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实施评估汇报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的检查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校现有0个教学班,学生人,教职工1人。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县教研室领导的具体指导下,我校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科学管理、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深化内部改革,强化质量意识,加强精细化管理,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成立了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树立大课程观,把学校德育活动、艺术体育活动和社团活动等都纳入课程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落实课程方案,取得一定成效。现就我校课程实施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促使理念转变
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我校制定了课程理念学习制度,并通过各种会议、校报、广播和网络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及时全面地向师生和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我们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我们以“校长推荐读书活动”为载体,倡导儒雅之风,构建学习型校园。要求全校教师学习钻研《职业道德规范》、《给教师的建议》、《做一位有品位的教师》、《2011版课程标准》等书籍刊物,每学期为教师征订教育理论刊物,全面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和校园网络。开展教学业务论坛活动,聘请名师张,山东理工大学教授等到校作师德报告,加强教师的思想引领,克服职业倦怠;开展“我的教育故事”征集活动,加强教师对自身工作的反思,刊出了教师文集《桃李牧歌》和《春华秋实》。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理论素养。
二、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开全课时,没有随意增减任何一门课程课时数的现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根据学校人文特色与 地方实际,教师自主开发学校课程《快乐伴我成长》《放飞理想》《爱我家乡》《心育导报》。学校注重地方与学校课程集体教研,学期初,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集体备课,达到了学期前备课;学校把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薄弱学科的备课、课堂成果展示等纳入教学常规检查,规范课程实施。
三、优化课程资源,拓宽教育内涵和课程空间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实施“他山之石兴校工程”。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本学期,累计112人次参加了业务培训,其中组织骨干教师20余人赴滨城一中参加了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3名教师随同县教育局观摩团远赴衡水中学观摩学习。外出学习的教师坚持做好三个一,写好学习心得,做好组内交流(组织报告会、指教观摩课)、制作学习简报上传学校网站,达到一人外出,全员收获的效果。学校积极申办学科培训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上学期至今共承办语文、数学、地理、生物、历史等五次县级备课会,多名教师分别执教公开课和作典型发言。
二是实施“青蓝工程”。学校重视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名师骨干采取青蓝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本学期杨红玲等12县名师骨干与等12名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帮扶对子,要求一学年内师傅至少听徒弟20节课,徒弟至少听师傅30节课,实施捆绑式评价,取得较好的成效,有力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等多名青年教师市县级业务技能比赛中取得佳绩,刘凯、张红卫等青年教师担负起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三创建学校教师资源库。本学期投资10万余元为教师配全笔记本电脑,征订教育理论刊物,开通第二教育网,创办电子阅览室,建设“优秀教案库”、“优秀课件库”等网上资源平台。多项现代化举措为全校教师开辟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加速了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现在我校有市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优秀班主任2人,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7人,县级名师骨干23人。
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本学年,学校投入350万元,铺设高标准塑胶操场;投资20万元建成自动录播教室;投入38000元购置技术教室和心理咨询室器材;投入30000元,购置 及维修教室多媒体投影16个;投资20000元,购置校园监控设施。目前,学校微机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种教室设置齐全,体育器材配置到位,技术教室和心理健康室器材配备到位,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拓展性课程。
学校重视家庭课程资源开发,成立家长委员会,实施家长到校视导巡查制度。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家访、电话、网络、学校网站等各种灵活多样方式搞好家校沟通。定期聘请专家到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提升家长教育水平,现在我校2000多名家长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学校办学家长满意度调查达到95%以上。
大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多次组织学生“重阳节走进镇敬老院”、“为老军人送温暖”、“博兴文化节志愿服务”等活动,参观考察“店子镇高科技蔬菜大棚实践基地”、“博兴县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博兴县文化馆”等校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实现“开门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
1.教学研究扎实有效。教导处积极开展工作,学期之初制定周密的教研计划,学期末及时进行总结。学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以备课组为单位定时、定点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教师论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增加教师知识储备,教师坚持做学考题,每学期组织教师业务技能考试比赛。
深化 “学案导学 小组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每学期组织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制定了“人人都上精品课”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交流与改进。
加强课堂调研,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带领全体班子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写出听评课记录,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目前,班子成员听课总计260余节。各级部组织实施抽课活动,对常态课堂加强诊断与交流。
让教师在教研中发展提高。本学期在上级组织的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中,我校26名教师的课程资源被推报为市级优秀资源,12人次被推报为省级课程资源;7位教师获得县级名师骨干称号,等7人获得 县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刘艳霞、李春峰老师的课分别获得市级一等奖;暑期研修成绩名列全县前茅,一人次被聘为省级课程专家。一年来,我校承办语文、数学、地理、生物、历史等五次县级备课会,多名教师分别执教公开课和作典型发言。由于我校教研氛围浓厚,成绩显著,2013年6月,我校荣获滨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
2.教学活动灵活高效。我校认真研究“学案导学 小组互助--四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备课根据学情在知识、能力、价值观方面进行充分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要求每节课的理念都按照新课程实施方案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实施当堂达标检测。
3.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我校通过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发展。通过每日活动(如晨会、常规检查),每周活动(如评选国旗班级、升旗仪式、主题级会、班会等),每月活动(如红旗班级评选、板报橱窗更换),学期活动(如星级学生评选、优秀班级、团支部评选),学年活动(如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思品教育、清明节、三八节、五四节、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和春冬体育节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本学期学校先后组织了庆国庆班级歌咏比赛、班级诵读比赛、冬季师生健康长跑大赛、庆元旦书画展等一些列大型主题活动。我校根据各种传统节日制定出台了《店子镇中学十大教育主题月活动方案》。
建立个性化的社团组织。学校积极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机会,组建了“太极柔力球”、“剪纸韵”、“小百灵合唱”、“舞动青春”、“梦之队”、“智慧人生”、“英语角”等30多个社团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参加这些社团组织,这些社团都定期组织作品展览、艺术展示等活动,学校健美操、剪纸、篮球、书法、文学社等社团在全县展示中获得佳绩。
