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这样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阅读与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能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因此,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阅读童话、寓言、故事,阅读儿歌、童谣和古诗。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六年内不少于140万字,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而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是:在阅读活动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背诵一定量的格言警句、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能阅读理解简单的说明书及各种应用文;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和简单的圈点批画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农村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农村孩子的语文能力不是一件易事。可见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小学要重视并大力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学生,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更要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全新的大语文观,尽快掌握现代高效的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这个知识爆炸时代的主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农村小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的需要和挑战。
(三)、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他们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正处于记忆、积累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知识过于狭窄的教材产生强烈的不满,对于瞬息万变的世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欣喜和激动。即便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不仅渴望物质上的富足,更渴求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任何困难也难以阻挡他们强烈的求知心,难以阻挡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占有欲。课外阅读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课题界定
“阅读”是指通过作者的文字符号获取并反映它所表达的信息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
“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学生积极的、自主的。“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是指农村小学教师从高年级学生(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学情出发,给予他们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激发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带有普遍规律的指导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符合农村小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3、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4、通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以点带面,探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5、根据调查,针对实际,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成论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活动论》撰写,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策略。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城市化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实效、有推广价值的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I)围绕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3)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
(4)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阅读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5)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对象 五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高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等;
2、编写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第二篇: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迟宝忠
一、课题的提出
1、课标要求:
《课程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2、我校学生阅读情况
我校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根本达不到上述要求。目前,我校的语文教学处在耗时低效的状态,学生的语文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原因在哪里?学生的阅读量太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因素。学生的阅读量小,除目前小学语文没有完善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一外在因素,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较差和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缺乏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试图从中年级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指导,逐步向高年级过度,通过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提高我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
阅读的概念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指导中年级农村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教给学生课
外阅读的方法策略,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课外阅读,为到高年级的持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3、4年级学生
四、研究目标
1.使小学生初步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2.激发学生阅读的原生性动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3.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欣赏式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能书写读书心得,随感。
4.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模式;
5.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五、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研究。
2、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3、亲子阅读和班级阅读的尝试研究。
4、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5、学校课程调整以适应阅读现状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人文性原则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领域的丰富表现,带着强烈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镜陶情、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研究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注意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参与机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成为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展阅读。
3.创造性原则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阅读教学的先进理念已容纳了创新意思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阅读教学的理论,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教学,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4.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评价不只着限于成果,要注意过程,特别是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研究方法
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其中最典型的有:
1、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2、国内许多学校也开始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设计的课外阅读目标,是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识字量、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来制定的。南昌市珠市小学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内容。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推荐读物、读书方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读书笔记辅导等。
九、成果预期
我们期待“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建立中年级阅读指导课常规。
2、建立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模式。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县市级获奖。
