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软环境一词在学界和业界逐渐受到重视,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百度词条)。软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群、一个区域的生存、实践和发展。
目前中国民营经济的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中国拥有中小企业超过四千万家,并且有望在2012年底超过五千万家。作为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中国民营企业已使数亿中国人的就业问题得以解决、收入得以稳定、生活质量得以稳健提高。因此,对中小企业软环境的研究实为当务之急,它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丹东市目前营业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114户,超亿元企业达到176户,从业人员达56万人,民营经济已成为丹东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但目前,民营企业也正在遭遇发展瓶颈,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提出的严峻挑战,也是政府必须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区域文化环境较弱。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1983年,丹东市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4倍,全市有136种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同类产品第一位,148种产品是全国第一家生产,133种产品是全国独家生产,150种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
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丹东市以其飞速的发展和对国家的突出贡献与常州等九个城市一道,被评为全国中等城市的明星城市。然而短短的二三十年间,众多的风云品牌却大多如同昙花一现,其中原因究竟在哪?相比较而言,在与丹东同样面临大海的闽南地区,在富于冒险、开创的区域文化精神支持下,出现了众多国际性商业城,数千万的闽南籍华侨移民更是将一首《爱拼才会赢》唱遍了全世界,而中原地区由于受封闭、保守的中州文化影响,与企业家能力密切相关的成功欲望、市场观念、商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则相对偏弱。由此可见,企业受到来自其所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非常深刻。所以对于丹东那些失落的品牌,是否能从区域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家影响和对中小企业营销能力上找到一些原因呢?
(二)政府服务环境中的三高症状。
当人类被富贵病三高威胁的时候,我们众多的中小企业同样也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
1.企业经营成本高。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原材料价格涨幅激增、普通劳动力和技术人员的薪酬增加、租用土地和厂房的费用提高,造成了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急速升高。近年在南方出现的用工荒问题,在丹东也有所体现,据一些中小企业调研情况显示,目前也存在招工难的情况,尤其是高级技工、高素质人才等。
2.税费高。国家工商联副主席李路指出,从全国范围看,现在我们的税收总额每年以高于20%的速度发展,我们的gdp增长在79之间。现在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整体的税收高于全国其他企业,很多企业甚至都出现纳税高于净利润的情况。从丹东市的税费方面来看,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税负重与税源弱并存:从税收总量看,丹东市税收近年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地税系统征收各项税收170.8亿元,期末税收收入规模突破50亿元(其中:2006年至2010年分别为19.5亿元、24.6亿元、30.6亿元、42.1亿元、57.4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28.4%),十二五末预计达到511亿元,但在税源方面,丹东仅2009年有日林集团(主要是港口建设期间施工营业税及代扣代缴地方税收)、曙光集团跻身全省纳税百强。丹东工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90%以上,缺乏大型企业集团,税源基础脆弱,管理难度大、风险高;二是税收结构不尽合理,收入形势喜忧参半。2010年,三次产业地方税收增量结构分别为:2∶17∶81。八成以上的增量税收来源于第三产业,目前应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双重机遇,在抓投资项目牵动的同时,重点发展实体经济,关注点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转向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优化经济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形成稳定的税源。
3.融资难度高。银行也是市场主体,我们的银行大多是大银行,缺少一种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的专门服务机构。
(1)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在我国的融资格局中,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来源中占有绝对比重,在银行贷款的市场份额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有70%以上,这种高度垄断的现象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限制了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据统计,目前阶段我国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份额,而占88.1%的小型企业的贷款份额不足20%。
(2)融资渠道狭窄。目前从直接融资渠道上来看主要有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两种方式。论文格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发育不完善且迟缓,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从发行债券融资的情况看,目前只有少数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佳、信誉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股票市场上,虽然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但截至2010年1月中小板上市公司共有346家,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上市融资门槛仍然很高。据统计。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中小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还是银行借款。
(3)担保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全国虽有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3700多家,担保总额接近2000亿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1.35万亿元贷款,但仍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一些地方在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都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企业信用低下、中小企业融资的要素不完全时,靠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担保条件,难以顺利完成融资任务。
(三)教育培训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对于企业而言,获取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无非是对外招聘和培训两条途径,中小企业则大多依靠培训。但据调查,丹东市现在尚未形成一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完善培训体系,或者说培训重点不突出,企业自身也没有注重培训后的效果评估与跟进改善。丹东市连续两年举办了中小企业百千万工程企业家论坛,专门聘请讲师来做培训;2011年9月17日,由丹东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联合主办的首期高级职业经理资质评价培训班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开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面对我市数以千计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们,培训形式的多样化、针对性以及集中培训后的跟进工作,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二、进一步建设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的路径建议
