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时间:2019-05-14 07:3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篇: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

5.近年来,西藏充分发挥各类文化队伍的作用,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文化产品,组织开展各类未成年人文化活动。该地区先后出版了三集《雪域少儿歌曲选》,并将其免费发放到西藏所有小学,有效地丰富和活跃了少儿文化生活。之所以出版《雪域少儿歌曲选》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B.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D.文化环境对少儿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6.成语“耳濡目染”体现文化对人影响作用的特点是()A.深远持久的B.潜移默化的 C.客观实际的D.快乐健康的

7.2017 年春节期间,在美国数百名中国师生与上千名美国师生写春联、画脸谱,共庆新春;在泰国“欢乐春节”活动在曼谷唐人街盛大开幕;新加坡则举办了“新春音乐会”、“北 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全球多地共贺鸡年新春。这表明

①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国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④人们自身的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保靖县在魏家寨古城附近抢救性发掘一处汉代古墓,出土珍贵文物10件,其中包括古币、完整陶罐等。该墓葬的发掘,进一步完善了魏家寨西汉古城研究的实物佐证,对研究里耶地区和酉水流域当时的经济和人文历史都有重要价值,材料表明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0.在我国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或佛龛,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群众家中一般挂有神像,信教群众在家中开展传经、礼佛、诵经、修道、过宗教节日等活动。在西藏,到处可见虔诚礼佛的藏族群众,这说明 ①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②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③宗教文化对信教群众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开展宗教活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1.2017年7月27日,作为建军90周年献礼片,《战狼2》登陆国内各大院线。影片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借助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融入特效等手段而又契合商业化元素,努力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不仅有效传递了英雄主义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一位心理学家说: “孩子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有的孩子为此撒谎、偷盗,甚至抢劫;有的孩子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手段。”这说明

A.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使消极被动、无目的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

13.“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等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

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被誉为“一部成功史”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在全球销售火爆,“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都是其中的经典名言。从中我们感受到优秀文化作品可以()

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15.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性质的是()

①理想 ②道德 ③科学技术 ④信仰 ⑤语言⑥人生观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16.冰桶挑战、埃博拉病毒、房祖名、反垄断、砳砳、云南鲁甸地震、昆山工厂爆炸事件、拉日铁路、脸基尼、日本石猴入选2014年8月十大热词。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C.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D.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17.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D.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8.G20(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落户杭州,看中的不仅是她有着千年文脉的传承,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湖头”,更有她点击鼠标、联通世界的时代精彩,阿里巴巴成就电商传奇、富可敌国,“云上杭州”打造互联网盛宴、普惠万千企业和百姓。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B.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能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 C.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9.开封作为国家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先行示范区,坚持完善“文化+”行动平台,制定实施“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会展”等专项行动计划,做实“文化+”,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的自信起源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③精神活动依赖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依赖物质载体 ④物质载体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变为现实

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全球性挑战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学校某社团计划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览,请策划两个展览主题。(每条不超过 30个字)25.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2)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26.材料一:近日在黄山市“

良性循环,让珍贵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

材料二: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实现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参考答案 1.D 【解析】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这会促使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其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故其正确的传导顺序为③→①→④→②;故D选项入选。2.C 【解析】无论是让人热血沸腾的《马赛曲》,还是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都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 前进的旗帜。C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A项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B项说法错误;材料侧重强调文化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3.C 【解析】材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C项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A项说法错误;文化的产生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B项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映经济,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决定,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4.D 【解析】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外国团长配偶参观故宫,并向来宾们介绍了故宫建筑特色,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名称中都有一个“和”字,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和平、和谐的珍视和向往。整个过程借助我们的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展示我们的中华文化特色的独特性。所以正确答案选择D。②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表述错误,应该是民族文化;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与材料无关。5.B 【解析】西藏先后出版了三集《雪域少儿歌曲选》,并将其免费发放到西藏所有小学,有效地丰富和活跃了少儿文化生活。之所以出版《雪域少儿歌曲选》是因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优秀文化的作用,A项则强调文化的特点,与题意不符;C项不体现优秀文化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文化环境对少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健康成长,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健康成长。6.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成语“耳濡目染”体现文化对人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正确且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 D 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而

