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绍兴市物业管理条例
绍兴市区物业管理办法全文(201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绍兴市区范围内的物业管理、使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第四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下简称市物业主管部门)负责市区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下简称区物业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对辖区内日常物业管理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日常运作开展业务指导
规划部门负责新建物业项目的统一规划,按规定配置各类公建配套设施;对涉及建成的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调整的申请进行审核;协调解决涉及规划的历史遗留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配合城管执法部门查处物业区域内的违法建设行为。
公安消防部门负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落实治安、消防管理措施;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划分停车位及行车路线,明确停放要求;对物业管理区域内严重阻塞交通、占用消防通道等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依法处置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交通事故;定期对物业管理区域内消防设施和消防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依法处理物业管理区域内破坏消防设施的行为。
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有关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违法建设、经营性固定设备噪声污染以及饮食服务企业未按环评审批要求排污等违法行为;加强物业管理区域内犬类的日常管理工作。
价格部门负责对物业服务活动中的各项收费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违规收费行为进行查处。
工商部门依法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非法广告行为和其规定职责范围内的无照经营等行为。
质监部门负责物业管理区域内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特种设备目录》规定范围的电梯、机械式停车设备、锅炉等的安全监察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因工业企业生产引发的噪声、废气超标等违法行为。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有关物业管理的财政扶持政策,集中配置资金,支持物业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奖励物业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争先创优。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的责任,确保物业管理区域内各项公共服务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协助区物业管理部门做好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居民委员会应当指导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
第六条 各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区物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辖区内物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并建立物业管理争议化解和纠纷处理工作机制,为处理物业管理争议和纠纷提供便利。联席会议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召集。
第二章 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第七条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并遵守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及物业服务合同约定。
第八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
业主大会应当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相应的职责。
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人数较少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可以不成立业主大会,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职责。
第九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物业管理区域由区物业管理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根据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配置、建筑规模、社区建设等因素划分。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征求居民委员会的意见。
新建住宅区,包括分期建设或者两个以上单位开发建设的住宅区,拥有共同的配套设施设备的,应当划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旧城区规划范围内新开发建设的住宅,与周边原有住宅区房屋相毗连的,经相关业主同意,可以归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第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开发建设单位或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向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牵头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召开首次业主大会:
(一)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物业总建筑面积百分之六十以上的;
(二)首套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已满两年,且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物业总建筑面积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符合前款第(一)、(二)项条件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业主也可以向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以下简称筹备组)由业主代表、建设单位代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代表和居民委员会代表组成。业主代表的产生,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组织业主推荐。
筹备组成员人数应为单数,其中业主代表人数不低于筹备组总人数的一半。筹备组组长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代表担任。
筹备组成员名单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日内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筹备组应当做好以下筹备工作:
(一)确认并公示业主身份、业主人数以及所拥有的专有部分面积;
(二)确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
(三)草拟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四)依法确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表决规则;
(五)制定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产生办法;
(六)制定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
(七)完成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其他准备工作。
筹备组应当于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十五日前将会议时间、地点、议题、议程和筹备情况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并告知区物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受告知的单位应派代表参加,并予以指导。
第十二条 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应当在物业项目交付使用备案前,一次性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交纳筹备经费,由其代收代管,用于首次业主大会筹备使用。具体预缴标准为5万平方米以下的为每平方米1元,超出5万平方米以上的部分为每平方米0.5元。
筹备经费应当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业主委员会基本的办公用品可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从建设单位缴纳的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经费中列支。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后,筹备组应当将筹备经费的使用情况、结余情况向全体业主公布,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
第十三条 业主大会会议可采用集体讨论、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但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参加。
业主因故不能参加业主大会会议的,可以书面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会议。凡需书面投票表决的,表决意见应由业主本人签名。
业主大会作出决定,必须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对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作出决定,必须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逾期不参加投票的业主的专有部分建筑面积和人数是否计入已表决的多数专有部分建筑面积和人数,由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约定,并按《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业主大会在其职责范围内作出的决定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
第十四条 业主大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业主大会定期会议应当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召开。
物业管理区域内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业主提议或符合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条件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
业主委员会未按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定期会议,或者发生应当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的情况,业主委员会不履行组织召开会议职责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可以责令业主委员会限期召开;逾期仍不召开的,可以由物业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组织召开。
第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
