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8年中国号码百事通、12580电话综合信息服务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走势分析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3-2018年中国号码百事通、12580电话综合信息服务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走势分
析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电话综合信息服务概念
第一节 号码查询业务概念
第二节 电话综合信息服务概念
第三节 全球电信业转型方向——综合信息服务
第二章 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产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电话综合信息服务发展特点
一、管制放松化
二、DA/DQ业务正在按照两条路线演进
三、收费模式多样化
四、增值业务丰富化
第二节 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国家市场状况分析
一、英国
二、美国
三、日本
第三节 电话号码查询(DA/DQ)业务发展趋势新业务分析
一、电话号码查询(DA/DQ)业务发展特点和趋势
二、国外电话号码查询(DA/DQ)新业务
第三章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恩格尔系数
四、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五、财政收支状况
第二节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
一、2008-2011年中国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分析
二、2008-2011年中国人口学历结构分析
三、2009-2012年零售市场情况分析
第三节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基本规范分析
一、建设规范
二、服务规范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三、信息员资格工作要求
四、监督奖励
五、工信部下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规范》对社会影响
第四节 中国重点省市通信发展情况分析
一、广东省通信发展情况
二、北京通信发展情况
三、上海通信发展情况
四、江苏通信发展情况
五、浙江通信发展情况
六、江西通信发展情况
略......第四章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产业运行形势透析
第一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发展特点
一、市场竞争呈白热化趋势
二、双边市场商业模式成为主流
三、面临互联网搜索盈利模式挤压
四、行业发展瓶颈
第二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市场状况透视
一、通信运营商
二、互联网搜索服务提供商
三、语音导航服务
四、细分市场下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
五、号码百事通细分领域竞争环境分析
六、号码百事通前向客户分析
第三节 国外移动增值业务现状发展趋势
一、移动增值业务外发展现状
二、移动增值业务理论研究
三、移动增值业务发展需要解决问题
四、未来移动增值业务产业化发展思考
第四节 中国声讯服务市场调查
一、市场背景
二、收费形式服务内容
第五章 三大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服务市场分析
一、号码百事通信息查询服务概况
二、号码百事通业务SWOT分析
三、号码百事通业务发展情况
四、号码百事通业务信息采集策
五、号码百事通业务运营模式研究
六、号码百事通定位大讨论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七、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业务盈利分析
八、未来号码百事通业务战研究
第二节 中国移动12580综合信息服务服务分析
一、12580综合信息服务简介
二、12580信息查询服务类型
三、12580部分业务swot分析
四、12580构建合理符合发展趋势盈利模式
五、12580成功要素分析
六、12580综合信息业务体系架构竞争对手分析
七、12580综合信息业务成本优势
八、12580综合信息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第三节 中国联通10198联通秘书
一、联通秘书业务功能
二、联通秘书基本功能资费情况
三、联通秘书业务开通和取消方式
四、联通秘书10198服务类型
第六章 三大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企业运行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营业范围
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四、主营收入分布情况
五、市场营销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二、公司业务回顾
三、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最新新闻资讯分析
第三节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一、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二、公司业务回顾
三、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最新新闻资讯分析
第七章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业务模式发展路径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业务模式演进过程
一、前向助理类业务模式
二、业务内容整体走向
第二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盈利模式分析
一、免费模式
二、单边收费模式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三、双边收费模式
第三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业务运营流程技术平台
一、企业黄页
二、互联网门户
三、语音平台
四、短信平台
五、WAP无线查询
第八章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业务模式创新研究
第一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热点业务
一、订机票
二、订酒店
三、订餐
四、交通旅游信息查询
五、其它便民生活信息频道
第二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查询类新业务
