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的“三农”情怀和战略智慧》
【中国习观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中央多次重要会议上、在深入各地的调研考察中,就“三农”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的讲话 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1)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013年11月28日,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 •中国现阶段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怎样迎难克艰、继续抓好的问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不能拖后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清醒。
——2015年3月9日,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
(2)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
——2013年11月28日,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3)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4)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继家庭承包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围绕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5)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
——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
——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5年4月30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2015年4月30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1)农村发展,关键在人
•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变“扶穷”为“扶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
——2013年11月3日至5日,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保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3)培养新型农民队伍
•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要看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2013年11月28日,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2014年12月13日到14日,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篇: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思考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思考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并要求农业银行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涉及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两个领域,将会对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解决好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下如何服务“三农”问题,是农行成功改革的关键。
中央确定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从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要求农业银行强化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为农行确立独具特色的市场定位战略指明了方向,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符合农行实际的。
一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当前,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作为惟一一家在全国所有县域都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农行拥有全国最多的物理网点,最大的从业人员队伍,覆盖面最广的电子化网络,最广泛的客户群体,功能全面的业务产品体系和先进的科技支持系统,在服务县域经济方面具有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农业银行坚持面向“三农”,为广大县域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成为县域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是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战略布局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从国家金融战略布局来看,除农行外,其他大型商业银行逐步退出了相当部分县域市场,主要为大城市、大客户和大项目服务;合作金融机构单个经营规模较小、市场较分散,系统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政策性银行受服务功能限制,只能在特定领域开展业务。而农行拥有1万多个大中城市网点、1.4万多个县域网点和多家海外分支机构,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金融服务网络,在国家金融战略布局中发挥着连接城乡金融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同时,农行能提供对公、对私、银行卡和电子银行四大系列230多种产品,代理 证券、保险、基金、黄金等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不断推出综合化、集成化、精细化和套餐化的新型金
融产品。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农业银行面向“三农”,以县域为基础,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城乡联动,农工商综合经营,既可以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又有助于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银行业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三是有利于发挥农行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农行以服务“三农” 为己任,形成了独特的市场布局和鲜明的经营特色。2009年年底县域贷款和城市行管理的涉农贷款共计1.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55%;农行60%的网点、51%的员工和42% 的存款也都分布在县域。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已全面涵盖各种经济成分和越来越多的产业,农村金融需求正在呈现出综合化、多样性的特征,客户价值链不断延长,农行在县域的有效发展空间也在日益拓宽。着眼于充分发挥在县域的固有优势,着眼于未来潜在的市场,农行都应继续巩固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地位,夯实业务发展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确认识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建立县域业务新型经营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已
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广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第二、第三产业日益繁荣,特色资源开发成为新亮点,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并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投资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对金融服务的旺盛需求,预计到 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资金15万亿~20万亿元。县域商业金融的潜力很大,农业银行大有可为。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农业仍是弱质产业,农村金融业务的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依然高于城市业务。农行要解决好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之间的矛盾,必须做到“三个统一”:
首先,要将服务“三农”与提升农行市场价值统一起来,重点支持县域有效金融需求。新时期农业银行面向“三农”,不是要走专业银行时代大包大揽的老路,而是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按照风险管理和分类指导原则优选重点产业、行业和客户,提供本外币结合、境内外联动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一揽子金融服务,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努力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和价值最大化,真正处理好提高自身效益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其次,要将服务“三农”与提高农行核心竞争力统一起来,着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农业银行要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集中力量发展有坚实基础、有竞争能力、有市场需求的县域业务,推动城乡联动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建设最大的服务“三农”的银行,最大的中小企业银行,最大的个人银行和最大的网络银行。近年来,农行很多规模大、效益好的分行在逐步确立县域市场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稳步拓展其他高端业务市场,形成了多元化市场相互促进、有机联结和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全行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这是现阶段符合农行实际的发展战略。
第三,要将服务“三农”与推动组织、机制和流程创新统一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因地制宜、灵活高效、有机衔接的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农行要用创新的思路推动县域业务有效发展,重点创新业务发展模式、风险管理机制、业务管理流程和产品服务体系。适应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点,改革控制与决策机制,构建有别于城市行、适应县域经济特点的县域机构管理模式,着力打造高效率、有特色、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三农”服务平台。借助信息技术系统,加强和改进县域农行的基础管理、资本管理、风险定价管理与合规管理,建立金融服务“三农”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倾斜政策,加大对县支行的投入力度。发挥城市业务在资金、管理、产品、信息等方面对县域业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着力加强县支行服务能力建设。
坚持商业运作,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时期,必须按照商业运作原则,合理确定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职能分工和服务重点,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们将其概括为“四个服务、四个促进”:
一是服务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重点扶持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千家万户的农户小生产与国际国内大市场对接。积极介入特色农业和特色资源开发领域,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信贷投入,畅通城乡商品双向流动渠道。配合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为农产品(18.88,-0.20,-1.05%)贸易和境外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务。
二是服务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创新型、特色型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抓住城乡产业依存度和相融度提高的机遇,制定实施对城市周边的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服务方案,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为农村城镇化中的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科教文卫、通信传媒等公共事业项目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利用覆盖
全国所有县域的骨干金融服务网络,为其他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和中央政府调控农村经济提供网络平台。
三是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东部发达地区,积极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拓展市场提供创新服务,推动产业梯次转移和资本流动。在中西部地区,加大对重点县支行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着力培植一批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支柱企业。在西藏、青海、新疆兵团和其他经济金融欠发达地区,履行好公共金融服务职能,促进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
四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促进农民增收。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内配套农户为重点,稳步增加农户贷款规模,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和提升消费结构。积极参加政策性贷款招标,努力提高扶贫信贷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依托电子化服务网络和特色银行卡产品,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代发工资和汇兑服务。大力推广电子银行、银行卡、保险、基金以及个人 理财等金融新产品,为相当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提供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发展对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批发性融资业务,增强其发放农户贷款的资金实力。
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农业银行如何在面向“三农”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目标,这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不同层面存在一些争议,国内也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但
是,我们认为,农业银行有国家的信用基础,有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的优势,有长期服务“三农”的品牌和信誉,已经具备了在这些地区开拓县域市场的坚实经营基础。同时,对于贫困地区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业务,也确实需要国家给予财政、货币和法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目前,农业银行正在全面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财务重组的各项基础工作和公司治理建设,抓紧构建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积极稳妥地推动股份制改革进程。只要农村金融的扶持政策到位,农业银行未来同样可以在服务“三农”中创造有吸引力的经营业绩和股东回报,维护上市公司的整体形象。
金融092班吴小宇
第三篇:实施商标战略服务“三农”发展
实施商标战略服务“三农”发展
大冶市工商局陈柏家
近几年来,大冶市工商局充分发挥商标监督管理职能,围绕发展农副产品商标,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不断强化涉农商标宣传、引导和保护三项服务,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和谐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市已拥有涉农商标150件,已申报待批涉农商标10件,涉农商标中,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2件,黄石市知名商标5件。农字号商标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涉农商标宣传服务,努力增强全社会的商标意识
商标是品牌的载体,是广告诉求的对象,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标志。宣传、普及商标法律知识,增强全社会的商标意识是当前商标监管工作的重要任务,提高农副产品商标发展战略实施主体的商标意识,是做好农副产品商标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针对农副产品生产、经营者商标意识淡薄,对注册、使用商标及其价值作用认识不足,一些知名农副产品企业对实施商标战略认识不够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一
