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汇报
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农村亮点学校
——石泉县熨斗初中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熨斗中学位于石泉县最南端的熨斗古镇,距县城约50公里,地处风光秀丽的富水河畔,与燕子洞咫尺之隔。学校创建于1946年,迁入现址为1950年,1978—1981年更名为熨斗中学,培养了四届高中生。1981年9月更名为熨斗初级中学至今。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97人。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6.14%,残疾少年入学率为100%。有41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合格率100%,新教师合格率100%,校长培训合格率为100%)。校园占地面积14674m,建筑面积6190 m。学校环境幽雅,布局合理,建有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教师住宅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学生厕所。在2009年“普实”及“双高普九”验收后,我校拥有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舞蹈室等20室1部,学校拥有图书28266册(其中生均42册)。学校装有10兆光纤,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齐全。
二、主要做法
(一)上下呼吁达成领导共识,全民参与创建教育强县。熨斗中学活动场所历来不大,在1984年春季,李吉翔任校长时,与当地村民达成协议,促使百米跑道的形成,自此学校操场形成空心反“7”式样,从98“普九”到2006“两
22基”巩固提高再到2008教育强乡镇检查,各级领导对熨斗中学操场扩建已经达成共识。现任县长王彪2008年在熨斗镇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责成熨斗镇党委政府做工作,2009年2月县委常委刘昌兰与教体局长董沧海一行来我校进行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检查,同意征用农田4.85亩扩建熨斗中学操场。与此同时镇党委书记谭忠才、镇长王全波、主管教育人大副主席梁长军、长岭村书记吕辉、村主任梁道民、熨斗中学校长张守锡组成了征地小组,最终以每亩45000元,2分田一个永久性低保成交。2月27号与农户进行了现金支付,共计支付土地征用费228250.00元,为创建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地一买,后续工作很多。砌石坎118方,共计17700.00元。填土3422方,共计51330.00元。修透视围墙198米,共计108900.00元,操场处理总造价283000.00元。修门房55 m2,总造价33000.00元,修校门总造价17000.00元;校园绿化50000.00元;新修部室楼330 m,总造价363000.00元。道路硬化907.6 m,总造价24520.00元。粉刷教室内外2882 m,总造价28820.00元。砌石坎,修花园117 m,总造价8000.00元。教学楼翻新2970 m,总造价27788.00。购图书柜10组,总造价16000.00元。购读报栏两个4400元,师生展台一组7400.00元,购旗杆一根3060.00元。购乒乓球台8个,造价20000.00元,购两个灯光球场四个灯柱35000.00元,安装校园监控及电视网
222
2络共享设备60000.00 元。为创建教育强县学校总投资1388328.00元,除征地款借用小学228250.00元,新建部室楼为张诗斌垫资修建外,其余全为学校负债实施。在负债一百余万元的情况下,我们校委会一班人,鼓足信心、增添勇气、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奋战一个暑假,将图书、仪器整理到位,老师们从不叫苦,也不叫累,因为这是教育发展的美好时刻,我们感谢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投入。
(二)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全面发展。
在“普九”以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校委会一班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质量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教学上我们要求教师具有“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挥”的思想,始终“把眼光盯在质量上,把工夫下在备课上,把基础放在个人素质提高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目标放在差生辅导和优生培养上,把效果显现在45分钟的课堂上,把爱心倾注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上”。备课要做到“胸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脑中有案”,课堂教学要做到“依纲扣本,精讲精练,严而不板,活而不乱,启发思维,及时诊断,手段常新,方法常变”,创造了“学生不怕难,教师不怕苦,领导不怕烦”的工作氛围,达到了师生互相包容、和平共处的最佳境界。在管理上,力争“以爱育人,以情暖人,以德服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教师创造出“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 有干头,生活上有靠头,心理上有甜头”的学习工作环境。全体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不遗余力的为熨斗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三)加强过程管理,定期开展师生竞赛。
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讲、辅、批、考”有详细的月查量化标准,对质量形成过程进行督查;要求教师每学期互相听课不少于5节;作业检查4次,每学期对教师授课在学生中问卷3次;期中、期末进行试卷分析。每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进行英语、政史地生组赛教活动,学生进行作文大比武和理科知识竞赛;第二学期教师进行语文、理科组赛教活动,学生进行英语和史地生竞赛。在2007年全国中学语文能力竞赛中,我校一、二、三等奖共12名,其中邓涛获全国一等奖;在2008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共11人获二、三等奖;在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全国一、二、三等奖各1人,其中九年级张书军获全国一等奖。省级一、二等奖各1人,其中侯雨萌获八年级省级一等奖。市级一、二、三等奖各1人,其中七年级张书斌获市级一等奖;在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共17人,其中吕显浩、梁祎获市级一等奖;在2007年中小学泥塑、陶艺、综合类比赛中,我校有11人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九年级张涛、何浩、吕清婷获一等奖,同时学校获得组织奖;梁祎在2008年石泉县中小学生信息 技术实践活动评比中获二等奖;在2009年全国语文知识能力竞赛中,我校15名学生进入决赛,在“红十字青少年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活动中,我校六人获奖;2009年在石泉第三届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一、二、三等奖运动员7名;蔡教文、阮班玉老师分别获得第七届中小学教师赛教活动二等奖。贾林老师和彭长俊老师在石泉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质课堂展评暨第八届中小学教师赛教活动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
