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甘政办发[2009]47号)[范文]

时间:2019-05-14 08:0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甘政办发[2009]47号)[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甘政办发[2009]47号)[范文]》。

第一篇:甘肃省“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甘政办发[2009]47号)[范文]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9]47号 【发布日期】2009-03-04 【生效日期】2009-03-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甘政办发[2009]47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四日

甘肃省“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2009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年”。根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确保“安全生产年”活动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安全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政执法和隐患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三项建设”,深入落实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责任,扎实推进基层和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遏制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活动主题

治理隐患,压减事故,保障安全。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亿元GDP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万车死亡率等相对指标比2008年有所下降;确保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

(二)具体目标。

煤矿:遏制煤矿瓦斯等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事故总量,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

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确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下降,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危险化学品:加强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力争事故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范围之内。

道路交通:确保全省道路通行秩序进一步好转,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万车死亡率继续降低,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减少3人以上死亡事故。

建筑施工:继续加大建筑施工场地检查力度,切实搞好重点环节整治,减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力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指标在2008年基础上继续下降。

消防: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特种设备:夯实基础,强化措施,严格检测检验,确保特种设备运行安全。

水利:加强水利设施和建设项目安全监管,确保公共安全和建设施工安全。

四、主要任务

(一)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1.严厉打击7类严重非法违法行为,重点是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依法关闭取缔之后又继续组织生产经营的单位,瞒报事故、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执法指令、非法违法建设、违反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规定、超层越界和尾矿库违规排放等严重违法行为。

2.各市州要切实承担起安全生产执法和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责任,制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建立必要的工作机构和联动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协作配合。各部门要针对本行业存在的非法违法行为,采取措施予以坚决打击和集中治理。

(二)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

煤矿:要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小煤矿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重点抓好瓦斯治理、防透水和超能力开采。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严格检查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生产,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煤矿违规采掘作业、瓦斯、透水、火灾和煤尘爆炸等事故隐患治理工作。

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开展尾矿库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开展地下矿山机械通风、防水、防火、防采空区地表塌陷专项检查;开展露天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开展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防井喷失控、防硫化氢中毒、防恶劣气象灾害专项检查。认真落实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规定,严格非煤矿山企业行政许可。着力开展非煤矿山科技兴安,大力推广应用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等安全技术。进一步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长输管道)、冶金、有色行业、建材等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的安全监管。

危险化学品: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进一步关闭和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无安全生产保障的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大危险化学品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及时整改隐患。提高安全准入门槛,提升企业安全水平。督促市州制定化工园区规划,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严把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关,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加强危险化学品经营运输安全监管,加大涉危、涉爆、涉毒等领域危险物品和重要设施的安全检查力度。

道路交通:加强道路交通运输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大道路交通运输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做好“五整顿、三加强”工作,进一步整顿交通运输企业、机动车生产和改装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营运、非法载客,治理超限超载。加强危险路段的监控和整治,提高道路通行安全水平。建立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

建筑施工:加强起重机械、模板坍塌等危险性较大工程或部位隐患排查治理,开展针对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的专项整治。加大建筑施工场地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对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落实建设单位、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

消防: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强化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以确保建国60周年庆典活动消防安全为重点,开展国庆消防安全保卫“百日专项行动”,下大气力整治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高层建筑、网吧、歌舞厅、地下空间等场所重大火灾隐患。制定防灭火和应急疏散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

水利:认真落实小水电站建设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切实治理安全隐患。加强对大型水利设施、水利建设项目特别是跨流域引水工程、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大型灌溉水利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提高病险水库治理和监控水平,认真落实建设单位、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确保公共安全和建设施工安全。

农机: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广泛开展农机宣传教育,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提高农机监理工作水平,严厉打击黑车非驾、农用车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铁路:扎实抓好铁路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加强铁路运行和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

电力:加强对电网主要输变电设施和发电厂设施设备安全的监督检查,强化水电、风电等电力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提高抵御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民航: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强化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提高飞机故障处理能力,加强机场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有效预防民航飞行事故。

其他行业及单位:紧密结合本行业、本单位实际,着力排查安全隐患、清除不安全因素,预防安全事故。

(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实施任期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把安全生产考核情况作为考察党政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保障、资金投入、规章制度制定、技术及物质保障、教育培训及事故报告、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责任,把安全生产作为考核企业管理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四)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1.深入开展机械制造企业、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督促各市州开展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2.切实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对各类事故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应急培训和队伍建设。依托现有应急救援资源和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金川集团和靖远煤业集团三家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增强实战能力。

