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全国
仿真模拟(十)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宋是市井饮食文化的高峰阶段。北宋汴京有名的酒楼就有七十二座,号称“七十二正店”。它们是大饭店,服务对象主要是富豪贵官。这些大饭店一进门有主廊,百余步长。“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这些“小阁子”又叫“酒阁子”,仿佛今日的小室雅座,可见其店堂宽阔和气派。那时朋友欢聚宴饮多在夜晚,这些大饭店相应配合,有的营业直至深夜三更。另外还有一些中型店铺,虽然它们没有大饭庄那样风光和气派,但也能以自己价格较廉和具有特长的肴馔招徕顾客,如曹婆肉饼等。甚至有以腌制菜蔬而有名者,如州桥炭张家、奶酪张家就以“腌藏菜蔬”质量好而闻名。其他的还有只卖酒及下酒物的“脚店”,和只卖一两味食物的小吃店,如瓠羹店、油饼店、胡饼店和各种包子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价廉,也很方便,都能做到“即时供应”。至于肩挑手提,走街串巷;或罗列于市,市开而至,市散而去,都唤作“杂嚼”。
北宋汴京、南宋临安的饮食行业形成了网点密集的食品市场,汴京主要街衢如御街朱雀大街、州桥等大道,两边餐馆林立,茶坊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临安街市各种行业中,有关饮食服务业的就占了2/3以上。两宋饮食店铺之多并非只是供给行旅商贾或游宦、游学于京师者的不时之需,而且也考虑到该城居民的需求,因为“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两宋饮食行业中还有外出服务,包括“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担动使之类”,“以至托盘下请书、安排座次、尊前执事、歌说劝酒”,至于肴馔烹饪自然不在话下,顾客只要点明在何处设宴,出足了钱,可毫不费力,桌椅杯盘碗筷都会安排妥当,并将客人请到,把宴会办得礼数不差。当然,这些通常只有大酒店才能办到。
两宋饮食行业文化色彩很强。从商业文化角度看,它的服务程序规范化,而且热情周到,使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酒楼服务状况:自顾客进店到肴馔上齐,服务次序井然,餐具肴馔都很清洁;如果客人要外买食物,堂倌亦可代劳。临安酒楼服务程序与此大体相同,有的酒楼、餐馆在客人初进门时提瓶献茶,迎接入座。两宋饮食行业也注 1 意到其他文化形态对饮食经营的影响。如装饰艺术会给人以悦目和舒适之感,于是他们很重视装饰门面。饮食业经营者也考虑到歌舞声色对他们营业的影响。汴京酒楼往往有“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檐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这些妓女都以献歌献舞为主。宋代许多词人写的歌筵舞宴,不少就发生在酒楼之中。
两宋的饮食行业的烹调技术则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甚至两宋宫廷的后妃、宫女乃至皇帝也经常到酒楼饭店购买肴馔。宋代商业发达,汴京、临安二京都是极繁华的商业中心,不仅食物来源丰富,而且为了满足各地来京的人们需要,生产了各种风味的食品。仅《东京梦华录》《梦粱录》二书记载,当地市肆所卖肴馔就有五六百种之多。
(摘编自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宋时期的大饭店风光气派,设有类似今天的小室雅座的小阁子,是豪富贵官饮食消费的主要场所,如汴京的“七十二正店”。
B.两宋时期的中、小型饭店规模不够宏大,消费对象主要是平民大众,所以它们的经营更为大众化,走价格便宜和特色风味路线。
C.两宋时期的京城各类人员云集,城市居民也不置家蔬,“只于市店旋买饮食”,这推动了当时饮食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D.两宋的大酒店除包办酒宴外,还提供类似今日的送外卖服务,顾客点明时间、地点、菜样,预付定金,酒店都能安排妥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分别介绍了大、中、小三类饭店,表明两宋的饮食行业店铺众多,分类细,服务面广。
B.文章以两京饮食行业形成了网点密集的食品市场来说明两宋饮食文化发展达到了高峰。
C.文章以汴京酒楼的服务、其他文化的影响为例,说明了两宋饮食行业的文化色彩强。D.文章通过不同阶层的人对汴京、临安二京肴馔的喜爱,肯定了两宋烹饪的高水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宋时期的酒楼已形成了规范化的服务程序,从顾客进店起就有堂倌迎接入座,到菜肴上齐,服务次序井然,给人宾至如归之感。
B.两宋的饮食行业不仅注重菜肴的种类与口感,还重视饮食环境的悦目和舒适,很多 酒楼都重视装饰门面,精心布置厅堂和雅室。
C.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歌舞声色行业繁荣,文人墨客笔下的不少歌筵舞宴都发生在酒楼,这直接促使经营者重视酒楼文化。
D.北宋汴京、南宋临安是当时的商业中心,资源丰富,《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记载的肴馔种类之多直接印证了二京的繁荣程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常的铃声 赵华伟
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老常并不顾忌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老常总积攒师生吃剩下的馒头,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然而还是有学生嘴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正当大家以为风浪已经平息时,老常却把几名学生叫到了值班室,江湖道理一摆,点住脑门挨个骂了一通——看来,老常还有一副快意恩仇的脾气。
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 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燎一般。
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无奈之下,所长只好把电话打到了镇中学。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
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塑造了老常这个学校的打铃人的形象,说他是全校最守时的人,打铃从未失误过,体现了他的老实善良,忠于职守。
B.老常把学生吃剩的馒头送到饭店换零花钱被学生知道后,他就帮学生结了账算是“封口费”,反映了老常也有点圆滑。
C.小说写老常认为存车员办事不公道该挨打,不该交罚金,所以不给派出所交罚金,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表现老常正直。
D.学校有胆大的孩子戏问老常是不是北大打铃系毕业的,也有孩子故意给老常制造麻烦,老常不在乎,仍热爱这份工作。5.小说以“老常的铃声”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这句话,既是理解老常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朱光潜先生 张金言
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写作认真严谨。他非常重视文字的洗练,认为行文中一字之差,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他在《咬文嚼字》中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又说:“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朱先生这种在写作上不放过一个字的认真态度,也反映在他的教学上。他开翻译课之前,每一篇指定学生翻译的英文散文,都自己先译出来。他常对学生讲,在将原文译成中文后,首先要问自己:“中国人有没有这样说的?”
朱先生是位严师,上课时不苟言笑,有些严肃,但更是一位敦厚长者,对青年学生饱含热情。他总是抱着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态度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位同学对翻译课不够重视,作业做得不好,因而受到批评。事后这位同学到朱先生家当面请教。朱先生对他非常客气,主动将自己的多篇译文交给他看。朱先生告诉学生,听他的课一定要有准备,随便来听是不会有真正收获的。
一谈到朱先生的学问,大家自然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美学。在其美学著作中,有最早留学欧洲时期用英文写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回国后写成出版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谈文学》《克罗齐美学述评》,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版的大学教材《西方美学史》。正是这些著作,奠定了朱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美学家的地位和声誉。与此同时,朱先生还译出了大量西方美学经典著作。
美学对朱先生来说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他观察人生的重要视角,同他的道德修养密不可分。他在《论美感教育》中说:“儒家认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在朱先生看来,美学与伦理学始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供完美的人生理想。朱先生认为,人们要以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人生,做到超功利的观赏。这样人生才有情趣,才能从狭隘的功利束缚下解脱出来。他在《谈美》一书中说:“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朱先生平时每天打一趟太极拳,晚上喝一点酒,过着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他之所以能够保持平淡宁静的心态,自然得力于平素的道德修养功夫。朱先生一生都在追求“艺术的人生”,也就是“有情趣的人生”,所以他一直以求真务实、豁达开朗的精神去看世界,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然处之。
在20世纪50年代初,大学教师刚刚开始改造,朱先生一时间成了被批判的“典型”“重点”。但是他却处变不惊,事后也不为此耿耿于怀,而是表现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照常上课。此后朱先生虽在历次运动中经受打击,多次受到批判,但他仍以其特有的睿智,走完了他卓有成果的一生,成为20世纪中国少有的道德、学问都值得后世景仰的大师。古人说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说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绝非溢美之词。说句实话,人们似乎更应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朱先生的书。他的书能向你揭示人生的真谛,不让各种引诱将你带入迷途。
(摘编自《人物》)7.下列对朱光潜先生提倡的“无所为而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主张“无所为而为”,表明朱先生信奉的是老庄哲学。B.“无所为而为”是指人生应摆脱狭隘的功利束缚,活得“艺术”而有“情趣”。C.以求真、豁达的精神看世界,顺境逆境都能坦然处之,这便是“无所为而为”。D.一个人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才能有一番成就。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朱先生非常重视文字的洗练,认为一字之差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更改了文字,便更改了思想感情,所以,不能更改文字。
B.朱先生教学非常认真,严于律己。在上翻译课之前,他会把要求学生翻译的文章自己先翻译一遍,并按照中国人的说话习惯来翻译。
C.朱先生认为,美是一种善,善也是一种美,美学与道德修养密不可分;美学与伦理学相辅相成,将两者结合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D.在20世纪50年代,朱先生成为重点批判对象,此后也多次受到批判与打击,但他却能逆来顺受,这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格修养。
E.朱先生睿智、豁达、淡泊,人们应该多读读他的书。读他的书,能培养人高尚的情 操、艺术的情趣,更能提高人的道德、品格。
