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真情打造及谐教育
用真情打造和谐教育
——谈教育管理的人文性
——玉泉中心校
段德明
随着三名工程的不断深入,争创名校、名校长、名教师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奋斗方向。作为中心校的领导,如何创造条件,让学校成为教职工成长的乐园,是要深刻思考并进行努力的。这需要在管理中采取适应措施,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创造更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曾经的管理,以往更多注重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达到“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团团转”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特别是到玉泉工作两年来的工作,我对管理的理念、做法又有了新的认识。规章制度固然重要,也很必要,但随着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仅用机械的规章制度去约束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校管理,因为我们看到了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中心地位,教育者的工作范围是无限的,工作时间不是固定在八小时之内,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教师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有各种需要。对于人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来管理,尽管体现了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但却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个性、需要及人的发展,甚至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这使人退化为制度的奴隶,即仅知道服从。所以,教育管理更须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去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作为中心校校长,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 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特别是要用真心来对待每一位下属和教职工,要站在师生的角度去考虑管理策略,以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向探究型、学者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实施教育管理必须树立以下新理念。
(一)以人格魅力发挥影响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成分。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给学校决策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领导者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总会经常到辖区学校转一转,看一看,听听教师谈谈心声,和学生一起听听课。看见地上一片纸屑,也默默捡起。在看待问题时,坚持公正无私,不带偏见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在考核评优、晋级升职等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事先制定并提出标准或准则,交由中心校人员和各中小学领导讨论后,再经全体教师审议,统一意见后再实施,以同样的标 准来衡量每位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使整个教师群体有一种大家都是“自己人”的感觉。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二)信任就是力量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最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第一,结合三名工程,在学校营造“成为名师,彰显价值”的舆论氛围,将名师的素养内核框定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第二,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中心校就搭多大的舞台”,在各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建功立业。第三,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地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联系起来。第四,充分挖掘教师中隐藏的资源,尤其是信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学校对提供资源的教师予以奖励。第五,要有包容的胸怀,不要时刻将下属置于 被监督的环境中,不要老是想着自己不在的时候,下属会偷懒,没有做任何工作;相反,要使每一个下属明白:自己是相信大家的。要懂得他们在自己不在跟前的时候比自己在面前的时候能干的更多,干的更好。要记住每一个下属的职责,不要将他们的工作范围搞浑,不要将一个人的工作交给另外的人,否则会形成下属之间的尴尬局面。同时安排同一项工作,一个人能完成的情况下,不要先后让两个人去做,这样会造成先被安排的人有不被信任的感觉,严重挫伤工作积极性。
(三)知人善任,有情操作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的价值取向。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了多元变化,知人善任显得尤其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知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交流的过程。领导要知教师,教师也要知领导。知人要知心,要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教师才能对你付出真心,对学校树立信心。通过谈心、交心,达到知人、知心,从而把广大教师凝聚在领导群体的周围。“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应须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 力水平,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
(四)活动融情
传统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惯用榜样激励法、谈话交流法、物质慰问法,这些管理手段仍有很大的价值,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活动是理念信仰和实际关怀的中介。人与人是相互支撑的,人与人的相互理解贵在沟通、接触。活动能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优化交流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体会学校的关心与温暖,浓化干群之间的人情味,强化学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如:为了营造团结合作的群体精神,我们开展了教师健身舞比赛,为了凝聚人心,排练了大型团体操《阳光少年》并在市中小学运动会和市一运会上表演,获得高度评价,在“三名”工程中,举办课堂展示活动,充分让教师展示才能。学校文化建设沉淀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沃土,特色学校是众多学校决策者毕其一生于一役的追求目标。教师活动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学校的特色活动就不会稳定长久,因此,我认为教师活动的特色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纽带。为此,我们在全部中小学中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和学习型团队建设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灿烂文化的同时,使学校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最终形成玉泉教育的品牌。
(五)尊重、理解、激励教师
