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设立“见死(危)不救”罪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浅谈设立“见死(危)不救”罪
陈少江
何为见死不救?眼见他人陷入险境,自己有责任救助并有能力救助而袖手旁观,这就是所谓的“见死不救”。
我们先来看几个典型的案例:
(1)今年11月12日晚11时30分,海南东线高速路122公里处发生一起车祸:海南某公司的韩某被大货车挤压到护栏上两个多小时,万宁市人民医院的120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后仅仅是摸黑简单地察看了一下情况,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救援措施就返回急救车上了,韩某因失血过多,两小时后死亡。
(2)某个夜晚,一位名叫吉诺维斯的年轻妇女在纽约市一所公寓楼下的便道上被残酷地杀害了。整个凶杀过程持续了30分钟,楼内住户至少有38人听到了惨叫声,有人甚至目睹凶手用刀刺她。令人震惊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她,甚至没有一个人在惨案结束前报警!
(3)2004年5月19日下午,该县某村80余名群众去县政府上访,在县政府二楼被四五名工作人员阻止发生拥挤,16岁的少年陶汉武意外跌倒昏迷。“当时大家向县政府工作人员请求,让他们用手机给120打个电话叫救护车来,结果对方回答说‘没手机’。大家又请求借用一下政府的固定电话叫救护车,他们却说‘电话不好使’。孩子的父亲陶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金财急得给在场的政府工作人员跪下,哀求他们帮忙叫救护车。结果,没有一个人理会或者吱声”。终于,耽搁半小时后,陶汉武经抢救无效死亡。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的人们如此冷漠?事实上,见死不救或见危不助并非中国的特产,在国外也时有发生。“见死不救”是我们这个时代多次被提起的严峻话题,它具有着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如何解决这种耻辱性的“见死不救”为标志的时代道德困境,诉诸法律,还是重建道德?人们面对道德失范,往往会想起法律的武器。见死不救是否违法?这是个讨论已久的问题了。
“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伦理,每一个人都应自觉遵守。保护公民生命是国家的法定责任,我国在部分法律法规中对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的“见危”事项也有相关规定和处罚措施。比如:
《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第三十七条就明确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最高人民检察院2004年8月10日公布《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条例明确规定,检察人员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深圳经济特区急救医疗条例(征求意见稿)》2004年9月出台,条例规定:如果拒绝收治急、危、重伤病员而延误急、危、重伤病员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医疗机构除要限期整改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国家的有关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见死不救”的严重恶化,但是光靠罚款能否杜绝医疗机构“见死不救”?早在2001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即有32名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刑法增加新罪名:“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
“见死不救”和“见死不救”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造成的社会影响相当恶劣,在有些国家早已有此类立法。有的法律学者建议规定:公民对于国家公共利益与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受危害时,负有救助义务;对于“见死不救”的行为,可以按其社会危害性及责任人当时的主客观条件,追究其刑事责任。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倪正茂和一些政协委员也曾提出建议———设立“见死不救罪”,并同时制定“见义勇为奖励法”。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见死不救”事件屡屡发生一再表明,这一社会问题,仅仅靠道德的约束和有限的法律责任是远远不够的,惟有施以全面的法律手段,方能惩治这种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质的冷漠和怠责行为。“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正是国家的法定责任之一,所以国家权力介入“见死不救”实质上是一种“归位”。是否应该追究所有“见死不救”者的法律责任呢?如果只是一般路人,应当或者能够去追究其法律责任吗?见到有人自杀而未施救者有时不止一两人,难道能将他们都以“见死不救罪”判个几年吗?又如何来判定哪些人看到或没看到呢?也就是说,泛泛设立“见死不救罪”没有可操作性。
设立“见死不救罪”法律追究责任的对象应被圈定在特定人群范畴内,即特殊主体。这里所谓的特定人员,应该包括国家机关、公益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其他负有特定救助义务的工作人员,以及与面临生命威胁者有特定关系的人,如:在场的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等,对于与面临生命威胁者没有特定关系和不负有特定义务的人不宜列入该罪的主体范围。在主体比渎职罪更加宽广,从而加大了对面临危险者的保护力度。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义务人能够预见可能发生的后果而仍不履行义务即构成主观上的故意。
