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管理规范-汽车租赁管理部分(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08:4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路运输管理规范-汽车租赁管理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路运输管理规范-汽车租赁管理部分》。

第一篇:道路运输管理规范-汽车租赁管理部分

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

(汽车租赁管理部分)

修订稿V2.0

出租汽车、城市轨道、汽车租赁修订组

二〇一二年七月

第一节 汽车租赁经营许可

一、汽车租赁经营许可事项及实施主体

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汽车租赁经营许可。

二、汽车租赁经营许可条件

申请从事经营汽车租赁业务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和停车场地;

(二)自有达到一级技术等级车辆不少于50辆,车辆行驶证件齐全有效,其中客车应当为9座及以下小型客车;

(三)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汽车租赁经营许可办理程序

(一)要求提供的申请材料

申请从事汽车租赁经营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以下材料:

1.《汽车租赁经营申请表》; 2.企业章程文本;

3.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5.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客车数量、车辆类型、品牌型号);若拟投入车辆属于已购置或者现有的,应提供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报告及其复印件;

6.己聘用或者拟聘用管理人员情况表; 7.经营场所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8.与车辆数相适应的停车场地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二)申请材料形式审查及处置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进行以下审核: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要求申请人当场补全或者更正,当场不能补全或者更正的,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注明日期且加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专用印章的《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2.申请材料齐全有效的,应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3.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权范围的,应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现场审查

对已受理的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人从事汽车租赁经营的有关条件和所提供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实地查验。

(四)许可决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汽车租赁经营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汽车租赁经营申请,作出准予许可决定,2 出具《汽车租赁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明确许可事项。许可事项为经营范围、车辆数量及要求。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或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租赁车辆过剩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向申请人出具《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五)《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发放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被许可人颁发《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并在《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上明确许可事项。

(六)配发《道路运输证》

汽车租赁经营者按照承诺书的要求投入车辆,符合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为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

(七)督促履行投入车辆承诺

1.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对被许可人已购置或者现有的车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配发《道路运输证》。

2.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督促汽车租赁经营者履行拟投入车辆承诺,汽车租赁企业应当在取得《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之日起180日内按照拟投入车辆承诺书的要求,投入租赁车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汽车租赁经营者提交的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报告及其复印件等材料,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对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配发《道路运输证》。3.汽车租赁经营者超过180日不按拟投入车辆承诺书要求投入租赁车辆的,视为自动终止经营,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注销其经营许可,并收回《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及已配发的《道路运输证》。

四、汽车租赁经营许可事项变更备案

(一)备案办理程序

汽车租赁经营者变更法定代表人、名称、经营地址等许可事项,以及两个及以上汽车租赁经营者兼并、重组的应当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要求备案申请人提供备案材料,并对提供的材料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出具备案证明。变更相关许可事项重新换发《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并收回原证件。

(二)要求备案申请人提供的备案材料 1.法定代表人变更备案材料(1)变更申请书;

(2)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报告(包括董事会决议、上级单位任免决定等);

(3)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4)《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2.名称变更备案材料(1)变更申请书;(2)企业名称(变更)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3)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4)所有车辆《道路运输证》;(5)《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3.经营地址变更备案材料(1)变更申请书;

(2)需变更的经营场所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3)变更后与车辆数相适应的停车场地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4)《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4.汽车租赁经营者兼并、重组备案材料(1)兼并、重组备案申请书;

(2)产权交易或股权变更证明材料复印件;(3)兼并、重组后的企业章程文本;(4)兼并、重组后的企业管理人员情况表;(5)兼并、重组后的企业车辆清册;

(6)兼并、重组后的企业经营场所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7)兼并、重组后的与车辆数相适应的停车场地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8)兼并、重组后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文本;(9)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10)原《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

五、注销汽车租赁经营许可

(一)注销办理程序

汽车租赁经营者注销汽车租赁经营许可的,应当在30日内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注销申请,并按要求提交材料,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对经营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注销,并收回原证件。

(二)要求提供的材料 1.注销申请书;

2.所有车辆《道路运输证》正副本; 3.《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第二节 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备案管理

一、汽车租赁企业异地设立分支机构

(一)自有租赁车辆1000辆以上的汽车租赁经营者,在异地设置分支机构的,应当到设立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二)自有租赁车辆1000辆以下的汽车租赁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向设立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汽车租赁经营许可办理。

二、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备案材料

自有租赁车辆1000辆以上的汽车租赁经营者,向异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设置分支机构备案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要求该汽车租赁经营者提供以下材料:

(一)汽车租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报告;

(二)上级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三)1000辆以上自有租赁车辆清册及证明(包括《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复印件);

(四)分支机构设立地的经营场所和停车场地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五)分支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六)分支机构己聘用或者拟聘用管理人员情况表。

三、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备案办理程序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自接到汽车租赁经营者设立分支机构备案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向该汽车租赁经营者原许可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实。

(二)经核实,申请人所提供的备案材料属实,且符合从事汽车租赁经营活动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进行备案,出具备案证明,向汽车租赁企业分支机构核发《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副本。函告汽车租赁企业原许可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三)经备案的分支机构需在设立地购置租赁车辆的,原备案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按照租赁车辆管理规范配发《道路运输证》。

四、其他规定

省级人民政府已制定区域机动车总量控制相关规定,实施租赁车辆数量调控措施的,设立分支机构备案管理规范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节 租赁车辆管理

一、租赁车辆技术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督促汽车租赁经营者建立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2001)等有关技术标准和汽车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租赁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租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二、租赁车辆异动

(一)新增租赁车辆 1.办理流程

(1)汽车租赁经营者需新增租赁车辆的,应到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材料。

(2)道路运输机构应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决定,并配发《道路运输证》。

(3)对不符合条件或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租赁车辆过剩的,作出不准予决定,并说明理由。

2.要求提供的材料(1)新增租赁车辆申请报告(2)机动车行驶证及其复印件;

(3)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报告及其复印件。3.其他规定

省级人民政府已制定区域机动车总量控制相关规定,实施租赁车辆数量调控措施的,新增租赁车办理规定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二)更新租赁车辆 1.办理流程

(1)汽车租赁经营者更新租赁车辆的,应在车辆更新后的10日内到原许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道路运输证》换证事项,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2)道路运输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决定,收回原《租赁车辆营运证》,换发《道路运输证》。

(3)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准予决定,并说明理由。2.要求提供的材料(1)更新租赁车辆申请报告(2)机动车行驶证及其复印件;

(3)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报告及其复印件;(4)原《道路运输证》。

(三)租赁车辆过户 1.办理流程

(1)两个及以上汽车租赁经营者兼并、重组已在公安机关办理车辆过户的,已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申领《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的,应在10日内到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变更《道路运输证》相关事项。

(2)道路运输机构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10 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决定,收回原《道路运输证》,换发《道路运输证》。

(3)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准予决定,并说明理由。2.要求提供的材料(1)租赁车辆过户申请报告

(2)《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3)需过户的租赁车辆清册、行驶证复印件及原《道路运输证》正副本。

三、租赁车辆档案管理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督促汽车租赁经营者建立租赁车辆技术档案。

(二)租赁车辆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车辆基本情况,包括机动车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复印件及车辆照片、车辆投保证明;

2.主要部件更换情况;

3.修理和维护保养记录(含出厂合格证); 4.技术等级评定记录; 5.车辆变更记录; 6.行驶里程记录; 7.交通事故记录; 8.其他按规定要求归档的资料。第四节 汽车租赁经营管理

一、汽车租赁市场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汽车租赁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规范经营行为。

(一)依法查处违反汽车租赁经营许可的行为。

(二)依法查处违反汽车租赁经营规范的行为。

(三)依法查处违反租赁车辆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汽车租赁门店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督促汽车租赁经营者按照规范设置门店,并加强日常管理。

汽车租赁门店设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汽车租赁门店应符合GB9672的规定。

(二)汽车租赁门店应有明显标识。

(三)汽车租赁门店内应公示服务项目、价目、租车手续、服务承诺和监督投诉等内容。

(四)车辆交接区域至少具备1个停车位面积。

三、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

(一)质量信誉考核时间

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每年度应当对汽车租赁企业实行质量信誉考核,考核周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1 2月31日,考核工作应当在考核周期次年的3月至6月进行。

(二)质量信誉考核程序 1.质量信誉考核资料的申报

汽车租赁企业应当在每年的3月底前对本企业上年度的质量信誉情况进行总结。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要求汽车租赁企业如实提供下列资料: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分公司名称、注册地,上年度末企业在册的营运客车数量等;

(2)安全生产情况,包括交通责任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及后果、事故责任认定书等;

(3)违法行为情况,包括违章记录次数等;

(4)服务质量情况,包括客户及其他相关人投诉,媒体曝光、核查处理和整改等情况;

(5)完成政府指令性供车任务的情况;(6)发生不稳定事件的情况;