教师从事的劳动,是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劳动。因此,最有效最灵验的管理方法就是学校领导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对教师人格的尊重,是领导对教师的感情投入和思想沟通,是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同事之谊,手足之情。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学校领导要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一是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二是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与教师建立起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当教师遇到烦恼时,当教师生病住院时,当教师家有婚丧喜庆时,行政领导都上门关心,慰问或祝贺,每一次的慰问都给教师以极大的鼓励。正如西水屯学校教师张秋荣所说:“我们没想到的事情,领导都能想到,领导的关怀不但让我感动,更使我要加倍努力工作”。三是为教师创造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良好条件。培养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条件较差的东郭路小学任教的李雨平老师,我们在名师创建中,加大培养力度,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让她充分展示,取得了良好效果。她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连创佳绩,继成为名师培养对象后,又在全省优质课观摩大赛中获一等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学校、全办的楷模。学校管理理念的转变,带动了学校各方面的和谐,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玉泉教育风正气顺,正以校快的速度融入城市教育的快车道。
第二篇:用真情谱写智慧的教育
用智慧与真情助跑理想教育
——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共分九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的方向》,阐明了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指出我们的教育要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造就自主发展的人。第二部分《教育的真义》,肖川先生认为,教育的真义是“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第三部分《教育的智慧》,主要写了什么是开放的课堂?“建构知识”的意含是什么?“学贵有思”的精髓有哪些?自主学习的要义是什么?第四部分《教师的解放》,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观察教育,教师的解放,名师不可仿,写作与教学等。第五部分《文明的星空》,谈了学者的品格,我们为何如此平庸,如何培养民族精神等。第六部分《语言的世界》,主要阐述了写作的意义,学问与人生,为教师而写作等。第七部分《心灵的阳光》,是对成功进行诠释,阐述幸福的意蕴,感悟人生等。第八部分《自由的言说》,作者从一介平民的角度阐述期盼的未来、大学的真相与真义。第九部分是《书的芳香》,主要写的是读书之乐,课程的改革需要理论导航。该书言语间倾诉着教育之灼见,字里行间溶渗着理想、信念、智慧、真情、情趣与艺术六大元素,这也就是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和幸福美好人生的六大基石。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用智慧和爱引导教育学生,建造辉煌灿烂的教育幸福大厦,是我们肩负的重任。
一、用智慧浸染教育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是肖川先生的教育随笔《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封面上的一段话。它不由得让我们教师深思:建造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需要智慧的教育与真情。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一个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故有诗云:“功夫在诗外。”这功夫,就是教育的智慧。作为教师,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合作的人。
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我们用智慧的教育,大力推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向就是要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肖川先生书中有一句非常令人警醒的话“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培养能写会算的机器容易,但培养出真正的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用教育的智慧,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主和谐地发展,就是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将是我们所有的人的生活品质。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人才的过程。我们的教育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真正地培植起信念、理想、爱心与希望。用良好教育成就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教师的教学智慧。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随机事件,把这些突发的事件,当成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智慧地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会使
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因为教师的智慧,会让优异的学生变得更灵活,会让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在知难而上后,感悟到思考的神奇,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所以,只有用教育的智慧才能成就光辉灿烂的未来。
二、用爱浇灌学生。
肖川先生认为:爱,就是在别人需要时,看到自己的责任;爱,就是恒久的忍耐,且有恩慈。与爱相伴而生的当是感恩。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爱,并且要让他们学会爱,那就是感恩。感恩于我们拥有的一切,感恩于生活中拥有的阳光、微笑、歌声与鲜花,感恩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顾城),感恩于人类文化养育出我们追求美好的永恒冲动。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性地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潜能多方位地得以彰显、深发、丰富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习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认准教育的方向,不但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的发展,关注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要倾注真情去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就是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不简单地按学业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态度粗暴和恶劣地当面大声训斥学生,尽量避免对学生极端的批评;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肯定与否定不是敷衍;当学生表现优秀或者出错的时候,能帮助学生从因果关系上展开分析;课堂上,做到与学生之间的自然真诚的交往,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热爱、信任与宽容;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有理解与宽容„„要知道,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爱学生,还要会赞美学生。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幽默良药不苦口,含蓄忠言不逆耳。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赞美学生,还可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赞美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唯有赞美,才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
爱学生,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事物,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爱的阳光中茁壮成长。“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公平厚爱。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如果是泥土,可把它烧成砖瓦;如果是铁石,就将它百炼成钢;如果是黄金,就要让它放出光彩!