(四)坚持科研强校,推进新课程改革。
1.新学年开始后,让教师上好“三课”。即指导新教师尽快进入中学教师角色,教导处安排六节以上的“示范课”,让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观摩,取其精华,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同时做好新教师的“考核课”,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理化生教师上好“实验课”,实验仪器基本满足学生的分组及演示实验。
2.抓教研教改,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每学期教研组有专题研究,对教师撰写论文、学科竞赛及第二课堂活动有具体的奖励措施。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160元、120元、80元,市县级依次减半。2007年获奖论文26篇,其中,蔡教文的《让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吕新的《德育工作应重视内化过程》获省级一等奖;2008年获奖论文及课件31篇,彭长俊的语文课件《世界何 时铸剑为犁》《班羚飞渡》获市第六届多媒体制作一等奖;吕弘的《素质教育的课内与课外》、谢英强的《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别获市级论文一等奖。2009年12篇论文获奖,其中王明华的《用赞美代替批评》获县级一等奖。2008年我校被评为石泉县“远程管理与应用先进单位”。
3.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留守儿童班主任及辅导教师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自身素质。同时,每学期教师必须写政治业务学习笔记20—30篇。(其中党员领导干部30篇,党员教师25篇,教师20篇),通过各类业务学习,真正提高了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搞好群团组织,丰富师生业余生活。
每年春季举行田径运动会,“五〃四”纳新一批团员,五月底进行“红五月”歌咏比赛,4—5月举行教师“4+1”篮球赛,11月份进行广播体操竞赛,教师进行乒乓球赛,元旦进行书画展及文艺汇演。每月定期一板黑板报,校园广播一日三次响,由12个班轮流主办,播出优秀稿件均由团队部用“变废为宝”资金进行奖励。因此,我校团支部2008年被石泉县团委评为“优秀团组织”。
(六)关爱留守儿童,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入学。留守儿童是我县的亮点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为确保留 守儿童不辍学,我校实行家长代理制,要求代理家长主要从心理、学习、生活上多加关爱。在“上学不交费,种地不交税,看病有医保”的惠民政策下,每学期对不按时到校报名的学生,均要安排老师上门做工作,确保适龄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七)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学校总务主任,主管安全副校长对食品的采购,饭菜质量、数量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早午饭平价供应,素饭菜2.50元,肥肉饭菜3.00元,瘦肉饭菜3.50元。让学生在校内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每学期给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八)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效果显著。
虽然我校教师专业不配套,但有一支“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甘于清贫”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学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6年“三试合一”六科均分名列全县第二,张游游、张书华取得全县第十、第十一名的好成绩;2007年九年级综合录取率居全县第五,被评为“2007年度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同时七年级在全县统考中位居第二,八年级位居第三,还被评为“2006至2007年度师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九年级综合录取率居全县第三,受到县级表彰,张书钧名列全县第九,同时七八年级在南区片统考中名列第二,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2008 年度平安建设暨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综合录取率居全县第六,张昊名列全县第10名,七年级在全县统考中位居第二,八年级在全县统考中位居第一。
三、今后工作思路
在创建教育强县后,我们将加强“普实”、“双高普九”、“教育强县”成果管理,不断加大环境文化建设,利用活动区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质训练,把熨斗中学建成西石汉交界处的一所名校。我们将永远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还将继续做好:
1.搞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建立“保学控学”长期机制,确保适龄儿童正常入学。
2.管理蛋奶工程,真正把学生健康成长列入学校议事日程。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力争教学成绩稳中求升。
4.修建一栋双面楼,缓解学生住宿拥挤的局面。5.修建学生浴池和洗衣房,让学生在校住得舒适。6.走熨斗中学自身发展的道路,确保素质教育顺利完成。
2010.1.4
第二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总结
