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8: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文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文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文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文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推进,如何对行政权力实施有效的法制监督,已经越来越为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这是基于行政机关权责统一的属性以及当前实践中“为官不为”等突出问题而作出的有针对性的要求。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执法,一靠自觉,二靠监督。实施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对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近年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监督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分析,探讨增强文化市场管理与行政执法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能力的一些思路。

一、开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监督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开展监督的主体形式

根据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行政执法监督包括:(1)人大的权力监督;(2)政协的民主监督;(3)审计、监察、政府法制部门的专门监督;(4)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5)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以上众多监督从主体上分析,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从层次上分析,可分为上级对下级层级监督和同级间相互监督;从时间上分析,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二)开展监督的依据范围 目前文化行政部门开展行政监督的主要依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山东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文化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人大、政协、其他专门机关实施监督的依据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政协章程》、《审计法》、《行政监察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新闻舆论监督与人民群众社会监督的依据是《宪法》。

根据文化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行政执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有:(1)法律法规、规章的适用执行情况;(2)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3)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性;(4)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5)行政复议、行政赔偿情况;(6)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投诉制度等执行情况。

(三)、开展监督的方法途径

根据法规的规定和各监督主体的职权,执法监督方法各有不同,人大的监督方法有听取同级政府的工作报告、质询、个案监督、执法检查、执法评议、人大代表的议案等等;政协的监督方法有例会协商、调研视察、提案、民主评议等;人民法院主要通过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主要有侦查监督抗诉等;政府法制部门的监督方法有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等;人民群众的监督方法有控告、申诉、举报、反映等。近几年来,一系列的执法监督活动,实现了对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证据登记保存及罚没财物的处置等行政行为,及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全领域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系统内外监督并举的全方位监督。

一是开展内部监督。加强法制队伍建设,做到局有法制机构,科有法制人员,通过日常核审、听证,达到案案有案审的目标,及时发现并纠正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问题。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明确执法依据和职责,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实行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把关,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为质量进行集中评审,强化事中、事后监督功能;每年开展一次执法监督,确定执法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群众有反映或有所暴露的敏感问题作为监督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提出纠正完善措施,对法律贯彻实施情况、内部规范性文件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专题检查,全面行使监督职能,落实监督内容,提高监督效果。

二是接受外部监督。首先,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经常邀请政协委员来我局开展行政审批工作的民主评议,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探索性实践,通过提出带有普遍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和发展。其次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认真做好应诉工作,树立行政权接受司法权监督的理念,使行政执法行为与司法审查标准接轨。认真吸收分析法院的意见和建议,规范执法程序,请人民法院行政庭给执法人员上课并到执法现场指导。认真做好复议工作,接受政府法制部门的层级监督,紧紧围绕具体行政行为的全法性和合理性,从事实证据程序,适用法律等各方面进行把关,对存在的违法或不当之处及时纠正。

上述一系列执法监督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文化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的提高,规范了行政执法能力,提高了行政执法行为的质量。

二、目前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门监督机关监督弱化

由于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身处行政管理活动的一线,加之行政执法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专门监督机关(人大、检察机关等)的监督往往滞后,无法及时有效地制约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导致监督权威实际上的弱化。

人大主动监督意识不够强,从支持配合方面考虑多,监督制约方面考虑少,使执法监督处于被动局面。人大享有质询权、议案权,实际启动个案质询程序的很少,而议案的刚性不强,监督的作用不大,且议案与质询不能很好衔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其地位、作用又逊于人大的法律监督,如何监督处于探索阶段。总的来说,监督尚未步入正轨,力度不大,刚性不强,建议成分较大。

法院的监督只是一种被动监督,即“不告不理”。受到行政行为侵害的当事人如果不起诉行政机关,法院监督无法启动。检察机关虽然是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但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存在依据不明、任务不清、难以介入的问题。

(二)行政机关内部监督虚化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和执法监督工作人员自身法律素质不高,影响层级监督工作的开展;二是行政复议制度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层级监督的作用;三是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制追究不到位,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这种制度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未收到实际效果;四是法制工作机构建议薄弱,监督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五是行政透明度低,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监督死角。