爱学生,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负责,更要为学生一生的未来负责。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还要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的自信。教师要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尊重孩子的自我主见,不能泯灭孩子的天性。“学校作为孩子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也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校园生活,创造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宽松、宽厚、宽容;温情、温暖、温馨;自主、自由、自信;成长、成功、成人’。要让学生在这里感受到最美好的东西,给他们欣赏与鼓励、宽容与信任。假如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存在于人身上的人性的光辉的话,他就能够真正深刻地被感动,在他的心中就会建立起道德底线,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教育一定包含着爱。课堂上的互动生成,基于师生之间的爱。缺少了这些爱,我们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教育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对教育的追求必须充满真情。没有真情,没有爱的教育追求,只能是一种敷衍。有了爱,生活变得更充实;有了爱,追求变得更美好;有了爱,教育会充满阳光。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真情与智慧的教育,建构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
第三篇:用真情教书育人
用真情教书育人,用激情成就梦想
吴明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真情教书育人,用激情成就梦想》。有人说教师只是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平凡寂寞;教师只是一根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但我认为教师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和稚嫩的树苗一起栉风沐雨,共同成长;教师是一座灯塔,在给学生指明航向的同时,也照亮自己前行的征途。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尤其那一批批名师的涌现,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一职业,它同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就是新时代的老师,扎根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不知疲倦;这就是新时代的教师,他很平凡,但平凡中有着卓尔不群的风范。作为教师,我要在我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妙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著着我的追求。纵使再苦再累,沉重的负担压在我们的双肩,我也要挺直脊背,站稳脚板。站在三尺讲台的我,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而我仿佛在享受人世间最美的旋律;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儿夕阳,我目送学生们安然的离去,充实一天就这样流逝。夜晚灯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笔迹,在我严格要求之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地追求与安慰。“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 多少个黄昏,带着星星归还。滴滴汗水中,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 满天夕阳里,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任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去呵护他们,去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
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早已知道,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早已知道,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是!青春无悔,生命无憾!总有一天,我也会两鬓斑白,粉笔花迷朦了双眼,就让清辉不老的月光刻下我青春的誓言—— 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将用激情来成就我的教育梦想。就让我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许下美好的心愿——希望云台小学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向着太阳,向着辉煌,永往直前!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用真情诠释教育》读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用真情诠释教育》读后感
寒假里我拜读了王士春老师的《用真情诠释教育》之后,王士春老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执著的爱深深打动了我。
王士春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王士春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王士春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用真情诠释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王士春老师在《用真情诠释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
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同时我也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王士春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王士春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学生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用真情诠释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用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们!
李睿
2014年2月15日
《真情诠释教育》读后感
李睿
2014年2月15日
第五篇:用爱心打造教育的和谐
团结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 打
造和谐校园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孤残贫困儿童的学习与生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生活自信,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学校的关爱、教师的关怀,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群众利益无小事。桂中全体同志始终把关心孤残贫困学生的事当作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不断拓宽爱心助学的思路,用我们扎实的工作信服人,用我们真情的行动打动人,让孤残儿童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友善,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增强他们逆境中立志成长、成才的信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加强领导,我们将爱心助学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中来。学校成立了“爱心助学”领导小组,校长徐志山同志亲任工作组组长。鼓励教师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①建立孤残学生档案,制订各项助学工作制度并对孤残学生家庭状况、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进行登记,以便让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