4、学生喜欢阅读,学生阅读面扩大,阅读量增加,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并能将阅读所得运用于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十、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其中有市级骨干教师、市县级优秀论文获奖者、县级教学能手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二)、资料准备
我校有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各一间;建成并开通了校园网;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三)、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学校教科室组织牵头,教学校长主持,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十一、课题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2011、3-2011、7)立项起步,成立课题组,制定计划。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11、7-2012、7)全面开展研究,课外阅读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阶段:(2012、7-2012、10)统计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第三篇:培养农村小学高段学生举手发言能力的研究
《培养农村小学高段学生举手发言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心小学
章振鸿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关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学习的学习态度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致关重要。然而在这几年的高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在五六年级教室里,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室里往往出现一片安静,甚至鸦雀无声,学生们在思考吗?但过了一会儿会发现举手回答问题者廖廖无几,偌大的教室变得严肃庄重。老师若再重复提示,学生们有的会偷偷地你看我,我瞧你,偶尔会有胆大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举手回答。但这也只限于少数优秀的学生。很多时候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频繁举手回答问题,他们思想活跃,论证有序,口齿伶俐,表述流畅,在众学生中表现突出,课堂成了他们的“演练”场。相反,多数学生则在一旁或观望,或听从,或沉默无语,甚至是即便一个很简单的众所周知的问题也不肯举手发言,出现所谓的“冷场”现象,课堂气氛相当低沉,教师对此无可奈何,只好顺其自然。相反在听低段课的时候,却能常常看见这样的情形:孩子们举手发言争先恐后,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就象一片小树林,有的生怕老师看不见、不叫自己,还站起来,甚至跑到讲台前面,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老师!”“我!我!”有的还没等老师把问题说完,就早已迫不及待地把手举了起来,甚至人都半个站了起来,随时做好了被老师叫到的准备,还有的会因为没有抢上而哭鼻子呢!那是什么原因竟然会使学生在升入高年级后在发言上有如此大的转变呢?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增长,大部分的学生会陷入沉默不语的境地呢?如何也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呢?这是作为高段老师非常困惑的难题。
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剖析以上诸多现象的出现,并结合与学生的谈话,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原因:
1、思考了,但自尊心促使不发言。随着学生年龄结构的变化和身体心理的变化,学生的自尊心开始强烈起来。如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题回答错了,可能会引来全体同学的嗤笑,自己的“颜面”何存呢?因此这部分学生宁愿装作沉默不语。
2、学习态度有问题,坐享其成。这部分学生不爱思考,可能会认为“自有人回答,我听听就可以了”,于是也沉默不语。
3、当然也有可能存在诸如智力因素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而默默不语。
4、作为教师,如果你的课堂发言者甚少,也必须要考虑自身的因素。教学的设计,语言的使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等,也都可能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
三、我对此问题的检索综述
在此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国内教育同行们对于学生不爱发言的现象研究的也比较多,也深刻地剖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研究的方法也较多地运用实验研究,课堂观察等方法。例如,有一位江苏的教师在《教师之友》杂志上就发表了一篇关于解决课堂“冷场”现象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发言无需举手”的新尝试,具体操作体现在“四个学会”上,“学会争取”——鼓励学生有机会就争取发言,大胆表述;“学会谦让”——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学会把简单问题的发言权让给其他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学会表达”——通过开展一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班队活动,培养不善于表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终上所述,对于学生发言的研究还是比较多。本课题将采用观察和反思的方法,研究促进高段学生发言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促进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育智慧的提高。
四、我拟采取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及步骤
1、营造联系实际和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虽然农村学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他们有他们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条件:河流、芳草、野花、山村„„农村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思考和质疑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能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能多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有关联的问题,那么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2、多安排独立思考的时间,并能动笔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条措施,对积极思考,却又不肯回答的孩子比较有效。因为他们往往有思维的能力,学习也比较主动,就是缺乏活跃表达的热情。适当地针对高年级学习的特点,增加课堂独立安静思考的时间,让孩子们有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能产生高质量的思维成果后,再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出来,他们会自信许多。并且,因为有了书面的文字记录,孩子发言就更有条理,不会语无伦次,提高了发言质量。
3、多给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开小灶。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多给这些表达能力差的同学一些指点,多给一些潜在的帮助和提示,然后也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也有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并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在课后,可以利用课外辅导的时间,培养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老师先讲一个简短的故事,让他们复述;让他们读一读优美的文章,说说自己的感想。通过这些措施,让他们找到自信,喜欢上课堂的发言。
4、通过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发言。这是一种对各类学生都有效的方法,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比如在教室布置上留出一块奖励园地,对于课堂上发言积极的学生奖赏五角星,到学期末根据星星的多少适当奖励一些奖品;还有发言的次数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以换取一定得分数,并把它加在试卷中。
当然这些方法还只是设想阶段,我会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求证。
五、我拟采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及具体步骤 l、研究方法(1)观察法:本课题研究是一种“基于课堂、为了课堂、在课堂中”的研究,课堂观察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收集有学生发言行为的研究素材。
(2)反思法:是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并依据有关理论来自身课堂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及时撰写出教学个案,指导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行为。
(3)文献法:通过研读文献了解、借鉴有关学生发言行为的理论或实践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用理论来武装实践,用实践来丰富理论。
2、研究的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09.5-2009.8):研究课题完成方案的设计。
(2)、实施阶段(2009.9-2010.7):全面进行研究,完成必要的前期调查和中期研究,初步完成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0.8-2010.9):全面总结,撰写终期成果报告。
六、问题解决的预期效果
1、唤起学生举手发言的激情,提升课堂的效率
学生能以充满自信的态度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使他们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主动去追求真、善、美,并以此形成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成长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反思课堂中出现的教学现象,从而增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发展应对课堂的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促进自身快速成长。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高家店小学林云平
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观测与分析》中的问题,我开始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情景。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交流展示。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知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好作品推荐会等。这些做法,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适当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评比激励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另一个层面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拓展阅读时间