在一个区域中,硬环境和软环境相互匹配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建设企业软环境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路径一是区域政府组织应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服务,努力为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创建一个良好的区域软环境;路径二是中小企业应通过主动实施面向区域软环境的企业环境战略,对区域软环境施加积极影响并从中获取自身竞争优势。
(一)区域政府积极引导和服务。
1.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是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首先要在理念上转变,即要坚持非歧视性原则,公平地对待企业和公民,真正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为行动准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要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行政大厅的作用,在热情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真正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能够提供企业反映问题和困难的渠道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迅速解决;二是要在方式上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上来。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一个创办、融资、发展的健康环境,提供一个交流畅通、资源丰富的平台;三是要在机制上转变,即要坚持公开透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水平是建设好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环节,提高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服务水平,力争在依法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这要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在感情上贴近企业、贴近投资者,在工作上要善待企业,善待投资者。在服务过程中,要善于换位思考,要切身地为企业,为投资者着想,既要体现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服务,又不超出政策法规的范围。
3.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从目前来看,这方面的监督还不健全,因此,一是党委组织部门要把软环境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中,切实加强考核监督;二是企业、投资者要参与到软环境建设中来,组织开展好评议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社会各界要密切关注软环境建设工作,多提批评意见,新闻媒体也要充分发挥其宣传与监督作用。
(二)中小企业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体现了市场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企业要与相关合作企业之间积极建立和谐互信的关系,中小企业要努力提升其社会形象和品牌认同度,建立起与合作企业、政府等公共组织之间的良好的信任关系,并提高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及其在渠道建设、市场开拓、新产品研发推广等方面的能力和效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公民意识、公德意识的增强,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社会责任和道德诚信的水平。
以上即是基于政府和企业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或者更普遍意义上的企业发展软环境的两种路径建议,以期能对丹东市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第二篇:促进贵阳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促进贵阳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05-7-5信息来源: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我市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更快发展。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作用,促进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强市升位”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战略任务。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现对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提出加快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小企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包含国有、集体、乡镇、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类型,具有投入少、发展快、经营方式灵活、运行成本低廉、转移调整便捷、吸纳就业量多等特点。特别是在多品种、小批量、劳动密集的行业及其适合分散经营具有柔性生产方式的高新技术风险产业,中小企业提供了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1999年全市工业企业总数23560户,其中大型企业49户,中小企业占总数的99.8%,工业总产值317.71亿元,中小企业占52.5%。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中,中小企业户数占98%以上,占全社会销售总额80%左右,在我市各区(市、县)中,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各区(市、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中小企业是缓解我市社会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中小企业主要生存和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就业投资弹性)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在相当多领域至少要高出1倍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进行工业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容纳了全市就业总数的70%以上。即使在大型企业特别集中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小企业的全部从业人员(年均)1998为115208人,也占44.8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使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人数逐年下降,1996年至1998年,全市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职工人数分别由52.73人和13.2万人降为42.58万人和11.29万人。而同期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却大幅增长,从1996年的2.94万人变为8.84万人。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中,1998年非公有制从业人员数19.41万人,占43.5%,这说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正为吸纳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公有制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增就业人口持续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国有企业下岗分流等新老就业因素影响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的就业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中小企业就业“蓄
水池”作用将会更加显著。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是我市就业的主要场所,也是我市各区(市、县)财政的基础,就业稳定是我市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只有中小企业发展了,就业才能稳定,才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