创建教育强镇是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强镇目标,真抓实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了“务实进取,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和合力,使我校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创强工作在9月份顺利完成,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近年来我校的创强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对照标准,制订规划,落实措施,扎实地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创建教育强镇,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张华俊同志为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和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程序,并根据标准分解指标,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制定了《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出差距,逐条加以落实。学校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但听取各部门汇报,而且主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二、全面发动,统一思想,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
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是创建教育强镇的前提。我们十分重视抓住各种机会,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及时召开教师学生会议组织宣传发动,使大家充分认识教育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科教兴国,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从而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教育教育强镇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创建教育强镇,学校从创造外部条件到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校形成了创建教育强镇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舒适的育人环境。
在创强工作开展前,我校规划落后,校舍残旧,门窗破烂,饭堂楼烂尾,教室设施落后,功能室不齐全,实验设备设施配备不足,学校校道旁挡土墙零落不堪,有泥石流隐患,围墙破残裂,学校绿化率低,晴天像黄土高原。为了改变以上破旧的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我校从下面几方面努力:
(一)多方筹措资金,师生义务献工,合力齐创强
为改变以上落后的教育条件,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镇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整个校园重新规划,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也努力发动校友、企业家捐资,其中93届校友捐款13万元建起一个高标准的水磨篮球场,全校师生共捐款12万多元。创强至今学校共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含教学仪器设备114.6万元,上级拨款400多万元,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等。
学校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创强工作。除捐资外,还牺牲休息时间,利用节假日回校工作。近一年多时间里,教师献工200多天,学生献工100多天,维修校舍近5000平方米,种树130株,种草达5000平方米······
(二)加快基础建设,积极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搞好校舍维修建设。我校投入创强资金130多万元续建饭堂楼,建成准A级食堂,共三层,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投入创强资金80万元用于教学楼维修。投入40多万元新建挡土墙500多平方米。其它新教师宿舍修缮费用约40万元、校道硬底化15万元等。共计投入300多万元,使校舍焕然一新,再无破旧、烂建筑。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教室和功能场室设置。
1、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其中用于400米环跑运动场改造、新建设四个水泥篮球场,一个水磨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三个羽毛球场,一个网球场。共计投入78.66 万元。生活后勤设备设施如课桌椅、饮水机、监控摄像等投入资金达66.6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强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2、在教学设备购置方面按照标准化学校标准,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4.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467元。购买教学用计算机数125台,教师专用计算机40台等教学学实验仪器一大批。
3、现在教学楼内设教学班19个,普通教室23间,全部使用电教平台,教师办公8间,多功能教室、科学教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各1间。实验楼内设置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书法、计机教室、图书室各1间,全部都按标准化学校布置。为丰富同学文化生活,增长见识,学校投入资金10万元新增图书8164册,学校图书室藏书达2.5万册。
校园文化完善。为营造文化校园,绿色校园,为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优美环境里接受熏陶,学校投入创强资金15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和绿化等。现在学校各功能场室到处可见文明标语,显眼处可见国学文化精粹,校园绿化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校园里已是花草遍地,绿树成荫的优雅育人环境。
(三)创强改旧貌,学校换新姿。
通过教育创强改造,学校一改旧貌,展现新姿。现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绿草如茵。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文化广场读书公园相对独立,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饭堂和教工宿舍错落有致,校道全部硬底化,创强期间栽花40000株,校园绿化率达到45%以上。新续建成的饭堂大楼,是准A级 食堂,配有标准化师生食堂操作间和餐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吃饭难的问题。为改善教师安居而改建的新教师宿舍楼也已完工。现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完善,400米环跑,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校内闭路电视监控和自动化办公系统齐备,功能场室全按标准化学校配置,学校图书室藏书2.5万多册,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已实现班班有平台,办公全电脑化。学校已实现了校园园林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优化育人环境,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彻底改变了学校面貌。
