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暑假,我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育文集中的一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他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来令人愉悦,也带给我深刻感悟。
怎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每个学生,以及每个做过学生的成年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的心目中,当然也自有我的答案——我三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林老师。文章写到此处,林老师的形象从记忆深处缓缓浮现。她是位五十开外的女教师,个头不高,一头短发,两鬓已有些斑白,总是一身素色的穿着,干净整洁。在当时我们的班级里,绝不仅是我一人喜欢林老师,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很喜欢她,无论男女,无论成绩好差。为什么她这么受我们的喜欢呢?时隔那么多年,我还是能轻易列出理由。首先,林老师和蔼可亲,总是嘴角挂着微笑,从不恼怒发火。如果你上课不专心,在和同桌窃窃私语,林老师会停下讲课,笑意盈盈地看着你,让你立刻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赶紧专心投入课堂。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林老师绝不会厉声批评,而是会让你到办公室,耐心讲解错题,完了还会送上鼓励的话语,让你倍感温暖。再者,林老师的语文课,生动有趣。记得有一次语文课,林老师宣布今天这节是作文课,然后让大家起身排队下楼。到了楼下,林老师笑着告诉大家,我们先用十五分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回头再到教室,大家把玩游戏的过程写成作文。那天这节特别的作文课,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最后,林老师是那么的爱学生,关心学生。林老师第一天到我们班级,就认真地告诉我们:在她的课上,如果你想上厕所,举手说一下,千万别憋着,对身体不好。林老师的语文课,还有一个让我们非常喜欢的地方,那就是回家作业挺少,一般半个小时肯定能完成。林老师说了,你们都还是孩子,白天在校已经挺累的,晚上我不会留太多作业,你们做完就早点睡吧......很巧的,于永正老师也是小学老师,同样执教语文,同样是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林老师到于永正老师,学生喜欢的老师,共同点在哪里呢?于永正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同事朱友明这样评价于老师:“永正像甘草一样温和——确切说是温厚。一个对学生如此温和宽厚的人,学生能不喜欢吗?”于永正老师将自己与甘草做了比照,于是总结出性温、味甘、包容、调和的自身特点。一位学生听于老师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课时,顺手在课本上画起了金鱼。于老师发现了,微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把课文好好读读,好好琢磨文中写的这位老太太,为课文插幅图,怎么样?”小小的一件事,很好地反映出了于老师的温厚。
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要“严”;但一味地严厉也是不行的,它会让教育变得更糟糕!”于老师强调要把握相对合适的度,犹如甘草的调和之效。比如,学生挨了于老师严厉批评后,于老师会在接下来的一两天里,找一个恰当的理由,郑重表扬这个学生,或者请这个学生帮忙做一件事,化解学生沮丧甚至抵触的情绪。
二、学生喜欢的老师,童心不泯。
“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是于老师对自我的总结。一堂中年级的作文课上,于老师和学生表演小品《傻小猴》。他亲自扮演“小猴”,抓耳挠腮、东张西望,让学生们爆笑。他带学生们外出野餐,玩起了逮蚂蚱的“大战”。这些事例,让学生们觉得他们的于老师就是个“大朋友”,从而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三、学生喜欢的老师,课堂生动。
于永正老师说:“......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难。”于老师对阅读课、作文课,都是潜心研究、精心准备。作文是很多小学生发怵的事情。于老师为了让作文课上得有意思,可谓费心劳力。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他把一盆瓜叶菊搬进了课堂。结合去徐州果园的参观活动,于老师将保证书、说明文、海报等写作有机地穿插其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他的作文课,让学生喜闻乐见,思路大开,精彩的作文自然就写出来了。
掩卷长思,感慨良久。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想必是每一个老师都想达到的目标。我虽仅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幼儿老师,却也希望能是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学生尽管“低龄”,但于永正老师的书同样让我收获良多。将于老师的为师之道与自己的岗位相结合,反躬自省,我想到了下面这几点:
一、幼儿老师要有大爱。
于永正老师说,“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于老师的话,我觉得很真实。但于老师同时又提出“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对此我将之理解为老师要有大爱。大爱,是平等的爱,无差别的爱,是将个人好恶放到一边的爱。爱对我们并不陌生,孩子需要爱。在家有父母的爱,在学校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有时候对孩子来说比父母的爱更为重要,因为老师的爱里面包含着鼓励,能给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没有所谓的聪明与笨,只要我们平等付出自己的爱。
别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似乎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心思敏感着呢。有些事情或许孩子不说,但是他会感觉到,也会用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一群孩子在我们周围,有时不免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但作为一个老师,你不能因为个人好恶就有偏差地对待孩子。我们静下心来去看每个孩子,都会发觉他们的可爱与灵气,也会看到他们的聪明和能力,每个孩子都不尽相同,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关注,定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喜爱,也就能获得孩子们的喜爱。
二、幼儿老师要会玩
于老师作为小学老师,童心不泯,让孩子们都愿意亲近他。在这一点上,幼儿教师就更需要了。幼儿教师,就应该保持童心,要会玩!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必须会游戏,会许多的游戏,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探索的兴趣,在游戏中与孩子们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很多幼儿教师,包括我在内,习惯于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管理者”。比如我会觉得游戏是孩子们的事情,只要把游戏的规则及要求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玩,我在旁边适当的观察并指导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会非常的拘束,放不开。而且我与孩子们的关系也不怎么亲近。所以说我们需要转换思路,孩子们的游戏就要老师跟他们一起亲身体验,要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去,与他们一起游戏。
三、幼儿老师要擅交流
一直以来,觉得幼儿教师工作比较烦琐,每天好像都有做不完的事,有时候就算想和孩子交流一下,又感觉他们似乎听不懂。其实我们需要和孩子打成一片,这样孩子才会亲近你,才会愿意和你交流。放下老师的心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自由活动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关注一下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一起说说他们心中的“偶像”,讨论问题的时候,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接受孩子合理的建议,而不是用老师的称谓来压制他们。
行文至此,我不由得想起习总书记曾以“四有标准”定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于永正老师提出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与***定义的好老师,提法虽异,其实质却是相通的,都是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努力的目标。