(三)中小企业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力量。由于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只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才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才能推进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创造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因而是公开、公正、公平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的最积极拥护者。目前我市的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生成的,它们既是改革的产物和成就,也为改革的不断深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主体力量。我市以中小企业为载体的乡镇企业和城乡个体私营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基于竞争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机制在这部分企业身上有相对比较充分的体现,它们的存在,有利于竞争的、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同时,中小企业的改革操作较容易,震动较小,是新体制最容易进入领域。因此,我市在改革过程中,都是以中小企业改革为突破口,如承包、租赁、兼并、拍卖、股份制改造等改革具体形式都是在国有中小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中得到率先试验和推广。这些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中小企业是我市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更具有创新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这是因为:一是科研成果要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需要企业提供条件并使其产业化,专业性强的中小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把科研成果迅速推向市场;二是在技术进步速度十分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很快的今天,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能够发挥灵活多变的特点迅速吸收新技术;三是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因而中小企业敢于承担风险,并易于决策,因而能更易于进行技术创新。正因为如此,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起来的我市中小企业,对市场和技术较为敏感,易于根据市场和技术调整经营战略,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我市近年来崛起的一大批民营现代医药业企业就是如此,如贵州益佰制药有限公司,五年前靠56万元起家,现已积累上亿元,从利用我省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制药起步发展为生物制药企业,贯穿于企业发展过程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目前,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引起人们日益广泛的重视,知识经济的兴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其中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为企业小型化和大企业利润中心的分散化,因此,中小企业是我市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对于促进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起着基础性作用。第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基于竞争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部分企业身上有相对比较充分的体现,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表成和完善。第三,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更为直接着和敏感,易于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有利于降低市场经济**给国民经济带来的风险。第四,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对于满足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五,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量科技型企业发展,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有很多人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不够。往往对如何搞好大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比较重视,投入的精力也较多,而对于如何搞好中小企业,却重视不够,工作也不到位,通过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中小企业不但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因此,正确认识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二、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给我市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我市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小、自身素质低等固有特性,再加上由于我市经济脱胎于过去传统集中的计划经济,在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过程中,都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相当部分中小企业设备陈旧,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人才缺,竞争能力弱,中小企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我市统计指标较完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来说,199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514户,其中大型49户,中小企业占90%,产值却只占34.9%,利税总额占11.2%(其中利润为负22814万元,详见下表),说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总体状况虽有一定改善,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活力较强,机制灵活,但从整个面上来看,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数(个)工业总工程师值
(现价)(万元)利润
(万元)利税
(万元)全部从业人员
(年均)(人)
大型企业 49 1322610 30457 268492 142260
中小型企业 465 700303-22814 33720 115208
(一)中小企业多头管理,缺乏统一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不够。我市中小企业是包括国有、集体、乡镇、城乡个体私营等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的复杂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分别由市经委、商委、乡企局、工商局等部门管理,随着企业改革的进展,由所有制形式所规定的特殊性问题逐步淡化,作为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更加突出,这种管理现状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一方面是力量太弱,不能满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机构重叠、职能重复、政出多门,致使管理
