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七大报告必背60个重要精神
十七大报告必背60个重要精神
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奋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7、鲜明地、有针对性地评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 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8、作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重大论断。
9、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 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 列。
10、明确提出十六大以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1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
1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 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4、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 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5、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 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16、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 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 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18、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一项重大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9、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0、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这是党 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2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 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为此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2、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 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转变发展方式取 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3、提出一系列新的明确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覆 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 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等等。
24、“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 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5、概括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总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 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 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6、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 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2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 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8、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29、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坚持走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3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和目标。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 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1、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报告强调必须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32、“保护全球气候”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这既是对全党全国人民提 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和宣示。
33、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新思路。同时,为推动区域 协调发展,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要求。
34、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 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35、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这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 和发展,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
36、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积极稳妥推进”,同时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 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里不仅提出了“不断深化”的任务,也提出了“相适应”的新要求。
37、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根本和目标。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 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8、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 人大代表”的建议,把这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39、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 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知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报告强调必须把这“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 程重点推进。”
40、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报告在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时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41、首次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动”,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 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动机制。”
4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法。鲜明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和根本要求。
43、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44、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导社会思潮的有效 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5、首次将“和谐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建 设和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等等。
46、鲜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全面认识祖国 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4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鲜明提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8、首次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一个方面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得以确认。
49、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 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5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把“教育公平”提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高度,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把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普及高 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改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等。
5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等等。
52、改变十六大报告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 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等等。