3.推动各级政府和企业安全科技网络建设,加快组织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督促指导企业改善作业环境,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1.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安全生产系统网络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先进典型。

2.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社会氛围。

3.进一步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专项评估检查。

4.开展各类安全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工地、进家庭活动。每个市州选择2―3个社区,开展城市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五、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阶段(3月底前)。各市州、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年”工作方案,围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要召开各种会议动员发动,并通过媒体和简报、墙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4月―10月)。各市州、各部门按照各自“安全生产年”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政执法和隐患治理,切实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第三阶段:督查阶段(11月―12月10日)。省政府组成督查组对各市州“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在此之前,各市州、各部门也要对本市州、本行业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12月10日―12月底)。各市州、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情况,并于12月底前将活动总结报省安委会办公室。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省政府成立以石军副省长为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甘肃省劳务经济发展三年规划(2008-2010年)(甘政办发[2008]164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164号 【发布日期】2008-12-09 【生效日期】2008-12-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劳务经济发展三年规划(2008-2010年)

(甘政办发[2008]16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甘肃省劳务经济发展三年规划(2008―201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二月九日

甘肃省劳务经济发展三年规划(2008―2010年)

为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8〕32号)精神,制定2008―2010年劳务经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以加强培训为重点,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回乡创业为突破,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加强考核奖励机制,积极促进全省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即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目标;推动“五个转变”,即把继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由农民分散自发为主向有组织输转为主、由省内为主向省外为主、由促进农民增收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变;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原则。根据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在逐年稳步扩大输转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优化输转结构,提高稳定就业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贯彻“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方针,注重劳务输出市场运作机制的形成,鼓励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努力形成多轮驱动的劳务输转机制。

(三)坚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提升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四)坚持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回乡创业相互促进的原则。在大力组织农民到外省务工的同时,积极引导省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当地劳动力转移就业,为我省工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贯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工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创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挥回乡创业的倍增效应,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三、目标任务

(一)劳务输转实现新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劳务输转工作,实现劳务输转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省劳务输转人数达到410万人,劳务收入达到230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40%;2009年,全省劳务输转人数达到450万人,劳务收入达到330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50%;2010年,全省劳务输转人数达到500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50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60%。

(二)劳务培训质量取得新提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2008―2010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达到28.7万人、33.1万人和37.5万人。要突出特色,不断引导各地围绕已有的“优势工种”开展培训。张掖市重点围绕建筑工、缝纫工、机械加工开展培训;兰州市重点围绕牛肉拉面师、服务业开展培训;临夏州重点围绕清真餐饮业、牛肉拉面师、保安开展培训;陇南市重点围绕家政服务员、建筑工、保安开展培训;武威市重点围绕石油钻井工、铁路养护工、电子业开展培训;白银市重点围绕建筑工、保安开展培训;定西市重点围绕建筑工、电焊工、机械加工开展培训;天水市重点围绕家政服务员、建筑工、保安、缝纫工开展培训。其他市州也要围绕自己的“优势工种”,积极开展技能培训。

(三)劳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扩展。进一步发挥沿海发达地区吸纳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集聚效应,提高辐射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以政府驻外办事处、劳务办驻外劳务管理机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地区间的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力争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地区形成若干个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四)市场运作机制取得新成效。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支持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公司。全省扶持组织输出5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公司2008年达到50个,2009年达到100个,2010年达到200个。

(五)劳务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品牌宣传,组织开展全省劳务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甘肃特色的劳务品牌。每年组织培训一批“陇原妹”家政服务员和牛肉拉面师,在需求量大的城市积极进行推介。到2010年,全省重点培育44个劳务品牌,其中张掖市8个,天水市5个,金昌市4个,陇南市4个,平凉市4个,定西市5个,兰州市3个,临夏州3个,庆阳市3个,白银市3个,武威市2个。

(六)劳务信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到2009年底,全省所有市州、县市区劳务工作机构和县以上劳务管理机构全面配齐电脑并实现联网,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基本建立。

(七)农民工回乡创业取得新进展。全省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每年力争增长10%以上,到2010年,创办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00户以上,全省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达到25万人。