9.本文作者为什么认为“说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绝非溢美之词”?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荣,宿迁人。初冒父名江。从魏国公徐达战灰山、黑松林。为总旗,给事燕邸。雄伟.多智略,成祖深器之,授密云卫百户。从起兵为前锋,屡立战功。徇山东,与朱荣帅精骑三千,夜袭南军于滑口,斩数千人,获马三千,擒都指挥唐礼等。战滹沱河,夺浮桥,掠馆陶、曹州,大获。还军救北平,败平安军于平村。杨文以辽东兵围永平,江往援,文引却。江声言还北平,行二十余里,卷甲夜入永平。文闻江去,复来攻。江突出掩击,大败之。
时南军驻宿州,积粮为持久计。成祖患之,议绝其饷道。命江将三千人往,趑趄不行。成祖大怒,欲斩之。诸将叩首请,乃免。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永乐八年从北征,以游击将军督前哨。败阿鲁台于靖虏镇。师还为殿,即军中进左都督,遣镇辽东。敌阑入杀官军。帝怒,命斩江,既而宥之。
倭数寇海上,北抵辽,南讫浙、闽,濒海郡邑多被害。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十七年六月,瞭者言东南海岛中举火。江急引兵赴埚上。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贼入伏中,炮举伏起,自辰至酉,大破贼。贼走樱桃园空堡中。江开西壁纵之走,复分两路夹击,尽覆..之,斩首千余级,生擒百三十人。自是倭大创,不敢复入辽东。诏封广宁伯,禄千二百石,..予世券,始更名荣。寻遣还镇。明年四月卒。赠侯,谥忠武。.(节选自《明史·刘荣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B.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C.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D.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由皇帝封赐。B.倭,指矮小,是中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倭寇指侵犯我国沿海边境的日本海盗。C.辰和酉,都属于地支。中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分别以天干地支表示。D.石,量词,文中表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也可表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荣深于谋略,用兵诡诈。他夜袭南军,出其不意;与杨文作战时,他扬言回北平,诱使杨文上当,然后半路折回,杀得杨文措手不及。
B.刘荣疏漏酿祸,差点被斩。他大败阿鲁台,升职后镇守辽东,被敌人混入,杀死了不少官军,皇上大怒,下令斩他,过后又宽恕了他。
C.刘荣重创倭寇,保境安宁。倭寇屡次进犯中国沿海地区,他依据地形,设下埋伏,全歼倭寇。倭寇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不敢再犯。
D.刘荣战功赫赫,享尽尊荣。他最初因身材高大且有谋略,受成祖器重,后来随成祖南征,屡立战功,生前被赐伯爵,死后追封侯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成祖大怒,欲斩之。诸将叩首请,乃免。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汧 阳 间
韦庄
汧水悠悠去似纟并,远山如画翠眉横。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山鹦。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
[注]①汧阳:今陕西千阳县。唐时为吐蕃与内地交界之处。②纟并:绳子。
②
①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彩带喻水,翠眉喻山,描绘出一幅素淡雅致的水墨画,展现了汧阳周围的自然风光。
B.颔联点面结合,以僧寻野渡、雁带斜阳两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事例,一人一物,一空间一时间,突出环境静幽。
C.颈联承前顺势而下,用“边静”“地贫”写汧阳人民生活的闲静与清苦,又以一“蕃”字暗示民族矛盾尖锐。
D.全诗通过层层铺叙的方法,写汧阳的地理人情,并运用视觉与听觉,使读者在时空上加强了对汧阳的印象。
E.全诗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形象,语淡情浓的文字,描绘出祖国边地的壮美风光,朴素之中透示着光辉。
15.尾联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择师不受年龄限制,生乎吾前,________,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________,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________?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写未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当夜的孤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017·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总理一次次的修改,不惜焚膏继晷,只为了拿出一份科学的、客观的、准确的、符合....中国当下实际又能指引中国发展前行的报告来。
②民进党的实力在哪里?如果以为有几个急“独”社团和一批追随者推崇,就自我膨胀、头脑发热,必然会目不见睫,在迷途上越走越远。....③《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制作出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并不难,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众感到甘之若饴。....④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卵。.... ⑤教书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除了会教书,真的别无长物。百无一用是书生,教书....先生更是职业固化。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今日上午了解到,初步判断系因事故游览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要准确核实后再对外发布。
B.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再好的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C.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不少观众一边观看选手比赛,一边通过手机积极地与节目互动。
D.“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余荫山房以布局精细著称,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取“余荫”作为园名。
19.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俗话说:“____①____。”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粉墨登场踱到前台,使出浑身解数:该唱的,五音不乱;该说的,字正腔圆;该演的,淋漓尽致。不知过了多久,____②____,有知饥知渴的朋友在:等一个时辰,____③____,道一声辛苦,这比前台什么样的满堂喝彩都要受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7·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摸底考试)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而成为中国的崭新名片。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互联网+”,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影响力增强,必然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进而带动我国科技实力的整体提高。
①不是只有发展“互联网+”才能提升我国的影响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昆德拉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然而,没有负重,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
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呢?轻,还是重?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会出发,就“轻”与“重”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全国
仿真模拟(七)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的际遇,颇令人感叹。他的道德学问,为当时人所推重;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却未曾得以放手施展。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孔子似乎也有过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但是,他对于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却未曾有过犹豫彷徨。即便当时无法兴起礼乐以济世安民,他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孔子一生不得志,这其中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孔子对礼乐之治的坚持与当时的政治需求不相符合。春秋末期,周王室权力式微,各国君主聚焦于扩充国家军力以自保或是图霸,根本无暇顾及礼乐。在屡屡碰壁的情势下,孔子自己也抱怨“莫我知也夫”。其实孔子如果愿意改变行事作风,趋附政治家的需求,或许就不必在周游列国的凄惶中被人取笑为“丧家之犬”。但他却不仅未曾放弃过对礼乐文化的坚守,还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周游列国,宣扬礼乐。在这种乐观情绪的感染下,他以一种坚忍的精神坚持着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他坚忍品格的最好宣言。即使厄于陈、蔡,他依然能够讲颂弦歌不衰,能够用“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话来鼓励大家。
孔子在充分吸收了西周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对日渐僵化的礼仪制度做了一番创造性的转化,适时提出“仁”的概念,希望人们可以从内心的真实情感出发,虔敬地践履礼的每一个仪节。他强调乐的重要性,乐教人听善音而动善情,听美乐而净化心灵,给人以无形的陶冶。在礼彰显皇权、划分等级的功能外,他将礼带出贵族范围,强调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愿意学习礼乐,坚持德性的修养,皆有成为君子的可能。这种升华的礼的精神内涵和普遍意义,给了礼永恒的精神生命,使其不会仅仅只是一种制度,随着时代的更迭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而必然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可替代。
对孔子来讲,遵守、提倡礼乐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这些细碎的礼仪细节,更在于其背后重要的意义——为了上下有序、社会安宁。“礼”的学说体系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由礼治而达社会大同,是孔子的理想。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改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维护一家一姓的利益,他是怀着社会大同的情怀的。因此,具有合理性的思想,即便是在某一历史阶 1 段因为“不合时宜”而遭受冷落甚至是贬抑,但时局一旦发生变革,仍可以“度尽劫波”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礼乐文化因为失去了宗法制度的社会土壤,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不合时宜”而备受政治家们的冷落,在秦代又经历“焚书坑儒”的严厉打压,但终究“度尽劫波”,在汉以后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产生持续影响力,礼乐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标签,生活于其中的人“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田家溧《孔子对礼乐文化 的坚守与传承之路》,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都无暇顾及礼乐,孔子追求的礼乐之治不合时代的政治需求,这就注定了孔子的悲剧。
