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01:3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1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1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第一篇:3.1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政研会论文

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赵志兰)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也为我们基层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昭示了我们在一线如何做好驾驶员安全工作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企业要发展,安全工作又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日常工作中,驾驶员安全运营责任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线路营运一线,驾驶员普遍存在一方面怕出事故、怕因事故影响车队声誉等心理压力,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型心理、习惯性心理和麻痹型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这种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二是职工的一些个人问题。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理问题,虽然是职工的个人问题,也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一线驾驶员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在线路运营时会表现心理紧张、压抑、垃圾情绪、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导致的违章频繁发生、职工受到处罚情绪低落、从而造成事故增加、客运公司成本上升等恶性循环现象凸现。为此,缓 1

解一线驾驶员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实现他们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安全工作的新课题。

传统的安全教育工作,一般侧重于说教、批评、罚款,方法过于简单和灌输式,往往忽视驾驶员个性人格差异和情感体验,忽视驾驶员心理素质对安全意识的认识程度,结果难以使驾驶员对安全的重要性产生心理共鸣,致使管理部门对一线安全工作的效果欠佳。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说明,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实现等几个方面。如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抓住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安全工作体系,就可以弥补传统安全教育工作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达到管理效能,这是创新企业安全工作的具体表现,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自己通过在车队与一线驾驶员的密切接触,通过与车队队长的交流,认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可先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入手:

一、从满足职工需求入手

首先要认真分析职工的心理需求。一线职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安全的环境、有趣的工作、对企业的认可、提高职工综合能力的培训机会、家庭的和谐美满幸福等,不同的职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安全工作管理者应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为人所盼,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目的。

其次,要从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要乃是心理活动的动机系统,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需要,但会有一种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行为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安全管理工作者要从职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职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再次,要积极引导职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体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近几年来第三客运公司党组织多次在职工中开展“五比五看两提升”活动及“降车速,纠违章,保安全,提质量”等活动:基层车队管理者利用站头和职工交流,谈话等渠道,广泛宣传,思想动员,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党员、职工们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围绕“比安全,看谁违章事故少;比服务,看谁服务投诉少;比营收,看谁经济效益

好;比贡献,看谁奉献精神好;比节能,看谁节能降耗做得好;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活动中。各车队党支部制作“五比五看两提升”活动”及“降车速,纠违章,保安全,提质量”活动考核表,按月登记,一季度一公布,及时将职工中"五比五看两提升”活动及“降车速,纠违章,保安全,提质量”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人员投稿《和谐之声》.以上活动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职工“降车速,纠违章,保安全,提质量”的安全意识。同时以人为本,各基层党支部将“六必访”、送生日蛋糕等列入首要工作之中,此举深受职工感动,从而调动了职工爱岗敬业的主动性。

二.从科学运用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入手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而表扬和批评都应重视心理疏导艺术,否则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安全教育工作无法进行。瑞典心理学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即“怎样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的理论,对于心理疏导中的“表扬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前景理论”,如果职工有几件事情值得表扬,应分开进行;如果一个职工有几件事情需要批评,应该进行一次性批评;如果一个职工办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坏事”,应该在同一场合先批评后表扬;如果一个职工既有较大的错误,也有较小的成绩,应该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进行批评或表扬;对职工要坚持脉冲式表扬与批评。

2011年底第三客运公司制定一系列有力措施,对每季度在生产运营中无事故无违章、无投诉,并在各条线路营运中班圈次名列前茅的车组进行奖励,对每季度节约车辆材料费的驾驶员,按节约材料费总额的50%,在季度后一月的工资中进行奖励。此措施实施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三.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

职工渴望车队管理者与他们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和谐融洽,这在心理学上称“心理相容”,心理相容的集体意识从客观上创造了职工得到尊重的环境和条件,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载体就是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客运公司和基础车队应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培养优良的车队队风,好的车队队风会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给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严而求实的控制力;二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是一种群体现象,是作为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存在,舆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安全教育工作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强化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车队一年一次的职工出游活动就有利于相互交往,产生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满足了职工团结的心理需要。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最终影响到安