54、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报告提出,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统筹层次,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廉租 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等。报告还把“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把基本医疗保险从“城 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由“城市居民”扩大到“城乡居民”。
5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 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等。
56、“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等概念首次纳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 和管理,等等。
5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报告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 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
58、“和谐世界”的主张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鲜明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 作、共赢精神,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9、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即: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6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 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第二篇:十七大报告(必背的重点,推荐啊)[最终版]
十七大报告必背观点60条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奋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7.鲜明地、有针对性地评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8.作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论断。
9.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0.明确提出十六大以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
1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4.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5.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16.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18.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9.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0.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2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为此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2.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3.提出一系列新的明确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等等。
24.“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5.概括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总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6.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2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8.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29.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3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和目标。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1.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32.“保护全球气候”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这既是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和宣示。
33.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新思路。同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要求。
34.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35.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这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
36.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积极稳妥推进”,同时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里不仅提出了“不断深化”的任务,也提出了“相适应”的新要求。
37.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根本和目标。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8.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把这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39.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知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报告强调必须把这“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40.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报告在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时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41.首次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动”,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动机制。” 4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法。鲜明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和根本要求。
43.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44.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导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5.首次将“和谐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等等。
46.鲜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4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鲜明提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8.首次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一个方面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得以确认。
49.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5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把“教育公平”提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高度,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把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改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等。
5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等等。
52.改变十六大报告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等等。
54.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报告提出,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统筹层次,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等。报告还把“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把基本医疗保险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由“城市居民”扩大到“城乡居民”。
5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等。
56.“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等概念首次纳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等等。
5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报告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
58.“和谐世界”的主张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鲜明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9.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即: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6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第三篇:2010申论高分素材十七大报告必背观点60条
