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合作评改方式的研究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合作评改方式的研究
三门县浬浦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作文是许多小学生的“梦魇”,而作文批改是老师倍受煎熬的漫漫征途。特别在农村小学,由于小学生的视野狭窄,阅读量小,不善于自我审视和言语表达等诸方面的因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缺失,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视作文为畏途,以应付或者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写作,作文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等现象。而老师在评改的过程中面对“千人一面”的作文往往会审“丑”疲劳,评改的量又大,评语难免枯燥乏味,作文讲评也就空洞无物。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主动作出判断与行动,较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适应信息量大、高节奏、开放式、交际广泛的社会需求,通过组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培养他们语言表达,为自己的说话和文章的负责的态度和乐于交流的开放态度,增强作文的投入感。
学生作文评改不仅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是学生面对自我,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达到增强自己生活感受能力,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和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方式,使作文评改由静态过程变成动态的提升过程,高效地指导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农村 小学高段 自主 合作 评改方式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是许多小学生的“梦魇”,作文批改是老师倍受煎熬的漫漫征途。特别在农村小学,由于小学生的视野狭窄,阅读量小,不善于自我审视和言语表达等诸方面的因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缺失,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视作文为畏途,以应付或者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写作,作文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等现象。而老师在评改的过程中面对“千人一面”的作文往往会审“丑”疲劳,评改的量又大,评语难免枯燥乏味,作文讲评也就空洞无物。这样的作文评改状况自然导致了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收效甚微。
再加上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重“写前指导”,“批改和评价”也成了教师权威的评语加等级式的盖棺定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在拿回作文本子瞄一眼分数和评语就束之高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唯教师的马首是瞻,叶圣陶在《序跋集》中写道:“这表现在作文批改上,批改是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他们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是的补,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对学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如此一来,学生始终在跟随老师的步伐,远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写作过程不免出现“揣摩”教师的意图和喜好而东拼西凑。农村小学生很少有学生能写出散发着生活芬芳的作文。
《新课标》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主动作出判断与行动,较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适应信息量大、高节奏、开放式、交际广泛的社会需求,通过组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培养他们语言表达,为自己的说话和文章的负责的态度和乐于交流的开放态度,增强作文的投入感。
由此可见,学生作文评改不仅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是学生面对自我,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达到增强自己生活感受能力,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和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方式,使作文评改由静态过程变成动态的提升过程,高效地指导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段指五、六年级,他们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和修改习惯,但又因为农村小学的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些能力相对薄弱,评改意识淡薄。
评改方式是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得出成绩。农村小学生作文评改方式是指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而确定的一种旨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的评价形式。在保留和优化传统的作文评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创新性的作文自主合作评改方式。
我们在读一本书是常常会看到作者会在前言或后记中写上初稿,二稿、三稿以及定稿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版本也会有修订。可见好书好文章都是在不断的修改中日臻完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评改不是写作的一个延伸,而是写作的过程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是品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模式与以往自我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题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实际操练法;理论探讨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推敲”一词就是一个有关评改的经典故事,贾岛的字斟句酌和韩愈的评点也成了千古佳话。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样的例子可谓是不枚胜举,足见他们写作时对评改的重视,也可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真理。并且评改的主体是作者自己,评改的动力来自于作者的内在的审美欲求。但在我们目前的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是最高的“判官”和唯一的“鉴赏家”,从而抑制了学生自我欣赏的热情和修改文章的动力。
当前,美、英、日等国家作文教学中,作文的动力多来自学生本身,美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交互性,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分享想法。在构思、写作、修改阶段都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通过适合学生的合作形式来进行作文教学。刘军老师在《情趣态作文》中提到,在作文的评改方式上,日本的现状是:由国语教师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美国作文教学ABC》称:写作结束后的同伴反馈是美国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它是获取修改信息和深化写作主体读者意识的有效方式。从国外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看:写作只有为实际运用的需要去写,才能对学生的训练真正有所帮助。虽然我们的学生文化传统,教材等因素和国外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这些做法无疑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作文评改的实效性研究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实践过程总结出作文自主合作评改的5点好处:
1、加深理解,提高习作能力,2、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互批互评,培养写作兴趣,4角色互换,促进心理发展,5、减轻教师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潜能。虽然他也谈到一利必有一弊之忧,但利大于弊的收获使他在培养学生作文自主合作评改的能力的道路上执着探索。叶圣陶早有“教师改文,徒劳无功”的感叹。有关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大多集中在读写结合、写前辅导和习作教学优化等方面,在评改方式研究少之又少。就是以前极力推崇的面批也不过是接通了教师意志的单向传递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仍然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和他的作文仍然是“待斩的羔羊”,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弘扬。教师和学生,同学之间,学生和自我心灵交流堵塞,信息双向、多向流通阻滞,大大的削弱了作文评改的效率和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研究,借助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探索出旨在提高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评改方式,做到作文批改事半功倍。解决学生对写作和修改的没有兴趣、主动性差,能力低下等问题。采取学生作文自主合作的评改策略,摸索出一条有效的操作方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作文更加的个性化而精彩纷呈,百花吐艳。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在作文的自主合作评改过程中学会和提高评价、欣赏和修改能力。同时把教师从繁重而枯燥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4、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师生的文学修养,促进校园文学繁荣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着力营造自主合作评改的良好氛围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改观。从课题组成立开始,我们就组织召开了研究人员的讨论会,并组织大家学习相关材料,分配研究任务,鼓励和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通过研究小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决定把五、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老师、学生和个别家长中进行了调查问卷,百分之八十的人员表示支持,百分之二十的人员持怀疑态度。经过一段时间工作的开展,学生对作文评改有了全新的认识,因此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大胆评议、修改,还能在课外积极评改作文,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评改习惯。
2、搭建平等和谐的评改课堂。课堂可以舒展学生的心灵,放飞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敢于说真话。我们重视在作文评改课上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充分鼓励学生的评改闪光之处,激发他们的评改自信心与积极性。
3.家校联合,形成合力。在充分发挥教师的评改导向作用的同时教师通过家长会、研究过程调查表等形式对家长宣传作文评改的重要性及其方式方法,邀请广大家长参与到作文评改的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得到家长的帮助与支持。
第二篇:推行学生自主合作的作文评改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行学生自主合作的作文评改方式
作者:梁达雄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01期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评改则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很久以来,改革作文教学的呼声一直不断,尽管不乏探索者,然而大部分语文教师仍同于传统的评改方法。由教师独揽,统一评改的形式成了约定俗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加上一些学校将“全批全改”、“细批细改”等量化管理,计人教师“业绩档案”,因而教师只得照“章”办事,疲于奔命。这种传统单一的评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文训练的次数。影响了作文评改的质量,削弱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同时,家长、学校要求语文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然而结果却难尽如人意:看看我们语文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评改出来的作文,你就会清楚——既有圈点勾画的旁批,又有言简意赅的尾批总评,但学生对此并不领情。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过目,看看总评和分数。至于教师评改指出的问题、道理和评价,少有学生认真思考、琢磨和改正。最终,教师的所有努力和心血变成瞎子点灯——白费蜡。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但是作文评改中的少慢差费的现状由来已久,究其原因,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作文评改成了语文教师的独角戏。
近年来,乘新课程改革东风,我们打破常规的作文批改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从“乐”字着手,教给学生钥匙,对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新的尝试,实施学生自改互评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以及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首先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学生自主、合作的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作文评改的目的意义,学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端正作文评改的态度。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中应该评什么,改什么。
“作文评改”,就是在修改的基础上增加“评价”的内容。修改的内容,主要是汉字使用是否规范、标点符号和行文格式是否正确、词语是否达意、语言是否通顺生动简练得体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就文章的内容、中心、结构、写法等方面进行评点或提出修改意见。其中的中心思想是否新颖、积极、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可靠、充分等。结构则看开头、结尾安排得怎样,过渡、照应如何,段落划分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语言应该注意文字、标点、格式等。中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主要是语感法、朗读法,即把作文反复
朗读几遍,在朗读中觉察出不当、不通、不顺之处,给予修改。同时还应该教给学生一整套的评改符号。以及写评语的方法。
概而述之。作文评改主要从两大方面10个要点进行。
一是思想内容方面:①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深化主题);②观点是否正确、鲜明;③材料是否真实、恰当(增删材料);④材料是否突出主题。
二是表达形式方面:⑤结构是否严谨;⑥段落层次是否清楚(调整结构);⑦语言是否通顺、连贯、得体(推敲语言);⑧标点符号是否正确;⑨纠正错别字;④书写行款是否规范(书写格式)。
学生了解了这些,就可以让学生动手评改了。
二、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钥匙
1,教师示范。当面评改