B.孔子坚守与传承礼乐文化,但当时礼乐已不可能被用于济世安民,孔子处处碰壁,致使他一度对政治心灰意冷。
C.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持很坚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去迎合政治家的需求,他的这种道德得到后世尊重。
D.孔子礼乐兴邦的政治抱负从来都没得到放手施展,甚至被讥为“丧家之犬”,但他依然乐观地宣讲礼乐,鼓励大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孔子提倡仁,并且践行仁,无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刻,还是在最落魄的时候,都不允许自己有一刻背离仁德。
B.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旧的基础上创新,要求人们真情实意,不必拘泥于礼的仪节。
C.孔子认为乐能够引发人的善,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学习了礼乐,坚持修身养德,就有可能成为君子。
D.孔子扩大了践行礼的对象,升华了礼的精神内涵和普遍意义,使礼具有了永恒的生命,不再只是作为一种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遵守、提倡礼乐文化,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实现社会安定、天下大同,而不仅仅是为了保存细碎的礼仪细节。
B.孔子的理想是天下大同,而非一家一姓的利益,他的这种思想的核心是“礼”的学说体系,由礼治至社会大同。C.礼乐文化是宗法制度的社会土壤,宗法制度式微后,孔子改良后的礼乐文化虽一再遭冷遇,最终还是得以延续。
D.礼乐文化经过孔子的改良后更具合理性,几经劫难后,在汉以后持续发力,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标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定把小牛要回来
杨树也
这么说吧,小牛是瞎眼的娘放牧时弄丢的。
到午饭的时候,父亲去河沟里接娘,看见娘木桩一样杵在那,手里紧攥着缰绳,母牛自顾自吃着草。河沟里,草多,水少得躺在零碎的牛蹄印里,小牛不见了。
小牛膘肥体壮,四只小柱子似的腿,棕黄色油亮的毛,两只刚露出的小角让人感觉是那么的可爱,那条细长的尾巴,末端长着油光发亮的毛有些微卷,在后面甩来甩去。有时不停地在肚皮上拍打,那是在驱赶蚊蝇。
小牛一见我父亲,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发出亲昵的叫声。父亲还没到它身边,它就迫不及待地把头从栏缝里伸出来,鼻子里直哼哼,喷出一股股暖气,还伸出舌头舔父亲的手。父亲每次去牛棚看它,总要给它带一把青草。小牛一看见鲜嫩的青草,就“唰唰唰”地大口地吃起来。它伸出舌头把草卷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尾巴欢快地甩动着。小牛真惹人喜爱。
父亲找了一圈也没看见小牛的踪影,他没有吵娘,而是蹲在大门口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佝偻的身子快低过门边的石礅了,我知道,我的学费要另想办法了。田地里早用不上牛了,父亲以前是队里的饲养员,说现在养牛容易了,收过麦子的秸秆谁还要,给不给钱都能拉回来,牛是我们家的银行哩,嘿嘿。父亲看牛,就像看见我的学费、我的工作和我未来城里的楼房。
没吃午饭,父亲又出去找牛了。半夜里回来,还是他孤零零一个人,蹲在院子里抽烟,像一粒寂寥的星星。
接下来几天,父亲仍然没有放弃,继续找,四处打听。
大概过了二十多天的时候,干泥水工的四叔回来说,二十多里远的赵庄有人买了头小牛,父亲身子一震,拉着四叔就去了。
回来后,父亲蔫了秧一样,蹲那闷头抽烟。四叔说,父亲看了左后腿有块白毛的小牛,确认是我家丢的那头,可人家死活说是买的,那里的村干部派出所的人都去了,派出所的人问,怎么就证明牛是你丢的呢?父亲急了,蹬蹬蹬跑上人家二楼阳台说,不是我的我就跳下去。派出所的人怕闹出人命,一边安抚父亲,一边追问那家牛到底怎么来的,如果说话不实,查明以后按盗窃罪办。那家口气软了,说,我不在乎这三两千的牛钱,他只要拿出牛是他的证据,我就把牛白给他。派出所的人对父亲说,对呀,你得有证据啊,不然你这可是诬陷,也是犯罪的。四叔叹口气,你说这牛咋证明呢?
父亲几乎抽了一宿的烟,天不明就去城里了,回来后,难得露出喜色,说,这下好了,你远房那个表叔说了,他省城有个同学,是干什么基因研究的专家,能断了这事。四叔说,这我知道,就是亲子鉴定,可没听说过给牛做亲子鉴定的,甭说兴许能成,不过要花好多钱呢?父亲不言语了,蹲那又抽起闷烟。
半夜了,父亲还在牛屋里。父亲对牛说,牛啊,这些天不好好吃草都瘦了,看你整天又牴槽又绠缰绳不安分的,是不是想小牛了啊,我能懂,我能懂,这六千多块钱得花啊,一定让你陪着小牛,看着它长大„„你放心吧,既然找到了,花再多的钱都要花,一定把小牛给你要回来。不能像我„„父亲的声音忽然哽咽了。父亲一夜之间,头发快白完了,脸色灰青。
父亲吩咐我照顾好娘,说娘被牛这事闹得都魔怔了,然后就出门了。父亲很疼我,我在家从没让我干过活。这一次,父亲出去了五天。
父亲回来说,去了几个亲戚家借钱,拿了两头牛的血样去了省城。
父亲回来就不抽烟了,干完活,就和母牛说话,说一定把小牛找回来,让你们母子在一起。有一次,我看见父亲偷偷卷了晒干的柳树叶子当烟抽,看到我,父亲愣了下,转过头不言语。
两个多月过去了,省城有了消息。
父亲笑了,拽着回家立足未稳的四叔去了赵庄。
小牛牵回来了,看着小牛和母牛贴贴挤挤,挤挤蹭蹭,父亲眯眯笑着的眼忽然就流出了泪。我理解父亲的心情,我还有一个哥哥,乳名叫牛,四岁时跟父亲去镇上赶庙会丢失了,娘因此哭瞎了眼,父亲从那时开始抽上烟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这么说吧,小牛是瞎眼的娘放牧时弄丢的”,一是承题,交代“一定把小牛要回来”的客观原因,二是为下文写找牛的情节张本。B.小说第四段中“小牛一见我父亲,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发出亲昵的叫声”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旨在突出小牛的灵性。
C.小说第十二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夜之间,头发快白完了,脸色灰青”,“父亲”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他丢失了小牛,觉得对不起牛屋里不好好吃草瘦了的母牛。
D.小说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运用了语言、外貌、动作、神情、场面等描写手法,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很感人,耐人寻味。
5.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牛只值三两千块钱,“父亲”为什么舍得花六千多块钱把它要回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 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 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 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B.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C.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A.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C.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至少三个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思晦,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丱时,读书已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翌,讲求义理,于词章之习,薄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至大中,举茂才,为范阳儒学教谕。延祐初,调宁阳学。先是,两县校官率以廪薄不能守职,而思晦以俭约自将,教养有法,比代去,学者皆不忍舍之。于是孔氏族人相与议:·思晦嫡长且贤,宜袭封爵,奉祠事。状上政府,事未决。仁宗在位,雅崇尚儒道,一日,问:“孔子之裔今几世,袭爵为谁?”廷臣具对曰:“未定。”帝亲取孔氏谱牒按之,曰:“以· 嫡应袭封者,思晦也,复奚疑!”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思晦以宗祀责重,恒惧弗胜,每遇祭祀,必敬必慎。初,庙毁于兵,后虽苟完,而角楼围墙未备,思晦竭力营度,以复其旧。金丝堂坏,又一新之,祭器礼服,悉加整饬。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占于豪民,子思书院旧有营运钱万缗,贷于民取子钱,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输子钱,并负其本,思晦皆理而复之。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灭真,害宣圣子孙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后。思晦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稽典故斥之,既又重刻宗谱于石,而孔氏族裔益明矣。元统元年卒,·年六十七。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七》)[注]①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 B.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 C.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 D.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词章之习,薄而弗为 薄:底子差 ·B.比代去,学者皆不忍舍之 比:等到 ·C.帝亲取孔氏谱牒按之 按:核查 ·D.遂会族人,稽典故斥之 稽:考核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思晦的性格内向,但天赋较高,在孩童时读书就已经能通晓大义。长大后给张翌
①等人授课,注重文章的义理而不注重写作技法。
B.孔思晦非常勤俭节约,在范阳、宁阳两县做校官时从不计较收入的微薄,而且他的教育方法非常得当,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C.仁宗即位后,非常推崇儒家的学说,当他得知孔家承袭爵位的人还没有定下来时,根据孔氏谱牒确定孔思晦承袭爵位,封衍圣公。
D.孔子的生长之地尼山原来有祭祀孔子的宗庙,后来遭到毁坏。在孔思晦积极张罗下,不仅恢复了祭田,而且设置了学官“尼山书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晦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⑤荐:献上。⑥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
C.词人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自己专门为朋友 ⑥
③
④
⑤
②
①摘来的菊花,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准备请朋友来家中共度重阳。
D.“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出白发来。
E.下片最后两句写词人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
15.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寻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现在“城归”族的规模尽管还不算大,但他们绝不是被城市“挤出”或消极避世的一族,而是怀着梦想在乡村创业的弄潮儿,所发挥的牵引作用不可小觑。
B.少数电商巨头,虽已建立起各自的征信体系,但自己给自己当裁判,难免不会出现监管不严、打击不力情况,所以电商除了自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监督。
C.“汉语盘点”是借助语言的力量引导人们理性思考自身、社会和国家,在表达个体情感的同时也凝聚了时代记忆和文化价值,为当代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D.社会管理层如果对文化创造不上心,那么文化自信就不容易树立,只有引领者普遍树立起“文化化人、从我化起”的生命信仰,才可能真正形成文化中国。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谈。B.令郎在这次数学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我们全家十分感激。C.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
