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国家林业局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 一季度林业重点工作的通知
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为认真做好2009年一季度各项林业重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周密安排部署,尽快将年度计划任务分解到位。根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国林业计划财务工作会议精神,各省区市要立即按照2009年确定的林业建设业各项工作的计划安排,抓紧分解任务,落实保障措施。明确林业改革任务,理顺体制机制,加大林业资金投入,有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着力推行身边理林地和湿地,加快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扎实开展灾后重建和森林经营工作,提高质量效益。
抓住历史机遇,切实将扩大内需政策落实到位。国务院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条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干扩大内需政策,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快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等。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抓紧逐项落实扩大内需政策。2008年第四季度中亿元用于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承担任务的省区市要在2月底前全面完成新增中央投资计划任务,确保见到实效。
加强森林防火,努力维护林区安全。春节、元宵节期间是森林火灾高发时段,进山旅游、燃放烟花爆竹、祭奠扫墓等活动将急剧增多,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提高认识,周密部署和安排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巡护,严格野外火源的控制和管理,保持高度加强火情监测和调度值班,节日期间森林防火实行日报制度,严防放鞭炮、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林区和谐稳定。
利用有利时机,搞好春季植树造林。南方各省区市要抓住春季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速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区域造林绿化,把提高造林工作的全过程,确保造林成效。北方省区市要切实做好春季造林的组织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工作,抓住春季天气回暖、雨水增多的有利条件,迅潮,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成本低、操作简便、群众易接受、经济实用的抗旱保活技术措施,搞好抗旱造林,切实提高造林质量。各地要在抓好今年春季造近几年实施的工程造林地块进行检查,对成活率、保存率低的地块,抓紧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并做好督导检查和信息反馈。
千方百计关心群众生活,确保社会稳定。春节期间,各地各单位要认真做好走访慰问林业老干部、先进模范、困难职工、军属、遗属等工作,帮助他们解问题,保障生活必需。各级林业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改善林区民生,切实提高林业职工收入,加强种苗基础设施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活创造条件。要做好信访接待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过一个祥和安定的春节。
各级林业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谋划并落实好2009年一季度各项林业重点工作,为顺利完成全年林业建设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通知。
二○○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国家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办造字〔2011〕241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
行动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见附件),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事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林业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以坎昆气候大会通过的关于“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加强造林和森林管理”(REDD+)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两个林业议题决定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于建设现代林业、推动低碳发展、缓解减排压力、促进绿色增长、拓展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 1
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现代林业为宗旨,以实现林业“双增”目标为核心任务,以落实《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为总要求,全面实施《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继续推进造林绿化,扩大森林面积,着力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努力防控森林灾害,切实强化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增加林业碳储量,提高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家自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相结合。
(二)坚持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
(三)坚持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储量和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碳汇能力相结合。
(四)坚持增加森林碳吸收和控制森林碳排放相结合。
(五)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主要目标
根据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总体要求,结合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实现林业“双增”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国完成造林任务3000万公顷、森林抚育经营任务3500万公顷,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21.66%,森林蓄积量达143亿立方米以上,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以上。湿地面积达到4248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13%左右,90%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以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初步建成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
四、重点领域和主要行动
(一)减缓领域
1.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实施《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大荒山造林力度,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统筹城乡绿化,推动身边增绿,加快构建十大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林、竹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等,加快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基地建设。努力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储量。
2.全面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建立健全森林抚育经营调查规划、设计施工、技
术标准、检查验收、成效评价管理体系,研究建立森林抚育经营管理新机制。完善森林抚育补贴制度,逐步扩大补贴规模,增加建设内容。积极推进低产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3.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分级编制省、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完善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政策,修订《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占用征收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管理,严厉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等违法犯罪行为。
4.强化森林灾害防控。全面落实《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体系建设。落实《森林防火条例》,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火。落实《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2011-2020年)》,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御灾、监测预警、应急防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大力推进实施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措施。依法开展林业执法专项整治行动,遏制毁林行为,加强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控,减少森林碳排放。
5.培育新兴林业产业。落实《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木材工业“节能、降耗、减排”和木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开发木材防腐、改性等技术,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增加木材及林产品储碳能力。编制实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加快能源林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林业剩余物能源化利用,开发林业生物质能高效转化技术,培育林油、林热、林电一体化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林业生物质能源占可再生能源比例,实现对化石能源的部分替代。