4.课业负担轻,严格执行省规范要求。学校严格遵守上级的有关办学规范的要求,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个小时,双休日和国家法定节假日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制定了《店子镇中学作业总量监控制度》,对作业布置进行了规范,作业 总量不超过1.5小时,并分层次布置作业。在内容上体现巩固型、拓展型、实践型。不定期调研了解教师布置作业情况。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现在通过开展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方式,大力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建康标准》,按照标准每学年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两次。本学期组织了三级学生军训、秋季趣味运动会、班级拔河比赛、冬季越野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近年来,我校视力达标率、体质达标率名列全县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县阳光大课间展示评比活动一等奖,全县广播操比赛一等奖。
五、构建多元化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利用《学生评价手册》,全面记录学生学科课程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过程表现及结果,做到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学业成绩评价注重多元性,强化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成绩,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过程评价主要有单元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查均是等级制,实行无分数评价,学校、班级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
2.以“星级学生评选”为载体,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学校开展了“百佳星级学生评选活动”,涉及尊师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礼仪之星,劳动卫生之星,平安之星,文明就餐之星,优秀住宿之星以及在某个方面相对于自己有突出进步的进步之星等九项内容。学校出台星级学生评选办法,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级部会议、学生大会以及校园广播等宣传发动,让校园中掀起争星的热潮。同学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目标,积极申报。星级优秀学生各班每学期评选两次,星级学生每次个人成长档案加5分,并发喜报给家长。期末评选一大次,学期末,学校将召开表彰大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根据学期内获奖的次数,参评“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科学性性评价办法,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奖优促差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起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文明礼仪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六、打造学校特色,促进规范和提升
1.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校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使更多的家长成为学校管理的同盟军,办学社会满意率高。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坚持做好学生家长视导学校制度,每天六名学生家长到校值班,与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交流学生在校表现,进课堂听课,进餐厅值班,参与学校重点项目评估,家长视导学校制度进一步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家长会,适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孩子学习管理方面的教育,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更多的家长管理孩子的理念得到提升;班主任建立班级学生飞信和QQ群,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便捷了老师和家长的联系;今学期,我校教师对1446名学生进行了登门家访,老师们利用双休假期,走村串户,和家长促膝而谈,密切了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每年寒暑假,学校组织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对学生假期生活做指导,让学生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更多的家长与学校同心同向同行,从而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2.以“学生作业规范与教师批阅有效性的尝试研究”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重点发展项目推进为工作切入点,抓实作业教学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本学年,我校从“规范和有效”入手,加强学生作业习惯养成,强化教师作业二次批阅和作业评语书写,提升作业质量和实效。项目确定后,扎实开展工作,从中剖析现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整改,强化项目推进。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了教师对学生作业规范与教师批阅有效性提升的认识,强化了师生对项目的认同。实施作业本留样制度,做到了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老师提前先做,明确了作业的目标性和导向性,避免了作业布置的随意性,提高了实效性。在重点项目推进自主评价过程中涌现了等一批优秀教师。通过教务处阶段自评,老师们从作业设计质量、二次批阅、批语书写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作业本整洁干净多了,用笔规范了,作业规范度有了提升。
学校常规管理由学习、纪检、环卫、楼卫、室卫、车管、艺体、食宿、公物、礼仪十个方面对班级进行评价,检查情况每天定时公布,每周对各班级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全校常规分数最高的班,授予“国旗班级”称号,在每周集体升国旗仪式上,全班列队护旗、升旗,并 由本班优秀学生作国旗下的讲话。各级部常规管理第一名授予“先进班级”荣誉称号,授予“先进班级”奖牌,升国旗仪式上予以表彰。每月以年级为单位公布汇总常规分数,分数最高者授予“红旗班级”的荣誉称号,并授予“红旗班级”奖牌。“国旗班级”、“先进班级”、“红旗班级”是学校常规管理展示的舞台,都是学期年度评定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条件。通过“国旗班级”、“先进班级”评选不但加强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并且强化行为习惯养成,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了“班级以我为荣,我为班级增光”的氛围。
各位领导、专家,近几年来,我校深化课程改革,将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到课程管理中,初步构建起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但现实与学校的发展目标、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使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不当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汇报材料
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汇报材料
2014年10月
郭村中学创办于1985年,占地总面积4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备,理化生实验室、美术室、微机室等功能室齐全,实验条件达到一类标准,艺体器材、配套设施健全,建有全塑胶300米跑道、全草坪运动场。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113位教职工,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57人,省、市、县“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质课”50余人。办学30年来,学校坚持“崇尚一流,保证优良,追求卓越,培养有责任心的人”的办学目标,育人环境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先后被评为“菏泽市规范化学校”、“菏泽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菏泽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山东大学社会实践基地”,2011年3月荣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已成为一所享誉一方的品牌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凭借坚卓、奋进的精神,永不止步、敢于领先的勇气,以及排除万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顽强斗志,鼓励师生勤于治学,勤于修业,始终围绕着“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来进行思考和回答,逐步形成了“民主、科学、尊重、创新”的办学理念,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责任心的人,”依据这一办学理念,我们确定了“正气、团结、进取、有为”的校风,“敬业、爱生、求真、务实”的教风和“自主、合作、勤奋、善思”的学风,以及“修德、励志、规范、落实”的八字校训。办学理念和“三风一训”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引领着广大师生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奋力前行。
1、抓宣传培训,全面提升课程理念