教师示范评改,可以选择下面几种有效的方法来进行:一是可以选择一篇到数篇学生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将原文和教师批语印发给学生,从评改的内容和评改的方法,给学生进行示范。二是老师选出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用投影形式,当面评改给学生看。三是选择高中低作文水平的学生当面进行示范性评改。先易后难,先单一后综合,先进行多次单项评改训练后,再进行多项修改训练。教师示范要具体,要细、要实。每次评改一二个方面,内容不宜过多,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方法,便以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样学生评改时不至于搞得眼花缭乱,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而且,无论对哪类学生,教师示范,当面评改都要肯定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优点,使之充满信心。当面评改。直截了当。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师生间的情感作用。2,教师引导,学生自评
教师示范,训练学生系列的单项修改和多项修改之后,接下来可由学生进行全面评改。不过教师不能撒手不管,评改还应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评改时,一定要学生读几遍文章,弄清楚各个方面存在问题再动笔。学生自评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因为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评改的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发现文章中的毛病。学生自评完后,教师要把学生的作文收起来,逐一评阅,对文章中的毛病要指点出来。凡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可用一定的批改符号表示,内容结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由眉批、总批的形式指出。然后把作文本发下去由学生按照老师指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以便帮助学生克服不愿动脑动手的依赖思想,又能使学生通过自己再次评改加深印象,纠正差错。
为了积累评改的经验,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评改后进行总结,可设计一定的表格让学生把每次作文中的问题及修改意见,逐一填写;并写几句写作、评改体会。长此以往,修改能力自然而然地会提高。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3,教师指导,同桌互评
古人有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往往难以发现,而别人对此却一目了然。因此,同桌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互评,可同桌交换,也可以班级之间交换互评,教师予以组织。
学生互评前,教师应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订出评分标准和检查修改质量的标准。要注意落实几个步骤:
一是教师可以规定具体的时间,让学生分组互评:教师把一篇或几篇有特色的作文投影或打印给学生,让同桌互评,教师巡视指导。评改前,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评改一篇。修改时,学生共同讨论文章的优缺点。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取得一致后,再评改。评改后,教师应及时检查总结,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无论对哪类作文水平的学生,通过互评,往往都能发现毛病,也能比较准确地改正,学生获得成功,能提高评改的积极性。
二是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定先由小组长主持,挑选出较好的一二篇文章来,然后又让作者在班中朗读自己的文章,给全班同学听,最后由学生或教师归纳总结出文章的结构、语言、选材等方面的优缺点。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具有归纳性的特点,全班同学都参与,如果长期坚持这样评改作文,就会使全班同学的作文水平同时提高。
三是教师在评改中当好指导者的角色。既与学生互相讨论,又相互探究,双方以平等的身份去评改作文。教师要有耐心与恒心,而学生也要有虚心、认真吸取教师的评改意见。因此,这种评改作文的方法既有双方合作的特点,又有自主探究的特质。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作文评改方法不仅对于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适用,而且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其效果也非常好。自改互评,使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在认识同学的作文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接受同学的一些长处;在改评同学的作文时,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在收到同学为自己改评的作文时,可斟酌损益。平等争鸣。这样,学生就由过去被动接受老师的改评而变成了现在自己主动去参与改评。实施学生作文自改互评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作文能力,确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方法,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首先改变了教师苦评状况。较好地解决了作文教学中学生“多写”与教师“多改”的矛盾,把语文教师从“独角戏”、“包揽式”中解放出来,归还了本属语文教师的宝贵时间。
其次是让学生尝试到评改作文的乐趣,提高了中学生作文水平。长期以来,学生似乎只有“写”的任务,没自“改”的义务。学生自评互改,则使“写”和“改”有机结合,学生在“改”中学
“写”,平添了评改中的乐趣,逐步强化了作文的技巧能力,提高了学生欣赏、评改作文的能力。
再次是提升了学生作文评改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性地自评互改,学生变成主动的参与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强信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对自主性地自评互评具有新鲜感。由于形式新,学生总是面对新人新文章,便会有常改常新、常评常新之感。而新鲜感正是唤取兴趣的第一要素。新作文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内驱力,激起他们探究、操作的意愿。这对学生,特别是作文能力较差的那些学生,具有很大的鼓励作用。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承认,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学生定会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习的欢乐,并进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逐渐形成一种自尊和自信。
第三篇:作文自主评改方式初探
作文自主评改方式初探
刘泽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但是现实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们还在孜孜不倦的评改作文,他们按照所谓的得分要求整齐划一地“制造”作文;学生不知不觉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创作性。学生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写作水平愈来愈差。
教师逐篇的精批细改,更存在着不少弊端:
一是剥夺了学生的作文和修改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与创作动力。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简单机械,评语千篇一律,打动不了学生。作文“假大空”,评改的机械,再加上学生阅读量跟不上,激发不了思想火花,无写作愿望,学生越来越“怕写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了不了兴趣,养成不了写作的爱好,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就是海市蜃楼。
二是写作与评改脱离了学生的感受与实际,无法双向交流,无法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一般的作文评改纯属单向交流,老师的意志在修改中展现,学生被动接受,也是“填鸭式”作文教学。
三是老师批阅辛苦,但是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属于费力不讨好。学生只关注教师的批语及作文等级,并不会去修改,这样作文水平无提高。作文水平低下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叶圣陶曾谈到“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叶圣陶提出建议:“‘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部分,强调“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作文的自主评改属于大势所趋。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远、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低下,作文得分不高,学生的作文问题主要有:
1、学生立意不高,中心不明。内容空洞乏味,易出现“假”“大”“空”的文章;或者言之无物,不知所云。
2、作文结构混乱,颠三倒四,文体不明。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缺乏语言积累,部分学生病句较多,且行文平淡,无文采。
4、学生人文素养不足,创造性不够,无个性张扬,情感价值观粗浅。
5、学生不会评价,不会修改作文,也无自我修改的意识;鉴别作文能力低下。有鉴于此,我们在保证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以作文评改作为切入点,希望以此找到一条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这种作文教学与评改的现状及时代的要求,结合我校作文评改的现状和我校科研课题《导读导学导思导练——农村初中少教多学课堂范式的研究》,希望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实现作文的“少教多学”,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并全面提高其作文能力。
叶圣陶认为:“作文评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们认为:作文少教多学的根本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主评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内驱力。
通过对作文自主评改的实践,摸索,我对作文评改总结出“三评两改一交流一合辑”的操作模式。
“三评”是指:总评,分评,综评(综合评价);
“二改”是指:自改,互改;
“一交流”是指:至少一次交流;
“一合辑”:编辑成一本合集。
现在具体分述操作方法如下:
“三评”之“总评”
“总评”是指:教师对全班作文作简要的总评,并提出评改要求,告诉学生评改的重点,方向,以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改。
操作方式:(1)展示“作文目标”,明确本次作文要求,让学生迅速进入作文评改状态。(2)教师简要分析、评价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指明其优劣。让学生注意:他们的作文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在评改中加强针对性。
“三评”之“分评”
分评是指学生自己对自己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条评价。本环节关系作文评改的质量和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的提升。分评是要引导学生再次明确本次作文各方面的要求,发现自己作文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学会评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根据“作文目标”和对重点问题(“总评”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对照、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逐条评价自己的作文。操作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照“作文目标”的顺序依次评价。
“作文目标”根据作文重点确定,各条排列的先后顺序,能够反映作文的程序,这就是评改作文应遵循的顺序。评改时按照“作文目标”顺序评改,有利于让学生快速掌握评改的方法,逐步形成评改的能力。一般作文易出现问题几个方面,“立意→选材→条理→详略→语言”这样的顺序去评改。
2.逐条评价。学生很难一次把所有问题都处理好。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方面去评价自己的作文,将各个问题依次击破。例如评价“立意”是否恰当或者有新意时,就暂不管其他方面的问题,等评价完了“立意”后,再评价其他。
3.评价方法由“模仿”到“己用”,完成从模仿到独创。操作步骤如下:
(1)明确评价某一方面的要求。
(2)举例子展示作文评价的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让学生比较评价,并对反面例子(包括“病例文”)进行修改,让学生明确该怎样进行评改、哪些是应该避免出现的错误的修改。对“病文”的评价,需在“作文修改目标”后面打上相应的符号:符合本条要求打“√”,不符合本条要求打“×”,防止“综评”时忘记对本条的评价。
(3)一一对照评价。教师依次指出本次习作中某一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醒学生按照先前列出的问题一一对照,检查自己的作文,指出此方面的优劣,并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修改目标”后面打上相应“√”或者“×”符号。例如评价《也是一种享受》“选材”这一方面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找出自己最精彩的片段进行交流。②回顾课文冰心的《生命》选材的特点;出示一些学生习作中选材成功或不成功的片断及“病文”,让学生比较分析并讨论修改。③教师概括指出学生本次习作中没注意选材的各种表现,如没有在选材上注意“也是享受”,从常理上看该不是享受。提醒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作文,看是选材是否恰当,评价后作上相应的记号。这样,学生就真正知道自己的作文在这一方面做得怎样;如果有问题,也就知道怎样修改了。
“三评”之“综评”
综评就是在分评的基础上,梳理后对作文进行综合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从整体着眼,总结并完善分评,发现未改好写得不足的部分。学习评价作文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其操作方法是:
(1)例文综评演练。指导学生综合评价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在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注意对应“作文评改目标”的顺序,让学生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
(2)综合评价自己的作文。让学生运用综合评价“病文”的方法来修改自己的文章,依据“逐条评价”把对自己作文评价的情况综合起来,作出“综评”;学生综评,教师指点,完善评价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自己作文的得与失,这为后文全面而有重点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打下了基础。
“两改”之“自改”
“自改”就是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操作方法是:指导学生依据“作文修改目标”的顺序,根据前面自己的评价,一一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这部分教师关注重点是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他们以具体指导。
“两改”之“互改”
“互改”就是让学生通过相互评改,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写作和修改兴趣。
具体操作方法是:1.互改。方式:同桌互改,小组互改,自愿互改。
“一交流”(至少一次相互交流)
“一交流”是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在改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或在改完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升兴趣。
学生的作文和修改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辅导,个别交流,使学生人人过关,每人都有收获。教师在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后,对自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要有“师评”指点,并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互改,直到人人有所收获。
“一合辑”是指一次写作,完成一次作文合辑
把作文编辑成集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积累作文,发现写作的闪光点,培养自信心,体验成功,并在编辑优秀作品集的过程中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操作方法是:1.选辑精彩词语、句子和段落(自己作文中和他人作文中的精彩词、句、段)2.精选作文。3.打印上述精彩词句段和作文。4.为每次作文精选的内容编写前言、目录,进行美工。5.装订成册,交流,存档。
(三)小专题研究成效