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二维码已经很常见,扫码支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__①__。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木马病毒会在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手机系统,__②__,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__③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7·陕西省咸阳市质量检测)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但是这款App每天仅有2个字的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最低40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纸质版才24.9元),引起了许多人的吐槽。纵观一些使用度很高的工具类词典,在App版本 开发上都普遍延续了免费使用的特点。比如牛津、剑桥出版的英汉互译词典。可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就必须免费。因为在网络时代,只有免费的东西才会赢得广泛的用户基础;收费的东西,必定无人过问。
①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不一定必须免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曾几何时,在大学图书馆自习室内,“占座”——几本书长时间占据一个座位——成为一种顽疾,浪费有限资源,后来者不能安心学习,管理困难„„
近日,湖南师大图书馆推出“微信座位管理系统”,学生可扫码确认座位使用权。如果座位上有东西却无人,新来同学可先扫码坐下,20分钟后若先占座同学仍未出现,则后来的同学再次扫码,便可占用该座。
对此,有人叫好,认为新技术可以提供新的有效管理方法;也有人认为治得了占座行为,治不了占座想法起源于思想上的自私和惰性,只要这种思想不被消除,类似占座的行为会不断出现,上锁私占校园单车,澡堂公用衣柜上锁„„
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三篇: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全国 (11)
仿真模拟(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些关心和关注现实生活,努力用语言、人物、故事对现实生活进行展现和表现,企图用自己的作品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写法,叫现实主义。作家之所以愿意辛苦地伏案写作,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称心、不快乐、不满足的事情,企望通过自己写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发表看法,为读者送去一份精神慰藉,使人们能在其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世界各国的作家依据自己的理解,已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探索。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出现,就是这种试验和探索的成果。但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前辈作家并没有穷尽一切可能,我们这些后辈作家依然可以在其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当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可以与中国历史上民间智者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传统相结合,写出充满灵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民间智者都有一些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这些玄想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不能解释且太令人苦恼。这些玄想有的变成神话被记载,有的变成传说在流传,有的变成宗教教义和信仰的内容在传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当我们去写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时,不能不想到历史文化的流动,因为任何现实在你要表现的那一刻,其实都已进入历史,任何当代人物都不能不浸润在历史文化中。当我们把历史上人们对于创世、对于日月星辰、对于风霜雨雪、对于天宫等等的玄想,与现实人物的人生际遇结合起来写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效果,会使我们的人物从现实中超拔出来。
当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可以借鉴西方知识界喜欢科学幻想的做法,把现实主义创作与科学幻想相结合,写出带有未来眼光和科幻味道的现实主义作品。应该承认,当代普通中国人关注当下的生活较多,对人类的未来和地球、宇宙的未来关注思索较少,知识界也少有科学幻想的传统。这与我们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有一定关系,大家在吃饱穿暖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可能去想那些大问题。今天,我们作家可以在写现实主义作品时,借助已有的科学知识,立足现实的生活,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既 1 观照到当下人们的生活处境,又联想到人类的未来,联想到地球和宇宙的未来,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一种未来眼光,带有一点科幻味道。我想,这样的作品,可能更为年轻读者所喜欢。
中国当下的社会生活太丰富了,几乎每天都有多姿多彩的人物出现、都有千奇百怪的事情发生,可谓五彩缤纷,但把丰富的现实生活转化成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容易。我们一方面要冷静观察和体察社会生活的现实、人们的心理现实、自然环境的演化现实,另一方面要潜心思索怎么去呈现和表现这些现实。同样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因使用者的用法不同,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效果,我们应该去争取最新和最好的效果。
(摘编自周大新《现实主义边界可以扩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都非常关心和关注现实生活,一般都是通过语言、人物以及故事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展现和表现。
B.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对现实生活发表独到的感悟和看法,同时也希望能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
C.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称心、不快乐、不满足的事情,所以希望通过作品来发泄情绪。
D.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它的流派很多,如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虽然世界各国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探索,并取得了成果,但是这种创作方法还有很多的创新空间。
B.在中国历史上,玄想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民间智者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不能解释而感到苦恼。
C.当前,中国作家在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时,可以借鉴西方学界的做法,写一些带有未来眼光和科幻味道的现实主义作品。
D.因为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所以每天都会发生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多姿多彩的人物,这也为作家创作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时,作家要善于把当前的现实生活和中国历史上民间智者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结合起来,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空间。
B.作家在描绘现实生活或者刻画现实人物时,如果能关注历史文化,从中汲取灵感,就会使创作的人物从现实中超拔出来,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C.以前,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存问题,对人类的未来和地球、宇宙的未来思索较少,所以在创作上也就很少涉及科学幻想。
D.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既需要作家认真地关注社会现实、体悟人们心理,同时还需要作家潜心地思索怎样去呈现和表现这些现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再添一碗白米饭
王永光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大川带着媳妇来到城里开了家小吃店,卖排骨米饭。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大川打出了“米饭一元管够”的广告招揽生意。一时间顾客盈门。
这天,快打烊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个穿得有些土气,但看上去文文弱弱的十七八岁的男孩儿,一看就知道是从农村出来的。男孩儿表情拘谨地说:“请问这里的米饭真的是一元管够吗?”大川笑了笑说:“当然!我挂着招牌做生意,你以为我是开玩笑逗你玩呀?”男孩儿听了这个,面露喜色地说:“那我要一元钱的米饭。”说着从手里递过一元钱给大川。
大川一愣,心想敢情是想来占这个便宜呀,心里正觉得不痛快,男孩儿突然低声说:“要不行,就算了。”大川仔细瞅了瞅,觉得男孩儿又不像是来捣乱吃霸王餐的,说不定是刚从农村出来还找不到工作。想当初自己从乡下刚来到城里时,也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专门拿了一个大一点的碗,给男孩儿满满地盛了一碗。男孩儿接过碗坐在靠角落的一张桌子上,拿起筷子,先是小心翼翼,然后等店里的顾客都走完了,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看上去像好几顿没吃饭的样子。大川走进后厨把菜锅掂了出来,给男孩儿舀了一勺菜汤浇到碗里。男孩儿有些惶恐地抬起头,大川忙笑着说:“不要钱!今天剩下了的,明天就不新鲜了,这个不要你钱。”
男孩儿的脸一红,说:“谢谢叔。”等男孩儿快吃完的时候,大川问:“吃饱了吗?够吗?不够再来点,叔写的就是一块钱管够,决不食言。”
“不了,够了叔,吃得很饱了。”男孩儿把碗里的米吃得一粒不剩时说。大川本以为男孩儿吃饱了就走了,没想到男孩儿又掏出一块钱说:“叔,谢谢你,我能再带一份走吗?晚上吃。”大川苦笑,干脆好人做到底吧,正想说“没问题”,大川媳妇从屋里走出来喊了句“大川”,冲他递了个眼色。大川转身进了后厨,两人不知嘀咕了几句什么。然后大川就笑着从里面出来了,手里拿了个一次性餐盒,装了满满一盒米饭递给男孩儿。男孩儿连说了两 句“谢谢”,转身走出了饭馆。原来,刚才在后厨大川媳妇说:“我看这孩子怪可怜的,还在长个儿呢,光吃米饭哪行呀。”于是两人就在饭盒底下给男孩儿添了一勺菜,还有几片肉和一个卤蛋。
第二天,男孩儿又来了,照样是要一块钱的米饭,吃饱了,再交一块钱带走。第三天、第四天,都是这样。大川媳妇就有些不高兴了,生气地说:“还真拿我们这里当慈善机构了,他那肉菜和鸡蛋肯定是吃上瘾了。”大川说:“别那么说,谁还没个难处呢?没准儿过上十天半个月的,等他找到活儿干,发了工资,他就不这样了。”可是,都快两个月了,男孩儿还是雷打不动地来吃。大川也有点恼火了,心想,我可怜你是可怜你遇到难处,可你要总抱着这种占便宜的心态,就让人瞧不起了,就不能再可怜你了。
这天,男孩儿又来了。大川照常把饭递过去说:“还没找到活儿干?还没发工资?”男孩儿愣了一下,红着脸说:“叔,我不是打工的,我是上学的。”
“上学?上什么学校?”大川问。“××理工大学。”男孩儿说。
“哦,就是人民路上那个理工大学吗?那可是个重点大学呢。”大川面露喜色。“那你怎么不在学校食堂里吃?”大川话出了口就后悔了,大学食堂吃顿饭怎么也得十块八块的。男孩红着脸低下头说:“家里穷,我的学费都是贷的款。”
