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民政局市双拥办八一慰问基层连队
2016年南宁市民政局 双拥办 八一慰问驻邕部队基层连队方案
一、慰问95169部队直属雷达站
(一)时间:2016年7月28日(星期四)上午08:30至11:00
(二)地点:江南区吴圩镇天堂岭(95169部队直属雷达站)
(三)参加单位及人员(共13人)1.范文忠、王
敏;
2.优抚科、安置办、计财科、机关党委各1人; 3.福利中医院5人; 4.双拥办工作人员3人。
(四)慰问议程
1.市民政局范文忠副局长向部队官兵致慰问词; 2.赠送慰问金及慰问品; 3.部队领导讲话; 4.义诊(1小时)。
二、慰问武警广西南宁边防检查站
(一)时间:2016年7月28日(星期四)下午15:20至18:30。
(二)地点:五一中路80号(武警广西南宁边防检查
站)
(三)参加单位及人员(共33人)
1.黄菊如、罗恩萍、吴天机、范文忠、周生凤、陈锦容、王
敏;
2.局办公室、民管办、优抚科、安置办、基层政权科、计财科、人事科、机关党委各科室1名负责人;
3.福利中医院5人; 4.双拥办工作人员3人。5.局篮球队队员(8人)。
(四)慰问议程
1.市民政局黄菊如局长向部队官兵致慰问词; 2.赠送慰问金及慰问品; 3.部队领导讲话; 4.义诊(1小时); 5.篮球比赛; 6.与部队官兵就餐。
三、经费预算(合计56600元)1.慰问金:20000*2=40000元; 2.慰问品:5000*2=10000元;3.餐费:5000元;4.租车费:1600元。
四、其他事项
(一)局办公室工作
1.组织篮球队8人;
2.负责通知参加活动的局领导及各科室人员。3.负责通知福利中医院派5名按摩医生及1台车辆。
(二)双拥办工作 1.做好与部队的对接工作; 2.负责联系中巴车和大巴车; 3.负责慰问金及慰问品的准备。
(三)请参加活动人员按时在局办公楼前登车,上午:08:20;下午15:10。
第二篇:市民政局基层事务工作总结
市民政局基层事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牢把握“以现代民政为抓手,夯实基础快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拼搏创新,顺利完成全年78项重点工作目标,为建设美丽高邮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体系,提升利民惠民服务水平
1、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强化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5个、老年助餐点20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2家、日间照料中心10家,创成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2家,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15个,城区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94.3%。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从500名增至700名,在开发区、城南新区、送桥镇为新增200名失能、失独及高龄特困老人试点提供服务。健全市、镇、村三级老龄组织网络,成立“市老龄协会”,在菱塘回族乡、临泽镇、送桥镇、卸甲镇、汤庄镇、高邮镇成立乡镇老龄协会。开展“敬老爱心工程”,为城区260名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浴服务。落实“尊老金”制度,向全市2.58万名老人发放“尊老金”2064万元。全年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2000多份。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之星”推选活动,我市3人获XX市“孝亲敬老之星”称号,2人获江苏省“百佳孝星”称号。
2、养老机构规范管理。加强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全市农村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实现全覆盖,全部达省一星以上标准。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对全市所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了消防培训和安全大检查,针对问题逐一整改,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实现敬老院消防全达标。
3、福企管理严格把关。全市共有福利企业97家,职工总数达9711人,安置残疾职工2957人,占职工总数30.45%。组织开展福利企业年审,对2014100家福利企业进行了摸底检查,重点检查企业规范化管理和残疾职工各项待遇落实情况,有效维护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4、福彩销售稳中求进。按照“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办事流程,全力打造阳光福彩”的思路,稳住电脑票销售,重振刮刮乐彩票市场,提升中福在线业绩,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6906万元,其中电脑票2699万元,“快3”3111万元,“即开票”183万元,“中福在线”913万元。
5、慈善工作成效明显。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工作方针,广泛宣传慈善文化,5月17日,召开“5•19慈善一日捐”特殊困难家庭资助仪式,募集慈善资金817.37万元。积极履行“安老、扶幼、助残、助学、助医、济困”的慈善宗旨,组织八大慈善救助项目,发放慈善救助金771.08万元,保持了“五星慈善高邮”荣誉。
(二)全面深化基层群众自治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1、加大和谐社区创建力度。深入开展“四级争创、分档晋级”活动,下发《关于明确省和谐社区示范创建和达标创建工作目标和标准的通知》,细化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御码社区、九园社区创成省和谐示范社区,创XX市和谐示范社区8个,高邮街道被表彰为省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90%、85%。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新建社区综合网络服务平台5家、社区网站2个。
2、推进社区用房达标建设。1月7日、8日,牵头组织财政局、房管局、规划局,对第二批申报验收的城乡社区进行达标验收,城区社区共有4家,农村社区共有20家,验收合格21个,发放第二批以奖代补资金425万元。11月26日,对未达标的临泽镇果林社区、周山镇杨庙社区、龙虬镇龙虬社区进行了达标扫尾验收,城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94%、集镇社区达标全覆盖。
3、建立“政社互动”机制。年初,下发《关于上报“政社互动”工作委托协议书及双向履约评估表的通知》,指导第一批试点的7个乡镇(园区)(高邮街道、开发区马棚街道办事处、送桥镇、临泽镇、卸甲镇、三垛镇、车逻镇)抓紧做好协议签订及双向评估工作;5月,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市“政社互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未开展“政社互动”工作的6个乡镇(龙虬镇、汤庄镇、甘垛镇、界首镇、周山镇、菱塘回族乡)全面推行“政社互动”,年底实现全覆盖。
4、推进社区“减负增效”。2月,我市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切实减轻社区负担提升服务群众效能的六项规定”工作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全市社区减负工作,在乡镇(园区)成立了领导协调机构,进一步厘清社区依法工作事项、规范社区印章使用、精简社区台账、清理各类创建达标评比活动、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确保社区减负“六项规定”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5、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3月11日,组织赴XX市、XX市调研学习社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先进理念。4月29日,召开了城乡社区居民需求服务项目交流会,邀请扬大薛平教授进行公益创投业务培训。积极引导广大社会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3月3日,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4月,组织148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参考率达95%以上。10月,组织67人参加省社会工作职业技能考试。12月22日-27日,组织城区16个社区和部分乡镇社区负责人共45人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社区建设研修提升班。
6、推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全市共有社会组织350个,其中社团168个,民非182个。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全年直接登记社会组织64个。加快对社会组织的评估,32家社会组织获得等级评估,已获得评估等级的共128家,评估率50.6%。发挥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作用,已入驻孵化社会组织17家。推动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发展,新登记成立四叶草助残志愿者、红星志愿者协会,多次组织志愿者协会活动,弘扬了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精神。引导社会组织参加XX市第三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4个公益创投项目获上级16万元资助。开展我市首届公益创投大赛,立项10个并资助创投资金30万元。与市优办组织对涉企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开展“回头看”,切实做到政会分开、财产独立、人员分离、职能分开。加强社会组织活力建设,组织两批15家社会组织参加了“送健康送文艺”进乡镇敬老院活动,让五保老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7、完善村规民约。5月,对全市175个行政村20个左右村规民约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XX市村规民约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调研报告》。6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意见》,指导各乡镇(街道、园区)充分认识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保障改善民生
1、城乡低保规范管理。坚持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实施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从7月1日起,城市低保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550元,全市共保障618户1287人,人均月补差310.89元,年发放低保金459.22万元;农村低保从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410元,全市共保障4896户11632人,人均月补差203.94元,年发放低保金2589.98万元。实行动态管理,城市每月审核一次,新增37户81人、退出61户120人;农村每季度审核一次,新增299户794人、退出611户1460人。规范低保运行管理机制,保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有效运行,全市每个村、社区均设立“民生公示栏”,确保低保工作公开透明。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制定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门受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全市乡镇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门受理”窗口实现全覆盖。按每户每月25元的标准,向城市低保家庭发放“实物券”12.84万元;按每户每年80元的标准,向城区低保对象发放水贴3.424万元。