(八)农民工权益维护得到新加强。以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为重点,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探索制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同时,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计划生育等各项相关公共服务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劳务培训工程。

1.构建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各有关部门对口争取资金、县区一级捆绑使用”的原则,采取统一制定培训规划和管理办法、统一审定培训机构、统一检查验收的办法进行管理,推动县区政府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进行整合,切实做到有效实施。

2.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省内外高等院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要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提升培训质量。按照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紧密结合的原则,整合技工学校和培训资源,不断扩大和提高技工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企地联合、委托外省市技工学校和企业自主培训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半年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对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重点加大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储备培训和回乡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4.加强技能鉴定。认真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技能鉴定办法,试行单项技能证书,放宽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鉴定率、发证率和就业率。

5.增加培训资金投入。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初次技能鉴定的,及时给予补贴。

(二)实施劳务基地建设工程。

各市州、县市区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主动与输入地政府和用工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以及工作配合,不断拓建劳务基地。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组建劳务考察团,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基地实地考察;利用各种节会,邀请各类用工单位来我省考察劳动力资源,签订招工合同。广泛联系在外务工、创业的甘肃籍人员,利用他们“牵线搭桥”与当地的招用工单位取得联系,推动劳务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以开辟一个、建设一个、巩固一个为目标,及时交流信息,走访交流经验,协商解决问题。

(三)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08〕141号)精神,争取在3年内完成省市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再逐步实施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督促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2.加强劳务中介组织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专门窗口开展劳务输出。要尽量简化审批程序,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农村能人、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应向同级劳务工作机构备案,并每季度向劳务工作机构提供输转人数、就业去向、输出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

3.加强劳务信息网络建设。依托“金保工程”,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上下贯通的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建立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省、市州两级数据中心横向连接同级农牧、扶贫、财政、地税、公安、团委、妇联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村级劳务专管员队伍,不断完善基层劳务工作网络,做到政策到户、服务上门、管理到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四)实施劳务品牌建设工程。

组织开展全省劳务品牌评选创建活动,树立品牌形象,推广创建经验。各级劳务机构对建筑施工人员、家政服务员、拾花工、牛肉拉面师等已经注册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劳务品牌,要加大品牌形象设计和宣传推广力度,统一制作品牌标识,加大执法监察,提升和维护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按照“统一培训标准、统一鉴定发证、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跟踪管理”的要求,在巩固已有品牌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培育已经形成且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工种,经过强化特色培训、强化营销宣传,培育和打造一批新的劳务品牌。

(五)实施回乡创业工程。

1.出台扶持政策。要出台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鼓励回乡创业的工作要求,明确回乡创业者在用地、资金、用工、服务等方面享受的扶持政策,健全鼓励、引导、支持回乡创业的工作机制。

2.强化创业培训。要举办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有关信息服务,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树立创业典型。要发现和培育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回乡农民工中的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提高全社会对回乡创业的正确认识,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更多关爱和扶持,以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省上每年举行一次“回乡创业带头人”表彰活动。

(六)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程。

1.完善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驻外办事处和驻外劳务管理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处理好涉及我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我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认真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16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86号)等有关规定,以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及其他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强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将拖欠工资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加快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企业合理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制定发布工资指导线,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推动各类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4.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指导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体合同制度。大力加强乡村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和监督乡村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

5.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落实《甘肃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全部煤矿、非煤矿山企业,经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市州政府所在城市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体系,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

6.积极解决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障问题。要分类推进,先将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场所相对固定的农民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要采取先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缴费率,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并要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要制定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积极为患大病后自愿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医疗结算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市州、县市区要把劳务输转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劳务输转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转等方面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劳务输转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劳务输转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严格按照“四个办法”和“五项制度”的要求,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劳务输转专项资金。扶贫部门要把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强化基础建设。要高度重视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建设,积极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建立健全乡镇劳务工作机构,强化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劳务输转职能,建立村级劳务专管员队伍,不断完善基层劳务工作网络,使劳务输转工作向基层延伸,真正把发展劳务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任务落实到基层。

(三)强化舆论宣传。各市州、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发展劳务经济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以及各类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性,宣传各地在发展劳务经济中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宣传外出务工致富和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典型,激发广大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高宣传的实际效果,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劳务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09]68号)[推荐]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9]68号 【发布日期】2009-04-15 【生效日期】2009-04-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甘政办发[2009]68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十五日

