御史,疏言:“大盗四起,将帅未能平。由将权轻,不能御敌;兵机疏,不能扼险也。盗贼所至,乡民奉牛酒,甚者为效力。盗有生杀权,而将帅反无之,故兵不用命。宜假便宜,退却者必斩。”帝切责总督诸臣,悉从其议。屡迁四川佥事、山东副使,皆提督学校。
居二年,加兵部尚书兼前官,提督团营,仍理院事。两考满,加太子少保。畿民盗天寿山陵树,巡按杨绍芳引盗大祀神御物律斩。廷相言:“大祀神御物者,指神御在内祭器帷帐之物而言。律文盗陵木者,止杖一百,徒三年。今舍本律,非刑之平。”忤旨,罚俸一月。帝将幸承天,廷相与诸大臣谏,不纳。扈从还,以九年满,加太子太保。雷震奉先殿,廷相言:“人事修而后天道顺,大臣法而后小臣廉。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臣职宪纪,不能绝其弊,乞先罢斥。”用以刺尚书严嵩、张瓚辈。帝但谕留而已。
廷相掌内台最久,有威重。督团营,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给事中李凤来等论权贵夺民利,章下都察院,廷相檄五城御史核实,迟四十余日,给事中章允贤遂劾廷相徇私慢上。帝方诘责,而廷相以御史所核闻,惟郭勋侵最多。帝令勋自奏,于是劾勋者群起。勋复以领敕稽留,触帝怒,下狱。责廷相朋比阿党,斥为民。越三年,卒。
廷相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然其说颇乖僻。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忧去 忧:疾病 B.服阕至京 阕:结束 C.量移高淳知县 量:酌量 D.宜假便宜 假:给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廷相直言时政之过的一组是(3分)①而将帅反无之,故兵不用命 ②律文盗陵木者,止杖一百 ③今舍本律,非刑之平④人事修而后天道顺 ⑤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 ⑥不能绝其弊,乞先罢斥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御史,王廷相敢于直言。他上疏指出,大盗之所以从四方兴起,将帅不能平叛的原因是:将帅权轻,不能抵御敌人;军机不严密,不能扼守险要。
B.王廷相重视法律的公正性。在京郊的老百姓偷盗天寿山陵墓的树木这件事上,他援引法律条文,指出了巡按杨绍芳引用盗大祀神御物条律判处斩刑的错误。C.王廷相敢于针砭时弊。他认为大臣守法小臣才廉洁,当前的现状是端正不苟的品性不立,贿赂盛行,以自己在职有过要求罢免来讥刺严嵩、张瓒之流。
D.王廷相敢于承担责任。给事中李凤来等检举权贵夺占民利,奏章下发都察院,王廷相故意拖沓,等到皇帝诘责,才把御史核实的情况奏上,他被罢免为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2)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潜山道中①(清)祁寯藻②
青山缺处树弥缝,水外人家绿几重。白鸟一群栖不定,恰疑春雪下长松。
[注]①潜山,安徽潜山。②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阳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水外人家绿几重”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句子描写的情景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登斯楼也,,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⑵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 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在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
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小眼睛,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他也在卖风筝。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朴实得叫人看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
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价太高,把人都吓跑了。” 瘦老头转过脸来,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欢对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他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望着自己手上这一串风筝,那竹骨是耐着性儿剖的,然后又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了几遍,闪着柔润的光;那素白的纸糊得多贴展,兜得住风,一放,准嗖嗖嗖地往上蹿。风笛儿响得欢快,真像筝的声音,美!他相信自己的手艺,那是几代的家传啊!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他狡黠地笑了笑,想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吐出一个又大又圆的烟圈。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蹿。绳轴转动着,麻线伸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好风筝!”
