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高段作文评改中的生生互动
小学高段作文评改中的生生互动
大望学校
毛慧娟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对老师批改似乎只能被动接受,甚至对教师的评语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尽管老师们下了苦功,可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徘徊不前。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笔者经过多年摸索,并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方法,摸索出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批改的方式。
一、“互动模式”的具体做法
1、作好互动准备
(1)发动学生
我们从作文批改,尤其是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互动批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自己批改作文。通过以上动员,学生激情空前高涨,这就为学生自主合作和互动模式批改作文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合理分组
为了确保这一改革能够得到良好效果,我们把学生分成大概6个互动小组,每组约8个人,设正副组长各一名。分组时,让学生注意几个原则:一是自愿性原则: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二是互补性原则: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互动的能力保证。三是可变性原则:从动态(水平提高比较明显的人才应及时调换小组,以强援弱)方面考虑可变组合,以及时有效的人才流动为“互动”的发展保证。
2、教师示范批改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写一篇半命题或命题作文,然后进行全班性精改。批改中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批语要精当,切中要害,不泛泛而谈。二是重点要突出,每次作文都应该有一个训练重点,要抓住重点写批语。三是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批语要有所不同,因人而异。
经过示范批改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批改的方法,让学生为接下来的自主和互动模式批改做到心中有底,准备充分。
3、进行“互动”批改
进入批改阶段,我们按以下三个要求进行操作:
(1)互相定下标准
每次批改时,我们引导学生严格掌握共性标准,即评改作文的一般要求,例如内容、结构、语言、中心、书写等。但也要灵活处理特殊情况,因为某些文体和具体题目的要求不同。我们分两步付诸实施:起初,教师发动学生回忆、复习有关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体学生商讨决定相应标准;然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交换意见直至明确批改要求。
(2)互相批改习作
开始正式批改时,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先由一个同学互相批改本组内另一个同学的作文: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旁批和总评、给定分数或等级,二是再由两位组长把关,复改自己以外的作文,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感觉难以把握和批改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为相互指导做准备。
(3)互相谈论体会
这是“互动”时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交流是为了扩大“互动”交流,加强批改者与批改者,习作者与批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互动”。可以分小组内交流和小组外交流两个环节。在交流中还可以互相推荐出好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二、“互动”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种互批互改,自改与师改相结合的互动式评改法,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了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做法,由过去教师的“独白”变成了全体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对作文评改的热情和对写作的投入。
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式评改作文法,能让学生不仅注意到了自己的作文水平,还学会了评论其他同学作文水平的高低,并且让学生可以记住写作文的一些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并懂得文章修改的方法和意义,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参与作文互评互改,不仅训练其认识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们势必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得到更多更好的提升,为自己将来的人生之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当然,作文评改有多种方式,在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一定要灵活运用,因地因时制宜。期望广大同仁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互动批改作文法,使之更加完善。
第二篇:田径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教学
田径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教学
田径项目自身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在教学和锻炼过程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与其它项目相比,目前田径项目教学过程基本还是以技术教学和身体练习为主,频繁地重复单一的肢体动作容易导致学生体能的大量消耗和心理疲劳,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同时田径项目多为个体项目,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缺少集体项目中身体和信息的交流,自身的注意力也因对身体疲劳的持续关注而得不到转移,从而很容易产生认为田径项目枯燥、无味的心理。因此在中学田径教学在现实教育中越发重要的背景下,对现行的田径项目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显得十分迫切。
“生生互动”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课堂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强化“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竞争性、协作性等,更好地发挥田径项目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多重价值和教育功能。
一、“生生互动”对田径项目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田径项目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生生互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之间所产生的互动能够获得怎样的效益呢?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改变了过去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评价只能通过枯燥的数字(秒、米)体现的局限,增加了鲜活的对手(队友)进行对比评价。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增加传统田径项目所缺乏的趣味性、娱乐性、合作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外部的肯定评价,提高参加锻炼的“自我效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2.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其不再是纯粹的信息被动接受者和教师口令的执行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突出他们的特长。同时,学生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
3.提高学生学习的竞争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改变过去只以运动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的局限,学生看到相互之间在动作的学习能力、掌握程度、进步幅度、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上形成的对比参照,从而激发学生之间赶、超、比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竞争意识。
