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规则(2011-2012终订版)
管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加减分评定规则
管理学院分团委 素质拓展信息部
更新日期:2011-12-04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建设健康向上的学风和院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辽宁科技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及我校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项测评含学生干部加分、荣誉及考证加分、公益活动及竞赛加分、违章违纪减分共四项内容。学生干部分为班级干部、学部干部及其他加分基本依据为各级学生干部对自己所承担工作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效以及对我院学生工作所做贡献大小等。
第三条 根据本条例每学期由各班负责人进行一次考评,综合测评总分及相关结果留学院相关各部门备案;综合测评的结果是学生奖学金、荣誉称号和评选优秀毕业生以及相关荣誉的主要评定依据,根据得分高低依次推荐。综合测评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由班级评议小组具体负责,一般由班级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共同负责,互相监督。测评结果须及时向本班级同学公布,并接受同学的监督和核查。测评过程应注意公平、公正、公开。
第四条 本条例所指的本条例所指的“学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不包括贫困生助学金。荣誉称号包括 各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优秀学生干部”的参评对象应担任班委(含班委)以上职务,任职时间连续达一年(一年内担任的职务可以不同)以上的学生干部。
第五条 班级评议小组应由班主任、团支部书记、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和10%的学生代表组成(成奇数)。学生代表由本人提出申请,由班级同学投票选出。班委组成或换届后立及时确定班级评议小组。具体实施由班主任统一安排。
第六条 凡在参评学年内有不及格课程或受到院级(含院级)以上处分(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者,取消学生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的参评资格。
第七条 各加分事项应为加分者在该测评学年所承担工作或取得的成果。如有特殊情况,交由年级测评监督小组及学工办讨论确定。
第八条 减分项由班级指定负责人(班主任委派)负责搜集,学生会各检查 部门有义务向班级提供本学期违纪记录,由各班级分别统一汇总。
第九条 公益活动及竞赛加分项由学生本人在班级测评开始前上报(逾期申报不得予以认可)班级测评小组,并向班级测评小组提供有关证书原件或证明材料,由班级测评小组给定,上报素质拓展信息部审核,审核结果返回各班测评小组。
第十条 每名学生每学期有综合素质测评分100分,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分并做出排名。
第十一条 本条例由管理学院分团委素质拓展信息部制定,适用于管理学院所有学生,是班级期末综合素质评比的依据。
第十二条 本细则由学院分团委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细 则
第一章 学生干部加分
要求担任学生干部一学期以上,工作认真负责,乐于为同学服务,有工作成效,对我院学生工作有贡献。每名学生干部加分最多加两项,如超过两项取最高分的两项,不可叠加。
1.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考核合格加8分;部长加4分,副部长加3分,委员加2分,见习委员加1.5分,检查员加1分;
2.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主席、副主席、分团委副书记)考核合格加5分,部长经学院考核合格加3分,副部长加2.5,委员加1.5分;
3.院学生会分团委部长、党小组组长、副班主任经学院考核合格加3分,副部长加2.5分,委员加1.5分;
4.班长、团支书加3分,学委、生活委加2分,其他班委加1.5分,其他小组长加1分(须有班主任和班委认可)
5.寝室长考核合格加2分,团小组长加1分;
6.社联主席、副主席加4分,部长、副部长加2.5分;
7.学生社团负责人(会长、副会长)加2.5分,下设部长加2分,副部长加1.5分,其他成员加1分;
8.校园传媒中心主任级别加2.5分,下设部长加2分,副部长加1.5分,其他成员加1分。
第二章 荣誉及考证加分
1.国家级的加5分;省级的加4分;市级的加3分;荣获奖学金的校级一等加2.5分,二等加2分,三等加1分;(参见学生手册P103)
2.荣获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的国 家级加10分;省级加5分;市级加4分;校级加3分(包括校级优秀检查部长),此外校级优秀检查员加1分;院级加2分(包括优秀部长),此外优秀检查员加1分;(参见学生手册P103,区分荣誉是校里还是院里的可咨询相关检查或主管部门)
3.个人获得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省级加5分、市级加4分、校级加3分;
4.被评为校级文明寝室(或校级内务大赛前三名)的每人加2分,寝室长加3分。院系级(或校内务大赛前五名)的每人加1分,寝室长加2分;被评为文明大学生(文明个人)的校级每人加2分,系级的每人加1分(学校评比和系评比不可叠加);(区分荣誉是校里还是院里的可咨询相关检查或主管部门)
5.劳动课成绩评为优秀的加3分,评为良好的加2分。评为中等的加1分,评为及格和不及格不加分;(参见学生手册P102)
6.英语六级通过者每人加3分,四级通过者每人加2分,A级通过者每人加1.5分,B级通过者每人加1分;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通过四级的加5分(校外考的加2分), 通过三级者加2分(校外考的加1.5分),二级者加1分(校外考的加0.5分);(参见学生手册P102)
7.在校期间参加其他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如机动车驾驶证、导游证、营销师证、会计师证等)的加2分。(参见学生手册P102)
(注:上述项目加分时上交证书复印件或证明,一式两份,班级一份,院里一份)
第三章 参加公益活动及竞赛加分
1.参加校、院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加1分,表现突出的加2分;义务献血每人每次加2分(每学年限一次);(参见学生手册P102)
2.参加院运动会的运动员未取得成绩者加0.5分予以鼓励;代表学院参加校运会的运动员未取得前五名成绩者加1分予以鼓励。代表学院参加校运会方队表演、助演及工作人员的加1分,有突出表现的可酌情加分;运动员取得前三名加2分,每届运动会每个人累计加分不超过4分;
3.学生干部组织活动(不论学校还是学院)的给予相应加分加分(每人每学 年不超过2分),此项加分由相应的学生会主席团确认;(统一要求学生干部参加的讲座、培训等一系列活动不给予加分,例如:学生干部、团干部培训。学生干部参加活动的参照下述4、5、6、7、8、9条给予加分)
4.代表学院参加校级竞赛(如:英语竞赛、科技竞赛等,与所参加活动的性质不相同),获奖学生参照学校标准按名次加分,一等奖加2.5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5分,优秀奖加1分,未获奖者加0.5分予以鼓励;
5.参加校团委举办的活动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5分、三等奖加2分、优秀奖加1.5分、参与加0.5分;参加学院举办的活动一等奖加2.5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5分、优秀奖加1分、参与加0.5分;
6.参加校院组织的集团活动,讲座、座谈类的每人每次加0.5分,除雪、打扫教室卫生等劳动类的每人每次加0.5分,唱歌跳舞等娱乐艺术类的每人每次加0.5分,社会实践类的每人每次加0.5分。(以上活动必须是校院组织的,学生干部参加也可以加分,与上述(3)相呼应)
7.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文艺竞赛、文学创作等方面取得奖项的国家级加8分,省级加6分,市级加4分,校级加2分,系级加1分;(前三名或一等奖为一个层次,前八名或二、三等奖为一个层次,同一类项目竞赛不重复加分,取最高分)(参见学生手册P91)
8.在校院网站或校报发表文章或其他作品每篇加2分(必须为第一作者,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视同第一作者)。此项加分每学年累加不得超过5分。
9.学生在其他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经由院团学会、学生工作部、校团学会建议,院学生工作办审定,可酌情加分。
(注:上述项目加分时上交证书复印件或证明,发表的作品要上交带有本人姓名的作品复印件,一式两份,班级一份,院里一份。)
第四章 违章违纪减分
1.受到以下处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予以减分(参见学生手册P90)(1)被留校察看者减10分(2)被记过者减8分(3)被严重警告者减6分(4)被警告者减5分