学校成立了新课程理念学习领导小组;学校每学年有五次统一的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时间,先后集中学习了莱州双语学校、寿光世纪学校、泰安实验学校、滕州育才学校等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转变了全校教师的课程实施观念,每名教师都自觉记录了2000多字的学习笔记;学校还通过会议、校广播、向家长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家长、学生宣传了新课程理念,及时总结了学校课程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2抓规范管理,保障课程方案实施
郭村中学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范办学行为。除国家课程外,尤其抓好综合实践活动和音体美等课程。将所有的课程统一进行了安排,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教师。不定时对音乐、美术、体育、微机、综合社会实践、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专职或兼职老师的备课、上课情况进行检查。一是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活动时间。保证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0天,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二是抓好地方课程开设。我校地方课程内容有:初一、二、开设安全教育、传统文化和环境教育,初三开设安全教育和人生规划。我们严格按照地校课程要求,狠抓两个落实两个确保:落实授课教师的配备,落实授课时间,不得随意调换授课时间,确保课时数,确保授课效果。三是着力打造校本课程。我校30余位教师参与编写学校课程多打40门,《生活中的地理》、《走进菏泽》、《陶艺》、《英语童话故事》、《感动的力量》、《简笔画》、《数独游戏》、《阳光心苑》、《十字绣》、《美文欣赏》等积极在家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推广使用并创新上课方式,采用走班选修的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学校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电动车维修、丝带绣、研究性学习、村民法律意识调查、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给父母洗脚活动、深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了孩子的自主习惯和行为意识。
3、抓基础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重点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提高办学条件。一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加强了教师学科知识培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知识水平。学校积极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特别是在山东省远程培训中我校教师表现突出,多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学员,二是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学历进修或外出学习。三是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提升。学校积极采取考试、评议、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评成绩记入教师业绩档案。教师教科研素质获得比较大的提高,先后有3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上。
4、抓活动开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郭村中学以山东省“1751”课程改革创新工程为活动载体,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课程教学方面:一是大力加强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积极倡导“三步”备课法,即个人初备后提出问题---集体研讨解决问题---二次备课形成个案,组织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建立有效的备课评价制度等措施,切实加强备课检查,确保备课实效;二是加强了教学模式研究。全体教师积极践行“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学校在“聚焦课堂、关注生命、提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探索出了“四维五步生态大课堂”,提出了“情境-导入、自学-解疑、合作-展示、归纳-拓展、评价-激励”五环节教学模式。合作互动的教学过程让所有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课堂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人人是课代表,人人有发言权,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第二课堂活动方面:具有相同兴趣的孩子聚拢起来,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了10多个社团,如文学社、呼啦圈俱乐部、武术社团、篮球游戏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腰鼓俱乐部、舞蹈等,别具风格、特色鲜明。丰富活跃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了锻炼和熏陶。成为郭村中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5、抓文化建设,形成课程实施氛围
几年的改革证明,一个注重文化建设的学校,才能成为一个有“魂”的学校、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注意立足本校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彰显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以安全教育为主题、楼层文化以儒家精髓仁义礼智信为主题、办公室文化以奉献、乐业、创新为主题,黑板报文化彰显学生个性等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
积三十年成果,铸未来新辉煌。郭村中学正在以王道田校长为首的校委会带领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以“1751”工程建设为契机,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一所“文化引领、机制创新、办学规范、管理科学、课程优化、课堂高效、特色鲜明、学生素质高”的省级规范化学校。
第三篇:迎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汇报材料
迎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汇报材料
一、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办学宗旨。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坚持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实际应用,塑造美的心灵”为育人目标。运用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和方法,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建立严格、科学、规范、开放的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建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具体措施:
(一)规范教学管理。
1、提升管理智慧,落实管理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校班子成员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教师尽快地适应课改、融入课改,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一是当好课改的排头兵,变“居高临下”为“平等合作”,变“指手画脚”为“指导帮助”,变“检查评比”为“协商切磋”。二是当好服务者。在管理上,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人性的富有弹性而又能鼓励教师开展创造性工作的管理制度,做到“无情制度”,“有情管理”,为师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三是当好组织者。要求管理者要以平等、首席的身份,鼓励教师在课改中讲真话,提困难,为课改的组织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尽量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允许失败,善待失败。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注重学习,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定期进行领导班子学习培训,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并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任教一门学科、分管一个年级,扎实有效的组织好教师的教学研讨工作。学校注重开展好统筹规划教学研究,严格执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要求,重视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开展。
2、实施梯队培养,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需要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我校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政策,建立学校的名师教师队伍,形成“名师效应”,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我校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多人次赴外地学习,尽量让教师多渠道汲取营养,提高水平,并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家后及时将新精神新理念传达给其他教师,这样扩大了培训面,努力使每个教师都有收获。此外,我们也号召老师们利用学校先进的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加强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开展 “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这种“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采用新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年轻教师的“随堂课”、老教师的“经典课”,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每种课型都在教研组内进行详细的评课议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一年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能将吸收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新帮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3、以课程为核心,形成高效管理机制。
