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5篇)

时间:2019-05-14 09: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第一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2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思路和抓手是什么,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基本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一抓党建、实德育、保方向1.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指导中小学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增强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各地各校深入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攻坚行动,进一步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压实党建职能部门责任;研制《中小学党建工作标准》,促进中小学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举办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和网络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党建工作水平。2.做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举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省级骨干培训班,建设中小学德育示范区,统筹德育各方面工作,推动将《指南》落细落实、常态开展。推广一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研究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和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制定印发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意见。继续组织“开学第一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等教育活动。3.大力推进校外教育。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导各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督促各地加快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印发校外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开展项目绩效考核。继续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遴选命名工作,推荐一批研学实践典型线路和活动课程,建立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网站。二抓攻坚、补短板、促公平4.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研究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实施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攻坚行动。推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5.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攻坚行动,开展《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项督导核查。大力推进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计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全面实施两类学校建设底部攻坚。建设学籍信息系统与国家人口库比对机制,强化控辍保学监测工作;推动辍学高发区(县)“一县一策”制订完成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实施精准控辍。6.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加快项目建设,完善督查通报机制,召开基础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推进会。推动落实教育部同中西部十省份签订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备忘录》,扩大教育资源,加快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建立对各省(区、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动态监测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7.办好特殊教育。全面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印发《关于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指导意见》。督促30万人口以上县(市)独立设置特教学校。推动以区(县)为单位加快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三抓改革、强内涵、提质量8.促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印发《幼儿园玩教具图书配备指南》,指导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环境。开展防止和纠正“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第七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广泛征集优质游戏化课程资源,组织编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特色的绘本,支持幼儿园开展丰富适宜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科学保教能力。9.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组织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评选,建立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立国家基础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指导。继续支持开展西部教学支持计划。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意见,并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和全员培训。组织好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统编三科教材统一使用培训工作。10.深化中高考改革。深入研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对普通高中带来的重要影响,积极参与做好已进入试点省份指导工作。指导拟进入高考改革省份做好条件评估工作。适应新高考改革,制定《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建立地方中考改革动态跟踪机制,开展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评估工作,提高命题水平。举办考试评价改革培训班,总结交流各地在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11.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提升计划,更好服务师生和教育管理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深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动优秀成果知识点系统化、全覆盖;遴选推广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区域、学校案例和优秀课例。启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工作。建设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系统二期,提升学籍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应用,发挥学籍系统在招生入学、控辍保学、消除大班额、特殊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完善学前教育学籍信息系统。12.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提高质量要求,组织研制装备标准建设规划,健全中小学装备配备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强化装备应用工作,继续开展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出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指导研制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开展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图书适应性调研,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生阅读活动。13.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推动各地各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案、对标研判、依标整改、逐项达标,从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学校环境等方面,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实施《标准》为抓手,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各方面工作,探索基础教育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规范管理新路径。四抓治理、促规范、树形象14.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坚持标本兼治、内外联动、堵疏结合、积极稳妥,在部署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对管理体制、设置标准、负面清单、监督管理等提出明确意见,并结合深化中小学教学改革和课后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长效机制。15.规范竞赛表彰等活动。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印发《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完善管理权限、重新登记核准、严格活动组织、强化日常监管、约束结果使用、推动社会共治,严控和减少此类活动,切实减轻学生、家长和学校负担,维护良好育人环境和秩序。16.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召开基础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会议。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切实规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行为,秋季开学后组织开展招生入学工作专项检查。进一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优化简化随迁子女入学程序要求,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体系。17.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抓住安全日等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关爱生命、预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国家安全、防范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止学生网络沉迷、防灾减灾、禁毒等方面教育,推动中小学上好安全教育课程,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防范风险意识和安全素养。

第二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提高质量30条”)为主线,在抓规范、立标准、定政策、推改革、建机制、树典型、提质量上下功夫,在解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提高质量30条”有关人才培养工作

1.修改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筹备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在高教战线兴起学习宣传贯彻“提高质量30条”的热潮,指导各地各高校制定落实“提高质量30条”的实施工作方案。做好“提高质量30条”有关本科人才培养任务的落实工作,继续引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召开全国高教处长联席会议,举办新建本科院校领导培训班,分类分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座谈会,交流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做法经验。会同直属司筹备召开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第22次直属高校咨询会,交流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提高质量30条”的有关政策举措、经验做法,举办各地各高校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成果展。