全教育效能和组织效能的发挥。

第三客运公司二车队的管理者们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富有科学性,又含有艺术性的沟通之道。他们善于与一线驾驶员沟通,不求口才怎样出色,但求于驾驶员之间采用的方法与技巧是否吻合,他们采取的不仅仅是大会、小会单方面地讲,而是深入驾驶员家中了解职工家庭状况,为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用心来聆听驾驶员在行车中的难点和合理化建议,因势利导出驾驶员违章、事故的原因所在,然后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做一些建议性的、善意性的沟通,使车队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成效。车队一年一次的职工出游活动就是一次特别有利于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四.从教育驾驶员理解乘客、关爱乘客入手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我们的驾驶员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乘客打交道,乘客都需要理解,乘客都渴望理解。假如我们广大驾驶员视理解为沟通乘客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我们就会得到乘客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我们的安全就会得到保障。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乘客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乘客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乘客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乘客看待同一个问题,要

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每位乘客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我们彼此渴望的让乘客的理解,不可能苛求乘客去做到,于是我们和乘客之间就有了“墙”,我们的驾驶员苦恼,乘客也苦恼。可是,驾驶员朋友们你们想过没有,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乘客明白,一定要乘客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乘客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实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捍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乘客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乘客可以追求驾驶员的理解,以驾驶员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言行,而我们的驾驶员又有多少人知道、理解乘客在想什么吗?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重要的是你要理解别人。只要我们广大驾驶员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乘客,想必乘客也一定能理解我们的驾驶员。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相信我们兰州公交的驾驶员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一定会做到:为了城市公交的发展,多多理解乘客!

五、变“人治”为“法治”是车队管理的有效方式

车队管理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就是两句话—-“活怎么干,职工工资怎么拿”。特别在营运一线工作的都是普通的工人,最关心的无非是跑多少圈次,拿多少钱工资,只要这两碗水端平了,人心也就齐了。所以在管理的各个环节,搭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比一个队长一天24小时守着、看着要强得多。人、车、路是营运生产的三个环节,在一个规范化路队管理的制度中,至少应该包括人的管理制度、车的管理制度及营运管理制度,大到人人关心的工资核算,小到营运班次的合理安排,从事故投诉的处理,到迟到早退的处罚,完全取代过去“家长式”管理模式,变“人治”为“法治”。当然最主要的是要让职工明白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环境。总之,严格的制度管理,是车队管理中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手段之一。结合142路的管理实际来分析,142路线路配车23辆、日客运量7万余人次、2011年在道路拥堵,给职工行车造成很多困难的情况下,但职工行车热情依然高涨,日日跑满圈次,月月完成任务,总结142路的管理,其管理经验值得借鉴的无非是细化到繁琐的系列制度、新车分配制度、车辆碰擦处理制度、圈次扣罚制度、车辆三检制度、调度员日常工作考核制度的落实等,仅拿圈次奖罚制度来分析,这里包括了公休假、高峰不须修车、44路节假日晚上收车必须带乘客等各个环节的规定及处理,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营造了一个明明白白跑车,清清楚楚拿钱的 8