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义务主体的不作为或不积极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行为的法律义务,并且有能力履行义务而行为人拒不履行义务或者不积极履行义务,以至造成危害的行为。义务人无论是在执行职务还是在日常工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生活中遇有需要帮助的面临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而不积极进行救助的行为。在此,还应区分职业上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员在履行义务时的不积极、不认真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则与渎职罪、医疗事故罪的竟合;而与面临危险者有特定关系的人员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导致后果发生的话,则也构成此罪。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刑法所保护的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在认定“见死不救”或“见危不助”罪应注意在客观方面的积极与否应认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由于各义务人的知识水平,能力都有所不同,在自己不能救助的情况下,向他人求助也应认为是积极履行义务。量罪依据,可以参考造成事情后果的轻重、事情发生时当事人的处置态度等等。
好了,“见危不救罪”建立起来了。通过立法手段规定了行为人的义务;义务确定了,权利呢?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既然确定了行为人义务,就必须保障义务人的权利。那么,由谁来保障呢?公务员因履行义务所产生的费用由谁承担?医院因为救助所产生的费用谁承担?由受益人承担?那么如果受益人无能力承担呢?该费用的风险由谁承担?义务人吗?既履行义务又承担风险,这样公平吗?在我看来,没有比由公共财政来承担此风险更恰当的主体了!费用的风险由公共财政来承担,通过改革建立一个与公共财政政策相适应的履行义务者救济体制。这才是彻底维护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权的希望所在!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2004年8月10日公布《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深圳经济特区急救医疗条例(征求意见稿)》
《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5日第十三版)
《江南时报》(2004年09月21日 第四版)
第二篇:关于不作死就不会死演讲稿
关于不作死就不会死演讲稿
No zuo and you will never die演讲稿
“No zuo and you will never die”顾名思义就是“你如果不作的话你就永远不会死”,这是一句很经典的话同样它也是很适用于微电影主人公的一句话,从这部微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在大赛失利之后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了万丈深渊,万念俱灰,直到他找到了一种逃避的方法——成为一个盲人钢琴调音师,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他觉得他通过这个身份得到了很多的好处,例如:更高的小费、更棒的待遇、更好的态度等等,他甚至以这个身份为荣,自以为是的捉弄服务生以及老太太。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他最终因为这个身份令自己陷入了危机之中。
说到底,这部微电影告诉我们,生活不能因失去信仰就寄望于伪装,而自作聪明其实是另一种自寻短见。就像这个主人公,他完全有能力一拳打倒老太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接着自作,“聪明”的寄希望于自己的伪装无懈可击,还做得极其到位,在装的时候还不时地鼓励自己“你完全可以获得奥斯卡奖了”.他在伪装之中、在自作聪明之中已经忘记了他自己是谁。
其实不光是微电影的主人公,还有许多人都是这样,例如:三国时期的蒋干,装作自己是来看自己的老同学周瑜,觉得自己能瞒过周瑜获取情报,结果呢?被周瑜玩弄的把假书信带回去给了曹操,曹操看到了假书信把最熟水性的蔡瑁、张允给杀了,帮周瑜除去了心头大患,而他自己还在一边自以为是,曹操在反应过来之后气的牙根发痒,估计心里想“好你个蒋干,无间道玩的不错~”.这就是自作聪明,结果搬起石头来砸了自己的脚。然后我们所熟知的阿Q,他在生活中是弱者但他总喜欢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比如“我不是打不过他,只是我懒得去打他”然而并没有看到他打得过谁、“你别惹我,我一般不生气,我生起气来不是人”然而却从未看他生过气,“你骂我,我就不还嘴,等你口水说完了,渴死你”然而他却从来是被骂,别人并没有被渴死。他没有真的壮大自己,而是选择一种自作聪明的方式来逃避生活,最终还是落得个被枪毙的下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何尝又不是个自作聪明的人,平时像个老大一样指指点点,风光无限,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再来看看我们亲爱的中国国足,一年逛两次,预选赛出局,每次都有借口,草皮太软啊、草皮太硬啊、草皮不软不硬啊、对手太强踢不过、对手太弱轻敌了、对手不强不弱导致想赢怕输的心理占了上风啊,等等等等。