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目 录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省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2.2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2.3 各成员单位职责

2.4 信息联络员

分级标准

预测、预警

应急处置

5.1 信息报告

5.2 事件处置原则

5.3 应急响应

5.4 成员单位应急预案启动

5.5 相应预案终止

5.6 相关信息对外发布

后期处置

6.1 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

6.2 损失评估

6.3 分析总结

6.4 改进措施

附 则

7.1 预案修订

7.2 预案解释

7.3 预案实施

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加强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秩序,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

1.2 编制依据

依据《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兰州铁路安全监管办甘肃省辖区内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断行车及其他影响铁路正常行车,需要实施应急救援的,均适用本预案。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逐级负责,应急有备,处置高效。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省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成立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省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由联系铁路运输工作的副省长担任总指挥,省政府联系铁路工作的副秘书长、兰州铁路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

省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辖区内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协调处理工作;辖区内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在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及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启动相应等级应急预案,未到达事故现场前,负责前期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发生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等级应急预案,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各专业工作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开通与现场指挥部的应急通信系统,咨询有关专家,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调集各种应急救援资源;遇有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2.2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兰州铁路局,办公室主任由兰州铁路局局长兼任。当发生Ⅰ级(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指挥场所原则上设置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部各成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协调和指挥处置工作。当发生Ⅱ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指挥场所设置在兰州铁路局,并由其协调省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应对和处置工作。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负责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落实省应急指挥部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事故现场救援工作;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总结并按时上报;对预案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负责制定预案演练计划,并组织协调预案演练工作。

2.3 各成员单位职责

兰州铁路局:负责发布救援命令和事故通报;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确定事故应急救援

具体实施方案,调集各种应急救援资源,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协调事发地政府、当地驻军、武警部队提供支援;组织安排旅客疏散、转乘,采取措施恢复行车秩序,遇有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向铁道部报告;组织事故处理后勤保障工作,向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和滞留旅客提供必要食品,做好旅客安抚工作;组织做好伤亡人员亲属的通知、接待等工作。

省安监局: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依法开展事故调查。

省公安厅:负责组织解救和疏散遇险人员,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必要时实施现场交通管制;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对事故现场遗留财物进行清点、登记并妥善保管;负责事故现场旅客、货物及沿线滞留列车的安全保卫工作。

省卫生厅:负责组织事故处理期间卫生救援、伤员转运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

2.4 信息联络员

各成员单位要确定1―2名联络员,负责相关事宜联络沟通、指令传达等工作,联络员变更要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分级标准

根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规定,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一般事故(Ⅳ级)4个等级。

Ⅰ级(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Ⅰ级铁路交通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

(2)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4)繁忙干线客运列车脱轨18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5)繁忙干线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Ⅱ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Ⅱ级铁路交通事故: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

(2)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4)客运列车脱轨18辆以上。

(5)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

(6)客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18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7)货运列车脱轨6辆以上、60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Ⅲ级(较大)铁路交通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Ⅲ级铁路交通事故: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

(2)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4)客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18辆以下。

(5)货运列车脱轨6辆以上、60辆以下。

(6)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6小时以上。

(7)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10小时以上。

Ⅳ级(一般A类及B类)铁路交通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Ⅳ级铁路交通事故:

一般A类事故:

A1.造成2人死亡。

A2.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A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A4.列车及调车作业中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相撞,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

1.繁忙干线双线之一线或单线行车中断3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2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

2.其他线路双线之一线或单线行车中断6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3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

3.客运列车耽误本列4小时以上;

4.客运列车脱轨1辆;

5.客运列车中途摘车2辆以上;

6.客车报废1辆或大破2辆以上;

7.机车大破1台以上;

8.动车组中破1辆以上;

9.货运列车脱轨4辆以上、6辆以下。

一般B类事故:

B1.造成1人死亡。

B2.造成5人以下重伤。

B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B4.列车及调车作业中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相撞,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

1.繁忙干线行车中断1小时以上;

2.其他线路行车中断2小时以上;

3.客运列车耽误本列1小时以上;

4.客运列车中途摘车1辆;

5.客车大破1辆;

6.机车中破1台;

7.货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4辆以下。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预测、预警