分散、政策不统一。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主要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性来制定,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公平。在税收政策上,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私营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项政策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受到诸多限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没有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也因政策资讯能力弱,不知道如何用好、用足,如我市1998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缺少中小企业融资的机制。我市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弱,资信程度较差,在金融市场获取资金方面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据初步调查,全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无力从银行获得贷款。其原因一是没有专门的资金供应渠道或是难以达到使用贷款的条件。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重点扶持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严格贷款条件,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二是缺乏贷款再担保或保险制度。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绝大部分贷款都需要抵押和担保,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实力弱,很难有足够的抵押品,再加上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少,寻保难,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贷款条件。三是没有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优惠措施。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难,获得优惠贷款几乎不可能。不仅如此,有些银行还以中小企业实力弱,信誉度差为现由,在放款时还在有关规定之外,附加一些条件,如放款时就扣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抵押”等等。此外,中小企业不能从银行融资或融资不能满足需要,其获取资金的其它渠道主要是单位之间的拆借和民间借贷,单位拆借是一些有能力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企业和事业单位,从银行获取资金后,再加息转贷给中小企业。这样就加大了中小企业的借款成本,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三)中小企业基础工作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由于长期以来经济管理主要是依据所有制和部门而不是企业规模来操作的,目前我市许多有关中小企业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主要体现中小企业家底不清。目前我市中小企业的总体规模(包括户数、产值、就业人数)、产业结构和财务状况等都还没有统计报告数据。这不仅给研究和政策制定带来很大不方便,也影响中小企业正常发展。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建立自己独立的支持性部门,如技术研究和开发、市场调研等部门,而需要具有专门技术能力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提供诸如技术支持、市场咨询、企业诊断、职工培训和管理培训、法律支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但在我市,一方面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较晚,还不够发达,另一方面已有的中介机构大都挂靠政府部门,主要是为大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很难得到中介机构的服务。新成立的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公司,虽对所有企业开放,但是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中小企业需要,同时还存在服务收费较高,企业难以承受现象。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残缺,大大制约了我市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导致一些中小企业技术信息缺乏,采用一些落后的工艺技术、生产的产品没有竞争力,形成大量的低效供给和重复建设。
(四)企来组织结构不合理,分工协作程度低,没有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在我市首先表现为“大而全”和“小而全”,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全能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例如在机械行业,几乎每个企业都有锻造、机加、装配等车间,造成了企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生产能力重复配置,导致了投资的分散和单个企业投资规模的增加,使企业规模结构水平低,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扭曲状态。第二表现为大、中、小企业组织联系相当松散,企业间协作程度较低。主要是我市大企业中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产品不多,产业链尚未形成大企业能以从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中小企业更是难以从大企业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经济发展无法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益。第三表现为大企业对小企业的挤压。当市场景气时,大企业将自己的生产经营触角延伸到中小企业的传统领域;当市场不景气时,大企业又经常随着降低收购价格,拖欠贷款,向中小企业转嫁困难。
(五)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素质较低。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各种外部条件的支持和保护,但最终还得凭借自身素质在市场竞争中求生、求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商品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迅速转变,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自身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水平低。在我市中小企业中,管理人才缺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混乱,存在着管理无制度(或有了制度也不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等“四无”状态,甚至个别企业没有会计帐目。在一些国有小企业,本来企业规模很小,也要像大企业那样,设置齐全的专业管理机构,形成因人设事,部门林立,人浮于事,非生产人员过多,浪费严重。在私营企业中,由于社会认识的偏见等因素较难吸引到所需人才,如很多人不把到私营企业就业看成为真正的就业等。由于缺乏人才,致使许多私营企业沿袭除法旧的家族式管理方法。尽管生产规模扩大了,仍然如创业初期那样,老板事必躬亲。二是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我市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不要说和沿海发达地区比较,就是和我市大型企业比较,也是很低的,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劳动装备为例,据有关资料,小企业的人均装备水平是中型企业的50%,大型企业的25%。虽然我市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已经过了几轮改造,已摆脱了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状态,但目前主要还是以半机械化为主,完全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很少,实现半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的更有凤毛麟角。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不高,还表现在生产工艺水平方面。我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到今还使用30年前的生产工艺,个别企业的工艺还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三是技术创新差。在我市除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之外,中小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的渠道。再加上中小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导致其产品往往停留在简单仿制的低级水平而不能及时升级换代,更谈不上开发新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四是部分企业党、团、工会组织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致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作阶级,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办好企业没有落实,制约了企业发展。