1、每天一刻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等内容,在班上与同学进行口头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籍。
2、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不少于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三)强调阅读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阅读主要是一种感知过程,所以阅读方式本质上是关于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1、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习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篇以后,可以布置学生找这些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和其他名篇名句去读、背;读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来读。如读了《金色的鱼钩》,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文章来读。如要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提前指导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在学习《窃读记》
之后,让学生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
2、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书。
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选好书,首先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其次,要有教育性,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古诗寓言童话科普读物等,第四,要有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要博览群书,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
3、指导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细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2)粗读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3)快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4)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读时做到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只取所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4、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使学生“积蓄丰厚”。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可坚持让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摘录重要的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进行交流。有时还让学生给文字配上插图,更增加了兴趣。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5、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被誉为智慧之源,课外阅读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而且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诚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绝非坦途一道,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需要我们戮力以同心,上下而求索,共同去研究。
2013/7/5
第五篇:指导小学中高段学生写好想象作文的研究[模版]
指导小学中高段学生写好想象作文的研究一、一份调查引发的思考
(一)《新课标》提出“写想象作文”,表现了作文教学理念方面的几点变化:(1)写想象作文可以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2)想象作文强调满足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3)想象作文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强调了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作文能够回归童真。
(一)学生现状
1、学生自身对想象作文的兴趣浓厚
研究前期,我们让学生对写人、叙事、想象三类作文进行了比较,做了调查,2、学生动笔实践中的“无章法”
喜欢并不代表会写。数据显示,而我们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无 论是平时的作文还是考试作文,想象作文完成都没有写人记事类的作文达成好。比如平时完成作文质量较高的同学选择写实作文可能扣分在3分以内,但是在写想象作文时,有可能失分达6分以上,甚至还有写偏题的可能。我们将学生想象作文中凸显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想象脱离实际、没有具体事例、没有明确写作目的。
(二)教师现状:
1、在教学想象作文喜欢一味的讲解方法、读范文、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脱离 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情境创设。
2、应试的心态。一般而言,想象作文仅处理教科书中要求的题目,比起写人记 事的作文对学生要求过少。
二、研究目标
1、教师方面的目标
(1)提高教师教学想象作文的能力(2)总结出教学想象作文方法
2、学生方面的目标
(1)意识方面:让学生懂得写想象作文的意义。
(2)能力方面:懂得怎样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
三、研究思路
(一)梳理课标对小学中高段学生想象作文的要求
(二)调查学生习作现状
(三)课例研究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
(四)在研究中调整和反思
1、教师对课标要求中高段想象作文的把握是否准确
2、教师的想象作文指导方法是否有效
3、学生写想象作文的能力是否提高
四、研究成果
(一)课标对中高段想象作文要求的汇总表
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习作写作的要求: 有根有据(写真实); 有血有肉(写具体); 有声有色(写生动); 有条有理(有逻辑); 有情有意(有中心); 有详有略(有重点); 在语言上,要把话说通,还要把话说好。
2、《新课标》对中、高段想象作文的要求: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要求则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二)总结出想象作文的分类及指导方法:
想象作文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写自己的设想、追求、愿望、梦境的习作,这一类作文往往与科幻结合在一起。还有一类就是深受大家喜爱的童话,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各种动物、植物等赋予了人的生命,有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等,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些有关“真、善、美”等道理;也有的寄予人们美好的愿望等。
写好此类想象作文其实并不难,要把握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也就是说,不管你写哪一类的作文,都离不开生活这个源泉,如果离开了生活,它将成为无泉之水。这就说想象作文并不是漫无边界的胡编乱想,它要符合实际。只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才能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在动手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我为什么写,目的何在,即我们说的文章的中心。中心确立之后,才能围绕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大胆展开想象。这个想象一定要做到奇,即奇特,富有个性,是属于你自己的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3、构思巧妙,内容具体。想象不是写现实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在构思上动些脑筋,写法上新颖,有吸引力,这样才能做到匠心独运。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想象的内容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写时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把故事的经过,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出来,不可只写一些简单、空洞的概念。
4、想象美好,感情真实。想象作文必须要有个“美好”的中心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乱造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写作中我们一定要运用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句对其进行叙述、描写,把语言好好提炼,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我们真实的感情。同时,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活泼或流畅严谨。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三)总结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和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高年级学生应做到“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这说明了学生在作文时既要写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又要写想象中的事物。
1、积累生活体验,培养想象力。
丰富深厚的生活积累,是想象力产生的基础。我们组织学生参与观察、参观、调查、访谈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参观,通过观察、体验、想象,学生就能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了。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学生既能体验到大自然独有的乐趣,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勤于阅读,培养想象力。
我们让学生阅读大量的图书,这样学生的脑海中就有了相应的知识表象。在这种基础上学生的想象才能新颖、独特。
3、创设情境朗读,培养想象力
如《草原》在朗读课文之前,老师先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草
原?”同学们说想去后,老师接着说: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坐上火车,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玩。同学们听到后坐得稳稳的。接着教师就配上音乐朗读,读后就问:“同学们到了草原看到了什么?”由于创设了朗读情境,同学们好象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一群群羊儿涌出圈门,在草原上吃草,一群群马儿在草原上奔跑。”有的说:“我听到了响亮的鞭声。”有的说:“我在草原上打滚,玩累了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上飘着白云,多美呀!”??
