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同人们的经济活动,同各种经济现象息息相关,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经济和市场体制与会计有着天然的联系。搞商品经济就要讲究市场运作,讲究将本求利,讲究经济效益,讲究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而这一切都是和会计工作分不开的。
经济改革的中心就是要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者。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政企分开,企业之间横向的经济联系,又将复杂多样,出现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在此情况下,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的来往帐目、财政收支势必复杂起来。无论微观的、宏观的经济管理,都要充分运用会计的监督职能,反映经济情况,预算经济前景,监督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搞经济核算,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离不开会计。因为会计不是一般的写写算算,它在处理每一笔收支业务中,都体现着是否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通过对日常会计事务的处理和财政收支活动的具体落实,有力地保证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经济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核算业务种类以及核算手段愈加复杂,会计工作愈加重要。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关系到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一)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越来越多,从单纯的委托人扩展到了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群体。
首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了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必然通过税收、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在宏观调控中,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提供的数据是调控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会计核算资料是国家统计部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资料来源。国家税务部门进行的税收征管是以财务会计数据
为基础的;证券监管部门无论是对公司上市资格的审查,还是公司上市后的监管,都离不开对会计数据的审查和监督。
其次,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需要了解会计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企业有经济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对会计信息越来越关注。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出资者虽然不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但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企业经营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出资者除包括现有出资者外,还包括潜在的出资者,对于潜在的出资者来说,其主要是根据财务会计信息评价企业的各种投资机遇、估量投资的预期成本和收益以及投资风险的大小,作出是否对该企业投资的决策;债权人是企业信贷资金的提供者,债权人提供信贷资金的目的是按约定的条件收回本金并获取利息收人,即债权人关心的主要是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基于此,他需要了解资产与负债的总体结构,分析资产的流动性,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从而做出向企业提供贷款、维持原贷款数额、追加贷款、收回贷款或改变信用条件的决策。
再次,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会计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失败往往是须臾之间的,及时的会计资料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强化内部管理的资料,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证明资金的管理是企业在任何经营阶段的首要任务,与资金相关又能够反映资金运作的就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扩展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涉及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群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会计职能的发展
现代会计的职能也己不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而是要通过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参与经济管理,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防范经营风险。会计在反映、监督的基本职能上,派生出了预测、决策、分析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核算职能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加重要了。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扩大、经济业务的日趋复杂,要求会计提供更加真实、及时、详细的会计信息,对会计核算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也越来越重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监督经济活动,使其符合规定的要求,实现预期的目标。”