兰州铁路局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核实和报告,同时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制订相应预防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应急处置

5.1 信息报告

兰州铁路局要将其监管职责范围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省应急指挥部根据上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安排部署。

5.1.1 信息报告原则

铁路交通事故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及时准确的要求进行报送。

5.1.2 信息报告程序

发生铁路交通事故时,兰州铁路局要在2小时内向铁道部和省政府分别报告,同时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各接警单位、部门要按照工作权限、职责,及时向本系统、本行业的上一级单位报告。

5.1.3 信息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月、日、时、分)、地点、区间(站名、线名、公里、米)、线路条件、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

(2)发生事故的列车种类、车次、机车

型号、部位、牵引辆数、吨数、计长及运行速度,关系人姓名,客车车辆配属单位,值乘人员所属单位。

(3)旅客人数,伤亡人数、性别、年龄以及救助情况,是否涉及境外人员伤亡等。

(4)货物品名、装载情况,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情况。

(5)机车车辆脱轨辆数、线路设备损坏程度等情况。

(6)对铁路行车的影响情况。

(7)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8)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情况。

事故报告后,人员伤亡、脱轨辆数、设备损坏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续报。

5.2 事件处置原则

反应迅速、专业对口、各方参与、相互配合,做到依法、快速、高效。

5.3 应急响应

当发生Ⅰ级铁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并与铁道部协商制定处置铁路交通事故措施,必要时报请国务院成立国家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处置。

当发生Ⅱ级铁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同时与其他省区市进行协商制定处置措施,并将结果报告铁道部。

当发生Ⅲ级铁路交通事故时,兰州铁路局能够单独应对的,由其与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共同处置。需要跨部门协调应对处置的,由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

当发生Ⅳ级铁路交通事故时,由兰州铁路局根据铁道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5.4 成员单位应急预案启动

本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在省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立即启动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处置工作,防止事故升级扩大。

5.5 相应预案终止

省应急指挥部根据铁路交通事故发展态势和处置情况,决定终止实施本预案。同时,各成员单位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决定终止本系

统应急预案,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

5.6 相关信息对外发布

根据处置铁路交通事故需要,实行新闻发布制度,由省应急指挥部指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信息。未经授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或对外发布信息。

省应急指挥部协调各媒体,统一宣传口径,及时、准确报道事故有关情况,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

后期处置

6.1 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

对玩忽职守、严重失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权限、职责对铁路交通事故进行全面调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6.2 损失评估

兰州铁路局负责对铁路交通事故中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进行评估,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

6.3 分析总结

铁路交通事故处置完毕,负责事故处置工作的成员单位应在处置工作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向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采取的措施、处置结果和防范措施。

6.4 改进措施

各成员单位要及时总结事故应急处置经验,汲取教训,并针对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寻找差距,堵塞漏洞,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办法。

附 则

7.1 预案修订

省应急指挥部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并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7.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兰州铁路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由兰州铁路局负责解释。

7.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甘肃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09]6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9]6号 【发布日期】2009-01-11 【生效日期】2009-01-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甘政办发[2009]6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甘肃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一月十一日

甘肃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目 录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分级标准

1.4 适用范围

1.5 工作原则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 2.2 各成员单位职责

2.3 应急联动机制

应急处置

3.1 应急响应 3.2 信息共享与处理

3.3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基本响应程序

3.4 指挥与协调 3.5 新闻报道

3.6 应急结束

后期处置

4.1 善后处理

4.2 社会救助

4.3 社会保险

4.4 调查总结

保障措施

5.1 人员保障

5.2 车辆保障

5.3 设备保障

5.4 经费保障

监督管理

6.1 宣传教育

6.2 应急培训

6.3 预案演练

附 则

7.1 预案修订

7.2 预案解释

7.3 预案实施

甘肃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全面提高应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能力,最大程序地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分级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按照其严重程度,一般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Ⅰ级(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造成特别重大损害。

Ⅱ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受伤或30人以上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造成重大损害。

Ⅲ级(较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30人以上、50人以下受伤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造成较大损害。

Ⅳ级(一般)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省境内发生的涉及跨市州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市州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省政府负责处置的Ⅰ级、Ⅱ级道路交通事故。

1.5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分级处置;联动有序、保障有力;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科学高效、依法规范;协调一致、信息共享。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

