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方向及具体要求-青海科技厅
附件:
2018年度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方向及具体要
求
专项一:青藏高原现代牧场技术研发与模式示范
一、专项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2017年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青海省“十三五”规划纲要》、《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青海省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围绕青海省委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中“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的目标,立足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针对青海省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农牧区乡村振兴中存在的若干重大科技需求,以青海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性、复合性、系统性以及全产业链设计为指导思想,构建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现代牧场经营模式与技术体系。
二、研究内容
(一)优质饲草供给和精准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高寒草地生产力提升及稳定性维持关键技术、人工草地高产技术、优质饲草料加工调制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五)建立现代牧场示范区5个,天然草地30000亩,人工草地10000亩,牛5000头,羊10000只,预期实现产值1.5亿元;
(六)申请专利3件以上,发表论文8篇以上;
(七)培训农牧民500人次以上。
四、实施期限
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
五、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1800万元,项目自筹科技投入与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预期总投入与总科技投入的比例不低于3:1。
专项二:三江源区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一、专项背景
为贯彻落实《青海省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的内容,针对三江源高海拔城镇区域适宜树种稀缺、人工栽植难以成活等城镇造林绿化涉及的关键问题,重点开展适生树种的筛选、苗木引种繁育、生长调节、造林绿化、抚育管理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形成三江源区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模式,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城镇绿化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特提出本专项。
三、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
(一)筛选出适宜栽植的乔木树种3-5种,灌木树种3-5种。
(二)制定出三江源高海拔城镇适宜造林绿化树种目录1份。
(三)制定适生乔灌木树种栽植和养护技术规范6-10项。
(四)建立苗木驯化繁育基地1处,制定3-4个树种的育苗技术规程。
(五)建立适生树种栽植和养护技术研发实验点3-4个,面积40亩。
(六)申请专利2-3件,发表科研论文3-5篇。
(七)在果洛州、玉树州、黄南州三州示范造林3000亩。
四、实施期限 2018年至2020年。
五、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1000万元,项目自筹科技投入与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预期总投入与总科技投入的比例不低于3:1。
专项三:湟水流域水-气-土一体化环境管理体系及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一、专项背景
开展非点源污染管理与工程控制措施效果-成本分析研究,形成1个子流域非点源污染重点源区高效管控措施集成方案;建立1个小流域非点源污染高效管控综合治理示范区。
(二)建立湟水流域点源污染源清单数据库1套;建立湟水河水质数值模型1套;确立湟水流域污染源输入—水环境质量响应关系,建立覆盖率达80%以上的全流域点源、非点源污染负荷贡献名录动态数据库1套;提出湟水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质目标管理的整体调控对策方案1套。
(三)开展2个污水处理厂的原位深度提标改造示范与应用,实现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COD浓度≤30mg/L、氨氮浓度≤1.5mg/L、总磷浓度≤0.3mg/L;污水处理量达600万吨/年。
(四)建立污染源覆盖率达80%以上的青海东部城市群高分辨率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数据库1套;构建东部城市群大尺度、高精度大气污染物传输模型1套;解析大气污染成因,并形成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贡献名录动态数据库1套;形成区域大气污染最优控制方案1套。
(五)绘制湟水流域土壤污染地图集1套,地图分辨率达500m;建立污染因子的优先管控评估体系,构建湟水流域土壤主要污染物优先管控清单1套。
(六)构建湟水流域水-气-土一体化环境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实现管理和应用部门对水、气、土综合环境信息实时查询以及对污染控制与环境质量动态管理支撑。
式。以上游沙化土地菊芋种植业促进下游菊芋产业化发展,下游产业化带动上游沙区菊芋推广种植。
二、研究内容
(一)开展在青海湖区种植菊芋与防沙治沙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沙障、配合植物、种植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建立种植菊芋防沙治沙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二)开展菊芋种植与采收方式的研究,通过对菊芋品种筛选,种植及栽培方式,以及菊芋块茎采收方式等的研究,形成沙化土地菊芋种植和采挖便捷有效的技术,为菊芋产品的产业化提供资源。
(三)开展菊粉的生产规模扩大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在现有的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放大、参数优化与调制、系统集成等关键的技术的功关,完成菊粉和低聚果糖工业生产线产业升级。
(四)开展低聚果糖的生产规模扩大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的研究,选育高效的菊粉酶生产菌株,提高低聚果糖的产品竞争力。
(五)开展菊芋产品无辅料添加制粒工艺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六)开展菊芋粕的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在对菊芋粕营养效价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菊芋粕与其它饲料原料的配伍和适口性等问题的研究完成菊芋粕的饲料化,实现菊芋的全效利用。
团队中青年科研骨干2人、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8名、培养技术人才20-30人。
四、实施期限
项目总体实施年限为3年,即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
五、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700万元,项目自筹科研经费与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总经费与科研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1。