而行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由于存在体制缺陷,手段滞后等原因,难免出现“虚监”、“弱监”等状况。

(三)人民群众的监督淡化

虽然宪法及其他法律都规定了国家机关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必须接受公民的监督,但由于法律规定的过于原则、简单,使得公民的这项监督权难以落实。监督渠道不畅,致使许多情况下想监督,不知如何监督,有的举报控告在一番公文履行后,又回到被控单位手中,多数群众又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有一些被处罚的当事人因摄于行政执法人员的权威,不敢向专门监督机关举报,还有一些当事人因缺乏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虽然目前各行政执法机关都聘请了义务监督员,帮助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发挥了不小作用,但监督工作的主动权不在监督员手中,应景的多,执法单位需要时监督员才“有权”监督,平时很少主动开展监督,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督员队伍中还存在被“同化”的现象。(四)、新闻舆论监督软化 目前,新闻舆论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一些新闻媒体发表一些监督行政执法行为的报道,揭露一些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国家尚未制定《新闻法》,使新闻媒体或记者常成为被监督者的诉讼对象,一旦打起官司,属于正当监督的报道也往往被法院判决名誉侵权,大大挫伤了新闻媒体和记者的积极性。

三、完善、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要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文化行政部门根据上述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强化执法监督,提高科学监管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能力。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立监督的良好基础 行政执法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及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此依法行政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构筑法律至上的思想防线,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树立法律至上,法大于权,权服从法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秉公执法,文明办事。增强执法责任意识,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理念,引入事后问责制,使执法者自学接受监督,约束自己行为减少失职渎职,杜绝不作为,滥作为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做到尽职尽责。用手中的权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要从立法层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有法可依,首先必须完善法律。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尽快颁布《文化市场法》,明确划分各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责,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执法机构膨胀问题,从源头上防止不作为、乱作为的产生。要加强各级法制机构建设,法制机构承担普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因此要依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精神,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建设,充实法制机构力量,提高人员素质,使其与依法行政工作任务相适应,并为他们的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二)加强内部监督,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由于对法律法规,具体操作程序及存在的问题环节比较熟悉了解,内部监督相对外部监督更具针对性,也更加有效和到位,目前,文化行政部门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建设一支廉洁、勤政、文明高效的文化行政执法队伍,要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规定,严格执法主体资格,对无执行资格的主体从事执法工作的坚决纠正。

2、严格办案程序。加强对立案、错案、办案期限、强制措施及核审告知,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监控,重视执法档案的管理,健全执法案件评查制度,实现“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立卷归档”的要求,并作为完善文化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举措。

3、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执法机关内部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保障机制,要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有关规定,按工作职责,逐级确定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资格和职责,避免执法工作中责任不清、管辖不明、越权执法、有利就争、无利就推现象,将执法标准、条件、时限、处罚结果公诸于众,增强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落实执法责任,实施目标考核,谁主管谁负责,量化考核标准,切实负起责任,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视其后果的严重程度,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对执法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处理。

4、推进《行政复议法》贯彻执行。行政复议是行政部门内部自我纠错的重要监督制度。文化行政部门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必须依法受理,要重依据、重证据、重程序,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纠正不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三)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做到有错必纠

在我国监督机制构架中,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监督是最高层次和最具法律效力的,而政协可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多角度、多层次快捷真实地反映意见和要求。因此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配合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正确实施,对在执法检查及来信来访中发现的违法或严重处理不公案件,认真接受个案监督,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民群众利益,对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分析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规定,提出可行的对策措施,精心办理及时答复让代表和委员满意。

