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 来源: 救灾司
时间:2011-06-15 10:04
(国减发〔201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是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建设安全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经过各方面长期不懈努力,我国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高,社区综合减灾能力逐步增强,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对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重视不够、指导不力、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强化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等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最大程度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居民、单位在减灾工作中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坚持因地制宜、政策引导,重点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灾害易发多发地区社区减灾工作支持力度;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社区综合减灾组织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预案制度、物质装备、宣传教育等各项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城乡社区综合减灾整体水平。
(二)主要目标。经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我国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社区灾害预警预报和信息上报能力大幅提升,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
——社区综合减灾预案编制率达100%,社区居民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达80%以上;
——社区综合减灾设施、装备基本具备,社区避难场所布局合理,基本满足应急避险需要;
——社区自治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其他社区组织共同参与减灾工作的机制比较完善,能够第一时间组织应急避险救援、临时安置等行动;
——全国范围内建成5000个以上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农村社区不少于1500个。
二、主要任务
(三)开展社区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各地区要组织全面排查社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公共设备和居民住房等存在的灾害隐患,及时落实相关的预防治理措施。在灾害隐患未消除前,编制社区灾害隐患分布图,并告知社区居民和单位。要掌握社区老年人、儿童、孕妇、病患和伤残人员等群体的情况,为有效保护和转移社区居民打好基础。
(四)加强灾害监测和信息报告。建立健全社区灾害日常监测预警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和灾害信息员要及时报告灾害隐患和相关灾害信息。建立完善社区灾害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社区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五)编制社区综合减灾预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社区综合减灾预案,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和人员工作职责,规范预警防范、灾害应急处置、避灾安置、生活救助、信息传递等工作,细化灾害防范措施和程序。
(六)加强社区综合减灾队伍建设。建设以社区工作人员、灾害信息员、安保人员为主体的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支持和鼓励社区内的公务员、医生、教师、学生、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民兵等人员成立形式多样的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减灾服务工作。
(七)开展防灾减灾培训演练。政府有关部门、红十字会等各类社会组织要定期安排有关专家、专业人员,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避灾自救技能培训,传授逃生技巧。经常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队伍以及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等,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通过演练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修订和完善社区综合减灾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八)加强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地区要通过确认、新建等方式,将社区内的学校、体育场、公园绿地和广场等场所设定为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应具备供水、供电、公厕等基本生活保障功能。要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标明救助、安置和医疗等功能分区,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位置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社区居民在紧急时能够快速到达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
(九)做好社区减灾装备配备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要支持、鼓励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储备、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救援工具;应急广播、喇叭、对讲机等通讯设备;手电筒、应急灯等照明工具;应急药品和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用品等。倡导社区居民家庭针对社区灾害特点配备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哨子、灭火器和常用药品等减灾器材和救生防护用品。
(十)强化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开展面向大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普及活动。社区要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社区现有图书馆、文化站、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教育材料。在每年“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期间,社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三、保障措施
(十一)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健全工作体系,强化责任落实。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环保、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文化、卫生、安全监管、地震、气象、海洋、消防、民防、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及时解决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十二)加大社区综合减灾经费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社区综合减灾投入机制,将社区综合减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社区综合减灾基础设施、装备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重点加大对多灾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十三)科学规划社区综合减灾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发展规划,将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城乡基本服务体系,纳入城乡社区建设内容。突出抓好社区综合减灾设施的规划建设,按照全面覆盖、安全便捷、整合资源、强化功能的要求,统筹规划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社区应急救灾装备停放地、社区救灾物资储备点。新建和改扩建社区,要配套建设社区综合减灾设施。