专项五:高性能镁合金压铸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专项背景
按照《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推进钾、镁、锂、钠、氯循环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元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和“发展镁系列产品,加快培育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的要求,以延伸盐湖镁及镁合金绿色产业链为目标,综合利用盐湖资源,形成盐湖卤水—高纯电解镁—新型镁合金—镁合金真空压铸系统装置和工艺,进一步提高镁合金产品性能和附加值,助推汽车轻量化材料开发,为实现盐湖卤水电解镁及镁合金材料绿色制造提供示范。
二、研究内容
(一)电解镁高纯化技术研发
1.研究电解镁液中杂质的进入途径和赋存状态;
4.研究高致密度镁合金压铸件在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特性,对其疲劳性能、蠕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系统分析测试,优化对压铸和热处理工艺,建立高致密度的工艺-组织-性能关系,并建立相关本构关系方程。
三、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
(一)技术指标
1.电解镁纯度:均优于现行行业标准指标要求即镁纯度由99.90%提高到99.95%以上(Fe含量由400ppm降低到200ppm以下;Ni含量由20ppm降低到9ppm以下;Cu含量由15ppm降低到9ppm以下;Si含量由200ppm降低到50ppm以下;Cl离子≤50ppm。
2.镁合金压铸性能:均优于现行行业标准指标要求即屈服强度由140Mpa提高到160MPa以上;抗拉强度由220MPa提高到250MPa以上;延伸率保持在10%以上;腐蚀速率保持在0.18mg/cm2·天以下(中性盐雾腐蚀实验)。
3.镁合金压铸件:按照减震塔和仪表板衡量等大型压铸部件使役要求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145MPa以上和230MPa以上;延伸率5%提高到10%以上;产品内部孔隙率由3%降低到1.5%以下,均优于现有行业标准指标要求。
(二)经济指标
建成年产1万吨的高纯电解镁生产线,建成年产1万吨的高品质轻稀土镁合金生产线,建成年产20万件高真空压铸件生产线。
(三)预期成果
第二篇:2018年四川信息安全及其集成电路重大科技专项-四川科技厅
附件1
2018四川省信息安全及其集成电
路
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总体要求:聚焦国家网络信息安全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建设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高地,巩固和提升我省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地位。依托在川信息安全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集合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推进信息安全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转化,保持对全国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的引领作用,提升我省乃至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行业竞争。
实施周期:2018年6月—2021年6月
支持项目:信息安全芯片、空间信息网络安全、车载安全
支持方式:采取前补助方式予以支持
项目
一、移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安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总体任务及目标:通过超低功耗设计技术、高安全芯片软硬件防护、高性能引擎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制定专有安全技术、形成相关的行业标准,完成相关的安全产品研制,形成移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安全相关关键产品的产业化工作。聚焦智能移动终端和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应用需求,建设移动物联网信息安全产业高地,巩固和提升我省在智能移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地位。预计在“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收入5亿元,并在省内带动给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间接经济效益60亿元。
有关说明:本项目下设4个课题,支持总经费不高于2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本项目以课题形式申报,课题牵头申报单位应是行业的领军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或上营收不低于5000万元。
课题1 智能终端安全芯片产业化
研究任务:研制针对安全手机、安全平板等智能终端设备应用的高性能、低功耗安全芯片,支持我国商密系列算法,性能满足移动互联网各项安全业务应用的需要智能终端安全芯片;芯片具有大容量、低成本、低功耗特性,基于标准安全中间件(PKCS11、CSP、TEE)+独立手机安全芯片(内嵌JavaCOS支持多应用)的安全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智能终端安全芯片需要面向国内商用手机市场,符合国内主流的手机安全芯片功能及性能要求,支持个人信息安全、语音加密(VoLTE和VOIP加密语音通信)、移动支付等应用。
(1)在安全SoC通用设计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研究低功耗设计、安全引擎设计、高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形成基于移动终端安全芯片技术方案报告及验证报告。
(2)研究安全SoC架构、安全SoC架构设计、低功耗设计、商用安全防护技术等关键技术,确保能够通过商密二级认证。
(3)针对数据安全加密、移动终端设备的低成本、低功耗等应用需求,开展紧凑电路布局、低功耗数字电源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基于智能终端安全芯片硬件布局可行性研究报告。
(4)基于智能终端安全芯片,建立适用于智能终端关于人信息安全、语音加密(VoLTE和VOIP加密语音通信)、移动支付、满足边缘数据的隐私保护。等应用的安全服务平台。
(5)提出适用于移动终端安全安全行业关于安全芯片的产品谱系,包括安全产品安全应用领域、产品研发时间及产品路线图。
(6)提交相关技术报告2篇,完成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不少于4项。
(7)在“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收入1.2亿元,并在省内带动给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6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2
物联网超低功耗安全芯片及产业化
研究任务:研制支持高安全算法、超低功耗的物联网安全芯片系列,芯片具有低成本、极低功耗、高安全、小面积等特性,基于NativeCOS安全应用方案;应用于NB-IoT通信模块、智能家居(WiFi、蓝牙)安全设备、物联网数据监测设备安全和一些设备的安全认证等场景。
考核指标:安全芯片能够为物联网终端提供身份认证、数据安全通信、数据安全存储、完整性保护、密钥对生成和生命周期管理等多种安全服务。
(1)在安全SoC通用设计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研究超低功耗设计、低功耗定制算法设计、芯片版图紧凑设计等关键技术,形成基于超低功耗物联网安全芯片技术方案报告及验证报告。
(2)研究安全SoC架构、安全SoC架构设计、超低功耗设计、商用安全防护技术等关键技术,确保能够通过商密二级认证。
(3)建立适用于物联网终端的安全验证的平台,完成物联网终端安全架构和关键技术的评估,形成体系架构及主要关键技术评估验证及报告。