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是外部监督链中两个重要环节,文化行政部门要做到不干涉人民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对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范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受理原告的起诉,要坚决支持,对审理中发现的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违法不当等问题坚决纠正,对司法建议认真落实,自觉履行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文化行政部门要及时将查处的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相关信息报送检察机关,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便于其开展立案监督工作,对检察机关认为构成犯罪的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建议,文化行政部门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积极支持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案件提出的抗诉,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新闻舆论监督的公开性,人民群众监督的广泛性决定了其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行政部门要从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接受新闻媒体正常的舆论监督,对其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及时做出处理。畅通监督渠道,让更多公民、组织参与行政执法监督中来,建立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让社会各界决策前监督,防止失误。健全特约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定期向特邀监督员通报情况,保障其在一定范围内查阅执法工作记录及有关资料权力,为其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重视监督员建议,对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继续依托政府行政审批中心,向许可申请人发放征求意见表,通过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的回访工作,杜绝执法办案中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阳光执法,将执法依据、程序公之于众,并告知当事人申请方式,增加透明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也利于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行为予以监督。总之,文化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系统、有效的文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规范执法行为,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建设法治文化市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第二篇:浅议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当代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施行8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不断增强,多层次、多形式的行政执法监督的体系基本形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推进依法行政,尤其是行政执法监督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执法监督意识薄弱,执法监督功能不强,贪污腐败、职务犯罪等案件时有发生等问题,有待我们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行政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者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有待加强。从被监督者来看,有的行政执法单位、执法人员接受监督的意识薄弱,民主法制观念不强,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特权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或者大局观念不强,部门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主义至上;有的对法律精神吃不透,迷信教条,生搬硬套,我行我素;有的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不理解、不支持,1

甚至打击报复;有的热衷于作表面文章,对待监督摆姿态、走过场、流于形式;也有的认为行政执法监督无关痛痒,把自己的主要工作做好就万事大吉;还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招惹是非,引火上身,逃避监督,不敢接受监督。受种种错误认识的影响,重视监督、接受监督、鼓励监督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民主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监督者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行为有待改进

从监督主体看,有的监督者民主观念不强,不想监督或不愿意监督,监督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有的监督者自身素质不高,不会监督或不善于监督;有的监督者从众心理严重,对待监督热衷于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政治理性;有的监督者思想保守,畏首畏尾,明知不对,也不敢直言;有的动机不纯,甚至打着监督的幌子,行造谣诽谤和敲诈勒索之实。

从监督形式和内容来看,监督者的工作能将和意见表达有待加强。有的监督部门工作力量薄弱,缺乏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有的部门虽然也设置了意见箱,却缺少运行有效的监督机制,让监督本身成为了摆设;有的单位花费大量人财物搞监督机制,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并不真正受群众欢迎;有的部门虽然具有监督职能,但在上传下达和受理督办等工作中,规范不够,随意性大,间接堵塞了监督渠道,挫伤了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削弱了自身监督的职能。

综上所述,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总体还有待完善,监督疲软乏力的现象仍然存在,社会监督力量分散,缺乏有力的保障,各种监督形式难于形成合力,监督中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监督过程中避重就轻,对触及的问题往往就事论事,不深入调查研究,提不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来,行政执法监督往往重查处、轻防范,体制机制的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二、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的对策

(一)抓好法制教育,构筑依法行政的思想防线。“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的实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强化法制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多层次、丰富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监督群体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要针对专制主义、官本位和特权思想开展大讨论,促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要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大力宣传“法治”理念,使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切实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夯实奉公守法的思想防线。

(二)强化执法监督机制建设,构建行政执法监督网络

1、加强行政执法内部监督。一是法制机构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力度,确保法制的协调统一。行政执法活动必须以法律为准绳,而抽象的行政行为,其影响面更广,因此,必须加大源头监督、治理力度,严格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现实性、协调性和严肃性,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切实解决执法依据缺位和相互冲突的问题,使法律规范最大地发挥整体效益。二是加大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确保法律意志得以贯彻。保证法律在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和正义性,切实解决好执法主体不合法、执法不严、野蛮执法、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执法不公、地方保护主义等突出问题,防止出现权大于法、情重于法、徇私枉法的情况发生,其核心是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和执行的力度,对行政执法的主体、依据、程序、结果都要实施有效监督,要建立健全行政许可、执法案件评审和大案集体讨论制度,通过案件评审,及时查找、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要依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力度,强化行政复议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功能,切实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行政执法过程中违反规定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三是要强化对廉洁从政行为的督查,强化廉政风险点防范和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的职能作用,严肃查处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肃清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四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加强对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引导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营造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好行政执法公示制,对行政执法的主体、客体、依据、标准、救济途径加大公示力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防止“暗箱操作”,遏止“乱作为”,使行政执法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五是要建立与行政执法监督相契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大对行政执法监督结果的应用。