第三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商务类新业务
第四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媒体类新业务
第九章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运营研究
第一节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资源经营
一、信息采集种模式
二、号码百事通12580之运营模式比较
第二节 三大运营商客户竞争策分析一、三大运营商客户竞争情况
二、运营商提升集团客户价值策
第十章
中国电话综合信息服务产业总体走向分析
第一节 电话综合信息服务行业总体走向
第二节 重组后电信运营商竞争格局优劣势比较
第三节 电话综合信息服务综合竞争力因素
一、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问题分析策建议
二、中国移动12580问题分析策建议
三、中国联通10198电话导航问题分析策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英国DQ业务市场上种资费类型
图表:英国DQ业务响应时间
图表:英国消费者对新DQ业务使用和感兴趣情况
图表:消费者对DQ业务开放看法
图表:消费者对新DQ业务认识度提高很快
图表:消费者对118118认知主要来源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消费者对特定DQ号码认知情况
图表:AT TWIRELESS各种号码查询业务价格比较
图表:英国DQ业务[DQ业务市场分析]市场上种资费类型
图表:英国各类号码查询业务量比较
图表:2003-2012年中国GDP总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6-2012年中国季度GDP增长率走势图
图表:2006-2012年中国季度GDP增长速度表
图表:2003-2012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3-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1978-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对比图
图表:1978-2012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图表:1978-2012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09-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数构成图表:人口年龄结构
图表:2009-2012年各地区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人口
图表:2009-2012年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
图表:2009-2012年广东省通信发展情况
图表:2008-2012年广东省通信发展情况
图表:2009-2011年上海通信业发展年度概况
图表:2009-2012年江苏省通信[江苏省通信行业分析]行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图表:2011年底江苏13个本地网用户数表
图表:2011年12月浙江省通信业主要指标统计数据
图表:2009-2012年江西省电信[江西省电信行业分析]行业数据统计
图表:信息查询服务市场竞争状况
图表:电话综合信息服务市场竞争状
图表:号码百事通商业模式演进
图表:12580提升前向消费量
图表:2003-2012年中国网民人数增长率
图表:2008-2012年中国宽带用户数增长率
图表:2004-2011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图表:2010-2012年中国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图表:2010-2012年中国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市场分析]市场份额情况
图表:号码百事通行业首查类业务竞争环境
图表:号码百事通信息发布类业务竞争环境
图表:号码百事通信助理类业务竞争环境
图表:号码百事通商旅服务类业务竞争环境
图表:品牌认知度比较
图表:号百/114能提供哪些内容
图表:查号之后还能提供哪些后续业务
图表:对主要业务需求情况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有需求用户使用号百比例
图表:号百生活信息查询业务品牌金字塔
图表:号百商旅业务品牌金字塔
图表:客户对号百各业务主要竞争对手业务满意度
图表:号码百事通在项服务方面品牌健康情况
图表:号码百事通系统架构
图表:号码百事通信息服务构成表
图表:号码百事通业务生命周期分析
图表: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图表: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运营模式
图表:百事通信息库方信息采集流程
图表:号百信息需求主次情况
图表:号码百事通业务运营模式(广西组织架构为例)
图表: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盈利模式
图表: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标识
图表:12580整合目标
图表:12580总体规划
图表:12580服务模式
图表:12580现有业务信息处理方案
图表:12580号码百事通服务特点对比
图表:中国移动12580盈利模式
图表:12580网站信息主要内容
图表:中国移动12580运营模式
图表:12580渠道选择
图表:12580客户互动营销手段
图表:12580发展目标
图表:12580整体策思路
图表:12580主要子业务发展状况
图表:12580产品营销策
图表:中国联通概况
图表:2009-2012年中国联通主要会计指标表
图表:2011 年和2010 年中国联通服务收入构成变化情况
图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概况
图表:2009-2011年中国电信营业收入净利润情况
图表:2009-2011年中国电信营业各项业务用户数量统计
图表:2009-2011年中国电信营业各项业务收入统计
图表:2008-2011年中国电信资产状况表
图表:12580语音产品合作方式
图表:合后重组后电信运营商新格局
图表:重组前大运营商发展状况对比
图表:2005-2012年度固定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图表:2005-2012年度移动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重组后大运营商初始状况
图表:号百主要问题
图表:品牌宣传注意事项
图表:知道号码百事通用户中准确知道接入号用户比例
图表:不需要转接原因分布
图表:最常使用号簿储存和转接方式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2013中国服装业发展走势分析
2013中国服装业发展走势分析
新的高品质原料、全新的制造原理和方法,将提升中国纺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促进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升级。