(十四)加强对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考评。各地区要把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作为政府防灾减灾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工作评价和考核体系。积极争取把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谐社区等考评范围,严格考核督查。对社区综合减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国家减灾委员会
二Ο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我国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我国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工作全面展开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城乡社区正逐步建立健全负责社区减灾工作的组织,建立减灾工作机制,基层政府积极指导社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社会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装备建设得到加强,城乡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卫敏丽、赵超)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记者从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我国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基层社区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城乡社区正逐步建立健全负责社区减灾工作的组织,建立减灾工作机制,基层政府积极指导社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社会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装备建设得到加强,城乡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各地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创建工作过程中,各地结合灾害现状和当地社区实际,紧紧围绕健全杜区减灾工作制度、开展社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定社区综合防灾减灾预案、建设开展减灾设施和避难场所、组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进灾自救技能,极大提升了社区绘合减灾能.力。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87个。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贵.人介绍,在这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群众了解社区的避险路线、紧急避难和安置场所,掌握了基本的防灾减灾技能,社区
配备了相应的紧急救援和防灾减灾物资,社区的居民家中也储备了必要的照明、急救包和逃生绳等应急物品,为社区中的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指定了明确的应急帮扶人员,社区在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紧急救护、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等方面有规范的日常工作制度。
在加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各地还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很多切合实际的新做法和新经验。北京市提出了将进一步细化社区防灾减灾的工作标准,规定每个街道应建一处防灾减灾培训基地,每个社区都将配备诸如防毒面具、逃生绳等必要的救援避险物质和装备等。上海市在社区减灾工作中着力推动“三个转变”,即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形成了以“全过程减灾管理、全灾害危机管理、全社会参与管理”为特征的城市社区综合减灾模式。浙江省从意识、预案、载体和能力四个方面,探索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农村社区减灾模式……
全国许多城乡社区还通过动员群众参与预案编制,进一步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通过积极与社区单位联建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增强社区防灾减灾的联动实力。通过健全社区防灾减灾宣传网络,建立面向社区居民的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信息传递平台等。
“这些努力,紧扣社区千家万户的防灾减灾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城乡社区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社区群众参与防灾减灾的深度和广度。”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社区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对灾害,也要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灾害,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和开展自救互救的水平的高低,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意义重大。”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说。
史培军教授表示,减灾从社区做起,就是强调要落实社区各项减灾措施,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动员社区的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着力提高社区防范防御各类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十分关注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始终把全面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作为构筑和夯实国家防灾减灾实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明确对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和建设社区减灾能力示范工程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多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专门下发文件、开展示范项目等,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全国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需求的日益增长,进一步增强我国城乡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近期,国家减灾委办公室颁布了新修订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并启动了第四批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正在编制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也把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谋划。