4.提高学生学习的协作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团队的形成,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可以在不影响田径项目对身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丰富集体项目的教学或将单人项目改为团体项目,提高田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身体和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协作性。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公平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可以改变对拥有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实行同一评价标准的现状。在教师的田径教学时经常发现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运动基础,过多运动技术评价和运动成绩评价,容易导致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上课也能拿高分,而体质较差的学生即使积极锻炼也很难通过考核的现象。教师将运动能力强的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的起跑线区分开来,从各自运动技能的提高幅度出发,制定各自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公平性。
6.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能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的现状,在互动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地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二、“生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田径项目教学实施“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现象:第一,互动过程中,群体间偶尔会发生队员之间就某些技术动作以及观点出现分歧、无法调和的情况,过多的争论浪费了教学时间,降低学习效率;第二,学生不满自己在互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抵制或消极对待互动活动,从而导致整个学习团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下降;第三,部分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出现“搭车”现象。在学习过程中,部分运动技能较差或者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一味地依赖群体内运动能力强的同学,用团队的成绩掩盖自己运动能力的不足;第四,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生生互动”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学生学习的合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部分人际关系较差的学生及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出现学习边缘化的现象,从而破坏整个班级课堂学习的和谐性。
责任编辑罗峰
实习编辑蔡鸿生
第三篇:546-小学中高段习作有效评改的策略研究
小学中高段习作有效评改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习作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习作的交流发表欲望,在中高年级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并改进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打个分数,或几句评语了事。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作指导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改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习作评改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还要努力使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然而在习作评改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有同感,教师认认真真地批改学生的习作,结果收效甚微。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没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只见耕耘而少见收获,使得习作评改走入了一个又一个误区,陷入“低效”的尴尬境地,主要表现在:评改主体错位、评改方式单
一、评改语言枯燥乏味、评改体系不完善等。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开展小学习作评改方式的研究,探索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特点的有效而又易行的评改方式,以便推而广之。
二、概念的界定 “评改”:“评”是指评价判别,分口头和书面两种。口头“评”即所谓“评讲”,书面“评”即所谓“评语”和“评定等级”。“改”指修改润饰,包括“自改”和“他改”。“小学生习作的评改”是指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所完成的习作进行评价判别、修改润饰等。“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小学生习作评改方式的“有效”主要反映在学生主动参与和进步与发展的程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想改,会改,改得好。“想改”,是从习作的内部动机层面而言,是指所采用的习作评改方式,诱发了学生新的习作需要,推动他们主动进一步修改经评改后的自己的习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会改”,是从方法与技能的层面而言,即教师在科学组织评改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逐步训练后,学生达到“自能修改”的水平。“改得好”,是就目标的达成度而言。就某一次具体的习作训练而言,是指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达到了该次习作的要求;就某一学段而言,是指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所提出的习作质量要求。小学生习作评改方式应以使学生“想改,会改,改得好”为选择标准,此之谓有效,否则谓之无效。
三、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针对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的弊端而展开的对策性研究,研究成果对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特别是习作评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研究植根于小学习作教学实践,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重点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所探讨的习作评改方式对二、三学段的每个年级一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推广价值,从而为大面积提高小学习作教学质量服务。2.理论价值
(1)叶圣陶老先生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本课题将研究小学生自改习作的心理规律,探讨学生自改能力形成的途径。
(2)从学习动机品质来说,习作评改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认知内驱力的过程。通过评改,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成功的经验,也会遇到失败的教训。而这种新的认识、新的经验和教训又会使学生期望在下一次习作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这种期望和满足感就成了他们写好习作的一种重要的、稳定的推动力。本课题就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探索不同的习作评改方式对学生习作内驱力的影响程度,以便丰富和深化习作评改理论。3.预期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科学高效而又易于操作的小学习作的评改方式,从而激发师生双方积极性,最大程度改变“教师怕批作文”“学生怕改作文”的局面,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并通过实验,拓展和深化小学习作评改理论,为丰富和创新习作教学理论作贡献。
四、研究的具体策略 “文成于改”,习作评改,能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与鼓舞,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习作中的漏误;习作评改,能给教师提供实际例证,帮助教师积累、总结批改习作的经验。可见,习作评改不仅是提高学生认识、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教师习作教学水平的重要一步。我们教师应如何对症下药,探索有效的习作评改指导之路,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呢?