在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复杂变化之时,中国和美国因为领导人换届而引起的种种猜测已经尘埃落定,2013年,变化是肯定的,中国、美国及欧洲都在为经济的复苏寻找路径,并且都会根据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
自经济危机爆发,经过三年的努力,美国经济再平衡战略目标已经日趋明确,不是所谓简单的再工业化,而是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可贸易化,这将深刻改变未来世界。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同样影响重大。基于对今后经济大趋势的认识,笔者想谈谈对中国纺织企业今后发展机会的几点看法。
美国网络经济的异军突起是方向性的提示
美国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密切挂钩的服务业发展计划,可以被看作是构建未来世界新经济模式的努力。
在国内,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方面的进展。2012年,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络销售又一次创造了奇迹,网络经济已经不是虚拟世界,国内家电业著名企业可以不顾自身强大的销售网点及庞大的专卖店,大举进军网络销售,并且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比之下,中国纺织业在利用网络经济方面的能力尚弱,企业在如何与信息平台融合和接轨方面基本没有形成系统。许多企业正在涉及的网络营销、企业ERP等,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未来趋势的微观层面的探讨,一旦形成基础能力,其发展可能是爆发式的。这里面的创新机会太多,空间极大,以至于我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行动。
中国经济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环境
现在中国中小企业处境堪忧,例如成本上涨、税负过重、汇率变化、市场不振等,这些麻烦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后遗症,它能否解决及解决程度,要看一两年内中国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回顾一下,中国曾经因为投资扩张于1992年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整顿,在1995年实现了软着陆,之后的1995~2002年期间没有再发生通货膨胀。但当中国进入过剩型经济后,2003~2011年之后的9年中发生了三次明显的通货膨胀。在储蓄型经济中,没有总需求强劲扩张和宽松货币环境的配合,企业把上游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空间相当有限。所以,2003年后的中国通胀无论是供给面还是需求面的原因皆来自于政府型经济扩张。
至少我们现在可以估计到,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核心不会再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权,而是相反,中央政府要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笔者认为,这种变化我们将会在2013年逐渐且清晰地看到。
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基本特征及经济现象将表现为,随着基建规模缩减,释放的低端劳动力将重新回到制造业部门,青壮劳动力紧张能得到舒缓,工资涨幅也能变得平缓下来。而财政从扩张变为收敛,货币政策结构调整的空间将被打开,信贷的配给制和目前很高的银行存准率都可以放松,自然地逐步释放资金供给和需求。这样,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可以得到改善或者根治。
新技术的突破将强化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外部市场的渐趋饱和,纺织企业在转变增长模式上将会积极依赖技术进步而不是指望市场需求增加。中国一直在不断加大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估计在“十二五”规划的后期,中国纺织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主要依赖自己的研究成果。
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中国的研究人员在除棉花以外的天然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新型纺纱原理、新型印染原理等方面,正在酝酿或者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可以预见,新的高品质原料、全新的制造原理和方法,将提升中国纺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促进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升级。到那个时候,中国纺织产品才能摆脱质次价廉的形象,至少,中国纺织行业领军企业的信誉会得到普遍的尊重。
中外企业间合作空间更大
按美国现在的发展模式,服务业从国内的不可交换部门变成了跨国的新产业,这种变化为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空间。
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纺织企业的综合水平差距不小,这种相对的落后恰恰是国外成熟企业的机会,可能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商业利润,而不仅仅限于商品贸易。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柯达公司的破产提醒我们,成熟模式的辉煌可能是致命的,一时的创新必然会被持续的创新所淘汰。中国成语“后来者居上”是对经济活动中一些现象很好的描述。
例如,数码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获得信息及技术的能力及习惯,并且将获得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机会。因此,中国纺织企业与国外企业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进行合作,而不仅仅局限在产品贸易方面。
例如,在品牌、产品设计、技术转让、销售市场的共同开发等方面,中国企业与国外客户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是,如何将贸易伙伴转化为发展战略伙伴,中国企业自身的进步与实力至关重要。那些作为纺织行业排头兵的企业,可以通过和中国顶尖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合作,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成为与国外企业共同拓展合作的资本。