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等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二是组织农民、企业负责人举办商标知识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我市讲授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等商标知识和法规,指导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如何申办注册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三是商标管理人员送法下乡,深入田边地头,与农民广交朋友,宣讲商标法律知识,为农产品商标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农产品商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我们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全市农副产品商标发展情况,经常深入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向当地政府领导宣讲注册商标的价值与作用,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产品商标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如拥有黄金湖水产养殖基地的还地桥镇,由镇政府对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涉农商标发展的措施,近年来,该镇已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达15件之多。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全市上下逐步增强了“商标兴农、商标富农”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涉农商标,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小城镇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涉农商标引导服务,大力培育地方知名品牌
在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的工作中,我们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按照“摸清底数、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的原则,积极扶持引导涉农商标发展,大力培育地方知名品牌。
一是摸清底数,认真制定涉农商标发展工作目标。近年来,我们以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整顿活动为契机,组织专班深入各乡镇调研,摸清农副产品底数,制定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申办工作目标,要求各单位在整治行动中做到“两摸清、两制定”,即“摸清当地的商标注册数量,摸清当地的商标侵权情况;制定当地的商标注册计划,制定当地的商标保护方案”。各基层单位结合当地实际,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当地农副产品进行商标注册,从而使全市农副产品商标注册申请数量大幅上升。与此同时,我局将农产品商标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制定了农产品注册的三年规划,力争在三年之内,使全市名优土特产品都有注册商标,通过实施商标战略,提高我市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一批农产品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我市商标战略的实施。在注册商标申办过程中,我们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在市场上有一定销路,生产规模不大的农产品,主要是引导农户和个体业主注册商品商标,实行品牌经营,以品牌促销路,上规模。近年来,我市已先后申办了保安湖腌鱼、嘎子黄土
窖鱼、黄金湖风干鱼、换绦二仙鱼面、湛月牌大米、虬川牌大米、劲牌桔片爽、灵溪豆豉、金谷牛千张皮、毛铺金柯辣椒等20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字号商标。对具有辐射作用的、有传统的地方特色和独特品质、生产较集中或产销量较大的农产品,积极引导其申请证明商标。如我市还地桥镇的“黄金湖水产”、保安镇的“保安湖王蟹”等两个,证明商标都在积极申办之中。对产销量较大、品质一般、分散经营的农产品,则引导注册集体商标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由企业法人注册商品商标,许可农户使用。如大冶陈贵镇添寿蔬菜苗木有限公司已申请注册“添寿”牌蔬菜,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带动周边460户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已建立大棚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年可生产销售蔬菜1800吨,实现销售收入760万元,创利税50万元,农户人均年收入8300元。
三是重点扶持,在农副产品中积极培育知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为打造品牌农业,以品牌农业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我们在农副产品中积极培育知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引导企业积极参加争创名牌商标活动。在第四届湖北省著名商标认定活动中,我市有5件商标被认定为著名商标,其中涉农商标2件;在2004黄石市知名商标认定活动,我市有10件商标被认定为知名商标,其中涉农商标有5件。这些拥有名牌商标的企业利用品牌优势,实现品牌扩张,为发展农村经
济,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如我市还地桥镇嘎子水货有限公司生产的“嘎子黄土窖鱼”,以其色质鲜嫩、香甜可口、不咸不淡无腥味等特点,去年在大连举办的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上一炮打响、夺得金奖,今年“五一”期间,该产品又在第二届中国武汉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荣登金榜。目前,该产品已进入中商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各大超市,并远销国内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及俄罗斯、蒙古等国。又如,大冶市灵溪腌制品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小型生产腌制豆豉的手工作坊式企业,在我局的指导下,2002年公司注册了“灵溪牌”商标,生产灵溪牌豆豉、桔片、辣椒等系列产品,年产值5000万元,年利税达500余万元。其产品多次被评为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和黄石市十佳满意产品。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带动当地3000户农户从事种植业,促进了我市订单农业的发展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三、强化涉农商标保护服务,切实维护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我市一些知名产品的市场声誉,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和“傍名牌”现象的打击力度,我局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对涉农商标专用权的保
护。一是与企业联手开展打假行动。我们与劲牌有限公司等有关涉农企业建立了“打假服务热线”,由企业提供制假售假线索,我局负责组织查处。近年来,我局公平交易执法人员多次配合劲牌有限公司奔赴全国20多个省、市协助打假,查处侵犯“劲牌”商标专用权案件10余起,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起。二是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去年以来,我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打假保名牌”和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对侵犯农副产品商标专用权,掺杂使假,以假充真等不法行为,坚决进行打击,捣毁制假窝点6个,没收假冒“金柯”、“湛月”等知名商标标识36万套,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0余起。三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一方面,我们通过完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及时发现农副产品知名商标侵权案件,促进商标维权进农村、进村组、进田头,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查处。另一方面,结合日常市场巡查工作,严管辖区商标印制企业,把牢农产品商标标识、包装装潢印制点,建立完善农副产品知名商标保护档案,不定期地对商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建立检查记录台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有效地维护了农副产品知名商标的良好声誉。