(二)适应领域
6.科学培育健康优质森林。加强主要造林树种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加大林木良种选育和应用力度,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良种苗木培育,提高人工林良种使用率。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增加乡土树种造林比例,科学配置林种,优化造林模式,提高造林质量,构建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调整、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森林健康状况,增强森林抵御气候灾害能力。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海岸堤带、沙化地区和农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7.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布局,加强重点地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保护点建设。加强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重点物种保护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大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
脆弱地区植被保护力度,增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8.大力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加强泥炭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湿地公园发展。推进国家湿地立法工作,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增强湿地储碳能力。
9.强化荒漠和沙化土地治理。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巩固工程建设成果。加大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有效控制石漠化扩展趋势。在西北干旱区和部分半干旱区规划建设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增强荒漠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三)能力建设
10.加强机构和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局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单位的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络;充分发挥局气候办的组织、协调、联络、督办职责作用,统筹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快推进《森林法》修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确立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11.建立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加快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区域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试点。组建各区域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碳汇计量监测机构、队伍和管理体系。加快建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标准体系,结合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试点,同步推进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开展木质林产品碳储存、林业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湿地碳汇计量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启动湿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调查评估试点。
12.探索开展试点示范。继续开展国内碳汇造林试点,积极推进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碳汇造林活动。探索开展林业低碳经济综合试点。结合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林业碳汇试点示范。开展林业碳汇产权、碳汇交易等相关政策研究和试点。
13.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积极开展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林情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基础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森林碳汇的增汇、计量、监测以及森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等关键技术,评估林业固碳及生物质利用储碳能力,构建碳汇林业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跟踪国际气候变化林业议题谈判,针对利用“参考水平”核算森林管理活动碳源/汇、湿地管理活动和木质林产品碳源/汇核算、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导致的碳排放核算等焦点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支撑林业议题谈判。
14.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涉林议题对案研究、谈判及履约工作,主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制定,推进
双边和多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务实合作。切实加强气候谈判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谈判梯队,强化谈判力量。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联系,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一步发挥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作用,加强亚太地区的林业交流合作。
15.加强宣传引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国林业对外宣传工作,广泛深入宣传中国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贡献,增强我国林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办公纸张物质资源和能源消耗,建设节能机关。倡导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鼓励公众积极参加造林增汇,消除碳足迹。引导公众关注气候变化,增强保护气候意识。
第三篇: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颁布单位】国家林业局
【发文字号】办计字【2009】93号 【颁布时间】2009-6-12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 【全文】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办计字【2009】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
为进一步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与资金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05】30号)要求,我局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何问题或意见,请及时向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反馈。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二○○九年六月十二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以下简称“农发林业项目”)资金与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和林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农发林业项目特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农发林业项目是指由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联合批复,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项目。农发林业项目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是加快区域生态建设,增强林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专项资金对林业资源进行的综合性开发活动。
第三条 农发林业项目包括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两类。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长江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和重点沙化(地)治理等内容。
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包括名优经济林花卉的种苗、示范基地建设及产品产后处理等方面的建设内容。
第四条 农发林业项目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和国家、区域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规划为指导,按照扶持骨干产业,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投资,规模治理。
第五条 农发林业项目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规定,并且参照林业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中央、省、市(地)、县分级管理的制度。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财政部门(或者农发办)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农发林业项目管理工作。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应当在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建设中长期规划及有关国家和区域林业建设规划所确定的重点治理区内,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应当以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等具有防护功能兼有经济价值的林种为主,并且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治理面积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单个项目连片治理面积不低于2000亩,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