第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自选举产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持下列材料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区物业管理部门备案:
(一)业主委员会成立(换届)备案表;
(二)业主大会会议记录和会议决定;
(三)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管理规约等;
(四)业主委员会委员名单;
(四)业主大会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区物业管理部门应当对依法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出具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备案证明和印章刻制证明。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刻制和使用印章。
业主委员会备案的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重新备案。
第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的任期为三至五年,具体由业主大会决定,任期届满自行终止。业主委员会委员可以连选连任。业主委员会在任期届满的三个月前,应当书面报告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并按照规定开展换届选举工作。
第十八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分期开发的建设项目,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应当根据分期开发的物业面积和进度等因素,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应明确增补业主委员会委员的办法。物业管理区域内尚未出售和虽已出售尚未交付的物业由开发建设单位履行业主职责。
第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会议由主任或者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召开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出席,所作决定须经业主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
业主委员会需要讨论、决定的事项应当于会议召开三日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听取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的建议和意见。
第二十条 业主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业主委员会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保管的有关凭证、档案等资料、印章以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财物,移交给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并完成交接工作。
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在任期内提前终止的,应当在终止之日起三日内向本届业主委员会移交由其保管的前款所列资料及财物。
拒不移交本条第一、二款所述物品的,业主委员会可以请求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或者公安机关协助移交。
第二十一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运作经费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有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收益的,运作经费可以在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收益中列支,具体额度由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或者业主委员会提出意见,并在业主大会会议上表决通过后执行。
业主委员会应当每年公布上一年度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运作经费的使用情况,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 临时管理规约、管理规约应当对下列事项作出约定:
(一)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二)物业管理用房的使用和经营;
(三)业主合理使用物业专有部分的权利和义务;
(四)物业屋面、外墙、门窗的装修和户外设施的安装规范;
(五)维护物业管理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的权利和义务;
(六)业主分担物业管理区域各类规定费用和分配各类收益的方式;
(七)违反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
(八)其他由管理规约规定的内容。
管理规约自业主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对全体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均具有约束力。
第二十三条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应当就业主大会的议事方式、表决程序、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和人数、任期、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的活动经费等事项作出规定。
第三章 前期物业管理
第二十四条 住宅物业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区物业管理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可以采取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一)投标人少于三个的;
(二)多层或多层和高层结合、规划总建筑面积小于4万平方米的;
(三)独立高层、别墅区规划总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在销售物业前应当制定临时管理规约,作为物业买卖合同的附件。临时管理规约的内容,不得损害物业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建设单位在销售物业时应当将临时管理规约向物业买受人予以明示,并有义务作出说明。
物业买受人在与建设单位签订物业买卖合同时,应当对遵守临时管理规约予以书面承诺。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签订的物业买卖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期限尚未届满,但业主大会已按规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自业主委员会与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之日起,该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期限届满,业主大会没有成立或者业主大会未作出选聘或续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决定,前期物业服务企业自愿按照原合同约定继续提供服务的,建设单位可与物业服务企业续签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期限至业主大会作出选聘或续聘决定为止。
第二十八条 物业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物业服务企业接管物业时,应当对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相关场地进行查验,作相应记录,发现与竣工验收资料不相符合或者有质量问题的,应当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与建设单位签订承接查验协议,物业承接查验协议应当对物业承接查验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及其时限、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
第二十九条 项目交付使用备案前,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将验收合格的供水、供电、供气、邮政、通信、有线电视、路灯、化粪池等共用设施设备移交给相关专业单位负责管理。相关专业单位应当及时接收。
第三十条 在办理物业交接手续时,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分幢分层平面图和套型图,物业区域内道路、地下停车库、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二)共用设施设备清单;
(三)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
(四)物业质量保修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五)业主名册;
(六)物业管理需要的其他资料。
物业交接完毕三十日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其中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相关场地查验记录、资料移交清单、物业管理用房交接单等资料交区物业管理部门备存。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上述接收的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物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千分之七的比例配置物业管理用房,其中千分之三为物业管理办公用房,千分之四为物业管理经营用房;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均为非住宅的,物业管理用房的配置比例为物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的千分之三。每个物业项目物业管理用房总建筑面积应不低于8平方米。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的物业管理经营用房的使用及经营收益的使用应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载明。
经济适用住房项目,除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配置物业管理用房外,还应当额外配置不小于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千分之二的物业管理经营用房,计入建设成本,项目在管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经营,用于补贴物业服务费的不足。
因依法调整规划,物业竣工验收后的实测地上建筑面积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建筑面积的,建设单位应当对超过部分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比例补充配置物业管理用房;确实无法补充配置的,应当按照该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平均销售价格支付不足部分的相应价款,列入专项维修资金或者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用于物业管理方面的其他需要。
第三十二条 物业管理用房应当与新建物业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其面积、位置应当在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中载明。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新建物业规划审批时应当征求区物业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的意见,确定物业管理用房的面积、位置,并在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中载明,在单层平面图上盖章确认。建设单位应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证之前到区物业管理部门就物业管理用房进行预留确认,并将前期物业管理有关资料交区物业管理部门。
第三十三条 物业管理用房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同所有。建设单位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对物业管理用房一并申请登记,由房屋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不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第四章 物业管理服务