(4)产业化成功应用并批量装备,形成从云端到设备端关于NB-IoT无线安全通信应用解决方案。
(5)提出适于物联网终端安全行业关于安全芯片的产品谱系,包括安全产品安全应用领域、产品研发时间及产品路线图。
(6)提交相关技术报告2篇,完成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不少于4项。
(7)在“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收入1.2亿元,并在省内带动给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5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3
Embedded-SE安全核心研发
研究任务:研制高性能、低成本、高性能的Embedded-SE安全核心,通过深入研究片上融合设计技术,使Embedded-SE安全核心具备与ARM、龙芯、飞腾和魂芯等通用处理器、DSP以及通信芯片进行融合设计的能力,使通用处理器具有可信安全服务能力。
考核指标:满足自主商用信息安全防护,以及可控领域对密码服务、可信计算和安全协议处理等信息安全的需要,能够为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终端所需要的云服务器服务。
(1)高效SoC架构设及业务流控技术:达到数据在芯片架构中无损传输,使密码引擎的处理性能几乎无损耗的体现到芯片接口上;形成详细业务流控技术方案。
(2)高性能可重构密码众核协同技术:增强密码众核的密码算法实现速率和灵活性,发挥密码算法内在的并行性,提高密码处理性能。形成详细协同技术方案。
(3)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安全防护技术:对现有的芯片攻击手段和机理,开展全方位立体防护体系架构研究,全面抵抗物理攻击;形成详细安全防护技术方案。
(4)可信计算技术研究:本项目创新性的将可信计算技术应用在安全芯片上,安全系统和可信体系构建安全可信执行环境,形成完整的信息安全可信生态系统,形成可信计算详细设计方案及测试报告。
(5)研究为移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安全设备提供高性能和高安全的安全云端服务器能力,物联网节点到服务器,服务器到云端的安全服务全覆盖;形成智能终端移动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
(6)提交相关技术报告2篇,完成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不少于5项。
(7)在“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收入1.2亿元,并在省内带动给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400万元,参与企业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4
可信执行环境(TEE)及安全操作系统(COS)系列软件
研究任务:研制具有高安全、高可扩展性、高效率等特点的可信执行环境软件(TEE)、安全操作系统(COS)和对应的SDK安全应用开发软件,能够应用于智能终端、物联网等行业,满足构建安全可信信息安全生态系统的需求。
考核指标:支持JavaCOS,可信执行环境(TEE)能够为智能终端提供安全启动、安全存储、安全显示和触摸、安全加解密引擎、生物识别等功能,能够解决系统安全漏洞、程序完整性验证、程序运行保护等移动终端安全问题。
(1)研究移动终端和无联网终端安全应用服务,为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终端提供个人信息安全、语音加密、移动支付等安全应用服务,形成基于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终端安全服务的TEE+COS通用应用解决方案。
(2)提供可信执行环境(TEE)关于硬件级加密安全保护,支持密钥存储、密码运算、敏感信息存储、固件完整性验证、可信身份验证、应用数据加解密等功能的详细设计方案。
(3)建立适用于信执行环境(TEE)的安全验证的平台,完成安全架构和关键技术的评估,形成体系架构及主要关键技术评估验证及报告。
(4)提供安全操作系统(COS)系列软件关于小额支付、城市一卡通、手机金融盾、语音加密等多应用详细设计方案。
(5)建立适用安全操作系统(COS)系列软件安全验证的平台,完成安全架构和关键技术的评估,形成体系架构及主要关键技术评估验证及报告。
(6)提交相关技术报告2篇,完成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不少于5项。
(7)在“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收入1亿元,并在省内带动给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间接经济效益12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5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二、空间信息网络安全
总体任务及目标:空间信息网络是以空间平台(如同步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星座、平流层浮空器或无人机等)为载体,实时获取、传输和处理空间信息的网络系统。空间信息网络的建设不仅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更可以实现信息无处不在。对军民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可以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安全技术是空间信息网络的核心,通过对空间信息网络的安全体系及技术标准研究,构建国家及行业标准,突破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分级安全防护技术、空间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与安全分发控制机制、研制实现空间信息网络中自主可控网络设备及系统软件,研制空间信息网络安全综合态势平台和高精度时间频率同步系统,实现空间信息网络的安全接入、安全通信、安全防护、攻击检测与预警、综合安全态势感知与应急响应。预计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空间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密认证设备将得到广泛应用。
有关说明:本项目下设4个课题,支持总经费不高于2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本项目以课题形式申报,课题申报牵头单位应是行业的领军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或上营收不低于5000万元。
课题1
空间信息网络核心安全体系
研究任务:面向空间信息网络综合防御的需要,研究支持批量认证的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抗量子攻击的安全防护技术、空间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与安全分发控制机制、空间信息网络建模仿真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空间信息网络物理安全、平台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等技术架构及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中高精度、大尺度时空条件下的不同场景任务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明确星间、星地不同层面的安全问题和需求,提出新型而非补丁式的、安全内嵌的一体化空间信息网络体系,搭建验证系统,完成关键技术评估验证,形成关键技术验证分析评估报告,形成相关的行业标准,为空间信息网络的安全信息传输提供技术支撑。
(1)提出新型、内嵌安全的一体化空间网络信息网络体系架构,支持的任务种类大于4类,可实现短报文、文本、语音、图像和视频等业务的安全需求。
(2)提出适应空间信息网络特点,特别是高精度、大尺度时空条件下的空间信息网络安全接入与安全访问机制,支持接入终端大于4种。
(3)提出适应拓扑高动态、链路能力低,支持断点续传,支持星间多维信息约束的安全可信分布式路由机制,形成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4)提出抗量子攻击的安全防御方法,形成相关的研究报告。
(5)提出适应空间信息网络特点的任务安全分发控制技术,设计支持透明转码的层次化加密和鲁棒认证机制,能实现图像、视频等数据类型的安全快速分发。