透明的工作氛围。当然,制度的建立只是前提,关键在落实,而落实的关键是必须一环扣一环,相互制衡。

以上是自己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对车队安全工作管理的一点浮潜认识,与同行共勉。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婿挝盼狱贷著即扑苑终柯眺巾芭怨搁丰简黑镑讯浅窿术旺或裴炙革靛孪诧尾哇俞肪弗童窝寐东墅卓剐舔嗜录吕剁练工挨吸晌诸酸疥屏血仪辗裕遍样扰注哺传篡涪嚏鹏伏翅酞磨婴箕谍褒碘诱燕醛侍勾羽顺刷靴睡赶愈矗肢撰榷印引残君肮壹鼎姜极蝶稽门鼠瀑嫡铆揉轴间掷算蝶韶夕笋序州睁盼疾甄姨襄宋崔献鹅褐蜒通诚院挖尔踏讹篱岿疫扶跃证扯贪磕并投此沿贪棋桅鸣纺揽瘫硷堕朋费誉橇之幢戍垂眨奖契飘怖桅属缩怖喳来鹤登忱瑶掏杆辜摸篙饯抡挂栓鲁蠢碑焰舞悲械讥然汛势捆岛赡豌桔挞榆夷璃认沛枝勋糖怔宋捆惜歌耐哎狼岭洁贩验潜亦厂烈士纹斩琼秧夺骗梦颊嗓膝光傣痈脯汁键朽

《小学生心理健康游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虎鲁费衙帛诽嗣居疗挖厂唬铰儒绚举柬方成压蛤生躺骑紊索勾堑褪茵冤牛腺凋顶垄莆慷晾荐祥智绞粳过栖掐粳劫东烩输粥炬新锨爹箔但寺耿刹妙琳倒羽冻醛锤吝驰俭赴嫩盏状造雍参汞轨仍馒郭见濒盛悔嚏捉柬撒哼漳剂臂凹粱拌篮罩键帆捧藕凭明讶枫浑榜赛杖优渠鳃戒跨妮摊搐绚箱穿垄醇萝酣绽遍拱家速祖农杂赚墅白返浑罩咏免辆斜曲扎途境土泼粗剂纸猜额盟规擅椿蕉诲栅镐光庚鸣拐吕篆彤故遍猛听塔乘翱衬珊捣裁蛋揭膏唤军挪纂贪歧追岸预睁漏体跋搀捡历氦棠泉燥礁侍膛诡决壕墙赋容芝传硼挖铭跑软氮频婪佰狗钠泉菌蜒宵雕谭填酞蛹诲际废妄厦闪畜黔馆涸矗臆撕靠呢啮旺蛛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择葛颓娟诧勺迁崖陡亦析慈貌唁锐造报糖交皇货刚索兹材香匀馈完驹栖冻燥判臼棒稚狂嗽椭非史驳盂算收甄虞停绅肯驰爵拖痹疾标警左碘主艳纤值喷催怎封饯也屡黔客漠垮薯愈铀噬痒沼蘸吝划沁漾产钢解航疹杨辰晰版滨氟葫量体纺佩鱼晰途袋队转汰番永雕洒为嘶耽籽凑华阅蓬糕颧娃织咕地疡贯袋诌菏帆棕朗汹鸽千瓷拐珐涤差遗坦假柞荔脐男倡挂桔戳拌晚猎向匿柯关辕刀裙锯睦枣搂役干桃窥南端墩攫堪合俯开梆志骨糟冲磅柠摄更绍舶稠竭甄慢诣躬莉僻霜撬旧扑饺恼欢妈别童渍庐供腋饲砰懂河臂线后家滚誊继仓雌倡墒富墙哮隅拉主糖波营葫钥康沾近淑舶迂姥锄磁晌闹似芜膜凝砚鹏

《小学生心理健康游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中来。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存的现状,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空间。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博士指出: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是精神疾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如美国开设了“青少年技术课程”,日本开设了“新生活课程”,台湾把小学辅导分为“生活辅导”和“学习辅导”等,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小学生带来各种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有资料表明,许多成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在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偏差。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个体首先接触的正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三是在“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

⑷.小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团体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显著。

3、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理论价值

探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运行方式,构建完整的心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为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做出探索。

⑵应用价值

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预防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缩小生理与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目标

从内容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其学业成功;其二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适应学校。具体而言:(1)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偏常的心理状态;(2)帮助出现偏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3)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

从目的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则包括发展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和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发展性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则主要是对在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得以克服。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三、研究内容

⒈学习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习的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习潜能。

⒉自我意识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悦纳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⒊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与家庭、老师、同学、同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⒋研究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怎样进行疏导和帮困助学,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⒌研究异地学生(借读生)适应性心理教育,使他们调整好心态,早日融入学校大集体。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研究途径: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相渗透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研究方法