第三十四条 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并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从事物业服务活动。从事物业服务的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物业管理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
国家对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三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的颁发与管理。
第三十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委托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应当与业主委员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服务,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物业服务企业和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定期听取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配合居民委员会做好社区管理相关工作。
第三十六条 物业服务合同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物业的基本情况;
(三)物业服务事项和服务质量要求;
(四)物业服务费的标准和收取办法;
(五)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六)物业管理用房的管理和使用;
(七)合同期限;
(八)违约责任;
(九)解决争议的办法。
第三十七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三个月前,业主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决定续聘或者另行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并书面告知区物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居民委员会。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终止之日起十日内,向业主委员会办理下列事项:
(一)对预收的物业服务费和其他公共物业经费按实结算;
(二)移交全部物业档案资料;
(三)移交物业管理用房、业主共用的场地、设施设备和其他财物;
(四)实行酬金制的,应当移交管理期内的财务资料。
物业服务合同提前解除的,依照合同的有关约定办理。
未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在新一届业主委员会产生之前,由所在地居民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代行业主委员会的职责。
原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管理后,该物业管理区域内确实无法选聘新物业服务企业接管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协调指导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对小区进行临时管理,维持物业区域基本生活秩序,越城区临时管理所需费用由市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柯桥区、上虞区临时管理所需费用由各区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具体制度由各区建设局和财政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新物业服务合同生效后,业主委员会应当将交接材料全部移交给新物业服务企业。
第三十八条 普通住宅小区前期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别墅、排屋等非普通住宅小区和办公、商务楼宇等非住宅物业,以及业主大会成立后的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物业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向全体业主公布。
对越城区范围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宅小区(具体指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实施物业管理的,市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第三十九条 业主应当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按时足额交纳物业服务费。业主与非业主使用人约定由非业主使用人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从其约定,业主负连带交纳责任。
已竣工但尚未出售或者尚未交付给物业买受人的物业,其物业服务费由建设单位全额交纳;已交付给物业买受人的物业,其物业服务费由买受人全额交纳。
物业服务合同双方约定预收物业服务费的,预收期限最高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物业服务合同存续的剩余期限不足十二个月的,则预收期限不得超过合同的剩余期限。
物业产权交易时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当对物业服务费结算有明确的约定,并在买卖协议中载明。
第四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单位应当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并向最终用户收取相关费用,不得强制要求物业服务企业代收有关费用。确需委托物业服务企业代收相关费用的,应当签订有偿委托收费协议。
住宅物业区域内共用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洁、绿化等物业服务过程中的用水、用电、用气与民用同价。
第四十一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由一个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物业服务。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专项服务业务委托给专业服务企业,但不得将全部物业服务一并委托给他人。
第四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该物业管理区域内已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料。
第四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对物业及其环境、秩序进行管理,提供相应服务,依照合同约定收取物业服务费,接受业主和业主委员会对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情况的监督。
第四十四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协助公安部门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秩序维护和安全防范工作。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治安案件或者各类灾害事故时,应当及时向公安和有关部门报告,并积极协助做好救助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应当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不得干预物业服务企业正常经营和服务活动,不得乱摊派、乱收费。
第五章 物业使用与维护
第四十五条 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依照有利于安全和公平、合理使用物业的原则,正确处理供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维修、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业主在使用物业时应当遵守管理规约。
第四十六条 物业管理区域禁止下列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一)违法改变房屋承重结构;
(二)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三)擅自改建、占用物业共用部位;
(四)损坏或者擅自占用、移装共用设施设备;
(五)存放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性物品,或者存放、铺设超负荷物品;
(六)超标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七)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噪声;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使用物业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进行劝阻制止,对拒不改正的应及时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业主委员会,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相应规定及时予以查处。
第四十七条 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应当按照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用途或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用途使用物业,不得改变物业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应当征得利害关系人的同意,报经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对业主、非业主使用人违反前款规定,擅自改变物业使用性质的行为,有关个人和单位有权反映和举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十八条 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应当遵守国家、省有关规定以及临时管理规约、管理规约。
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装饰装修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
第四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所得收益的管理和使用办法应当在管理规约或议事规则中予以明确。物业经营性收益应单独列账,收支情况应每半年至少公布一次。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就物业经营性收益使用管理问题与物业服务企业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作详细约定,并向业主公示告知。
第五十条 物业存在安全隐患,危及公共利益及其他业主合法权益的,责任人应当及时维修养护,消除隐患,有关业主应当给予配合。
责任人不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的,经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同意,可以由物业服务企业代为维修养护,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五十一条 业主大会成立前,车辆停放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部位的,其收费标准应当按照价格部门的规定执行。业主大会成立后,车辆在物业管理区域内行驶、停放、收费等管理制度由业主大会制定。业主大会决定对车辆停放收费的,应当确定收费标准。车主对车辆有保管要求的,由车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另行签订保管合同。
第五十二条 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维修,也可以自行组织维修。
建设单位在物业竣工验收前,应当一次性向区物业管理部门交纳物业建筑安装总造价百分之二的保修金。保修期满后,物业保修金本金连同银行存款利息余额一并退还给建设单位。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业主决定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行自我管理的,可依照《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越城区含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镜湖新区管委会。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2013年1月16日市政府发布的《绍兴市区物业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二篇:绍兴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达标考评办法