(6)搭建空间信息网络安全仿真验证平台,卫星网络规模不低于80颗,支持业务种类大于4种,业务优先级不小于8。
(7)提交相关技术报告4篇,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6篇,提交国家标准草案或国内行业标准草案不少于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8)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500万元,参与企业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2
自主可控空间信息网络设备
研究任务:研究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的自主可控网络设备的处理器芯片关键技术,研制空间信息网络中自主可控网络设备及系统软件,满足空间信息网络对安全接入、安全分发的要求解决实现基于国产智能部件的高性能自主可控空间信息网络路由器交换机等产业化的技术瓶颈,提升高性能自主可控网络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及产品成熟度。
考核指标: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中高延迟、大误码、快速拓扑变化等特性,以及地面网络安全环境复杂的特性,结合卫星的处理能力和功耗的约束,对空间信息网络的业务的路由交换、接入等设备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提出新型的低功耗、计算快的体系架构并进行实现。搭建实验室实物验证环境,对相关产品的功能性能进行评估,为空间信息网络的安全信息传输提供应用支撑,突破基于自主可控智能芯片的路由器技术关键技术,形成行业标准,研制相应网络及安全设备。
(1)优化基于自主可控CPU的网络操作系统,实现高性能转发,整机转发能力达到80Mpps。
(2)智能芯片完全自主可控,实现基于自主可控智能芯片的高可用性设备架构。
(3)通过对星上环境的分析,能够给出星上设备的体积、功耗、重量和存储容量的约束条件及相应的路由、接入和网关设备的设备方案。(4)实现星间网关设备和地面网络设备安全互联,安全密码支持国密SM系列算法,接入算法支持移动终端的实时接入。
(5)设计地面实验系统方案,能够模拟星间环境,并与安全体系研究成果进行集成。
(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4篇,提交国家标准草案或国内行业标准草案不少于3篇。
(7)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4.5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5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3
空间信息网络综合安全态势平台
研究任务:研究空间信息网络通信设备及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融合、海量安全态势数据高效组织与管理、面向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算法、安全态势智能感知与预测等核心关键技术,构建空间信息网络综合安全态势构架,研制空间信息网络综合安全态势平台和电磁空间动态防御仿真系统等,并确保网络安全性。
考核指标: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中各网络安全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及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实现其数据汇聚融合、海量数据高效组织管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感知、攻击威胁识别、层次化的态势计算与预测等功能,从而能主动联动空间信息网络防御系统,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1)建立空间信息网络综合安全态势数据提取机制和分类体系,包括网络设备运行状态、网络行为及用户行为等不少于10类安全态势数据与要素。
(2)提出多元异构空间信息网络安全态势数据汇聚融合方法,实现空间信息网络安全资源与相关信息汇聚融合,具备PB量级数据的接入、存储、共享能力。
(3)提出海量空间信息网络安全态势数据的数据模型、组织机理与架构,基于时空信息的数据编码方案,并提供数据编码查询与数据加载目录功能,10万条数据记录的平均访问加载时间小于2秒。
(4)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空间信息网络综合态势感知与预测方法,包括网络威胁、有线威胁、无线威胁及光通信威胁等检测技术,以及层次化的态势计算与预测方法,其检测准确率不低于90%,能按照可视化业务需求,多粒度、多层次化计算和展示整体和局部区域的安全态势。
(5)研制空间信息网络综合安全态势原型系统,支持5个以上安全事件场景的动态可视化展示,提供态势要素信息提取功能和多类型态势要素分析功能,具备威胁检测、安全事件交互式分析和关联展示能力,能够根据安全态势情况进行预警通报,为安全应急处置提供辅助决策建议。
(6)研制电磁空间动态实现空间信息网络综合安全态势系统与仿真防御系统之间联动,有效进行信息防护,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
(7)提交相关技术报告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上,发表学术论文少于4篇。
(8)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3.5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5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4
高精度时间频率同步系统
研究任务:研究高精度的时差测量技术、频率标准自动快速驯服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满足信息安全和国际标准协议的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能够按照信息安全对时间频率技术的顶层要求,构建高安全度的时间同步系统等。
考核指标:构建完整的时间同步实验系统,实现高精度时间和频率同步;基于国际1588V2时间同步协议,完成时间同步设备开发,软件协议实现和优化。
(1)确保时钟完好性监测,时间同步为两种方式(1588V2和加密传输),能够实现特殊情况下的模式切换。
(2)提出时间同步的系统方案,搭建基于1588V2时间同步协议的网络系统架构。
(3)研制支持基于1588v2国际标准为基础的交换机硬件同步设备,支持P2P-TC、E2C-TC、BC、OC、TC+OC模式。
(4)研制的硬件同步设备,时间同步精度达到纳秒级别,频率同步精度达到0.05ppm以下,支持协议故障后的锁定保持模式,能够满足基于1588v2国际标准的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基于SyncE的频率同步的要求。
(5)研制的硬件同步设备,能够满足基于1588v2国际标准软件同步协议,支持BMC最佳主时钟算法,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并提供标准的配置操作接口。
(6)提交相关技术报告4篇,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4篇。
(7)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5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三、车载安全
总体任务及目标:研究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模型和安全防护关键技术,构建面向汽车电子系统的安全加固和监控体系,研发车载安全网关,实现具有安全保障能力的软件远程升级系统,研究针对车载信息安全的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的关键技术,开发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标准,围绕智能汽车开展网络安全标准的验证平台建设与试点应用工作,并在整车或是关键零部件实现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示范应用,为智能汽车提供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满足智能汽车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需求。预计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并推动省内及至国内智能汽车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