答案第1页,总7页

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指向性不同。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3)潜移默化一般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而不是有形的或强制的;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长远性,但这种影响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7.C 【解析】材料体现了我国的春节文化在世界各国传播,并没有体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化,①不选;全球多地共贺鸡年新春,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也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8.A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②两项符合题意; 人们自身文化素养是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不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③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不涉及人自身的价值,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9.A 【解析】保靖县在魏家寨古城附近抢救性发掘一处汉代古墓,该墓葬的发掘,进一步完善了魏家寨西汉古城研究的实物佐证,对研究里耶地区和酉水流域当时的经济和人文历史都有重要价值。体现了经济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是对当时经济非反映,同时研究当时文化也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挖掘其人文历史价值。所以正确答案选择A.。①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表述与材料无关;④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表述错误。点睛: 文化特点:

①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③归属: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④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作用 1.综述: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⑴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答案第2页,总7页

⑵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0.C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在我国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或佛龛,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群众家中一般挂有神像,信教群众在家中开展传经、礼佛、诵经、修道、过宗教节日等活动。在西藏,到处可见虔诚礼佛的藏族群众。这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文化对信教群众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也没有体现开展宗教活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 【解析】《战狼2》借助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融入特效等手段而又契合商业化元素,登陆国内各大院线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③项符合题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①项说法错误;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2.C 【解析】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A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项错误;“有的孩子为此撒谎、偷盗,甚至抢劫;有的孩子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手段”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13.C 【解析】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①④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不是从文化生活角度来说明的,③不符设问要求,故本题答案应为C。【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强调文化影响人的过程,是表明这种影响过程是不为人所明显察觉的,渐进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14.B 【解析】《史蒂夫•乔布斯传》在全球销售火爆,从中我们感受到优秀文化作品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 前进的旗帜。B项符合题意;AC项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作品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

答案第3页,总7页

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15.D 【解析】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①②④⑥项均属于意识形态性质;③⑤项属于非意识形态性质,D项与题意相符;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16.A 【解析】题目中,冰桶挑战、埃博拉病毒等热词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C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D选项表述错误。文化具有相对对立性。17.C 【解析】题目中,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因为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C选项入选。A、B选项表述均与题意不符。D选项表述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8.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阿里巴巴的电商传奇,“云上杭州” 打造互联网盛宴、普惠万千企业和百姓。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D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 文化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故B错误;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故C错误。故选D。【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决定反作用)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人和社会的发展。(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可以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文化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19.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开封制定实施“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会展”等专项行动计划,体现了精神活动依赖物

答案第4页,总7页

质活动,精神产品依赖物质载体,“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②③正确,选C;①不选,任何文化都是源于实践;④不选,因为把头脑中的观念变为现实需要实践。【点晴】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20.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政治,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坚守“服务领先,走在最前”的企业精神而得到市场认可,体现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竟争力,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21.D 【解析】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扶贫的举措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强调扶贫首在扶智,通过扶智使得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所以正确答案选择D。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表述错误;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中的唯一表述过于绝对。点睛:

文化作用综述: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2.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A正确且符合题意;B D说法错误;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23.B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C、D是错误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A是错误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是正确的,适合题意。24.(1)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我们要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交流借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答案第5页,总7页

(2)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话题,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没有明确限定需要调用的知识,第一问难度较大,第二问较易。第一问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分析设问:没有限定知识范围的情况下,设问中的关键词尤为重要,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指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经济政治,指经济方面包容发展,政治上平等互惠。由此可以大致确定答题方向。然后结合材料,根据材料的表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此点,考生可以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中,“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此点,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角度分析说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第二问,学校某社团计划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览,请策划两个展览主题。属于开放性问题,答案多样,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意关键词“学校社团”,“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览,“展览主题”,只需要拟定展览主题,所以符合这三个限定条件的答案,言简意赅即可。25.(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观念、行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法治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让人们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更加理性、规范; ③法治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答案示例: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社会;从我做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解析】本题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文化的影响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较为简单。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为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设问要求调用的知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回扣教材,明确知识点。然后分析材料,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法治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对人影响的特点;法治文化作为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最后按照先教材理论后结合材料的思路整合为完整答案即可。