2、鼓励行政执法活动的外部监督。一是依法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职能。立法机关的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人大作为监督的主体,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有必要通过组织立法部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检查,确保法律精神和法律规定得到有效执行,特别是要强化对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审查,通过人大的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和撤销行政执法活动中不合法或不恰当的决定。二是不断强化司法机关的监督。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保障司法机关独立地行使监督权,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审查违法的行政行为,通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检察机关查处行政执法违法行为,依法监督行政机关的具体性行政行为,防止行政执法权力被滥用。三是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的功能。首先是引导和支持广大新闻媒体、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开展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优势,敢于揭露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宣传依法行政取得的成绩,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四是畅通信访渠道,增强监督实效。坚持信访工作中的双向互动,不断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的工作机制,创新信访工作的载体和平台,使信访工作成为反映群众意见、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的主渠道,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来信来访的调查、督办力度,不断增强监督效果,激发监督热情。五是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将行政执法活动置于群众监督和专门机关的联合监督之下,因地制宜,综合使用上述监督手段,多管齐下,形成监督合力,从而有效遏制、预防和减少行政执法领域中的职务性违法、违纪行为,规范、引导行政执法活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文/郑青廉(联系电话:***,电子邮箱:153306836@qq.com,作者单位:余干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三篇:当前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立足实际,强化措施,开展税收执法监督,使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得到正确及时的落实和执行,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税进程,树立了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税收执法监督常常被忽视或者弱化,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前税收执法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上被动应付。不少同志甚至包括一些基层分局的负责人认为,经过这几年的规范执法及执法检查工作,执法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提高,现在执法基本规范,运转比较正常,一些问题的存在不足为怪;还有部分同志认为执法监督是上头的事,且难度大,思想上存有依赖和畏难情绪等;有的单位行动迟缓,推一推、动一动,做一些表面文章,执法监督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

2、缺乏计划性,执法监督工作陷于盲目。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分局只是惯例性地传达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至于如何才能把执法监督工作搞的有声有色,缺乏统筹安排,计划性差,执法监督工作不能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时间上得不到保证,今天打鱼、明天晒网,执法监督工作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3、业务人才匮乏,监督工作处在较浅层次上。目前,基层分局中熟悉税收业务的专业型及复合型人才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税收执法工作,对税收执法文书、执法程序不熟悉,对税收政策不掌握,绝大多数分局都缺少税收执法把关人员。税收执法业务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税收执法监督的质量,人浮于事,执法监督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4、职责不清、考核不严,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基层分局的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中还存在着分工不明确、岗责不清晰的情况,导致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考核工作无从着手,奖惩无法兑现,执法监督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产生当前税收执法监督困境的主要原因

1、认识不到位。开展税收执法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国税干部,发展国税事业。但是,有些单位和个人对此认识不到位,片面强调组织收入这个中心,轻视乃至忽视税收执法监督。更有少数国税干部,把接受执法监督当成一种负担,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心不平,气不顺,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得上级在推行执法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各项制度落实不力,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

2、业务不熟练。税收执法监督是对税收执法行为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督监控。这就要求税收执法监督人员不但要熟悉税收政策,精通税收业务,而且要掌握税收征管操作规程和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税收执法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然而,有的干部平时疏于学习,满足于“吃老本”,从而导致知识老化,业务停滞不前,在工作中不懂得怎样开展执法监督。目前,能够熟练掌握税收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人员非常缺乏,很少有人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税收法律、法规,因此导致管理有漏洞、执法欠规范。