第八条 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应当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开发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
第九条 项目扶持的主要对象为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国有林场(圃)、集体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济林及花卉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林业专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林业科研教学单位等。
第十条 农发林业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两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含)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的相关要求,由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的相关要求,由项目实施单位或者委托具有相应林业资质的单位编制。
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依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项目实施单位组织编制。
第三章 报批程序
第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设在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农发办”)与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商定后,会同国家农发办于每年5月底前发布下一农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对项目进行初选,并且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组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论证,于8月底前按照当年计划120%的比例形成备选项目。
第十二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在国家农发办下达下一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总指标后,征求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意见,在统筹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分省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并且将分省指标下达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分省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从备选项目中择优选项,在分省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下达后20个工作日内,与省级财政(农发)部门联合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同时附送省级财政(农发)部门出具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文件。未按照要求联合申报或者越级申报的项目,不予立项。
第十四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负责。
第十五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办会同相关司局、直属单位,组织专家对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查,经专家评审论证后形成农发林业项目计划初步方案,会签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并且经国家林业局领导审定后上报国家农发办。
第十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实施方案实行自下而上编报。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发办联合下达的农发林业项目计划初步方案和中央财政分省分项目投资控制指标,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组织逐级编报、汇总项目实施方案。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中央财政分省分项目投资控制指标和农发林业项目计划初步方案下达后1个月内,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汇总,并且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并且抄送国家农发办审定。
第十七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办组织对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的实施方案进行审定,汇总编制项目计划,经商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会签后,与国家农发办联合下达项目计划,并且抄送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据此批复实施方案,作为施工、安排投资计划和检查验收等依据。
第十八条 项目计划经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发办下达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及时将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逐级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为: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准备、设计审批和实施工作,负责项目的技术审查、实施计划申报、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等情况的汇总统计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各级林业计划财务管理部门总体负责项目申报、批复、下达和统计的组织管理。
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当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建设范围、造林树种、经济林花卉品种选择、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他技术环节等审核把关,并且提出审核意见;负责指导项目实施。
第二十条 农发林业项目建设,其单项工程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推行招标投标制。承建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相应的资质和施工能力。严禁转包和分包。
组织群众施工的项目,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施工组织、劳力安排和技术指导。
第二十一条 农发林业项目鼓励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监理单位应当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由项目责任主体通过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的方式选定。
监理单位依据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工程设计文件、监理合同等,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项目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文件执行,不得擅自变更。如因特殊情况或者客观原因造成项目布局、投资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重新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逐级上报国家林业局农发办批准;不涉及总投资和治理面积变更,不降低工程质量,不影响项目功能的一般性调整应当由原设计单位作出变更设计、实施单位提出变更申请,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报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备案。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中要因地制宜地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第二十四条 项目竣工后,应当明确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晰产权,办理产权登记,制定管护制度,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五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2月底前向国家林业局农发办报送上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和农发林业项目统计报表,同时抄报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采取“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实行“突出重点、权责对等、分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的原则,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照项目管理资金。
第二十七条 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地方财政分级配套比例为:天津、青岛、宁波3市,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60%以上,县级承担40%以下;大连、上海、山东、福建4省(市),省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70%以上,地、县级承担30%以下;其他省(含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公司、生产建设兵团,下同),省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80%以上,地、县级承担20%以下。
地、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具体分担比例由各省自定。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困难县和享受西部政策县原则上不承担财政资金配套任务,由此减少的配套资金由省本级财政承担。
第二十八条 鼓励农发林业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增加投入。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含以物折资)投劳,要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且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