第二问要求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法治文化的宣传、言语简练、两条标语、不超字数限制即可得分。26.(1)深刻挖掘和认识中徽州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徽墨、歙砚等文化产业,促进徽州文化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3)既要重视对徽州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又要为徽州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推动传统徽州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4)组织开展有关徽州文化的交流展示活动,满足人民需求,扩大徽州文化的影响力。【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何实现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意设问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两个关键词,强调推动徽州文化创新发

展。徽州文化包括徽州传统文化和徽州区域文化,推动徽州文化发展的主体包括政府,人民群众。从传承文化角度看,要对徽州文化推陈出新,注入时代精神,要较强文化交流,提高

答案第6页,总7页

影响力;从政府角度看,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徽州群众看,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开展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要;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第7页,总7页

第二篇:高二期末考试测试题(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高二()班

姓名:___________

期末综合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6月10日,第五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粽子馅往往是甜的。这表明()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

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

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这得益于各地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是基于()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3年5月,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释放“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①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开始使文化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4.“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体现了()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时代在变迁,但春节仍然是亿万中国人不变的情结,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但是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大部分中国人在春节前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这说明()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三位大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据此回答6-7题。

6.中国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一贯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他笔下的人物从古代先哲大儒到野牧村童等都能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这启示我们()

①全面继承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水平②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③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创新④贴近社会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莫言在谈到创作过程时说:“从马尔克斯文学里面得到很多的滋养,他是没见面的大师。”莫言说自己曾学过马尔克斯,但在创作生涯中,也不断去消化吸收并尝试自己的想法。莫言的创作体会启示我们()A.不同国家作家的审美观相同

B.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C.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8.2013年6月8日,有着56年历史的“音乐界奥斯卡”格莱美大奖首次来到亚洲,成都观众在华丽的嗓音中体验东西方文化的珠联璧合。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国家主席习近平十分重视文化传承,2013年5月习近平寄语青少年,鼓励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据此回答9-10题。

9.习近平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之所以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3年8月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回答11~12题。

11.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④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

13.“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首诗表明()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4.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D.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15.2013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文章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下列选项与材料体现的道理一致的是()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剩有残缺效李牧,雁门关外杀敌回 ③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还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据此回答16-17题。

16.2013年3月30日,“深圳最美女孩”被指是假新闻,“90后女孩给残疾乞丐喂饭”是网络炒作,涉事记者向公众致歉。网络炒作()①反映了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

②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③是满足人们多层次文化需要的大众文化

④会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7.针对网络文化中的乱象,6月3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净网”行动,严厉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低俗炒作等信息。“净网”行动()①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的表现

②会限制文化市场的发展

③有利于克服文化市场的缺陷

④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8.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实现“中国梦”,不能缺少“文化梦”。实现“文化梦”需要()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迄今为止,全球有110多个国家建立了43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在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请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A.文化平等

尊重差异

文化趋同

B.文化传承

文化融合文化霸权 C.色彩斑斓

文化借鉴

文化渗透

D.文化平等

求同存异

文化自信

20.2013年4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公益性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珍贵文物单位外,应当逐步地免费开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①有利于改造和抵制落后文化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④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1.2013年3月是“公民道德建设月”。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必须()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风尚

②培育开放的社会心态 ③政府要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2.2013年8月,公安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寒(暑)假前安排不少于4课时的消防知识教育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①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②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是基于教育具有教化人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3.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四德工程”,涌现出济南“泉城义工”、青岛“微尘”、淄博“善小”等一系列全国知名的爱心公益品牌,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四德工程”的开展()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有利于营造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③有利于全面传承齐鲁传统文化,创造文化新辉煌

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必须()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种品格。”这启示我们,公民在道德建设中要()

A.弘扬传统道德

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树立远大理想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小事做起