每次都能自作聪明,强行甩锅哦,但是到头来还不是自己实力不济拿不出好成绩,导致球迷对国足丧失了最起码的信任,开始还会骂两句,到后来哦,连骂都懒得骂了。“哦,国足又有比赛了。”“输了吧。”“输了。”“习惯了。习惯了。”,这就是逃避现实的自作聪明而引发的不良后果;很抱歉我又在这黑了国足,人家为了找到合适的借口也是很努力的了。相反我们来看看中国男篮,知耻而后勇,在上届亚锦赛丢掉冠军后,深刻反思,今年卷土重来重夺冠军,重返亚洲之巅,让所有球迷重新承认了男篮。这就是区别。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北宋大词人苏东坡所作的《洗儿诗》。他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太过于聪明,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愚钝一些为好。
人生在世,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去自作聪明,到头来终究自取灭亡,还是那句话“no zuo and you will never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谢谢。
[关于不作死就不会死演讲稿]
第三篇: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3歌生字。
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
教学准备: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填空导入,激发情感。
(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
宁死()()视死()()
死而()()死得()()
(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
(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
(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3.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
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何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
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到图书馆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
第四篇:读《死也不倒下》有感
六(3)班梁韵琳33号
读完《死也不倒下》这篇文章,我心里十分佩服吉鸿昌,因为他那死也不倒下的精神,让人那一从脑海中抹去。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吉鸿昌,为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工作。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十分恨他,将他捉了起来,就这样吉鸿昌从天津被解到北平,一下车,敌人就给了份电报给他看,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他想吓唬她,让他投降。吉鸿昌最终没有投降,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文章中有几个句子让我留下深刻印象“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的举起枪。吉鸿昌瞪着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因为这句话体现出了吉鸿昌忠心为国、为人民、为党和憎恨敌人的精神。即使在牺牲之前,还是睁大眼睛怒视敌人,高呼口号。如果换了是我,我也许不会像吉鸿昌那样,因为我没有像他那样面对强大的敌人临危不惧、面对他们知难而进的精神。所以,这几个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吉鴻祥一样的人,例如: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会逃离,而是知难而进,绞尽脑汁知道把它弄懂为止。还有的同学在我们一年级的时候,上体育课时,跑步一不小心摔跤了,不是坐在地上哭泣等别人来扶,而是勇敢的爬起来。我之所以敬佩吉鸿昌和有着吉鸿昌精神的人,是因为我就不能向他们那样有着知难而退的精神。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医院打针,即使是这样的小痛我也忍受不了,每次去,我都会哇哇大哭,更别说像吉鸿昌那样忠心为党为人民而献出生命了。
我和他简直就是天然之别,我可要向身边的同学和吉鸿昌学习了。
第五篇:见佛不拜成语
【成语】:见佛不拜
【拼音】:jiàn fó bù bài
【简拼】:jfbb
【解释】:看见佛像,却不上前叩拜。比喻自有主张。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有云,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有僧问曰:‘既见佛,为甚不拜?’曰:‘家无二主。’”
【示例】:六十余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三
【顺接】:拜倒辕门 拜将封侯 拜恩私室 拜手稽首 拜把兄弟 拜洛受图 拜相封侯 拜衮之岁
【顺接】:长揖不拜 顶礼膜拜 顿首再拜 焚香礼拜 焚香膜拜 个人崇拜 见佛不拜 瞰亡往拜
【逆接】:兵戎相见 不少概见 层出叠见 层出迭见 掣襟肘见 刍荛之见 独出己见 独得之见
【逆接】:见世生苗 见义勇为 见义勇发 见义勇爲 见义当为 见义必为 见义必爲 见义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