(5)被通报批评者减4分(6)被通告或告诫者减2分 2.上课、政治学习和集体活动中无故缺勤早退,每次减0.5分;旷课每次减1分;无故不参加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每人每次减1分;有特殊情况请假或病假者每人每次减0.1分;
3.寒、暑假、五一、十一长假擅自提前离校或无故未按时到校者,每次-1分;无故不参加校院组织的集体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的活动,例如:运动会等)每人每次减1分,迟到早退每人每次减0.5分,不遵守纪律、不听从安排的每人每次减0.5分;
4.因个人行为受到治安处罚的每人每次减20分;学生撒谎或伪造证件等不诚信行为每人每次减4分;
5.教室内禁止进行文体活动(学校许可的除外),违反规定每人每次减1分;在学生生活活动场所引发消防隐患事故的,除追究责任外,每人每次减5分;寝室教室系检扣分每人每次扣当天值日生0.5分,校检扣分每次扣当天值日生1分;
6.私自留宿他人、私接电源、使用明火等每人每次减5分;礼貌接待工作人员检查,拒绝查寝或顶撞检查人员每人每次减5分;按时就寝,晚归每人每次减1分,漏寝每人每次见4分;
7.不履行值日职责的每人每次减1分,值日不彻底的每人每次减0.3分;
8.系检每人每次扣1分,校检每人每次扣2分,如:未及时报告和处理本班或者本寝室的异常情况(如本班同学夜不归宿、擅自在外租房、擅自离校、心理异常、集体违纪等)。
9.上课和晚自习迟到、早退每人每次减0.5分;旷课、旷晚自习每人每次减1分;自习期间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嬉戏打闹、会客、打电话、吃零食、在走廊内来回走动等现象每人每次减0.5分;(参见学生手册P99)
10.不按学校规定时间起床每次减1分,无故不参加晨读晨运的每人每次减1分,早自习讲话、迟到、早退、不听从安排等不遵守晨读秩序的每人每次减0.5分。
11.期末按考试成绩在班级的排名,第一名至第五名加2分,第六名至第十名加1分,其他未挂科的不加分,考试不及格者每人每科减2分;补考仍不及格者每人每科减4分;考试作弊者每人每科减10分;(参见学生手册P99)
第二篇:测绘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修订)
测绘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2013年修订)
为全面贯彻《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激励全院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测绘学院学生工作具体实际,修订《测绘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试行)》。
第一条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和实践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四项内容,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评。
第二条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生活俭朴,积极锻炼身体者,可获得综合素质测评基本分60分。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综合素质测评定为不合格: 1.违反四项基本原则; 2.危害社会秩序; 3.受留校察看处分。第四条 思想道德素质
1.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递交入党申请书者,加2分。
2.参加党、团校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加2分;评为优秀学员另加2分。3.在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1—8分。
①受到省及省以上人民政府表彰,加6—8分;
②受到市、县人民政府表彰,分别加5、4分; ③受到校、院表彰,分别加3、2分;
④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报道的好人好事,当事人加1-4分; ⑤平常拾金不昧者,视轻重加0.5—2分;
⑥同一件事既受表彰又被报道者,不累计加分。
4.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校和学院社团、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双学小组、单项比赛等活动,加1-5分。
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校和学院社团、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双学小组、单项比赛等集体活动,每次0.5分;
②表现突出,受国家、省、市、县表彰者,分别加5、4、3、2分; ③表现突出,获学校一(或前3名)、二(或前5名)、三(或前10名)等奖者,分别加1.5、1.2、1分,获学院一(或前3名)、二(或前5名)、三(或前10名)等奖者分别加1.2、1、0.8分。不设名次的活动,受到校、院级表彰,分别加1、0.8分。
5.担任学校、学院、班级主要学生干部且能敬业爱岗、履行职责,加3—6分;一般学生干部(委员)加2—3分;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的,另加2分;获得省级、国家级表彰的学生干部,另加4、8分。学生干部能够完成本职工作,表现突出,具体加分情况如下:
①院学生会主席加6分;
②校学生会主席、自管会主席、院学生会副主席、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加5分; ③学生会部长加4分;
④学生会副部长、社团负责人、班级委员加3分; ⑥学生会和班级的其他学生干部加2分。
⑤担任学生干部未满一个学期,视具体情况不加分、相应加分值减半或酌情递减。兼职学生干部就高加分,不重复计算。
6.参加军事训练合格者加2分,获军训先进个人称号的另加2分。7.表现突出,获“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就业会干部”、“优秀学生党员”等院级荣誉者,每人每项加1.5分;获“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校级荣誉者,每人每项加2分;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另加1分;获国家、省、市荣誉称号,分别加8、4、3分。
8.违反《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行为规范》和《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诚信守则》每次减2分;受到违规登记,每次减3分;受校通报批评,每次减5分;受院通报批评,每次减2分;受警告、严重警告,分别每次减10、20分。
9.每旷课1学时减1分,迟到、早退每次减0.5分。
10.违反宿舍管理有关规定,每次减1分;宿舍未达标,宿舍成员每人减5分。被评为校文明宿舍,优秀之家、模范之家的成员每人每次分别加3、4分。
11.晚自习缺勤一次减0.2分。第五条 专业素质
1.考试、考查成绩或者学分绩点在班级(以50人计)前三名,加8分;4—10名,加5分;11—20名,加3分。考试、考查成绩不合格每门减2分。
2.通过全国高校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分别加3分、5分;通过国家、省计算机三级考试加2分。
第六条 创新和实践能力
1.获得国家专利每项加8—15分,合作者视贡献加3—5分。
2.参加国家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科技、文化类竞赛获奖,科技类每项国家级加11—15分、省级加7—10分、市校级加1-3分,文化类每项国家级加8—12分、省级加4—7分、市校级加1—3分,合作者视贡献加分。
3.独立或任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文学、艺术、新闻作品,学术论文:全国核心期刊每篇加12分,其它省级期刊加5—8分,合作者视贡献加分;文学、艺术、新闻作品:国家级每篇(件)加5—7分,省级加3—5分,市校级加1分(在校内自办刊物发表每篇加0.5分,最高不超过3分),合作者不加分。
4.课题主持人,国家级加15分,省级加12分,市校级加4分,合作者视贡献加1—3分。5.取得导游、律师、程序员、测绘技能水平认证等资格证书或通过教育部门认可的行业资格考试,每项加4分。
6.参加自学考试,每通过一门课程加1分,最高加3分。第七条 身心素质
1.参加国家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体育竞赛获奖,国家级加8—12分,省级加4—7分,市校级加1—3分。
①积极报名并参加校运动会者每人加1分;
②取得名次者分别加4、3.5、3、2.5、2、1.5、1、0.5分; 2.体能测试不达标,减6分。
3.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够适应大学生活,人际关系和谐,加2分。第八条 上述各条款所规定之加减分均在测评学期内实施,不得重复计算。第九条 因同一情况加减分,取该项最高分。
第十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每学期初进行。各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组,辅导员为组长,主要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为组员,以9—11人为宜(以班级50人计)。测评结果要在班级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三天。