2、特殊群体保障有力。落实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市共保障孤儿173人,其中社会散居158人、儿童福利院集中养育15人,从7月1日起,集中供养、社会散居养育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610元、968元,年发放生活保障金176.72万元。全市共保障农村五保对象4523人,其中集中供养2651人,分散供养1872人,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600元,共发放保障金2353万元。全市共保障城市“三无”老人99人,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240元,年发放保障金115.45万元。
3、医疗救助便民利民。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筹集医疗救助资金1554万元,封顶线提高至9万元,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救助比例从65%提高至70%。保持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正常运行,向14.6万人次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发放救助金877.62万元,为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三无”老人、孤儿、计生特困家庭共18922人参保参合费用257.41万元,全年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1135万元。
4、急难救助全面落实。落实急难家庭救助政策,设立专项基金500万元,全市共救助急难家庭235户,发放救助金224.5万元,其中即时救助93户55.5万元,医疗专项救助142户169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开展临时生活救助,按照困难程度、困难原因等情况给予100—1000元不等的生活救助,全年共救助困难对象7127户,发放临时救助金265.96万元。
5、灾害救助应急有序。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救灾、依法应对”,组织开展系列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在九元社区举行“江苏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授牌仪式;在南海中学组织防震防火紧急疏散演练;特邀地震专家到武安社区开展防灾救灾知识讲座,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制度,设立107万元专项资金,实现全覆盖。修订《XX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落实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确保灾后12小时内落实基本生活救助措施。
6、春节慰问普惠于民。春节前夕,我市组织7个慰问小组,对驻邮部队官兵、优抚对象、老党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孤儿、重大疾病患者、敬老院、市儿童福利院、荷花塘特殊学校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85.54万元,让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2月10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炯来邮走访慰问送桥镇、菱塘回族乡敬老院和4户困难对象,并送上慰问金。2月11日,省民政厅侯学元厅长来邮走访慰问龙虬镇、开发区敬老院和5户困难对象,并送上慰问金。2月16日,XX市委常委姚苏华等领导慰问汤庄镇4户困难家庭、敬老院,并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四)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体系,着力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1、婚姻登记规范管理。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以宣传贯彻《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收养法》为重点,依法办理婚姻、收养登记。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6619对,离婚登记1201对,补发婚姻登记证1108对,证明4403件,免除相关费用16.8万元,办理收养登记63件,无一违规违法登记,无一起婚姻、收养登记投诉,婚姻、收养登记合格率均保持100%。对全市2005年以前、13万对近4000卷乡镇婚姻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移交市档案馆,完成1994—2005年近7万条婚姻登记信息计算机录入,实现全国联网。
2、殡葬改革稳步推进。普惠制殡葬政策全面实施到位,积极推进惠民殡葬改革,按照“从困难群体,分步实施,逐步推开,积极推行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原则,在免除基本火化费680元,免费提供一只300元以内的骨灰盒基础上,今年新增免除遗体运输费120元、遗体冷藏费300元,合计减免四项基本服务费1400元,为6343名群众免除费用742.42万元。组织开展“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主题宣传月暨优质服务月活动,在殡葬单位开展以“文明、惠民、便民、利民”为主题的优质服务活动,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墓园着力做好环境整治,清明节有序接待祭扫群众10万人次以上;高邮馆、临泽馆抓好殡仪服务,全年火化遗体6743具。全面推动乡镇公墓(骨灰堂)规范化建设,多管齐下遏制乱埋乱葬行为发生。
3、流浪乞讨依法救助。全面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困境未成年人保障工作,出台《XX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实施分类保障到位。组织“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生活无着人员街面巡查和应急救助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救助人员的基本利益,共救助社会流浪乞讨人员228人次,其中精神病人29人次,未成年人3人,36名贫困重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得到了医疗救助。
4、加强地名规范化管理。1月26日,召开全市地名命名规范化工作协调会,在对现有地名进行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清理不规范的地名命名。2月12日,我局召开全市地名命名专家评审会,就目前我市亟需变更命名的38条道路进行研讨。5月,通过地名专家评审、社会公开征集等程序,由各乡镇(街道、园区)进行地名命名申请,统一报送至市政府命名审批,赋予新命名的地名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强化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全年共办理小区18个、道路36个、巷道6个。
5、做好平安边界工作。3月,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我市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意见》。10月,开展高邮邗江线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组织实施界桩更换工作,做好调查摸底及更换准备工作,确保按序时进度有效展开。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牢把握“以现代民政为抓手,夯实基础快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拼搏创新,顺利完成全年78项重点工作目标,为建设美丽高邮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体系,提升利民惠民服务水平
1、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强化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5个、老年助餐点20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2家、日间照料中心10家,创成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2家,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15个,城区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94.3%。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从500名增至700名,在开发区、城南新区、送桥镇为新增200名失能、失独及高龄特困老人试点提供服务。健全市、镇、村三级老龄组织网络,成立“市老龄协会”,在菱塘回族乡、临泽镇、送桥镇、卸甲镇、汤庄镇、高邮镇成立乡镇老龄协会。开展“敬老爱心工程”,为城区260名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浴服务。落实“尊老金”制度,向全市2.58万名老人发放“尊老金”2064万元。全年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2000多份。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之星”推选活动,我市3人获XX市“孝亲敬老之星”称号,2人获江苏省“百佳孝星”称号。
2、养老机构规范管理。加强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全市农村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实现全覆盖,全部达省一星以上标准。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对全市所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了消防培训和安全大检查,针对问题逐一整改,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实现敬老院消防全达标。
3、福企管理严格把关。全市共有福利企业97家,职工总数达9711人,安置残疾职工2957人,占职工总数30.45%。组织开展福利企业年审,对2014100家福利企业进行了摸底检查,重点检查企业规范化管理和残疾职工各项待遇落实情况,有效维护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4、福彩销售稳中求进。按照“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办事流程,全力打造阳光福彩”的思路,稳住电脑票销售,重振刮刮乐彩票市场,提升中福在线业绩,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6906万元,其中电脑票2699万元,“快3”3111万元,“即开票”183万元,“中福在线”913万元。
5、慈善工作成效明显。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工作方针,广泛宣传慈善文化,5月17日,召开“5•19慈善一日捐”特殊困难家庭资助仪式,募集慈善资金817.37万元。积极履行“安老、扶幼、助残、助学、助医、济困”的慈善宗旨,组织八大慈善救助项目,发放慈善救助金771.08万元,保持了“五星慈善高邮”荣誉。
(二)全面深化基层群众自治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1、加大和谐社区创建力度。深入开展“四级争创、分档晋级”活动,下发《关于明确省和谐社区示范创建和达标创建工作目标和标准的通知》,细化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御码社区、九园社区创成省和谐示范社区,创XX市和谐示范社区8个,高邮街道被表彰为省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90%、85%。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新建社区综合网络服务平台5家、社区网站2个。
2、推进社区用房达标建设。1月7日、8日,牵头组织财政局、房管局、规划局,对第二批申报验收的城乡社区进行达标验收,城区社区共有4家,农村社区共有20家,验收合格21个,发放第二批以奖代补资金425万元。11月26日,对未达标的临泽镇果林社区、周山镇杨庙社区、龙虬镇龙虬社区进行了达标扫尾验收,城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94%、集镇社区达标全覆盖。
3、建立“政社互动”机制。年初,下发《关于上报“政社互动”工作委托协议书及双向履约评估表的通知》,指导第一批试点的7个乡镇(园区)(高邮街道、开发区马棚街道办事处、送桥镇、临泽镇、卸甲镇、三垛镇、车逻镇)抓紧做好协议签订及双向评估工作;5月,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市“政社互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未开展“政社互动”工作的6个乡镇(龙虬镇、汤庄镇、甘垛镇、界首镇、周山镇、菱塘回族乡)全面推行“政社互动”,年底实现全覆盖。