四、存在问题
我校虽在2015年教育创强工作中顺利通过,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创强资金缺口大,筹措资金压力大,现学校负债达200多万元,且个别项目仍然需要继续投入完善;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未能形成特色。
五、下一步工作部署
(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多方位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通过捐资捐物助学等方式,使全社会都能继续参与到“创强”工作中来,营造全民助学的氛围。
(二)强化提升教育工作内涵。通过实施创强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教育发展,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强镇为契机,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篇:晨光小学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汇报(2000)
重内涵发展 创品牌学校
办人民满意教育
——晨光小学迎“督导评估考核及教育强区视导”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到我校考察指导工作,是对我们学校的极大鼓舞和鞭策。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几年来,在立山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下,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立山区晨光小学以“创名校、做名师、育英才”为办学目标,以内涵发展为核心,扬特色,创品牌,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学校办学条件基础良好
晨光小学坐落在立山区曙光地区,创办于1950年,先后有6所小学全部并入我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1、校园校舍:
学校占地面积14592m2,建筑面积9200m2,固定资产157.672万元。学校教学区、办公区、体育活动区、三区布局合理。学校拥有较现代化多功能晨光电视台直播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和荣誉室等19个多功能教室,校园整洁美观,育人环境舒适。
2、师资队伍
我校师资队伍优良。现有在职教职工85人,师生比为1:。其中研究生1 人,本科,本科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 %。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 人,小学高级教师 人,小学一级教师 人;教师中有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1人,区级骨干教师10人,校级骨干教师10人,骨干教师占30%。
——学校办学环境日臻改善
近几年,区委、区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学校步入科学发展快车道。
2010至今年区政府区教育局投入 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标准化操场 万元、学校正门2.295万元。66.5万元用于班班通工程建设。配备30台电脑,打印机2台5880元、复印机一台 9370元、速印机9000元。摄像机35760元、音响系统8.5万元。2012年投入 万元天之阳光体育用品。其中添臵大鼓、小鼓等总计 万元
学校自筹10万元进行楼内外整体宏化和建设。
——学校办学成绩社会满意
一、环境建设别具匠心
学校重点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二楼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设臵了国防教育宣传展板;三楼以“翰墨飘香”为主题,悬挂了体现民族气节的诗篇以及学生的书画作品;四
楼方厅悬挂的“博、思、儒、雅、明、理”六个醒目大字,时刻提醒师生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三个方厅的主题设计与我校“崇文尚德”校风相得益彰,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两个队伍凝心聚力 班子队伍:
几年来,我校加大了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力度,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有激情、讲奉献、会团结、会创新的领导放在重要领导岗位。通过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领导管理机制,打造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领导干部队伍。
教师团队:
学校狠抓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打造品牌教师群体。学校通过承担课题研究,上研讨课、竞赛课,送教下乡等方面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三年来,我校教师共获得省级奖励10余人次,市级奖励20余人次。我校省级优秀班主任阚爱红老师、省园丁创业标兵吴琦、市优秀青年教师王琳琳老师曾多次随同鞍山市师德巡讲团进行演讲,她们的事迹也多次在《鞍山电视台》、《鞍山日报》、《钢都周报》上予以报道。2008、2011年教师节,市委书记、市长谷春立两次亲临我校慰问优秀教师。
三、德育活动主题鲜明
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挖掘德育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拓展德育阵地。
我校的校园电视台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学校对校园电视台进一步建设,改进栏目丰富主题,完成多频道切换技术处理,实现了声像同步播放,完善了灯光效果、背景屏幕处理。儿童节前夕,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轻松快乐的节日,晨光小学积极筹备了以“缤纷童年•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我上电视啦”大型活动。5月29日,晨光小学校园电视台播放厅内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意韵丰富、动作优美的歌舞;轻松活泼、童趣昂然的童话故事……精彩纷呈的活动表达了同学们喜悦心情。本次庆“六一”活动,学校面向全校学生,给每个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使“六一”庆祝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2、开展主题鲜明德育活动。
学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主题鲜明地德育活动。“开学首日,孩子收到老师名言红包”活动,让孩子们伴着名言警句的激励健康成长;各班级开展的“激励卡---红、绿、蓝三色卡”制度;每年6月份的艺术节,学生在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小节目中既受到美的熏陶。