第二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利用寒假,认真阅读了于永正教育文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其中,对于于老师说的“是老师,又不是老师;是上课,又不像上课”感觉很有新意,他说:“太像老师,师生间必有距离;太像上课,很可能“万马齐喑”;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让我们不妨看看于老师平时如何做的: ·不倒背手
·做值日——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 ·为学生做点事 ·课间和学生一起玩 ·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 ·经常给学生讲故事、笑话......对待学生不如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止,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这样下去,少些规矩,也成方圆——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不是生活在理念中的,生活在理念中是要窒息的。身为教师,让我们与书为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这样我们距离学生喜欢的教师就会更近些。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把课上好,一个能把课上精彩的教师,定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于老师说:“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赢得学生喜欢的重要筹码。” 学生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老师的爱好越多,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多。
课堂上于老师的一曲京剧,唱得是一板一眼,字正腔圆。给他的人格又增添了多少魅力。如果我们没有更多的艺术细胞,那我们不妨从练字开始,从练朗读开始,我们同样可以成为有魅力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心血集结,为我们今后在教育教学中能更好地沟通师生间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值得细细品味。
第三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陈苗
“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是啊,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没有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呢?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是于老师的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来令人愉悦,也让我受益匪浅。怎样做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
书中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喜欢老师。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做“甘草”.甘草只是个比喻,于我而言,虽不十分贴切,倒也挺有意思。甘草的特性一是:性温、味甘。所谓的温即温厚,而且是温中有善。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做到温而不猛,更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的调和。甘草的特性二是:要包容他人,尤其是孩子。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
第二,激励!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蹲下来看学生,牢记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让我们有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把课上得有意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课堂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我们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想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都难。于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我虽是个平凡的小学英语老师,却也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我们虽然任教学科不一样,但在教学方法上是融会贯通的。于老师的这本封笔之作我收获颇多!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连那些平素很“笨”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明了!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所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 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第四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性温。“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这种推己及人,能让我们有了平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威”与“猛”,“恭”与“安”之间把握好“度”,切不可只执其一端。
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他还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等,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会再用时间认真去读这本书,我相信细读之后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2最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该书是对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
怎样做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答案,如: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公平公正……读了于老师的作品,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丰:
第一、让学生感到老师喜欢他
教师需要调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为此我需要多读书,“读书同时读自己”。同时加强反思,和亲朋好友甚至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交流心得,自己也要学会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这份职业的最美好之处。
教师需要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错误,把握好做事的度。“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和“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于老师的建议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方向。
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老师的喜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喜好。但是每个班可能存在个别让人头疼的学生,让老师喜欢每一位学生,也不太现实,那怎么办呢?于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做出喜欢他的样子,那就是微笑,让微笑成为我们老师的名片。老师脸上有了微笑,学生就敢亲近老师,而不是惧怕老师。当然,于老师还给出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鼓掌、给学生一句相信和期待的鼓励,等等,无论对学生做什么,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
第二、与学生打成一片
