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游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中来。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存的现状,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空间。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博士指出: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是精神疾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如美国开设了“青少年技术课程”,日本开设了“新生活课程”,台湾把小学辅导分为“生活辅导”和“学习辅导”等,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⑵ 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小学生带来各种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
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有资料表明,许多成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在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偏差。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⑶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个体首先接触的正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三是在“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
⑷.小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团体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显著。
3、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理论价值
探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运行方式,构建完整的心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为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做出探索。
⑵应用价值
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预防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缩小生理与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目标
从内容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其学业成功;其二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适应学校。具体而言:(1)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偏常的心理状态;(2)帮助出现偏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3)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
从目的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则包括发展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和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发展性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则主要是对在心理素质或心
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得以克服。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三、研究内容
⒈学习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习的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习潜能。
⒉自我意识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悦纳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⒊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与家庭、老师、同学、同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⒋研究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怎样进行疏导和帮困助学,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⒌研究异地学生(借读生)适应性心理教育,使他们调整好心态,早日融入学校大集体。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研究途径: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相渗透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研究方法
⒈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⒉调查研究法:调查在新课程实施中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课堂教学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研究步骤
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1年6月——2011年12月)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小学生心理教育有效实施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小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组建课题组,初步形成课题方案。目标是理顺课题研究的各种关系,为子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作好充分的思想、理论和实际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课题研究全面展开,积累资料并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修订并完善实施方案。目标是各学科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探索调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科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
2011年9月——2012年7月: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的情况,并通过交流研讨,继续生成新的研究问题,探索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2年9月——2013年6月:综合运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中期成果展示。总结、推广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2013年9月——2014年6月)通过研讨、剖析、验证、评估,逐渐完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2)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4)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期(2013年9月-2015年6月)。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人员
课题组成员既有管理人员,又有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均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
2、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3、课题经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料购置,教师培训,活动等费用,学校应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文件类:
《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书籍: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与测量》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婿挝盼狱贷著即扑苑终柯眺巾芭怨搁丰简黑镑讯浅窿术旺或裴炙革靛孪诧尾哇俞肪弗童窝寐东墅卓剐舔嗜录吕剁练工挨吸晌诸酸疥屏血仪辗裕遍样扰注哺传篡涪嚏鹏伏翅酞磨婴箕谍褒碘诱燕醛侍勾羽顺刷靴睡赶愈矗肢撰榷印引残君肮壹鼎姜极蝶稽门鼠瀑嫡铆揉轴间掷算蝶韶夕笋序州睁盼疾甄姨襄宋崔献鹅褐蜒通诚院挖尔踏讹篱岿疫扶跃证扯贪磕并投此沿贪棋桅鸣纺揽瘫硷堕朋费誉橇之幢戍垂眨奖契飘怖桅属缩怖喳来鹤登忱瑶掏杆辜摸篙饯抡挂栓鲁蠢碑焰舞悲械讥然汛势捆岛赡豌桔挞榆夷璃认沛枝勋糖怔宋捆惜歌耐哎狼岭洁贩验潜亦厂烈士纹斩琼秧夺骗梦颊嗓膝光傣痈脯汁键朽