(7)租赁车辆安装、使用GPS和行车记录仪等设备的情况;(8)企业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的情况。

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汽车租赁企业,在提交材料时应当提供分支机构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出具的分支机构司质量信誉情况。许可或备案分支机构的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所出具的分支机构质量信誉确定结果负责。

2.质量信誉考核初评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核对有关管理档案、现场查验等方式,对汽车租赁企业提供的材料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对照质量信誉考核标准及计分办法进行考核评分,提出初评结论。

3.公示及评定

(1)初评结束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各指标考核情况和所得分数、初评结果书面通知被考核汽车租赁企业,并在当地媒体或本机构网站上进行为期10日的公示。

(2)被考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间向作出公示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书面申诉或举报。

(3)公示结束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诉和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核实的情况对企业的质量信誉等级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论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4.公告

(1)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进行核查后,于6月30日前在本机构网站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网站上公布上一年度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

(2)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分别用AAA级、AA级、A级和B级表示。

四、汽车租赁经营者业户档案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作出许可决定后,应当建立汽车租赁业户管理档案。业户档案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汽车租赁经营申请表》;

(二)企业章程文本;

(三)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14 和委托书;

(四)《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五)《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七)已购置或现有车辆的数量、车辆类型、品牌型号明细表;

(八)已购置或现有车辆的机动车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复印件;

(九)己聘用或者拟聘用管理人员情况表;

(十)需补全或更正许可申请材料的,存档《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

(十一)《交通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十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许可材料审核意见;

(十三)《汽车租赁行政许可决定书》;

(十四)行政许可文书(证件)送达回证;

(十五)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资料;

(十六)许可变更备案、终止经营资料、行政许可的其他流程文书;

(十七)其他存档材料。

第二篇:道路运输管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分

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

修订稿V2.0

出租汽车、城市轨道、汽车租赁方向修订组

二〇一二年七月第一节 建设与运营衔接监管工作规范

一、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前期规划、可研、初步设计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开展新线运营安全评估。

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依法办理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档案和相关资料,对设施设备进行调试和安全测试,并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3个月。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试运行合格后,由省级道路运输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机构提出试运营基本条件的评审申请,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合格并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开通试运营。

三、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验证。试运营期限不得少于1年。

试运营期满,运营单位应当在投入正式运营30日前书面告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正式运营基本条件的评审。评审包括试运营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遗留问题完成情况、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配备完善情况。评审合格后转入正式运营。

第二节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一、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组织监督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日常运营组织的监督与管理。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根据交通路网运营的要求制定运营组织方案,并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备。运营组织方案应包括行车组织方案、工程车运输组织方案、行车设备维修施工组织方案、乘务组织方案、客运组织方案、票务组织方案、维修组织方案、车辆组织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二)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结合轨道交通线路设备等特点,按照运营组织方案相关组织要求,建立健全各专业的运作手册和实施保障细则,确保各项运营组织工作顺利进行。

(三)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严格按照运营组织方案组织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做好轨道交通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营运里程、营运班次、营运收入、营运成本等运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定期将运营情况报行业管理部门。

二、轨道交通运营事项调整的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调整营运计划、采取临时客流管制措施等事项进行监督管理。

(一)监督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根据轨道交通路网运营的要求、客流量变化等情况调整列车营运计划,保障安全稳妥疏运客流。

(二)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在采取调整营运计划,如延长或者缩短营运时间、增加或者减少上线列车数、临时封闭车站等措施时提前报行业管理部门,并根据营运计划调整情况,结合行业管理要求报备或批准后予以实施。

(三)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调整运营事项的工作情况。当地铁运营发生突发事件(故障、安全类事件)或遇突发大客流,轨道交通经营单位需要采取封闭车站、延长或缩短运营时间措施时应提前报行业管理部门,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引导工作。

三、轨道交通大型活动、节假日等大客流运输保障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对大客流运输时的保障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客流量变化等情况调整营运计划,形成常态化应对突发客流的工作机制。

(二)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时的运输组织方案,包括人员保障、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设备保障、安全措施等方面内容,并报行业管理部门。

(三)监督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指定的运输组织方案落实大客流应对措施,掌握运输保障实施情况,对轨道交运输保障过程中出现涉及其他交通方式、单位的问题做好统筹协调。

(四)组织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做好大客流运输保障工作总结、整改、完善工作。

第三节 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督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以排查安全隐患、保障轨道交通运输安全为中心内容,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开展实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安全监督检查。

一、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制度管理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指导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人员配备和责任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设立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安全运营生产管理工作。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各级安全监管责任应明确落实到人。经营单位的4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具备与运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2.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具体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从业人员招聘及持证上岗制度,车辆、轨道、桥隧、供电、信号、通信、消防、防灾、报警、监控等设施设备维护、检测、检查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风险防范,事故处理制度和预案,事故统计与报告制度,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及相应的记录、档案或台帐。

3.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经营单位应当对各级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运营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基本要求

(1)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时,应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政策及工作要求。(2)实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应做到人员到位、任务明确,并做好检查的后续跟踪工作。

(3)监督检查工作不得影响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4)监督检查可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方式进行。2.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情况报行业管理部门。

(2)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组织进行记录、整改并跟进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3)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各类运营生产隐患进行排查,统计隐患情况,制定隐患监控、治理措施,并严格落实。

二、轨道交通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有关规定组织或配合做好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运营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整改、责任追究及后续处理等相关工作。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制定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备案制度落实相关事故处理措施。城市轨道交通发生运营安全事故后,经营单位6 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二)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处置,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三)监督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主动积极配合政府安全管理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实施调查工作。

(四)监督事故发生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施,按照轨道交通行业主管安全生产部门的批复,处理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

三、应急管理

(一)运营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要按照“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负其责、有效应对”的原则进行。

(二)运营单位应针对地铁运营线路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类型,以及各种异常原因所造成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三)运营单位要针对不同事故组织进行应急抢险演练,对于可能发生概率相对高的突发事件,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抢险演练,对可能发生概率相对低的突发事件,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抢险演练。应急抢险演练要包括制定计划、演练准备、现场演练、演练总结、效果考核等步骤。应急抢险演练要有详细的过程记录,记录可以采取文字、照片、录像等形式,并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

(四)运营单位应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在管辖线路内合理布置应急抢修点,定期组织演练。

(五)发生突发事件后,运营单位应及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线路,及时向乘客通告有关信息,并迅速按规定上报政府应急机构、主管部门。

(六)运营单位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应急信息的发布、交通管制、医疗卫生救助、社会力量参与抢险等工作。

四、对引导乘客行为的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加强宣传,引导乘客安全乘车,防止乘客妨碍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细化乘客安全乘车细则,禁止危害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行为,并将具体情况报行业管理部门。

(二)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制定维护车站内秩序的相关细则,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及时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对劝阻、制止无效的,报告公安机关处置;

(三)监督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采取措施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和放射性、腐蚀性的危险品乘车。

五、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安全运营的行为进行检查,建立举报和协调处理机制。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在以下范围设置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 1.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50米内;

2.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30米内;

3.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10米内。

(二)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在不停运的情况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并报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三)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安全运营的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并协调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问题。

六、轨道交通安全监管档案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管情况的档案资料库。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人员配备等。

(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相关资料。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检查记录等。

(三)安全生产事故相关资料。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整改、责任追究及后续处理等相关资料。

(四)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引导乘客行为、控制保护区安全管理相关资料。

(五)其他需存档的资料。

第四节 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监督管理

一、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行业服务规范、服务监管体系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规10 范,并制定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服务规范的要求,安全、及时、舒适运送乘客。

(二)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特许经营协议,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则、服务流程、服务设施技术标准和设施保养维护办法并报行业管理部门备案,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安全运营。

(三)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属地要求,制定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规范各类标志标识等。包括车站出入口、楼梯、通道、站厅、站台等服务场所;地铁列车、售检票设备、导乘服务指引设施、服务查询设施、照明、环控及防灾报警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

(四)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包括提供票价、列车到达、列车间隔、首末班车时间、换乘车站、以及安全提示等信息;提供相关的问询、查询服务;非正常情况或设施设备故障影响正常运营时,及时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手段对乘客进行告知等。

(五)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制订轨道交通乘客乘车守则,并要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将乘客乘车守则在车站站厅和出入口的显眼位置张贴,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乘客乘车守则加强对乘客乘车管理,以维护轨道交通的乘车秩序,营造安全、舒适、文明的乘坐环境。

二、监督检查轨道交通运营服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服务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评估,落实服务监督职责。

(一)制定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估办法,定期开展乘客满意度等指标测评,对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服务质量做出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服务设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求安全、消防、疏散等各类指引导向标志醒目,保持车站、车厢整洁,出入口、通道畅通,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

