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报告11

时间:2019-05-14 08:1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报告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报告11》。

第一篇: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报告11

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0-12-22 15:57:00

来源: H--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字体:大 中 小 】 本文被阅读次数:

1049 【 打印PRINT 】

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进一步探索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机制,我们于11月中旬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始于2003年,是我省首批试点市(当年江苏省首批试点县10个,其中我市占5个)。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三个方面发展和变化。

(一)新农合群众认可度逐年提高。近年来,新农合制度逐步完善,在群众中的信誉度、满意度明显提高。人口覆盖率由2003年的56.6%提高到99.88%,群众满意度由75.2%提高到98.5%。新农合启动之初存在的筹资难、报销难、转诊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罗志军省长在省人代会参加淮安团讨论时给予高度评价:“在淮安改善民生的十大工程中,淮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绩显著,覆盖面居苏北首位”。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文化、教育、交通、水利等19项农村工作万人调查中,新农合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二)新农合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筹资标准逐年提高,由2003-2005年人均30元,到2006-2007年人均50元,2008-2009年人均100元,今年人均达到150元,基金总额不断扩大,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也随之逐年提高。

第二,补偿封顶线逐年提高,由2003-2004年1.5-2万元,提高到2005-2006年3-4万元,再提高到2007-2009年的6-8万元,今年提高到12万元。

第三,补偿模式不断调整优化。由当年的单纯保大病、保住院(2003-2004年),逐步发展到住院补偿、门诊特殊病种补偿相结合(2005-2006年)、住院补偿+门诊特殊病种补偿+门诊报销相结合(2007-2009年)、住院统筹+门诊统筹+门诊特殊病种补偿相结合(2010年)。

(三)群众受益水平和受益面逐年提高。受益水平逐年提高。住院实际补偿比由2003年的21.7%提高到2009年的42.90%,获得万元以上补偿由2003年293人次提高到3938人次,次均住院补偿费用由454.42元提高到1622.91元。

受益面逐步扩大。住院补偿人次由2003年3.78万人次提高到2009年22.89万人次;门诊补偿人次由32.7万人次提高到281.23万人次;平均住院率由2.28%提高到6.68%。

新农合制度的发展,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农民“小病拖,大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状况,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二、主要做法

为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我市主要坚持抓住三个方面。

(一)加强新农合制度宣传,引导农民积极参保。为进一步推进新农合工作开展,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参合。在新农合宣传工作中,我市采取集中和平时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新农合宣传工作。在春节期间大力开展以“个人筹资、政府资助,共担疾病风险”为主题的新农合政策宣传工作,使农民充分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建立新农合制度的有关政策和我的实施方案。宣传时做到既不过分夸大合作医疗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作用,又强化风险和互助共济意识,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了农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全市各县(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发挥本县区外建党支部、工会的作用,采取印发一封信、明白本、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新农合的优惠政策,做到每个外出务工农民人手一封信。

(二)加快推进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设,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围绕建设千村医疗点,创优15分钟健康服务圈,普惠“新农合”百万农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农村为重点,创新建设机制、服务机制、典型示范机制、规划机制,基本建成农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

1、坚持“政府主导,群策群力,多极投入”的建设机制,建优全市农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以“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设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工程。目前全市已有106个乡镇卫生院和1156个村卫生室实现建设标准化,分别占总数的91%和92%。2010年,市政府投入1500万元,兴建清河区市中、清浦区和平、淮阴区新渡等11所惠民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市财政还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100个示范化村卫生室每家补助1.5万元。今年将全面完成全市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建设任务。建成的标准化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120平米,诊断室、输液室、药房、观察室、计生服务室等“七室分开”,配有空调、彩电、电脑、躺椅、饮水机等设施,整体环境整洁明快。规范化防保所、示范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功能完善,设备设施配套,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

2、坚持“网络平台、全程服务、医患和谐”的服务机制,充分彰显贴近群众、主动便捷的特点。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和方法引入农村,重点推进“三个服务”,即:费用刷卡服务、团队巡诊服务、建档跟踪服务。在全市启动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数字平台,实现老百姓刷卡就诊。全市已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96万份,计算机管理档案126万份,其中,65岁以上老人建档率达86%,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率达85%。