②建立受资助学生档案,对凡受资助的孤残学生在受资助前后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对比登记和其资助人的情况进行登记,便于帮扶对子及时联系沟通。
③建立“爱心手册”,我们将每一位曾经帮助、资助过孤残学生的社会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附上他们的照片,并肯请他们留下充满激励与爱心的话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资
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通过爱心手册让师生去感悟仁慈友爱之士爱的情操,弘扬爱心助学的良好风尚和宣传捐资助学的典型事迹。
④建立跟踪调查制度。这项制度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受资助学生成长跟踪,一是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学生受到资助,他们的成长氛围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帮助一个困难学生,就是挽救了一个未来。保存孩子的自信,就是保住了一份希望。保证将资金全部用在孩子学习成长上是深入持久推进的爱心助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受资助学生学期所产生的费用及时向资助人反馈,向家长宣传“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家庭社会的希望,挪用孩子的学习费用无疑是在打碎孩子明天的希望。
⑤信息反馈制度:引导受资助孤残学生向资助单位或个人定期汇报学习情况,表达感激之情。教育学生满怀感恩之心,使广大捐助者及时了解受助学生立志奋发学习的情况,增强对爱心助学的了解与信任。爱心助学领导小组还经常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利用媒体大力弘扬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捐资助学的典型,动员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统筹规划 注重实效
爱心助学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求真务实、统筹规划。
①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相结合。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挺起高傲的脊梁。我们在积极帮助孤残生与资助人结成帮扶对子的同时,在学校内大力营造奋发有为的良好学风,教育学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成材。
②受恩与感恩相结合。开展写汇报信、问候卡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受恩”时坦然,避免学生受到资助时诚惶诚恐,造成极
大心理负担,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困难之时,别人的帮助要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回报。今天的回报是好好学习,明天是报效祖国。我校的孤残贫困生在资助人的感召下都养成了一颗善良感恩之心。当别人有困难时都能伸出友爱之手,做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之时,总是不忘给帮助他的叔叔阿姨寄去汇报信,分享成长的快乐。
③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一个孤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养护、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帮助,我们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困难,为贫困生解决更多的困难,让每个人都成为爱心助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东南村企业家孟玉生个人捐款2万元。我校离退休老校长周正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关爱学生的典型,他不仅自己带头资助学生,还发动全镇离退休老师一起行动,他的先进事迹曾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三、和谐校园 爱心涌动
孤残贫困儿童的生活是不幸的,但因为有爱,他们从不幸变为幸运。我们在发动社会关爱的同时,始终把关爱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校内师生结对帮扶上,因为结对帮扶有许多其他关爱无法比拟的优点,它贴近学生零距离,便于及时沟通,关爱实效明显。通过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爱的教育是永恒的教育,是艺术的教育,关爱孤残贫困儿童,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在关爱孤残贫困学生上,只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今后我们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将矢志不移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知道:奉献爱的路,就是一条创造幸福的路。富源县竹园镇团结小学 2013年3月5日篇二:如何打造和谐的教师团队
如何打造和谐的教师团队
柴庄镇中心校 艾启勇
【内容提要】
良好的教师团队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信念、坚强的骨干力量、协调一致的同志关系和强烈的团队意识,它有助于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有助于教育经验与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及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形成良好学生集体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和谐 教师团队 整章建制凝心聚力
【正文】
柴庄镇中心校是一所离县城较远的小学,教师来自城乡不同的地方,如何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学校走上快速发展的的轨道,近年来,我们做了不少探索。特别是在团队建设上,学校在建校非常重视打造团队精神,用团队精神引领学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良好的团队精神是我们学校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就我校在打造团队精神方面的几点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
一、整章建制、努力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一)以目标为导向,树立良好团队意识。
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育人有特长)、“五化”(学校环境育人化、教育理念超前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学设备现代化、办学效益一流化)。最终我们要将柴庄乡中心校办成全县有名的学校。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我校各项工作开局即步入了正轨,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迈进。
(二)以制度做抓手,构建高效团队合作机制。
学校就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通过校委会讨论通过实施,保障了教师团队合作潜力的挖掘,完善了教师合作机制。
1.科学的用人机制。在用人上注意考察教师的合作精神,注意重用那些有才华且合作意识强的教师。如在选拔年级组长时,选拔那些有奉献精神,且善于与老师合作,以大局为重的教师担任。我校的陈娟和周志锋老师被推选为语文和数学教研组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广泛的民主机制。在校内实行广泛的民主,让每个教师都有陈述自己的意见与要求的机会,且大家都能充分尊重他人的意见与要求,实行经常的、真诚的平等协商。
3.合理的奖励机制。拿奖励来说,尽可能以团体荣誉而不是以个人物质为对象实施。如毕业班的教学奖励中,以团体荣誉进行奖励。事实上,在一个团体里,很多荣誉,即使是个人荣誉,大多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三)倡导人文关怀,营造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