按照相关设想,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全国综合减灾社区创建的工作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创建一批全国综合减灾社区,倡导和鼓励各地开展本区域的减灾社区创建工作。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将继续加强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积极动员全社会人人参与防灾减灾,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构建防灾减灾社区,不断提高基础社区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我国城乡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
第三篇:2017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2017综合减灾
1.1社区减灾领导机构
(1)社区综合减灾运行机构
(2)社区减灾风险、演练评估机构
(3)社区减灾改进领导机构
1.2社区减灾执行机构
(1)社区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2)宣传教育工作小组
(3)灾害预警工作小组
(4)灾害巡查工作小组
(5)转移安置工作小组
(6)物资保障工作小组
(7)医疗救护工作小组
(8)灾情上报工作小组
1.3社区减灾工作制度
(1)领导工作制度
(2)执行工作制度
1.4减灾资金投入
(1)社区综合减灾社区资金来源情况说明
(2)社区综合减灾社区资金筹措情况说明
(3)社区综合减灾社区资金使用说明
(4)社区综合减灾社区资金监督管理措施
(5)已获资金的社区综合减灾项目名单(表格及说明)*2.灾害风险评估
2.1灾害危险隐患清单
(1)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的清单(表格及说明)
(2)公共卫生隐患的清单(表格及说明)
(3)社区交通、社区治安、社区社会安全隐患清单(表格及说明)
(4)社区内潜在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或农业生产等各类生产事故隐患(表格或是说明)
2.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
(1)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每一项都要有表格体现)
(2)外来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清单(每一项都要有表格体现)
2.3社区灾害脆弱住房清单
(1)社区针对各类灾害居民危房清单(表格及说明)
(2)社区内道路、广场、医院、学校等各种公共设施隐和公共建筑物隐患清单(表格及说明)
2.4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1)用各种符号标示出灾害危险类型、灾害危险点或危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
(2)标示出灾害危险强度或等级、灾害易发时间、范围等 *3.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3.1社区综合避难图
(1)有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灾人数等避灾能力信息等,有合理明晰的避难路线
(2)避难场明确标注了紧急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3.2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预案结合社区灾害隐患、社区脆弱人群、社区救灾队伍能力、社区救灾资源等多方实际情况特点
(2)明确协调指挥、预报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
(3)符合社区自身灾害隐患特点的应急救助启动标准,标准简单明了,便于社区居民理解
(4)应急预案后要附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员的信息,以及对口帮扶救助责任分工
3.4社区应急救助演练活动
(1)演练活动密切联系预案,目标明确,指挥有序
(2)开展针对各类脆弱人群或外来人员的演练
(3)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单位、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等多方广泛参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等都要参与在内)
3.5演练效果评估
(1)演练活动过程有文字、照片、录音或者录像记录(演练方案、总结、评估报告、流程图、照片)
(2)演练活动效果有社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者调查(居民调查表格或说明)
(3)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方案(改进说明)*4.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4.1组织减灾宣传教育(宣传记录表)
(1)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栏、橱窗等组织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照片)
(2)利用喇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组织了宣传教育(每季度不少于1次)(宣传教育记录及照片)
4.2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教育记录表)
(1)在国家减灾日等期间开展防灾减灾活动(5.12的方案及总结、照片)
(2)利用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记录及照片)
4.3印发防灾减灾材料
(1)印发国家和地方相关的防灾减灾资料(资料及照片)
(2)印发符合社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材料(资料及照片)
4.4参加防灾减灾培训(培训相关的材料及照片)
(1)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参加防灾减灾培训(材料及照片)
(2)组织社区相关单位人员参加防灾减灾培训(材料及照片)
(3)组织社区居民参加防灾减灾培训(材料及照片)
4.5与其他社区进行减灾交流(共三次社区交流)
(1)组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经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经验的交流(道理民政局与社区一起探讨2次、社区本身与其他社区的交流照片附情况说明)
*5.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5.1建立灾害避难所(图)
(1)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避难场所功能分区清晰,配备应急食品、水、电、通讯、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施
5.2明确应急疏散路径(图)
(1)明确了应急疏散路径,指示标牌明确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配备了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
5.3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场地和设施
(1)建立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活动的空间
(2)设置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设施(安全宣传栏、橱窗等)
5.4配备应急救助物资
(1)社区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通讯设备、照明工具、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等;(2)居民配备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机、手电;*6.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6.1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1)居民清楚社区内安全隐患(安全隐患说明或表格;(2)居民清楚社区内的高危险区和安全区(高危区、;6.2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径;(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以宣传单形式进行;(2)居民知晓灾害应急疏散的行走路 照明工具、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等