绍兴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达标考评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根据建设部《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和《浙江省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达标考评方法》及有关规定,在全市开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达标考评活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住宅小区(已建成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住宅组团(已建成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及大厦。以下统称为住宅小区。
参加考评的住宅小区必须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由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满一年以上,入住率达50%以上。
第三条
住宅小区达标工作按《绍兴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达标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第四条
绍兴市房地产管理处受绍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负责全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与小区达标考评的综合管理工作。
第五条
考评的方法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查、征询业主及有关单位的意见等方式,以打分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第六条
达标考评申报程序
(一)绍兴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达标,由小区管理单位在考评的第一季度向物业小区所在地的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单位应按《评分标准》在自评、自验达标的基础上填写《绍兴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达标申报表》,填写内容:包括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使用和物业管理工作概述等,考评申报资料包括:
1、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报告;
2、住宅小区创优方案;
3、业主委员会的评议意见;
4、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5、委托管理合同;
6、住宅小区竣工平面图;
7、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报告;
8、物业管理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资质证书复印件、收费标准;
9、反映住宅小区面貌的照片等。
(二)各县(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按《评分标准》负责辖区内住宅小区达标预评申报工作。预评总分达到85分以上的住宅小区,由市(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于5月底前统一上报绍兴市房地产管理处。报送资料包括送审报告、经打分的《评分标准》及考评申报资料一式二份。
第七条
经市考评小组评定,总分达到85分以上的住宅小区,由市城建委授予“绍兴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的荣誉称号,其中总分达到90分以上的住宅小区(大厦),推荐参加省、国家级优秀住宅小区达标评比。被评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的优秀住宅小区(大厦),作为今后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年检和复评及综合服务费提增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
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达标考评和复验工作由绍兴市房地产管理处每年组织一次。各申报单位申报时间为每年5月31日前,市考评小组考评时间每年6月。
第九条
已荣获国家、省“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称号的小区(大厦),不参加市级达标考评。
第十条
已获得“绍兴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称号的小区(大厦),如管理水平下降,住户投诉较多,经县(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检查、确认,报市考评小组复验,对不符合达标要求的,提请市城建委批准,取消原授称号。
第十一条
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寓、别墅、高层住宅综合楼宇的物业管理考评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绍兴市外经贸局(本站推荐)
附件
2绍兴市外经贸局
关于“绍兴市出口名牌”评选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切实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增强我市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促进我市外贸出口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评选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参考商务部、省外经贸厅“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评选指标,结合绍兴实际,进行评选,并将初评结果在绍兴市外经贸公众网及有关媒体上公示。
2.动态管理原则。“绍兴市出口名牌”在2005年评选的基础上,2006—2008年每年评选一次,以后每二年复评一次。
3.分类评比原则。“绍兴市出口名牌”分五大类商品进行评选,原则上每年评选25只,其中纺织面料辅料类6只,服装类6只,机电类5只,农副产品类2只,日用品、轻工、化工类等其它产品类6只。
二、资格条件
申请“绍兴市出口名牌”的企业,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1.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拥有进出口经营权。
2.企业经营和资产状况良好,连续两年经营盈利。
3.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上出口额不低于500万美元,机电、轻工、日用品等上出口额不低于200万美元,农副产品上出口额不低于100万美元。
4.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5.商标在国内和主要出口市场均已注册。
6.近三年来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未受过行政处罚,未因出口商品质量问题被国外索赔,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经查证属实的重大质量投诉。
7.商标持有人为中方。
三、评分标准
“绍兴市出口名牌”的评选主要借鉴商务部和省外经贸厅“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评选体系,结合我市出口商品的特点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制定以下评分标准:
1.创名牌的工作规划。根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做出评价,分四档确定分值。很好(内容丰富,完全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得5分,好(内容齐全,部分结合企业实际,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得3分,一般(内容不全,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得1分;差(没有规划)得0分。
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每拥有一项专利得1分,最多不超过5分;获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的得5分,各项得分可以累计,最多不超过10分。
3.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认
证情况。每通过一项认证得4分,累计不超过10分。
4.上出口额。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出口达到500万美元,机电、轻工、日用品等达到200万美元,农副产品达到100万美元得5分。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每超过200万美元,机电、轻工、日用品等每超过100万美元,农副产品每超过50万美元加0.5分,累计不超过20分。
5.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每200万美元再加0.5分,累计加分不超过5分。
6.上出口额增长率。等于(或低于)前一得0分,每增长5%加1分,累计不超过10分。
7.境外市场商标注册。在境外每注册1只商标得1分,每增加一只加1分,累计不超过10分。
8.建立境外生产企业、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在国(境)外设立生产性企业每家得5分,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每个得2分,累计不超过10分。
9.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或相应的省级、市级称号。每获得一个国家级称号得8分,每获得一个省级称号得4分,每获得一个市级称号得2分,累计不超过15分。
10.海外市场认可度。包括在国外获奖情况、国外媒体宣传报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加分,满分5分。
四、评选程序
1.申请“绍兴市出口名牌”的企业,按评选要求,向各县
(市、区)外经贸部门如实提交有关申请材料,并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市级企业按要求,直接向市外经贸局(外贸处)上报有关申请材料。
2.各县(市、区)外经贸局认真审核本地区企业提交的有关申请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符合资格条件的企业,按评分标准进行初评,得分在50分以上的,方可被推荐为候选名单。
3.市外经贸局组织有关行业专家对上报材料进行复审,对符合资格条件的企业,按评分标准进行重新评分;根据得分情况,综合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类型等因素,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提出“绍兴市出口名牌”初步名单,在绍兴市外经贸公众网公示后公布。
入选“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中国出口名牌”、“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企业,不参加“绍兴市出口名牌”的评选,但可以同时享受“绍兴市出口名牌”的部分相关政策。
五、提交材料
所有材料一式两份,提交材料需真实有效,提供复印件的材料原件备查。
1.名牌的工作规划。
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需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获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提交相应证书的复印件。
3.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认
证情况的认证证书复印件。
4.上两个出口额材料(以海关统计为准)。
5.经财税部门认可的上两个的财务报表。
6.境外市场商标注册情况的相应证明材料。
7.国外设立生产企业、境外营销机构、售后服务机构的,需提交省外经贸厅颁发的资格证书或其他证明材料。
8.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或相应的省级、市级称号证书复印件。
9.国外获奖证书、在国外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或被国外媒体进行过宣传报道的,需提供复印件及经公证的翻译件。
10.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申报企业提供的材料如有虚假,一经发现,将被取消本次和下一次申报资格。
五、扶持措施