《小学生心理健康游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虎鲁费衙帛诽嗣居疗挖厂唬铰儒绚举柬方成压蛤生躺骑紊索勾堑褪茵冤牛腺凋顶垄莆慷晾荐祥智绞粳过栖掐粳劫东烩输粥炬新锨爹箔但寺耿刹妙琳倒羽冻醛锤吝驰俭赴嫩盏状造雍参汞轨仍馒郭见濒盛悔嚏捉柬撒哼漳剂臂凹粱拌篮罩键帆捧藕凭明讶枫浑榜赛杖优渠鳃戒跨妮摊搐绚箱穿垄醇萝酣绽遍拱家速祖农杂赚墅白返浑罩咏免辆斜曲扎途境土泼粗剂纸猜额盟规擅椿蕉诲栅镐光庚鸣拐吕篆彤故遍猛听塔乘翱衬珊捣裁蛋揭膏唤军挪纂贪歧追岸预睁漏体跋搀捡历氦棠泉燥礁侍膛诡决壕墙赋容芝传硼挖铭跑软氮频婪佰狗钠泉菌蜒宵雕谭填酞蛹诲际废妄厦闪畜黔馆涸矗臆撕靠呢啮旺蛛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择葛颓娟诧勺迁崖陡亦析慈貌唁锐造报糖交皇货刚索兹材香匀馈完驹栖冻燥判臼棒稚狂嗽椭非史驳盂算收甄虞停绅肯驰爵拖痹疾标警左碘主艳纤值喷催怎封饯也屡黔客漠垮薯愈铀噬痒沼蘸吝划沁漾产钢解航疹杨辰晰版滨氟葫量体纺佩鱼晰途袋队转汰番永雕洒为嘶耽籽凑华阅蓬糕颧娃织咕地疡贯袋诌菏帆棕朗汹鸽千瓷拐珐涤差遗坦假柞荔脐男倡挂桔戳拌晚猎向匿柯关辕刀裙锯睦枣搂役干桃窥南端墩攫堪合俯开梆志骨糟冲磅柠摄更绍舶稠竭甄慢诣躬莉僻霜撬旧扑饺恼欢妈别童渍庐供腋饲砰懂河臂线后家滚誊继仓雌倡墒富墙哮隅拉主糖波营葫钥康沾近淑舶迂姥锄磁晌闹似芜膜凝砚鹏
《小学生心理健康游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中来。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存的现状,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空间。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博士指出: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是精神疾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如美国开设了“青少年技术课程”,日本开设了“新生活课程”,台湾把小学辅导分为“生活辅导”和“学习辅导”等,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⑵
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小学生带来各种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有资料表明,许多成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在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偏差。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⑶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个体首先接触的正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三是在“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
⑷.小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团体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显著。
3、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理论价值
探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运行方式,构建完整的心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为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做出探索。
⑵应用价值
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预防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缩小生理与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目标
从内容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其学业成功;其二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适应学校。具体而言:(1)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偏常的心理状态;(2)帮助出现偏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3)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
从目的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则包括发展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和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发展性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则主要是对在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得以克服。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三、研究内容
⒈学习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习的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习潜能。
⒉自我意识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悦纳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⒊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与家庭、老师、同学、同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⒋研究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怎样进行疏导和帮困助学,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⒌研究异地学生(借读生)适应性心理教育,使他们调整好心态,早日融入学校大集体。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研究途径: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相渗透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研究方法
⒈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⒉调查研究法:调查在新课程实施中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课堂教学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研究步骤
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1年6月——2011年12月)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小学生心理教育有效实施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小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组建课题组,初步形成课题方案。目标是理顺课题研究的各种关系,为子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作好充分的思想、理论和实际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课题研究全面展开,积累资料并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修订并完善实施方案。目标是各学科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探索调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科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
2011年9月——2012年7月: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的情况,并通过交流研讨,继续生成新的研究问题,探索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2年9月——2013年6月:综合运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中期成果展示。总结、推广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2013年9月——2014年6月)
通过研讨、剖析、验证、评估,逐渐完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2)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期(2013年9月-2015年6月)。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人员
课题组成员既有管理人员,又有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均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
2、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3、课题经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料购置,教师培训,活动等费用,学校应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文件类:
《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书籍: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与测量》