沟通是合作的开始,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沟通良好、协调一致的团队。针对教师心理压力较重的情况,我们在谈心时不断增加对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采用表扬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让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感到心情快乐。我们十分重视加强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之间横向的、纵向的交流与协作,摒弃使老师们感到威胁和窘困的气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宽松的工
作气氛。因此我校的管理层与教职工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相互合作的关系。
二、凝心聚力、全力打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一是举贤用能、以身作则,建设团结奋进、高效务实的领导团队。新苑学校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始终坚持“唯才是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在全校公开选拔青年骨干教师进入中层岗位,由此而强化领导集体,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团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管理层的执行力量。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能坚持原则,创造性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过程管理,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高效务实的领导团队。
二是相互支持,打造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在学校工作中,利用团队的合作,调动教师工作的合作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我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打造教师团队:
建设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锻造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我们在培养教师队伍时格外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提倡建设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一步强化“终身学习”理念。以陈娟、周凡莉老师为首的教师起早贪黑,常常牺牲休息时间与学生谈心,为学生辅导,他们无任何条件,无任何报酬,自愿为生补课却毫无怨言。正是由于团队之间的这种无私奉献、相互鼓励,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很快,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苑精神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关注学生发展、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学生团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没有学生团队发展,学校发展就不会形成合力。我校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建设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把常规教育作为团队建设的手段。狠抓常规,开展一周一主题班会的学习常规、少先队活动规范、卫生常规等。
2.把竞赛活动作为团队建设的载体。为了真正突出学生团队凝聚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朗诵比赛、运动会、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等集体活动的开展,不仅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把班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团队建设的核心。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调整思想,改进方法,将班干部队伍建设与评优树先、文明班级考核挂钩,增强了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形成了班级之间的竞争氛围。
三、校长的良好形象,完美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队伍。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他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他是教师团队中“平等中的首席”,校长应具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等诸多素质,但在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中校长深深的爱和丰富的智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精神领袖,其次才是行政领袖。
1、要有丰富的情感——深深的爱。教育的真谛就是“爱”,没有了爱,任何的教育活动都只是空洞的形式,而失去了珍贵的内核。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校长来说,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的热爱孩子,有跟孩子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的。爱孩子,爱教师,爱学校的每一个成员??我校的曹校长、陈校长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校长,以校为家,热爱学校,随之营造的便是充满爱心的学校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被影响成长起来的教师才会具备更高的素质。
2、要有崇高的教育追求——丰富的教育智慧。一位好的校长要从内心的修炼开始,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静下心来认真
总之,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实力才能有魅力,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还有待更加深入持久的、卓有成效的探讨。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篇三:打造特色品牌社区 构建和谐温馨家园
打造特色品牌社区 构建温馨和谐家园
奎屯市委组织部
奎屯市现有5个街道办事处、36个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党总支3个,社区党支部44个。近年来,市委积极拓展社区党建领域,推进社区党建实践,抓特点、重实际,本着“立足区情、体现特色、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原则,在全市社区中广泛开展“一居一特”品牌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榜样示范、重点帮扶,先后树立起了以文体型、扶贫帮困型、下岗无失业型、党员示范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和学习创新型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社区,“一居一特”创建活动成为社区党组织、党员和社区内各种力量发挥作用的有形舞台,成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创建和谐社区的有力举措。
一、搭建创建平台,强化品牌依托
1、夯实基础,在阵地建设上求突破。
奎屯市采取“六个一”的方式,即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财政拨付一部分、援疆干部资助一部分,街道社区自筹一部分、党费投入一部分、结对部门帮扶一部分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强社区办公阵地建设。今年上半年专门召开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协调会,明确了建设任务和建设方式,协调相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全市投入社区阵地建设资金500万元,通过财政出资、土地置换、联建等方式,将新建400平方米以上社区办公用房10个。同时,市委还为36个社区全部安装电话、有线电视,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柜180余套。
2、结对共建,在整合资源上求突破。