3、责任不匹配。税收执法责任制要求对每个岗位都规定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标准。由于兼岗的原因,这就成倍加大了个人承担的执法责任,但个人的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责任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方面,主观上法治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税收执法方式的惯性影响,特别是长期从事个体税收管理的执法人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法不严、忽视执法程序、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客观上存在做老好人、怕得罪人的思想,怕影响单位考评和对个人测评等现象,在少数执法监督人员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因此束缚了监督的手脚,制约了责任心。当然,现行目标考核机制还存在不够科学之处,也不利于激发税收执法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三、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的几点建议

1、要加强对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领导,解决基层人员的认识问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税收执法监督,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首先,领导要重视。要常过问、多指导、勤参与。其次,可采取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上级文件,讨论当前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引导大家认识到目前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县局税收执法工作领导小组除流动督导

外,还应定期召开执法工作汇报讨论会,针对分局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从网上下发整改建议,指导分局整改,对个别单位存在的疑难问题,可采取到场指导整改的办法及时加以解决。

2、落实现有的税收执法监督制度,解决监督工作落实问题。一要制定工作规程,主要是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计划,着重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二要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把执法监督中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转化为成果,上升为制度,并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三要不断加强岗位人员职业修养,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自觉克服怕得罪人等畏难情绪,忠实履行监督工作职责,确保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保持经常性、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维护税法的权威性,执法工作的严肃性。

3、建立税收执法监督员制度,解决监督责任不明确的问题。重点选拔责任心强、敢说话、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知识的同志担任税收执法监督员,通过业务考试、民主推荐的方式产生,原则上每个分局至少配备一名。税收执法监督员将从全局的执法监督工作出发,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监督、沟通与反馈等职能。及时发现税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执法人员及时整改,把税收执法行为置于时时的监督之下。

4、明确税收执法监督重点,解决执法当中盲目性的问题。着重加强对税收减免、个体工商户税收核定、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等工作的监督。增加执法监督人员在征管工作当中的作用,实现对税务登记管理,税票、发票管理,所得税税减免、税前弥补亏损,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等税收执法行为进行全程、全环节的监督,使税收执法责任制从单一的结果控制转向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控制。

5、抓好专业培训,解决业务需求问题。提高基层分局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根据执法检查中所制定的每一类自查内容和项目,以分局为单位结合工作岗位职责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应急培训,以尽快尽可能适应当前工作。如在税政法规类培训中可将执法检查的内容分为待批文书类(重点培训文书受理岗,详细讲解每一类待批文书应上报的有关资料);出口退税类(重点培训出口退税管理岗有关税收政策及相关会计处理);行政执法类(重点培训税源监控岗税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书使用)

等,分批分类提高岗位技能,解决当务之急。

6、制定执法监督工作计划,解决工作中程序性问题。根据本单位执法工作实际,结合执法监督工作的要求,按照业务分工分别制定出税政法规类、征收管理类、计划财务类、稽查类等监督工作提纲,在每一类中以正列举的方式详细具体列明监督的内容项目、应达到的工作标准、需规范的各类手续文书,以便分局在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中对照整改和日常工作中比照执行。使执法监督和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做到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安排,有序开展。

7、严格执法监督责任追究,解决淡化责任问题。对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错误事实、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认识态度等不同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使执法监督起到应有的教育和惩处作用。根据执法监督工作的内容,结合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在整个考核控制过程中,可借鉴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中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加强过程控制、环节监督、持续改进和闭环式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执法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并加以纠正。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兑现,达到以考促管的目的。

第四篇: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是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约束警察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以及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当前,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工作还存在着不正确的执法监督观念、监督力量分散、缺乏监督合力、监督措施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等不足,制约了监督功能的发挥。在从严治警的形势下,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公安机关执法的监督,充分利用监督资源,保障公安机关依法行政。