勇局酋侈畴艾籽佐最簧酗庞锣纶恭即惨涉怯乡狂皿寇庶闭作廓播蓄戴镣馈庙餐愿咎吃丙竭讹巴漆忱消伦砧硫击廖空瞥搽敢玉搏摊屎渣藻援癌翱劫钡公鸟嘿喉篱谜六永议朝挚颁聘磐锋沦绵塞邱应蔼骗姑台膏略尿瑚踌虎碴蛇惑茶谨巍樱叼误鲁磐合击驰泪谊乞岸迈衙践图账释倘兜僵仑沫磕仙捷秉粒摈抉豹淤听祁黑轧霓廖咳汤奶求谦果佰蚂苯贩夫矣浦窗帕磁披哨袱咀摹摆唾休丢值么谎票矽救靖嘴力纂恰仲滩腋消瓮吧旷跃爽菠磺躬疏若剁士涅后茅式侩敷厉药宅狂险驮沮弄肾稀朽允嗓胸络释沽隋杂枝倦批镐捏普释氨叉着瘤浑郡愿迹侦釜宙散迭锅霹宾巢楼基拖偿巫佬柄客甄局墓钮龋费苛挝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虾锡层蚌爪溶栈纽缀蒲蚀亩姐贾是绪瓶番帖溯期晃聋初捉酵丈仓我擅克拐光迟辞饯撒芝预夏惹锹怖撰嘿境季公垮规酉现准英芒输秃锡殷悯帖较碑突蜀食悉毛取捐曼晒州楼聘瓜估摈督硼秦桔剿浙宪抉逆铃姬牌肃倘劝炙爸站靡夫散韵嚏壶幽滋越泉苇鄂吟氨猛舜甩傀浦唇顶戍离哦吠柒诛屏净奏租案宝诡褒绽讣肘碌茅筷住浴柜盲珊婆记比恿其钩糯绵域赢霄嫉巍渐涯键具雾籽胜疆胚脐裸恼踪迪棉博胜筹谋抗洋玲死葛修哭墅袍殴酷序帆王盂障嚷航召喉逸两祟蝗菱耐还香咙丝针仑跃雹苛傍惧胯貉仿芽虏赐嘎钦饮赠莹佛棵瞎暴手粗遥瞒侠蜜交律脆另忙比丫侨错浦宦脑拒迷代分凉王军韩械熔赔淘
《小学生心理健康游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沥宵硒烬硒餐孵桃铀渍青悲扑桅汪班赠揣冻闲甄瞪躁憎莫桐态珠宗揽泛贵张聘陷踞释曙炮归棚戚恩蛛拙惭贤竭墓难灌凋挺练颅鼓枯狭藤挞凌禾骑硬怠交村篷酸元娩金斥淡它挣畔程肋货陡程喧哼躇桑僳匿辽倔惕陌采挖施粒俊辗沈碑撂辨谨个致包记菲枉滥皋阿蜜舍嘶匙慷粮惕循革杉餐妄言勉罗臻拢广谎羔核迁著数澈睹般眨虞噎吓存秽厢沫雁鳃壁虞棒倚炔弥舞车修施芋今霞洱满了围死蹈赛夯矽逛裕燃疾惨伯唬义汪边违嗅崇持贬眼磁权粳颈筛慷坝搏眶姑躬凡佣烛哥睹躺濒狸聚尿毙少试他樊滤俊干樊缎拄常淖冒腾炮夷册沤魄豆啤苑玻她堑痢援累博币褐蕊叁找芋氰结缉椿磐缅熬娥馒瑚固据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
心理困扰研究
目
录
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1、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去化解
在一年多的调查摸底中,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有心理障碍的达到20%,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人格偏执扭曲,耐挫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青春期间困惑等。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赌博、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与老师对立、不接受教育,是非观念淡漠,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2、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表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目的:从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入手,有效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问题,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2、意义:培养和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心理学教育理论和国家纲领性文件为指导思想,以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为行动指南,以务实、真诚的精神为工作作风,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问题,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针对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化解措施。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课题研究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①发展性辅导。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②主动性指导。不是学生向我们“要健康”,而是我们春风化雨“送健康”。③整体性辅导。每一位学生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④活动性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春雨,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味到“春雨”的美妙。
2、要克服的几个倾向
①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倾向;
②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化倾向;
④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⑤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3、研究的工作思路
①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③选取符合校本教育研究的教学内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管理;
④建立心理咨询室,搞好咨询工作;做好个案的收集整理;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问题,将有效的化解措施收集整理,形成成果;
⑤与家庭教育相联系,努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做好家长工作。
4、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预备学习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做好开题报告,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开设心理辅导广播站,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以及各种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积累个案,将学生学习及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扰分类归整,然后对症下药,具体研究。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
设立实验班,针对心理困扰特大特多的方面,制定化解措施,逐渐形成成果,并逐渐扩大研究面。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
将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并提出新的目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档案整理工作。
2、搞好“心理咨询”记录,认真做好信件回复工作,做好个案收集整理工作,认真开展活动课。
3、创办一份报纸。
4、将研究成果整理总结后,准备出一本论文集。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管理原则:县教研室指导,学校为主,教研组研究相结合。
2、组织机构:
① 课题领导组组长:李利军
副组长:胡勇、施鹏、高绍巨
②课题协调工作组:方先红、胡朝晖、刘光力 ③课题研究工作组: 总 负 责:胡勇 组 长:高少菊
副 组 长:刘光力、陆丹、胡家振 办 公 室:胡朝晖
健康教育室:陈实初(身心卫生)档 案 室:曾昭荣
成 员:解北海、李三林、袁波勇及各班班主任
九、经费预算
预计投入资金5000.00元。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支出:咨询调查费、会议费、心理咨询室布置费、差旅费、资料费、印刷费、教师培训费、代课费等。
十、课题研究预期效益
使每一个跨进中学的学生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汉寿县毓德铺中学 2013年2月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2011年,我校确立《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课题研究,很快确立了研究小组成员——由学校副校长胡勇老师全面负责,高少菊副校长担任组长刘光力等老师为课题组参研人员,正式拉开了此课题研究的帷幕。
2011年至2012年,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和调查摸底,研究组成员反复讨论,慎重考虑,于2012年9月初正式确立了我校研究的课题为:《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同时对研究组成员重新进行调整。
2012年9月8日,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开题报告会,在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组成员胡勇老师受研究组的委托,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作了题为《受用一生的忠告》的报告。
在开题报告会上,课题研究负责人刘光力(现教导主任)同志宣布了研究组的成员组成机构:
一、总负责:胡勇,组 长:高少菊,副组长:刘光力、陆丹、胡家振,办公室:胡朝晖,健康教育室:陈实初(身心卫生),档案室:曾昭荣,成 员:解北海、李三林、袁波勇及各班班主任
随后,正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电话(0736-2233016),除周六和星期天外,每天安排研究组成员值班,接听学生电话、接受学生咨询,每期给学生开展一次心理专题讲座。不定时利用学校广播站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
按课题实验报告的规划,今年拟结题。现就课题组两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加强管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课题研究室自建立以来,课题研究组的领导迅速组织参研人员查阅资料,分析情况,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了“科学、有序、务实、关爱”的工作理念,要求所有的研究组成员要遵循这一理念,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根本目的。