26.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

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⑨ C.②④ D.③④

28.以前,人们一遇大旱,就采取在龙王庙前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抗旱。现在人们再遇干旱,则是采用人工降雨等方法抗旱。这说明()A.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

B.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大改观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不同

D.哲学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9.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时候,曾把具体科学比作小鸟们在白天各处飞翔的足迹,把哲学比作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追寻其他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黑格尔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A.哲学知识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B.哲学具有反思的特点,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30.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决定存在 ①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1.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①机械性

②物质性 ③不彻底性 ④形而上学性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依据(《文化生活》)33.高考过后,一些考生收到同学发送的连环诅咒短信:“高考结束,送你咒语,如想金榜题名,就请将此条短信转发10个人,如不转发或删除此信息,一定遭到落榜的厄运!”有些考生怕遭到“报应”,不得不按照要求转发诅咒短信。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A.考生应加强学习,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B.迷信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

C.一些考生还没有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考生应自觉践行“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34.“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

(1)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弘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实施主题宣传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1)

(2)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创意、动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漫、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文化产

(2)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一论断说明科学发展观()业集群,提高重庆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①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③直接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④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______观点。()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二、非选择题

36.《中国青年报》载文:台风“达维”是海南岛30余年受影响最强烈的台风,目前已给海南省18个市县222个乡镇带来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16.47亿元,夺走了21人的生命。空前的灾难过后,大多数人们开始积极地重建家园,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荒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试判断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37.2013年1月26日重庆市人代会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并提 出了一系列措施。(12分)

3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文明素养却没有同步提高。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类似“到此一游”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文明素养相对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诚信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人民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公民文明素养的认识。(5分)(2)从公民角度谈谈如何避免出现上述不文明现象?(9分)

(4)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4)划,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3)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3)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力。

参考答案

1—5 CACDD

6—10 CCADB

11—15 ABCDB

16—20 CDBDB

21—25 DCBCD 26-30

31-35 36.(1)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4分)(2)第二种人认识到“荒灾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分)(3)第三种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4分)37.(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 分)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分)(3)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分)(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3分)

29.(1)①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了,人民的文明素养却没有同步提高。(3分)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人们文化素养的低下制约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分)(2)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②努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用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2分)

③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分)

④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2分)

⑤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第三篇: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练习题

编制人:刘帅

审核人:房茂喜 1.“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由此可见()A.文化是一种人生信念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其意义在于创造经济价值 D.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江西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12月调研)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说明()①文化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航天战线的同志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④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和往年一样,为人们奉上了一桌丰富的“文化大餐”。既有明星大腕,又有草根艺人,可谓异彩纷呈。下列对于“文化”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小品、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②文化源于文化工作者的创作 ③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 ④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从文化角度看,举办这次活动的原因是()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影响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D.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6.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7.2011年8月4日,“2011中国·龙人古琴文化艺术节”闭幕。来自两岸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古琴演奏家、古琴爱好者相聚在一起,为厦门听众带来一场承载华夏文明的视听盛宴。古琴文化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两岸文艺界的合作交流。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功能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思维方式的育人功能 ④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通过文化交流就能实现祖国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渗透并影响着我国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塑造了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征。这体现了()A.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主导地位B.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0.在阿根廷举行的美洲杯足球赛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奥古特传统文化的足球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球迷的喜爱,这同时也让阿根廷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材料说明了()①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我国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袭来之际踔厉风发、逆势前行,不仅在于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调和鼎鼐的能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①文化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文化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进历程 ③文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关于文化力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市场经济越发达,文化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文化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文化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力量,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

14.2013年10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提出,实现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就是要把建设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网络空间作为互联网发展目标。这样做是因为()①文化塑造人生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是人创造的,来源于人们的灵感