任何单位,不论规模大小,进行会计工作都应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 的章法即规章制度,所以国家设计和制定并颁布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会计人员就必须遵照执行,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上述监督职能的体现是事中与事后监督,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监督要体现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即事前监督,即对预测和计划进行检查。因此,会计监督通过价值指标既要进行事后监督,又要进行事中和事前监督。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竟争机制、风险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具体说,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职能。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动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论证分析,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除此之外,财务会计还要能合理预测和揭示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实现从事后业绩报告型向事前业绩预测型转化。
(三)会计业务类型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较以前日益丰富多彩,如投资、兼并、重组、改制、多渠道融资等等。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为了反映这些复杂了的经济活动,会计业务的类型不断增加。只有通过会计,才能反映这些复杂的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及结果。
(四)会计涉及内容的发展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关社会责任会计、宏观会计、人力资源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绿色会计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不断提出与深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自然资源消耗的增加,对各种资源的占用的增加,为适应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社会责任会计将企业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全面地反映因企业生产经营而发生的社会成本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利于企业站在宏观立场上进行经营决策,正确评价企业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效益的源泉。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对人力资本的投人和人力资产的使用进行全面价值管理,是开发知识资源,挖掘智能潜力,推动企业向知识型转变的需要。宏观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绿色会计等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
(五)会计工作手段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过去,会计的工具就是算盘、笔墨、纸张,这种手工方式显然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会计手段现代化。“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果.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这在世界上被称为第五次会计革命的浪潮”。电子计算机不但能替代大量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度。现代化了的会计工作手段,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突显了会计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这里马克思所讲的“簿记”便是会计。这说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生产越是社会化,会计越重要。
第二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记潜心打造中汇会计名牌的高级会计师王民权先生
郭爱萍 郝玉
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造就企业的规模及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高度社会化的会计服务需求也不断强化,伴随着市场的需要,会计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会计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普遍比较单一,服务层次不高,难以全方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造成发展潜力及动力不足,加之利益等因素的驱动,部分会计中介机构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观和服务宗旨,与不法客户沆瀣一气,败坏了会计中介行业的信誉,归跟结底,还是缺乏高素质的财经人才。朱基总理的16字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也显得如此及时和重要。在我国西部西安,就有这么一位会计人,他决心创建围绕会计工作进行全方位服务的中汇会计,并以此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为了不丧失自己的良心和价值观,宁肯放弃许多客户,也不做假账。他,就是潜心打造中汇会计名牌的高级会计师王民权先生。
拥有500万注册资本的中汇会计公司,是王民权先生投身于会计事业的基点。中汇会计公司的业务以高级财经培训为龙头,形成会计、税务、审计、会计电算化为主要业务的全面配套的服务模式,其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品质会计服务,努力为会计社会化、电子化、国际化作贡献。