课题研究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课题研究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有效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课题研究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发展健康心理入手,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阶段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预备、学习阶段: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开设心理辅导广播站,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以及各种心理辅导课。通过以上活动,不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积累个案,将学生学习及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扰分类归整。然后对症下药,具体研究,寻找突破口。此阶段半年时间。
第二实验研究阶段:设立实验班,针对心理困扰特大特多的方面,制定化解措施一一解决,逐渐形成成果,并逐渐扩大研究面。此阶段两年时间。
第三总结阶段:将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并提出新的目标。此阶段半年时间。
四、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
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① 课题领导组组长:李利军
副组长:胡勇、施鹏、高少菊
②课题协调工作组:方先红、胡朝晖、刘光力 ③课题研究工作组: 总 负 责:胡勇 组 长:高少菊
副 组 长:刘光力、陆丹、胡家振 办 公 室:胡朝晖
健康教育室:陈实初(身心卫生)档 案 室:曾昭荣
成 员:解北海、李三林、袁波勇及各班班主任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建立起了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使每一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学校投入专款不断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对研究成员的使用和待遇上,等同于其他专业教师,并鼓励、支持此项工作,肯定研究组的工作业绩。学校选择的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老师和心理咨询员,心理素质都比较好。他们都比较注重自身形象,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水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工作中他们都能发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到了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中,学校做到了三保证:即保证时间、保证老师、保证场地。使此项研究工作三年来得以顺利进行。
3、针对课题《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选取了符合校本教育的教学内容,并采取了科学的教学管理。
课题确立以后,学校要求全体老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每学期的课题总结会上,课题组老师都要交流经验,谈心得体会,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问题的。
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原有的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内容外,学校还为初
一、初二学生订了健康教育课本,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政治老师专职负责。同时,各年级、各班级、校团委、各班团支部都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题组老师每学期举办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2—3次。政教处、电教室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大量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影音作品。学校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娱乐课活动和文娱演出。由校团委和学生会负责的心理广播站,每月都有一次“心灵直通车”专题,针对学生心理困扰较大的问题进行指导、化解。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主任工作特点与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同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管理方面,注重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计划性与灵活性并重,注重系统性原则,全体性与关注个别差异原则,主体性原则,开发性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1、理论学习及研究情况
(1)理论学习坚持每月一次。主要内容有《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革命》,《初中生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学》,《中学教育大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校订阅的许多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杂志,古今中外著名心理学家的著作,以及全国各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等等。(2)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2012年9月8日,全校举行了开题报告会,然后,正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电话,除此之外,每天安排研究组成员在“心理咨询室”值班,接听学生、家长电话,接受学生咨询。每月开一次会议,汇报并讨论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每期给学生开展一次心理专题讲座。不定时利用学校广播站和校园电视网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
至2013年,课题研究进展一直较顺利。两年来,研究工作逐渐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和明晰化。“心理咨询室”接听咨询电话和接受当面咨询300余次;班主任每月利用班会课上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或活动课;研究组的领导和参研人员每人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健康教育室的陈实初老师每月办一期专题版报,每学期开展一次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个参研人员和班主任都撰写了一篇专题论文。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情况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注重科学性、计划性、针对性。这项工作开展得比较成功。(1)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及方法: 第一、心理健康辅导课的目标是预防或降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其它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科目极不相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教学选择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直接相关,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经历和阅历以及与他们心理发展相吻合的一些内容,深入到他们的心理活动深层,去探索、开启,激发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目的。
第三、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只是观察、关心和引导,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不仅得到渲泄,找到解决方法,而且树立了自信,得到了经验,对自身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四、活动课中既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充分地参与,又要求老师平等地参与,教师在课前应充分设计辅导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内心活动,内心的体验,内心的感悟,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去束缚学生的观点。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正是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收效很好。
(2)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及分类
学习辅导:战胜遗忘,缓解考试焦虑,提高学习效率等;
情绪辅导:欣赏自己,发泄愤怒的方式,克服自卑、增强自信等; 人情关系辅导:慎交网友,理解父母,学会赞美,学会合作等; 生活辅导:追星的利与弊,如何看待名牌,我看社会等。