奎屯市委着眼于服务到位、引导到位,坚持纵向推动与横向联动相结合,在社区资源的整合形式、整合区域和整合内容上求突破。在整合形式上,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协调会等机构,并依据各自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整合党内服务力量、社会服务力量和群众服务力量。在整合区域上,既注重对社区单位资源进行整合,又注重共享跨区域单位的资源。市委将36个市属单位党组织与3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共建对子,各社区又与辖区单位结对共建,实现社区资源全覆盖。在整合内容上,围绕打造和谐社区,突出抓好智力资源的整合,采取外引内联、上派下选,下派36名市属单位优秀后备干部下派到社区挂职副书记,为各社区广泛开展社区服务、搞好社区教育、培育社区文明提供智力支撑。
3、健全服务网络,在挖掘潜力上求突破。
奎屯市在5个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站,36个社区建立了党员服务分站,从提高社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出发,广泛开展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3644名在职党员组成了党员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保绿养护服务队、医疗保健服务队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157支,围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法制、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等8项重点工作,以“为民、富民、安民、乐民、便民、育民”为工作着力点开展“一人一岗”活动,通过开展美化环境、健康普查和义诊、实用知识培训、相关业务资询、慰问老党员等专项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普遍赞誉。
二、突出创建重点,打造品牌项目
1、以服务社区为主题,创建文体型社区。
为营造文明、温馨的社区氛围,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金桥里社区党支部每年都要召开多次社区文化工作联席会议,邀请市文体局、街道办、驻区各单位领导、居民代表参加,安排部署本社区的群众文化工作。踊跃参加社区举办的冬季长跑、迎春文艺演出、“五一”社区运动会、庆“七一”文艺演出、“八一”慰问子弟兵联欢演出、“十一”广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等活动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据统计,现在社区每年固定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就有20多次。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先后在社区成立了秧歌队、舞蹈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文体队伍。利用社区的地理优势,以市政府大楼前的团结广场作为社区文化平台,举办的春夏秋广场健身舞会,成为全市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每年的200天中,每晚都有免费舞会,成为奎屯市夜晚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社区月月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活动,春夏秋季天天有活动的良好氛围。党支部还根据奎屯市区域文化较发达这一特点,成立了戏剧票友队、豫剧演唱队等群众性业余文艺团体,邀请市文化馆的教师对这些群众业余团队进行辅导,利用这些文化活动载体,把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融入其中。同时,积极推进“文明楼院”、“五好家庭”创建活动,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守法律在社区蔚然成风。近几年,社区各项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该社区呈现出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环境优美,安定祥和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4月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共同命名团结街金桥里社区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2、以维护社区稳定为主题,创建服务保障型社区。
绿洲社区是破产企业集中地,社区居民存在“离退休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残疾人多、享受低保人员多”“五多”的问题。社区党支部提出“用心服务、细微服务、上门服务、随时服务、全面服务”的理念,从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义务服务,经常为他们打扫卫生,买米买面送油,使他们得到了有效的照顾,无忧的生活;社区两个林带没人浇灌,党员自发的给林带浇水,对林带进行管理;社区的水管线漏水,党员们立即行动,查找漏水处,及时的修理;社区的卫生垃圾死角,党员们及时清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危房改造中,社区党支部积极的做居民的思想工作,逐门逐户的进行登记,保证了危房改造的顺利完成。通过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情,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体现,社区成了居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贴心人。
3、以实现再就业为主题,创建有下岗无失业型社区。苏瓦特社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内工矿企业多,用工量大的特点,积极与社区企业取得联系,掌握用工信息,达成用工意向协议,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就业服务卡,积极推荐介绍就业岗位,举办下岗失业技能培训班,采取“三个主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一是主动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家中,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做到“六送”,即送政策、送观念、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送爱心。二是主动帮助有自谋职业愿望的人在社区创办各类便民服务网点,实现灵活就业,帮助他们协调办理有关事项,提供服务。三是主动深入辖区单位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宣传,使他们积极配合社区搞好再就业工作。近三年来,苏瓦特社区有2617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实现就
业再就业率达到了100%。2004、2006年被奎屯市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工作站,2005年被伊犁州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工作站。
4、以体现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创建党员示范型社区。“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服务在社区”,这是东绣苑社区党支部用心培育的“社区共产党员服务店”,提起“党员服务店”,社区居民无不交口称赞。共产党员服务店向社区三千多居民郑重承诺:以共产党员的名誉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区全体居民尤其是为社区的困难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特困人员提供低偿、无偿服务。几年来申报命名挂牌“党员服务店”的党员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梁胜钻医疗服务店和张爱斌修理部两个店,又增加了赵永知缝纫洗衣店、刘辉便民药店、张得江修鞋磨刀店、李加春粮油副食店、周丽霞幼儿服务园。2006年以来社区共产党服务店累计为7767人次提供便利、快捷、灵活、周到的服务。现在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看病、保健、修车、买药、缝纫、洗衣、托幼等服务,而且价格便宜,服务热情周到,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称赞。
5、以交流谈心为主题,创建扶贫帮困型社区。
湖兰布拉克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社会各种矛盾的交织地,社区居民群众常遇到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邻里间经常闹矛盾。社区党支部通过走访群众,与群众座谈,寻求解决改善邻里间关系的方法,开辟了“谈心角”,让党员和居民将不顺心难以解决的问题倾诉出来,由党组织帮助解决。61岁的党员曾玲慧,家庭生活困难,又有疾病在身,曾大妈来到“谈心角”倾诉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