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塑造了一批批健康、阳光、充满爱心的晨光学子:我校学生向公交车献小垫;倡导绿色环保;勤奋、阳光女孩勤勤边学习边帮姑姑卖海鲜得事例分别被千山
晚报以“座位不凉心更暖”“鞍山有个卖海鲜的小女孩” “让你的小风筝飞往加拿大”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四、艺体教育精彩纷呈。
学校大力推行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2010年9月召开的大型体育艺术节,让学生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去感受什么是拼搏,什么是坚持。校园腰鼓队、校园足球队又为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增加绚丽的一笔。鞍山电视台《热点聚焦》栏目期对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鞍山市体育对抗赛小学组第一名、全国校园足球赛鞍山赛区我校进入“四强”、市体育运动会道德风尚奖、区田径对抗赛小学组第一名、立山区中小学冬季三项赛第一名、区大课间优秀组织单位等多项荣誉。我校代表全市小学在鞍山市阳光体育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五、教学工作稳步提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在教学工作方面的目标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打造优质、高效的精品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工作室建设日益完善:我校鼓励教师有一技之长,积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工作室。各工作室在活动中不断完善,团队成员整体素质不断
提升,工作室已初显成效。
2、专家引领初显成效:我校先后邀请市教师进修学院赵伟处长、市教研员赵烨老师、区进修学校副校长徐岩等到我校进行听课、评课以及做专题讲座,市教育科研所所长张升阳也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我校教师对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及时与专家探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3、教研活动搭建平台:我校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做到两个围绕:围绕区教学工作要点进行;围绕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二者相互结合,突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又率先参与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基地的网络教研,教师通过网络视频,与北师大教师零距离接触参与教学研讨,这一活动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搭建了平台。
4、开门办学家校互动:我校在2010年的10月份以及今年的4月份,两次开展“了创魅力活力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开门办学活动,邀请家长及教育局、社区领导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开放了魅力校园、开放精彩课堂、开放专家讲堂使家长及社会各界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促使老师在备课、讲课两大常规性环节上进一步精细化、科学化,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落到实处。
5、班班通工程惠及师生
我校在全区率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以常态进入班级、惠及每个学生的目标。2011年学校抓住“落实辽宁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实验学校建设”工程的契机,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硬件建设,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方面做了探索,使广大师生更加享受现代化教育资源带来的优势,我校也成为立山区唯一一所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实验学校。
6、共同体建设推波助澜
第四共同体成立以来,在立山区小教科、区进修小教部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作为牵头学校以“携手共进整合教育资源 彰显优势协调共同发展”为主题,积极开展了成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第四教育共同体”开展了大课间校际学习观摩活动,红烛颂”优秀教师事迹演讲。第四教育共同体“牵手课堂”精品课例观摩活动,教育强区材料观摩等。“第四”教育共同体通过以上联动模式,较好地推进了五校的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也让五校师生收获良多。
六、特色教育工作成果显著
学校充分依托社会资源,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开发了校本课程——《国防教育读本》。并通过开放国防展室、办国防手抄报、开展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知我国防、爱我国防、强我国防。学校的军威震震军体拳、军姿雄风军训队、军旅之声童谣传唱、军歌嘹亮合唱团,受到市教育局体卫艺处领
导的一致好评。《鞍山电视台》、《辽宁日报》,《钢都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从2005年开始,我校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研究工作,学校的推普宣传活动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在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检查工作中接受了省领导的检阅,得到省市领导认可。
——学校未来实现跨越发展
先后荣获得了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国家心理健康示范校、全国优秀少先队,东北三省美育先进单位,省国防教育示范校、省语言文字示范校、省教育收费示范校、鞍山市特色学校、鞍山市文明学校、鞍山市绿色学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体育达标先进学校、立山区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立山区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优胜单位等多项殊荣。
总之,我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工作能不断改善和登上新台阶,与区委、区政府领导集体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正确决策、与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展望明天,晨光小学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务实创新,努力铸就晨光小学新的辉煌!