(六)国有、集体中小企业的改革有待加强。国有、集体企业比重大(特别是在工业部门),是我市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当前,我市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活力,效益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缺乏对经营者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这说明我市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只有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才能解决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城市经济》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上一篇:贾长松老师首期《...下一篇:长松咨询荣膺2011...|返回日志列表
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贡献了40%的GDP、60%的出口总额以及75%的就业岗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如今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却极不乐观,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问题,二是融资问题,三是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四是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产业结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方面良莠不齐,既存在产业结构合理,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如部分优秀的高科技企业;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模式雷同、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关系差、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同时,整个中小企业及整个民营经济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据最新全国500强统计,超过400家为大型国企,总利润超过1万亿元,只有不到100家为民企,利润仅为1098亿元。大型的基础服务、基础原材料的价格,中小企业没有任何影响力。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付出大,环境苦,收获少。目前,社会各界重视中小企业的困难,等于是关注经济中的弱势群体。当前应妥善分类,针对不同情况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同时下决心调整整个经济结构,促使整个经济均衡发展,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健康运行。融资问题
受各种因素影响,融资困难成为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从微观层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实力差距明显;中小企业信用和综合素质建设尚需继续完善;部分中小企业主不愿意放松对企业的控制权,股本融资进展慢;中小企业缺乏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和与资本市场沟通的能力等。同时,社会上各种投机性获利机会太多,导致流向长期创业与长远创新的资源与动力不够。从宏观层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金融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其次,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专业中小金融机构,尤其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但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劣势,实际上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外,有些中小金融机构本身经营管理水平就不高,业务创新能力不足,无法与时俱进,提出满足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也应承认,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与司法保障的时效性也减弱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从而削弱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第三,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渠道也不畅通,能够上市的可谓屈指可数。据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基本符合创业板上市
条件的企业仅有1200多家,已经改制和完成辅导期的企业500多家,而且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85%以上。我国《公司法》还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债券其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得少于3000万元,这些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空间。
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
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的贫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匮乏及储备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企业的分配、激励制度不健全;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缺乏人才培训机构和人才战略规划。其次是市场营销问题。市场营销对于中小企业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销售型的中小企业。很多中小企业或因眼光问题或因生存所迫,过于重视短期利益,缺乏战略规划,导致难以做大;同时由于进入壁垒与市场细分程度较低,低水平上的过度竞争是当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主要特点。
第三是技术创新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与国内大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统计,我国中小企业中科技型企业仅占2%。
最后一点是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户联网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化大大缩小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在信息获取能力、规模经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差距,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此,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和管理水平落后,无论从管理规范化、信息应用基础、应用的全面性要求及一次性信息技术投入能力来看,都非常有限。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发,给众多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从国家的全局上有其必要性和长远意义。同时,也在客观上使一部分企业的用工成本上升。据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调查,广东省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比以前提高了30%。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年调查显示,93.4%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说:“《劳动合同法》短期内会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如用工成本增加、用工风险加大、用工难度增强等,使这一部分企业生存困难,发展难以为继。”同时,一系列影响出口的因素,如,出口退税政策、土地成本、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美国次贷危机等,都对中小企业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政府没有设立类似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的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中小企业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上述因素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在财政税收、信用担保、信贷支持等方面做了很多颇有成效的工作。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分析,下面从产业结构、融资、人才机制、企业管理和社会服务机构五个方面梳理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很多建议其实也是社会各界多次提及的,关键是希望政府层面能抓紧研究,对其中条件成熟的措施能抓紧实施。
