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指导大全

时间:2019-05-14 08:1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指导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指导大全》。

第一篇: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指导大全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指导

董明 泗县职教中心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现,本文结合高校毕业生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定位不准确、缺少社会经验加之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高要求,及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等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学生就业出路进行正确的指导。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出路指导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高校的“入口”变宽,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教育的公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但同时也引发了毕业生就业出路难、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问题。数据显示:2011年,应届毕业生规模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问题,只有理清思路,认真分析,才有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突破就业危机的局面

一、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整体上存在着劳动力供过于求的严峻局面,并且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存在。从2004年高校毕业生280万人到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10万,近几年毕业生人数都在大幅增加,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达到631万人左右,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大学生人才供给之间造成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外,许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地域和职业过于集中,导致部分地区和岗位人才 过剩,一些真正需要人才的地区和岗位无人问津。这都是造成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

社会用人机制的不够健全、用人观念的盲目拔高,选择人才片面追求学历和工作经验等苛刻条件, 以及日益突出的用人单位就业歧视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很大抑制作用

2、高校教育

当前,大学生就业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但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结构矛盾是主要矛盾。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年来,虽然加快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不尽如人意。不少学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培养出来的一些毕业生知识面过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3、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往往与用人单位要求严重脱节,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定位不正确,存在着大量“眼高手低”现象。在择业上择业时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主义倾向较严重,不能把理想前途与自身优势、个人特点及专长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定位,总是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岗位,而很少考虑自身的特点是否合适。因此,在就业选择时往往错失良机,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大学2 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

4、用人单位

由于我国的用人制度存在缺陷,人才市场不够成熟,用人成本拉不开。用一个研究生与用一个本科生、专科生需要支出的成本没有多少区别。加之日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不少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原来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岗位,却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原来本科生能胜任的岗位,却要求研究生学历,陷入用人上的误区。另外,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也只好唯文凭是论,使得一些用人单位无节制地提高用人规格。

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对策与出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高校育人育才作用和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主观能动作用。

1、政府方面

(1)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行动。2009年教育部随即推出了六大举措,力促大学生就业。同时,中组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原人事部“三支一扶”、教育部“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仍然在加大实施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把“促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出台了不少鼓励、支持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2)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到基层、到西部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观念。(3)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定、和谐,不断为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高校方面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加强就业经费和硬件保障。

(2)以职业指导课为主渠道,全程指导大学生就业。

要加强教研室建设,师资配备齐全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诚信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积极拓宽渠道,努力开拓就业市场

要结合社会需求发展趋势,针对高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就业市场开拓方案;调动各种社会关系;广开就业渠道;组织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包括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会;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就业信息,及时组织毕业生参加国家级、区域性和各省市人才市场现场招聘及网络招聘活动等;要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就业基地建设。.(4)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要加强硬件建设与管理,高校应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给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要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开辟社会网站就业市场,发挥网络就业渠道作用,减少学生就业成本。

(5)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要加强市场调研,认真做好市场预测分析;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要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招生计划。

3、用人单位方面

(1)用人单位要树立理性、务实的用人心态、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并不是从单位职业、工作本身的需要来招聘人员,而只是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学历”以对外塑造所谓的员工素质高。事实证明,“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因此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应该从多方面考核毕业生,考核的目的是看该毕业生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有没有发展的潜力,而不是仅仅看到毕业生的学历。

(2)用人单位应给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竞聘上岗的平台,从竞争中了解毕业生的才干,而不是看这个毕业生有没有“关系”,有没有“后台”。否则,会影响用人单位本身的发展,会挫伤毕业生工作的积极性,会造成整个教育系统的价值混乱,会衍生许多问题。

(3)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不可有“重男轻女”思想。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更偏向男员工,原因多多方面的,或许认为男员工的能力比4 女员工强,或许因为女员工要生儿育女,还有女员工的法定年龄比男员工早五年,从而认为女员工真正为企业效率的时间不长等等。但事实证明,相比之下,女员工更珍惜自己在职的时间,更能体会工作的荣誉感,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业绩。

(4)毕业生由于刚毕业,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用人单位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成熟和适应工作,不要一开始就对他们提过高的期望。用人单位应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毕业生要求,这种要求既有工资待遇上的,更有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上的。尤其是用人单位要合理配置人才,使毕业生在工作上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其顺利地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舞台,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4大学毕业生自身方面