3、坚持“亮点成片,典型连线,整体提升”的典型示范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了带动面上工作上水平,我们在典型示范上狠下功夫,突出内涵建设这个重点,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整个地区服务能力提升。最终达到“三个转变”:服务对象由病人向社区、人群、家庭转变,工作职责由单纯治病向治病、保健并举转变,服务方式由坐堂行医向送医上门转变。全市已建成农村医疗卫生“精品线路”13条,纳入项目管理单位234个。

4、坚持“科学整合、村域覆盖、责任片区”的规划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资源调整,坚持科学布点,改变办医分散,位置偏远,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全市乡镇卫生院由原来的 164个调整为116个,村卫生室由原来2589个调整为1259个。资源调整后,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村医的收入。农村患者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首诊率达68%。村级卫生机构的次均门诊费用是乡镇卫生院的63%,是县级医疗机构的36%。

(三)围绕群众满意目标,不断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制订一系列惠民政策。努力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率,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将门诊纳入补偿范围,把部分慢性病、特殊病门诊费用按住院报销。以市为单位取消传染病、精神病转诊,并提高报销比例。将住院分娩纳入报销范围。

2、提高新农合服务水平。一是在各定点医疗机构推行环节管理。从参合病人入院开始,定点服务机构即提供政策咨询,履行告知、随访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实行回访制度,对住院的病人,通过书面调查、电话、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集中咨询等形式对参合人员“参合”、“就诊”的真实性及满意情况进行逐一调查回访;三是在县(区)范围内取消转诊,推行“一卡通”;金湖、楚州等县(区)实行全市“一卡通”。计算机结报网络向市、向村延伸,确保门诊费用即发即报,住院费用出院即报,外出务工参合农民在异地就诊的费用即到即报。

3、在全市推行定点机构管理“三退出”制度。即⑴对明显不能承担定点服务机构的单位,实行退出。⑵对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其相关规定的一些科室,实行退出。⑶对明显违反“三合理”有关规定及严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规定和纪律的医务人员实行退出,取消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处方权、诊疗权。

4、建立新农合监测评价措施体系及通报排名制度。每个季度,市卫生局将新农合参合率、住院实际补偿比、基金年度结余及累计结余率、住院率、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合管办能力建设等作为县(区)新农合监测评价指标;将参合病人及补偿资金分布、次均门诊与次均住院费用、目录内药品使用率、住院实际补偿比等措施作为市级定点医院新农合监测评价指标,按季通报排名。凡连续排名后三位的县(区)或单位,须对照监测措施,认真查找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5、强化新农合监督考核。一是强化政府目标考核。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指标列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并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二是加大检查力度。市卫生局每半年组织二级以上定点服务机构工作检查,召开一次通报会。各县区每季度组织一次大检查,召开一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通报会。三是落实公示制度,各定点医疗机构、各乡村都建立了合作医疗结报情况公示栏,定期向社会公示新农合报销情况;四是健全审计制度,每年审计部门对新农合基金运行情况至少审计一次。五是加强基金监管。全市建立了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钱帐分离的基金监管制度,推行“政府筹资、卫生服务、保险支付、群众监督”的新农合基金运行机制。

6、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化,有利于参合农民享受到更便捷服务,也有利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实时监管,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推进的力度。一是基本完成新农合县级业务系统升级改造任务。各地严格按照省标准和建设规范,扎实推进新农合信息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基本实现与省信息平台的联网对接。二是市级定点医院网络直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市一院、二院、保健院和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已顺利开通网络直报,其中,市二院、八二医院还积极推进与医院HIS系统对接,提升网络直报质量。三是新农合进村报销网络正加快推进。去年全市已实现新农合网线到村712个,占村级卫生机构总数56.6%,今年底将实现村级结报全覆盖,提升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建设水平。