二、优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和区域布局结构

2.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导各地各高校完成专业对照整理工作,做好2012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工作。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建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网络平台。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导支持高校设置相关专业。

3.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配合国家发改委,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组织实施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高校发展,深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好2012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进修锻炼工作,总结宣传推广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10多年来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配合教改办及时跟踪了解各地各高校有关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加强检查督促,组织交流推广试点成果和经验,发挥试点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整体探索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生招录、培养模式、学院管理、教师聘任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5.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推进2012规划项目建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中,支持建设180个本科专业点进行综合改革;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着重推出一批中国传统文化类视频公开课,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建设1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启动建设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加强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建设,扩大实施精品课程师资培训。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健全拔尖学生培养跟踪制度,组织参与高校开展交流,促进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继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信部、国资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在国有大型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继续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与卫生部合作制定医学人才培养标准,与发改委共同建设一批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综合基地。继续实施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会同中央政法委探索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国内与海外高校合作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新机制。启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农业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大力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实施好“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计划”。研究制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卓越非通用语种人才、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

7.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研制基础类教学实验室基本规范(标准);立项建设9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启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

8.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会同中宣部、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2012年“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献给党”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召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座谈会,进一步引导高校加强和改进红色经典艺术教学、研究和创作工作,组织有关高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红色经典艺术宣传教育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以文理交融为重点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做法。

9.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印发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加强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召开创业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实施163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估

10.加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协会)和高校联合制定有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促进各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分类标准体系。

11.稳步推进本科教学评估。继续推动各高校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继续组织部分高校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组织专家研究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建设指南(标准)。推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本地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五年规划,做好2012年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完善本科院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完成审核评估方案研制工作并开展试点。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科专业国际评估。成立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扩大医学教育认证试点,初步建立医学教育认证制度。

12.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类专家组织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研究、咨询、评价和指导作用。

五、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13.按照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教育部负责的93种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力争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出版一批工程重点教材。

14.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陆续出版为契机,建立中央、地方和高校分级培训体系,认真开展对教材所涉课程教师的培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六、进一步提高司机关建设科学化水平

15.认真执行《教育部专项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宏观管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注重向基层学习,定人定点赴高校开展调研,全司干部每年两次旁听在京高校教务处处务会议,问需问策于基层。坚持司内定期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建设学习型司局;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司局。

第三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主线,转观念、立标准、推改革、调结构、建机制、抓规范,把工作聚焦到提高质量上,在解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提高质量30条”有关人才培养工作

1.修改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筹备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在高教战线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提高质量30条”的热潮,指导各地各高校制定落实“提高质量30条”的实施工作方案。做好“提高质量30条”有关本科人才培养任务的落实工作,继续引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召开全国高教处长联席会议,举办新建本科院校领导培训班,分类分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座谈会,交流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做法经验。会同直属司筹备召开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第22次直属高校咨询会,交流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提高质量30条”的有关政策举措、经验做法,举办各地各校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成果展。

二、优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和区域布局结构

2.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指导各地各高校完成专业对照整理工作,做好2012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工作。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2012)》,建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网络平台。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导支持高校设置相关专业。

3.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配合国家发改委,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高校,加大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好2012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进修锻炼工作,总结实施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经验,积极宣传推广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10多年来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配合教改办跟踪了解各地各高校有关改革试点进展情况,组织交流推广试点成果和经验,发挥试点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整体探索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生招录、培养模式、学院管理、教师聘任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5.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推进2012规划项目建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中,支持建设180个本科专业点进行综合改革;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着重推出一批中国传统文化类视频公开课,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建设1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启动建设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加强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建设,扩大实施精品课程师资培训。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健全拔尖学生培养跟踪制度,组织参与高校开展交流,促进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继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信部、国资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在国有大型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继续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与卫生部合作制定医学人才培养标准,与发改委共同建设一批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综合基地。继续实施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贯彻落实《教育部 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农业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大力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实施好“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计划”。研究制定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卓越非通用语种人才、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