(1)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良好的就业心理,是求职成功的因素。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必须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积极进取的态度。遇到挫折,不要消极退缩,要克服自卑、浮躁、依赖、恐慌等心理,冷静分析导致择业失败的原因,调整目标,以争取新的机会。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2)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举措,在校期间,大学生应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力争学习门类更多的辅助选修课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应对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同时,还应该加强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庞大的求职大军中,在同等学历的毕业生中,或多一项外语能力,或计算机能力,或写作能力等等,通常会引起用人单位特殊的兴趣,并先行选择到他的最佳职业。因此,培养竞争能懒得最重要前提是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一种争强好胜的抽象意识。(3)做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许多大学生之所以难以就业,是因为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不明确, 在迷茫和不知所措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开展有效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利于充分做好求职准备, 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成才的有效办法,大学生通过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可以发现自己所具有的潜质、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项。因此,在大学阶段,非常有必要为进入社会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及早的确定自身的职业目的和方向,在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等各方面。

(4)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对 就业问题提前准备,从而有效的提高其就业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科学应对,既要从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也要从大学生的自身上做好工作,让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政府、社会、学校都行动起来,让就业成为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责任,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现状,共同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保驾护航,相信当政府、社会、学校、大学生自己同舟共济时,才能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潘恒羲

杨一波<< 决胜职场——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 >> , 2010.6

2、冯进.当前成人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基于对地方成人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J].成人教育,2010,(1).3、阮美飞.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1),59-62,62.4、沈延兵:《我国大学生就业评价现状和对策》,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指导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出路 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职业指导

【摘要】当前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就业出路难,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应该如何为毕业生铺垫更宽广的就业出路,如何缓解当前就业危机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透视高等教育,从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高校职业指导机构等方面对毕业生出路难做了客观分析,提出了解决就业出路指导的具体策略。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高校的“入口”变宽,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教育的公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但同时也引发了毕业生就业出路难、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问题。数据显示:2011年,应届毕业生规模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问题,只有理清思路,认真分析,才有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突破就业危机的局面。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难的思考分析

1.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没有很好接轨。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改革不能紧盯市场发展的动态,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从而造成供求关系脱节。而人才市场又偏重“热门”专业,所谓“热门”专业,是指当前市场较紧缺的专业,但在大学学的专业未能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因此,调查中大学生谈到,参加一次招聘会,心都“凉”一次,原因是没有与自己对口的专业。近年来,在一项关于大学生求职问题的网络调查显示中,有48.79%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愿意到职业学校“回炉”充电。其原因是在就业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去到科研、管理等岗位,就只能选择到企业的基层岗位,此时,缺乏动手能力的学生就需要“回炉”。[1]

2.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强,就业能力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促使高校的入口变宽,导致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整体水平下降,而部分高校在注重数量的同时,却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出现了有高学历,没有能力,有文凭而没有水平的局面。特别是在当今就业难面前,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体现出了综合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太弱,就业竞争力不强,与农民工抢饭碗的局面。数据显示,70%以上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附带包括专业、学历、从业资格证、特殊技能等相关要求,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等,而性格品质、工作学习态度、在校表现等内容同样受到用人单位关注,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占优势,易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审视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可以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上还存在许多不足,集中表现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缺乏市场意识和就业竞争的进取精神;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推出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专业知识不扎实,自信心不足,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大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就业指导方面的原因。[2]

3.用人单位招聘的误区,目前一些用工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过分关注文凭,大材小用,造成受聘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实际工作中,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选人的条件多数为有经验者优先,而对大学生,经验不足是他们最大的劣势,越是中、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意培养和储备有技术的人才。同时,一些用人单位还存在着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等,使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

4.高校职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层次偏低,主要以辅导员或兼职教师为主。有的高校还没有实现职业指导的全程教育,只是在毕业班中开设,有的是将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等同,将职业指导理解为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忽视了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解决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实践策略

解决毕业生就业出路,需要学校、社会、学生自己全方位的共同努力,从根源上寻找突破口,高校应当从教学、学生工作、社会实践、职业生涯指导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练好内功,从容应对出现的就业危机。

1.调整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地方大学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预期和趋势进行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调整,确保毕业时的就业出口宽松,及时为各大单位输送用得上的人才。新申报专业要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不能盲目跟风,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产品”复制。