1.通过多种手段、利用多种渠道对“绍兴市出口名牌”进行宣传和推介。
2.优先安排广交会、华交会和其他全省性的各类国内外热点展览会摊位。
3.优先安排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走出去”资金项目和商务部农工纺及品牌资金项目。
4.优先安排申请机电产品技改贴息、研发资金项目。
5.对荣获“绍兴市出口名牌”的企业将作为推荐商务部、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基础。
第四篇:绍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绍兴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根据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制定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订了《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一并进行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紧紧围绕市委“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40亿元(不考虑经济普查调整因素为1512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万元,超过40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50.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1亿元,均为“九五”期末的3.1倍。金融系统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65亿元和1382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1209亿元和923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0.5:58.8:30.7调整为2005年的6.6:61:32.4。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建成“万字号”特色农产品基地89个,外建农业基地650万亩。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工业性投资年均增长33.6%,累计达到1487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5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38只,荣获“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称号。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九五”期末的215亿元增加到382亿元,旅游总收入由56亿元增加到116亿元。专业市场建设继续推进,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交通、通讯、信息、物流业不断壮大。
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绍兴中心城市加快发展,越城、柯桥、袍江组团和镜湖城市绿心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柯桥初显现代化新形象,袍江工业区基本实现“五年大变样”目标,镜湖新区“五路十桥”工程基本建成。鲁迅故里、书圣故里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古城风貌整合、城中村改造、二环线建设、环城河整治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城市面貌。绍虞、诸暨、嵊新三大城镇组群初具规模。开发区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农村“千村改造整治、千里清水河道、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村庄改造629个,整修河道630公里,建成绿色林带2200公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五年累计投资达到49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倍。曹娥江大闸启动建设,嘉绍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完成了杭金衢高速、甬金高速、杭甬高速、104国道绍兴段等一批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的建设改造,新增高等级公路469公里、乡村康庄公路4075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五年间,全市城市化水平由36.5%提高到55%。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41位,4个县(市)成为全国百强县,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居全省第2位。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绍兴钢铁厂、绍兴丝织厂等特困企业实施改制解困,职工新型劳动关系普遍建立。民营经济实力增强,拥有全国500强民营企业41家,全省100强中占了37家。上市公司由8家增加到24家。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投融资体制、国有资本监管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农村税费改革取得突破,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得到完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行政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招投标中心、机关财务集中结算中心、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相继建立,权力运作更加规范透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81亿美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44.5%和44.8%,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亿美元,经济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环境建设得到新加强。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态县(市)建设规划工作,被列为全国三个生态市建设试点市之一。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71.5万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1平方米。“十五”期间,环保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正式命名。要素资源保障和集约利用水平提高,耕地总量连年实现占补平衡,新增输变电容量659万千伏安,天然气利用工程一期完工。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城市防洪工程和曹娥江、浦阳江、绍虞海涂标准堤塘基本建成。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区域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连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引进各类人才7.8万人。提前三年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高校从1 所增加到5所,在校学生超过3万人,绍兴文理学院成为万人综合性高校。“争做文明绍兴人,争创全国文明城”活动深入推进。成功举办“七艺节”分会场、闭幕式和鲁迅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建成绍兴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农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公共卫生中心和民办华宇医院、博爱医院等建成使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非典、禽流感、霍乱等防控成效明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到87%,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2.34‰以内。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的突破。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民主继续扩大,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平安绍兴”建设取得成效,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逐步建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人民防空、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工作富有成效。金融、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气象、新闻出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04元,年均分别增长13.2%和9.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9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就业岗位累计新增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到 36.9万,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人口覆盖率超过90%。城乡居民住宅电话基本普及,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大幅增加,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2005年是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一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大系列工程和市区十件实事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年来,市政府以市委确定的“七大系列”活动为载体,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坚定纺织业发展信心,鼓励和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改造升级,提升纺织专业市场,纺织业主要指标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强化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扶持,市区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设备实际投资额1.5%的财政补助。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编制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着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确立“旅游富市”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制订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茶叶、珍珠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精心组织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平衡工作。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强与浙江大学、中纺院的全面合作,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二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取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妥善处置违法用地,盘活存量土地,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用地紧张状况。着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组织银企洽谈和对接,扶持民间担保机构发展,出台土地使用权证过渡性抵押贷款办法,缓解企业抵押、贷款困难。强化有序用电,对工业企业技改给予用电扶持,对企业自备电源和热电厂顶峰发电实行补贴。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制订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措施。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纺织印染行业税收征管,维护经济发展良好秩序。