7.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研制基础类教学实验室基本规范(标准);立项建设9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高

等学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启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

8.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会同中宣部、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2012年“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献给党”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召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座谈会,进一步引导高校加强和改进红色经典艺术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工作,组织有关高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红色经典艺术宣传教育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以文理交融为重点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做法。

9.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印发实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加强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召开创业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实施163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估

10.加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协会)和高校联合制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促进各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分类标准体系。

11.稳步推进本科教学评估。继续推动各高校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继续组织部分高校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组织专家研究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标准建设。完善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的评估工作机制,推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本地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五年规划,继续开展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继续完善本科院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完成审核评估方案研制工作并开展试点。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科专业国际评估。成立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完成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的相关工作;扩大医学教育认证试点,初步建立医学教育认证制度。

12.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类专家组织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研究、咨询、评价和指导作用。

五、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13.按照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教育部负责的93种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力争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出版一批工程重点教材。

14.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陆续出版为契机,建立中央、地方和高校分级培训体系,深入开展对教材所涉课程教师的培训,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六、进一步提高司机关建设科学化水平

15.认真执行《教育部专项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宏观管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形成深入基层学习锻炼制度;组织干部分期分批赴各地高校开展专题调研,旁听在京高校教务处处务会议,问需问策于基层。坚持司内定期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建设学习型司局;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司局。

发布时间:2012年2月3日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第四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组织实施国家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着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整体设计、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思路,指导各地各高校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一、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分解任务

1.按照教改办要求,组织实施由高教司牵头负责的11项工作,配合有关司局做好50余项相关工作。积极跟踪由高教司负责联系的87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加强联络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确保改革有序有效推进。

2.修改完善、发布实施高等教育专题规划,做好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的学习、培训、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省情,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教学条件保障为重点,研究制定本地区落实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的实施意见。

3.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力度,召开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1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举办10年工作成果展。

二、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

4.修订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1版)》,做好新旧专业布点整理等有关工作,组织研究编制新目录专业介绍。修订发布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引导高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形成有利于专业动态调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国家和省级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把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生均拨款标准、评估认证结果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指导各地各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5.研究制定《教育部关于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意见》,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科研与教学互动,注重跨学科、跨专业培养人才和校企、校所联合培养人才。

6.积极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与中组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组织试点高校开展交流,推广经验,加强宣传。

7.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定通用标准;推进行业参与,深化校企合作,联合行业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该计划的政策措施以及行业专业标准;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扩大试点范围,遴选第二批试点高校,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启动本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8.启动实施“农科教合作培养人才计划”,依托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重点开放实验室、野外观测站等,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制定“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

9.启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卫生部联合制定医学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全科医生,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调控医学教育招生规模,完善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完善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10.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政法、司法部门紧密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探索“学校-实践部门共同培养”模式,加强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探索“国内-海外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国际法律事务高端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特点鲜明的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一支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扎实理论与实践功底的教师队伍,稳步进行法律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法学教育改革。

11.遴选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制定关于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的实施方案,启动试点学院的遴选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学院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自主权,探索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2.组织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等问题,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在主流媒体开辟专栏,营造氛围;分别组织召开“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地方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分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本科教学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13.研究制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4.制定印发《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十二五”国家教材规划。

15.研究制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方案,促进高校加大实践教学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研究制定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相关政策;召开实践教学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

16.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质量工程”一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启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教育教学改革计划,集成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教学团队、课程与教材、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等项目,建设国家级重点专业;加强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建设国家级高校教师发展示范中心;加强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建设,支持教师职业发展;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要求,制定实施省级“质量工程”。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设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系统,对现有精品课程启动复核认定工作,继续推进免费共享;继续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认定工作,支持示范中心内涵建设、持续发展和成果共享;组织开展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工作。

17.全面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加强以“文理交融”为重点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大课堂”,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遴选一批文化素质教育示范基地,典型引路,推进基地建设;与中宣部、团中央联合主办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演出活动”,建设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

18.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编写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络课堂”,编写推广优秀创业教育教材,推广创业教育典型经验。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切实开展创业教育,在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