2.始终牢记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在坚持适度规模发展的同时,重点主攻内涵建设、主攻教学质量的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从规章制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加强,确保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3.构建学生教育社会化发展目标体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竞争的加剧,实际上体现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较量。因此高校必须把就业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学生教育社会化目标体系。一是基础教育目标体系。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政治理论课程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给出了完整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体系,是大学生首备的素质。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社会现实和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二是职业素质目标体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实践动手能力;树立热爱职业、忠于职业、勤奋努力、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加强时间性、原则性、自觉性的纪律观念;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三是个人发展教育目标体系。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行、作风和修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把握做人的原则:与人为善,真诚与诚信,同而不党、和而不流,正确的自我评价。处理做事的原则: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担当责任,敬业奉献的意识。正确的人际交往:以诚相待,不故意伤害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和生活习惯,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以平和的心态,宽容的心情去理解别人、去欣赏别人;求大同存小异,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性格,及时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

4.健全职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加强职业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持证上岗。形成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实行系统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次指导、分阶段指导的良好格局。把职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一年级开展适应性教育、专业与职业的教育、学习目标确立、大学生涯规划。二年级侧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会自主学习,广泛猎取知识,加强社会实践,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三年级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考研指导,科学素养与创新,社会责任感。四年级开展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应聘方法与技巧、择业心理调试等为主体的就业指导,增强就业竞争力。[3]

5.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系统。一是就业信息网站建设。高校就业部门,应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丰富、充实就业信息网内容,即时发布就业动态、需求信息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优惠政策法规等。加大就业信息网宣传力度,提高就业信息网使用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的快捷便利优势,为毕业生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服务。二是对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针对驻地分散情况,职业指导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飞信、QQ群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学生,同时可以在线进行就业咨询服务。三是完善已毕业生的信息档案。做到长期跟踪,及时反馈信息。四是对学生自身还应该多渠道搜集信息,学会运用信息,提高识别真假信息的能力。

6.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多种途径为毕业生解决出路。一是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高校就业部门应当结合实际积极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就业基地,多层次开拓就业市场,引导毕业生在异地就业成才。二是引导大学生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就是到中小城镇、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和基层去求职。职业指导者应帮助毕业生走出就业误区,改变求职观念,主动投身到基层和西部偏远山区,建功立业,贡献才华。三是政府部门要为此专辟绿色通道,在打破地域、性别、学历、户口等壁垒上疏通就业渠道,在政策扶持下给予倾斜,落实对自愿到到农村基层谋职者给予政策的优惠和物质的奖励。四是采取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自愿见习的扶持力度,对庞大的就业队伍实施分流疏导。目前在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上,大学生存在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薄弱,国家政策力度不大,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对此,建议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完善创业实训基地的培育。建议对自主创业的学生实行政策的优惠,如自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收费,享受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实行财政部分贴息。对自愿接受见习的毕业生,除了给予接收见习生的单位以一次性政策性补贴外,另对见习生本人也给予适当的资助。其中,应重点对来自贫困家庭的毕业生给予帮扶,更快更好的让这些毕业生获取缓解家庭重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方轶.大学生“回炉”:教育体制之忧新快报[N].教育周刊·对话,2009-09-22(X04).[2]李岩.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归因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9(08).[3]旁兆霞.大学生就业出路问题探析[J].职业时空,2008(03):026.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求职三部曲

对于在目前就业坏境中出于相对弱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招聘方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将自己心仪的单位及岗位所要求道德基本技能和素质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以取得招聘方的认同。一般来说,求职有三个步骤:全面准备→面试、笔试→签约,它们构成了求职过程中的“三部曲”。

(一)全面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毕业生就业前,首先要进行全面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目标的准备、心理的准备、关系的准备、信息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

1.知识的准备

毕业生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信息系统。现代职业对从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包括:①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②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2.能力的准备

就业的能力,包括可持续的终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目标的准备

(1)职业选择的原则。①服从社会需要是前提条件;②发挥素质优势是着眼点;③有利于发展成才是关键;④争取及时就业是根本。

(2)目标单位选择的程序。①行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②企业——具有较强生存能力;③个人——具有较高安全感、较多个人发展机会及受教育、培训机会。

4.心理的准备

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适度。在严峻的形势和多重的压力前面,毕业生更需做好心理准备。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包括:①正视现实,适应社会;②敢于竞争,开拓进取;③善于总结,坚定信心;④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5.关系的准备

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主要有公开和非公开两条途径。非公开途径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内部员工来传播需求情况,且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员工介绍的求职者。因此,关系的准备必不可少。这些关系除了家长、亲朋好友外,还包括学友、校友及其他熟人,他们当中尤其以在某些大公司或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任职的人最为重要。