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的自筹资金应当不低于项目投资总额的60%。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计划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并且将财政配套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将根据情况调减下的中央财政资金规模。
第三十条 农发林业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全部为无偿投入。
第三十一条 资金使用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运输、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农药肥料购置、苗圃建设;作业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围栏、警示宣传牌建设;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编制,立项评估、工程监理、工程招标、人员培训、科技推广、效益监测、竣工验收及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包括营造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运输、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苗圃建设;项目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kv(含)以下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建设;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引进补助等费用。
第三十二条 项目前期及建设管理等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其中: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建议书和实施方案的编制费、工程建设监理费和招标费、科技推广费、竣工验收费分别按照财政资金总额的3%、3%、6%和2%控制,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三条 农发林业项目财政资金使用按照国家农发办有关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度。
第三十四条 项目财政资金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足额拨付,按照规定范围使用资金,严禁挤占挪用。
第三十五条 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
第六章 检查验收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检查验收包括检查和竣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农发林业项目中央财政投资的依据。
第三十七条 检查工作由省(或者委托市、地)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或者市、地)级财政(农发)部门组织,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自查的基础上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成效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单项工程做出总体评价,并且提出检查工作报告。
第三十八条 在项目实施3年期满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并且及时向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及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提交验收总结报告并且对项目做出评价。
第三十九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办会同国家农发办在省级竣工验收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和专家对项目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样抽验,形成验收总结报告,并且按照考评标准做出是否合格的综合评价。
第四十条 项目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按照文书、财务、工程三大类,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四十一条 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省级掌握到县级,县级掌握到项目单位,项目单位基础资料到户。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各省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细则制定本省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 本细则由国家林业局农发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文件
附件1 2004-2006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共120个)北京市(2个)昌平区森林防火指挥部
门头沟区森林防火指挥部
河北省(3个)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蔚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平山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山西省(2个)晋城市森林防火办公室
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
内蒙古自治区(10个)自治区森林防火办公室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森林防火办公室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绰尔林业局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甘河林业局
呼伦贝尔市巴林林业局
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
通辽市扎鲁特旗人民政府
——
鄂尔多斯市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
海拉尔航空护林站
武警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总队
辽宁省(3个)铁岭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清原满族自治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省武警总队朝阳市支队
吉林省(8个)省森林防火指挥部
延边州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敦化市人民政府
桦甸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露水河林业局
通化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武警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森林支队
黑龙江省(16个)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
大兴安岭地区呼中林业局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办公室
北安市人民政府
— 2 — 双鸭山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
省森林工业总局
伊春林业管理局
沾河林业局
鸡西市人民政府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
嫩江航空护林站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东北林业大学林火生态与管理教研室
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
江苏省(1个)国营常熟市虞山林场
浙江省(3个)磐安县人民政府
绍兴市汤浦水库管理局森林防火指挥部庆元县林业局
安徽省(3个)黄山市林业局
庐江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南陵县国有戴公山林场
福建省(5个)
—
—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
光泽县人民政府
明溪县人民政府
武警莆田市支队直属大队第一中队
江西省(4个)广丰县人民政府
南丰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赣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余江县专业森林消防队
山东省(3个)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临沂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淄博市鲁山林场
河南省(3个)登封市林业局
辉县市人民政府
济源市林业局
湖北省(3个)宜昌市林业局
襄樊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神农架林区护林防火指挥部
— 4 — 湖南省(4个)资兴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衡阳市南岳区森林防火指挥部
汨罗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广东省(4个)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云浮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连南瑶族自治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东源县康禾镇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南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岑溪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合山市专业森林消防队
贵港市平天山林场
海南省(1个)五指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重庆市(1个)城口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四川省(7个)会理县护林防火指挥部
武胜县林业局 —
—
平武县护林防火指挥部
茂县林业局
雅江县林业局
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武警凉山彝族自治州森林支队
贵州省(3个)黔东南州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局
贵阳市森林消防队
云南省(7个)曲靖市人民政府
楚雄彝族自治州森林防火指挥部
保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昆明市盘龙区森林防火指挥部
大理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梁河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
武警云南省森林总队
西藏自治区(3个)
工布江达县人民政府
洛扎县林业局
武警林芝地区森林支队
陕西省(3个)