第十一条 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为评优评先、毕业鉴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班级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测评时学生本人提供加分证明,学院、班级提供减分证明。
第十二条 本细则未列入条款,可类比近似条款执行。第十三条 本细则由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北京大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试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此制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
第二条
凡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学生、休学或者出国一个学期及以上的学生除外)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组织过程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章 测评内容
第四条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学习成绩(占70%)、基本素质测评(占25%+5%)和创新能力(在学生自行申报基础上的额外加分),每学年每位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是该三个部分测评成绩之和。测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档。原则上测评结果为优秀、良好者在全班同学中的比例分别不超过20%和60%。学习成绩测评不合格或者基本素质测评不合格者,其本的素质综合测评成绩为不合格。创新能力测评中故意提供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材料,经查证核实,其本的素质综合测评成绩为不合格。
第五条
每学年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新转入的学生在转入前所在院系参加测评,新转出的学生在国际关系学院进行测评。测评的结果作为每学年的奖励评比、奖学金评审和就业推荐等的主要依据。
第六条
学习成绩测评占总测评成绩的70%。
本科生学习成绩测评由院教务办公室提供上一学成绩绩点排名。各测评工作小组在计算成绩时将绩点乘以25倍放大还原为百分制成绩,再乘以系数0.7,结果取到小数点后两位。
研究生学习成绩按照百分制的原始分数的平均成绩计算,高年级博士研究生可能出现部分同学该学年没有选课的情况,建议可按其博士期间的学习成绩计算。各门功课的平均成 绩乘以系数0.7后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学习成绩部分。参评学年若有两门(含两门)以上成绩不合格,则视为该生的学习成绩总评不合格。
第七条
学生基本素质测评由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小组组长组织各班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民主评议从思想修养、学习态度、身心健康、文明行为和实践活动五个方面考察,逐人分项进行。每个方面满分为5分,总分为25分,占总成绩的25%,以及宿舍集体生活能力考察,由宿舍同学间相互评议,并报给各年级工作小组,总分为5分,占总成绩的5%。每位同学每个方面的基准分为2分,给分间隔为0.5分。基本素质测评分数小于等于12分,则视为该生的基本素质测评不合格。
(一)思想修养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自觉遵纪守法。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3.顾全大局,关心集体,乐于奉献,能正确处理个人、社会与集体的关系。4.注意提高个人品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明礼诚信,公道正派。5.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团结同学,互助互爱。
(二)学习态度
1、遵守本科生《北京大学学生学籍管理细则》、《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与学术规范条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遵守《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
2、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3、坚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尊敬师长,谦虚好学,认真参与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身心健康
1、树立身心健康意识,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自觉加强文艺和美育修养。
2、完成体育达标要求,积极参加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
3、自觉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修养。
4、注重心理与卫生健康,努力增强挫折耐受力、情绪控制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四)文明行为
1、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首都大学生文明公约》。
2、遵守北京大学制定的各项校规校纪,无违纪违法行为。
(五)实践活动
1、热爱劳动,生活自理。
2、认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实践和实习任务。
3、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4、积极参加院系、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集体活动。
第八条
创新能力测评由各测评工作组在学生自行申报创新能力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加分的方法,分条累加进行。创新能力成果包括学生在每学通过利用特长、发挥创造精神而在学术科研、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等方面取得成果。创新能力成果仅限于学生在上一学(自上一年九月一日至本年八月三十一日)所取得的以学生身份参加且署名为北京大学的成果。学生申报创新成果需要自行提供证明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由同一创新成果带来的多种荣誉只能加分一次,不能重复累加。凡在创新成果测评中弄虚作假、虚报成果的同学,经核实后扣除全部加分,并视为基本素质测评不合格。
(一)学术科研
1、本科生在正式出版刊物、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根据情况每篇加分不超过5分,由各测评小组根据论文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加分;会议论文原则上不加分。
2、出版学术专著,根据情况每部加分不超过5分,由各测评小组根据专著的具体情况确定加分。
3、有多名作者署名的成果,由所有作者共同分享该项成果的加分,其中第一作者所获加分不得低于该项加分的60%,其他作者依次递减,具体加分情况由各测评小组根据情况确定。
4、课题研究(有成果)与科技发明(通过相应鉴定为准)。
1)校级、地方省级以下,加分不超过2分。
2)省级,加分不超过3分。
3)国家级,加分不超过5分。
4)其他重大科技成果与发明创造,加分不超过10分。
5、学科竞赛(与我院有关的主要为“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相同项目竞赛取加分最高者)。1)在国际学科竞赛中获得前三名者,酌情加5分。
2)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得前三名者,酌情加4分。
3)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得前三名者,酌情加3分。
4)在校级学科竞赛中获得前三名者,酌情加2分。
6、参加各类讲座、论坛、学术会议等,加1分,不累计。
7、同一成果只能加分一次,不得重复累加,同一成果获得不同荣誉的,以其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为准进行加分。
(二)社会工作
1、参加学生组织情况
1)上一学年担任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校团委各部副部长满一年并向工作小组提交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由其责任大小和工作表现,酌情加2-5分。