成立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省应急指挥部”)。由分管副省长担任总指挥,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公安厅厅长担任副总指挥,省公安厅、省安监局、省卫生厅、甘肃保监局、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外办、省气象局、省公安厅消防总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由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队长兼任。当发生Ⅰ级(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指挥场所原则上设置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部各成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协调和指挥处置工作。当发生Ⅱ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指挥场所设置在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并由其协调省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应对和处置工作。

省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和指导全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接报、整理、通报道路交通事故信息,汇总上报事故处置进展情况;根据事故现场勘查情况和事故原因分析,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报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并通报省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

2.2 各成员单位职责

省公安厅:负责指导基层公安机关实施现场保护、紧急救援、安全保卫、调查取证、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工作;根据情况对道路采取交通管制、疏导等措施。

省安监局:负责协调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应急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省卫生厅:负责协调有关医疗机构对事故伤亡人员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紧急组织医务人员、抢救药品和医疗设备参与救援;及时组织专家制定抢救方案,协调处理抢救中出现的问题;协助公安部门统计伤亡人数,并及时向省公安厅通报人员抢救情况。

甘肃保监局:负责督促有关保险公司开展理赔工作。

省民政厅:负责指导事发地民政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善后临时生活救助。

省教育厅:在道路交通事故涉及学生时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救援和善后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教育和应急知识培训。

省财政厅:负责省级紧急救援中的经费保障问题。

省交通厅:负责协助公安部门对事故现场道路实施管制、疏导和保护;及时修复损坏道路,保证道路畅通;开辟快捷通道,保障抢救车辆和物资运输车辆通行;协助公安部门对肇事逃逸嫌疑车辆和人员进行调查,参与营运客车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组织车辆运送滞留事故现场人员;协助公安部门组织调用施救工程车辆;对运输企业和经营业主进行整顿,在驾驶员培训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应急知识培训;整改公路危险路段。

省外办:负责协助公安部门处理涉及道路交通事故善后事宜,联系涉外伤亡人员所属国家驻华使(领)馆。

省气象局:负责提供事发地天气情况,指导现场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预警服务等工作;根据需要,调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移动气象观测台,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气象观测和预报服务。

省公安厅消防总队:负责协调事发地消防部门协助交警部门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紧急救援及发生火灾事故时的灭火施救工作。

2.3 应急联动机制

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火灾、车辆严重变形需破解时通知公安消防部门联动;涉及人员伤亡时通知卫生急救部门联动;涉及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人员时通知卫生防疫部门联动;涉及正在押运罪犯车辆或运送大额钞票、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车辆事故时通知武警部队或相关部门联动;涉及中小学生群死群伤事故时通知教育部门联动;涉及运输剧毒、易燃、易爆、辐射物车辆事故时通知防化部队或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联动,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通知环保部门联动。

应急处置

3.1 应急响应

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要根据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

当道路交通事故达到Ⅳ级标准时,事发地县市区政府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同时向市州政府报告;当道路交通事故达到Ⅲ级标准时,事发地市州政府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当道路交通事故达到Ⅱ级和Ⅰ级标准时,省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并派出工作组到达现场指导处置,同时向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事发地县市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响应队伍,事发地县市区政府是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响应、先期处置的第一责任单位。

3.2 信息共享与处理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分为:事故发生信息、现场情况信息、经调查确认的详细案情、事故原因及责任追究信息和善后情况信息等。

3.2.1 事故发生信息

事发地县市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掌握的初步信息,按照应急响应等级和联动机制规定,确定信息共享范围,通知相关部门联动。

3.2.2 现场情况信息

现场抢救领导组根据掌握的最新信息,决定是否增加联动单位,扩大信息共享范围。

3.2.3 经调查确认的详细案情

由公安机关、检察院和安监部门共享(涉及刑事侦察秘密的除外)。

3.2.4 事故原因及责任追究信息

由公安机关、检察院和安监部门共享(涉及刑事侦察秘密的除外)。

3.2.5 善后情况信息

由公安部门、民政部门、保险公司、公路交通部门共享。

3.2.6 事故信息处理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由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事故响应等级和有关规定,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送的同时,通过本级公安机关报送同级政府。