课程改革中都是以课程这一核心开展的,教学管理机制也理所应当的以课程为核心开展,我校建立了一套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学科教研组长的作用,各司其职,保证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进行。研究、制定校本教学计划,组织、指导教师具体落实,并且有变化能及时调整计划,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保证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我校严格落实教育局制定的《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制订了《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师常规教学考核办法》等校内文件,初步形成了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教学管理运行网络和机制。并严格教务管理,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努力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严格课程管理,保证课程实施。
学校认真抓好课程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教学主管部门课程设置方案,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共同商谈新课改实施的方案以及研究课题,并就“新课改、新概念、新教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坚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们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生活经验,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实践和探索,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通过运用观察和多种调查方法和途径去研究。学校制定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各班抓住自己特点,有重点开展活动。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校针对本校学生实际,相继开设了“赏千古美文,品书香文化”的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的诵读、课外乐读,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付诸于行动中,相继开展了“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书香家庭”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今年学校又重新审视,利用国防教育这一课程,旨在通过国防教育的普及,增强全体学生的国防意识,形成“心系国防、情系国防”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三个层面中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改善教学条件,盘活教育资源。
我校专科以上学历教师30 人,小学高级教师6 人。能够按照教师所学专业设置岗位,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提高了人员保证。我们把优秀作为一种品质追赶,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用一生来养成。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快乐的情绪、主动的精神,让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为师生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奠基。真心面对每一个孩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我校加大教学投入力度,逐步完善了仪器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台电脑,部分教室安装防盗门窗,并做到了各项教学设备有专人管理,登记造册,认真履行借用手续,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真正实现各项设施为教育教学服务。与此同时注重的软投入力度,近两年用于补充教学资源库,购买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经费达到 3万元,师生在逐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四)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1、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要求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理论作指导,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为主,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要在全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表现和展示的空间。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备课的过程变成教研组教师研究、对话、分享的过程。注重集体备课,备课经历单元个人主备、集体议课、个性运用三个过程,课堂上,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吸引力,教学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
2、聚焦课堂,改进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我们把管理的重点转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勤学好问,敢于问难质疑,提倡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对教学的意见,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指标设计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便于学生回答,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学的实际来改进自己的教,创设舞台,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们为不同层次教师创设展示教学的平台,让教师在一次次的课堂历练中,学会教学。一年来我校参加了数学、阅读课、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多位教学骨干在活动中展示了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教师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爱心育人,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和张扬,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也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今年刚刚开学,学校有积极筹备了教师教学系列大赛。学校制定了方案和详细的活动日程表,以说课、优质课、撰写教学设计、教师基本功等方式,把大赛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把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教学问题作为校本研修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开展校本培训,把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教学表现与课后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把课前、课中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校要以此次大赛这一平台,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形成钻研业务、研究问题的习惯,达到改进教学策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抓过程,促常规管理。
我校坚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管理教学、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管理教学、遵循教学规律来管理教学在教学常规工作中严要求,勤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教案、作业进行抽查和定期的检查,并把从教案、作业中报露出的问题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详尽的分析,给老师们提出合理的建议,让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
学校又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流程的监控力度,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坚持领导包组的随堂听课,校长、主任一起听课、及时调研,聚焦课堂,坚持听教师的常态课,通过课堂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找出课堂困惑,在听课、评课、研讨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并进行课堂监测,使学生最大程度的掌握新知,课堂效果达到最佳,使教师少走弯路,不断成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