三是努力提升统筹水平。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加强中心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连接,柯袍快速通道、解放北路延伸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启动迪荡新城建设。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市区建设安置房164万平方米。加强城市管理,开展违法建筑集中整治。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财政预算内农业支出达到6.4亿元,同比增长21.3%。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制订扶持山区发展的政策意见,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深化文化广电体制改革,成功举办江浙沪越剧精典展演等重大文化节会活动,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98%的乡镇成为省教育强乡镇。加强农村卫生工作,设立市惠民医院,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是致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开展“七助”行动,缓解“七难”问题,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开展清理欠薪行动,加大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组织信访问题百日大排查大调处,开展第三轮信访积案专项治理。妥善处理新昌江环境污染纠纷、“绍汇”专项检查、欧亚薄膜联苯泄漏等突发事件。强化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盗窃等犯罪活动。扎实做好防洪抗台救灾和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整治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和重大火灾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十五”发展成就来之不易。五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面对资源要素和环境制约等困难,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和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影响,全市人民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回顾过去五年,特别是2005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团结奋进求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结构求发展;必须走城乡互动之路,统筹协调求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创业求发展;必须坚持务实为民,凝聚人心求发展。这些体会既是过去实践的总结,更是推动“十一五”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十五”各项发展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领导下,抢抓机遇、求实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绍兴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发展中的问题依然不少。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经济粗放增长的格局尚未明显改变,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不够快;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民增收难度不小;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机关服务效能和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克服和解决。
“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认真落实市委“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和“十一五”规划建议,坚持一个统领、推进十大建设,努力把绍兴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力争在2010年前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这里重点报告四个方面。
(一)建设经济强市,提升区域竞争力。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10年总量达到2400亿元,人均达到5.5万元;城市化水平达到60%;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骨干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年生产粮食85万吨以上。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初步形成10条跨区域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绿色茶都,构建花卉强市,提升珍珠之乡,创建蔬菜大市。鼓励工商企业投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壮大开放型农业,外建农业基地稳定在700万亩左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纺织、机械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光电显示、节能环保、金属加工、塑料薄膜、食品加工等制造业,基本实现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支持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迅速壮大,培育一批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拓展建筑市场,巩固建筑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着力提升商贸流通、文化、旅游、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中介、金融、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业。积极拓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现代会展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推进农村消费安全建设,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亿元。整体规划、保护和建设绍兴古城旅游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精品,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制定自主创新规划,完善自主创新机制,鼓励原始创新,推进集成创新,支持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运用,重点培育50只左右优势名牌产品,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20只以上。扶持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业,形成5个以上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注重产学研结合,组织纺织等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科技投入,到2010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以上。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高素质人才集聚,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0万人以上。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壮大证券市场“绍兴板块”。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健全地方金融市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规范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推进民营经济新飞跃。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政府投资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强外贸大通关建设,到2010年自营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强化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加大农业和服务领域引资力度。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全面实施接轨上海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加强与粮食、能源、原材料产地的联系,做好结对帮扶和山海协作工作。重视引进国内先进企业,鼓励在外地发展的绍兴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
加快大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修编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扎实推进越城、柯桥、袍江、江滨组团和镜湖新区建设,基本建成迪荡新城,加快组团间的对接和融合,到2010年形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格局。加强县域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建设,巩固提升“一个中心、三大组群、三条轴线”的城镇体系和沿杭州湾、杭金衢高速公路、曹娥江三大产业带。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实施183项总投资达1400亿元的重大基础工程,重点推进嘉绍高速、曹娥江大闸、曹娥江流域整治、杭甬运河、绍诸高速、钱塘江围涂等项目建设。抓住嘉绍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加强曹娥江河口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发展大桥经济。加快内河和出海港口、码头的规划建设,提高航运能力。
(二)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发展软实力。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一批特色品牌和优势文化产业,社会事业综合发展水平保持全省前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注重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保护,加大绍兴古城和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利用力度。加强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深化名人群体研究,开展历史文献整理。整合节会资源,重点办好公祭大禹陵典礼、中国绍兴国际轻纺博览会、鲁迅文化艺术节,开展绍兴建城2500周年纪念活动,扩大绍兴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繁荣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胆剑精神,深入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城乡群众文明素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作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精品,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开展一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现代传媒、文化旅游、艺术培训、演艺影视业,到2010年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以上。