2)上一学年担任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副主席、院团委副书记、院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各年级学生党支部书记满一年并向工作小组提交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由其责任大小和工作表现,酌情加2-4分。
3)上一学年担任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副主席、院团委各中心主任、副主任、各班班长、团支部书记满一年以及上一学校十佳社团主要负责人,并向工作小组提交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由其责任大小和工作表现,酌情加2-3分。
4)担任或曾担任校学生会部长、院团委或院学生会部长、班委、党团支部支委、学院认可的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向工作小组提交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加2分。
5)参加学生组织,并无职务加1分。
6)同一学担任不同职务的,以其所担任最高职务为准进行加分。
2、参加社会实践情况(含集体活动)
1)积极参加由所属党支部、团支部或班集体组织的各类党团日活动、班会、讲座、政治理论学习研讨会、支部例会等加1分。
2)参加由各级组织、各类学生团体(学生会、各类社团等)组织的集体活动加1分。.3)参加由各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酌情加1-2分(出具相关证明)。在学院、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优秀团体奖、优秀个人再加0.5-1.5分。
4)同一学内社会实践活动加分可以累加。
3、参加志愿公益情况 1)参加由学院或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中的各类服务性工作,酌情加0-1分; 2)参加由各类学生团体(党/团/班级组织、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所组织的各项志愿公益活动,酌情加0-1分;
3)参加由校外非营利机构组织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附活动组织者的相关证明),由各测评小组了解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根据岗位责任的大小和具体工作表现,酌情加0-2分。同时担任多项无薪酬的公益性服务岗位为同学服务,只能加分一次,不得重复累加。
4)为学院、学校和国家做出其他突出社会服务贡献,由该服务岗位所属部门出具学生工作表现报各测评工作小组,由测评小组酌情加0-5分。
(三)文体竞赛
1、上一获得校级文体竞赛名次(限前三名),为学院赢得荣誉者,由各测评小组酌情加0-2分。
2、上一获得省部级文体竞赛名次(限前三名),为学院和学校赢得荣誉,由各测评小组酌情加1-3分。
3、上一获得国家级文体竞赛名次(限前三名),为学校和学院赢得荣誉者,由各测评小组酌情加2-4分。
4、上一获得国际文体竞赛名次(限前三名),为学校和国家赢得荣誉者,由各测评小组酌情加3-5分。
5、集体项目由所有参赛人员平均分享该级别的加分。要求各年级全员参加的文体类活动(如一二九合唱比赛)不加分。
(四)对其他有突出贡献,在校内外、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生,各测评小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经测评领导小组的审核,酌情加0-5分。
第三章 评测机构和评测程序
第九条
国际关系学院成立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领导小组领导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各班成立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
1、国际关系学院成立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并负责监督和解决测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院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成员及各班班主任、专业主任、各年级辅导员为小组成员。学院还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推选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作为小组成员。
2、各班级或各专业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年级或各专业学生的素质综合测评工作,工作小组由各班班主任或各专业主任牵头,各班或各专业学生骨干组成。
第十条
各班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小组主持本班学生素质测评工作。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领导小组领导、监督全院学生素质测评工作。
1、院学生素质测评领导小组通过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布置下发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通知至各班测评工作小组组长,各班测评工作小组组长布置本班学生填写和审核上学的个人学年总结,并接收学生上一学创新成果的证明材料。
2、在学生提交学年总结的基础上,各班素质测评小组组长组织召开班会,对班级成员进行民主测评。
3、测评工作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创新成果申报材料决定每位学生的创新成果加分。
4、测评工作小组将学生学习成绩、基本素质测评成绩和创新加分进行汇总统计,并可以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三天。公示期间,测评工作小组要注意主动听取学生意见,接受申诉;学生有权向本班测评工作小组查阅、了解测评情况。
5、各测评工作小组向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领导小组上报本班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结果和本班测评工作小结。经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领导小组审核,对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结果,在本院范围内予以公示。公示的时间和方式由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领导小组决定。公示期间,学生有权向院测评领导小组提出申诉,对学生申诉,院测评领导小组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作出及时、妥善处理。
6、学院测评领导小组向校学生工作部上报本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结果和测评工作总结报告。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经2011年9月26日学院办公会讨论通过施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11年9月26日
第四篇:江西科技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江西科技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学生评奖评优、择优推荐就业等提供依据,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综合素质测评适用的对象为我校普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 第三条 综合素质测评分为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大类,主要包括品德表现测评、学业表现测评、能力表现测评、文体表现测评四个方面:
(一)品德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培养和道德表现;
(二)学业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能力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文体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及成绩;
第四条 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构成和比例为:品德素质测评得分占20%,学业素质测评得分占60%,能力素质测评得分占10%、文体素质测评得分占10%。
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计算公式为: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品德测评得分×0.2+学业测评得分×0.6+能力测评得分×0.1+文体测评得分×0.1。
个人自评分占40%,班级测评小组评分占60%。