(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评改的主体:由独家评议转向众说纷纭 过去是“学生写习作,老师改习作”,一贯如此,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在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探索中,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评改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中,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评价,将自评、互评、集体评、家长评综合起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例如在每次的习作讲评课上,老师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当作一篇即将学习的课文大声地朗读。自己读过后,让学生为自己的习作找读者,交换习作。学生在交换习作时,常常“犹抱琵琶半遮面”,关键要解决他们羞羞答答,很不情愿的问题。可在小组互读互评时,首先要求是“欣赏”,无论再差的习作,“读者”都必须找出优点,划出波浪线,并高兴地向赞扬对方;第二步用平和的字眼“提醒”,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习作训练要求,提醒对方怎样写才比较妥当;接着再次进行自评、自改。最后,让学生把习作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2.评价的形式,由一花独放转向百花齐放
(1)书面评价: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写评语的形式,它以书面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对被评价者习作的整个动态过程和所得结果进行的综合评价的方法。
(2)口头评价:即施评者与受评者之间面对面以口语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 并作出评价的方法,直接又直观,有效又经济。
(3)量化评价:可以采用五分制、百分制或等级制。有些教师已经打破传统的做法,采取“基本分+附加分”等形式,用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4)星级评价:根据多元评价理论,将习作评价解析成语言星、创新星、立意星、修改星等因素,采用一些可爱的带有卡通图案的五角星加以星级标示。3.评价的标准,由一视同仁转向因人而异
人是有差异的,而习作最具创造性和个性风采,最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评价习作时必须考虑这一实际。张化万老师说“不要用经验作为评价未来的唯一准绳,不要因我们的迟钝否定儿童新奇的故事,不要过分强调合理性而扼杀孩子大胆新奇的想象。”换一种眼光看学生的习作,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1)延时多次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得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互评时,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习作,要求学生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让学生重新修改。凡主动修改文章的,每改一稿,都在原来的等级分数上增加一个等级。如原来得“良”的,修改一次后,可以在记分册上记为“良+”,改得好的,可以跳一级记分,这样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习作兴趣。(2)亮点寻踪评价
当学生通过自我品读、评价找到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习作中的“闪光点”后,如“亮色开头”、“创意结尾”、“最具才情的靓丽标题”等,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将习作中的优美句段在班内读给同学听,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就是“小作家”,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将学生自我评改后的稿子贴在“习作展示栏”上,要求该同学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品评修改,将“闪光点”通通地“挖”出来。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习作评价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习作学习的不同要求,以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和最优发展。因此,我们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习作能力较弱的同学,注意充分肯定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更多地帮助他纠正错别字,把句子写通顺,调整文章的写作顺序,做到文从字顺;对习作能力较好的同学,帮助他准确地用字用词,学会锤炼语言,鼓
励他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体验。4.评价的内容,由注重习作转向人文关怀 古人云:“文如其人。”其实习作就是做人,习作评价必须强化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习作材料的准备过程:评价学生的习作可评价学生对材料的准备过程,占有的材料和占有材料的方法:由学生汇报或自我反思(习作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有无事先思考还是临场准备;平时的阅读、思考是否充分等。)(2)三维的习作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习作教学的评价目标,也应从三个维度去体现,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习作教学的评价目标,可从知识和能力的进行评价:如数量速度、写作表达、突出优点和不足等;还可以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评价:是否做到写作态度认真、积极,按时完成习作,书写工整;是否诚实写作,感情真实、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摘抄习作选里的文章;是否体验到习作的快乐,乐意写作,写完后乐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学生习作的情感与态度评价可通过家长、教师多次观察记录来完成,也要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做出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习作的情感、态度发展变化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3)习作修改情况:习作前有无起稿,自行修改后才誊抄到习作本上,有无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有无认真阅读老师、家长或小组成员给你的评语;每次习作前后几稿,是否有明显改进的地方;别人提出的合理性意见是否采纳等。
(二)多视角的评价策略,创设学生自由写作的天地