第三篇: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分析+重点城市市场分析
我国的家政服务业起步较晚,它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的一个朝阳产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家政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建立,结束了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管社会的现象,“单位人”开始向“社会人”转变,人们的家庭服务需求逐渐转向由社会来承担。于是,家政服务业产生并发展起来,开始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不断满足着广大居民的各种家庭生活需要。2000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将家政服务员确定为国家的一种职业,也把家政服务业纳入了规范性发展的轨道。
再者,到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占世界老龄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一对年轻夫妻可能至少要照顾四个老人,有的甚至多达六个、八个老人,这就带来了新的民生难题。目前,家政服务业的养老服务,基本介于社会与家庭之间,诸如陪老、托老、陪护、钟点工等服务项目。今后,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增多和服务需求的细化,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顾和精神慰藉,这其中蕴含巨大的商业机会。
目前家政行业初具规模,服务体系逐渐形成。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家政行业蓬勃发展,家政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具体在业态上表现为家政公司、搬家公司、养老公寓、婴幼儿早教中心、儿童托管中心、产后恢复会所、养生保健公司等。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家政行服务业正逐渐被市民接受,客户群逐渐增多,行业初具规模,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家政企业在服务体系上形成了查体上岗、培训上岗、合同上岗的工作流程;在管理上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招工-培训-考核-定级-售后服务-业务考核”的完整服务流程。为满足客户的不同消费需求,家政服务的形式也正走向多样化,有全日制服务、白班8小时制服务、钟点工服务、一次性服务等等。
家政服务行业供给分析
一、家政机构规模分析
图表1-2010-2013年我国家政企业数量
二、从业人员情况
1)从业人员规模
图表2-2010-2013年全国家政行业人员人员数量
2)从业人员
结构
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2200多万人,以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为主,另外包括少部分专门从事维修服务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从事管理工作的大学生。
家政服务行业需求分析
一、需求群体分析
1)家庭户规模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2011年,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比2002年减少了0.37人。分城乡看,城镇平均家庭户规模不足3人,小于乡村平均家庭户规模。
图表3-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家庭户规模
2)家庭结构分析
家庭户规模随着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缩小,2011年我国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的“二代户”是目前最典型的家庭户类型,其占家庭户比重为47%,其次是一代户和三代户,分别为35.4%和16.9%,四代及以上户占家庭户的0.7%。
图表4-2011年我国家庭结构
二、需求规模分析
2013年全国保守计算有近2420万户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
图表5-2010-2013年全国家政服务需求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家政服务产品需求结构分析
家政服务按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初级的“简单劳务型”服务,如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第二种是中级的“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第三种是高级的“专家管理型”服务,如高级管家的家务管理、社交娱乐的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的优化咨询等。不同层次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给家政服务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简单劳务型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类型也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服务业主要包括餐饮业、家政业等这类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服务业,以及银行业、保险业等满足人们高级需求的服务业。这两类服务业发展的成熟度不同,从事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同,所以在分析时不能一概而论。这里我们把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服务业称为简单劳务型服务业,主要指技术含量不高、从业人员门槛较低的这类服务业,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餐饮业、休闲娱乐场所、家政行业等。本文主要谈谈简单劳务型服务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的简单劳务型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低,资本要求很小,无严格的组织形式要求。通常这类型的企业规模很小,多为个体民营企业,资金人员都不多,真正形成规模经营的企业很少。而且发展也不稳定,成立得快、解散得快,经营状况有好有坏。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家政服务行业重点城市市场情况如何?