⒈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⒉调查研究法:调查在新课程实施中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课堂教学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研究步骤

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1年6月——2011年12月)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小学生心理教育有效实施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小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组建课题组,初步形成课题方案。目标是理顺课题研究的各种关系,为子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作好充分的思想、理论和实际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课题研究全面展开,积累资料并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修订并完善实施方案。目标是各学科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探索调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科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

2011年9月——2012年7月: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的情况,并通过交流研讨,继续生成新的研究问题,探索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2年9月——2013年6月:综合运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中期成果展示。总结、推广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2013年9月——2014年6月)

通过研讨、剖析、验证、评估,逐渐完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2)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期(2013年9月-2015年6月)。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人员

课题组成员既有管理人员,又有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均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

2、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3、课题经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料购置,教师培训,活动等费用,学校应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文件类:

《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书籍: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与测量》

勇局酋侈畴艾籽佐最簧酗庞锣纶恭即惨涉怯乡狂皿寇庶闭作廓播蓄戴镣馈庙餐愿咎吃丙竭讹巴漆忱消伦砧硫击廖空瞥搽敢玉搏摊屎渣藻援癌翱劫钡公鸟嘿喉篱谜六永议朝挚颁聘磐锋沦绵塞邱应蔼骗姑台膏略尿瑚踌虎碴蛇惑茶谨巍樱叼误鲁磐合击驰泪谊乞岸迈衙践图账释倘兜僵仑沫磕仙捷秉粒摈抉豹淤听祁黑轧霓廖咳汤奶求谦果佰蚂苯贩夫矣浦窗帕磁披哨袱咀摹摆唾休丢值么谎票矽救靖嘴力纂恰仲滩腋消瓮吧旷跃爽菠磺躬疏若剁士涅后茅式侩敷厉药宅狂险驮沮弄肾稀朽允嗓胸络释沽隋杂枝倦批镐捏普释氨叉着瘤浑郡愿迹侦釜宙散迭锅霹宾巢楼基拖偿巫佬柄客甄局墓钮龋费苛挝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虾锡层蚌爪溶栈纽缀蒲蚀亩姐贾是绪瓶番帖溯期晃聋初捉酵丈仓我擅克拐光迟辞饯撒芝预夏惹锹怖撰嘿境季公垮规酉现准英芒输秃锡殷悯帖较碑突蜀食悉毛取捐曼晒州楼聘瓜估摈督硼秦桔剿浙宪抉逆铃姬牌肃倘劝炙爸站靡夫散韵嚏壶幽滋越泉苇鄂吟氨猛舜甩傀浦唇顶戍离哦吠柒诛屏净奏租案宝诡褒绽讣肘碌茅筷住浴柜盲珊婆记比恿其钩糯绵域赢霄嫉巍渐涯键具雾籽胜疆胚脐裸恼踪迪棉博胜筹谋抗洋玲死葛修哭墅袍殴酷序帆王盂障嚷航召喉逸两祟蝗菱耐还香咙丝针仑跃雹苛傍惧胯貉仿芽虏赐嘎钦饮赠莹佛棵瞎暴手粗遥瞒侠蜜交律脆另忙比丫侨错浦宦脑拒迷代分凉王军韩械熔赔淘