这一宏伟蓝图的设想与实施,是具有多年从事会计理论研究依据。他曾获农业部会计研究课题一等奖;曾担任农业部西北会计培训基地主任,进行会计教学培训过数百名财经人员及财务主管经理,并根据教学经验编著了《实用会计电算化》一书,被教学培训单位广泛采用,并被推荐到财政部全国作为会计行业侯选教材;曾主持开发的财务软件,获得了农业部与财政部的联合评审通过。多年来,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发表各种财税研究成果数篇,有些成果直接被管理机关采纳施行,被誉为会计、税务、会计电算化多能专家,这些都是王民权先生苦苦追求的结果。1996年,为了开拓他会计社会化服务的梦想,他毅然弃政从商,创办了第一家公司:陕西中汇会计新技术有限公司。凭着他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经验,短短的几年中,支持数百家企业会计电算化,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公司研制开发的“中汇合力医院卫生综合管理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的登记证书,对提高医院卫生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他考取注册税务师,并联合数名志同道合者发起设立了陕西首家符合国家规范的民营税务师事务所,开展税务代理业务,为企业提供进一步的会计税务咨询,面向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专业的会计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业务空间和生存空间。两年来,共审计企业300多家,查出并协助税务机关追缴税款近亿元,获得省地税局唯一嘉奖的“最佳合作单位奖”。
2000年,他结合面向企业服务中发现的代理企业深层策划宣传需求,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投资设立中汇广告展览有限公司,为代理企业提供更多服务。
2001年,西部大开发给西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各类公司纷纷上马。王民权从与企业经理们的交流中获得重要可靠信息,决定投入巨资创办“西部民营的国家会计学院”。培训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具备现代管理能力的、熟悉WTO规则的、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财经人才。成了他不变的信念。目前会计培训大厦也是西部首家财经培训机构,培养出符合中国实情的高级管理人才。根据王民权董事
长的设想,他们将与国内外一流的培训机构联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培训设施,通过具备星级服务水准的环境,进行高层次的会计培训。
建立会计之家,形成良性的信息交流和服务网络,为企业投资者服务,为会计人员服务,是中汇会计成功的秘诀。在短短几年中,中汇会计事业蒸蒸日上,中汇会计之家不断发展壮大。在中汇,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执业水平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土地估价师、法律会计鉴定师、会计电算化专家是中汇会计事业的主力军,也是形成中汇会计发展的基础。中汇会计公司真诚服务的企业遍布各行各业,中汇会计公司服务和产品全面满足各种企事业单位的需要,用户已达数百家之多。这些单位的中高层都与中汇会计事业形成良好的持久的合作关系,是他们会计之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年第五期)人民网
第三篇:仓库实习心得——越简单越重要
仓库实习心得——越简单越重要
进入紫光本来就是件很幸运的事情,这是一个人文环境极好的锻炼平台,一个星期以来我学到了不少以前学不到的知识,相信接下来还会学到不少能够影响我在这个年龄段以及今后一生的东西。
经过几天在办公室对办公环境和工作性质的学习与认识,5月10日和11日,我和另外一位实习郑XX一起,被安排到位于萝岗区水西村的货物仓库,进行为期两天的关于订单出货和货物管理方面内容的学习。
两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仓库里面看到的景象绝对和办公室里的景象完全是不一样的,虽然给我的直观印象是和我设想中的仓库有点不同,地处偏僻,也更脏一点,但进去之后发现货物堆放和管理方面却井然有序,存货出货以及退货转储都有严格的流程安排和系统的物流管理,而且旁边不远处就是大马路,交通也非常方便,使得我对仓库的印象一下子转变了不少。
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个仓库是紫光公司的仓库,但看到里面有“紫光存货区”的标识,我对先前的想法有了疑问,于是问了管理员,是不是这里还有其他家的货物,通过管理员的回答我才明白这是紫光的主要合作物流公司,并非紫光仓库,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别家的货物。由此我对紫光公司的性质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紫光的重点在渠道上,而非货物上。当然,货物是紫光的基础和根基;渠道,才是紫光大厦的框架和主体。
因为我们到仓库是早上,发货会比较多,而且仓库里主要存放的是HP系列产品,有打印机、耗材、服务器等,还有部分联想打印机和笔记本电脑、三星Note、Dell显示器等。刚去的时候帮忙将几个HP M435打印机装箱,初步对各型号货物的规格进行了了解之后,工作人员讲解了序列号对于一台机器在今后产品追踪和退换货和保修等方面的重要性。阿楠还讲解了关于存货拒收和退换货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般有问题都会以证明及照片的形式将信息反馈给交接方。这是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适用于仓库,适用于交易,同样也使用于生活。
装完一车货物后休息间隙,管理员又给我们展示了仓储管理系统,讲解了如何查看相关公司下发的订单,然后跟客户核对订单内容,确认订单正确后开始配货,在每天分三到四个班次发货,具体班次时间会根据订单货物量的多少和运输条件稍作调整。并非严格按照定时定点的规定来发货,这也是灵活变通的高效率工作的一种形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借鉴。
因为是物流公司雇的司机和货车送货,所以我对收货后的反馈信息有疑问,我问了管理员阿楠是不是货物装车后得有人跟车,回答是一般不会,因为送货司机都是可靠合作过多次的老搭档,而且又保留了司机的备案信息,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事故,在送达后会让收货方签订《收货确认单》。这和紫光公司赊销模式下的经营理念是一样的,相互信任才是合作共赢的基础。
至此,我对紫光交易的流程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 直接下单
收货反馈
确认 审批
由此,可以看出,紫光和客户之间,如果仓储这边发生问题,合作将无法进一步执行,也就导致链条的断裂,对双方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次仓库之行,不光让我学习到了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还通过实际装卸工作让我明白了个人工作对集体工作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简单的个人工作做好了就能让集体工作变得简单轻松,虽然仓库的工作看似是最底层的工作,但不比决策者的工作卑微。一个团队,个人做好个人的工作,团队工作才能稳步前进。
第四篇:经济越发展,越难「寒门出贵子」吗
首先,@Li Carly 已经提到了一些社会流动性的衡量方法,她的Figure 1M中展示的是各国父辈和子辈之间收入的相关系数(下文称为β)。许多经济学家做了一些β的跨国和历史时序比较,试图揭示是不是“寒门再难出贵子”。但问题在于,这个父辈和子辈之间收入的相关系数β是否真的能够反映社会流动性呢?