(2)居民配备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机、手电、哨子、常用药品等 *6.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 6.1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
(1)居民清楚社区内安全隐患(安全隐患说明或表格及对居民的调查表格)(2)居民清楚社区内的高危险区和安全区(高危区、安全区说明或表格及对居民调查表)
6.2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径
(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以宣传单形式进行调查、照片)(2)居民知晓灾害应急疏散的行走路线(以宣传单形式进行调查、照片)6.3掌握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
(1)居民掌握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灾害来时的逃生方法(调查表形式、照片)
(2)居民掌握基本的互救方法(帮助脆弱人群、灾时受伤、被埋压、溺水等互救的方法)(调查表形式、照片)
(3)居民掌握基本的包扎方法(调查表形式、照片)6.4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活动(4.4相同、附上参与照片)(1)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宣传、培训、防灾演练活动(附上参 与照片)
(2)居民参加社区安全隐患点的排查活动(附上参与照片)(3)居民参加社区风险图的编制活动(附上参与照片)7.社区减灾动员与参与
7.1社区主要机构参与防灾减灾活动
(1)相关事业单位能积极参与综合减灾社区建设的各种工作,组织展开本单位防灾减灾活动(附上参与照片)
(2)学校能积极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附上参与照片)
(3)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附上参与照片)7.2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活动
(1)志愿者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和培训等(附上参与照片)
(2)志愿者承担社区灾害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志愿者名单、帮扶对子名单、附上参与照片)
7.3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活动
(1)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活动(附上参与照片)8.管理考核
8.1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社区减灾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健全 8.2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1)定期对社区的隐患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设施等进行检查(每季度1次)(定期对隐患的监测、设施4次表格记录)
(2)定期对社区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救助等工作进行检查(对救助预案、脆弱人群救助工作检查的记录)
8.3具体改进措施
依据评审有具体改进的措施(如通道不畅如何改进了等)9.档案
9.1减灾工作档案
(1)建立了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综合汇编照片、10个文件夹、文件柜等相关照片和建立档案的相关材料制度)
9.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过程档案
(1)综合减灾社区申报、审核、评估、颁发等过程档案(全国的综合减灾社区推荐表、社区的荣誉、奖杯、奖状等)
10.特色 10.1明显的地方特色
(1)在创建过程中具有的独特有效的调动居民、社区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2)明显的针对各类脆弱人群的救助特色,有针对社区 外来人口减灾特色等
(3)明显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特色
(社区本身的特色、救助人群、救助特色,如根据老人多、残疾人多、婴幼儿多的特点、怎么预案的、怎么互助的)10.2可供借鉴的独到做法或经验
(1)明显的减灾工作创新,如利用本土知识或工具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等(如:拉铃、敲盆、敲暖气堡等特色)
(2)有可供推广的做法或经验,(如建立了社区综合减灾网站,购买了社区保险等)
第四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荐表
时间:11-11-21 14:28:29
社区名称
中华路街道办事处苟家井社区居委会
一、社区
基本情况
苟家井社区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由原来的健生居和赖壳山居组合而成。东起川黔铁路线,西至中华南路,以健生路延伸至沙坝加油站为界,南临新东门社区,以旱桥、桃源北路延伸直抵中华路办事处为界。辖区内有长征镇、新东门社区交叉接壤,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12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975户,总人数15620人。
我辖区有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商业文明一条街”的中华南路,西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苟家井市场,全市最大的建材市场—天宇建材市场,最大的农资市场—农康农资市场及旧货市场。辖区内房屋交错密布,给改造工程带来极大难度,因此大部分均为老旧房屋,极易发生火灾、地质灾害、房屋垮塌等安全事故,防灾减灾工作极为严峻。
二、减灾组织与管理机制
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减灾防灾工作,动员每个居民增强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意识和技能,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增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特成立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职责与分工。
1、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成容
副组长:李俊明 王燕
成员:黄昌均 向洪平周静 宋琳吴耀国
2、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小组职责
(1)组织防灾减灾与社区环境安全风险调查,制定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促进计划和目标。
(2)围绕水灾、地震、环境污染、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内容持续做好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建设,并设立安全标志、标识。
(3)制定和落实针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开展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促进措施。
(4)制定、完善和落实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工作制度及各类人员职责。
(5)制定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6)组织灾害的抢救、协助调查灾害原因,并在工作中做好相关资料记录工作。
(7)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抗风险能力。
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制度
为在社区内普及减灾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健全灾害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增强紧急救援力量,增强居民的减灾意识,提高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特制定本社区减灾工作制度。