D.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17.(广东普宁一中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年农历“马”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马”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③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 ④文化影响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2年9月20日,由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等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首都高校巡讲活动画上句号。7位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促进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起,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A.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21.“十二五”时期,我国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对互联网的管理,坚持扫黄打非,营造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的原因在于()A.只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对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影响 D.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22.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采取一些重大举措,比如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这些举措是基于()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D.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23.某校开展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现人生追求。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 2012年5月23日,福州第八中学举办了第15届科技文化节暨春季运动会和首届班级文化节,营造了深厚的科学文化氛围,唱响了今年福州八中校园文化的主旋律,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③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 ④主旋律文化活动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人是生产力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最终取决于人的精神力量和整体素质,而影响人的精神力量和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文化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创造深厚的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品位,因为这样可以()A.不断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整体素质B.直接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6.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由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中央电视台为加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宣传,推出了“节能减排我行动”等多个系列报道,努力营造一种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文化氛围。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7.近年来,我国出版领域认真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产品和知名品牌,增强在国际出版市场的竞争力,这也是落实中央提出的“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努力推出更多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取得的成果。(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出版领域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出版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文化出版领域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第四篇:《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说课稿 高二政治 田德鹏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说课稿

高二政治 田德鹏

一、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主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社文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解《文化生活》模块内容的基础,在整个模块起着中的统领和导入作用。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不仅对个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对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这个角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什么影响?这些就是第一单元要探讨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认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懂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和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从感悟文化现象入手,让学生理解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巨大力量,然后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早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第二课从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第一单元分别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透视文化,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从知识方面看: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理解经济政治的密切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从能力方面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比如,透过纷繁的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本质,透过西方文化输出认识文化霸权主义的等;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辩证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看:通过感受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感受先进文化的对人的巨大影响,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觉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作用。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四、本单元教学方法

本单元主题是“文化与升华”,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还是从教材的呈现方式来看,都力图实现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而得出基本观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发现知识、培养能力。

2.体验式教学法: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利用各种机会去看去听去触摸,了解文化现象。

3.情景探究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情景探究活动,自主讨论、交流、经历辨析的过程,生成观点,提高能力。

3、课堂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本单元主要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讨论式、探究式方法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教学互动。本单元主要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调查研究法、情景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六、本单元教学实施过程

本单元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一开始,就设计几个社会调查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文化生活、参与文化学习的热情。初步设计让学生开展一个“走近文化生活,关注文化消费”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一起走进文化产业,体验文化的精神力量,感悟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在这一课一开始,我安排一个小组进行本地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比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村居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开展情况,再比如比如当地书店、网吧、影剧院、庆典公司营业情况等。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调查了解当地文化发展的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等基本状况,认识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以此帮助学生从最熟悉的文化现象入手,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逐步把握什么是文化、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初步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为等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和参与文化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这一课里,我安排二个小组分别进行本地文化习俗调查和中学生读书、上网情况调查。通过通过第一项调查,比如,中秋节习俗对人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方式、特点,掌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通过第二项调查,比如对暑假读书活动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暑假是否读书;(2)读了什么书;(3)有什么感触。然后,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再比如,对本班同学上网情况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上网;(2)每周或每天上网的时间;(3)上网对自己学习的影响等。以“网络文化的两面性”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通过这两项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读书活动和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特别是优秀文化对人发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感受落后文化对人的危害,由此,然学生感受“文化塑造人生”的重要价值。

这样,通过这些调查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内容和特点,真正感受文化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在课前,我安排三个小组分别上网调查中外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让学生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及教师总结和讲解等形式,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各国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

活动过程如下:

1、学生收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资料,并要求制成简单的课件,对比图表。在大屏幕进行展示。

2、分组讨论

①为什么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如何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三个小组同学之间注意资源共享,成果交流,通过调查讨论,学生多家度、多侧面的感受到文化竞争力,感受到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最后,我让学生就本次探究写出探究报告或小论文,并对当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至此,本单元教学,圆满达成各项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本设计主要遵循了一下教学理念: 1.整体构建单元教学

就是把整个单元看作是一个整体,围绕单元的主题,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活动探究、情景探究和课外实践中体验、感悟,把“纸上谈兵”变为“实践应用”,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内化知识,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尊重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教学设计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建构知识,把“学习知识”变为“发现知识”,把“接受知识”变为“建构知识”,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五篇:2017-2018学年高二生活与哲学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017-2018学年高二生活与哲学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单选题