“正正经经的货!”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
“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叫人猜不透。
他又从口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风筝上。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误了这好机会。”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依旧没有理他,那是一种高傲的不屑。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刹那间,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
人们又一次呼喊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给我一只!” “我买了!”„„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你们懂得风筝?”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愣愣地望着他。瘦老头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
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蓝天是公正的。
(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借风筝这一题材,表现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容易接受堂皇花哨而实质空洞的事物,对外表朴实内在丰盈的事物,反而怀疑。
B.胖老头的生意不错,是因为他能揣摩买主的心理:风筝外表的色彩非常美丽,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且还能笑容满面地招来顾主。
C.瘦老头不喜欢胖老头,主要是因为他那张胖脸,还有就是不喜欢他制作的风筝,他认为那粗糙的手艺、俗气的色彩是对职业的亵渎。
D.“人们”是小说中风筝的买主,他们开始冷落瘦老头,后来又一窝蜂地争着买他的风筝,说明这些人已经明白了他风筝的价值。E.这篇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它善于营造意境,以轻松的、从容的语态,经过锤炼的句式,使文章具有了哲理的象征的意味。
⑵小说中的瘦老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⑶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胖老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⑷这篇小说以“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为题,有多重用意,请结合小说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多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尊重事实 坚持真理
1921年春季,李四光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初期,曾经带领学生奔赴河北邢台南部的沙河县进行野外调查。
一天上午,大家横穿沙河盆地向东南行进。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向前走,李四光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身边的不远处,地面上突起几块孤零零的大石头。他想:这里远离山区,哪来的这几块大石头?是洪水从太行山上冲下来的吗?不可能。即便是洪水如何汹涌,也很难把这么大的巨石冲到遥远的平原上来,那么,又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 他们对每块大石头,上下左右都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这几块石头的显露状况有个共同点:即每块砾石上都有一至两个磨光面,其中各含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擦痕。特别是有块半掩半露的巨石平面上,留着3组方向不同的清晰痕迹。李四光眼光猛然一亮,兴奋地对大家说:“冰川遗迹!第四纪冰川期的显示啊!” “可地质史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呀。”
“有的正好是相反结论,认为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期。” “现在看,这种结论也未必正确。”
“但是,这种结论出自外国权威科学家的认定呀!”
“大胆怀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李四光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的看法。这次考察是李四光建树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起点。此后,无论工作怎样繁忙,社会活动如何缠身,他都坚持不放弃这个课题。同年夏季,他又带领学生来到山西大同进行地质调查。这儿同样使他获得新的发现:这里有冰川u谷遗迹。这一发现更加坚定了李四光的研究信心。不过,他也知道,中国有没有第四纪冰川是个重大而又敏感的话题,没有翔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是驳不倒外国专家固有偏见的。目前,仅能就此提出探讨性意见。1922年1月,他用英文写了一篇报道,发表于英国《地质杂志》。他在这篇报道中指出:“任何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的尝试,都必须在野外进行。” 这篇文章虽然称之为报道,实际上已经融进了李四光的学术见解,而且颇具挑战性锋芒。文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不过地质界的学者们都知道其矛头指向曾任国际地理学会会长的德国学术权威李希霍芬。因为他曾先后7 次来中国进行地质调查,足迹也是遍布大江南北,著有3卷被中外学者奉为经典的题为《中国》的专著,而对冰川遗迹却只字未提。虽然当年李四光在国际地质界小有名气,但人们在他与李希霍芬之间,仍旧是迷信后者的。李四光也深知这个现实,他决定先从引起国内地质界的反响做起。
当年5月,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上以《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为论题进行学术演讲,引起国内学者的共鸣,获得丁文江和翁文灏等先辈地质学家的支持。但是出席大会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听完李四光的演讲却轻蔑地一笑,当着李四光的面拂袖而去。
李四光对此不以为意,他知道成见一旦占据上风,就有着强大的惯性,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它,只能再拿证据,再进行充分论证。这以后,他马不停蹄,相继到长江流域和安徽各地调查。并先后发表了《关于研究长江下游冰川问题的材料》和《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等一批有理有据的文图并茂的学术论文。而庐山的奇特发现则最后成为众所公认的事实。
李四光和他的学生们在庐山这个大约东西10公里、南北 25公里的山区中,日夜不息地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和论证,最后李四光认定: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为山谷冰川。
1933年11月12日,李四光在北平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第10次年会上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川期》为题,发表长篇演说,引起全场轰动。但毋庸讳言,仍有很多中外学者对此不赞同。于是,李四光邀请国际闻名的地质专家巴尔博、德日进和诺林等及一些中国学者亲自到庐山来考察。李四光引领中外学者观看了他们所发现的所有冰川遗迹,并且予以逐个讲解。大量中外学者均被眼前的奇特地质景观迷住了,即使那些顽固反对中国曾经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洋专家们,也大都被李四光的讲解和论证而折服。但也还有个别洋人不肯服输,竟然在鸡蛋里硬要挑骨头,而诺林却把李四光拉在一旁悄悄说:“假如这些现象是在我家乡发现的,则无疑是冰川造成的。”李四光没说什么,但自信的神色告诉他,不急,雄辩的事实会让你心服口服的。不多时,他又以慧眼在鄱阳湖畔发现了更加确凿的冰川证据,此时即使想在鸡蛋里挑骨头者也哑口无言了。
这是一笔载入中国和世界地质史册的大事记,时间是1934年的春天。此时此刻,李四光向世人豪迈地宣告:至是,中国冰川现象始得谓之确定!客之怀疑冰川现象者,至此可以涣然冰释了!