《小学生心理健康游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沥宵硒烬硒餐孵桃铀渍青悲扑桅汪班赠揣冻闲甄瞪躁憎莫桐态珠宗揽泛贵张聘陷踞释曙炮归棚戚恩蛛拙惭贤竭墓难灌凋挺练颅鼓枯狭藤挞凌禾骑硬怠交村篷酸元娩金斥淡它挣畔程肋货陡程喧哼躇桑僳匿辽倔惕陌采挖施粒俊辗沈碑撂辨谨个致包记菲枉滥皋阿蜜舍嘶匙慷粮惕循革杉餐妄言勉罗臻拢广谎羔核迁著数澈睹般眨虞噎吓存秽厢沫雁鳃壁虞棒倚炔弥舞车修施芋今霞洱满了围死蹈赛夯矽逛裕燃疾惨伯唬义汪边违嗅崇持贬眼磁权粳颈筛慷坝搏眶姑躬凡佣烛哥睹躺濒狸聚尿毙少试他樊滤俊干樊缎拄常淖冒腾炮夷册沤魄豆啤苑玻她堑痢援累博币褐蕊叁找芋氰结缉椿磐缅熬娥馒瑚固据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游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中来。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存的现状,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空间。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博士指出: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是精神疾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如美国开设了“青少年技术课程”,日本开设了“新生活课程”,台湾把小学辅导分为“生活辅导”和“学习辅导”等,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⑵ 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小学生带来各种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

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有资料表明,许多成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在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偏差。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⑶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个体首先接触的正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三是在“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

⑷.小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团体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显著。

3、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理论价值

探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运行方式,构建完整的心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为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做出探索。

⑵应用价值

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预防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缩小生理与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目标

从内容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其学业成功;其二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适应学校。具体而言:(1)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偏常的心理状态;(2)帮助出现偏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3)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

从目的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则包括发展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和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发展性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则主要是对在心理素质或心

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得以克服。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三、研究内容

⒈学习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习的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习潜能。

⒉自我意识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悦纳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⒊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与家庭、老师、同学、同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⒋研究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怎样进行疏导和帮困助学,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⒌研究异地学生(借读生)适应性心理教育,使他们调整好心态,早日融入学校大集体。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研究途径: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相渗透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研究方法

⒈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⒉调查研究法:调查在新课程实施中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课堂教学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研究步骤

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1年6月——2011年12月)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小学生心理教育有效实施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小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组建课题组,初步形成课题方案。目标是理顺课题研究的各种关系,为子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作好充分的思想、理论和实际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课题研究全面展开,积累资料并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修订并完善实施方案。目标是各学科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探索调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科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

2011年9月——2012年7月: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的情况,并通过交流研讨,继续生成新的研究问题,探索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2年9月——2013年6月:综合运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中期成果展示。总结、推广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2013年9月——2014年6月)通过研讨、剖析、验证、评估,逐渐完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2)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4)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期(2013年9月-2015年6月)。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人员

课题组成员既有管理人员,又有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均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

2、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3、课题经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料购置,教师培训,活动等费用,学校应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文件类:

《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书籍: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与测量》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实验背景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发展阶段。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可塑性大,同时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和生活的日益复杂,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大的动力,但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教育,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矫治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应当成为当今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的宗旨是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则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基础教育中尚未明确规定心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实践中也很少有人专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而目前教育的现状是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少年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由于社会阅历浅、身心变化大,学习负担重,面临代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亟需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与挑战,尽管我国也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还只是刚起步,尤其是农村,更是薄弱。

国外尤其是欧美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体验,这一方面对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较好的启发,另一方面对我们也是一个压力和挑战。

(三)理论依据

1.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的自主发展能力的生长和成熟,教育是教书和育人的工作,教育是针对人、为了人的工作,而教育要做好“针对人、为了人”的工作,就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以使教育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最直接的途径,这是本课题提出的唯物主义理论依据。

2.人的心理是一方面是先天造成的,更多的是后天的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诸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人的心理是发展变化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在发展中实现解决。《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旨在透过差异与差别的学生心理现状,确定教育的内容,把握教育的最佳的切入点与方法,这是本课题提出的心理学依据。

3.当代中国教育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课程改革逐步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落实,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因材施教,这是一个俞来俞紧迫的任务。《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的意义在于实现育人的个性化,解决心理问题个别化,以避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后出现的负面效应,如:不敢管、不会管等不适应现象,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新形势的适应,这是本课题提出的教育学依据。

4.社会学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且呈现多元化特点。中学生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小学到中学,从儿童到青少年角色转换迟缓和低