五、积极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9.研究建立符合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加强分类评估;研究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的评估工作机制,加强分级评估和分层评估;加强评估队伍建设,形成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评估工作氛围。

20.启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工作;研究制定审核评估方案;制定印发《关于改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高校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鼓励高校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继续开展专业评估试点工作,推进工科专业认证工作,与行业共同制定认证文件,组建认证组织机构,联合开展认证工作。

21.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基础实验室基本规范的研制工作,着力推进资源整合、教学科研结合、校企联合的实验平台建设,加强高校质量保障条件建设;开展中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调研工作。

22.继续开展“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三期项目“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和“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23.研究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类专家组织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六、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负责的93种重点教材编写出版工作,认真做好中央负责组织实施的重点教材使用推广和教师培训工作,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七、进一步提高司机关建设科学化水平

围绕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心工作,创先争优。坚持司内学习制度,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向基层学习,加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加强学风建设,建设学习型司局;贯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司局。

第五篇: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司长讲话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司长讲话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感谢王校长给我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中加学校是一所办得很好的学校,也有很好的声誉。现在大家知道全国都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中加学校它在提高教育质量、课程质量方面有很多好的东西,也有很多好条件。

这次课程改革是在中国社会20年快速发展之后。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教育,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不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讨论持续很长时间,我认为我们不是讨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概念是什么,我想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办学校的宗旨是什么?只有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了,我们就能知道我们究竟该怎样办教育了。

有的基础教育的老师见到我就说弄得太花了,真正的基础教育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应该是从课程入手。

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一定要从课程入手,而不是从花边活动入手,也不能光从概念入手,还是要从最基本的理论建设和它整个的管理制度改革入手。这样在1999年的时候有一个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个教育振兴计划经过国务院批准以后,国家用国民财政收入的一个百分点来支持这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那么,在这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里面有一个工程就是素质教育的工程,这里面的最核心的项目就是要构建一个符合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这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我们从1999年开始以后,做了一些前期的研究工作。首先就是我们这个课程改革究竟要改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改?在这样一个讨论下面确定了一个我们改革的目标,这一轮的基础教育的改革制定了六个改革的具体目标。如果看到了课程改革纲要的话,你们可以看到六个具体的改革目标。

另外一个是怎么样看待这次课程改革。很多人认为课程改革就是教科书的更新换代,甚至于我们有很多的高级领导也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要换教科书了。你们赶快编一套好的教科书吧。这是对课程改革我想是一个片面的一个认识。

最后我们的一个讨论,就是课程改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这个我想课程改革六个目标的确定,已经建构了课程改革的整个框架。

今天因时间的关系,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回课程改革的六个目标,以及我们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面,对这六个改革目标实验的一些基本情况。我用20多分钟,剩下的时间请刘老师给大介绍你们更关心的问题——关于整个高中课程改革的框架。(这次的课程改革)事实上它不仅是对义务教育,而是对整个基础教育领域里面课程改革的目标。那么有六个改革的目标:

第一个目标也是最重要的、首要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首先我们要讨论课程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功能。因为一个学校运行起来最核心的功能是要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我们是要通过课程让学生在课程里面经验过了来培养他们的,那么课程它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以前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学校就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讲、学生听,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么现在我们就对这个发生一个问号,课程是不是就是仅仅传授知识。我想这样讲传授知识还是讲得很客气,事实上有很多地方就是在灌输知识。至于你怎样获得这个知识,这个和你以前的知识有什么关系,和你以后用不用得着这些知识;和你在学这些知识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体验,这个大家都不关心,只关心把我是不是把我这个预定的知识批发出去了。我想我们现在的高中也好,初中也好,小学也好,在没有搞课程改革的地方,对学校对课程仅仅是传播知识,甚至就是批发知识,好像认为这是一个主要的任务。我想这回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里面的课程,它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育人的功能,这和党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我们在学校里面,我们把我们学习的内容,大概分析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作为基础教育来讲,知识和技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个基本的学习技能,是没有发展的平台,也不可能起飞。一个人能力的发展他也必须通过知识作为载体,所以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他不是唯一的。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是很重要的呢?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什么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呢?这就牵扯到我们对人是如何学习的一种认识,就是人的智慧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不是靠外面一个完全结构好的一个知识体系灌到我的脑袋里头,就变成我的知识了,这是违反人的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人的智慧的构建,他是通过他原来有的经验和他对新知识的一种理解,通过他作用于客观世界,变成他的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很多思维活动,他达到一种理解。哈佛大学的研究,一个为理解而教的研究里面就谈到什么是理解,就谈到了这个项目的最重要的一个成果,那就是把人的理解分成了五个水平。有一个排除的说法,就是死记硬背会背诵不叫理解;会照本宣科不叫理解;会简单的拿一个案例来模仿也不叫理解。那么理解是什么呢?他讲了五个水平,其中的一个就是说,我在我原来有的原认知或者我在我原来有的基础上,在获得新知识过程中用上了我原来的经验,用上了我原来的知识,那么我对这个新知识有一种新的理解,而且这种新的东西和我原来的东西把它结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知识网,而且我用这个新的知识网去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他认为这是其中理解的一个形态。共有五个形态,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不能够讲那么多,我现在讲一个观点:学习过程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往往是不太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最关注的你考了多少分,这节课上完了以后,老师马上就想知道这节课有多少同学掌握了我讲的内容。事实上这是违反认知发展规律的。50分钟是不会引起思维的质的飞跃的。他必须有一个他的经验的参与、他的练习、他的不断的理解、他的旁征博引,它有很多的过程,才会变成他的东西。但是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个过程。它是需要儿童的或者学生的各式各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来参与才能变成他自己的东西。那么方法也是很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策略来学习。每个人他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非常个性化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就是先预习——发现问题——好好听讲——回去认真做作业,然后再就是……我想这样把学习方法变得非常的呆板。特别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里面,网络的这种学习环境,那么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这里边有很多的学习策略。所以我们认为学校的这个课程不仅应该规定一些对于一个人来说终身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为我们是基础教育;还要在基础教育期间,关注学生他的学习过程,建立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那么最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说如何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他的积极态度还有他的价值观。事实上这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很多年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和我们所谓的知识教育始终是两张皮。我们老说,我们的道德教育没有针对性,孩子们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政府或者我们学校给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时都觉得非常的无可奈何。高考结束了以后,学生对我说,我最讨厌的就是政治课,我把书都给扔了,我这辈子再也不想看见它啦。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就是它没有和儿童的情感、没有和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世界观的形成,完全没有结合进去,它是游离在学生生活外面的空洞的一个概念。所以教育是很重要的,他不仅仅是会教会他知识,它是要学生能够学会做人,价值观是很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最基本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关于道德的问题很难谈到。那么怎么样在学校里面对学生在学校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呢?我想就回到我们怎样来看待知识上,我们把学科知识或要考试的知识,认为是超价值的知识。我举过很多例子,(我们)从来没有把知识和价值观的教育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讲地理吧,我们讲长江、讲黄河。特别在讲黄河的时候,就是在讲黄土高原从哪发源,到哪入海,要经过多少省,从黄土高原下来的时候要带多少黄吨的泥巴,黄土,怎么淤塞河道。整个讲完了,给你的感觉(黄河)就是一个怪物,就是带来环境恶劣的一个怪物。但是我们不讲黄河是中华文化的母亲,没有黄河,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发源;也没有讲为什么黄河得不到治理;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对自然,我们有什么责任?我们对环境有什么责任?我们对环境的伦理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知识很多都是超价值的讲知识,只讲他的自然的、超价值、客观的知识,我们不把知识附带上价值观的这种价值。如果我们要是从小给孩子们讲治理黄河,让黄河成为我们最可爱的一条河;凡是违反环境侵犯环境规律的事情,我们都不能做,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去损害更多的环境,我想这样的教育他就能不仅仅记得黄河从哪儿发源,流到哪儿,慢慢地他就会由黄河这样一个内容带来他的价值判断。那么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灌输得来的,他是在无数次的价值判断过程中,他通过自己的思考,不断的判断和价值选择来形成的他的道德的。所以我觉得的课程问题它是一个系统的,是一个全面的,它既关注我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这些知识,我们有什么样的好的学习策略。换一句话说,你是不是学会了学习。另外,光有一个知识你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人,不是一个党和国家所期盼的接班人。那里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应该有理想,就是你的价值观、你的道德、你的人格。我想这就是教育所肩负的责任。现在我们把它完全变成了一个只追求分数,只会考试,这就是歪曲了教育所赋予我们学校的任务,但是这个责任不在学校。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原因,造成大家都去追求分数,而忽视了教育的其他重要价值。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目标,也是最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的目标。