(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运营和服务设施开展定期检查,及时维护、更新,保持售票、检票、扶梯、车辆、通风、照明等设备完好,确保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状态。

(四)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内部服务监督制度,并将服务监督情况纳入日常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

(五)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乘客满意度测评结果中评价不良的服务项目进行改进。

三、建立乘客投诉服务及跟踪处理机制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投诉受理制12 度,公布投诉电话,接受乘客对违反运营规定和服务规则的行为的投诉和组织处理。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设置专职投诉处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定乘客投诉受理及处理反馈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投诉处理办法,及时处理乘客的服务投诉,乘客投诉处理率100%。

(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自我服务评价,及时总结,做好整改、完善,减少乘客投诉,提高乘客满意度。

(四)督促、组织做好乘客投诉处理工作。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要求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在规定工作日内做出答复。乘客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行业管理部门投诉,行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在规定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四、建立乘客服务投诉处理责任追究制度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服务投诉监督管理机制。

(二)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乘客服务投诉处理制度,对乘客服务投诉进行定责,并建立监督处罚机制。第五节 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管理工作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员要持证上岗。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包括车务(含站务、司机、调度人员)、维修(包括信号、车辆、机电、供电、通信、线路等)。

一、从业资格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应督促、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落实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监督指导轨道交通运营的单位做好从业人员准入条件制定、从业审核、从业资格考核、岗前培训实习、后续培训管理等。

二、从业证件管理。督促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从业资格证件规范管理工作,包括证件的发放、档案的建立健全、证件变更及注销等。

三、从业人员考核管理。督促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从业人员考核管理体系,按奖惩分明的原则对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进行考核。

四、从业行为管理。督促、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加强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管理,促进从业人员规范操作,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服务。

第三篇:道路运输管理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分

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分)

修订稿V2.0

客运方向修订组 二〇一二年七月

第一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

一、编制实施主体

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由城市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各区人民政府和市发展改革、规划、土地、财政、城建、公安等部门编制。编制工作应邀请城市公共交通专家或科研院所参与。

二、编制实施原则

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四项基本原则:

(一)公共利益优先,安全便民原则。

(二)积极扶持和优先发展原则。

(三)与其它运输方式协调、有效衔接原则。

(四)适当前瞻原则。

三、编制主要内容

(一)现状分析与评价

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现状,主要包括:(1)公共交通供给:公交运行区域、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线路状况(线路重复系数和非直线系数)、场站和站点布局、公交运力配备。

(2)公共交通需求:乘客公交出行的换乘次数、满意度等。

(二)发展规划

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和中远期规划,规划内容包括常规公交网络布局,公共交通场站(车站设置、公交枢纽、停车保养场、维修厂、起讫站等),运输工具(公交车辆车型、数量)、新能源车辆发展等;超大城市和大城市应规划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系统。

四、编制报批程序

《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采纳公众合理建议。修改后,由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报当地市政府批准,并纳入到城市综合规划中予以实施。2 第二节、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线路、企业)

一、许可的实施主体

(一)市级道路客运管理机构负责城市主城区内和由主城区至市辖县级市、区、县(以下简称市辖县)、各市辖县之间的公共交通线路、BRT快速公交线路、电车线路和旅游线路(以下简称线路)的许可。

(二)县级道路客运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线路的许可。

二、许可条件

从事线路经营的单位应当为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并具备下列条件:

1.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和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车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以及各项工作、服务规程和标准等管理制度;

2.以自有或租赁等形式取得的与经营线路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站和办公场所,且使用期限不得低于所经营线路的期限,并具有符合规定的消防、安全等配套设施;

3.有与经营线路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驾驶员等从业人员,其中驾驶员应当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且年龄不超过60周岁,乘务员、调度员应当经培训考核上岗;

4.有与经营线路规模相适应且符合相关技术、安全以及营运等 标准的城市公交客运车辆或购车款;5.从事城市主城区内、主城区至市辖县线路、BRT快速公交线路、电车线路、旅游线路运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从事市辖县之间和市辖县内线路运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许可办理程序

申请从事城市公共客运线路经营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以下材料:

(一)要求提供的申请材料

1.《城市公共客运线路经营申请表》; 2.企业章程文本;

3.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复印件和委托书;

4.安全生产管理等制度文本;

5.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车辆数量、车型、技术标准以及额定载客量以及车辆外廊长、宽、高等);若拟投入客车属于已购置或者现有的,应提供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检测报告等证明及复印件;

6.已聘用或者拟聘用驾驶员的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及其复印件; 7.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的证明; 8.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材料。

(二)申请材料形式审查及处置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进行以下审核: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要求申请人当场补全或者更正,当场不能补全或者更正的,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注明日期且加盖道路客运管理机构专用印章的《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2.申请材料齐全有效的,应当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3.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或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级道路客运管理机构职权范围的,应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许可前公示和现场审查

对已受理的城市公共交通经营申请,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将申请的有关情况在道路客运管理机构网站或办公场所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5日。

公示期间或结束后,受理申请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的有关条件和所提供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实地查验。

(四)许可决定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对城市公共交通经营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城市公共交通经营申请,作出准予许可决定,出具《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决定书》,明确许可事项,并告知被许可人所在地道路客运管理机构。许可事项为经营范围、车辆数量 及要求等。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或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运力过剩且单程实载率达不到75%以上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向申请人出具《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五)许可结果公示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下发《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决定书》后,应将许可结果在其网站或办公场所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方便公众查阅。

(六)《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发放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被许可人颁发《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并在《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上注明经营范围。

四、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设立子公司的办理程序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设立子公司的,应当向设立地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提出申请。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根据许可权限,按照城市公共交通许可程序办理。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全资或者绝对控股的经营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子公司,其自有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车辆在50台以上时,可许可其按照母公司取得的经营许可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经营活动。

五、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设立分公司的报备程序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设立分公司的报备程序如下: 1.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设立分公司的,应根据许可权限向相应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报备,即经营市辖县境内的线路,应向所在地县级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报备;经营其他线路应向市级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报备。

2.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要求分公司设立申请人提供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关于设立分公司的报告,总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和《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副本(原件)。

3.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核查该公司在当地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经营活动是否具备条件,并向总公司注册所在地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核实。

4.经核实,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提供的材料属实,且符合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经营活动条件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进行报备,并向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分公司核发《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副本,同时函告总公司注册所在地道路客运管理机构。

5.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凭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和分公司备案证明、分公司《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副本(原件)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6.分公司需新增运营车辆的,分公司所在地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审核车辆条件,符合车辆条件要求且符合市场供求情况的,配发《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证》。

7.分公司需新增客运线路的,按照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许可权 限办理,并发放《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许可证》。

六、新增线路许可程序

(一)要求提供的申请材料

1.申请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同时申请城市公共客运线路经营许可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交以下材料:

(1)《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申请表》

(2)可行性报告,包括申请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客流状况、运营方案以及对其他相关经营单位(个人)的影响,沿线道路路况以及安全运营保障措施等。

(3)起讫站回车场和调度室的土地、房屋使用协议。2.已取得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申请新增城市公共客运线路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1)《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2)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公交车数量、额定载客量以及各项安全、技术等情况;

(3)拟新增线路从业人员驾驶证、从业资格证及其复印件;(4)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的证明;

(5)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所在单位的工作证明或者委托书。

(二)申请材料形式审查及处置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对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并按照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的有关程序和要求办理。1.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许可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充分考虑公共资源的配置、普遍服务和方便群众等因素。

2.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客运市场信息公布制度,每年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公共交通运力投放、线网布局、客流分布和客量等情况,正确引导城市公共交通者提出线路申请。

3.同一线路有3家以上公交企业申请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可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方式实施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许可。

4.城市公共交通经营企业在公交线路经营期届满后申请延续经营,符合法定条件,经营者在经营该线路过程中无特大以上交通安全责任事故、无情节恶劣的服务质量事件、无严重违规经营行为,且按规定履行了普遍服务义务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予以优先许可。

5.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实行城市公共交通行政许可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实施每项行政许可工作的主管领导、直接责任人和经办人员的责任。

(三)许可前公示及征求意见

1.市内、县内公共交通线路经营申请,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应当将申请的有关情况在道路客运机构网站或办公场所进行公示。

2.对跨市、县公共交通线路经营申请,道路客运管理机关在作出许可决定前,除应当在道路客运管理机构网站或办公场所公示外,还应当根据不同许可项目,向起讫地、沿途车站、目的地的县级道路 客运管理机构发送《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征求意见函》征求意见。

3.收到《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征求意见函》的县级道路管理机构应当在其网站或办公场所予以公示,征求意见。

4.收到《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征求意见函》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答复意见,并将意见反馈至发函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提出不同意意见的,应当注明理由;逾期不予答复的,视为同意。