四、对发展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体会和认识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探索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传统合作医疗在我国几起几落均与资金筹集有关。因此,保证政府补助到位,并不断提高补助标准是关键。另外,合作医疗的受益者和缴费主体是千家万户的农民,在坚持自愿的前提下,探索建立适合农民的新农合缴费方式也是重点。

(二)建立适宜的补偿运行模式。基金补偿是合作医疗最核心内容之一,能否做到公平合理、公开公正补偿,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并影响到农民持续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我们认为,现阶段不仅要重视收益度,防止农民因病致贫、返贫,也要重视受益面。因此,应该探索建立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相结合的补偿方式,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

(三)探索建立稳定高效的管理和监督体制。合作医疗制度要长期坚持下去,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精简、高效的管理队伍。当前,合作医疗涉及三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是管理者,即各级政府的分管部门;二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即合作医疗的定点服务机构;三是合作医疗的受益者,即参合农民。由于基层定点服务机构点多面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很大。现阶段,卫生部门既监管合作医疗,也监管医疗机构,能够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对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在规范医疗机构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方面具有独到优势,有利于充分发挥“一手托两家”优势,提升新农合运行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建立和完善政府筹资,卫生主管,社会监督的管理体制比较现实。

(四)建立健全与新农合相适应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卫生服务网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必须的载体和平台。没有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合作医疗必然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合作医疗的发展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要有较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够基本满足当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要,就地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使合作医疗基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是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以我市为例,农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形成,群众就近医疗极大发挥了合作医疗基金的社会效益,同时也降低了社会医疗支出。

五、几点建议

八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以政府筹资为主、农民自愿参加的新农合制度是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突破口,是现阶段提高农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心工程。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修缮该项政策在贯彻实施中产生的裂痕与暗角,切实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基本医疗的保障水平,不断的就医需求。

(一)切实加快新农合立法步伐。新农合工作从2003年开展以来,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已经基本具备各方面的立法基础和条件,新农合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全国人大加快新农合立法进程,用法律形式把新农合各项制度措施固定下来。这样有利于资金筹集的稳定性,管理的规范性,有利于这项制度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新农合管理组织建设亟待加强。就我市而言,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人口340余万,管理资金5个多亿元,目前,全市县级合管办定编人数共有31人,实有人数42人,平均每个人需要管理约10万人,市级还未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只是由处室代管。因此建议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各级合管办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办公经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能力,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三)是加快建立全国性的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农合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统一的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实行统一联网结报,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提高省级补助资金比例,减轻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压力。我市是农业大市,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贫困地区,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压力大。建议提高省级配套比例,以缓解市、县级财政压力。

第二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研报告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

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最高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

第三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研报告

突破工作难点 推进新农合发展

一、成绩面前找不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一番话,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问题的的高度重视。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民的小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正是党和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05年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我县县乡两级政府始终把新农合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新农合政策认知度,多措并举健全新农合运行机制,多措并举拓展参合农民受惠面,多措并举加强资金监管,实现了“党和政府赢得民心、医疗机构赢得发展、参合农民赢得实惠”的“三赢”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分析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以求更好地发展。据县政协组织的相关专题调研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农民参合意愿逐年走低。也许有的同志不会同意这个观点,他会说,不可能,从统计报表看,年年递增呢,2013年参合率更是达到了99.21%,而2005年仅为82.03%,这不提高了许多吗?但是,据调研了解,因为新农合指标是乡镇考评的一项硬性指标,为了不影响考评,乡镇政府以行政命令压村级组织,村级干部收不到钱,只好用工资垫付。有的村干部感叹说,好不容易不收三提五统了,谁知又要收新农合。明明知道新农合是好政策,为什么农民的参合意愿会走低呢?究其原因:一是年缴费标准逐步提高,2011年每人每年收30元,2012年收50元,2013年收60元,2014年收70元,年年加,却没有人解释加的理由,农民觉得憋气;二是以前收的钱如果没消费可以结转到下年,可以冲抵缴费数额,自2013年开始不行了,许多农民问,我交的钱没使用,钱哪去了?面对这种状况,乡镇干部担心,怕一项好政策坚持不了长久;村级干部苦恼,垫付的钱不知道能不能收回?农民朋友生气,自己交的钱虽然不多,但是你负责这事的人总要说个子丑寅卯来。这种负面情绪如果不引起高度关注,必将阻碍新农合的健康发展。