张光鉴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于老师教了半个世纪,最终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是老师,又不像老师;是上课,又不像是上课。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亲近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缩小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严肃,多些活泼;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主。这一系列的努力让老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和民主。于老师的很多经历证明老师越和学生相似,学生就越亲近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融为一体,教育真的就是一种幸福,教育也就会真的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多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不完全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蹲下来看学生,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让我们有想不到的收获,与学生。
第三、把课上有意思
课堂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每一位老师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都难。每位老师都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虽然我们的任教科目不同,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我们虽然任教学科不一样,但在教学方法上是融会贯通的,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和于老师的课堂一样,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连那些平素很“笨”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明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于老师为导向,争做一名温和、智慧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3从教多年的我,依然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每个人的答案各有不同。有人觉得为师者应博学多才,又或幽默风趣,更要公平公正,还要和蔼可亲?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加倍地喜欢老师。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于老师在总结为师之道时,有两点是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他用中药中的甘草来归纳。甘草的特性是:性温、味甘。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位。温和是好人的首要标志。所谓的温即温和,而且是温中有善。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光温还不行,还要懂得调和。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更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调和。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这也让我再次想到,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先育人,如果一个学生都没有优秀的品质和素养,如何成人。更何谈成才?而这一点也是日常工作中,一线教师最容易失控的部分,也是需要日久去磨练的一项专业素养。
第二,于老师谈到的关键词是:修养。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于老师的阅读面之广是我们无比敬佩的,可以牵一发动全身。在信息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传统的方法显得犹为可贵。如果我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翻翻书籍,闻闻书中散发出的墨香,体验不同作家笔下的风格,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二是以人为镜。也就是以优秀品质的伟人为榜样。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敬佩之人,我们以这些人之豪杰为镜,会让我们更加优秀。三是不断反思。这也是每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每天记录下自己的小小教学感悟、与学生之间的趣事等等,不在于多,只在于写。
他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科学求真,艺术求新,艺术的表达没有最好,只用更好。身为教师,让我们与书为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这样我们距离学生喜欢的教师就会更近些。
教师亦被称为先生、园丁、春雨、孺子牛……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那就用我们的方式去做好孩子们灵魂的工程师,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用我们的知识去改变学生,用我们的魅力去引领学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第五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 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于永正
读书摘抄
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
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
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老师大笨蛋。”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读自己。(2)以人为镜。(3)不断反思。(4)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
总之,一定是“行为”;“行为”的背后,是师爱;师爱的核心是理解。没有理解,就谈不上真正的爱。理解是爱的别名。泰戈尔是这样说的:“爱是理解的别名。”
三、是老师,又不是老师;是上课,又不像上课
齐白石作画:在似与非似之间。这也是我的为师之道。太像老师,师生间必有距离;
太像上课,很可能“万马齐喑”;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讲课、和学生谈话不倒背手,做值日——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为学生做点事,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以情教书,理在其中。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不是生活在理念中的,生活在理念中是要窒息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四、童心不泯
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张光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于永正和学生相似了,所以他成功了。”苏霍姆林斯基:“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曾是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
因为有一颗童心——对学生就多了一份理解,就会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
作业就少了,活动就多了„„岁月的刀能在我的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
五、身正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
“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汉·班固)所以,我要努力写好自己这本无字书。
我——穿戴不敢随便、字迹不敢潦草、说话不敢随意、态度不敢生硬、错误不敢不认、行动不敢落后、备课不敢马虎、书报不敢不读。
六、“激励”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第斯多惠。激励要动情、激励要及时、激励要当众、激励要重复。用放大镜找激励后进生的理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
七、把课上得有意思
1、教出恍然大悟来有意思
2、朗读好了,有意思
3、贴近儿童的生活方式有意思
4、轻松的课堂有意思
5、有了收获才有意思。把课上得有意思,我赢得学生喜欢的重要筹码。一个优秀的老师,应当把课上好,也会把课上好。一个学期总要给学生留下几节难忘的课。
八、成就自己的是“明天的风景”
“明天的风景”就是指人要有追求、有理想,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九、努力成为文化人
与书为友、与戏为友、与笔为友、与鸿儒为友。文化是知识、修养、人格、情感、气质等的总和。决定教育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文化。
既然命运为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让我们把教育作为事业吧!成功就在脚下——只要带着思考教书。大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从上好一节课做起,从写反思做起。
自己培养自己。假如我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