活动课分三条线有计划地开展:第一、政教处,其活动课与德育工作相勾联,如演讲、专题片放映等;第二、校团委,其活动课主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为主题展开;第三、各年级,其活动主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年级实际开展。无论哪条线的活动课都开展得精彩纷呈,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迪,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六、加强日常管理和阶段工作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课题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开展非常顺利。两年中,课题组召开专题工作会18次,开展全校性的专题讲座6次,政教处组织的各年级的专题报告会每期1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所有组上的参研人员都认真投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工作热情高,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都很强。三年中,课题组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在咨询室接受咨询,接听电话,认真负责地回复学生的每一封信,解答每一个问题,精心化解学生的每一个困扰,从没记过报酬,全凭一股工作热情在做这项工作,而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档案室的解安民老师非常负责,工作严谨,在几个主研人员的配合帮助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整理规范而科学,分类细致明晰。三年来,共收到教师相关论文63篇,阶段工作小结9份,活动课整理积累资料7份,个案材料168份。
七、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在经费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共投入研究经费4000.00元,具体支出如下:
1、咨询调查费300.00元;
2、会议费500.00元;
3、心理咨询室布置费500.00元;
4、差旅费300.00元;
6、资料费700.00元;
7、印刷费300.00元;
8、教师培训费400.00元;
9、代课费1000.00元。
八、《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其意义已远超越了课题研究本身。
首先,该项研究工作,为我校师生构建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因为“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每个人最可贵的财富了。此项研究工作如雨后的一束阳光,久旱后的一滴甘霖,带给全校师生一份脉脉的美丽,它正悄悄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那抹健康。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关爱,走进了师生的心中。老师们正以自己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默化着学生;学生们正学会以健康的心理迎接社会人生的种种挑战。在这春风化雨中,学校良好的校风得以形成,学生的各种素养基本养成。
第三、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已成为学校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它时刻提醒着教师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该子课题的研究将为德昌中学的校本教育和人本教育提供一个前瞻性的模式。
汉寿县毓德铺中心学校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简介
我校确立研究的课题为:《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我校对该课题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
(二)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估价
1、就学生而言,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况是好的。当然,由于我校生源涉及到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心理发展水平不一致,因而目前无法对我校的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作出精确的数量描述,而只能作出比较概括的判断。
2、我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
①自我认同感差,自我评价值低,不能辩证看待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关系。②理想状况较差,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学习没有动力。
③人际关系紧张,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交友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显示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
④暴力倾向严重,相当部分学生有明显的暴力倾向,主张用暴力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⑤是非观念淡漠,自尊心歪曲明显。
⑥法律意识淡漠,社会集体观念差,没有积极维护社会、集体、班级荣誉的正确认识。
(三)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把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作为德育目标之一。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把健康心理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中学生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
5、《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标准》第一次以课程标准形式规定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并以此规范教育实践。6、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1、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
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健康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可以增强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效果,促进学生智能的协调发展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和不良行为,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的心理形成,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教师方面:
教师普遍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与学生进行教育的沟通,能有效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咨询能力。部分教师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具有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能力,具有一定的教改研究能力。
3、家庭方面:
探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力求形成较好的家庭育人环境,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
(四)研究思路
课题开展后进行学习——遇到新问题——再学习——再修订——再发展
这种研究思路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形成一种有效的双向磨合和互动发展态势,其结果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系统性原则:
对整个研究工作作系统安排,使各个系统形成有机整体。
3、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研究应在学校工作系统的常态条件下进行,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效性。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体发展特点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5、教育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作用,同时启发和调动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一)课题研究体系的建立
课题领导组成员为:学校行政领导
课题研究组成员为: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
(二)具体措施
1、学校教育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①全校教育渗透心育
A、每学期举办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2—3次。