1.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底线,就是以新课程标准中的习作要求为底线,要求学生达标;顶线,就是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写作,不满足于一般要求,更上一层楼。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对原来习作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略松一些,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等级评分标准。如习作的字数、速度就可明确提出几种达标线。学生写作的基础不同,所写的习作质量也一定会有高低之分。如何对一篇习作的质量进行评价呢?也就是说学生写作至少要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但对写作并不做任何的高要求、高限制,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写作空间。2.以模糊评价为主,培植学生写作信心
“模糊评价”的精髓是鼓励发展,关注发展,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 是板着冷冰冰的分数面孔。小学生的习作评价应以模糊评价为主。小学习作多数
是以记叙文为主,是以学生生活为主要内容,是一种主观行为,是一种无法用精确数字量化的复杂事物。所以,想用一种客观的标准来量化评价,是很难精确化的。鼓励优等生写创意习作,敢于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关注潜力生一丝一毫的进步,不要“计较”一分两分的得失,给一点模糊的分数或等次,对鼓励潜力生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3.多激励表扬,少批评指责 著名作家王旭锋说得好:“儿童们写的东西,就是天使说的话。孩子们说得不太好是正常的,说自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天使的话我们怎么能随意删改呢?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应遵循激励性的原则,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恰当的表扬激励能促进学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力求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种种养成良好习作习惯的要求,容易接受也容易忘记,更不易坚持,教师应该多提醒、多激励、多表扬。如有的学生爱写字,怕习作,但只要在写话的时候,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当,一句话写得好,或者书写工整,格式正确,教师都要用热情的评语加以激励和表扬。有的同学平时写话写的好,教师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同学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赞赏和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励他们今后写得更好。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实话、写真话,即使写得不很好,也要充满爱护之心,不随意指责,让他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4.自我参照,注重形成性评价 学生是有差异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对待差异。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被评价对象集合总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一个个体的若干侧面相互比较。小学生习作个体的若干次比较,可以了解自己习作的发展情况,同自己比,不与他人比,叫“自我参照”。要让评价贯穿习作的全过程,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只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采取建立“学生习作评价资料袋”“个人作品集”等形式,从纵向评价一个学生的习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促进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在作文写作过程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学会自评,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体会写作的乐趣,充分张扬个性。
(三)“三曲协奏”,改出习作精彩 修改是习作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习作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课标》也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做到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交流见解。”反复修改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催化剂,我们要在“修改”上多下工夫。
1.前奏曲——生自批、互批,悟写作之道(1)自评自改
自评自改是提高学生自由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训练的目的。“文章干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亲身参与,亲身活动,自己的思想、情感、看法得到充分尊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这种习作态度去“自评”。但自改自评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做好“教练”工作,学生自改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老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评改习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这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也要培养他们评改的方法,养成评改的习惯;另一方面还要锻炼评改技能,熟练地进行自我评改。这样,逐渐形成一个评改链,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达到叶老 先生的“学是为了不用学”的境界。
老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自我评改的标准,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在读中修改自己的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四读自改法”:一读,通读全文,立足全篇,对照习作要求,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上,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二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三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学生在自评自改中,读读觉得不错的好词佳句,在自我欣赏中感受快乐;修改重新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自我反省中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而后,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自我展示风采的时间和空间,如请同学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自评自改的快乐,而且还品赏到了成功的喜悦。(2)互评互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的个人水平毕竟有限,而且看自己的习作始终没有看人家的习作来得有趣,我们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孩子“愿意看别人的习作,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的心理。于是,通过学生初步自评后,就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确定评分标准,掌握习作批改方法