大川心一下子就软了,还有点莫名的心疼,想想自己为了给儿子挣学费受了那么多罪,大川又转身从菜锅里给男孩儿往碗里添了点肉汤。临走的时候,大川照旧把一盒饭递给男孩儿。等男孩儿走出门后,大川媳妇说:“你说他说的是真的吗?”大川迟疑了一下说:“我跟他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大川迈步跟了出去。跟着跟着,大川心里没底了,因为男孩儿走的根本不是去学校的那条路。大川继续跟在后面,想探个究竟。不一会儿,大川跟着男孩儿来到一个地铁口,一个流浪汉脏兮兮地坐在地上冲着来往的路人乞讨,路人都生厌地躲闪着。男孩儿向流浪汉走过去,把那个饭盒递给了流浪汉,流浪汉欢喜地接过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孩儿笑了笑说:“你慢慢吃,我得赶紧去上课。”然后跑走了。
大川愣在那里,看清了流浪汉坐在一块带轮子的木板上,没有双腿。也知道了原来男孩儿每天是定时把饭送到这儿来,然后赶时间去上课,根本不知道米饭下面有肉和菜。
大川为自己的猜测,感到有点脸红。大川决定帮帮这个孩子,还有那个流浪汉。不就再添一碗白米饭嘛。
(摘自2015年12期《微型小说选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大川打出了“米饭一元管够”的广告招揽生意,一时间顾客盈门,这也说明了人们的经济条件不好、生活水平不高。
B.男孩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只能吃一元钱的米饭,却能够热心地帮助流浪汉,表现了他善良质朴的美好品德,其思想上的正能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C.男孩连续几天都吃着、带着,这让大川的媳妇感到非常不高兴,她和大川抱怨,说明了作为妇道人家,她内心深处的小气和吝啬,不愿意帮助别人。
D.小说突转式的结尾让人感到出乎意料但在情理之中,男孩每次都等店里顾客走完了才来吃饭,然后要赶着上学,这样他就没有时间看流浪汉的米饭下面有肉和菜。
5.请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在刻画大川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冯骥才:从千年望族走来
陈祖芬
我走向慈城的师古亭,不由发思古之情。觉得这个进士之乡太多人才人杰,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文化。当地人带我去寻访慈城冯氏的老宅。冯氏是当地望族。我当然要看冯骥才的祖居。当地人带我走进一个院,推开一个门,说:冯骥才的父亲就诞生在这张床上。
我明白,冯父的儿子,也就是那位身高近两米的大冯,虽然不是生在慈城,但是这个拥有519名进士的2.17平方公里的空间,那因子,那基因,编织起冯氏后人冯骥才的生命经纬。
我的朋友们都叫他大冯,他明摆着的“高人一等”,谁还能比他大呢?9月9日我走进北京画院,去看展览:冯骥才的四驾马车。这是他人生70岁的一个绽放。然后呢,然后用他的话说:今天开始进入“70后”的行列。
大冯喜欢平行做事,这四驾马车是一次平行绽放: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我才看到大冯之大。因为文学,所以才有对光和影如此敏感的文人画,卖画筹款,才建立起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他曾经说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消失了一百多万个村落。现在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村落有1万个左右。从文化遗产保护又激发起教育的担当。“我重视大学的文化保存,追求学院的博物馆化。经典和纯粹的文化精神应当首先由大学体现出来。学院的背后应是独立思考与活跃自由之思想;学院的面孔应是一种由深厚的文化积淀养育出来的文化气质和明澈镇定的目光。”
我看大冯越往前走,竟是越像他的先祖。慈城人早就说大冯长得和明代绘画的冯氏先祖很像,而现在,更可感觉到他身上那2 000举人和519进士和慈城的书院、石雕、木雕、碑帖、匾额、牌坊和手工艺术、彩绘台门等等的因子。那种木质台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明代建筑,是皇帝敕封给一个慈城官员的,也是冯氏家族,叫冯岳,是刑部尚书。
大冯说:文化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为它做的。
9月的北京画院一楼,实在不是一个宜居的所在。来宾太多,人挨人坐着站着,把本来的天凉好个秋,变成了笼里蒸个透。
这天,前辈和后生,大家和小记,排排坐吃果果般地挤坐。大冯请两个朋友讲话。他说一个是文坛上口才最好的,当然是王蒙;一个是画坛上口才最差的,当然是美林。王蒙说大冯拉的岂止是四驾马车,是七八驾马车,今天这个展览应该叫:八骏图。美林说对于大冯,文学是终身伴侣,绘画是心灵窗口。美林自己多少年以来每年下去至少3万公里,可他走过的地方,常常大冯已经去过了。现在这样很多人浮躁的时代,这两位跨进七十岁门槛的人,美林和大冯,都有这样的坚持!这两位“70后”就能这样在田野里坚持!
便想起刚在二楼展厅看到的大冯的诗句:“人在天地中,心与四时通。”
不过,要上天入地四时通,得要有基本功。我在二楼展厅里看到大冯过去的两幅画。一幅是1972年的,25×200cm的清明上河图摹本。一幅是1973年的,22×38cm的宋人小品摹本。明白了一个大家是怎样炼成的。大冯说留住时间留住岁月的最好的方式,是把岁月变成诗篇,变成画卷。“我喜欢笔在纸上行走的感觉。”“我们这代人的命运因与时代纠结太深太紧,责任二字天经地义。它一头在骨子里,一头在笔管里。”“写作常常来自沉重的心,写作是心的出路。”
莎士比亚说:人啊,你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中华文化本身就是千年望族。大冯是从慈城走来,也是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走来。相关链接: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 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选自2012年9月20日《北京日报》)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学创作是冯骥才取得所有成就的基础,并由文学生发了绘画兴趣,进而产生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念,又激发教育的担当。
B.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冯骥才先生做到了身体与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从画家美林的话中可以看出冯骥才走过很多路。
C.冯骥才的绘画基本功很扎实,从他一幅1972年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和一幅1973年的宋人小品摹本中,便可窥见一斑。
D.“文化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为它做的”,冯骥才所说的这句话,表明了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巨大。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作者走向慈城的师古亭,不由发思古之情,觉得这个进士之乡人杰地灵,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
B.本文作者的朋友们都叫冯骥才“大冯”,是因为他在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等方面“高人一等”。
C.画家美林说绘画是大冯的心灵窗口,多少年来自己每年下去至少3万公里,可走过的地方,大冯全都已经去过。
D.看到二楼展厅里冯骥才“人在天地中,心与四时通”的诗句,本文作者认为要上天入地四时通,得要有基本功。
E.本文主要记述了冯骥才在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一位杰出作家的不凡之处。
9.文中冯骥才说:“文化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为它做的。”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原因。(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后魏度支尚书昶六代孙也。自范阳徙家焉,世为山东著姓。冠明.经举,授绛州夏县尉,又应制举,拜右拾遗。俄迁右肃政监察御史,充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使称旨,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睿宗践祚,拜吏部侍郎。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大称平允。其有冒名伪选及虚增功状之类,皆能擿发其事。典选六年,前后无及之者。上嘉之,特与一子太子通事舍人。从愿上疏乞回恩赠父,乃赠其父吉阳丞敬一为郑州长史。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为吏部,最为称职。及是,从愿与李朝隐同时典选,亦有美誉。时人称曰:吏部前有马、裴,后有卢、李。开元四年,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融颇以为恨,密奏从愿广占良田,至有百余顷。其后,上尝择堪为宰相者,或荐从愿,上曰:“从愿广占田园,是不廉也。”遂止不用。从愿又因早朝,途中为人所射,中其从者,捕贼竟不获。时议从愿久在选司,为被抑者所仇。十六年,东都留守。时坐子起居郎论粜米入官有剩利,为宪司所纠,出为绛州刺史,再迁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选自《旧唐书·卢从愿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B.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C.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D.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即“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卢从愿出身名门,才干出众。卢从愿是范阳卢姓名门望族的裔孙,任山南道黜陟巡抚使时,处理政务符合皇上心意,屡受皇上提拔。
B.卢从愿整顿朝纲,成绩斐然。中宗时朝中选拔官员的纲纪失常,乱象丛生,不一而足,卢从愿大刀阔斧地加以整顿,使之有条有理。
C.卢从愿不畏权贵,受人敌视。卢从愿长期在吏部任职,坚持原则,为此受人忌恨,宇文融就秘奏从愿广占良田,更有甚者冷箭暗算。
D.卢从愿治政有功,却不廉洁。卢从愿广占良田,被皇上否决了任职宰相;后私自给官府卖米获利被宪司揭发获罪,被贬为绛州刺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南涧中题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②亭午:正午,中午。③期(qī):约会。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交代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外界客观要素的集合。B.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③
②
①C.“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D.“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只能一边流泪一边怀念故人。E.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15.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刘禅应该扩大圣明听闻,来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激发有志之士的志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叙事和写景,含蓄表现了身为商人妇的琵琶女整日的落寞和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欢乐颂》抛开了国产都市剧家长里短的喋喋不休、不食烟火的豪门情仇等老套情节,苦心孤诣地展现了五个女孩的成长历程。····②在物质化的侵扰下,内涵非常丰富的端午节似乎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如今的端午俨然已改头换面,成为了粽子节。····③研究中国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大凡创业的领袖多是举重若轻的,而守业的王者则以举轻若重者多。····④在这样的环境里,走在英雄曾经走过的土地上,倾听那些感人的往事,感受那些高尚的情怀,精神也会变得一片冰清玉洁。····⑤“以瘦为美”的观念根深蒂固,网上炫瘦技能层出不穷,但我们不能因瘦花眼,任你“瘦技”千奇百怪,我自岿然不动。····⑥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根据比利时媒体的消息,在与威尔士的比赛赛后几分钟之后,比利时主帅威尔莫茨便与门将库尔图瓦发生了直接冲突。