1.通过本专题的研究,提高了评价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能准确熟练地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2.通过本小专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升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作文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语)让学生评改作文,就是对他们鉴赏,修改能力的肯定,是对其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的观点、建议被采纳表明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信任,课堂民主、和谐,学生少了压抑,其创作力大大增强。学生敢于积极参与,大胆修改,大胆发表意见。我们通过学生的作品及日记可以看出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作文能力自然提高。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积极的思考,思想的碰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改评论别人作文的时候有阅读,有鉴赏、有修改,自然就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3.通过本小专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自评、互批作文,是对作文的鉴赏,又运用了课文鉴赏的方法,评语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高,阅读能力自然就提升了。作文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4.通过本小专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尤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究中,学生评改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改,既要评改文章优劣,又要判断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作文系统化的过程,既检查了作者的写作水平,又检查了评改者的赏析能力,这都要对以前所学知识的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所以每次评改都能激发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个体意识。这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
通过本专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对此专题的研究与总结更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困惑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三评两改一交流一合辑”作文教学的特色。此研究成果可以形成我校作文教学的模式,并为他校做借鉴。
在作文自主评改模式的探讨中,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1)我们的教学中,不知不觉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我们无意中就将课文的美感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对知识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作文教学中,不但要达到了知识和美感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从而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
(2)高考和考核制度最终导致,教师为了分数总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忽视。作文自主评改站在“评”和“改”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原创能力和评改能力。这过程自然就有对作品本身的升华和再创造。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作文与鉴赏能力。
(3)由于现在独生子较多,或者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没注意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我们通过作文评改过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美与不足。评价环节,体现出学生的再认知能力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小专题的研究,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同时让学生自主作文评改及时,学生写作的新鲜感、兴趣都在,能较好地发挥自主评改的作用。
7.通过此小专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并践行新课改理念,开创了作文评改教学的方式。并积累原始研究资料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我们认为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作文教学。互评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课上,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的充分体现。
第四篇:农村初中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
农村初中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名称:农村初中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政策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我国在2001年6月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而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也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现实依据
我校是一所地处丘陵的农村学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家庭。
1、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所限,学生从小到大,只会在老师的要求下学习,而不会主动去学习。学习很被动,学习效率也不高。
2、进入初中过后,由于课程的增多,学习负担更加繁重。加上家庭原因,家长为了生存忙于挣钱,对孩子的饮食起居没有时间照顾,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重视,而他们是一群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缺少约束力和自制力,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听完老师的说教,回到家没有人来约束,这些都导致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差,学习效率也越发低下,厌学情绪越来越重······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长放弃了,我们不能放弃。而要改变这些,就要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从而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增加对学习的兴趣。这都迫使我们老师要在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上动脑筋,下功夫。
3、我们虽然是一所农村初中,但同样面临着周围同类学校的强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社会的必然。教育质量的低下,势必危及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向课堂要效率的“聚焦课程课堂,内涵特色发 1 展”的各种相关活动。这些都促使我们在课堂上寻求改变:改变教师教法,改变学生学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正是顺应这种改变的一种尝试。
4、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学生的预习(自主学习)较少,未做好课前的延伸;上课单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学生的知识达成低;作业统一且量多,分层布置较少;不同层次学生间合作交流意识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严重脱节。因而,在初中阶段,要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做到学、思、疑、问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新路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开展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三)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在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实施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