(四)许可决定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对已受理申请的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1.对作出许可决定的城市公共交通线路,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1)出具《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明确许可事项。许可事项包括:线路类型、起讫站、线路走向、站点设置、始末车时间、配车数量、配车班次、发车间隔、经营期限、拟定票价以及要求等。

(2)按规定将《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许可决定书》抄告相关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3)在10个工作日内向被许可单位发放《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许可证明》,并告知线路起讫地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或因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运力过剩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应当向申请人出具《不予交通10 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五)许可结果公告

许可决定书下达或《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许可证明》发放后,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将许可结果在其网站或办公场所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查阅。

(六)签订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合同

《城市公共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下达后,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可与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签订《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合同》。

(七)监督履行投入车辆承诺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监督道路客运经营单位在180日内按照你投入车辆承诺书的要求,投入营运车辆。超过180日不按拟投入车辆承诺书要求投入营运车辆的,视为自动终止经营,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取消其相应的经营许可。

(八)配发《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证》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按照承诺书的要求投入客车,符合条件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为车辆配发《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证》。

七、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和线路经营许可变更程序

(一)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变更程序

1.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许可事项、扩大经营范围的,按城市公共交通许可规定办理。

2.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变更法人、名称、地址等,两个及以上的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兼并、重组的,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客运 管理机构备案。

3.许可变更后,按照证件发放程序重新换发《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证》,并收回原证件。

(二)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许可变更程序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变更起讫站、途经站、始末车时间等,经营者向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提交《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变更申请表》,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受理后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不准予变更的决定,并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变更申请表》上签注意见,告知相关道路管理机构,并在其网站或办公场所予以公布。

八、线路暂停经营程序

(一)经营者在线路许可期限内要求暂停经营的,应当在暂停经营之日提前30日提交《城市公共交通线路暂停申请表》。

(二)原许可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应根据客运市场和市民需求等情况并发函征询线路起讫地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意见后,作出准予或不准予暂停的许可决定。

(三)准予暂停的,应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暂停申请表》上签注“同意”的意见,并暂时收回线路经营许可证,告知相关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并在其网站或办公场所予以公示。经营者提前恢复运营的,应在恢复运营之日提前30日向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提出申请,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在10日内作出准予或不准予提前恢复决定。线路恢复经营时,退还线路经营许可证。

(四)不予暂停的,应在《城市公共交通暂停申请表》上签注“不12 同意”意见,并说明理由。

(五)暂停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一年内不得超过2次,累计不得超过60日。

九、终止线路经营程序

(一)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终止经营的,应当自终止经营之日起提前3个月提交《城市公共交通经营终止申请表》。

(二)原许可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按照是否能够满足普遍服务、方便群众出行等因素,依法作出终止决定,在《城市公共交通经营终止申请表》上签注“终止”意见。

(三)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在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终止经营后10日内,收回《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证》,并在其网站或办公场所予以公示。

(四)城市公共客运经营者在取得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件后,无正当理由超过180日不投入运营或者运营后连续60日以上停运的,视为自动终止经营。原许可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在10日内收回其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无法收回的,应及时在当地媒体予以公布。

十、经营期满延续经营程序

(一)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线路经营的,应当在届满之日起提前3个月提出申请。未提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延续经营。

(二)原许可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在该线路有效期届满前,对该经营者在经营期内的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进行审查,对安全生产状况好和服务质量优的企业,符合延长经营期限条件的,应当优先许可。不符合延长经营许可条件的,原经营许可证废止,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重新许可。

十一、建档

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对城市公共交通经营申请作出行政许可后,应当将有关材料存入业户档案中,条件具备的,可同时存电子档案。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城市公共交通经营申请表》;

(二)企业章程文本;

(三)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委托书;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五)投入车辆情况。已购置车辆的,需存档机动车辆行驶证复印件;拟投入车辆的,需存档拟投入车辆承诺书;

(六)已聘用或拟聘用驾驶人员的驾驶证和从业人员资格证复印件;

(七)连续3年无重大以上责任事故证明;

(八)需补全或更正申请材料的,存档《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

(九)《交通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十)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审核意见;

(十一)《道路客运经营许可决定书》

(十二)道路客运行政许可文书(证件)送达回执;

(十三)《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十四)《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证》复印件;

(十五)招标投标相关材料;(十六)其他存档材料。第三节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招投标

一、实施主体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招投标是指通过公开招标,对参加投标的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的质量信誉情况、企业规模、运力结构和经营该线路的安全保障措施、服务质量承诺、运营方案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择优确定线路经营者的许可方式。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线路经营招投标工作。

(二)县级以上客运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线路经营权招投标工作。

二、招标程序及规定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招标按照以下程序和规定执行:

(一)县级以上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根据许可权限,对下列线路经营权可以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许可,并作为招标人组织开展招标工作。

1.在确定被许可人之前,同一条线路有3家以上申请人申请的; 2.根据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决定开通的主干线路;

3.已有的线路经营期限到期,原经营者不具备延续经营资格条件,需要重新许可的。

(二)招标人可以将两个以上线路经营权作为一个招标项目进行招标投标。

(三)线路招标投标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公告和招标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四)对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进行行政许可的线路,在招标投标工作没有开始之前,申请人提出申请的,许可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该线路以招标投标方式进行许可,并在6个月内完成招标投标工作。

(五)招标人可以自行选择具备法定条件的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

招标人具备相应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

(六)对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实行行政许可的线路,招标人应当在其办公场所和网站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招标人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2.招标项目内容、要求和经营期限; 3.中标人数量; 4.投标人的资格条件;

5.报名的方式、地点和截止时间等要求; 6.报名时所需提交的材料和要求; 7.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七)招标人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招标项目的特点、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招标人须知;

2.招标项目内容、要求和经营期限; 3.中标人数量;

4.投标文件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5.投标人参加投标所需提交的材料及要求。所需提交材料应当包括线路经营可行性报告、服务质量承诺书等;

6.需提交投标文件的正副本数量以及提交要求、方式、地点和截止时间;

7.缴纳履约保证金的要求及处置方法; 8. 开标的时间、地点; 9. 评分标准; 10.中标合同文本; 11.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八)招标人不得提高、增加或者降低、减少条件限制投标人,也不得对投标人实行地域限制。

招标人不得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不得强制招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

(九)城市公共交通线路招标投标评分标准总分为200分,包括标前分80分和评标分120分。评标分中应当包括安全保证措施、车辆场站设施、运营方案、服务承诺、服务质量保障措施等内容,具体评分项目和分值设置由市级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根据下列设定:

1.有利于引导经营者加强管理、规范经营;

2.有利于引导客运经营提高客运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和承担社会责任; 3.有利于引导客运经营者节能减排; 4.有利于引导经营者提高车辆技术装备水平; 5.有利于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

(十)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招标投标前分共80分,评分标准按一下规定执行:

1.上经营者安全运营20分,安全间隔里程 万公里/次以上得满分,万公里/次以下万公里/次以上得14分,万公里/次以下 万公里/次以上得7分,万公里/次以下不得分。

2.上经营者服务质量20分,服务质量合理率在95%以上得满分,95%以下90%以上得14分,90%以下85%以上得7分,85%以下80以上不得分。

3.经营者规模20分。经营者自有营运车辆数量高出许可条件要求数量,每高出10辆得0.1分,最高不超过20分。

4.经营者场站设施20分。经营者运营车辆入库率在90%以上得满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减1分。

5.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的联合投标但不成立新的经营实体的,投标人的安全运营、服务质量、企业规模按联合各方中最低的计算。

6.投标人在投标之前未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经营的,标前分按30分计算。

7.营运车辆系指企业上在册的营运车辆总数(按标台计算),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近郊公交化线路车辆,但不包括出租汽车、长途汽车、旅游汽车、租赁客车。

(十一)招标人应当确定不少于10日的时间作为投标人的报名时间,该期间自招标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报名截止日止。

(十二)招标人应当根据投标人报名时提交的材料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对其中已具备招标项目所要求的许可条件的,发售招标文件。

(十三)招标人应当确定不少于30日的时间作为投标人编织投标文件所需要的时间,该期间自招标文件发售截止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

(十四)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

(十五)城市公共交通招标投标所发生的费用,应纳入各级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正常的工作经费计划。

三、投标程序及规定

城市公共交通经营权投标按照以下程序和规定执行:

(一)投标人的条件

1.投标人应相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已具备或者拟申请招标项目所要求的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范围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的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投标。联合体各方均应符合规定的条件,并不得再独立或者以筹建其他联合体的形式参加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

联合体各方应当签订共同投标协议,约定各方拟承担的工作和责20 任,明确在中标后是否联合成立新的经营实体,并将共同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招标人。

(二)投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向招标人报名,并按照招标公告的要求提高一下材料:

1.资格预审材料。包括除线路经营可行性报告、服务质量承诺书之外的其他申请城市公共交通许可的材料。不具备招标项目所要求的道路客运经营范围的,应当同时提出申请,相关申请材料一并提交。