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一、北京市家政服务供应情况
1)北京市家政服务机构数量
图表6-2010-2013年北京家政企业数量
2)北京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
图表7-2010-2013年北京家政行业人员人员数量
二、北京市家政服务需求分析
1)北京市人口及家庭户规模
2013年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5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2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3%。常住人口出生率8.93‰,死亡率4.52‰,自然增长率4.41‰。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89人,比上年末增加28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1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8万人。
家庭户规模方面,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北京市家庭户户数增加,家庭户平均户规模进一步缩小。2010年本市家庭户达到668.1万户,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409.7万户增加了258.4万户,增长63.1%,年均增长5.0%。2010年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
图表8-2010-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
2)北京市居民收入情况
2013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21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37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7%。
图表9-2009-2013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10-2009-2013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北京市家政服务需求规模
2013年北京市保守计算有近95万户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
图表11-2010-2013年北京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三、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北京有4000多家家政服务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家政企业数量很多但企业规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知名品牌有华夏中青、爱侬、德创高端涉外家政、北京富平家政等。
四、北京市家政培训市场现状
由于家政行业近年发展迅速,多元化市场需求日趋明显。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已将家政工种细分为9大类83个项目,其中包括家居保洁类、家庭烹饪类、家庭护理类、家庭装饰维修保养类、宠物护养与植物养护类和家庭教育类等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精神,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通知》(商商贸发[2009]276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六项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09]6号)要求,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制定了《北京市“家政服务工程”实施细则》。
北京家政服务培训工作目标是,力争用3-5年时间,使本市家政服务员的整体岗位技能和服务水平有显著提高。2009年启动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年内计划培训1万-1.2万人;之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培训规模,稳步推进本市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
五、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前景
图表12-2014-2018年北京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上海市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一、上海市家政服务供应情况
1)上海市家政服务机构数量
图表13-2010-2013年上海家政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2)上海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
图表14-2010-2013年上海家政行业人员人员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二、上海市家政服务需求分析
1)上海市人口及家庭户规模
至2013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15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5.1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9.62万人,出生率为8.18‰;死亡12.57万人,死亡率为5.24‰;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4‰。全年户籍常住人口出生10.52万人,出生率为7.39‰;死亡11.65万人,死亡率为8.19‰;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
家庭户规模方面,2010年上海家庭户户数为825.33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92.8%(集体户占7.2%),比2000年增加了295.42万户,增长55.7%,年均增长4.5%,而同期人口年均增长为3.4%,年均户数增幅高于人口增幅1.1个百分点。
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为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居创造了条件,两代户及以上的比例从1982的超过80%,减少到2010年的50%左右。家庭户规模从1982年的3.6人下降至2.5人,平均每户拥有2.04间房间,接近人均一间房间。
图表15-2010-2013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16-2010年、2000年上海家庭户户数及人口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17-1949-2010年上海历年家庭户规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上海市居民收入情况
201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3851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8元,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8155元,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25元,增长11%。
图表18-2010-2013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图表19-2010-2013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3)上海市家政服务需求规模
2013年上海市保守计算有近113.7万户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
图表20-2010-2013年上海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三、上海市家政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上海家政服务行业虽然从业企业数量位居我国第一位,但大部分上海本地企业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目前在上海家政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是我国大型家政企业在上海的分支及加盟机构。
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最近评出的全国30家家庭服务业知名品牌中,上海没有一家家政服务企业上榜,这与上海的城市功能和地位极不匹配。上海家政服务机构鱼龙混杂、低小散的特征,导致居民对其整体信任感较低。
四、上海市家政培训市场现状
