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5-14 08:0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小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团结 竞争 合作 交流

——《小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唐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

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成员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团体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团队精神的内涵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某一团体,也不是某种人与机械的组合,而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拥有共同目标,体现“自主、民主、高效”的原则,成员之间能够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更加协调地进行合作,以追求集体成功的团体。当今社会已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无论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信息交流,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个人英雄主义已不再盛行,取而代之的是团队的整合战斗力。由此可见,团队精神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更是现代企业成功运作的奠基石。对未来人才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与他人协调能力的培养,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7个标准,其中就包括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效往的能力这个标准的提出,确立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在未来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小学生团队精神,并通过合作学会与他人交往、沟通、协作。许多事例已证明:具备团队精神的学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和发展。而那些缺乏团队精神的人,则被现代社会所排斥,成为社会上的弱者。竞争与团队精神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立世之本。为了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造就具备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小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旨在分析成功团队的心理成因,着重考察学生心理品质与为人品格的相互关联,探求两者的内在促进机制与培养的有效途径,采用科学广泛的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带动学生的心理品质与为人品格在较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切实深化素质教育。

2.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其它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探讨、相互激励,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搜集信息、组织策划、人际交往等能力的提高。

3.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及集体荣誉感等好品质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努力把学校培养成团结合作的学习型群体。

三、主要做法和研究途径

1.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课题确定以来,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和理论性文章,通过研究文献,从文献资料中获得新论据,找到新视角。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外,还以“研究沙龙”的形式组织交流,畅谈心得体会,商讨困惑问题,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认识,以求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2.观察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是课题研究的最基本环节,直接观察是认识的第一个环节,将观察中得到的印象加以分析,从中提取事物的特征;或者从对大量事物的观察中归纳同类事物的共性;通过这样的初步加工,达到对客观事物及其简单规律进行正确描述,并形成简单判断的目的。从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观察中获取所需信息,将其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我们课题组成员把观察作为课题研究的首要手段,平时注意观察、记录学生的群体言行、个体动态,形成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个案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个案研究法以一个社会单位为研究对象,如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群体、社区、村寨,等等。社区研究法、群体研究法是个案研究常用的形式。个案研究的内容包括对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发展过程的考察,包括对研究对象的行为及其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社会单位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的分析。进行个案研究,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完成。因此,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做到既有长期规划,把整个研究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并确定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也有短期安排,把每项活动安排具体落实,使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首先提出的,五十年代后期有人开始在教育研究中运用,使得这种研究方法逐渐被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实践工作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中认识、接受并采纳。行动研究法要求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同时要求形成中小学教师、大学专家、教授(专职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领导参加的科研队伍,要求教育实践者担任主角,在实践过程中,选择实践中的某一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的成果也就是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研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把教育教学活动和紧密结合起来,把“教”与“研”结合起来,使“教”有了目的,“研”有了依据,二者相得益彰。

四、初步的收获与体会

1.培养了表达与沟通的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多么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么它的影响力就微乎其微。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你的好想法要尽快让别人了解。所以,我们着重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大胆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于是在平时我就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开展了每天5分钟的“你认识我吗?”“我家的新闻”“我学会了”“我的想法大声说”„„等表达活动,让每一个孩子轮流大胆的走上讲台,表述自我,展示心理,锻炼自信。实践来,孩子们更加自信了,沟通交流更加自主了。

2.培养了做事主动的品格。我们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努力做出来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喜欢只知道听差的人,我们不应该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去了解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进行周密计划,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我们倡导“想了就做”“边做边想”的实践论,锻炼孩子任何事都大胆地尝试、体验,养成主动创造实践的好习惯。

3.培养了敬业的品质。几乎所有的团队都要求成员具有敬业的品质。有了敬业精神,才能反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要记住个人的命运是与所在的团队、集体联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多设计集体参与活动,并且要求每一个孩子认真完成好个人承担的任务,养成不论学习还是干什么事都认真对待的好习惯。

4.培养了宽容与合作的品质。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所以21世纪的失败将不是败于大脑智慧,而是败于人际的交互上,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实际上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缺点,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和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

5.培养了全局观念。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它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全局观念。比如要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不关注别人的感受。如我设计的班队活动《友谊之光》的活动要求就是:(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2)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3)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6.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指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叫责任感。人是生活在集体里的,只有集体成员分工协作,自觉做好份内的事,才能维护集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这一点在学生的团队精神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课题组老师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纳入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让团队成员都能从自身做起。