第二个关于教育内容,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就是要克服现在的内容,繁、难、偏、旧。大家都知道,没有任何意义的难,让学生去钻牛角尖,一辈子用不到的事情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钻,就是为了在竞技上获胜,而没有其它的价值。所以我们现在的定位,基础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性,那就是应该定位在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上,是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是专业教育。因为基础教育不承担培养精英的责任,也不承担培养专门人才的责任,特别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提供的是公平教育的机会。不能用繁难偏旧的题目去选拔精英,这个违反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所以关于教育内容也有一个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繁难偏旧这种选择知识的基本原则,使我们的教育内容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学生的经验紧密结合起来。那么选择的这些内容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那些没用的知识,大可不必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把它挤进来。

另外就是关于课程结构,第三个目标就是课程结构的改革。那么这种结构要体现它的基础性,它的选择性,它的均衡化。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内容的均衡,人的发展目标的均衡,都大家要考虑的。所以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我们整个课程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结构的变化有好几个纬度,一个就是国家所规定的课程,比原来来说大大减少了。原来就是基本上国家规定的课程占满了学校的课程表,学样没有什么自主权。那么现在我们规定是占85%到80%是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剩下的时间是给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来规划它们学校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是结构上的一个变化。另外一个纬度就是除了学科课程以外,我们还有很多活动性的课程,比如说我们有综合实践活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课程呢?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如何来办学校都有很多讨论,大家都认为学样不能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文化的孤岛,关起门来自己自做自划,自我陶醉,学校应该和整个社会发展同步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学校封闭起来,关在学校里面培养,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沟通学校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制度化的桥梁。应该通过社区服务,通过学工、学农、学军,通过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劳动性的活动,来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教育之间打通,使它变为制度的桥梁,这也是课程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改变。另外各个学科之间的比例都是课程结构调整的一些纬度。

第四个改革的目标,是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向,一定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为什么要这样考虑问题呢?就是说在知识爆炸的一个时代,我们还想引用培根时代那样的一种理想——把一切的知识教给一切的人。现在,就是任何的老师,你就是再棒,你也不可能把一切的知识教给一切的人。那么,现在怎么办?最重要的是每个人要学会学习。所以这次课程改革,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以后,他学会学习,就是转变学生目前这种呆独死记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在网络的条件下,如何学习,包括如何和别人合作、如何理解别人、如何交流、如何分享、如何对待不同的意见,这个都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品质。我想象陈景润那样一枝笔一张纸搞研究的时代,我想是永远的过去了。这样一个社会,没有合作,没有信息的共享,没有互助,没有批判的精神,没有面对不同意见的胸怀和思维能力,你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所以学会学习有很多的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载意的,怎么做功课,怎么学功课的概念。我们第四个目标是定位在学会学习上面。

第五个目标是对整个评价体系要进行变革,我们认为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的作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作用,是促进人发展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发展、发挥评价促进人发展的作用呢?我们不能只用一张考卷来看一个孩子,我们应该在一个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我们要科学的来观察他,哪一些行为是带有典型意义的、带有标志性的行为来观察一个学生。关于评价我们有很多的研究,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我们认为人的智力,不仅仅是树立逻辑的智力和语言的智力,我们认为人是有多种智力的,因为社会的需要是多样的,而满足这个社会需要的人群是存在的,所以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那么通过教育就是要发现学生都有什么样的潜力,他可能语文、数学不一定会成功,他也可能化学、物理不一定会成功,而他在形象思维方面,他在体育方面,他在艺术方面,他可能都是非常有才华的。我们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的这种潜能,给予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我们会对孩子们的终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不再是失败者。在我们这种唯一的智力论的下面,造就了不知道有多少的失败者。有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政府所规定的功课没有过关而被淘汰出去,而事实上这些学生他们不一定真是无能的。所以,我们这个评价的体系,特别是国家的评价制度,要进行彻底的变革。否则的话,我们会扼杀很多有才华的年青人,这个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的初衷是应该帮助所有的人有能力成功,是引导所有的人不断地去建设他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宣告他是一个失败者,这不是我们办教育的初衷。所以,整个评价的改革要围绕着如何真实的反映一个学生的发展过程,他有什么潜能,他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是帮助学生成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淘汰和筛选的唯一宗旨。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对评价改革的一个定位。