2.标签分评定材料。包括上一企业安全运营间隔里程、服务考核情况、自由营运车辆数量、自由场站数量及面积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招标人已经准确掌握投标人上述有关情况的,可以不再要求投标人报送相应材料。

(三)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购买招标文件后,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具体要求如下:

1.招标文件及相关材料由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进行密封,并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指定地点。招标人受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任何人和单位不得在开标前开启。

2.投标文件正本、副本的内容应当保持一致。

3.联合体参加投标的投标文件及相关材料由各方法定代表人共同签字并加盖各方印章。

4.正在筹建成立经营实体的申请人的投标文件应及相关材料由 筹建负责人签字,不需要该单位印章。

(四)投标人在编制投标文件过程中,如果对招标文件的内容有疑问,可以在领取投标文件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要求招标人进行解释。招标人在研究所有投标人提出的问题后,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日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进行必要的澄清或修改,并发至所有招标人。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作为招标文件的补充部分,与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五)在提交招标文件截止时间前,投标人可以对以提交的投标文件进行修改、补充,也可以撤回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招标人。

(六)投标人不得互相串通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七)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止,投标人为3人以上的,进行开标和平标;投标人不足3人的,招标人可以重新组织招标或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许可。

四、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及规定

(一)评审专家条件

市级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线路招标投标评审专家库,公布并定期调整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各级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道路客运管理机构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财务、安全、技术管理工作5年以上并具备大专以上学22 历的工作人员;

2.城市公共交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城市公共交通中介组织中从事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管理、财务、安全、技术或者研究工作8年以上,并具有相应专业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人员。

(二)招标人应当在开标前委派1名招标人代表并从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评审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评标委员会的成员人数应当为5人以上单数。评委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评委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不得进入本次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应当更换。

(三)招标人应当在开标前对已取得招标文件的投标人提供的标前分评定材料进行核实,并完成标前分的评定工作。

(四)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五)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筹建负责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参加。

(六)开标时,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所有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正机构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场拆封全部投标文件,并宣读投标人名称和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招标投标开标过程应当记录,并存档备查。

(七)开标后,招标人应当组织评委会进行评标。评标必须在严 格保密的条件下进行,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评标过程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1.评标场所必须具有保密条件;

2.只允许评委、招标人指定的工作人员参加; 3.所有参加评标的人员不得携带通讯工具; 4.评标场所不设电话机和上网的电脑。

(八)在开标和评标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废标:

1.招标文件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实质性要求,或者因缺乏相关内容而无法进行评标的;

2.投标文件未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正确署名与盖章的; 3.投标文件富有招标人无法接受的条件的; 4.投标文件的内容及有关材料不是真实有效的; 5.投标文件正、副本的内容不符,影响评标的。

在排除废标后,投标人为3个以上的,继续进行招标投标工作;投标人不足3个的,招标人可以重新组织招标投标或者按有关规定进行许可。

(九)评标委员会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评标:

1.审查投标文件及相关材料,并对不明确的内容进行质询; 2.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根据评委质询意见,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不明确的内容继续必要的澄清和说明,但澄清和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3.认定是否存在废标;

4.评委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分标准和方法,客观公正的评定投标人的评标分,并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如果招标项目由两条以上公共交通线路组成,则分别确定每条线路的评标分后,取所有线路评标分的算术平均值为投标人在该项目的评标分。

5.评委对招标人的标签分继续宁复核确认;

6.在评委评定的评标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厚,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投标人在该招标项目的最终评标分。最终评标分加上标前分,作为投标人的评标总分;

7.按照评标总分有高到低的原则推荐中标候选人和替补中标后猿人。替补中标候选人为多个的,应当明确替补顺序。评标总分分数相同且影响评标结果的确定时,由评委现场投标表决确定中标候选人、替补钟表候选人;

8.出具书面评标报告,并经全体评委签字后,提交招标人。

(十)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评委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再开标前不得向他人透露投标人提交的资格预审材料的有关内容,在任何时候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意见、中标候选人俄推荐情况以及评标的其他情况,严禁发生任何可能影响公正评标的行为。

招标人或者监察部门发现评标委员会在评标过程中有不公正的行为时,可以向评标委员会提出质疑,评标委员会应当进行解释。经调查确有不公正行为的,由招标人另行组织评标委员会重新评标和确 定中标人。

(十一)招标人应当根据评标委员会提交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意见确定中标人和替补中标人。

确定中标人后,招标人应当在7日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中标结果书面通知替补中标人和其他投标人。

(十二)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签订中标合同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许可手续。

(十三)中标合同不得对招标文件及中标人的承诺进行实质性改变,并应当作为中标人取得的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决定书的附件。

中标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内容不得与相关法律、法规已明确的相应处罚规定相违背。

(十四)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缴纳率约保证金或者提交其开户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的,中标人应当于签订合同的同时予以缴纳或者提交。由于中标人员原因逾期不签订中标或者不按要求缴纳履约保证金、提交履约保函的,视为自动放弃中标资格,其中标资格由替补中标人取得(替补中标人未多个的,按替补顺序依次替补),并按上述规定办理有感手续。

招标人向中标人收取的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人所投入车辆购置价格的3%,且中标人交纳履约金(不含履约保函)达到30万元之后,如果再次中标取得其他线路经营权,不再向该招标人交纳履约保证金。

(十五)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但不成立26 新的经营实体的,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招标人签订中标合同,就中标项目向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招标人应当根据中标合同分别为联合体各方办理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行政许可手续,并分别颁发相关许可证件。

(十六)中标人不得转让中标的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可以将中标线路经营权授予其分公司经营,但不得委托其子公司经营。

(十七)中标人注册地不在中标线路起点或者终点的,应当在起点县级以上城市注册分公司进行经营,注册地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办理有关注册手续。

(十八)中标人应当在中标合同约定的时限内按中标放案投入运营。

五、监督和考核

(一)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和上级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发现正在进行的招标投标活动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当责令招标人终止招标活动。

(二)招标人、评标委员会评委、招标工作人员、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占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三)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投标无效;已经中标的,中标无效,中标资格由替补中标人取得。给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在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2.与投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评为相互串通,事先商定投标方案或者合谋使特定人中标的;

3.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已经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无正当理由放弃投标的。

(五)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根据双方签订的中标合同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招标人应当对中标人履行承诺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发现中标人不遵守服务质量承诺、不规范经营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因党要求中标人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招标人移居中标合同的约定可以从履约保证金中扣除相应数额的违约金,直至收回该线路经营权。

(六)保证金管理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中标人缴纳的履约保证金应当专户存放,不得挪用。

2.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据中标合同从履约保证金中扣除的相应数额的违约金,应当按照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3.道路客运管理机构按照合同约定从中标人履行保证金扣除违约金后,中标人应当在招标人规定的时间内补交。逾期不交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可以依据中标合同进行处理。

4.合同履行完毕后,道路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剩余的履约28 保证金本息归还中标人。第四节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站点管理

一、许可的实施主体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公交线路的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增设、撤销、迁移等行政许可。

二、增设、撤销、迁移公交站点及服务设施的许可办理程序

(一)要求提供的申请材料。

申请设立、调整公交线路的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以下材料:

1.《关于增设/撤销/迁移公交线路的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的请示》;

2.站点及附近道路的位置示意图;

3.如因施工需要撤销、迁移公交线路的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的,需提交施工许可证;

4.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二)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及处置。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要求申请人当场补全或者更正,当场不能补全或者更正的,应当场或在5日内出具注明日期且加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专用印章的《城市公共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2.申请材料齐全有效,应出具《城市公共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30 理通知书》。

3.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或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出具《城市公共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许可前的审查。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受理公交线路的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增设/撤销/迁移申请后,应当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查验,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实际情况、规划情况、居住人口分布情况、市民需求情况、道路占用情况等相关因素、统筹考虑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增设、撤销、迁移的合理性。

(四)许可决定。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对公交线路的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增设、撤销、迁移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1.符合站点及服务设施设置规范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作出准予许可决定,向申请人出具批复,明确公交线路的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增设、撤销、迁移的相关手续,并抄送公交线路的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建设单位。

2.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向申请人出具批复,并说明理由。

(五)许可决定实施。

许可决定生效后,申请人应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公交

线路站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协议,并抄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通知相关公交企业组织实施,并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网站公示站点变化情况,方便公众查阅。公交线路站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单位应按协议施工,施工内容具体包括施工时间、站牌架或候车亭迁移建设、站牌制作等。如涉及公交车厢内导乘设施更换制作,由相关公交企业及时更换制作,相关费用由申请人负责。

三、站名变更程序

(一)要求提供的申请材料。

申请变更公交站名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以下材料:

1.《关于申请变更公交站名的请示》,说明站名变更的必要性; 2 如因与站点命名相关的公共设施、标志性建(构)筑物、旅游景点、市政设施、单位等已经灭失、迁移或变更名称的,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2.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二)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及处置。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要求申请人当场补全或者更正,当场不能补全或者更正的,应当场或在5日内出具注明日期且加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专用印章的《城市公共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2.申请材料齐全有效,应出具《城市公共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3.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或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出具《城市公共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许可前的公示及审查。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受理站名变更申请后,应当将申请情况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网站或办公场所公示,公示期限为7日。

公示期间或结束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结合以下几个原则审查站名变更的合理性:站点因城市建设需要而迁移、弃用;与站点命名相关的公共设施、标志性建(构)筑物、旅游景点、市政设施、单位等已经灭失、迁移或变更名称;站点名称存在严重误导乘客的情况和隐患及其他必须更改站点名称的情况。

(四)许可决定。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对站名变更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1.符合站名变更设置规范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作出准予许可决定,向申请人出具批复,明确站名变更的相关手续,并抄送公交线路的站点及相关服务设施建设单位。

2.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向申请人出具批复,并说明理由。

(五)许可决定实施。

许可决定生效后,申请人应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公交线路站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协议,并抄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通知相关公交企业组织实施,并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网站公示站名变化情况,方便公众查阅。公交线路站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单位应按协议施工,施工内容具体包括施工时间、站牌制作等。如涉及公交车厢内导乘设施更换制作,由相关公交企业及时更换制作,相关费用由申请人负责。

四、公交站点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可根据市民出行习惯、道路条件等情况,主动增设、迁移、撤销公交站点及服务设施,程序如下:

(一)现场勘查。

根据道路改善情况(如港湾站、人行过街设施、道路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等的改善)、市民出行习惯的变化(如新建住宅小区、地铁出口启用等)等情况,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组织人员现场勘查,了解周边道路设施等情况。

(二)方案评估。

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公交站点及服务设施优化调整措施,充分评估调整措施对市民出行、交通组织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完善站点优化措施。

(三)行政决定。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将公交站点及服务设施的增设、迁移、撤销决定通知相关公交企业和公交线路站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单位,包括34 实施时间、新设站点的位置及停靠线路、迁移站点的位置、撤销站点的位置、宣传告示等。

(四)信息公开。

在增设、迁移、撤销公交站点及服务设施实施前,应在线路各站点、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网站公示,让社会周知,方便市民乘车。

(五)组织实施。

公交线路站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单位应提前做好站点的告示及站牌架及相关服务设施迁移、站牌变更等的准备工作,在实施当天的凌晨实施调整,相关费用由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统筹负责;相关公交企业应提前在车厢内做好宣传告示及导乘设施的变更工作,在实施当日的首班车前完成。

五、公交线路及站点的临时调整

公交线路及站点的临时调整分为依申请实施主动实施两类。依申请实施的调整按增设、撤销、迁移公交站点及服务设施、调整公交线路的许可程序办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主动实施的临时调整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现场勘查。

根据市政项目施工、重要节假日及活动、临时交通管制等情况,需要临时调整途经公交线路及站点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组织人员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和现场勘查,落实各项细节:1.施工的时间、范围、影响路段;2.重大活动的参加人数、影响范围等保障要求;3.交通管制的时间、路段、措施等。

(二)方案评估。

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制定公交线路及站点临时调整的初步方案,并听取相关公交企业的意见。如影响面较大的调整方案,可开展交通仿真评估。根据企业的意见和评估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临时调整方案。

(三)行政决定。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将线路及站点调整措施通知相关公交企业和公交线路站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单位,包括实施时间、调整的线路及站点、调整后的线路及站点安排、站牌及相关服务设施的迁移、车厢内导乘设施的变更、宣传告示等。临时调整期间超过6个月的,必须对全线的公交站牌及车内导乘设施等实施更换。

(四)信息公开。

在临时调整公交线路及站点7日前,应在线路各站点、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网站公示,让社会周知,方便市民乘车。紧急情况下临时调整线路及站点的除外。

(五)组织实施。

公交线路站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单位应提前做好站点的告示及站牌架及相关服务设施迁移、站牌变更等的准备工作,在实施当天的凌晨实施调整,相关费用由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统筹负责;相关公交企业应提前在车厢内做好宣传告示及导乘设施的变更工作,在实施当日的首班车前完成。

(六)评价优化。

对临时调整时间较长的,在实施一定时间内,结合市民的意见,对临时调整方案开展评估,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的调整措施。

(七)及时恢复。

影响公交线路及站点的因素消除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恢复相关的公交线路和站点,并做好宣传告示,为市民出行提供清晰的指引。

六、建档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公交站点及其服务设施的管理档案。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交站点的地理位置坐标(经纬度);

(二)停靠的线路资料(包括线路的行向、停靠站点);

(三)服务设施情况(是否建设有候车亭等服务设施);

(四)变更记录资料;

(五)关于该站点位置、服务设施、站名的投诉与建议。

第五节 城市公交车辆管理

一、城市公交车辆技术管理

1.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在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的框架内,遵循运行安全、功能完善、乘坐方便、环境舒适、造型美观,低排放、低油耗、低噪音,使用经济、质量可靠的原则,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和道路通行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城市公交车辆通用技术条件》,在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制动系统、燃气系统等主要车辆零部件和系统的选配上实施标准化,便于车辆的日常养护和修理。

2.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指导城市公交经营者建立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18344)等有关技术标准对城市公交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城市公交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3.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对进入城市公交客运市场的营运车辆,按照《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CJ/T 162-2002),划分车辆类型和等级,实施分等级管理,应当将城市公交车辆类型及等级在《营运证》上予以注明。一级城市公交车辆15000(±500)公里进行一次二级维护及检测,二级城市公交车辆12000(±500)公里进行一次二级维护及检测。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监督城市公交经营者对城市公交车辆定期进行二级维护和检测。

5.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行驶50万公里或者营运满8年)或者经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城市公交车辆,公共交通管38 理机构应当及时收回《营运证》。对车辆技术等级级别不能满足相应公交线路对车辆技术等级、级别要求的,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监督城市公交经营者按照《城市公交车辆通用技术条件》更新车辆,并办理车辆更新手续。

6.城市公交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城市公交车辆、使用擅自改装城市公交车辆从事经营活动,或者擅自改装已取得《营运证》的城市公交车辆的,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予以制止,收回车辆《营运证》。

7.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鼓励城市公交经营者在营运车辆上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GPS或行车记录仪等现代信息化设备,实时采集、处理营运车辆运行数据,分析营运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排除安全技术隐患。

二、城市公交车辆档案管理

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城市公交车辆管理档案,督促城市公交经营者建立车辆技术档案。

(一)城市公交车辆管理档案

城市公交车辆管理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车辆基本情况,包括机动车行驶证、《营运证》复印件及车辆照片;

2.二级维护和检测情况记录; 3.车辆类型及等级评定管理记录; 4.车辆变更记录;

5.重大以上(含重大)交通事故及车辆火灾事故记录; 6.车辆审验记录;

7.其他按规定要求归档的资料。

(二)城市公交车辆技术档案

城市公交车辆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车辆基本情况(包括机动车行驶证、《营运证》复印件及车辆照片);

2.主要部件更换情况;

3.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含出厂合格证); 4.车辆类型及等级评定管理记录; 5.车辆变更记录; 6.行驶里程记录;

7.重大以上(含重大)交通事故及车辆火灾事故记录; 8.车辆审验记录;

9.其他按规定要求归档的资料。

三、城市公交车辆审验

(一)审验主体

1.城市公交车辆实施定期审验制度;

2.城市公交车辆审验工作由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实施。

(二)审验时间

城市公交车辆定期审验工作每年一次,具体审验时间由各省自行确定。

(三)审验内容

城市公交车辆审验包括以下内容:

1、车容车貌和车体设施;

2、车厢服务设施;

3、车载电子设备;

4、车辆安全设施; 5.车辆违章记录; 6.车辆技术档案;

7.车辆结构、尺寸变动情况;

8.按规定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车记录仪情况; 9.其他按规定需审验的内容。

(四)审验程序

1.城市公交经营者可到公共交通管理机构申领《城市公交车辆审验表》,并按规定填写和提供相关资料。

2.城市公交经营者到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进行城市公交车辆检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进行检测,出具全国统一式样的检测报告。

3.公共交通管理机构根据检测报告,根据《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CJ/T 162-2002)评定车辆技术等级,实施技术等级动态管理,并在城市公交车辆管理档案和《营运证》上予以注明。

4.城市公交车辆的技术等级达到经营范围所要求的等级,且其

它设施、设备完好,没有重大违章行为的,则车辆审验合格,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在《营运证》“车辆审验及技术等级记录”栏内加盖注有相应车辆技术等级审验专用章;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办理车辆更新手续;整改不合格的,应收回《营运证》。