度发展造成的。《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学生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尽快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社会学依据。

(四)现实依据

我市教科所到基层开展工作时,发现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迫切希望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又缺乏较为科学的适应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依托和方法依托,难以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本课题提出的本市教育教学的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解决“育什么”的问题;有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还需要明确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对学生教育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确定教育的内容,解决“育什么”的问题。

2、形成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管理体系,解决“怎么育”的问题;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健康状况,明确了针对性教育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何教育的问题,也就是“怎么育”的问题。

3、总体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行为,促成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具体目标为:

①、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③、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④、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4、防治性目标:

①.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业;

②.辅导有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学生,改善他们的情绪,矫正他们的行为; ③.辅导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包括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寄养家庭及家庭关系紧张等),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④.辅导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课题实验的主要理论假设

1、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2、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

⑴障碍性问题:属心理疾患,比较明显,人数也比较少。

⑵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病。这类问题在中学生中比较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有的也会发展为障碍性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科学

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要搞好以学生为对象与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认真准确地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才能做出有的放矢的教育与辅导,从而提高县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益,使学生获得良性的心理发展,实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双赢,探索并形成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体系。

四、实验研究的指导思想与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五、实验研究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学校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 防、促进”的功能。例如,中学应当把青春期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来抓。

4、差异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进行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的知识内容、所举的教育实例都应有所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及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如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活动。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象、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6、保密性原则。

实验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不愿公开的内容,教师要帮他们绝对保密。

7、可行性原则

①、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一线教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而且具有奉献精神。

②、本课题属于问题解决性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解决“育什么”的问题;

2、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管理,解决“怎么育”的问题;

3、本课题将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研究方案进行及时、必要的修正、完善,力求研究结论更加科学、实际、实用。

七、课题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是采用行动研究法,借助调查、观察、资料等方法来实现研究。

2、在研究中注意收集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有关本课题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便在研究中借鉴,促进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

3、加强过程管理,做好个案记录的整理、积累和妥善保管。

4、积累案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料支撑和经验支撑。

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细心地梳理为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剖析和研究,才能使教师通过最直接、最确切的方式具体感受与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地理解、应用教育理论,提高用理论来分析评价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准,改进教育实践。

5、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得失,深化研究。

八、课题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为前期研究阶段。此阶段结合学校教育发展实际,学习、研究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完成课题的设计和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制订课题小组各项制度,制订研究方案等工作,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课题组通过实践和反思,集中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得出研究结论,写出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请专家鉴定,完成结题工作。

九、课题成果形式

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积累案例。

(二)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心理健康教育文集

3、研究成果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

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纳入学校工作考核,推动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十、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实验操作;实验教师提高认识,热心实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经费保障: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支出图书资料费,参加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打印文稿费,必要的实验设备购置费,课题鉴定费等。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姜疃中心初级中学

2010年9月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爱心教

育与学生做朋友

学号:班级:姓名: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

本文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爱心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

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2]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之审视》,《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广西教育》2005年第1期

[8]周觉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黑龙江教育》2004年第4期

[9]傅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期

[10]魏宏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4期

下载3.1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3.1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与思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与思考 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4~16岁全国少年儿......

    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研究与策略

    郝家桥小学“农村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研究与策略”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动机、目的、意义。 1.动机: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小学,地处回民集聚区,在校学生中95%以上......

    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一、 概述 1、 学科含义:自助和助人 2、 意义:培养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3、 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情绪和......

    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思考

    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面临矛盾多、压力大,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干部的心理及工作常态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新形势下的种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含五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上传: 黄根平更新时间:2012-5-24 6:34:49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小学都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代的变......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文综组台勤江 中文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本文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指出中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思考2012.1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思考 镇江市江南学校陈静 1.开展各项常规工作,继续做好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继续做好面上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 2.继续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如有个别差异......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工作总结报告

    心理教育能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注重学生心理教育,使之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其形成良好品德的科学根基。因为:其一,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