每次习作修改的评分标准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修改的重点;二是常规要求。老师先引导学生看习作的格式是否正确,文面是否整洁,有无错别字、病句,是否按习作要求,标点符号等是否有明显错误,并画出优美词、句、段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拿到的习作捧起来,认真读一读,不妨多读几遍,要出声地读。因为有些问题,特别是语言方面的一些问题不容易看出来,但一读就显露出来了。在评改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有所侧重、多褒少贬、多批少改等。鼓励学生批改时要注意把评语写出来,多写并写好眉批和总评。眉批要简洁,有针对性,能帮助作者改正缺点,发扬成绩。评语可按写作要求逐条写,是否符合写作要求,也可以是对批阅习作的感受、启发、建议等,应尽量肯定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评改者也可与作者当面交谈评改意见,鼓励争辩,提倡各抒己见。最后给学生习作打分,可采用“基本分+附加分”两个分数的形式,基本分是100分,只要学生的习作有真情实感,做到文从字顺,叙述清楚,就给100分。对学生习作书写美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都用附加分给予肯定,让学生的习作得高分。学生分组互改
学生批改前老师先把学生习作浏览一遍,如将学生习作大体按好、中、差分成三类,以便指导学生批改有的放矢。将分好的三类习作均匀分配给各小组,组长将习作分配给小组成员,好习作优先分配给差生,较差习作由组长批阅。小组成员在批阅习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做好记录,待同组同学批阅完后,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再不明白的问题也可随时找老师协商解决。之后,小组评出最优秀的习作、需二次习作的同学,并讨论好理由,以备习作讲评课上交流。最后同学互相交换习作,监督对方将错别字、病句等改正,并负责向对方简要叙述习作的优缺点,对于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对于互评的习作和修改后的习作,教师还要认真地看看每一篇的评语,检查一下互评的效果并及时地反馈,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积极的鼓励,对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适度的批评。2.共响曲——师赏批,推波助澜
教师的批改应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何“推”?“推”的关键是学会“赏”。笔者在批改时总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的习作,坚持做到多保留,少删改,根据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去审视学生的习作。在平时的习作批改时,坚持做到可改可不改的坚决不改,可批可不批的坚决不批,批改时做到少而精,要注意保护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好的,也要尽量保留学生写的部分,不可一次性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把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对学生习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褒扬的话语后信心倍增,读了批评的话后也能从中受到激励。让学生始终对写习作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且能树立起写作的信心。批改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或面批,或笔批,关键是对学生多点激励与启发。
(1)面批面改,增强学生习作和修改的自信心 叶圣陶先生指出:“给学生改习作,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批。”面批是习作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反馈及时。面批面改习作,也是提高学生自改、互改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不能因各种原因而忽略对学生习作的面批面改。特别是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最宜采用面批面改的方法,当面向学生讲清习作中的成败得失,使学生每次习作都有所收获。教师面批面改习作时,发现“小错”用笔头稍稍一点,学生顿时醒悟;若是“大错”教师则用亲切、简洁的语言提示,使学生领悟。在与学生面对面的批改中,老师可就为什么要改、为什么要这样改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对习作中的正误优劣有明确的认识。一方面,教师能够当面指出他的错字、不通的句子会造成许多的语病和歧义,认识到写好习作后认真修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够当面指出应该润色哪些句子能够提高表达效果,怎样调整段落更易表达主题,以及模仿哪些教学文章的写法等等。第三,在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中,教师对“闪光点”的发现能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功。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疏与导、亲切与耐心、对学生的关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生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正是栽培教与学成功之花的肥沃土壤。(2)艺术性的评语,为孩子煲一味“心灵鸡汤”
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语言的艺术性不仅包括在习作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还包含教师对学生习作批语的艺术性。①添一份鼓励
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习作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对于学生习作,老师要以朋友的身份、长辈的爱抚,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抒写对学生的关怀和抚爱,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受到情的感染、爱的鼓励、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悦。②多一份幽默
得体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引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
中让学生心领神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其改正。正像德国的海因·曼麦所说的“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人接受”,每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对此,教师不应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一针见血地指出,而应采用富有幽默感的评语,让学生在微笑中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在潜在的鼓励和期望中产生前进的动力。③传一份真情