(摘编自石磊《李四光的故事》)
⑴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四光将调查中发现冰川遗迹的情况只用英文写了一篇报道,发表于英国《地质杂志》,文中仅提出探讨性意见,这足见他对李希霍芬观点采取的审慎态度。B.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上以《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为论题进行学术演讲,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共鸣,但并未赢得到会的安特生等一些国外学者的支持。C.李四光为了证明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十多年不辞劳苦带领他的学生们相继在河北沙河、山西大同、长江流域、安徽各地、庐山和鄱阳湖畔进行实地调查。D.李四光不仅在地质学会上演讲他的中国冰川学说,而且还邀请国际闻名的地质专家和国内学者到庐山考察他们所发现的所有冰川遗迹,并且予以逐个讲解。E.李四光对不赞成他学说的中外学者、尤其是怀有偏见的国外专家,均置之不理,而是再拿证据,再进行充分论证,直至让他们心服口服为止。⑵李四光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他决定先从引起国内地质界的反响做起。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⑶诺林为什么向李四光说“假如这些现象是在我家乡发现的,则无疑是冰川造成的”?请简要分析。(6分)⑷李四光建树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交易会临近,大量外地客商来到广东,一些打着“深珠游”旗号诈骗外地游客的团伙又跃跃欲试,这着实让人担心。
B.如今的高考作文,仍然存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空洞的套话”“正确的废话”还被广泛应用于作文当中。
C.长篇小说《推拿》的获奖,给著名作家毕飞宇带来了不虞之誉,他受到了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
D.中国封建专制帝王如此精明的法术,竟敷衍出市井中家长里短的流言,这是荒诞的喜剧,抑或沉痛的悲剧?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按照“火车票实名制”的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B.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C.人相信自己是万物的主宰,相信自己有高于一切其他生物的品质和权利,相信自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D.《宇宙的未来》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近代宗教的预言,过渡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___________。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① 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② 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③ 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
④ 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
⑤ 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
⑥ 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文化 A.①④⑤⑥③② B.①④②③⑥⑤ C.③⑥⑤①④② D.④②①⑤⑥③ 16.阅读下面文字,为“经典诵读”活动写一则公益广告。字数在10~20之间。(5分)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要阅读经典。因为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读点好书一定是有益的,而阅读好书之中,经典阅读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7.请在屈原、鲁迅、史铁生中任选一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6分)
示例:庄子是寂寞的,虽然时代喧嚣,生活窘迫,但他却能默默修身养性,在寂寞中顿悟了清闲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凉爽的清风明月的门窗。屈原是寂寞的,鲁迅是寂寞的,史铁生是寂寞的,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成功会向你招手。材料二:有人曾说:“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呀。18岁时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呀。”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期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错过让你成功的人和事。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篇:2014年湖南省高考英语考前作文适应性训练[范文]
2014年湖南省高考英语考前作文适应性训练
第一套:
Section C(25 marks)
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烦恼.就这一话题你班正积极筹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根据下列内容进行必要的思考,并用英语准备一篇到会发言的材料.貌,体形不美;②不被他人理解,朋友少;③学习滞后,压力大;④零花钱不多; 要求:不得涉及到具体学校信息和考生姓名,字数要求120左右。
【参考范文】
Boys and girls:
We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have some, but we them correctly and wisely., some of ustheir body styles and , we sometimes seem to be misunderstood by our teachers, parents and classmates.Facing this, we can find a proper time to them, trying to remove the misunderstanding.Some of us have fewer friends.I think beingand friendly will do you good.we may fall behind others, which makes us stressed.Actually we can encourage ourselves to work efficiently, full of determination.Last, some of us don't have much enough.And we can learn how to spend money!