(二)基金运行风险逐年加大。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少数农民、一些医疗机构甚至犯罪团伙盯上了新农合数以亿计的基金,以为是唐僧肉,都想咬上一口。如2012年县职能部门查处有违规收费、冒名顶替住院、有第三方责任的外伤患者补偿行为的定点医疗机构高达33家;村卫生所违规操作、套取补偿款行为屡见不鲜;西港镇梁凤彩等13人伪造报账资料骗取新农合补偿款案件,涉及票据竟然达到90余万元,更是给新农合资金安全运行亮起了黄灯。究其原因,一是少数村民贪图小利的心理驱使,不愿交统筹的数十元钱,碰到大病,想借别人的证件蒙混过关;而少数村干部、村民,明明知道事情真相,考虑到左邻右舍,抬头不见低头见你,都帮着打埋伏;二是一些医疗机构唯利是图,抓到病人就像抓到一个财神爷,不割一块肉不放手;三是管理有漏洞,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据了解,作为新农合专职机构县农医局定编6人,在编仅4人,要管理数以亿元计的基金、管理数百家医疗机构,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他如乡镇负有协助责任,无编制,无经费,能够完成征缴已是不易,要乡镇配合新农合基金监管既没能力,也没积极性。

(三)补偿措施不够完善。据参与新农合的群众反映,新农合补偿虽然有改进,但是距群众愿望还有差距,一是门诊统筹看病不便民,门诊统筹只能在本乡镇看病,不能到邻乡邻村;二是少数乡村医生门诊补偿操作不规范,没病的就开点补品;三是外地门诊看病不能报销,这涉及到20万在外务工人员,他们是新农合主体,也是缴费主体,他们在外地进行了门诊治疗,回家不能报销,非常不理解,抵触情绪大;四是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偏低,文件确定的报销比例在实际报销时大幅度下降,群众不理解,医院懒得说明;五是慢性病对象确定不透明,只要有关系,没有慢性病的也弄个慢性病,享受优惠补偿等。

二.突破难点促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我县七十余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大局稳定和社会和谐,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县政协调研组建议:

(一)切实抓好宣传,做好释疑解惑工作。

首先,乡镇、村组干部一定要做明白人,理解把握新农合政策。“新农合”的原则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因此,有必要讲清讲透两件事,一要讲清讲透缴费为什么逐年增加,这是因为国家随着财政增长,投入公共医疗经费逐年增加,为了激励农民积极参与新农合,实行投1元补

贴4元的政策,无论钱多钱少,最后还是参保人使用,如2005年一人投20元,最高补偿8000元;2013年,一人年缴60元,最高补偿达到8万元,这就说明,投得多,受惠多。二要讲清讲透缴的参合资金即使没使用也不能结转的道理,这是互帮互助的需要,是大家一条心对抗大病的需要,要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宣传“无病是福、有病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的理念。

其次,乡镇村组、职能部门、医疗机构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抓好宣传,如制作宣传小册子、电视专题片、张贴宣传标语等;医疗机构尤其要及时公布患者一共花了多少钱、得到多少补偿等信息,增强群众对新农合的认同感、信任感,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这项工作。

(二)多措并举,编织严密的基金运行网络。一是制度要严,职能部门要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完善修改基金监管制度,建立举报有偿机制,严惩违规操作的医疗机构和责任人。二是健全机构,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参照其它县的工作情况,适当增加新农合职能单位的人员和经费。三是要逐步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的机制,分担基金风险,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费用, 提高群众的整体医疗水平。四是严打犯罪,设置新农合基金高压线,对违规骗取新农合补偿基金5000元以上的单位或个人,由政法机关立案查处,从严从重处理。