6.信息的准备

谁能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完整的就业信息,不仅仅是需求信息,还包括就业政策。

(1)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①各级政府及学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②国家的经济政策;③各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态势;④用人单位的需求内容,如拟招聘的岗位、人数、要求、招聘时间和地点,以及该单位的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态、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等。

(2)就业信息搜索的主要渠道。①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机构。学校是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中介机构,所提供就业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是最高的。②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③毕业生就业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各级、各类招聘会)和无形市场(权威的、专业的就业网站)。④有关新闻媒介。其中,尤以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主办的《广东大

学生就业指引》报为首选。⑤各种社会关系。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机会。⑦目标单位。主动出击、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

(3)参加供需见面会的注意事项。①会前要再次确认求职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免花多眼乱。②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最好能与2~3名同学好友一起仔细地查看,分头去投放各人的求职资料。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求职效果。③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有机会与招聘人员交谈,说话时要不卑不亢,表现出尊重和诚意,简明扼要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示出对某项工作的兴趣。④参会时不要被应聘单位列出的条件吓倒,要敢于争取,表现出自己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单位作出应有贡献的自信。⑤会后两三天内应主动与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一是表现出对该单位的尊重,二是表达出迫切加入的愿望,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

切记:参加大型招聘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了解供需状况,收集有效的需求信息,而不要指望马到成功、一劳永逸。

7.材料的准备

个人求职资料主要包括:求职信,简历,推荐表,成绩表,各类证书、证明,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等。好的求职材料应做到点面结合、简洁精练、美观大方,且真实客观、个性突出、结构严谨,让用人单位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1)求职信的撰写原则。求职信应反映求职者主观意愿及求职意向,是针对具体用人单位和具体职位作的自我介绍。求职信通常习惯采用一般书信的格式——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要直截了当地、简洁有力地说明求职意图,切忌虚与委蛇式的客套问候;正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谈自己对所应聘位感兴趣的原因及希望到该单位工作的意愿;二谈自己具备应聘该职位的资历、能力和优势;结尾进一步强调求职的愿望,殷切希望用人单位能予以考虑并提供面试的机会。

(2)简历的撰写原则。简历主要叙述求职者的客观情况,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经历。简历通常是作为求职信的附件,两者不应重复。

毕业生求职简历的通病:①附件太多,令人望而生畏。如能制表罗列,则可一目了然。②千遍一律,没有针对具体单位与应聘职位。这种简历必被列入首批遭淘汰的范围内。③本末倒置。许多毕业生往往忽略了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罗列了大量的工作经历;且更多的只注明了工作单位与时间,内容及业绩却只字不提,仅表明“实践”多,看不出“能力”强

(二)应聘面试 面试前,毕业生应做好充分准备,知己知彼,并适当进行模拟练习,然后以饱满的精神、端庄的仪表,出现在面试现场。

1.面试礼仪

(1)提前10分钟到达。迟到是不可取的,但提前太多也没有必要,否则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因为一些不经意的细微举动影响到面试成绩。如果确实早到了,可在公司附近稍作休息,调整心态,观察公司外部环境,感受公司的企业文化。

(2)举止大方,积极热情。进入面试室,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见面主动打招呼致意;在主考官没有请坐时,切勿急于落座;被请坐时应道谢;入座后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

2.交谈技巧

(1)认真聆听。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微笑、留心听讲,并适时点头或提问、答话;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主考官,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要轻松自如,目光要适时注意对方。

(2)口齿清楚。清晰流畅,简洁明了;声音要适度,语速要适中;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尤其当遇到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3)观察反应。回答问题时要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如对方心不在焉,可能表示面试官对应聘者这段话没有兴趣,应聘者要设法转移话题;对方侧耳倾听,可能说明应聘者音量太小难于听清;皱眉、摇头可能说明应聘者言语有不当之处。应聘者需根据面试官的反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以及陈述内容等。

(4)礼貌道别。面试结束前面前应询问“还需要我做些什么吗”,得到可以结束的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然后方可离去。3.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1)面试中常见的问题。①关于个人情况。如“谈谈你自己”、“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②关于应聘动机。如“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工作”③关于专业情况。如“你最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④关于工作能力。如“你做过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⑤关于人际关系。如“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⑥关于工作态度。如“你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

(2)情景模拟面试。这种面试方式近年被大量采用。用人单位通过求职者在所设情境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对这种面试毕业生通常无法预先准备,只能是平时习惯、个人修养与综合能力的自然体现。