似乎是这样的,如果父辈和子辈之间收入的相关系数高,就意味着如果父亲母亲钱多,儿子女儿也钱多,那么社会流动性似乎比较小;相关系数低,意味着如果父亲母亲钱多,儿子女儿钱不一定多,社会流动性似乎就比较大。
但UC Davis的经济史大家Gregory Clark教授和他的门徒现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郝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NO!”用收入来衡量的社会流动性β可能会大大高估社会流动性的实际值,低估了阶层固化的水平。
一个段子:我努力学金融,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去学艺术。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钱人家的小孩既可以选择“高收入、低声誉”的金融(no offense),也有可能选择“低收入、高声誉”的艺术。如果我们仅仅观察,有钱人的小孩是否收入也更高,那么有可能有钱的孩子选择去学了艺术,而收入并没有那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她社会地位的下降。因此,仅仅考虑个人收入水平的代际相关性可能大大低估了实际的阶层固化程度。
怎么办呢?想办法搞个平均。
怎么搞?看姓氏的分布。
基本的想法是一个个人或许会因为个人兴趣的原因而选择艺术而非金融,但在家族的层面上取一个平均,个人的扰动则会加总为零(就好像中学里学的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可以缩小一些误差)。姓氏则恰好代表了家族。
原来的收入相关系数β是怎么算的呢?简单说就是拿一套收入的抽样调查数据,把子辈的收入放在左手边,把父辈的收入放在右手边。跑一个回归方程:子辈收入=α+β父辈收入+扰动项[笔误已修改,原文“父辈收入=α+β子辈收入+扰动项”]。
现在在家族层面上算相关系数β怎么算,类似的:家族平均子辈收入=α+β家族平均父辈收入+扰动项[笔误已修改,原文“家族平均父辈收入=α+β家族平均子辈收入+扰动项”]。
在家族层面上对收入相关系数β进行调整以后,结果如何呢?@Li Carly 的Figure 1M中显示,英国个人层面的收入相关系数大概是0.5。Clark et al.(2015)采用类似的方法,估计出来的数大概是0.43。但是,如果采用家族平均的方法来估计代际收入相关系数,β将会从0.43增加到0.74。用白话说,就是你挣1块钱,其中7毛4[笔误已修改,原文7毛3]是因为你父亲家族的收入高,另外2毛6[笔误已修改,原文2毛6]才是你个人的努力奋斗换来的。这意味着,如果采用原来的办法,社会流动性会被大大高估。
采用类似的方法,Clark及其合作者估计了各国家族层面社会流动性的指标β,结果如下: 尽管之前 @Li Carly 贴的图,各国的社会流动性数值有高有低,北欧国家似乎已经低到了0.2左右的程度,但Clark教授等人的工作表明,在考虑家族整体平均水平之后,各国的β都会提升到0.7左右。
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也就是说在大部分经济体的大部分情况下,阶层固化程度都高达β=0.7的水平(你挣1块钱,之中大概7毛是因为父辈的原因,3毛是个人的奋斗)。以至于郝煜教授不得不感叹,0.7是天注定的,还有0.3就是因为浪漫的爱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同意 @Li Carly 的结论,社会流动性和经济发展程度似乎联系不太大,因为比较可悲的是,无论怎么搞,流动性都一样差。(当然乐观地来看,中国近五十年的社会流动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流动性,相比之前,还是大大改善了)。
对了,他们最近出了一本专著 “The Son Also Rises”。
首先,开宗明义。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能改变阶层的终究是一小部分人。
纵观历史,社会稳定下来,然后经济发展,出身贫寒的子弟想要改变阶层将会越来越难。先进入上层的这部分人将会不断加高门槛。
不只是中国,美国、日本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因为在欧美和日本这样的国家,从古至今都存在血统论。当一个国家在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右翼思想会逐渐占据上风,这个时候血统论就会兴起;当一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平民主义就会兴起。
其实很多知友早已经发现了,全世界只有中国很早以前就有了陈胜、吴广这样敢于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阶级反抗者,而和中国不同,世界上其他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存在血统论的。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在那个血统论至上的年代就是天然正确的,想要改变出身成为王侯将相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痴心妄想。
相比而言,刘邦是真正的聪明人,他看出了尧舜禹夏商周到六国再到秦,本质上权力都是在黄帝的后裔之间流转,然后他毫不犹豫地斩断了它。在汉代之前,血统才是权力合法性的真正来源。在那之后中国真正实现了人人可为诸侯,人人可为天子。从此中国跟西欧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平民主义开始贯穿中国的历史。
建国以后,当局的政策重心下移,在基础教育和宣传当中灌输大量的极左思想和民粹主义史观,简单概括就是:穷人聪明善良,富人愚蠢邪恶,穷人的孩子都有出息,富人的孩子都烂泥扶不上墙,伟大人物大都白手起家,人民是天然正确的等等等等。
这样的宣传在建国之初是必然的,但是在当前政策右翼化以及九品中正制逐渐复活的形势下就和鸡汤段子洗脑软文无异。在当局多年来的灌输下,平民主义彻底占据了上风,血统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中国大众的意识形态彻底的民粹化。很多人接受着这种教育长大,自然很难接受“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
时至今日,揭开中国社会纷杂怪诞的表面,里子还是民粹主义的那一套。扯了这么远回到问题,现在寒门是不是难出贵子?