最后一个就是关于国家对于这个课程的管理政策的变革。解放50年,我们都过于集中地管理了学校的事情。事实上呢?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由每个学校具备了他的一种创造能力、自律能力来产生的,而不是一刀切切出来的。大家想想,我们现在在深山老林里边贫困的学校,和我们在大城市里面的发达学校,它们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那么我们对他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这就违反了规律,也违反了一个客观的存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教育一定是多样化的,一定是起源于他现在的基本水平,那么国家对困难的地方要给予大力的资助,帮助他们尽快的赶上来,缩小城乡的差距。但是并不等于说用一个标准、一个方法、一个课表去统全国的课程。一定要把创造课程、提高质量的自主权,慢慢地交给学校。学校是办学的法人,它有权力来开发,来对自己的课程、对自己的社会信誉负责任。所以这次我们课程改革的很重要的一个宗旨就是实行三级的课程管理。国家只管宏观的整个的发展方向的、改革的目标、相应的政策,地方来规划当地的课程和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是赋予学校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一个空间,这是我们改革的六个目标。

各位老师可以看到这回课程改革的六个目标,构成了整个的我们对一个教育制度的更新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它的框架。现在我们在实验区也在努力地朝这方面做。我们在2001年9月的时候有42个国家级实验区进入实验,2002年9月我们有572个实验区进入实验。今年9月将有1600个实验区进入新课程。我们国家一共有2800多个县,这就是说有将近60%的县区已经要进入新课程。这个新课程在我们的实验区非常的有生命力。很多人说,是不是老师是很反对改革的,他们将会成为改革的绊脚石。我们从两年的实验的情况来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我们教师是改革的生力军,没有他们的热情和他们的投入,我们课程改革实验区就没有今天的面貌。我们到下面去,让我们最感动的是他们,也是我们最直接感受的是我们实验区的教师废寝忘食的投入改革,他们认为新课程的改革为他们带来了平台,为他们带来了作为一个教师职业发展的舞平台和作为一个教师的人格的尊严,再也不用为了升学率让他们完全像像一个机器一样的,像一个拉线木偶一样的,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这个改革中他们的自尊、他们的智慧都得到了尊重。所以教师是充满了热情地去改革,恰恰是行政干部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改革,支持改革的力度远远没有教师投入改革的力度大,所以我觉得是体制问题。教师不是绊脚石,我们的制度如不进行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改革就不可能有一个质的跨越。我对教师是充满感情的,因为他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因为改革的前线是在课堂上,他们每天要面对很多挑战,但是我们的老师非常好,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提出了很多有创造性的见解。所以我对改革非常有信心,今年我们将有近60%的县进入新课程,现在我们正在策划对教师的培训,也有一些研究的课题,也有一些推进的新策略。我现在介绍的是我们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评价像这栏的项目都在下面做,学生都有自己成长记录的档案袋,有很多创造性的做法,考试也在发生变化,对教师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应该说是一个全面改革的一个态势。当然问题还有很多,这么大的改革,没有问题我觉得不正常。那么现在是有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王校长说,我们特别忙,我们确实特别忙,因为多少个项目,起码有几十个项目同时都在往前探索,推进。但是我们看到的、整个按系统工程思路推进的课程改革确实是有一个新的局面。

讲的不对的请大家批评,下面请刘老师给你们讲高中的改革。

2003年6月17日

下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点(共5则范文)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精选五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

    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02-01-2018-0001-1 生成日期: 发文字号: 教政法〔2018〕1号 信息类别: 2018-02-01 政务概况 内容概述:......

    2016教育部工作要点总结[精品文档]

    2016教育部工作要点总结[精品文档] 篇一: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2017年教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范文模版]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 2014-01-26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