4、推进社区“减负增效”。2月,我市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切实减轻社区负担提升服务群众效能的六项规定”工作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全市社区减负工作,在乡镇(园区)成立了领导协调机构,进一步厘清社区依法工作事项、规范社区印章使用、精简社区台账、清理各类创建达标评比活动、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确保社区减负“六项规定”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5、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3月11日,组织赴XX市、XX市调研学习社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先进理念。4月29日,召开了城乡社区居民需求服务项目交流会,邀请扬大薛平教授进行公益创投业务培训。积极引导广大社会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3月3日,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4月,组织148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参考率达95%以上。10月,组织67人参加省社会工作职业技能考试。12月22日-27日,组织城区16个社区和部分乡镇社区负责人共45人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社区建设研修提升班。
6、推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全市共有社会组织350个,其中社团168个,民非182个。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全年直接登记社会组织64个。加快对社会组织的评估,32家社会组织获得等级评估,已获得评估等级的共128家,评估率50.6%。发挥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作用,已入驻孵化社会组织17家。推动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发展,新登记成立四叶草助残志愿者、红星志愿者协会,多次组织志愿者协会活动,弘扬了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精神。引导社会组织参加XX市第三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4个公益创投项目获上级16万元资助。开展我市首届公益创投大赛,立项10个并资助创投资金30万元。与市优办组织对涉企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开展“回头看”,切实做到政会分开、财产独立、人员分离、职能分开。加强社会组织活力建设,组织两批15家社会组织参加了“送健康送文艺”进乡镇敬老院活动,让五保老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7、完善村规民约。5月,对全市175个行政村20个左右村规民约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XX市村规民约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调研报告》。6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意见》,指导各乡镇(街道、园区)充分认识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保障改善民生
1、城乡低保规范管理。坚持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实施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从7月1日起,城市低保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550元,全市共保障618户1287人,人均月补差310.89元,年发放低保金459.22万元;农村低保从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410元,全市共保障4896户11632人,人均月补差203.94元,年发放低保金2589.98万元。实行动态管理,城市每月审核一次,新增37户81人、退出61户120人;农村每季度审核一次,新增299户794人、退出611户1460人。规范低保运行管理机制,保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有效运行,全市每个村、社区均设立“民生公示栏”,确保低保工作公开透明。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制定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门受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全市乡镇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门受理”窗口实现全覆盖。按每户每月25元的标准,向城市低保家庭发放“实物券”12.84万元;按每户每年80元的标准,向城区低保对象发放水贴3.424万元。
2、特殊群体保障有力。落实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市共保障孤儿173人,其中社会散居158人、儿童福利院集中养育15人,从7月1日起,集中供养、社会散居养育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610元、968元,年发放生活保障金176.72万元。全市共保障农村五保对象4523人,其中集中供养2651人,分散供养1872人,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600元,共发放保障金2353万元。全市共保障城市“三无”老人99人,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240元,年发放保障金115.45万元。
3、医疗救助便民利民。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筹集医疗救助资金1554万元,封顶线提高至9万元,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救助比例从65%提高至70%。保持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正常运行,向14.6万人次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发放救助金877.62万元,为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三无”老人、孤儿、计生特困家庭共18922人参保参合费用257.41万元,全年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1135万元。
4、急难救助全面落实。落实急难家庭救助政策,设立专项基金500万元,全市共救助急难家庭235户,发放救助金224.5万元,其中即时救助93户55.5万元,医疗专项救助142户169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开展临时生活救助,按照困难程度、困难原因等情况给予100—1000元不等的生活救助,全年共救助困难对象7127户,发放临时救助金265.96万元。
5、灾害救助应急有序。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救灾、依法应对”,组织开展系列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在九元社区举行“江苏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授牌仪式;在南海中学组织防震防火紧急疏散演练;特邀地震专家到武安社区开展防灾救灾知识讲座,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制度,设立107万元专项资金,实现全覆盖。修订《XX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落实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确保灾后12小时内落实基本生活救助措施。
6、春节慰问普惠于民。春节前夕,我市组织7个慰问小组,对驻邮部队官兵、优抚对象、老党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孤儿、重大疾病患者、敬老院、市儿童福利院、荷花塘特殊学校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85.54万元,让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2月10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炯来邮走访慰问送桥镇、菱塘回族乡敬老院和4户困难对象,并送上慰问金。2月11日,省民政厅侯学元厅长来邮走访慰问龙虬镇、开发区敬老院和5户困难对象,并送上慰问金。2月16日,XX市委常委姚苏华等领导慰问汤庄镇4户困难家庭、敬老院,并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四)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体系,着力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1、婚姻登记规范管理。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以宣传贯彻《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收养法》为重点,依法办理婚姻、收养登记。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6619对,离婚登记1201对,补发婚姻登记证1108对,证明4403件,免除相关费用16.8万元,办理收养登记63件,无一违规违法登记,无一起婚姻、收养登记投诉,婚姻、收养登记合格率均保持100%。对全市2005年以前、13万对近4000卷乡镇婚姻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移交市档案馆,完成1994—2005年近7万条婚姻登记信息计算机录入,实现全国联网。
2、殡葬改革稳步推进。普惠制殡葬政策全面实施到位,积极推进惠民殡葬改革,按照“从困难群体,分步实施,逐步推开,积极推行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原则,在免除基本火化费680元,免费提供一只300元以内的骨灰盒基础上,今年新增免除遗体运输费120元、遗体冷藏费300元,合计减免四项基本服务费1400元,为6343名群众免除费用742.42万元。组织开展“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主题宣传月暨优质服务月活动,在殡葬单位开展以“文明、惠民、便民、利民”为主题的优质服务活动,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墓园着力做好环境整治,清明节有序接待祭扫群众10万人次以上;高邮馆、临泽馆抓好殡仪服务,全年火化遗体6743具。全面推动乡镇公墓(骨灰堂)规范化建设,多管齐下遏制乱埋乱葬行为发生。
3、流浪乞讨依法救助。全面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困境未成年人保障工作,出台《XX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实施分类保障到位。组织“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生活无着人员街面巡查和应急救助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救助人员的基本利益,共救助社会流浪乞讨人员228人次,其中精神病人29人次,未成年人3人,36名贫困重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得到了医疗救助。
4、加强地名规范化管理。1月26日,召开全市地名命名规范化工作协调会,在对现有地名进行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清理不规范的地名命名。2月12日,我局召开全市地名命名专家评审会,就目前我市亟需变更命名的38条道路进行研讨。5月,通过地名专家评审、社会公开征集等程序,由各乡镇(街道、园区)进行地名命名申请,统一报送至市政府命名审批,赋予新命名的地名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强化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全年共办理小区18个、道路36个、巷道6个。
5、做好平安边界工作。3月,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我市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意见》。10月,开展高邮邗江线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组织实施界桩更换工作,做好调查摸底及更换准备工作,确保按序时进度有效展开。