教师写习作评语要以情去感染人,要以己心去发现他心。落笔可直呼其名,还可多情地加上个“小”字,敞开自己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字字句句轻扣学生的心弦。这样,学生阅读了老师深情的评语后,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在关注他,用情在欣赏他,用爱在发现他,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④留一份启发
写习作评语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怎样写学生更能接受?怎样说更能调动学生习作的热情?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心琢磨。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语能让学生警醒,给他们指点迷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从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渐提高其写作
水平。对学生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或者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教师 要进行点拨,用上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增一份文采
好的评语本身就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
含意。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能让学生模仿、借鉴,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学色彩,自己就该在评语中为学生做出表率。3.回旋曲——生再改,更上一层楼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习作修改,特别关注学生习作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改互改中掌握习作技巧,提高习作水平。因此在经过同学和老师至少两次的批改后,就进入习作批改的第三步: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再作一次批改。这里的“批改”应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批”,笔者要求学生针对老师和同学的批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划出自己这次习作中最成功的描写和最失败的地方等等;其次是“改”,让学生思考老师和同学的批语,然后对自己的习作再进行一次修改。这样,最后的自批自改就会推动学生的习作更上一层楼。
(1)根据同学、教师的批改提示再行修改,逐步走向成功 “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根据学生习作基础的优劣,该环节分步走,进行加分激励,为学生提供学中练、练中学的机会,使他们“反复成功”,真正面向成功,走向成功。学生经历了一次次修改的过程,是由修改中“量”的积淀引起了“质”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采用“分数激励”的手段,让学生在修改习作中分步达标,批改学生起到了指点、引导的作用,而被改学生则成为主体对象,以主人公意识自改其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促使其在成功或接近成功的快乐中追求高一级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把学生热爱生活、喜欢习作、乐于修改等情感培养贯穿上,全面有效地调动了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学生写习作后记,促进改后消化、总结
学生经历了从写作到修改再修改的过程,从中定有所悟、所感,于是鼓励学生写习作后记。在习作后面写上一些话,这些话或是感谢,或是心得,或是体会,或是认识,这就是“习作后记”,其是对评改的消化,对自己习作有缺点的再认识,有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其内容大体有以下几种:
①对基础知识的订正:学生在行文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字、别字、病句等,可以把它们订正过来,写成“习作后记”。
②对习作成败的认识:学生每次习作都有一些优点或不足,通过自己、同伴、老师、家长的批改与讲评,有了新的认识,可以把这种认识写成“习作后记”。
③对写作本文的体会:学生在构思、写作每一篇习作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触,可以将体会最深的地方写成“习作后记”。
④对评语讲评的看法:学生对同伴、老师的评语或讲评如果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需要沟通思想,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写成“习作后记”。
在这样的“三步曲”后,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在自己的习作中走了几个来回,同时还欣赏到了别人家的花香!学生在批改中感受了成功,收获了快乐,激发了兴趣,连教师也分享到了学生的快乐。
小学生习作评改指导过程不是一个教师单向指导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对评改方式和评改方法的掌握,把握一定的评改技能,形成一定的评改能力的过程。“好文不厌反复改”,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改多好几倍。然而,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当我们的习作评改教学由教师走向学生,当孩子们用天真稚嫩的笔触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进程时,一种习作主人翁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小主人的责任感便会跃上心头,一种成功的喜悦之情便会充满心间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关键是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给学生以自由。
2、创新性原则
时代在发展,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因而英语课堂也应该与时俱进。与外界的紧密性联系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广阔的前景。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有创新意识才能去创新课堂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六、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4月)
学习查阅有关资料,并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特点及小学生习作评改现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2年9月)
根据本学校的课题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可边学习边实践。从2011年5月开始到2012年暑假,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研究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研究方案。3.整理阶段(2012年10—12月)