目前,在上海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主要以外省市的中年女性,尤其是农村中年女性为主,占到80%之多,而上海籍的家政服务员只占20%。家政服务员呈现出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缺乏专业训练的基本特点。本次调查显示,现有的家政服务员普遍缺乏专业训练,约90%的家政服务员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尤其是外地籍的家政服务员因为要承担培训费用而不愿意参加培训,因此不少人对各类家用电器、名目繁多的洗涤用品以及老人需要按时服的药品搞不清,有的则家务不会做、孩子不会带、老人不会护理、买菜不会记账甚至连普通话也不会说。而很多参加过培训的家政服务员尤其是上海籍的家政服务员则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认为家政服务低人一等而不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家政市场出现了“培训的不上岗、上岗的不培训”的现象,市场普通缺乏优秀的、有经验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家政服务员,不少高收入白领、涉外家庭急需受过专业训练的家政服务员,复合型、全能型管家更是供不应求。
根据7月20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和《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经营性民办家政培训机构须到相关部门申请准入登记,并设立学杂费专用存款账户后方可开展培训经营活动。同时,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不得从事与学历教育相关的教育培训项目。
五、上海市家政服务市场前景
图表21-2014-2018年上海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深圳市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一、深圳市家政服务供应情况
1)深圳市家政服务机构数量
图表22-2010-2013年深圳家政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2)深圳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
图表23-2010-2013年深圳家政行业人员人员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二、深圳市家政服务需求分析
1)深圳市人口及家庭户规模
2013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62.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5万人,增长0.8%。其中户籍人口310.4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9.2%;非户籍人口752.42万人,占比重70.8%。
2010年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50.3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40.2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3人减少0.52人;比北京市的2.45人,上海市的2.49人都要小。
图表24-2010-2013年深圳常住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深圳市居民收入情况
2013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53元,比上年增长9.6%。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812元,增长7.8%。恩格尔系数为36.1%。
图表25-2009-2013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深圳市家政服务需求规模
2013年深圳市保守计算有近36.2万户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
图表26-2010-2013年深圳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三、深圳市家政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深圳有1500多家家政服务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家政企业数量很多但企业规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知名品牌有佳居乐、安子新、安心好、昌盛家政等。
四、深圳市家政培训市场现状
为提升深圳市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由深圳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主办,协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共同组织的家政培训师培训活动,将通过先培训一批行业内家庭服务业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在我市建立一支高素质、懂技能的培训师资队伍,再由培训合格的家政培训师负责培训本辖区、本企业家政从业人员,从而全面提升我市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五、深圳市家政服务市场前景
图表27-2014-2018年深圳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广州市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广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测算,全市家政从业人员约有35万人,每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广州市有368万户家庭,业内估算其中20%的家庭有雇请住家家政服务员和钟点工的需求,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目前广州的家政工缺口高达10万,而家政业每年的“产值”超过10亿元;但另一方面,家政企业高端人才招聘难。有政企业表示,广州某高校连续两年均不同意该公司入校招聘。
目前广州从事家政服务的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员工制”和“中介制”两类,后者占市场相当大份额。“中介制”服务只靠收取中介费、管理费来维持,行业准入门槛低。而高端公司也存在苦衷。社会对家政服务业还是有歧视的,这种歧视导致家政公司出现招聘难和招工难。
近年来,相关院校纷纷设立家政系,但培养出来的人与市场需要的人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内许多院校增设家政系,但为了解决招生的问题,家政系多以培养高端家庭需要的“管家”为主,而一个应届毕业生,无论从年龄上还是经验及社会阅历上讲,仅通过短短三四年的学习和训练根本无法胜任“管家”职位。
盈利方式:前期:一间宿舍40——60元;会员费:100元加送一次免费清洁
期中:1—2年,家庭单位60—80一小时,超过一小时的为40元/H,宿舍会员费:100元加送一次免费清洁,一间宿舍40——60元。
后期:2—4年,家庭单位60—80一小时,超过一小时的为40元/H,宿舍会员费:100元加送一次免费清洁,一间宿舍40——60元。覆盖全金湾区。
成本:前期:清洁工具:扫把*10*10元=100元,桶*10*10=100元,拖把*10*10元=100,抹布*10*10元=100元,清洁剂*10*10元=100元,刷子*10*10=100元,手套*10*10元=100元,共:700元
期中:
第四篇: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德勤: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一
亿欧2015-06-06 10:15:14阅读(9323)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并且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财富增长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因素的驱动下迅速扩容。2013年我国卫生消费总额3.2万亿元,在过去9年保持了17.2%的复合增长率。然而相对于高收入国家7.7%的水平,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考虑到人口和消费的巨大基数,不难看到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在将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医改政策正向纵深发展。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以确保全民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民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新医改的深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在深远地影响市场格局。
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仍处于弱势,但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正步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机构投资者和产业资本纷纷涌入,借助资本的力量,民营医院将更快地实现资源整合并加速市场扩张,在管理、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以及规模化运营各方面实现升级。然而市场的飞速扩张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因而审慎的决策必不可少。我们认为民营医院战略定位上应当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供需状况以及医改和税收政策,结合自身实力以确定恰当的医疗服务板块和进入模式。