4、重视质量分析,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所在。但是,质量决不是一次考试,一份试卷,一个成绩能说明得了,质量的内涵绝不仅仅与此,因此老师们理性地分析考试,分析成绩,以此透析分数背后折射出的教与学现象,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我校从学生实际出发,夯实基础,定期进行阶段性测试,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每次考试过后都十分重视质量分析,重视精细管理、过程管理,坚持从教师个人、学科组、全校三个层次进行考试分析,查找考试中学生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分析原因,由考试结果追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认真落实切实有效的提高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开学初,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星级评选”,让他们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为家长“报喜”,同时也让家长分享这一阶段的收获,从而有力的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鞭策和鼓舞。
5、主题研究,提升教学智慧。
学校在校本教研上进行了探索,努力发挥学校教研活动的职能,把课题研究与常规的教学教研结合起来,绕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主题研究活动,着重抓好三个点,一是有主题,围绕主题、课题开展,这个课题是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研究课题。二是有一堂实践课——一节能反映课题研究思想、解决课题中的一个问题的教学探索课。三是有一次研讨活动—— 一次由学科教研组围绕课题,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进行的研讨,使教学教研活动中体现有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内容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之中。数学组的“说数学”、语文组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语感”等研究主题,从学生的学习中产生,从教学的教学中产生,从“备课组集体备课”到“围绕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从“个人教学反思”到“集体听课、评课,集体反思”,从“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到“听取专家意见”,无不体现着“校本教研”在我校教学工作中的落实。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进一步提升,4名教师在各科优质课评比中获奖,今年我校的两位教师又参加数学和语文主题教研活动,深受好评。
三、存在问题 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这次教学评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形势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1、教师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实施课改实验以后,新旧教育理念发生碰撞,新课程行动研究尚待加强,在过去的实践中教师的观念普遍转变,在实践中也颇有收获,但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改进策略、管理策略、评价策略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2、地方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没能总结出成功的经验,特别这两种课程的评价,可操作性不强。
3、学校财力不足,使学校一些专用教室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建设。
4、对教师评估、学校评估经验不足,档案管理中过程性资料还需进一步完善。
五、整改措施
1、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拓宽培训渠道,开展校本培训,使教师的学习、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好主题式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专家型、智慧型教师。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使其尽快成长。我们将努力挖掘学校内部人力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引、领的作用,建立最有效的培训机制,大部分教师能向学者型、科研型、创新型的素质结构转换。
3、积极推进三级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形成系统,发展特色,加强评价。
4、加强教学的全程管理,做好备、教、改、辅、考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师自我监控,引导教师做好每次课的教学反思,每一次的检测质量分析,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
5、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完善评估方案,积累评估经验。
6、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优质教育资源。
总之,我校积极地开展了新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这将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以这次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更新观念,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创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赵辛街小学 2011年9月
第四篇: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汇报材料2013.10.15
着眼素质教育
完善课程实施
走科学发展之路
——区三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东营区第三中学4800多名师生对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教育督导专家组表示热烈的欢迎!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各位领导、专家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必将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实施,在课程理念系统化、课程开设标准化、课程实施优质化、课程资源全面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等五个方面作了一定研究与实践。现将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敬请指正。
一、践行课程理念,深化办学内涵
新课程实施,重点是转变传统观念,领会全新理念。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营造氛围,细化目标,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固化于制。为确保课程实施有效推进,我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教务主任、级部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程实施领
导小组,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校召开专题会组织学习,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不间断培训,做笔记,写心得;为每位老师配备《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等相关书籍,将上级文件汇编成《东营区第三中学制度汇编》,作为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以理论测试、撰写反思、教研组研讨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并将结果记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量化。
二是外化于形。理念是无“形”的,要通过有“形”来实现。学校紧紧围绕“崇德尚文”的核心理念,集全校师生之力,开展了楼宇命名征集活动,“崇德、明德、润德、弘文、尚文、博文”六个楼宇名称,真实反映了全校师生对校园文化核心理念的深刻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学校为一至六年级学生打造起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长廊”,为七至九年级学生打造起了“中华魂长廊”,建设了体育文化长廊,打造了网球、乒乓球、篮球三个特色广场,镌刻着“崇德尚文”的泰山石成为校园内靓丽的风景线。
经过不断的总结、提炼、升华,学校“用思想引领、用环境熏陶、用制度规范”的文化体系初具规模、逐步彰显。作为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校报、校歌和校园网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东营区三中报》连续四届获“全国最佳校报特等奖”,东营区三中网站获全省学校网站评比一等奖,校歌《神采飞扬》获全市校歌评选金奖。《中国教育报》、《人民文摘》以《校园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为题,报道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第四届校园文化建设战略研讨会上,我校应邀做主题发言;中国教育学会授予
我校“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单位”荣誉称号;山东省教育厅将我校确定为“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三是内化于心。新课程理念内化到每人心灵深处,成为人人遵循的行为准则,最终形成师生价值观念和共同情感,这是我们矢志不移的追求。结合实际,学校确立了“小学生养成习惯,中学生内化习惯,为成人成才奠基”的办学思想,确保学校规划、计划、总结、课堂实践、学生体验等思路与行动,时时渗透新思想,处处体现新观点,办学内涵进一步深化。
二、完善课程开设,回归教育自然
课程的丰富完善,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自然回归的具体体现。
一是充实学习领域,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音、体、美及综合实践活动科目,课程全,课时足;实验教学管理规范,设备利用率高,实验开出率达100%。按照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开设地方课程;编写了《梦开始》、《礼仪》、《快乐书写教程》、《走进国旗班》等学校课程,积极在家长学校培训、阅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推广使用,实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是丰富科目开设,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学校按照开足的原则,开足开齐了所有科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学校实际开设校本课程,构建了既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又突出地方特色的科学合理、富