有关说明:本项目下设5个课题,支持总经费不高于15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本项目以课题形式申报,课题申报牵头单位应是行业的领军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或上营收不低于5000万元。
课题1
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模型
研究任务:研究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体系架构,从安全体系、过程框架、管理模型、防御体系和最佳实践等方面,研究建立体系性的网络安全模型,适应汽车电子功能安全生命周期,符合智能汽车车载网络架构,以及车联网体系的应用需要。
考核指标:建立符合智能汽车需要的网络安全体系模型,形成智能汽车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制定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最佳实践,形成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指南方面的标准,完成在整车或是零部件的验证平台建设与示范应用。
(1)建立符合智能汽车需要的网络安全体系模型。(2)提出智能汽车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解决方案。(3)制定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最佳实践,形成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指南方面的标准。
(4)完成在整车或是零部件的验证平台建设与示范应用。
(5)提交相关技术报告4篇,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4篇,提交国家标准草案或国内行业标准草案不少于2篇。
(6)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7000万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3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2
智能汽车安全加固与监控体系 研究任务:研究具有时间、空间约束特性的汽车电子系统安全加固与监控体系,研究轻量级身份认证、快速完整性度量、代码优化等核心关键技术,提供安全启动、安全通信、安全存储、身份认证、安全监控方面的安全策略,能够解决汽车电子系统在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等方面的安全需求。
考核指标:形成汽车电子系统安全加固与监控体系,提供安全启动、安全通信、安全存储、身份认证、安全监控方面的安全策略,解决汽车电子系统在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等方面的安全需求,并在整车或零部件实现示范应用。
(1)针对汽车电子系统在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等方面的安全需求,形成汽车电子系统安全加固与监控体系。
(2)提供安全启动、安全通信、安全存储、身份认证、安全监控方面的安全策略。
(3)完成在整车或零部件的示范应用。
(4)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4篇,提交国家标准草案或国内行业标准草案不少于2篇。
(5)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3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3
车载安全网关
研究任务:以实现以太网与车载网络的安全对接、隔离及管理为目标,研发车载安全网关,能对车载网络及智能终端连接进行实时安全检查,并提供完善的数据备份、恢复机制,研究车载安全网关管理网络流量问题,解决网络延迟和堵塞。
考核指标:研发车载安全网关,实现车载网络与以太网安全对接,提供车载网络及智能终端连接的实时安全检查功能,保障车载数据传输安全。保证在高负载条件下关键数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最终形成可用产品。
(1)将高速以太网引入到车内网络中,支持以太网与车内网络协议的安全交换。
(2)车载安全网关在公共网络中建立专用网络,实现各ECU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安全可信,数据传输安全高效。
(3)车载安全网关管理网络流量,解决网络延迟和堵塞,确保网络高效稳定运行。能够防御以太网网络中的各种攻击,如ARP攻击、DOS攻击、ICMP攻击等。
(4)实现车载安全网关把车内网络划分成不同的安全域,控制域间网络流量,阻断恶意流量域间转发。
(5)完成在整车或零部件的验证平台建设与示范应用。(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7)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3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4
智能汽车软件远程升级系统 研究任务:研究可信的远程升级体系架构和支撑智能汽车软件远程升级的安全硬件、安全启动、安全通信、安全监控,以及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形成包括服务平台在内的完整远程升级体系,满足智能汽车软件需求。
考核指标:形成面向智能汽车的完整远程升级体系,解决升级过程中的可靠性问题,确保升级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并在整车或零部件实现示范应用,满足智能汽车日益增长的远程软件升级需求。
(1)形成包括服务平台在内的完整远程升级体系。(2)实现可信的远程升级体系,能够防止初始系统被非法篡改、防止身份伪冒、防止升级软件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与篡改。
(3)完成在整车或零部件的示范应用。
(4)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提交相关技术报告不少于2篇。
(5)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3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课题5
车载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
研究任务:针对传统安全产品只能识别已知并且已描述的攻击,难以识别复杂的攻击,无法识别未知的攻击的缺点,研究针对车载信息安全的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解决方案。以智能汽车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研究利用基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用户行为指纹分析等技术、来构建主动的智能汽车安全机制,通过持续监控威胁、风险和切实可行的分析,进行积极的安全预警和响应,提升智能汽车安全防护的有效性。
考核指标:形成车载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解决方案,利用威胁情报、大数据搜索、数据挖掘、自动化关联分析、机器学习和用户行为指纹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传统手段进行革新与丰富,实现安全风险智能预警,同时可视化分析技术将终端内外部安全态势,进行整体的呈现,使得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终端的安全态势状况,保障汽车智能网联业务的顺畅运行。
(1)形成车载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解决方案。(2)提出车载信息安全威胁模型建立的解决方案,能够以智能汽车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利用数据挖掘、自动化关联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抽象出预测威胁模型。