产业结构问题
对困难中小企业要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对于部分由于产业结构落后、确已丧失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政府的支持帮助应重在善后及帮助劳动力转移,以利社会和谐。对于产业结构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或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
等,政府应在财政、税收、融资等各方面大力支持,促进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明确规定“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融资问题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第二是努力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抓紧推进设立柜台交易
考察世界证券市场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各国证券市场都走过了从柜台交易市场,到建立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即所谓的场内交易市场,再到重新开辟规范的柜台交易市场作为补充的一条看似矛盾的发展道路,因此在我国设立柜台交易市场符合证券发展规律。再考虑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我国建立柜台交易市场,能为数百万计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股权交易平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也有助于我国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通过天津设立柜台交易市场,标志着场外交易市场在我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柜台交易市场应从一起步就注意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健康发展。
2.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很好的融资渠道。首先,从风险资本的特征看,其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同时由于信用低且缺乏可抵押资产的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甚至是仅仅处于构思中的企业。其投资目的主要是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取得部分股权,促进企业发展。因此,风险资金进入中小企业后,会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效益,吸引社会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再投入,从而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全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有效增长。此外,风险资本进入中小企业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资金来源不足,投资规模偏小;缺乏风险投资专门人才;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尚不健全;风险投资的政策不到位等。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①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包括政府部门对风险资本的收益给予减免税优惠,制订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互相促进的专项规划等;②推动风投资金来源多元化,可以包括政府投资、商业银行的风险性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筹集社会游资;探索建立多层次风投组合模式,探索部分稳健型低风险风投资金的商业化保险机制,分散部分政策性风投资金的投资风险等;③推动风险投资主体提高效率及扩大规模;④积极培育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3.发行中小企业联合债券
中小企业联合债券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条途径。2007年11月,深圳市20家中小企业就成功发行过10亿元“07深中小债”。中小企业联合发行公司债券,还有利于推动债券市场品种供给的多样化,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此外,可积极利用国际二板市场及香港创业板市场,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第二,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应该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化中小金融机构,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能够直接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具有信息快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可以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首先,为了帮助解决企业与求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可以从市场上寻找到合适的优秀人才,建议政府考虑构造一套人才的市场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利用合适的标准对每个人做客观评价。当人才个体的经营业绩差的时候,评价体系就对他有一个较低的评价,他的人力资本就会贬值;反之其人力资本就会得到提升。通过这套评价体系,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用人的成本,市场也可以对人才个体进行约束和激励。其次,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福利等物质激励制度,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等。中小企业还可以在产权明晰上下工夫,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如现金股权激励模式、股份期权激励模式等。美国硅谷的企业就普遍采取经理股票期权制。当然,创造恰当的非物质条件激励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应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和经验,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从而满足人才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根本看法、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和关系等,而这些都是企业能否有效吸引住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中小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针对上述各个方面,政府可以大有作为。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的诚信机制建设,加快诚信制度立法,严厉打击各种非诚信行为,加大失信者的成本。同时,努力建立企业和人才个体的诚信档案以及规范的信息传递和披露机制,使个人的信用状况真正成为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建立市场化和先进合适的个性化的用人机制,通过市场实现人才优胜劣汰,推动企业竞争力与人才个体竞争力的双提升,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整个社会的竞争力。
企业管理问题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仅仅靠政策的扶持是难以持久的,更重要的是靠自身的不断改进。中小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清晰的产权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内部保险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财会、评估、审计等制度。同时要高度重视制度的不断创新,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问题