(3)谈薪酬的原则。①最好让面试者主动谈及。主考官在对求职者的能力、个性及工作态度等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之后,会主动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薪金福利待遇情况或询问求职者的期望薪资,这时,求职者可以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②要做到“有的放矢”。开出的薪资太高,则可能失去竞争的机会。因此,求职者事先应对本地区该行业的薪资水平和范围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三)笔试

笔试主要适用于应试人数多、需要考核的知识面广或需要重点考核文字能力的情况。大企业、大单位大批量用人,国家机关选聘公务员,往往采用这种考核形式。

1.常见的笔试种类

(1)专业考试。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检验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智力或相关的实际能力。

(2)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用事先编制好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要求应试者完成,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来判定其心理水平或个性差异的方法。

(3)命题写作。这种考试目的在于考查求职者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份会议通知、请示报告或某项工作总结;也可能提出一个论点,请求职者予以论证或批驳等。

(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方式分为甲种、乙种、特种三类,并相应规定了各自的录用办法。甲种考试主要是录用非领导的一般公务员,实行面向社会的公开竞争性考试。应届毕业生遇到的多是甲种考试。

2.笔试的技巧和答卷方法

(1)增强信心。笔试怯场,大多源于缺乏自信。客观冷静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能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2)做好准备。提前熟悉考场环境、掌握注意事项,有利于消除应试时的紧张心理。除携带必备的证件,一些考试必备的文具也要准备齐全。

(3)掌握科学的答卷方法。拿到试卷后,首先了解题目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便掌握答题的深度和速度;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排出答题顺序;要尽可能留出时间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复查,特别注意不要漏题。卷面字迹要力求工整清晰,认真的态度,细致的作风,会大大增强被录用的可能性。

(四)签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就业和录用意向后,须签订毕业生就业主管部

门统一印制的一式三份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一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样本见附录一)。

1.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是: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②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盖章;③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协议书送学校进行鉴证登记;④学校鉴证登记以后,由学校保留一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各执一份。

采用欺骗等手段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无效,并由欺骗责任者方承担违约责任。

2.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注意的问题

(1)要使用国家或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制作的协议书,并按要求如实填写各栏目。

(2)要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表明自己的就业意向和愿望,以便用人单位根据求职者的特点妥善安排工作。

(3)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用人规定以及对自己的使用意图、希望和要求。

(4)注意补充协议或补充条款的合法性,以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不受侵犯。3.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须承担的责任

(1)守信。就业协议书一经签订便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便更改。所以,毕业生必须信守协议。如果万不得已要单方毁约,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经学校毕业生分配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列入计划派遣。

(2)签约后的毕业生仍需努力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签约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以提高上岗适应性。

(3)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守校纪校规,顺利完成学业,以示对用人单位负责。否则,学校可视情况如实向用人单位反映,取消所签订协议或取消其派遣资格,责任由其本人承担。

二、就业派遣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配主管部门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派遣,从传统理念来说,表面上只是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就业派遣的内涵除了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之外,还包括对就业政策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就业率的统计等等。

就业派遣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以下以广东省为例,对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作具体解释和说明。

(一)就业派遣工作程序

就业派遣有着严格的工作程序,为了能顺利到用人单位报到、顺利落实档案与户口等关系,毕业生应该主动了解本地和本校有关就业派遣工作的规定和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避免“有业不能就”等不必要的麻烦和阻碍。

以一个学年为周期,广东省有关毕业生就业派遣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毕业生资源信息

资源信息是指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等)及其在学校的基本表现(奖罚情况等)。各高校首先需要将毕业生的资源信息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由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认定,以便于将来就业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

1.生源地的确认 生源地是毕业生资源信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最终派遣计划生成后,主动申请回生源地的毕业生、未签署就业协议也没有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以及申请调整就业去向未获批准的毕业生,全部凭回生源地的报到证,到生源所在地市人事局报到。因此,如不能正确判断个人生源地或错误上报生源地信息,将导致毕业生档案投递错误,或因多次往返寄送增加档案丢失的几率,还会造成毕业生户口迁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落户,出现所谓“黑户”的情况。因此,毕业生要掌握确定生源地的方法,并向学校提供相关材料。

生源地是指学生的来源地。一般情况下,生源地是毕业生高考前的户籍所在地,但有的时候,生源地的判断容易出现问题。其中,常见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考。例如某学生小王,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揭阳普宁,高中时一直在深圳某中学就读,并在深圳报名并参加了高考。在上报资源信息时,小王的生源地应为普宁市。

(2)父母工作调动。例如某学生小刘,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汕头,且在汕头参加高考,在大学读书期间,其父母因工作调动至广州,并将户口迁移到工作单位。此时,小刘的生源地应为广州市。