有个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学校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开发,相继编印了系列校本教材,如《梦开始》、《弟子规》、《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快乐书写教程》、《走进国旗班》等,同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周边重要民生物价调查、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等。学校开发了国学诵读、礼仪、陶艺、舞蹈、书画、声乐、网球、篮球、足球等学校课程,张扬孩子天性,发展孩子特长。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逐步聚拢起来,形成了二十多个别具风格、特色鲜明的社团。学校对社团组建、课程设置、活动开展、指导老师选配进行了全面规范,学生社团日渐规范,不断壮大,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我校共拥有“校园国旗护卫队”、“小交警队”、“百人管乐队”、“国学唱诵团”、“天籁之音合唱团”、“小荷之舞舞蹈队”、“校园风文学社”、“小记者团”、“校园之声广播站”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每年的艺术节,五四、六
一、元旦等大型文艺晚会,成为各个社团全面展示的舞台,学校素质教育内涵更为丰富。东营市体育局将我校确定为全市第一所网球特色学校,省体育局将学校确定为东营市第一个省级网球队训练基地。由“国学唱诵团”、“天籁之音合唱团”、“小荷之舞舞蹈队”联合编排的大型节目《长征》、《弟子规》,为学校连续夺得东营市中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一等奖”;《江南》作为东营区的唯一选送曲目参加了2012东营市黄河口仲秋诵诗会。由 “校园风文学社”主办的《东营区三中报》连续四届荣获 “全国最佳校报特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山
东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学生社团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挖掘课程资源,厚实教育底蕴
丰厚的教育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发展,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是建设高效优质团队。我校在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达到10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人,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120人。目前,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优秀教师6名,市级优秀教师8名,东营名师3名,市级教学能手41名,区级名师2名,区级教学能手58名,市、区级名师培养对象14名,名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1 %。学校足额选派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优质课观摩和学术教研活动,先后组织教师赴洋思中学、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等学校参观学习。为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每年给每一位教师购买专业书籍,定期举办“新课程理念我先行”、“爱岗敬业、争做名师”等读书演讲比赛活动,积极构建书香型校园。尤其是在青年教师培养上,给他们指路子、压担子、搭台子,定期开展新教师汇报课、教龄三年以内的优质课评比、新老教师结对帮扶、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根据工作年限按活动效果分批次进行等级评价,择优推荐参加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意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专业水平;评价机制不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完善了以师德、教育行为能力及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法。教育行为能力及业绩部分主要考查教师课堂教学、教学常规、教学效果、教学评优、教科研成果、日常考勤等方面,每
年教师节都进行各类综合性评选活动。
二是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在强化师资的同时,也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学校占地96.7亩,建筑面积22497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教室等功能室33个,塑胶综合操场一个,藏书13.5万册,教师人手一机,所有教室、功能室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各类配备达省一类标准。同时,学校与北京四中、北师大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校联谊,资源共享,成功打造起数字化校园。
三是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为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营造更为和谐的育人氛围,学校建立起班级、级部、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出台了《东营区第三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家校共建制度》、《优秀家长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完善家委会的工作。在学校引领下,家委会组建了家长爱心护卫队,为孩子们撑起温情的安全保护伞;组织开展了亲子运动会、爱老、敬老志愿活动,拉近了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心理距离;本着“孩子入学,家长入学”的宗旨,开办了家长学校,通过家庭教育报告会、心理健康报告会等形式,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齐鲁晚报》以《家校共建最终受益的是孩子》为题,整版报到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事迹。张志勇副厅长对我校家委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推荐我校在“全国现代学校制度与家长委员会建设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学校关于家长委员会的科研课题已在教育部立项;全国妇联授予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北京关爱家庭中心、山东省中小学家委会将我校确定为东营区唯一的“现代学校
家长委员会研究实验学校”。
为使合力育人的主题更为鲜明,成效更为显著,本学期,学校进一步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成立了班级、级部、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家委会常务委员84名,下设组织联络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督查及安全事故处理指导委员会、学生社团实践指导委员会、寄宿学生指导委员会六个专门委员会,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全体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了家校沟通,密切了家校联系,成功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
四、深化课程实施,提升教育质量
课程的系统、全面、有效的实施,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加强教学研究。实施“三项工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通过师德建设工程、校本培训工程、名师培养工程,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每年9月定为“师德建设月”,评先树优,弘扬高尚师德;通过“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奋发有为、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倡树“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工作作风;通过“社会评校”、“家长评校”、“学生评教”等活动,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建设师德与弘扬师德形成良性循环。市教育局授予我校“东营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东营市师德建设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学校建立了“校长带头——专业团队指导——教师人人参与”的课题研究机制,以“每周半日教研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以教学中的“小问题、深研究、大文章”为重点的“草根教研”。每个学科组
都有自己的校本小课题,每位教师都至少参与一项校本课题研究。为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小课题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交流研究方法、管理措施、阶段性成果、资料积累等经验,着力培养“研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目前,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即确立了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必须先行的观念;二是领导到位,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内容的选择,科研方法的运用,尤其是关乎学校教学整体改革的重大课题,校长或业务校长都要亲自担纲负责;三是管理到位,即所有科研课题,从课题设计——课题实施——中期检查——课题结题——成果推广,全过程纳入学校教科室的指导和监控范围;四是经费到位。“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有22项市级以上课题结题;今年,又有以朱福先校长为课题负责人的《名校办学特色研究》等7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立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将我校吸纳为理事单位,省教育厅将我校确定为“山东省十二五研究课题实验学校”。