当前社会的上升渠道跟过去一样,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被控制的。控制上升渠道的这部分人只接纳他们认同的人通过,认同往往来自于学历这种硬标签。
可能从建国开始到现在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像今天的中国这样面临如此鲜明的阶层固化。
一个人出生开始,他上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他班上的同学他交的朋友都是家庭背景相当的,不会差很远,甚至很多学生的父亲相互之间都是同僚、合伙人。
直到上了大学之后,他们才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成长环境下长大的人。而随着贫富差距增大,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冲突很多时候也在所难免。
高考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在当下作为阶级调节器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寒门子弟改变阶级的重要方式。
只是高考作为平民教育的标志在某种意义上早已成为了“平民的游戏”。
我那个时候参加高考还是主流选择,有小部分人开始高中或者大学就出国念书了。
而到现在,周围的人基本上没有让孩子参加高考的,成绩优越的高中毕业直接申请美国常春藤院校或者其他TOP30的学校,成绩很差的高中没上完就去美国社区大学念书,然后再transfer去常春藤读书。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各地方大力引进、提拔海龟干部,很多部门只要是英美海龟都能直接最高安排副处级职位。相比普通人在国内大学毕业之后按部就班干个20多年,一次提拔都不错过、一次政治失误都没有才能到副处,这已经算是火箭提拔了。
这就是所谓的被控制的上升渠道。
最近几年突然有很多人推崇西式教育,所谓因材施教。这些人高喊着要废除高考,要实行素质教育,并把社会上各种存在的问题都称之为高考带来的弊端。
中国的基础教育一向淡化天赋的影响力,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而这帮人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天赋,像生产线一样的平民教育阻碍了孩子发挥各自的特长。他们痛斥填鸭式上课、军事化管理的平民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看起来是不是三观很正确啊?
正是这帮人推动了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计划,这简直是当代的九品中正制。
这群人鼓吹的所谓的素质教育、自由教育,其中暗含了非常残酷的隐藏逻辑。
他们实质上是变相鼓吹了血统论。
每个人天赋都不一样,那么天赋哪里来的?
来自于基因遗传。基因谁给的?父母给予的或者基因突变。但是我们知道绝大部分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绝大部分人的天赋就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按照这种逻辑下去,父母有什么样的天赋,其后代子女就该有什么样天赋,官员的孩子天生就擅长做行政,商人的孩子天生就擅长经商,程序员的孩子长大擅长写代码,乞丐的孩子就应该行乞。
是不是很可怕?