B.百度的国际化战略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在美国和欧洲这种谷歌主导的发达市场,百度想要分一杯羹恐怕会阻力巨大。
C.羊鸣一生的创作信条是“群众性”,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音乐来自人民,要想成为人民的音乐家,就必须到人民中去。
D.连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雨100~300毫米,其中,湖北和安徽中部局部地区超过400毫米,未来两天仍将有强降雨。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金是硬度较低的金属,__①__,否则纯金戒指很快就会刮坏。但只要加入百分之几的其他金属(例如银或铜)来形成合金,__②__,而且硬上许多。不仅如此,__③__:银会让金变白,铜会让金变红。金只要掺入少量其他物质就会改变性质,这是研究金的乐趣所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一本《新华字典》,在加入互联网元素包装成APP后,虽说查阅更为方便,却引发网络 吐槽声此起彼伏,网友质疑其收费不厚道。
《新华字典》APP是够权威的,由商务印书馆官方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权威就会带来大量的客户群。可是《新华字典》APP在象征性免费查询2个字后,便要求客户充值,而且起步价40元,相当于纸版的双倍。收费必然导致客户无法接受。如果免费,就一定不能为开发者带来回报。
①权威并不一定能带来大量的客户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创新”的话题。小赵说,创新是一种能力,它可以使人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小钱说,创新有时候先需要模仿,可以说,模仿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小孙说,我们一直都说,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地传承下去,其实,创新就是最好的传承。
对于他们三个人的观点,你是怎样思考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四篇:2017-2018届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
聪源教育周测试卷(基础卷)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 恶”。该状况反映出
A.宗法制遭到破坏 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2、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D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
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B
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B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D
7、《明史•职官》记载:“阁臣之预务自此(明成祖)始。然其时,人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段材料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 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 C.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D.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 B
8、明代有官员感叹,“最恨者方今仕途如市,入仕者如往市中贸易,计美计恶,计大计小,计贫计富,计迟计速。”这一感叹反映出当时()A.行业分工细密 B.雇佣关系出现 C.市场管理严格 D.封建吏治腐败
D
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A
10、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 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
C.士族享有政治特权 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C
11、《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A
1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踪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D
1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提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大臣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A
14、明朝嘉靖年间,言官沈炼、杨继盛因弹劾作恶多端的严嵩、严世藩父子,触怒皇帝被处
死刑。后严嵩父子倒台,严世藩受审时买通官员,在定罪书上强调为沈炼、杨继盛平反;首 辅徐阶审定时,将严嵩父子之罪修改为并不存在的的“谋反”“通倭”。这些都反映出当时
A.严世藩有以死赎罪的悔悟 B.皇帝整个被权臣玩弄蒙蔽 C.专制下以皇帝好恶为中心 D.首辅徐阶才是最大的奸臣
C
15、“(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C
16、《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史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A
17、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A.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C
18、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 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 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汉代
A.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铁制工具广泛使用
A
19、江太新在《清代前期押租制的发展》中指出,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租赁土地刚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2个,雍正年间3个,乾隆年间30个,嘉庆年间62个。能够证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B.清政府不断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清初农业生产技术的实质性变革 D.农村人地关系紧张局而得到缓和
A
20、下列文献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D
21、《清顺治朝实录》记载:“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六年以后,有司官亲察成熟亩数,抚按勘实,奏请奉旨,方准征收钱粮。其六年以前,不许开,不许分毫敛派差徭。”这一措施
A.有效控制了清初的土地兼并 B.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推动了清朝初年经济的发展 D.减轻全国农民的税粮负担
C
22、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D
23、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 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唐代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诗歌发展
B
24、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C
25、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A
二、主观题
26、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及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6分)
26.(1)原则:犬牙相入。
原因: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加强中央集权。(2)问题:政治上的松散状态(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魏文侯任用吴起改革军事制度。吴起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挑选、训练和考核。考核的标准:身穿三层甲,头戴铁盔,腰佩利剑,操十二石的强弩,带箭五十支,肩扛长矛一杆,背三天干粮,半日能行一百里。凡考核及格者,免去一家徭役,并奖给田宅。吴起还根据士兵的不同特点,对军队采取新的编制,把身强力壮、善于近战的士兵编在一起;把机智灵活、善于爬坡越沟的士兵编在一起;把能吃苦耐劳、善于长途奔袭的士兵编在一起,以便在战争时根据敌军的弱点及地形,交互使用或者相互配合使用这些军队,使每个士兵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套军事制度,后人称为“武卒制”。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命吴起伐秦。吴起统帅魏军一举攻下秦国洛水以东的五座城池,在那里设立了西河郡。吴起任西河守,使“秦兵不敢东向”。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吴起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起军事改革的特点和作用。(9分)25.(1)内容:严格选拔、训练和考核士兵;奖励军功;改革军事编制,创立武卒制(或根据士兵特点和作战需要编制军队)。(每点2分,共6分)(2)特点:注重实战训练;遵循战争规律,注重扬长避短;敢于突破陈规,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善于发挥士兵作战积极性等。3分,答出任意2点,得满分6分)作用:增强了魏国的军事力量;抵御了秦国的入侵;扩大了疆域等。(每点1分,共3分)
28、(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摘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学科网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25分)
(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第五篇: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全国 (7)(写写帮推荐)
仿真模拟(十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目前南方少数民族歌谣的整体状况是曲调多样,内容丰富,句式上分为齐言体(五言、七言)和杂言体两种,但具体到某一个民族的某一类歌谣,则是“曲简词多”。此种状况并非一日形成,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
据汉文献记载,最早的歌谣的句式字数为两言,如《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尔后,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歌谣的句式字数逐渐由两言增加到九言不等,春秋时期以四言为主,如《诗经》。汉魏时期,五言比较稳定,七言趋于成熟,这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有记载。歌谣的此种变化主要受制于曲。最开始曲由辞生,“以乐从诗”;但曲一旦定型之后对辞的字数形成限制,“依曲填词”。曲对辞的限制会造成“千篇一律”现象,优点是便于民间口头创作、记忆和传播,弊端是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审美疲劳。因此,新的审美需求推动民间对歌谣在表演形态上进行创新,如果说支声复调(如侗族大歌)是音乐层面的变革的话,那么,汉族古典作品的引入则是歌词层面的突破。此种变化是少数民族口头艺术自我革新的必然。