各班级依据学生学年综合素质测评得分的名次进行评优评奖。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为学生在校期间所有学年测评得分的平均数,学校和各二级学院依据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总分高低进行就业评比与推荐。
第五条 实施综合素质测评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主要为下列工作提供依据:
(一)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
(二)班级、学院、学校及以上各项评优评先工作;
(三)毕业生鉴定;
(四)毕业生择优推荐工作。
第二章 品德表现测评
第六条 品德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分占60%,品德奖励分占40%。
品德表现测评得分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分+奖励分-扣除分。
第七条 品德基本分满分为60分。评估的内容包括如下六大项,每项10分。
(一)政治与思想表现。主要包括:爱国热忱,对待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参加各种政治学习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表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法纪与集体观念。主要包括: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表现,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和党团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态度和集体荣誉感。
(三)道德修养。主要包括: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和艺术,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表现,能否做到诚实守信,谦虚谨慎;说话和气,待人有礼;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乐于助人;举止得体;遵守文明守则,维护公共秩序,不妨碍别人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节约水电和粮食;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生活习性。
(四)劳动观念和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参加各种公益性劳动的表现,完成宿舍、教室等区域卫生工作的自觉性。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种工作任务的积极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等。
(五)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具有奋发向上、竞争进取、自强不息的意识,具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六)品德培养教育课。主要考察学生参加学校学生品德培养八个教育手册情况来测评得分。
第八条 品德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被评为优秀党员、三好学生,国家级的加20分,省级的加16分,校级的加10分,院级的加8分;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团员者,国家级的加18分,省级的加15分,校级的加12分,院级的加6分;各类先进个人(如:单项活动优秀奖、军训优秀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酌情加2-8分,同一学生在同一学年因相同事迹多次获奖,按最高级别计分一次。
(二)先进事迹受学校、院(系)通报表扬者,分别加5分、3分,每学年按最高级别计分一次。
(三)所在班级或团支部,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学校或院先进集体的,每人分别加8分、6分、4分、2分。同一单位在同一学年中因相同事迹多次获奖,按最高级别计分一次。
(四)被评为学校文明寝室的,所在寝室每人分别加1分。
(五)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积极参加校、院(系)组织的捐书、捐款、捐物、献血以及义务劳动或服务等集体活动者,每次加1—2分,但该项累计加分超过10分者仍按10分计。
(六)如果品德奖励分超过40分者,以40分计。第九条 品德测评扣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凡政治学习、组织生活、班级集会和规定必须参加的劳动或集体活动不经请假而缺席者,每次扣2分。
(二)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党(团)纪律者,受院通报批评者扣6分,受学校通报批评者扣8分,受警告处分者扣15分,受严重警告处分者扣20分,受记过处分者扣30分,受留校察看处分者扣40分,受开除党籍、团籍处分者扣50分。同一错误行为同时受行政和党(团)纪律处分者,按最高级别扣分一次。
第三章 学业表现测评
第十条 学业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除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分占80%,奖励分占20%。
学业测评得分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十一条 学业基本分根据各二级学院专业的特点参照以下计算公式: 本人学年平均分(或者平均学分绩点)÷班级或专业学年最高平均分(或者平均学分绩点)×100×0.8。
第十二条 学业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有CN或ISSN登记号)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者,每篇按地级市(指设区的市)、省级、国家级(核心、权威刊物)分别加6分、8分、20分,专科学校学报、本科学校学报分别按地级市和省级标准加分;专业学术论文被地级市、省级、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采用者,每篇分别加4分、5分、10分、20分。同一篇论文被多家刊物转载或多次学术会议采用,在按最高等级刊物的标准计分一次的基础上,可适当加1—2分。同一论文为多人合作者,按第一作者得分高于其他作者的原则进行分配。凡需要加分的学术论文,必须提供登载刊物原件或学术会议信函,并经有关专家鉴定文章的性质和级别。
(二)学业奖励分的折算公式为:
本人原始奖励分÷班级最高原始奖励分×100×0.2。 第十三条 学业扣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为:
(一)凡考试作弊者,除在其品德测评中扣分外,在学业中另扣5分。
(二)一学期内累计旷课12节(含本数)以下者,每旷课一节扣其综合综合素质测评学业分1分;旷课13节及以上者,每节扣其学业分2分。
第四章 能力表现测评
第十四条 能力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分和奖励分各占 50%。
计算公式为: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十五条 能力表现基本分满分为50分。评估的内容包括如下五项,每项10分:
(一)自学能力。主要评估:科学运筹时间,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有效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表达能力。主要评估:普通话技能,汉语写作技能,外语表达能力等;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交际能力。主要评估:从事社会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管理等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宣传能力;
(四)动手操作能力。主要评估:从事实验、课件制作、科技制作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五)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能力。主要评估: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能力,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十六条 能力表现奖励(扣)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在学校或院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中,参加者(完成全过程)每次加2分,获得一、二、三等奖,校级分别另加10分、8分、6分,院级分别另加6分、5分、4分。在其它与职业技能训练有关的各类竞赛活动(如朗诵、演讲、书法、形象设计等)中,参加者每次加2分,获得一、二、三等奖者,国家级的分别另加 25分、20分、15分,省级的分别另加18分、14分、10分,校级的分别另加8分、7分、5分,院级的分别另加6分、5分、4分。