5.审验结束后,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对审验资料进行整理,并将审验资料一并装入车辆管理档案;对《营运证》上有违章记录的,应将违章记录转登至经营业户档案中。

四、城市公交车辆的新增、更新、调换和减少

(一)新增、更新城市公交车辆

1、新增、更新城市公交车辆应当符合《城市公交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2.在经营期限内,城市公交线路经营者申请新增、更新、调换城市公交车辆的,原许可的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要求城市公交经营者提交车辆新增、更新或车辆调换方案等材料,考虑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10日内作出准予或不准予的决定。

3.对更新或调换符合本地区城市《城市公交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的,应当准予更新、调换,并核发《营运证》。更新的车辆在上线运营前,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依据《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CJ/T 162-2002),对车辆的技术等级进行评定,并记录在案。调换的车辆要与调入线路的车辆类型相符,技术等级不得低于调入线路车辆等级。

4.对更新或调换不符合本地区城市公交车辆准入标准的,不予42 更新、调换。

(二)减少城市公交车辆

城市公交经营者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经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城市公交车辆,以及拟不再从事城市公交客运经营的车辆,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向城市公交经营者收回《营运证》。

(三)城市公交车辆转籍、过户

1.车辆转籍、过户的,城市公交经营者应当向原发证公共交通管理机构提交车辆转籍、过户情况报告,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向城市公交经营者收回《营运证》和公交营运标识,并将车辆变动情况登记在车辆所属的业户档案中。

2.车辆转籍、过户后,拟继续从事城市公交经营的,应当到转入地的公共交通管理机构重新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应符合转入地的《城市公交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四)城市公交车辆报停

城市公交车辆报停的,城市公交经营者须持《营运证》到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办理报停手续。公共交通管理机构暂时收回《营运证》和公交营运标识。恢复营运时,城市公交经营者申请领回《营运证》和公交营运标识。依据《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CJ/T 162-2002)对恢复运营的车辆重新进行等级评定。

(五)城市公交车辆报废

城市公交车辆报废的,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当收回《营运证》和公交营运标识。

(六)城市公交车辆被终止经营

城市公交经营者因违反规定被暂扣《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的,停业期间,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收回城市公交车辆的《营运证》和公交营运标识,车辆由企业集中停放管理。城市公交经营者因违反规定被吊销《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的,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收回城市公交车辆的《营运证》和公交营运标识。44 第六节 城市公共交通从业资格管理

一、从业资格管理

(一)从业资格管理的主体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工作。

(二)从业资格管理基本要求。

1.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的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等。

2.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

3.从业资格制度包括考试、注册、继续教育和从业资格证件管理制度。

4.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从业资格,方可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活动。

(二)从业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

1.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按照交通运输部编制的考试工作规范和程序组织实施。

2.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考试题库。全国公共科目考试题库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编制;区域科目考试题库由设区的市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在省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指导下编制,直辖市所属区域科目考试题库由直辖市所属省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编制。

3.对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的考试内容应当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规范、车辆维修和安全应急知识。对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的乘务员、调度员等其他从业人员的考试内容应当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规范、安全应急知识等。

(三)从业资格考试申请。

1.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户籍地或者暂住地在本辖区内的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申请,并应当要求申请人填写《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

2.申请参加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相应的城市公共交通车辆驾驶证件;(2)年龄不超过60周岁;(3)身心健康,无职业禁忌;

(4)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5)持有本辖区的常住户口或暂住证件。

申请参加城市公共交通乘务员、调度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年龄不超过60周岁;(2)身心健康,无职业禁忌;

(3)持有本辖区的常住户口或暂住证件。

3.申请参加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46(1)机动车驾驶证及复印件;(2)身份证明及复印件;(3)本辖区居住证明及复印件;

(4)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出具的近3年内无重大以上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记录证明;

(5)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一年内体检证明;

本人填写的《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申请参加城市公共交通乘务员、调度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身份证明及复印件;(2)本辖区居住证明及复印件;(3)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一年内体检证明;

(4)本人填写的《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

(四)从业资格考试程序。从业资格考试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安排考试。

2.首次参加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申请人,全国公共科目和区域科目考试应当在首次申请考试的区域完成。

3.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考试结束10日内公布考试成绩。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有舞弊行为的,取消当次考试资格,考试成绩无效。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为3年。全国公共科目考试成绩在47 全国范围内有效,区域科目考试成绩在所在地行政区域内有效。

4.申请人在从业资格考试全国公共科目和区域科目考试均合格的,设区的市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公布考试成绩之日起10日内核发从业资格证。

5.从业人员到从业资格证发证机关核定的范围外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营运服务的,应当参加当地的区域科目考试。区域科目考试合格的,由当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核发从业资格证。

(五)从业资格的注册。

1.取得从业资格证的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应当经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从业资格注册后,方可从事公共交通客运服务。

2.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从业资格注册有效期为3年。3.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应当聘用取得从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并在从业人员办理从业资格注册后再安排上岗。

4.申请从业资格注册或者延续注册的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应当填写《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从业资格注册登记表》,持其从业资格证及与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协议或者经营合同,到发证机关所在地的市、县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注册。

5.受理注册申请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5日内办理完结注册手续,并在从业资格证中加盖注册章。

6.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注册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所在地市、县级城48

第四篇:道路运输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任务是: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道路运输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建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保证安全生产必要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强化企业安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的运输服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接受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目标及阶段性安全控制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人,并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实行阶段性定量控制和考核。

强化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和评比竞赛活动,推广交流先进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

加强源头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综合运用自检、普检、抽检、互检等多种方式,及进排查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安排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意见。落实安全经费。企业应按上年营运收入的0.5%-1%作为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保证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工作等安全投入资金的稳定来源。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广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车辆行驶记录仪和车站安全门检检测系统等安全管理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抓好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和驾驶员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档案。

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制定落实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对所有安全管理和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玩忽职守、违反规章制度而造成事故的,根据事故性质、责任大小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者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定期开展以安全生产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内部审核,定期评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道路运输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并直接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其工作职责是: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培训,带头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自觉接受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

当好企业安全生产总指挥的角色,组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组长、分管安全领导为副组长的企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主持制定各分管领导的工作职责,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权利和义务,及时听取分管领导的汇报,定期考核,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选拔业务素质高、思想作风好、责任性强的人员担任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企业安全管理所需的装备、场地和经费落实到位。

认真审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车辆安全技术管理、驾驶员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检查、事故管理、机具设备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奖惩等一整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审定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参与和主持召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和总体规划,研究解决企业安全生产上的重大问题,定期检查企业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有关重大措施的落实情况。

督促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培训,努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积极推行注册安全主任制度,按规定聘用注册安全主任,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认真听取注册安全主任的工作汇报,研究其提出的安全生产建议,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落实整改。

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安全生产,督促基层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坚持定期做好企业范围内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遇有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应亲临第一线指挥,并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加强事故管理,对各类事故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发生事故按规定时间及程序报告有关部门,并对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负责;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接到运管部门发出的《安全事故隐患督查通知书》后,必须在限期内妥善解决。

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企业分管安全领导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指挥员,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主要领导责任,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领导,向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其工作职责是: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自觉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带头学好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主持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向法定代表人汇报,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做好同级领导及注册安全主任的沟通、配合工作。

为主设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及其配备和各级运作模式,主持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充实业务素质高、作风好、责任性强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主持制定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规范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目标。

为主起草或拟定企业一整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持制定符合本企业生产实际的重特大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组织、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全面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开展各项安全活动。

主持或参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听取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总结和部署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定期逐条对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标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作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估,并按《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考核工作规范》实施检查和考核,发现和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定期向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有关部门汇报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提出主要议题和工作打算。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有组织地对安全管理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经常深入基层和生产现场,检查、指导安全工作,督促基层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消防训练,定期做好生产安全和消防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迅速整改。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要及时赶赴现场,协助或指导事故善后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与处理,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办事。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要及时向法定代表人汇报,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报告有关部门,对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负责。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超过职责范围的处理要提交法定代表人或有关会议研究处理。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运管部门和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标准和办法。

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统一监管,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加强对基层各级安全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及时协调,定期考评。

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监督、反馈、制约、激励等诸多功能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不低于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方案,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落实重特大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召开本级范围内的安全例会,随时掌握各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动态,督促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出现问题及时协调和解决,超越职权范围的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组织企业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组织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教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向企业领导人推荐表彰的安全先进单位及安全先进个人和提出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负责组织对各基层单位车辆机械、动力、设备的安全性能、维护及安全操作管理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根据有关规定,随时抽查企业车辆的安全运行情况,并充分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对车辆实施监控和动态管理,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负责对驾驶员的资格、资历审查,并建立相应的驾驶员安全公里(年资)等台帐。负责行车事故的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办理车辆的各项保险、索赔手续。对各类事故执行“四不放过”原则,按事故处理权限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作出处理决定。