第四篇:创建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我们镇素有“垦区重镇”之称,教育一直是我们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我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去年镇党委、政府提出创建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目标以来,全镇上下对“创强”工作的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步调一致,计划措施周密,效果体现明显。相信通过我镇的“创强”工作,一定会推动全镇的教育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全镇的各项工作也一定会实现一个新的跨跃。s0100
一、本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教育概况
我们镇位于萧山的东北部,东接农
一、农二两个农垦场和83021、83351两个部队农场,南连党湾镇,西邻省级中心镇—义篷镇,北靠广袤的萧山垦区,距杭州市中心约40公里,是萧山一个比较典型的垦区镇,也是全区区划面积最大的一个建制镇。全镇总区划面积88.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3.6万人口。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依靠上级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已经跻身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新农村乡镇和杭州市双拥模范镇的行列。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10016元),财政预算内可用资金2408万元。
作为萧山的垦区镇,新湾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发展条件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但这几年随着杭州发展战略的转移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兴起,新湾的区位优势不断凸现,发展潜力不断放大,外界对新湾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也不断提升,让我们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新湾历届党委、政府多年形成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持之以恒努力打下的扎实教育基础,使我镇教育事业一直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全镇现有初中2所,中心小学3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办民工子弟学校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1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90人,小学专任教师121人。共有在校初中生1581人,小学生3250人,在园幼儿1050人。目前,全镇有省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省一级成校1所,杭州市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杭州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
二、创强的主要措施
开展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是我镇继2001年创建为省级教育强镇后又一次新的目标提升,应该说这次“创强”的要求更高、内涵更深、难度更大。为了保证“创强”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主要致力于在以下“四个坚持”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
(一)坚持以教育优先为引领,切实推进教育强镇战略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九五”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快发展教育的“十五”规划。近年来,为争创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精心造势、周密部署,坚持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党委、政府向百姓承诺的重大实事工程来进行重点实施。由于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镇政府的大楼却仍是20多年以前建造的旧式楼房,不仅空间小,而且很多办公室连空调都没有安装。为保证“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具体做到“四个到位”:
1、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确定争创目标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强”领导班子,组织有关力量,对照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规定标准,对全镇的教育硬件设施再次进行调整和投入。同时,由党委、政府牵头,多次召开社会事务办与辅导学校两个层面的专题会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辅导学校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创强”氛围。在实施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还多次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创强”工作汇报,积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努力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到制度落实到位。为了把对教育的重视真正形成持久的规范,我们相继建立健全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学校调研和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度,一年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制度,镇人大主席团对教育工作专题调研视察制度,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制度等相关制度,使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纳入了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3、做到资金保障到位。我们新湾是萧山的一个经济欠发达镇,客观上财力不足,但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就是最穷也不能穷教育,财政最困难也要保障教育经费的最大投入。~年,全镇财政收入2408万元,用于教育1269.6万元,教育的拨款占全镇预算内专用资金的52.7%,年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353元,年人均教育经费579元;中小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225元,初中339元;实际公用经费:小学776元,初中1141元。同时,镇政府还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按规定足额征收,~年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607万元,占上年农民人均收入1.84%,较好地保障了教育的经费来源。