1、加强社区基础信息调查,对有安全隐患的事物进行重点防护,制定和完善突发灾害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居民应急处理能力,落实社区减灾安全方案,同时结合社区现有资源及辖区单位紧密配合,加强社区避难防灾场所建设。
2、充分利用我社区的市民学校、党员学习、楼组长学习、寒暑假培训班、板报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拉挂横幅等宣传形式,对居民群众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火灾等内容的防范自救教育,抽调居民紧急避险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3、制定并落实各项应急救援规定制度,减灾工作小组的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联络无障碍,社区巡逻队及治安岗亭实行轮流值班制度,确保反应迅速,救援及时。
4、加强社区的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楼组长、居民代表积极配合,时刻留社区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补救、整改,将安全隐患消融在萌芽状态。
5、开展各类减灾科普知识教育活动,为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家庭,使减灾科普教育真正内化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苟家井社区减灾项目及资金投入
我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开发改建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成形的小区不多,大部分为年久失修的旧楼及平房,因此防灾减灾尤为重要,经我社区多方勘查,存在以下安全减灾项目。
1、苟家井社区健福巷纺丝家属房于2010年5月底发生地质灾害,地基出现十余米的深洞(现地质专家等正在勘查中),整个楼体已发生倾斜。经我社区积极动员,该楼住户已全部搬离,现在巡逻队员在该处拉起了警戒线,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现已投入资金6000余元(不包括住户的搬迁费、安置费、勘查费等),预计仍将继续投入大量资金。
2、内环路建司家属房仍是土建房,年久失修,加之今年连降大雨,造成房屋垮塌,由于我居上报及时,适时监控并向周边群众提出警告,未造成人员伤亡。如今我社区已与市建筑公司取得联系,并安排专人守护,现已投入资金1500余元。
3、根据我社区减灾工作预案及实施方案,我社区从社区建设经费中拨付3000元,用于应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的其它减灾项目。
三、灾害风险评估
苟家井社区灾害风险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隐患介绍:
地质灾害发生地址为苟家井社区健福巷纺丝家属房,该楼房发生地陷,漏洞约有十余米深,整栋楼已发生明显倾斜,随时有垮塌的危险。
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介绍。
纺织品公司家属楼共居住19户居民,(其中,单元楼房户数一单元5户,二单元10户,共15户,煤棚改建的门面4户)。
该楼栋所住居民多为下岗人员及无业人员,收入勉强维持日常生活,搬迁有一定的困难,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3、住房及公共设施清查情况
经我社区清查显示,该楼住户均无其他住房,只能借住在亲戚朋友家中。该栋楼周边有4栋楼,均紧密相联,间距较小,如果该楼房垮塌,有可能涉及到其它楼栋。
四、社区应急预案制定及开展演练情况
(一)苟家井社区汛期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路街道办事文件《关于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预防辖区种类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拟定汛期灾情应急预案如下:
1、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安排需要,成立防汛领导小组。支书、主任负总责,并按原分组情况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配落实到每个居干和楼组长头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
2、完善制度
在汛期内,要安排好值班,并做好记录。制定值班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落实。出现灾情要在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值班按要求实行24小时值班,居委会全体成员必须24小时保持通迅畅通。
3、重点监控。
在汛期内,对辖区内的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如健福巷纺丝家属房(地质灾害)、赖壳山建司宿舍、虾子河蔬菜公司宿舍、健福巷等,都就近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发现情况立即汇报。
4、大巡逻检查力度。
在安排居干值班的同时,一并安排低保义务巡逻队加强对辖区的安全检查巡逻,并保持与居委会办公室值班人员的联系,发现情况及时汇报。
(二)汛期紧急预案演练
针对目前连日大雨不断,容易出现险情的现状,我社区组织辖区居民、楼组长、中小学生等人员40人左右进行了专业培训,通报了汛期紧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演练的主要内容:因连降大雨,诸多年久失修的房屋面临垮塌的危险,居民群众要随时警惕,注意观察自己和就近区域是否有这样的危房。假设一套房屋已发生倾斜,时间正是晚上熟睡,居民群众必须立刻从房屋中跑出,同时打电话向居委会、办事处或110进行报告,切忌不要互相推搡,有秩序地撤出,不要忙于收拾家中的贵重物品,以免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撤离地点在附近的空旷地带。
演练时间:2010年7月
演练地点:苟家井社区居委会楼下
演练效果:使居民群众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五、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借此契机,我社区走上街头,以设立宣传岗、发放宣传资料、拉挂横幅、现场解说、黑板报等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集中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洪法》、《气象法》、《森林防火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应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灾害、煤矿事故灾害和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灾害的有效处置方法和应对措施等应急知识。
为防患于未然,我社区充分调动了辖区的各项资源,如社区医院、消防二中队、劳动局等单位,为减灾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力争不出现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六、减灾基础设施
(一)避难场所
通过我社区对减灾工作的大力宣传,提高了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调动了辖区单位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积极性,许多辖区单位如京马房开公司、农资市场、市场服务中心等都为我社区提供了宽敞的减
灾避难场所,并保证了避难场所的空旷、安全和畅通。
1苟家井市场。苟家井市场属新修房屋,防灾减灾的能力较强,可容纳200人左右。苟家井附近如发生紧急情况,可及时地向市场撤离。
2内环路便民服务站。该便民服务站由京马房开公司提供,服务站外有一空旷地带,可容纳
400人左右,新环路、旧货市场周边若发生险情,按就近原则可向该处撤离。
3内环路259号农资市场及建材市场。可容纳500人左右。
以上避难场所我社区已向社区居民群众作了宣传讲解,并在醒目处贴上了相关标识,确保居民群众在险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撤离。
(一)防灾减灾宣传阵地及设施
我社区在辖区内,如健福巷、商运小区、新环路、便民服务站、农资市场内均设立了防灾减灾宣传栏,主要以板报、漫画等形式向居民群众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基地设立在文明市民学校,同时在便民服务站放置了急救药箱、急救工具等设备,方便居民群众使用。
七、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