(二)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和社会调查报告评选者,每次加2分,获得一、二、三等奖者,国家级的分别另加20分、15分、12分,省级的分别另加15分、10分、8分,校级的分别另加8分、7分、6分,院(系)级的分别另加6分、5分、4分。
(三)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非学术性文章和文艺作品者,国家级刊物每篇加10分,省级刊物每篇加8分,地级市刊物加5分,县和县级市刊物每篇加3分;在校级媒体(如:江西蓝天学院报)上发表文章者,每篇加4分,发表简讯、消息者,每篇加2分。在其他没有发行号或准印证号刊物(如学校主管部门或学生组织经办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者,按校级、院级分别加2分、1分。被学校广播站、校园电视台、调频电台、校院墙报所采用的稿件,每篇加1分,但宣传干部、记者、通讯员向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调频电台、校院墙报所投稿件,从第11篇开始计分。凡在没有发行刊号或准印证号刊物及其他媒体上发表稿件的加分,累计不得超过25分。
(四)参加科技成果展览评比、竞赛活动者,每人每次加2分;获得一、二、三等奖者,国家级的分别另加30分、20分、15分,省级的分别另加20分、15分、10分,校级的分别另加10分、7分、5分,院级的分别另加6分、5分、4分。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者,每项加30分(多人合作者按参加人数平均计分或由当事人协商决定)。
(五)修读双学位、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并经考试合格者,按完成课程门数每门课程加2分;考试成绩达到85分以上的课程,每门分别另加1分。
(六)参加计算机统考,文科过一级、理科过二级(计算机专业除外)者加2分,每递增一级加1分。
(七)担任学生干部或从事公益性、服务性工作满一年且能履行职责者,按如下标准加分:
1.校团委委员及副部长、校学生会正副主席、校学工助理中心正副主委、校社团联合会正副主任、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正副会长、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和学院学生会正副主席加15分。
2.院团总支委员、校或院学生会正副部长、校学工助理中心正副部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正副部长、校社团联合会正副部长、班长、团支部书记、校学生艺术团各队队长、学生党支部委员、校社团联合会委员加12分。
3.校团委和学生会、校学工助理、青年志愿者联会(分会)干事、校社团联合会干事、院团干部总支学生会干事加10分。4.班委会委员、团支部委员加8分。 5.小组长和室长、课代表成员加6分。
6.身兼多职者,按最高职务计分。各职务均能履行职责并有突出表现者,经院学生工作主管领导审定,可酌情另加1—2分。
7.学生干部不履行职责、工作马虎、同学反映意见比较多的,经班级测评小组审议通过或辅导员决定,可酌情减1—5分。
8.学生干部任职不满一学年者,按50%计算奖励分。
(八)能力奖励分的计算公式为:
个人原始奖励分÷班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100×0.5。
第五章 文体表现测评
第十七条 文体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分和奖励分各占50%。
计算公式为: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十八条 文体表现的基本分为50分。评估的内容包含以下四项:
(一)参加学校、院和班级组织的文娱活动;(15分)
(二)坚持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10分)
(三)参加学校、院和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15分)
(四)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较强,体质、体魄以及体育达标状况。(10分)第十九条 文体表现奖励分的计算公式为:
本人原始奖励分÷班级或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100×0.5。文体表现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参加体育竞赛的运动员,每届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2分、4分、8分、10分。
(二)在各种体育竞赛中获得名次的运动员,校级第一名加10分,第二名加9分、第三名加 8分,第四名加7分、第五名加 6分,第六名加5分,第七名加4分,第八名加3分;省级的获奖按校级的2倍计分;国家级的获奖者按校级的3倍计分;破记录者按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另加10、15、20分;院级竞赛获奖者按校级的50%计分。
(三)参加文艺演出或竞赛者,每次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2分、4分、6分、8分。
(四)在文艺竞赛中获得名次的演出者,按照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加 10分、8分、6分、4分;省级的获奖者按校级的2倍计分;国家级的获奖按校级的3倍计分;院级的获奖者按校级的50%计分。
(五)为文娱演出或文体竞赛做服务工作者(含比赛裁判),每次加1分(裁判1.5分),但一学期累计超过10分仍按10分计算。
(六)参加运动队、艺术团(队)作为正式队员训练满一年且表现积极者,校级加8分,院级加6分;训练只达一学期者按50%计分;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被评为社团活动积极分子者加8分。 第二十条 文体表现扣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是:
(一)凡要求统一参加的文体活动不参加者,每次扣2分。
(二)不参加体育达标测试者扣5分(经校体育部批准免修体育课者除外)。
第六章 综合素质测评的组织机构和程序
第二十一条 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由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校学生工作部(处)负责监督和指导,各二级学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各学院成立院级和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职责如下:
(一)结合本学院实际,制定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
(二)组织部署本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三)对各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
(四)裁决综合素质测评纠纷,做好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的思想工作;
(五)审定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和评优材料。第二十三条 综合素质测评按如下程序进行:
(一)个人总结。每个学生必须按照综合素质测评四个方面的内容,认真撰写一学年的书面总结,按照统一表格实事求是地填写德、智、体等方面的基本分、奖励分和扣分,并在班级总结会议上作汇报。
(二)评议与评分。学习小组全体同学在听取个人汇报以及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在阅读个人总结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该同学平时的表现进行评议与评分。
(三)审核。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审查核准每一位同学各项综合素质测评的基本分、奖励分和扣分,发现错漏者,有权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更正或增补。
(四)公示。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经过审查核准和换算后,将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含德、智、体、能四个单项和合成总分)向班级全体同学公示,听取广大同学的意见。自公示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之日起的三日内,学生若对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有异议,可向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提出,由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进行复查,并在三日之内作出答复。经过复查,确有错漏的,经班导复核批准,予以更正或增补。
(五)评优。班级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确定后,按照有关规定的比例和条件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单项活动优秀奖等人选。