4、做到整改落实到位。针对预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镇党委、政府认真讨论,落实整改。为保证“创强”经费的投入,镇政府决定取消原定于05年实施的3个项目:一是取消了新湾镇首届全~动会,二是取消了在全镇安装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三是取消了塘新线两侧的改造工程,投入500多万元用来新建新湾初中、镇小塑胶田径运动场,宏图中心小学食堂兼风雨操常增加计算机170台,多媒体50台,全镇中小学课改起始班全部安装了多媒体。镇中、镇小新增加计算机房,其它学校增加计算机数量。同时对四大系统、八类教室进行了投入和改造。10月份通过了学前教育达标镇验收。应该说整改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这对经济欠发达镇来说,做到这一步确实很不容易。
(二)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整合优化办学资源,是我镇构建现代化教育强镇的重
第五篇:创建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我们镇素有“垦区重镇”之称,教育一直是我们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我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去年镇党委、政府提出创建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目标以来,全镇上下对“创强”工作的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步调一致,计划措施周密,效果体现明显。相信通过我镇的“创强”工作,一定会推动全镇的教育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全镇的各项工作也一定会实现一个新的跨跃。
一、本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教育概况
我们镇位于萧山的东北部,东接农
一、农二两个农垦场和83021、83351两个部队农场,南连党湾镇,西邻省级中心镇—义篷镇,北靠广袤的萧山垦区,距杭州市中心约40公里,是萧山一个比较典型的垦区镇,也是全区区划面积最大的一个建制镇。全镇总区划面积88.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3.6万人口。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依靠上级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已经跻身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新农村乡镇和杭州市双拥模范镇的行列。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10016元),财政预算内可用资金2408万元。
作为萧山的垦区镇,新湾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发展条件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但这几年随着杭州发展战略的转移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兴起,新湾的区位优势不断凸现,发展潜力不断放大,外界对新湾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也不断提升,让我们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新湾历届党委、政府多年形成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持之以恒努力打下的扎实教育基础,使我镇教育事业一直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全镇现有初中2所,中心小学3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办民工子弟学校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1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90人,小学专任教师121人。共有在校初中生1581人,小学生3250人,在园幼儿1050人。目前,全镇有省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省一级成校1所,杭州市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杭州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
二、创强的主要措施
开展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是我镇继2001年创建为省级教育强镇后又一次新的目标提升,应该说这次“创强”的要求更高、内涵更深、难度更大。为了保证“创强”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主要致力于在以下“四个坚持”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
(一)坚持以教育优先为引领,切实推进教育强镇战略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九五”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快发展教育的“十五”规划。近年来,为争创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精心造势、周密部署,坚持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党委、政府向百姓承诺的重大实事工程来进行重点实施。由于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镇政府的大楼却仍是20多年以前建造的旧式楼房,不仅空间小,而且很多办公室连空调都没有安装。为保证“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具体做到“四个到位”:
1、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确定争创目标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强”领导班子,组织有关力量,对照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规定标准,对全镇的教育硬件设施再次进行调整和投入。同时,由党委、政府牵头,多次召开社会事务办与辅导学校两个层面的专题会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辅导学校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创强”氛围。在实施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还多次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创强”工作汇报,积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努力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到制度落实到位。为了把对教育的重视真正形成持久的规范,我们相继建立健全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学校调研和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度,一年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制度,镇人大主席团对教育工作专题调研视察制度,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制度等相关制度,使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纳入了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3、做到资金保障到位。我们新湾是萧山的一个经济欠发达镇,客观上财力不足,但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就是最穷也不能穷教育,财政最困难也要保障教育经费的最大投入。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2408万元,用于教育1269.6万元,教育的拨款占全镇预算内专用资金的52.7%,年人均预