2010年7月,我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了汛期应急预案的演练,并用实例讲解了应对险情的技巧等,同时向居民群众通报了我社区可能出现各类灾害的区域及避难场所及其行走路线,还穿插了日常防灾减灾知识的抢答,活跃了现场气氛。我社区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多角度、有针对性的对防灾减灾进行宣传教育,更好的增强社区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社区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现在,我辖区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都有专门的宣传栏展示公安消防部门的最新安全提示,疏散路线的沿路都粘贴了标识。居民也纷纷表示社区防灾工作做的十分全面,大家的防范意识已有了很大的增强。
八、社区减灾动员与参与
2010年年初,我社区召集辖区单位、非公企业、社区医院、居民群众、志愿者等召开了减灾动员大会。会上,针对现在社会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情况,与会代表纷纷踊跃发言,均表示将积极投入到防灾减灾工作当中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类资源,为防灾减灾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会后,社区医院提供了应急药物箱,消防二中队开展了以消防为主的专家讲座及演练展示,辖区喷绘制作室制作了防灾减灾展板及路标,志愿者队伍走了街头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以此为平台,我社区有效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增强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同时动员社区中的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增强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技能,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
九、管理考核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4、档案管理规范,社区建立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档案
该处已张贴了警示标语,拉挂了安全线,任何人不得靠近。所有资料均已存档备查。
2010年5月底,健福巷发生地质灾害,一楼地底出现10余米的深洞,接到报告后,我社区立即启动了减灾应急预案,人员迅速到位,疏散可能涉险的住户及人群,拉挂警戒线,设立警示牌,标识紧急避难路标及安排好了避难场所,同时向办事处及相关部门作了详细的汇报,并作好了各类文档记录。以下是我社区保存的部分图片资料。
十一、特色
我社区从开展减灾工作以来,日益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并落实了减灾应急预案,坚持社区与驻区单位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动员了社区的居民群众参与减灾工作的积极性。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3、每年至少组织1次社区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做法:防灾减灾工作重在经常、重在参与、重在防范。防灾减灾工作只有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才能有备无患、有灾少害、有灾无害,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防灾减灾工作并不能只靠某一人、某一单位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因此,我社区认为,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提就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以各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形式将减灾意识深入人心,使居民群众能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类险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社区健福巷纺丝家属房发生地质灾及建司宿舍发生垮塌事件中,我社区的居民发现之后,没有盲目地自我堪查,而是立即停止了生产生活等活动,及时向居委会作了报告,而我居同时启动了应急预案,上报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对险情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解决方法,所以未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任何损伤。这两件事故的处理充分显示了我社区居民应对险情沉着有序,减灾意识强,大力推进了我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进程。
第五篇:街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防灾减灾材料
一. 基本情况:
指导思想:
社区作为老百姓生活起居的场所,在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关键地位,具有重要的应急职责和防灾减灾功能。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2009年,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家“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高度重视社区减灾工作,将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定为“减灾从社区做起”。
扎实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救灾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重要社会基层组织形式的社区,人口和财产密集程度高,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物质载体。在社区中,人们活动频繁,出现各类灾害的风险较高,灾害造成的破坏性和社会影响大。切实做好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是实现人类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爱我们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中之重。
三.组织领导
为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能够争取抗灾、救灾工作的主动权,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使活跃在社区里的各个主体,包括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结成一种合作关系,在灾害面前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处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社区居民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通过自救互救,就能争取到一段宝贵的时间。为此社区专门成立了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一把手担任,各楼栋建立信息联络网,发现灾情苗头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四. 活动宣传
多年来社区调动区内各种资源,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每个小区都设有应急救护箱、工具齐全。并为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提供舆论宣传,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经常组织志愿者巡视各小区灾害隐患,清理楼道堆物、堆料,请专家讲解高层防火防灾常识、和各种灾害知识,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通过以上各种组织宣传活动,大大提升了居民防灾减灾的防范意识,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掌握了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使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