需要对外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由负责事件处置的应急指挥机构审核后发布。

3.3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基本响应程序

3.3.1 成立现场抢救指导组

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省应急指挥部成立现场抢救指导组,赴现场指导、协调事故现场抢救、原因调查及善后工作。现场抢救指导组组长由到达现场的省政府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到达现场的省公安厅负责人和事发地市州政府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到达现场的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

3.3.2 现场抢救各组职责及人员组成 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事发地市州政府根据案情需要,迅速成立现场抢救领导组、现场抢救组、现场警戒组、事故勘验调查组、情报信息组和善后工作组。

现场抢救领导组:负责对各成员进行分工,具体指挥、协调事故现场抢救、原因调查及善后工作。组长由市州政府负责人兼任,成员由市州相关部门负责人兼任。

现场抢救组:负责组织人员、设备,赴现场开展救护、抢救,排除事故险情。组长由市州卫生局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市州公安局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市州卫生、公安、消防、工程救援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现场警戒组:负责事故现场外围警戒、秩序维持及安全保卫等工作。组长由市州公安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州公安局抽调警力组成。

勘验调查组:负责在抢救伤员过程中设置标记,勘验现场;在现场抢救伤员工作结束、险情排除、勘查完毕后,指挥撤除现场;在事故调查阶段负责勘验尸体,查明伤亡人员姓名、车属单位,走访知情人,追查肇事车辆,控制犯罪嫌疑人等工作。组长由市州公安局分管交通管理工作的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抽调警力组成。

情报信息组:负责事故及调查情况信息收集、汇总,宣传资料拍摄等工作,为现场抢救领导组决策提供依据,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事故信息及调查情况,配合新闻媒体适时开展宣传。组长由市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担任,成员由市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抽调人员组成。

善后工作组:负责筹集或垫付医疗费用,联系伤员转院、出院等工作,安抚伤亡人员家属,协调保险公司、车属单位开展理赔工作,支付相关费用。组长由事发地县市区政府负责人担任,成员由事发地县市区民政局、公安局抽调人员组成。如伤亡人员籍贯大部分为事发地之外同一县市区,则伤亡人员籍贯所在地县市区政府有关人员参加善后工作组。

3.3.3 扩大应急

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由现场抢救领导组根据情况抽调机动人员参加救援或通知相关部门紧急增援。

3.4 指挥与协调

当道路交通事故达到Ⅳ级标准时,由事发地县市区政府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必须赶赴现场;当道路交通事故达到Ⅲ级标准时,由事发地市州政府负责现场指挥、协调,事发地县市区政府负责具体指挥、抢救工作,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必须赶赴现场;当道路交通事故达到Ⅱ级和Ⅰ级标准时,省应急指挥部派员赴现场指导、协调,事发地市州政府负责具体指挥、抢救工作。

3.5 新闻报道

需发布道路交通事故新闻信息时,由情报信息组根据调查确认的事实,报经现场抢救领导组同意后发布;涉及刑事侦察秘密及未经调查确认的信息不得发布;涉及事故原因、责任认定和处罚意见的信息,在正式结论作出前不得发布或发表个人看法;参与事故调查的所有人员未经现场抢救领导组授权一律不得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3.6 应急结束

现场抢救工作结束后由现场抢救领导组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宣布应急结束,安排后期处置工作。

后期处置

4.1 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工作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司法部门依法进行,善后费用由承保保险公司和肇事车主解决。

4.2 社会救助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抢救费用、丧葬费用超过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肇事机动车未参加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及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未成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或救助基金无力垫付的,由事发地政府垫付。

4.3 社会保险

保险公司可以在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按照保险合同开展理赔工作。

4.4 调查总结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总结工作。

保障措施

5.1 人员保障

各级政府要定期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素质。省政府根据道路交通发展需要,依据有关规定及时补充人员,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到位。

5.2 车辆保障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应根据辖区内道路里程、交通流量、道路状况,历年交通事故数量等,为本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装备必要的交通事故应急处置车辆,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5.3 设备保障

各级政府应根据需要,为本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装备必要的应急处置设备和器材。

5.4 经费保障

在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尚未颁布实施前,由省政府和各市州政府组织本级财政、保监、公安、卫生、农业等部门制定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监督管理

6.1 宣传教育

省教育厅、团省委和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在省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指导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道路交通事故急救知识,在学校普遍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教育。

6.2 应急培训

在初中以上学校和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急救常识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和驾驶员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的急救能力;在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中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6.3 预案演练