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此,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减少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同时,政府应加强对这些中介机构的监管,以防止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广东省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广东省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广东省政府,包括省中小企业局及各有关部门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政策方面,《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2003〕4号),《关于加快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2004),《关于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政务环境的若干意见》(2005),《广东省关于推进民营企业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等相继出台,大力推动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2007年9月30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又通过《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广东省第一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创业扶持、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六个方面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的实施层面,每年省委省政府都拿出来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各市也都纷纷出台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最近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产业调整力度,努力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双转移的战略提出来以后,省委省政府准备拿出500个亿配合支持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也惠
及大量的中小企业。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为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建议,也高度重视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为推进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省工商联(总商会)将继续全力提供服务。
尽管如此,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剧变波及,由于广东经济与出口的高度关联性,广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很艰难,主要表现面临融资、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困难。广东的广大中小企业迫切盼望中央各部门针对广东的特点及实际困难,给予帮助和指导。
我们深信,我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向好,中央的改革开放国策是完全正确的,当前的中小企业困难也是暂时的。在企业界的奋发努力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和关注下,中小企业一定能度过难关,迎来发展的春天,再现辉煌。
作者:广东省商会副会长姚振华
第四篇: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新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也出现了很多发展中的困难,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被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文章主要提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群,共担风险,利益共享,银行发放担保贷款等新的信贷模式及相应的贷款办法,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信用担保群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共有302万家中小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国内生产总值的50%、出口总量的60%和税收的43%,正所谓中小型企业已占中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同时也是我国安置就业的主力军。
一、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国家政策形势
2008年9月后,国际危机的发生、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直接打击了以出口为主外向型的实体经济,出口订单下降,失业增加。同时也打击了与出口企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但其主要的困难是融资困难,解决好融资这个难题,其他困难大多会迎刃而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着力点。
银行信贷资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然而,我国各商业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规避风险,防止不良资产的发生,大都采用以抵押品抵押贷款的信贷模式,这几乎成了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最主要贷款模式。信用贷款也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中信用优质的企业放贷,信用贷款的信贷模式地位退为次级模式。这种以抵押信贷为主的信贷模式,虽然在规避信贷风险、保证金融资产安全、防范不良资产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种信贷模式也限制了信贷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是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相对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可用于信贷抵押的抵押品要少得多。在以抵押信贷为主的信贷模式下,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可能性极小。
银行也是企业,规避风险、保证金融资产安全、提高信贷收益也是企业本性,以抵押信贷模式开展金融服务也无可厚非。另一方,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又特别需要银行信贷的扶持。而恰恰在银行以抵押信贷模式下,中小企业又很难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占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安置就业的主力军的中小企业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域。
为此,果断地提出了支持发展中小企业的重大策略,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3月5日在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
2009年,财政拟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类资金近500亿元资金。这只能起到政策引导作用,对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作用不大。中小企业大多为非上市企业,也无法从一级资本市场上融资解决融资困难。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必须仍然依靠银行信贷资金这个主渠道。
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新举措
要解决这一矛盾,仅靠一个宏观政策指导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毕竟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行政办法在不解决双方利益与风险对等的情况下,是很难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才能实现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最终实现提出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内需,增加就业,实现保“八”的经济预期。
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担保群担保,银行提供信用贷款。所谓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担保群,实际上是指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担保。即在某一家商业银行的引导下,以银行为平台,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那些有发展前景、合乎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没有或少有抵押质押品的中小企业可以在评价其发展前途、风险等级的前提下,以区域为单位或以行业为单位,让中小企业采取自愿原则组成信用担保群,中小企业间相互担保,贷款人对群内其他贷款人负有连带责任。形成A担保B、B担保C、C担保A的连环担保体系,或是A和B共同担保C、A和C共同担保B、B和C共同担保A的共担担保体系。商业银行可以在此信用体系下,发放担保贷款。