(五)构建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优抚政策全面落实。连续18年实施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从7月1日起提高32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全年共发放各类抚恤补助资金3900多万元,确保按时足额打卡发放到位。为3名参战退役人员、5名带病回乡退伍人员、227名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伍老兵、7名60周岁烈士子女新办了生活补助。按照年13811元的标准,兑现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做好846名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属定补发放工作。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完善“一站式”结算服务,为29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办理参保参合,向782人次发放住院医疗补助金68.46万元。加快重点优抚对象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全市5811名优抚对象办理了抚恤补助证,全年换发、补发《烈士证明书》6份,《残疾军人证》10本。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慰问机制,发放慰问金240万元。全面落实优抚对象“三免费”优待政策,并分别下发通知,全市32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体检。
2、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下发《关于加强乡镇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作的意见》,确保烈士纪念设施庄严整洁。清明节期间,烈士陵园接待祭扫革命烈士墓8万多人次,9月30日举行烈士公祭仪式,在邮四套班子领导、机关部门单位、社会各界人士800多人参加活动。
3、最后一役纪念馆扬名全国。自2014年12月26日开馆以来,积极发挥教育基地作用,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已接待中央、省、扬州各级媒体和各级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界群众达8万人次,8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市委、市政府对纪念馆及周边地块进行了重新规划,启动“三大广场”建设工程,12月26日举行了胜利广场一期工程竣工仪式。
4、退役安置城乡一体。认真贯彻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共接收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367人,其中城镇兵117人、农村兵250人。实行城乡一体化安置,补助金同标准执行,共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生活补助费1167.66万元。依法妥善安置符合就业条件12人(其中11人岗位安置,1人选择自主就业)。抓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327名退役士兵参加培训,参训率达86%,结业率、资格证书获取率均达98%,就业率达95%。2015年秋季共接收退役士兵244人,已有196人参加教育培训。切实抓好军休服务管理,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确保“两个待遇”得到落实。
5、双拥创建成果巩固。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双拥工作意见和考核实施细则,明确了全年双拥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召开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和双拥联席会2次。广泛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利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进行双拥和国防教育宣传,在村、社区建设青年民兵之家,设立“国防角”,发送公益宣传短信1万条。春节、八一期间,市领导分别走访了驻邮部队官兵、军干所老同志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到乡镇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向优抚对象送年画、春联2100余副。“双拥活动月”、“庆八一”、抗战纪念日和国防教育日期间,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军民联欢文艺演出,印发慰问信,组织开展专题国防讲座等活动,营造了军政军民团结的浓厚氛围。12月28日,市领导参加了“海军雄鹰团”命名50周年活动,积极协调开展海军“高邮湖”舰军地结对共建、筹备入列工作。
六、夯实部门综合能力体系,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1、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党员示范岗”、“为党增光辉”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民政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注民生、善待百姓,认真落实好各项民生保障政策,着力破解群众急盼急需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敢于打破常规,树立超前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努力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2、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XX市委20条实施意见、XX市委15条实施意见,组织学习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积极打造廉政文化阵地,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于11月被命名为“XX市纪委廉政文化示范点”。
3、大力推进民政法治建设。制定《2015年民政系统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确保法治工作有序落实;加强制度建设,新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管理办法》,明确文件制定的计划、起草等具体程序;修订完善了《行政审批工作规定》、《行政处罚实施规定》。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向社会集中公布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清单,指导窗口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全年办理行政许可62件、行政确认10793件、行政给付27789件、其他权力45件。
4、认真做好信访、计财、群团等工作。切实增强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责任感,全年共办理群众来信96件,处理举报件16起,网上信访104件,阳光信访24件,接待群众来访114人次,一次性办结率100%。科学合理编制民政财务预决算,加强统计台账信息化建设,严格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对低保、优抚、福彩公益金等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督查,确保民政资金安全使用。积极向上争取国资,全年到账资金7883.35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3417.83万元,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2600万目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件、政协委员提案8件,办结率100%,代表委员满意、基本满意率100%。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队伍建设,6月完成第六届团支部改选,组织参加机关工委庆七一文艺汇演,开展庆十一系统文体活动、与教育、城建部门团组织联合举办圣诞相亲联谊会等活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成立单位职工互助互济会,有力提升了群团组织活力和服务民政事业发展的功能。
第三篇:市民政局双拥办副主任18述职述德述廉述法报告
市民政局双拥办副主任2018述职述德述廉述法报告
一年来,在上级机关的指导、民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严格按照省双拥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为目标,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了双拥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理论正思想
年初,按照上级学习计划,结合本人实际,制定了个人学理论计划,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和网络系统学习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点文献书籍和“七一”
讲话、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等精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了总书记关于这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融入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和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局党委组织的理论学习,注重抓好上级规定的必读书目的学习,还采取集中读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阅读了历史、哲学等方面书籍,认真撰写每一篇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为使理论进入思想,自己经常带着新认识,与大家一起讨论辩析;带着疑难点,关注专家教授的释疑解惑;带着目的性,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二、抓履职强素质
工作中,我和办公室及全市双拥系统的同志们一道,齐心协力,扎实有序推进,圆满完成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任务。一是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
冠”。7月29日,我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顺利实现“八连冠”,新沂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在苏北率先实现突破。8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我市双拥工作表彰会,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双拥模范表彰大会精神,表彰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号召军地双方大力弘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全面开启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新征程。二是建成开放全国首家双拥主题展览馆。6月15日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开馆仪式,标志着全国首家双拥主题展览馆建成并开放。三是军地共建扎实有效。春节、八一建军节前夕,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走访慰问驻徐部队保障工作,并协调配合市委办、政府办做好省委书记李强、省长石泰峰慰问装甲二旅和我市组团慰问“徐州舰”组建10周年庆典仪式相关保障工作。军地举行春节团拜会、义务植树、“最美家庭讲好家训”万场巡讲报告会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协调徐州军分区、市教育局
