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备课组活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201406
优化备课组活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七年级英语备课组 黄志英 王小明 陈辉俊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校英语教改的实际成果,我们将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设定为: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逐步融入教改实验的理念,开展英语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加强英语学法指导,抓常态课堂、促高效课堂,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一学期以来,我们的具体做法就围绕着这个总体目标展开,我们备课组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加强集体备课,实现减负增效,达到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制度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有效做法,尤其是像我们学校如此规模的大学校,更需要强调团队作战。集体备课就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不走形式,切实做到每周集备一次,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做到定时定点,并有活动记录。
我们的集体备课主要分为两块内容:
1、通教案、学案;
2、通课时练习。
1、备课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发挥特长各尽所能。开学初就制定好每一课时的主备教师,主备教师一竿子包干到底,负责本课时的教案、学案、课件和课时练习一整套的工作,再由备课组中心成员负责审核把关,切实提升教学案与课时练习的质量。在通学案和课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把课时练习与学案紧密结合,争取将学案中涉及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点在课时练习中得到专题巩固和训练,切实提高课时练习的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功能、体现课时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通教学案的做法主要是主备教师形成初稿,讲解思路,突出重点和教法,其他教师提出疑难,通过讨论排解困难。然后,其他教师立足实际,根据学情和班情,调整思路,加工整合,提高容量,形成富有个性特点的教案设计。做到有问题,及时沟通,做好二次备课。力求做到有效备课,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通过集备活动让教全体师更为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通过教学案的设置、练习针对性的增强等一些做法,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事实上,集备时,通教学案和课时练习的过程也是帮助年轻教师成长的过程。年轻教师在每一次参与集备讨论和负责编教学案和课时练习的过程中,对于把握教材重、难点,掌握语言知识点讲解的深度与广度,出题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等教学基本功都会得到一次历练和提升。
此外,我们还通过积极的听课和务实的评课活动来获得全组成员的共同提升。无论是为提升教师自身能力还是直接作用于教学案和课时练习质量的提升,这一系列的做法都是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所服务。
二、融入实验理念,实施高效课堂,促进效益提升。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
大家可能对我们学校前期进行了三年的“集中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改实验有所了解,通过专家、博士团队的引领,以及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实验的成果有目共睹,阶段性成果获国家基础教育科研项目二等奖,其教学成果于今年9月获得了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实验进行到现在,我们也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转型升级”,即:将与上外合作开展的“集中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改实验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作微调有机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现在我们的实验已经进入了更高的平台,进入了一个总结提升的阶段,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实验班,而是结合当前各班学生的学情,把上一轮参与“集中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改实验中倡导的教学理念和一些便于操作的教改做法有机运用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例如,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以下一些做法: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互帮互助,定期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统计并公布英语小组自主学习竞赛的成绩,张榜公布,通过适当的方式奖励先进小组,以此来激发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整体学习效益;
(2)我们把展示课(实验课型之一)的理念作了微调,将展示的元素分散至每堂课,即将整课堂全部由学生展示调整为将展示的内容分散到每一节课中:我们每节课上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课前英语演讲,每一个学生轮流开展,一学期下来,基本上每个学生能获得两回上台演讲的机会,并给每位学生打分,一轮结束总结评比,评出“最佳演讲选手”予以通报表彰;
(3)我们根据文科的特点,从上学期寒假开始就已经逐步安排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读简单的英文小故事开始,新学期开学后,寻找时机开设展示课,创设机会让学生分享课外所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是调动起学生进行课外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英语综合语用能力的提升作好铺垫。
以上是我们将实验理念融入课堂所作的一些尝试。而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两个“关注”——关注学生的学有所获;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足够”——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足够的空间给学生理解;创设大量的活动,使学生能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感悟和体验英语,发展语言技能,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落实课堂常规,培养良好习惯,改进学习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始终强调习惯的养成和学法的指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①预习方法的指导
每节新课学习之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借助于生词表,初步了解将要学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等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的欲望。另外,新课的内容经过预习,学生学起来轻松,更大的收益是使学生养成了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②听课方法的指导
英语课上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高效地掌握每节课上所学内容。
③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好英语仅靠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应相辅相承,因此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多读、多背、多观察、多搜集、常复习。
2、不松懈、做到位,变方法为习惯
针对文科的特点,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张开嘴巴大声说英语,平时通过多模仿,多跟读磁带,大声朗读等。针对这一内容,我们每天都布置口头作业,通过家长配合和老师抽查予以落实。长期坚持开学初对于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培训中提倡的做法,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然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开展竞赛活动,努力激发兴趣,提升听说能力。
1、在全年级组织学生参加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镇江赛区的竞赛活动。该活动主要为口语竞赛活动。从年前的报名到三月份的初赛直至五月份刚刚结束的复赛,很多学生自愿报名,积极参赛,有近一半学生获得了一、二、三等奖,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达到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2、在部分班级试点,邀请学生参加江苏省教研室主办、牛津英语教研网承办的英语听力口语网络竞赛活动。活动分三轮进行,目前竞赛活动正处于第三轮,已有四十余位学生进入了复赛的第三轮,参加这一活动,还考虑到这一考试的平台与我们现行的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的平台是一致的。如果学生反响好,且获得不错的成绩,再加上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在整个年级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以活动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是为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进行预热与铺垫。
我们的做法中,不管是课前的准备活动,还是课后的巩固活动,都是为提升课堂效益而服务。这样的做法通过考试也获得了肯定,在历次考试统考中,我们的均分,优秀率等各项数据均获全市第一。先后有13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获奖。两人次在大市级赛课获一等奖,两人次在大市级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广受好评。