(3)购买商品房。例如某学生小陈,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潮州,在大学读书期间,小陈在深圳购买了商品房,此时报送小陈的生源地应为潮州市。

(4)由中专、中技升学。例如某学生小邓,原为某中专院校学生,户口在该中专院校,后考取了某普通高校。报送小邓的资源信息时,应以其入读该中专院校前的户口所在地为生源地。

特别提示:毕业生如遇到以上情况,请务必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联系,以免报错信息,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上报资源信息的有关规定

(1)上报范围。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在上报范围之内:

1)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旁听生;

2)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自考等学历教育学生; 3)港、澳、台学生(含国内学生在校期间持单程证赴港澳定居); 4)外籍生源学生;

5)已经确定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

(2)上报时间。各高校应在每年的5月1日前向省就业指导中心上报下一年的本校毕业生资源信息。

(3)上报途径。为了统一管理和便于报到证的打印,各高校应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www.xiexiebang.com)”,用统一的格式上报数据。

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各高校上报的资源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包括专业代码、生源地、培养方式等)、数据初始化后,生成当年的毕业生信息库,并上传至“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

(三)建议就业方案与就业信息 各高校根据毕业生取得的有效的单位接收证明,制定本校毕业生的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此方案审核后,形成就业方案下发给各高校执行。1.有效的接收证明

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中的用人单位接收证明,主要有5种:①公务员录取通知书;②各地市(县、区)人事局、教育局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③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

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④省外单位所在地人事部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

2.建议就业方案的制定

(1)回生源地就业。毕业生必须取得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方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上报。

(2)跨地区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作为跨地区就业方案上报。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应有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够解决毕业生的户口和人事关系。

(4)到省外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5)暂缓就业。应在6月10日前由学生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

(6)升学深造。应有录取通知书,学生通过网上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审核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7)出国(出境)。毕业前已办理好签证手续,不参加就业派遣,通过网上申请,经学校及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批同意。

(8)其他不能正常毕业的。已办理了休学、退学、延长学习年限等,或结业、肄业等无法取得毕业证的。

3.上报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1)第一次上报时间:每年的4月初~6月10日,为高校上报第一次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毕业生须将自己的就业信息(有效接收证明、就业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在本校就业工作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告知学校,由学校编制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2)补报就业方案的时间:6月21日~30日。毕业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落实就业单位,可通过学校补报建议就业方案。

(3)调整方案上报时间:7月1日起。根据教育部的规定,7月1日为上报就业方案的截止时间。7月1日以后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需通过学校上报调整方案并经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签发后领取报到证。调整方案的具体上报时间为学生毕业当年7月至次年6月的每月最后一周

4.就业信息的上报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情况。广东省已建立了就业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各高校须在每年的4~12月(每月的28日前)将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四)就业方案

就业方案,即以报到证形式反映出来的就业信息。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学校上报的建议就业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后,形成具体执行的就业方案,并以此为依据打印并签发报到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派遣。

每年的6月10 ~20日,省就业指导中心制定第一次就业方案,打印、签发报到证。届时停止网上报送就业信息。

每年的6月20 ~30日,各高校领取第一次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每年的7月1~10日,各高校领取补报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毕业生可根据相应的时间,从学校就业工作部门领取本人的报到证。

(五)报到证

报到证以前也称为“派遣证”,其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教育部直接签发)。报到证是毕业生就业派遣的书面依据,是毕业生人事关系正式从学校转移到就业单位的证明。

1报到证的作用

(1)报到证是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毕业生就业后的工龄由报到之日开始计算。(2)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3)接收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毕业生的接收手续和户口关系。(4)报到证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转正和干部身份的证明。

报到证目前仍在中国人事管理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毕业生们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报到证,并在报到期限内到相关单位报到。如在报到期限内遗失报到证,毕业生应及时向学校写申请说明情况,并由学校报省就业指导中心给予补办。除此之外的情况不予受理。

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刷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不论是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

2.报到证的形式和内容

一份报到证由正副两联组成:正联(蓝色)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发放给学生个人,副联(白色,也叫通知书)连同档案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寄至报到证开具的接收部门。报到证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学生个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毕业院校、专业、学历、修业年限)、接收单位名称、报到地址、档案材料寄送方式、报到期限和备注等。毕业生报到的期限原则上为1个月。

例如,××××大学的李明,已确定至广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就业,该单位可以解决档案和户口等关系,其报到证样本如图2所示。