That's all.Thank you.点评:
文章用词非常准确,如“成长的烦扰”是“growing pains”,又如“get rid of ”“be upset about”,“pocket money.”“open-minded”等等词组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语言非常地道,值得学习。
It is one’s inner beauty that matters.作者使用了一个强调句型,强调“内在的美更重要。”
文章的逻辑层次非常清楚,first,second,third,last.的使用,使得文章的逻辑非常清晰明了,要点齐全。/ 6
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作为高中生,你经历过多次考试,体验过成功,也遭遇过失败.请你根据提示内容,简要概述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考试失败的两种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说明你的态度及理由.消极态度:①情绪低落;②丧失信心;③不再继续努力;
积极态度:①分析失败原因;②改进学习方法;③增强自信心;
要求:不得涉及到具体学校信息和考生姓名,字数要求120左右。
【参考范文】
We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had many tests or exams.We have both achieved success and suffered from failure.Different students take different attitudes to failure.Some fall in low spirits when they don't do well in the exams.They usually lose heart and no longer study as before.But most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attitude towards failure.They encourage themselves to be self-confident.They try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the causes so that they will no longer make similar mistakes.They often turn to their teachers, classmates or friends for advice.I agree with those with active attitudes.As we all know,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Even great men have failed many times before they succeeded.So we must deal with our failure correctly.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购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人们对于个人购买汽车的两种不同的意见,请根据这两种看法,写一篇短文,并表达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赞成:①个人购买汽车可加速汽车工业的发展;②上下班方便;③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反对:①使道路更加拥挤;②使污染更加严重;③使得能能源的供应更加紧张.要求:不得涉及到具体学校信息和考生姓名,字数要求120左右。
【参考范文】
As time goes on, people are getting richer and their life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As a result, more people are ready to buy cars for their own use.But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whether they should buy cars for personal use.Some people hold the belief that buying cars for personal use can help develop motor industry in our country.With the help of cars, it will be convenient for them to go to and off work.Besides, cars can make their life more colourful and beautiful.As we all know,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Some people think that more personal cars will make roads more crowded and produce more dirty gases.In addition, more cars will use more resources.Therefore, too many cars will make energy supply more demanding.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think it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buy their own cars as long as they are able to.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面对中学生的“出国热”,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你以Studying Abroad为题,根据下面的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Advantages:①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友;②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③更快地学习外语.Disadvantages:①年纪小,缺乏生活经验,自理能力差;②情感孤独,思乡;③费用高.要求:不得涉及到具体学校信息和考生姓名,字数要求120左右。
【参考范文】
Studying Abroad
In recent years, studying abroad has been popular.Tens of thousands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gone to foreign countries to study.Many people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go abroad.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in attending schools abroad.First, students who study abroad can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Second, they can learn much more advanced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foreign countries.Third, they can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more quickly.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too young to live by themselves without any living experience.Besides, being far away from their motherland, they may feel lonely and homesick.Also ,the costs are much higher there than at home.In spite of these, advantages are more than disadvantages.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假如你是李鹃,看到一则招聘广告,你想应聘这份工作,请根据以下信息写一封邮件.姓名:李鹘性别:女年龄:18
特长:擅长英语;善于共处经历:做了两年家教;现为爱心俱乐部成员
理由:1.开阔眼界,了解社会;2.树立信心,培养交际能力,3„ 4„.提示词:Loving Heart Club爱心俱乐部
要求:不得涉及到具体学校信息和考生姓名,字数要求120左右。
【参考范文】
Dear Student Union,I have just read the ad on the school bulletin and the moment I saw it I took an interest in becoming one of the five volunteer English teachers.Now I'm writing here to apply for this opportunity.I am Li Hua, a girl aged 17.I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and can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For two years I have been tutoring students in English.Presently 1 work as a member of Loving Heart Club in our school.In my opinion,being a volunteer teacher at the SOS village is obviously more than just teaching.Furthermore,it is helpful to broaden our horizon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ety.That's why I'd like very much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and make the most of my special talents and interests.In addition,voluntary work can help me build confidence and develop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By helping those kids,I feel I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to their future and make a small contribution to society.I'd appreciate it so much if you could possibly consider my application.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Yours sincerely,第六套:
Section C(25 marks)
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某校高三年级对如何填报高考志愿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要介绍这次调查结果并发表你个人看法.约35%的同学认为
应以个人兴趣为主;兴趣是成功之母;被迫学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是痛苦的;
约45%的同学认为
应以社会需要为主;将来容易找到工作;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要求:不得涉及到具体学校信息和考生姓名,字数要求120左右。
【参考范文】
Recently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students in one school about how to choose their courses and universities.Senior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of our school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it.About 35%of the students believe the choi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own interests.They say interest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It is a miserable thing to have to spend most of your time studying what you have no interest in.Most student(around 45%, however, insist that main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for, they argue, not everyone can find the job they like best.Besides, interest can be born and lost.In my opinion, it's really difficult to make a choice and would rather depend on their parents or teachers to make a decision for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