从历史维度探究,集曲与辞于一体的歌谣最为古老,系诗、词、曲的滥觞。当歌谣定型为一种艺术之后,并没有因上述艺术种类的产生而消失,甚至在后者消亡的形势下仍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于民间。这种鲜活的生命力源于艺术发展过程中他律与自律的统一。“他律”是指由艺术以外的因素推动发展,这些因素实质上指的是社会生活。“言志说”“载道说”“反映论”等理论主张都强调了艺术所要承担的社会功能。“自律”是指艺术一旦成为“艺术”之后,便不受外界因素干扰,艺术的形式、结构和语言等因素与内容的相互调适产生动力推动自身发展。歌谣之所以成为歌谣,不管何种内容,形式上必须有自己的特征,并和其他艺术区别开来,其标志性特征是固定的曲调有着对应的句式。“一曲多辞”现象说明“曲”在民间不断濡化形成一定的文化范式和期待视野,要求歌唱行为必须遵循传统和符合规范。此种预期存在的文化心理无形束缚了新的审美需求的产生。
如何解决该矛盾?既然在体式上受限于曲(无论是单声部还是多声部),那么可以在内容 1 以及表现手法上寻求突破,民间歌师或者艺人正是基于此种思路,通过对古典叙事题材的吸纳,在丰富本民族歌谣的思想性的同时增强了艺术魅力。概观南方少数民族汉族古典作品歌谣,多为长篇叙事歌。这些歌谣用当地传统的曲调吟唱,较之原有篇幅短小的民歌,内涵丰富,情节复杂,寓意深刻,深受百姓欢迎。这种创新既遵循传统又有所超越,在符合原有的文化心理的同时又能创造新的审美期待,从而推动了歌谣这种古老的艺术历久弥新。
(摘编自龙昭宝《汉民族古典作品的影响与南方少数民族歌谣的生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容丰富,句式上分齐言体和杂言体,都是南方少数民族歌谣目前的整体状况,而“曲调多样,曲简词多”则是某一个民族的某一类歌谣的实际情形。
B.歌谣一旦定型为艺术,就以其自身活态的方式在民间永久传承,不会消失。这是由艺术自身内在因素,以及艺术之外的社会生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对辞的限制影响深远,既促进了民间口头创作、记忆和传播,也推动了民间歌谣在表演形态上的创新,从而为破解审美疲劳激发了新的审美需求。
D.像侗族大歌里的支声复调是民间歌谣在音乐层面的变革,而在歌词层面的突破则是引入了汉族古典作品,二者是少数民族口头艺术自我革新的必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具体作品的示例论述了歌谣句式字数的变化基于人类语言的发展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
B.文章从历史维度审视歌谣的演进过程,并深入地从艺术的“他律”与“自律”的角度加以佐证。
C.文章重点阐述了民间歌师或艺人通过不断创新,丰富了民族歌谣的思想性也增强了其艺术魅力。
D.文章最后指出南方少数民族汉族古典作品通过引入汉族的古典叙事题材,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以《吴越春秋》《诗经》以及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的诗句为例,是为了证明新的审美需求常常推动民间对歌谣在表演形态上进行创新。
B.当歌谣定型为一种艺术之后就有别于诗、词、曲,但依然有共通之处。从历史维度探究,最为古老的、集曲与辞于一体的歌谣系诗、词、曲的滥觞。
C.作者对南方少数民族歌谣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认为只有通过对古典叙事题材 的吸纳,才能符合原有的文化心理,并创造出新的审美期待。
D.歌谣在发展过程中符合他律与自律的统一,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但要推动歌谣或其他古老艺术的历久弥新,还要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无 花 果 游睿
男人站在路边,心莫名其妙地疼了一下。
这是一条刚刚硬化不久的乡村公路。男人上一次回村里,这条路还泥泞不堪,现在这条路已经变得笔直平坦,黝黑的沥青路面上铺满清晨的阳光。男人的目光,就被这条路上越来越远的几个小黑点拉得生疼。
这个早上,男人亲手给小花扎上了辫子,又帮小花背上书包。男人本想把小花一直送到学校,但小花拒绝了。小花说:“今天学校有活动,同学们说好了一起走。”小花和其他几个孩子相遇之后,他就站在路边,静静地看着他们。
就在这时,传来“哐当”一声响。男人扭头,看见不远处一辆银白色的轿车停了下来。轿车撞到了公路旁的一株树上,两根较大的树枝被生生折断。
那是他和小花的妈妈一起栽的几株无花果树。栽下的时候树还是幼苗,小花也还没有出生。当时村里人不知道是啥树,他还骄傲地告诉过大家,这种树不开花,直接结果。
男人跑上前,车门正好打开,下来一个30岁左右的女人。女人穿着高跟鞋、短裙,修长的身体披着披肩,头顶套着一副墨镜。下车后,女人围着车仔细察看了一番之后说:“还好,没事。”然后折身回到车上。
①“怎么会没事呢?”男人拉住车门把手说,“我的树怎么办?” 女人似乎才注意到男人的存在,笑了笑说:“你的树?” 男人说:“当然是我的树。”
女人重新下了车,走到折断的树枝前看了看说:“这无花果快熟了,第二季了吧?” 男人说:“你把枝撞断了,它还能熟?” 女人笑了笑说:“我赔你好了,多少钱?” ②男人说:“我不要钱,你把树枝给我长回去。”
“树枝已经断了,怎么能长回去?”女人抬手看了看手表说,“你说说吧,要多少钱?” “我说了我不要钱!”男人提高音量,他脸上的肌肉也随之跳动了一下。女人尴尬地笑了一下说:“不要钱也行,树枝我是不能给你长回去了,不过,我倒能使断掉的树枝活下来。”
“你能让断掉的树枝活下来?”男人说,“你就吹吧!”
“我读书的时候,学的就是种植业。很简单,把树枝插在旁边地上就可以了。”女人说,“不信你可以试试?”
“谁信呢?”男人说,“骗鬼去吧。”
“这样吧,我给你一些押金,如果插下的树枝活了,你就把押金还我。如果活不了,就用押金赔你如何?”女人又说。
男人看着女人,想了想说:“也行,那你就交2000块吧。” 女人愣了一下说:“什么,2000块?”
男人说:“我说了我不要你的钱,我要我的树枝。”
女人又抬手看了看手表说:“我可以给你2000块。但我现在没那么多现金,而且我要赶时间。你待会儿到你们村小学来找我,我想办法付现金给你。”
“万一你跑了呢,我找谁去?”男人说。
女人看着男人,想了想说:“我留一个包给你,里面没有钱,但却装着我的一些重要证件。你有这些证件,我也跑不了。你不来找我,拿着这些证件也没有什么用。”说完,女人就拿出一个小包,递给了男人。
男人并没有接,女人却把包塞到他的手上。“就这么定了,”女人说,“我真的赶时间。”说完女人就上车,迅速启动。
“你去村小学做什么?”男人对着车喊。但女人没回答,留给男人的,是两朵鲜花一样的尾灯。
男人看了看时间,最终还是去了村小学。男人走进学校,看见女人正站在操场中间,一大群孩子围着她。女人已经换上了平跟鞋,头上的墨镜不见了,披肩也系在了腰上。随着音乐声响起,女人翩翩起舞,像一只蝴蝶,时而轻快,时而缓慢,跌宕起伏,身体灵活而优美。女人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而那些孩子们,就像小蜜蜂一样萦绕在她周围,忸怩地学着她的动作。一边跳舞,孩子们还发出“咯咯”的笑声。
这时男人发现有人扯他的衣角。他低头,看见小花正睁大眼睛望着他。男人连忙蹲下身子问小花:“知道跳舞的阿姨是谁吗?”
小花说:“那是苏妈妈。” 男人说:“她认识你吗?” 小花说:“认识啊,苏妈妈每周都会来,她不仅给我们带好吃的,还教我们唱歌和跳舞。苏妈妈说,我们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她就是我们的妈妈。”
男人缓缓起身,仰头望了望天。③半晌之后,男人拍了拍小花的头说:“帮爸爸一个忙好吗?”小花点了点头。
女人跳完舞之后,看见小花正拿着包站在她面前。小花把包递给了她,小花说:“我爸爸叫我给你的。他让我告诉你,他已经把那两根无花果的树枝插好了,他说他相信你。”
女人接过包,脸上顿时扬起了笑容。女人说:“谢谢你小花,也谢谢你爸爸。” 小花又说:“我告诉你个秘密,我的小名就叫无花果。” 女人一惊:“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小花说:“因为我出生以后妈妈就走了,爸爸说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就是她留下来的果实。”
“你爸爸现在哪里?”女人的声音有些变调。小花低下头说:“走了,他今天又要去上海打工。” 女人就把小花揽在了自己怀里。
(摘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5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两次写男人的“疼”:心莫名其妙地“疼”了一下是长期劳作生理病变的“疼”;目光被几个小黑点拉得生“疼”是对女儿的牵挂。
B.文中对女人有两次外貌描写:从车上下来时张扬的衣着映衬男人生气的心理状态;女人与孩子们跳舞时却激发了男人内心的感激之情。
C.小说最后写到小花与男人的对话,不仅从侧面丰富了女人富有爱心的形象,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男人谅解女人,推动了情节发展。
D.文中女人两次看时间都表示女人急着赶时间去学校陪伴孩子,而最后男人间接地让小花还包,就是委婉地向女人表达自己的歉意。
5.结合上下文,简要说明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分别表现了男人什么样的心理。(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以“无花果”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叶梅
丙申年的春天来得很早,北京的樱桃花刚到四月就开了,小小的蓓蕾在一夜春雨之间,缀满树枝,去往西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路上便能隐约闻到花儿的芬芳。在芳香的气息里,我走进那座全国一流物理学家汇集的大院,迎面便见到一座奇异的雕塑。
人们告诉我说,这雕塑名为“物之道”,两组螺旋式钢管象征的是阴阳两极,向着不同方向旋转,由此产生巨大力量,表明天地万物均系对立物的统一。雕塑正面刻着:“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李政道,二○○一年四月十日。”
上海出生的少年李政道,经历了战乱流浪,先后在浙江大学、西南联大求学,1946年7月从上海坐船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去时他还未满20岁,只是一个满怀求知渴望的年轻人,回来却已是誉满全球、世界顶尖的科学家。
1972年9月,他带着妻子秦惠君回到中国,先是在上海参观了一些地方,看着看着,李先生皱起了眉头。他与夫人又来到北京,京城一批科学家听说他要来,早就望眼欲穿,在他下榻的北京饭店,张文裕、朱光亚、何祚庥等纷纷前来拜望。李先生与他们彻夜交谈,他谈到他的忧虑,说他察觉到中国关于基础科学研究和培养年轻科学人才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与国际相比已经形成断层,他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
是啊!张文裕他们迫不及待地说,此前,他们刚刚以18名科技工作者的名义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建议要尽快建造高能加速器,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让他们惊喜万分的是,周总理竟很快回了信,批复道:“这件事再也不能延迟了。”
李政道听了这一切,他与国内的这些科学家一样感慨万千,同时意识到对祖国的一份责任历史性地落在了自己的肩上,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支持你们。
张文裕兴奋地告诉他,周总理还让他们来向他请教。李政道当即表示回到美国后,要请一批高能加速器的专家帮助,还要给国内的科学家创造出国交流的机会。从此,李政道与祖国有了密切来往。夫人秦惠君最能察觉出他的变化,丈夫除了一如既往的认真教学和研究工作之外,还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为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奔忙。
有一位叫伯恩斯坦的科学家写过一篇《宇称问题侧记》,开篇便说道:“自从第一颗原子弹的巨响震动人寰以后,物理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变了样子。物理学作为几乎是纯科学由学者们在大学和研究所里进行研究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且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再返回。”
伯恩斯坦的预言在日后不断得到了应验。他写这篇文章与李政道有关,李政道当然更为 真切地懂得这一切,国际科学界的科研水平日新月异地发展,中国的科研也需要快步向前。
只要祖国需要,他愿意尽其所能,倾其所有,他经历了人们的肯定和有些人的质疑,幸运的是他迎来了中国科学的春天。改革开放带动了科学大踏步前进的步伐,1984年10月7日,BEPC工程破土动工,邓小平来到高能所参加奠基典礼,他弯下腰为奠基石铲了第一锨土,然后说:“我相信这件事不会错。”
在上海交大李政道图书馆内,我惊讶地看到有关李先生的好几万封书信,那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信笺上,流淌着李先生的笔迹,那是当年他给世界各国一流大学的校长、教授所写的一封封推荐信,密密麻麻,情深意切,他以自己的信誉为中国的学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许多年里,他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关心着中国留学生的成长。在国外,他不仅亲自带学生、传知识,学生之中有人生病、遇到切实的困难,他还会挤出时间亲自过问,帮忙解决。留学生们都叫他“总家长”。
多年之后,中国有了一批批“海归”,他们活跃在中国科技、教育、政治、经济各个不同领域里,成为不可或缺的领导或骨干,真好比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派桃李芬芳啊!