1.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形势下推进强军事业发展,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习近平强调“四个意识”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的一枚米粒大小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显示,至少6亿的年前,地球上就已出现原始动物。这是迄今全球发现最早且可信的原始动物实体化石。原始海绵动物化石的发现,佐证了()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提高都分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低甚至取消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当前我国原材料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原材料行业结构调整。从哲学上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5.2017年3月15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人机大战”最后一场对弈中,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再次负于“阿尔法围棋”机器人,以总比分1比4落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是人脑的模拟物,属于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 ②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

③人工智能将会冲破人类的支配和操纵,完全取代人类智能 ④人工智能具有社会性,在行动时会考虑由此引起的社会效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一般而言,法律修改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后表决,而作为25年来首次修

试卷第1页,总5页 改的环保法则经历4次审议,持续近3年时间,2次公开征求意见并数易其稿。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总是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和超越 C.认识具有反复性,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规律可循。因而,在刑事审判中,必须尊重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在案件事实认定上,要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依靠证据,不主观臆断,不轻信经验,不心存侥幸。上述材料表明在刑事审判中应 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完全服从规律,听从规律安排

③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④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下面两幅漫画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D.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表明

A.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一定条件下认识对实践起决定性的作用

C.不同的认识在事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D.实践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东西

10.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11.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科研人员把DNA链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拼接,设计出三维DNA结构——世博会中国馆,实现了二维DNA图形到三维DNA结构的突破。以上事实表明人类能够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客观规律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技术的重大突破

③根据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变革客观事物 ④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好网络平台,并使其成为政府与民众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回答30—32题。

12.在真假不明、虚实难辨的情况下,某些网络信息很容易引发社会焦虑和公众不满、地方政府若不能对网络舆情做出快速反映,采取有力措施,不仅会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

试卷第2页,总5页 不利影响,还会贻误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最佳时机。这说明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不利因素

③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存在诸如程序化、排斥感等因素,网络无需面对面就能实现沟通,如何利用好网络平台,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这说明

①网络交通是无条件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人们的交流因时因地而变,无规律可循

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较之以往会议加文件的方式,网络让老百姓的诉求渠道更加畅通,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得以扩大,政府更好地了解真实的民意。可见,利用好网络平台有利于

①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公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5.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①真理是客观存在

②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③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④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2017年的12月,一曲《***爱着彭麻麻》在网上流传开来,歌中不仅对总书记在任以来的治国成就和习总书记与夫人的小家恩爱进行了通俗的描述和赞扬,更激发了人们兴国兴家兴天下的信心和希望。这反映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 有主动创造性的特点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宇宙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它只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滴水珠,然而一代一代的生命延续,传递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这启示我们

①人类的认识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②人类的认识是连续性与中断性的统一

③世界上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在无限反复中回归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习近平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承认了静止的存在

B.承认了运动具有绝对性、无条件性 C.承认了运动的相对性

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试卷第3页,总5页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B.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着眼整体,系统优化 D.创造条件,改变规律

20.党的十九大再次聚焦我国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下列关于精准扶贫举措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抓好关键部分,促进整体发展

②精准扶贫切忌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全局,着眼整体

④贫困群众,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21.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22.从哲学寓意上看,漫画(图12)重在强调

A.迫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B.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C.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D.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3.针对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出台“营改增”,暂免征收小微企业22项收费等“放水养鱼”的政策。“放水养鱼”的政策是为了()A.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B.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政策的发展性 C.体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24.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C.存在方式D.发展状态

25.毛泽东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6.2017年12月21日下午3点14分35秒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实现,但是近几年全球

试卷第4页,总5页 气候变暖、多次发生特大自然灾害,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主观性

③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④

27..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二、综合题 28.(12分)材料2017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2013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论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设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9.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运作。自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获批后,各界对自贸区内会否有金融改革的内容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自贸区的重点应该是自由贸易和服务,而非金融改革,金融只是满足贸易和服务投融资的需要,且存在短期资本跨境流动和区内区外套利的风险;也有人认为,自贸区金融改革有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日前公布的总体方案给出了明确答案。方案指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谈谈自贸区金融改革方案先行先试的必要性。(8分)