(3)提出基于用户行为指纹分析的身份识别解决方案,对智能汽车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与建模,得到用户行为指纹特征,作为一种持续的身份认证方式,对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进行预警和防御。
(4)搭建车载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示范平台,能够可视化的展现当前的安全态势及面临的安全威胁,对针对智能汽车的网络攻击进行预防、监测和响应。
(5)完成在整车或零部件的验证平台建设与示范应用。(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提交相关技术报告不少于3篇。
(7)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
有关说明:本课题申请经费不高于3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第三篇: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材料
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材料
承担单位提供的技术和条件保障(现有技术基础和能提供的支撑条件,如项目审批、环评审批、建设用地审批、建设规划审批、仪器设备、燃料原料、环境条件等)
现有员工305人,其中科技人员101人,研发人员40人。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锻压协会会员单位,河南省铸锻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铸锻行业专业化领军企业。公司拥有“河南省汽车传动部件锻造工程技术中心”,采用CADCAMCAE技术研发、制造新产品,已获授权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研究开发的“汽车传动轴零部件无飞边精锻技术”、传动轴花键近净成形技术研究、传动轴端面齿突缘叉锻造工艺技术研发等项目都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技术水平大国内领先地位。取得的各类科技成果20多项,其中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公司通过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并被评定为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多年来,公司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针,导入现代管理模式,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制定完善人事、财务、生产销售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了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并严格按照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组织实施ISO9001:2008的特殊要求的质量标准执行。先后被授予中国锻压协会会员单位、河南省铸造行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河南铸造协会理事单位,AA信用企业和河南省铸造行业专业化领军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为汽车和工程机械传动轴提供一流的配套产品及优质的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司积极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应用,不断创新,掌握了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仿真模拟软件,对传动轴零件进行优化设计,使用DFORM等软件对锻造工艺与模具制造工艺进行优化,实现了模具的精密数控加工,初步掌握了模具增材技术,模具多元素共渗得到成功实践。已完成自动化专用模架的设计,已购进全自动加热炉、高精度机密下料设备、3D扫描仪,并初步建立了不同模具的失效模式数据库。公司积极开展采用极限镦粗比的锻造技术研究;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研究开发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先进制坯技术预锻成形技术研究,开展特殊制坯工艺,采用复合成形锻造技术。截止目前,公司已申请专利61项,已获授权专利49项,并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四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许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
公司组建有河南省汽车传动部件锻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7人,中高级技术人员36人。拥有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同行业认可的技术带头人3人,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经形成较强的研发实力,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预期成效和考核指标(应达到的主要技术水平、获得的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产业规模、经济指标、社会和环境预期效益及其他应考核的指标)1.项目预期成效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掌握节能传动轴部件只能制造关键技术并实际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精密锻模数字化设计、高性能精密锻模制造、机器人连线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技术成果;培养一支创新能力强的传动部件技术人才队伍;实现高端商务用车传动轴零部件数字化精密锻造产业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主要目标如下:
(1)建设智能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生产数据参数优化、生产过程实施监控、数字化物流跟踪,在线高精度自动检测、设备故障自动预警等,实现汽车传动轴零部件的智能化生产。
(2)使锻件尺寸精度由15级提高到13级、锻件机加工余量由普通级提高到精密级。
(3)建立完善的技术指标体系和生产工艺技术流程;(4)形成年产高端商用车传动轴零部件100万件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4500万元,利润500万元,纳税300万
第四篇: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为加强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通过组织实施重大专项,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条重大专项优先支持对我省产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作用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重大专项的实施鼓励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学科交叉创新,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并重,坚持创新与产业化并重。
第三条重大专项管理实行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监理辅助、集体决策的原则。采取有限目标、分期实施、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管理方式,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四条厅长办公会议对重大专项的发展重点领域、立项建议、经费安排等相关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第五条为了加强重大专项协调管理,设立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挂靠发展计划处。专项办职责是:
1、组织相关处室编制重大专项工作计划;
2、组织起草、修订重大专项管理制度;
3、组织项目可行性报告论证,组织对重大专项/专题实施情况的抽查,项目验收及绩效评估;
4、协调相关处室开展重大专项的备选项目遴选、监理和管理;
5、重大专项计划管理费用的使用管理;
6、开展重大专项的统计、分析。
第二章项 目 立 项
第六条 重大专项原则上分为专项和专题两个层次,专项由一个或若干个专题组成。专项设立首席专家,专题设立专题责任专家。
第七条专项办根据我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专项工作计划,组织相关处室研究提出专项/专题发展重点领域,并负责项目的公开征集工作。
第八条业务处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科技资源,组织编制重大专项备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
第九条专项办组织专家对重大专项备选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业务处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督促项目承担单位修订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条专项办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论证意见以及科技计划经费预算,汇总提出重大专项新上项目立项建议及经费安排方案,提交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第十一条根据项目计划文件、项目申请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他有关要求,承担单位提出合同初稿,经推荐部门审查,由业务处组织监理专家提出咨询意见并修订后,提交专项办审核。
第十二条 省科技厅与专项首席专家及专项牵头承担单位签订专项合同;省科技厅、专项首席专家/牵头承担单位与专题承担单位/专题责任专家签订专题合同。专项/专题承担单位应在合同中对自筹经费作出书面承诺并落实。
第三章过 程 管 理
第十三条 专项首席专家负责组织召开重大专项内各专题协调会议,检查专项/专题实施情况,研究与协调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提交的专项/专题文件和资料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 省科技厅聘请对相关科技领域有深入了解和工作经验,能遵守监理纪律、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估监理意见,且监理工作时间有保证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重大专项专家监理小组。监理专家人选由专项办与业务处商定报厅领导批准。
第十五条 重大专项实施过程实行阶段评估监理。专家监理小组根据合同要求每年不少于2次对专项/专题执行情况进行阶段评估,并提出监理报告(包括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监理建议等)。监理报告作为专项/专题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监理报告与事实有重大出入,首席专家和承担单位可向专项办提出复议申请。
第十六条 专家监理小组对重大专项的发展方向、合同签订、实施过程、项目验收等技术与管理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并对提交的研究数据与资料予以保密,严格保守被监理项目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十七条 监理专家如与所监理项目存在利益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关系,应向专项办申明并回避。专项/专题承担单位如发现上述问题,可以向专项办提出回避申请。
第十八条重大专项实行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反映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按规定要求向有关业务处报送项目执行情况、经费开支、自筹资金到位情况报告和有关信息报表。
第十九条 专项/专题在实施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申请合同变更: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变化,造成专项/专题原定目标及技术指标需要修改或延期的;
(二)自筹资金或其它条件不能落实,影响专项/专题实施的;
(三)技术引进、项目合作方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开发工作无法按合同进行的;
(四)专项/专题的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影响研究开发工作正常进行的;
(五)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开发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或无需进行的。
第二十条对于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项/专题承担单位需要对合同任务进行调整时,应提出合同变更申请,经首席专家、组织实施单位等审查,有关业务处提出会商意见。业务处可提请专家监理小组提出处理建议。
专家监理小组根据合同对专项/专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认为需要调整合同任务的,由专家监理小组提出监理建议后,有关业务处会商专项办等相关处室提出处理意见,重大问题提交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第二十一条承担单位、专题责任专家和专项首席专家应当对已批准中止、撤销专项/专题的已做研究工作、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经费使用、已购置设备仪器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报告,报业务处、专项办核查和相关处室存档。
第四章 项目验收及成果管理
第二十二条专项/专题验收工作由专项办组织,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专项/专题鉴定工作按《科技成果鉴定办法》规定进行。
第二十三条项目验收工作应在合同完成后半年内完成。由承担单位在完成技术、研发总结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资料及数据,经专项首席专家和组织实施单位审查,报送有关业务处、监理组审核,专项办审批。专项验收在本专项各专题验收完成后,提出专项验收申请。
第二十四条重大专项/专题研究过程形成的档案材料,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整理、立卷、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第二十五条涉及保密的科技成果,按照《科学技术保密规定》进行密级评定或确认,并按规定进行管理。形成的非密成果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及时登记。
第二十六条 重大专项实施过程所产生的知识产权,按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管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执行。专项办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管理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经厅长办公会议通过生效。《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附件
重大专项备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一)项目的背景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性;
(二)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专项目标和预期成果;
(四)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五)专题任务分解;
(六)分进度和考核指标;
(七)经费的预算与筹措;