— 6 —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延安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安康市林业局
甘肃省(1个)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青海省(1个)
门源回族自治县森林防火办公室
宁夏回族自治区(1个)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个)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武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森林总队
国家林业局(9个)
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
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
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森林消防研究室
东北航空护林中心赴火场第一梯队
西南航空护林总站航空护林处
西南航空护林总站百色航空护林站
森林防火杂志社
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
附件2 2004-2006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共258人)北京市(5人)牛有成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
徐海峰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张俊辉 市十三陵林场场长
吴卫星 延庆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韩永忠 石景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天津市(1人)刘 山 蓟县林业局副局长
河北省(7人)张宏明 隆化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宋建军 赤城县林业局局长
张绍林 抚宁县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才立民 迁西县国营大峪林场场长
张顺利 唐县林业局副局长
陈金魁 临城县林业局局长
范爱保 邯郸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山西省(4人)张 润 省交通厅副厅长
双志义 交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8 — 张宜谦 介休市林业局局长
王润生 太原市国营林场护林员
内蒙古自治区(18人)高锡林 自治区林业厅厅长
于晓君 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信息中心科长
孙扎根 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
田国庆 大兴安岭林管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副主任
高希明 根河林业局局长
李 英 毕拉河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周建波 库都尔林管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李 涛 绰源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孟 岩 呼伦贝尔市森林草原防火扑火指挥部办公室科长
柳振江 阿荣旗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甄
光 额尔古纳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陈国才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
张文炳 锡林郭勒盟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张 瀛 呼和浩特市林业局局长
范布和 阿拉善盟林业治沙局局长
王忠宝 根河航空护林站站长
张忠国 武警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总队参谋长
程寿斌 武警呼伦贝尔市森林支队参谋长
辽宁省(6人)王文权 省林业厅厅长
— 9 — 李玉强 沈阳市林业局局长
于兆明 本溪市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赵喜鹏 瓦房店市林业局局长
冯 臣 凌海市红旗林场场长
佟义勇 葫芦岛市龙港区林业局局长
吉林省(12人)杨庆才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
刘延春 省林业厅厅长
李香淑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杨永清 安图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李国旗 红石林业局副局长
王新生 通化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
马立信 白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付海山 辽源市林业局副局长
侯广忠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维东管理站站长
任红玲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任志平武警吉林省森林总队总队长
王春太 武警吉林省森林总队参谋长
黑龙江省(23人)韩连生 省林业厅厅长
赵 生 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吴玉波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林管局副局长
赵政宏 漠河县森林防火办公室护林队队长
— 10 — 程小奇 图强林业局贮木场场长
刘明伟 加格达奇林业局森林消防专业队队长
段 革 韩家园林业局椅子圈机降扑火队队长
张文秀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王洪烈 绥化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
周可华 牡丹江市林业局局长
李万海 大庆市林业局副局长
康晓峰 鹤岗市林业局局长
徐 玲 七台河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潘贵凯 省森林工业总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杨国栋 伊春林管局副局长
刘延华 牡丹江林管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副主任
徐 滨 松花江林管局护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王正勋 合江林管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韩兆恩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卞大武 幸福航空护林站站长
姚庆学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所长
高颖利 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副总队长
秦 伟 武警黑河市森林支队支队长
上海市(1人)张建英 松江林场场长
江苏省(3人)陈 增 省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 11 — 蒋小弟 苏州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沈 键 连云港市林业局副局长
浙江省(6人)陈铁雄 省林业厅厅长
贾伟江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廖秀枢 温州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
楼 涛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袁 进 宁波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唐根耀 湖州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
安徽省(5人)杨兴强 滁州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副主任
任启平宣城市林业局局长
朱汉明 池州市林业局副局长
晋学成 宿州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冯良沂 舒城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福建省(10人)刘德章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
吕月良 省林业厅副厅长
郑孙登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王兴旺 南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康文艺 永春县林业局副局长
陈建南 漳浦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林 胜 屏南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 12 — 曾水庆 厦门市同安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谢绍棋 尤溪县西城三车护林联防协会会长
钟有亮 武警龙岩市支队副支队长
江西省(9人)刘礼祖 省林业厅厅长
廖光铁 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胡建铭 南昌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曹光亮 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卫东 万载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潘熙宁 星子县县委书记
刘礼河 遂川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张产田 浮梁县兴田乡党委书记
晏腾平新余市渝水区专业森林消防队队长
山东省(7人)孙传庆 省林业局局长
赵德奎 省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副主任
周树芳 莒县林业局局长
朱昌礼 新泰市林业局局长
刘明佳 青岛市崂山区农林局局长
李树山 济南市历城区林业局公安科科长
姜占太 烟台市昆嵛山林场场长
河南省(5人)柴明清 省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 13 — 冯 炜 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
李 君 信阳市林业局副局长
张 勤 洛阳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张宏宪 南阳市林业局副局长
湖北省(6人)陶 磊 省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刘建国 武汉市林业局副局长
姜胜启 十堰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李泽玉 恩施州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涂朝辉 咸宁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王 文 荆门市森林消防专业队队长
湖南省(9人)葛汉栋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刘青山 湘潭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王松云 怀化市林业局局长
谭景长 浏阳市林业局局长
卢解栋 益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龙二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科员