30.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效率低下、水环境质量低劣、城市内涝、饮用水安全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成为社会热点舆情。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浙江省做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加大水资源保护的技术研究,强化水流域各部门的协调,争取3-5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安全饮水问题、污水治理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31.2017年11月12日,第jiu个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落下帷幕,全天交易额达912.17亿元。从2009年11月11日开始,“双十一”俨然成为中国网民自己的狂欢节。材料一:这是一个商业社会,“双十一”就是这个商业社会开出的一朵奇葩。然后这朵奇葩又联系着家庭成员的信用卡(家庭关系),联系着快递(社会关系),联系着各种商战(商业关系),于是“双十一”就像涟漪一样蔓延出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现象,慢慢地就开始进化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华商报评论

结合材料一和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从网购者角度谈谈应如何理顺关系,过好“双十一”狂欢节。

试卷第5页,总5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调“四个意识”的哲学依据是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四个意识”作为正确的思想认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③④项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项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B

【解析】诗句①,把风定的静与花落的动结合起来,用鸟鸣的动衬托山的幽静,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表述正确。谚语②表明,良言和恶语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体现的哲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辩证否定观,故表述错误。谚语③表明,从当家的实践中知道柴米贵,从养育儿女的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恩情,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表述正确。谚语④表明,先有仓廪实这一物质条件,后有礼仪观念,先满足衣食这些物质需要,才会知道荣辱观念,体现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故表述错误。答案 B

3.B 【解析】①选项强调的是人类社会,与题意无关。④选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题目中,根据原始海绵动物化石可以看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故②选项入选。“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的一枚米粒大小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显示,至少6亿的年前,地球上就已出现原始动物”说明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故②③表述正确入选。本题选B。【考点定位】探究世界的本质 4.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运动并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表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而不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故排除。D选项干点与题意不符,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表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而不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表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入选。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A 【解析】

试题分析: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材料中的人工智能不是人类意识,但是人工智能是是人脑的模拟物,属于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其没有人类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说法错误,人工智能不会冲破人类的支配和操纵,也不会完全取代人类智能,排除;④说法错误,人工智能既不具有社会性,在行动时也不会考虑由此引起的社会效果,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6.C

答案第1页,总6页

【解析】试题分析:环保法则经历4次审议,持续近3年时间,2次公开征求意见并数易其稿,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C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B错误,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而不是被否定或推翻。D错误,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状况时,才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考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7.B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是听从规律的安排,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应该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故排除。题肢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两个漫画反映出来的都是等待,即任其发展,而忽视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启示我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实现事物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ABD观点均正确但是与漫画的主旨不符合,故答案应选C。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9.C

【解析】略 10.B 【解析】 试题分析:“起而行之”强调的是实践,是落实到行动中,B“操千曲、观千剑”是注重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A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符;C体现了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D与之蕴含的哲理不符。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1.D 【解析】

12.A 13.D 14.B 【解析】略 15.B 【解析】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④适合题意;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①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6.A

【解析】④选项表述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题目中反映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答案第2页,总6页

意识活动具 有主动创造性的特点的哲学道理。故①②③入选。本题选A。【考点定位】意识的特点、作用

【名师点睛】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生要注意,在问答题中,若设问要求用“意识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考生除了从意识的两个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外,还可以从意识活动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这一点考生一定要牢记,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17.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宇宙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它只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滴水珠,然而一代一代的生命延续,传递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限的,而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即人类的认识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中“人类认识具有中断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④项中“真理在无限反复中回归认识”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考点:本题考查认识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18.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中“常态”属于相对静止的一面,发展是长远的目标,体现绝对运动的一面,所以事物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其它选项仅仅强调单一观点,不全面。考点:运动静止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常考知识点,以选择题为主进行考查,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同时积累一定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的语句,本题难度适中。