(三)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补偿措施。一是既不能冒进,群众提什么要求都满足;又不能保守,拿以前的规定来回应群众期待。二是措施要便民惠民。便民就要积极推行新农合信息“一卡通”建设,逐步取代纸质新农合证;全县21个还没有联网的村要尽快连接;以加快村卫生所信息化建设;允许参合农民跨乡镇就诊并享受门诊统筹补偿。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外门诊治疗费用,可凭当地医疗机构发票和处方回参合地按相关政策补偿,造福在外务工人员。惠民就要充分考虑财力、物力,逐步降低农民个人缴费标准、降低起报线,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实现农民免费享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让农民有病可医、有病能医、有病敢医;优化门诊统筹补偿政策,对当年没有用完门诊报销指标的农户的结余部分,按一定比例滚存至下使用;鼓励农民连续缴费,缴费年限长的可适当提高医疗补偿待遇;加强慢性病对象审核,规范慢性病治疗管理。可参照乐平、余江等地市经验,尝试大病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补偿托管制度。

同时建议在出台政策前,多方征求意见,尤其要征求基层的意见,要注重医疗保险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医保待遇的公正公平性,充分考虑政策的连续性以及可操作性。

第四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研报告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最高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第五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2012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0326人,参合率98%。截止2012年10月20日,共有2416人次享受到住院报销,实际发生费用475.7万元,报销金额355.6万元,其中在镇卫生院住院2343人次,实际发生费用371.2万元,报销费用310.6万元,报销比例90%;镇外住院73人次,实际发生费用104.4万元,报销金额44.9万元,报销比例43%;住院分娩39人次,实际发生费用5万元,报销金额0.78万元;门诊126546人次,实际补偿122.3万元。

现将我院运行存在问题自查汇报如下:

1、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到目前为止,还有少数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报销范围和比例,就诊与转诊程序不够清楚。

2、入院指征把关不严。少部分病人存在挂床现象,入院身份审核未认真与身份证相核对。入院网络登记不全,部分病人入院后未在网络进行登记。

3、住院单病种费用增多,表现为检查增多,抗生素运用过多,如部分阑尾炎病人费用超过2000元。

4、出院病人结帐不及时,部分病人出院较长时间后才进行结算。

5、外伤调查未能及时调查,调查情况与村证明材料不完全吻合。

6、公示制度未落实到位,未按每月到各村进行公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如下:

1、加强领导。成立以院长周茂雄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合作医疗监管,高度重视,落实新农合各项政策与制度。

2、全员动员。与医生签定新农合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把患者入院身份审核、入院指征关,加强住院患者管理。

3、规范行为,控制单病种费用,执行住院一日清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4、加强合管员职责,实行管办分开,坚持合管员查房、入院资格审查、外伤调查,定期到村卫生室对新农合进行公示。

5、进一步对新农合政策进行宣传,提高参合率,使广大参合农民切实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好处。

沈集镇中心卫生院 2009年4月6日

下载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报告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报告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体验省情 服务群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

    人大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性情况调研报告

    人大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性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人大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性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8:27:3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人大关于新型农村......

    人大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性情况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性情况调研报告——2008年11月12日在**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 9月份县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完善“农合”制度造福平江百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县政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组 为了更好地履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能,促进平江政治、经济、 社会事业的快......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合作医疗作为一种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制度,在我国已经几起几落。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后,一种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制度已在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实施情况调研 ——基于韶关市新丰县松园村个案研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管院志协“心希望”服务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新型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竿虽百尺,更待一步 08级信工四班 孟祥辉 “现今只能躺在床上任凭病魔的疼痛折磨,靠乡村医生注射一些简单的止痛剂来减轻疼痛。因为家人和他自己不愿再上医院,以免到时人财两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加入这个优秀的团队,与众多优秀的队员一起,从策划到实践,完成了这次”有组织、有预谋”的调研活动,受益匪浅,感受良多。前期准备工作中,我先后主要参与了选点和问卷设计的工作。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