十七大报告必背观点60条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理论体系。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奋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7、鲜明地、有针对性地评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8、作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论断。
9、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0、明确提出十六大以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
1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4、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5、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16、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18、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9、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0、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2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为此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2、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3、提出一系列新的明确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等等。
24、“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5、概括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总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6、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重大战略部署
2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8、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29、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3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和目标。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1、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32、“保护全球气候”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这既是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和宣示。
33、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新思路。同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要求。
34、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35、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这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
36、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积极稳妥推进”,同时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里不仅提出了“不断深化”的任务,也提出了“相适应”的新要求。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37、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根本和目标。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8、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把这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39、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知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报告强调必须把这“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40、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报告在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时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41、首次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动”,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动机制。”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4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法。鲜明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和根本要求。
43、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44、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导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5、首次将“和谐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等等。
46、鲜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4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鲜明提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中国特色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8、首次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一个方面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得以确认。
49、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5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把“教育公平”提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高度,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把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改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等。
5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等等。
52、改变十六大报告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等等。
54、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报告提出,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统筹层次,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等。报告还把“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把基本医疗保险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由“城市居民”扩大到“城乡居民”。
5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等。
56、“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等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概念首次纳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等等。
5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报告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
58、“和谐世界”的主张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鲜明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9、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即: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6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09年12月时事政治资料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1001)--2010年1月1日更新
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09年12月;《半月评论》更新09年第24期;《瞭望时评》更新09年第52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09年第24期
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资料,本电子书内容分为“时事政治备考学习方法汇总”附录,以及“时政阅览部分”、“半月谈重大时事及小测试”、“时政测试部分”、“半月评论”、“瞭望时评”、“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时政热点精选”、“历年党代会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事记”九部分,计70000多字、1000多道测试题。
是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村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职称考试、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党政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考试、中高考、军转干考试、导游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考生良好的学习、参考资料。介绍