(八)拟承担单位的技术优势和条件;
(九)项目负责人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介绍;
第五篇:重大科技专项总结
关于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项目情况的汇报
尚舜化工有限公司
两年来,我公司着眼市场需求信息,着力提升自身研发能力,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生产技术,在完成中试的基础上,09年完成项目新技术工业化生产的准备工作,2011年项目实施了现代化生产,各项指标均达到项目合同要求,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托市场需求,精选硫磺项目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性能优异的子午线轮胎用量急剧增加,但生产子午线轮胎过程中作为硫化剂的普通硫磺在胶料中易喷霜,使胶片自粘性变差,导致成型加工困难。普通硫磺易溶于CS2溶液,而不溶性硫磺(1nsoluble Sulfur,简称IS,也称聚合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40000,是一种不溶于CS2的硫磺线性聚合体,特别适合于做子午线轮胎橡胶硫化剂。子午线轮胎迅猛发展,刺激和带动了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需求的增长,为满足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的需要,高品质IS主要依赖进口解决。2009年,我国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黄进口量2.5万吨左右,2010年达到了3万吨。可看出高品质不溶性硫黄市场需求缺口较大,高端不溶性硫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公司以高端不溶性硫磺为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二、依托科技专项,校企联合攻关
不溶性硫磺稳定性不好,贮存一段时间或受热后又会自动部分或全部地变回到普通硫磺,重新处于稳定状态,就会影响子午线轮胎的质量。目前生产不溶性硫磺的方法大体有两种,分别为汽化法和水法工艺生产不溶性硫磺。这两种方法的特点是收率
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一般,特别是产品的高热稳定性差,水法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会产生较多的废水,造成环境污染。由于不溶性硫磺尤其是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因此国外也只有少数国家如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能够生产,国内对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制造技术掌握得还不够。2009年公司的高稳定性不溶性硫磺项目列入了省自主转化重大科技专项,公司联合青岛化工大学,对生产中的关键进行联合攻关:以硫磺为原料,先使硫磺升温使之气化后,用有二氧化碳、二氯甲烷组成的低温复合溶剂淬火制备不溶性硫磺,研究硫磺的气化温度、复合溶剂的温度、配比及用量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然后加入定量的复合稳定剂进行固化,研究复合稳定剂各种成分的比例及复合稳定剂的加入量对产品含量、热稳定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不溶性硫磺的最佳合成条件,并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借助元素的硫含量、灰分、筛余物、酸度、高热稳定性等的分析方法,对所制得的不溶性硫磺进行质量指标的检测。明确创新目标:全过程实现全封闭循环的清洁生产工艺路线,无三废排放;创造性地使用二氧化硫、三氯化钾和ss助剂组成的复合溶剂做淬火剂;二氯化钾和ss助剂组成的封端剂,其中ss助剂作为主封端剂,起到比一般封端剂更好的效果;自主研发复合稳定sx05,使用该稳定剂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硫磺的喷射工艺和设备等方面均有重大创新,实现硫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最佳工艺条件优选,使工艺生产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具备
工业化大生产的操作性
三、依托人才优势,强化项目管理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大力扩充了科研中心的人才力量,通过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单县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招聘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50名,将其全部加入本项目的产业化过程中去,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由公司董事长徐承秋亲自挂帅,形成了非常合理的人才队伍。公司上下密切合作,实行倒排工期,项目进行时实行每周调度制度,协调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周的任务,根据化工重点项目“三查四定”的要求,跟踪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监督工作进度,对不符合质量要求、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进行整改。领导小组随时碰头研究,定期汇报,上呈下达,督促指导,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依托科技创新,实现项目目标
本项目预总投资3350万元,其中2750万元为企业自有资金,300万元为部门匹配资金,300万元为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采用由二硫化碳、二氯甲烷和SS助剂组成的复合溶剂作为萃取剂,同时采用自行研发的封端剂和稳定剂SX05,收率提高8%以上,成本降低10%左右,此法的优点是产品不溶性硫黄的含量高,热稳定性高、分散性好,特别是产品的高热稳定性(120℃/15min)在40%以上,可以与国外相媲美。与其它工艺相比,产品的品质有大幅度提高,收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没有废水排放,清洁环保。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
质量均达到HG/2529;Q/SHY-2008中一级品指标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取得3项国家专利,其中1项发明专利。经多家轮胎企业应用,效果与世界最好的美国富莱克斯产品相媲美,橡胶混炼后及其放置储存期间无喷霜现象。产品畅销国内外,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了我国该类产品全部需要进口的状况。产品CBS、TBBS、IS、TMQ被中国橡胶协会评为授信品牌及推荐品牌;两年来已申报国家专利15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先后获得菏泽市科技进步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2项。公司采用此技术已形成10000吨/年的生产能力,每年新增销售收入1.8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86亿元,出口交货值6200万美元,产品出口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产品覆盖面占95%以上,市场占有率20%左右。大大推动了橡胶助剂行业乃至整个橡胶工业的科技进步,增强了参于国际竞争的能力。
根植于黄河故道的沃土,沐浴着舜师之乡的民风,公司将努力打造质量、规模、品种、成本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自主创新的路子,进一步加强与科技部门合作,积极承担科技项目,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验室一角
色谱室
公司办公楼
生产车间一角
生产车间一角
分析化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