县市区政府每年要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市州政府每2年要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附 则

7.1 预案修订

省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并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7.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省公安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7.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豪山中小2011年“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为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根据《安仁县“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安政办[2011]67号)精神、结合我乡教育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特指定本方案。一:领导班子 组长:段小毛

副组长:段源才 彭海龙 刘会文

成 员:李光银 何为人 何雪炎 李坤花 邓传华

黄德才 颜学华 沈向阳 彭高玉 张乃忠

赖忠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工作目标 2011年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三项行动”,加强“三项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积极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四、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责任体系,积极推动学校、幼儿园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列入校(园)长业绩考核,进一步明确校(园)长为学校、幼儿园安全第一责任人。严格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教职工安全生产职责。

2、加强安全教育。各学校、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安全教育“每周一课”制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防拥挤踩踏、防火灾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

3、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一要督促学校、幼儿园完善并落实安全隐患自查自改机制,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日常化、常规化。二要认真落实《惠东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方案》的部署,继续保持对隐患排查治理监管监察的高压态势。加强检查督查,对整治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的要及时通报,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三要发现隐患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治理方案、责任、措施、时间和资金,制订应急预案;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立即登记造册,明确整改责任,实行政府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于整改完成的隐患,要按要求组织验收,并适时组织复查。四要梳理近年来发现、至今尚未完成整改的隐患,列表造册,同时进一步明确整改责任,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全部整改完成销号。如不能完成要专题向县安委办、教育局说明原因。五要继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档案建设。

4、继续完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应急预案,着重改善当前部分学校应急预案不健全、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的现状。二是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完善学校、幼儿园的防范工作,着重改善部分学校安全保障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三是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在应急管理和处臵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加强门卫管理,建立健全值班、巡逻制度。一是值班、巡逻人员要坚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对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幼儿园一律查验身份证件,严格登记手续,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到学校寻衅滋事。

6、加强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学校要设立校园周边环境监测员,定期排查学校周边的安全环境,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告知学生和家长;积极配合综治、公安、工商、城管、文化等部门依法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的非法网吧、书摊、歌舞厅、饮食摊点等场所,严厉打击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和危害师生安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对校园周边的道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进行综合整治,为学校、幼儿园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加强校车的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校车、驾驶员、接送学生档案。二是所有校车必须在5月底前安装GPS定位系统,并接入市、县两级教育系统监控平台,确保校车的行驶安全。三是所有校车必须到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申请校车标牌,9月1日起无校车标牌的校车不得运送学生。四是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切实增强其安全意识,严防校车事故的发生。

五、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6月10日前)。各学校、幼儿园要认真做好动员部署工作,认真总结2009年“安全生产年”活动的经验,结合实际开展调研,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在6月10日之前制定“安全生产年”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2、全面推进阶段(10月31日前)。各学校、幼儿园要全面组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确保“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工作实效,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并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

3、总结提高阶段(12月31日前)。各学校、幼儿园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对好的经验、做法要树立典型积极推广应用,并上升为管理的规章制度,更好地巩固“安全生产年”活动成果。县安委会、教育局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派出工作组对各学校、幼儿园“安全生产年”活动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幼儿园要提高对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切实加强领导,将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精心组织,认真分析、及时研究和解决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注意总结,及时反馈。各学校、幼儿园要及时总结上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中好的做法和发现的问题,各阶段的小结材料须于每阶段工作结束后7天之内报学校安全办,全年工作总结须在2012年1月3日前报学校安全办。

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

下载甘肃省“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甘政办发[2009]47号)[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甘政办发[2009]47号)[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海南省乐东质量技术监督局 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县安委办《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安全检查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 的通知》要......

    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模版)

    共乐小学“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根据深宝教〔2009〕13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学校周边及校内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安全发展理念为指......

    “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庆阳恒美·巴塞罗那奥园一期工程 1#高层综合楼 “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二十一冶建设有限公司庆阳分公司 2013年3月16日 2013年“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实践科学......

    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xx市“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精神,结合本处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

    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安全生产年”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运营、和谐发展的理念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在文化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安全......

    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金港城社区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了认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和《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

    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万柏林街道办事处 “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省和市政府、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有关要 求,决定在全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工作思......

    甘肃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甘政办发[2008]78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78号 【发布日期】2008-06-27 【生效日期】2008-06-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