地
址
: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第四篇:十七大报告精神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咱老百姓解决看病难有盼头了。”在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附近的街道上,忙碌了半天的兴庆区环保局清洁工赵亮仁坐在台阶上短暂休息时和记者聊了起来。
53岁的赵亮仁两年前从银川市铅丝厂下岗后,由于年龄偏大,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上个月,在政府的帮助下,到环卫局当起了清洁工。
“我在报纸上看到银川市要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了,真希望能尽快展开!咱低保户解决看病问题,靠自己是很难的,只有依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家里老伴有风湿病,这两年多亏了医疗救助政策。按照政策,低保家庭每人每年能享受6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有了门诊救助,老伴可以经常去社区医院看病。”
“这几年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社区医院药品便宜,服务收费也低,看一次病一般一二十元就能解决。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好!咱老百姓希望能看得好病,还想图个便宜!”赵亮仁说。
宁夏固原市卫生局局长童全成认为,十七大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明确了责任和方向。
他说,有段时间,医疗卫生是推向市场的,而此次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报告还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这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工作重点,也为基层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像固原市这样的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而中西医并重,发展价格低廉的中医诊疗技术,有利于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
第五篇:十七精神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总结两年来的全省地方志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持续构建地方志工作新格局,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我省地方志事业。
一、我省地方志工作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前年6月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落实会议部署,精心运作,扎实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是依法修志进一步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地方志工作。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主要工作的任务分解等文件都把地方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作出部署。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等领导多次听取地方志工作的汇报,作出批示和指示,提出明确的要求。省方志委认真调研,精心谋划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制订出台了《福建省地方志2011—2015年工作思路》,确定了每年的工作要点。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宁德、龙岩等市和18个县(市、区)把地方志工作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的还写入党代会报告。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落实《条例》情况专题视察调研。南平、漳州、泉州等市方志委(办)增加了工作人员编制、职数,邵武市恢复设立地方志工作机构,漳州市龙文区成立地方志工作机构。南平、宁德、龙岩等市和龙海、泰宁、尤溪、福鼎、寿宁等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宁德市方志委制定了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设区市方志委(办)普遍拟定了工作要点。全省地方志工作的“一纳入、五到位”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二是地方志工作新格局逐渐形成。
我们狠抓二轮修志的质量与进度,制定了《福建省志》编纂工作规程等文件,确定了《福建省志》凡例和装帧版式,改进并规范了市县区志审核办法。“提炼文字、压缩篇幅”、编写资料长编、推动主编负责制和总纂“一支笔”统稿等工作开始得到重视和逐步贯彻实行。修志工作进展显著。省志分志已出版和通过审验交付出版14部,去年是启动二轮省志编纂工作以来成果最多的一年。经过努力,拖延多年的首轮省志扫尾工作即将完成。市县区志已出版8 部,已有三分之一开过评稿会、进入审查验收和审核阶段。与省文史馆联合编纂的《福建省旧方志综录》出版发行。已整理出版和交付出版《延平府志》等9部旧志。继续做好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区修志工作。市县区编纂出版了《三坊七巷志》、《漳州土楼志》、《莆田地名志》等一批专业志、部门志、乡镇志、名山志、坊巷志。
年鉴编纂工作的态势良好。全省有8 个设区市及 6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其中梅列区、蕉城区、洛江区等新开编年鉴。在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评奖中,《福建年鉴》、《福建军事年鉴》、《福建科技年鉴》、《福建武警年鉴》和《福州年鉴》、《厦门年鉴》获得一等奖,《福建统计年鉴》和《泉州年鉴》、《三明年鉴》、《晋江年鉴》、《大田年鉴》获得二等奖。《福州年鉴》等还在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同时,完成了《中国地方志年鉴》(福建部分)和《福建年鉴·地方志工作》2010年、2011年的编纂任务。
书库(资料室)建设成效明显。福建方志书库初步分设一室、二室、三室,扎扎实实地向专业化方向迈开了步子,完成了阅览室的改(扩)建并投入使用,收藏的志鉴突破1万册,其中这两年增加的占35%。省方志委与15个省(市)签订了二轮省志交换协议,恢复了与台湾文献馆中断多年的联系,还组团到韩国及港澳地区访察收集流失的福建历史文献资料。市县区方志委(办)也加快了书库(资料室)的建设步伐。龙岩市准备建设闽粤赣区域性地情文献资料中心,漳州市成立地情资料中心,三明、仙游、南靖、清流等地落实了书库(资
料室)用房,许多市县区的书库(资料室)志鉴收藏数量也有了增加。
“数字福建方志”建设全面实施。省情网站各类资料累计约4亿字,点击数达6000万人次,这两年年点击数均超过2000万人次,居全国同类网站之首,获得中国志鉴网2009-2010“我最喜爱的地情网站”评选活动省级组第一名。此外,还完成了福建方志“logo”(徽标)的设计并开始使用,开办了名为“左海纶音”的微博。福州、晋江等18个市县区也开通了地方史志网站,其中一些网站已与省情网联网。
方志学术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得到切实重视。《福建史志》改版提升后学术性、可读性明显增强,受到好评,并进入台湾发行。福州、漳州、泉州、龙岩、晋江、安溪、永泰、洛江、建瓯、新罗、鲤城等市县区办的史志刊报均有较好的社会影响。我们举办了多次全省地方志专业骨干培训班,经常召开专业学习研讨会,并把学习、培训、研讨的重点放在二轮修志的业务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与省内外同行及有关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建立了协作关系,共同开展一些有分量的专业项目研究,获得了较大成功。福州、晋江等地方志学会也组织开展了一些学术活动。一些同志还出版了史志学术著作。
三是服务社会的领域有了拓展。
前年11月,我省方志系统配合拍摄的《方志·中国》大型文献片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扩大了我省地方志工作的影响,为宣传福建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去年1月和8月,两岸合编《妈祖文化志》研讨会分别在台湾、武夷山召开,两岸专家学者就其篇目框架等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初步共识,目前两岸分别在撰写初稿。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省方志委牵头联合省档案局、民革福建省委共同编纂出版了《辛亥革命福建英杰图志》,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省委书记孙春兰、副书记陈文清等领导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了该书的首发式;还与福建日报社等联合主办“辛亥革命福建英杰”5个纪念专版;与民革福建省委等联合举办辛亥革命福建志士图片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逸仙讲坛”等系列活动。这是省方志委成立以来组织参与的最具影响的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许多市县区方志委(办)也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如,厦门市方志办参与纪念特区设立30周年系列活动,三明市方志委协助筹备第25届客属大会,建瓯市方志委等开展地情教育进校园活动,漳浦县方志委为当地申报地理标志提供历史资料,等等。
四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我们加强全省方志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方志委(办),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七个一”系列活动,推动全省地方志机构党建三级联创,省方志委市县志辅导处支部被评为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平市方志委支部等被授予“先进党支部”,宁德市方志委等被评为“文明单位”。省方志委加强了机关的自身建设,修订完善规章制度,行政后勤保障工作大有改进,财务工作明显进步,预算执行率取得突破性提高,机关运行的规范化大大增强,妥处、化解了一批遗留问题、事宜,还圆满完成了挂钩安溪县林东村的三年扶贫任务,挂钩安溪县丰田村的扶贫工作也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两年来,省方志委招录了4名博士,今年拟再招2名,厦门市方志办也招录了1名博士,队伍结构有了改善。晋江市方志办和葛向勇同志获人社部和中指组联合表彰,政和县方志委等5个单位和管旬辉等11位同志获中指组表彰。全省方志系统的氛围有较明显的改善,队伍的精神面貌有较明显的改观。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方志队伍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全体委员以及各级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帮助分不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地方志工作的基础仍然相当薄弱,各方面工作都需要持续抓紧抓好,丝毫也不能放松、懈怠。主要是:依法修志尚未落实到位;二轮