关键词: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存在问题;对策

马克思主义监督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机关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监督,源于信任、期望,寓于关心、爱护。法律监督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是国家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从严治警,保障严格执法,提高公安队伍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追诉等重要职责,其依法行使职权,既是充分有效地履行自身职责的需要,也是保障其他国家机关充分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的需要,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保障。“正人先正己,治安先治警”。没有一支高素质真本领的公安执法队伍,严格公正执法将无从谈起。而加强新时期公安执法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执法监督为切入点,在保证严格公正执法这个核心问题上做文章。要保证正确从严执法,就必须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强化对公安民警执法活动的有效监督制约,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题中之义。

可以说,严格公正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公安机关执法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各级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执法环节及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实体,轻程序。一些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注重搜集证据,证明事实,却忽视调查取证中的程序规定、时效要求,不仅侵害了被调查人的权益,而且出现行政败诉和刑案退捕、退查现象,不仅浪费了警力,而且损害了公安机关形象。

(2)重打击,轻保护。一些民警的执法思想滞后,缺乏人权观念,只强调打击犯罪,往往出现为惩治坏人,不惜侵害好人利益的现象。

(3)重形式,轻实效。执法监督缺乏针对性,不按照规定内容监督检查,大胆监督的勇气不够,往往是走马观花,搞花架子,缺乏实效。

(4)重事后,轻事前。日常监督往往是浮于表面,新的法律规范颁布后,即组织力量对下级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检查,整个监督检查过程都体现了应付性,而很少深入到民警中去掌握民警对法律规范熟知情况,对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及时性、警示性、前瞻性的监督。

(5)重单干,轻整合。公安机关目前尽管有政工、纪检、监察、督察、法制、审计、信访等内部监督部门,但公安监督部门的设置,也还存在力量分散、职能交叉、工作重叠等方面的问题。

(6)重制度,轻落实。遏制民警执法问题发生的监督制约制度存在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有的制度缺乏监督、制约和奖惩的配套机制;有的制度针对性、操作性不强,难以执行;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的问题是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没有抓好落实,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的对策

(1)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国家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人民警察法》

《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及新《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等,公安部也制定了《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大事情,也是公安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据上述法律法规,围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这一根本点,制订出公安执法行为的具体操作程序、规则,将上述法律法规具体化、细则化,努力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制约有效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真正将各项执法活动全面纳入执法监督范围内,把监督贯穿于执法活动的全过程,使监督者有章可循,受监督者有章可守。

(2)完善内部执法监督。内部执法监督是公安机关内部具有监督权力的部门对公安执法主体在刑事、行政执法当中,是否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和义务、行使权力的情况进行监督。加强内部监督工作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克服和纠正办案、办事中的不正之风,达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目的。要保障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必须加强对执法活动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3)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公安机关各业务职能部门作为执法活动的主体,对执法活动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最清楚,对如何防范解决也应该最有发言权。因此,各业务职能部门要主动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指导、监督、检查,并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治理执法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要积极整合内部监督力量。要按照“二十公”提出的“在地市以下公安机关试行纪检、监察、督察、审计等部门合署办公”的要求,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内部监督力量。要通过整合,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健全机制,避免工作上的交叉和重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和整体效能。纪检监督部门要加大暗访力度,对有执法问题的线索,要想方设法了解真相,并积极主动地与各业务部门搞好配合,联手监督,从而发现产生执法问题的原因,采取治本之策,预防和减少因监督失控而发生执法问题。

(4)强化外部监督力量。公安机关自觉、主动、积极地接受外部对公安执法活动的监督,主要是接受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审判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专门机关的监督;接受各级人大等权力机关的监督;接受律师和当事人的监督;接受特邀监督员的监督;以及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形成多方位、立体式监督网络,强化监督合力,保障公安机关严格执法、依法履行职责。

(5)加强监督力量建设。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监督工作的领导,支持纪检、监察、督察、审计、法制等监督部门全面履行职责,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监督干部。公安监督干部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断提高抵御腐蚀的能力,要牢记使命、勤奋工作,坚持原则、求真务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肃工作纪律,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执纪执法水平,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的重任。