整理典型案例、研究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采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主要在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凭借网络等习作评改方式的研究中使用,通过边行动边研究边完善,最终探索出易行而高效的小学习作评改方式。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习作评改方式研究成果的文献研究,吸收值得借鉴的成分,可以使本课题的研究少走弯路。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习作评改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
4.案例研究法。不论是研究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还是探索新的习作评改方式,都离不开教学实践,案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5.观察法。本课题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学生,所以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是贯穿始终的。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研究的成果形式:典型案例、论文、研究报告等。
八、参考文献 1.《对小学作文教学评价的思考》钱今明《小学语文教学》 2005.3 2.《作文批改五忌》李天琴《语文教学通讯》 2007.9 3.《让温情与艺术的星光撒满所有的童年》林秋芬《语文教学通讯》 2008.9 4.《新世纪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述评》曹建召王娟《语文教学通讯》2007.12 5.《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的策略》熊建峰
http:// 6.《作文评改,要说爱你也容易》
第四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教育论文
一、“生生互动”英语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意义
英语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用英语做事、用英语交流信息、用英语交换思想的过程。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技能都能在生生互动中得到发展。
二、英语课堂“生生互动”基本模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会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总结出了几种有效且容易操作的“生生互动”模式,1、单人演讲
利用课堂的最初5分钟,每次一名演讲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阅网络、杂志报刊,结合自己的英语水平,选中喜欢的文章。演讲前可将话题和生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则边听边做笔记。演讲结束后,由演讲者向听众提问有关演讲内容方面的问题或回答听众的提问。这种互动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也能使课内和课外形成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一种演讲的形式是围绕着课文的主题展开。此类演讲要求学生用本课的主要词汇与知识点,将全文用自己的话进行演讲。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与实力,学生一般会在课前课后认真地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要熟记单词、朗读课文、背诵经典句型、复习知识点,有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前拟好演讲稿。
2、双人结对
双人结对是外语课堂里经常采用的“生生互动”方式。结对成员通常为同桌或根据教学需要而定,有时由学生自选,有时则由教师选定。此形式可使每个学生都同时参与教学,扩大“生生互动”的参与面。从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二人结对中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相对自由和宽松,避免了课堂当众回答问题时可能产生的焦虑和紧张,不清楚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次交换意见得到澄清,大大增加了英语信息输入量。同时,双向交流频率明显多于其它形式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3、小组报告
英语课开始后用l0~l5分钟,由几个人组成的学生小组做报告。一般小组定为三人,主要是由于在这项活动中,由一人主讲,另外两个学生做补充发言,这样更有利于报告的进行和互动任务的完成。教师应采取兴趣策略,让他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翻阅有关英语杂志报纸,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把所讲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他学生在小组做报告时做些笔记,报告结束后,小组向听众提问,或回答听众的提问。该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还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多人小组讨论
教师先将要讨论的话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将全班分成若干个组,组内成员在一起讨论。由于有预习作基础,加之话题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讨论一般很热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不时地进行引导,使讨论始终围绕主题;但不宜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总结,找出正确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再进行组间交流,由各组的代表汇报各自的讨论结果。经过激烈的讨论与交流后,学生对主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致意见。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尽情地交换意见,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与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5、自编自演
课上可安排一组学生进行表演,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参与机会,表演的节目形式可多种多样。亲历表演,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提高了口语能力,而且还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加深了友谊。活动一般安排在上课之初,为的是让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课堂活动。有时也安排在讲课之后,目的是在学生感到疲乏时调节一下课堂气氛。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语言技能、应变能力、创造力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能明白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三、英语课堂中生生互动教学模式施教的几条原则
1、普遍性原则