中国的基础教育淡化天赋,强调高考一刀切最根本的是为了维护教育的公平性。虽然扼杀了不少有天赋的孩子,但是也根本保证了其阶级调节器的作用。
过去,像平民出身的高官陆昊,能被组织选中,依靠的是北大的本科学历加上在校期间团学工作的突出表现;而现在,这条路依然是存在的,只不过寒门子弟需要面对更残酷的高考进入最高学府,然后再跟全世界的优秀学生竞争名校的全奖offer,在校期间还要跟各种赵公子们竞争各种学工岗位。
看起来是不是亚历山大?再说说婚姻。
自古以来,对于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和上层社会的人结合是改变自身阶级的重要途径。古有卫子夫,今有李嘉欣。这些榜样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漂亮的女孩跑到工体去吊高富帅。
很多经常看韩剧和琼瑶小说的小女孩都抱有这种幻想,幻想即使自己不漂亮,但是也希望一个完美高帅富霸道总裁能对自己一见钟情,然后从此过上小时代一样的生活。
现在来看,这条途径对于普通女孩尤其是农村出身的来讲可能性越来越低,除非真的是长相、身材、学识、家教很好。我曾写过一个回答如何看出来男朋友有没有潜力?-Jimmy Li 的回答,在其中阐述一个观点:不同阶层、生活背景出身的女孩对于配偶的选择标准是有明显不同。而对身边的人、大学同学的观察也部分印证了这一点。
事实上,考一个好大学或者进入娱乐圈是普通女孩嫁入豪门最简单的途径,前者的典型就是凯特王妃。一个女生这辈子还是在大学里面最可能遇到比自己阶层高很多的男生,一旦走上社会,因为阶层的分化,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很大可能会有不同的去向。加上高考作为阶层调节器作用减弱,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到大学,年轻人可能都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到其他阶层的人。当然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偶遇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而门当户对成为了权贵普遍的选择。首先成长经历相似、三观相似、生活圈子有交集的男女的结合相对来讲婚姻关系会更加稳固。其次对于上层社会的人来讲,联姻不只是解决了年轻人的个人问题,更是将两家的资源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巩固利益的手段。
最近身边的人结婚的不少,女方有的是男方大学同学,有的是从小就在一块玩的,还有的父母是党政干部、经商的,然后经过长辈介绍在一起的。我老妈都感慨,到最后结婚了,还是这么一帮小孩。不光是权贵,中产阶级的阶级内婚早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了。上海的朋友应该对人民广场的相亲角不陌生,在相亲角这种地方,没有公开的表示阶级分化,但是大家其实都心照不宣。即使谁都能去贴征婚告示,但是这里从来都是中产阶级的地盘,海龟和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上班族才是主力,而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只能贴在角落里。相亲角一般也不是男男女女亲自到场,普遍都是父母去守着,而大家也习惯于首先观察父母的穿着、谈吐来判断对方家庭条件。人民广场的相亲角本质上是中产阶级阶级内婚的产物,脆弱的中产阶级通过这种方向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本上反映了中产阶级的焦虑。
有人会说当前男女比例失调,会增加很多女性进入更高阶层的可能性。事实上,中国男女比例失调主要集中在社会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落后地区对于男性劳动力的依赖和重男轻女落后思想。但是,在中国中产阶级及以上社会阶层中,不存在这种问题,男女比例一直比较稳定。
不信,你去看看人民广场的相亲角,在这个中产阶级主导的相亲平台上,虽然高学历和海龟是主力,但是未婚女性并没有比男性抢手,和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形成鲜明对比。这从侧面反映了,中产阶级的男性其实没有太多动力从更低的社会阶层选择配偶。一方面,低阶层的部分女性期望通过婚姻改变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男性倾向于从自己所在阶层选择配偶,这是当前剩女产生的重要原因。
综上,当前想要实现阶层的跨越,好好读书依然是主要的途径。
PS:本来花时间准备这个回答是想批判一下知乎最近这种思潮,但是按照我自己的逻辑写到这里最后反而还是支持了这种观点。
作为一个保守主义右翼,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在滴血的。
首先,@Li Carly 已经提到了一些社会流动性的衡量方法,她的Figure 1M中展示的是各国父辈和子辈之间收入的相关系数(下文称为β)。许多经济学家做了一些β的跨国和历史时序比较,试图揭示是不是“寒门再难出贵子”。但问题在于,这个父辈和子辈之间收入的相关系数β是否真的能够反映社会流动性呢?