第四篇:教育的智慧与情怀
教育的智慧与情怀
1只有善于概括,才能把知识迁移到其他的领域。
4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的疑问。
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令孩子们轻松释然,利于思维的开阔。
备课既要生动多样,还得收放自如。
5教会孩子处理、分析大量信息,形成能力。
8把孩子的特点转为特长。发现孩子的特点之后,不要打击和压制,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向好的方面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
10时常与孩子讨论问题,可以在闲谈过程中将闲谈深入一步,转为对某问题的讨论,在讨论时尊重孩子的观点
善于倾听孩子的疑问,认真回答。不轻易敷衍孩子的提问,但并不是有问必答,还要鼓励孩子自己通过浏览网站、阅览书籍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
12对孩子的行为因势利导,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之后,及时给予指导,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意想不到的收获。
善于表扬孩子。有责任关注和鼓励每一个孩子。
13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再次基础上欣赏孩子的长处,并真诚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设置合理的目标。最好符合“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付出努力,就能成功。
帮助孩子不断细化前进的目标,每个目标令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
14认识孩子的多元智能,找到孩子的最佳智能区。
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尽可能将其培养成孩子的特长。
15指导孩子多接触、观察事物。增加表象储备,为想象力的发展做好准备。
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一些问题,不要有问必答,而是引导和启发孩子自己思索答案。
与孩子一起编故事,说到一定地方就停下,让孩子自己想象故事的情节。,也可让孩子通过一个话题或一副图片来编一个故事,一起讨论精彩之处。
17课上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认真聆听他们的表达,不要用教师自己的思维理解来框定孩子,让他们的个性思维尽情绽放。
多用写周记或读书笔记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由于有些孩子不善表达,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同时将机会给更多的孩子,抒发感情,表达观点。
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不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言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上多听少听没关系,考前将老师布置的考点复习一下,成绩也不会差。这致使学生上课轻松,可是收获却寥寥。学生在课堂上表情趋于麻木、厌烦,老师还不时看见惺忪的睡眼,实乃语文教学的悲哀。
19再大的热情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控制,早晚都会消失;同样,再大的热情,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控制,很快就会失去兴致。任何兴趣都要培养,任何兴致都要控制。
教育孩子不要屈从于权威
24认识到自己家和别人家是有区别的。不宜攀比。和别人攀比越多,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就越少,他们很难成为自己。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而非根据父母的爱好做选择。遇到和孩子有关的事情要做出选择时,学会和孩子商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让孩子放手自己做事情。培养自主能力,增加荣誉感。
25督促孩子及时复习
通过各种方式帮孩子复习
运用各种复习方式
指导孩子整理复习资料
真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7引导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鼓励孩子利用时间的“边角料”,增强对时间的管理 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有学习的欲望
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合理的早餐,安静环境、室外休息、绿化
一定要吃早餐,否则注意力易涣散
进行一定的纪律训练,从小培养专心的习惯
61不了解孩子可能导致无效教育
与孩子沟通,进行心与心的平等对话,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
做孩子的律师,而非法官,考虑问题尽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将个人意愿强加孩子 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扩大涉猎面,向孩子学习
尊重孩子,权利、情感、选择等
66没有尊重的关怀是残忍的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鼓励孩子学会选择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了解孩子内心,从孩子立场出发来分析问题,并给予孩子一些指导和建议
没有平等和尊重的关怀是残忍的,是一种权利的剥夺,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
67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做道貌岸然的训导者,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能取得好结果。
相信孩子能自己处理好问题
放下自己的家长架子
68每天留给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69如果你愿意,我希望倾听你的心里话;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
73让孩子从小事开始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一些力所能及的或不仅能激发孩子热爱劳动的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体谅父母
让孩子从入学起,就了解家庭的真实状况。家中事务讨论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并发表意见。
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告诉孩子有些事情不能由着性子去做,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懂得付出才会有回报的道理
89确定好的择友标准,根据孩子自身特点进行综合权衡,多方面考虑再做选择,品质好是最重要标准
真诚对待孩子的朋友,可参与孩子的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帮助他们分析是非,教给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适时对待孩子的性问题,让孩子明白性别角色,有分寸地和异性交往
学校多安排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课程。
93教育孩子要以相应的方法,否则孩子的成长会偏离正常轨道,走向弯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要团结一致,不要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重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钱财是爸妈正当收入,劳动所得,付出之后合理的收获。所以不允许挥霍。
日本儿童早教家井深大提出,人的头脑接受外来的刺激,予以模式后转变成记忆,这个最重要、最基本的信息处理结构,在人3岁以前就已形成,所以,三岁以前的教育很重要。
94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视觉、听觉刺激丰富,听说能力得到训练。多对孩子讲话,为他讲故事,朗读文字
与孩子进行亲切的皮肤接触,刺激知觉,避免长大后出现精神创伤。
95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小事往往折射出人的灵魂
96不要给孩子制造恐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 鼓励孩子童言无忌,允许孩子说自己的话
保护孩子玩的权利
97不要违背孩子的天性
要让孩子懂得公平,即使竞争也要讲究公平,不要想歪点子。
99给孩子自我安排、自我处理问题的机会
让孩子明白不劳无获的道理。不轻易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
101禁止孩子做某事时,最后以劝说的方式。平静、客观、清晰地把孩子不能做这件事的原因说出来,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让孩子做某事时,最好以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产生自己想要做的愿望。
恐吓孩子之前请三思。仔细想想恐吓既然无用,无什么要这样做呢?