共同做好2016军人子女中考优待、小升初及入小学等工作。四是军民融合式发展持续推进。持续推进73089部队与徐工集团军民融合发展建设项目和“徐州舰”官兵学历提升项目。8月26日,徐州市人大授予“徐州舰”全体官兵“徐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感到履职中仍有差距:学习进入思想的深度不够,还没有真正把理论学习当作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缺乏自觉学、主动学的动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还不够经常,可以说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得不够,挖得不深。下一步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抓学习。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摆在自身建设的首要位置,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最新理论,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二要抓作风。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
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三要抓创新。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
三、立品德强修养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在平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始终重视加强品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一是抓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化解问题的举措,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抓作风改进。本人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以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引领、要求自己,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扎扎实实地推动双拥工作。坚持深入部队
第一线,开展调研,听取意见,思考服务基层,推动双拥工作的好办法,有力地推动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是抓品德修养。本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修养作为干事创业的内在引领,崇尚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带领所属人员加强党情、国情、省情和市情的学习,努力培养无私奉献、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淡泊名利、谦虚谨慎等核心价值观内涵。注重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选择个人爱好,培养积极、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牢记“两个务必”,以焦裕禄、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持思想上艰苦、工作上吃苦、生活上清苦、党性锻炼上刻苦,努力以己之苦换群众之好、以己之苦换群众之甜,乐做双拥事业辛勤耕耘的“老黄牛”。
四、守廉洁作表率
一是带头学习廉政规定。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分析查找自身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增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带头廉洁自律。时刻绷紧党纪国法这根弦,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绝不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不违反财经纪律。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三是带头厉行勤俭节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不到高档场所消费。坚决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走的不走、不该动的不动,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风,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不攀比、不讲排场。
五、学法规办好事
一年来,本人始终坚持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不断增强自己学法知法、依法办事、执法为民、尊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2016年,我们双拥工作因为严格依法操作,按规定办事,又能在法定的许可范围内,积极主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受到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四篇:市民政局接受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工作报告
保山市民政局2006年以来的
工作报告
尊敬的杨副主任、评议组的各位领导:
根据保山市人大常委会2011监督工作的安排,我代表保山市民政局,就2006年以来的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2006年以来,保山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指导帮助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围绕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履行“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各项民政工作得到了有力加强和较快发展。
一、取得的成绩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月保障标准从2006年的的166元每人 每月(五县区)提至2010年的213元每人每月(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和228元每人每月(腾冲县)。截止2011年6月全市有28555户43651人进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其中:隆阳区18509人,施甸县7727人,腾冲县5861人,龙陵县5255人,昌宁县6299人),月发放保障金707.37万元,1至6月累计发放26.1785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4242.74万元,人均月补助162.07元。农村低保。2007年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对象从2007年的1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2.41万人,人均月补助水平从30元增加到现在的70元。2010年共支出农村低保金17192.41万元,2011年 1-6月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261.82万元。
二是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得到推进。全市 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符合《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条件的五保对象18629户2109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0.95%。目前,全市五县(区)农村五保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集中供养标准为350元至550元。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9所,现有床位1047张,集中供养906人,还有10所敬老院正在建设之中。
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按每人30元的参合标准,对全市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2个边境县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边境一线农村群众新农合个人缴纳的参合资金给予全额补助,并资助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 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隆阳区2006年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试点,2008年在全市全面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2010年10月,隆阳区开展老人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手工操作模式)试点工作。农村医疗救助。到2010年农村医疗救助达292483人次,累计支出救助资金4595.37万元,2011年上半年救助15512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375.9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到2010年城市医疗救助困难群众4039人次,支出资金1126.51万元,2011年上半年救助1402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80.86万元。
四是启动城乡临时救助制度。2008年,启动了城乡临时救助制度,对困难群众出现的特殊问题,给予了必要的临时救助。2011年上半年临时救助共救助了10955人,共支出救助资金876.4万元,充分保障了城乡低保边缘群众的基本生活,整体发挥城乡社会救助效能。
(二)完成了繁重艰巨的救灾任务,救灾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至今,全市累计拨发救灾款17890万元,其中生活救济款11302万元,救济灾民近150多万人次;拨发灾民建房款6588万元。及时履行了腾冲2007年“7.19”年特大大泥石流灾害、2009年腾冲森林火灾、2010年百年一遇特大旱灾和2010年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9.01”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灾害的各项救灾任务,保证了灾民基本生活。全面完成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2010年旱灾的接受捐赠工作。全面实施农村民房灾害保险工作,从2010年1月1日开始,政府投入资金510多万元,为全市51万多户农村居民开展民房灾害保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是村民自治不断完善。2007年,市委、市政府连续两次表彰命名了一批村民自治模范乡镇、村民自治模范村和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2010年又命名表彰了70名优秀村干部。同时,全市还涌显出了一批全国和全省的民主法治示范村,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被评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有13个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10年全市70个乡镇的872个村圆满完成了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任务。通过换届选举,新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4552人。选出村民小组长10869人,登记选民总数为1580313人,参选率达94.6%。积极稳妥地推进“一肩挑”和“交叉任职”,511个村实现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高了妇女任职比例,共选出女性村“两委”成员1520名。
二是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切实把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作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保山的基础工程,有力推进全市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 1月,我市隆阳区黉学社区、腾冲县秀峰社区荣获“省和谐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同年10月黉学社区又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荣誉。