就增长点而言,我们看好四个服务板块。其一是高端医疗。高端医疗将会出现在服务地域上的下沉,同时以往热门专科在服务人群上也会出现从一般民众向富裕人群的转移。另外将医疗和旅游相结合的服务也有望成长起来。其二是专科连锁。服务性和可复制性强的细分专科细分领域有望出现投资热点。与此同时,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医疗人才流动性加强后,民营医院有望进入技术壁垒更高的专科领域。其三,综合医院方面,资金、人才、管理各方面都意味着更高的进入壁垒,但同时也意味着建立起公众知名度的医院的地位将难以被撼动因而先动优势明显。因此,各路资本对于综合医院的布局将会提上日程。另外,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也将推动健康服务领域飞速发展,资本市场以及传统医疗机构对于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以及可穿戴设备的热忱就是最好的佐证。
公立医院在我国的医疗服务系统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提供约90%的服务量,也汇聚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然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方面将迫使公立医院重塑收入机制、提升效率削减成本,另一方面也将其推向市场并可能面临患者和人才的外流。面对新的市场格局,我们建议公立医院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改变绩效管理体系、改善患者体验、引入营销管理与患者建立稳固互信的关系、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服务和临床流程以及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医疗服务市场迅速扩容
我国2013年卫生消费总额为3.2 万亿元,是2004 年的4.2倍,年复合增长率17.2%。虽然卫生消费增长飞速,在GDP总额中的占比仍仅为5.6%,低于 高收入和中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图2),如果该占比能在2020年达到卫计委在《“健康中国2020” 战略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6.5%-7%的目标,我 国卫生消费市场将达到6.2 –6.7万亿元1规模。
从需求方来看,人口的老龄化、城镇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财富的增长以及全民医保制度的推进都正在驱动医疗服务市场迅速扩容。相对于飞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供给的增长步伐却极为缓慢,2013年卫生机构数量为2004年的1.2倍,卫生人员1.5倍,卫生机构床位数1.9倍。
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规模大且老龄化的速度有所加快。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7.6%上升到2013年9.7%,已达到1.3亿人。老年人发病率高,疾病医治疗程长且常伴有并发病,同时老年人也多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护理和用药,因此是医疗服务的高消费群(图3)。人口的老龄化势必伴随着更高的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
城镇化的推进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城镇率正在不断提升,城镇人口比率从2004年的41.7%上升到2013年的53.7%。城镇化将拉动居民收入转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消费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数据,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1.8倍。另外,城镇化还将带来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城市人群为主的疾病将会有增长的趋势,这也会推动对特殊领域的医疗需求。
医疗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
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的积累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将持续推动医疗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消费者更加注重隐私,愿意为好的服务和高质专业的医疗技术支付溢价,由此带动了高端医疗的成长;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保健知识的增加促进了康复医疗的发展;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促使了不同专科领域的形成;从“有病才医”向注重保健的观念的转变更是拉动了健康服务产业,推动医疗服务的范畴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向养生、保健护理等多元化的领域拓展。医疗消费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将驱动整个医疗服务产业纵向增长,而整个产业蛋糕的增长又将伴随着行业的进一步细化,推动需求向纵深发展。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进
在过去几年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在广覆盖、保基本的基础上,覆盖深度也逐步提高。据发改委消息,2014年上半年,我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同时国家还积极推动大病保险,卫计生委在2014年2月发布《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兵保险工作的通知》指出,尚未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进将持续提升民众的支付能力,拉动医疗服务需求。
医改政策将深远影响医疗服务市场格局
国务院2009年4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打响了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令枪。此次医改以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为核心理念,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基本原则,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在过去5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的建立正在推进;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覆盖面和保障深度不断扩大;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正在进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初步显现;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攻坚期,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所进行的机制创新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将持续向纵深发展,在保证全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和可支付性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满足民众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新医改的深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开启了公立医院机制和体制改革的征程。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且多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导致患者无论疾病严重程度都喜欢在大医院就医,大医院不堪重负而城市社区医院、乡村医院和卫生所却又所无人问津。分级诊疗的服务体系正是为了应对看病“两头难”的问题,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来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起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作用。其主要措施有三方面:一是通过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资,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建立医疗联合体,开展双向转诊等机制来促进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三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全科医生,让基层医生在大医院接受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2007年到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了近3.7万个。从《“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可以看到,改革重点将会是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比如《方案》提出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并要力争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