(六)就业派遣

毕业生离校后,应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到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或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由上述单位或机构办理接收和落户手续。1.回生源地就业

已与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将派遣回生源地。报到证上开具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注明具体的用人单位名称。

2.省内跨地区就业

如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接收,表明该单位能够解决毕业生户口、人事关系,派遣该生时可直接派遣到单位所在地。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就业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根据接收函而定单位名称。

如该单位无法解决户口和人事关系,而又未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派遣回生源地,其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例如,生源地为梅州市的毕业生,现联系到广州某电脑公司从事市场销售工作,但公司无法落实户口、人事关系,则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开至梅州市人事局。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

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4.到省外就业

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派遣至该地省一级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有具体工作单位的,在报到证的备注栏中注明。

5.未落实就业单位

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没有成功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将派遣回生源地,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6.其他情况

(1)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暂缓期间,档案集中在省就业指导中心免费托管,党团关系保留在原毕业院校,户口保留在原所在地。

(2)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升学深造要以获得录取通知书为依据。①保送、考取研究生和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②考取成人专升本或其他非普招系列的毕业生,签发回生源地的报到证;③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方案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回生源地就业,不签发报到证。

(3)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不纳入国家就业派遣计划,不签发报到证。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就业。在派遣时未获得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4)外籍学生、留学生、休学、退学和结业生。不签发报到证,不能申请暂缓就业。结业生如果找到就业单位,且单位确实需要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的,凭单位证明可签发报到证,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

(5)毕业后入伍的毕业生。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

(6)延长学制的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资格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或要求回生源地就业的,可以纳入当年就业方案派遣,签发当年的报到证。超过3个月后不再受理。

(七)调整改派

毕业生的调整改派,是指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及主管部门核发报到证后,毕业生正式报到前进行单位及地区调整的一种做法。通俗地说,即指将派到原单位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档案等人事关系,重新派到新接收单位或其上级人事主管部门。

1.申请调整改派的条件

根据《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后调整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毕业生可提出调整工作单位申请:

(1)确属专业不对口,学用不一致的。

(2)要求到基层单位或老、少、边、穷地区工作的。

(3)要求到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及国家重点加强部门工作的。(4)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原因的。

2.办理调整改派的原则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

(1)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

(2)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委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

(3)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1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广东省政府制定的就业工作意见,对派遣到广东省12个山区市(韶关、清远、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河源、梅州、潮州、揭阳、汕尾、云浮)的毕业生,只要当地需要,原则上不做调整;对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原则上不做调整;在人才市场空挂档案的,不做调整改派。

3.调整改派的时间

从当年的7月至次年的6月,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由学校统一向省就业指导中心报送有关材料(原派遣单位的退函、新录用单位的接收函、原报到证、学校的意见),办理应届毕业生调整改派手续。省就业指导中心不接受学生自行前来办理。

4.不再负责其就业的情形 根据国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学校报送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费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口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1)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需求,经多方教育仍拒绝改正的。(2)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3)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4)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要看到,目前高校毕业生总量多、就业压力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愿望和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促进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必须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领域。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着力发展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合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对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在信贷、社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鼓励引导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大力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服务岗位。重点解决好到城乡基层岗位工作毕业生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财政贴息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毕业参加创业培训的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四)支持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加强见习管理,规范见习活动。合理确定并及时调整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标准,补助费用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分担。对符合条件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毕业生和

对毕业生开展岗前培训的企业,给予补贴。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

(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将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体系,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保障毕业生落户等就业权益。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会议听取了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在世界各地分布大量的海外侨胞,是我国的独特国情和重要资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侨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发挥侨务工作的优势和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引荐华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二是围绕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拓展侨务公共外交。三是引导海外侨胞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四是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五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维护侨胞权益,促进侨界改善民生。六是深入开展联谊、服务和引导工作,培育和发展海外对我友好力量。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2012年12月26日)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开展资金扶持、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大力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就业服务,多方位开发见习岗位,确保了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智力支撑。我县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991人,其中:文科473人、理科702人、工科25人、医科243人、师范类型48人。就业、求职登记总人数126人,其中就业登记110人(大型企业16人,中小企业18人,其他76人),求职登记16人,全部推荐就业。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县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初将这项工作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县财政预算内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100万元。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同志任组长,人社局局长盖建林同志为副组长,就业、发改、财政、工信、教育、税务、工商、卫生、住建、金融、残联、商务、工会、团委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四次,专题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完善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围绕贯彻国家和省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精神,1