点评:备课组分别从共同的目标,有效的落实,和谐的氛围,高品质的结果四个优秀团队建设的要素分析了备课组的建设与成长,很有启示作用。
第二篇:优化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按国家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每节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每章、每节乃至每堂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1、明确并追求能力的目标。过去,不少教师以为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因此从上课讲到下课,以为把书讲完了,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其实,学生即使听懂了,理解了,但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就如同仅仅理解游泳知识与会游泳是两回事一样。因此,我校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冲破了单纯“认知”的圈子,明确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达到什么要求。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大压缩传授知识的内容;保证不超纲、不超教材;练习册、复习资料一律不用;不加大教学难度,还对教材中凡学生通过自学就学会了的,就大胆不教,从而把节省出来的大量时间、精力放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上。教学由侧重“知”,转向侧重“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就可能当堂达到。
2、明确并追求德育、健康卫生教育等目标。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都考虑如何渗透德育、明确转变学生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地通过组织竞赛、检查、评比等方式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顽强意志、高度负责的精神等。如何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写字、用眼、读书、发言等习惯,以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应有的提高。
二、探索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直到化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抛弃了课堂上“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练”压到课外的做法,普遍灵活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帮助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规律,例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很快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理化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写实验报告、归纳结论,教师只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政治课、史地课,均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讨论为主,教师补充、更正为辅。这样,各年级、各学科都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当然,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这如同汽车进入高架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要当“引桥”、当“路标”。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如同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那样,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3、加强督查。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但教师说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时的注意力。(2)通过行间巡视、个别时间、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极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输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的备课。
4、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之后,即进入“后教”的环节,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教师不教。如数学课上,教学“解分式方程”,学生看例题,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后,教师发现学生只在去分母及检验类似的题目后,教师发现学生只在去分母及检验这两步有错误,就只讲这两步,其余几步就不讲。(2)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3)明确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5、当堂检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1)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确保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2)训练的内容重在能力培养。不搞死记硬背。(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竟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很有作用。它能及时反馈出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度紧张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了课外负担。总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建立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标准,着重抓了三个“转向”。
1、主体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评价 传授知识的情况,转向不仅评怎样传授知识,而且评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怎样有机地渗透德育、健康卫生教育等,看学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表现有了那些提高;评教师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促使教师认真确定课堂目标,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注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爱学、乐学。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从评优课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对教师的“教”,则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如何来评价。这样,评估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教师讲的时间根据疑难问题多少而定,疑难问题多,讲的时间就多一点,疑难问题少,讲的时间就少一点。我校课堂教学的结构-----“三段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运用视实际而定。尽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以及单一数学例题教学课,是分三段教学(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但其中的每一步,也常不一样。多数课还是学生学一点,教师教一点,学生在学一点,教师在教一点-------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或者分散学、分散教、最后练,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类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并不雷同。
由此,就涉及到评估的标准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效果也应该是检验课堂教学的标准。课堂上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能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好课。这一标准确定后,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1997年3月,我校教师应邀到张家港市一中上观摩课。一位数学教师在备初一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课时,注意研究了张家港学生的实际,课上,学生先自学关于人口增长的例题,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3分钟后做与例题类似的关于浓度、利率的两道题,教师实事求是地把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抓到手,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在做补充,提示解这类题找等量关系的一般规律。这堂课,教师的时间加起来不足7分钟,但对学生进行检测是,去效果显著:51名学生,没人练两道题,结果102道题中对了101道。
在运用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是,我们还采取了阶段性评价(即通过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阶段性评价,即对课堂教学每一步的效果进行评价。如对教师在学生自学前指导的评价,就看学生是不是紧张地自学,效果好不好。对学生自学阶段的评价,由教师通过巡视、提问、板演、联系等检测方式来进行,看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了多少问题、收获多少。对“后教”这一环节中教师“教”的评价,则看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真正能够理解、运用。所谓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当堂完成的作业这种检测方式来评价一堂课的效果。如当堂完成作业,正确率高,就说明效果好,否则就不然。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则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结合进行。