医保体系的建设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民众基本医疗需求的支付问题。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以覆盖城镇就业和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以及城乡困难人群。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多样化的商业保险以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医保制度在覆盖面和覆盖深度上的推进以及商业保险的展开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支付能力,增强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是医保的支付制度的改革,结合疾病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费用的增长起到约束;向基层倾斜,引导民众在基层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并且通过纳入非公立医疗机构延伸到对非公立机构医疗人员的监管。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将会推动医保定点医院的盈利模式的转型,医院将在医保费用的约束下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改中最为核心的难点和焦点。“以药补医”形成了公立医院扭曲的补偿机制,削弱了它的公益性;医院规模过大导致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低效,也对民办医院造成了挤出作用;管理职责的不清又减弱了政府的监管作用。公立医院改革以“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为主调,其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机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部门从公立医院的具体事物中摆脱出来,而且还要完善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承担具体的管理职能。具体形式主要是经营权的转让(如政府隶属机构、大型公立医院或者民营企业对其托管)和所有权的转让(管理层收购、股份合作制等)。
? 调整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解决“以药补医”的问题。按照医改相关政策,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减少的收入“缺口”将通过增加政府收入、药事服务费和技术服务费来解决。据卫生年鉴数据,我国综合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虽然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2012年仍高达39.7%,可见该项改革的难度。同时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也意味着政府需要加大对公立医院治理和运行机制的监控以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益。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4年5月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把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并硬性规定了各项任务的具体完成时间,显示我国医改开始向纵深方向有力推进。《任务》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将新增700个试点县(市),覆盖50%以上的县(市)、5亿农村人口。药品加成在县级医院的取消势必加大对财政补助的需求,当地政府有可能加速推动公立医院改制和托管,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打开了一个窗口。另外《任务》还强调了公立医院的规划布局,提出在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这也为社会办医留出了空间。
多元化办医
我国医疗供给严重滞后,同时公立医院运营效率较低,导致医疗供需失衡。多元化办医的基本方向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引进社会资本补充医疗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需求。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供给还可以激活市场竞争倒逼公立医院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自2009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力度也不断加强。在2014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中,政府再次就放宽准入条件,优化办医政策环境以及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做出部署,而各地也在实施细则中逐步推进。比如北京不仅取消医师多点执业在地点数量的上限而且在办理程序上也无须经过医院审批。商务部下发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等7个省(市)设立外资独资医院。随着各项要求在未来各地实施细则中进一步落实,民营医院的发展还将加速。
第五篇: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 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对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智能制造装备是在融合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 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将有效提升海洋工程、高铁、大飞机、卫 星等其它高端装备行业以及国民经济其它制造行业的研发及生产制造水平。
近十年来,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额已突破40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形成了一批重点产品,如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 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了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百万千 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 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 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纳入其中,全面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将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的核心内容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2012年7月颁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明确定义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
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智能制造装备将是国家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任务,而离散型工业以及各种装备制造中的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将成为未来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重点。2012年5月,国家工信部下发《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2年实施指南》,其中,九大类发展专项都是围绕目前工业领域中重点行业制造过程优化及结构升 级。国家将继续围绕国民经济重点产业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基础技术与部件的研发、示范 应用及产业化,提高高端装备、技术与系统的自主率,带动我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高效、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云南和陕西等地区。近年来,辽宁与陕西的发展令人瞩目。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北京、上海、广东、江 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010-8498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