7.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品质。社会是个体组成的、是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的。我们告诉孩子要从身边最普通的事做起,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在我们学校里,随处可见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小卫士。低头捡起一片纸屑,制止一个不良言行。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生活是美的,社会是复杂的群体,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社会,融入社会学校群体中,是培养孩子团队精神的前提。因此,我们加强了孩子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很大,诸如如何把握好研究的切入口,重点放在哪里更恰当,如何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活动,如何把小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等等。后期我们会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力度。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小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是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集体主义精神呢?现结合我多年来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从培养班集体抓起

1、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班集体的概念。让他们知道班集体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员,都不能脱离集体,都要努力为班集体增光添彩。学生对班集体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因此,我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感情,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如:有一次,我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擦得比往常干净,就随便说了声:“黑板是谁擦得这么干净?”小亮说是他用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买的新板擦擦的。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小亮同学进行表扬,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争当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模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要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正确的集体荣誉感是良好道德行为支柱,它将在学生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去年,战胜非典之后,我校组织了《歌颂白衣天使》的演讲比赛,要求每班派两学生参加。我认为这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于是在班级开展了《争当演讲好选手,为班集体增光》演讲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从中选出两名同学参加校比赛,当他们俩都获了奖,为班级争得第二名,我问他们赛前心情如何,他们说:“我们害怕为班级丢脸,担心为班级争不了荣誉。”这是肺腑之言,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集体,并为集体争光。

二、从活动中抓起

学生一般活泼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恰当地安排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我班学雷锋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经常到孤寡老人张奶奶家,给张奶奶洗脸、剪指甲。整理房间,他们还给张奶奶演出精彩节目。在班里我也大力宣扬这种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文明行为。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我班还开展其他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品质。

三、从身边的榜样抓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小学生模仿性强,有上进心,他们对英雄、模范人物最容易产生敬仰和依赖,并能以榜样的言行来评价周围的人和自己的行动,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而他们对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更感到亲切,可信,易于学习。因此,我注意培养学生身边的学习榜样。如:在学习上树起了学习标兵;纪律上有遵守纪律的好少年;在劳动方面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能手;还有乐于助人的小雷锋。这样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先进。班里班风正、学风浓,处处充满了团结、互助、友爱、进取的气氛。

四、从点滴小事抓起

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别人的品德,还要从平日的小事做起。有些事虽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思想深处的东西,一次发《小学生学习报》有一份被撕了一道很长的口子,我事先告诉了学生们,并把报纸一张一张地摆放在桌子上,让他们自己来取,前几个学生都拣好的报纸走了,轮到小叶同学,他走到讲桌前,拿起了那张撕了口子的报纸,这时有几个同学小声说:“桌子上有那么多好报纸你不拿,真傻!”可他却说:“我要好的,他要好的,这破的总得有人要吧。”这是多么纯朴的话语,多么美好的心灵呀!我及时肯定他关心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是正确的,希望大家向他学习。从此,类似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抢着做,把方便给别人,先人后己的思想渐渐在学生心里扎了根。

总之,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常抓不懈,耐心教导,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研究阶段性总结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人的行为习惯首先取决于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因此,我校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巨大意义,激发他们为塑造完美幸福的人生而从小注重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以培养自己的好习惯的激情,组成一个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强大“教育场”,采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一定能多方面地培养出较强行为动力水平的好习惯,并逐渐把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和谐地成长。开题以来我校把这一课题研究纳入日常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参研人员的职责、分工,保证课题研究覆盖到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各个层面,形成课题研究网络。

一、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陪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的研究(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5)、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6)、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知道上课前需要准备那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作业前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

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活动课程

(1)开学初我校各班都开展了新教育实验活动,深化学生的晨诵、午读、暮醒的时效性,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结合我校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开展中华魂读书会,背诵一些经典的名人名言;开设阅读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再三、四年级开设书法课程,同时开始书法校本课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三笔的培训活动,让老师给学生们起到榜样的作用。

(3)我们还通过讲故事、个案分析、开主题班会、交流心得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二、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1、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陪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的研究

(1)学生出现生活无规律、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丢三落

四、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意志薄弱、孤僻胆小、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

(2)改革开放下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和一些宣传媒体的渗透都给少年儿童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贪图享受、盲目追求、自以为是等。

(3)家里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的过度溺爱,是孩子的生活能力下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让我们的孩子落后了一大步。