各家商业银行应该创新信贷理念,从改进信贷模式入手,积极参与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信贷理念,就是要改变以往一味强调规避风险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当然,并非银行信贷就不需要规避风险了,防止风险依然十分重要。我们是要走发展与风险并重、发展优先的指导理念上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积极拓宽中小企业信贷渠道,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之路。也是各商业银行响应提出的拉动内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方面积极举措。
信用担保群的思路是基于保险中的大数定理,又称“大数定律”或“平均法则”。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几乎必然的规律,即大数法则。此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据此,保险人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危险,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使在保险期限内收取的保险费和损失赔偿及其他费用开支相平衡。大数法则是近代保险业赖以建立的数理基础。保险公司正是利用在个别情形下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在大数中消失的这种规则性,来分析承保标的发生损失的相对稳定性。
信用贷款在担保群内个体数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大数定理作用就会显现,银行的信贷风险可以得到降低,提供连环担保的中小企业的担保风险也会降低,双方的风险都能达到可接受的程度。更主要的是,此举不仅为银行的充裕的资金找到了出路,让银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了就业发展大计。
三、担保群担保贷款的实施
政府和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中承担着重大的职责。一方面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信用评级,建立责任人负责体系等一系列工作。
建立对纳入信用担保群的中小企业的评价体系。纳入信用担保群的中小企业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政策,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信贷支持下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企业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
坚持有关政府部门组织、引导中小企业配合,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各中小企业志愿加入为原则;信用担保群成立后保持群内企业数稳定,期内不得随意退出以求回避风险原则;担保群成立后,新加入成员必须得到原担保群内全体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加入的原则;群内个别成员的抵押贷款不介入原则,抵押贷款不属于担保群内连环担保范围;群内各成员担保风险一致原则,即成员信用贷款金额相等,期限一致;若采用连环担保方式,担保人与被担保人自愿结对,若采用共担方式,担保人承担风险平均原则,签订合同确定各方权利义务。
商业银行要与时俱进,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责任人负责体系。严格管理,提供风险预警,政策咨询服务。全程跟踪,及时发展新情况,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改进服务为主导,以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基础,提高效率。
建立监督制度,防止、不作为的现象发生。对不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不能纳入担保群,不能讲人情,破坏原则;不能贷款一发了之。对这一新的信贷模式,要全程服务,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发展中完善制度。杜绝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不作为比更加可怕,不作为是变相的更具破坏力的。为此要建立责任人制度,做到有人管、有人负责,出现问题要有人承担责任。
只要政府,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共同努力,群策群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第五篇:中小企业发展
发展中小企业需要解决五个问题
中小企业在未来的10年中能不能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是一件关系到人民能否安居乐业、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重大问题。在我国,观念滞后、体制限制、政策不到位,环境不宽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几大制约因素。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方面,要处理好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全都放在大企业上,还是要有一部分放在中小企业上?目前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如停息挂账、债转股、贴息技改、呆坏账核销、上市融资、贷款投向、下岗职工补贴等,大都偏向于大中型国有企业。但是,这些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不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还要向社会下岗分流富余职工。因此,如果不从数量上发展中小企业,就很难安排大量劳动者就业。
第二,主要精力是放在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治理重复建设、实现产业科技进步和“入世”竞争上,还是放在发展大量拥有适度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就要将劳动力的传统就业结构扭转过来,将职工从传统产业中大量减下来;治理重复建设,要关闭一些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也要向社会推出许多过剩劳动力;产业的科技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用技术代替劳动力,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会向社会推出大量过剩职工;“入世”竞争是成本和质量的竞争,首先需要改变我国企业中人多效率低考试,大收集整理的局面,也将使许多企业通过减员增强其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向社会推出大量的过剩职工。如果不同时注重发展中小企业,结果可能是我们的产业得到了调整,重复建设得到了治理,产业有了理想的技术升级,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也会形成数量巨大的失业劳动力,积累大规模的城镇贫困人口,威胁到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稳定。第三,中国的比较优势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和市场?要想超常规发展,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至关重要。劳动力便宜,市场容量较大,是我国竞争的优势。只有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使其产品凭借劳动力成本较低和人力技能密集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才能将闲置的劳动力资源劣势转化为真正的比较优势。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只有就业率提高,收入水平逐年上升,才会形成市场容量,产业才能有规模化发展和升级的足够条件。第四,按照中国劳动力多的国情,如果在私营个体中小企业就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 85%,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业方面的所有制结构?1999年国有和集体企业减少了60万户,而私营企业增加了近30万户,个体户增加了40万户。实际上,从这两年就业结构的变化看,解决下岗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处是私营和个体经济。在增加就业、居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方面,它们起了国有经济起不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怎样认识和依靠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中小企业发展越来越多,如果到2010年城镇中小企业真要发展到6600万户,中小企业主将会成为一个数量巨大并有经济实力的社会阶层。实际上,中小企业主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服务,为国家创造税收,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对于他们中可能会出现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应当由法律法规、社会道德、新闻舆论、工会力量等制度去规范和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