(6)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在指导公安机关正确行使权力、维护好社会稳定的同时,也要重视公安执法,不干预公安执法,不指令超出公安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帮助公安机关排除不利于执法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为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7)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方针,不断加大干警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政法干警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继续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在政法干警中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办案效率。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

我们在开展执法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工作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但是,任何事情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执法的多变性、复杂性对我们今后的执法监督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将继续本着求实、认真、负责的态度,逐步完善执法监督制度,提升警队整体执法素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第五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澄迈大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消防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发生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总队《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县消防大队开展了“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规范了干部、官兵的言行举止,强化了干部、官兵的法纪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大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应对、解决消防大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关系到消防大队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关系到消防大队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

一、鉴于当前条令条例学习存在的问题,应着重抓好以下四点

一是要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教育。如何改变条令条例教育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将条令条例教育纳入训练计划,建立计划、备课、测试、检查、讲评等制度,并在时间和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条令条例学习。组织大队全体干部、官兵学习条令条例,真正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可结合大队实际,围绕干部职责、行为规范、日常制度、遵纪守法、防火等内容,组织系统专题讲座,深化条令条例的学习。

三是要知条令、懂条令、用条令。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紧密结合,防止和克服知条令、懂条令而不用条令的不正常现象。大队每名官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学习、消化和理解,全面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吸收其精髓,提高对学习条令条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认清贯彻条令条例的重要意义,把学习、熟悉条令条例作为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真正做到牢记于心,惯之于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按条令条例办事的良好习惯。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狠抓日常养成,确保条令条例贯穿于工作、学习、训练、执勤中,自觉、刻苦地学习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二、针对问题,落实措施

一是抓好学习,切实增强大队全体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观念。条令条例学习方法单

一、时间不落实,是导致大队不少干部条令意识不强,对条令条例掌握得不深不透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干部不熟悉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不会用其规范大队的各项工作;有的干部片面理解条令条例的内容,降低落实条令条例的标准。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条令条例的落实。因此,加强大队正规化管理,首先要抓好条令条例教育,增强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理念。二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积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合力推进条令条例深入落实。为积极营造浓厚学用条令条例的氛围,使全体官兵充分认识到开展条令条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大队通过宣传板报、学习园地、条令条例抽考、宣传横幅,队列训练,集中组织学习等形式,让官兵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条令条例学习同官兵的工作、学习、生活有机结合,促使官兵们自觉保持严整的警容警姿,努力形成“人人学条例、个个懂条例、事事依条例”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好履职,确保条令条例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见实效。当前,条令条例不能真正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对抓条令条例和内务规定落实的职责不清。有的抓落实随意性很大,想怎么抓就怎么抓;有的抓落实没有统一计划和重点,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只抓一点不顾其它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依据条令条例中各自的职责,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使各干部按职尽责。大队领导对落实条令条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及时拿出正确决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强化全局意识,克服本位主义,自觉摆正自己在抓条令条例落实中的位置,积极围绕正规化管理的总目标。

下载浅析文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文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目前我国大多数档案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仍存在问题,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在其部门中的重要地位,及......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德育认识有偏差 一些老师在教学压力下对德育地位的认识有偏差,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要求都与学习成绩挂钩,使一部分感到对......

    浅谈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模版)

    浅谈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目前在招投标活动中,建设单位采取一系列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违规操作,明招暗定,搞虚假招标。投标单位为了竞争取胜,也采取了一些违规......

    浅析侦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侦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督措施不到位,所开展的监督工作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侦查监督职......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终定稿]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业:学号:姓名:陈思敏【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各个领域的长足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体制、国情的原因,行政事业......

    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及对策当前,机构编制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编制总量少。现有。。级机关行政编制总量与2007年相比,仅增加了6.6%;二是职能与编制不......

    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推荐)

    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是农村信用联社内设稽核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对辖区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和财务及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的......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镇人民武装部 XXX 去年我镇冬季征兵工作,我是从事第一年,全程进行操作,从选人到体检到定兵到送兵,整体上有条不紊地展开,宣传动员广大村社适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