算内教育经费353元,年人均教育经费579元;中小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225元,初中339元;实际公用经费:小学776元,初中1141元。同时,镇政府还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按规定足额征收,2004年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607万元,占上年农民人均收入1.84%,较好地保障了教育的经费来源。
4、做到整改落实到位。针对预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镇党委、政府认真讨论,落实整改。为保证“创强”经费的投入,镇政府决定取消原定于05年实施的3个项目:一是取消了新湾镇首届全民运动会,二是取消了在全镇安装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三是取消了塘新线两侧的改造工程,投入500多万元用来新建新湾初中、镇小塑胶田径运动场,宏图中心小学食堂兼风雨操场。增加计算机170台,多媒体50台,全镇中小学课改起始班全部安装了多媒体。镇中、镇小新增加计算机房,其它学校增加计算机数量。同时对四大系统、八类教室进行了投入和改造。10月份通过了学前教育达标镇验收。应该说整改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这对经济欠发达镇来说,做到这一步确实很不容易。
(二)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整合优化办学资源,是我镇构建现代化教育强镇的重大举措,也是保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从2001年开始,我们围绕这一重大目标,精心谋篇布局,积极科学论证,切实加大调整力度,使新湾的教育亮点更亮、重点更重,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快速协调发展。具体我们做深了“三个点”的文章
1、坚持把突破点放在调整优化教育布局上。小而散的教育布局,是我们农村教育多年积存的一个现实。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制约,镇党委、政府站在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大手笔规划,超历史投入,高起点建设,2000年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新湾镇中易地新建工程,新建的新湾镇中占地面积43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5406平方米,不仅大大提升了办学档次,而且走活了新湾教育的整盘棋,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2002年,我们将原新湾初中校舍划分两块,大块划入镇中心小学,小块作为成校教育用房。通过这一重大调整,不仅撤并了原共建、共裕、建华三所村完小,使我镇成为全区第一批结束村完小历史的镇;而且更好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现在我镇形成的“一成、二中、三小、五幼”的总体教育布局,可以说校校有精品、有亮点,成为新湾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注重把关键点放在改善优化教育环境上。近年来,政府已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教育事业建设,各中小学校的教育环境均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新建的新湾镇中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完善,建有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通讯、广播4个校园系统,设有语音教室1个,电脑教室2个,被确认为省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I类标准学校、省农村示范初中、杭州市文明学校和萧山区一级学校。经扩容改造后的新湾镇小办学条件更是日趋完善。植物园成为学校一大景观,有天桥与校园相连,整个校园四季葱绿,凸现了校园的人文景观。学校设有3个电脑教室和电子软件资料室,建有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安装了校园通讯、闭路电视、智能广播系统,是萧山区第一批“一级中心小学”和“省示范小学”。2004年镇政府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前进中心小学旧教育楼改造;2005年镇政府又将对宏图中心小学食堂和风雨操场建设,预计投入300万元。
3、注意把着力点放在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上。一是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一纲四法”宣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04年镇关工委向困难学生发放就学资助券85700元,资助困难学生123名;新湾镇中自96年起已连续20次开展向身边同学捐资助学活动,师生捐款累计达20多万元;新湾镇小的师生还自发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外地学生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这些捐助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保证了全镇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04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和100%,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二是积极提升幼儿教育档次。近几年来,我镇先后将三所中心幼儿园改制为民办公助的办园模式,既增强了办园的内在活力,又加快了幼儿教育社会化、幼托一体化进程,现镇中心幼儿园和前进幼儿园已成为杭州市农村示范幼儿园。2005年,全镇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103.8%。05年,对照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镇标准,镇党委政府制订创建规划,拨出专项经费,落实专人负责,镇领导高度重视,现已顺利通过萧山区首批学前教育达标镇验收。三是有效推进成人教育。镇成校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充分发挥成校的多种功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知识教育。04年共组织各类培训近40期,受训8900人次,占劳动力总人数41.2%。积极开展扫盲工作,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4%。与此同时,镇成校还积极与中等、高等学校挂钩,组织开展各类学历教学活动,目前通过成校学习取得高中、中专毕业文凭的88人,取得大专毕业文凭的87人,现在在读的大专、本科148人。为提高成人文化素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