虞文炎 桃源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
邓和平双牌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邹放明 城步苗族自治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广东省(8人)邓梦柏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
— 14 — 孙金龙 广州市林业局副局长
陈就和 惠州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胡炽海 东莞市林业局副局长
唐乾坤 韶关市林业局副局长
陈开富 江门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王健华 兴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李绍强 阳东县林业局副局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9人)黎梅松 自治区林业局局长
农定华 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莫卯生 桂林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
蓝诚坤 河池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冯柱新 梧州市林业局副局长
杨耀军 贵港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丘百生 百色市右江区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梁 耿 北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刘长空 昭平县专业森林消防队队长
海南省(3人)吴伟雄 海口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
李恩杰 省林业局主任科员
杨树岷 定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重庆市(3人)夏祖相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
— 杨富权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李 渝 九龙坡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四川省(12人)唐荣辉 省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李泽民 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
马伍达 凉山彝族自治州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罗 斌 会理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刘先鹏 开江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李祖福 米易县林业局局长
李兴岷 珙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
龙明富 阿坝州林业局副局长
陈逢高 德格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向永宗 广元市朝天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张京科 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总队长
尚德海 武警凉山州支队木里大队大队长
贵州省(7人)张礼安 省林业厅副厅长
张冬山 宽阔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心管理站站长
尚 武 铜仁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陈述文 遵义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刘治美 毕节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董忠远 瓮安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
王春雨 龙里林场副场长
— 16 — 云南省(12人)王德祥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
林向东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曾 勇 昭通市林业局森林防火科科长
李洪云 玉溪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
倪 伟 红河州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李 康 文山州森林防火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
李 强 思茅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王亚红 迪庆州森林防火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
陈体尧 临沧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
杨兆生 丽江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盛志行 武警云南省森林总队参谋长
杨运贵 武警丽江县森林支队参谋长
西藏自治区(8人)
黄正秋 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挂职)
拉巴次仁 自治区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调研员何丽萍 错那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
格 桑 波密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
友 多 江达县林业局汪布顶乡林管站护林员旦巴塔杰 亚东县林业局副局长
张 毅 武警西藏自治区森林总队副总队长
郭云山 武警林芝地区森林支队支队长
陕西省(6人)
—
— 赵志荣 商洛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
李 军 咸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陈 涛 宝鸡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刘明时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姜经济 渭南市林业局副局长
贺仲岐 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局副局长
甘肃省(3人)
骆洪元 省林业厅副厅长
杨永宁 定西市林业局局长
王文红 临夏回族自治州林业局局长
青海省(2人)
马永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林业局局长
赵昌宏 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副场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2人)
张青军 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兰广成 六盘山林业局二龙河林场副场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
穆 汉 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
王茂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九师林业局副局长
王 新 阿勒泰地区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王立伟 武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森林总队副总队长
朱宁力 武警伊犁州森林支队支队长
相关单位(28人)
— 18 — 吴晓松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
王心同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处长
梅长涛 黑龙江省消防总队呼玛县消防大队大队长
姜海涛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
张晓宁
褚利明
刘 洁
郭竹学
吴春耕
张迎宪
宋中山
李 梅
李宗达
张金艳
宋文玲
赵长海
刘钧军
白自兴
姜继宝
程建国
李文江
朴东赫
王月平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救灾处处长
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
财政部农业司处长
铁道部运输局调度部副主任
交通部公路司公路管理处副处长
信息产业部战备办公室主任
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处长
国家税务总局流转税管理司主任科员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高级工程师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环境监测科科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应急办参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动员部副部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陆航四团飞行二大队中队长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部警种部副部长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指挥部副主任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指挥部参谋长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指挥部司令部作训处参谋
李志强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指挥部后勤部军需处处长
张玉君 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机长
董 峻 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白中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肖振生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采访部副主任
国家林业局(13人)
郝育军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副处长
崔永环 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副主任
刘 萌 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副处长
闫 振 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处长
张志刚 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副处长
金志成 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副主任
王新岩 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主任科员
田祖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副主任
白胜文 东北航空护林中心主任
郝佩和 西南航空护林总站站长
周玉良 西南航空护林总站西昌航空护林站站长