苏氏家语
104给孩子和同龄伙伴接触的机会,同伴教育
106摈弃成绩第一的标准,将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位。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应充分肯定其品质的优点;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也要对其做人上的弱点进行教育
注重情感教育
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事和想法
108对学生的一切批评和引导都以人格为重
111发自真心地爱孩子。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教育者表现出的爱若有半点虚假,都会被孩子察觉,只会产生反作用。
112相信孩子一定行,多鼓励孩子。必要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来强化他成功的体验。
116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让他决定自己的事情
119学会赏识孩子,不要吝惜表扬。
120对孩子的鼓励要具体,切忌虚伪的空话
121用幽默给孩子台阶下。批评说教不可伤学生的自尊心。巧妙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自愿改正。
127少用物质奖励,多用精神奖励。奖赏不一定要给孩子买东西,精神奖赏往往比物质奖励效果好。
特别注意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到奖励,化为精神力量,推动进步。
130学会宽容孩子,控制好自己情绪,不随便责骂孩子
132与孩子进行交流,共同讨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听听孩子的想法,及时进行引导,让孩子明辨是非。
135调动孩子的内在兴趣。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应把握一个原则,即“要他做”为“他要做”。
让孩子在兴趣中获得成功体验。加强、巩固。
塑造孩子勤劳意识。长到一定年龄,可学做家务。
136确定明确具体、程度适宜的目标行为。不要定模糊抽象的目标。把目标列成一目了然的具体可操作的行为,然后循序渐进。
加强自我监督和鼓励。为自己坚持到底一个计划提供力量。
有意淡化分数的重要性——分数的意义
51让孩子正确认识失败。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正常的,但失败不可怕。一时的失败不要紧,关键是走出来。
多说“再试一次”。鼓励孩子坚持。孩子由于年龄和心理不够成熟的原因,常常对自己的优势估计不足,在紧要关头放弃。鼓励不要用含糊的语言,最好是在客观分析孩子当前状态的前提下提出可行建议。
53鼓励孩子参与竞争
引导孩子用正确、光明的手段进行竞争。不要耍小聪明,告诉孩子,即使是小事情,也不能想歪点子,绝对不能害别人。
让孩子拥有一份平常心。引导孩子,竞争虽重要,但不过分看重结果,不能求胜心切就不计后果采取不正当手段。
55实行弹性管制。对待儿童,不要仅限在狭小的空间进行说教,而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到室外,学会观察、发现、思考。有了思想,才有判断能力。
给孩子表达的、参与的机会。有些事可以告知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掩饰事实。
56克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让孩子体谅父母
体谅家庭状况,消费要求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攀比。
通过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家事,培养孩子的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需求愿望,不至于一味追求不合理的东西。
第五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助推“三农”新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三农”新发展
俞桂海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从城乡关系、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吹响了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补齐“三农”短板的新号角,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令人倍感温暖、摧人奋进,必将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助推“三农”新发展。当前,闽西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不快,乡村建设问题矛盾较多,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科学谋划与精心布局,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
一、建立健全符合闽西实际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源、资产和资本投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层面着手,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潜力、活力和动力,我市要紧跟这全新战略部署,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及时制定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方案,建立健全符合闽西实际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融合发展的渠道途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二要以完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为保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公共项目、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文化等,引导更多社会资源、资产和资本投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三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积极探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弘扬公序良俗,促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四要着力研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中央和福建省对闽西(龙岩)原中央苏区的支持政策,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资源支持。
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把握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推进我市“三产融合”,培育农村 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附加值。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市“客家”“红色”“绿色”区域特征显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龙岩生态环境优越、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丰富的独特农业优势,一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创建智慧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电商农业等现代创新农业,做好做优“客家+红色+绿色”文章,激活“人”“地”“钱”等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增值,推进畜牧、蔬菜、林竹、茶业、薯业、烟草六大重点产业和闽西“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鲜”的特色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加工业与旅游、餐饮、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二要制定优惠政策,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做实做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开发相结合,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三、打造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人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关键在于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三农”工作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通过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来提升闽西“三农”工作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升“三农”工作队伍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带领群众致富及服务群众的能力。二要完善和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农业部关于“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的总目标,抓紧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扶持,让更多村民尤其是有志青年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特别是返乡下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和退伍军人等,使他们更好地扎根闽西圆梦闽西,让新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