(四)社会福利和社会专项事务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一是城乡社会福利工作保持了较快发展。开展了“明天计划”、“重生行动”、“疝气手术康复计划”、“义肢助残”活动等项目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工作。保山市儿童福利院、保山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预计 2011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保山市民政精神病医院和腾冲县安定医院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二是社会组织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到2010年末,全市社会组织共300个(市级95个),较2005年增长75%。其中社会团体由2005年的142个增加到2010年10月的24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由2005年的29个增加到2010年10月的53个。分布在各个领域,形成了门类繁多,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殡葬改革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市委成立了市长为组长、市纪委书记、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保山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隆阳区、腾冲县先后制定了殡葬改革实施细则,腾冲县出台了遗体火化奖励暂行办法。2006年至2010年隆阳区、腾冲县共火化遗体 3995具。新建昌宁、施甸两县殡仪馆。2008年4月配发给昌宁、施甸、龙陵县3辆殡仪服务车,为推进殡葬改革创造了条件。
四是区划地名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完善。2006年以来,完成了涉及29 个乡镇、减少13个乡镇、减幅15.85% 的税费改革撤并乡镇工作。依法公布我市已勘定的165 条 2602.023 公里的乡镇行政区域法定界线。完成了全市第一轮23条县级行政区域1471.714公里界线和界桩的联检工作。2006年12月8日成立了保山市地名委员会。积极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边界纠纷不断减少,边民安居乐业。实施了地名信息建设,建立市县两级地名数据库。2007年7月编辑出版保山市行政区划图,依法公布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市、县、乡、村四级标准地名。
五是福利彩票销售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以来销售福利彩票28000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9300万元。福彩资助项目177个,资助金额4531万元。
六是婚姻登记管理、社会救助、收养登记等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
(五)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一是双拥工作有新突破。据不完全统计,2006至2010年,全市共为部队赠送各种慰问品达3.2万件,安排慰问经费370万元。2007年在全市双拥工作表彰大会上有28个双拥模范单位,29个双拥先进单位和61个双拥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二是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全市有各类优抚对象14120人,其中烈属176人,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家属172人,残疾军人792人,在乡老复员军人4157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700 人,“两参人员”7123人,近年来几次提高了抚恤补助标准,发放及时足额。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落实率达100%,户均年优待651元,最高达到1223元。为1675户优抚对象办理了房产保险,保值350万元,支付保金10万元。积极开展解“三难”、“爱心献功臣”、“爱心献功臣”巡回医疗等活动,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共收到捐款17.6万元,各县区自筹32万元,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1800人次,住房难500户,治病难1200人。为3500多名优抚对象看病义诊。
三是安置工作健康有序开展。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5年,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2200人,其中农村义务兵1760人,城镇义务兵500人,转业士官60人,纳入城镇安置的共560人,自谋职业540人。自2007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率均为100%。
(六)老龄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保山市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分管副市长任老龄委主任,下设正处级办公室,由民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都相继成立了老龄办和老龄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功能,老有所养落到实处。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市有7.54万人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5.81万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 7 工作,施甸县列入全省16个新农保试点县之一,2009年共为39618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月发放养老金55元。对236500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且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特困、五保、残疾老年人,帮助其交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费用,每年共支出参合费473万元。
三是大力兴办老年福利设施,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养老福利机构建设,老年服务设施有了明显改善。隆阳区、腾冲县敬老公寓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龙陵县中心敬老院已经完工;施甸县中心敬老院省级建设项目资金150万元。昌宁县投资1300万元的县中心敬老院正在筹建之中。老年教育步伐加快,全市各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在校学员达6370多人。全市22个社区设立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生活、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星光老年之年”。农村老年协会“百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成立老年协会625个,会员达80097人。
四是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确保老年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26项优待政策得到落实,从2008年3月1日起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全市实行了对80周岁以上不满100周岁的老年人和100周岁以上的寿星老人给予保健补助和长寿补助。2010年7月1日起,我市高龄老人生活补助进行了提标,提标后执行标准为80—89周岁每人每月为20元;90—99周 岁每人每月为30元;10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为200元。2006年以来,全市共接待老年人电话咨询约6000多次,接待来访人员2500人次,调处涉老案件达400多件。
(七)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几年来,局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民主决策、规范管理、措施得当,全市民政工作者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民政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在市直民政系统五个党支部中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三查三看”教育和向杨善洲同志学等活动;开展了全省民政行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隆阳区婚姻登记处、隆阳区殡仪馆、施甸县甸阳镇民政办、腾冲敬老院被评为全省首批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认真按照“一岗双责”责任制要求,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每年都对五县区民政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审计,确保了民政资金安全运行;健全和完善了局机关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按计划完成了社会救助等信息化项目建设。
二、民政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我们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但是离市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主要特点 一是突出实效,狠抓重点。市政府领导和局领导先后多次率领相关科室到民政厅汇报工作,充分利用民政部、民政厅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到我市视察调研的机会,千方百计反映我市民政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民政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中央和省级投入的大幅度增长,民政事业费从2006年的1.0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约5.2亿元,2011年预计6亿元。各种补助标准得到全面提高,使民政对象真正得到实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了重大实效。
二是突出基础,狠抓项目。狠抓民政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民政事业可持续发展。世纪金源集团资助腾冲县敬老公寓、隆阳区敬老院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儿童福利院和市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市民政精神病医院改扩建、市军供站改扩建、腾冲县安定医院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市救灾救济中心完成土地征用和“三通一平”;施甸、昌宁殡仪馆建设顺利已经验收即将投入使用;龙陵县中心敬老院建设正在扫尾;各县规划立项建设56个农村敬老院。积极推进民政信息系统建设,有力推进“数字民政”建设步伐,从而提高民政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突出创新,狠抓培训。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先后转发了中央、省出台的多个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管理制 度的创新和完善;市政府2010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意见》,全市基层民政工作得到加强;全市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由城市向农村推进;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初步建立了涉诉特困人员的司法救助制度;建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钩联系帮扶社区制度,使社区共建共享迈出新的步伐;安排了市县新任民政局长、副局长到民政部培训15人次,安排市县民政工作人员到全国各地交流参观,学习考察150多人次,安排全市5个边境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参加了全省边境县边境乡镇民政助理员业务培训,安排人员参加全省老龄系统行政执法暨信息统计工作培训。这些制度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保山市民政事业的发展。