2、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卫生习惯》研究月总结

针对小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我校二年级班主任在三个月的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具体措施如下:

一、向管理要质量,培养习惯。一个班集体是一个组织,只有科学管理才能保证各方面都有条不紊。有好的管理才能有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有的老师采取了分工到人,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追究责任的方法。班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班务各项工作,同时在师生间上传下达具体事情;卫生委员具体负责班级环境、教室及学生个人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并向班主任汇报情况;小组长抓落实,亲自带领小组值日生打扫卫生,负责卫生的保持。如果卫生出现问题,班主任层层追究责任。

二、向方法要质量,培养习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学会打扫卫生,是学生一生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能力。教师培养学生打扫卫生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多数不会打扫卫生:扫地会出现一绺净一绺脏的不干净现象,暖气片底下、墙角等边角不清扫,窗台不擦,桌仓不清理等。老师就要一边亲自打扫一边讲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多次反复指导,常抓不懈,才能有收获。

三、向细心要质量,培养习惯。做好低年级班主任细心是关键。排值日表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项常规工作,但二年级老师的排法的确细致到家。他们采取一是定人定任务,如一周值日,谁扫地,谁捡垃圾,谁擦黑板,等都要具体到人,一周一轮换;二是擦玻璃有几个专人负责,老师教方法:先用湿布擦一边,再用干布擦一边,一月一轮换。

个人卫生。定时定点查和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一周两次,时间是星期一、三。谁查头,谁查脚,谁查手,谁查脖子,谁查衣服等分工负责长期坚持,不能松懈。抽查时,组长查和老师查相结合。效果很明显。

四、向保持要质量,培养习惯。一般打扫比较干净,然而保持是关键。教室卫生的保持采取:统一吃早点的的时间,统一吃就能集中把食品垃圾扔到指定垃圾箱,防止扔到地面,也防止走出教室;禁止带零食,减少垃圾;养成削铅笔用废纸或小袋,或直接到垃圾桶前削;天天课外活动时间统一清理桌仓,以防桌仓碎杂物掉到地面;夏天,要求每节课后洒一遍水。环境卫生的保持:卫生委员负责,一天四查;老师以身作则主动捡,学生跟着捡培养管护好自己环境区域的卫生习惯。

五、向环保意识要质量,培养习惯。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主动捡垃圾为荣,随地乱扔垃圾为耻》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教学生养成变费为宝,保护环境。学生在校园里主动捡饮料瓶,放到班里,积攒起来卖废品,为班级增加收入,给学生进行奖励。

六、向家庭教育要质量,培养习惯。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效果很好。

通过这些周密细致的工作,二年级学生的班级、环境和个人卫生在本学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愿各位老师能一如既往坚持研究,取得更大的成绩。

建议:教师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富裕的物质。但有一点别人都没有的东西:用您的心血打磨出的一颗璀璨的宝石——一本厚厚的教育案例,这就是您作为一个教师一辈子的成就和财富。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无锡通江实验小学

一、课题的背景: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其潮头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分工更为细密,同时,“信息和知识资源只有通过人们之间的合作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人们之间也只有通过相互的友好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快更多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因而对相互协作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相互协作的要求也就具有更高的层次。因此,我们说,实践团队精神,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就我国而言,社会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一次对自己的习惯和文化的革命,所谓“提高国民素质”,就包含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内涵。

2.对独生子女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大大提高,学习和工作方式将趋向集体化,而不再是分散的方式。个人不可能孤立地工作、学习,而是要与人交流合作。从发展的观念看,没有形成团队协作,不可能获得成功,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精诚团结,善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学习和工作,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不善于与人合作,到头来只能是走更多的弯路,影响发展。团队精神是现代集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集体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成功的集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集体内部上下同心,相互支持,协调一致。从我国的特殊情况来看,当今在校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尤为有意义。

3.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人格的塑造。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必须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在团队内部开展良性竞争。而且,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的要求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倘若说素质教育的理论具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那么,团队精神的培养,则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有效措施。

(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团队精神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时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

交往能力和作风,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3)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创造出一种增加满意度的氛围,使人们创造性地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在这个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既有利于个人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也有利于人们通过合作来共同创新和发展。

二、课题界定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简单而言一个团队就是一个集体。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成绩,更强调团队的整体成绩。团队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得到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成绩的总和。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团队精神包含三方面内容:

1.团队精神的核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社会学实验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

2.团队精神的境界———奉献精神

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私利。这在日益提倡个性化、讲究个人能力的今天,决不是一件说到就能做到的事。这需要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精神。

3、团队精神的外在形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团队总是有着其明确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总是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充满活力和热情,为了确保完成团队赋予的使命,大家一起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创造性地活动。

4.团队精神的基础———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的;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难做到相互宽容、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因此,在团队精神的教育过程中,要把团队精神的教育与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团队精神的方法策略。

2、发展、优化学生的团队实践能力和品质,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整体发展。

3、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团队教育意识,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深化学校素质教育。

四、指导理论依据

1、集体动力理论。

集体动力理论认为,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在合作性的团队里,不同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成员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

2、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团队成员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目标结构之一是合作性结构。在合作性结构中,个体指向目标的努力,有利于他人的目标达成。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团队成功,团队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因此,要达到成员个人的目标,团队的成员必须帮助他们的团队内的同伴做任何有助于团队成功的事,而且最重要的是鼓励同伴去尽最大的努力。

3、社会凝聚力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团队合作对于工作或学习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凝聚力为媒介的。实质上,团队成员在工作和学习上相互帮助,是因为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获得成功。

4、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合作学习。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就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构建学习型团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作为人类求生的一种本能和经验习得的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如此的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就必须要具有这样的意识,要把自己所带的班集体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团体,而团体合作精神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团体的合作学习就没有学习型组织。团体是最佳的也是最关键的学习单位。

(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欣赏和尊重是凝聚团体的重要基础,应使学生了解每个人存在于班级内部都有其价值,要使团队成员学会互相尊重。集体中的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缺点,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作为团队的领头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只会挑毛病,要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素质。

(三)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建设校园育人环境和进行课室布置时,都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信我们只要善用资源,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将不会是一件难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不会成为一句空口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促进团体的良性互动

学生必须在交往中通过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体验这些角色的社会职责和生活情感,尝试角色间的自主与合作,才能使责任感、同情心、荣誉感等得到升华,才能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人。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

1、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消除孩子孤僻的心理障碍。要想具有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是必备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些素质的综合培养。

2、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对孩子教育中适当让之树立争第一的意识,使每个小朋友用较高标准要求自己。但同时

也要让孩子明白,在争第一中要用正当的手段,要有正确的心态,各种教育活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培养学生宽容与合作的品质。

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实际上,团队中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关键是成员之间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对培养团队精神尤其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4、培养学生全局意识、大局观念。

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团队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全局观念,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不关注别人的感受。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综合研究的策略,先设计总体课题框架,分解子课题,各子课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如:

1、理论研究:通过学习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实践经验,开展实践验证,探索培养小学生团队精神的方法、策略和原理等。

2、实验研究:确定实验若干班,组织专门力量、较规模地进行有控制和对比的实验研究。

3、行动研究: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并根据各自的教育实际情况及班级学生情况,提出相关课题,边实践边研究。

4、经验总结及案例研究:各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大胆实践,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七、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及时间

1、研究报告

2、专题论文集、案例集

3、图片资料

本课题研究时限自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

八、研究阶段及目标

第一阶段2006年5月至2006年8月

制定方案;建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理解课题精神;为课题实施做准备。

第二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

设立实验班,启动实验,初步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

第三阶段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

继续进行规范的实验研究,收集实验资料,验证和完善课题的理论假设和操作模式。

第四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

分析资料,归纳总结,完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系统成果,接受鉴定。

下载《小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课题研究总结[范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课题研究总结 想象力是动脑筋,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用形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说:"(译成白话)一个人想要亲眼看见一头活着的象,那很难呀!不过......

    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太湖县小池镇中心小学仇玉红 【内容摘要】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强调“过程和经验”的课程,因此,要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课......

    “如何培养小学生勤奋素质“研究

    四年级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小学生勤奋素质“研究 一、 小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及界定 “勤奋”即勤恳,勤勉.主动积极的心理因素.“奋”是奋发、崛起的意思,是种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总结(小编推荐)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总结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又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所以在行为习惯......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研究总结(本站推荐)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研究 总结 二0一五年十月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研究总结 德惠市同太中心小学李淑秋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最基础的道德,也是推进......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开展创新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 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

    如何培养小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终版)

    培养小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段红 团结互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必须拥有的品德; 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经验教训得到切身体会;是当今建设社......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开展创新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