2、发现教学理论。
发现教学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3、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的探究活动,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
(四)前期研究情况
立足于现代教育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 2 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
即使如此,我国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①对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作系统研究、深入研究得少,对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关系、合作基础环节缺乏明晰的认识;②对各国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国内外教育教学条件差异以及实施条件研究不足;③对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征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尤其在我校,近两年来,通过听不同的课我们发现,我们的教师所组织的新课程教学看似很热闹,仔细观察后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我们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味重视教学的形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率也不是很高;其次,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好学生发言机会较多,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第三,教师没有很好地参与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只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旁观者”;第四,我们的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深入适应新课程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效性。因此,如何转变教师观念,遵循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界定
1、农村初中学生:指在农村初级中学就读的学生。
2、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以自己为主体,独立、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得有兴趣;二是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三是学生会学,有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具体地说,在学习前,学习者有着积极的学习心向,有明确的近期和长远的学习目标;能自己制订出学习规划和详细计划;在学习中能正确应用学习策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能运用所学技能与能力积极进行交际活动;在学习遇到不利情况时能及时进行心态、方法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能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 3 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指有指导地进行小组教学,让学生在一起学习,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化。
4、农村初中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指:教师引导农村初中生主动、自主学习,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在互补中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四、课题的初步认识与实验设想
该课题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根据农村中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分梯度进行探索。同时要突出研究重点,抓住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重点学科进行攻关。具体实施时,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增强教师向会指导、善指导努力的意识;其次,把指导的侧重点放在课内,并做到紧密联系课外。
五、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教学的调控和指导,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帮助广大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研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子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农村初中教学中“自主——互助——展示——反馈”大循环的教学模式,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2、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策略。
3、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与策略。
4、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三)预计突破的重、难点
1、重点: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教学全过程的改革,逐步构建“自 4 主——互助——展示——反馈”大循环的教学模式。
2、难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将研究如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导向作用: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如何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如何使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加力器等。
六、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范围 福洪中学全体师生(二)研究内容
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校利用两年时间,通过课堂中“自主——互助——展示——反馈”大循环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实践和研究,最终形成各学科的“导学案”。
通过创设和谐、民主课堂氛围,搭建“合作学习”的合作探究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不断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1、进行课堂教学中“自主——互助——展示——反馈”大循环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进行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3、进行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4、进行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的实践研究。
七、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2、整体性原则。实验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培养。要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化学、物理等各学科中全面展开。5