4、续讲故事,延伸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结尾往往令小读者们感到意犹未尽,余味很浓,当学生学完之后,即使老师不作要求,学生也自然会浮想联翩,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想象的契机,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凡卡》一文,孩子们非常关注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大家积极思考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或写出来,为故事续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续讲故事是学生依据课文原文通过想象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充分的展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5、仿写、改写,创新想象力
小学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如《太阳的话》,学完了课文后,让学生想一想太阳可能还会说些什么,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下来。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亮后,就在想象的世界里漫游了。教师要善于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
6、利用空白,拓展想象力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开展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穷人》一课,渔夫在知道了西蒙的遭遇后,内心的斗争没有写出来,只是通过“皱着眉头、严肃、忧虑”等词表现了他的神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便抓住了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渔夫的心理活动。像这样的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
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两大“法”
1、联想法
要想提高想象力水平,就得学会运用联想的方法。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近的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若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联想的本领,我们就要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启发他们由痛苦联想到快乐,由失败联想到成功,由损失联想到收获,由古代的风流人物联想到今天的建功立业者??这样的思维跨越度大,但难度并不大,经常这样思考问题,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敏,心胸会变得更加开阔。他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探求的眼光。他不会放弃从眼前掠过的一只飞蛾,不放弃课堂上粉笔灰的飞扬,不会放弃眼前的一草一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尝试了联想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对下面“水”的描写展开联想:水汹涌奔泻而来,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水迂回流动,如??
(2)、体会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
a.桥、路灯 b.莲花、梅花 c.朝阳、夕阳 d.圆
(3)、运用联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示例:鲜花总是会凋谢的,塑料花却地久天长,聪明的商家把鲜花做成干花,做成半凋败状,真是巧夺天工。生命与凋谢同存,你的看法?
2、设想法
设想,它是无限制的,可以以把自己货物想象成某人或物,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真所谓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意思。设想训练,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
(1)、假想训练
a、马良神笔的故事大家众周知,请以“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为题,写一篇想象类作文,可以编故事。
b、围绕“人间到处有真情”内容,请同学们设想: 假如我是一位医生。假如我是一位名医。假如我是一个歌唱家。
c、要求学生作出如下设想: 假如你是一个双目失明者。
假如你是一个孤儿。
(2)、推想训练
a、.推测具具有以下性情的人物形象:谦虚、后悔、愤怒、痛苦
b、按提供的场合,展开推想当时心理活动:
妈妈生病,爸爸不再家时。
受到批评,你感到委屈时。
被别人不小心碰撞时。
(3)、幻想训练
幻想是以非现实为载体,对未来的思考、向往和预见。需明确,幻想是建立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切忌随意空想。训练内容如下:
a、运用变形手法,展开大胆想象
我是蚂蚁城市中的一个普通市民。
我是一个将要被污染的水害死的小鱼。
我是在空中艰于呼吸的鸟儿。
b、大胆虚构,穿越时空,突破现实
孔乙己重现咸亨酒店。
阿q又来了。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丽的玉不是凭空产生的,来自他山之石。无论联想、设想、还是幻想,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们对自己已知生活的创造性认识。有效地展开联想、设想、幻想,是提高学生想象力水平的有力途径和方法。习惯乃成功之母。要能使学生能训练联想、设想、幻想成为一种习惯,就得在平常的作文放手去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挥想象,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就在作文训练中培养起来。
五、研究成效
1、教师的变化
意识上:让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并不是简单的“应试”,而是教会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能力上:总结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力的合理方法和有效手段,从而提高关于想象作文教学的质量。
2、学生的变化
意识上:我们的研究,让学生知道了想象作文的“想象”是建立在真实的生
活基础上,并非天马行空的异想天开。
能力上:(1)知道了想象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来进行合理的想象;
(2)懂得了根据想象作文的题目分析出想象的依据和要表达的内容;
六、课题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思考
困难:
1、学生毕竟存在个体差异,不是每个孩子都这么热爱习作,研究下来,仍然有学生对作文任何作文都不感兴趣,还是有小部分学生提笔写不出任何东西的情况,更别谈展开合理的想象了。
2、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不够。我们的组长和组员都是一线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学校的工作是方方面面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落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觉得精力不够,经常觉得没有科研的动力和热情。
思考:能够写好想象作文,是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的一个体现,但是我们知道丰富的想象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广博的见识能让学生有自信有创新力。但是我们这个学校的孩子生活方式较为单一,基本就是学校和家里。家长由于务工的劳累疏于对孩子的陪伴和培养,让孩子的生活特别简单。所以,尽管老师给了很多的方法,但是能获得最好成效的学生也是家庭教育做在前面的群体。所以,我们在改变孩子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把我们的意识传递给家庭,让家长与我们联动起来,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这对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和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明白,教学生写好想想作文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让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会想象的基础上有创新意识。所以,我们在研究的道路上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希望能通过这一个点,激发孩子精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