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市、区、校三级名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他们通过外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及专家指导等形式,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学校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师带徒“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全面带动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学校以市教科院开展的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区教育局“生态高效课堂”建设,通过示范课
展示、“同课异构”、骨干带动等多项举措,全力打造分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导入新课,目标初认;提出问题,分组学习;小组展示,精讲点拨;达标训练,巩固迁移;生师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学校英语教研组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创新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思想要求,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成果丰硕,成为全区唯一获“东营区首届红烛奖”的学科教研组。
学校要求教师按照《东营区第三中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参与一切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规范了教师的计划总结、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分析等各个环节。具体检查落实做到:一是每周一分级部检查教案,周五对照教师周作业日批改统计表检查作业批改,量化计入教师考核。同时,教务处、教科室及分管中层每天不间断巡查,利用“日常管理过程性记录表”及时汇总反馈。二是充分利用半日教研活动,落实“备课优先”的原则,实施“生态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单”制度,不走过场重实效。要求在备课组长安排下,针对自己分担的备课任务,积极准备,认真挖掘教材,熟悉教学大纲,把握重难点,制定目标,分析教法,指导学法以及题组使用等。集体备课使资源和智慧最大限度的实现共享,这样从总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备课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通过推门听课,及时掌握教师常态课下组织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检查教师课前准备、课中实施的效果以及教师落实“共同进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实施情况,督促教师向常态课堂要效率、要质量,并及时反馈给教师,督促教师不断改进。同时,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常规考核。四是作业激励性评语评批。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同学科教师的集体优势,精挑细选,保证作业质量。学校明确规定,各科总量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提倡分层次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作业要认真批改,根据实际写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按德、勤、量、绩、能五项指标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学校专门印制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开展自评、组评、家评、师评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评价,打破了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依据的旧框框。
三是丰富教育内容。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实施以学生自我体验为特色的德育新思路,德育工作卓有成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东营市文明校园”和全市“老少携手,走向文明,从我做起,争当标兵”活动先进集体。
1、构建起系统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编写了校本教材《弟子规》;依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了《东营区三中学生一日常规》、《每天十个道德好习惯》,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为依托,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2、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学校把校园广播、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新生整训、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常规活动;结合清明、五四、七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了“重走红色路线,放飞青春梦想”、“弘扬五四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纪念九一八82周年”等主题活动;开展了团员知识竞赛、红歌比赛、“走向文明,从我做起”主题签名、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等体验活动;充分利用区法院、烈士祠、敬老院等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起以学校为主体,校外基地和社会资源为两翼的德育实践教育体系。
为全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与市武警支队合作,在全市率先组建了校园国旗护卫队,为学校德育开辟出一块全新的阵地。今年9月1日,山东电视台、东营电视台和区电视台都以《开学第一课》为题,报道了我校校园国旗护卫队的升旗仪式。《东营日报》、《山东教育报》、人民网、大众网、省教育厅网站等媒体,也先后对我校国旗护卫队进行了报道。
3、恪守《基本规范》。学校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的作息时间要求,学生6:30起床,睡眠时间保证8小时,每天集体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节假日按上级文件要求执行,双休日、晚自习不允许统一组织授课;学校的图书室、学生阅览室、体育场所、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规范单元检测、章节检测等测试的操作程序;严格控制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提倡布置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和实践性的作业;教辅资料选用完全符合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4、夯实活动实效。为保证课程实施各环节的有效落实,学校近期完善了教学常规检查办法,实行周检查制度和日抽查制度,由校长、业务校长带领业务干部、级部主任,不定时对级部进行全面检查。为防止过程中的突击、应付,检查组实行“推门听课”直接走进课堂,全面了解教学中的“原生态”,随后通过查验材料、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形式,发现教学、管理中的闪光点,关注细节精彩,督促各环节的落实完善。这些做法,我们切实感悟到:灵感源自于课堂,数据获取于一线,检查服务于教学,效果反馈于师生。
五、规范课程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课程评价方面,新课程从过去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向重视师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转变。学校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
为充分发挥评价“引领学生发展,增强学生自信”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评价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成长的脚印》,从课堂表现、素质发展、个人作品、获奖记录、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等方面,全方位的跟踪记录学生的成长变化。新的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更加关注学生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加关注学生取得的进步。
六、突出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近年来,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逐步探索出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办学特色,形成了我校的特色品牌,具体有以下两方面。
1、开办“家长学校”。学校本着“学生入学、家长入学”的原则,适应孩子、家长、社会的需要,每学期开课2-3次。学校统一印制、发放《东营区三中家长学校制度汇编》、《东营区三中家长学校学员手册》、《爱心引路 润物无声》家长学校校本教材。《东营区三中家长学校学员手册》内容包括:学习笔记、家庭作业、总结反思,班主任对学员手册认真批阅,每学年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同时,发挥家长的作用,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督促,并向家长征集“金点子”,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目前,“家长学校”已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制度完善,档案材料健全。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示范学校”,省市区各级领导先后到校检查指导,烟台、威海等地市先后到我校参观学习。