3、个体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允许有个性差异的出现,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4、反馈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过程,存在着反馈的机制。对学生来说,反馈能使他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控、修正。对教师来说,反馈可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对教学过程不断做出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效能。
5、科学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八、研究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比较法:实验教师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在实验中期和后期分别和前测的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5)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二)研究措施
1、管理措施
(1)本课题由学校行政领导和科研领导直接组织、协调和管理,不定期邀请 6 市教育局教科研所的专家来校指导,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通过细致分工,确保课题的目标,内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2)本课题的负责人是主研人员,又是学校教科研骨干,参研人员主要是有任教多年的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及学科带头人。他(她)们具有较强的科研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能力,拥有大量的教育科研经验。
(3)学校把该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实施,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4)资源优势:学校具有较充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课程理论及实践的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拥有相当成熟的校园网络平台。(5)制度保证
第一、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例会。
第二、落实 “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管理意见”。
第三、完善校本培训、公开课展示、实验经验交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等制度。
2、研究措施
A、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新型教学流程
严格按照新型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具体要求是:
(1)目标导学、激发思维: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每堂课师生都要明确这堂课学习的三维目标;(2)知识点拨、启迪心智: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完成预习巩固学案(A层学生完成100%,B层学生完成80%,C层学生完成60%),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3)课时反馈、分享成功:
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是小组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展示和点评要有具体分工,点评时有高一层学生点评低一层学生。
②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之后,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教师来解决;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精讲包括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解答疑难问题、多种解题思路、规律性的方法总结等。7 ③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到堂堂清、人人清;(4)拓展延伸、展现能力:按照分层次教学的原则,要提供不同要求的巩固提高题目供学生练习,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更要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5)评价反思 合作提升: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主要是自我总结、小组点评、总结升华。B、改变课堂学习模式,全面落实合作学习
每班分8到15个小组,每组4到6人。每班根据班级情况分组,要求以平时学习成绩为基准,分成A、B、C三个层次,采取好中差搭配,男生和女生搭配。每组同学紧邻而坐。这样,各个班级原来是整齐划
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被动静听的田格式就座形式,在需要讨论时,可以随时改变为面对面、交流互动、组内异质的小组型就座形式。
在小组里实行“人人科代表制”和“分工负责制”,让成绩稍差的学生担任文科科代表,成绩好的同学担任理科科代表或兼两科科代表。小组长一般由小组推选或成绩最好的同学担任,负责组织本小组的讨论、交流合作及本组的秩序;科代表负责本组的问题汇总,并向老师或其他组展示、提问。为避免学生回答问题过于集中,各小组要将各位成员按不同水平进行划分,多鼓励成绩稍差的同学回答。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A教B,B教C。组长是小组学习、纪律的第一责任人,组长和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组规,然后共同遵照执行。让学生责任明确,自我管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小组巡回指导,对各小组的困惑做到了如指掌,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3、改革教案编写模式,强化学案教学 学案分为预习学案、讲授学案和巩固学案。
预习学案要紧扣课标的基本要求,以形成知识网络为基本目标,以画知识树、梳理基础知识为载体,辅助进行以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基础训练。预习学案一般要先周发放,先由学生本人自学,然后小组交流自学心得,讨论自学中遇 8 到的问题。为了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前教师要抽批或全批预习学案,这是上好课的基础。讲授学案主要设计需要学生讨论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需要总结、升华的规律、方法等内容。
巩固学案就是当堂训练的内容,要求限时训练,及时批改反馈。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手、脑等各种器官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九、研究机构:
1、专家顾问组(待定)
2、领导小组 组长:叶家礼 成员: 曾仲福 李云凤 黄正勇 夏先根
3、研究小组 组长:黄正勇
主要研究人员:叶家礼、黄正勇、伍家明、钟德勇、陈莎 成员:全体教师。
十、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2012.3——2012.6)工作目标:
(1)了解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5)对课题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2.7——2013.6)第一阶段:(2012.7——2013.1)9 工作目标:
(1)点上实验: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怎样认识指导与自主之间的关系;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第二阶段:(2013.2——2013.8)工作目标:
(1)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案例及阶段性的实验报告。(2)课题研究中期评估。(3)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2013.9——2013.12)工作目标:(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2)结题汇报活动。收集整理材料,不断改进,汇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十一、预期的改革成效