(六)审批与备案。各二级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对各班级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构和评优结果进行审定,填写好有关表格及材料后由各学院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上报校学生工作处(部)。学校审核批准后,进行表彰。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校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5年2月22日起施行。
第五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
总则
第一条凡在本校正式注册并参加全日制学习活动的外国语学院学生,均应依据本办法进行测评。
第二条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学业成绩、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业成绩测评F(满分80分)1
学业成绩(F1)以绩点计分。其计算公式为:
本科生: F1XiYi/Yi
i1i1nn/4*80,Xi为上一学的每门功课的绩点(满分4.0),Yi为相应功课的学分数,n为参加测评的功课总数。
F1XiYi/Yi
i1i1nn研究生:/100*80,Xi为在校期间的每门功课的百分制成绩(满
分100),Yi为相应功课的学分数,n为参加测评的功课总数。
第三条双学位、辅修专业课程的成绩不记入本项测评范围。
第四条本学年若有一门或一门以上测评范围内的功课不及格,则视为该生的学业成绩总评不合格。
第五条当年9月转系的同学在原有院系参评(院内转系的同学都包括在内)。
基本素质测评F2(满分10分)
第六条基本素质测评包括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态度、实践活动三个方面。
第七条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
(一)思想政治表现
1. 维护四项基本原则,不参与任何有损祖国尊严、荣誉和危害社会秩序的活动,不做有损国格和学校形象的事;
2. 遵守宪法、法律和规章制度,勇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3. 维护民族团结,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4. 自觉加强自身全面修养,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5. 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
6. 尊敬师长,积极参加教学活动;
7. 文明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宿舍管理规定。
(二)学习态度
1. 遵守各项班级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
2. 遵守考试纪律;
3. 谦虚好学,刻苦认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实践活动
1. 关心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院活动;
2.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性活动以及其它集体活动
3. 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学校各单位组织的能力培养与科技竞赛活动。
第八条基本素质测评由民主评议环节和平衡调整得分环节组成。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民主评议环节根据上述基本素质要求(即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态度、实践活动),逐人分项进行,每项最高分数为5分,给分间隔为0.5分,其中每位同学给他人的分项分数超过(或等于)4.5分的在全班同学中的比例不应超过30%,最后核算所有同学的三项得分之和,根据总分由高至低进行排序(排名可并列);平衡调整得分环节根据名次由高至低得分从10分向下递减,每名次递减0.1分,最高得分为10分。平衡调整得分环节后,学生名次对应的最终分数即为该生基本素质总评成绩(F2)。
第九条若有下列情况之一,基本素质总评为不合格,计为0分:
一、违反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律法规,已经受到司法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罚者。
二、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处分者。
三、言行不当,给学校或集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者。
四、无故不参加基本素质测评者。
第十条第九条前三项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认定;第四项由班主任负责审核确定:一般可先给不到会的同学打分,再进行核实其是否无故不参加。
创新能力测评F 3
第十二条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本学通过利用特长、发挥创造精神而获得的在科学技术、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成果。学校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敢于冒尖,在规范的基础上增加选择。
第十三条 创新能力测评采用加分的办法,1.第十四条学术成果中得分可以累加。
2.第十五条集体活动加分为鼓励性加分,参与即得分;
3.第十六条社会工作各项均不累加,总分取分项的最高值。
第十四条 学术成果加分1(本条各款可以累加):
(一)可列入加分范围的学术成果及具体加分
1.学术论文
(1)在2012-2013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链接为:
http://cssci.nju.edu.cn/news_show.asp?Articleid=490)、《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链接为:http://cssci.nju.edu.cn/news_show.asp?Articleid=492)和《CSSCI来源集刊目录》(链接为:http://cssci.nju.edu.cn/news_show.asp?Articleid=491)所列的核心期刊中发表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每篇加1分;发表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的,每篇加分基础分为1分,按作者排序计分,自第一作者始依次乘以调节系数1.0、0.7、0.6、0.5、0.4、0.3、0.2、0.1,若还有其他合作者,调节系数均为0.1。
(2)在国家正式出版的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报刊上发表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每篇加0.5分;发表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的,每篇加分基础分为0.5分,按作者排序计分,自第一作者始依次乘以调节系数1.0、0.7、0.6、0.5、0.4、0.3、0.2、0.1,若还有其他合作者,调节系数均为0.1。1 注:各系(所、中心)既可依据第十四条进行学术成果加分,也可根据本系(所、中心)的实际情况,参考第十四条单独制定适用于本系(所、中心)学生的学术成果加分规则。
(3)发表参与翻译的学术论文,参照论文发表参与情况的得分乘以80%给予加分。
2.学术著作
(1)出版独立撰写的学术著作,字数在15万字以上的,每本加5分;字数在15万字以下的,每本加3分;
(2)出版合作撰写的学术著作,字数在15万字以上的,每本加分基础分为5分,按作者排序计分,自第一作者始依次乘以调节系数1.0、0.7、0.6、0.5、0.4、0.3、0.2、0.1,若还有其他合作者,调节系数均为0.1;字数在15万字以下的,每本加分基础分为3分,按作者排序计分,自第一作者始依次乘以调节系数1.0、0.7、0.6、0.5、0.4、0.3、0.2、0.1,若还有其他合作者,调节系数均为0.1。
(3)出版参与编写的学术著作,本人负责编写部分的字数在8万字以上的,加1分;本人负责编写部分的字数在5万字以上8万字以下的,加0.7分;本人负责编写部分的字数在2万字以上、5万字以下的,加0.5分;本人负责编写部分的字数在5000字以上、2万字以下的,加0.3分;本人负责编写部分的字数在5000字以下、1000字以上(含)给予0.1分加分;本人负责编写部分的字数在1000字以下不予加分
(4)出版参与翻译的学术著作,参照上述著作出版参与情况的得分乘以80%给予加分。
3.获奖文章
(1)参加国家级学术类征文比赛获奖者,按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分、1分、0.7分;
(2)参加省(部)级学术类征文比赛获奖者,按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分、0.7分、0.5分;