2、实施“分组学习”。“分组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不同的心理素质水平均衡地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学过程的绝大多数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让小组成员在互助、合作、交流、展示中探索知识,增长智慧。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作为教学的理念,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分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归纳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竞争和团队意识。学校已形成较为稳定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并具有先进性、实效性,而且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并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2008年3月东营市“构建和谐课堂,深化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分组学习”在全市
得以推广。《东营教育研究》、《中国教师》、《音体美报》曾对“分组学习”进行专题报道。
七、肩负殷殷重托,扩大办学影响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区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东营市十佳义务教育学校”等80余项荣誉称号。2011年4月,东营市人民政府授予我校“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将2013-2014学年确定为“教育质量提升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养成教育提升、分组学习推广、名师团队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四大工程,实现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课程实施、德育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特色建设六个突破。全面提高管理效益,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积极创建区域名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〇一三年十月
第五篇:苗庄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汇报材料文档
立足校本,求实创新
以“小班化”特色品牌谱写课程实施的新篇章
——洪绪镇苗庄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汇报材料
我校现有x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想x人,教职工x人,其中专任教师x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着眼发展、不断超越”的教育理念,遵循“全面发展打基础,因材施教育特长,发展优势办特色”的办学宗旨,积极推行“小班化”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四六”教学模式。近年来,我校以“小班化”特色品牌的创建为把手,全面提升了课程实施水平,取得明显成效,现汇报如下,敬请指正。
一、让新课程理念,弥漫校园,浸润心间。
新课程实施,理念是关键,是引领,是高度。近年来,我镇推行了“小班化”教育改革,确立了“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办学理念和“尊重生命,激扬潜能”的管理理念;形成了四个“百分百”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理念。为有效吸收和转变新的课程理念我们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学新理念,做新教师”活动。引领广大教师认识到学习新理念是时代的需要,要有紧迫感,也要有幸福感,把学习活动由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二是:规范学习制度。对学习内容、时间、形式、数量、质量、奖惩都有详尽的规定。其主要学习活动可以归纳为“六个一”即:每天写一张小黑板;每周听一节课(自听);每周写一篇评课稿;每周写一次理论心得;每周记一次读书笔记;每周撰写一篇教学随笔。三是:走出去学习。近几年,学校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多的让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学习新的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枣庄市内学习达60余人次,到北京、广州、南京、徐州、杜郎口、乐陵、罗庄、泰安等地学习的达x人次。四是:校园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育人气息,彰显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展牌,响亮的标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染师生的心灵。
二、规范课程开设,彰显校本特色
一是抓课程开设规范化,不走样。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一、二年级设置了传统文化。三至六年级设置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民族大团结)等课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以上课程从不随意增减课时数,做到三表统一,实行严格的查堂制度。我们制定的教师综合评价办法以及专职化改革,也促进了课程开设的规范性。
二是创设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实施新的课程设置理念,我们在各年级每周拿出了0.5-1.5课时,设置校本课程。结合我校花样跳绳的传统优势,我们在1-6年级开设了《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编写了课本,成立了艺术节和晋级赛活动。结合我校与成教相邻,我们在3-6年级开设了《进大棚,学技术》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效果。
三、建设挖掘并举,厚实教育底蕴
一是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重视师德建设。我校坚持师德为首的培养理念,认为这是教师成长、成才的基础。近几年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先后有3人次市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重视学历进修。大专以上学历x人,占总人数的x%。本科学历x人,占x%。重视业务提升。借着教改的东风,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先后有1人次获枣庄市课改标兵;xx人次获滕州市骨干教师、课改标兵、优质课荣誉,众多的获奖者引领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任课专职化。去年以来,全镇推行了教师专职化改革。学科不分主次,以课时量为分配工作的基本尺度。促进了学科开齐、开足、开好,形成了业有专精的发展方向。以上对师资的建设和变革,提升了课程质量水平。
二是挖掘开拓各类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家庭和校外资源。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课,组织家校活动。建立学生家庭档案,教育教学工作家校互补,按需求引领家长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亲子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学校根据需要,开发成教劳动实践基地等校外活动基地,针对学生实际,在泉上社区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活动,拓展了校外资源。
四、创新实施途径,提升课程质量 一是多渠道开展教学研究。每两周我校组织一次以“听-讲-评-思”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开放日”活动。周三下午为集体备课日。基本程序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每月一次“小班化”论坛。每学期镇组织一次“名师论坛”,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学研究。有x个课题结题。国家、省、市发表论文x余篇。二是:推进了小班化百分百理念下的“四六”教学模式改革。深化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获两级市优质课X人次。三是:在学生中开展了“争先创A”活动。四是:开展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走进了敬老院、菜市场,培养了实践能力。
五、推进评价改革,促进全面发展
一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学业成绩实行等级制,加强单元自测,每学期只组织一次期末考试。考查学科实行过程性评价+期末样本抽验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综合评价采用素质报告册和成长袋制度。教师评价课程质量占40%。二是改革和创新了地方、校本、综合实践评价体系。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办法,统一印发了评价手册
六、彰显“小班”特色,孕育课程硕果
我校的“小班化”特色品牌建设,践行了四个每一个和四个百分百的教育理念,其崭新理念和宽广的内容,对提升课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彰显新理念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班级文化辐射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栏”、“角”为主要形式;“激励”为基本原则,“展示”、“评价”与“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完备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二是创建了小班化“四六”特色教学模式。我校在小班化实验中,课堂教学现已推进到 “四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阶段。三是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枣庄市实验示范化学校,普通话示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化学校,花样跳绳特色在国家级报纸和滕州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发展无穷期,奋进不言止。我们将借课改之机,发课改之力,为实现学校的新跨越而不懈努力!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