似乎是这样的,如果父辈和子辈之间收入的相关系数高,就意味着如果父亲母亲钱多,儿子女儿也钱多,那么社会流动性似乎比较小;相关系数低,意味着如果父亲母亲钱多,儿子女儿钱不一定多,社会流动性似乎就比较大。
但UC Davis的经济史大家Gregory Clark教授和他的门徒现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郝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NO!”用收入来衡量的社会流动性β可能会大大高估社会流动性的实际值,低估了阶层固化的水平。
一个段子:我努力学金融,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去学艺术。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钱人家的小孩既可以选择“高收入、低声誉”的金融(no offense),也有可能选择“低收入、高声誉”的艺术。如果我们仅仅观察,有钱人的小孩是否收入也更高,那么有可能有钱的孩子选择去学了艺术,而收入并没有那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她社会地位的下降。因此,仅仅考虑个人收入水平的代际相关性可能大大低估了实际的阶层固化程度。
怎么办呢?想办法搞个平均。
怎么搞?看姓氏的分布。
基本的想法是一个个人或许会因为个人兴趣的原因而选择艺术而非金融,但在家族的层面上取一个平均,个人的扰动则会加总为零(就好像中学里学的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可以缩小一些误差)。姓氏则恰好代表了家族。
原来的收入相关系数β是怎么算的呢?简单说就是拿一套收入的抽样调查数据,把子辈的收入放在左手边,把父辈的收入放在右手边。跑一个回归方程:子辈收入=α+β父辈收入+扰动项[笔误已修改,原文“父辈收入=α+β子辈收入+扰动项”]。
现在在家族层面上算相关系数β怎么算,类似的:家族平均子辈收入=α+β家族平均父辈收入+扰动项[笔误已修改,原文“家族平均父辈收入=α+β家族平均子辈收入+扰动项”]。
在家族层面上对收入相关系数β进行调整以后,结果如何呢?@Li Carly 的Figure 1M中显示,英国个人层面的收入相关系数大概是0.5。Clark et al.(2015)采用类似的方法,估计出来的数大概是0.43。但是,如果采用家族平均的方法来估计代际收入相关系数,β将会从0.43增加到0.74。用白话说,就是你挣1块钱,其中7毛4[笔误已修改,原文7毛3]是因为你父亲家族的收入高,另外2毛6[笔误已修改,原文2毛6]才是你个人的努力奋斗换来的。这意味着,如果采用原来的办法,社会流动性会被大大高估。
采用类似的方法,Clark及其合作者估计了各国家族层面社会流动性的指标β,结果如下: 尽管之前 @Li Carly 贴的图,各国的社会流动性数值有高有低,北欧国家似乎已经低到了0.2左右的程度,但Clark教授等人的工作表明,在考虑家族整体平均水平之后,各国的β都会提升到0.7左右。
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也就是说在大部分经济体的大部分情况下,阶层固化程度都高达β=0.7的水平(你挣1块钱,之中大概7毛是因为父辈的原因,3毛是个人的奋斗)。以至于郝煜教授不得不感叹,0.7是天注定的,还有0.3就是因为浪漫的爱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同意 @Li Carly 的结论,社会流动性和经济发展程度似乎联系不太大,因为比较可悲的是,无论怎么搞,流动性都一样差。(当然乐观地来看,中国近五十年的社会流动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流动性,相比之前,还是大大改善了)。
对了,他们最近出了一本专著 “The Son Also Rises”。
第五篇:19张齐越,会计应聘书
应聘书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我是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即将要毕业的一名文秘专业的学生。我获悉贵公司要招聘会计职位。我对贵公司的发展一直非常关注,并对会计这个工作岗位抱有极大的兴趣,十分乐意为贵公司的发展了尽一份微薄之力。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
在二年的大学生活里,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之外,还仔细学习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等专业课程。我认真对待学习,成绩平均分在80分以上,思想品德良好,曾获得学院颁发的品德优秀奖,在校期间,我取得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认证的计算机二级合格证,英语4级合格证,会计证。我格开朗,工作充满热情,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本人可以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对电脑有主业的操作能力,熟练五笔输入法。两年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并通过各项工作的学习让我感觉到责任的重要。生活中的风雨让我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也是我的品格。因为我深知对待账目是不能马虎大意的,更不能做假账。认真负责本职工作。
此致
敬礼!
应聘人:张齐越
2011年11月2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