(3)参加校级学术类征文比赛获奖者,按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0.7分、0.5分、0.3分;
(4)参加院级学术类征文比赛获奖者,按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0.5分、0.3分、0.2分;
(5)以上学术类征文比赛如设有特等奖,比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级学术类征文竞赛一等奖进行加分。
(6)参加 “挑战杯”科技竞赛获奖者,比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级获奖情况进行加分;
(7)凡获奖文章为合作作品的,个人加分为:相应奖项加分/合作人数。
4.课题研究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版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的,比照本项1、2中的标准进行加分;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没有出版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但课题已结项的:
本人主持的国家级课题结项的,加3分;
本人主持的省级课题结项的,加2分;
本人主持的校级课题结项的,加1分;
本人主持的院级课题结项的,加0.5分。
本人参与的各级课题结项的,由系(所、中心)负责人根据上述四点及该学生的实际贡献出具加分意见。
(二)加分规则
1.同一成果被多次发表或荣获多个奖项的,只以最高分计算一次,不可累加;
2.用稿通知不作为加分依据,但毕业年级学生除外;
3.与本人导师合作的符合上述条件的学术成果,在计算合作人数时不含导师;
4.申请加分的学术成果,均须有相应的学术成果原件或证明材料予以佐证;
5.外国语学院学生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对本规则保有最终解释权,如出现争议的,由外国语学院学生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予以确定最终加分。
第十五条 集体活动加分(累加不超过0.2)
参加校内外各类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学生集体活动者,由本人自行申报。申报内容包括活动名称、时间、地点、活动证明人及联系方式、本人参与内容。经班级认定后,参与一项者加0.1分,参与两项以上者(含两项)加0.2分。若在所参与的活动中获得院系级三等奖以上(含),则可获得0.2分。
第十六条 社会工作加分(各款不累加,取最高值):
1. 院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党支部的主要学生干部,由院学工办视其责任大小和工作表现,酌情加0-3分。
2. 班级学生干部(包括班委会、团支部委员),需在班会上做学年工作总结,由班级同学做工作测评,再由班主任以测评结果为主要参考确定加分,分值范围为0-1.5分。
3. 学校各部门的学生干部,由院学工办视其责任大小和工作表现,酌情加0-3分。(包括合唱团、广播台、辩论队、勤工俭学团体、运动队、各社团等)
4. 《四方录》、《缪斯》、《oneighth》:主编、责编每人加1.5分;排版、美编、编委三项工作总加分为1分,如为多3 人同时承担一项,则按工作量大小按比例分配;向《四方录》、《缪斯》、《oneighth》投稿的学生每篇稿件加0.25分,但累计不得超过0.5分。
第十七条 对有其他突出贡献,在校内外乃至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生,经学院审核,可酌情加0-3分。
第十八条 在创新成果测评中弄虚作假、虚报成果的,经核实后扣去全部加分,并视为基本素质测评不合格。
评审机构与评审程序
第十九条 学院设立学生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负责素质综合测评、奖励奖学金评审工作,组长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秘书长由专职团委书记担任,评审小组成员包括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班主任代表等。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监督并裁定测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十条 学业成绩由班长、团支书等至少两人,在班主任指导下,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联合计算并签名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各班级的基本素质测评首先由学生本人在班会上作学年小结,然后在班主任主持下,进行民主评议、打分,成绩核算由班主任带班委会(至少两人)进行;如果在班会上不做学年小结,则视为放弃参与奖励、奖学金评选。
第二十二条 创新成果的加分,原则上由学生本人提供证明材料,班主任初步认定并初步加分后报系(所、中心)负责人审核,之后报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审定。其中,社会工作加分,除班级学生干部外,其他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自己撰写工作小结并上交外院学工办,由外院学工办出具加分意见。
第二十三条 班主任在测评结束后,应及时将签过字的素质综合测评结果和相应附加材料上报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
第二十四条 上述各项测评结果由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作最后审定。学生个人若有异议,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提出申诉,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应在接受申诉后三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如学生对答复仍有异议,可在评审小组答复后三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奖励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起申诉。学校的处理意见为最终处理意见。
评审最终结果及其应用
第二十五条 每学年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F)是学业成绩总评得分,基本素质总评得分,创新成果加分累计的总和,即:F=F1+F2+F3。
第二十六条 测评结果作为每学年评奖学金的主要依据和评奖励的重要参考,学习成绩测评不合格或基本素质测评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评选。
(一)奖励
1.三好学生:
从行政班里评选,素质综合测评在前50%且符合学校奖励条例相关条件者皆可被推选,并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由班级同学进行民主推选;推选的优先顺序将作为评奖励的主要依据。
2.社会工作奖:
从行政班里评选,素质综合测评在前70%且要求符合学校奖励条例相关条件皆可被推选,并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由班级同学进行民主推选;推选的优先顺序将作为评奖励的主要依据。
3.学习优秀奖:素质综合测评在前30%,且要求符合学校奖励条例相关条件皆可被推选,并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由班级同学进行民主推选(建议参考学业成绩和第十四条中的学术成果加分)。推选的优先顺序将作为评奖励的主要依据。
4.优秀班集体、先进学风班:
由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在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组织的答辩会上答辩,再由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讨论确定,向学校提出推荐名单。
(二)奖学金
1.奖学金按系(所、中心)人数比例进行名额分配;
2.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由班级全体同学对奖学金申请者进行奖学金民意测评,对申请者投“同意”、“不同意”或“弃权”票,原则上“同意票”得票率低于50%者不能获得奖学金。
3.对于通过奖学金民意测评的申请者,学院主要依据素质综合素质测评得分,确定奖学金获得者。
第二十八条 学习成绩测评不合格或基本素质测评不合格者,原则上取消其本学年申请或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的资格。特殊情况者需报经学生工作部决定。
第二十九条 对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等工作,可作为参考。
第三十条 本办法经2013年9月10日学院党政联席院务会讨论通过起开始实施。本办法由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审小组负责解释。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3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