加快建设教育、卫生、体育强市。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切实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水平,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绍兴文理学院加快建成绍兴大学,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突破5万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积极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6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拓展体育产业。
(三)打造生态绍兴,提升环境承载力。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加快形成生态产业体系。全面实施循环经济“850工程”,启动垃圾发电、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扶持5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纺织等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生态化园区和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建设。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合理围垦滩涂,开发低丘缓坡,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和标准厂房集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推广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和节能产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以上。提倡节约用水,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行产品生态设计,鼓励使用再生材料,有效解决过度包装问题。积极创建绿色社区、学校和企业。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强化区域合作,保护好曹娥江、鉴湖、浦阳江、汤浦水库等重要水源,重点治理化工、医药、印染等行业的环境污染,加强大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规划建设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重点保护一批生态功能区,积极创建生态镇、生态村。加强植被保护,推进城市绿化和生态公益林、绿色林带建设,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平方米。
(四)打造和谐绍兴,提升社会凝聚力。基本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平安市、平安县创建目标。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万元和1万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71‰以内。
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拓展就业岗位,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万个以上。巩固和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促进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优化村庄布局,全面开展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加强农民培训转移,培训农民40万人以上,转移25万人左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路通村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户籍管理、土地征用等制度,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全面实施“五五普法”,推进“法治绍兴”建设。创新发展“枫桥经验”,重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规范信访秩序,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提高对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重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切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和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200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12‰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好市委“弘扬胆剑精神、确保良好开局、致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基调,开展好“八大提升”活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狠抓优化结构,努力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一是优化投资结构。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建设100项符合产业导向、单体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工业性投资增长12%以上。继续推进交通、水利、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合理控制政府性投资负债规模。激活民间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和集约利用,严格按标准限量供地,提高新批投资项目的供地率和开工率。二是推进外贸转型。着力提高纺织等传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支持机电、化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强出口品牌培育,自营出口95亿美元以上。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鼓励企业建立自备型保税仓库,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健全公平贸易预警机制,加强对纺织等重点出口产品和欧美等重要出口市场的监测分析。探索建立进出口商会,增强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扩大消费需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困难群众生活补贴与价格指数挂钩制度,探索建立城镇职工薪酬稳定增长机制,改善群众消费预期。加强县(市)商业网点规划,在镇镇都有连锁超市的基础上,实现村村都有放心店,并逐步向学校、社区拓展,构筑全社会放心消费网。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精心组织“休闲江南、古城绍兴”旅游年系列活动,接待游客争取突破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扩大消费信贷,规范发展房地产市场,培育教育、信息、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四是发展循环经济。在纺织、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产业循环链建设试点,制定重点行业能耗标准和考核体系,探索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办法,开展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活动。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化,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重点培育50家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启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袍江工业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政府、企业、院校协作机制,联合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点实施100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抓好浙江省纺织研究院、中纺院江南分院和染整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绍兴技术转移中心作用,抢占纺织科技制高点。完善和落实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政策,建设人才公寓,优化人才生活和创业环境,降低企业使用高素质人才成本。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大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快中心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越城组团功能,加快迪荡新城开发建设。以中国轻纺城改造升级为契机,提升柯桥组团发展水平。推进袍江工业区二次飞跃。加强镜湖新区保护建设。全面建成小舜江二期和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加快曹娥江大闸、诸永高速绍兴段、鲁迅故里二期、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国绍兴黄酒城和500千伏绍北输变电等工程建设,力争嘉绍高速、绍诸高速、越王城保护工程开工。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改造和中心城市组团间的交通连接。改造旧住宅小区,创新社区管理。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整治市容环境。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新建特色农业基地20万亩,新增外建农业基地30万亩。积极实施 “农民信箱工程”,加强农业技术研究,改革农技推广体制,促进科技兴农。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造提升块状经济,积极扶持家庭工业,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继续实施农民转移培训工程,培训农民10万人次,转移6万人左右。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移民下山,促进山区发展。编制全市村庄布局规划,适时实施行政村整合。新建全面小康示范村35个,完成300个村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各项政策。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建乡村康庄公路800公里以上,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0%。继续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8万左右。
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业绩考核体系,加快形成权责统一的国资监管新体制,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继续鼓励企业上市,加快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建设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展招投标中心产权交易功能。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组织境内外对接招商活动,推出一批重点招商项目,促进外资与民资的互动发展,争取实到外资10亿美元。完善开发区功能,提升发展水平。鼓励出口企业境外投资、建筑企业境外承包工程,争取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达到1.8亿美元。