负责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台帐妥善保管各项原始记录和资料档案,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资料。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职责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按每25辆营运车不少于1人配备,少于10辆营运车的企业设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认真执行企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组织安全学习活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行车安全竞赛等活动。

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督促检查营运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保障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落实。对危及安全生产的行为有制止和向上级反映的权力。

负责本单位安全事故的处理、统计和上级。

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管理,协助做好驾驶员的审验、评比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进行综合管理。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安全工作的意见》([1988]交公路字289号),对如何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作了规范性的指导意见。

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保证安全教育时间,尤其对驾驶人员每星期至少安排2小时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国家关于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职业道德规范、交通规则、安全基本常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行车经验、安全评比条件、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等。

安全教育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过安全日、开安全例会、出车前进行安全嘱咐,以及图片展览、智力竞赛、观看录像、办安全专栏、开展安全对话、举办安全常识讲座等。

安全教育要注意联系实际,并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好人好事结合起来;针对综合交通状况,与如何加强安全工作的讨论结合起来;针对职工的工作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避免空洞说教。

曾经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要结合事故后果、原因及责任分析,反复进行教育,使职工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吸取血的教训,警钟长鸣,常备不懈,时刻不忘安全工作。

做好安全教育记录,对参加教育活动缺席较多的人员,要组织补课。

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实行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运输企业的经理对安全工作要负第一位责任,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经理要负重要责任,其他领导也要负综合治理的责任。

对安全工作要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党、政、工、团都要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分管安全工作的企业领导每月不得少于两次深入生产现场、车队、车站,督促检查安全工作。

充实安全科室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对违犯劳动纪律、不遵守操作规程的人员要及时批评,纠正其错误。情节严重者,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对已发生的事故,不论大小,均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情况,严肃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指出改进措施。属运输企业责任事故者,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加强基础工作和对安全业绩的考核工作,要使安全质量具有否决权,把安全情况列为评比、升级的重要条件。对事故多的单位,要组织人员进行整顿。

加强安全工作的全面管理,使安全工作逐步科学化。

第五篇: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材料doc

安全生产月宣传资料

(一)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应当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运输经营、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及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2、拥有10辆以下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按照每20辆车1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最低不少于1人。

3、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例会。安全工作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例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特别是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后,应及时召开安全分析通报会。

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安全生产的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及监督的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

5、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岗前培训制度。岗前理论培训不少于12学时,实际驾驶操作不少于30学时,并要提前熟悉和了解客运车辆性能和客运线路情况。

6、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客运驾驶人应当每月接受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的教育培训。

7、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在客运驾驶人接受教育与培训后,考核的有关资料应纳入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档案,教育与培训档案的内容应包括:教育或培训的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名、考核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签名、培训考试情况等。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

8、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每月查询一次客运驾驶人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考核的周期不大于3个月。

1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客运驾驶人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包括客运驾驶人基本信息、客运驾驶人体检表、安全驾驶信息、诚信考核信息等情况。

1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客运驾驶人出车前进行问询、告知,督促客运驾驶人做好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防止客运驾驶人酒后、带病或者带不良情绪上岗。

1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立负责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拥有10辆以上(含)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拥有10辆以下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13、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安排运输任务时应当严格要求客运驾驶人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延长2小时,但每月延长的总时间不超过36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对于单程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600公里)的客运车辆,企业应当配备两名以上客运驾驶人。对于超长线路运行的客运车辆,企业要积极探索接驳运输的方式,创造条件,保证客运驾驶人停车换人、落地休息。对于长途卧铺客车,企业要合理安排班次,尽量减少夜间运行时间。

14、对于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要求的路段,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应在夜间(晚22时至早6时)安排营运客车在该路段运行。

15、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规范运输经营行为。班线客车要严格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停靠站点上下旅客,不得随意站外上客或揽客,不得超员运输。驾乘人员要对途中上车的旅客进行危险品检查,行李堆放区和乘客区要隔离,不得在行李堆放区内载客。

16、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对途经高速公路的营运客车乘客座椅安装符合标准的安全带。驾乘人员负责做好宣传工作,发车前、行驶中要督促乘客系好安全带。

17、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制定客运驾驶人行车操作规程,客运驾驶人行车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开车前向旅客的安全告知、高速公路及特殊路段行车注意事项、恶劣天气下的行车注意事项、夜间行车注意事项、应急驾驶操作程序、进出客运站注意事项等。

18、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制定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轮胎、制动、转向、灯光等安全部件检查要求和检查程序,安检不合格车辆返修及复检程序等。

1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倒查制度。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2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2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和治理,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月宣传资料

(二)一、活动主题

答: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形式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月”活动于2012年6月1日至30日在全行业同时开展。具体活动安排为1、6月4日至10日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

2、6月10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3、6月11日至17日开展安全文化周活动;

4、6月18日至24日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

三、营运车辆县乡公路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县乡(乡村)公路由于标准低、路况差、交通混杂,加之公路沿线村庄较多,人们的交通安全观念淡薄,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因此,驾驶员在县乡或乡村道路上行车时特别小心谨慎。

1、临近村口,减速行驶

2、提高警惕,注意观察

3、见到牲口,少按喇叭

4、遇到障碍,小心为妙

5、路面较差,谨慎超车

6、穿村过镇,减速礼让

四、营运车辆雨天行车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根据雨天的交通特点,驾驶员在雨天上路时务必以预防为主,谨慎行事,特别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路面湿滑

2、注意视线不良

3、注意道路变化

4、注意制动效能变化

5、注意防雷

五、营运车辆驾驶员应如何防止疲劳驾驶?

答:驾驶员驾驶车辆时体力和脑力消耗都很大,行车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眼睛要紧紧注视道路和运动物体,且要求发现目标反应迅速,心、脑、手、脚配合协调。因此,很容易产生疲劳,而疲劳驾驶又是行车安全的一大隐患。

1、确保充足的睡眠

2、控制日驾车时间

3、合理安排途中休息

4、防止带病驾车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六、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对营运驾驶员有哪些规定? 答:

1、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人员必须取得相应从业资格,方可从事相应的道路运输活动。

2、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件有效期为6年。道路运输从业人在当在从业资格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换证手续。

七、《山西省道理运输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管理办法》对营运车辆有哪些规定? 答:二级维护的周期为15000公里。对于不便用行驶里程统计、考核的车辆,采用行驶时间间隔确定。客运车辆和危货车辆三个有;货运车辆四个月;其他营运车辆四个月。

八、《山西省道理运输条例》对营运车辆有哪些规定:

答: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车辆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卫星定位终端设备。

九、《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对营运车辆有哪些规定?

答:汽车客运站应对进站营运客车进行了安全例行检查,对符合要求的出具“安全例检合格通知单”。“安全例检合格通知单”24小时内有效。

十、危险货物运输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装载易燃、剧毒等危险货物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必须经过公安部门的批准,按指定的路线和事件、速度行驶。

2、必须由具有职业资格驾驶员驾驶,并选派熟悉危险品性质、具备从业资质的人担任押运员。

3、必须用危险专用车运输,禁止用汽车挂车和其他机动车运输。

4、车上应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配带相应的防护器材,并悬挂危险标志。

5、应在货车排气管消音器外装设火星罩,易燃货物专用车的排气管在车厢前一侧,向前排气。

6、装载液态易燃、易爆物品的罐车,必须挂接地静电寻链;装载液化气体的车辆应有防晒措施。

7、中途停车应选择安全地点,停车或未卸完货物前,驾驶员和押运员不得离车。

十一、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属强制性维护,必须严格按照固定的间隔时间或行驶里程进行维护,维护后须经检测全部合格才能继续运行。二级维护作业项目较多,主要以紧固、润滑、清洁为主,各工种须协调完成。主要项目为发动机维护、地盘维护、电器维护、车身维护。

下载道路运输管理规范-汽车租赁管理部分(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路运输管理规范-汽车租赁管理部分(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路运输管理论文(范文大全)

    道路运输管理论文(精选3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

    道路运输管理研究

    道路运输管理研究 更新时间 2011-10-17 14:09:01 点击数 44 分享到: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已迅速成长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地面运输方式。我国......

    运输安全管理规范

    运输安全管理规范模板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消除各种隐患,防止运输事故发生,降低公司物流成本。根据国家公路运输管理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本......

    汽车租赁管理实施细则

    汽车租赁部管理制度 为加强汽车租赁管理,根据国家《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公司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基本信息 公司本着遵守道路运输和价格方面有关法......

    关于印发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关于印发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文件 交运发„201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

    规范道路运输管理 开创运管工作新局面

    宜阳县运管所2010年工作汇报 2010年,我们宜阳县运管所在省运输局和市运输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题(模版)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题 一.选择题: 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适用于 A 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企业。 A.所有 B.国内 C.部分 D.国有 2.道路旅客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