各种潜能不是少数尖子生独具的,发展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关键在于教育的开发。因此,教师应善于发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
2、差异性原则
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时,一定要从他们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目标不要过高,内容不要太难,不可将“苛求”当成“严格要求”。
3、激励性原则
教师应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并要全力支持他们质疑问难,绝不能置之不理、横加干涉甚至一味地指责,要使激励性评价真正成为鼓励学生生生互动的力量。
总之,“生生互动”英语教学模式,将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中信息的交流效率,弥补单向交往模式中交流渠道少、效率低的缺点。尽管不同类型的教学沟通模式在英语教学中都是存在的,但了解掌握“生生互动”英语教学模式,选择多向教学沟通的模式,更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师生互动作文评改见实效
师生互动作文评改见实效
在近几年轰轰烈烈的作文教学改革中,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习作指导案例,但关于习作评改的理论与实践,却所见寥寥。其实从重要性来说,习作评改不亚于习作指导,后者更有着激发学生深层次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作用。“作文评改”高耗低效,曾令许多语文教师视为畏途。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以往那种“教师改学生看”的模式,改为“师生互动评改”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为了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激发学生参与习作修改的兴趣,使评改真正收到实效,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互动性批语激励学生
“只有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激励,才能让所有的人主动发展”。每次评改作文,我都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一番辛苦之后尝到一份喜悦。面对一篇措词不当,语句比较杂乱的文章,如果只是简单评个低分,再加上一句“通篇语句不通顺”,你想,这个学生以后还愿意写作文吗?我采取的办法是寻找他写得比较通顺的句子,稍加润色后,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写上眉批:这一句写得通顺,好!至于写得较好的作文,我更毫不吝啬地批上“这几句真妙”、“外貌描写惟妙惟肖”、“动词准确形象”“令人拍案叫绝”等赞语,这些批语成为学生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我还鼓励学生自写、互写批语,或者在老师的批语旁写下自己的感想。有些学生就写“××,你写得真好,我要向你学习!”“老师表扬我啦!真高兴!”“谢谢,我一定会更努力的!”“我自己也觉得这句写得好”。充满激励的互动性批语,使学生兴趣倍增,不再认为批语只是老师的事了。
二、找准“评改点”
于漪老师说:任何一篇习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结合体,讲评时涉及面太多,就会“讲不胜讲,评不厌评”。因此,在开学初,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训练重点,初步设定“评改点”,避免无的放矢。习作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地方;完成后,通读学生习作,发现共同存在的毛病,确定“评改点”。选定有代表性的范文(一般是中等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进行集体评论,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共同修改。以此为例子,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评改点”的确定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争取一练一得。如写《校园一角》,我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而是信马由缰,因此,本次习作评改点就是“描写的顺序”;又如写《我的家人》,评改点就定为“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出自己真实的家人”。
三、掌握改文的“秘密武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传授给学生的第一个“秘密武器”是修改符号。从三年级开始,我就由浅入深地教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如删除号、恢复号、增补号、换位号、连接号等,并告诉他们,出版社的编辑叔叔阿姨就是用这些符号来改稿子的,如果你们会用修改符号,就可以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就像个小编辑了。孩子们个个想当小编辑,于是就兴致勃勃地改起来了。让学生有“改”的欲望,激发兴趣,行动起来,这一步就完成了。第二个“秘密武器”是作文的一般规律。如标点符号的写法和使用,行文换行的格式,叙事、写景、状物的一般顺序,开头结尾的常用方法等等。
四、好习作是“读”出来的不是“看”,是“读”。是朗读,有感情读。叶圣陶也说过:“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学生虽然有了改的欲望,但改什么,怎样改,往往还是很迷惑的。怎样才能迅速发现毛病呢?每次作文写好后,我都给半节课时间读自己的习作。很多语病是经不起读的,有的学生读着读着自己就发现错误了,捂着嘴巴笑起来了。发现语病了,马上改正,边读边改,再读再改。读完自己的,还可以和好朋友交换来读,既能发现问题,帮助修改,又能学习同伴习作的妙处,可谓一举多得。我经常和学生一起作文,一起读文。有时,学生还能给老师的习作提提意见。在融洽、轻松的氛围中,大家手、脑、口并用,气氛热烈,乐不知倦。学生们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也生动起来了。
五、创办《尖尖角》作文报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因此,我把作文报当作培养学生学生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催化剂。早先,组织创办作文手抄报《尖尖角》。选择同学习作中的好词、妙句、佳构,署名发表在《尖尖角》上,并发稿费(学习用品)作为奖励。《尖尖角》每两周出一期,由学生组成出版小组独立创办。《尖尖角》现在已改为电子版,从组稿、选稿、改稿都由学生合作完成。学生精心采撷、设计出版的过程,也是兴趣激增的过程。兴趣化为动力,促使学生努力写出好习作、争当小作者。网络的便利,使《尖尖角》吸引了更多的家长、老师、同学的眼球,他们在欣赏习作的同时,也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评论,有时还引发激烈的争论。在沟通与交流中,使习作又经历了一次深层次的批改。
以上一系列评改办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劳动,确立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的。老师不是越俎代疱的保姆,而是有一双慧眼的伯乐。会
沙里澄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老师的赞赏,激发学生自改的欲望,自改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更添信心,最终会改变学生的作文态度。当学生都说:“我喜欢写作文”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