四是突出责任,完善机制。每年市局都与各县区民政局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救灾救济、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福利、殡葬、社会组织管理、自身建设等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范围;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局机关设立了实施四项制度意见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通过政务公开栏、96128网络查询专线和政风行风上线等形式,定期向社会通报民政重点工作、公示重要事项,提供政务信息查询服务,主动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了对民政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四项制度”建设,结合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和“三查三看”教育等活动及时对现有政策措施进行了清理,建立健全了局机关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有力地推进了民政工作的法制化和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廉洁民政”建设,进一步加大专项执法监察力度,对救灾资金、福彩公益金、低保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对优抚安置政策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和执法监察。组织参加了全省各项工作交叉大检查,确保民政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政工作现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二是落实资金难度大,项目进展缓慢;三是各项工作发展不平衡;四是民政工作规划相对滞后;五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民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所承担的民政工作任务要求不相适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结合本次市人大常委会对我们工作评议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思路,落实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未来五年民政工作规划
“十二五”期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解决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维护和保障人民 12 群众的基本权益,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基本任务,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强一堡”和转方式调结构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内容和机制,努力提高民政行政管理、社会服务能力和民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 “五个有五更加”即:项目建设有新推进;难点工作有新突破;服务手段有新提升;工作作风有新转变;团结协作有新增进。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工作的机制更加科学;工作的项目支撑更加完备;城乡和区域民政事业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服务质量更加满意。
(一)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全面实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全市与自然灾害救助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建立和完善全市救灾救济储备设施。完善各县区经常性社会接收捐赠站点。实施以减灾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为重点的减灾宣传教育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二)完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救助,积极探索和开展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认真落实农村五 保供养政策,提高供养水平,推进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建立和完善全市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基本设施。
(三)发展壮大社会福利事业。加大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整合社会福利服务的设施,加快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构建新型社会福利服务系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福利服务需求,逐步实现社会福利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
(四)建立完善县区慈善机构设置。形成政府大力引导,社会广泛支持,群众踊跃参与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培育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现代慈善意识,营造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扩大福利彩票发行规模,筹措更多公益金。探索建立志愿者劳动储备制度,在大中学生、党政干部、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员和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中倡导开展义工活动。
(五)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按每百户200平方米的标准,把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活动用房配置到位。每个城市街道拥有一个不低于600平方米,具有示范、培训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拥有不低于4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
(六)建立以双拥工作为龙头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努力推进拥军优属工作社会化,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抚、安置工作。坚持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优抚制度,继续贯彻“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的方针,全面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逐步提高烈军属、伤残军人的优待抚恤标准和老复员军人的补助标准。
(七)全面推进城乡基层群众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深入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总结推广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促进社区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健全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村民小组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健全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法律政策规定的选举程序,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划,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务公开和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八)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重点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慈善性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加快培育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领域的社会组织。及时有效查处非法和违法社会组织,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九)抓好殡葬改革、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救助管理,加强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继争取全市的火化率达到25%以上。修改完善《保山市殡葬管理条例》。规划保山中心城市及周边殡葬公墓,县区完成公墓规划。加强殡仪馆建设,提高殡仪服务水平。继续做好经营性公墓的管理和建设工作,加强对经营性公墓的建设和经营情况的监督,严格公墓年审制度,确保全市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的良性发展。加大依法进行婚姻登记管理力度。加强对《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宣传、普及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做好救助管理工作。
(十)加强区划地名管理,为促进保山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按照保山市城市规划总体部署,加强行政区划战略研究,科学设置行政区划,探索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推进区位重要、发展较快的县改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适度撤并乡镇,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立足于社会公众需要,全力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探索市场运作有偿地名,逐步建立标准规范、方便及时、适应社会需要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和完善地名管理与服务的规章,严格地名命名、更名的程序和审批。完成城乡村三级地名标志设置专项工作。实施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制 16 度和界线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及时调解和处理边界纠纷。编制市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标准地名图。
第五篇:XX市民政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
XX市民政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推动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设平安XX、法制XX,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XX市委政法委员会关于印发〈XX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基层群众服务能力和社会环境,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努力创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受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XX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层基础。
二、总体目标