张思玉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敖孔华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处长
附件3
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纪念奖章获得者名单
(共1713人)
北京市(23人)
宁晋杰 杜胜元 于占宇李正春 张新顶 郝继山陈有付 安桂生 李金章刘启祥 张 全
天津(1人)
赵连和
河北省(10人)
姜忠民 高秉全 苗 英杨庆友 赵红群 夏焕新山西省(20人)
李秀丽 赵银生 郭爱国王水清 崔晋川 安永芳许清河 仝英杰 李金和内蒙古自治区(453人)
陈桂兰 陈中雨 王云飞靳士君 包福成 侯彦峰
马小力
郭德水
张富财
李兆明
张前林
石金双
李凯锋
包玉桩
白和平
贾 辉贾希昌刘 浩李 波袁二海李 伟刘润贵王 新梁淑杰
郭 佾张小冬潘志华吕 凤
曹玉忠张健保王希珍宫前进吕战宏
张庆山
安金如
谢晓利
李坤联
赵永刚
王建刚
陈海泉
王国平
—
—
王宪军 张景会 郭春生 张维明 赵云祥 富湘林 杨国明
崔爱萍 吕传义 强宝贵 湛兆斌 关允武 包艳玲 莫德格
潘育红 薛洪祥 白古拉 杨福春 栾文明 李洪山 户德山
金 光 王明泉 卜庆华 王永庆 吕 奎 宫玉梅 王玉云
周志梅 刘金辉左 晨 王 玲孙永生 王胜林高 勇 张国栋刘立金 李 臣曼 丽 陈翠花吉日木图 赵日格图
张生水 李合武达古拉 其其格包海涛 杜全新于亚飞 宝力道萨如拉 乌恩其郭利平王金德青格勒图 呼格吉勒图王 成 李长旭包丽清 吴卫宏陈保存 王晓哲王树军 王永存— 22 — 王忠林
郑秀艳
苏 彬
包志民
张 明
苏 宁
阿拉腾花
吴格平
许桂兰
刘占全
阿荣塔娜
付长春
杨栋云
娜仁格日乐李长弟
赵秀枝
王治峄
王广山 陈淑芝 李福江 王玉芬 王贵华
王德福 杜 刚 张文友 孙 力
冯红亮 吴立宏 于 清 蔡建胜
乌日塔 曲广有 李宝华 丛作才
于晓东 包 宇 孟根其其格 娜仁花
于栋森 韩布和 苏乙拉 阿日德那
刘全雄 图布兴 刘晓飞 苏布达
乌 拉 好斯巴雅尔 苏和巴特尔 钱翠兰
赵胜利 都日斯哈拉图 包爱民 巴 图
于金海 刘春燕 呼吉图 梅 花
吴松林 格日勒图 绍文华 巴雅斯古楞
娜 仁 张照毅 苏义拉图 佟丽嘎
达布希拉图 朝克图 韩玉柱 斯琴高娃
郭凤芝 王万军 宝 玉
金 锁 张国华 钢特木勒 布 和
王金鱼 格日勒图 韩国祥 马建国
刘福国 刘晓敏 苏雅拉图 钱宏远
王广忠 谭志功 吴晓燕 向晓飞
马继平
林铁金 向奇武 朱振兴 胡长海 石恒伟 郑天罡 姜延校
姜延林 刘兴华 韩月良 宋维义 孙奎君 高庆源 姜春花
王保林 王洪德 杨子清 刘 金 董世珍 董传仁 李文才
刘 强 李井才 张德臣 白喜顺 邢 毅 崔胜林 马胜利
唐喜周
安德文
项树才
高太金
康海林
马宝忠
修志刚
朱宝志
苏长利
何思前
尹兆军
王胜全
张礼堂
张俊才
高丽娟
牛玉林
曲晓力
李 勤
刘 鹏陈志伟张景云戈洪国李太平彭胜军修志强赵常海孟宪词高晓辉杨春久赵海云李 金江林君毛桂杰王秀刚代庆忠闫成发
王建文
程占林
张士季
顾奎山
李万龙
沈东林
徐海志
杨中华
杨庆伟
黄广玉
刘玉民
王 静
朱立权
刘兴春
曲 富
许运明
刘启强
唐基茂
王 燕
李景贵
赵士强
郭长柱
刘贵彬
王海良
杨树清
吴玉柱
赵文喜
毕殿强
韩松岭
杜金祥
周建波
王立刚
刘长春
徐宗英
林立波
韩云库
郭永新
王介合
王玉华
姜文军
刘国军
王树明
殷德刚
张扩海
梁淑英
徐广林
包国柱
秦光耀
刘少杰
曹 军
尹 静
刘宪文
周爱林
马秀琴
王勇齐
王利波
樊守彬
解爱民
刘海武
王玉华
张炯辉
危玉山
杜海林
郭艳祥
王志刚
陈少彬
杜 光
李淑荣
苏林生
董鸿儒
孙锡利
初忠义
王洪波
王连玉
王永红
荆树才
卢万友
王兆乾
赵玉林
刘忠元
李国庆
赵文君
杨士霞
刘俊生
王 震
刘海军
周晓赤
王全贵
马平
孙贵富
—
—
程仁贵 姜 敏 刘树彬 田 凤 王永安 李德全 刘庆国
武银良 郭兴义 马士权 王宝柱 程仁才 梁建生 毕海学
邓学武 倪德祥 崔炳胜 冯克杰 朱建军 程仁贵 鄂巨龙
李建国 于少民 刘宝军 尹连旭 张宏伟 卢忠伟 德玉明
施胜利 高慧娟李翠华 刘海涛刘 颖 王旭彪刘志凯 郑晓强王克武 杜永平赵河民 杜国庆李伟涛 张朝忠白春林 王永廷李险峰 于淑红徐占生 赵居树姜春杰 张玉海郭建雄 张忠国董晓华 任伟平刘立权 王海科隋 信 肖昌盛辽宁省(71人)宋耀宗 刘树春李春和 王长怀— 24 — 赵治宇
安俊义
陈丛林
张立文
范乐宏
于来忠
耿振华
杨国新
李淑云
张洪生
王素胜
郑文友
邹恩海
冯亚文
刘晓波
吴文海
周绍林 王伟东
王建风
李建军
白希明
渐金成
李 勤
赵加岭
李青军
郑明国
江洪涛
赵金宝
李云飞
陶 谦
李连平
郝景峰
谭风闻
邱文英 赵忠祥
刘金江
李公石
蒋振云
韩国龙
刘艳萍
李有志
贾会岭
薄玉良
周宝林
李全海
宫立新
韩亚民
杨树成
韩淑华
李振波
董贵杰 徐国顺
宋国忠
李学民
杨广东
白鹤云
王永强
周希波
杨建军
吕爱君
陈永秋
张维国
张青龙
曲柏军
邵炳良
董瑞林
蔡凤珍 金宝林
张彦军
王景利
霍永昌
张建强
张竹芳
李宝文
宋来新
郑洪伟
张 林
贾宝世
杨志军
刘忠华
刘恒华
李树民
马庆山
章 锋 赵 勇 张志刚 范志杰 高艳辉 崔文生 程绍良
张胜国 李艳海 宋克建 梅鄂元 方玉年 白绍儒 王学斌
张春林 宋春雨 崔宝生 李 勇 敖国杰 周宝臣 王维权
陈荣喜 张洪林 杨子庆 何福国 贾元宏 陈荣凯 王德宝
郭学勤 刁永阁 李连禄
孟继林 蓝金顺 艾成厚
邢国财 李本和 李贵久
孙 良 王成真 倪家凤
冯贵江
吉林省(68人)
刘 顺 王晓彬 李东芬
冯建华 张忠全 姜思林
魏建任 崔振晶 王丽红
刘兆民 赵 鹏 刘玉海
鹿占国 项兴文 周敦义
尹洪太 刘玉琴 乔富贵
程德林 李成极 徐玉成
陈仲博 姜玉平王嘉斌
范国君 钱建国 杨庆福
赵作臣 程晓波 李 峰
黑龙江省(588人)
吴占杰 石晓文 李文林
刘汉昌
李永才
温国学
朱 军
张庆贵
王 金
王春生
黄春香
仲兆安
常 彪
王春太
周庆华
赵 锐
安龙善
郭胜辉
徐斌书
贾 华
梁以林
郝 杰
高发庆
马明波
李成锋
马永杰
王桂香
李 英
董立初
兰新良
姚尊宝
胡景生
王伟华
息 哲
马凤侠
吴忠彦
赵 波
王玉香
田素茂
张永奎
于丰年
薛宪臣
刘孝军
侯国峰
李淑坤
张福胜
高颖利
苑玉鹏
黄德运
赵广延
何兴义
戢景春
邵建军
杨顺芳
张荣新
高吉儒
宫相宏
王振发
董自祥
李 兵
李志军
— —
付 国 金德成 雷虹霖 王洪祥 李连廷 赵庆彬 刘首信
秦 伟 黄家运 连厚昌 郑火星 胡 伟 史 坤 周保东
汤中山 张富国 赵 伟 周景民 赵国清 张喜东 韩朝斌
任常青 聂守峰 赵会忠 吴 军 赵政宏 孙喜波 李庆祥
张文岐 王振林张现华 齐力友李国杰 张高侠李立新 李焱猋于海滨 韩玉江胡占奇 吴子辉邢子义 吴建志吴建国 闻 波李 军 王忠山郑树生 张培巨高树森 李亚波王占林 王占平王明德 蔺 博杜亚芹 吴庆彬焦云龙 扈 伟李 骞 赵文菲周元甫 姜 宇李士龙 刘国军— 26 — 赵志才
李德玉
关 岩
赵双彪
韩玉成
刘庆节
刘德龙
刘德权
钱平
毕春林
刘铁亮
吴玉春
李连旭
王 超
李 海
韩国柱
陈立辉
王凤君 秦志军
刘玉才
吴红岩
史 磊
李兆军
刘 辉
田跃辉
刘宗珂
韩 刚
陈宝财
龙菊华
张洪军
王树波
赵财增
冯乃祥
于 革
雷 亮
郭恩双 曹树清
高国银
张景禄
张玉成
马云飞
孙东启
徐洪才
张凤玲
殷显武
党清江
陆玉林
张庆波
冯玉波
张自彦
吴鹏超
郑顶义
董 林
赵建森 李梦慧
毕永强
郝文龙
梁 华
方 兵
李德权
张博军
张祖红
刘彦平
付学利
王德宇
张同柱
门一波
李再贵
王一鸣
赵建伟
姜 辉
张文忠 李忠全
牛 顶
刘 勋
王金明
黄真忠
姜振刚
王国林
董立民
李庆福
高明义
王洪林
王福斌
丁文波
马志里
刘军柱
李 彬
李福庆
孙玉刚
邬继彬 刘晓民 董双权 张晓伟 庞国林 张会林 王国志
佟润伟 于太功 曹成龙 石宝平石宝建 于东海 何来厚
李文华 耿跃彬 徐广义 郭恩海 杨彦成 岳景芳 林长军
岳洪海 刘庆彦 赵伟群 张连科 刘其峰 田宝泽 纪义彬
赵凤林
孙长安
郭士亢
姜枫桐
栾永山
高伟东
赵德林
张宝明
李喜娇
张荣爱
柳忠青
任先贵
吕熙臣
禹东华
杨春江
李大军
陈为强
李福友
李广福郭士荣赵宪江杨 萍王 义李德喜罗金发石万柱柴树志付学亮董树华李 军孙彦庆刘 发刘忠恩刘晓莹崔风武曲长磊
侯万成
韩继忠
刘跃海
郭春刚
胡立辉
范希伍
杨志财
马德昌
王旭岩
李春晓
衣 凤
鲍万信
李宝君
苏殿明
张文秀
李永福
李风和
邵长河
张万春
郑国华
宋志强
蒋长林
宫彦学
于宝忠
苏福文
高 海
魏传臣
王殿喜
赵德真
吴广生
李文义
张兴忠
郑学良
张少军
李 富
姚建军
赵海涛
王文军
顾维军
王玉宝
韩立军
陈春军
李太新
刘忠君
葛念平
陈国富
高胜民
吴玉君
杨世成
苏德军
李洪云
王世发
潘伟利
陈 勇
李新明
顾绍利
安学彬
田雅民
贾会兴
焦栎华
张全录
刘德芳
齐玉文
王永生
赵 森
王海山
张喜军
姚永祥
丁云波
王建华
周盛玲
孙建海
孙彦文
任登才
冯志彬
王选文
杨春富
宋长虎
杨树玉
闫敬东
于双林
唐吉文
刘英华
康义浦
王成海
禹建和
王国锋
徐 玲
胡桂利
尹少林
—
—
刘守志 刘居宏 路晓光 姜平蒋洪录 何平于洪宽
李长青 孙立新 李继武 张卫华 宋金文 王作海 杨玉坤
赵永江 高庆民 李廷福 王胜华 李延臣 韩淑芝 江玉华
张林生 贾玉明 张玉海 李 仁 岳焕燃 毕桂莲 孙玉兰
于艳坤 李延清李 林 史玉斌冯义龙 田跃慧宋彦亮 张维国王占远 高 波白国东 张德利王成山 王慎明马兆玉 林春雨吕玉国 周启艳潘高泰 张 军房桂贤 张守才赵小东 李青山王成达 张海峰于朝刚 张德贵崔美兰 于广书赵立君 贾连祥岳春波 卢艳君鲁统春 冯明举— 28 — 黄志军
王德智
尹 超
王振海
廖越忠
鲍守军
刘文光
于敬波
张雪峰
纪 武
张长江
初嘉斌
芦立海
刘玉宝
高学同
何兆君
陈吉顺
任宝珍 潘维东
王彦贤
王宝和
杨庆举
王怀俊
李连德
张红明
许 强
郑 孝
王立民
孙井彬
田 军
冯德元
刘希义
贾清春
高永孝
王长清
李 强 吕永森
林治安
李文成
王艳杰
相登春
王连仁
阎永平
郑恩辉
王晓忠
刘宝金
付亚兴
刘立新
刘金波
李凤春
高文才
李建民
李同进
李国庆 李 琳
张万臣
刘建厂
朱金宝
宋吉远
靳春阳
刘卫兴
尚凯斌
周伟军
王景民
毕忠彬
李连俊
姜启志
衣振东
姜大伟
丛荣枝
马 龙
关亚军 于广江
韩连友
崔星哲
陶金荣
李国海
刘国靖
刘 义
刘万松
孙宝林
李立新
柳树范
杜树巍
王建军
贾伟才
王征雷
马忠宝
苑化俊
张东北
郑士印 石兴龙 任学秋 吴振刚 周传良 贾元真 郑文忠
刘志伟 陆国清 蔡善元 王天生 欧春元 卢凤友 高 峰
刘金喜 王殿喜 葛兴旺 梁俊浪 薛凤平黄跃清 管士林
张士民 李静波 于瑜法 权 民 林万岭 林万安 巩 坊
权 军 段连京王力军 唐国勤孟宪文 冯伟和赵福海 吕恒占王志刚 张永河李志敏 唐一龙纪 忠 徐石基王成海 鞠宝忠宗传林 牛忠海许 凯 付文阁牟士喜 王 林牛树祥 黄军华靳长江 戴惠忠江苏省(1人)
李长生
浙江省(13人)王存宝 赵南京周仓基 庞才兴
韩玉学
崔洪颖
郑宝忠
丰国仁
陈长江
李昌荣
彭 忠
马继林
李庆存
尤元文
于有河
许国锋
李 友
陈贻军
丁学俊
刘建金
李 勇
迟宪文
王继宝
王继春
代南军
李明显
田宝力
张文成
史晓壮
赵 军
鞠 鹏
赵燕欣
许连友
李松庆
邢振军
何昌喜
赵 布
寇相林
李文彦
甘宜合
张本秋
乔劲松
杨 召
薛劲松
张广仁
王玉岭
崔先杰
屈道金
高启良
王恩龙
孟宪忠
张连玉
王守峰
林永兵
刘德兴
石 勇
田永发
侯兆龙
尹京海
张兴华
刘学彬
丁林平
王明月
毛礼平
岳显昌
徐登营
刘 杰
赵立江
景瑞江
康铁军
李成文
郝宪章
王兴安
谷继民
孙玉涛
肖玉海
杨 群
陈哲明—
—
安徽省(8人)崔 辉 张 扬 金宗斌 李和平柯方明 林德金 甄保家
张 勇
福建省(3人)林国宪 周世界江西省(8人)黄祖常 胡 斌邱立华
山东省(31人)高志毅 吴荣彬史田义 徐长国朱兴远 景德灵魏 辉 杨刘田邓 慧 许 斌河南省(20人)蒋新婷 李国宏詹 伟 郭正刚王义勇 陈国旺湖北省(28人)左宗勤 姜火明卢贻斌 赵家桃王承绪 张相才— 30 — 黄阳堆
陈 瑛
李树山
武雨杰
李红星
王同冉
王 琳
朱向东
孙奎子
王青河
胡枫林
郭 强
程 敏 朱革华
王汉顺
毕可华
鞠传军
朱建民
王土林
马 栓
李耀彩
刘光斌
张帮富
周 宇 涂 琦
苏美祥
董 冰
许修科
王永春
杜新强
余立重
程银芍
肖铁诗
王志军
唐光铚 张南全
孙承星
梁子山
王志宇
王永广
彭存富
刘德锋
李民跃
陈思荣
刘玉祥
乔克财 施品全
刘 强
吴俊杰
杨 鲁
孙兴峰
党凌晨
陶国君
刘冬生
房建军
项祖红
周祖新 熊 伟 王贤海 乔克应 叶春华 王德银 赵宏达
湖南省(9人)温石池 贾天超 尹建辉 唐寿元 付士元 李发森 何枝贤
金长春 吴必初
广东省(12人)何伟生 李金泉 周德粦
黄成聚 赵发华 潘歧战
广西壮族自治区(26人)雷义忠 黄炳利 黄泽丰
李逢胜 韦业英 农受功
黄璋信 卢自恒 黄政权
韦继全 温田生 陆均荣
重庆市(1人)何根跃
四川省(117人)钟克川 杨进荣 何 毅
黄开元 张兴荣 蒋旭春
胡洪林 薛晋荣 周祖发
唐华丽 袁兴富 吴庆顺
任伯文 王兴玉 杨相光
彭光福 罗 斌 熊国祥
任桂英 胡护荣 沙马一丕
曾令平
张少白
周寿模
盘成龙
廖树杰
谢华中
魏潜义
唐 勇
李亚林
周其文
赵太荣
冯稚平
蒋亚林
曾志华
许小兵
马 骏
杨 坤
刘钟林
林华鸣
唐明生
杨玉兰
刘志全
唐 忠
董国斌
徐 东
王晋涛
陈开富
赖道民
冯继庭
苏玉伦
王作荣
张小兵
杨建平
补志强
马伍达
古 迅
曾月军
黄 彪
叶万国
廖修义
韦 星
陈 亚
陈 鸿
宿惠容
张克君
陈 瑶
陆富贵
刘庆刚
—
—