修志进度虽有加快,但进展很不平衡,总体仍然偏慢;修志人员的质量意识虽有提高,但志书志稿质量仍然不够高,还存在不少问题;学术理论研究还很薄弱;方志工作机构的行政意识还较为薄弱,执行力、运作力亟待提高;方志队伍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组织纪律性等还需要继续提升,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努力加以改善和解决。
二、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我省地方志事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会后省委召开了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编修新方志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地方文化基础性工程,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实施意见》对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地方志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修志工作者要把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实施意见》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和业务任务,切实领会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到位。要准确把握地方志工作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地方志书“存史咨政”的功能,加强省情地情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深刻理解地方志书蕴涵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性材料和元素,努力加以发掘整理,充分发挥其在继承、弘扬、创新福建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文化强省多作贡献。要树立机遇意识,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期,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干事创业,全面落实《福建省地方志2011—2015年工作思路》提出的目标和任务,2017年完成二轮修志,持续构建地方志工作新格局,加强队伍建设,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使我省地方志编纂质量与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以实际的工作成效服务于福建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和中指组的有关精神和决策,实现和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根据我省地方志工作的实际情况,需要认真处理好“五对关系”。
一是,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集中精力抓“主业”,统筹兼顾抓“副业”。
二轮修志是当前我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主业,要集中精力、按时保质地完成好。这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实施意见》,以及省政府工作部署的刚性任务。目前我省二轮修志工作的进展很不平衡,有的省直单位、有的市县区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有的还没有启动或刚刚起步。希望各级方志工作机构把精力集中到二轮修志上来,兢兢业业地履行好职责,加强行政组织推动,加强指导、督促、检查。今年,要完成《司法志》、《物价志》等10部以上省志分志的编纂和审查验收,完成《体育志》、《质量技术监督志》等10部以上省志分志的初稿编写。列入修志计划而未启动编修的省直单位要尽快启动,确保2015年前启动所有省志分志的编纂。
全省90多部二轮市县区志中,已开过评稿会的有三分之一,准备召开评稿会的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正在编写初稿。市县区方志委(办)要拿出具体措施和办法,按工作节点,倒计时排出进程表。已开过评稿会的,要对志稿进行“打磨”、“推敲”、“修饰”,力求精益求精。准备召开评稿会的,要以《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省方志委有关志书质量的要求对志稿作自评自查,自评自查认可后再开评稿会。召开志稿评议会广泛征求意见,是从首轮修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与做法,要把它作为提高志稿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措施加以认真对待,千万不可敷衍应付、走过场。设区市召开志稿评议会之前,请行文报告省方志委,写明自评意见,以便协调、指导。县(市、区)也应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参照办理。尚在撰写初稿的,要自觉地提高效率,加快进度。今年,要完成《翔安区志》、《湖里区志》等志稿的审核。到2015年基本完成市县区志稿评议,争取其中的三分之二能完成审查验收。根据国务院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省政府文件,地方志书的编纂实行分级负责,下管一级。各设区市方志委(办)要充分发挥组织、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对所属县(市、区)和部门修志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指导并参加其志稿的评议工作,做好其志稿的审查验收。
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具体条件,在抓好“主业”的同时,统筹兼顾抓“副业”,争取做到“主业”、“副业”互补,相互促进。
我省现有70%的市县区方志委(办)开展了年鉴编纂工作,要持续予以重视并加强,努力改善编纂方式方法,提高年鉴质量。尚未开编的,要积极争取开编。要做好省直单位和市县区有关部门年鉴编纂出版的指导工作。要持续抓好方志书库(资料室)建设。今年福建方志书库要进行改(扩)建,努力打造全省志鉴收藏中心。市县区方志委(办)也应逐步明确自己书库(资料室)的定位和目标,注重藏书的特色,做好以志鉴为主的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设区市方志委(办)都设有独立的书库,县(市、区)方志委(办)均设有独立的书库或资料室。条件好的地方,还应争取建设方志馆。要重视旧志整理出版工作,加大对流失的福建历史文献的收集力度。要重视地方史志网络建设,争取早日完成“数字福建方志”项目。我省地方志学术理论研究相当薄弱,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块“短板”。要坚持“修”、“学”、“研”结合,用心地总结新方志编纂的实际经验和做法,探寻其规律,使之完善并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修志实践。专业人员尤其是年轻同志更要努力培养和提高理论素养,多从实际工作中选择课题和研究方向,撰写文章。要按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的原则,进一步提升《福建史志》的质量。要充分发挥《修志简讯》等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交流推广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开展刊物和学会工作,抓好《中国地方志》和《福建史志》的征订和学习。要发挥各级地方志学会的作用,加强与省内外史志界以及社科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的联系协作,开展地方史志学术活动,为方志学科建设打基础。
二是,处理好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提升志书质量。
当前,我省二轮三级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已全面铺开,可以说正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候,同志们既要有埋头干事的精神和争先“出活”的激情,又要保持清醒、冷静,处理好工作进度和志书质量的关系。不能只求进度、急于求成,也不能光讲质量、不顾进度。没有进度出不了“活”,也就谈不上质量;而没有质量上的保证,再快的进度也没有意义。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快进度,坚持“好”字优先,做到“又好又快”。
二轮修志,质量要求提高,难度加大,对此既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又要有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有效应对。要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把创作精品良志放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认识,来抓好。从我们的修志实践来看,中指组朱佳木常务副组长提出的“四快一慢”,是有针对性的,应遵照执行。即工作启动要快,制定体例、设计篇目要快,组织和培训队伍要快,收集资料、撰写志稿要快,但定稿、出版要慢。志稿拿出来后,多用一些时间征询意见,核对史实,反复推敲,以提高质量。我们现在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来落实这个“四快一慢”的要求的。要继续贯彻落实好省方志委两年来关于志书质量的一系列举措和要求,贯彻落实好去年两次全省业务培训班上明确提出的具体专业意见。要注意编纂工作中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记述问题,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志书编纂出版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细节。要经常性地抓好专业培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培训实效。要严格执行新闻出版总署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提高志书出版质量,积极参与方志精品工程评选活动。
根据我省当前二轮修志的情况,我觉得有几个专业问题有必要在这里强调一下:
——续志应“远近同详略”。在我们这个业界,经常会听到“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说法,即志稿对离现今越近的着墨越多,描述越详,记载越细;离现今越远的则反之。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首轮修志而言,可以说是首轮修志的一条宝贵经验。但我们不能不动脑筋、不假思索地把它照搬照套到续修二轮志书中来。从目前的志稿来看,“详近略远”不是个别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二轮志书记述时间的跨度为20年左右,不同于首轮志书,没有时间上远近的区分,谈不上“详近略远”。志书为资料性著述,其首要的
也是主要的功能是留存史实、留存资料,即“存史”。二轮修志应做到“远近同详略”。