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意见》,对中小企业接收择业期内申请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二年以上劳动合同,可申领社会保险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吸纳择业期内申请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二年以上劳动合同,每接收一名一次性奖励1000元;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领一次性创业补助5000元;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实行“零成本”注册,工商部门为高校毕业生入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今年我县有1人符合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补贴条件,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

三、广泛宣传推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县以电视台为平台,不间断滚动播放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使全县人民能够详细了解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政策,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有什么补贴、高校毕业生创业有何补助等。围绕小额贷款、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技能、创业优惠政策广泛宣传,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今年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周和招聘会3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就业政策宣传册3500册,组织县内外招聘单位152个,提供就业岗位1025个,达成就业意向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380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报告会1次,宣传就业典型,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介绍就业先进经验,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开展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开辟就业服务窗口。在行政服务中心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设立就业失业求职登记窗口、就业政策咨询窗口、人事代理、就业指导四个子窗口,按照“明确专人,各负其责”的原则配备窗口工作人员。各个窗口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求职登记、就业指导等工作。截至11月底,就业、求职登记总人数126人,其中就业登记110人,求职登记16人,并为他们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接受就业政策咨询16人次;人事代理2 人;就业指导16人次。

二是开展定向推荐活动。做到登记一人宣传一次就业政策,让每一位高校毕业生都了解国家、省、市、县相关就业政策;登记一人开展一次就业指导,指导毕业生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找准自己的就业愿望;登记一个人推荐一次培训,对有培训愿望的推荐到创业培训机构、技能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登记一人开展一次职业推荐,使其尽快实现就业。按照“先就业尽量专业对口”的原则,及时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建立了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台账,并及时向市定期报送推荐就业岗位情况。我县今年有16名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已全部推荐就业。

三是开发见习岗位及社区基层管理岗位。见习岗位主要面向规模大、效益好的优质企业,见习期满,对考核合格的见习人员在高校毕业生自愿的前提下,企业予以留用。我县今年开发16个见习岗位,涉及3个单位,企业均已按规定享受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出台了《高校毕业生社区基层管理岗位招用工作实施方案》,开发社区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社区主任助理、低保协管、残疾工作协管等社区基层管理岗位23个,分布在我县15个乡镇。

四是动态掌握就业信息。利用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系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乡(镇)、社区基层服务平台,实行实名制管理,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内应届高校毕业生、未

就业实名制信息,做到底数清。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登记台账。至11月底,我县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信息数据库中有345人,已调查摸底,其中307人安排就业,38人因多种原因未能摸清信息。经多方调查,这38人12月10日前已调查清楚,并且均已就业。按照市局要求,每月10日前及时上报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监测报告。今年,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组建了2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员,积极主动搜集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信息。截至11月底,共征集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53个,其中中小企业36个、民办非企业17个。

五、加大资金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金融危机以来,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我县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倾斜,尽量简化高校毕业生自助贷款发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40万元;从事微利项目的,按规定给予贴息扶持。

尽管我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市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今后,我县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是在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服务网络上下功夫。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纵向加快与省、市人力资源市场链接;横向加强与工信、税务、金融、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沟通与协作,随时掌握在建、拟建项目

工程,了解项目投资额度、用工数量和所需工种;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以及国内各大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尽快实现市场贯通、资源贯通、服务贯通。

二是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上下功夫。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高校毕业生,以满足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加强人才供求信息库建设,构筑人才供求日常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人才需求目录,积极进行就业引导。

三是在落实扶持就业政策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各类企业招聘使用高校毕业生,对按规定使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适当给予资金补贴,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免费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完善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为未就业但有就业愿望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基地,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四是在强化创业综合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作用,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维权等服务。加强创业项目库建设,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技含量高、投资小、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及时公布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信息,使创业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下载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指导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指导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书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书甲方(用人单位)乙方(新聘卫生技术人员) 名称:姓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为确保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稳定,促进卫生行业发展,结合清城区卫生系统的实际情况,甲乙双方......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有什么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劳动合同》

    高校毕业生就业劳动合同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签章)联系人:办公电话: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E-mail: 单位 □国企企业□三资企业 □其他企业 □机关 □部队 □科研设计单位 □高等教育单......

    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材料

    坚持“三个服从”构建“五大平台” 全方位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朔州市人事局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篇一:高校做好毕业生工作总结 2013年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我系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全面开展高校毕......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程

    某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程 今年11月:学生校对生源情况并制作个人简历或推荐表。班主任及各系开始审核毕业生推荐表。 今年12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联系、组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