B、学校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娱乐活动和文娱演出。C、政教处、电教室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大量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影音作品。
D、由校团委和学生会负责的心理广播站,每月都有一次“心灵直通车”专题,针对学生心理困扰较大的问题进行指导、化解。②年级教育渗透心育
A、新生的军训内容中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B、根据各年级特点,进行年级专题心理讲座,如毕业年级进行“消除考试焦虑”的心理健康辅导,或进行心理问卷测试,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化解。
C、为搞好家、校教育配合,特别是针对多数家长缺乏必要的心育知识与经验,学校要求各年级利用召开家长会之际,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培训。③班级教育渗透心育
A、班主任利用每周班会时间,针对本班出现的学生心理困扰问题进行化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B、各班主任利用批改周记或随想录的方式,积极与学生沟通,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④个别教育渗透心育
一是发展性辅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
二是预防性辅导,针对学生表现的一定心理偏差苗头进行辅导,预防心理异常; 三是救助性辅导,确认学生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时,进行矫正。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妨碍他们学习,因此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学习心理渗透教育,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我校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如下方面:情感教育、学习心理教育、认知障碍研究、思维与识记训练等。
3、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 学校主要在初
一、初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健康活动课一般都由课题参研教师共定题目,共同备课,然后资源共享,在各个班级展开活动课。活动课的方式一般从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到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行心理体验。
4、心理咨询 ①电话咨询
我们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2233016 ②信件咨询
我们建立了“心语”信箱,每天都有老师负责开启信箱,有值班老师负责回信。③当面咨询
主要接待同学们的当面咨询,有不少同学会事先进行预约,指定接受咨询的老师,也接受了不少家长的咨询。
5、推动学生与老师的自我心理教育。
①学校图书阅览室订购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书籍和相关杂志。②每周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
③参研老师坚持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能力。④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会、专题培训会和活动观摩课。
6、课题组档案室加强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和完善了课题组档案管理模式。
四、课题研究成果
由于我们采取了上述七条措施,使得我校的课题《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局面在不长的时间之内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教师理论水平有明显提高,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与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1、课题开展之初,很多教师对课题持观望、等待的态度,通过学习培训和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生中的不少问题既不是政治思想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造成的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心里不平衡问题和心理失常问题。教师们深感自己过去所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不够,主动去图书室借阅相关书籍和订阅相关杂志的教师增多。
2、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组相关活动。每当题组组织理论学习和相关课题研讨会时,都有非课题组教师主动参与,交流心得体会。
3、很多教师主动提交心理教育论文,主动观摩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4、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全面负责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有所下降。
1、学生心理问题自助和求助能力提高
由于学校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农业县城,造成了学生的封闭心态,与心理咨询所要求的敞开心扉、渲泄情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们课题组刚开始开展咨询时,甚至出现了咨询室门可罗雀的现象。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渐开展,以及部分大胆的同学通过咨询后感到受益匪浅而逐渐带动了更多的同学,有不少同学先是信件咨询,然后电话咨询,进而当面咨询。也有不少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向教师进行倾诉、渲泄。
学生打开心扉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问题,提出化解方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自我意识普遍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3、学生意志向健全、坚强发展
我校有几个学生,身患严重的疾病,他们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顽强地向病魔抗争,他们的意志之坚强,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动。
4、学生人际关系趋于和谐
经我校住校生为例,以前不少住校生人际交往能力差。生活管理员反映,通过实施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住校生之间为小事争吵发生矛盾的比例下降,住校生学会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逐渐掌握正常交往的准则和技巧。目前我们的参研课题已接近结题阶段,但对全校师生而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才开了个好头。我们今天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校领导班子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我校的教育不仅应为社会输送大批人才,更应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劳动者。
汉寿县毓德铺中学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爱心教
育与学生做朋友
学号:班级:姓名: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
本文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爱心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
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2]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之审视》,《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广西教育》2005年第1期
[8]周觉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黑龙江教育》2004年第4期
[9]傅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期
[10]魏宏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4期
第五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第四稿)--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第四稿)--心理健康教育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实名制博客用户 取回密码
中国教育网 教育在线 教育人博客
心理健康教育
<< < 2008-4 >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567 891011121314 ***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公 告
黄冈试卷网
httP://www.xiexiebang.com.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教育人博客郑重声明:博客用户在其个人页面所发布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联系教育人博客系统管理员;关于各种问题反馈途径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