——我省二轮志书的时间下限为2005年。我省二轮三级地方志书的时间下限为2005年,这是省政府办公厅发了文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经反反复复的讨论权衡后确定的,请大家遵照执行,不要再延伸时间下限了。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上缩时间下限,当然没有问题。我们知道,地方志书属历史学的范畴,应遵循历史科学的规律办事。在人类文化体系中,历史学是一门十分久远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中外史学工作者积累了一系列带有规律性的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珍惜,并努力地遵循施行。其中之一就是,历史需要沉淀后才能看得更明白、准确,而“沉淀”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强调二轮志书的时间下限不宜越拉越后的主要考虑。
——运用图照表格要精当、到位。志,记述也。志书以文字记述为主,图照、表格等等在其中只起补充、辅助的作用,不能改变志书的性质,把志书搞得像画册或图册一样。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修志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法,正因如此,我们提倡与时俱进,恰到好处地使用随文图照、表格等。但是应注意,一不宜过多、过度,过度了,就有可能使志书发生质的变化;二不宜随意,信手拈来就用,随意使用就有可能影响志书的质量。在入志图照、数据的筛选上,要精当、有存史价值,应选用那些主要的、典型的、能够反映事物主脉络的数据和图照;要做到科学严谨,特别是要把图表中的数据搞准确,不出错讹、遗漏。图照反映的时间、人物、地点等要素,应推敲核实。应把握好入志图照表格的时限,志书时间下限后的不用;可以适当使用补拍等的图照,但要有准确的文字说明。
关于加快修志进度,除了前面讲到的要调动现有资源、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之外,主要的就是要真抓实干,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各级方志工作机构要施行责任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对于其他的工作也一样,都要狠抓落实,做一件成一件,“能一步到位的,不要分两步走”。要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雷厉风行,防止和克服“庸、懒、散”。领导干部和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要起带头作用,在其位,司其职,尽其责,顾大局,做表率,争上游,创佳绩。
三是,处理好“长线”与“短线”的关系,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修志工作周期长,往往要好多年乃至十多年才见到成果,是一项“长线”工作。因而,我们要坚持长期以来形成的“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甘坐冷板凳”等修志人的优秀品格和精神;同时,也要跟上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和步伐,选做一些有比较优势的、工作周期相对短的“短线”项目。这样,有利于多出成果、早见成效,有利于振奋精神、调动积极性,也有利于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强化为社会现实服务的理念,强化为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理念,处理好“长线”工作与“短线”工作的关系,统筹安排,一手抓“长线”工作不放松,一手兼顾抓些“短线”项目,长短线结合互补,相辅相成。
要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大局,发挥自身的专长和优势,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编纂专志、地情书籍等,逐步形成以志鉴为主、其他地情书籍资料为辅的系列成果,为社会提供高品位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塑造福建方志文化品牌。要开展好“读志用志”活动,利用和推广方志文化作品,在加强省情地情教育中发挥特有的作用。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单位的协作,共同搞项目做课题,努力将方志资源转化为学术成果和适应群众需要的作品、读物。今年省方志委将继续抓好《福建纪略》(民国卷)的编纂和《妈祖文化志》初稿的编写。
四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升创新意识。
胡锦涛同志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地方志书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一种典型的、特有的形式。我们从事修志的同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并把它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进方志文化和事业的发展进步。
这两年,我们从实际出发,推动工作创新,是下了工夫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著的。比
如,提出构建我省地方志工作新格局,丰富工作内容,拓展工作领域;制定并实施省志编纂工作的详细规程,要求做好“提炼文字,压缩篇幅”及资料长编工作等,以求改善志书编纂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志书质量;探索“购买服务”、专家参与论证决策等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提出“存史是当代志书首要的也是主要的功能”、“二轮志书应做到„远近同详略‟”、“二轮志书的时代特色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对学科理论进行研究探讨;组织编纂《妈祖文化志》、《辛亥革命福建英杰图志》,开办“左海纶音”微博,设计福建方志“logo”等,创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录用高学历人员进机关,改善队伍结构,创新方志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一些市县区方志委(办)在收集资料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也作了积极探索。
我们要按照朱佳木同志去年在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在继承、吸纳旧志和首轮修志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开动脑筋,提升创新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勇于并善于探索实践,不断把地方志事业推向前进。要以清晰的前瞻意识和广远的眼光充分认识到,地方史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总结、完善、提升、创新。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设区市方志委(办)都建起网站,并与省联网;县(市、区)方志委(办)也能分期分批地建起网站,并加入联网,努力构建省市县三级共享的信息网络。要探索并完善适合我们这个专业特点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推进志鉴编纂、书库(资料室)建设、专业培训、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五是,处理好行政与专业的关系,提升整体工作能力。
地方志工作既有很强的专业性,又是一项行政事务,正因如此,我们的工作机构才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也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习钻研修志专业,打好坚实的专业功底,又要加强行政规矩和行政能力的培养训练,努力做到“双肩挑”,行政能力与专业水平并举。
以往我们讲专业相对比较多,讲行政相对比较少,这里着重讲一讲行政。地方志工作是一项行政性工作,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从法律上看,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是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地方志工作是依法开展的;从政治上看,编修地方志是为党为国为人民树碑立言,政治性很强,是需要政府来做的公共事务,只有在地方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的主管下,才能很好地开展;从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能上看,《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书只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履行的“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等工作,均属行政职能;从我省地方志工作队伍现状上看,现有干部的考录、奖惩、任免、调动等都是按公务员管理的一整套规定和程序进行的。
要树立行政意识、职责观念,增强组织纪律性,贯彻执行好上级的决策、决定和要求。从今年起我们要建立工作年报制度,请设区市方志委(办)和省直修志工作机构每年底向省方志委书面报送一次工作情况。要勤勉干事,讲究具体操作,防止与克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日常工作的实践训练,提高办事能力、执行能力。还要注意增强同兄弟部门及与我们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关方面的联系、交流、沟通,努力提高协调能力,共同为福建发展的大局服务。
要持续抓好队伍建设,抓好党建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四型”方志委(办)建设,努力营造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民主又集中、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和谐氛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讲究其方式方法,提高其有效性,使我们的干部能够正确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养成尊重事实、相信科学、服从真理、按规律办事的好风气,以厚重的公信力树立起地方志特有的形象与品牌。
要高度重视专业能力的培训,树立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逐步建立明确岗位、追问职责、考核业绩的干部考核机制。要注意培养造就青年专业人才,多给年轻人压担子,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进步,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要按照《条例》等相关规定并结合业务工
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和老同志兼职做地方志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专业素质过硬的修志队伍。
今年我们将着手筹备评选表彰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相关事宜,争取明年下半年进行评选表彰,请大家配合做好推荐评选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