19.B 20.A 【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9.题目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从哲学上来看启示我们应该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20.“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哲学道理,故排除①。“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不体现统筹全局,着眼整体的哲学道理,故排除③。“精准扶贫切忌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道理,故②入选。“贫困群众,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体现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哲学道理,故④入选。选A。21.B 【解析】物质和运动并不是一样的,A项不选;“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项正确;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C项错误;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点睛】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则会导致唯心主义。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22.B 【解析】

试题分析:把困难扛在肩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把困

答案第3页,总6页

难挂在嘴边,只说不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该漫画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要重视实践,B说法正确;ACD与漫画主旨不符。考点:本题考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3.D 【解析】 试题分析:针对当前中小企业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央出台相关政策,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可以体现C;但是材料的设问的角度不是从这里出发,问的是制定“放水养鱼”政策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本题考查的是正确意识的反作用,D项应选;A.B项与题意无关,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24.A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说法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C与题意不符;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的发展状态,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5.D 【解析】“精通”是指要熟练地把握各种技巧和知识,“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是寓意获得知识和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这是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点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26.A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①③正确;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联系具有主观性,错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④错误。该题选A。

考点:世界是物质的、联系、规律 27.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阅读的过程是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的影响,学习间接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者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

【解析】本题是辨析题类型。这种题型的做法是不能笼统的说这种观点正确或错误。而是要指出题中观点的合理之处,合理的原因是什么。不合理之处在哪里,不合理的原因是什么。再说审题,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可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除此之外还可以学习间接经验获得认识。从注重学习间接经验具有重要作用这个角度分析,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角度分

答案第4页,总6页

析,则这个命题不正确。28.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4分)

②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外语等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4分)

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考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切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道理。体现类的题目,需要详细解读材料信息,准确定位在知识限定范围内材料所用的知识点。具体来讲,首先,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其次,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明确提出,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最后,新的高考制度顺应当前教育实际,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名师点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2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金融改革的方案必须在自贸区的建设中才能不断完善;(2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自贸区的发展需要金融改革的方案完善;(2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案中的内容必须放到自贸区的建设实践中加以检验;(2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不断推进金融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自贸区的发展。(2分)【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范围较小,学生需要全面、准确回答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上回答,对每一要点紧扣材料内容加以阐释。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0.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2分)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效率低下等问题表明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2分)②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和利用条件利用规律。(2分)“五水共治”要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强技术研究认识相关规律,在实践中强化水流域内各部门的协调,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2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

答案第5页,总6页

时要注意能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规律的客观性,问题指向在经济增长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解读设问和材料,题中注意某些事项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题中在经济增长同时注意节约保护改善,是尊重客观规律。关于规律的客观性,需要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两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相关的分析。【考点定位】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统一 【名师点睛】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答题模式?(材料是如何体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的?)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做到既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家庭收入的实际出发,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理顺家庭关系。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用正确的消费观制约购物行为,在“双十一”中理性消费。

③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双十一”中商家的商战,货比三家,做出正确的购物选择。【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和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从网购者角度谈谈应如何理顺关系,过好“双十一”狂欢节,本题考查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考点定位】意识能动作用。

【方法总结】答题步骤: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具体来说:

(1)学会审题:这是解答主观题的关键。①审设问范围:首先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然后联系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②审设问指向: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型,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的哪一类。有时还需要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③审材料:解读、获取和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这是答题的依据。材料中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

(2)学会构思: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找准答题的切入点,最好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3)学会作答:理清思路以后,就可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条理化,语言科学化,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第6页,总6页

下载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泰安知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范文大全)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二思想政治 2018. 0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 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全卷......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五篇模版)

    高二11月份考试政治试题 《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 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

    2018学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考试模拟试卷3

    2018学年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模拟试卷3 汤阴一中 周艳梅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雀可以开屏,却不......

    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学案 一、考点整合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

    2015届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验

    2015届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28题,每题3分,共84分) 1、下图为端午节的形象标志图。该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端......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一二单元月考试题

    2012-2013年下学期高二政治第三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第Ⅰ卷(选择题)5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高二文化政治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高二文化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选择题: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特点。 3、文化与经济的关系。4、文化对人影响表现及特点考点5、6 5、文化多样性表现及态度6、文化传播的途径7......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熊么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