首先,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方面形成一套指导性较强的理论体系,构建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模式,将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将会有非常大的改变,教师将逐步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他们将普遍改变过去“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学的调控和指导,提升驾御课程教学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再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等等各方面都将大幅度提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10 创造激情,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型,转变学生单
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自身素质自然会有一个飞跃。
第四,课堂教学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一旦这种教学形成模式,一定会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高效精彩。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的火花和灵感。自主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的机会处于“旁听”的现象,为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
十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
3、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经验集。
4、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5、其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和物化成果
6、形成系统的学案成果 青白江区福洪中学校
“初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组 陈莎(执笔)2012年3月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0卷)《论学生的自主学习》 庞维国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 庞维国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评价建议”部分,更是专门强调“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传统作文精批细改的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在我国作为评价手段之一的作文评改,更是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像著名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的形式。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势在必行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初改――字斟句酌
刚开始评改作文,起点不要定太高,首先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投影,其他学生则要分别完成以下任务:阅读者要及时发现文中的错别字,聆听者要分别找出文中的语句不通顺、语法错误以及文章精彩之处,将错别字、语句不通、语法错误进行修正。在赏评别人的作品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带着一双 “发现美的眼睛”,以学习的态度将文章中精彩片段找出来,大家共同欣赏、共同批注,说明该句的精彩之处体现在何处,比如想象力丰富、描写到位或者成语运用十分恰当等等。当然也要发现不足,即对语句不当之处要做讨论,找出修改的方法,使得整篇文章语句通顺、措辞恰当。总之,读是评改的第一步,一切的美丑尽在朗读中现行。
二改――聚焦重点
刚开始进行习作评点,孩 子们都无从下手。因此,我就引导对于后进生,这种帮扶显得更有实效。引导孩子们商议、讨沦评改的方法、标准。从而针对标准进行集体评改,掌握评改的一般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抓住习作中仔在的一两个主要问题,共同来评点,重点突出,分析深入,有助于学到规律性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三改――由扶到放
口头的评说为孩子们撰写评语打下基础,然而,有的孩子口头评说没有问题,一到评语撰写,就出现了表达不清的现象。因为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是一个质的提升。书面表达的意思要求更加紧凑集中,对语言的要求更高,要帮学生过好这个 “坎 ”。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模仿的策略,帮学逐步学会能较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觉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两个词用得特别好,充分写出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心情。”发现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这个地方看不明白,意思表达不清楚。”或者“此处这样写,你觉得合适吗”等,提醒作者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评语撰写的一般方法,尤其是后进生,这种帮扶显得更有实效。
四改――仿出精彩
通过 “仿 ”,学 生能够比较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评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表达方式上的问题。因此,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地引导。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呈现评语-讨论交流一 把握分寸 ”的方式,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评语撰写的艺术。
一、品 “褒”与 “贬”
每一篇作文都?A注了孩子的许多心血。不管交上来的作文写得怎么样,都是付出努力写出来的。他付出心血当然渴望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评点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量用鼓励的、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来评改同学的文章。具体操作如下,我把孩子们的评语展示出来:
1.你的文章中错别字太多了,以后要注意。
2.事情经过写的不够具体,看都看不懂。
3.写景的文章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想像就更好了……
接着,我让小组讨论:如果这些评语是评价你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种说法?全班14个小组,大家讨论的结果几乎一致:都喜欢3号的评语,其他的评语看了心情不爽。于是我引导大家思考:那么,以后我们在写评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通过这种心与心得交流,使使鼓励型、委婉型、商量型、善于发现优点型的评语更深入人心,从而明确了评语撰写的主流方向―先肯定优点后委婉提出建议。
二、品 “理 ”与 “趣 ”
在一段时间里,孩子们能够有板有眼地进行评点,但我觉得理性有余、趣味不足,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同一个意思有很多种表达的方式。在评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能够有个性地表达。用同样的方法,我搜集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评语让孩子们欣赏,孩子们 一边读着这些有趣的评语,一边笑,原来评语也可以写得这么有意思。在欢笑声中,大家懂了:好的评语不仅可以给别人启发和鼓励,还可以写得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创 改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学 生掌握了评语撰写的一些 方法,通 过积淀 ― 模仿 ― 再造,为创 新奠定了基础。放是创的前提,因此,我采用的主要是 “放 ”的策略,让学生自由评点。
孩子们是最有创造力的,在平等自由、思维碰撞的氛围 中,撰写评语的方式也百花齐放:各人边 自由默读边评写: 评的同学和作者本人口头交流,作者 记写评语;小组内,一人朗读、执笔,组员共同评改;评改小组七嘴八舌讨论后 撰写综合性评语等。在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字功底、独到的文字体验、独特的文字形式。
文章是改好的,因为 修改是思维的深加工,是习作者思维和情感发展更紧要的一环。教会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就像是为孩子打开了一扇走进习作殿堂的大门。让他们体悟如何尊重别人,领会如何流畅表达,体验习作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