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深入开展基层自治建设、城乡社区协商、关爱帮扶弱势群体、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组织体系建设等工作,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作用,部门联动,主动作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努力创造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方法、新成果、新制度、新理念治理方式,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体现在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坚持为民宗旨。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治理中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坚持系统思维。
将社会治理放到民政业务高质量发展全局中谋划,统筹各项任务,部门协同联动,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四)坚持共建共治。
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四、工作任务
(一)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
1.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整体设计、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执行、监督各领域各环节,做好群众安全感巩固提升工作,推动社会治理融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2.完善基层组织运行机制。统筹上级部门支持社区的政策,整合资金、资源、项目等,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对社区内有关重要事项决定、资金使用等,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稳妥有序推进市域内村改社区工作,同步调整或者成立党组织,跟进和加强党的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保持市域社会治理定力
1.推动乡镇治理创新。配合机构编制部门推动乡镇(街道)赋权赋能,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规范“四合一”组建要求,组建乡镇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逐步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以“法治”推动乡镇治理。
2.深化一村一警战略。配合公安部门深化社区警务战略,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法律咨询,每个村(社区)设立一个警务室,实现“一社区(村)一警(辅警)”100%覆盖。配合组织部门,建设完善社区物业党建机制,推动相关机制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融合。
3.坚持扫黑除恶常态。配合政法部门推动“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延伸,着眼于无违法上访、无刑事案件、无邪教、无黑恶势力、无公共安全事故、无毒害、无群体性事件等目标,把村(社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抓,从源头上制止“带病”进村委任职,杜绝黑恶势力操纵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通过遴选,群众民主选举“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人选为村(社区)干部。加强法治、德育教育,创建平安、和谐、治安良好的村委(社区)。
4.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配合宣传部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配合司法部门大力开展法制示范村建设。激发中华儿女理想信念和爱国热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发挥德治教化作用,促进市域社会治理内力
1.引领道德领域建设。牵头全面推进和规范基层群众道德养成,村(社区)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评议机制,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向善,摒弃旧思想、旧观念,崇尚新时代、新观念。设立善行榜、义举榜、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工作,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形成良好的道德约束激励机制,引导村(居)民做学法、知法、守法,做道德公民。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坚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三社联动”,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工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大力培育乡风文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农村产权制改革,因地制宜、连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改造,持续推进“美丽XX”乡村建设,开展美丽村屯示范点创建,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平安和谐的新农村。
(四)发挥自治强基作用,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活力
1.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指导各村(社区)完善和制定切合实际、与时俱进、实用管用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监督和奖惩机制。通过制定管用的村规民约,改变村(居)民行为、观念,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动村(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
2.厘清权责完善监督机制。负责制定县(区)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在村(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依法确定村(社区)工作事项。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合理确定其管辖规模和范围。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强对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监督。
3.构建民主协商群众组织。指导全市村(社区)建立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营造团结和谐村(社区)。
4.完善民主协商制度。配合组织部门,加强市域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建设。全面推行落实城乡村(社区)协商制度,制定协商议事规则、厘清协商事项清单,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老退休干部、德高望重人士在基层协商中的主要作用,实现“有事好商量、小事不出村”良好格局,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村(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市100%村(社区)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做到“四议两公开”,提高村委(社区)公信力。
5.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1)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社会组织的正确政治方向。发挥社会组织管理领导小组的作用,登记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协调配合,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诚信建设。
(2)加强市本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营管理,强化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人才培养,开展乡镇社会工作站试点工作,力争年内有30%的乡镇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整合各类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6.完善群众参与渠道。
(1)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培育发展成立河池市社会工作协会,扶持县级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鼓励基层民政事业单位干部和社区干部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推进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融合发展。
(2)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对各县(区)和各单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志愿者注册比例,力争达到常住人口的15%以上。
(3)鼓励城乡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搭建群众参与平台。
(五)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动力
1.完善网格化管理平台。配合政法部门,优化全市1657个村(社区)以及住宅小区或居民小组网格化设置,合理配置网格员,加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宣传力度,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齐抓共管,推动工作落实。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络,避免各自为政。配合组织部门,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推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和党员积分管理,引导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发挥作用。
2.积极推进一证通办。进一步改善村委(社区)基础设施,配合大数据发展部门提高公共能力和水平,配备现代化办公系统,充分利用市大数据发展局的大数据平台,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建立和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有关公共服务事项凭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一证办通”,实现群众少跑腿能办事,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广大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公信力和满意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民政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组织谋划。各县(区)民政局要进一步提高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主动作为,主动对接,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具体落实,共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二)细化分解任务。
各县(区)、各科室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做好工作安排,明确工作责任,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三)加强督促检查。
各牵头科室要对各县(区)推动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