多年来,学校认真抓好起始年级,做到从后进生抓起,从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严格训练,持之以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丰厚的生长点。
第三篇:高效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有教学梯度,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以前,听了一位老师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导入之后,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学该学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大家不难想象,整个课堂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应答,整个课堂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时间也无法掌控。如果采取课前先下发探究表,课堂上教师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梯次推进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形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
必须有度。讨论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而且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思考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方式的优点,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三、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四)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四、存在不足及困惑
(一)课堂活动 要求容易养成难
高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
(二)课堂展示 参与容易精彩难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了“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如果教师人为分工,扩大参与度,又使得 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又变得 “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高效率。这是教师教学的困惑,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是曲折的。
第四篇: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活动阶段性总结
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阶段性总结
在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实施活动中,我校物理科主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角色互换”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开发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教育时代,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减轻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了使教师更好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层次化”和“信息化”,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者”;由于现代教育媒体具有承载信息种类多、能力强、使用方便的作用,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我校物理科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发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将外在的技术资源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资源,运用“角色互换”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研究开发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中,青年教师首先把培训中学到的简单的课件制作知识结合课堂教学,制作出简单的课件,经过试验课的验证,教师们充分发表改善意见,再修改完善,制作出与“角色互换”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软件。这样,经过讨论——制作——验证——改善——验证,各年级都制作出适合本年级教学特点的软件,并得到充分的应用。软件的制作和课堂教学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全员参与,共同协作,个人研究与集体合作的原则。
物理科开发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投入,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与督导上。角色互换的课堂教学还包学生的自我控制。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体验。课堂群体活动的管理就需要精心的安排和培养。
在实践中,我们对模式的操作也作了以下说明:
二、收获与思考
我们在课程整合教学实施活动中,通过全员的参与和努力,收获也很大。主要表现在:、由本科老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物理科组正逐渐建立起教学软件资源库。如:《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连通器》等等都已完善入库。
2、“角色互换”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全面铺开,并不断完善。青年教师的物理组织技能有了一定提高,教学观念逐渐转变,主体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风气初步形成。
但我们在活动的开展中也遇到一些困惑与思考:
开发、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如何更好地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训练内容?如何使媒体的功能不仅是教具,而且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模式与课型研究的模式有和联系与区别?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我们深知我们课程整合教学活动中还有许多的不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都还是摸索阶段,带着上面的思考,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法。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优化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一、改重视讲析为讲读并重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传统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我们现在的课本所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特别重要。可是有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而轻课文朗读。即使教材中反复强调,极易朗读的散文,诗歌也不例外。
二、改贪多求全为突出重点
课文内容比较丰富、知识点也较为密集。在单位时间里全部传授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抓住重点。教材中的各课课前都巳明确了本课的训练重点,教师应该紧扣这些重点米安排课堂教学,切忌面面俱到.贪多求全。例如《苏州园林》一课,训练重点有二:其一是说明文结构中的总说和分说;其二是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那么教授本文时就可以结合课文讲清其结构特点,并摘出几处词句让学生领会其语言即可。但有的教师却不这样做,而是从词句到章节.从内容到艺术,甚至语法,简单的修辞也给学生一一明确,看似学生什么都学了,实际上学生掌握的不一定多。
三、改重视教师讲授为讲授、指导自学
自学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再有,中学语文的课文类型有三种: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常见一些教师把三者混为一谈,对所有课文都进行串讲,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另外在教读课中,满堂灌现象还是屡见不鲜,该是学生回答的教师直接说出,这样做大无益处,必须改革。指导学生自学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记叙文结构的划分,若是教师把记叙文可以按时间先后、地点变换等几种划分方法阐述给学生,那么记叙文结构划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就已解决了。
四、改肢解课文为要点、整体并重
一篇课文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课文中也有重点词语、精彩片断需要精讲、精读。许多教师在对课文处理上.为了抓住重点,一上课就把课文中的重要段落摘下来进行精讲,精讲完毕,这篇课文也就讲完了。这样抓住重点的讲法固然有对的地方,但是已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应该让学生感知的整体美感学生也感知不到了。
五、改只重读写为听说读写并重
近年来,由于中考的导向,我们的教师重视了读写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听说训练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空自,即使是极有经验的教师,也往往做不到听说读写相结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对每册教材上的听说训练视若不见,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常有这样的事,有的学生本来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成绩本来不错,可是和别人交谈时却辞不达意,不能准确的,流利的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这都是语文课堂教学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