毛挖苦 拥忠次尔 毛学全 李秀英 甲拉石且 张生权 刘先鹏
马 丽 颜克英 索 白 文祥蓉 刘谋军 代秀维 罗世军
严庭富 甘德元 邹能芳 李开辉 吴国友 曾一学 贺顶祥
曹 彬 娄 军 蒲启龙 赵泽芝 邵嘉才 文清贤 余富能
裴 红 张光林
李要鑫 范志成
武宝才 许红军
郎 兵 丁洪涛
米 燕 周国庆
王平白常安
贵州省(12人)卢贤初 罗庆华
赵亚明 王邦贵
云南省(82人)杨尚柏 杜国祥
杨 军 李玉梅
刘体贤 禾碧丽
张利群 李福祥
杨文涛 赵平
王 怡 李树明
邹玉花 罗智明
刘云水 杨绍奇
— 32 — 贾宝山
陈伟栋
耿 烨
刘森林
白晓洪
登召郎加
宋锡军
付 刚
鲁国平
熊兴邦
杨丽娟
陈跃武
李权贵
陈雪江
金 朵
马芝芳 曹立波 张春生 齐兴彬
王政生 王晓杰 吴国军
冯文金 徐建民 王保中
杜 靖 何雅宗 肯 布
曲 夏 刘 宏 张 元
罗布扎西 九翁拉姆
段 芳 吴晓峰 晏启跃
周道立 李茂生
张正洪 夏启风 何中玉
杨家惠 张玉林 段克亮
罗嘉福 方 瑜 陈建刚
杨仙智 凤金荣 李 强
李 丽 余 萍 张志平
段 敏 李 庄 李吉新
侍琼芬 董友芬 张洪惠
胡国林 朱明春 徐惠琴 刘洪斌
李仁军
刘佰利
周召玖
艾秀珍
杨 宏
杨友儒
李子林
周安荣
杨 斌
凤家华
杨跃武
施梅丽
陶佳仁 毛起云 赵永春 罗恒良 张 旭 李光松 赵庆康 马 琴
周祖银 辛焕临 余家喜 宋荟兰 李双林 孙 凤 牛喜富
张 林 盛志行 邢晓明 王润学 高根宝 张晓滨 孙树民
周兆亮 练德尚 宋志颖 黄瑞福 衣旭海
陕西省(22人)
吴宽让 罗军理 刘 辉 尹 琦 张小平张桂云 魏 林
陈有华 张群鹏 王日星 李安兴 崔五贤 杜正科 郭彦生
白建辉 李永平王世国 贾忠发 余乔德 连远江 李显明
陈 颢
甘肃省(14人)
韩致萍 张素琴 孟广明 苟尚明 罗淑凤 张 俊 刘国庆
张生龙 汪 涛 唐有福 付双华 陈俊生 韩旭海 杨卫东
青海省(4人)
高顺福 才 旦 冯世武 李有志
宁夏回族自治区(13人)
薛光周 杨 宝 施正东 李 成 马建林 吴全成 万廷海
董 川 张占军 吴学俊 王汉荣 王兴发 吴学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4人)
周 斌 王湘恒 王立伟 张 放 吕联森 苏万毅 王广胜
刘凤和 杨柏军 朱宁力 张玉清 陈 岭 刘德义 木回提
齐振江 张远秀 董 燕 聂孟丽 于龙飞 库列西 彭振华
霍孜别克 阿不都克力木 阿兰汗·修提巴克
— 33 — 东北航空护林中心(6人)
杜金玲 黄丽梅 娄长洲 金志毅 高松湖 曹景珍
西南航空护林总站(15人)
吴 灵 王文元 毛建军 张汉彪 李长海 黄秋娥 何其兴
龙志华 杨兆西 袁天平张步春 侯显开 张 学 王信田
杜小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人)
张思玉
武警森林指挥部(9人)
王长河 李文江 朴东赫 张国华 王嘉龙 于 水 杨立敏
金文斌 刘宝会
主题词:森林防火 表彰 通报
抄送:有关单位
— 34 —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2007年2月7日印发
第五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文件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文件
煤安监司【2014】15号
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开展
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督导检查的通知
河北、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各包片督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50个重点县煤矿安全监管,遏制近期事故上升势头,定于6月20日至7月10日,由各包片督导小组对所包重点县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50个重点县辖区内煤矿。重点检查验收复产矿井数超过70%的县内煤矿、事故多发县内煤矿(如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永川区、綦江区,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达川区、广元市旺苍县,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郴州市嘉禾县、娄底市新化县,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盘县等),以及省属企业在50个重点县的煤矿。
二、检查内容
1.煤矿“真查、真停、真盯、真改、真验”落实情况。
2.生产治理情况,特别是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
3.已发生事故煤矿责任人责任追究落实情况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4.各重点县攻坚战领导小组履职情况。
5.省属煤矿企业包片督导小组工作开展情况。
三、有关要求
1.明确责任和方式。此次督查由各包片督导小组组织开展。其间应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抽查1-2处煤矿。
2.加强调度。从7月3日开始,50个重点县督查巡检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督查巡检组办公室)将调度各包片督导小组所包重点县内查处重大隐患或问题典型案例情况(格式见附件),每个包片督导小组每期上报典型案例数不少于1个。
3.及时上报督查总结。督查结束后,各包片督导小组于7月17日前将督查工作情况上报督查巡检组办公室。
4.开展抽查。督导检查期间,督查巡检组将对各地督导检查情况进行抽查。
联系人及电话:徐西春;010-64464787、64464789(带传真)。附件:典型案例查处情况上报表
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
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1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区)攻坚工作的通知
黔安办〔2014〕17号
盘县、水城县、金沙县、纳雍县、兴仁县、西秀区、普安县、晴隆县、桐梓县、荔波县人民政府,省1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区)遏制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包片督导组:
我省煤矿安全重点县(区)攻坚战工作启动以来,各重点县(区)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认真开展煤矿安全攻坚工作。截至目前,10个重点县(区)煤矿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3%和72.9%,10个县(区)中有6个县(区)未发生死亡事故。但从调度情况看,各重点县(区)攻坚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县(区)攻坚任务推进缓慢。特别是今年以来的4起事故均发生在重点县(盘县、水城县、晴隆县、金沙县),充分说明重点县(区)煤矿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部分重点县攻坚战成效不明显。
为切实推动煤矿安全攻坚任务落实,坚决遏制重点县(区)煤矿重大事故发生,确保重点县(区)煤矿安全攻坚目标顺利完成,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煤矿安全重点县(区)攻坚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量化细化攻坚任务
要清醒看待重点县(区)作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重灾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差距的症结所在,充分认识打好煤矿安全攻坚战对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量化细化攻坚任务和目标,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各重点县(区)攻坚战领导小组组长(县委书记或县长)要定期组织研究本县(区)煤矿安全攻坚工作,及时解决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重点县辖区煤矿企业、各煤矿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攻
坚方案,明确攻坚任务和目标。省属和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成立包片督导小组,指导所属煤矿开展煤矿安全攻坚工作。
二、狠抓重点攻坚任务落实,全面推进攻坚工作
(一)扎实开展再教育再培训。10个重点县县委书记、县长要对辖区内煤矿实际控制人和矿领导班子成员及县相关部门干部进行集中宣讲培训,10个重点县(区)所在的6个市(州)政府要抓好督促落实。宣讲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3〕60号)和《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宣贯大纲;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等。宣讲培训工作要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二)严格落实“五真”要求。要严格落实真查、真停、真盯、真改、真验的要求。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一律要责令停产(建)整顿,停产(建)整顿煤矿必须明确至少一名副科级以上政府或相关部门干部负责监督真正停产(建),复产(建)验收必须严格验收标准,验收合格恢复生产建设的必须严格落实签字程序。
(三)认真开展煤矿安全技术“会诊”。各重点县(区)要结合《贵州省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工作方案》,在2014年和2015年两个攻坚年内分别组织开展一次覆盖辖区所有正常生产
建设矿井的全面“会诊”,重点对矿井开拓与采掘系统、“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水患防治、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劳动组织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落实及现场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会诊”,帮助指导煤矿企业排查、诊断、治理安全隐患。对瓦斯、水患等灾害严重的煤矿,要提交“会诊”报告,提出具体的隐患治理整改方案,做到一矿一策。可按照《贵州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三位一体”执法办法(试行)》要求组织或邀请煤矿安全生产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参加“会诊”工作,2014年的“会诊”工作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
三、加强包片督促检查工作
省六个包片督导小组要按照《贵州省1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区)遏制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各重点县攻坚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各重点县全面推进各项攻坚任务。每个包片督导小组每半年至少要到所包重点县开展一次检查工作。
四、加强信息统计报送工作
各包片督导小组、各重点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攻坚战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向省煤矿安全重点县遏制重特大事故攻坚战领导小组报送攻坚工作督导情况和攻坚战开展情况,定期报送停产、复产验收煤矿情况,其中:攻坚工作督导情况每半年报送一次,攻坚战开展情况一个季度报送一次,停产、复产验收煤矿情况两周报送一次。附件:贵州省1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开展情况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