这个11月将迎来李政道先生九十诞辰,这样的日子,不能不让人表达对科学及科学家们由衷的敬意。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6日,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政道偕妻子于1972年9月回国参观了上海一些地方后忧虑起来,因为他察觉到中国关于基础科学研究和培养年轻科学人才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B.周总理批复了尽快建造高能加速器的建议,并指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这件事再也不能延迟了。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政道、张文裕等人都感慨万千。
C.作为纯科学的物理学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出现了新的变化,突出的学科实用性使得物理学无法返回到由学者们在大学和研究所里进行研究的时代。
D.留学生们都叫李政道“总家长”,是因为许多年里,他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关心着中国留学生的成长,如亲自带学生、亲自过问生病或有困难的学生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篇运用艺术性的语言以及生动形象的描绘,突出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环境,烘托了李政道的形象,同时也引起了读者对下文的关注。
B.“物之道”雕塑正面雕刻的文字“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富含 哲理,是从哲学角度阐述物理学的道理,这与文本主旨有些不符。
C.文章写秦惠君察觉出丈夫的变化、邓小平参加奠基典礼以及“我”在图书馆内看到的好几万封书信,都侧面表现了李政道为祖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奔忙。
D.文章写李政道赴美求学,去时还只是满怀求知渴望的年轻人,回来却已是誉满全球、世界顶尖的科学家。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他浓烈、真挚的爱国情感。
E.文本侧重于表现李政道“只要祖国需要,愿意尽其所能,倾其所有”的情怀,运用事例法,赞扬了他对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9.结合全文,简析题目“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褚炫,字彦绪,河南阳翟人也。祖秀之,宋太常。父法显,鄱阳太守。兄炤,字彦宣,..少秉高节,一目眇,官至国子博士,不拜。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炫少清简,为从舅王景文所知。从兄渊谓..人曰:“从弟廉胜独立,乃十倍于我也。”宋义阳王昶为太常,板炫补五官,累迁太子舍人,.正员郎。从宋明帝射雉,至日中,无所得。帝甚猜羞,召问侍臣曰:“吾旦来如皋,遂空行,..可笑。”座者莫答。炫独曰:“今节候虽适,而云雾尚凝,故斯翚之禽,骄心未警。但得神驾游豫,群情便为载欢。”帝意解,乃于雉场置酒。迁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升明初,炫以清尚,与刘俣、谢朏、江斅入殿侍文义,号为“四友”。迁黄门郎,太祖骠骑长史,迁侍中,复为长史。齐台建,复为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家贫,建元初,出补东阳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还,复为侍中,领步兵。凡三为侍中。出为竟陵王征北长史,加辅国将军,寻徙为冠军长史、江夏内史,将军如故。永明元年,为吏部尚书。炫居身清立,非吊问不杂交游,论者以为美。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出行,左右捧黄纸帽箱,风吹纸剥殆尽。罢江夏还,得钱十七万,于石头并分与亲族,病无以市药。表自陈解,改授散骑常侍,领安成王师。国学建,以本官领博士,未拜,卒,无以殡敛。时年四十一。赠太常,谥曰贞子。
(选自《南齐书·禇炫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B.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C.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D.常非从兄渊身事二代/闻渊拜司徒/叹曰/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常,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地位十分低下。
B.期颐,古代指年龄在百岁及以上的老人。其说法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礼记》:“百年曰期颐。”
C.迁,古代称官职调动,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后来多指升职。D.日中,十二时之一。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褚炫年少清简,深受赏识。少年时候的他极得堂舅王景文的赏识,兄长褚炤也认为他的廉正远远超出自己很多倍。
B.褚炫见识出众,善解人意。他在跟随宋明帝打猎的过程中,巧妙化解明帝内心的疑惑,使得明帝心情大为好转。
C.褚炫为人清高,不好结交。褚炫不管在哪个职位,除非参加必要的吊死问疾,一般不和别人来往,在当时传为美谈。
D.褚炫家庭贫困,淡泊钱财。他曾因家贫而出仕,但在卸任后却把自己得到的钱财都分给亲族,以至于无钱买药治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节候虽适,而云雾尚凝,故斯翚之禽,骄心未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出行,左右捧黄纸帽箱,风吹纸剥殆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策
杖
【注】
刘子翚
策杖农家去,萧条绝四邻。空田依垅峻,断藁布窠匀。地薄唯供税,年丰尚苦贫。平生饱官粟,愧尔力耕人。
[注]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于故乡屏山时所作。策杖,即扶杖。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诗人乘兴过访农家,但见人烟稀少、屋舍零落,一派萧条景象,眼前的场景激发了诗人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B.颔联是对首联的具体化展示,“空田”凸显出田野的峻整;折断的稻草均匀分布在农家的茅草房顶,暗示了农人的辛劳。
C.颈联将议论融入叙事之中,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萧条”的根源,广大农民贫瘠土地的产出,只够抵纳朝廷繁重的赋税。
D.这是一首悯农诗,诗人以龙钟之躯,扶杖漫步于村野之间,本想聊遣逸兴、稍怡闲情,所见之景却激发了“伤民病痛”之情。
E.本诗语言含蓄委婉,而情感丰富,笔触犀利,颇具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以自己的所见所感反映社会现实,言近而旨远。
15.简要分析本诗尾联所体现的诗人的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曹刿论战》中在“齐人三鼓”后,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感慨自己暮年坎坷、生活窘迫,却无法借酒消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017·海南省文昌中学新高三第一次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②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③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④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势力,不要节外生枝。....⑤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微”字当选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关键词。
⑥《美人鱼》公映12天就收获了24.65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美人鱼》票房超过30亿指日可待。....A.②④⑥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今年是国家层面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各地交出三年治霾成绩单的最后截止期限。
B.根据中国科学院消息获悉,中国科学院深渊科考队“探索一号”结束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的科学考察,于23日返回海南。
C.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2017年将对于2013年获得授权的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二百多个学位点进行专项评估。
D.中央要求党员干部办理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近亲属婚丧事宜,应坚持文明节俭、廉洁办事的原则。
19.(2017·辽宁省大连期末考试)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那汉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
B.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分别后相见时,往往以“久仰!久仰!”作为招呼语。C.电视剧《关公》诸葛瑾向刘备讨荆州时,提出“想见乃弟(指诸葛亮)”。D.送别客人时,主人常以“慢走”“请慢走”“有空请来玩”之类的话告别。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虽然读诗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人类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心中____①____。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____②____,我们也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的存在。但在我们心底深处,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____③____,诗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一夜之间就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8·模拟预测题)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山东、天津、浙江的作文都围绕书做文章,“书”成为今年的高考热词,那么明年的高考热词也一定会与书有关。高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只要明白了这两点,就能预测准高考作文;预测准了,就一定能写出高分作文。
①今年的高考热词未必就是明年的高考热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苏州相城区几年前建成地标建筑“伦敦塔桥”,其风格、特色堪比英国伦敦的象征——“伦敦塔桥”。由于逼真程度极高,很多影楼和新人将这里当成了摄影取景的好去处。
近日,《人民日报》一篇《山寨“伦敦塔桥”为哪般》再次点燃网友对此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仿造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表现,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艺术没有国界,对建筑的艺术性仿造无可厚非;也有人认为这座 “伦敦塔桥”怎么看都颇具违和感,应重视地域文化与特色,而不应简单照搬照抄;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国人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