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各类基层文化创建活动。加快科技馆、综合档案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改造鲁迅文化广场。精心组织祭禹、纺博会等重大节会,全力承办中国越剧艺术节有关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规划建设兰亭书法艺术园等文化特色街区园区,培育一批成长性文化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加强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为重点,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对其中的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和课本费实行补助。绍兴文理学院启动硕士授予权工程。加快绍兴中专、交通职校迁建等工程建设,力争越秀外国语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邮电学院正式挂牌。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市急救中心和传染病后备医院等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加快市游泳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建设。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推进计生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社会保障。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五费合征”工作。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做到即征即保。完善城乡分类救助办法。新建经济适用房12万平方米,增加廉租房供应量,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快改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二是整治环境污染。积极实施曹娥江、鉴湖、浦阳江流域及汤浦水库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市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绍兴县、诸暨市力争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县(市)。加快建设绍兴污水处理厂三期和诸暨、上虞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嵊新污水处理厂和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探索小舜江、曹娥江流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主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三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重视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努力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防控。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重视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深化“八创建”、“八进社区”活动,确保全面达到“平安市”创建标准。建设外来民工公寓和学校,切实解决新时期的劳资纠纷和欠薪问题,改善外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经济社会运行的监测、评估和预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发展。改进政府投资管理,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服务效能。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改进机关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廉政教育、监督和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促进勤政廉政。
各位代表,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绍兴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绍兴市公安局
绍兴市公安局 绍兴市综治办 文件 绍兴市教育局
绍公通„2010‟174号
转发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
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
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公安局、综治办、教育局:
现将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公通字„2010‟38号,以下简称《意见》)转发给你们,请即报告党委政府,传达到本部门基层组织和各类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类校外活动场所、辅导培训机构,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今年4月份以来,针对一些地方接连发生严重伤害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全市综治、教育、公安部门在各级
—1— 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以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有效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但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校园安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还不完善,长治久安的基础还不牢固。为此,各地各部门务必抓住中央三部门下发《意见》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增强对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感、紧迫感,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校园安全工作水平。
一、提高认识,全面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中央三部门联合就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提出《意见》,是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在深入分析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认真总结校园安全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维护校园长治久安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综治、教育、公安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确保校园安全工作真正做到组织到位、投入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要在本系统本部门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准确把握《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对照《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针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以铁的决心、过硬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全面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切实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严格要求,全面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措施。要按照“单位负责,政府监管”和“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开 —2— 办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校园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逐校逐园建立内部保卫机构,落实内部保卫力量、规章制度和技防设施,加强教育培训,健全联动机制,确保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要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着力强化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和防控工作,深入推进警务室、治安岗亭建设,严密周边巡逻防控、群防群治措施,严厉打击各类涉校涉园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通过内外结合、专群结合,积极构建“源头预防治理有效、内部安全管理有力、外围治安防控严密”的校园治安防控网络。要将贯彻《意见》与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若干意见》紧密结合,同步实施,深入扎实开展全省学校幼儿园创安达标活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专项财力和政策支持,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和幼儿园的安防建设,着力加强民办、无证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其他社会办学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清理整顿。要善于结合实际,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大胆探索创新,将实践证明成功的安全防范工作措施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具有江苏特色的校园安全长效工作机制。
三、明确责任,着力构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领导负责制、工作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切实把维护校园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组织、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和工作的每一环节,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综治办、教育局、公安局将持续开展明查暗访,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安防措施不落实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各地各部门也要开展经常性地检查考核、情况通报,督促落实整改措
—3— 施,确保本地学校、幼儿园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对因地方工作不重视、组织不得力、保障不到位,导致发生涉校涉园重大恶性案件事件的,综治部门要坚决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同时依法依纪追究地方相关领导的责任;对因学校、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涉校涉园重大恶性案件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校长、园长和当地教育部门领导的责任;对因校园安保工作监督检查不力、周边地区治安秩序混乱、刑事治安案件频发,导致发生涉校涉园涉生重大恶性案件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辖区责任民警、派出所长和所在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的责任。
附件: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
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
绍兴市公安局 绍兴市综治办 绍兴市教育局
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主题词:校园
安全防范
工作意见
通知
抄送:市政府,市委办,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综治办,浙江省教育厅。(共印90份)绍兴市公安局办公室 2010年11月3日印发
校对:陈福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